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04-10

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6篇)

篇1: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

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堂上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常规的学习,同学们接授来自老师的课堂规则的有关“信息”,帮助同学们初步理解“信息”的概念;接收并牢记老师的规则里所含有的“信息”;为接下来的教学作铺垫;同时;老师通过收集同学们有关于信息技术基本情况的一些“信息”,为因材施教作准备;明确任务,帮助同学们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法;联络师生感情;培养同学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学习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力求准确传递以上教学中所含有的“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有关于“信息”的概念

教学过程:

关于信息技术老师的“信息”——自我介绍,并且引出信息一意

来自课堂的规则“信息”——课堂常规

1、进入计算机机房,举止要得体,言谈要文明。

2、用好计算机机房的设备等公物,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A、爱护计算机机房的硬件等设备,禁止对计算机硬件(包括接线、插头等)的踩、压、拔等违规操作的发生;

B、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外来光盘,软盘,U盘等不经杀毒,一律不准在计算机机房的机器上使用,同时严禁删除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极其相关文件和文件夹等;

C、爱护地板,爱护门窗,爱护桌椅等公共财物,禁止乱贴乱画。

3、进入计算机机房要注意卫生保洁工作。

11156 更新时间:2009-11-15 0:44:38 A、进入计算机机房,禁止吃零食、饮料(包括矿泉水)等;

B、进入计算机机房,禁止随地吐痰、丢废纸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C、离开计算机机房之前,上课班级负责打扫教室内外清洁卫生,归整计算机、桌椅等,责任教师负责监督。

4、进入计算机机房的学生必须对号入座,认真填写上机登记薄。

三.来自同学们的“信息”——调查表

信息技术课调查表

性别

班级

以前学过计算机吗(回答是或否)

你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吗(回答是或否)

□程序设计 □word文字处理 □动画设计 □网页你现在掌握了那些计算机操作技制作 □网络基础知识 □图形图像处理 □三维图能?(请在□内打√)

像处理□一点都不会

家里有无计算机

你平常用计算机干的最多事是什么?

姓名

家里能上网吗?

有自己的电子信箱、QQ号吗?

会上网查资料吗?

你上网主要做那些事情?

你如何看待电脑游戏?

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为什么

喜欢它?

你如何处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你怎样看待信息技术课?

你希望信息技术课会给你带来什么

样的收获?

四.小结

1.强调规则;

2.收集整理调查情况并及时公布;

3.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提出要求,提升希望;

第二课时 信息编码中的二进制转换 教学目标:

1、知道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懂得计算机的语言是二进制数。教学重点: 信息编码中有关于十进制跟二进制的转换。教学难点:

知道计算机中的数据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教学过程:

一、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0”和“1”来表示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计算机中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文字、声音、图片等。如果我们要用计算机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先将它们转化为“0”和“1”,即信息数字化。

二、计算机的语言——二进制 我们人脑可以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计算机处理信息也有自己的语言,它的语言是二进制。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区别:我们平时在数学科目里接触到的数据大都是十进制数,它由0—9十个数字组成,特点是“逢十进一”、“借一当十”。二进数它只有“0”和“1”两个数字,所以它“逢二进一”、“借一当二”。计算机语言为什么要用二进制而不用十进制的原因:这是因为计算机是有电子元件构成的,它们工作时只有两种状态:即“通过”与“没有通过”或“有”与“无”,或“亮”与“不亮”。二进制数刚好只有两个数字“0”和“1”来表示电子元件的工作状态,而十进制数有十个数字,可以表示十种状态。因此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是最稳定与最简单的。三、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利用较简单的对照转化二进制表来进行组织教学,能较为简单快速的令学生理解转换的方法。小结 1.强调课堂纪录; 2.收集整理学生对于转换方法的掌握情况; 3.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提出要求,提升希望;

第三课时 信息编码中的ASCII码 教学目标: 通过上一节课的教学,同学已经对于十进制跟二进制的转换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上通过引入信息编码中,非数字(如英文字母,符号)的二进制表示方法来引入ASCII码,并通过课堂学习,让同学了解有关于ASCII码再信息编码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领域。教学重点: 信息编码中有关于数字,字母,符号跟的ASCII码转换方法。教学难点:

计算机中的字符编码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小测,令同学再次巩固有关于十进制跟二进制的转换方法,为这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引入ASCII码的概念----为了让计算机能识别字符,必须将字符转换成二进制代码。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字符编码是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每一个编码占7位二进制位,共有128个编码。例如: B:01000010 b:01100010 三.同学们自我学习----同学们再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的看书本第9页的ASCII码对照表。

四.课堂互动----老师引导学生利用ASCII码表做出几道有关于字符等的转换的习题(如BOOK,LOOK)然后让学生提问,让其他学生上来黑板进行解答老师则对下面的同学进行学习指导。小结 1.强调课堂纪录; 2.收集整理学生对于ASCII码转换方法的掌握情况; 3.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提出要求,提升

希望;

第四,五课时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2、懂得什么是信息,信息在人们周围的表现形式。教学重点: 信息的定义及表现形式;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身边的“信息”,从而得出“信息”的重要性,并懂得当今现代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几种形式的信息,并定义“信息”。

1、时间信息、新闻信息、知识信息、社会信息

2、信息的表现形式有:语言、文字、符号、图像、数字、声音、情景等,它们所表示的内容都包含了信息。

3、信息的定义。“信息”一词源于拉丁文,英文为Information,原意为通知或消息。我们把“信息”定义为: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通过物质载体所产生的消息。计算机出现以后,我们把数据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都称为信息。在我们信息技术课中谈到的信息是指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以及经过采集、存储、复制、检索和分类处理后得到的信息。

二、计算机的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名叫埃尼阿克,英文名ENIAC,意义为“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它是也个庞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40千瓦,5000次加减运算/秒。它的问世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带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人类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计算机的诞生虽只有半个多世纪,但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经历了四个时代:即电子管时代(1945~1958)→晶体管时代(1959~1964)→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1至今)。计算机的发展极其迅速,每隔半年就要提高一个档次,预计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朝巨型化、微型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三、计算机的诞生背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国防科技上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多得十分惊人,于是人们开始想用一种机器工具来代替繁杂的人工计算。计算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最初应用在国防上,后来人们把它应用到各行各业(如撰写文章、图形绘制、数据统计、机械控制等),逐渐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机器。正因为计算机得到广泛运用,人们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手段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有了“信息技术”一词,准确地讲应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其中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整个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扩展人们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农业、科研、交通、商业、教育、医学等各个领域(教师作简要说明)。

篇2: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师: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又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 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师: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如:印刷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等。(4)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师: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师:(提问)信息能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吗? 生:(齐)能 生:(讨论、举例)当你学习累了,到操场上打球、跑步等方式放松心情。在这个锻炼的过程中,人通过锻炼从而把心情放松,说明信息能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过去的流行歌曲和现在的流行歌曲,大家喜欢哪一种?……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师: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 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生:(齐)有

师:继续提问:你们认为还有哪一些呢? 生:(齐)信息还可以传递、处理。师:对了,那么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就由大家回去找其它资料对它进一步的理解。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第二节 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三、教学方法: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四、教学器材: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

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利用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传递和交换的信号、消息或情报等有意义的内容。

(三)深入分析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4、数制与编码

数制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就是X进制。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注: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

数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位权相加法

2.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逻辑运算

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

编码

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

1.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2.BCD玛

3.汉字编码

(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

(2)区位码

为汉字和国际上其他文字间交换信息而编制的国际标准 代码,由区号和位号两个字节组成;

(3)汉字内码

带有汉字标识符的国标码(每个字节最高位为1),称为机器内部汉字代码,简称汉字内码;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 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五、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规范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是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的能力,是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加工处理、恪守责任、生成创造、参与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和能力。其核心就是运用信息资源进行解决问题和创新活动。

(四)小结: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

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第二单元 购置计算机——认识计算机

选购计算机 安装计算机

教学目标:

认识、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了解各种部件的不同品牌和市场价格。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组装的过程 教学方法: 自学 探讨、讲授 教学过程: 导入:

如果想要自己组装电脑,需要哪些硬件设备呢,你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电脑硬件的主要部件 新知教学:

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计算机硬件是指组成计算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理设备。一般PC有下面几部件组成(个人计算机)

主机箱(主板、CPU、内存、硬盘、光驱、显卡、声卡、电源)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1、CPU CPU 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or Unit”,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央处理器单元”。它在PC机中的作用可以说相当于大脑在人体中的作用。所有的电脑程序都是由它来运行的。CPU的主要生产厂家

目前微机中普遍使用的CPU主要有两个美国生产商生产:Intel和AMD。主板 主板又叫母板或主板机。它其实就是一块电路板,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各种电路。它可以说是PC机的神经系统,CPU、内存、显示卡、声卡等等都是直接安装在主板上的,而硬盘、软驱等部件也需要通过接线和主板联接。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心脏,那么,主板就是血管和神经,有了主板,电脑的CPU才能控制硬盘、软驱等周边设备。

3、内存(内存条)

内存是指CPU可以直接读取的内部存储器,主要是以芯片的形式出现。内存又叫“主存储器”,简称“主存”。我们一般见到的内存芯片是条状的,也叫“内存条”,它需要插在主板上的内存槽中才能工作。我们一般说一台机器的内存有多少兆,主要是指内存条的容量。

4、硬盘

硬盘是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断电后信息不丢失,存取速度快、容量大。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5、CD-ROM 光驱

CD-ROM光驱又称为只读光盘驱动器,已经成为个人电脑的基本配置。CD-ROM容量大、兼容性强、速度快、盘体成本低、使用方便,是集光、电、机和磁一体化产品,是计算机上很重要的输入设备,安装软件、听 CD、看电影等都要用到CD-ROM光驱,CD-R/RW 驱动器

往光盘上写入内容就要使用CD-R/RW驱动器,俗称光盘刻录机。CD-R盘片只能进行一次性写入,CD-RW盘片可以进行反复读写光盘。DVD-ROM驱动器 DVD全称是Digital Vertile Disk(数字通用光驱),光盘容量大,DVD-ROM除了具备CD-ROM 的全部功能外,还可读取DVD 电影和数据光盘。

6、显卡

又被称为:视频卡、视频适配器、图形卡、图形适配器和显示适配器等等。它是主机与显示器之间连接的‚桥梁‛,作用是控制电脑的图形输出,负责将CPU送来的的影象数据处理成显示器认识的格式,再送到显示器形成图象。显卡主要由显示芯片、显存、数模转换器、VGA BIOS、各方面接口等几部分组成。

7、显示器

它是电脑的输出设备之一,外形与电视机相似,显示器清晰度比一般电视机要高。目前有两种:CRT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两种

8、电 源

电脑的电源是为电脑提供原动力的重要部件,电源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电脑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脑其他硬件设施的安全,可以想象到电源犹如电脑的动力源泉,脱离了电源,电脑里面的配件就无法正常工作了,同时电源的品质和电脑能够稳定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

9、机 箱 机箱一般包括外壳、支架、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指示灯等。外壳用钢板和塑料结合制成,硬度高,主要起保护机箱内部元件的作用;支架主要用于固定主板、电源和各种驱动器。

二、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CPU主频

CPU主频也称工作频率,是CPU内核(整数和浮点运算器)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CPU主频越高,计算机运行速度就越快。

2、字长

字长是指CPU可以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是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性能指标。

3、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是指存储设备(如内存、硬盘、光盘)能够存储数据的数量。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为位。8个二进制位称为一个字节。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简称B),由于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数据处理量极大,经常用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千兆字节)来做计量单位。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课外活动

拟订价格在3000~5000元的装机报告 提示:

1、浏览计算机硬件资料的网站。

2、阅读包含有计算机硬件资料的报纸、杂志。

3、电脑市场的实地调查。

第三单元 校际协作学习——因特网上的信息服务 建立网络研究小组 建立信息的交流平台和发布平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掌握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3、初步认识winXP 教学重点、难点

启动与关闭计算机,认识winXP 教学过程

引入: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对计算机进行操作都是由操作系统来完成的。操作系统OS是计算机的灵魂所在。新授:

一、操作系统简介

1、操作系统的功能(1)处理器管理(2)存储器管理(3)文件管理(4)设备管理

2、操作系统的诞生与发展 学生自学,然后提问让学生回答

3、常用操作系统(1)DOS 是应用于计算机的磁盘操作系统(2)Windows操作系统

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3)UNIX/Xenix操作系统一种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4)Linux操作系统一套专门为个人计算机所设计的操作系统。

从使用形式上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有两种功能:一种是以文字为主的操作界面,一种是以图形为主的操作界面。

二、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1、启动计算机

计算机的启动分为‚冷启动‛和‚热启动‛。冷启动即接通计算机电源启动计算机。讲解 热启动计算机是指在计算机接通电源的情况下不断开电源,重新启动计算机。

(1)学生自主完成(2)完成练一练

(3)思考想一想,并回答问题。

2、操作‚关闭计算机‛

三、认识WindowsXP

1、WindowsXP桌面

2、认识‚开始‛菜单

3、快捷菜单

4、任务栏及其操作(1)认识任务栏

(2)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改变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音量控制

修改日期和时间 隐藏任务栏

5、认识‚我得电脑‛图标

6、认识‚Internet Explorer‛图标

7、认识‚回收站‛图标第四单元 安全防护我先行——计算机安全 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 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

