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孩子才艺学习的最佳年龄

2024-04-11

把握孩子才艺学习的最佳年龄(精选8篇)

篇1:把握孩子才艺学习的最佳年龄

儿童美语网站:http://english.cnfla.com/flash_fl/91_1.htm 把握孩子才艺学习的最佳年龄

孩子学习一些才艺特长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的孩子反觉得是一件负担,孩子如感到是负担,就不太好了。再加上教育目的和方法不得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家长在送儿童去学习的同时,还应尊重儿童自己的兴趣。而且,家长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时间。下面给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些建议性的资料,以供家长参考。

一、学小提琴的适龄期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学小提琴应十五分钟一歇。

二、学钢琴的适龄期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果无法期待,6-10岁开始学,想成为钢琴家又慢了一点,在3-5岁时最好让孩子先听好的音乐,欣赏好的音乐,一般4-5岁开始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学钢琴比较适宜。当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早或推迟些。

三、学绘画适龄期

由于孩子在1岁或1岁多已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认识并画出,5-6岁时,不是画看到的东西,而是画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因此,从2岁半到3岁孩子最纯洁的时候开始,最为适宜。

四、学戏剧的适龄期

所谓戏剧,就是使用自己身体所有的器官、机能来表现,从发声、发音练习开始到音乐、古典、芭蕾等,要有广泛的训练才可。这些训练可以配合年龄及身心发展情形分别进行,所以从3岁到成年,只要有志于演戏,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是“适龄期”。

五、学书法的适龄期

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字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按照学习规律,一步一步的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确要旨,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可以开始学。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理解力较弱,但若有兴趣,还能持续学习的话,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了不会太早。按习惯书写文字的意义而言,这个时期开始学习书法,也是适合的时期。

在学习过程中,应先根据孩子所认识的简单字,执笔写字,学习要由易到难,初学要先学“描红”,学习基本知识,宜选择收笔明显平衡的柳体、颜体等,孩子学习正楷入门与否,要看其离开字帖后能否写得像所临摹的字体,当楷书学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始学习行书、隶书及草书。在指导孩子学习书法时,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姿势,习惯和态度,练习时间不宜太长,多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有碑刻的名胜古迹等,对孩子取得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六、学英语的适龄期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儿童四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也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英语说得像国语一样好的话,尽早学比较好,随着年龄增大,过了5岁,母语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外语就有语音干扰,会困难很多,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学点外语,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七、学围棋、象棋的适龄期

围棋和象棋的开始适龄期是3-4岁,只要孩子能区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即可。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还有一篇也贴来给大家参考: 孩子学艺术的合适年龄

业内人士分析,艺术培训学龄前儿童骤增,说明家长的紧迫意识越来越强。而今年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家长希望通过艺术培训,让孩子从小掌握一种特长。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去学习舞蹈、播音主持等,并非希望孩子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只是想借此培养孩子的气质、艺术素质,以及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因此,心急的家长也越来越多。

但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培训并非年龄越小越好,每种艺术培训都有最低的合适年龄。即使在合适年龄中,也不一定越小越好,要看孩子自身的资质。学得过早了,可能不利于孩子。

学习各类艺术的合适年龄

每种文体培训项目都有学习的合适年龄。多大的孩子适合学什么?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培训部部长陈颖进行了介绍,希望能给家长提供参考。

舞蹈 适合3岁以上孩子

美术 4岁以上

毛笔、钢笔字 6岁以上

素描 9岁左右

电子琴、钢琴 4岁以上

吹奏乐器 7岁以上

唱歌 4岁以上

故事表演 4岁以上

古筝 5岁以上

小提琴 6岁以上

棋类 5岁以上

武术 4岁以上

拉丁舞 6岁以上

跆拳道 6岁以上

篇2:把握孩子才艺学习的最佳年龄

一、学小提琴的适龄期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二、学钢琴的适龄期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果无法期待,6-10岁开始学,想成为钢琴家又慢了一点,在3-5岁时最好让孩子先听好的音乐,欣赏好的音乐,一般4-5岁开始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学钢琴比较适宜。当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早或推迟些„„

三、学绘画适龄期

由于孩子在1岁或1岁多已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认识并画出,5-6岁时,不是画看到的东西,而是画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因此,从2岁半到3岁孩子最纯洁的时候开始,最为适宜。

