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论文

2022-04-22

摘要: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化社会教育事业对教师基本能力的要求之一,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是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调查发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在中等发展水平,可以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观念;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保障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论文 篇1: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

摘要: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化社会教育事业对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是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调查发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度发展水平,可以通过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观念,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保障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师教育;自主学习;学生需求视角

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肩负着普及民众知识的重任,有义务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贡献力量。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指学习者能够对自我学习全过程进行掌控的一种能力,包括学习者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能力,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自主确定学习方法的能力,自主监控学习过程的能力,自主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自主学习目标再校订的能力六个方面。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为全面、真实、准确地了解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提高策略的现状,笔者自编《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问卷》,自拟《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策略访谈提纲》,从学生需求的视角设计问卷题目和访谈提纲。笔者共发放13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15份,回收有效率为90%,访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334人,收集了约21万字的访谈素材,并采用WPS表格数据分析功能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认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基本正确,学生基本都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愿、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马马虎虎过得去”:50.8%的学生认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进行自主学习:25.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自主学习:61.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得知,丽水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水平较高,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丽水学院在原丽水师专的基础上合并而成,丽水学院教师教育专业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倡导学生践行行知理念,即知即传,发扬陶行知先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二是丽水学院拥有百年师范教育的传统,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师范教育特色,丽水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生源质量较高:三是丽水学院近年在全校范围内试行大学公共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对自主学习有所了解。但是,目前学校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仅是让学生在固定时间自主到机房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这也给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带来一定误解,导致部分学生将自主学习等同于网上学习。

(二)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能力

调查发现,38.1%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最应该侧重个人的兴趣爱好,40.2%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最应该侧重未来的职业发展,仅有12.8%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最应该侧重学校的总体要求。学生基本都认为自主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围绕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兴趣爱好。学生对评优评奖的态度能够从侧面体现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设定能力,从问卷调查来看,有23.7%的学生对学校、学院的评优评奖不感兴趣,这说明部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设定具体学习目标时动力尚存不足。学生在自主设定学习目标上较少考虑学校因素,从总体上反映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能力方面尚存不足,学生向学校及教师寻求帮助的意识需要加强。

(三)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

目标是航向,计划是达到理想彼岸的日程表。学生制订计划的周期及计划落实情况能较好地反映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的周期及计划落实情况如表1、表2所示。

从以上两表可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倾向于不定期地制订学习计划,已经制订学习计划的学生基本能够落实学习计划,但未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计划未落实的学生仍占29.5%,接近被调查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四)自主确定学习方法的能力

学习方法是学生落实学习计划的具体举措,学习方法内涵广泛、种类繁多、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内学习方法和课外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课内学习方法包含课前预习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复习情况、对未弄懂问题的态度等。课外学习方法包括寻求学习帮助情况、学习时间投入情况、资源投入情况、网络学习情况和学习平台自主搭建情况等。

问卷数据显示,35.8%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不做课前预习,82.1%的学生只对感兴趣的课程或在任课教师要求互动时才会参与课堂互动,11.4%的学生从不互动,30.0%的学生会在网上抄袭或者抄袭他人作业,1.9%的学生从来不完成作业,10.9%的学生从来不进行课后复习,28.9%的学生对课堂上未弄懂的问题置之不理。可见,约有三分之一的教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内学习方法有待改进。31.5%的学生从未主动与老师探讨人生发展问题或者学习问题,仅有5.9%的学生经常与老师探讨。21.6%的学生课余时间基本不去图书馆学习,23.4%的学生在寝室用于学习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13.9%的学生认为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是学习工具,76.5%的学生主要依靠百度来进行自主学习,参与专业论坛讨论的学生不足3%。14.6%的学生不经常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学习问题,9.6%的学生没有参与任何学生组织进行自主学习,21.2%的学生在学生组织中不活跃,27.1%的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学院的各种文化活动。

(五)自主监控学习过程的能力

相对于高中学习生活来说,大学的学习生活比较松散。然而,在实际上大学的学习压力并不比中学的学习压力小,尽管大学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期末考试的压力、各种专业资格证书考取的压力、参加竞争性活动的争奖压力等不亚于中学的升学压力。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学生时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从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频率、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及深度访谈来看,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具有按部就班、得过且过的心态,缺少一种对未来有强烈控制欲望的意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不在意,容易受情绪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会经常性地改变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视为是顺时而变、中途微调。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监控学习过程的能力比较不足,学校需要进一步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元认知知识的普及,并引导他们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增强其执行力。