教学目标

1、交流计算机安全问题

2、解决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问题 教学重点

解决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有不

少可能安全问题,如计算机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上网时频繁弹出广告页面等。这些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去解决各类常见的安全问题。

二、新授:

1、交流计算机安全问题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应该留意计算机出现的种种异常故障,尽早发现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病毒是一些人出于不良动机故意设计出来专门用于破坏计算机正常运行的一种程序。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它能将自身附在某个正常的文件上,然后随文件的复制或传输而蔓延。当病毒发作时,可能会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害,如数据丢失、系统瘫痪。

2、完成以下学习单

我班同学常遇到的计算机安全问题。现今,计算机病毒已是信息化社会的公害。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蔓延,已经给计算机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害

二、解决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问题

防病毒软件也称杀毒软件,是计算机中不可缺少的应用软件。防病毒软件主要提供防毒和杀毒两大功能:前者是通过实时的监控能力,防止病毒侵入计算机;后者是查出已感染计算机的病毒,并将之清除。防病毒软件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金山毒霸、瑞星、江民、诺顿、卡巴斯基等。

一般来说,计算机中安装一种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就能防杀大多数 病毒。

要注意的是:

一台计算机中不要同时安装一种以上的防病毒软件,否则软件之间易产生 冲突。如果要安装一种新的防病毒软件,应先卸载已安装的原防病毒软件。

1、完成以下学习单

检查我的计算机,我发现防病毒软件已安装,且开机即启动,该软件是: 末安装,我计划安装的防病毒软件是:

目前,病毒的种类数以百万计,且呈爆炸式增长。对于层出不穷的新病毒,任何防病毒软件总是滞后的。为了使计算机中安装的防病毒软件能有效地防御、查杀新病毒,必须定期升级防病毒软件的病毒库。一般来说,升级病毒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先下载防病毒软件网站上提供的病毒库升级文件的压缩包,再在计算机上打开该压缩包,升级病毒库;

篇3: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 结合教学实践, 认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果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困惑。思维导图 (Mind Map) 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 (Tony Buzan) 提出的一种新型记忆与思维方法, 它以放射性思维为基础, 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它把课本知识信息变成可视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导图, 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 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 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 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

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思维导图辅助其他学科教学, 在国内开展的已经卓有成效。比如:以“思维导图”为主题词, 在中国知网网络数据库, 可以检索到相关文献964篇, 而以“思维导图&信息技术”为主题词, 却只能检索到2005年-2012年间的研究文献74篇 (如表1) 。

从文献数量和内容分析, 可以看出:

(1) 与思维导图的相关研究964篇相比较, 8年间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仅仅只有74篇, 明显偏少。这说明学科应用分布差异较大。

(2) 从数量上来看, 各年度发表的数量不一, 但数量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这说明探索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的话题日益活跃, 应用也日益增多。

(3) 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在内容上, 目前大多数文章注重思维导图应用的学科教学有效性问题、思维导图的辅助教学设计问题、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策略的问题。但是, 明确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乎没有。

二、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设计

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两个阶段。

1. 教学准备策略

教师在准备教学前,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与准备, 并对课程资源进行适当开发与利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 一个章节和一个课时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一张结构图上, 呈现出新旧知识之间以及他们内部关联, 并将每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局部结构图的中心。

从创作方法上看, 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主要概念或者学习主题开始, 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 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图, 一个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节点。

2. 教学实施策略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 当学习者有学习的意向, 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 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根据知识的层次性, 应当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用一幅“大的图画”, 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 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设计教学内容时, 采用学习任务驱动课堂教学, 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 既是教师教授新课的课件, 又是学生整理思维的工具, 最后学生小组经过合作探究, 将团队的观点进行重组、提炼, 补充、扩展完成一节内容的思维导图, 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笔者认为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应如图2所示, 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 思维导图引领任务驱动, 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为两翼, 如同车之双轮, 相辅相成, 小组合作为基本学习环境。在完成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 基础理论知识渗透其中, 避免了琐碎的理论基础知识反反复复的重复讲解。否则,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笔者采用优秀的开源软件XMind设计思维导图。XMind是一种免费且具备大部分思维导图工具所拥有的功能, 因此, 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教学当中。以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课程第十六节课《排序与筛选》为例, 展示如何设计一堂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 在课前,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 设计相应的知识网络简图, 明确学习任务和内容主要脉络。下发给学生, 作为前置性导学材料。待学生在预习完课文内容之后, 依据自己的理解, 逐步完善思维导图。

其次, 课堂上, 教师根据课程主题, 讲解课程内容, 并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结对进行小组合作尝试完成相应操作练习。步步为营, 当学生出现集中问题时, 教师呈现给学生相对较完整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支持自由的收放功能) , 局部放大细节, 进行重点点拨, 及时突破难点, 教师的作用表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第三, 总结复习。小组成员先进行组内交流学习经验。最后让一到两位学生对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

第四, 作业反馈。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给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生的每一步操作思路清晰, 学得轻松, 因此, 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够课堂上完成作品或学习任务的学生数目明显增多。课堂效果和反馈证实了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而且非常受学生喜爱。

四、结论

思维导图只有一个核心。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活动有目的, 思维有方向, 易形成整体探究行为。这种教学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优化和整合学习内容,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用“图”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 在思维导图的研制与运用中, 有还助于提高教师有效设计的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内容分析认为, 思维导图可以把课本知识信息变成可视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导图, 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适用于改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兼顾不足的问题, 作者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两个阶段出发, 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实践表明, 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具有一定实用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习坤.思维导图伴你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9.

[2] (英)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9.

篇4: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关键词:信息素养;操作技能;从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28-01

一、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学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四川教育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教材有很多优点,比如内容编排上采用了螺旋上升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提高为新的层次;每堂课后都有相应的探索活动,坚持“从做中学”的原则。但是在使用教材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如下:

1、地域差异性大

我国基础教育受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设备配置相差悬殊,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学生能力基础不同,使得各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2、信息技术课程的时效性

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在该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这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需要不断更新。

3、课时安排不合理

例如七上的第6课《初步使用计算机》里有关记事本和画图软件的内容,学生掌握得还不错,只是在平时的练习中复习一下就可以了;而文件格式可以在讲解文件时多举例就可以了。

二、我对课程调整和补充做的尝试

七年级上期教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第二部分是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和提升,内容包括记事本和画图软件的使用。

经过对初中教材的整体分析,决定对七年级上期的内容进行调整,共分为四个单元,大致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共3个课时。分别为:信息与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应用。这一单元主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在理解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基本方式等基础的概念以后,通过探索活动《“UFO”存在吗?》来体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的过程。同学们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通过查阅报纸书籍、浏览网页等方式查找了很多典型的案例,最后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唇枪舌战,也能有理有据。这样的过程也体现了“从做种学”的基本思路。我最大的感受是应该要充分相信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作为幕后的策划者就可以了。

第二单元,计算机工作原理,共3个课时。分别为: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计算机中数的表示、计算机数据安全。第二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计算机系统和工作原理时,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各种硬件,但是对于它们是究竟怎么工作的,还不是很清楚。主机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黑匣子,充满了神秘的感觉。所以除了书上的内容以外,我还设计了拆机、装机的环节。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每组一台主机,一把螺丝刀。老师先演示,学生再小组活动。这样的安排对一部分同学来说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这样刺激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不太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性。

第三单元是word的基本操作,也是八上第一课到第六课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学时,分别为:认识word窗口、图片的插入和处理、段落和文本框的设置。第一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有:word2003启动、关闭、保存;认识下拉菜单、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特殊符号的输入等。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图片有关的操作:插入电脑中的图片,并用图片工具栏进行简单的编辑;艺术字的设置;图文混排的版式;背景的设置。第三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段落和版面的设置,包括:页面设置、首行缩进、间距设置、文本框设置等。为第四单元打好基础。

第四单元为word的综合运用——制作电子小报,大概分为五个课时。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了解报纸的组成部分、确定报刊的主题、规划版面等,并以纸质的形式保存阶段成果。第二课时开始收集所需要的素材,包括图片和文字材料等。第三、四课时,组织和编辑制作完成小报。用艺术字设计标题,用文本框规划板块,添加文字内容,和插图等。值得注意的是图片的选择,不能影响文字的显示。第五课时为小组汇报展示,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也可以采取评比的形式,选出优秀作品,并在网上进行展示。

三、我的感悟和收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从做中学”,每节课基本都有典型的案例演示,案例后都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探索活动,不断地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操作技能。

篇5: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本册教材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由3课和1个单元项目活动组成,第二单元由4课和1个单元项目活动组成,第三单元由5课和1个单元项目活动(该项目活动安排2个课时)组成,总共包含17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内容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全册的知识点设置呈螺旋式上升,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并且,通过实施项目化课程,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内化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信息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第一单元《走入信息与数字世界》,主要介绍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生活,信息的数字化,计算机的成长发展,在全册整体上主要体现了信息活动流程的第一个环节——“信息获取”。

第二单元《计算机的奥秘》,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维护,软件的系统备份与恢复,在全册整体上主要体现了信息活动流程的第二个环节——“信息加工”。

第三单元《网络探秘》,主要介绍了网络世界组成,网络的资源共享,信息搜索技能提升,(以论坛为主线)参与社区活动,共建和谐社区,主要着重于信息的交流、共享、发布应用,并加强了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文明道德构建,在全册整体上主要体现了信息活动流程的第三个环节——“信息交流”。

三个单元的内容循序推进,前后呼应,前一单元的学习为后一单元的任务展开做好铺垫,比如,第一单元介绍计算机的成长,第二单元介绍计算机结构;前面单元的问题在社区活动中再探讨,前面单元信息活动中的成果在社区活动中交流和发布。从全册的整体上看,三个单元的学习过程贯穿了信息活动的完整流程,每个单元从内容推进上也体现一个信息活动的完整流程,单元末的项目活动都以综合实践形式开展,是该单元的信息交流、发布环节,也是该单元学习的总结和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自然地体验了信息活动的基本程序,有利于信息能力的形成。

同时,本册教材内容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尝试了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学习的“融合”,比如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发展学习中融合历史学习,在二进制学习中融合数学学习,在信息道德构建中融合思想政治学习,在信息搜索学习、社区生活交流中也将学科学习问题研究作为学习需求,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活动,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 “整合”进行了有效的研究试验。

第1课 信息社会探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丰富多彩的信息、了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特征,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评价和鉴别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教法建议

教师可以采用实例教学的方式,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活力,学生注意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学方式上可以由问题及现实,采用分组谈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竞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要让学生认清信息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生活中也充满了信息。由于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信息,学生对于信息总体来说不陌生但缺乏条理,应积极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文字、视频等等来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平时组织收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丰富了课外文化,还让学生加深了对信息的了解。让学生调查如何正确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先在小组范围内集中整理意见,并将意见记录表中,然后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呈现和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点;了解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里有着良莠并存的信息。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初步接触计算机房和计算机设备,感受信息设备的奇妙之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喜爱信息课技术程的情感;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实践;

(3)能够自觉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避免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了解如何获取信息,并利用计算机的渠道,实时关注各类信息,了解信息为我们带来的好处。教学准备

计算机,学习资源素材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问:你是如何获取有关2010年世界杯的信息的?

活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总结出获取2010世界杯信息的途径。

设问:你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相关的信息获取技能与方法获取有关2010世界杯信息的?

小组讨论总结出了解信息的方法、途径,并归纳出信息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进入课堂。

由此,教师顺势引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等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配合幻灯片讲解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与普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

在讲解印刷术的发明时,重点讲解算盘、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是由中国人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讲解完毕后总结,总的来说,信息技术是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到发达的渐进过程。

列举出我们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的一些现象:如网上虚拟市场,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节目;

配合幻灯片教师总结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与广泛应用。

教师:信息社会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凡事有利也必有弊。有同学能说出发达的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相关的害处吗?

