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2024-04-15

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精选14篇)

篇1: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使我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中培养“乐之者”的重要性。为了让学写作文的学生能轻松拿起笔,写下生动优美的作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不鲁纳指出;“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看来,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写出成功的文章。叶圣陶说过:“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的文字,只要是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呢?”学生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要注意发现学生每一次作文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进。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者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段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

二、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记得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当时就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和物了,到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今天自己当老师了,也同样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学生。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们写作的元素,多数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用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认为这样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的积累,作文内容就丰富多彩了。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

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

观察事特要抓住特点,这是观察的一处重要品质。生活中有这种情况:孤立的看某种事物,往往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它,若拿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作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就会明显地显示出来,即突出特点。这种比较观察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密桔果实时,我采用了以上方法。首先,是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引进录像资料,先播放远处山坡上整个桔园绿树红果的画面,让学生感受金秋时节桔园的色彩之美;再播放近处一棵棵桔树并定格指导观察,体会桔子之多。这一比较,学生明白自己观察的立足点不同,获得的信息就不同的。接着通过画面,指导学生观察树上单个和成团的桔子,躲在林中和显露枝头的桔子。边观察边想,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把握它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抓住其不同的特点,产生联想和想象。然后指导学生比较观察未熟的、半熟的、熟透了的桔子,把握其颜色特点。学生兴趣极浓,思维非常活跃,表达准确、生动。最后利用实物将密桔和普通桔比较,学生通过“摸”、“剥”、“闻”、“数”、“看”、“捏”、“尝”的过程,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多种感官,准确深刻地把握了密桔的内部特征。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剥开密桔那发泡的皮,一股特殊的桔香扑鼻而来,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顿觉神清气爽”。“十来片桔瓣紧紧围在一起,真如亲密无间的好兄弟。桔瓣月牙状,捏一捏,胀鼓鼓的,似乎要破裂了。吃时咽得稍慢了点儿,汁水就会溢出来挂嘴角,味道酸甜可口,真是棒极了。”

四、注重情境教学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五、积极的做好批改工作

学生和老师花费那么大心思完成的作文需要同学和老师的认真对待,特别教师的批改直接关系到学生再次写作的积极性。老师应该从眉批、段批、总评三个大的方面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方便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改正进步。事实证明认真负责的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水平进步最快的环节,而没有讲评这一环节,就意味着你之前所做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作业讲评时,可以选取写的很好的作文做为范文,师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写得好。再找出写的差的同学共同的主要问题一起探讨,切记单个打击同学,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每一次的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观察和写,让学生得到作文本的训练,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的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这一阶段,是师生共同总结本次作文的经验教训,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学生的期待心理。凡是认真写作文本的同学都希望能尽快知道老师对其作文本的评价。如果时间拖久了,这种期待心理就会逐渐淡薄以至小时,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老师,就应该即使批改,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趁热打铁,使批改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本水平的提高。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教学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想尽办法使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件苦事、难事,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写,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作 者:高 喜 林 邮编编码:530413 工作单位:广西宾阳县洋桥镇中心学校联系地址:广西宾阳县洋桥镇中心学校

篇2: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首先我要求他们把作文写具体。这是起步作文的重中之重。三年级是中段学生,应该开始成篇成文,但是在一、二年级时,我们只要求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都是看图写话,只要能够抓住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行,但是,三年级就不行,每次考试时作文版面很多,分数比例很大,如果还只要求写这四要素恐怕不行。那么如何过渡到成篇成文呢?所以我先要求他们写具体,并通过三种线进行类比:⑴一种是线段;⑵一种是稍长一点的线段;⑶一种是与上一条一样长的波浪线。问:哪条长?学生都说⑶长,为什么?拉直就长了。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成这样呢?我告诉他们,这就要设置矛盾,比如:从吕公岙到临海,⑴你可以直接经过邵家渡到临海,⑵也可以经过大田到临海,⑶或者绕到天边再到临海,总之都会到达。但是⑴就无话可说,而⑶在绕的过程中就长了,而且在路上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出事,这就是矛盾,这样的文章会“波澜起伏,很有味道”!

其次,教给方法。谁都知道:作文应该做到“凤头、猪身、豹尾”,顾名思义:文章的开头像凤凰一样漂亮,才能吸引人,而重点部分要具体,像猪那么胖,有内容,而结尾部分要简洁有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切呢?所以我就从开头、结尾方法有几种再分门别类,以及如何谋篇布局等等,其间还夹杂着:观察,推理,想象等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训练,而且教给一些表达方法,如“欲扬先抑、点面结合、反面烘托”等等。并且每一篇都做到面批,如果出现问题,就当面交流,学生再及时修改,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三,学生每次作文以后,我都给他们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兴趣和意志力,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激励,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所以我的评价就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主目标展开,“加油”,“能让书本的语言为我所用,真了不起!”“看到你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把秋天的快乐与大家分享!”“我为你骄傲!”……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就像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说是心灵的碰撞,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一阵阵涟漪,所以学生的作文也就越来越好,因此好词佳句不断!

