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建议

2024-05-13

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建议(精选6篇)

篇1: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建议

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建议

今能有幸聆听何书记的教诲实感荣幸之至,您讲的课程内容也是我茅塞顿开,让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对自己性格的测试结果和自己平时的言行,我也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以后干什么有了深入的了解。说实话自己以前根本没想过也没有做性格测试的想法,总而言之您的课程令我获益匪浅。

为了使大学生职业规划这门课程上的更有意义,更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在此提出一些浅见,里面不乏一些偏激的见解,还望老师能够有选择的接受。还望老师能够海纳百川,博取众长,唯有如此才能行的更远。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认为作为大

三、大四的学生已经不适宜再上大学生职业规划这门课程了。愚以为这门课程适合大一大二的学生上。大

一、大二刚来学校对未来、对大学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经过一年的课程他们也应该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大

一、大二下学期的夏季学期讲一堂大学生职业规划这对于加深他们对自己的了解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大三大四的学生,一方面专业课程非常的多,需要投入许多精力学习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自己毕业后该干什么已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更应该让他们对此投入更大的精力。即方向目标不明确,开一个到两个讲座我想这个足以,不必以课程的形式开设。

其次,我认为做性格测试不必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大家。可以让大家在课下做性格测试,在课上提问并随机叫学生回答。

还有就是,课堂上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不必直接说明给加分,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功利心。于教学于社会的发展不利。我想这样也和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相悖。

篇2: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建议

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得到相应的报酬,是我们在校大学生出去兼职工作的最主要原因。而兼职,也成为我们大学生很流行的词语。

随着大学生出去兼职做事的现象越来越多,相应的问题也出现了,莫过于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伤害。

针对这一现象,我想说得是:

作为大学生,我们已经成年,已经具备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能力。所以,自我保护意识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如果因为在我不在意,而受到伤害,那么这是很不可理喻的。我们终有一天要出去自己面对这个社会。

例如,你去做一份家教工作,你必须先了解他得家庭成员,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其次,家教地点与学校的路程距离,太远对自己身体压力大,在路上也容易出现事故;最后,工作时间和报酬,付出了就必须得到相应的收获。

兼职类型多种多样,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类型做出不同的了解,才可以进行,绝不能贸然行事。大学生不要一个人去比较偏僻的招聘公司,尤其是女孩子。如果遇到不对劲的状况,即使不能立刻离开,也要让对方明白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应聘,可以假装有朋友或是同学会来见面。女大学生更是要重视自身的安全,尤其是兼职的单位如果是一些娱乐场所或是比较单独私密的空间,这种情况下的就要多几个心眼,随时让身边的朋友知道自己的地址与电话,手机需要随时携带,避免发生危险。

而 社会方面。我们知道,虽然大学生是成年人,但是对于社会的形形色色还是不够了解,我们在给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时,也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对于兼职负责人来说,负责学生的安全是义不容辞的义务;而相关部门也要做出一些法制保证。

这样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往往可以体现出大学生弱势的一面,因为还没有走出校园,没有经历社会,更多还是刚满18岁的孩子。这个时候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在暑假兼职过程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向当地劳动部门反映,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权利。

赚钱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阅历一样,也要注意各种问题让自己的兼职更加有意义,更加充实。

篇3: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建议

一、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生涯规划的意义分析

1、可以帮助学生尽早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发展的重要性

在大学生中, 有人对自己的未来想得很清楚, 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但是, 更多的同学要么对未来没有想法, 希望在大四时再解决所有问题, 一天天堆积焦虑;要么整天忙忙碌碌, 不知力该往何处用;还有些同学看似对未来发展有些想法, 但又对达到目标缺乏信心。总结以上几种情况, 同学们的困惑主要在两个方面:我要去哪里, 我如何去。职业生涯规划便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以上问题, 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如果在大一新生入学后便开展生涯规划指导, 可以促使学生尽早树立新时期目标, 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少走弯路, 为将来成功就业及人生发展打下基础。