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完善。

教师分别讲解信息社会的安全问题,信息污染问题,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师应当配合幻灯片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真实的例子。

提问:碰上诸类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并总结,得出答案。

三、课堂小结与评价

授课完毕,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布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第2课 神奇的数字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数字化的含义和特征,信息的编码和度量单位等知识。为完成以上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节通过学习活动,以及配套光盘中有关数字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的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使学生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在这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对过程的记录和结果的讨论,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将逐步得到提高。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有了自己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信息技术学习持有浓厚的兴趣。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注意力不够持久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直观性、趣味性及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练习及巩固知识。

教法建议

《神奇的数字化》作为教材的第2课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处理这一节课时,往往感到非常棘手。如果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能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体验、实践、探究、创造的过程,为此本课应注意让学生体验和经历数字化的一般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化的概念和特征。

1.老师上课前需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计算机里有哪些常见的信息,人们平常是如何记录社会中大量的信息的,并让学生回答。

2.本课为本单元学习的第2课,有前一课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初步了解之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的信息一般特征了。本课学习的就是计算机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表达和存储,如图片、歌曲、视频、文字等的存储。这里需介绍到二进制,老师可以先引入莱布尼茨与二进制的例子,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在学二进制时,老师不妨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关于二进制的填数字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二进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联系十进制,进行联系与比较,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3.在学习二进制的同时,老师还需介绍一些常用的存储工具,如,光盘、U盘、硬盘等。

4.让学生对平时遇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并相互交流和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数字化;掌握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的相互转换的方法;掌握信息的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莱布尼茨与二进制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二进制,联系十进制做进一步的介绍,介绍计算机的存储单位、过程、原理和存储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喜爱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实践与探索。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字化、计算机的存储和二进制;难点在于在了解数字化的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 计算机,学习资源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教学课件《神奇的数字化》第一张幻灯片,内容为老师和学生的声音、照片、视频文件,引导学生分析幻灯片中包含的信息,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身边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图像、视频。

二、讲授新课

进入课堂

教师提问:计算机内部所有的信息都是什么形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由此引出信息的数字化。

教师引入莱布尼茨与二进制的例子,然后再作进一步的介绍。在讲解二进制时向学生讲解中国的八卦与二进制的关系,并让学生了解这样的一个史实:是我们的祖先最先发现了二进制,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学习二进制时,老师先让学生进行一个关于二进制的填数字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二进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联系十进制,进行联系与比较,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处理信息。

(2)二进制的概念

二进制数由“0”和“1”两种符号组成,运算规则为“逢二进一”、“借一当二”。

(3)ASCⅡ码的概念

计算机内的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Ⅱ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码。标准的ASCⅡ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位来表示,其中数字和字母是按顺序排列的。

教师提问:二进制数据与十进制数据如何转化?(设疑,引出下面的内容)

教师讲解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化方法。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用“除二取余”法;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时,用“按权相加”法。

例:(1)把1100100转换成十进制;

(2)把78转换成二进制。

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

师生探讨: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缩写为B;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 1Byte=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三、课堂小结

授课完毕,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布置课堂作业。

第3课 计算机的成长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为学习与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基础,为今后的教学作好铺垫。具体教学过程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这些知识的关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而且可以巩固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认知。教学对象分析

1.初一年级学生的认识主要以感知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直观形象为主。通过让学生畅想、讨论及观看图片、动画,让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以多种形式来理解、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性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地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2.由于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不一样,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技术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

3.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文字阅读水平,通过前面的学习,能理解信息技术的一些常用的和最基本的术语。在教师指导下有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课已经是本单元学习的第三课,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及之前的学习,学生将会对计算机及其存储、功能、发展等有了一定了解,本课主要是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的理论知识,然后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创造力。

经过前几节课的讲授,老师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已经了解,教学中可以发动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带动那些对计算机并不太了解的同学,进行协作学习。

本节课要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结合实例,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全方面了解和认识计算机,老师可以结合现实的实例让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如:1997年,“深蓝”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曾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计算机是否会取代人这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既能提高上课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

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扬其探索精神。如:除了平常家庭、学校、办公室所用的通用计算机外,还有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是专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设计制造的电子计算机,一般拥有固定的存储程序。你所见过和知道的专用计算机有哪些呢?请列举出来,并谈谈这些专用计算机的功能,并思考未来的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及其功能。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回顾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对计算机未来形成初步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计算机从第一代发展到现在的历史,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发展的,联系实际,让学生亲历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合作竞争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根据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思考未来计算机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

(2)小组合作竞赛,鼓励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知识;难点在于对计算机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教学准备

计算机,学习资源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你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二、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展现第四代计算机的精彩图片,并小结计算机的发展史。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教师引入: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了解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

模拟学习:观看介绍计算机发展史的影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影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发展史的知识。

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教学资源光盘,组织学生完成第三课学习园地中的任务实施中的任务一,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师生互评。

三、课堂小结

小结任务: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机知识?

课堂评价:评选课堂“优秀之星”和“优秀合作小组”。

第4课 神奇的计算机

教学内容分析

“神奇的计算机”是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组成部件和每个部件分别起的作用。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学习的能力比较强。

2.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3.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理性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

4.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一些零碎的关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例子,但并不系统和深入,对身边隐含的计算机知识兴趣浓厚。教法分析

本课主要是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全面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系统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结合现有的计算机对学生提出问题,由问题引入,然后开展教学。

介绍组成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同时介绍其功能,进行系统的教学。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计算机的了解,画出计算机的组成图,然后老师进行评价,分析补充。教师在评价和补充时可以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为基础,将计算机中的部件划归到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五大部件中,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把握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

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各硬件的组装,从形状、颜色、接口的图案等方面观察计算机主机箱上的接口,并进行实例组装。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都描述一下自己曾经所见过、用过的计算机的组成和特点,曾用计算机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接触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构成,理解计算机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与责任感;

(3)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的工具,为学习、生活服务。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难点在于理解计算机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教学准备

计算机,学习资源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生回顾:师生共同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

小组活动:各小组展开讨论在计算机发展过程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发展情况,并选择与其他小组进行相互讨论,由老师点评。

二、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展示现代计算机的精彩图片。

练习与提高:结合现有的计算机对学生提出问题,由问题引入,然后开展教学介绍组成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同时介绍其功能,进行系统的教学。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计算机的了解,画出计算机的组成图,然后老师进行评价分析和补充。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

模拟学习: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影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影像,学习教材中的计算机硬件知识。

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内部的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师生互评。

体验学习:学生接触实物部件,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硬件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老师引入:如果计算机只有硬件,那它就是一堆废铁,要让计算机完成我们想做的工作,必须给它安装一些无形的东西,这些就是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模拟学习:观看介绍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影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影像,学习教材中的计算机软件知识。

师生探讨: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计算机软件大体上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管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一台计算机必须安装了操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常见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Linux等。

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用户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编制的软件。例如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播放软件暴风影音,动画制作软件Flash MX等。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软件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三、课堂小结与评价

小结任务: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计算机知识?

课堂评价:评选课堂“优秀之星”和“优秀合作小组”。

第5课 让计算机动起来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5课。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本课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着重学习操作系统软件的安装过程。

本课在“神奇的计算机”→“让计算机动起来”→“系统安全与维护”→“系统备份与恢复”→“我的购机方案”这条任务链中属于第2个任务,各课知识的学习,为“我的购机方案”做准备。本课中就以“操作系统的安装”为任务组织知识内容的。可见,本课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实践探究。

教学对象分析

安装操作系统这个知识具有一定实用性,与学生的信息生活联系紧密,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知识点,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应该会非常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法建议

建议使用任务驱动法。使用该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操作系统安装的整个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系统地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学习如何进行重装,然后实例教学,课后通过“闯关测试”,让学生实际体验整个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安装操作系统是非常实用的技能,学生会带着饱满的热情学习本课,绝大部分同学应该能顺利通过闯关测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会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灵活掌握安装操作系统的过程,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大致了解一些选项的含义。

教学准备

计算机、互联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一台计算机的外设和主机连接起来。那么,这样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就可以工作了吗?

(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教师设下疑问:到底能不能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1.操作系统知识讲授(包括其出现和作用,利用PPT展示)

讲授操作系统作用的时候,请学生们根据之前学习的系统软件的知识来进行讨论回答,在作答的同时要说明原因,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总结。

2.XP操作系统的安装

(1)PPT展示安装的过程。

(2)在需要选择的关键对话页面,给学生做出解释,让学生有理性认识。

(3)质疑探索,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及合作精神)

3.驱动程序的安装

用PPT展示安装的原因及过程,同时实际操作演示一下,给学生一个主观印象。

(设计意图:培养中学生信息道德和情感)

4.课堂练习

学生到配套光盘“项目园地”中的“闯关测试”实践体验,模拟安装操作系统,老师加以指导。

三、课堂小结

授课完毕,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索实践与探究模块的内容。

第6课 系统安全与维护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神奇的计算机”→“让计算机动起来”→“系统安全与维护”→“系统备份与恢复”→“我的购机方案”这条任务链中属于第3个任务。本课是以“维护系统安全和稳定”为主线组织知识内容的,可见,本课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注重实践探究。教学对象分析

“系统安全与维护”这个知识点具有一定实用性,与学生的信息生活联系紧密,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知识点,老师加以引导,学生应该会非常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法建议

建议使用任务驱动法。使用该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影响操作系统安全与稳定的基本原因,知道如何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学以致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影响系统安全和稳定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体验杀毒软件、优化软件对系统进行维护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系统安全与维护是非常实用的技能,学生会带着饱满的热情学习本课,绝大部分同学应该能顺利使用常用杀毒软件及系统优化软件对系统查毒和优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会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影响操作系统安全与稳定的常见因素,知道如何对症下药。

教学准备

计算机、互联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安装好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的计算机可以正常工作了,小明同学想立即上网冲浪,大家觉得小明的行为正确吗?(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教师设下疑问:到底可不可以立即上网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1.充电学理论(利用PPT展示)

讲授影响因素理论知识的时候,请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经历,谈谈各自的体会,在作答的同时要说明原因,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总结。

教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非常正确,小明刚刚安装完操作系统,还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如果这时候贸然上网,是很容易中病毒的,决不能图一时之快。否则,系统中毒崩溃后,又得重装系统。

学生:……

教师:刚才大家谈了一下各自的体会,说得非常好。其实,影响计算机系统稳定的因素还有很多,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系统安全与稳定呢?

2.实战显身手(一边用PPT展示,一边实际操作演示)

(1)PPT展示对应的措施。

教师:很多电脑新手喜欢刚装系统就联网下载系统补丁、杀毒软件,其实,这是很危险的。网上的病毒很多,小明同学很聪明,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在这一点上,同学们要向小明学习。

(2)教师实际操作演示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用PPT展示安装的过程,同时实际操作演示一下如何使用360等杀毒软件,学生紧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操作练习,体会软件每一个模块的功能。(设计意图:培养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

(3)教师实际操作演示系统优化软件的使用方法

用PPT展示安装的过程,同时实际操作演示一下如何使用优化大师等系统优化软件,学生紧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操作练习,体会软件每一个模块的功能。(设计意图:培养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

学生上网查询影响计算机系统稳定和安全的其他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老师参照配套光盘中的“课堂活动”流程,巡回指导。

三、课堂小结

授课完毕,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索“实践与探究”模块的内容。

第7课 系统恢复与备份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关于操作系统的备份与恢复,备份的常用步骤以及备份之后的系统恢复方法。本课内容与学生日常信息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本课安排在操作系统安装和系统安全与维护之后,学生已经了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系统日常维护的方法,但是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操作系统的崩溃却是在所难免的。作为系统日常维护的重要一环,是上一节课内容的自然延伸,在单元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必要的操作基础,同时对这部分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如能采用直观性、趣味性及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应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操练及巩固知识。

教法建议

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导入新课(如:大家在以前有没有重装过系统?重装后是不是很多软件都要重新安装啊?安装麻不麻烦?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麻烦吗?)之后便可以引导正题——系统备份与恢复。

本堂课属于自主操作的内容,教师应着意于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备份与系统恢复的操作训练(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可以到配套光盘“闯关测试”中模拟体验“系统备份与恢复”的整个过程),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在开始时做好导入让学生认识到系统备份与恢复是一件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事情;第二,就是操作方法的陈述,这里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理解,追求灵活性,将枯燥的操作讲述得生动化;第三,应着重内容的操作性,在课堂上组织活动,让学生体验操作过程、熟悉步骤,课后要求学生也要多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备份和恢复系统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机房的计算机,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备份恢复,在备份恢复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各个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后让学生正视系统备份和恢复的意义,能够对自己的计算机或者帮助别人对计算机进行系统备份与恢复。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记忆各个步骤,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进行运用。

教学准备

计算机、学习资源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景导入:刚刚重装的系统,非常干净,此时备份系统是最合适的。可是选用什么软件呢? “一键GHOST”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只需要按方向键和回车键,就可以轻松地一键备份/恢复系统。

二、讲授新课

活动安排: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阅览室中的材料《幽灵GHOST》。

3分钟后,教师总结,由此引起学生对“一键GHOST”的兴趣。

教师演示课件(或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一键GHOST”的使用过程。

在演示过程中,老师可结合配套光盘中相关动画材料,进行联系与比较,让学生理得解更透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让学生形成如下认识:

1.所谓备份实质上是将整个C盘分区的文件复制一份,然后压缩并且以一种专门的文件格式(后缀名为GHO,一般称为镜像或映像文件)存放到其他的硬盘分区中(一般存放到硬盘的最后一个分区中,譬如F盘)。

2.选择系统恢复并实施后,原有的系统将会被恢复到备份前的状态。因此,在系统恢复前要慎重,应先将C盘上有用的资料妥善保存到其他盘上。

教师陈述:现在大家对如何使用“一键GHOST”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自己动手试试吧!(教师组织学生上机训练,完成书本体验与建构。可以是真实环境中的实际操作,也可以到配套光盘中的“闯关测试”去模拟体验整个过程。)

教师总结操作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和提示,完成对系统的备份和恢复,并相互讨论每个步骤的意义,概括总结主要步骤。

三、课堂小结

授课完毕,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布置课堂作业。

第8课 网络世界

教学内容分析

对学生来说,本课内容都是一些“熟悉的陌生知识”。平时好像都听说过,只是不能完全理解。因此,教学设计以“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和数据通信→身边的校园网→网络的分类→校园网(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为线索,从身边的校园网切入,串起本课的知识点,让知识更容易理解。

教学对象分析

很多同学都有过上网的经历,对“计算机网络”这个名词应该一点都不陌生,但未必真正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知识。该主题与信息生活联系紧密,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该课理论性比较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最好能够多结合实际案例来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法建议

该课与学生平时表面上所了解的“网络”有较大区别,理论性较强。老师讲授时应当注意,千万不要照本宣科,应该多列举平时的一些涉及网络应用的教学行为,例如:打印机共享、传送文件、资源共享等,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存在的校园网,授课形式可以活泼些,多让学生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以及网络的功能。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以及组成,结合实例教学(学生实地考察所在机房是否组成了局域网),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系统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有一定吸引力的主题,学生会带着饱满的热情学习本课,绝大部分同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基本能够形成对于网络的正确认识,并能够对自己学校机房的网络类型进行分类。学完本课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会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保持,教师通俗地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教学准备

1.计算机、互联网,2.相关实物:双绞线(没有加上线缆连接器和加上RJ45接头的)、光纤尾线、网卡,3.图片:学校网络中心设备照片、校园网结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正式上课后,教师当众演示:从网络信息中心服务器上获取教学课件,引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列举平时教学行为,例如:打印机共享、传送文件、资源共享,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存在的校园网(设计意图:从身边例子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1.校园网能够做什么?

