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2024-05-24

电视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通用8篇)

篇1:电视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电视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综艺节目的定义及意义

综艺节目英文中是variety show,在国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歌唱、舞蹈、戏剧、模仿、魔术等,其代表如“苏利文秀the Ed Sullivan”。在我国最早在台湾地区把variety show翻译作综艺节目,它把新闻性、记录性、戏剧性、谈话性、音乐舞蹈性、游戏性、运动性结合在一起的表演形式,在中国大陆最早的综艺节目当属“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等了。对综艺节目最低层次的要求是应达到娱乐大众、放松身心的效果,尤其是娱乐性的综艺节目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许多人际互动的谈资,对大家的幸福感、对生活的满意度有不可小觑的作用。甚至其中的广告对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动机、价值观、世界观都会很大影响,他们从电视上看到什么,就直接在生活中反映什么。

所以,鉴于综艺节目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我们期待着调和娱乐精神与教育意义,赚钱又有价值的节目,这是传播渴望达到的理想状态。但是这么高难度的节目设计要求,在制作周期短、经费有限的电视界中其实是很难达到的。大量抄袭模仿欧美、日韩的无创意节目、粗制滥造的节目、素质档次不高的节目充斥市场,给许多观众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综艺节目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几种:整人偷拍、平民才艺选秀、明星模仿秀、游戏类、访谈类等等。其中不同类型也可能混杂在同一场节目中。由于制作团队能力素质有限、制作周期短、极力追求经济效益和不可规避的部分言论限制等,都使得节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给青少年的身心带了了不小的影响,其中既包含有利的影响也包含有害的影响,而这都需要大学生们通过自身对电视节目的认识,通过理性的思考,认真的辨别选取真正适合他们的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真正能为大学生们带去欢乐,带去益处,让我们也能真正享受电视综艺节目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接下来,将具体客观的分析一些各国电视综艺节目,希望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和感悟。

具体电视综艺节目分析

首先分析的是《康熙来了》,“康熙来了”这个节目名称来自于主持人名字做一个有趣的组合,主持人蔡康永和徐熙娣一个知性冷静一个搞怪性感,风马牛不相及的组合却发生化学反应十分融洽,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主持人为主导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和作用。

在“康熙”之前台湾的谈话节目大多涉及政治论争,少数的综艺性质谈话节目也走的是感性路线,如《真情指数》、《小燕有约》等,话题与观众的现实生活脱节较多。“康熙”的模式是,两个幽默感十足的主持人和几个有奇怪谈资的嘉宾,以制造笑料为目的,就某一共同话题逐个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中混合着大家的讨论和主持人的引导、评论、挖掘,其中笑点不断,现场气氛热烈火爆。

这种类型的节目制作成本很低,除了场地布置费用、工作人员、主持人和嘉宾的报酬外

几乎没有其他的支出,他们主要兜售的是有趣新鲜的创意和明星间的故事。这类型节目的特别之处更在于它能大量挖掘明星生活的真实细节,把以往受观众仰视的公众人物从舞台上、电视中拉下来,拉近每个人的生活,当你发现自己经常去的早餐店和王力宏的是同一家时,内心的共鸣和对节目的热爱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康熙”能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主持人的特性。徐熙娣从事演艺事业多年,对台湾娱乐圈的发展和是是非非十分了然,而且鉴于她在娱乐界的地位,许多其他主持人难以开口的问题她都能够从容问出,加之其本人的娱乐性就十分强,是节目最大的看点之一。蔡康永在涉足娱乐界前是知识分子、专栏作家,与娱乐圈中的许多人、事没有利害冲突,许多话能敢说,加上他本人的文化素养很高,看问题的角度深度都独特而吸引人。两位主持人一邪一庄,一热一冷,配合默契,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语言方式有机融合。

《康熙来了》在台湾综艺节目一枝独秀的最主要原因是强大的幕后制作团队。制作人李伟忠混迹台湾娱乐界多年,有丰富的节目制作经验和纵横的人脉,保证了节目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准。制作团队最擅长运用年轻“颠覆”“叛逆”的元素来制造话题,主持人的语言和流行的潮流紧密结合,甚至制造新的潮流。节目的特色就是“放任自流”,流到哪是哪。观众对于那种一本正经的方然早已渐渐厌倦,反而对于这种贴近普通人思维方式、打破传统节目规矩的随意懒散型访谈大感兴味。

优秀的电视节目制作,总是能吸引大学生的眼光和兴趣,从中不仅收获了乐趣,也感受到主持人的独特魅力以及说话方式,还有嘉宾们的灵活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这档节目值得大家去追逐。

接下来是《快乐大本营》,同《康熙来了》相对是同一类节目,但是就从在了一些差别,导致大家在看过很多次后,失去了对节目的兴趣,觉得每期的内容以及嘉宾互动方式缺乏缺乏新意,总是 采用一些老的桥段,让观众觉得乏味至极,导致最终失去观众,虽然说了这么多不好,但一个节目可以维持这么久,必然有自己一定的优势可以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口碑,接下来我们就去客观的分析一下。《快乐大本营》节目开始采用全民娱乐的类型,后又转为选秀节目选举主持人;现在多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嘉宾访谈游戏型综艺节目,常邀请一些中国内地、香港、台湾、韩国、泰国等全亚洲以及International的知名艺人来访谈,游戏等,节目也将不定时出外景去到其他国家。

主持人由风靡全亚洲的“快乐家族”担任,何炅、谢娜、维嘉、杜海涛、吴昕、五人组成的“快乐家族”在节目中为观众带来快乐,同时也收获了绝高的人气,栏目开办以来以新鲜的题材,多样的形式,清新的风格,新奇的内容,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引领观众走向一个崭新的视听空间。既有搞笑不断的“快乐传真”、惊险刺激的“火线冲击”等形式新颖、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游戏环节;也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快乐小精灵”、“开心一刻”等老少皆宜、内容丰富多彩的外拍片;同时还有挑战智慧的“IQ无限”、积极向上的“太阳计划”和帮助观众实现心愿的“快乐行动”等观众互动性、参与感强的节目板块。