总之,我认为起点作文应该过渡自然,不能强加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这样学生就会写好的!

篇3: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作文讲评

作文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在作文中, 最能明显而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及语文技巧等方面的精彩。因而, 对我们老师来讲, 搞好作文教学就是一个关键。要做好这一关键性的工作, 作文讲评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作文讲评, 笔者有以下几点拙见。

一、注意讲评的范例

讲评时, 可以就作文反映出来的有关思想观点问题, 从审题立意上进行适当指导;可以就篇章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总结布局谋篇的规律和要求;可以从学生写字、用词、造句方面出现的问题, 从语法、修辞上进行订正, 或集中纠正错别字;还可以进行写作知识方面的补课。每次讲评不能泛泛而谈, 一定要突出重点, 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

二、注意讲评的方式

1. 综合讲评。这是讲评的基本方式,

也是很难掌握的方式。它要求教师就全班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高度的概括、分析、综合。有理论、有实例, 进行肯定和否定, 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2. 佳作讲评。教师从学生作文中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进行分析, 用典型指导一般。

3. 专题讲评。

即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有关语文知识进行专题评析。这种评析很受学生欢迎, 因为教师在讲评时, 将理论与实例有机地结合, 深奥的理论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 理论也容易被接受, 实例加上理论的剖析, 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4. 对比讲评。

这是经常采用且效果很好的方式。可以将学生作文和类似的课文或指导前提供给学生仿写的范文进行对比;也可以将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进行对比, 可以整篇文章进行对比, 也可以片段进行对比。这种方法能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三、注意讲评的要求

1. 每次讲评的内容与命题、指导、批改的要求具有一贯性和集中性。

教师在

剖析命题时要提出明确的训练要求, 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这个要求。如果说批改时检查学生实施这一要求的情况, 那么讲评就是实施这一要求的总结。

2.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经验不够, 但他们的想象力却非常丰富, 创造力极强。每次作文都可以发现学生的一些最具创造力的或句法、或章法、或立意、或选材等东西。如果教师能及时肯定, 不但可以激发优秀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刺激后进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全班的整体作文水平。因此, 同龄人的优秀作文, 他们会觉得更贴近自己的水平和生活, 学习起来感到现实些, 只要认真点, 努力些, 别人能写的, 自己也可以写出好文章来。

3. 组织学生参与讲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讲评的方式有: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等。在讲评中,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主张, 这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让自己在评的过程里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老师要注意引导, 肯定优点抓住苗头, 进行激发, 让学生积极参与, 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篇4: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一、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朗读训练

晨读不仅是小学生、初中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时间,高中生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应用好晨读时间,督促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必要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朗读练习,为学生做好示范。为了让学生多开口读书,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背诵任务,让学生在练习背诵的过程中增加朗读的机会。背诵任务完成的关键在于检查,教师应让学生相互合作,分组检查,做到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背诵的多了,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既积累了习作素材,又提高了朗读水平。

二、提出要求,训练朗读技巧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出基本的朗读要求,首先,朗读课文必须做到语音准确,无添、漏、错字现象,正确停顿、不重复;其次,要做到句子流畅,全文通顺,运用恰当的节奏表现文章;最后,就要提高要求,做到用不同的语气与音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之后,教师要有重点地逐步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篇目,带领学生进行句子的停顿、重点词语的重读以及不同的语音语调、朗读的速度等进行训练,还要关注学生在读书时的表情等。

三、多种形式练习,掌握读的方法

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朗读,安排学生反复读、运用多种方式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现自己的风采。训练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教师范读、学生模仿;对于优秀的古诗文、现代诗歌散文等适用于学生诵读,如《沁园春·雪》《再别康桥》《荷塘月色》;表演读适用于人物多、角色鲜明的文章,如《林黛玉进贾府》《雷雨》等。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适当的读的训练方式。

总之,读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广开思路,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力争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展现自我,升华思想,培养学生对语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篇5: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 许天洪

【摘要】朗读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能力。有效的朗读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有效的朗读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朗读是语文的教学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在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朗读指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指导 教师 学生

有效的朗读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有效的朗读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那么,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中怎样恰当进行朗读教学呢?