教师提问:校园网能够做什么?

学生:传送文件,共享打印机……

2.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教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能不能自己归纳一下,用自己的话谈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学生:……

3.再次回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侧重点在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学习)。

教师提问:因特网有什么用?

学生:访问网站、电子邮件、实时聊天……

教师结合校园网和互联网的应用,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控制和分步处理。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师提问:校园网和我们平时上网的因特网有什么区别?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只是一个网站吗?(设计意图:明确区分标准、各类网络的特点、分辨网络与网站两个概念)

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网络。其中比较流行和为大家所接受的划分标准是按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在这里要强调: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上的网站有本质的不同。学生对“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理解是“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那个网站”,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两个概念。

5.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上网,那么一台独立的计算机要怎样设置才能联网?(家里的计算机要联上INTERNET,需要什么设备)(设计意图: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同时提出“网络软件”,为后面的“通信协议”做好准备)

6.课堂练习

引导学生实地观察机房的计算机是否组成了网络,属于什么类型,用到了哪些网络硬件。

三、课堂小结

授课完毕,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索实践与探究模块的内容。

第9课 资源共享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资源共享的,主要介绍软件共享,具体包括设置共享文件夹的相关步骤、查看计算机名称的方法、以及访问共享资源的方法、还有附带有关于FTP—文件传输与共享的利器的知识以及局域网中的资源共享的知识。本课在“实践与探究”模块进一步要求学生探索硬件的共享—“共享打印机”,课程内容学习完后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网络的乐趣与方便之处。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的学生有着自己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对信息技术学习持有浓厚的兴趣。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和持久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内容较为简单,可以设置一些小的学习障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兴趣。

教法建议

本堂课适合当做一堂讲授型的课,教师在上课时候应当注意课程的导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之后由老师引入资源共享这个概念。对这个概念老师可以做适当的讲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那么接下来的上课效果肯定会更好的。

本节课除去知识点的讲授外,重点还在于学生的自己操作,只有自己操作过学起来才会更快,而且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印象更深刻,因此应该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操作。通过前面的讲授让学生知道最基本的知识,然后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由老师来帮助学习。

还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检验大家的学习结果。老师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将视频进行共享并有意设置一些小的障碍,组织学生竞赛看谁能够最先找到这个共享视频并观看,并在观看后将这视频拷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再设置成共享文件。老师对于最快的学生进行表扬,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共享资源的方便之处,并针对每个好处举出现实中的例子。这样一则促使学生提高对于学习内容的重视程度,二则由课堂联系到实际生活;既符合这套教材的编写特点,又训练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资源共享的定义,学会设置共享文件的一些步骤,查看计算机名称的方法以及访问共享资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各种操作方法,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共享文件的兴趣,有好的东西可以共享给周围的朋友以及用资源共享的工具去获取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资料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学习设置共享文件夹的步骤以及访问共享资源的方法。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共享文件的兴趣。

教学准备

组接成局域网的若干台计算机,学习资源素材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网络世界,并且知道了什么是局域网,那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局域网的知识。首先,老师想知道大家平常是怎样给别人发送文件,共享自己的资源的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得出结论可能有:通过QQ、电子邮件、MSN等。

教师:刚刚同学们所列出的发送文件的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需要进入互联网,那么,同学们知道怎样在计算机未连入互联网的情况下共享资源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局域网中共享资源。

出示课题: “资源共享”。

二、讲授新课

1.了解共享思路

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发文件给对方,是不是把自己电脑里的所有资料都发给对方,然后让他在其中找呢?

学生回答:不是,只要将要发送的文件单独传给对方就好了。

教师:对,同学们回答正确。那么同样的,我们在局域网中共享资源时也只要将需要共享的文件单独共享便可以了。其他人只要登录到我们的电脑,便可以看到也只能看到我们共享的那个文件,然后直接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上便实现共享了。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设置共享文件夹

教师:文件不能直接共享,必须放在一个文件夹内,然后再共享该文件夹,这就好比液体必须用容器装着才能携带是一样的道理。首先我们创建一个文件夹或直接选择一个文件夹,将要共享的文件放在其中。右键点击文件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共享与安全”。

教师接下来按教材进行讲解。

教师提问:在文件夹共享窗口中有一个选框为“允许网络用户更改我的文件”,老师想问一下从字面意思理解,它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如果选了,则网络用户可以更改我共享的文件,否则不能更改。

教师:老师先不评价这位同学回答的对不对,待会儿同学们自己实际操作一下,看他说的对不对。

3.查看计算机名

教师:每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那么在访问其他计算机时,我们想要找到它,就必须知道它的名字。

教师演示查看计算机名的步骤。假设教师机计算机名为“teacher”。

4.访问共享资源

教师:同学们,现在老师的文件夹已经共享了,并且同学们都知道了老师的计算机名,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访问老师的共享文件夹。请同学们按照教材所讲,进入老师的计算机,并成功复制老师所共享的文件,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操作。同时提示学生网上邻居图标在桌面可以找到。

5.教师小结

教师:同学们,先前很多同学都成功的共享了老师的资源,而且都完成得很好。老师刚刚观察到有一位同学采用了与大家不同的方式找到了老师的电脑,老师想请他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心得。(若没有,则教师自己补充)

教师点名学生讲述他的操作方式。

学生回答:我在“我的电脑”的地址栏中输入“teacher”,就直接进入了老师的电脑。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按这种方法进入教师的计算机。

6.自主练习:查看自己的计算机名;与邻座的同学互相访问彼此的资源;体会一下不勾选“允许网络用户更改我的文件夹”与勾选后的区别。

学生提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并示范操作。

7.合作竞争学习:学生分小组完成教材中的“评价与交流”版块,组内互评。

三、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资源共享的三个主要步骤及互联网共享的一些方式。

第10课 多彩的信息检索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介绍的是因特网上信息资源搜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技巧,操作性较强,应当详细地演示操作过程,并应设计有趣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同时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搜索,培养学生掌握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发展提供服务。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因特网基础知识,学生求知欲强,竞争心渐强,也具备一定的协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团队合作能力。学生抽象思维较弱,信息搜索过程的演示是极为必要的。

教法建议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解决问题上,引入搜索引擎的概念,让学生知道搜索引擎几乎可以解决所有他们所能想到的问题,如此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学习搜索引擎的兴趣。

首先讲解搜索引擎的定义。让学生正确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动手使用搜索引擎,给学生们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通过使用搜索引擎找到答案。在学生们搜到结果后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如何能够更快更方便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之后开始教授学生各种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

为巩固知识,可以让学生谈谈各种搜索方法的特点,谈谈它们到底方便在哪些地方,这个由老师提问之后加以适当的引导由学生自己讨论出来。

布置课堂任务,给学生一个信息相对复杂的任务,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小组间进行竞争与评价。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信息及提高学生检索信息的效率,同时能使学生真实体验搜索技巧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定义,并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正确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机房的电脑设施,引导学生自己尝试使用搜索引擎,通过他们的尝试让学生懂得不同的搜索内容有不同的合适的搜索方法。每种方法都用到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各种搜索方法的功能和特点,以达到学生自己能够辨别何种信息应该使用何种方法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了解搜索引擎,使得学生养成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通过使用搜索引擎解决的习惯,并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在于各种搜索方法的功能和使用,以及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可以想到使用搜索引擎的习惯,难点在于搜索逻辑命令。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学习资源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些世界杯的图片与视频资料。

教师引入:相信同学们都比较关注世界杯吧,那大家都喜欢哪个国家的足球队呢?

学生自主回答。

教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喜欢这个队伍,那么,我们如何了解这个队伍的相关信息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出所有的方法。

教师:想一想,我们平时利用哪种方法最多、最方便呢?

引入因特网信息资源搜索。因特网上,资料丰富,种类齐全。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运动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PPT出示课题:多彩的信息检索。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

教师提问: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讨论了,我们用搜索引擎去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是最快捷的,因为很多信息我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只能靠搜索引擎来把它找出来。那么,到底什么是搜索引擎呢?

学生回答可能不准确,但基本可以说出搜索引擎就是用来搜索信息的。

教师:老师帮大家归纳一下,搜索引擎是指网络上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工具或系统。它以一定的策略在互联网中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取、组织和处理,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从而起到信息导航的作用。

2.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常要去搜索信息,会先去那个网站呢?

学生回答:百度、谷歌等。

教师:百度和谷歌其实就是两个很有名的搜索引擎网站,另外呢,还有一些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老师也把它列出来。

谷歌

http://.yahoo.com/

3.提高搜索效率。

教师:同学们,在知道了这么多搜索引擎之后呢,我们就要来用它们搜索信息啦!

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任务请同学们先用上述提到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如“春节的来历”等。学生进行操作,教师进行观察。

教师总结学生在搜索中的一些问题,配合具体操作,演示怎样提高搜索效率。

如:(1)找准搜索的关键字。譬如在搜索“去海南旅游的线路时”时,关键字就应该有“海南”、“旅游”、“路线”、“景点”等。

(2)细化搜索条件。在搜索“春节的来历”时,我们搜索“春节的来历”要比搜索“春节”得到的结果要少得多,也更接近我们的需要。

4.地图搜索。

教师:现在很多搜索引擎中都提供了网络地图,我们利用网络地图能很方便地找到乘车路线或者某一地点。请同学们探索百度中的地图搜索功能。

学生探索后,师生一起总结。

5.各大引擎搜索的区别。

教师:同学们,各大搜索引擎分属于不同的公司,那么他们搜集信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老师想请大家在各大搜索引擎分别搜索“夏天感冒的原因”,看看有什么异同。

学生自主操作,自由讨论。教师评价:想必同学们会发现在用同一个关键词搜索信息时,不同的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并不相同,因为不同的搜索引擎它整理信息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我们平常搜索仅集中于某一个搜索引擎是不明智的,再好的搜索引擎也有局限性。合理的方式应该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选择搜索引擎,提高搜索效率)

布置课堂作业:完成教材配套光盘中“学习园地”中的“课堂活动”模块。

三、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常用的搜索引擎及搜索技巧。

第11课 我的社区

教学内容分析

第十一课是第三单元“网络探秘”中较为重要的一课,本课内容主要有关于网络社区的定义,以及如何找到网络社区注册社区会员的基本步骤、如何在社区上讨论问题、遵守社区规则等内容。本课程给学生们介绍了丰富的网络生活,能让学生对网络学习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教学对象分析

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容易感兴趣,因此容易理解知识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基础,因此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动手经历,教师只要适当加以指点,给学生以自主探索的余地;在课程讲解的同时,应当给学生以详细的演示,以助于学生理解。

教法建议

本课内容主要讲解网络社区,那么教师可以将现实的社区同网络的社区联系起来讲,会比较生活化,学生更容易理解。如导入新课时,先给一些辨析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讨论,由现实中的课堂讨论引入到网络社区讨论的概念。

教师在讲析网络社区的定义时要明确,让学生正确把握网络社区的含义。本课重点内容在于学生在网络社区的体验,所以教师要示范社区会员注册以及在社区上发表论题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注册,去讨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社区文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在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布置互动作业,由学生自己在网络社区注册并发起讨论,在下节课之前交一份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网络社区的概念及网络社区的相关规则。

学会在网络社区中发帖、回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摸索,由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注册使用社区的方法,并清楚网络社区的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视网络社区的价值,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需要辨析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社区讨论以开阔自己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在于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养成使用社区的良好习惯,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通过网络社区解决一些问题。难点在于网络社区的概念及网络社区的规范。

教学准备

计算机,学习资源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讨论一下。

展示PPT:请大家讨论一下暑假最想去哪个地方旅游。

学生讨论,一两分钟后,教师终止讨论。

教师:刚刚同学们讨论地非常热烈,那如果同学们不在同一个教室,而是在各自的家里,除了用QQ讨论之外呢,同学还能想到怎样一起讨论吗?

学生思考,教师顺势引入虚拟社区讨论的概念。

出示课题: “我的社区”。

二、讲授新课

1.了解网络社区的概念。

教师: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全球共享一个信息平台。人们开始习惯以网民的身份参与公共事务。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已经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这就逐步形成了虚拟社区。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网络社区”。与现实生活一样,大家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

2.了解论坛。

教师:就好比现实生活一样,虚拟社区生活也很丰富。虚拟社区有很多交流工具,如:电子信箱、聊天室、即时通讯工具、博客、论坛等。这节课,我们就以论坛为例,让大家来体验一番虚拟的社区生活。

教师提问:首先,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你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论坛是什么概念吗?

