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经验

2024-05-10

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经验(精选8篇)

篇1: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经验

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创新管理模式 整合警力资源

筑牢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有效挖掘警力资源,加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我局开展了农村派出所履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前期选定三个县的32个农村派出所率先试行。现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领导重视、强势推进,农村派出所履行交通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张家口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总面积3 7万平方公里,共有18个区县,多为丘陵地带。在全市21815公里通车路程中,县乡公路有17279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79 2%,且大多数公路等级低,交通安全设施缺失,存在大量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危险路段。全市共拥有机动车614410辆,其中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等五小车辆约266425辆,占机动车总数的43 4%,且每年以6 4%的速度递增,这些车辆多分散在农村地区,车辆安全性能低,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止,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而且,在全市151个乡镇中,只有47个公路交警中队,仅占全市乡镇总数的31%,各区县仅有交警409名,人均担负着42 2公里乡村道路的交通管理工作。

篇2: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经验

方案

为进一步推广丘北经验,有效解决全州农村地区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的问题,促进全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广丘北经验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云政办发〔2008〕131号)要求,结合我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领导、完善设施、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总要求,通过抓实源头、完善设施、广泛宣传、落实责任、严格执法、,积极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目标,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预防一般事故发生,减少较大事故,杜绝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使全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设施有效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守法意识显著增强。

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州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大理州丘北经验推广工作办公室”作为推广丘北经验工作机构,由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杨毅平任“推广办”主任,州政府督查室主任张云凯任“推广办”副主任,州公安局、州交通局、州财政局、州农业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地税局、州工商局、州安监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下设2个小组开展工作:一是在州公安局设立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小组,由州公安局副局长、公安交警支队支队长刘文章担任组长,重点负责制定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农村客运机动车、驾驶人的源头管理等工作; 二是在州交通局设立路、站、运一体化工作小组,由州交通局副局长杨永斌担任组长,重点负责制定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培育农村客运市场的措施办法,牵头拟制加快发展全州农村客运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路、站、运一体化建设等工作。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推广工作办公室,切实加强对本地丘北经验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职责任务和工作措施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广丘北经验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云政办发〔2008〕131号)和《关于印发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规定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29号)要求,全州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重点落实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和任务: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二是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农村客运市场;三是整合多种力量,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

(一)各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职责任务

1、按照“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辅”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养”的原则,探索采取出让农村客运班线经营权和鼓励私营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修路、护路等方式,逐步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提高通路率和通车率。

2、要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路、站、运一体化建设。

3、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客运交通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从事农村客运。对已经在从事农村客运经营的,按照省政府相关优惠扶持政策,认真予以兑现落实;对已经具备通行条件,但由于税费政策和经营成本较高等原因一直未能通行客车的,按照省政府相关优惠扶持政策,逐一落实,及时开辟农村客运市场;对于不具备通行条件的,按照先易后难和“成熟一家,实施一家”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农村客运市场。

4、各县市每年改善农村道路不少于150公里,并在公路危险路段安装1000米以上波形防护栏(墙、墩),设置20块以上永久性交通安全警示标志牌。

5、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 “一盯一”、“一帮一”的监管办法,按照户籍管理方式,建立农村客运机动车及驾驶人登记簿,实行“一车一档”,全面落实对农村客运驾驶人的监管工作。

(二)各职能部门职责任务

公安部门:(1)州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制定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全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农村客运机动车、驾驶人的源头管理等工作;(2)各县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公安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细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辖区客运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强化农村道路的巡逻管控,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非法载人、无证驾驶、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格车辆审验,严防报废车辆流入农村;(3)公安交警支队车管部门要对新增农村客运车辆的注册登记号牌工本费减免50%;(4)公安交警支队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要对农村客运车辆每年的安全技术检验费减免50%,并督促检查社会化的检测站实施同样的减免优惠政策。

交通部门:(1)负责制定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培育农村客运市场的措施办法,牵头拟制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的实施意见;(2)认真牵头实施农村客运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坚持新建农村道路与农村客运站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85%以上乡镇建有客运站,乡镇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9%,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85%;(3)制定对农村客运车辆减免养路费、运管费、客运附加费等交通规费的优惠政策,优惠扶持政策暂实行3年。对专营县到乡(含乡以下)的农村客运车辆,养路费按现行标准征收,客运附加费减半征收;专营乡以下的农村客运车辆,养路费、运管费按50%的比例征收,客运附加费全减;(4)各县市交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治理,进一步加强县乡以下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工作,在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设立警示标志牌,完善隔离、防撞等安全防护设施;(5)各县市交通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客运企业的监管,督促客运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与公安交管部门共同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农村客运创造和谐平安的环境。