所以说《快乐大本营》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用自己独特样式,从舞台,从灯光,从主持,从观众,各个方面给观众带去快乐,带去幸福,即便有一些瑕疵,在今后的改进中也会越走越好,更适合大学生的口味和身心的需求。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节目,在大学生中可是有着极好的口碑,不仅让大学生在学习娱乐之余享受到了快乐,也通过了解一些名人的奋斗历程,情感经历,不断的勉励自己,充实自己,磨练自己,使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能做最好的自己。这个节目就是非常静距离。

每期李静邀请各路名家名流、演艺明星和社会热点人物亲临现场,通过与现场200位观众近距离互动,全方位、真实、立体地展现嘉宾的形象与性格,拉近嘉宾与观众的静距离,显明星本色,综艺节目《非常静距离》定位于“拉近距离,静品人生,静看明星”,通过“王

牌主持”李静与嘉宾之间睿智幽默的问答,深入明星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品评他们的百态人生,全方位地向观众呈现出最本色的明星。、李静对新节目很是用心,节目强调本色气质和励志意味,将人生故事、情感故事作为访谈的切入点,融入个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成长经历,与嘉宾之间推心置腹,体现明星在成长道路上克服阻碍时所蕴藏的力量,分享明星的幸福,关注明星的真实情感,发掘岁月积淀的智慧。

《非常静距离》是一档开放式的人物故事访问栏目,当红主持人李静邀请各路名家名流、演艺明星和社会热点人物亲临现场,以独特的视角,全方位、真实、立体地展现嘉宾的形象与性格,通过与现场200名观众近距离互动,拉近嘉宾与观众的距离。同时李静作为一个主持人,也作为一个创业者,其多年的创业经历和人生故事,也可以在访谈中与嘉宾、观众分享、交流,丰富节目的故事性。

《非常静距离》顾名思义 “拉近距离,静品生活,静享人生”,力求为观众呈现主持人与嘉宾、观众、DJ、MJ之间多维度的交流与互动:形式上突破常规访谈节目场景单

一、现场互动单调的弊端,用真人秀故事回放的形式真实还原明星成长故事的每一个细节,让观众对明星有更深刻的感受,节目现场更有劲爆的DJ、MC即兴创作激活观众的参与热情,为节目注入了一针兴奋剂;而在内容上则既有心灵鸡汤式的深度访谈,又因李静无人可及的群众基础而最具随意本真的亲民气质,她条分缕析,自我率真但不偏执的个性使她的访谈充满了热情蓬勃的气息,以极强的感染力征服广大观众。很少能有主持人像她这样将热情温暖的感性表达与冷静的理性思考完美融合,这就决定了《非常静距离》广泛的收视人群和关注度。李静邀嘉宾、观众在静谧的深夜放下烦躁,于《非常静距离》一起“静”品人生。嘉宾不单单是来做客来表演来讲述故事,更多的是表达、分享一种态度和观点。节目中所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正是其他节目所缺乏的,也恰是观众最需要的——忙碌了一天的心灵之舟不仅渴求精神抚慰,更需要导引航向。

每个人的生活中,有阳光,有泥泞,有力克千军的骄傲,也有败走麦城的屈辱,正是这些不同人物的坎坷经历,才有激动人心的力量,才值得人们赞美和借鉴。人生故事、情感故事将作为《非常静距离》访谈节目的切入点,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推心置腹,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分享。从未提及的背后故事挖掘,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也吻合了现代人成就自己,可望成功的心理对位。

所以说电视综艺节目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双面的,就看我们是如何选择的,只有我们通过理智的分析,客观的筛选,才能真正选出经典的电视综艺节目,让电视节目真正做到丰富我们的生活和内心。

篇2:电视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自2008年经融危机以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2011年,以《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等节目为代表的求职类节目应运而生,收视率节节攀升。文章就是要探析电视求职节目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电视求职节目、大学生就业、影响

电视求职节目直击社会热点话题——就业问题,给求职者和招聘单位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相互选择的舞台。《非你莫属》是一档由天津卫视打造的目前收视率颇高的求职类节目,节目中的求职者不仅仅有在校青涩的大学生,还有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年轻人,或者学历并不高的求职者。节目中最后一个环节叫做“谈钱不伤感情”,最终亮灯的企业与求职者双方在节目中直接谈论工资及待遇等问题,然后求职者再进行最终的选择,这个环节大大保证了求职者的权益,保护了供求双方之中相对的“弱者”。《职来职往》是由中央教育电视台与江苏卫视联手打造的职场类真人秀节目,每个求职者上场放3段短片介绍自身情况与求职意向,台下18位名企高管有灭灯的权利,如果对求职者感到不满意或不符合求职标准都可灭灯,如最后一轮还有9盏灯亮,求职者就可以从百强中选择就职企业。在关注这些电视求职节目的同时,大学生群体能从中学到什么,节目对大学生就业究竟有什么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一、电视求职节目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关注

学历和能力哪个更重要,这是在社会上讨论已久的话题,学历固然是一个敲门砖,但是毋庸置疑现在能力更重要。在电视求职节目中,只要你能力足够你就能得到企业老板的赏识和认可,就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们还是应该多花精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素养。通过电视求职节目中的成功案例,大学生更能意识到能力的重要性。在2012年《非你莫属》五一特别节目北大专场中一位被称为“史上最强势求职者”李一舟在求职过程中把包括SOHO中国、东方风行集团、搜狗等名企以及他们的产品都进行了一番挑剔,但是他的挑剔并没有引来大家的反感,却受到了现场老板的争抢。这是一个典型的体现能力重要性的成功求职案例。大学生想要将来有一份好工作,不妨先在大学校园里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电视求职节目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将来选择哪个职业,进入哪个行业还是比较迷茫的。电视求职节目第二个环节,比如“天生我有才”、“职我本色”等环节都是要体现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只有我们明确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同时才能更好的选择将来的职业和行业。目前,通过对大四学生进行过求职准备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刚工作不久的毕业生进行过回访调查。发现学生在求职准备方面呈现出几个明显倾向:首先,在职业能力的自我评估上,许多大学生存在高估或低估的倾向,呈现出明显偏差;其次,在职业信息的了解上,大学生们过于关注职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却忽略了职业要求与自