(六)自主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

目前,对丽水学院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参考两个指标,一个是学业成绩在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中的排名情况,一个是综合素质测评在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中的排名情况。学业成绩指学生修读课程所获得的课程分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应坚持定量测评与定性测评相结合、把握全面和重点突出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学生基本素质、学业素质、能力素质和发展素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定量计算方法为:综合素质测评总分=基本素质测评分+学业素质测评分+能力素质测评分+发展素质测评分,分数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被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测评在同年级、同专业的排名情况如表3、表4所示。

调查发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完全认同学校的学习效果测评办法,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基本参照学校的测评方法,从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方面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仅有个别学生敢于对统一的测评办法提出质疑。

(七)自主学习目标再校订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过程中,一个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况需要从他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确定学习方法、自主监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目标再校订七个方面来系统观测。自主学习目标再校订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的反思、总结方面。调查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48%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经常阶段性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9%的学生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思,36%的学生在期末会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这可能与学校每学期一次的综合素质测评有关。

三、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

为探究一套适合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笔者从学校能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能作为,二级学院能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能作为,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能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能作为和开放性问求可能作为几个方面展开访谈,通过对334个访谈对象的21万字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发现从学生需求的视角来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一)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的观点,17至22岁的青年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以及自我统一和角色混乱阶段,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水平可以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大学较宽松的课程设置,庞大的知识体系,丰富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从学生的切身感受来看,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认为所在学院的自主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主要原因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依然强调教师主导教学,漠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合理建议和诉求。部分学生还习惯性地按照高中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存在“等靠”的思想,自主学习的要求不够强烈,学习懒惰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建议学校、学院和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校报、网站、微博、微信、课堂主阵地等主要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自主学习思想,在全校营造出一种自主学习的浓烈氛围,使自主学习观念的宣传既面向学生,也面向教师,尤其是面向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的教师。

(二)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保障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

理念的落实需要制度的保障,自主学习理念虽然古已有之,但是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而我国关于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至今不足50年,关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是在近10年才成为研究热点的。因此,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在大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相当薄弱、自主学习理念已经达到高度认同,但尚未落实到具体实际的现实情况下,学校和二级学院有必要从制度上保障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学生认为自主学习理念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选择权的好理念,学校应该从制度上保障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学校可以从可操作的具体事务层面进行落实,比如,严格限制专业学时,全面放开转专业限制,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课程、选择上课教师的权利,加大对自主学习研究课题的支持力度等。

(三)加强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教师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的传授后,让学生切身体验,并将知识“遗忘”,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本能”。调研发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加强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指导需求十分强烈。学生认为学校可以邀请自主学习研究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为学生进一步讲授自主学习知识。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多进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生活,多跟学生交流自主学习经验,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尤其是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活动,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支持者、帮助者,而不是完全的包办者、监督者。

从调研来看,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情况较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指导应该主要围绕自主学习能力的六个方面进行。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设定自主学习目标、制订自主学习计划、选择自主学习方法、监控自主学习过程、评价自主学习效果以及对自主学习目标进行再校订,特别是要帮助学生监控自主学习过程,尽可能规避大学生激情有余、韧性不足的“三分钟”热度现象。

责编:清善

作者:徐正林 陈思佳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论文 篇2: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

摘 要: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化社会教育事业对教师基本能力的要求之一,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是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调查发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在中等发展水平,可以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观念;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保障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指导。如此,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师教育 自主学习 策略研究

