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2022-06-28

第一篇: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好课的标准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教——扶——放)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

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

■衡量是否符合优质课的三个标准 理念层面:

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依标施教、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操作层面:

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策略层面:

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是否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下面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加以阐释、判断。

一、从理念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的;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有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则就没有探究价值,或无法探究。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就是说组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我们强调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问题指的是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或是关键、重要之点。“问题产生于当某一生物具有一个目标,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之时”。我们认为,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一点体现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节课也是如此,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是课程标准,不可能是哪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是我们所关注的。

3、“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教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从操作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学习,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主动问答。“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肯尼思 吕 胡拂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美国斯特尔 G 卡尔汉),“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布鲁巴克)。可见,主动问答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

3、自主讨论。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即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就会得到促进。就是说,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学习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时,他才是在真正地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的方向真正地负责。(施良方:《学习论》 1994年,410 420页)

关于相互评价,朱智贤、林崇德研究认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开展相互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但只要一个环节做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1、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精导”即精心指导,“妙引”即巧妙引领。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

3、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从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之胜境,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所以,一节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应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

三、从策略层面看

(一)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

一节好课,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所谓高潮,就是一节课中最兴旺发达的阶段(亮点),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冲突点)。教师精导妙引,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努力掀起教学高潮。

当然,在制造高潮的过程中,不能“头”“尾”不顾、随意拖堂。因此,在“信马由缰”的教学过程中,该“出手”(开头)时就出手,该“收手”(结尾)时就收手,努力做到“收发自如”。

(二)是否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他们这些专家成功的法宝。对这些意见或建议,教师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符合自己“习惯”的可以“吸纳”进来,但决不能“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说实话,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一般都会成功的。

一般来说,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终有一天会达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之境界的!

(三)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 优质课展评,是高水平的较量。在高手如云、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要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做到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当然,也不能有勇无谋,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的,其中一条重要的“战术”,就是“出奇制胜”,就是要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开朗” 或“拍案叫绝”之效!一般来说,“出奇制胜”的“战术”往往是没有“套路”或“招式”的,因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平淡见真奇”!

■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

1.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引“生”入胜。

2.课堂上,教师进入状态,精神饱满;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有幽默。让课堂上有笑声,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

3.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你的学生的实际,符合你的学生的口味。

4.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讲,讲出自己的理解,讲出自己的特点,讲出自己的风格,千万不要照本宣科。

5.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绩在于“引导”。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出来的。好教师就是善于“引导”的教师。

6.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偷懒”。教师“懒”一点,学生才会"勤"一点。一名“懒”教师会培养一班“勤”学生,相反,一名“勤”教师,就会培养一班“懒”学生。

7.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装儍”。教师“儍”,你的学生才会聪明,否则,教师太聪明,你的学生一定变儍。现在,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太“聪明”。

8.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踢皮球”。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要当“保姆”,什么事情都包办。教师要学会把皮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9.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出学科的难点;一定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确定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10.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的生成,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要注意学生的思路。千万不要什么情况下,都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牛学文《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

2、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3、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可《优质课定义界说 :一堂“好课”的标准》

4、河南省济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孔礼战《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 》(见陈捍东:《课堂管理与课堂诊断的理念、策略与技术》(附件1))

第二篇:打造“345”优质高效课堂 (心得)

打造“345”优质高效课堂 (笔记)

一、高效课堂的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值得研究? (一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1、高效课堂的价值体现

(1)高效课堂的标准——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要有意义。(1)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2)锻炼了学生的能力;(3)在课堂上学生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

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了新东西,他们进入课堂和走出课堂时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中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上这堂课就没有意义。有意义的课就是扎实的课。

●要有效率。(1)效率的面。这堂课对全班学生,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效率,整堂课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2)效率的高低。这堂课中,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学生变化大一些,有的小一些,这是正常的,但不能没有变化。这样的课是充实的课。

●要有生成性。这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要有常态性。公开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到了课堂上就变成了表演,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仅仅是再现。在课堂这个空间里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要在互动中生成许多新的东西。在研讨课里,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校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上的,所以要“旁若无人”。这样的课就是平实的课。

●要有待完善。任何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真是十全十美,那作假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堂课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教学目标给教师增加了很多心理压力,课前做

