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2024-04-29

山区乡村振兴的思考(精选5篇)

篇1:山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实践与思考——基于xx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实际

xx位于xx平原西部、xx北麓,xx穿境而过,全县耕地面积xx.x万亩,其中猕猴桃种植面积xx.x万亩,年产量xx万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但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不均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xx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为破解这一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xx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战略,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通过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强化“县校合作”、搭建平台载体等有效举措,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注入了新动能。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县政府成立xx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意见》,整合各镇街及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人社局、税务局、水利局等多方力量,形成了县镇两级联动,齐抓共管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政策支持,全力推进。鼓励县级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中高级职业农民和部分优秀初级职业农民进行信用度评估,开放职业农民创业贷款绿色通道,有效解决职业农民发展资金难题。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对新学员进行资格审核,确保学员符合项目要求,同时,组织学员开展入学考试,确保新学员有一定的农业从业经验和农业技能;

在培育过程中,为确保认定质量,实行学员淘汰制,坚持每期淘汰xx%考核排名靠后的学员,有效保障学员培育质量和水平。截止目前,xx先后培育认定思想先进、业务技术过硬、文化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级职业农民xx名,中级职业农民xxx名,初级职业农民xxx名。

(二)引进了一批“视野超前、师资雄厚、带动力强”的高校院所。开展“一把手进高校院所”活动。在每年x份组织全县所有县级领导干部和各镇街、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开展“一把手进高校院所”借智借力活动,通过刚性与柔性引才并举的措施引进大量专家教授和优秀博士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20xx年xx通过“一把手进高校”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xx名,合作项目xx个。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根据xx猕猴桃产业发展实际,xx大力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即与xx大学通过“x+x+x+n”(即xx大学x名专家教授培训带动x名农技干部,农技干部培训带动x户农村实用人才示范户,示范户培训带动n个果农和贫困群众,大规模开展基层人才培训)培育模式,先后培训农村实用人才x.x万人次。鼓励农民上大学。借助高校院所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主动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洽谈对接,签订农村高素质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协议,鼓励xx名xx农民通过单招考试录取方式,进入xx学院上大学。同时,将录取学员作为村“两委”正副职后备干部、农村实用人才标兵、高级职业农民重点培养对象。截止目前,已有xx名学员进入村“两委”班子,xx名担任村级班子正职,真正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三)搭建了一批“形式多样、推广性强、富有成效”的平台载体。建强建好人才工作站。以园区和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县委组织部联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按照“六有”(有专门机构、有固定办公场所、有科研人员、有科研设备、有创新项目、有专项经费)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人才工作站x个,配套出台《xx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不断吸引各类高等院校专家教授、高等学者人才集聚xx,共话xx跨越发展新篇章。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按照“六有”(即有良好的培训实践场所、有较强的培训师资力量、有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有灵活的培训教学模式、有较好的培训示范效果、有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要求建强建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截止目前,xx已建成xx猕猴桃示范园、xx示范园、xx樱桃示范园、xx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等xx多个农村实用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建立互联网产业园区。顺应发展形势,建立xx互联网产业园,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培育孵化出xx商盟、xx农业、“xxx”果业等电商企业xxx多户,培训农村电商人才xxxxx多人次,实现20xx年xx农副产品网络销售xx亿的骄人成绩,涌现出了xxx、xxx、xxx等一批在省内外知名的农村实用人才标兵,为xx乡村振兴提供了数量充足的人才保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比乡村振兴新要求中人才振兴的工作标准,我县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尽管xx出台了《xx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xx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有关人才工作的相关制度办法,但是,在引进人才的关心关爱、待遇落实,人才创新创业空间及平台提供,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高技能人才回乡创业配套奖补政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总的来说就是“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招才引智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2.实用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动力不强。我县现有的人才一般都是本地本村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能人,要让他们在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和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号召力和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先富带后富。但由于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没有科学的实用人才认证体系,致使农村实用人才的劳动技能难以得到有效的权威认证和认可,导致实用人才在示范带动积极性不够、动力不强。