税务部门:对同时满足4个条件(即:依法取得营运许可,依照主管部门核定的线路、站点和时间运营,执行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票价,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伤残军人等提供减免票优惠)的公共汽车和在本县内或者毗邻县间至少有一端在乡村的班线客运汽车,由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核准并出具免税证明,给予免征车船税,优惠扶持政策暂实行3年。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要按照交通、公安部门提供的农村客运车辆资料,对农村客运经营者减免工商行政管理费;(2)地方征收的客运车辆其它税费,由各县市丘北经验推广工作办公室在规定权限内制定减免办法,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财政部门:(1)配合本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农村客运路、站、运一体化建设保障工作,同时加大对农村客运企业的扶持;(2)各县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辖区危险路段的排查整治工作;(3)对农村客运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扶持农村客运站及农村道路建设的土地使用政策,支持和推动农村客运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工作落实。(1)要把农村客运站及农村道路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中统筹规划;(2)对老路基实施改建、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不再办理土地审批手续。连接村与村、未纳入公路主管部门管理的村级道路建设,需要村与村之间集体用地调整,不需办理土地征收或征用手续;(3)对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用地可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调整使用,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按审批权限报批农用地转用,实行“只转不征”。

农业(农机)部门: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工作,加强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把培训、考试、审验和农机市场准入关,增强农机人员交通安全意识,严防超范围运营和违法载客,并积极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强化路面管控。

安监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和工作措施,加大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倒查力度,坚持有过错必追究的原则,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四、相关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部署,抓好督促落实,全力推进辖区推广丘北经验工作。

(二)各县市、州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道路交通安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真正将此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抓紧抓好,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各县市丘北经验推广工作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各部门推广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推广工作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篇3: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经验

一、现状和特点

雁江区是一个人口逾百万的丘陵农业大县, 地处川中核心地带, 境内成渝公路321线和成渝高速公路两条国道纵贯南北, 省道川西环线 (资阳至乐至、资阳至仁寿) 横贯东西, 9条县道和85条乡道共同形成了农村公路的网络骨架。全区乡以下道路总里程7 171.4km, 其中通村公路2 007.7km;481个行政村, 国道通达18个, 占3.7%, 省道通达19个, 占4%, 县乡道路通达124个, 占25.8%, 通村公路通达320个, 占66.5%, 共有395个村可以实现晴雨通车, 占82%, 86个村只能晴通雨阻, 比例高达18%;全区通社公路总里程5 163.7km, 6 211个社, 国道通达的78个, 占1.2%, 省道通达的79个, 占1.3%, 县、乡道路通达的1 442个, 占23.2%, 通村公路通达的1 234个, 占19.9%, 通社道路通达1 861个, 占30%, 有1 599个社可以实现晴雨通车, 占总社数25.8%, 3 095个社只能晴通雨阻, 占总社数的49.8%, 尚有1 517个社不通公路, 占总社数的24.4%。雁江区规划的29个文明示范新村现有通村公路132.65km, 通社公路204.64km, 全部属于非等级公路。其中能够晴雨通车的村有15个, 占60%, 晴通雨阻的村有10个, 占40%, 在示范村375个社中, 晴雨通车的社有183个, 占48.8%;晴通雨阻的社则达到179个, 占47.7%, 目前尚有13个社不通路, 占3.5%。我区农村道路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领导重视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为迅速扭转农村交通不便的被动局面, 近年来, 区委、区政府将农村道路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把修路致富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 常抓不懈。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工程指挥部,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道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落实了通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的兑现。在全区掀起了农村道路建设的热潮, 激发了农民自觉投工、投劳、投资建设家乡的热情, 加速了农村道路建设的进程。在示范文明新村建设中, 政府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出台了更多的政策, 使农村交通条件迅速改善。

2. 农村道路的骨干网络基本形成

农村道路以境内国道、省道和县级、乡级道路为骨架, 逐步形成路网, 成为四通八达的通道。全区已经完成了通乡公路的硬化, 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和道路的服务质量。“十一五”期间, 雁江区共计新建农村道路875km, 其中通村公路200km, 通社公路675km, 打通了25条区间道路, 完善了农村路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好政策的实施, 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3. 农村道路建设呈现多渠道投资的格局

增大投入是推动农村道路建设的关键。近几年, 全区上下通过狠抓投入机制的完善, 逐步理顺了投资渠道,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倾斜;二是扶贫新村建设项目的补充;三是“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四是各级财政的投入;五是社会助力资金的襄助;六是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投资;七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十一五”期间, 全区乡以下道路建设总投资达2 000余万元。