首先,让教师的范读成为一种引领,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郭沫若曾说:“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作者借字抒情,目的是为了读者能够借字生情,得到共鸣,因此,朗读者要善于披文入情,把隐藏的感情披露出来,并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有声语言把它传达出来。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是学生模仿的源泉。作为朗读者的教师善于“披文入情”,读出文章的味道,成功的朗读,可以省 去教师许多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品位和素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的语言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但是这个“懂”往往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许多学生无法对作品产生共鸣,无法理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无法把握作者的情感。这里,就需要教师进行朗读分析,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作为语文教师基本技能之一的范读,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本宣读,更应是一种“美读”,把作者的感情在学生感知课文时表达出来。教师的范读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第二,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形式朗读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的形式多样,首先是个别学生朗读,要求发音清楚、洪亮,态度大方。朗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漏读、错读之处要记牢,以便读后进行纠正、讲评,同时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讲解。其次是分组朗读。这是一种集体朗读,要求整齐,快慢适中,顾全大局。分组朗读因为要互相衔接,学生听时注意力比较集中。分组读也是一种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三是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适用于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分析点拨之后加深印象。与齐读相对的是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朗读时语调、语速、感情可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最后是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这种读法可以帮助学生理 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培养。

一、要学生主体参与,增强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得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引导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寻求愉快的智能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上自立的人。

二、要分阶段进行训练

开始阶段:注意力集中在字的形、音、义上,一字一顿,读起来往往断断续续,不能按词分出音节,不能连成句子,缺乏词、句和段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持续阶段:能够把词、句连贯起来读。这时又急于综合,想读的流利一些,易出现增字、减字、重复、颠倒、认错和忽高忽低、矫揉造作等毛病。巩固阶段:由于对词和句子有了较明确的理解,具有了分析和综合能力,逐渐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田”,“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样就能流畅准确地进行朗读了,朗读纯熟了,自然就能流利地背诵。熟读成诵,不仅有助于阅读者丰富词汇,而且有助于深入领悟文章的精微之处。

三、要做到“口诵心维”

朱熹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之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所以,朗读必须把握其“口诵心维”,“心维”最为要紧的特点。

四、要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前人谓“凡行文字句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意会”,就是细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必须把握感情发展的脉络,尔后才能根据感情的变化来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并通过语调、语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例如朗读《木兰诗》的头一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朗读时要表现一种不安和沉重的感情,情绪要舒缓,语调要低沉。“复”、“不闻”、“惟闻”要读得稍重,“唧唧”、“机杼声”、“女叹息”要轻些,“复”、“息”要拖长,以表示愁思之长。而朗读《木兰诗》的第六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朗读时要表现一种炽热的感情,情绪要欢愉,语调要畅快,每一句的词语都要有强弱高低的变化。朗读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进行,有时要慷慨激昂,有时要庄重沉着,有时要急促紧迫,有时要舒徐委婉,有时要低音回旋,有时要情意绵绵,等等。总之,朗读要服从于思想感情,“出之于口,入之于心”的朗读,又可使读者品味出文章内蓄的情感。

五、要分清不同的体裁

朗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具体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读诗和散文,要运用形象思维,以激荡的感情,富于变化的声调引入展开丰富的想象。读小说和戏剧,句子要连贯,使人听得清故事情节的发展,叙述 语言应该读的朴实、自然,人物语言,要传达出说话人的腔调、口气,表现出他的身份。读议论文,要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语调也要有变化,号召、鼓动,语势宜高;陈述解说,语势宜平;申述、论辩,语势要有高低、曲折,以增强感染力。读说明文语调要平稳,少带感情色彩,以明晰清楚为好。

六、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在阅读的文章中,句子是参差不齐、富有变化的,既有表达丰富内容与深沉感情的长句,也有言简意赅、表现急促节奏的短句;既有活用成语、古语及庄重凝练整齐的整句,也有行文自由疏放的散句。在朗读过程中,阅读者要流利地读出停顿、重复、强调,强调语气等等,并且不破句,不拖腔,不错字,不重复,“口有所诵,心有所思”。先说停顿,一般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较长;分号、逗号停顿较短;顿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停顿更短。这是语法停顿。有时为了突出某一语意,强调某种感情,可以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作一停顿,这是强调停顿。再说重意,一般说,定语、状语、补语、谓语和有些代词,常要重读,即通过增加声音的力度和强度来强调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这叫语法重音。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思想感情进行重读,这叫强调重音或意义重音。如“刘胡兰屹立在刑场中间,像钢铁巨人。”朗读时,恰当地运用停顿和重音,使声音有大小、长短、疾徐、高低、断续之别,听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动听。

七、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楚。

要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还要区分多音多义字。例如“拗口和执 拗”,“行列和行军”,读错了就会闹笑话。有时还会引起误解,如“买和卖”,声调念错了,就不知道是买进还是卖出。

朗读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能力。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参考文献: [1]丁莉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的训练[J]观察与思考 2011.2 [2]粟桂华、杜中梅《浅析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11-03-04]

