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关于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意见

2024-05-04

江苏省政府关于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意见(共7篇)

篇1:江苏省政府关于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意见

【发布单位】81002

【发布文号】苏政发[2001]64号 【发布日期】2001-04-25 【生效日期】2001-04-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意见

(苏政发〔2001〕64号2001年4月25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我省加强了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安全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省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重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切实加强我省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加强社会治安工作会议、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道路客货运输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74号)要求,决定从现在起到今年11月底,开展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集中整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是: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全面部署、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消除事故隐患,稳定交通安全形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主要任务是:针对我省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存在的突出问题,清理对车辆和道路运输企业的各类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减轻经营者负担;打击非法营运和违章经营,维护道路市场秩序;严厉查处以超载、超速、违章超车、疲劳驾驶等为重点的各类交通违章行为,确保交通安全。

总体目标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顿,要在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达到“三个明显、一个满意”:道路运输秩序明显好转,无证无牌非法营运和宰客、甩客、倒客等严重违章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坚决杜绝特大事故,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道路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市场监管能力切实增强,不合理收费问题得到得好解决;道路运输和交通安全管理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整治结果比较满意。

出租汽车等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清理整顿工作,仍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94号)、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出租汽车等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0〕1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清理整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0〕12号)的有关规定实施。

二、二、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主要措施

(一)打击非法营运和违章经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各级人民政府要强化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开展打击非法营运和违章经营的专项治理行动,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强化道路运政稽查执法手段,加大稽查力度。公安、工商、物价和法制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交通主管部门的执法工作。对未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无经营许可证、营运证、标志牌和超越核定经营范围的非法营运,必须立即终止其运行,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宰客、甩客、倒客、卖客等严重违章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严禁农用货车、拖拉机载客营运。各地要切实把好源头超载头,坚决杜绝运输车辆超载出站(场)。

(二)清理收费项目,减轻企业和经营者负担。地方各级财政、物价部门要会同交通、公安、建设等部门对现有收费项目进行一次清理,凡未经省以上有权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要予以取消;对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不得擅自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征收标准。停止道路客运线路、货运配载专线经营权有偿出让。在2000年12月2日(国办发〔2000〕74号文件下发之日)前尚未实行经营权有偿出让的,不得实施;已经实行经营权有偿出让的,期满后一律停止。禁止客货线路、货运配载专线经营权的私自转让,对私自转让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收回其经营权,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三)加强宏观调节和行业管理,促进道路运输市场健康发展。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做好道路运输发展规划,搞好运力调节,防止车辆盲目增长,保证营运车辆合理的实载率,制止恶性竞争。加快车辆更新、车型结构高速和淘汰老旧车辆的步伐。完善道路运输网络,合理布局客货运场站,并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加强客运线路审批管理,实行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和经营行为记分考核制度。严格执行道路运输经营业户的开业审查和年度审验制度。全面推行道路客运企业经营资质等级认定工作,不具备经营资质等级规定的客运企业,不得进行相应的线路招投标;对超客运线路类别经营的车辆,报废后不得更新并收回经营权。严格执行车辆技术等级标准和资质审查的规定,客运车辆类型划分达不到中级以上标准的和技术等级达不到一级标准的,不得从事高速公路客运;货运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一级标准的,不得从事危险品运输;对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规定标准、不符合安全运输条件的,不得从事营运。

(四)规范道路运输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各地要切实整顿车容站貌,解决旅客、货主反映强烈的服务质量问题,对站内抢客拉客、营运客车不明码标价、粗暴待客等问题要坚决查纠。物价、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运输经营者收费行为和运价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道路运输经营者乱涨价或压价竞争的,超范围、超标准收取服务代理等费用的,巧立名目乱收费的,要坚决查处。要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法规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从业者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要结合道路运输行业特点,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推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

三、三、整顿道路交通秩序的主要措施

(一)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全面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交通安全管理的责任,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实施综合整治。要把去年交通事故死亡百人以上、连续发生3起以上特大事故或发生死亡10人以上群死群伤事故、今年一季度交通事故上升10%以上的县(市)以及交通秩序乱、重大事故多发的城区和乡镇作为这次集中整治的重点地区,各市政府要与这些县(市、区)政府签订交通安全管理责任状,明确交通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责任,并抓好落实,全力扭转交通事故多发的状况。必要时,对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的地区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并通过媒体曝光。

(二)全面排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各级政府要组织公安、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认真排查本地区交通事故多发的重点路段、重点线路和重点单位,分析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因道路设计、施工等方面原因存在的事故隐患,交通、建设等部门要限期进行改造。对险桥险段、沿河、高路基路段和三级以上公路,交通部门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等设置。对违章占道、影响交通安全的市场、摊点、建筑,工商、交通、城管部门要组织取缔、搬迁和拆除。对警力不到位、事故多发的重点路段和时段,公安部门要合理调整警力,加强巡逻和管理,实行重点防控。对车辆运输单位,交通部门要加强源头管理检查监督,公安部门要严格执法,对交通安全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措施不落实的要迅速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力、事故仍然多发的单位、车主,要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严厉查处交通违章肇事行为,保持集中整顿的高压态势。对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带“病”行驶等交通违章行为要从严整治,严管重罚。要加强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严禁违章停车、随意抛客和行人、非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等行为。要强化城市交通管理,对严重扰乱交通循序的闯信号、走反道、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违章要严查严管。要加大汽车客运站周围及干线公路交通、治安秩序的整顿力度,严厉打击车匪路霸。