身素质的匹配程度;最后,在职业准备的投入上,大多数学生比较被动。基于上述情况,电视求职节目也给大学生传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大学生应尽早的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然后进行自我定位,明确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的能力适合做什么。

三、电视求职节目有利于大学生注重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在电视求职节目中,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很多企业老板除了看重能力之外,也十分关注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行业,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首先,大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以诚待人,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真诚是我们做人的第一步,也是在进入职场首先具备的条件之一;其次,大学生要学会忍耐和坚持,现在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将来入职,大学生将面临各种不同的压力,在压力面前要学会如何抗压,只有我们面对压力越挫越勇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坚持我们的职业理想;第三,大学生要有信心、进取心,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招聘没有信心和进取心的员工,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信心的人,不断的开拓进取,这样才能让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

四、电视求职节目有利于大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求职技巧

在电视求职节目中,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如何展现自己的才华、如何应对企业老板的问题和质疑、如何使求职气氛变的轻松和谐等等问题都是大学生在看节目的时候应该考虑和学习东西。电视中的求职可以使大学生对求职有一个更为直观和多角度的理解,每一个求职者都有着很鲜明的特点,通过观看他们的表现,大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吸取求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首先,求职过程中要注重举止形象、衣着得体,要满怀信心和热情给招聘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在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要展示自己的优势,与招聘者诚恳相谈,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最后,除了自身形象和能力之外还要随机应变,在求职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候的态度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篇3:电视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充斥荧屏, 前期有湖南卫视的“金鹰之星”、华语电台的“我是中国星”;中期有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上海电视台的“我型我秀”;近期又有上海卫视的“加油, 好男儿”、河南电台的“梨园春”、以及舞蹈选秀“星空舞状元”等等。短短几年, 当初选秀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或许,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在某种程度上, “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的迅速走红与中国国民被压抑千年的内敛人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选秀的队伍, 展示自我、挑战自我, 试图通过电视这一媒体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明星梦, 其中不乏大量高校学生。那么, “梦想在你心中, 机会在你手中”、“激情成就梦想”类“平民选秀”节目对当代大学生有怎样的诱惑力?他们的生活态度、心理状态是否因这些节目而改变?节目是如何对他们产生影响的?笔者试图结合问卷调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揭开这些谜团。

笔者以上海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取抽样调查法, 于2007年6月在高校比较集中的杨浦区和松江大学城发放100份问卷且全部回收。

一、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

(一) “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范围

在笔者调查的百名大学生中, 100%听说过“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 其中95%看过这类节目。“平民选秀”节目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二) 大学生对“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的总体印象及喜好程度

百位调查对象对节目的总体印象是:85%觉得一般, 10%认为差, 5%感觉好;对节目的喜好程度是:45%喜欢、45%一般、10%不喜欢。

(三) 大学生对“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所提供内容的喜好

对于节目提供的内容, 大学生们大都偏重于观看选手的个人展示、生活内容及成长历程这些相对轻松活泼、有时甚至是搞笑的内容, 而紧张激烈的PK氛围和某些评委尖刻的点评则放在其次。但也有10%的同学对激烈、残酷的场面尤其喜欢。

(四) 大学生观看节目的原因及他们心中的节目看点

观看的原因:60%为了消遣娱乐;20%欣赏选手追逐梦想的精神并体验他们逐梦的过程;5%没找到其他好看的节目, 随便看看;5%因习惯而观看某位主持人的节目;10%为其他原因。

他们心中的节目看点:45%看选手的外型及所展示的才能和魅力;25%欣赏选手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追求梦想的勇气和精神;10%看选手紧张激烈的PK现场;10%喜欢海选是透明化的选秀过程;5%喜欢主持人的诙谐幽默;5%为其他原因。

(五) 大学生对“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商业化运作的认识

被调查的学生中, 90%的学生认为节目有商业化运作的事实;10%的同学则认为没有, 在他们眼中, 节目只是在为人们搭建选出老百姓自己的明星的平台。

他们中有80%的人不会为选手投票, 其中至少50%的人根本没有投票的想法, 他们不会轻而易举地跳进商家的圈套。

(六) 大学生态度的转变

在百名大学生中, 有35%的学生因观看了“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而产生了尝试通过媒体选秀节目追求梦想的想法;30%的同学认为这类节目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观看节目有利于正确认识成功路上的艰难和挫折、有利于让人们认识到梦想要靠自己去打拼才能实现的道理。

二、数据结果分析

(一) “平民选秀”类节目的诱惑力

1、点燃普通人的“明星”欲望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肖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最大的社会转型是市场化。市场最重要的原则是肯定个人价值和个人欲望, 甚至刺激、制造欲望。所以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 明星化生存变成了市民的基本欲望。“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在较为压抑的传统文化下鼓励普通人勇敢地自我表达, 挖掘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展示自我并得到大量关注的欲望, 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心理的变化。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 平凡而不平庸。事实上, “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也确实为一些怀揣梦想的普通人铺就了“星光大道”。如:《金鹰之星》将比赛的优胜者输送给国家一流的导演和剧组;《梦想中国》为最终胜利者准备了一份全球顶级唱片公司合约和一笔百万以上的才艺基金;《我是中国星》为年度总冠军设立50万元奖金, 并帮助选手签约华娱和唱片公司等等。种种现实的诱惑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人们追求梦想的欲望。

2、低要求、低准入

“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打出平民主义大旗, 抛掉以往类似“青歌赛”之类高专业要求的种种苛刻条件, 开出“零门槛”的准入条件, 为每一位心中有梦的人提供了一个在媒体展示自我的机会, 吸引了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普通人。

3、公开的选秀过程

此类电视节目从海选到总决赛都采取全程公开的策略, 一方面, 向人们展示比赛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让人们看到了许多曾经的幕后操作, 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 给人以可信赖的感觉;另一方面, 将选手去留的决定权交给每一位投票的观众, 把神秘而神圣的造星权给予观众, 充分尊重民意, 激发了人们使用选择权的兴趣。