4. 道路建设步入规范化建设的轨道

在工程建设中, 业务主管部门认真做好项目的“三个统筹”, 即统筹规划, 统筹设计施工标准, 统筹工程验收。做到道路建设有规划、有设计、有管理、有验收。严格以《四川省农村机耕道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四川省村级公路建设标准》、《四川省通村公路建设指南》、《四川省机耕道建设技术条件》 (四川省地方标准) 为准则, 使道路建设步入规范化建设轨道。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农村道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是由于基础条件的限制和历史欠帐等诸多原因, 折射出许多问题, 严重制约了道路服务能力的正常发挥, 影响了经济发展。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乡村路网不畅尽管农村道路建设有网络骨架 (国道、省道、县、乡道) 支撑, 但仍存在网络不畅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一是通乡公路的连接路段通行不畅通, 服务能力弱, 如侯家坪至长沙埂的访高路, 这些道路对农村道路的路网形成至关重要, 存在失养严重、通行能力降低等突出问题。二是乡村公路断头路多, 规划布局不甚合理, 道路与道路之间的连接不畅, 村与村之间、社与社之间、乡与乡之间的农村道路, 由于用地和桥梁不通的影响, 隔河相望, 隔地成壑。短短的一段距离, 终使道路不能相连, 既造成了交通资源的浪费, 也使受益地区的农民深受其害。如忠义镇的幸福村与碑记镇的同意村, 两村相邻道路相隔只有100余m, 却因为对公路的管护使用达不成一致意见, 无法连通, 而两村的道路连通后, 幸福村通达成渝公路的里程可以节约2/3。全区类似这种情况普遍存在, 初步调查统计达50余处。三是部分社没有通机动车的道路, 成为交通死角, 使当地群众饱受交通不便之苦。

(2) 农村道路状况差一是农村道路普遍存在路基、有效路面宽度不够, 单车道的道路没有设置专用错车道, 基本上没有路肩, 转弯半径和道路坡度超标的问题, 道路线形不流畅。二是道路建设基本是土法施工, 就地取材, 多数没有机械辅助操作, 新修道路未进行机械碾压, 路面材料骨料少、厚度薄、压实度低, 材质硬度达不到要求。三是排水系统不畅, 边沟深度、宽度不够, 涵洞设置不科学, 有的涵洞未进行清淤, 造成公路排水不畅, 积水成潭, 对公路路基的稳固造成严重影响, 有的甚至由于雨水的冲刷, 造成道路水毁。四是路面坑洼不平, 车行困难, 甚至中断交通, 特别到雨季, 很多道路都处于瘫痪状态。

(3) 重建轻管的问题突出近几年实施的农综项目、扶贫项目和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所修建的道路, 均存在着管护责任制不落实、管护措施不到位、无人管护的问题, 造成有的道路“头年修, 二年烂, 三年以后无人管”, 通行畅通的好景不长, 大失农民所望。特别是过境路段, 道路通行地区不受益, 当地群众不愿养护, 而受益群众则因道路在人家地盘上, 也不愿养护, 造成失养。公共路段问题则更为严重, 管护责任不明, 管护地段不清, 管护人员不落实, 互相扯皮、推诿, 管护难以落实。另外, 农村道路同时存在超载严重的问题, 使道路迅速遭到破坏, 路况急剧恶化, 对过行车辆超载无人问津。雁江区的农村道路绝大多数是泥石路, 三分建七分管, 管护重于建路, 只有管好了, 才能确保农村公路的畅通。

2. 主要成因

(1) 对农村道路建设重视不够“十一五”期间, 雁江区在通乡公路建设上打了一场漂亮仗, 但对通村、通社、通户道路建设缺少足够的重视, 顾了头没有顾尾。农村道路建设缺乏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和宣传发动。

(2) 思想认识落后部分农村干部、群众, 思想观念陈旧, 全局观念淡薄, 对农村道路的认识不到位, 坐等靠要, 两眼向上, 只图享受, 不讲贡献。只与人家比效果, 不与人家比投入, 说到修路出工出力出资就打退堂鼓, 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 这些消极观念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影响甚大。

(3) 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农村道路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 “十一五”期间全区农村道路总投资2 000余万元, 与实际需要差距很大。一是国家、省、市投入十分有限, 专项用于道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很少, 农综项目、扶贫项目、商基项目所包含的对道路建设的投入比例不大;二是本级财政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 “十一五”期间每年对通村公路建设补助均在50万元以下;三是镇乡财政无力扶持农村道路建设, 除少数镇乡在挤占预算资金的情况下有少数资金补助农村修路外, 基本上没有投入;四是农民投工投劳投资不足。道路建设资金的匮乏, 严重制约了农村道路建设的开展。

