生物校本培训课程总结

2024-04-15

生物校本培训课程总结(精选9篇)

篇1:生物校本培训课程总结

生物校本课程总结

苏鹏

本学期生物校本课程是《科学营养与健康》,采用学生自由选课的方式授课,选课学生为32人,固定教室是化学实验室,采用课件、讲授、视频图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授课方式相对比较轻松,为学生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涌现出了个别对生物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为以后进行常规生物学习奠定了基础。对涌现出来的个别对感兴趣的学生以后可以发展生物竞赛。

生物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是中学生的饮食营养,讲解学生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很好,与饮食和缺乏锻炼有很大关系。本课主要通过饮食方面的讲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讲解流行病的预防及治疗,重在预防。这两部分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开课情况较好,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打破教师的一言堂,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在开课过程中,多列举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授课方式的多样化,课件、讲授、视频、图像等形式,学生容易接受,相比较普通的授课方式,更加直观,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也富有变化。开课地点主要在化学实验室,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第三节。通过一节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的学习情况了解和掌握。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教师在课上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勾起学生学习兴趣,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课后,学生的主动学习。

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上校本课程就是放松,甚至极个别学生存在缺课情况,针对此种情况,我制定了上课点名的制度,即抽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学生上课产生的倦怠情况,通过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给学生打分,促进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通过开设校本课程,让学生发现了学习生物学的另一面,不是枯燥的文字,难以理解的公式,原理。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简单原理应用。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篇2:生物校本培训课程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我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在生物教学中,我思考着这样的问题:生物学科在教学中课时安排不多,许多学生自然不会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面对现实,老师们应如何进行生物学的教学呢?又如何落实新课改要求,保证教学效果呢?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心得。

A、明确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不多,侧重基础、教学课时安排较少,每周二课时。所以,初中生物的教学目的应是面向所有中学生普及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生产生活新秩序。

B、提高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良好的兴趣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和金钥匙。只有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学习生物的行动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也会变得更轻松。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思维活跃,学习由兴趣导航。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大胆实施趣味教学,总能实现这一目的。

C、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教学的课堂时间不能由老师一人独演,至少要留三分之一的时间由学生们自主支配。要引导学生们积极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提出问题,探寻答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积极参加实验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当的课题,组织学生们以演讲,讨论等方式交流

互动,促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应多引导,少帮办,多鼓励,少批评。

D、生物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自然实际,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联系生产实际。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联系生活实际。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如:吃了发霉花生可以致癌,是因为霉花生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吃了发芽的马铃薯怎么会中毒呢?学生上网查找。

E、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课件要求,以及教学环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应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活动中。初中生物教学内容重在基础,重在普

篇3: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构建

一、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 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并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课程选择使教师能够在决定教什么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可开发的课程内容广泛, 生物教师不可能全面开发, 应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特长、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发。因此,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高中学生面临的高考实际, 开发以国家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拓展为依托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显得尤为实际。

1. 内容选择的原则

课程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基础, 内容选择的好坏关系到本课程目标的达成。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原则。

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学科课程的载体教材, 虽根据各学科知识和逻辑顺序而确定的, 在一定时期内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现代环境科学、生物学知识, 尤其是应用科技领域里的知识日新月异, 利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放灵活的特点, 可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学科新知识。同时, 一些应用性、分类性、综合性活动的开展, 可使学科知识内容得以补充, 学科课程与校本课程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渗透, 有助于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

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原则。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构建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 立足于全面素质提高, 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校本课程自主性特点, 给学生自主发挥的机会, 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特长生脱颖而出。

实效性和因地制宜原则。生物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应该充分利用学科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所建立的内在联系, 在学中用, 在用中学, 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环境、生物学现象, 用学科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难题。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当地的生活环境、学校的教学条件及家庭的生活条件等, 不能别人搞什么, 你也搞什么, 应重视实效性和可行性。

趣味性和多样性原则。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应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的特点, 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同时,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也不可拘泥于一种形式, 要经常给学生以新鲜感。

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主体是学生, 活动气氛活跃, 学生乐于发表观点和见解。教师应侧重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 精心策划、创造条件。尤其是在拓展性和创编性内容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 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 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