4、合理的节目编排

“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的编排大都合理紧凑、扣人心弦。它充分挖掘比赛类节目的优势, 制造紧张激烈的现场氛围, 如PK和评委点评, 同时又适时的掺入轻松愉快的选手生活片花及选手的成长历程等。节目编排有张有弛, 符合人的注意力规律。

(二) “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1、节目对大学生心理有无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 选秀节目会对35%的同学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其中有些同学通过节目间接体会到了追求梦想过程的艰辛, 矫正了自己想一蹴而就的心态;有些同学从节目中懂得了在追梦的路途中重在参与的过程而不在结果;而有些同学则在观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展示自我带来的快感, 从而确定以后的人生中要变沉默为大胆展示、推销自我。

2、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度

在35%可能会转变态度的学生中, 只有7%的同学确定自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采用改变自我的行为、会去尝试和抓住电视选秀的机遇。其余的同学均处于态度的徘徊期, 没有确定要改变的方向。

3、性别差异

在35%可能会改变态度的同学中, 男女生的比例为1:2, 而在确定行为改变方向上, 男生为0、女生为5%。由此可见, 男生比女生更坚持自我, 而女生比男生更易于接受新事物, 追求梦想的愿望要比男生强烈, 更易抓住机遇。

三、“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过程

(一) “拟态环境”的暗示作用

人的行为受三种意义上的“环境”的影响, 一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环境”, 二是传媒刻意塑造的“拟态环境”, 三是在自己头脑中描绘的“主观环境”。我们生活的环境, 早已不是完完全全的现实环境, 而是由媒体有选择地提示的“拟态环境”, 是一个信息化了的环境。早在1922年, 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就在《舆论学》一书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的观点, 指出“拟态环境”即所谓信息环境, 不是现实环境的再现, 而是传媒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展示的环境。人们通常意识不到那个加工的过程, 往往会把传媒展示的环境当成客观环境本身。“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正是通过营造“拟态环境”对观众施加影响的。如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提出“不限年龄、不限地域、不限唱法”的口号并为观众展示了其独具特色的海选过程, 令观众亲眼目睹了形形色色、水平相差迥异的选手在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成功地塑造出“平民+梦想”的拟态环境, 得到了人们对节目的普遍认同。而事实上, 最终选拔出的还是那些经过专业培训, 有着丰富歌唱经验的选手。

“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营造出的“平民+梦想”的拟态环境对观众有很强的暗示作用。所谓暗示, 就是一种行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无对抗的条件下, 迅速使他人的心理受到影响, 并进而产生相应行为的过程, 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和自我暗示四种。在“平民选秀”类节目中, 使用的主要是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前者指暗示者有意识地把某种信息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 使他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节目对直接暗示的使用主要表现在节目的定位以及对选手的褒奖上, 如“我型我秀”自身醒目的名称, 及“我要秀自己, 没什么不可以”的口号, 本身就是对想要追求个性的观众的一种强烈暗示;而伍洲彤给予吉杰“如果有一个叫做音乐的国度, 你一定是那个国家的国王”的极高赞誉的同时, 也给予观众极大的心理暗示, 使观众对吉杰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而后者则指暗示者把要传达给受暗示者的信息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 使他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间接暗示在节目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选手片花的展示和成长过程的记录, 如“超级女声”在比赛的过程中穿插播放张靓颖不为人知的成长片段——单亲的成长环境和艰难的酒吧歌手经历、爆料纪敏佳端庄大气背后可爱女孩的趣事等等, 为观众呈现完整的选手形象。这些间接暗示使观众对选手和节目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直接暗示的不足, 进一步加深了对观众的影响。

“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通过营造“拟态环境”对观众施加直接或间接暗示, 促使观众对“明星”和自我进行全新的思考, 直接催生了观众的认同和模仿。

(二) 大学生的认同与模仿

大学生阶段属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二人格偶像崇拜阶段, 即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化为对他人的认同式或浪漫式依恋。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强烈地想要为挣脱家庭与父母的保护而独立自主地进入社会生活的要求和欲望。此时, 父母与家庭的保护对他们来说已成为一种束缚, 他们将自己偶像崇拜的目光由家庭转向了社会。而“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创造的明星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第二人格偶像崇拜阶段的心理需求。细览各种“平民选秀”节目, 不难发现, 几乎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在选手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原型, 如“超级女声”中的李宇春、周笔畅代表了家境较好、性格内敛、酷味儿十足的中性风格;何洁代表了家境一般、活泼开朗、性感酷辣的辣妹形象;张靓颖代表了家境较差、温柔得体、女人味儿十足的优雅一派等等。节目对选手代表性的暗示使得观众总可以在外貌、性格、家庭环境、成长境遇、爱好、才艺或奋斗精神等方面找到一点或多点与选手的相似之处, 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认同。这种认同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选手的比赛过程感同身受;二是由对选手的认同扩大到对选手支持者的认同, 它的极端形式就是对“粉丝团”的强烈归属感。

心理认同的进一步发展是行为的模仿。所谓模仿, 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 个体受他人影响而仿效其言行, 并使自己的言行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过程, 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前者指不考虑行为的原因和意义, 在不知不觉中仿照别人的样子。在大学生的行为中, 一般体现在大学生无意识地接受了选手的某种言语、行为或态度。例如, 看过“超级女声”, 很多大学生无意间脱口而出某位选手的口头禅;在买衣服时无意间尝试了宽松的中性风格;在校园里随意唱起了脑中闪过的歌曲等。而后者则是自觉地仿照他人的样子进行活动。这种模仿的表现形式更加显而易见, 如校园女生掀起李宇春式的短发风潮;校园男生跟风“加油, 好男儿”选手的衣着打扮等。在笔者调查的百名大学生中, 有7%的同学想要尝试与选秀明星同样的成名之路, 这无疑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模仿。

“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通过营造“拟态环境”的暗示作用, 塑造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激发并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认同, 促使他们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对选手加以模仿, 从而在大学生的认同与模仿中完成了对他们的心理影响过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认为, 模仿在人们的个体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承担为人们提供模仿对象的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结语