四、学戏剧的适龄期

所谓戏剧,就是使用自己身体所有的器官、机能来表现,从发声、发音练习开始到音乐、古典、芭蕾等,要有广泛的训练才可。这些训练可以配合年龄及身心发展情形分别进行,所以从3岁到成年,只要有志于演戏,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是“适龄期”„„

五、学书法的适龄期

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字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按照学习规律,一步一步的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确要旨,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可以开始学。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理解力较弱,但若有兴趣,还能持续学习的话,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了不会太早。按习惯书写文字的意义而言,这个时期开始学习书法,也是适合的时期。

在学习过程中,应先根据孩子所认识的简单字,执笔写字,学习要由易到难,初学要先学“描红”,学习基本知识,宜选择收笔明显平衡的柳体、颜体等,孩子学习正楷入门与否,要看其离开字帖后能否写得像所临摹的字体,当楷书学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始学习行书、隶书及草书。在指导孩子学习书法时,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姿势,习惯和态度,练习时间不宜太长,多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有碑刻的名胜古迹等,对孩子取得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六、学英语的适龄期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儿童四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也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英语说得像国语一样好的话,尽早学比较好,随着年龄增大,过了5岁,母语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外语就有语音干扰,会困难很多,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学点外语,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七、学围棋、象棋的适龄期

围棋和象棋的开始适龄期是3-4岁,只要孩子能区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即可。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八、学游泳的适龄期

“游泳训练班”一般是教授基础的确良方,有各年龄都能学习的课程,0-2岁的“婴儿游泳班”、“3岁幼儿”、“幼儿”、“学童”、“高级”、“选手培训”等,因此,母亲想要“让孩子学游泳”或孩子“自己想要学游泳”时,就是游泳的开始适龄期。

九、学体操的适龄期

根据幼儿发育,1岁幼儿跟着节奏会手舞足蹈,摇动身体,2岁幼儿已经可以抓住东西,3岁幼儿可以跑到目的地,4岁幼儿会单脚跳、翻跟斗,两脚交互轻跳。体操不论几岁开始,都是越早开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体操才艺从3岁开始较为适当„„

十、学溜冰的适龄期

篇3:浅谈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

第一, 我们要最自然地学好语言,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 都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依次进行, “听”和“说”是第一性的, 而“读”和“写”是第二性的。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当我们还不会开口的时候, 首先都是听身边的人说, 然后慢慢地, 耳濡目染的, 我们也学会了依依呀呀地开口说, 然后才是识字, 最后才是写。听和说掌握了, 接下来读和写一般也不会成为问题。那么听和说, 我们都在什么时候?当然是0-6岁这期间。德国教育家卡尔·毕贴认为, 儿童在8岁以后语言接受能力平稳下降, 思维趋向于成人, 有了逻辑思维能力, 吸收时有所舍取, 且过程有所减缓。学习外语同样也是如此, 作为语言的学习, 全世界的人都一样。而我们从初中开始学英语的人为什么学习英语这么累呢?根源就在于, 我们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定, 在还听不懂、说不出来的情况下, 先学“读”和“写”, 背字母表啦, 背单词啦, 学音标啦等等。事实证明, 如此只会事倍功半。因此现在学习语言的现提前至三年级甚至一年级。但我认为, 还不够, 将来发现问题还在, 还得继续往前提, 如此又浪费了几代人了。

第二, 同时学习两到三种语言根本不是问题, 而且这样的情况本身也很普遍。众所周知, 普通话和粤语、普通话和吴越语或者闽南语和温州话差异非常大,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小孩子因为同时学习了其中任意两种语言或三种语言造成了语言障碍, 或者说有困难。通常情况是, 只要从小有这样的语言环境, 谁都可以把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话都讲得很溜。有人可能会说了, 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可没有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别那么大。其实这里所谓的差别只涉及到读和写的问题, 听和说的差别还真有那么大, 不然你可以让一个北京人去听温州人讲话, 保准能听懂的不会比英语多。话又说回来, 即使你是对的, 现在全球化已然使得地球成为一个村子, 那些混血儿的家庭出来的孩子, 也能讲父母的语言都讲得很溜, 只要那两个环境同时存在。