(4) 道路建设粗制滥造在道路建设中, 项目单位补助资金少, 从近几年上报补助看, 一般新建泥结碎石路面2~3万元/km, 整治1~2万元/km不等, 大部分建设单位由于宣传发动不充分, 集不起资金, 只能利用上级补助的有限资金实施建设。在工程建设中, 有的地方还采取工程承包的方式, 让施工方在建设资金中盘剥一定的利润, 实际用于工程建设的投资又打了折扣。根据专家对农村道路建设工程概算, 1km泥结碎石公路投资应在10~13万元之间, 政府的补助只占“零头”, 利用“零头”资金搞建设, 又进行工程发包, 建设资金实在少得可怜, 工程建设必然出现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造成了农村道路质量的先天不足。

三、发展趋势与有利条件

1. 发展趋势

(1) 路网布局将更为科学合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对农村道路建设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对道路的辐射范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不通的地方要求修路, 通路的地方要求通社、入户, 将逐步形成村村通、社社通和户户通;二是要求道路通达更为快捷, 必须建设较为科学、布局合理的农村路网;三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农村道路网络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道路建设即将进入一个高标准、快速度的发展时期。修建农村道路已经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要务, 是广大农村最迫切的要求。

(2) 路面的等级要求提高雁江区的农村道路大多属于非等级公路, 今后一段时期农民追求等级公路的愿望加强, 有望改变这一现状。一是雁江区境内的省道川西环线 (资仁公路) 和县级群养道将由交通部门争取扶持, 实施硬化;二是通乡公路的连结线路, 将作为全区公路骨架的重要补充, 有关部门将积极争取相关政策落实工程投资加以硬化;三是四川省制订的2020年前全省通村公路硬化规划的实施, 将使有条件的地方优先享受扶持政策;四是部分地方受通乡公路建设和外地通村公路建设经验的影响, 群众自发要求硬化农村主要公路的愿望强烈, 自觉加大投工投劳投资力度, 积极支持农村道路升级, 建设农村等级道路的时机日益成熟。

(3) 公路的养护即将纳入议事日程

近年来, 雁江区大力推进“一事一议”政策, 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投资加强农村道路的管护、养护。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干预, 逐步建立农村道路的管护责任制, 并加强道路管护的检查、考核, 下最大的决心维护农村道路, 提高通行能力。这一政策, 对保障农村道路畅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4) 道路建设的投入机制日趋成熟

农村道路建设面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四川省建设丘陵经济示范区和新农村建设提速的历史性机遇, 随着现代农业的构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不断增长。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国家、集体、个人和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资将不断增多。特别是国家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项目、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项目、千万工程项目、通达工程、通村工程项目, 投入力度将有所增加, 农村道路建设在各项目中的比重提高, 农村各方面的投资和农民捐资将有较大增长, 逐渐使农村道路建设投资多元化, 一个适应新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投入机制将日趋成熟。

2. 有利条件

(1)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农民投资能力增强近年来, 我区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农民收入增加, 农村储蓄存款余额增速较快, 农村财富增长, 增强了农民建设家乡的投资愿望, 为农村道路建设创造了契机。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道路建设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雁江区的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农产品的流通量将越来越大, 流通的品种将越来越多, 现有的农村道路已不能满足农产品贸易的要求和农产品增值的需要。农民要想增加收益, 巩固产业结构调整成果, 必然自觉加大建设农村道路的力度。

(3) 通乡公路的全面硬化, 带动农村道路建设从两个方面看:一是通乡公路建成, 各级党政对交通建设的重心将向通村公路建设方向倾斜, 有利于农村道路建设再掀高潮;二是通乡公路的畅通, 对乡村道路的建设带动作用明显, 将促进农村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4) 项目增多, 投入增加, 推进农村道路建设一是国家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项目、扶贫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循环经济建设等项目将在雁江区继续实施, 投资力度加大, 有利于项目区道路建设;二是国家将投巨资加大对农村道路, 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投入, 这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三是本级财政在通乡公路建设压力缓解的情况下, 可以调整部分财力支持农村道路建设。

(5) 农民要求修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要致富、先修路, 要快富、修好路”的观念在新一代农民中形成共识, 很多地方由以前的“政府要我修路”转变为“我要修路”的自觉行动。各地农民积极申报项目, 要求政府支持的呼声十分强烈。有了积极性, 修路的投工投劳投资就容易解决, 农村道路建设就容易获得成功。

四、对策及建议

农村道路建设利国利民,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是一项德政工程, 也是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雁江区农村道路建设中,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推动工作开展:

1. 明确农村道路建设的思路, 加强工作的领导和考核

农村道路建设要坚持建好村级, 管好社级, 引导入户, 重点投入, 宁缺勿滥和民办公助的工作思路。鼓励扶持建设好通村道路, 积极落实通村通社道路的管护责任制, 实行村道村管、社道社建社管, 引导农民加大投入进行入户道路和便民路建设。在项目资金安排中, 不撒胡椒面, 宜集中重点投放, 建一批上等级的通村通社道路。同时建立农村道路建设管护领导机构, 常设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工程指挥部, 统一协调农机、交通部门的工作关系, 把农村道路的建管工作纳入政务目标进行考核, 在全区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2. 整合资源, 集中打造

我区农村综合开发、金土地项目、扶贫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循环经济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量每年超过2 000万元, 对这些项目资金的应用, 不妨学习外地的经验, 就是在项目具体实施中, 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修路, 而且要修水泥路或柏油路, 路修好了, 项目容易形成亮点。因此, 加强项目资源的整合, 统筹项目资金安排, 改变项目的重点投向, 实施公路建设的重点打造是十分必要的。

3. 实行竞争安排农村道路建设项目的机制

我区近年来申报农村道路建

设的项目不下500个, 但由于资金的原因, 农机部门专项安排的项目不足10个, 形成了巨大反差。在今后的项目安排中, 一是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优先安排;二是对群众积极最高, 筹资有保证, 村级班子得力的优先安排;三是对建设等级公路、硬化道路的项目优先安排;四是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和产业化经营的地区优先安排。

4. 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

农村公路畅通的核心是通村和通社公路, 由于管护资金缺乏, 直接导致了失养, 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建议区级财政每年安排150~200万元, 对全区2 000余km通村道路进行专养, 并由农机部门落实, 年度考核验收合格后, 按照500~1 000元/km的标准统一拨发, 以确保通村公路的畅通。用不到200万元的资金就能解决全区大范围农村道路交通问题, 意义重大, 费省效宏。

5. 建立一支农村道路建设机械施工队伍

农村道路建设原大多是土法上马, 粗制滥造, 对确保道路的永续利用造成隐患。为改变这一现状, 建议由农机部门组建一支像气象部门的人工降雨队和水利部门的打井队一样的机械施工服务队, 重点解决道路建设的挖填和路面碾压, 这样可以迅速提升道路建设质量, 大幅节约建设成本。施工队建议由政府一次性投资, 实行有偿服务, 自主经营。

6. 加大建设融资的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支持, 重点争取解决农村道路建设问题的专项资金和国家实施农业项目的资金投入, 增大对农业的整体投入;二是广泛宣传, 充分发动, 灵活应用“一事一议”政策, 调动农民自觉投工、投劳和自愿捐资投资建路的积极性;三是调动社会名流、成功人士、成功企业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捐资。建立区属工业重点联系文明新村道路建设的制度, 促进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进程;四是本级财政在基本建设科目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科目中, 安排适度资金, 支持农村道路建设。在上报农村道路的完成情况中, 要持谨慎态度, 以避免发生雁江区通乡公路建设超前而造成的风险。

篇4: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建设经验试析

一、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

首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富足安康,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5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全国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就会在政治上迷失航向,我们的国家就会变质。

再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国之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已证明,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们才冲破了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障碍,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

二、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坚持这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我国50余年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已证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每前进一步,所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坚持这条思想路线,不仅给我们党带来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而且也带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突破性进展。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甚至会遇到干扰和破坏,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新问题,创造性地进行理论创新,闯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的探索,终于开创了这一现代化建设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植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沃土,是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

四、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

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党风建设。党风建设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各项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党风建设曾经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其次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再次,要坚持执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在工作中充分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

五、健全民主与法制,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们国家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项法律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法制国家,执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必须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体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彻底杜绝以权代法、以政代法的现象,保证司法和检查机关的独立性。

篇5: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经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积极探索。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社会主义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在历史实践中获得和发生的。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地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大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其艰巨性、复杂性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在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基础上开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形成许多独创性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探索中的教训。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曾比较正确的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他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但由于我国当时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足够的经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具有很清楚地认识,因此,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没有能够得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不科学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做出严重错误的估计,又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不是什么遥远的事了”的盲目乐观情绪。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上走了弯路,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由于这些失误,总结了以下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还未结束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没有能够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逐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于社会主义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的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用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由于民主和法制都不健全,党内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意见受到压制和打击,正确的主张得不到采纳甚至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遭到批判,错误的决策得不到及时制止甚至被当作社会主义的原则加以固守,结果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甚至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实践证明,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大力发扬党内民主,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避免少数人说了算、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总结这段历史经验时指出:“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篇6: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经验