今日中国, 名目繁多的各类“平民选秀”电视节目在中央和省级电视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们心理的变化, 在消遣娱乐的同时, 点燃普通人的“明星”欲望, 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们的心态, 甚至引起人们行为的改变。为数众多的大学生也不例外。而另一方面, 节目过分挑逗个人的表现欲望, 使之无限膨胀, 令社会浮躁之风愈演愈烈, 前景堪忧。

摘要:当下, “平民选秀”类电视节目充斥荧屏, 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加入到选秀行列。笔者通过问卷对此类节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予以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节目的诱惑力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过程。

关键词:平民选秀,大学生,心理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全国八院校《社会心理学教程》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教程》,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2、全国八院校《社会心理学教程》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教程》,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3]、谢耕耘、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 《新闻界》, 2006年02期3、谢耕耘、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 《新闻界》, 2006年02期

[4]、洪艳:《电视选秀节目的批判分析》,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年07期4、洪艳:《电视选秀节目的批判分析》,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年07期

篇4:电视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电视婚恋节目;大学生;婚恋观

近年来,我国电视银幕掀起了一股“电视相亲”的热潮,与之前传统的谈话交友节目相比,此次婚恋节目用新形式和内容吸引了更多受众群体的眼球。该类节目在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婚恋观、拜金主义的讨论,而这些文化冲击势必会对处在成长期、还没有形成完整人生价值观的大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弄清婚恋节目热播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文化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以及这些文化和价值观等思潮的冲击对于大学生传统婚恋观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对婚恋节目的看法

人民网上有一份关于相亲类电视节目(网民)的问卷调查,受调查的919名网民中将近八成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他们中的90%以上收看过近期的真人秀类婚恋节目,其中44.4%的受调查者“偶尔收看”,32.32%的受调查者“经常收看”,12.19%的受调查者“每期必看”。由此可以看出婚恋节目在当代青年人中巨大的影响力。

但受调查者对于婚恋节目的看法却褒贬不一,其中否定的声音更是占到了大多数。44.6%的受调查者认为此类节目“内容虚假,情趣低俗,道德缺失”;28.5%的受调查者认为此类节目是“比较庸俗的娱乐节目,但尚可接受”;24.04%的受调查者较为中立,认为此类节目“只是娱乐节目而已,没什么好评价的”;19.36%和15.7%的受调查者认为这类节目“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具有‘性价比’的休闲选择,但部分内容有待规范”。

总的来说,虽然当代年轻人普遍都看过或正在关注电视婚恋节目,但对于婚恋节目的质量却持质疑态度,认为其传达的价值观和节目走向都有待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规范。

二、电视婚恋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对于婚恋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也应从正负两方面看。首先,它的存在满足了社会需要,它确实帮助很多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找到中意对象的适龄男女找到了真爱。其次,它给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代青年人价值观的平台。但它对大学生婚恋观、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略。

1.婚恋动机——拜金主义冲击传统价值观。《非诚勿扰》节目每期有24位以80后、90后为主的女嘉宾,她们所表达的价值观、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下年轻人的想法。作为当代青年,他在享受极为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承担巨大的生活压力和职业竞争压力。在这种严峻形势的压迫下,大多数女嘉宾都将择偶的首要标准设定为有车、有房、有存款等物质至上的标准。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信息的传递着和接受者,很容易在没有自身对于婚恋观全面、正确认识的成长期被节目中成年人的偏激或小众的言论所吸引甚至误导,认为这些错误观点才是主流,从而产生模仿心理。这很可能导致他们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产生认同感而忽视了传统的为爱、为生活奋斗的高尚情操。

2.婚恋态度——速成恋爱观念颠覆传统婚姻认知。刚入校的大学生,对于婚姻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深入理性的理解,其在接受各种新事物、新观点的情况下产生新的对于婚恋的认识和评价,这种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使他们淡忘了受传统文化和礼教影响下的正统婚恋观。在电视婚恋节目中,一个男嘉宾与女嘉宾从陌生人到牵手成功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通过这种快速而片面的接触就确定恋爱关系,这明显是现代人凡事都追求速度的产物。当代大学生对于恋爱本身就抱有好奇与尝试的心理,在这种速成的“快餐式”恋爱观的引导下,很容易就将其视为一种普遍的、潮流的现象予以追随。而对于那些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来说,婚姻不再是传统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变成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随性与自我。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婚恋观

1.节目严把关,传播正能量。电视作为运用最多、传播范围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应起带头作用,电视制作者应严格自律并且多制作迎合主流价值观的具有正确导向的电视节目,尤其是在电视婚恋节目的制作上更要把握好价值标准和道德底线,不能让婚恋节目成为只是娱乐大众的空壳,而要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满足广大单身青年男女的社会需求。

2.学校重教育,引导正方向。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正确认识婚恋观的最佳途径。婚恋观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大学里对于婚恋观的教育只是简单的将它设置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小部分,并没有完整的一门课程来教授它。因此,高校不仅要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也不能只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还应拓展到法律(主要针对《婚姻法》)、心理、生理、伦理等多领域、多学科。在课程的教授方面可以跳脱传统模式,与时下热门的婚恋节目、电视电影结合,针对有争议的观点,运用辩论的形式,让大学生在思辨中剔除错误观点,树立正确方向。其次,在校园里树立道德楷模、先进人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带动大学生认识正确的道德风尚。还可以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学生免费观看优秀经典的影视作品、电视婚恋节目,定期举行影评会和读书会,通过这些手段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标准。

参考文献:

篇5:电视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生活范式的一种表现形式,维系着各民族的情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风俗和伦理,构筑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多彩生活,在帮助国人强身健体的同时,更能够让人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然而近代以来,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入侵给我国传统武术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上武术文化自身存在着门派观念等落后因素,使得武术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瓶颈和困惑,传统武术中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和竞技精华正在被逐渐淡化或遗忘。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扩展文化发展空间,也为了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中央电视台自觉承担起了武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在央视体育频道创办了《武林大会》栏目,反映出了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该节目自开播以来,迅速赢得观众认可,在收获了良好口碑的同时,收视率节节攀升,彰显了传统武术的无形魅力。具体来看,其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一、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