了大量准备,最后的效果还是出不了“彩”。因为“家常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

(2)高效教学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坚实脚步

知识的内化、活化与转化

●教学目标确立:瞻前顾后思紧要。

●教学活动设计:粗线勾勒搭框架。

●教学现场组织:身临其境敏观察。

●教学过程推进:引而不发促思考。

●教学内容总结:画龙点睛促飞跃。

●教学效果评价:点石成金琢璞玉。

(二)高效课堂的原则

1理想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的都得到发展

2建构的课堂——让知识不是简单地传输

3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

4向上的课堂——教师的价值引领 5生活的课堂——让教学联系实际

(三)高效课堂中的师德

1 教师的爱与责任——高效课堂的灵魂 2 互相尊重——师生行为的准则

3 实现公平——教学管理的理想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技能

1、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创设情境技能——搭建课堂与生活对接的桥梁

沟通交往技能——彰显“过程”的意义

讲授指导技能——让“告诉”更有意义

巩固强化技能——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管理调控技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表现

2、课堂教学技能创新

指导合作——使分组学习更有效

牵手引领——使探究更真实

开放教学——让课堂连结大千世界

随机进入——找准有效教学的切入点

多媒体的使用——构建信息技术下的多彩课堂

(三)高效课堂的关键问题与解决

1、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及解决

呵护心灵――心理健康教学的不良倾向

构筑道德的防线――道德教学面临的尴尬

注重过程――法律教学要从案例入手

贴近时代――国情教育教学紧跟时代的脉搏

注重综合――关注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解决

开展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关键问题及解决

提倡自主学习——不是取消教师的有效讲授

“突发事件”的应对——最鲜活的创生性教学资源

“差异教学”的艺术——群体与个体教学都不能偏废

找准学习起点——“桃子”究竟有多高?

问题牵引——学习的动力来源何处?

(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反思

1、高效课堂的研究

进行叙事研究——把“事件”变成“故事”

开展案例研究——从课例中学习

搞好行动研究——让行动充满智慧

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有愿景的教学——变“无设计”教学为“我设计”教学

2、高效课堂的反思

课后即时反思——写好课后“轶事记录”

教学随笔与博客——教学智慧的积淀与交流

生涯规划与教育自传——让足音留在身后

二、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

3、活动,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

4、激趣,让学生尽快进入思维状态 怎样让学生尽快投入思维状态?

(1)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寻找不同的观点并寻找论据,进行比较分析;

(2)挖掘现实意义。对于某一个历史事件,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于当今的人们或领袖解决问题有什么借鉴意义。

(3)让学生掌握关于这一事件的所有观点和背景,并为批驳他人的观点做好准备;

(4)同样的内容每天都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社会的变化等情况有所变化。

从这四种方法的运用上,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教学是把求异思维放在首位的,它适应了美国学生个性张扬,富有批判精神的特点,教学效果良好。

5、民主、平等、自然、真实的师生关系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源 我们期待的课堂的10个变化

1.教师灌输式变为策划式。 2.教师一言堂变为百家言。

3.单一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 4.唯一答案变为多种思路解答。 5.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

6.精英式变为大众化。 7.背记式变为体验式。

8.听、说、读、写深化为演、唱、画等。 9.接受式变为探究式。 10.安分守己变为超市自选。

(二)如何理解高效之“效”?

★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

★效果显著的课堂不一定是有效课堂,有效的课堂一定是效果显著的课堂;效率很高的课堂也不一定是有效课堂,但有效课堂一定是效率很高的课堂。

★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

(三)有效课堂是什么?

★是学堂,不是讲堂,是练功房,不是表演场。

★是有导游参与的自助旅游,目标明确,过程精彩,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不是有领导组织的例行参观,路线预设,程序固定,激情缺失。

★是师生互动、心里对话的舞台。

★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

★是向在现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丘、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

★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与火种、火把的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四)高效课堂不是什么?

