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信息化建设服务民生水利

2022-09-12

1 水利的发展

水利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问世的《吕氏春秋》中的《孝行览·慎人》篇, 但它所讲的“取水利”系指捕鱼之利。公元前1 0 4~前9 1年,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成《史记》, 其中的《河渠书》 (见《史记·河渠书》) 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该书记述了从禹治水到汉武帝黄河瓠子堵口这一历史时期内一系列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的史实之后, 感叹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并指出“自是之后, 用事者争言水利”。从此, 水利一词就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等除害兴利的含义。现代由于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 水利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扩大。1 9 3 3年,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三届年会的决议中就曾明确指出:“水利范围应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污渠、港工八种工程在内。”其中的“水力”指水能利用, “污渠”指城镇排水。进入2 0世纪后半叶, 水利中又增加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环境水利和水利渔业等新内容, 水利的含义更加广泛。

当前,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以及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凸显。水利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水利发展和改革任务越来越艰巨, 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以信息化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不断提升水利行业现代化水平, 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

2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 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 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水工程” (即水利信息化工程) 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十二金”业务系统之一。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 水利信息化不进则退, 只有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 才能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

(2) 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水利现代化,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 提高水利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从根本上摆脱水利行业技术较为落后、管理较为薄弱的状况, 推进水利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 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助于促进涉水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提高对水资源变化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使得治水思路、方略和决策建立在更为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 建立和完善各类水利应用系统, 建立以信息流为主线的新的管理模式, 有助于及时应对和化解水旱灾害和突发性水利事件, 不断提升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4) 进入信息社会, 政府的公共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已成为履行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 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加快水利信息化, 建立支持涉水事务管理的信息平台和协同运作方式, 有助于打破部门和行业分割, 促进团结治水、合力兴水。

3 信息化建设是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要求

民生水利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 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 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民生水利工程点多面广, 要确保工程建成管好、长期发挥效益, 就必须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作支撑。目前, 民生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各类民生水利工程的综合性应用平台建设尚未启动, 信息化网络在覆盖范围和容量上还远远满足不了民生水利发展需要。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很薄弱, 小型水库普遍缺乏自动监控系统, 大部分蓄滞洪区通信设施比较落后, 山区防御山洪灾害的信息化手段严重不足。必须针对民生水利工程的特点, 积极研发推广操作简便、功能实用、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的信息化管理设备和应用系统, 加快建设基层水利信息采集体系, 大力加强工程建设、安全运行、日常管理等各类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着力提高水利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 进一步提升民生水利各个领域信息化发展水平, 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4 关于天津水利信息化服务民生水利的几点建议

天津水利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在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 、业务应用 (办公自动化、自动监控、信息采集、决策支持) 等方面都作大量的工作: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天津水利计算机网络系统, 网络应用涵盖了防汛、抗旱、节水、水资源、办公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各类业务专用数据库, 建设完成了各类视频和视频监控系统, 以及信息采集自动化与工程监测自动控制等。但各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不足、信息共享困难、应用基础薄弱等方面。在今后的天津水利信息化建设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整体全面发展。信息化建设初期, 为了满足局部工作和部门业务的需要, 单一局部的水利信息化发展是适宜的, 但同时也带来了各自为战、信息分割等弊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天津水利管理方式的转变, 只有整体考虑, 才能满足对水利业务应用的一体化、全局化及水利信息服务的公开化、社会化越来越高的要求。

(2) 需求决定方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天津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要杜绝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贪大求新, 盲目追求高标准和套用先进技术的现象, 在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的同时, 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 紧密围绕天津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的需求, 建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科学发展模式, 有针对性地开发先进实用的业务系统, 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信息化瓶颈。

(3) 实现资源共享。在传统管理模式中, 信息和资源由各个管理部门分别管理,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阻碍了天津水利信息化发展和业务应用水平提升。要采取有力措施,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打破信息资源的分割, 充分考虑软硬件在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 规范技术标准, 加快系统集成, 加大资源整合, 加强数据共享, 建设信息交换平台, 最大程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对社会公众要最大程度地开放公共信息,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信息互联互通, 政务公开透明, 促进信息系统效能最大化。

(4) 建设与管理并重。信息系统建设结构复杂、涉及面广, 随着应用需求、客观环境的变化, 需要不断进行升级完善, 管理也就成为建设的延伸, 这是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面对天津水利业务工作对信息化需求的日益增长, 面对水利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面对水利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 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尤为重要。

(5) 加强安全防范。在日趋严峻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下, 网络攻击、病毒入侵和信息泄密防不胜防。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和保密, 积极预防、综合防范, 积极探索和把握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内在规律, 根据天津水利工作和应用系统需要, 建立科学完备的技术安全体系和严密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 切实保障网络安全、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摘要:当前, 水利发展和改革任务越来越艰巨, 迫切需要以信息化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 不断提升水利行业现代化水平, 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 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 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关键词:信息化,水利

上一篇: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借示范东风助学校腾飞下一篇:构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立体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