学生回答。(如论坛就是大家一起来交流想法的一个集会,聚在一起开会,讨论一些问题)

教师:其实虚拟社区中的论坛跟现实生活中的论坛差不多,我们又可以称之为网络论坛BBS,它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进行讨论等。

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进入一个论坛体验一下。

教师利用大屏幕,进行操作演示。学生观察。

3.进入论坛。

教师利用上节课所学的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索一个论坛(如进入中学生学习网论坛)。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切实体会到知识的运用)

教师选择一个版块进入,如进入“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版块。

教师为学生介绍论坛版块界面及相关知识。如:版块:论坛中将讨论的内容分为若干个版块,如“初中数学学习”和“初中语文学习”便为两个不同的版块。

版主:一个论坛版块的管理员。

帖子:用户通过发帖和回帖的方式在论坛中进行交流。发一个帖子就是发布了一个交流信息。

4.注册会员。

教师:同学们,既然进入了论坛,我们也来发个帖子吧。

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击“发布新话题”,弹出要求注册的窗口。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实感受,确切的明白只有注册会员才能发帖)

教师讲解:在论坛中只有注册会员才能发帖,这是他们的规矩,就好比考试时,大家都要写上自己的名字一样,若大家不写名字,就不知道是谁的试卷。同样的,如果匿名发布信息,就不便于版主管理。

教师演示注册过程。学生观察。

5.发帖。

教师演示发帖过程。例如发布新话题:“为什么论坛中一定要注册会员才能发帖?”

教师提问:大家看到发帖的编辑界面上有各种按钮,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另外,老师想知道如何插入图片、动画?如何上传附件?对于上传附件有什么限定?

另外老师的帖子还没有回帖,想让同学们给老师发的这篇帖子回帖。

(设计意图:留下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6.教师安排学生练习:进入同一网络社区,注册并发帖及回帖,并找出教师提问的答案。教师观察。

7.教师小结。

学生汇报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解答并补充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其他问题。

教师:虽然我们能够回帖和发帖了,但是还应该把社区规则弄清楚,不然你可能闹出笑话、还可能因破坏社区秩序而使大家反感。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请同学们继续学习社区的规章制度,如“用户须知”、“帖子相关操作”、“论坛发帖规则”等。

合作竞争学习:学生分小组完成教材配套光盘中“学习园地”的“课堂活动”版块并探索网络社区中的其他奥秘,组间互评。

三、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虚拟社区、论坛、注册会员、发帖、回帖等。

第12课 和谐家园

教学内容分析

第十二课为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内容主要是关于网络行为中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包括网络沉溺、网络不文明行为、网络犯罪等,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树立网络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的学生还较为单纯,然而,通过第三单元前三课的学习,他们对网络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兴趣,难免会在网络上做一些恶作剧或者是上当受骗。教授这一课内容时,我们需要谨小慎微,可以枚举多个真实事例,让学生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彻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教法建议

本堂课适合当做一堂讲授型的课,教师可以先列举一些网络上的好的和不好的行为,让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再由老师提问好与不好的网络行为分别是哪些,并说明原因。

由老师提问,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各自在网络上一些不好的行为或是习惯,填写教材上的表格,之后由老师做总结。

由老师提问:“如果在网络上你没有谩骂别人,但别人无缘无故骂了你,你该如何应对?”按原来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小组选出一个人做代表陈述自己组的主要应对措施。由老师进行总结。

个案分析:根据教材的安排给出一个例子,老师引导学生发言,多给学生思考空间,让学生自我认识。最后交由老师总结(注意总结时应当要联系实际,就是能让学生们联想到各自生活的中的一些情景)

布置课后作业:总结自己还有身边人利用网络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并作出应对措施。并在上节课学习的网络社区上进行讨论,分小组上交讨论报告。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使学生了解建立和谐网络家园的规范并作出实际行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引导列举,由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明晰网络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文明的网络道德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在让学生了解网络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难点在于让学生从根本上养成文明的网络习惯。

教学准备

计算机,学习资源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入: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网络世界中的相关知识,比如在网络中搜索信息,在网络论坛生活等。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两件事情需要大家讨论一下,第一件是:老师发现有一位同学在咱们班上的论坛里恶意谩骂另一位同学。第二件是:有一位同学昨天告诉老师,他的QQ进不去了,总是提示密码错误,老师估计是因为QQ号码被他人盗取了。

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并评价一下上述两个事件。

学生讨论并回答,得出结论可能有:那位谩骂其他同学的学生是不对的,不应该辱骂他人;QQ密码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可以申请密码保护。

教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也非常好,老师也相信,上面两个事件都是同学们不想看到的,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开放的空间里,我们需要大家一起来建立和谐家园。

出示课题: “和谐家园”。

二、讲授新课

1.了解网络沉溺。

教师:互联网串织起分离的时空,使身处各地的人们能够快捷、便利地获取和交流信息。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同样也给人类带来了阴霾。如下面一个真实案例:

教师配合电子课件演示案例内容:特殊的时间作息表。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分析出这位大哥哥沉溺网络的原因吗?

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思考网络沉溺的原因,能让学生避免自身网络沉溺)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给出自己的参考意见:虚拟的网络环境容易导致人的心理不健康,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平时应该正确区分虚拟与现实世界,远离不健康网站,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人面对面交流,杜绝长时间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2.了解网络不文明行为。

教师配合电子课件演示案例:无故谩骂引发的悲剧。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待这样的事件呢?如果是你遭到了别人的谩骂,你该如何去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反思自己的网络行为是否规范。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给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我们在网络社区生活要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讲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形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养。

3.了解网络犯罪。

教师配合电子课件演示案例:远程金融盗窃案。

教师提问:你觉得造成此类网络犯罪案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何如减少、避免网络犯罪的发生?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给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我们要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为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家园而不懈努力。

合作学习:完成教材配套光盘中“学习园地”中的“课堂活动”。

4.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教师:同学们,同学们自己家中的电脑是不是经常中毒?其实那也是网络不和谐的一种表现。同学们应该定期清除电脑病毒,防范黑客,保护自己的电脑,维护网络安全。

教师配合PPT介绍几款常用的杀毒软件。

三、课堂小结

篇6: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2.熟悉PPT的操作界面。3.理解制作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难点:PPT制作的基本程序。教学过程:

一、简介:

1987年,微软公司收购了PowerPoint软件的开发者Forethought of Menlo Park公司。1990年,微软将PowerPoint集成到办公套件Office中。PowerPoint专门用于制作演示文稿(俗称幻灯片)。广泛运用于各种会议、产品演示、学校教学以及电视节目制作等。

二、PowerPoint2003的工作界面

首先,我们来熟悉一下PowerPoint的工作界面。

启动PowerPoint2003,一个同Word2003很相似的窗口就呈现在眼前了。

1、标题栏:显示出软件的名称(Microsoft

PowerPoint)和当前文档的名称(演示文稿1);在其右侧是常见的“最小化、最大化/还原、关闭”按钮。

2、菜单栏:通过展开其中的每一条菜单,选择相应的命令项,完成演示文稿的所有编辑操作。

3、常用工具栏:将一些最为常用的命令按钮,集中在本工具条上,方便调用。

4、格式工具栏:将用来设置演示文稿中相应对象格式的常用命令按钮集中于此,方便调用。

5、任务窗格:利用这个窗口,可以完成编辑“演示文稿”一些主要工作任务。

6、工作区/编辑区:编辑幻灯片的工作区。

7、备注区:用来编辑幻灯片的一些“备注”文本。

8、大纲编辑窗口:在本区中,通过“大纲视图”或“幻灯片视图”可以快速查看整个演示文稿中的任意一张幻灯片。

9、绘图工具栏:可以利用上面相应的按钮,在幻灯片中快速绘制出相应的图形。10、状态栏:在此处显示出当前文档相应的某些状态要素。

三、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

演示文稿的制作,一般要经历下面几个步骤:

1、准备素材:主要是准备演示文稿中所需要的一些图片、声音、动画等文件。

2、确定方案:对演示文稿的整个构架作一个设计。

3、初步制作:将文本、图片等对象输入或插入到相应的幻灯片中。

4、装饰处理:设置幻灯片中的相关对象的要素(包括字体、大小、动画等),对幻灯片进行装饰处理。

5、预演播放:设置播放过程中的一些要素,然后播放查看效果,满意后正式输出播放。

四、演示文稿的制作原则

1、主题鲜明,文字简练

2、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3、和谐醒目,美观大方

4、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核心原则:醒目。要使人看得清楚,达到交流的目的。课后记:

第二课时 创建演示文稿

教学目标:1.掌握如何启动Powerpoint应用程序.2.能新建一个空演示文稿3.知道幻灯片的“版式”的涵义4.会保存制作好的演示文稿

教学重点、难点:

一、制作第一个演示文稿

一份演示文稿通常由一张“标题”幻灯片和若干张“普通”幻灯片组成。

1、启动PowerPoint2003,执行“文件→保存”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选定“保存位置”(①),为演示文稿取一个便于理解的名称(如“第一个演示文稿”②),然后按下“保存”(③)按钮,将文档保存起来

在“另存为”对话框中,按右上方的“工具”按钮(④),在随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安全选项”,打开“安全选项”对话框,在“打开权限密码”或“修改权限密码”中输入密码,确定返回,再保存文档,即可对演示文稿进行加密。

注意:设置了“打开权限密码”,以后要打开相应的演示文稿时,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设置好“修改权限密码”,相应的演示文稿可以打开浏览或演示,但是,不能对其进行修改。两种密码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相同。

2、使用内容提示向导:在任务窗格的下拉列表中,选“新建演示文稿”,再单击任务窗格中的“根据内容提示向导”,根据提示进行后续每一步操作。

任务窗格的显示与关闭:视图-->任务窗格,或Ctrl+F1。

3、使用设计模板:在任务窗格的下拉列表中,选“新建演示文稿”,再单击任务窗格中的“根据设计模板”,在任务窗格内的“应用设计模板”下拉列表中单击选取所需版式。

二、幻灯片的制作

1、新建一张幻灯片,在幻灯片版式”任务窗格中的“内容版式”下面选择一种幻灯片样式(我们这里选择“空白”样式吧)。

将光标定在左侧“大纲区”中,切换到“幻灯片”标签下,然后按一下“Enter”键,即可快速新建一张幻灯片。

2、将文本添加到幻灯片中:

输入文本:执行“插入→文本框→水平/垂直”命令,此时鼠标变成“细十字”线状,按住左键在“工作区”中拖拉一下,即可插入一个文本框,然后将文本输入到相应的文本框中。

设置要素:单击选中文本框,设置好文本框中文本的“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等要素。

调整大小:将鼠标移至文本框的八个控点(空心圆圈)上,成双向拖拉箭头时,按住左键拖拉,即可调整文本框的大小。

移动定位:将鼠标移至文本框边缘处成四箭头状时,按住左键拖拉,将其定位到幻灯片合适位置上即可。旋转文本框:选中文本框,然后将鼠标移至上端控制点(绿色实心圆点),此时控制点周围出现一个圆弧状箭头,按住左键挪动鼠标,即可对文本框进行旋转操作。

3、将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将光标定在“工作区”,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定位到图片所在的文件夹,选中需要的图片,按下“插入”按钮[或直接双击所选图片],即可将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

调整图片的大小、移动、定位和旋转图片的操作方法,同操作文本框十分相似。

仿照上面的操作,完成后续幻灯片的制作,然后保存,第一份演示文稿就制作完成了。

课后记:

第七课时 演示文稿的高级编辑

教学目标:掌握声音、影片及flash动画的插入;了解其它的一些基本操作。教学重点、难点:影片、动画插入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

一、插入影片和声音

1、插入视频文件: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

插入影片时,系统会发出如图6所示的询问。若选“自动”,则播放演示文稿时轮到该幻灯片时,影片自动播放;否则,用户需单击幻灯片上的影片才能播放。

2、插入视频文件: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

同样,声音也可以自动播放或者单击播放(如图7)。

二、图表、表格、对象、超级链接、动作按钮

1、插入图表

菜单:插入-->图表

2、插入表格

(1)插入-->表格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

(3)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表格与表框”按钮,绘制表格

操作方法与Word2003中的操作类似,但不能插入Excel工作表。

3、插入对象

插入-->对象,如图9,在“插入对象”对话框内选取对象类型,然后单击“确定”。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插入Excel工作表、Word公式、windows mider player等。

4、插入超级链接

演示文稿可以链接的文件很多,如Word文档、工作簿、数据库、HTML文件及图片等。

选中要链接的对象(文字、图片等),选菜单:插入-->超链接,打开“插入超链接”对话框,选择要链接的文件。

可以使用超链接在演示文稿内做出方便的导航条。

删除超链接,请单击图10中所示的“删除链接”按钮。

5、插入动作按钮

在幻灯片上加入动作按钮,可以使用户在演示过程中方便地跳转到其它幻灯片,也可以播放影像、声音等,还可以启动应用程序。

选菜单: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选择子菜单上的按钮类型,然后在幻灯片上绘制出按钮,接下来会弹出“动作设置”对话框。设置好按钮要执行的动作,然后单击“确定”。

更改动作设置:右单击按钮,选:动作设置

编辑按钮格式:右单击按钮,选:设置自选图形格式

课后记:

第三课时 编排与演示

教学过程:知道如何对幻灯片进行排版、动画设置、放映。教学重点:演示文稿、幻灯片的排版方法、动画设置。教学过程:

一、幻灯片的排版

1、插入与删除幻灯片

插入:在大纲编辑区,将鼠标定位到要插入的两张幻灯片之间,打回车键;或:插入-->新幻灯片(Ctrl+M)。

删除:选中要删除的幻灯片,按Delete键,或单击“剪切”按钮。

2、移动与复制幻灯片

移动:在大纲编辑区单击选中幻灯片并拖动到新的位置

复制:选定幻灯片,插入-->幻灯片副本;或:在大纲编辑区选中幻灯片,先单击“复制”按钮,再定位到其它位置,单击“粘贴”按钮。

3、更改幻灯片配色方案

每个幻灯片模板都有一套配色方案,包括背景、文本和线条、阴影、标题和文本、填充等。配色方案是可以更改的。

先选择幻灯片,在任务窗格顶部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在“应用配色方案”列表中右单击合适的配色方案,区别情况选用“应用于所选幻灯片”或“应用于所有幻灯片”(如图12)。

4、更改幻灯片背景和填充颜色

每个设计模板都有自己独特的版式布局和背景图案或背景颜色,如不满意可通过如下方法更改:

选择幻灯片,格式-->背景,打开“背景”对话框,打开“背景填充”组下的下拉列表框,弹出颜色列表。选择所需的颜色或填充效果,区别情况单击“应用”或“全部应用”按钮。

二、组织放映幻灯片

1、增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切换效果是幻灯片播放时进入屏幕的方式。

选择幻灯片,选菜单: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打开“幻灯片切换”任务窗格,在“应用于所选幻灯片”列表框中选择要使用的切换方式(如图13)。

2、为幻灯片对象设置动画效果

幻灯片中的标题、副标题、文本或图片等对象都可以设置动画效果,在放映时以不同的动作出现在屏幕上,从而增加了幻灯片的动画效果。PowerPoint中预设了一些动画供用户选用,使用很方便。

幻灯片放映-->动画方案

在“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中,选择所要应用的动画方式。

在这些动画样式中,不同的动画所适用的动向也不同。将鼠标指针指向一种动画样式,会显示出提示信息说明它针对的对象(如图14)。

3、自定义动画

如果用户不满足于预设动画的样式,可以自己设定特殊的动画效果。

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

选择要设置动画的对象,单击“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的“添加效果”按钮,可以设置对象进入、强调和退出的效果,甚至可以自己绘制对象的动作路径(如图15)。

另外,用户可以设置动画的速度、方向以及定时,还能够自己排列各对象动画的顺序。

如果要删除动画效果,请单击任务窗格里的“删除”按钮。

4、放映演示文稿

(1)视图-->幻灯片放映(F5)

(2)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F5)

(3)单击大纲编辑窗口底部的放映按钮(Shift+F5),从当前幻灯片开始幻灯片放映

放映过程中需要跳转或要结束放映,请右单击,使用弹出菜单命令。

第八课时 演示文稿的打包与发布

教学目标:知道文稿的打包方法;网上发布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打包,发布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

一、文稿的打包

1、打包

异地播放时需要将演示文稿打包。打包时可使用向导。

文件-->打包成 CD

在“打包成 CD”对话框中(如图16),可以命名压缩包(①),可以添加演示文稿文件(②),然后单击“复制到文件夹”按钮(③)。

在弹出的“复制到文件夹”对话框内(如图17),指定压缩包存放的位置和文件夹名,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开始打包。

打包完毕,回到打包成 CD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退出。

2、异地播放

将压缩包文件带到另一台计算机,打开压缩包文件夹,双击“play.bat”(如图18),即便是没有PowerPoint软件,也可即可播放演示文稿。

二、网上发布:

演示文稿保存为网页就可以发布到网上,共大家分享。

文件——另存为

在另存为对话框中——保存类型 ——选择“网页”即可。

课后记:

第四课时 Powerpoint模板的使用1

教学目标:1.会自己设计模板。2.会应用设计模板。教学重点:应用设计模板。

难点:创建模板。教学过程:

一、模板的使用

1、把自己制作好的演示文稿保存为模板

如果我们经常需要制作风格、版式相似的演示文稿,我们就可以先制作好其中一份演示文稿,然后将其保存为模板,以后直接调用修改就行了。

①制作好演示文稿后,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

②按下端“保存类型”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演示文稿设计模板(*.pot)”选项。

③为模板取名(如“常用演示.pot”),然后按下“保存”按钮即可。

2、模板的调用

①启动PowerPoint2003,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展开“新建演示文稿”任务窗格(如图B)。

②单击其中的“通用模板”选项,打开“模板”对话框(如图C),选中需要的模板,单击确定按钮。

③根据制作的演示的需要,对模板中相应的幻灯片进行修改设置后,保存一下,即可快速制作出与模板风格相似的演示文稿。

[注意]如果在“模板”对话框中,切换到“设计模板”或“演示文稿”标签下,可以选用系统自带的模板来设计制作演示文稿。

二、母版的使用

所谓“母版”就是一种特殊的幻灯片,她包含了幻灯片文本和页脚(如日期、时间和幻灯片编号)等占位符,这些占位符,控制了幻灯片的字体、字号、颜色(包括背景色)、阴影和项目符号样式等版式要素。

母版通常包括幻灯片母版、标题母版、讲义母版、备注母版四种形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幻灯片母版”和“标题母版”两个主要母版的建立和使用。

1、建立幻灯片母版

幻灯片母版通常用来统一整个演示文稿的幻灯片格式,一旦修改了幻灯片母版,则所有采用这一母版建立的幻灯片格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快速统一演示文稿的格式等要素。

①启动Powerpoint2003,新建或打开一个演示文稿。

②执行“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命令,进入“幻灯片母版视图”状态,此时“幻灯片母版视图”工具条也随之被展开(如图D)。

③右击“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字符,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字体”选项,打开“字体”对话框(如图E)。设置好相应的选项后“确定”返回。

④然后分别右击“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及下面的“第二级、第三级„„”字符,仿照上面第③步的操作设置好相关格式。

⑤分别选中“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等字符,执行“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打开“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设置一种项目符号样式后,确定退出,即可为相应的内容设置不同的项目符号样式。

⑥执行“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打开“页眉和页脚”对话框(如图F),切换到“幻灯片”标签下,即可对日期区、页脚区、数字区进行格式化设置。

⑦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定位到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所在的文件夹中,选中该图片将其插入到母版中,并定位到合适的位置上。

⑧全部修改完成后后,单击“幻灯片母版视图”工具条上的“重命名模板”按钮,打开“重命名模板”对话框(如图G),输入一个名称(如“演示母版”)后,单击“重命名”按钮返回。

⑨单击“幻灯片母版视图”工具条上的“关闭模板视图”按钮退出,“幻灯片母版”制作完成。

第五课时

Powerpoint模板的使用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母版;如何设计母版。教学重点、难点:母版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

一、母版的使用:

1、建立标题母版

前面我们提到,演示文稿中的第一张幻灯片通常使用“标题幻灯片”版式。现在我们就为这张相对独立的幻灯片建立一个“标题母版”,用以突出显示出演示文稿的标题。

①在“幻灯片母版视图”状态下,按“幻灯片母版视图”工具条上的“插入新标题母版”按钮,进入“标题母版”状态。

②仿照上面“建立幻灯片母版”的相关操作,设置好“标题母版”的相关格式。

③设置完成后,退出“幻灯片母版视图”状态即可。

[注意]:母版修改完成后,如果是新建文稿,请仿照上面的操作,将当前演示文稿保存为模板(“演示母版.pot”),供以后建立演示文稿时调用;如果是打开的已经制作好的演示文稿,则可以仿照下面的操作,将应用到相关的幻灯片上。

[小技巧]如果想为某一个演示文稿使用多个不同的母版,可以在“幻灯片母版视图”状态下,按工具条上的“插入新幻灯片母版”和“插入新标题母版”按钮,新建一对母版(此时,大纲区又增加了一对母版缩略图,参见图I),并仿照上面的操作进行编辑修改,并“重命名”(如“演示母版之二”等)。

2、母版的应用

母版建立好了以后,下面,我们将其应用到演示文稿上。

①启动PowerPoint2003,新建或打开某个演示文稿。并执行“视图→任务窗格”命令,展开“任务窗格”。

②按“任务窗格”右上角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幻灯片设计—设计模板”选项,打开“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

③双击上面的包含“母版”模板文件(如“演示母版.pot”),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是(Y)”按钮,将第一对“母版”先应用到当前演示文稿的所有幻灯片上。

④选中需要应用第二对母版的相应幻灯片,在“任务窗格”的“在此演示文稿中使用”下面,按“演示母版之二”右侧的按钮,在随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中“应用于选定幻灯片”选项即可。

[小技巧]:在大纲区中,按住Shift键,单击前、后两张幻灯片,可以同时选中连续的多张幻灯片;按住Ctrl键,分别单击相应的幻灯片,可以同时选中不连续的多张幻灯片。

[注意]

①“标题母版”只对使用了“标题幻灯片”版式的幻灯片有效。

②如果发现某个母版不能应用到相应的幻灯片上,说明该幻灯片没有使用母版对应的版式,请修改版式后重新应用。

③如果对应用的母版的格式不满意,可以仿照上面建立母版的操作,对母版进行修改,或者,直接手动修改相应的幻灯片来美化和修饰你的演示文稿。

二、配色方案的使用

通过配色方案,我们可以将色彩单调的幻灯片重新修饰一番。

①在“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中,点击其中的“配色方案”选项,展开内置的配色方案。

②选中一组应用了某个母版的幻灯片中任意一张,单击相应的配色方案,即可将该配色方案应用于此组幻灯片。

[注意]:如果对内置的某种配色方案不满意,可以对其进行修改:选中相应的配色方案,点击任务窗格下端的“编辑配色方案”选项,打开“编辑配色方案”对话框,双击需要更改的选项,打开相应“调色板”,重新编辑相应的配色,然后确定返回就行了。

第六课时

动画的设置

教学目标:学会动画的设置;初步了解基本的动画操作。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动画中的基本的效果。教学过程:

1、进入动画设置

①选中需要设置动画的对象(如一张图片),执行“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命令,展开“自定义动画片”任务窗格(如图A)。

②单击“添加效果”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出现的下拉列表中,展开“进入”下面的级联菜单,选中其中的某个动画方案。此时,在幻类片工作区中,可以预览动画的效果。

[注意]:如果对列表中的动画方案不满意,可以选择上述列表中的“其他效果”选项,打开“添加进入效果”对话框,选项合适的动画方案,确定返回即可。

2、退出动画的设置

如果我们希望某个对象演示过程中退出幻灯片,就可以通过设置“退出动画”效果来实现。

选中需要设置动画的对象,仿照上面“进入动画”的设置操作,为对象设置退出动画。

[注意]:如果对设置的动画方案不满意,可以在任务窗格中选中不满意的动画方案,然后单击一下其中的“删除”按钮即可。

3、自定义动画路径

如果对系统内置的动画路径不满意,可以自定义动画路径。

①选中需要设置动画的对象(如一张图片),单击“添加效果”右侧的下拉按钮,依次展开“动作路径、绘制自定义路径”下面的级联菜单,选中其中的某个选项(如,“曲线”)。

②此时,鼠标变成细十字线状(如图E),根据需要,在工作区中描绘,在需要变换方向的地方,单击一下鼠标。

③全部路径描绘完成后,双击鼠标即可。

[小技巧]执行“视图网格和参考线”命令,打开“网格线和参考线”对话框

设置好相应参数,并选中“屏幕上显示网格”选项,确定返回,在工作区上添加上网格,使得描绘路径更加准确。

课后记: ppt教案

第一课: : 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新建演示文稿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如何启动Powerpoint应用程序.2.能新建一个空演示文稿3.知道幻灯片的“版式”的涵义4.会保存制作好的演示文稿 教学重、难点: 建立演示文稿 教法、学法: 讲演辅结合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引入同学们新年好,本学期继续由我同大家来学习信息技术。上学期,我们学习了Office97中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97的相关内容,大部分同学已掌握了如何制作一个表格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学习Office97中的另一应用软件PowerPoint97。用它可以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围绕下例,来学习该软件的应用:制作一个古体诗讲解的演示文稿,由五张相对独立的幻灯片组成。第一页为证词的标题和作者,第二页为诗的全文,第三页为诗词大意,第四页为重点难点的字词讲解。今天来学习如何新建一个单页幻灯片演示文稿:

1、启动应用程序从开始菜单程序的子菜单启动Microsoft PowerPoint97软件,出现该应用程序的启动画面。如KP1图,利用其中选项可以建立演示文稿。

2、建立空演示文稿应用程序窗口出现后,程序自动弹出对话框,含四个单选项目:●内容提示向导●模板●空演示文稿●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我们选择其中的“空演示文稿”项目,单击“确定”。

3、选定第一张幻灯片程序中出现“版式”选择对话框(共28种)。(版式指的是程序提供的单张幻灯片的排版样式的可选系列)从版式选择对话框中选择“标题幻灯片”版式。(第一种版式)

4、保存文件用“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选择保存位置为默认,文件名为“溪居”,文件类型为“演示文稿”。

三、小结:单页幻灯片的制作

学生练习:

一、开机

二、登录入网

三、启动PowerPoint注:我校计算机,可直接在桌面上找到打开它的快捷方式,双击之亦可启动电子表格.四、对照Microsoft Excel来熟悉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五.按要求建立空演示文稿,并保存之,文件名为“溪居”,文件类型为“演示文稿”。六.关机 教学后记 仍有少数同学不按要求进行开机关机操作