2、可帮助学生尽早地、客观地认识自我, 找准定位,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很重要的内容是自我探索, 包括性格探索、兴趣探索、技能探索、价值观探索等。大学一年级是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 规划大学生涯的最佳时机。因为大一新生刚刚经历过高考, 受外界影响的因素较少, 这时的大学生能较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特长, 这一年对未来的人格形成、学习方法、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将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从大一开始生涯规划指导, 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尽早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做初步的职业定向, 结合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 找准定位, 以后的各阶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

二、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生涯规划的建议

1、高校需重视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007年, 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进行详细规定, 但课程设置则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现实中, 很多高校也是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且就业指导课程较多, 职业生涯规划课相对较少。在西方国家, 职业规划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 家长、老师共同努力, 帮助引导青少年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国对青少年的职业规划教育则启蒙较晚, 通常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已是跨入大学校门之后。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需要尽早的为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2、创新教育形式, 帮助大一新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建议高校自大一入学便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系统的对新生进行指导。与此同时, 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 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本专业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等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邀请知名人士或校友给新生讲述职业经历和心得体会、邀请从事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员介绍企事业单位录用人员的标准及就业发展趋势等, 使新生对工作世界有初步的了解, 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尽早走出迷茫, 明确目标,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3、结合入学教育, 帮助大一新生适应环境, 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自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 老师要帮助大学生们及时完成角色转换:一是心态的转换, 要告诫学生不能以为上大学就可以完全放松, 90分和60分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在大学里自主时间多了, 这是对自制力的考验, 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二是环境的转换, 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环境, 在这里, 需要学会安排课余时间、学会参加实践和社团活动, 学会与人相处, 学会使用图书馆等, 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几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三是学习方法的转换, 不同于中学的“填鸭式”教学, 自主学习更适用于大学生活, 在课堂以外, 更多的内容需要自主地按照兴趣和需要去深度挖掘、独立思考以及广泛积累。

4、融入心理辅导, 帮助大一新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

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也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是谁”,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 欣赏自己, 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面对新的环境。在国内, 从上小学开始, “考试成绩好=优秀生”的观念就不断在学生脑海中被强化, 上大学后, 学习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一部分大学新生开始有意无意地在与身边同学的比较中再次认识自己, 认识的结果是相当部分同学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一直以来的骄傲让他们无法正确对待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或弱势,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结合心理辅导, 引导学生在新的环境中看到自己的优势, 欣赏自己的长处, 了解自己的兴趣, 尊重自己的独特性, 还要接纳自己的不足, 允许自己有暂时的落后。另外, 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技能探索, 引导大学生明确自己在校期间需要发展和培养哪些技能才能胜任心仪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钟谷兰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谢学等:《浅析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 《职业时空》, 2009, (10) 28-29。

[3]赵静:《大学新生职业发展教育课实践教学探索》,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3) 109-111。

篇4: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英语学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57-01

大学英语学习一直是高校外语老师和学生谈论的话题,就如何提高兴趣和成绩想过很多办法,但总是有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认真地分析一下问题,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大学新生们一踏进高校校门,就认为摆脱了原来在中学时的那种紧张压抑的环境,不由自主地轻松起来。缺少了以往老师无所不在的督促,讲解,评判,一些学生不知该如何学习了。另外,大学里普遍采用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往往在一开始会使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走进误区,他们认为老师不监督就无事可做,随便学学就能混到毕业。事实证明他们错了,到了期末考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及格,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接着就是发短信或打电话向老师咨询如何才能提高成绩。在中学时由于有高考这根无形的指挥棒顶着脊梁,不想学也得咬着牙去死记硬背,但到了大学,以往的环境不再了,千变万化的语言学习不能总是靠死记硬背,原来的学习方法行不通了,一些学生往往就陷入了迷茫状态。