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基本前提,电视媒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应成为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文化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被不断继承和传播,通过对全球文化语境的分析不难发现,各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都离不开各国人民在宣传上的不懈努力。传统武术是我国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中的典范代表,具有形式丰富、内涵深厚等优势。然而,近年来武术文化在发展中始终没有引入媒介的力量,仅仅依靠单纯的师徒传授、门派教学或者小型的武术比赛等陈旧的途径进行发展和传播。同时,由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中具有含蓄、稳重、内敛的特征,缺乏足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没有站到聚光灯下尽情绽放的勇气和意识,因而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下逐步边缘化。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具有文化忧患意识,积极主动地创造机会,让世界能够听到中国武术的声音。纵观现代体育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占据文化上的媒介声音对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为例,该比赛的主要举办地是美国,然而全世界的球迷都能对NBA的参赛球队、队员甚至每场比赛的分值明了于心。其之所以能够跨越地理局限而将信息传达到世界各地,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不容小觑,媒体通过比赛转播、人物访问等形式对NBA进行了大肆宣传,世界各地的球迷正是通过这种媒介传播才开始认识、了解并且喜欢上美国篮球文化的。反之,如果不能拥有自己的媒介传播,就失去了话语权,甚至失去了独立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而一旦媒介丧失了话语权就基本等同于民族文化影响力的丧失,因而媒介话语不仅是一种言说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或明显或暗藏的思维方式、价值尺度以及相关的权利关系。所以当NBA球员的打球风格与方式等风靡全球后,其他地区的篮球将很难再受到重视和效仿。相比之下,我国媒介在这方面显然具有很大缺失,导致传统武术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大潮中因声音的微弱而被淹没。《武林大会》作为央视推出的电视栏目,直接宣告了国家级电视媒体对于民族体育的重视,表达了希望通过媒介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决心。在传播越来越进入一种全球化的时代,体育毋庸置疑是文化体系的重要单元,因而利用国家电视媒体举办赛事实质上是对人们信仰的一种重塑,是对武术这种文化的身份及存在价值的认可。中国媒体必须认识到,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固然是优秀和精华的,但是它绝不能代表全世界体育文化的声音,中国有义务也有权利让世界听到来自东方的、奥林匹克之外的声音,促进世界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就内部来看,电视仍然是我国当前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传播媒体,利用这一媒介作为武术传播的途径,可以为传统武术积攒人气。

二、创新了传统武术的比赛形式

在现代社会,传统武术要再次获得大众的青睐,必须将大众的生活规律、审美情趣结合起来,更新观念,在传统武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造,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传统武术在对其本质特征进行保留的前提下,应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必要的革新。具体来说,就是将传统武术变得更加简单化、直观化,便于普通大众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武术的全民化。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流派纷呈,但也存在诸多令自身裹足不前的弊病,如各流派之间往往存在门户成见,未能在互相切磋中取长补短;在长期的演变中,很多优秀的武术文化因为只传本门弟子或只传自家子女而失传;闭门造车,不与其他武术交流,遏制了本门武术成长的空间。对此,各门派应当拧成一股绳,以中华武术的整体形象走到世界面前,促进武术文化的弘扬。《武林大会》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在比赛形式上借鉴了传统擂台赛,并以“无拳套、无级别、无演绎”作为节目宗旨,结合了各个流派、各种圈套,力求真实展现中华武术的面貌,传承中国功夫的精髓。这种比赛方式和传统套路的简单演练以及西方惯用的较为野蛮的拳击竞赛都不同,更能够还原中华武术的本真面貌,突出武术的竞技性。②此外,传统武术比赛中往往以输赢为第一要义,比赛中选手受伤、残疾甚至死亡者屡见不鲜,这种形式显然不符合当今和谐社会、人性关怀的主题,易引起观众的反感和恐惧心理。《武林大会》则采用了徒手、短兵器或长兵器的攻防对抗形式,并研究出相应的竞赛规则及安全措施,在确保武术原生态展现的同时,又使得这一形式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光彩和感动人心的魅力。《武林大会》为各个武术门派提供了一个方便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武术爱好者可以尽情展现出各门派的技法特点,并能够看到其他各派武术中的精华部分,在对比、交流中取长补短,最终实现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创新。当然,这种交流绝不仅仅体现在节目播放期间的几十分钟内,因为在前期的海选中,节目也为选手们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平台。通过《武林大会》这样的电视媒介平台,各门派的武术技法以及武术文化能够较为全面地得到传播,同时,专家的阐述能够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改变了武术文化深奥难懂、一般人难以学习的神秘化色彩,有利于提高观众对武术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三、与竞技武术实现协调发展

现代社会,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西方竞技武术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主流地位,给传统武术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这一冲击还在持续扩大中。竞技武术在市场、后备人才以及科研方面都令传统武术难以望其项背,在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核心精神下,金牌、成绩成为衡量武术价值的主要手段,武术中的竞技成分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大。而传统武术是在五千年文明的缓慢孕育下成长和发展的,也是历代武术爱好者和学习者智慧的结晶,是竞技武术得以发展的根本源泉,也是推动竞技武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有力保障。《武林大会》的选手大多都是练习竞技武术多年,只是为了适应比赛规则而开始学习传统武术的,但是竞技武术的学习对传统武术学习的进步必然具有巨大的意义。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摘 要:这也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在竞技武术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传统武术不妨借鉴竞技武术,与其并肩、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传统武术的复兴。被称作美国体育经济之父的斯坦伯格明确指出,电视媒介在体育传播

关键词:武术文化论文

这也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在竞技武术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传统武术不妨借鉴竞技武术,与其并肩、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传统武术的复兴。被称作“美国体育经济之父”的斯坦伯格明确指出,电视媒介在体育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发挥明星效应和英雄效应。仔细分析美国体育传播的成功不难发现,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制造超级明星,利用公众对于这些明星的崇拜来提高媒体收视率,加大公众的关注度。比如曾经的“飞人”乔丹和现在的科比,他们本身就代表了美国篮球的精华,成为全世界对美国篮球瞩目的重要载体,对市场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③回到《武林大会》,除了选手们的功夫之外,该节目中和选手相关的其他因素也很容易吸引观众的兴趣。必须承认的是,当下真正对于传统武术感兴趣并能够长期保持这一兴趣的观众毕竟是有限的,因而需要运用电视节目这一大众媒介中的相关元素,例如明星,来吸引更多对于武术不是很感兴趣的观众,从而扩大传统武术文化的覆盖人群和影响范围。