林泽璇

《党史探索:历史经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这本书是作者廖盖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80年底两年间关于党史问题的十一篇报告。这些报告大多数是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经验的,有几篇讨论的范围包括了建党以来六十年的党史。这些报告也讨论了关系到中国的命运与前途的毛主席以及毛泽东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的问题,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各项科学原理及其在现在和今后的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这本书对于我们学习党的及其丰富的历史经验探索、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和方针有很大的帮助。

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党史探索:历史经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这本书探索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前六十年党所经历的曲折道路,其中第一个三十年走了一个“之”字路,第二个三十年又走了一个“之”字路。之所以说第一个三十年走了一个“之”字路,是因为党在建党之后的第一个三十年,经历了两个曲折,即经过了胜利和失败,再胜利和再失败,在这时期里,党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也开始探索建设根据地的规律,开始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这些宝贵的经验,给共产党的前进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之所以说,第二个三十年又走了一个“之”字路,是因为我们经过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在这之后,党开始比较深刻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发展规律,由于解决了党的路线问题、解决了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这些关键问题,党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巨大辉煌的成绩。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之后的六十年,党史的主要内容是党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换句话来说,就是党领导人民正确地进行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正确地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地进行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经过了曲折的道路,取得胜利和成就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开放,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在这“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更要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主题,紧紧扣住主线,明确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开好局、起好步。

篇7:慈坝乡加快农村道路建设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近日,历时一年零5个月的时间,投资2000多万元资金,全长17.36公里的慈坝“致富路”全线贯通。目前公路下一步建设稳步推进,成为惠及一方群众的重要“民心工程”。慈坝乡将解决“行路难”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基本任务来抓紧实施,不断加快和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在公路建设中,慈坝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过境村组群众的思想工作,乡上与村民签订道路安全责任书,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积极做好安全与防火工作。有效地改善了交通闭塞、落后的状况,为全乡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乡群众攻坚破难,积极克服交通、电力中断等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困难,全力支持乡道建设。

篇8: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经验

太原市某道路位于太原市城市核心区, 沿街两侧有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省市级金融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学校、企业等单位, 日常工作生活的人流和车流量十分密集。随着太原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和管道的耐久性要求亟待提高, 旧道路和管线有的需要重新铺设或更换, 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效能。2013年, 市委市政府将此道路改造升级, 列为太原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点工程, 市住建委专门成立了道路改造项目建设指挥部对此道路进行改造升级。

此道路改造升级项目, 自2013年4月中旬开工, 经过近2 000名建设者的日夜奋战, 用了4个多月时间, 于2013年9月2日实现主线通车。确保了山西省2013年全省林业工作现场会的交通通行;确保了全市中小学秋季开学的正常教学环境;确保了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交通通行环境的改善。主要任务目标的实现倾注了广大建设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有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回顾总结。

1 工程概况

1) 道路主线工程。此道路主线长约4 km, 道路规划红线宽40 m~50 m, 机动车道为双向八车道总宽28 m, 主线两侧绿化带宽2.5 m~4.5 m,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6 m。

2) 下穿隧道工程。在该项目下方有隧道穿过, 该隧道南北长92.5 m, 双洞宽29.2 m, 高8.2 m。为解决较差路口繁忙的车流压力, 隧道工程采用盖挖法进行施工, 即先行施工隧道顶板, 再进行下部结构施工。

3) 东延线工程。此改造工程东延段西起一条交通要道, 东至东山高速路口, 沿线总长560m, 其他和主线工程相同。但是此路段既有高填方, 又有下挖方;既有砌石护坡, 又有砌块挡墙;公交站台等城市道路功能设施齐全。

4) 微循环道路改造工程。此改造路段一共和太原市5个交通主干道交叉, 改造范围包括35条街巷, 通过对这些路口的改造更大程度的提高此改造道路的通行能力, 改善主道路两侧的出行环境。35条街巷微循环道路红线宽5.7 m~30 m, 总长5 100 m, 人行道铺装面积2.8万m2。

5) 地下管线改造工程。改造路段主线和上述微循环道路的地下管线工程包括自来水、污水、雨水和燃气、电力、热力、联建等多种市政管线, 新建管线总长47 km, 废除旧管线总长24 km。

6) 路灯照明工程。改造路段共有广照中华灯184盏、双臂灯35盏, 微循环道路共有单臂灯333盏、宫廷灯23盏、庭院灯15盏。

7) 公交站台及城市家具工程。改造道路工程共设有45座公交站台, 城市家具262套。

2 工程特点及难点

2.1 高速度与高质量工程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工期紧与质量高是一对相对矛盾体, 如何在项目管理中, 采取可靠的措施, 平衡和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是项目管理的难点之一。