2. 课程内容的类型

(1) 课程补充类

课程补充类是指以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开发的课程内容。课程补充材料有助于实现内在于正规课程中的课程目标。在学校这一级, 教师既可以在市面上挑选补充材料, 或者与同事一道合作开发, 也可以独自进行开发。例如利用DVD、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 可实现对生态工程等无法亲自实践的实验过程的直观理解。

(2) 课程拓展类

课程拓展类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开发的课程内容。课程拓展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 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 这些内容与学生所学课程专题有关, 但超出正规课程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知识内容紧贴国家生物课程而进行拓展, 如“某种物质对细胞毒性研究”就是对选修教材“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和必修教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领域的拓展内容;还有研究方法的拓展, 如实验以探究实验为主;学习形式的拓展, 如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等。

(3) 课程创编类

课程创编类是指全新的课程内容的开发。突出学校和地方特色的项目研究以及时事专题研究, 都可以归为这一类型。在对这部分的内容选择上要注意以学生能实际感觉和亲身体验的事物和现象为基础, 师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学习课题, 形成研究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这部分内容较前二类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这三部分内容层层推进, 互为基础和延伸, 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而后一部分内容又加深了对前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这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这些内容又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学校和地区进行适当修改, 以使其内容更加切合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 具有很大的生成性。

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上述内容选择的原则和内容分类, 我校分别设计了如下课程内容:

学生经过此类内容的学习之后, 要进行一定的评价, 主要形式是让每一位参与学习的学生就环境的某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资料收集, 并进行一定的分析, 形成自己的初步观点, 形成一篇小论文, 教师对每篇论文进行一定的评价, 重点是指出其中的优点和具有创新的地方, 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 同时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以利改进。

学生经过此类内容的学习后上交一份有可行性的项目研究方案 (事先布置好) , 教师组织交流, 并根据项目设计方案的设计原理、实验过程的组织、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方面对学生的小论文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主要侧重于学生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学生经过此类内容的学习之前, 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 采取边学习边研究, 研究结束后学生根据研究提出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收获与体会等五个步骤把整个研究写成调查报告或论文。调查报告和论文经反复修改认为满意后, 学校组织环境教育研究成果评审小组, 组织学生课题研究论坛, 通过论文答辩、科技展示等形式, 对每个课题组的课题进行鉴定, 根据课题的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对其进行评价, 给优秀者以奖励, 并给予学分。

三、课程的实施成效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实施二年来, 我校被评为桐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嘉兴市绿色学校, 每年都有学生的环境教育研究成果在嘉兴市级、省级科技创新比赛、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奖, 教学成果在“嘉兴日报”、“浙江教育信息报”上进行了报道。

1.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 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掌握知识是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也不例外。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立, 除了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动态地把握、掌握对其今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知识。学生通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所获得的知识有别于必修课程中的知识。从知识分类的角度上来看, 必修课程中大多是事实性知识, 是教师给予的, 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中的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试验、实验、调查、查找、反思等一系列活动而获得的, 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的结果, 其中大多是方法性的知识。因此, 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的方式所获得的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牢固的, 它能较好地迁移到其他教学情境中。参加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学习的平芬、沈伟杰、沈梁等同学在2008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均上了本科线, 其中平芬同学上了二本线, 要知道他们在我校是在重点班学习的学生 (重点班同学是高中录取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现在正在高三学习的徐旭同学刚进我校时排名在700名 (本届共有学生840名) 之后, 现在已上升到年级前300名, 并在I类班学习, 他说:“我最起码要考上本科!”这也是他学习能力提高后的自信表现。