篇6: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作业习惯的有效指导

作业是对教师教和学生学进行信息反馈的重要桥梁。教师批改过的作业,如果学生对其置之不理,那么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都是无用功。反之,如果学生能对错误的作业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改正,将会对所学知识起到查漏补缺、巩固加深的作用。也正基于此,所有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作业,也特别希望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错误。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及时改正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下面我结合日常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认真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学生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多种多样,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的过程当中,不但要发现错误,而且还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尽可能在作业中做出标记或注上指导性的评语,使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能及时改正。有些错误是因为学生对知识不理解,如果是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就要及时在课堂上讲解;如果是个别错误,就要个别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改正作业成为可能。

二、引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改 正作业的自主性。

有些学生的作业没有改错是因为不会改,也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作业的错误所在,却不愿意动手去改。这样一来,老师从作业本上就得不到学生知识的反馈。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很高的积极性。而得到奖励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可以引进奖励机制。如:当学生的作业因为有错没有得到 A 而又及时改正后,教师仍然给一个 A,并把所得的等级写在作业本的封面上。当学生的作业本上满若干个 A 时,就给更高一层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对改正作业也就产生了兴趣。奖励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改正作业的自主性。

三、发挥监督作用,不使改正作业流于形式。

有些学生或者是害怕老师的批评,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在自己对知识不理解的情况下把别人的正确答案抄下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主要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但是,不可否认:实际教学中,无论老师怎样教育,总是有个别学生不能自觉地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只能发挥监督作用,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改正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教师在讲解错误作业之后,让学生当面改正。对于那些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再进行个别辅导;也可充分发挥“一帮一”小组学习的作用,请学有余力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进行讲解、指导,督促他们改正作业。

篇7:如何对学生党员进行管理

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是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党支部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员管理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不能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的趋利原则与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入党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喜欢做表面文章;有的入党后不思进取,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违反校纪校规;部分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自觉性差,缺乏必要的理论修养;还有不少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认为入党只是谋求一份好工作、日后获得更大发展的阶梯和筹码。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支部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党支部的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严格坚持入党自愿的原则,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首要问题,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时,首先必须对其进行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基层党组织应在坚持入党自愿的前提下,把那些优秀而又自愿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志吸收为党员。反之,对那些虽然“优秀”但本人并不要求入党的同志不能采取“动员”的方法拉入党内。严格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把好党员“入口关”,要做到保证质量,就必须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因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状况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做法是:

1、经常吸收他们参加党内有关活动,注重从政治上关心他们。

2、在党内开展“讲评积极分子”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3、慎重确定发展对象,4、充分发挥支委一班人的作用。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加大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力度,应该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继续加大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力度,使其保质保量地按期转为正式党员。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应慎重处理好的问题。

首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思想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在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先人后己、大公无私、吃苦在前,总之群众看的是行动,不是喊口号。所以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共产党员要切实起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们将贯彻落实好“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继续认真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和党校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篇8:对小学生如何进行作文训练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 低年级的作文训练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把话说得完整、具体, 通顺说话训练可以在时时处处进行, 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一般比较拘谨。这时, 我就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我说:“同学们, 以后我们大家要在一起学习了, 可是, 小朋友们还不认识你, 谁能介绍介绍自己呢?”小朋友争先恐后举手发言。虽然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但话说得不完整且简短。如, 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王虎, 男孩”, 又如, “我叫张楠”等, 小朋友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同学说的话, 谁讲得清楚呢?于是, 小朋友们从比较中得出结论。以后介绍时便使用“我叫××”。这时, 我便在旁边进一步引导, 你今年几岁了?家住哪里?爸爸、妈妈都是干什么的?渐渐的小朋友说得比以前具体了。下面是一个小朋友的自我介绍:“我叫吴宁宁, 今年七岁了, 家住李僧固, 爸爸是工人, 妈妈是农民, 他们都很喜欢我。”

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说话训练的好题材, 如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秋天》这一课学完后, 就让学生说出秋天的景色。如, 树叶黄了, 一片一片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等。接下来我领着学生到秋天的田野里观察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的样子、颜色、作用等, 到果园里去观察苹果、桃子成熟的喜人景色,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按顺序说下来, 学生因为有亲身体会, 所以, 一个个都津津乐道。我整理了学生的两段说话内容, 现举例如下:

(1) 秋天到了, 老师领着我们到田野里看秋天。田野里庄稼都成熟了, 棉花开得白白的, 玉米棒子又粗又大。大人们都说今年庄稼又丰收了。

(2) 秋天到了, 老师带我们到果园里玩。远远的, 我们就闻到了水果的香气。走进果园, 叔叔阿姨们正在收苹果、摘桃子。今年的苹果又大又红, 桃子水灵灵的。我看了直流口水。

二、写话训练

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 一部分字还要用拼音来代替, 所以把口头语言转变成书面语言难度很大, 应着重训练。

首先, 写话训练要配合课文, 抓住课文中的造句训练来下工夫, 拓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练习6第三题是用“很”字写话, 比较简单, 学生很容易写出“冬天, 天气很冷”“花很美丽”之类的句子。这时候教师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说明, 人们的感受更具体、形象。如, “冬天, 天气很冷”。我是这样启发引导学生的:

(1) 冬天到了, 天气有什么变化?环境有什么变化?