授课时间: 总第2课时

课题: 第一课: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组织幻灯片、观看放映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学会插入新幻灯片2.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插入艺术字,插入剪、贴画等等3.学会放映幻灯片 教学重、难点: 组织幻灯片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PowerPoint?功能如何?2.怎样建立一个文件名为“溪居”且含有一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得到了一个单页幻灯片演示文稿,今天我们来进行幻灯片的组织与放映。¦组织幻灯片 1.插入新幻灯片a.插入第二张幻灯片(选第10种版式:竖直排列标题与文体)b.插入其他幻灯片(均为第2种“项目清单”版式)2.输入文字a.确定编辑条件:在幻灯片视图下(双击幻灯片或使用“视图/幻灯片”命令)b.输入第一页文字内容:单击标题框,输入诗题“鹿柴”,单击副标题框,输入“作者:王维”c.编辑幻灯片文本内容:单击编辑窗口右侧滚动条上的下箭头,将第二张幻灯片显示在窗口中。在标题框中输入诗的题目,在竖排文本框中输入诗词原文。重复上述操作,将文字内容添加到相应的幻灯片中。3.插入艺术字:要求将标题换成艺术字 方法:插入/图片/艺术字 步骤:a.删除已有的标题文体 b.添加艺术字标题 c.调整艺术字的位置 4.插入剪贴画:目的是美化幻灯片a.选定幻灯片:在“幻灯片”视图中选择b.插入剪贴画:插入/图片/剪贴画c.调整剪贴画的位置¦观看放映再次保存刚制作的幻灯片,我们来观看幻灯片的演示效果。方法: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切换到“幻灯片放映视图”,第一张幻灯片全屏显示在屏幕上,如果想看后续的幻灯片,单击鼠标就可以切换了。三.小结:组织幻灯片及观看放映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插入四张新幻灯片(其中第一张为第10种版式,另三张均为第2种版式。五.分别输入入各张幻灯片的文字六.将第一张幻灯片的标题转换成艺术字七.任选一张幻灯片,在其中插入剪贴画 八.观看放映九.保存文件十.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艺术字或剪贴画后不能正确设置大小及调整到合适位置

授课时间: 总第3课时

课题: 第二课: 不同视图方式的使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五种视图方式的使用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了解PowerPoint视图方式种类2.掌握五种视图方式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五种视图方式的使用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在幻灯片文件中,怎样插入一个新的幻灯片?

2、在幻灯片中怎样插入艺术字?

3、在幻灯片中如何插入剪贴画?

二、新授:在Microsoft Powerpoint97软件中,为了方便地编辑演示文稿,我们需要经常在几种不同的编辑窗口样式中切换,这些功能各异的编辑窗口样式称为视图。

1、Powerpoint97中的视图共有五种:(1)、幻灯片视图(如P8图,用于编辑演示文稿)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显示演示文稿中的单页幻灯片。我们对幻灯片的操作,如:编辑文本、编辑图表、插入图表、插入图片、改变背景色等等一般都在这种视图方式下进行。(2)、备注页视图(如P9图,用于记录备注信息)在这种视图下,我们既可以看到幻灯片的具体内容,还可以记录相应的备注信息,使演示文稿的使用、编辑更方便。双击其中的幻灯片缩图,即可以切换到幻灯片视图。(3)、大纲视图(如P10图,用于组织文本内容)在这种视图方式下,只显示幻灯片的文字信息(幻灯片标题和主要文字内容),是组织文稿内容最好的方式。(4)、幻灯片浏览视图(如P11图,用于浏览幻灯片)以幻灯片缩图的形式同时显示多张幻灯片的显示效果,使我们很容易地把握演示文稿艺术风格的统一,同时,方便我们观察演示文稿中幻灯片间的关系。(5)、幻灯片放映视图(如P12图,用于显示幻灯片)在这种视图方式下,程序占满整个屏幕显示区域来显示幻灯片,这是我们真正演示文稿时使用的视图方式。

2、在不同的视图方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1)、选择“视图”菜单中的对应命令项实现切换。单击“视图”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视图方式并单击,就完成各视图方式之间的切换。(2)、利用编辑窗口左下方的视图按钮进行切换。单击所需视图对应的按钮进行切换。

三、小结: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幻灯片视图编辑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浏览视图把握演示文稿总体效果。

四、学生练习:

1、弄清各种视图方式的特点。

2、进行各种视图方式之间的切换。

学生练习:

一、开机

二、入网

三、观察各种幻灯片视图方式,了解其特点。

四、分别利用“视图”菜单和视图按钮进行各视图方式之间的切换。

五、退出Powerpoint

六、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对各种视图方式的作用还未完全掌握。

授课时间: 总第4课时 课题: 第三课: 文本框的操作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文本框的操作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掌握有关文本框的各种操作 教学重、难点: 文本框的操作方法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五种基本的视图分别是什么?2.不同视图间怎样切换呢?

二、新授 文本框是幻灯片的对象的一种。在文本框中直接输入文字我们已较熟悉了,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文本框的相关操作。1.删除文本框方法:单击文本框区域,这时文本框会显示一个矩形区域,移动鼠标指针到矩形边框上,点右键选“剪切”命令。2.插入文本框方法:“插入/文本框”命令,可选项有“水平”与“垂直”两种文本框。

3.移动和复制文本框 移动和复制文本框之前,我们要先单击文本框区域选定文本框作为操作对象。(1)移动:鼠标指针移动到边框上--按住左键拖动--释放(2)复制文本框:先按住键盘上的“ctrl”,同时左键移动文本框 4.改变文本框的大小:调整自动换行时每行的宽度。5.改变文本框中文字的属性选定文本框文字--格式--字体 6.改变文本框的属性选定框体--格式--自选图形共可进行如下设置:颜色和线条、尺寸(大小)、位置、图片、文本框。

三、小结: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操作删除文本框五.操作插入文本框六.操作移动和复制文本框七.进行改变文本框的大小 八.改变文本框中文字属性的操作九.进行改变文本框的属性的操作十.保存文件十一.关机

教学后记 掌握好文本框的操作,可自行设计幻灯片版式。

授课时间: 总第5课时

课题: 第四课: 图形和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剪贴画、艺术字的有关操作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有关剪贴画的操作。2.掌握有关艺术字的操作。教学重、难点: 剪贴画、艺术字的有关操作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怎样删除文本框?2.如何插入文本框?3.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大小?

二、新授 像文本框一样,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和图片同样是幻灯片中的对象,它们共有的操作,如删除、移动、复制、缩放的操作方法是相同的。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些具有对象自身特点的操作。¦剪贴画 1.更改剪贴画剪贴画插入到幻灯片中之后,在幻灯片视图中双击它可以返回到选择插入时的状态,更改插入的剪贴画。2.设置图片格式选中插入的剪贴画,执行“格式”→“图片”,调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a.裁切设置:通过对上下左右裁剪宽度的定义,可以去掉剪贴画四周的内容而只保留中央部分。b.图像控制:我们可以给剪贴画设置不同的颜色模式,可以任意调整它的亮度和对比度。c.重新着色:对剪贴画中颜色和填充所使用的色彩进行重新选择。d.重新设置: 取消所做的设置恢复到初始状态,开始新的设置。3.艺术字: 插入艺术字我们已经学习了,现在来学习艺术字的相关操作。a.改变艺术的属性:“格式”→“艺术字”,调出“设置艺术字格式”对话框。b.给艺术字添加修饰效果:艺术字的阴影和三维效果的操作与自选图形的相关操作是相同的。c.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视图”→ “工具栏” →“艺术字”选中状态。

三、小结:剪贴画与艺术字的相关操作

四、学习练习: 一.开机二.入网三.更改剪贴画。四.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对剪贴画的格式进行设置。五.改变艺术字的属性。六.给艺术字添加修饰效果。七.使用艺术工具栏。八.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对艺术字的属性设置和添加修饰效果掌握得还不够好。

授课时间: 总第6课时

课题: 第四课: 图形和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自选图形的绘制;阴影、三维效果的设置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2.掌握给选定的对象增添阴影效果。3.掌握给选定的对象增添三维效果。

教学重、难点: 自选图形的绘制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如何对插入的剪贴画进行裁剪?2.怎样改变艺术字的属性?

二、新授 今天我们来学习自选图形的绘制及特殊效果的添加。1.自选图形的绘制 先必须使用“视图”“工具栏”“绘图”命令(1)自选图形子菜单:包括“线条”、“连接符”、“基本形状”、“箭头总汇”、“流程图”等。(2).绘图子菜单a.组合:选定几个独立的图形对象,然后执行这个命令,可以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大的图形对象。b.取消组合:取消组合是组合的逆过程c.叠放次序:图片的叠放顺序有置于顶层、置于底层、上移一层、下移一层。d.改变自选图形e.设置自选图形默认效果2.阴影我们使用“阴影设置”命令,可以对选择的阴影模式的偏移量以及阴影的颜色进行设置。3.三维效果使用“三维设置”命令 4.已有的图片文件a.插入已有的图片文件后,要注意在“确定”和“取消”下面有两个复选框:链接文件和随文件保存。为演示文稿的独立使用,我们一般选中“随文件保存”。b.我们还可以利用“图片工具栏”对图片进行修改。三.小结:1.自选图形的绘制2.阴影效果的添加3.三维效果的添加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2000程序四.练习自选图形的绘制方法(线条、连接符、基本形状、箭头、流程图等)五.练习绘制图形的组合与取消组合、图片的叠放次序操作。六.练习阴影、三维效果的设置操作七.保存文件八.关机

教学后记 对图形对象的移动定位操作部分学生没掌握!

授课时间: 总第7课时

课题: 第五课: 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调整幻灯片结构、插入超级链接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理顺幻灯片逻辑结构的方法2.会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 教学重、难点: 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怎样利用Powerpoint画一个五角星图?2.怎样设置文字、图片的阴影效果?3如何设置文字、图片的三维效果?二.新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了。不过这样的演示文稿只能按照我们制作对排定的顺序播放,这样的线性的结构方式使我们的演示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如何使用超链接来改变这种线性结构方式。1.理顺幻灯片的逻辑结构以前面制作的四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为例来讲:①超级链接:就像在我们的幻灯片上开几个通道,通过这些通道我们可以在有关联的幻灯片之间自由往来。②做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技术简单,关键是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先要构思网状结构,使逻辑关系明确。2.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超级链接不能凭空建立,需依托一个实体而存在,这个实体可以是文本框或其中的部分文字,可以是图片、自选图形,也可以是艺术字等等。以修改幻灯片1来说明:(注意:四个文本框可用过渡色)

三、小结:1.理顺幻灯片的逻辑结构2.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打开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文件五.理顺幻灯片的逻辑结构六.修改幻灯片1,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七.保存文件八.关机 的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超级链接时有困难

授课时间: 总第8课时

课题: 第五课: 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插入超级链接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会插入超级链接2.会进行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3.会保存文件并观看放映效果

教学重、难点: 插入超级链接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谁能用描述性语言说一说什么叫超级链接?2.制作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的关键是什么?3.文本框能否作为超级链接依托的实体?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叫超级链接,也制作出了插入超级链的对象,今天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插入超级链接,完善幻灯片的逻辑结构。1.插入超级链接a.选中文本框1。b.“插入”→“超级链接”,出现对话框。c.单击“浏览”按钮,根据需要选定第一张幻灯片。d.单击“确定”按钮。e.重复上面的操作。(对应关系如下)对象 超级链接指向的幻灯片 文本框2 幻灯片2 文本框3 幻灯片3 文本框4 幻灯片4 2.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a.按住“Shift”的同时,单击左键同时选定这四个带有超级链接的文本框,使用“编辑”→“复制”;显示第二张幻灯片,使用“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将其复制到幻灯片上。b.重复上述操作,将其复制到所有的幻灯片上。3.保存文件和观看放映

观看放映过程中,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带有超链接的文本框上时,指针会变成手形,此时单击,可以切换到对应的幻灯片上了。

三、小结:插入超级链接。

四、学生操作: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插入超级链接。五.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 六.观看放映七.保存文件八.关机

教学后记 让学生体会建立超级链接后的神奇跳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授课时间: 总第9课时

课题: 第六课:超级链接的使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插入与修改超级链接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会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插入超级链接。2.会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修改超级链接。

教学重、难点: 插入与修改超级链接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插入超级链接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2.如何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3.怎样观看幻灯片的放映效果?