★高效课堂不是机械重复的课堂,缺少灵气;

★高效课堂不是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思想;

★高效课堂不是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

★高效课堂不是浮光掠影的课堂,缺乏实效。

所以,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从“执行”走向“领导”,从“领导”走向“开发”

(一)高效课堂要关注“四度”

★目标的精准度

★精力的流失度

★时间的利用度

★效用的达程度

(二)高效课堂需要实现几个回归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师充盈民主的气息

★把创造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发展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三)高效课堂要遵循几个基本规律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心理学依据:维果茨基

先学之“学”的特点:一是超前性;二是独立性;三是异步性

后教之“教”的特点:一是针对性;二是参与性;三是开放性

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着眼点:教是为了不教;

动态看:从教到学。教----扶----放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美,奥苏贝尔

本质:化难为易。

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

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规律四:教学中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相统一的规律

一是传授间接知识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二是现行教材的一般理论介绍与实际教学的个别案例讲解相结合。

规律五:知、信、行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由知、信、行诸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知、信、行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是“信”的基础,“信”是“知”的升华;“知”与“信”决定“行”。

而“行”则体现“知”与“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必须注重知、信、行的统一。

(四)让课堂教学深刻起来

1、当前课堂教学存在严重的浅显化、表面化问题

深度教学:4R教学

①丰富性(Richness)教学。教学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

②回归性(Recursion)教学。具有回归性的教学应当能使“一个人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的反思性和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感”。

③关联性(Relation)教学。知识中的联系——赋予知识以丰富的背景。经验和逻辑;教育活动中的知识活动,依赖于特定的经验和背景。

④严密性(Rigor)教学。课程中存在的学术逻辑、科学观察、精确性等成分,导致解释性与不确定性的存在。

第三篇: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黄凤山小学张乃丽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践习着,探究中,摸索出了一些东西,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

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在平等、和谐、快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学生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因此,有人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课压根儿没有兴趣,那就根本谈不上要去认真学习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顾客是上帝”,试想:没有学生,又何来教师?学生又何尝不是教师的“上帝”?有了这层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就会从真正意

义上蹲下身去,变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权威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行为的榜样者、情绪的疏导者、心灵的引导者,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减轻课堂高压,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善意,从而建立对教师的信任,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对知识的接纳、融汇、贯通,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实现课堂高效。

五、给学生留一点时间,他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小组学习,课前为各小组提供各种形状的图形,课上让学生将各种图形分分类。学生在小组讨论、操作实践、交流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按有几条边来分类的情况,并以此来命名图形……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有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了体现。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教学论文: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黄凤山小学张乃丽

二00四年元月

第四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安驾庄镇赵庄小学

王高峰

自从我校提出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来,对照学校制定出台的《赵庄小学高效课堂标准》不断学习反思。首先,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遵循自己的意志讲,而不注重学生的多种学习方法的体现;三是学生目标达成度检查的方式,信息的反馈方式。其次,评价一堂高效课的标准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容量要大;

二、目标达成度高:包括过程达成度,结果达成度;

三、看学生的参与面。提问时看学生的参与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小组交流时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上的一些体会和几点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案导学:课前由教师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指导、导学提纲(学习任务

一、学习任务二......)、诊断练习、组长评价等。导学案要在上课的前一天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自习课或家中独立完成,第二天由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检查和督促。要求学生不但完成学案上的题目,还要将相关的课本知识标注下来,同时通过自己的自学找出自己认为的难点,反馈给组长,最后汇集到课代表手中交给任课老师,以帮助指导教师进行课前的教案修改,确定课上的教学重难点。通过“诊断练习”的完成,进一步验证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应用程度,确立自己的难点,反馈给老师。

(二)学成展示:课堂上开展导学案的学习展示,一般由每个学习小组的3号、4号同学来进行,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能促进这些同学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由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修改或补充,完成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梳理这一教学环节。

(三)合作探究:此阶段知识点或问题的产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出的疑点或难点,二是由教师提出重难点突破或重要考点或综合性、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此过程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其基本过程是:小组内先进行独立思考和完成,然后由小组内4号同学先进行展示,然后3号、2号同学依次做出修改或者讲解,通过展示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最后由组长进行总结,统一意见。第三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小组的组长进行展示,其他小

组则进行质疑和辩论,展示各自的理由。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点拨和引导,避免学生的思维过度发散,偏离题目。最后做出总结和点拨,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辩论过程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记录在档。

(四)达标训练:通过典型的习题让学生板演解决,或者让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做,再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这样就能再次充分体现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教师可在巡视时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点拨,也可以让一些做得好的同学帮助没有理解的同学,这样不至于优秀学生做完后没事做,待进生又不会做。若有共性问题在巡视时做二次备课,有针对地精讲,即所谓的“后教”。

(五)总结自评:到此过程为止全部的学习内容已经结束,这时留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强化记忆,同时给

3、4号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理解和记忆,为后面的达标测评打好基础。

(六)补救提升:达标测试卷返回学生手中后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小组内互助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尤其是帮助