(2) 冬天里, 人们的衣着是怎样的?

(3) 冬天里, 人们的活动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纷纷回答, 有的说:“冬天水结成厚厚的冰”;有的说:“人们都穿上了棉衣、羽绒服、穿上棉皮鞋”;有的说……这时, 我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些语言补充到刚才的句子里, 句子就丰满了, 表达也具体了。

把句子写具体、完整、通顺, 这是写话训练的目的, 教师切不可固定模式, 禁锢学生的思维, 而应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作文的天空里翱翔。

三、写小作文训练

写小作文训练, 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 这为中、高年级写篇幅较长的作文奠定了基础。

写小作文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并把观察所得按一定顺序用笔记下来, 着重训练句子的简洁, 用字准确, 适当加上自己的感情色彩。

在课文学完后进行小作文训练, 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完小学语文第二册《吹泡泡》一课后, 我布置学生回家后自己去做一做,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 你吹泡泡要用到哪些材料?

(2) 你是怎样吹泡泡的?

(3) 你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颜色怎样?

……

学生课下亲自做了实验, 写出来的作文都非常具体、生动、真实。

以上是我在低年级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 虽然还比较幼稚, 但对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低年级作文教学并非易事, 但只要教师坚持不懈, 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系统的作文训练, 一定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摘要:作文教学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应从低年级就开始。阐述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步骤, 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9: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體,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其次,学生在编写提纲时,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第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讲华盛顿会议,先让学生概括背景、时间、地点、内容结果,然后进一步设疑: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否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从而揭示出帝国主义的矛盾,为这一体系的崩溃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第二,要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效果良好。第一,分散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趣味记忆法。”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

篇10: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生命就如同生机勃勃的花朵,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就如同在他们的花季生命中播下平安的种子。平安意识将会伴随他们走过一生,从这一点来说,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校的正常和稳定的教学秩序的必然要求。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职责和内容。学校的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经常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事故源于麻痹大意,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要在工作中突显安全教育。作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履行教师职责,又要履行班主任职责,更要充当学生监护人角色。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校园,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维”管理的安全大格局。我们班主任只要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正确实施班级安全管理方法,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就能真正确保我们学生的安全,使学生能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结合自身教育工作实际,浅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加强宣传传,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抓好各班级的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教育要从每个生活细节入手,使学生明理、动情、导行。从耳濡目染的细节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我们总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难教。的确,现在的学生听到的、看到的非常丰富,并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教育常常在社会不良气氛中显得苍白无力。如何抵制这些消极影响呢?我想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在生活细节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如: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我曾把一位小学生爬防护拦摔伤的事引用来教育学生,结果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剖析了很多自己平时不安全的行为。再如:我们生活中看到的许多细小的事,同学间相互推搡、相互追逐;上下楼梯跑和跳;玩尖锐的硬器;随意乱抛硬物等,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让学生认识到位,提高对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们要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一些影响安全的细节现象,唤醒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与防范。

二、要长抓下懈,警钟常鸣。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安全工作布署,针对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使学生个个耳熟能详,在生活、学习中等活动中能自觉保护自身安全及他人安全。要利用班会、晨会、读报时间,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意识风吹进学生心里,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能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

三、安全工作要细致。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光讲是不够的。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当时的气侯、地质、社会风气等,班主任要有预见安全事故的能力。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我们班主任要善于空档管理,也就是除去正常上课时间的管理。即课前、课间、课间操、课外活动和集体活动等。这些时间班主任都要到场,杜绝一切不安全的隐患。特别是星期天和放假期间,班主任更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安全事项。作为班主任是要勇于奉献的,学生休息时我们班主任是要紧张的。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失控,最容易出乱子。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把教育内容内化,使之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人群比较集中 的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活动,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群,缺乏责任感和自护能力,所以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这里首要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不安全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等。细节决定成败,安全需要关注细节,当我们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们必将收获健康、平安和幸福。

四、教给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护能力。研究表明,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不断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无法真正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要从细节抓起,在细节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如:学生有时流鼻血或不小心划破了手等就会惊慌失措,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其他学生也只会找老师,我们要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学会自行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经历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让学生参观一些事故现场;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参观一些安全教育图片展等,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五、要善于沟通学生思想。现在的影视充满了暴力、色情,特别黑社会老大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而学生又善于模仿,容易拉帮结伙,形成不良的小团体,学生与学生有矛盾,产生报复心理,班主任要加强教育,沟通心灵,消除隔阂,特别是本班学生与其它班的学生存在分歧时,一定要沟通在先,消除隐患,化干戈为玉帛。班主任要沟通任课教师,家长,社会等齐抓共管。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及班级的安全教育工作。