第三, 0-6岁的孩子还没有羞耻心。羞耻心对于成人来讲, 很多时候是好东西, 但是对于学习语言的时候, 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 因为这会阻碍你开口去讲, 而语言语言一定要“言”, 如果不开口说那就是哑巴外语。记得我们读小学一二年级 (7-8岁) 的时候, 国家开始推广普通话, 学校就规定在学校里一定要讲普通话, 不然要扣分怎么怎么的。但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说普通话很难为情, 私下里还是能不说尽量就不说。可见, 我们的羞耻心来的有些早, 而且羞耻心确实阻碍学习新的语言。卡尔·毕贴还说, 成年人学习新的语言时会产生一种潜在的恐惧感和紧张感, 会不自觉的表现为一种心理上的障碍。这种恐惧感和紧张感, 大概就是来自于羞耻心吧。

第四, 这一时期的孩子, 语言接受系统处于开放状态, 能够自然而然地学习外语。因为此时正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敏感期, 特别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 其语言模仿能力较强, 尤其体现在学习语音的方面, 此时对语音的把握最为纯正, 幼儿语音的习得不需要经过间接思考理解, 而是借助于当时的语言环境和说话人的动作直接领悟的过程。如果对其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 给予丰富、适量的信息刺激其语言功能, 就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使其一生受益;相反, 如果错过语言萌发增长的关键使其, 再多的刺激也难以达到充分发展的水平。

第五, 6岁以前的孩子, 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 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这时联系说话, 更容易掌握发音的技巧, 但孩子从6岁起, 其辨音能力、认知能力、语调和语音大体上已经退化。若在最佳时期只接受母语的刺激, 那么, 母语中枢以外的言语中枢就会逐渐退化。等孩子进入学龄后, 母语中枢已形成一整套固定的控制模式, 这时再学习外语, 母语中枢就很难接受。因此, 如果我们能抓住幼儿期对幼儿进行第二语言的教育, 其潜力和发展是无限的。

第六,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世界很好奇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配合得最好。因为我们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学习是与自身的发展, 身体、大脑、心理等各方面相辅相成的, 我们小时候对世界、对周围和对语言处于陌生和好奇的状态, 我们急切地想去了解这个我们眼中和耳朵里的世界, 急切地想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这种天然的学习没有阻力, 轻轻松松又自然而然。等我们长大些了, 或许好奇心没有减少, 甚至有可能有增无减, 求知欲或许也会更强, 但是或者正因为我们脑海里充斥了其他东西, 比如太多的求知欲, 比如羞耻感, 再比如争名夺次, 这让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配合不再像之前那么好, 也不再像之前那么自然和轻松。

综上所述, 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在0-6岁。S

参考文献

[1]杨艳平.浅谈幼儿英语教育[J].大众文艺, 2009.

[2]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及最佳年龄研究[J].外语学刊, 2004.

[3]孙明蕾.英语教育不宜从幼儿抓起[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篇4:孩子学习才艺的最佳年龄

杨婧,兰州珍妮英语学校校长、珍妮乐幼儿园园长、兰州市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团导师、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在天水创办珍妮英语学校;2001年,成立兰州珍妮英语学校;2003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开办了20多家加盟分校和多家直营学校。2013年,学校又增设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成就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未来。如今,杨婧仍心怀远志:将珍妮打造成一个甘肃本土特色的全科教育知名品牌!

孩子学习一些才艺特长是一件好事,家长送孩子学习才艺之前,应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同时,还应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时间。下面给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些孩子学习各项才艺的适应年龄,供家长参考。

学小提琴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的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学钢琴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不宜学钢琴,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因此,最好让孩子在3~5岁时先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般在4~5岁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

学绘画 孩子在1~2岁时就已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认识并可以画出,5~6岁时,喜欢画自己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因此,在2岁半到3岁时孩子的想法最单纯,此时学习最为适宜。

学书法 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此时孩子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理解力较弱,但若有兴趣,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习也不会太早。按习惯书写文字的意义而言,也是适合的时期。

学英语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孩子4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英语说得像母语一样,就要尽早学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过了5岁,语言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英语就会有语音干扰,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学习,1~2岁就可以开始接触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学围棋、象棋 围棋和象棋的开始适龄期是3~4岁,只要孩子能区分棋子的黑和白以及棋上的文字就可以。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学游泳 “游泳训练班”一般教授基础,有各年龄都能学习的课程,如 “0~2岁婴儿游泳班”、“3岁幼儿班”、“幼儿班”、“学童班”、“高级班”、“选手培训班”等。因此,想要让孩子学游泳或孩子自己想要学游泳时,就是游泳的开始适龄期。