3、4号同学,达到补救提升的目的。

此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合作、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此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探索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最终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七)重视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四人一组或同桌二人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方便学生学习讨论,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大,兵教兵,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有利于学生共性问题的显现和个性问题的解决,提高了教学密度。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得到认可,并且对于小组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都有成熟经验可以遵循,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小组活动参与度低,合作学习效率低的情况,这主要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忽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指导,使小组活动处于一种无序状态。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在初一新生入学之初就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每次小组交流后要对交流的组织情况,如参与度,交流的积极性,交流的有序性,交流的目标达成度有一个评价和评比,引导学生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

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八)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题目,及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让课堂焕发出思维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五篇: 汲取经典教育智慧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沁园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阶段总结 李艳霞 成长学生,也成长自己,一直是我们每位老师的心愿。为了自己教的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有效,我们一直在努力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课改之路。从教育的源头去追寻教育的智慧,这才能真正把握教育的根本。从经典中觅得教育真理,在课堂中大胆地实践,在实践中认真地反思,一年来我们的课改之路也越走越宽。

一、汲经典智慧

为了推进课堂改革,我校特邀河南省孔子研究学会的副会长闫合作老师多次到校指导。通过闫老师,我们对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尽管时空相隔两千多年,但教育的真理却是相通相融。基于对孔子的研究,闫老师对孔子教育智慧有更深入的解读,他向我们介绍孔子教学法,为老师们的教学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给老师们最大触动的是《学记》。王立群教授曾说:“《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跟学记学课改》是闫合作老师对其系统的解读,在教育时报连续刊登,这十五篇文章成为老师们重点学习的内容,通篇被老师们打印研读,读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心得。除此我们还研读了《跟孔子学教学》《孔子的教育智慧》等,从经典中汲取教育的智慧。

我们多次到北海路小学对孔令霞老师的孔子教学法进行认真观

摩,孔老师的课堂,学生那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敢问善问的能力,都给了我们组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大家对课堂更多的思索。为了更深入地进行交流,我们还和孔老师还进行了“同课异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形式的课堂,来揣摩:怎样做更能体现把学习还给学生?

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课堂,学校专门买了录音笔, 通过录音笔把献课老师的整个课堂录下来,老师们通过整理课堂实录便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堂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二、促高效课堂

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明确可检测

《学记》记载:“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导是引导、指引,用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出学习的任务和方向。牵,是走在前面拽着走。“弗牵”,是不要拽着学生鼻子走,而是陪着学生学。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就知道课堂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从而做到“有意识地上课”。不仅整堂课的目标要明确,同时课堂中的每一个小的环节,甚至一句话都是有目的的,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真正的有效。

因此制定可检测性的教学目标是必要的。以往我们在制定教学目

标时,只是参考教学大纲列出几条如:有感情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等。这样的目标在课堂结束之后是否达到,是很难检测的,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有什么收获,作为教师并不了解,而学生自己也说不上来这一节课有多大收获,这样的目标便是不可检测性的,语文课堂的多半时间就会在不知所云中浪费。

而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增强了可检测性。例如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问题,教会孩子如何提问题。

2、正确流利读文的基础上积累背诵1-2段。

3、会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这样的教学目标便具有较强的可检测性,对语文工具性的体现更多了。

另外,教学中每一个小的教学环节都要要做到“有意识”,例如,陈静老师在借班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开课伊始让孩子比较自己和原来老师的区别,并根据生的回答,来夸赞孩子的观察一次比一次细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教学环节便是紧扣教学内容,在孩子没有“品”到文章的味之前已“触”的文章的身了,并在情感上是一种积极的铺垫。

能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有意识的进行,甚至一句话都不是多余的,这样的课堂能不高效吗?

而要达到这样的水准,就需要更认真地备课,胸中有目标,心中有方法,不仅备好每一节“小”课,更要备好教育学的这节“大”课,有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才能更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才能生

发出更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

(二)学会提问促能力

我们读《论语》,会发现孔子的学生很善于问问题,一本书几乎都是学生问,孔子答。《论语》中,孔子培养学生发问能力的方法有四个:凡事问、疑思问、明知故问、不耻下问。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问问题。

陶行知做诗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

语文课让学生问问题?一开始我们也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语文课怎样上出语文味?怎样合理处理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