在全省集中整顿期间,对严重违章和交通肇事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从重处罚。对发生死亡3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属单位利益驱动,指使纵容驾驶员违章的,不仅要追究驾驶员的刑事责任,还要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对交通违章给予治安拘留并吊扣6个月以上驾驶证,交通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以及单位主管人员、责任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给予行政处罚的,都要进行公开处理,形成集中整顿的强大声势。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各地在整顿期间要在新闻媒体设置整顿专栏,开辟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交通违章的危害性、交通事故的严重性以及开展交通秩序整顿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成效,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针对驾驶员、中小学生、农民、外来人口等重点人群,加强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对违章严重、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车主和驾驶员要公开曝光。同时,对投诉严重违章行为和举报交通肇事逃逸线索的群众,要进行表彰,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四、加强对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推进我省的整顿工作,省政府建立江苏省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联席会议制度,省政府负责同志任主任,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成员;联席会议下设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办公室和整顿道路交通秩序办公室,建立正常例会制度,具体负责对整顿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省各有关部门按现行职责做好工作。

各市政府负责本地区整顿组织实施工作。要成立相应的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组织领导机构,人员组成和办公室的设置由各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要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实效。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积极推进整顿工作顺利实施。

五、五、整顿工作的时间安排

这次整顿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从现在起至5月20日)。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有关政策法规和这次整顿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整顿的具体目标、措施和要求,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二)整顿实施阶段(5月21日至10月31日)。各地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排出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落实各项整顿措施,坚持一抓到底,抓好成效。执法人员要恪尽职守,依法管理,文明执法。

(三)验收总结阶段(11月1日至11月30日)。各地对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整顿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认真总结,省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考核。在此期间,做好迎接国家有关部委对我省整顿工作检查的准备。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江苏省政府关于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意见

印发关于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 运输秩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将《关于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四年四月十四日

关于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改善通航条件和环境,确保航道安全畅通,促进苏州经济发展,根据《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的通告》的要求,在我市开展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满足苏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出发点,着眼于解决当前水上交通运输和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畅通、安全、绿化、美化”的要求,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环境与发展相协调,取缔碍航设施,规范水上运输秩序,美化航道环境,充分发挥水上交通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江苏省文明航道标准的要求,全面开展各项清理整顿工作,实现航道“畅、洁、绿、美”的目标,全面提高航道的通航能力,提升水运资源在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重点整治苏西线、苏南运河、苏浏线等航道环境;严格与通航有关的临河、跨河、过河建筑及设施审批,规范港口、码头、装卸点的建设、经营行为,整顿船舶航行和靠泊秩序;打击扰乱水上

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违章航行、违章停泊和侵占、损害航道的违法行为;加快专用航道、专用锚地的开发、建设;植树补绿,美化航道环境。

三、职责分工

各地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保护航道岸线资源。航道沿线镇人民政府应当制止违法设置渔网、渔簖的行为。

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交通部门负责维护航道,保持航道设施完好;加强与通航有关设施的审批管理;核定港区、码头、装卸点的岸线利用长度以及经营单位的经营资质;取缔违法码头、装卸点、碍航网簖;纠正船舶违章停泊、违章过驳作业;查处损害航道和航道设施安全的违法行为;处理各类水上事故,维护水上运输安全秩序。

市纠风办负责航道无“三乱”的巩固和监督。公安部门负责加强水上治安秩序管理。规划部门负责加强航道及航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管理,制止违法建筑。国土部门负责制止并清理违法用地。工商部门负责查处航道沿线无照经营的搬运装卸企业。水利部门负责加强相关船闸管理,限制超限船舶过闸。渔政部门负责严格渔网、渔簖审批,加强日常管理。园林绿化、农林部门负责加强航道沿线绿化管理。城管部门负责加强航道沿线环境管理。新闻、宣传部门要强化新闻报道,加大对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工作的宣传力度。

四、工作步骤

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工作共分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3月19日—4月15日)1.组织人员对有关航道情况进行调查,摸清现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机构和人员。

2.市政府召开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动员会,并在有关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沿线政府根据市动员会精神,层层落实任务目标。

(二)第二阶段“清理阶段”(4月16日至9月30日)清理阶段分为自查自纠阶段和集中整治阶段。

1.自查自纠阶段:各地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加强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工作的宣传和教育,航道沿线有关单位和个人按照整顿要求自觉进行整改。

2.集中整治阶段:交通等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的要求,对水上交通运输秩序集中整治和规范,对符合通航标准已经批准的港区、码头、装卸点,重新核定岸线长度、锚泊范围。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置的码头、装卸点进行清理整顿。清除碍航设施,整顿通航秩序,严厉打击超载、超限运输和违章停泊、违章过驳行为,保证航道安全畅通。打击违章占用、损坏航道、航道设施以及毁损绿化行为,美化航道环境。

(三)第三阶段“落实长效管理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

1.根据清理阶段的成果,落实规范措施

(1)对经核定岸线长度、锚泊范围的合法港区、码头、装卸点的业主,进一步落实维护港区、码头、装卸点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的责任。

(2)参照国家《内河交通安全标志》和《京杭运河苏南段航道标牌设置规定》统一设置标牌,以便于监督检查和规范业主的经营、装卸作业、船舶系舶行为。

2.进一步完善管理法规体系

根据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的要求,着手制定《苏州市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苏州市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章,逐步完善水上管理法规体系。