四、推动我国传统武术的.大众化及市场化发展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出现均能够符合人们的某种需求,也就具备传播的“势能”,其中,大众媒体也是实现这一传播的重要媒介。通过对当前多项体育项目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它们几乎都渗透着媒体作用的痕迹。在信息时代下,人们普遍接触到的体育形式就是媒体体育,适合于媒体传播的体育显然更容易对大众产生重要影响,进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及市场化发展。《武林大会》采用独特的节目形式展现着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不同层次电视观众的眼光。在电视媒介和互联网的共同作用之下,以《武林大会》为代表的电视节目也让更多的人开始积极关注和投身到传统武术中,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根据央视统计数据,在“太乙五行拳”播出的第二期,收视率达到0.68%,是当时央视体育频道的收视率新高,达到3.88%的收视份额。基于当时的收视率可以得知,彼时有上千万观众在收看《武林大会》节目,而且该节目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固定收视群体。《武林大会》将中国传统武术搬上电视荧屏,让更多的武术练习者走向台前,这体现出了对传统武术和武术人的尊重之情。另外,电视媒体也让中国传统武术走进了千家万户,通过观看或参与节目,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武术的需求,也实现了我国传统武术的大众化传播。④同时,中国传统武术在电视媒体上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市场化发展。据统计,《武林大会》在的广告收入足以让人为之兴奋,在第一年就实现了财务收支平衡,这在大型赛事电视节目中很难得,栏目组随即决定在三年内将所有收入均投入到提高节目运作质量上。在节目经营中,栏目组的目标则是实现《武林大会》的上市。中国传统武术本身具有各种资源优势,在对中国传统武术实施各种各样形式的传播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广大传统武术工作者的自我价值,同时满足了他们的自我价值需求,使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有效激发了传统武术工作者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中国传统武术研究和继承中去,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文化有必要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如果一味回避市场化运作,必定会让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走向生存的边缘。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市场化发展,让中国传统武术主动接受市场的挑战,将更多的发展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更有助于推动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我国传统武术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地域特色,也是中国人的标志和象征。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及文化现象,需要依托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来推进;而作为一种技艺和文化符号,它又是中国文化总体特征的重要体现,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保持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今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文化部、武术主管部门以及电视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传统武术和电视媒体结合的重要性,并且充分考虑到电视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逐渐加大对赛制、赛式的创新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推广和传播,打造出了一大批中国的武术明星,并借助竞技武术的优势,增强了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力。

篇6:电视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承受能力:注:身体和心里承受能力,两者都重要。

(二)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态度心态:

(三)我们给自己定的人生规划:

(四)注:我们人生文化底蕴和涵养:底蕴的厚度决定了你未来生命的高度。

(五)中国有个著名的企业家万向集团的鲁冠球说:有目标 存住气,悄悄干。他把一个人做事做成功的方法和心态用这九个字全部说尽了。

(六)苦难能够让人能够成就自己。

(七)得失-你失去一件东西的同时另一件东西你就一定得到。

(八)失业能够知道生活的坚信,失恋能够知道感情的珍贵。

(九)一个大学生在22岁以后还要父母养活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有目标以后的最重大的标志是什么----他把自己想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坚定的信念是内化的,他变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来对待,所以,我发现有一个人---他拼命地在嚎叫在喊着自己要做成做成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几乎立刻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事情是做不成的。因为他还没有做就叫得非常响了,他还没做就喊得全世界人民都听见了所以就很难做到。

(十)我们要对自己的个性和兴趣之间把握和衡量:

(十一)浮躁本身不是一件坏事,浮躁表现了这个人本身还充满了活力。大学生浮躁却不一件好事,在大学的四年是对自己的心灵的启发和升华。

(十二)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象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 每年还在生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象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八年,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十三)我们对待工作的心态:

(十四)当我们决定了一辈子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就要坚定的坚持下去,不能受周围的诱惑而动摇。

(十五)在未来我们应该具有一种能力---那就是忍辱负重的能力,只有有这种能力,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争取机会去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

注: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能够承受周围这个世界给我们的一切压力,无论我们走到哪一步我们都相信这是上帝和自然的安排,或者就是我们的命。但是我们心中永远都要有一颗不断追求的心,为梦想而奔跑,为自己而生。

(十六)我们应该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目标:俞敏洪说:我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善为生,以善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十七)当我们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我们能够为了过去的什么事感动的流泪,这说明我们的生命走到现在还是很充实的,很生动的,我们应该无悔。

(十八)生命是一种过程,事业是一种结果。我们每一个人是活在每一天的,假如你每一天都不高兴,你把所有的每一天组合起来就是你一辈子都不高兴。其实每一天你都高兴,你一辈子就是幸福快乐的。

篇7: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课序号:310002-4;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孙宇蛟;学号:2013447050;课上

分配代码:139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的改变。各种各样的电子机械产品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机以其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等特点强势入驻,已经成了我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

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适应能力很强,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所以是使用手机的重要人群。大学生又是集体生活的特殊群体,手机依赖性日益增强,手机对大学生群体生活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关于手机本身的性质以及大学生的现状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分析。

一、其强大的功能对大学生带来的好处

大学是一个进入社会的过渡期,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也要做些实践,学会沟通与交流。在这其中,手机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媒介,它能够成为一座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起交际圈。同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思念家人时,可以和家里通话来倾诉,这也是每个大学生几乎每周必做的事。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越来越依赖手机了,比如辅导员管理班级、班长通知信息等,手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媒介。飞信、微信各种工具用起来极其方便,保证了消息的及时性与公开性,便于学校更好的展开工作。

在年节里,同学之间沟通情况,电话短信祝福也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毕业找工作,简历上都要留下准确的手机号码,可以使用人单位及时和毕业生沟通联系。同学们过媒体手机报,还可以了解全球新闻信息,掌握最新全球资讯,扩大视野。