经过不断实践与总结我们发现:让孩子大胆的提问是学会学习的关键,学会发问,也就有了创新能力,对语文学科同样如此。让学生在提问中学会思考,把问题有机地融入教学,我们也做了许多努力:

1、预习课文尽情“问”。

虽然只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也开始培养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问”可以解决学生不知如何进行预习的难题。

学生会针对课文提出各种问题:字词方面,对文章的理解方面等。学生可以尽情地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问的问题越多,预习自学的效果越好。

2、课堂教学运用“问”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先让学生把教材读一遍或几遍,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提出问题后,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每一个知识的学习,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参与进去,学生有切身体验的学习,感受最强烈,记忆最深刻。

(三)突出本位重“表达”

语文教学的专家指出:语文课堂要把握住语文的本位,就是教会孩子表达。作为老师我们则要学会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一个个 “例子”,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因此我们要努力突破“教教材”而转向 “用教材教”,原来老师们对教材的解读只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现在老师的备课更关注:文章是如何写的?不仅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内容,还引导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听李玉芳老师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在让学生品味积累语言的同时,李老师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特点——移步换景。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是学习写作文的开始,并鼓励孩子大胆仿写。

(四)课堂环节显实效

我们知道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把知识学得扎实,掌握的牢固。真正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我们提出“把补差放在课堂上”。因此就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1、多说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要自觉地学,学了以后怎

么办?还要尽可能多地给别人讲。孔子在这里说的诲人不倦,便是指学习以后要讲说给别人听。

在语文课堂中这种“说”的形式和机会非常多。在交流中,有孩子组的词语精彩或者造的句子好,就要让其他同学来重复说一说,这样比起只听一遍,记忆的效果要好。对发言的同学更是一种鼓励。

无论是说给自己听还是同伴相互说,这种全体参与的表达形式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增加了学生表达知识的机会,可以使学生理解更明确,记忆更深刻,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等能力。

2、多习

“学”是学得新知,“习”则为复习旧知,只有将“学”和“习”结合起来,收获才更多。

孔子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这“习”体现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在学习生字时,引导孩子联想与新字相关联的旧字,形近字、同音字。如在学习“狐”,孩子们联想到了“孤、弧”,同时还联想到了许多带有反犬旁的字。这样“学一字习多字”,加深了新字在头脑中印象,又巩固复习了旧的生字。我们知道生字在头脑中记忆的牢固程度与它重复出现的次数是密切相关的。与熟字比较着记忆成为我们识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孩子们也乐在其中。现在每学习生字时,孩子们都会自觉将其同音字、形近字批注在书上。

课堂中经常性地让孩子回顾已学得知识,这不仅是对旧知的巩固复习,也加深了对新知的记忆。

(五)“一课一得”谈收获

在课堂末了,都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对本堂课的内容是一个梳理,对知识点是一种巩固,加深记忆。大家称之为“收口”

收口就像把东西装进口袋,要扎口一样,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进行提取,使记忆更明晰,思路更清楚。当学生对每一节课学习内容都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如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每一节课的知识都掌握了,就不怕考试。

三、悟课堂真谛

接受一次次中华经典的洗礼,沐浴着一缕缕教育智慧的光芒,我们的课堂悄悄地在改变,谈到课堂教学大家都无不感慨:

李艳霞老师说:“《学记》记载:君子之教,喻也。老师要善喻,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悟,自己生成知识。自己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的过程。”

陈静老师如是说:高效的课堂不仅让孩子学得轻松快乐,也让自己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乐趣,转变,从《跟孔子学教学》开始。思想的转变: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如何教”?行为的转变:明确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凸显语文学科意识,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课堂的转变:每个学生都能自己阅读、发问、思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能力。老师教学

轻松,学生学习快乐!

刘素文老师这样说:曾经,我们在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曾经,我们是讲课文,而不是教语文;曾经,我们是重内容,而不是重表达; 专心行走于课堂间,我发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已。教师是借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用教材教语文——教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才是我们追求的真实、有效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年来,我教研组海文霞、陈静和杨丽三位老师在中心校的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李艳霞老师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且老师们有多篇教育教学的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和交流。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对我们课堂改革的肯定和鼓励。

以上是我教研组一年来在课堂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深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真理,我们明白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 ,我们渴望自己的教育之路能渐行渐宽,渐行渐远。 相信我们的团队因为有每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再加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课堂改革的路上,也一定能能把步子迈得更坚定,走得更远!

上一篇:地震灾难中的感动下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