学体操 体操不论从几岁开始,都是越早开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从3岁开始较为适当。

学西洋舞(芭蕾、现代舞) 幼儿在2岁半到3岁左右就能踩出步伐。让幼儿习惯团体活动,培养正确的音感是其目的,所以一周练习一次左右就够了。让孩子从事很难的动作对身体发展并不好,技巧的指导从肌肉尚柔软的6~7岁开始比较理想,芭蕾舞要两脚打开180度的动作,这个动作需要趁早开始。

学珠算 在孩子2~3岁时,开始对数字有兴趣,提出关于数的疑问。在4~5岁时,手指的灵巧度增加,可以拨弄算盘,但这时由于对基本的加、减、乘、除没有概念,所以,这时学珠算效果不会很理想。在小学三年级学珠算比较合适,因为这时学校已教会孩子如何进行乘法、除法等,此时开始学习更为适宜。

(本文由珍妮教育提供)(责编 悬塔塔)

篇5:让孩子学钢琴的最佳年龄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动开始,再到小肌肉的细腻动作,而弹钢琴需要的是很具技巧性的小肌肉动作,需要相当的耐性,年龄太小的孩子协调性稍差且坐不住,此时学钢琴无异于拔苗助长。

另外,每弹奏一个音大约需要30克的力,低音区需要的力度则更大,如果孩子学琴年龄太小,就无法达到这一力度要求,这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钢琴的演奏,而且时间一长还会对孩子的手指的正常发育有损害。

所以说学钢琴不是越早学越好,那学钢琴的最佳年龄是多大呢?学钢琴的最佳年龄多大?这并没有严格界定,孩子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要看具体条件。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考虑,孩子在4、5岁以后,无论大脑的发育,还是注意力、认知能力、理解力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前提。到了5岁,孩子的皮质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中枢神经系统更趋成熟,肌肉的发育也更加完善,这为学习钢琴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因此,通常认为女孩在4-5周岁,男孩在5-6周岁就可以开始学琴了。

篇6:女性生孩子最佳年龄详情介绍

1、从年龄上说,女性应该在20~30岁之间生孩子.首先,这个时期身体各个机能处在最旺盛时期,身体状态也处在最高峰,是抚育下一代的最佳时期.

2、女性年龄过大,卵细胞发生畸变的可能性增加,受孕后胎儿畸形率也会上升,也不符合优生准则.

从季节上来说,专家认为受孕最佳的季节是春未和秋初即3-4月份怀孕,气候温和适宜

3、风疹病毒感染和呼吸道传染病较少流行.胎儿在最初段有一个安全的发育环境,

4、对于预防畸胎非常有利.日照充足是春季怀孕的又一个好处.同时,孩子出生正好跨过严寒,有避开酷暑,婴儿的护理相对比较容易.另外,秋初9-10月份受孕也较为合适,秋高气爽,气候温暖舒适,食欲不受影响.

篇7:儿童学习外语最佳年龄问题

1 年龄问题

1.1 关键期假设

年龄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外语最有利, 3岁, 8岁, 还是10岁?起始年龄对语言学习者的最终语言成效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Lenneberg于1967年在他人基础上提出了关键期假设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1]。该假设认为:2岁到青春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青春期之后, 儿童不再具有自然、高效的语言习得能力, 且难以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水平[2]。对于关键期假设, 研究者众说纷纭, 自20世纪70年底, 他们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证实、证伪关键期假设。

很多研究者不同意关键期假设, 他们提出了多元关键期假设。多元关键期的理论要点是:“不同语言模块的习得具有不同的习得起始年龄及终止年龄”[3]。例如:4至7岁是儿童切分音段、掌握语音以及学会词汇搭配的关键期, 从出生至10岁左右是孩子们掌握词汇和句法的最佳时间段[4]。根据这一理论, 一些语言技能在某一阶段发展更容易, 而有些语言技能, 要到语言临界期过后方能获得。该理论强调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不是只有一个关键期, 而是多个关键期。例如, Hyltenstam认为: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性不会在每一个阶段突然消失, 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缓慢消退;这个时间段可能从儿童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语言习得的机会窗口会在某一时间点之后关闭, 语言官能的效率逐渐降低, 对边缘语言输入的接收效果会越来越差[2]。