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说“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教师肩负着普及民众知识的重责,有义务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贡献力量,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我国目前师范生(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接受的教师教育,使用的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理论,尽管有一些改革,但目前仍偏重书本知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控制,封闭的教学方式以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师资,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当下师范课程应着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授之以渔”。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是指培养目标为中小学教师或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一类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愿、自觉、自主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具有非外界强制性的特征。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能够对自我学习全过程进行掌控的一种能力。它包括学习者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能力,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自主确定学习方法的能力,自主监控学习过程的能力,自主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自主学习目标再校订的能力等六个方面。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为全面、真实、准确了解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提高策略现状,笔者自编问卷《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问卷》,自拟《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策略访谈提纲》,从学生需求的视角设计问卷题目和访谈提纲,问卷初稿拟就后,征询了教育学、心理学和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教师的意见,进行了小范围试测,进一步修改并完善了问卷和访谈提纲。依据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笔者组织了调查实施,对丽水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发放了13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15份,问卷回收率为90%。访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334人,收集了约21万字的访谈素材。采用WPS表格数据分析功能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合访谈素材,深入探析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有效的1215个问卷调查对象中有男生272人,女生943人;大一学生608人,大二学生549人,大三学生55人,大四学生3人,有效被调查对象基本符合丽水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分布情况。调查问卷按照了解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认识,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能力,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能力,自主确定学习方法能力,自主监控学习过程能力,自主评价学习效果能力和自主学习目标再校订能力7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认识

学生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影响,错误的理解或理解偏差将导致方向性错误。调查问卷共设计了4道题目、访谈共设计了2道题目来了解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基本正确,学生基本都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愿、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能够对自我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一种能力。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马马虎虎过得去”。50.8%的学生认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进行自主学习,25.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61.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上可知,丽水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水平较高。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丽水学院是在原丽水师专的基础上合并而成,丽水学院教师教育专业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倡导学生践行行知理念,即知即传,发扬陶行知先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二是丽水学院拥有百年师范教育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师范教育特色,丽水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生源质量较高,从近两年学校全面放开转专业限制后教师教育相关专业是净转入人数最多的专业可见一斑;三是丽水学院近几年在全校范围内试行大学公共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对自主学习有所了解及思考。但是,目前学校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仅是让学生在固定时间自主到机房通过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这也给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带来了一些误解,导致部分学生将自主学习等同于网上自主学习。

(二)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能力

调查发现,38.1%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最应该侧重个人兴趣爱好,40.2%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最应该侧重未来的职业发展,仅有12.8%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最应该侧重学校的总体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主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围绕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或兴趣爱好进行。学生对评优评奖的态度能够从侧面体现学生具體的学习目标设定能力,从问卷调查来看,有23.7%的学生对学校学院的评优评奖不感兴趣,这说明少部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设定具体学习目标时尚存不足。学生在自主设定学习目标上较少考虑学校因素,从总体上反映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能力方面尚存不足。

(三)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

目标是航向,计划是达到理想彼岸的日程表。学生制订计划的周期及计划落实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的周期及计划落实情况分别见表1、表2。

从以上两表可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倾向于不定期制订学习计划,已经制订学习计划的学生基本能够落实学习计划,但未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计划未落实的学生仍占29.5%,接近被调查学生的三分之一。

(四)自主确定学习方法的能力

学习方法是学生落实学习计划的具体举措,学习方法内涵广泛,种类繁多,各不相同,本研究对学习方法的归纳包括学生的课内学习方法和课外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课内学习方法包含课前预习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复习情况、对未弄懂问题的态度等。课外学习方法包括寻求学习帮助情况、学习时间投入情况、资源投入情况、网络学习情况和学习平台自主搭建情况。

问卷数据显示,35.8%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不做课前预习,82.1%的学生对感兴趣的课程或在任课教师要求互动时才会参与课堂互动,11.4%的学生从不互动,30.0%的学生会在网上抄袭或者抄袭他人作业,1.9%的学生从来不做作业,10.9%的学生从来不进行课后复习,28.9%的学生对课堂上未弄懂的问题不闻不问。可见,约有三分之一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内学习方法有待改进。31.5%的学生从未主动与老师探讨人生发展问题或者学习问题,仅有5.9%的学生经常与老师探讨。21.6%的学生课余时间基本不去图书馆学习,23.4%的学生在寝室用于学习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下,仅有13.9%的学生认为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是学习工具,76.5%的学生主要依靠百度来进行自主学习,参与专业论坛讨论的学生不足3%。浙江整体商品经济状况较好,大多数学生愿意为学习而进行经济投入。14.6%的学生不经常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学习问题,9.6%的学生没有参与任何学生组织进行自主学习,21.2%的学生在学生组织中不活跃,仅27.1%的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学院的各种文化活动。