3.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受城乡发展格局不均衡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大量的“田秀才”“土专家”以及肩负使命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放下种田的手艺,流向城镇当起了“商品粮”,而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生活的则主要是中老年和妇女。县、镇两级在组织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时,多以xx岁以上中老年和妇女群体为主,在全县范围内能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壮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太少,尤为严重的是在村组干部后备力量的培育上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发挥环境优势,提升人才培育支撑力。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不断加强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依托扶眉战役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开展针对性的爱国爱党主题教育,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推荐优秀专家依法依规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切实提高专家“政治待遇”。不断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报纸、新闻媒体刊发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宣传信息,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一种“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浓厚氛围。营造拴心留才的生活环境。提升人才关爱服务水平,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细化人才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机制,深化“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效能,提供工商注册、医疗服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一站式服务”,简化人才入驻办事程序。积极帮助来眉人才申报“三秦学者”、“千人计划”、“特支计划”等人才工程,落实相关配套奖补政策,不断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营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打造区域化创新平台载体,要依托国家级(xx)猕猴桃产业园区管委会,打造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培养农业骨干技术人才,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引导更多高层次专家深入基层服务一线。建设“何积丰院士工作室xx科研基地”、“xx大学xx猕猴桃试验站”“xx互联网产业园区”等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人才平台,为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切实营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

(二)要发挥组织优势,提升人才创新驱动力。聚焦重点任务,汇集人才合力。充分发挥镇(街)党(工)委作用,深入辖区田间地头、企业工厂等乡村振兴工作一线,摸排走访相关人才需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分领域分类别编制全县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目录,并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再根据重点企业、人才市场、驻外人才工作站、高校院所等渠道中掌握的相关人才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乡村振兴生产一线调配人才资源、提供人才服务。特别是针对一些多学科、多领域的重点项目、复杂工程,发挥党管人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搭建活动载体,激发人才活力。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五个一”“三服务”等形式多样的人才活动,以“结对帮带”的形式,不断提升人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保持“请进来”的诚意,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组织专家教授xx行、乡村振兴项目对接会等活动,争取签订一批乡村振兴“县校合作”项目,引进一批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保持“走出去”的热情,建好用活建立的省外人才工作站,开展“招才引智走出去”等活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培训提升,确保持续发力。将乡村振兴中人才培训纳入全县培训的主题班次,充分运用农民田间课堂、集中培训、基地实习、现场教学等培训方式,切实加强农民经营管理和生产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加强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修编印发相关技术材料,开展课题研究试验等多种途径,培育数量充足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不断加强农村农技及公益事业服务人员培育,通过培育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振兴增添发展源动力。

(三)要发挥政策优势,提升人才聚集吸引力。坚持顶层设计,构建配套政策体系。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地区,构建有足够区域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坚持县委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汇智圆梦.聚才兴xx计划”暂行办法》,实行“人才新政”,区分高层次人才、县管拔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不同领域,实施相关评审管理细则,设立xxxx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针对性。围绕强化人才支持和服务保障,配套出台《关于加强县校合作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xx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等人才政策,通过突破性优惠政策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磁场”。坚持分类提升,放大重点领域政策优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政策保障力度,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社会服务型人才和技能带动型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研究出台《xx“农业实用人才标兵”评审管理办法(试行)》,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乡村振兴所需研究生、本科及专科学历应用型人才的配套政策,拓宽人才政策覆盖面、持续释放人才红利。坚持结果导向,发挥考核政策督导作用。将招才引才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研究制定《xx人才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设置乡村振兴专项考核指标,做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责任落实;