二、新授 在演示文稿中创建超级链接后,就可以跳转到演示文稿中特定的幻灯片、另一份演示文稿、其他office文稿或internet上的某个地址。今天,我们来具体完成超级链接的链接过程。¦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首先选定要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打开“插入超级链接”对话框(P30图)。1.超级链接到其他文档或Internet地址。a.利用这种超级链接,可以将“通道”指向当前的演示文稿以外的其他文档。b.单击“浏览”,我们可以选择本地硬盘、局域网或Internet地址,也可以在文本框中直接键入目标的信息。c.这里可选的文档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是Office文稿,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声音文件。当使用该超级链接时,程序会自动打开与选定文档相匹配的应用程序。2.超级链接到本文档中的指定幻灯片利用这种超级链接,右以在当前的演示文稿内的不同幻灯片之间实现沟通。单击“浏览”,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演示文稿内的顺序幻灯片。选择符合要求的幻灯片,单击“确定”就可以了。¦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修改超级链接

1、单击选中已经建立了超级链接的对象,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就可以进行超级链接设置的修改了。

2、在“修改超级链接”的对话框中,多了一个“取消链接”按钮,可以将原链接清除,再修改。

三、小结:

插入与修改超级链接的操作

四、学生操作: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插入超级链接。五.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修改超级链接六.保存文件七.关机 教学后记 采用对比教学法:从“浏览(B)”与“浏览(W)”之间的区别突出教学重点

授课时间: 总第11课时

课题: 第六课 超级链接的使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动作设置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掌握通过“动作设置”命令来插入超级链接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动作设置”命令的使用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怎样使插入的超级链接链接到其他文档或Internet地址?2.怎样使插入的超级链接链接到本文档中的指定幻灯片?3.如何修改已经存在的超级链接?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通过“插入”/“超级链接”来插入超级链接,实际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动作设置”命令来插入超级链接。¦ 动作设置:

1、特色:使用动作设置,不仅可以建立指向选定对象的超级链接,还可以给触发超级链接的单击动作进行多媒体化的设置。

2、方法:选中要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作设置”命令,打开“动作设置”对话框。a.“单击鼠标”选项卡。这个选项卡的链接或其他设置实现的条件是鼠标单击指定对象的操作。无动作:不设置超级链接。超级链接到:可以选定链接到幻灯片,其他文档或Internet地址。运行程序:可以直接启动指定的应用程序,而不必通过具体文档调用程序。另外还有“播放声音”、“单击时突出显示”两个复选项。b.“鼠标移过”选项卡。这个选项卡上的链接或其他设置实现的条件是鼠标人指定对象上移过的操作。这个选项卡提供的功能与单击鼠标选项卡相同,只是动作触发的条件不同而已。

三、小结:运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四、学生操作: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插入四张新幻灯片(其中第一张为第1种版式,另三张均为第2种版式。五.分别输入各张幻灯片的文字并组织好幻灯片六.运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七..观看放映九.保存文件十.关机

教学后记 通过“动作设置”来设置超级链接,丰富学生的设计思想。

授课时间: 总第12课时

课题: 第七课: 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方法2.体会各种切换方式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在Powerpoint中,能有哪两种命令插入超级链接?2.动作设置命令有何特点?3.说说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的步骤。

二、新授: 同学们经常看电视,知道电视节目的不同画面的切换方式多样,效果很好,其实我们在幻灯片中也可以设置很多切换方式,在前面制作的幻灯片中,没有设置切换方式,所以效果很单调乏味。今天我们来学习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使我们的幻灯片做得更好。¦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1.系统默认:切换效果是“无切换,单击鼠标换页,无声音”。

2、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幻灯片切换”命令,出现“幻灯片切换”对话框(如P35图示)。a.效果:单击下拉按钮,打开选择效果的下拉列有,选择符合要求的切换方式,从“慢速”、“中速”、“快速”单项中选择切换速度。单击列表框上的方的图片,可以预览。b.换页方式:换页方式有两种,可以复选。单击鼠标换页是默认的方式;选择每隔“×”秒方式,程序等待到文本框中指定的时间后自动切换。c.声音:伴随幻灯片切换的动作,播放声音效果。d.几个选择按钮。全部应用:应用于所有幻灯片中应 用:应用于当前的单张幻灯片中取 消:放弃设置

三、小结:

1、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2、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上会在幻灯片下方出现小图标,单击可以、预览。

四、学生操作: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

四、学生制作三张幻张片五.设定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及换页方式 六.观看放映七.保存文件八.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艺术字或剪贴画后不能正确设置大小及调整到合适位置

授课时间: 总第13课时

课题: 第七课: 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对象自定义动画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掌握对象自定义动画的设定 教学重、难点: 设定对象自定义动画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如何设定幻灯片的切换方式?2.幻灯片的换页方式有哪两种?如何设置?

3、在幻灯片切换方式对话框中,“全部应用”与“应用”按钮的功能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设定了不同幻灯片间的切换方式,体会到了许多丰富的切换效果,在单击鼠标换页时,还可以附带声音效果。那么,我们能不能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让它更具有个性呢? ¦对象自定义动画: 1.功能:对象自定义动画可以设置单页幻灯片中不同对象出现的动画效果和顺序。2.系统默认:程序默认的对象的出现谋划 同幻灯片同时出现。3.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命令。4.“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介绍常用的三个选项卡)a时间:这里提供了没有设置动画效果的对象的列表,我们可以选择进行设置。启动动画的选项意义同幻灯片切换中的换页方式相同。b.效果:效果指设定动画效果的种类以及伴随播放的音效;动画播放完毕后,对象的处理。如果对象中包含文字,则我们可以设定文字出现的方式。c.图表效果:设置图表对象中不同组成元素的出现方式和效果。在动画顺序列表框中,我们可以选择动画对象,并单击上或下方向的箭头,将之上移或下移到符合要求的位置。设置完了各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和放映顺序后,单击“预览”,可以看到设置的动画播放的效果,认可设置,只要单击“确定”就可以了。¦放映效果:动画设置完后,可以演示动画效果,对不满意的设置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更改。

三、小结:

1、对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2、注意要在幻灯片视图下设置。

四、学生操作: 自制一包含多种对象的演示文稿,设置对象的自定义动画。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制作一演示文稿 五.设置各幻灯片中各对象的动画效果

六、预览效果,并进行修改。七.观看放映八.保存文件九.关机 教学后记 学生兴趣浓厚,要充分利用这种热情完成“动画”的设置。

授课时间: 总第14课时

课题: 第八课: 声音、影片的插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声音、影片的插入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声音的插入方法2.掌握影片的插入方法 教学重、难点: 声音、影片的插入方法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在什么样的视图中,才能进行自定义动画的设定?

2、怎样设定自定义动画?

3、如何调整各对象的出现顺序?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设定了动画,但仅仅只是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文字等对象,动画效果再好,还不足以体现多媒体的优势。本节课,我们学习插入多媒体元素--声音、影片等。1.声音: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有两种方法方法一:a.在幻灯片视图中,显示要添加音乐或声音的幻灯片。b.在“插入”菜单中指向“影片和声音”,显示子菜单。c.如果要从剪辑库插入声音,请单击“剪辑库中的声音”,再双击所需声音的图标。d.如果要从其他位置插入声音,请单击“文件中的声音”,找到包含此声音的文件夹,再双击所需声音文件。方法二:a.在幻灯片视图中,显示要添加音乐或声音的幻灯片。b.“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显示可选的动作按钮,在此选扬声器。c.选择单击时超级链接到的目标声音,也可以将声音播放的条件设置为鼠标从按钮上移过。

2、影片剪辑:方法也有两种,与插入声音的两种方法类似。

3、更多的对象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可以插入种类更多的不同元素。例如:可以将文件内容作为对象插入到演示文稿中。

三、小结:

1、声音的插入

2、影片的插入

四、学生操作:

1、插入声音

2、插入影片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制作一完整的演示文稿五.用两种方法分别插入一段声音六.插入一段影片七.插入其他的一些对象 八.观看放映九.保存文件十.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艺术字或剪贴画后不能正确设置大小及调整到合适位置

授课时间: 总第15课时

课题: 第九课: 模板的使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概念、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了解设计模板的;概念2.了解模板的种类3.掌握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在幻灯片中如何插入声音?2.在幻灯片中怎样插入影片?3.某一个文件的内容能作为对象插入到幻灯片吗?

二、新授: ¦模板:分为设计模板和内容模板

1、内容模板:包含预定义的格式和配色方案,针对特定主题提供的建议内容。

2、设计模板:包含配色方案,具有自定义格式的幻灯片和标题母版,以及可生成特殊“外观”的字体样式。a.不同的设计模板有相对统一的演示效果和艺术风格。b.将设计模板应用到演示文稿中时,新模板的母版和配色方案将取代原演示文稿。(格式/应用设计模板)c.应用设计模板后,不论自动版式是什么,添加的每张新幻灯片都会拥有相同的自定义外观。¦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再单击“演示文稿设计”选项卡。

2、查看所有的设计模板,设计模板幻灯片的效果可预览,单击需要的模板,再“确定”。

3、在出现的版选择框中,查看设计版式,然后为标题幻灯片选择一个版式,单击“确定”。

4、在标题幻灯片上键入标题和任意内容。

5、使用“插入”/“新幻灯片”命令插入新幻灯片,然后选择下一幻灯片的版式。

6、根据需要添加的内容,重复上一步操作添加新幻灯片。

7、完成所有的幻灯片后,根据需要插入超级链级,设置自定义动画和幻灯片切换方式。

8、完成后,请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程序弹出“保存”对话框。

9、选择演示文稿的保存位置,命名演示文稿,然后“确定”。

10、使用“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查看效果。

三、小结:

1、模板及设计模板。

2、重点在于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四、学生操作:用一种模板设计两张幻灯片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五.保存文件十.关机 教学后记 利用不同设计模板设计成效果各羿的幻灯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授课时间: 总第16课时

课题: 第九课: 模板的使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应用与自定义模板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会对已有的演示文稿应用设计模板2.会自定义设计模板 教学重、难点: 自定义设计模板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幻灯片中的模板分为哪两类?2.什么叫设计模板?3.谈谈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的步驟。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弄清了模板的相关概念,学会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等,那么对以前没有应用模板的演示文稿来说,如何更改或者说如何将设计模板应用其中呢?这就是本节课解决的内容。¦对已有的演示文稿应用设计模板

1、打开已有演示文稿。

2、使用“格式”中的“应用设计模板”命令,调出“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

3、选定适宜的设计模板,单击“应用”。

4、观看效果。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可以对同一演示文稿应用不同风格的设计模板,使其使用更灵活。¦自定义设计模板Powerpoint提供了各种专业设计的模板,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改模板,或根据已创建的演示文稿创建新模板。

1、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或使用设计模板创建作为新设计模板的演示文稿。

2、修改演示文稿,将不希望每次使用于模板时都出现的部分删除。

3、执行“文件”中的“另存为”命令。

4、选择保存位置,键入自定义设计模板的名称,然后将“保存类型”改为“演示文稿模板”。

三、小结:

1、对已有演示文稿应用模板

2、自定义模板

四、学生操作:练习上述两种操作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并应用设计模板。五.对演示文稿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另存为“演示文稿模板”类型文件。六.保存文件七.关机十.关机

教学后记 重点在于自定义设计模板的修改设计方法,并注意保存方法。

授课时间: 总第17课时

课题: 第十课: 幻灯片的背景设置及配色方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背景设置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会更改幻灯片背景颜色、过渡背景.2.会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图案3.会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纹理4.会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图片 教学重、难点: 背景设置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对已有的演示文稿如何应用设计模板?2.怎样自定义设计模板?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应用与自定义设计模板,应用模板是对所有的幻灯片产生作用,我们今天来学习背景的设置,它可以只改变单张幻灯片的背景,当然也可以改变所有幻灯片的背景。¦背景设置背景类型:a颜色、阴影、图案或纹理

b图片(二者只能选一种类型)1.更改幻灯片背景颜色步骤:①在幻灯片视图中,单击“格式”上的“背景”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③选择颜色④单击“应用”,将更改应用到当前的幻灯片,单击“全部应用”,将更改应用到所有的幻灯片和幻灯片母版。2.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过渡背景

步骤:①在幻灯片视图中,单击“格式”上的“背景”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过渡”选项卡。③单击所需的选项,再单击“确定”④“应用”或者“全部应用”。3.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图案 步骤:①在幻灯片视图中,单击“格式”上的“背景”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图案”选项卡③单击所需的选项,再“确定” 4.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纹理(步骤与上面类似)5.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图片 步骤:①在幻灯片视图中,“格式”“背景”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图片”选项卡③单击“选择图片”,寻找包含所需图片的文件夹,然后双击该文件名。④单击“应用”或“全部应用”

三、小结:①背景设置②背景不宜颜色过多

四、学生上机操作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进行更改幻灯片背景色的操作五.添更改幻灯片的背景

六、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图案

七、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纹理

八、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图片八.观看放映九.保存文件十.关机 教学后记 更改幻灯片的背景色,过渡色,纹理,图案及图片

授课时间: 总18课时

课题: 第十课:

灯片的背景设置及配色方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配色方案及选择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了解配色方案的组成2.掌握配色方案的修改方法 教学重、难点: 修改配色方案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怎样修改幻灯片的背景颜色?2.怎样添加或修改幻灯片的过渡背景?

3、怎样添加或修改幻灯片的背景图案?

4、如何添加或修改的背景图片?

二、新授 ¦配色方案及选择 1.组成配色方案由八咱颜色组成,用于演示文稿的主要颜色,例如文本、背景、填充、强调文字所用的颜色。方案中的每种颜色都会自动用于幻灯片上的不同组件。可以挑选一种配色方案用于个别幻灯片或整份演示文稿中。2.修改配色方案步骤:①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幻灯片配色”,然后再单击“自定义”选项卡。②在“配色方案”下面单击需要更改的颜色,南、再单击“更改颜色”③单击“标准”选项卡直接从调色板中选择,或单击“自定义”选项卡,调配自己的颜色。④在“标准”调色板中,单击所需的颜色,然后单击“确定”。在“自定义”调色板中,拖动十字形光标选择颜色,并拖动滚动条调整亮度,然后单击“确定”。⑤如果要将配色方案连同演示文稿一直存盘,请单击“添加为标准配色方案”,今后使用这套修改过的方案时候,就可以在“标准方案选择中直接选取了⑥改变配色方案之后,可以单击“预览”观察实际应用的效果。如果要将新的颜色应用到当前幻灯片,请“应用”,否则请单击“全部应用”。

三、小结:配色及修改配色方案

四、学生上机操作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

四、进行配色方案的修改操作①②③④⑤⑥五.观看放映六.保存文件十.关机

上一篇:背着梦境去旅行诗歌下一篇:先进班主任业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