六、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是校园内的安全隐患;二是学生食品安全;三是突发卫生事件;四是交通安全事故;五是防溺水事故;在这几方面的安全工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篇11: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有效的评价能融洽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充满生机和快乐。

目前,课堂评价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奖惩性评价,二是激励性评价。

奖惩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是加分或扣分,教师依据班级制定的小组或个人的考核方案,给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在相应的考核项目上加分,没有达到课堂要求则按规定进行适当的扣分。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控制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主导学生的课堂行为。比如:教师希望学生积极发言,就可以按发言的次数加分;要强化板书的书写,就给板书好的学生加分;如果要让学生大声地讲话,就可以给发言洪亮的学生加分。也有的教师采用加“星”、加“红旗”的方式,都是同样的道理,其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学生做出行为后,得到了他希望得到的结果,学生以后再次出现该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在高效课堂模式下,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教师经常采用的评价手段。

然而,课堂评价不仅仅是给个分值,这样会使课堂学习活动显得机械而缺少生气,教师的恰当的语言激励也至关重要。要发挥好语言的评价作用,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评价不能模糊。在课堂上常常听到一些老师的评价是“你真棒!,你说的很好”等等简单的赞扬的语言,这样的评价虽然也有激励作用,但指向性不强,可能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并不知“棒”在何处,“好”在哪里。所以,教师的赞扬要具体明确,如:你的板书很好;你的语言很流畅;你的表达很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如果能把语速再放慢一些就更好了;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这样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如沐春风,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激励。

另外,教师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风趣幽默的话语,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发,在快乐的情绪中参与学习。

有人还提出很好的建议,教师可以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结合,将预设语言和随机语言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付,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堂自然就会充满活力。教师评价语言也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课上,你不妨翘翘大拇指、鼓鼓掌或与学生握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

篇12: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2机电1班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在职校做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今天这种状况下,学生素质越来越低。已有的工作方法已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我首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职校的班主任没有捷径可走,靠得是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当中,我的思想非常集中,就是要把班级带好,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我努力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要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展示自己。除了在围绕班级特点来开展各项活动,还要紧扣学校工作中心。因为,我们的班级还是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但要有自己的特色,还应该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这是一名职校班主任应该树立的工作思想,对学生的教育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总结这一年的工作经验,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

学生是天真浪漫的,在他们心灵深处可说是一片净土,因此他们极具可塑性。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教师,总是被学生关注着,你的一言一行,无不被学生模仿着。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老师,你总是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你自己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说的,你自己不要说,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你自己不要做;同时,你要求学生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先做到。例如,当你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不能随地乱扔纸屑,要保持教室的干静,整洁时,如果你能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俯下身子拾起地上的纸屑,此时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这时候全班同学都会齐唰唰俯下身子检查地板是否有纸屑,然后把它拾起来。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教室总是干净的。

二、用真诚打动学生的心灵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些学生中难免会遇上一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造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家庭原因也可能是社会原因。教师不一定是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但当遇上这些学生时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真诚教育挺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觉得老师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这样他就愿意与你进行沟通、交流。因为老师的真诚、可信,自然而然,他就不愿让老师对他感到失望,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什么坏习惯都有:打架,玩游戏,逃课……,造成一个学生有这些不良习惯,父母亲有着不可逃脱的责任。比如我班的牟进平、徐孝东、王永健等经常顶撞老师,逃课等等。叛逆心理非常严重,所以一般没什么大事老师都不愿通知其家长来学校。而且在其他事情上,我也帮助了他几次,他感动了,三、用身边表现好的同学来教育学生

我觉得用成功学生的成长经历来教育学生挺管用,比如说,教育学生要努力读书,学习可以改变命运,我就会结合自身的例子来教育学生,这时候学生听得总是特别认真。我会告诉他们老师也是和你们一样,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告诉他们自己小时候学习是如何的认真,是怎样当好班干部,又怎样取得好成绩,受到哪些表彰;告诉他们自己当了教师以后又是怎样坚持学习,努力工作……跟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不但可以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可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让学生觉得我的老师真棒,我要向老师学习,更有甚者,理想也是当一名老师了。

四、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好感,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要成为让学生能信的过教师,那么就必须要热爱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的学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残疾。学生也是合法的公民,他们完全应该享受到同等的权利,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辨证地认识学生。不要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来训斥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指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指要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教育者要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塑造自己在学生中的可靠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的心理,才能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才能更好的教育他们走向成功。