组织开展镇街党(工)委书记抓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工作,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充分调动镇街、部门单位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全县人才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美好愿景:希望通过打好环境优势、组织优势、政策优势的“组合拳”,充分借助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盘活用好人才鼓励激励政策,探索建立“支部+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的创新发展新模式,合力推进xx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关中样板的xx范例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2:山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围绕进一步加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人才建设、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6月13日,全市青年干部培训班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组织座谈等方式对我市东辽县、东丰县部分乡村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思考,结合我市实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市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乡村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匮乏制约我市乡村振兴发展。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欠佳。我市乡村实用人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的“三化”现象。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上的占比较多,35岁以下的乡村实用人才较少,缺乏后备力量。文化程度不高,我市乡村人实用才学历层次较低。人才分布不均衡,有的乡镇街道人因为政府最近几年大力支持推动了工业、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导致人才集中于几个乡村。二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我市乡村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以自发进城务工或经商的方式大量外流,有许多在外闯出天地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猛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乡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双要素匮乏,致使乡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乡村实用人才和优秀的村书记是我市农业经济的直接推动者,应充分发挥典型作用,通过政府正向奖励、正向宣传,让优秀人才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对周边农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被社会所认可,最大程度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创新智慧和热情。但是,当前乡村已有的很多实用人才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优秀的乡村实用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同时,电视、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类媒体对乡村实用人才的典型报道较少,影响了乡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四是培训体系不健全。我市乡村诸多部门对乡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主要有农业局、科协等,但相互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训内容又往往会存在重复性,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当前三农发展的要求。

(二)乡村生态环境欠佳。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全市乡村环境、人居环境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部分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随意丢弃生活、生产废弃物,到处排放污水等陋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致使“脏、乱、差”现象难以彻底根除。二是乡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大部份乡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对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已在广大乡村大量使用,上述废棚(地)膜长期滞留于土地中,对土壤质量构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仍大量存在焚烧秸秆现象,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主体,畜禽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无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三)乡村农业体系不完善。我市乡村对于大规模健康养殖、水稻种植产业、乡村旅游都有一定的发展,但这些力度还不是很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乏力。一是农业不大也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特色产业培育困难,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全市乡村在传统绿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升级重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对于乡村电商、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工业强镇、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培育和建设力度更是很小。

二、我市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几点建议。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把干部资源向县(区)倾斜,把精力、资源、力量聚焦到乡村振兴上。改善乡镇领导班子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增强班子领导“三农”工作能力,把热爱乡村、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选调到乡镇领导班子。择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二是创新教育培育理念。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怎样更好种地,谁来帮助种地”的历史性难题,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更好地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和加快推动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所谓“培育”,虽然与“培训”仅有一字之差,但与“培训”有着较大的差别。“培训”仅是传授知识及技能,而“培育”则包括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全过程,这其中就包括技能培训、思想培训、市场培训、思维培训和政策扶持。如果不能有效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变,乡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就无法实现更大的发展。三是吸收各类实用人才。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计划”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充实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创造各类适宜的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工商界、农业高技术高技能、市场推广、机关党建等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大量吸收涉农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会、人才交流大会、赴外招引人才活动等各种形式,鼓励我市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收涉农院校毕业生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式、多层面地进行宣传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第三方服务建立村中的物业管理组织,加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权负责管理村清洁卫生工作,逐步形成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及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大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培育一批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批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三是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重要水资源流域整治和保护,保护好饮用水源。

篇3:关于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6月下旬,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吴起、黄陵、洛川等县区,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一些思考。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新发展理念框架下,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强调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市还有3.7万贫困人口脱贫、338个贫困村退出和延川、宜川两县“摘帽”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可以说,农村、农业仍然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推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持续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家将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倾斜,我们要抓住政策机遇,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社会。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延安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动能,有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追赶超越的应有之义。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视察提出了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抓好扶贫开发等工作,要求我们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这次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些要求与总书记回陕回延视察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不折不扣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为新时代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广大农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是农村的日渐萧条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形成强烈反差,群众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可以说,当前延安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个短板,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着力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一定困难。