(2)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教与学中, 学生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 需要学生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 学生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的思考, 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因此,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 我们一位学生在“《杭白菊茎与獭兔的饲喂》”的项目研究中, 认真研究, 学习结束后, 依照一定的格式 (问题提出、研究过程、结果与分析、收获与体会) 撰写了一篇小论文:《杭白菊茎叶饲料对獭兔的饲喂实验研究》, 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全部是学生通过查找课外书籍或进行实验而获得的, 该篇小论文就是综合运用知识的结果, 该成果获第22届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在浙江省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 目前该同学正在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评选 (嘉兴市仅二位) , 而且学生在《杭白菊茎叶饲料对獭兔的饲喂实验研究》中创造性地制作出了獭兔的饲料:杭白菊饲料, 申请的发明专利, 得到了国家专利局的受理。在“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的学习中, 全体学生都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视角, 有的从对植物的影响的角度, 有的从对土壤动物影响的角度, 从实验室内模拟污染情况、重金属污染区等不同角度来认识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 并撰写出了具有相当水平实 (试) 验报告或论文, 其中《重金属污染物对周边农田土壤动物生态影响的研究》获得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精英奖。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赋予了学校、教师一定的专业自主权, 教师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 而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师深入剖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积极地参加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并撰写教育教学研究报告和论文, 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参与这门课程教学和研究的几位教师在这几年间, 发表了多篇论文, 同时参与了学校省级课题的研究, 并是其中的主要成员, 撰写的科技活动方案《“知菊、爱菊、赏菊”科技活动的方案设计》获第22届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沈惠洁老师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第一名, 唐兴娥老师获市双高课一等奖等。

参考文献

[1]郑春和.中学生物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课程、教材、教法, 2001 (11) .

[2]李向珍.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北京教育, 2006 (3) .

[3]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 (试行) .

[4]祁乃成.中学生物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5]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 2000 (1) .

[6]张宗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11) .

[7] (美) D.P.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篇4:生物校本培训课程总结

关键词:生物;校本课程;实验;初中

一、课程开发背景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在初中、高中的课标里都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且在课程目标的能力目标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即“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在全国大部分的高考题和中考题中都涉及实验题,在大部分的省市中考、会考都将实验操作考试纳入考查之列。因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势在必行。

结合我校的情况,特色化学校是我校的发展目标,校本课程的多样化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因此,开发什么样的生物校本课程是生物教师的重要任务。生物的学科特点是一门实验科学,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因为课时少(一周两节课)、现代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时候实验课和演示实验越来越少,学生的实验技能堪忧,尤其是在八年级下学期,考生物实验时大部分学生是临时抱佛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七、八年级开设了《生物实验营》这门校本课,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同时,生物实验技能、实验探究的思维为八、九年级的物理、化学实验奠定基础,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在实践中获得的过程性知识要比课堂学习中掌握得更扎实。

二、课程目标

1.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熟练正确应用显微镜,以及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能归纳总结显微镜使用的规律。

3.通过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生物科学发展史,并学习科学家工作的科学态度,在整个学期中养成严谨、求知、创新、诚实、怀疑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观察法。第一节:科学家的故事,主要内容:“珍妮古道尔与黑猩猩”;方法聚焦:观察法;课时:1课时。第二节:观察法,主要内容:观察的规律,借助显微镜(原理)、录像机(北极熊)望远镜(鸟类)等的观察;活动:观察校园植物的叶片;课时:1课时。第三节:使用显微镜,主要内容: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固定装片;活动:制作临时装片;高倍观察细胞,归纳总结显微镜使用规律;课时:3课时。

第二章:科学探究(实验法)。第一节:科学家的故事,主要内容:弗莱明青霉素的故事,腐肉生蛆的故事,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课时:1课时。第二节:你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吗?主要内容:列举多个现象,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同时通过活动说明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假设;课时:1课时。第三节:怎样制订计划?主要内容:根据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在设置实验过程中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原则”;活动:制订计划;课时:2课时。第四节: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用简练的语言得出结论。(这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多加练习);课时:1课时。第五节:练习科学探究,主要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限定主题: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淀粉、探究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食物对蚂蚁运动行为的影响等);课时:2课时。第六节:自主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探究主题可以自拟,也可以是老师提供的,如:鲜花保鲜、设计适合自己的椅子、雾霾防治等,并展示;课时:3课时。

第三章:调查法;主要内容:活动:调查校园生物。(条件不具备的可换成调查近视率),并展示;课时:2课时。

第四章:资料分析法,主要内容:提供多则资料,练习资料分析法,并且每个小组选主题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并展示;课时:2课时。

第五章:比较法;主要内容:通过比较法在生物进化上的应用实例,植物分类;课时:1课时。

四、课程实施

1.适合学生: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2.课时计划:本课程教学内容共需要19-20课时完成,每课时40分钟。教师可独立授课,亦可组内合作授课,组内授课最好以某个主题为单位进行。

3.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室或者是实验室教学,按照教学需要进行。

4.校本教材:自编校本教材。

五、课程评价

通过教师和小组成员的课堂学习、活动观察、小组任务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以A、B、C、D),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在学期末予以鼓励。

参考文献:

邢至晖,韩立芬.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4.