(四)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按照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的总体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对未达到整治要求的及时进行整改,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水上交通运输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由市领导牵头,交通局、监察局、公安局、国土局、规划局、工商局、水利局、农林局、园林和绿化局、城管局、宣传部、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园区、新区共同参加的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成立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园区、新区相应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和沿线镇人民政府

分管领导组成的领导机构。各单位、部门要根据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开展统一行动,边发动边整改,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到位。要加强信息交流,促进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运输秩序工作的开展。

主题词: 交通

运输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局,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

室,市法院,市检察院,军分区,市各民主党派,市 各人民团体,市工商联,各大专院校。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四月十九日印发

篇3:江苏省政府关于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意见

近年来, 秦皇岛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和省工商局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系列安排部署, 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能,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全市的经济环境明显优化, 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得到一定遏制, 一批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得到查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问题还远没有解决, 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还时有发生, 影响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无证经营问题突出。

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来看, 无证经营案件比较多, 占案件数的30%以上。主要表现在季节性、流动性及一些国家管理严格、限制性较强的特殊行业等方面的业户不办证的较多。

2. 假冒仿冒行为严重。

主要表现在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仿冒知名商品的包装、装潢, 假冒他人的企业名称等行为, 尤其是食品、饮品、药品、小电器、日用品为多。

3. 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

特别是一些建筑、医药、卫生、保险等行业问题比较严重。

4. 劣质产品冲击市场影响消费。

特别是建筑材料、文化用品、电信产品及一些服务行业的自制产品和商家搞活动时的赠品, 因质量低下, 消费者投诉较多。

5. 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现象较多, 广告信誉度低。

个别媒体把关不严, 责任意识差, 违法广告居高不下,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尤其是街头小广告屡禁不止。一些企业以虚假的清仓降价、季节降价、拆迁降价以及专卖、直销等言过其实的产品宣传误导消费者。

二、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的危害

其一,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其二, 破坏公平竞争, 损害企业利益。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商业欺诈等违法活动,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违法经营猖獗,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名优商品的形象受到影响, 合法经营企业的信誉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从而影响了企业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限制了企业发展。其三, 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败坏了社会风气。近几年来, 劣质食品、饮品遗毒, 啤酒瓶爆炸伤人, 虚假致富信息致人倾家荡产等恶性案件不断发生, 使消费者蒙受了人身、经济和精神上的巨大伤害, 加之形形色色的消费陷阱, 广大消费者对市场活动产生了不信任感, 造成市场信用危机, 商业道德下降。其四, 败坏了信誉和对外开放形象, 对投资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造成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的原因

1. 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是在暴利驱使下的一种违法犯罪活动, 是破坏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 为合法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所深恶痛绝。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是巨大的, 我们有些同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假冒伪劣给全社会带来的危害。

2. 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由于新体制建立的时间不长, 不少法规还不够完善, 没有一个完善的市场规则, 出现市场无序竞争和混乱状态就在所难免。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少条款的处罚按非法所得金额处以l至3倍、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至20万元的罚款。自由裁量权过大就会产生两种情况, 一是执法干部无所适从, 定性困难;二是个别干部容易发生不廉洁的行为, 产生腐败。此外, 市场监管体制不统一, 存在多头执法、互相扯皮现象, 导致监管不力, 给违法者以可乘之机, 也是重要原因。

3. 对执法者缺少有效的监督。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与国家公职人员中的腐败分子进行勾结, 破坏性极大。有的公职人员成了犯罪分子的保护伞, 还有的行政执法人员不作为。因此, 建立对执法者有效的监督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4. 地方保护影响执法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本位思想依然存在, 不是从大局出发, 而是站在本地区的利益上, 以创造软环境为名, 不让执法部门监督, 充当保护伞。

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对策

1. 规范市场主体资格, 把住市场经济秩序的源头。

企业是市场经济秩序的主体, 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只有经济细胞健康了, 经济才能有序发展, 只有市场主体行为规范了, 市场经济秩序才有保障。因此, 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 严把市场准入关, 做到严格登记管理权限。严格登记管理程序, 严格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条件, 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取消或降低条件。建立责任制, 实行谁受理谁负责, 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 把住把好每道关口。强化市场巡查制,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确保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行为合法性。在年检、变更登记、对企业进行回访等日常监管中, 注重审查企业是否需要前置审批, 前置审批证件是否过期, 前置审批证件内容是否与营业执照内容相符等。取缔三无企业, 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和违法经营行为,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行业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规范。

2. 加强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 将市场巡查引向深入。

我们的市场巡查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表现为市场巡查局限于企业是否挂证照经营, 是否有超范围经营, 无证经营等一些浅层次的问题, 而对消费者更为关注的产品内在质量、性能等监管不够, 尤其是与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的产品质量问题监管力度不够, 一些质量消费纠纷时有发生。要善于用《产品质量法》赋予工商部门的职权去管理市场, 同时要注意解决产品质量检测手段, 重点是解决与消费者健康有关的市场销量较大的食品、饮品、日用品等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商品检测手段, 联合质检部门定期对市场产品分类进行抽检。