(一)农业产业化层级偏低。

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乏力,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逐步下滑,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净收入之外的国家财政或二三产业支撑,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16年以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两年都保持在3以内(2.9:1),较全省平均水平(3.03:1)低0.13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6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25元,农村居民收入虽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全市虽然逐步形成了以苹果为主体、蔬菜、畜牧为补充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职业化、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例如,目前全市除苹果外大多数农产品仍停留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加工供应上,精深加工和再加工率不足,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整体效益低下。全市约60%-70%的苹果通过果商田间地头收购,直接进入初级市场,价格约2-3元/斤。产业化层级偏低,导致“延川红枣”“黄龙核桃”“吴起荞面香醋”“甘泉豆腐”“富县直罗贡米”“地椒羊”等一批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偏小,除苹果产业之外,很难出现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品牌,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极大改善,但大部分县区村庄建设没规划,或者规划不符合实际,执行不到位,乱修乱建、无序发展,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农村“脏、乱、差”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偏远村组,人居环境较差,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屡禁不止,垃圾山、垃圾围村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2017年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82%,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28%,均低于指标要求。村级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制度执行不力,遇到上级卫生检查只是出于应付,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率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村级缺乏资金保障,致使农村垃圾、污水收集设施薄弱,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差距。黄陵、吴起、志丹、安塞等油煤资源大县,虽然大的污染事件得到遏制,但老旧油气管线破漏仍时有发生,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造成污染。洛川、富县等农业大县发展苹果、蔬菜、杂粮产业中地膜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构成了威胁。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力不够。

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个体差异,顽固的小农意识,农村中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一些农村受传统思想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盛行,尽管人人深受其害,但又人人跟风行事、推波助澜;一些群众集体意识淡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普遍存在;一些基层治理出现“真空”,导致出现不少“村霸”、农村黑恶势力横行乡里、欺压群众;赌博放板问题比较严重,有的甚至赌散了家庭、形成了为害一方的黑恶势力;乱建庙宇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参与其中。缺乏乡贤好人、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群众对文化下乡、图书下乡、电影下乡情趣不浓,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2017年底,全市镇村综合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43.5%,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成率10%,远低于标准要求。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村风民俗、村规民约等作用发挥不明显,缺乏教育引导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日益显著,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人口代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鼓励人才下乡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容易导致农村凋敝甚至衰败。加之多数农村缺乏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有限,“造血”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大,富余劳动力缺失,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部分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下,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对电子商务、网店微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认识不足,抑制了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五)乡村振兴缺乏资金保障。

乡镇和农村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线,产业培育、文化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改善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均需大量资金投入,但实际农村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一方面是村级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仅局限于保障村干部工资性开支,对于村级“美化、亮化、硬化”等一些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不能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大部分村受地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潜能尚未激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历史债务沉重,公共服务滞后,农村道路、环境、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条件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社会和民间资本不能有效投入乡村振兴,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乡村振兴效应不明显。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一步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是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大规模实施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灌溉设施,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二是着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坚持稳粮、优果、兴牧、扩蔬,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43158”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借鉴推广黄陵县索洛湾“三变+特色农业”、洛川县黄连河“林下循环经济”、吴起县五谷城桐寨村“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吴起周湾山地水湫等模式,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拉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以价值链布局产业链、配套供应链。三是强力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着力在分级分选、冷藏冷链、储藏包装、市场营销等环节上下功夫,配套智能选果线,提高附加值。培育壮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更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发展一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比例。加强品牌建设,整合提升现有区域性公共品牌,给农产品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收入倍增。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多元产业,要依托红色文化、黄帝历史文化、黄土风情文化、黄河自然遗产和自然绿色生态五大旅游板块,全力创建黄陵、宜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延长、黄龙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打造文安驿、安定、铁边城等一批田园观光类、民俗风情类、农业体验类等旅游名村和文化古镇,开发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通过“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冰雪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加有效供给,吸引更多的返乡人才、专业人才参与到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中,实现乡村经济多业态并举、多元化发展、多极点增长。