本人是一位工作多年的大学英语老师,一直面对这样的问题,每届都有一些学生在英语上需要帮助,所以总结了下面一些体会和方法,希望对将来教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英语学习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过四六级,医学院校的学生,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必须要读研、读博,不断吸取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精粹,为攻克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一个又一个变异病毒对人类的侵害而掌握过硬本领,英语一定要尽快学到足够交流的水平。有了既定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随之也就有了兴趣。

2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老师要反复向学生交代,预习的好处是课前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自己不懂的问题所在,在课堂上留意老师对这一难点的讲解。经过思考没弄清楚的问题听了老师的解释后印象会更深刻。课后的复习是为了巩固所学,把原来看似简单用起来难的问题彻底消化掉。另外,预习和复习的时间要安排好,人体的各种机能在不同的时间发挥不同的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最佳的学习时间,使自己的潜能在这段时间得到最大的发挥。

3 特定语言文化的学习

任何语言都是这个国家文化的反映,要学好这门语言就要下功夫去研究这种语言的文化,大众文化一看就明白,但对于一些特定文化,圈子外的人是不懂的,所以在做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课文的摘要,背景知识以及一些注释。

4 听课要尽量坐在前排,研究表明,凡上课坐在前排的学生,其学习成绩都比较好,当然个子矮除外

因为这表明这些学生坐在前排不仅是为了听清楚,还说明对相关课程有兴趣,学习积极性高。事实上由于坐的离老师近,老师的发音及讲课的神态时时刺激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其更易接受收到的信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前排又做到了后排,其中肯定有原因,要么是认为老师的课讲得枯燥无味无法再提起他的兴趣,要么是对课外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如恋爱,迷恋上网等。坐在前排的学生哪怕老师讲得再无趣他也不会打瞌睡。

5 大声朗读

在中学时,校园相对较小,大声朗读一怕影响别人;二是由于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不好意思,渐渐养成了默读的习惯,但效果不好。朗读能调动口耳等感觉器官,既有助于听也有助于说。就像倡导疯狂英语的李阳老师所说:要将英语吼出来,这不仅是帮助记忆词汇这么简单,而是把英语提高到应用这一层面。到了大学,就要充分利用校园的大环境,在每天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多读多说,还要注意语音语调,句子的连贯性及意群。现在的每套大学英语课本上有16~24篇课文,选取其中的优美句子、段落,读到能够背诵为止,这更有助于理解。

6 要猛记词汇

一般情况下,老师都建议学生每天能坚持记十个左右单词就很不错。在这里我要提议的是每天突击记忆1~200个单词,哪怕第二天醒来忘掉90%效果也比老办法好。忘记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坚持。要不气馁,要有恒心有毅力,忘记了继续记,记新的复习旧的,坚持下来一个月就见成效。人们知道,当一个人掌握了一万个英语单词,他的口语表达就能达到游刃有余,如果能掌握两万个单词,各种活动他都能应对裕如。当然,如何选择单词去记忆因人而异,本人在考托福之前采取了这种突击记忆法:每天阅读十几篇长短不一的文章,先用5~10分钟时间扫描一遍,在遇到的生词前面做个记号,看完几篇文章后统一将单词抄写在一张纸上,统一查词典,在快速读几遍后,回头再把刚读过的文章再看一遍,本人认为效果极佳。不仅理解了短文,在具体的语境中也帮助快速记忆单词。

7 大胆交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个人英语笔试考得好但不敢说就等于有了高级设备不会用一样,语言的作用是用来交际,且主要是口头交际,不说就失去了它的功能。事实证明,谁大胆说谁的英语就提高的快。寻找一切可以说英语的机会,看到别人用英语交流时,一定不要腼腆,大胆地参与,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发音,提高听力理解的灵敏度。如果大学里有外国留学生,积极主动去和他们沟通交朋友。一般说来,阿拉伯民族讲英语方言较重,如果能听懂他们讲的英语,再听别的民族的人讲英语就会感觉很容易懂。