3. 加强行政执法, 严厉打击以假冒为主要特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是千方百计发现案源。案源是查办案件的前提。怎么发现案源呢, 首先加强市场巡查, 要在巡查中发现案源, 巡查的重点是城乡结合部、农村闲散院落、闲置厂房和多次制假售假的厂家。其次是建立社会举报网络, 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实行举报员制度, 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发展“内线条”举报, 鼓励案件当事人揭发检举其他经营者的假冒行为, 落实举报奖励, 对于举报属实的重大案件实行重奖。二是行政机关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有报必接, 有假必打, 出击迅速, 不给不法分子以喘息之机, 否则可能使不法分子逃避打击。三是深挖细找, 扩大战果。在查获假冒案件时首先要控制违法当事人, 其次要迅速展开调查, 获取不法分子的违法证据, 要对其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对于应查封、扣押的生产设备、原辅材料、产成品、各种标识进行认真仔细地清点, 办理相关手续, 并注意发现其经营的账册, 对外联系电话, 掌握其销售渠道, 以便扩大战果。四是坚持依法办案。做到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定性准确, 程序合法, 处罚适当。特别要强调的是程序合法, 不少同志往往注意实体法的应用, 做到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使用法律正确, 但忽略程序问题, 引起案件的复议或诉讼, 使案件被撤销或败诉。五是处罚力度要加大。假冒行为是暴利, 只有重处才能伤及筋骨, 要罚得造假者不敢再为。

4.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行政执法人员是制假售假的克星,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才能使制假售假行为得到遏制。建立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应做到: (1) 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 提高执法的自觉性、主动性。 (2) 加强业务训练。请有经验的人员介绍执法经验, 就案说法, 提高基层办案人员的执法水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提倡写执法办案心得, 并不断进行交流。 (3) 加强廉政建设, 秉公执法。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执法人员进行教育, 使大家树立起正气, 真正依法办案, 秉公办案, 不办人情案、关系案。

5.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提高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

各种媒体尤其是执法机关应大力宣传有关市场竞争和市场规则的法律法规, 使监管对象懂得守法诚信经营是自己的义务, 使其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不造假不售假, 从根本上铲除制假根源。同时要向广大消费者宣传, 受到侵害时自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使假冒商品无藏身之地。

6. 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为行政执法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地方政府要撤销地方保护的藩篱, 真正站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高度, 发挥特有的优势, 促使辖区的企业, 奉公守法, 诚实信用, 不造假。对造假售假者不护短, 大力支持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 及时听取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行政执法部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一贯非常重视。近年来, 针对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各种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原因, 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无论是在市场主体准入方面存在的虚假出资、中介机构弄虚作假、无照经营;还是市场竞争方面存在的商业欺诈、商业贿赂、部门垄断;以及市场交易方面存在的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传销、合同欺诈等问题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 不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已到了非下大决心整治不可的地步。文章结合秦皇岛市开展的“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发展”大讨论活动, 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 对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整顿,问题,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

[2].秦燕江, 巫昌等.如何有效地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现代化, 2005 (12)

篇4:江苏省政府关于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意见

液化天然气(LNG)是国家优先推广的清洁能源,水运行业推广应用LNG是发展绿色交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实现水运行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和优化用能结构的有效措施。为深入贯彻《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安全有序地推进水运行业应用LNG,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优化水运行业用能结构和减少排放为核心,把推广应用LNG作为水运行业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快绿色水运建设步伐,促进水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安全有序,示范引领。把安全作为推广应用LNG的基本前提,确保应用安全、供给稳定;采用“先示范引领、后推广应用,先内河、再沿海、后远洋,先普通货船、再客船、危险品船”的路径,有序推进LNG在水运行业的应用。

——市场主导,协同推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格局。

——创新驱动,技术支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提高水运行业应用LNG的节能减排效果,推进水运用能结构调整。

(三)推进目标。

到2015年,水运行业应用LNG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水域、港区的加注站点建设启动,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和部分封闭水域普通货船试点示范和客船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动港作船和工程船应用LNG,试点示范船舶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内河运输船舶能源消耗中LNG的比例达到2%以上。

到2020年,水运行业应用LNG的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加注设施基本适应水运发展需要,全国主要内河水域普通货船和客船、港作船和工程船等船舶应用LNG得到推广,危险品船、沿海客船和普通货船试点示范项目稳步开展,远洋运输船舶的试点工作启动,内河运输船舶能源消耗中LNG的比例达到10%以上,用能结构得到改善。

二、主要任务

(四)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在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制定出台LNG动力船舶、LNG加注船及其关键设备的检验法规、技术标准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研究出台LNG加注码头的有关标准规范。研究制定LNG动力船舶的排放监测检测规程。促进LNG应用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五)开展试点示范。

扩大试点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统筹有序推进LNG动力船舶试点示范工作。跟踪试点示范开展情况,适时进行水运行业应用LNG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估。

开展内河LNG动力船舶试点示范。在已开展的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实施集现有船舶LNG动力改造、新建LNG动力船舶、加注设施建设、运营监管等一体化的示范项目。推进内河LNG动力船舶扩大应用范围。推广LNG动力示范船型。

开展海上LNG动力船舶应用的研究和试点示范。适时开展沿海LNG动力船舶和加注船试点示范。启动海峡两岸LNG动力船舶应用的相关工作。在远洋LNG动力船舶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启动试点工作。

开展港口应用LNG试点示范。开展港作船、流动机械设备、工程船舶、码头加注设施建设的试点示范。

(六)统筹加注站点布局规划与建设。

统筹考虑气源保障、加注需求和安全监管要求等,开展岸基式、移动式等加注方式的研究,合理规划设置加注站点,通过市场机制,有序推进加注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加注服务体系。