篇5:生物校本培训课程总结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 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教师培训的工作计划,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开展了以下几项主要的校本培训工作。

一、开展内容丰富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领导用讲座引领思想。

我校有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长等组成一支年富力强、业务过硬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队伍,校级干部是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校级干部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他们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能通过各自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主持专题论坛,引领全校教师走进新课改,领会新课改,实施新课改,他们的课改思想构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和强势。

2、营造书香校园丰实教师的理论

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读书活动,要求青年教师每年学习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同时撰写读书笔记,学期末组织开展了一次读书交流会。通过交流使教师们对先进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为了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我校教师还与学生一起开展了“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师生间通过读书沙龙这一交流平台进行了读书心得的交流,不仅接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学习教育丛书,我校教师从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手段不断丰富,使自身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学校的主体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做用,以后我们还会把这项工作不断的深入开展下去,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3、积极参加上级培训

我校在教师培训的费用上从不吝啬,除了正常参与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培训活动之外,还确保我校制定的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各项活动计划的实施,添置必要的研训设备,开辟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

(1)订阅多种业务报刊。

(2)通过外出学习机会和邮购方式每年增加新的图书音像资料,都是全国教育经典之作。

(3)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袋,教师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总结、实验报告、论文、教后感及自学笔记等文字资料收集成袋,教师个人保管,定期检查,必要时在校内公开交流。

(4)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5)不断完善远程教育工程,拓宽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6)创造机会,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参观和学习。

本学期我校共有十多位老师参加了省、市、区级开展的各项新课程培训活动。参加培训后各位教师利用教研活动通过上汇报课或讲座等形式向其余的教师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大家受益。学校还鼓励每位教师参与各类听课活动。

4、教师多媒体技能培训:本学期开展了演示文稿的集体培训,为教师培训了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同时还对个别教师进行几何画板和FLASH动画制作等基本操作,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更得心应手。同时鼓励教师积极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课题展示月中进行了教师课件、远程优质课的比赛,推动了教师使用多媒体和远程资源的积极性。

二、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1、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第一线的骨干,一开学就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在师徒结对活动中师徒共同协定了师徒公约,师徒代表也分别进行了发言。在平时的教学中师徒们互帮互助,使三位青年教师不仅期末汇报课获得一致好评,而且教育教学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我校还于11月举办了“第三届课题展示月”活动。教师全员参与,展示的内容丰富,有教师的三字一画基本功比赛、课题实验展示课、拓展课、选修课的展示、课件制作比赛、教师的个人科研资料展示等。整个过程,将教师的展示内容和评比结合起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对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青年教师凸现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表现积极,受到老师和领导高度赞扬。本次活动中,教师们在研究中能在读懂别人的同时看清自己;在悦纳别人的同时充实自己;在实践尝试时突破自己,能够带着问题去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带着问题去实验,贯穿课题实验的全过程;带着问题去反思,贯穿自身成长的全过程。是校本培训更上一个层次。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本学期我校的骨干教师分别就数学、语文、英语、音乐上了示范课,还有一些骨干教师在校内上了展示课。在这些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要求新上岗教师积极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我校有姜杰和王春妮这两位教师参加。为了使她们学有所得,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她们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展示活动,认真写好总结和反思。

4、学期末组织教师根据一学期的成长经历认真修订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卡”,同时明确明年的努力方向。

5、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本学期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工作主题,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提升。本学期我校的班主任学习了《中小学班主任》一书,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积极写出总结和反思,在班主任论坛上进行了交流,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水平。

篇6:生物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校园植物标本的制作》 贯彻新课程理念,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能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生物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本学期开设的《校园植物标本的制作》一课之后,教后我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设计中的成功之处

1、使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学基本知识之后还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增强了生活技能;

2、提升了生活情趣,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

3、弥补了统编教材某些教育功能的不足,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

4、初步掌握了制作标本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反思后的不足之处

1、制作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制作的标本质量不高。教师应作指导,做一步让学生也跟着做一步,压制时强调要有压力,放在阴凉通风处,勤换纸,这样制作的标本才符合要求,标本的质量更高。