这两种假设的核心问题是习得者的年龄问题。根据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观点, 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 在关键期内, 孩子之所以能克服语言刺激贫乏等限制, 高效快速地习得母语是因为普遍语法在起作用, 语言习得机制使得孩子们以不可思议的惊人速度掌握自己的母语。关键期之后, 普遍语法的缺乏或部分缺失是导致成人二语习得事半功倍的主要原因。

1.2 国外研究

理解二语习得的年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路径进行:初始速度、习得过程、最终成效、是否能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3]。

初始速度是指语言习得者对语言规则、句法结构及词汇的习得速度。儿童和成人习得的速度不同。Krashen认为, 成人的二语习得速度优于儿童;年龄稍大的儿童的习得速度优于年龄较小的儿童[5]。Snow等通过调查发现:儿童和成人在语言规则和句法结构习得速度上差距悬殊, 成人对语言规则和句法结构的掌握远远优于儿童,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年龄不同[6]。目前, 多数研究者认同这一结论。可见, 就初始速度而言, “年轻者优”的说法不成立。

习得过程儿童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要经历什么样的阶段, 采用什么样的策略, 所遵循的机制是否一致等, 研究者对这些问题争论不休, 莫衷一是。这些争论不涉及到是否存在关键期的问题, 本文不做讨论。

最终成效是指语言习得者最终达到的稳定的二语水平。儿童和成人学习二语的最终水平是否也有明显差距?Scovel指出, 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更容易达到较高水平, 而成人很难避免外国腔[7]。Johnson&Newport的研究表明:当语言习得者的生理与认知不成熟时, 年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生理与认知成熟时, 年龄因素便不起作用。他们研究的结论支持了关键期假设的存在[8]。Singleton证明, 儿童时期习得第二语言更容易取得较大成就[9]。Birdsong研究发现, 赴美时间与最终成效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青春期之后赴美并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者, 其赴美、开始接触二语的时间越晚, 其可能达到的最终成效也越差[10]。因此, 就“最终成效”而言, “年轻者优”的说法成立。

是否能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是二语习得年龄问题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定义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以及如何判断习得者是否已经达到了该水平。也就是说, 缺乏一个可以遵循的固定标尺来认定关键期假设。Singleton问道, 关键期假设究竟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有关习得的趋势判断还是不可违反、不允许反例存在的绝对规律?关键期假设究竟是一个解释性假设还是规定性假设[11]?这是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

根据关键期假设, 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习得起始时间较晚的学习者已经不可能轻松自如地掌握第二语言, 也不可能达到与本族语者水平相当的语言水平。研究者认为, 既然这样,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某一个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时间晚于关键期, 却达到了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如果有这样的例子, 关键期假设便可以被推翻。Bialystok&Miller研究表明, 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在某一年龄点后与习得起始年龄呈负相关[12]。换言之, 只有二语习得起始时间较早的儿童能够达到本族语水平相当的语言水平。而Bongaerts却发现少数习得起始时间稍晚的二语学习者也能获取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13]。但是Butler研究发现, 无论早起点还是晚起点的学习者均不能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14]。多数研究者的结论表明, 少部分语言习得起始时间晚于青春期的学习者能够突破年龄限制, 能够获得与母语水平接近的最终成效。换言之, 关键期假设不成立。