(七)加强应用研究。

在开展船用LNG加注、储存、运营安全风险等研究基础上,进行技术总结集成提升,使应用范围从内河逐步扩大到沿海及远洋,促进标准化生产体系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提升水运LNG应用关键设备的生产能力及可靠性。开展LNG动力远洋船舶的燃料存储、监测等方面应用研究。

(八)强化科技支撑。

充分发挥LNG供应商、港航企业、船用发动机和储气罐等关键设备供应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优势,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活动,重点推进现有船舶更新改造、LNG气体发动机和双燃料发动机技术、LNG转换电力推进技术、LNG储气罐标准化等方面应用的技术进步,开展LNG加注船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研究建立LNG动力船舶标准化船型库。密切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注重消化吸收集成应用。

(九)加强监督管理。

针对当前LNG动力船舶改造现状,制定合理实用标准,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LNG供应服务标准,规范供应商的服务行为,保障高效便捷服务,促进LNG动力船舶应用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十)坚持制度创新。

根据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为目标,在准入机制、规章制度、管理方式上不断创新,促进LNG在水运行业应用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措施

(十一)组织领导。

按照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开展相关工作,各部门统筹协调、分工合作,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相关政策研究、标准规范制定、试点示范活动和重大科技攻关等工作,定期督促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水运行业应用LNG的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本地区水运行业应用LNG工作;试点示范项目的承担单位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十二)政策措施。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船型标准化资金的作用,出台相关经济鼓励政策,推进水运行业应用LNG。试点示范项目承担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保障试点示范工作的顺利实施。

积极与有关机构就水运行业应用LNG的价格和供给,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保障长期稳定供给。

(十三)宣传推广。

篇5:江苏省政府关于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意见

各县(区)交通局:

按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办发[2004]81号)和《山东省关于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维护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秩序,减轻出租汽车经营者负担,保障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现状及城区出租汽车经营实际情况,现就贯彻上级精神、清理整顿我市出租汽车客运市场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清理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出租汽车服务为目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出租汽车客运市场,全面提升我市出租汽车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按照总量控制、机制调整、合理定位、上下联动、督查落实的工作思路,实现市场规范、保障权益、减轻负担、稳定发展的工作目标。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成立由市交通局局长高发明同志任组长,副局长武建国同志任副组长,运管处处长谷鸿俊、交通局稽查支队支队长项惠忠、各县区交通局局长为成员的城市出租汽车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市清理整顿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运管处,谷鸿俊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城市出租汽车的专项治理工作,对清理整顿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清理整顿出租汽车客运市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县、区的清理整顿工作,并制订县、区的清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期限,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提高认识,抓好落实

各县、区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学习《通知》精神,突出重点,层层落实。要充分认识出租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正确处理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把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

四、清理整顿的工作内容

(一)科学投放、合理调控出租汽车客运市场

各县、区要根据本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合理确定出租汽车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彻底改变为增加财政收入而投放出租汽车运力的错误思想。在本营运区域出租汽车年平均有效里程利用率高于60%时,方可新增出租汽车运力,根据合理需求提出新增运力申请,经市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才能投放出租汽车运力,禁止盲目新增出租汽车运力的做法。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按照问责制的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行为,减轻出租汽车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负担

各县、区一律不得擅自新出台出租汽车有偿出让政策。目前,已经实行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的,在充分征求有关专家、乘客、经营者和驾驶员等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县、区出租汽车经营权出让数量、金额、期限、出让金用途以及经营权转让、质押、权属关系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对经营权出让金额过高的,要切实降低。各县、区可借鉴城区出租汽车经营权产权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本县的改革方案上报市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对私下转让和倒买倒卖经营权指标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直至取消其经营资质,并上报市领导小组批准后无偿收回其出租汽车经营权指标。各县、区要将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清理整顿工作的情况及时上报市领导小组。

各县、区要对出租汽车经营权出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按照公开透明、公正有序、公平负担的原则,逐步推广采用以服务质量为主要竞标条件的经营权招投标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出租汽车经营权配置机制和服务质量动态考核机制,防止单纯追求提高经营权收益的行为。

由市领导小组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清理整顿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验收。

(三)强化统计职能,确保科学决策

由市统计部门牵头,市交通管理部门参与,共同制定出租汽车市场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交通部门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开展对出租汽车市场的统计工作。统计部门要对出租汽车有效里程平均利用率、高峰时期重点地段出租汽车每小时平均空车率、单车月均经营成本、经营收入、利润率等重点指标进行综合统计,为科学制定出租汽车收费标准提供依据。全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出租汽车客运市场需求与运力供给情况的监测监控力度,建立科学的运力调控体系,既要避免盲目投入运力,又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打的难”问题。

(四)清理各项收费,规范收费行为

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8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切实减轻出租汽车司机负担的通知》(建城[2006]116号)的文件精神,严格控制出台针对出租汽车的收费政策。同时,市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对我市涉及出租汽车的安全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排气检测、计价器检测的次数、内容、收费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严禁向出租汽车企业和驾驶员收取运输管理费、客运管理费等已经取消的费用,对在城区营运的出租汽车不得收取客运附加费。各县有关部门、出租汽车管理单位,要对运输管理费和客运附加费等项费用的征收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市领导小组要对涉及出租汽车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五)规范经营者行为,切实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