2.2 低成本与高品质工程

对于城市中心区域道路改造工程, 如何保证建设优质工程这个前提, 是项目管理的重要课题, 是各级领导对项目管理的要求, 也是项目管理的难点。

2.3 高难度与短工期工程

改造道路工程难度在于:1) 历史形成道路实施红线内房屋拆迁;2) 历史形成地下各类管线的改迁和新建;3) 电力设施、线路的改造等涉及单位、个人利益及影响百姓日常生活功能设施的拆除、新建和维护, 是项目管理的最大难点[1,2,3,4]。

3 项目目标的实现

3.1 组织方式整体创新

根据上述工程的难点和特点, 围绕“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的基本原则, 从项目策划到制定严谨的工作程序再到工作流程, 工程项目部的工作重点前移、重心下移, 制定一系列措施落实实际。

工程开工前, 项目部根据改造工程的规模和内容分设三个区段进行管理, 每个区段分别设有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前期工作组、质量安全监督组、合同投资审核管理组、技术资料保障组、材料供应组和后勤保障组等7个职能组。其中指挥部人员除市城改中心全体人员外, 其他人员均由住建委委派, 市轨道公司、市政质监站、市建筑市场等单位抽调专业人员形成50余人的指挥部。指挥部工作人员制定严密的工作目标和职责范围, 实行网络化管理。做到施工和各项业务工作无缝隙管理。这种高效的组织构架为项目的高效进行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5]。

3.2 严谨的工作程序

根据改造工程的特点, 项目指挥部负责人制定严谨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 一切工作从细节做起, 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 并且制定了《府东府西街道路改造工程指挥部工作方案》《房屋拆迁督办制度和日常工作流程》《工程图纸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工程计量和现场签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文件, 杜绝随意性的管理工作作风, 建立一系列严谨的工作程序[6]。

3.3 严控重点区域

影响此改造道路工期的主要因素是改造道路沿线拆迁工作的进展和地上地下各种既有管线的改迁。自工程开工之后, 市长、住建委主任等深入工程一线现场办公进行指导。在重要阶段开展的探讨会议就高达12次, 分部落实各单位和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在主干道交叉路口等关键工作, 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施工, 连续24 h工作, 领导以身作则鼓励施工人员的士气, 为改造工程顺利提前达到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 细节是目标实现的关键

4.1 建立管理例会制度

组织的好坏是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各方有效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指挥部各负责人每天必须坚守工程第一线, 风雨无阻指挥工程建设各方面各环节作业, 每两天组织总承包单位和各分包单位进行一次会议, 将政府对工程的计划安排落实到每月、每周、每日;将各专业管线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前筹划、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当天遇到的工作问题当天解决, 做到事不过夜。在短短的几个月, 指挥部共召开工程例会70余次, 管线综合协调会30余次, 极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促进改造工程各分项工程快速有效进行。

4.2 严格做好设计和协调等相关工作

工程建设中设计是工程建设管理的“灵魂”, 在此改造工程开工之初设计图纸并不完善, 并且改造区处于老城区, 已有的设计图纸也存在着大量细节部位设计不到位。指挥部负责人意识到设计图纸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 因此在改造施工初期即将设计图纸催办、设计变更、设计洽谈、设计资料管理等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自开工前至竣工设计文件资料即高达380份, 做到了改造工程全方位都具有“设计性”, 有效降低了工程过程中的“随意性”, 尽管施工图纸非尽善尽美, 但却从根本上杜绝了工程管理的失控。

指挥部对房屋拆迁、管线协调、沿线单位等的日常接洽工作, 始终坚持做到安排的事有依据、有落实、有记录。工程施工期间共收发各类函件350余份, 做到了工程管理过程每一个细节工作的落实处理情况都具有可追溯性。

4.3 潜心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是工作质量的实际反映, 在改造工程道路工作动员大会上, 根据市长和主任的指示, 指挥负责人强调在管理工作上做到一流省会城市管理水准, 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 质量重于生命”的思想。因此在工程开工后迅速形成了大干高潮, 如何在高速度的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 是指挥部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最大难题。首先对于领导干部应做到放下面子投入到一线施工现场中, 坚持每天进入施工现场狠抓施工进度, 带动工程计划的全面开展;第二, 针对改造工程的重点工作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如沟槽回填、井室回填、路槽回填、路面铺筑等, 每个分项工程都要做到先试验后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第三, 在工程施工期间, 各标段指挥部及质量监督小组狠抓落实严格把工序质量安全, 坚持做到上步工序不合格坚决不进行下道工序;第四, 对于为赶工期而忽视工程质量的标段, 采取坚决返工的制度。