1.3 对年龄问题的解释

如何对年龄效应做出合理的解释?既有研究主要从神经生理、社会心理、认知三个角度对年龄问题进行解释[3]。

神经生理解释是对二语习得中年龄效应的解释最为传统、解释力较强的一个假设。神经生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生理官能, 它与脑细胞的弹性密切相关。Lenneberg认为, 语言习得与年龄这个变量联系密切, 随着大脑开始侧化, 其可塑性与弹性逐渐消失, 使得脑细胞与外界刺激链接能力减弱[1]。语言的获得也是以脑细胞之间的链接为前提条件。在关键期之前, 大脑单侧化过程尚未完成, 在语言处理过程中, 可供链接的脑细胞更多更为活跃, 因此, 与成人相比, 儿童更容易习得语言。Pulvermuller&Schumann从研究大脑髓鞘化的过程入手, 发现在青春期前后, 除高级大脑联合皮层区外, 所有的脑皮层区域均达到其髓鞘化的峰值, 之后便呈下降趋势[15]。髓鞘化这一概念可以简要地理解为脑部发达的程度就在于髓鞘化完成的多与少, 值越高, 大脑发育越发达[3]。科学数据表明, 在成人大脑中, 未能髓鞘化的神经细胞依然存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成人对语言的处理花费了更多的努力,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社会心理解释语言学家们也从社会心理角度—学习动机、情感态度、语言输入等方面考察了儿童与成人在语言习得中的不同表现。Mary认为, 成人把语言作为特殊的职业工具学习, 往往事半功倍, 而儿童并没有把二语学习作为一种工具动机, 其学习二语也并非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16]。但是, Long指出, 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说明, 儿童与生俱来的语言学习动机就一定比成人强烈, 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比成人多[17]。而Lightbown&Spade观察发现, 儿童与成人二语输入的质和量存在差异, 儿童接收到的语言输入更多也更为简单;与成人相比, 儿童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 其情感倾向更容易接纳新的语言[18]。尽管儿童在学习愿望及语言输入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但他们最终获得的语言成效却惊人的一致, 学习年龄早于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儿童, 几乎都能够获得较高的、甚至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当然, 也有一些特例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二语的起始年龄晚于关键期, 也能够达到近乎母语的水平, 这是为什么?Moyer给出的解释是:他们有很好的语言天赋, 能够接触到大量的目的语, 学习方法得当, 元语言意识强烈, 话语分析能力强[19]。

认知解释二语习得中年龄问题也可以从认知老化入手。认知观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之一, 认知能力是可以老化的。认知老化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下降、处理速度的减缓、工作记忆的残缺及抑制的减弱[20]。这三种能力在一语与二语的习得与使用的各个阶段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的老化会影响对一语与二语的掌握与使用。

1.4 共识性结论:

国外研究者达成了以下共识:

对于语音语调的习得而言, 关键期假设的确存在。根据多元关键期假设, 从出生到4至7岁是孩子们切分音段、掌握语音、学习词汇搭配的关键时期, 一旦超过该时期, 地道的语音语调很难获得。语言习得的速度及最终成效的确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就外语学习的初始速度而言, 成人在语言习得的最初阶段比儿童更具优势。就最终成效而言, 习得二语起始时间早于关键期的儿童比成人习得者的最终语言水平高, 儿童在语言习得中享有长效优势。

1.5 外语教学的最佳年龄问题

外语教学的最佳年龄问题对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外语课程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从小学外语”的热潮。针对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问题, 联合国于1962年、1969年分别召开国际会议, 征求专家意见, 但是专家的观点莫衷一是。同时, 多数研究者认为, 学习第二语言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但是, 2014年10月, 印度17岁的语言天才女孩伟里莎 (Gayatri Wailissa) 的猝死 (因脑动脉爆裂死亡) , 给人们蒙上了一层阴影[21]。

年龄问题及师资状况也是制定国家语言政策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在我国, 语言学家对于英语教学的起始年龄问题争论不休, 难以定论。对于外语教学的适龄问题, 国内知名学者, 例如:桂诗春、王初明、戴曼纯、束定芳、杨连瑞、赵世开等都持谨慎或保守态度。桂诗春曾对“外语要从小学起”提出了质疑, 认为我们应该考虑英语教育中的教育经济学的问题[22]。束定芳认为, “在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外语最有效的年龄应该是11岁至20岁, 这在国际学术界已是共识……小学开设外语弊大于利, 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是增加儿童的精神和学习负担”[23]。胡明扬认为, “…如果小学外语的师资问题都解决不了, ……, 还不如不学”[24]。赵世开认为, “在临界期还不明确的情况下, 就在幼儿和儿童中开设外语班, 究竟是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开发还是摧残他们的能力, 实在是值得考虑”[25]。

不过, 这些讨论都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1985年国家教委组织的一次全国中学生英语学习调查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次调查的对象为15省市139所中学初三和高三的学生, 共57, 080人。这些学生基本上都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结果表明, 小学学习过英语的学生有的成绩很好, 如上海和广东;但是有的成绩并不理想, 如北京和天津的成绩显著地低于从初一开始学习英语的吉林、湖北和安徽的学生。这次调查的结果还表明, 学习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领导重视程度、师资水平、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多种因素, 与起始年龄关系不大[26]。2001年, 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 在城市与农村有条件的, 小学应该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27]。董燕萍对参加2002年广东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的1200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后指出:要在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 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不顾具体的师资条件, 在小学盲目开课, 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教育浪费, 而且还会挫伤相当一部分孩子今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28]。