1.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关系,切实保障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出租汽车企业必须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出租汽车企业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后,应将劳动合同送相应部门进行公正。同时将劳动合同备案保存。出租汽车企业应按规定为驾驶员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登记,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对不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并执行劳动合同,按规定为驾驶员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出租汽车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法进行处罚。交通部门要将出租汽车企业的劳动用工规范管理纳入考核内容,作为出租汽车企业年度审验的重要依据。

2.经营者应全额出资购买车辆和缴纳各项税费。各出租企业要按照职责,依法坚决制止经营者以车辆挂靠、一次性“买断”、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和“高额承包”等方式向驾驶员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牟取暴利的行为。

3.市、县交通、工商、劳动保障、公安交管等部门要督促出租汽车企业按照《 公司法 》、《 劳动法 》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运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对用人、财务和资产的管理。要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扶优限劣、有序竞争,引导和鼓励出租汽车经营者以资产为纽带,以重组、兼并、股份制等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者和驾驶员收益水平。

(六)加强监管,疏堵结合,整治客运市场

各县、区交通运管部门要加强对出租汽车市场和经营行为的监管。经营者在经营期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当地运管机构采取暂停车辆营运、经营者停业整顿等措施进行处理。对社会影响恶劣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经营者,在出租汽车经营权到期后,由主管部门收回其经营权重新公开投放。

1.经营者以车辆挂靠、一次性“买断”、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和“高额承包”等方式向驾驶员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牟取暴利的。

2.出租汽车经营者未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未按时、足额为驾驶员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的。3.出租汽车经营者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

非法运营的现象往往是由市场需求和运力供应的矛盾所造成的。因此,各县、交通管理部门及运管机构要在非法运营情况较为猖獗的时期,对群众出行需求和运力供给的基本情况开展深入调查,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提出运力投放和管理的方案,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各县、区有关部门要把打击各类车辆非法运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对本区域内非法运营的各种车辆进行彻底清理;要把打击各类车辆非法运营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常抓不懈,防止“走过场”。

(七)推行职业化进程,提高驾驶员素质

各级交通管理和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出租汽车驾驶员的管理和培训。通过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等,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市运管机构应建立出租汽车驾驶员记分考核办法和资信管理档案,对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日常营运行为实行动态记分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出租汽车驾驶员评优、处分以及注销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的依据。通过上述工作,提升我市出租汽车行业驾驶员整体素质。

(八)加快法制建设步伐,规范管理行为

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抓好《宾州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的实施。办法的出台,是市政府对道路客运管理方面第一个规范性文件,它对于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提高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和经营者行为,促进客运出租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出租企业要充分认识实行此办法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和掌握《办法》的基本内容,提高遵守《办法》规定的自觉性,促进《办法》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确保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九)处理好各种矛盾,维护行业稳定

出租汽车行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区出租车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出租汽车行业出现的问题,要建立出租汽车稳定工作主管负责制,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相互配合,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针对辖区内出租汽车行业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对辖区内出租汽车行业的不稳定因素要认真进行排查,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制定处置预案。正确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及时妥善处理问题,避免矛盾激化。同时,对上访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涉及出租汽车企业和从业人员的都要依法处理。其中对带头闹事、堵塞交通、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和群众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要给予从重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6年7月底前,重点做好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行为、维护驾驶员合法权益、疏堵结合、打击非法营运和清理取消各种乱收费等清理整顿工作,使出租汽车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二)第二阶段:2006年8月底前,基本实现清理整顿工作目标,各县(区)将治理整顿工作情况书面上报市治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第三阶段:2006年9月中旬前,由市领导小组对全市清理整顿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没有完成清理整顿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四)第四阶段:2006年9月底前,市领导小组根据各县(区)落实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指导我市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二00六年六月三十日

篇6:江苏省政府关于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意见

省政府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

开发秩序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开展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方面做了大量工

— 1 — 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矿产资源开发中仍存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个别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比较混乱,矿产资源规划执行不力,矿山布局不合理,经营粗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这些存在问题,破坏了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影响了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省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对于实现矿产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确保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抓紧抓好。

二、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主要任务

(一)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各市县人民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公安、电力、工商、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所有勘查项目、生产矿山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持勘查许可证、过期采矿许可证采矿或开采矿种与采矿许可证不符的,均为无证开采。对于无证勘查、开采的,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公安部门不得批准购买、使用民用爆破器材;电力部门不得供电;工商部门不予发放营业执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不得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对拒不停止违法开采的,有关部

— 2 — 门要依法吊销其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和其他证照。情节严重、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为防止无证勘查、开采现象的反弹,当地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拆除违法工程的地面设施、查封设备、充填井筒。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制止各类群发性无证开采行为的发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二)全面查处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行为。各地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越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凡越层越界开采的,要责令其退回本矿区范围,并依法进行处罚;对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开采的,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和其他证照。各级国土资源、经贸、工商、安全监督等部门,对辖区内探矿权和采矿权主体、生产经营主体要进行逐一核实,凡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擅自变更探矿权、采矿权主体,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要没收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依法吊销其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和其他证照。对没有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环境整治方案的,未按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环境整治方案进行开采、整治的,要限期停产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人民政府要坚决予以关闭。

(三)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各级环保、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做好工作。

— 3 — 对严重污染环境、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矿山企业,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超通风能力生产、未按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未采取防突措施、未经“三同时”验收的矿山企业,环保、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有关部门要及时收回证照;对拒不停产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相关证照。

(四)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经贸、安全生产监管、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企业设立、生产许可、环保审查、证照颁发等行政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对违法违规审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办矿、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依法进行查处。