(五)自主监控学习过程的能力

相对于高中学习生活来说,大学的学习生活略微松散。实际上,大学的学习压力并不比中学的学习压力小,尽管大学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期末考试的压力、各种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压力、参加竞争性活动的争奖压力等丝毫不亚于中学的升学压力。学习是一个持续性过程,需要学生时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从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频率、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及深度访谈来看,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具有按部就班、得过且过的心态,缺少一种对未来具有强烈控制欲望的意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不在意,容易受情绪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会经常性改变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视为是顺时而变,中途微调。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监控学习过程的能力比较不足,需要进一步推进元认知知识普及,并引导其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增强执行力。

(六)自主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

目前,对丽水学院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参考两个指标,一个是学业成绩在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中的排名情况,一个是综合素质测评在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中的排名情况。学业成绩指学生修读课程所获得的课程分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坚持定量测评与定性测评相结合、把握全面和重点突出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学生基本素质、学业素质、能力素质和发展素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定量计算方法为:综合素质测评总分=基本素质测评分+学业素质测评分+能力素质测评分+发展素质测评分,分数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偏重量化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被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测评在同年级同专业的排名分别见表3、表4。

调查发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认同学校的学习效果测评办法,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基本参照学校的测评方法进行,从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方面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仅有极个别学生敢于对统一的测评办法提出质疑。

(七)自主学习目标再校订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过程中,一个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况需要从其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确定学习方法、自主监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目标再校订七个方面来系统考察。自主学习目标再校订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自主学习全过程的反思、总结方面。调查情况见图1。

从图1中可见,48%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经常阶段性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9%的学生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思,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目标再校订能力处于一般水平。36%的学生在期末会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这可能与学校每学期一次的综合素质测评活动有关。

综上,丽水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不太差,也不优秀,处于中等水平;他们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水平较高。

三、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学生需求的视角

为探究一套适合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笔者从学校能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能作为、二级学院能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能作为、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能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能作为等几个方面展开访谈,通过对334个访谈对象21万字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从学生需求视角来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一)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观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观点,处于17~22岁的青年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与自我统合和角色混乱阶段,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水平符合自主学习要求。大学较宽松的课程设置,较大难度的知识深度和庞杂的知识体系,丰富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实际上,从学生的切身感受來看,访谈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被访谈对象认为所在学院的自主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依然强调教师主导教学,漠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合理建议和诉求。部分学生还习惯性地按照高中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存在“等靠”思想,自主学习的要求不够强烈,学习懒惰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建议学校、学院和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校报、网站、微博、微信、课堂主阵地等主要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自主学习思想,在全校营造出一种自主学习的浓烈氛围,使自主学习观念的宣传既面向学生,也面向教师,尤其是面向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的教师。

(二)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保障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

理念的落实需要制度的保障,自主学习理念虽然古已有之,但是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至今不足50年,关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在近10年才成为研究热点。因此,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在大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研究方面相当薄弱、自主学习理念已经达到高度认同但尚未落实到具体实际中的现实情况下,学校和二级学院有必要从制度上保障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学生认为自主学习理念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选择权的好理念,学校应该从制度上保障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首先应从可操作的具体层面进行落实,例如严格限制专业学时,全面放开转专业限制,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课程、选择上课教师的权利,加大对自主学习研究课题的支持力度,对较好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奖励,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实践机会等。

(三)加强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指导

所谓能力,就是指将所学习的知识全部忘掉后自己所剩下的东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教师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知识的传授后,让学生切身体验,并将知识“遗忘”,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本能”。调研发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加强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指导需求十分强烈。學生认为学校可以邀请自主学习研究专家为其开设讲座,为学生进一步普及自主学习知识。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多进学生寝室,关心学生生活,多跟学生交流自主学习经验,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尤其是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学生活动,老师的角色应该是支持者、帮助者,而不仅仅是传授者、监督者。

从调研结果来看,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情况较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指导应该主要围绕自主学习能力的6个方面进行。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设定自主学习目标、制定自主学习计划、选择自主学习方法、监控自主学习过程、评价自主学习效果以及对自主学习目标进行再校订,特别是要帮助学生监控自主学习过程,尽可能规避大学生的激情有余、韧性不足的“三分钟”热度现象。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田延光等.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质量标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徐正林,浙江丽水学院学生处、学工部教师。)

作者:徐正林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论文 篇3:

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面临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等新机遇和挑战。在新的背景下,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建设新型职教教师培养体系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建议加强对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规划与管理,加大职教师资招生与培养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职教教师培养的政策环境,加强对职技高师院校的投资。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教师教育

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

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完善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正式以“教师教育”的概念取代“师范教育”,并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建设诸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划和部署[1]。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的目标。这些规定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战略开始实施。 经过十多年的转型发展,普通教育初步构建起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在这一历史变革中,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出现了萎缩、去师范化的倾向:一是各培养单位师范生招生比例逐渐减少;二是一些学校去“师范”名称或不再从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部分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去“师范”名称,普通高校设置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有的已不再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然而,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现状与普通中小学面临的情况不同。近些年来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师在总量上基本能满足需求,供求矛盾主要表现在结构上,而中职学校教师仍处于总量不足的状态。目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为25∶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专任教师生师比降到20∶1以下。按最保守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000万计算,需要补充20万教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仍需要处于并存并重的阶段。近年来在保持传统师范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如广西试行“4+1”培养模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开展“3+2”人才培养模式、云南师范大学开展双学位培养模式等[2]。可见,适应教师教育的要求,需要重新构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从一个层次发展为一个类型,需要逐步建立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教育分类要求教师也分类,仅有教育的分类,没有教师的分类,各类教育办出各自的特色是不可能的。为促进高等教育分类改革,教育部启动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研究工作,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可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三)“四化”同步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四化”同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201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的素质难以满足市民化的要求。2012年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3%,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5%,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6.2%,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68.8%。可见,实现农民市民化必须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强其变市民的能力。这就迫切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推动职业學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新四化的要求;通过提供多种培养培训方式,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推动农民工向市民转变。

(四)职业教育全面提高质量

受学龄人口减少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双重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减少,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时期。2011年普通高中招生850.78万人,比上年增加14.54万人,而中职学校招生813.87万人,比上年减少56.55万人。根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61.0万人,比上年减少了近53万人,这一趋势还可能进一步延伸,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有效遏制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

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目前职业学校对教师学历层次和素质要求普遍提高。许多地方或职业学校,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要求新进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减少。但目前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的硕士较少,大量非“双师型”研究生进入职业学校,他们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认同感,导致专业队伍不稳定,影响教师队伍健康发展。可见,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提高质量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五)职业院校新教师进入机制的变化

为体现就业公平和严把入口关,目前许多地区新进教师建立了“逢进必考”的人事制度。由于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和1995年实施的《教师资格条例》对职业学校教师准入资格只提出学历和一般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没有对专业能力提出要求,现实中对职业学校新进教师考核的是一般教育理论知识和基本素质,缺乏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测试,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职教教师优势难以发挥,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的渠道不畅。

同时,许多地方或职业学校对新进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2012年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中对中等职业学校新进专业教师提出的要求是:一般应具有3年以上所需专业工作经历、三级以上职业资格或助理以上非教师所需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这些新要求或新变化迫切要求创新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二、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探索

近些年,各地积极探索建设新型的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说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的一些新进展和新探索。

(一)实施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

为有效适应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学校在总结以往“双证书、一体化”和“本科+技师”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实施“卓越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计划”:一是从全校二年级学生中选拔有志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优秀学生;二是对学生进行教师基本素质能力测试,通过测试的学生才能入选,组建机械类(技校生源)、电气类(高中生源)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具有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目前,已连续招收三届学生,拓展为四个专业。实践证明,学生的总体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积极性普遍较高,实现了优者从教的目标。

(二)开展职教免费师范生教育

我国不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而且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学校适应西部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起步晚、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2010年创新性地与海南省合作培养免费中职师范生,开创了职业教育免费师范生的先河,免费师范生数由最初的1个省30名,现已招收内蒙古、甘肃、海南、广西、西藏、新疆、温州市、温岭市等省(自治区)、市免费中职师范生55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54人,涉及16个少数民族。这一举措提高了学校适应社会需求办学的能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创新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学校从2005年开展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以来,积极探索硕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经过近些年的探索,构建了“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三双”培养模式。“双基地”指校内基地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双导师”指校内学术导师和校外专业导师相结合,“双证书”要求学生毕业必须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个证书。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定位明确,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就业之前对职业教育有了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业的比例明显提高,职业学校对学生的需求不断增加。