篇13: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首先, 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学生都有对爱的本能要求, 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热爱;当教师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时, 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更有利于他们成才。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 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要严慈相济, 严中有爱, 严中有度, 严中有方, 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 而不是敬而远之。

其次, 教师要精通专业知识。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较差, 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 普遍感到学习困难。所以技校生无论是文化基础方面还是接受能力方面都逊于普高学生, 另外技校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无法跟普高生相提并论,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精通专业知识, 只有精通专业知识, 才能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透彻理解, 才能深入浅出地把内容讲透,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为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 教师要具有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能力。具有熟练的创新能力, 未必是创造型的人才。这种现象在对学生实践性要求高的技工院校尤为明显。社会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那些素质全面特别是具有科学批判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的人, 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由此, 技工院校的教师必须牢固确立这样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发受教育者各自的创造潜能, 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二、学生正确选择课程, 打好坚实就业基础

技工院校目前正在推行的学分制, 学生具有选课的自由, 学生选课是选专业的进一步深化, 是选择今后工作岗位的基础。选课不等于选专业, 因我们设置的专业一般是按某一行业工种或某一行业的职业大类来确定的, 为此, 技工院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好课程, 并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 引导学生注意工作岗位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多元性, 可以就某一岗位课程为主, 另再选择一、二个其它岗位课程进行选修, 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跨专业大类进行选修,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多学一些岗位技能就多一些就业选择, 而且有利于转岗, 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其次, 引导学生特别注意选择一些现代公共技能课程, 注意引导学生个人特长的培养。公共技能包括计算机、普通话、英语、汽车驾驶、公关关系与社交礼仪、文体活动项目等。个人特长的培养与一些公共技能相结合, 可能影响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 不少用工单位, 尤其是现代大型企业十分看重特长生和掌握现代技能的学生, 当然, 这些课程的选择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 引导学生把选课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结合起来。要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资格证书”是证明受教育者是否已经具备某职业工种或岗位能力的权威性凭证, 是就业的通行证, 要让学生充分重视所选课程所对应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岗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为今后踏入社会、参加就业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三、进行交际礼仪教育, 提高学生个人修养

技工院校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 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能力强的基础上, 还必须提高个人的修养,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要想使学生提高个人的修养, 就必须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 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 对个人而言, 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赢得尊重, 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虽然技工院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学生形象, 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就必须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 每个企业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 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粗心的、邋遢的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 前者肯定是落选者。

总之, 技工院校学生的择业教育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全面发展的学生;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有利于就业的相关课程, 为就业修炼好内功;还要对学生进行交际礼仪教育, 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为实现全面就业作好充分地准备。

摘要: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 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量问题日益突出,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如果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职业指导, 将有助于让学生在就业之前得到相应的就业心理与技能准备,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提高学校在用人单位中的信誉度, 减少未来学生的跳槽率。

篇14:如何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那么,我们的教学中怎样去克服这个弊端呢?

其实,在我们初中阶段所选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名家名篇,无论是了解当时社会、学会如何做人还是如何写作,都很有借鉴作用的。本文就借鉴课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谈一谈个人的看法。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开头要精炼

“万事开头难”,对于学生作文来说,尤其如此。很多学生看到作文就害怕,跟老师的作文指导有关,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开头就要紧扣题目议论或抒情,所以一些学生在毫无情感积蓄的情况下只有无病呻吟了,或者有的学生就照抄题目前面的提示语来安上一个跟下文毫无联系的开头了。其实,在我们课本中就有许多很好的例子。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这些经典的篇目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学生是能够写出精炼的开头的。例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莫怀戚《散步》)文章开头非常简洁,寥寥几笔就交代了事件、地点和人物。再如梁衡的《夏感》开头是这样写的:“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作者一开头就抓住了夏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定下了感情基调。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开头一般要简短,紧扣题目,不要故意写一些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排比句来增加所谓的文采。鲁迅的《故乡》,席慕容的《贝壳》,张晓风的《行道树》等都有精炼的开头。我们可以借名家的开头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和领会,从而学以致用。逐步指导学生摆脱模式化的开头,写出有意思又精炼的开头来。

如《记一次秋游》,学生这样开头:“耶!去秋游咯!”当班主任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时,全班同学都几乎要跳起来了。简单的语言动作描写就把那种兴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不拖泥带水,直奔主题。

又如《逝去的快乐》:“在得知他被调走的几天里,我才意识到那段天天笑声不断的时光要随之而去。”开头简练,切题,开篇就能迅速吸引人的注意力,仔细读来,还很有韵味。

再如:《停电的时候》:“啪”,停电了。繁华的都市顿时陷入了神秘的沉寂里。家里黑漆漆、静悄悄的。屋外,却出奇地喧闹起来。人们耐不住停电的寂寞,都不约而同的聚集到楼下的小院子乘凉。于是,院子里便回荡着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的欢声笑语了。开头不落俗套,直奔主题,有利于故事的展开。