2、很难作到对每个学生每节课或某一阶段课堂的综合表现给出及时客观、有引导性和过程性的评价,出现了课堂评价的客观困难;

3、由于没有发给学生“学材”,学生无法预习,在个人兴趣的支撑下学生们大多上课听的认真,敢于动手,“乐”在其中,但不爱记笔记,到后面临考试的时候对很多内容就早已淡忘殆尽。

篇7: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根据新课程改革计划,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本着教师个人申请、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本学期本人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生物与生活”的校本课程。行课时间为第二至十周,每周一个专题,每个专题2 学时,共18学时,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经检测合格的学生,将获得一个学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生物学常识,认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一些生活常识,重点明确生物常识和利用常识生活。

2.在学习中了解一些生活知识,他为我用:学会科学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课程设计及主要内容

本课程可以视为生物必修教材中“与生活的联系”内容的扩展延伸。本课程采用自拟的生物学知识讲义。从科学史的发展到生物史的发展,再到现代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主要参考资料为有关江苏龙泉中学生物网上的有关知识。

三、课程的实施

课程教学实行走班制,自愿参与课程学习的学员共60人,来自全年级不同班级,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上课。因为要没有多媒体,上课地点选定在实验楼三楼,采用讲解的方式。

每个专题都采用先复习上一专题,再用一个事例引入新的专题的做法。教学中借助图示,帮助同学了解和分析,并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验证。

18个学时的学习,学员们都一直精力充沛,兴趣盎然,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后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四、课程的考查

采用“出勤率+测试+作业”的考查办法。

18节课中,没有一个学员迟到、早退、旷课,没有一个学员为选择这门课而后悔,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员们都希望还能够多多学习。

学员们认真完成作业,无论是书面还是自主,都做得很好,准确率很高。

最后,经过统一的结业测试,全部学员都高分合格。

五、课程开设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不仅仅限定在吃饱穿暖了。对生活的质量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生活方式方法的科学性了。所以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科学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激情,从而热爱生活,很好的生活。

六、反思

“生物与生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原来预计最大难度在管理,实践证明,走班制只要组织到位,管理制度落实,因为有学分和自愿选学的内外压力,学员们的学习比较自觉,课堂基本有序。其他困难主要有:

1.教学难度的把握;

2.教学中,备课、找资料的压力相当大;

3.本课程的事例处理十分不易,缺乏相关经验,编缉和组织工作量太大。

篇二

我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在生物教学中,我思考着这样的问题:生物学科在教学中课时安排不多,许多学生自然不会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面对现实,老师们应如何进行生物学的教学呢?又如何落实新课改要求,保证教学效果呢?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心得。

A、明确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不多,侧重基础、教学课时安排较少,每周二课时。所以,初中生物的教学目的应是面向所有中学生普及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生产生活新秩序。

B、提高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良好的兴趣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和金钥匙。只有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学习生物的行动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也会变得更轻松。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思维活跃,学习由兴趣导航。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大胆实施趣味教学,总能实现这一目的。

C、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教学的课堂时间不能由老师一人独演,至少要留三分之一的时间由学生们自主支配。要引导学生们积极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提出问题,探寻答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积极参加实验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当的课题,组织学生们以演讲,讨论等方式交流互动,促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应多引导,少帮办,多鼓励,少批评。

D、生物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自然实际,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联系生产实际。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联系生活实际。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如:吃了发霉花生可以致癌,是因为霉花生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吃了发芽的马铃薯怎么会中毒呢?学生上网查找。

E、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课件要求,以及教学环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要求课程选择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一个空间。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设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动态过程,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张扬的外部环境,学生可以对自己想学的内容作一个系统安排,根据自己将来的需求及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课程。

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能够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生物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2. 校本课程的涵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和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 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理念和原则

3.1 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

学校有条件的自主决策;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倡导旨在问题解决的合作、探究与共享的开发策略。

3.2 要将这些理念付诸行动,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 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要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 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 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4) 个性化原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打破班级界限,选择不同的课程。