(二)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强生态保护,统筹以“护山、治水、育林、养田、蓄湖”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深入实施“陕北高原大绿化”工程,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严格实施封山禁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实施延河、洛河、秀延河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治沟造地、淤地坝建设等重点工程,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二是要强化污染治理,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开展污染治理,打赢打好碧水、蓝天、净土、青山保卫战。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真正做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三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大力推进“厕所革命”进农村、进农户,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绿化美化力度,让农村更洁净、更美好。四是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供水、通讯、网络等建设,稳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信息延安”建设,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光纤入户、农村光缆入村、重要公共区域无线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要突出乡村特色,加强农房、乡村基础设施等规划管理,合理引导乡村村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真正建设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三)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增强农民凝聚力,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和谐有序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引领。一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通过“道德讲堂”“善行义举”

“十星级文明户”等载体,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幼、敬业奉献精神,经常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引导农民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有效化解农村思想领域和实际生活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要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大对铁边城、安定、文安驿等古村落、古建筑、农业遗迹保护力度,传承好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三是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以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不定期举办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讲座,如农业科技培训、健康教育讲座等,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利用“农村书屋”分门别类地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四是要推动移风易俗,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推广乡贤说事等做法,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

(四)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管农村,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做好党员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群众利益的“微腐败”,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肩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二是要搞好村民自治实践,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入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三是要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表彰,弘扬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陈规陋习,树立乡贤好人,倡导祖训家教,激励孝老护幼,弘扬正能量,刹住歪风邪气,使农村更加安定和谐。四是要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两说一联”制度,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推动基层干部群众形成学法、懂法、用法的行为自觉。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宗族恶势力”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快平安乡村建设,让农村居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篇4:乡村文化振兴思考建议

一、基层组织对乡村文化振兴重视和投入不足。

部分基层组织和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财政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缺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的激励机制。

二、人才的“凋零”和文化传承的断裂。

不但乡村文化专干队伍力量不足,而且乡村文化活动缺乏主要参与人群。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只剩老人和孩子留守,使乡村逐渐丧失活力。传统的节庆、风俗、技艺、饮食等传统文化正失去传承的土壤,走向衰落。

三、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亟需提升。

政府对乡村文化产业缺少专门政策与规划,农村传统手工艺品、土特产的创意、设计、工艺、品牌都比较初级。乡村旅游,业态单一、模式趋同、回头率低、竞争力弱。

四、文化供给与居民的文化需求不符,供需结构部分不对称。

文化建设模式过于标准化,缺乏因地制宜、精准定位的系统分析,忽视了当地居民的实际文化需求。文化设施存在重视投入而轻视管理的现象。

五、各县、市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平衡。

从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乡村利用当地非遗的特点结合文旅、民宿等方式,把文化建设搞得有声有色,但更多的乡村,没有文化礼堂,没有流动图书室,更没有送文化下乡活动。有流动图书室的,图书种类不齐,数量不足,更新缓慢。

建议:一、构建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乡村文化振兴领导小组,逐级建立相应的组织,并确保每个村至少1名文化管家(或志愿者)专职负责文化工作。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二、激发农村基层文化人才活力,培育一批农村文化服务的本土化的骨干工作队伍。

针对乡村文化人才引进难、留住人才更难的现象。制定更加宽松的乡村文化艺术人才评价和扶持相关办法,提高乡村文化艺术人才的待遇。发展村级文化员队伍,组建业余文体团队、发展志愿者等多种形式充实和加强基层队伍,培育一批农村文化服务的本土化骨干工作队伍。

三、制定符合群众需求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政策。

制定符合当前农村群众所需求的公共文化政策。建立图书室互通,电子资源共享机制,鼓励村民跨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建议用“菜单式”文化服务模式实现让农民“自主点菜”,以增强“送文化”下乡的精准度。

四、注重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推广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结队帮扶、扶持非遗传承、民间艺人,保护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开展非遗衍生品的生产、设计大赛等,发现、扶持传统工艺创意人才。

保护古桥、古祠堂、名人故居、地标性文化景观或代表性近现代建筑,实施“美丽乡愁”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工程,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深挖历史古韵。构建古村落保护与村落发展相统筹、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五、村校联动,艺术赋能。

倡导和鼓励高校师生下村蹲点,艺术赋能,充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如宁海的葛家村。引导更多的高校像宁波大学那样的“美育下乡”类似文化活动。