二、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而带来的弊端

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自己没有认真地学习,也严重地影响到虽的同学的学习,把手机带入课堂会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的确不好,首先,的确没有什么“硬”措施去管理:批评他几句吧,转眼就忘;想要没收,手机又不是小人书之类的,属贵重的品,很快就得归还;想要禁用,只要学生调了振动档,小小的手机往课桌里一塞,还是防不胜防的。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做弊,每攫的期中,期末考试都可以发现几起此类的作弊事件。更不要证券交易侥兴漏网的人了,一定还要多,连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考试,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更不用说平时的那些“小考”了。利用手机作 1

弊,更令人防不甚防,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

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灯后,用短消息聊天,一聊就聊到深夜,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会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大折扣,不仅自己受到影响,也要扰了别人的休息。而且手机的功能不止这些,玩游戏,听音乐使得学生们对手机越来越不离身不离手。

三、手机本身的危害

手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本身就是辐射源,对人体有害。其次,长时间的使用手机会使学生的视力下降,这也是眼镜越来越普遍的原因之一。

总结:

篇8:电视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我国体育电视节目发展历史

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播以来,至今已经将近有60年的历史,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在不断地创新,并将体育文化与电视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得我国的体育电视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随后在文革期间,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发展得比较缓慢,度过这十年之后,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变得无比的迅猛,节目类型增加了不少,与此同时,质量也在提高。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自1978年开始到1997年之间,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在成倍地增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取到了非常大的进步。然后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设了CCTV5作为专门播放体育节目的频道,1997年又将CCTV5变成一个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频道。由于时差的原因,很多国外的体育赛事如果放在国内播,大多都是凌晨过后,就像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很多人为了看直播不得不牺牲掉自己睡觉的时间。如今,我国体育电视类节目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很多的地方电视台都有了体育频道。而节目的类型也在增加,比如已经从简单的体育新闻慢慢变成了现在以专题、采访、评论、直播等为一体的传播模式,并根据观众的喜好制作了相关的专题,比如《天下足球》、《卫星赛场》等,自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热捧。

二、大学生体育教学中体育电视节目的传播

(一)体育运动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大,可通过媒体放大传播效果

体育课是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存在的,同时它也是伴随着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据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体育课教学十分的松懈,平时上课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学生,考试的时候也是只要学生到场参加了考试就可以通过。大学生们根本就没有体会到运动后的愉悦感,更没有体会到体育的魅力所在。其实不管是什么体育运动都可以将运动者的激情燃烧起来,加入团体运动项目,像团体体操、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等可以将团队协作的能力展现出来;还有残疾人运动会中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怕输的运动精神等等,这些才是观众喜欢体育电视节目的最根本原因。电视媒体可以通过镜头的切换、慢镜头等来表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运动风范。电视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编排出体育运动中所不能完全表现出来的特征。

(二)体育电视节目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后一站,大学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才贮备力量,所以,大学生身上的担子十分的沉重。因此,就必须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综合发展的人才,要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体育电视节目刚好就可以传播这些正能量。

三、体育电视节目对当今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作为该课堂的教学者,也是相关体育文化的传播人,教师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对大学生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这些素质与修养可以在大学生心里起到一个示范的带头作用。学生如果喜欢这个教师,就会努力去学好这门课程,以便于引起教师的注意,这也算是一种爱屋及乌,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可以影响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的。所以,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将其与体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去唤起大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培养其体育精神。在对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成果考察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也是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必须要将学生的体育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理解体育教学的真正涵义是什么,致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知道学校体育的重点是什么。所以,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电视节目,会非常有利于大学体育的教学,让大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体育节目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也是学习体育文化的一个良好平台。

(二)有利于为大学体育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体育电视节目使得体育运动变成一种产业,体育产业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物质方面的,第二个是精神方面的,是为体育提供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产业具有相同性,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顾着文化教育。因为体育产品的生产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创造和谐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文明进步。体育电视节目可以让体育教学者以及大学生群体清醒地认识到其在构建学校文化氛围的重要性,可以督促大学体育教师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以便于能够担负起大学体育教学的重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大学体育教学的人才。

(三)电视体育节目是提高体育教育的一个保障

在日常的大学生体育教学中,一定要设立一个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好好地规划体育教学,并创造出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将体育的教学发展纳入到高校长远发展的规划中去,通过运用体育电视节目的传播,去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不怕输的体育精神等,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民健身的环境,为提升体育事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四)电视体育节目改善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环境

在如今的体育教学中,所谓的人文环境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其中就包括了体育参与者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等方面。在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人文环境可以有效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的环境,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助推剂,可以让大学生对体育的人文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喜欢上体育这门课程,而且还可以让大学生客观地学习到体育的人文理念,从而培养出大学生的体育道德素养,从本质上解决大学生体育水平差的因素。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利用其具有普遍性与渗透能力强等特点,很好地营造出了一个体育信息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导致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并且对体育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本质上改变了大学生对体育的判断,从而为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体育人生观念。

(五)电视体育节目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都采用比较常规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的描述来进行体育项目的讲解,这样会使得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体育项目变得无聊,缺乏形象性。但是,如果运用体育电视节目来进行教学,就可以将电视节目中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观看,这样就让学生对这个体育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说某项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在教学中教师无法完成,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播放明星运动员的示范动作给大学生们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项运动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学生完全自愿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去。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仍然处在深入改革的最佳时期,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体育教育的经费严重不足,不管是体育设备,还是体育场所的建立都还没有达到国际水平,全民体育健身的意识薄弱,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发展相对滞后。在如今的传媒时代,大部分人接触到最多的媒体载体就是电视机,体育电视节目的播出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影响性,从而也收获到非常多的受众。我们应加大各项体育资源的应用,比如可以将网络资源的优势和视频播放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还有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像微博、微信等等,通过一小块屏幕将体育的魅力展现在大学生们面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并让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飞.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发展的主导因素[J].中国报业,2012(16).

[2]张思宁.论广告作用下的消费理念嬗变[J].商业时代,2011(28).

[3]姚治兰.我国群众体育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以电视体育频道为例[J].青年记者,2010(14).

[4]薛红.电视体育节目对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0(03).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下一篇:我的好爸爸小学三年级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