8 要把自己淹没到英语里,比如读英语书籍

喜欢趣味的就读幽默故事集,小说。要了解时政就看中国日报,21世纪英语等;听英语广播;每天早晨英国的BBC,美国的VOA等都是大众套餐;看英语电影;网上的英语电影太丰富了,比较好的教学片推荐“人人都恨克里斯”,它以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力让你乐此不疲。用英语交流;给自己定下严规,在校园内不说英语就不要开口。

简而言之,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狠下功夫,有恒心毅力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一踏入大学校门就给自己的大学学习制定一个可行的长远规划,每天都记一点点,每天都说一点点,脚踏实地地学习,你终会感到语言的魅力。

以上是作者作为大学英语老师给同学们的一点实践后的亲身体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信未来你们不会把英语再看成是负担,而是成为展示你们才干的秘密武器。

参考文献

篇5:对大学生的英语建议书

与流行的观点称经历苦难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很强的人格相反,有些研究者声称苦难苦难会让人产生误导。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苦难会给人带来消极影响。

Firstly, people who suffered from troubled lives are easily misled. It’s found that while some people may indeed become more “hard-nosed” through adversity, the majority become less trusting of their own judgment. It surprisingly found that early negative experiences make people stronger in late life. Furthermore, the people who had experienced an advers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were more likely to come to believe information that is not true. Those people were more suggestible, and easily misled which in turn could affect their future.

首先,经历过困难生活的人很容易被误导,有发现表明虽然有些人通过不幸变得更加“顽强”,但是更多的人变得很少相信他们自己的判断。更让人吃惊的是,他们先前消极的经历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强大。更有甚者,经历过不幸童年的人在青春期会更可能相信不真实的信息。这些人更容易受影响,更容易被误导,到头来会影响他们的未来。

Secondly, hardships cause pain and misery to people. When faced with adversity, people can easily get pessimistic and depressed due to the distress and agony brought by hardships. Some families end up in divorce and some depressed people even commit suicide or social crimes. This undoubtedly will bring about a series of problems to society at large.

第二,苦难会导致痛苦和不幸。当我们面对不幸,由于苦难带来的痛苦和创伤会使人们容易悲观和有压力。一些家庭以离婚告终甚至自杀或犯罪。毫无疑问这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In conclusion, hardships have direct adverse effects on both people’s mentality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reality. Therefore, in my opinion, they are absolutely not necessary in life.

篇6: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建议

选聘和培养大学生村官是党中央对于基层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举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和培养各有特点,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影响日益蔓延,难以短期估量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受到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青睐。下面就目前大学生村官选聘培养机制及其现状,结合相关调研,浅谈几点建议。

一、目前大学生村官选培存在的几个问题

1、选聘范围狭窄。大学生村官选聘主要集中在应届大学毕业生。对于部分大学毕业了但是想成为大学生村官的人来说,丧失了机会。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选聘由省委组织人事部门直接在各高校选聘,各市、州、县没有选聘大学生村官职能,选择主体过于狭窄。

2、存在思想误区。一是无奈的就业心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人所共知的现实,部分大学毕业生被迫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同时学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部分高校把大学生村官推荐选拔的标准内部下调,助长部分毕业生把选择大学生村官作为就业的缓兵之计或无奈之举。二是功利的跳台思想。选聘大学生村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事业。有着各种诱人的政策待遇,比如考公务员加分、享受事业编制待遇、内部竞争为基层公务员等。根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多次参加过公务员招考未果。通过选择大学生村官获取各种政策优惠,部分通过自身各种复杂关系的帮扶,轻松实现向公务员的转变,有违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初衷。三是归属感缺乏。大学生村官带“官”字但不是官,是中共党员的一般担任村(居)委会书记助理,非党员担任村主任助理。这一群体容易认为自己不是公务员,没有归属感。与选调生、选拔生、公考生等一些同龄公务员有差距感,形成自卑认识。