4.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做法

4.1 统一编制校本教材。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设,许多学校的做法是:谁上课,谁选择教材。甚至是根本没有教材,课任教师随便作几个PPT应付。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五花八门,缺乏系统性。在这一点,我们的做法:集中教研组全组力量,利用2007学年暑期时间,结合本地工业、农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色,编制了生物校本教材《走遍衢州———衢州的农特产资源》。这套教材不仅是对于国家生物课程的有效补充,而且地区针对性很强,其上所例举的都是本地区的学生熟悉的渴望了解的生物学知识,编制有衢州的水果、养殖业、茶工业、竹类产品及其他特产等章节。通过这套教材,学生了解了衢州农特产的发展沿革、品种特色、民间轶闻等课外知识。既丰富了学识,又增长了对家乡的了解。学生普遍对这套教材有认同感、亲切感。

4.2 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校本课程是“学生为本”的课程,必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生物校本实施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个人的观点,鼓励创造,以便使学生增强自我意识。例如“生命起源和进化”这一部分的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起源理论”、“进化学说”,通过学生自己提出假说或者支持某种假说并收集资料加以证实的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树立辨证的生命观。新闻中透射出许多生物学的知识,校本课上,我们经常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新闻,并且解读新闻背景中的生物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认为可以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扩大移情作用,并能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的某些特定方面,例如创造性思维或个性表达等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4.3 锻炼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知识的掌握与获得,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的掌握无论对于丰富学生的经验,增长学生的见识,还是对于形成学生的各种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校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布置学生掌握相应知识背景,整理成文,或者制成课件,以利共享是通常的做法。例如,在讲到经济生物的时候,就有学生就冬虫夏草的形成机理、药用价值、分布区域、资源现状等问题做了一个专题,深受好评。而衢州的特色经济生物更是学生了解、资料收集和研究的热点。

5. 生物学教师在中学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对于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方面具有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开发过程中,生物学相关科学始终是研究开发的核心和关键,从课程的开发到实施及评价都要靠教师去推进。因此,我校的生物学教师在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就改变了原有传统的角色,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开发的积极创造者、实践者、发展者和评价者。

总之,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教师一定要依据现有的校情、地方特色、学科性质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期全面提高生物学学业成绩及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宝乐日.国内外地方课程的实施状况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04) .

[2]荆运霞.论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5, (12) .

[3]刘浩.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实现专业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4) .

[4]秦娥.地方课程必须抓住评价这条生命线[J].湖北教育 (教学版) , 2005, (06) .

[5]吴宁.选择健康生活——初探校本课程开发[J].科学教育, 2005, (02) .

[6]徐冰鸥.地方课程开发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05, (21) .

[7]张建龙.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探微[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2, (12) .

篇9:生物校本培训课程总结

课程基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开发一系列特色校本课程,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课程资源开发,满足师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优良品质。

为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一些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很多学校建立了课程基地,旨在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内涵发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这些课程基地就包含不少以生物学科课程建设为目标的课程基地。为让这些课程基地更好地发挥其主要功能,在课程基地建设之初就要着手开发和开展特色生物校本课程,为“新型课堂”服务。

为了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展更加切合课程基地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地方的特色、学校的特点,生物校本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一、确定课程总体目标

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就提出课程开发的三个目标:一是依托课程基地,为课程基地建设服务;二是依托地方和学校实际,为学校课程多样化服务;三是依托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素质发展服务。

所谓依托课程基地,就是我们开发和开展的校本课程要围绕课程基地进行,为课程基地建设服务。如我校的课程基地主题是“植物利用体验”,因此,我们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都要围绕植物利用来开发和组织实施。依托地方和学校实际,就是要根据学校和地方实际情况和地区特色,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我校历史悠久,植物种类繁多,有依托植物景观,特色鲜明的校园“十大景观”;各个教学班历来有设立“班花”的传统等,这些都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立足点和素材。同时,我县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花木种类繁多,有大型的植物组织培养基地和名贵花木繁育基地,有南、北花木的驯化基地等,这些也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通过与这些特色资源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又弘扬了学校和地方的特色文化。依托学生发展需要就是无论是开发还是开展校本课程,其主体目标是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服务,要符合本校学生实际,不盲目跟从,更不盲目拓展。

二、确定具体开发方向

明确课程开发的主体目标后,就要着手调查可以用来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是要培养学生能力,二是要易于开展。本着这两点出发,我们要围绕以下几点做好工作。