2 结论

篇8:把握看孩子的最佳角度

关键词:角度;仰视;俯视;平视;斜视;环视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64-1

仰视:蹲下来看孩子。切苹果一般总是以果蒂和果柄为点,竖着落刀,一分为二。如果把它横放在桌上,然后拦腰切开,就会发现苹果里有一个清晰的五角形的图案。这让人不免感叹,吃了多年的苹果,我们却从来没有发现过苹果里面竟然会有五角形图案,而仅仅换一种切法,就发现了鲜为人知的秘密。我们成人经常犯习惯性的错误,往往用自己的眼光和思维去对待孩子,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可能会把事情复杂化。仰视就是把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这不仅仅是一种形体动作,更是一种情感姿态。只有降低了自己的“高度”,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在心理上“蹲下”了,才能和孩子站同一个视角看待和理解问题。“今天的汇报演出真精彩!”老师是这么认为的,孩子可不一定。这是因为:师生观看演出的视角不同,所看到的舞台表现也不同;师生的身高不同,所看到的节目精彩也不同。如果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和角度去观察,那么,我们要允许学生说“不精彩”。

俯视:把孩子当孩子看。俯视与仰视并不矛盾,只是姿势与角度不同。俯视,是站在成人的高度把孩子当孩子看。孩子早期的集体生活会影响人的一生,而教师对孩子决定性的影响在于:潜意识中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态度不仅包括行为主体察觉的内容,还包括不被主体察觉的内容。有些存在于内心的东西,虽然不被察觉,却始终起着作用。这些内容是恒定不变的,除非有外人提醒并经过自我反省。我们都记得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们的眼神是宽容的、温和的,我们的面容是微笑的、慈祥的。我们允许他们摔跤、犯错,容忍他们慢慢来,因为他们仅仅是孩子。如今长大了,我们依然要用这样的眼神和面容对待他们,因为他们依然是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落作业、考不好、说个谎,要容忍他们一犯再犯,一错再错,如果我们以批评、训斥、惩罚的态度对待他们的错误,那就是教师的错了,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平视:平等地看孩子。平等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这是一种处事的心理、态度和方式。这种平等的教育理念,对生命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长大了就会更平等地对待人和事。反之,从小就生活在棍棒、居高临下的训导或者宠物般溺爱中,就很难养成健康的人格,容易变得偏执,甚至容易走极端。在这个意义上说,平等教育不仅是对生命的最丰厚馈赠,也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性滋养。我们都曾经是个孩子,遗憾的是一旦长大成人之后,便很快遗忘了属于孩子的真正价值。为人师者,大凡都深谙因材施教、阳光普照的道理,然而,知易行难,鲜有教师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每天清晨的问好,为何总是学生问候,老师回答,而不是老师先问候,学生再回答?难怪有孩子心里愤愤不平:你见着我只当没看见,我为什么要理睬你?批评、责罚孩子时,总是居高临下,指手划脚,于是孩子总是觉得低人一等,矮你一截,久而久之,自卑心理就形成了。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改变总是站着说话的习惯、弯腰教诲的形象,和孩子平等对话,用眼神平视交流,才能让孩子从小就获得生命平等的感性认知。

斜视:从侧面看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是从正面看孩子,看到的是我们眼中的孩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难道自己看到的还会有错吗?殊不知,孩子是一个“多面性”的存在,每个孩子都具有“多面性”,在不同的关系环境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方面。正如他们所呈现出的样子,特定的关系环境会将自我的特定方面表现出来。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孩子最真实的一面。有孩子在老师的眼里勤奋好学,但同学反映劳动时总是偷工减料;有孩子老师看来活泼开朗,但同学反映背地里总爱说别人的坏话;有孩子学校里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家长却反映在家与老人没大没小,无理取闹。生活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和价值,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允许孩子有一定的空间来展示多面性,并从多个侧面倾听,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孩子。我们要多去了解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多与学生谈话,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多观察学生的行为。行为是学生的内心读白,行为的暴露,也就代表了学生思想的践行。故观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我们首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如看学生的上课态度,看学生的穿着打扮,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等;其次要借学生来观察学生,我们所借的学生一定要是最让人信任的,能客观地将情况反映给你。用这种内外结合的方法更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信息。

上一篇:员工旷工处罚通告通用下一篇:拟提拔干部考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