(五)全面开展新一轮限制开山采石工作。各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结合当地实际,对划定的禁采区(带)及时进行补充、调整,并纳入当地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于2005年年底前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对补充、调整后禁采区(带)内的开山采石企业,要逐一进行清理登记,建立台帐。凡采矿许可证到期的,必须立即予以关闭。采矿许可证未到期的,抓紧制定新一轮禁采关闭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2008年底前关闭,其中严重影响景观的要立即予以关闭。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关闭企业的善后工作,积极帮

— 4 — 助关闭的采石企业转产转业,安置好因关闭采石企业而下岗的职工。

(六)深入开展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徐州市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继续做好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查处回采率低、浪费破坏煤炭资源的典型案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七)组织开展砖瓦粘土资源开发利用专项整治。各地要以禁用粘土实心砖为契机,进一步开展对开采砖瓦粘土资源的专项整治,加快淘汰粘土实心砖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步伐。要坚决关闭毁田、毁堤、毁林的砖瓦企业,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小土窑、小立窑;对城市规划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域范围内的砖瓦企业,要制定专项计划,尽快实施关闭。要加大平窑复垦土地的力度,大力发展环保、节土、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对砖瓦企业用地的监督管理,依照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严格控制砖瓦企业取土范围和规模,严禁占用耕地建窑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对违反规定的,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用地和采矿登记手续,并依法予以查处。

三、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主要任务

(一)严格实施矿产资源规划,重点解决资源开发集约化、规模化问题。各地要依据矿产资源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准入条件

— 5 — 和原则设置探矿权、采矿权。按照禁采区内全面禁止、限采区内总量控制、可采区内科学规划的总体要求,严格控制开山采石矿山总数和开采总量,调整优化矿业结构和布局。通过关闭、淘汰、联合、改造等方式,对小型矿山进行整合,建立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矿山企业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划定矿区范围、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对违反矿产资源规划审批和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在禁采区内未经省政府批准而颁发采矿许可证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严格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各地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探矿权、采矿权设置、审批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清理,凡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一律废止。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矿产资源规划设置探矿权、采矿权。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权限,规范审批程序,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的申请、延续、变更、注销等管理制度。

(三)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矿业权市场。要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严格执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规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建筑砂石、粘土等非金属矿产为重点,— 6 — 全面推进采矿权市场化建设。积极探索矿产资源税费征收与储量消耗挂钩政策措施,理顺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关系,改善矿业投资环境,维护探矿权、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

(四)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机制。各市、县人民政府要把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建立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完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审核、企业设立、矿业权审批、生产许可、环境评价等各项管理制度。要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以及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对编制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的监管。探索全省露采矿山现场动态监理制度,建立露采矿山现场监理模式,为露采矿山开发利用动态化监督管理提供有效手段。积极探索对储量进行动态监管的有效办法,完善报告制度,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五)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和整治投入机制。各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对本地区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监督管理,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资金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新建和已投产开山采石企业,必须认真落实《江苏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苏政发〔2002〕146号),足额缴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新建开山采石企业未缴纳保证金的,国土资源部门不得批准办理采矿登记手续,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已投产的采石企业拒绝缴纳保证金的,注销采矿许可证。各级政府要加大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

— 7 — 治的财政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以开山采石禁采区内关闭矿山为重点的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要建立整治工作责任制,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快整治进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规划和项目组织实施,加强对露采矿山环境整治项目实施的指导、检查、验收等监督管理。

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时间安排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按照依法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我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排查清查阶段(2005年11月-2005年12月底)。对本地区所有生产矿山、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查处各种违法开采、勘查行为;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阶段:集中整顿阶段(2006年1月-2006年12月底)。基本完成整顿任务,开展相关规范工作。严厉打击无证勘查、采矿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越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等违法行为,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纠正矿产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规范完善阶段(2007年1月-2007年9月)。全面完成整顿规范任务。严格探矿权、采矿权管理,解决矿山布局不

— 8 — 合理问题,规范矿业权市场,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准入,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责任制。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底)。在各地完成整顿规范任务,进行自查总结的基础上,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并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2007年底前,我省全面完成整顿和规范的各项任务,使无证勘查和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矿山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基层监管到位,投资环境改善,矿产资源管理加强,基本建立规范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各市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验收,分阶段向省政府作出报告。在各阶段工作中,省政府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地整顿规范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五、加强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领导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国务院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艰巨,涉及部门多,时间紧,难度大。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为确保我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顺利进行,省政府成立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

— 9 — 组,负责研究确定整顿规范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各市政府也要相应建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制和工作方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我省按期完成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各项任务。

以上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 10 — 附件:

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 开发秩序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长:吴瑞林 副组长:陶培荣 陈蒙蒙

副省长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省政府副秘书长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省经贸委副主任 省公安厅副厅长 省监察厅副厅长 省财政厅副厅长 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省工商局副局长 省安监局副局长 成员:齐乃昌

潘宪生 秦

军 洪慧民 张美芳 秦亚东 杨维兴 刘

聪 杨卫东 符小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陶培荣同志兼任。

主题词:国土资源

矿产资源

开发

意见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11月16日印发

篇7:江苏省政府关于整顿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秩序的意见

发文单位: 水利部

发文文号: 水建管【2001】248号

法规类别: 相关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税收优惠

地区: 全国

颁布日期: 2001-06-28

生效日期: 2001-06-28

失效日期:

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若干意见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近几年来,全国水利系统根据《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对水利建筑市场的监管,加强了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积极维护了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但是,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方面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不仅严重危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而且败坏行业风气,影响水利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作为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工作来抓。

2、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水利部的工作要求,研究制订本地区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明确任务、目标、措施和组织领导,要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于2001年7月底之前将实施意见和名单报送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二、目标任务

3、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法制并举的指导思想,标本兼治。既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又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尽快使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

4、今年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主要工作是:一是抓紧制(修)订与整顿和规范有关的规章制度;二是把好水利建筑市场的准入关。做好水利施工企业资质的初审工作,做好项目招标时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做好对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的管理;三是严厉查处规避招标、明招暗定、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四是加强水利建筑市场执法检查、稽察。

三、措施要求

(一)提高法制意识,完善水利建筑市场法规体系

5、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工程建设各方要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对已经颁发的有关建筑市场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水行政

主管部门对已颁发的有悖于国务院规定的文件,要立即予以纠正或撤销。

6、水利部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水利工程的专业特点,抓紧组织制定和完善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制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行为、规范设计市场、规范监理市场的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合同范本制度。

(二)加强行政监管队伍建设,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7、完善市场监管机构,强化市场监管责任。各地应结合本地工程建设以及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需要,完善监督机构,包括人员、经费以及装备等,明确监督职责。要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督水平。要搞好政府监管职能的定位,端正政府行为,防止职能错位或越位,减少监管的随意性,做到依法监管。

8、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按照国务院要求的“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分工指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建立行政监督与工程稽察相结合,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监督与行业监督相结合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9、充分发挥工程稽察的作用。水利部稽察办要把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作为重要稽察内容,要把投资大、任务重、建筑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地区作为重点稽察地区,要把建设管理难度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作为重点稽察项目。近期稽察的重点是查处规避招标、假招标和工程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

10、清理整顿对水利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资助现象。各在建项目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除法定规费外的各种收费、摊派、资助的登记、清理工作,地方项目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中央项目报流域机构汇总。9月底前,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将书面报告报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11、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动员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对重大事件要予以曝光。

(三)贯彻《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1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投标。凡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工程项目的施工、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必须依法招标。各地不得随意扩大或减少国家规定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规模标准。要提高公开招标比例,严格控制邀请招标。凡不适宜公开招标的国家重点项目或者地方重点项目,必须按有关法律规定报审后,方可进行邀请招标。

13、积极推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招标。

14、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编制要规范。招标公告应真实反映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公开发布。招标文件的编制要严格按照有关示范文本认真编制。

15、招标设计及标底编制要合理。招标设计必须按照国家和部有关规定进行,满足工程招标投标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招标宜设置标底,标底应由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持证人员编制,严禁标底编制偏低现象。要加强对标底编制的监督检查。

16、资质审查及评标、定标要严格、规范。项目法人应建立资质审查责任制,严格资质审查。评标标准和方法必须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不得随意更改。评标时,评标委员会要按招标文件公布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应当限定在一至三家,并标明排列顺序。定标时,项目法人原则上应尊重评标委员会的意见,确定中标单位。

17、项目法人要将评标报告及中标结果报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评标标准、方法以及中标结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追究项目法人代表的责任。

1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评标专家名册和评标专家库,流域机构和有关水利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评标专家库。要严格认定专家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19、提倡平等竞争,反对压价中标。招标人应给所有潜在投标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不得将评标过程变为变相议标过程,不得要求投标人盲目压价,评标标准和方法以及中标条件不得含有任何地方保护及行业保护的内容。

20、勘测、设计、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所承接的工程。要建立水利工程承包合同及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对不履行备案制度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在资质年检中作为不良行为给予记录;发现有非法行为的,要责令整改,依法查处。

21、分包工程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对于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不依法履行分包管理,或者与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串通,允许其转包、违法分包或者转让监理业务,甚至强行指定转包、违法分包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该单位直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四)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22、所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要明确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承担法定责任。在工程建设中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应当首先追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代表的责任。

23、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制度。要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进行开工报告管理。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实行招标、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不进行监理的工程,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开工报告;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和未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作出严肃处理。

(五)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24、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水利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问题。必须按照四部委文件要求和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等级标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水利系统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资质进行清理整顿,调控规模,优化结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25、水利施工企业要按新标准重新就位。要按照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利用一年时间,对全国现有水利施工企业重新就位。所有施工企业,不管其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如何,也不管是主营还是兼营,只要申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质,都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并签署明确意见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才能予以批准、颁发资质证书。

26、强化水利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招标代理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严厉打击无证、越级或者挂靠承接业务的行为。

27、建立动态管理的清出制度。对于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出现工程转包以及不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行为的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作出降低资质等级,直至依法将其清出水利建筑市场的处罚。

28、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建筑市场主体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部将建立水利系统内的一、二级施工单位、甲、乙级勘测设计单位以及所有监理单位和咨询单位的企业行为档案,每年度予以公示。

2001年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7月30日之前,为宣传动员和自查自纠阶段,所有在建水利工程项目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以及各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要进行宣传动员和自查自纠,并及时向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报自查和整改情况;7月30日至12月30日,为抽查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要对辖区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整改,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在9月底前将阶段性成果

书面报我部建设与管理司。年底之前,我部将再次组织检查组,对各地今年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和历次检查中有严重问题的建设项目进行执法检查,连同各地的检查情况,一并向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上一篇:科技股东合作协议书下一篇:保尔柯察金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