针对全日制职教师资毕业生难以进入职业学校的现状,学校积极扩大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育招生规模,招生人数从2007年的30多人,扩大到现在的190多人,并在培养过程中充分遵循“三双”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既适应了职业院校教师学历提高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了职业学校对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迫切需求。

(四)开展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

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国家启动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要求申报学校必须由相关部委或行业推荐。学校在教育部的推荐下,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2013年开始招生,学制四年,招收工科背景的学生,通过加强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等教学环节,培养职业院校急需的专业带头人。为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经多方调研论证提出了“三三三制”“双师型”博士层次教师培养模式,即三方参与:学校、企业和职业院校;三类导师:高校导师、企业导师、职业院校导师;三种证书:学生毕业获得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和技师资格证书。

(五)充分发挥援外基地的功能,对外开展职业教育工作

2003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教育援外基地,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对外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工作。受教育部委托,2007年以来承担了国家援建埃塞俄比亚“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开展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每年招收约100多人。这些举措使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从以往更多地是“输入”开始向“输出”转变,扩大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对外影响。

三、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工作的规划与管理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意志。但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教育的弱质性而得不到重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据此,国家在高等教育分类体系中应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这一教育类型,并加强对其规划管理和建设。我国职业教育师资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不同,很多国家通过多年的建设建立了体系完整的现代企业培训制度,有的国家现代企业培训甚至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校企合作也比较成功,形成了职业学校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的制度,很好地满足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我国多年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才真正全面面向市场开展经营活动,企业培训教育还没有提上議事日程,目前普遍处于缺失状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职业学校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学校教师还主要由学校来培养。因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规划、指导和管理,为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大招生與培养制度改革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探索建立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企业技术人员专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制度。扩大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招生规模,培养高层次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从1984年开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就探索从“三校生”中招收学生,不仅创新了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也有效改善了生源结构,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职业学校教师,极大地促进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尽管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但许多职业学校反映,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普通教育学习成绩不佳,有些学生甚至是问题学生,无论是学生日常管理还是课堂教学管理都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一些调研结果也得出同样的结论,一个好的职教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学生管理能力和高超的技术水平[3]。来自“三校生”培养出来的职教教师,熟悉职业学校的生活,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比较了解,对学生的管理能力较强,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实践教学能力强。当前,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因此,改革招生制度,大量招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教师资是当务之急。

同时,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学历层次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国家应出台政策支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单位开展本硕连读培养试点工作,确保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单位培养的学生能通过提高学历有效进入职业学校。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系列中增设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硕士和博士类型,培养高层次“双师型”教师,满足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试行职业教育研究生单独招生制度,吸收有志于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师范养成教育和“双师”素质培养后进入职业院校任教。

(三)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政策环境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国家的重视、自身不懈努力下,社会鄙视职业教育的陋习有了很大改观,但发展职业教育的环境还亟待改善。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例,有多个方面束缚其改革创新,如目前许多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都认为应按照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进行改革,但介于大量毕业生还需要提高学历参加考研,而目前研究生考试实行全国统考,在教学中还要与普通高校专业教育和普通师范教育保持一致,因而处于两难境地。因此,国家需要不断创设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尽快颁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为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学校教师准入考试标准,建立国家考试标准,使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进入职业学校;三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现实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国家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权、利,解决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机制问题。

(四)加强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投资

当前中职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仍然是制约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因素,客观上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强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对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开展示范校建设,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极大地推动了职业学校的改革创新。国家应结合高校分类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是一种类型,同时通过开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示范校建设,加大对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机构或培养专业的投资建设力度。此外,在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应加大人才培养规范化标准和制度建设,如尽快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认证标准、教师教育标准等,通过这些标准来规范职教教师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五)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加大改革力度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历史时期,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充分抓住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管理的有利时机,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自身引领和服务职业教育的能力。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职业学校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要建立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办学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功能,各培养机构逐步形成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教师资格认证、学历提高、实践研修、学术访问等的综合性基地。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力度,形成多种形式的培养培训模式,适应职业学校教师终身学习、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啸风.中国师范教育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8.

[2]孟庆国.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55-58.

[3]王向东.浙江省中职师资培养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50-54.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Syste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MENG Qing-guo

(Tianjin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teacher education

作者:孟庆国

上一篇:中学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论文下一篇:高中美术教学中科学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