篇5:山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在乡镇工作的几年,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农村现状,浅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但目前城市发展迅速,农村却比较落后。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城市、农村发展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这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推进,我认为一是村居环境的改造。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园。三是乡风文明的建设。移风易俗、文明村镇、文化建设等。

目前农村普遍环境卫生差,垃圾围村,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没有自己的产业,只是单纯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同时目前种地并不挣钱,大多数农民都依靠出去打工挣钱。现在政府也正积极通过政策和措施改变这种现状,比如农村垃圾我区实行统一管理,“农村四好公路”到2020年农村全部道路进行修建硬化。土地确权工作正积极推进,实行土地“三权分置”,鼓励农民土地流转等。

以我个人工作的漕河镇为例,我镇为农业大镇,奶牛养殖、双孢菇种植、果蔬大棚具有一定规模和历史。通过近几年政府的鼓励与倡导,农业产业化步伐较快,高效设施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几个大型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已基本建成,旨在发展成为集生态观光采摘园、休闲垂钓园、农产品科研中心、有机果蔬大棚种植区、绿色谷物杂粮种植区、农家特色餐饮区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规划打造成集休闲、采摘、餐饮、观光、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园区。乡风文明建设,以我镇为例我认为可以通过打造先进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我镇梁家营村于2016年开始建设美丽乡村,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在已经基本成型。梁家营高标准打造“梁家营生态创艺小镇”,村庄环境优美、创建氛围浓厚,全村移风易俗创建效果突出,通过整改红白理事会,制作设立善行功德榜,乡风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相信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不久的将来,农村一定会比城市更加的宜居。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二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依然有占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将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三)发挥人才作用。

要将本土人才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农业生产经验或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要以更加优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增强人才“粘性”,引进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农副产品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我镇是农业大镇,通过反复学习、深刻领会,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使我憧憬无限,非常振奋,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特别是深刻理解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科学论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工作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认真践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打通渠道,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给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湖北省长王晓东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牢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前,农村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广大农村面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缺乏稳定收入,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那么,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青年”,如何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践行乡村振新战略,带领农民实现产业振兴,乡风文明呢?

结合近两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应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党的政策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脚沾泥土,口说方言,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犹记得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们街道青年志愿者在团委领导下,成立“十九大报告宣讲队”,通过开展十九大报告系列讲座,我们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委会,用通俗的语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使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家园”等重大政策在基层落地开花。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我们村作为全省重点贫困村,拥有光伏发电和油茶种植两大精准扶贫项目,2017年建成80亩油茶种植基地和80kv光伏发电基地,基地建成后,维护油茶生根发芽成为村里的一件大事,我们通过听专家到村讲座,利用互联网学习施肥、除草等方式,成功将油茶成活率保持至80%以上。在荆州的村官同事谭茂林,成功在村里承包20亩农田,采用大棚技术种植广西火龙果,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现在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全省村官创业创新标兵。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我们配合街道环境保护办公室做好“污染源防治”“秸秆禁烧”“打击非法采沙”“保护母亲河—滠水河”等一系列具体而微的环保宣传工作,通过挂横幅、贴宣传画、联合执法等方式,用实际行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

但在乡村实际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矛盾焦点,等待我们去解决,比如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少数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明明已经达到脱贫标准,却不愿意脱贫,村民间互相攀比,不愿自力更生;征地拆迁过程中,部分村民过于在乎眼前利益,不愿放弃自家的一寸一尺土地,硬磨软泡,希望获得更多补贴,这往往导致整个开发项目陷入僵局;享受政府补助的部分企业缺乏“造血”能力,今年接收政府10万补助,明年想让政府补助20万,他们始终在一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小打小闹,不愿意扩大经营规模,转变思路,直面市场竞争……这都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也是我们将要努力的方向。

近两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涯让我感触颇深,让我看到基层广大农村落后的局面以及存在的机遇挑战,让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美好青春的体现,我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不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上一篇:感谢你让我学会了放弃和珍惜美文下一篇:公司综合科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