3、机制不健全。目前,大学生村官录取对象一般在22-26岁之间的大专、本科、研究毕业生,而聘用期一般是3年,但三年合同期满后,书本知识的生疏,其中极少部分才能考上公务员或研究生,更多的大学生村官面临重新找工作的现实,在三年后的就业择业形势未知情况下,大学生村官出路不明。同时,按照相关政策,部分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提拔为基层政府行政干部,但优秀的标准并不明确,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

二、健全大学生村官选聘培养机制的几点建议

1、扩大选聘范围。一是扩大大学生村官来源。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就业。已经毕业但是有志于服务和扎根农村的大学生很多仍处失业状态,只有把具有大学学历的,一定年龄以下的人员都纳入大学生村官选择范围,才更加符合政府政策初衷,更加广泛的实现大学生择业就业。二是增加大学生村官选聘机构。一是继续保持目前大学生村官选择由省委组织人事部门直接在各高校选聘的模式。另一方面,拿出部分计划指标,许可市(州)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在本区域内组织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主要对象为适当年龄以下,具有大学学历的当地籍贯的已毕业人员。两种大学生村官的聘用可以出台具有差异性的合理政策予以支持。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对条件具备的县(市、区)采取试点方式,对现任村(居)委会干部中具有大学学历的村干部,实行大学生村官待遇,并将其作为村(居)委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重点培养。

2、搭建良好的选培平台。首先,实行大学生村官考试选聘制度。往届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没有考试,就无所谓竞争,没有竞争,就无所谓优秀。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村官需求较多的现实,必须仿照公务员录用考试,寻找一种合理的考聘任用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在考试内容、方式、程序上可以相比公务员考试简单些,同时对专业要求严格些,使其日后农村工作上达成知识的互补。这样能在无形中增加他们的自信和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其次,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实习制度。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空白、农村适用技术缺乏。特别是针对目前乡镇年轻干部严重缺乏,镇政府机关需要年轻工作人员补充力量。对大学生村官建立“乡镇政府机关实习制度”,明确实习时间,(1—3个月为宜),规定实习任务。一方面可以使其更全面的熟悉乡情、人情、村情,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利于解决乡镇办事人员缺乏的窘困和大学生村官日后向基层公务员转变。目前有不少地方实际上借用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政府机关工作,但是缺乏政策依据,不能规范。这样反而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最后健全大学生村官岗评考核制度。大学生村官的岗评由上级政府相关部门来监督指导,由大学生村官所在村村民来民主测评,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对于优秀人才向乡镇公务员转变的,必须以市洲为单位,统一“优秀”标准,规定硬性的指标。这样才能真正的让老百姓放心,让大学生村官们扎根基层,集中心智服务农村。

3、保障乐业环境。一是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含金量”。主要包括:提高大学生村官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准入门槛;增加政策优惠;实行大学生村官区域差别制度。即以市(州)为区域单位,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株潭地区)选聘起点更高,相关待遇可以适当提高,通过待遇优势激发竞争,提高含金量。条件特别艰苦的地区,比如湘西北地区,可以采取志愿方式,选聘大学生村官,并缩短合同期限。

二是降低大学生村官二次择业的风险。主要措施有:缩短大学生村官合同期限。择业就业形势变化难以估量,三年时间,增加了基层工作经验,但是书本知识,应试能力的减退在岗位竞争逢进必考的现实中,不利于二次择业。二要扩大政策优惠范围。加分政策不局限于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其他各项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招考招聘的如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也要享受加分或同等条件下优先的政策。

4、创新选聘模式。大学生村官的加分政策对于有志于国家公务员的广大在校大学生具有吸引力。省教育、组织、人事等部门可出台政策仿照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和大学生入伍模式,在大学阶段专科大

二、本科大

上一篇:2011年教学督查整改落实情况总结下一篇:加油站防雪预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