首先是依托课程基地。就是要紧紧围绕课程基地的建设目标去考虑校本课程的开发;此外从立足校园考虑,就是要从校园内已有条件出发,充分挖掘校内可用于开发与课程基地相关的校本课程资源,目标要明确、清晰。如围绕我校“植物利用体验”课程基地,我们通过调查后拟开发“校园木本植物分布及用途调查”、“校园药用植物”、“校园食用植物”等校本课程。

其次是依托地方和学校特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乡土特色,都有与课程基地切合的课程素材,学校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中要充分体现和展示出这些特色,以便通过课程的开展,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这些特色,将这些特色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由于这些资源就在我们身边,也便于我们开设课程。如我们依托县“花木之乡”、花木繁育基地(包括大型组织培养室)的资源优势,拟开发“花卉的繁殖技术”校本课程;依据学校教学班设立“班花”的传统,为让学校的“班花”文化更加完善,拟开发“班花与励志”的校本课程;依托校“撷英园”(其中栽培的花木都是由各个地区校友捐赠的各地的“市花、市树”),为让“撷英园”能够更大地发挥其功效,拟开发“市花、市树欣赏”的校本课程等。

三、课程开发资源调查

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方向和目标后,就要组织老师和学生对预想的开发目标进行资源调查。调查分为不同小组进行,在调查之前,要针对不同调查对象,明确需要调查什么,如何调查,小组如何分工,还要设计不同的调查表格,如“校园木本植物分布及用途调查”,首先有校内调查小组调查校园内有哪些木本植物,都分布在哪些地方?目前生长状况如何?是人工栽培的,还是天然杂生的?调查小组还要配备照相机,把调查植物的典型照片拍摄下来,对于暂时不太清楚的一些植物也要拍摄下来,回来后上网去查,或者查阅其他资料等。资料收集小组成员要负责查阅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用途调查小组调查这些植物基本用途可以通过网络、自己了解、走访等形式调查。对于调查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要进行分类统计,输入电脑,以电子信息形式储存,以便及时调用。

四、组织校本课程开发

在调查的资源分类完成后,就需要组织课程的开发了。课程开发需要关注几个问题:一是服务对象。我们校本课程学习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开发的校本课程专业性不能太强,文字要简洁易懂,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够清楚。二是要尽可能结合教材。校本课程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是为国家、地方课程服务的,因此,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必须始终牢记这一点,尽可能多联系教材知识,最好是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三是要贴近学生生活。校本课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更需要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有机会去实践和观察,这样对他们更有帮助。四是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学生感兴趣,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才有用武之地,否则,我们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东西,没有学生感兴趣,也没有学生愿意选学,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吸纳一部分学生参与,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课程开发过程就是要将收集来的资料和数据分类整理,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基本框架进行重新整理、分类、排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内容要舍去,对不足的部分要加以补充。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校本教材的编写,生物校本教材要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便于学生阅读和自学,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对照学习或实践。

五、课程实施和完善

校本教材编写完成后,要付诸实施还需要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这也是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的。各种准备条件完善后,课程就需要在学生中组织实施了。由于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因此不同的校本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有的可采用兴趣小组的方式,成为一些同学的选修课程或研究型学习课程,如我校编写的“校园木本植物分布调查及用途调查”、“校园的药用植物”等;还有些校本课程不宜作为选修课程,但很多知识可以作为同学们了解的内容,因此可以作为班级读物,供给学生课外阅读,如“班花与励志”(选班花时作为参考)、“市花、市树赏析”(参观“撷英园”时除了标牌介绍内容外,该校本教材可以作为拓展和补充)等。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征求使用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逐渐加以修订和完善。此外,还需将校本教材的内容上传到校园网课程基地网站(或网页),便于同学们在浏览课程基地网站的同时也能在网上学习到这些课程。

六、校本课程的体系性

无论是哪一所学校,要让自己的校本课程更具特色,显然不是一两门校本课程就能够体现出来的,而是要体现出其系统性,即具备一定的体系。由于我们的校本课程是围绕具有鲜明主题的课程基地来开发和开设的,因此不难形成体系。但是在开发和开展过程中,还是要关注特色性和服务性这两个方面。服务性要体现出为学校课程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为课程基地服务的基本理念。要立足于本土特色,尤其是校园特色,并且要易于开展。

上一篇:交稿确认书下一篇:市八荣八耻座谈会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