二、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景物描写要生动

初中生的写作要求,多是写人叙事或状物写景,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懂得如何用景物描写去突出中心,也不会刻意通过人物描写去表现中心。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把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方法渗透在学生的写作中,学生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对我们写作就有这些启示:描写景物的前提是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的时候要注意角度的变化,既要观察整体,又要观察局部。比如作者在写紫藤萝花的盛大的时候,她既写了整树的壮观,又写了其中一穗甚至一朵花的生机勃勃。而且对自己观察的景物要有感情,这样写出来的景物自然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显得亲切感人,而不是为了增添文采有意为之。

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对景物描写及其作用渐渐地有了了解,于是在他们的作文中也出现了一些生动的描写,这些生动的描绘和合理的联想,更好的表现了主题。

如,一学生在《一次特殊的经历》这样写到:“想象中的田园风光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一望无垠的麦田,湛蓝如洗的明空,嘤嘤成韵的小鸟,悠闲自得的牧童欢快的歌声……但随着汽笛的鸣叫,我惊奇又可笑的发现,我的想法是多么幼稚!村落里的风光再美,始终被一层阴霾笼罩着。土黄的砖房,灰色的屋顶上布满了摇摇欲坠的残瓦;黝黑的农民吃力的在田间挥汗如雨,古铜色的身躯缓缓地在烈日下移动;沾满深深污垢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黄土里滚爬……”这些生动的描绘,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表现了乡村的贫困,为下文的叙事做铺垫。

“桂花常年累月披着一身绿叶,到了秋天,细细的树枝上就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金灿灿小花朵,就像穿着一件花衣裳在太阳公公的怀里享受着阳光的温暖,时不时还发出迷人般的“叫声”——芳香,梦幻般的笼罩着人们心灵,那年,我窗前的那盆桂花又开了。”(《由一盆桂花引起的回忆》)在小作者的心中,桂花就像是自己心目中喜欢的人,把桂花散发出的芳香说成是发出迷人般的“叫声”,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描写。在一般人看来,那只是芳香,但在作者的心目中,明明感受到了桂花的呼唤。但是如果没有对事物的深深喜爱,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所以对自己描写的景物要有感情,才能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

三、利用教材指导学生人物描写要突出性格特点

初中生的作文要求多半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比如这次期末考试初三的作文题就是《我和父亲(母亲、同学、老师)的约定》,要求紧扣题目,表现初中阶段生活,能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叙述、描写和抒情。对于这样的题目,一般的学生也就是能完整的叙述一件事,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多角度去描写。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许多生动的例子,教学生如何刻画人物才能更好的突出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例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的前后表现,把他的庸俗势利、尖酸刻薄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鲁迅的《孔乙己》中写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个动作描写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他虚荣心极强的心理,揭示了他悲剧的原因,很好的表现了主题。通过这样的一些描写人物方法的指导,学生在他们的习作中也渐渐有了比较生动的人物描写。

比如:“那村妇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可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面容是那么憔悴,毫无血色的脸上布满了沟壑,两鬓过早的出现了缕缕银丝。长年劳作的身躯无奈的稍稍佝偻着。她一看到奶奶,面容更加凄切,说到伤心处,竟啜泣起来。她是来借钱给儿子治病的。……看着这位母亲枯黄的脸庞,空洞无神的双眸,听着干涸嘶哑的道谢声,我顿时明白了什么是沧桑,什么是艰难。”这段人物描写也是从《一次特殊的经历》节选的。小作者通过生动的外貌描写,写出了自己在乡村目睹的一幕——一位凄苦的母亲,深切的感受到“贫困近在咫尺”,因而唤起人们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

又如《我的同桌》:“他的声音总是大起大落,回答问题时,他倏地站起来,慢慢的吐出第一个字,忽然又慢下来,声音时高时低,时缓时急。老师自然不高兴,可我们却捧腹大笑,于是,在他阴阳怪气的腔调中,我们又乐了一回。而他自己却还是老样子,似笑非笑,低声抱怨几句才坐下。”这样富有个性的人物描写显得活泼有趣,一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跃然纸上。

当然,教材中还有很多值得学生写作借鉴的地方,比如:构思的时候如何以小见大,《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通过写“我”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大困难化解为小困难,认真解决一个个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比如:如何合理地把握文章的详略和主次,《隆中对》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如何拟有创意的标题,《背影》《台阶》《爸爸的花儿落了》也是很值得借鉴的。

只要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做这些方面的思考,用现行的语文教材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让他们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并通过写作实践,就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上一篇:无尽的飞翔叙事作文下一篇:护理工作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