4.4 做好安全措施的落实

此道路改造工程为全封闭施工, 但是沿线机关单位和学校众多, 人流量大、人口密集,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安全施工, 确保行人和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通行和工作。开工之初, 指挥部就与各参建单位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协议书》, 明确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以便于各相关单位贯彻落实。日常工作过程中, 指挥部人员, 尤其是质量安全组的人员, 坚持每天排查安全隐患, 发现问题, 随时整改, 现场督办, 踏实做好安全监督工作。特殊工序及深沟槽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经专家论证后再进行具体实施。在改造道路的主要交叉路口及人流量较大地段, 除设置好安全通道标志标线外, 并安排专人做好人员及车辆疏导工作。施工作业面一旦变换, 首先把社会人员及车辆通行通道建设好, 创造了和谐的施工环境, 同时也为安全施工提供条件。近一年的施工, 改造道路工程未发生一起工程施工人员重伤以上安全事故。

5 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项目文化即项目管理团队的精神支柱, 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细节管理。通过项目文化建设可提高管理团队的凝聚力, 提高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对工程的高度关注, 提高各参与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实现项目各项工作目标的有效手段。

5.1 建立工作简报制度

此道路改造工程不仅注重项目管理工作, 而且非常注重项目文化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自开工五个月即编制《工作简报》26期, 除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外, 及时把市委市政府和住建委领导对工程的要求通过简报形式传递给广大建设者, 以振奋大家的工作热情。

5.2 新闻媒体报道对工程的促进作用

此道路改造工程的区域位置, 决定了它既是城市道路改造工程, 更是民生工程。自工程开工以来, 除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充分进行宣传报道外, 《太原日报》等各类平面媒体也从各个角度对工程报道达135篇。这些都反映了此道路改造工程的重要性和广大市民对其的关注度。

5.3 昼夜值班制度

指挥部自成立伊始, 即建立每天24 h值班制度和指挥部领导带班制度。一是对工程现场的突发情况可以迅速做出反映, 二是对影响周边百姓生活的水、电、气等其他方面事务能尽快获取信息并做出安排。

通过项目文化建设, 上至各级领导下至各个施工队的广大建设者, 都充分认识到其改造工程的繁重建设任务和工期的紧迫, 从未有节假日和休息时间, 顶烈日、冒酷暑, 日夜奋战坚持5个月。在此期间, 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和人物。

6 主动出击, 做好道路工程各专项验收移交工作

为尽早有效发挥各专项设施的功能, 此道路改造工程自2013年9月2日主线通车后, 边组织完成收尾工作收边收口, 并且指挥部迅速成立了验收移交专项工作组, 进行开展工作。

通过两个多月的主动组织协调工作, 到目前验收移交进展情况为:1) 交通设施已经市交警支队确认并移交完毕;2) 全线45座公交站台经市公交总公司初验复验, 已于2014年1月7日移交完毕;3) 全线路灯照明工程 (含35条微循环道路) , 工程实体已经市政质量监督站和市路灯照明管理处验收完成, 工程档案资料也基本审验完成, 可望在近期整体移交完毕;4) 全线电力排管工程 (含35条微循环道路) , 工程实体已经市供电分公司电力工区已多次验收完成, 工程档案资料也已基本审验完成, 有望在近日移交完毕;5) 全线的道排工程 (含35条微循环道路) , 工程实体已经市政质量监督站和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处初验一次, 受气候影响, 待气候适宜时整改完再二次复验。

7 结语

如今改造完成后的道路, 美丽节能的中华灯、宫庭灯、庭院灯和新的地下管网代替了昔日空中蜘蛛网式的电线电缆、歪歪扭扭的电线杆、忽明忽暗的老式灯和不畅通的地下管网;街道两旁各有特色的现代化装修代替了杂乱无章的建筑;标准的双向八车道和多功能的人非共板通道代替了昔日拥挤堵塞和混乱不堪的街道。这都是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严密组织、精心施工和广大建设者倾心奉献的结晶, 真正做到了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人民满意的和谐统一。

摘要:结合太原市某道路改造工程实例, 阐述了该工程项目的施工难点和特点, 并从工程组织方式、质量管理工作、项目文化建设以及验收移交工作等方面入手, 总结了道路改造工程的项目管理经验, 通过改造, 提高了城市综合服务效能。

关键词:道路,改造工程,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胡海博.浅谈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要点[J].建筑经济, 2009 (8) :96-97.

[2]孔识荣, 徐玲.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复杂管网施工与协调[J].施工技术, 2013 (S1) :405-406.

[3]陈长慧.玻纤格栅及其在城市沥青道路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 (工科版) , 2005 (6) :79-80.

[4]京城三环赛月圆──北京西北三环道路改造工程剪影[J].城乡建设, 1994 (11) :15.

[5]赵兴祥, 陈兴海, 周哲俊.基于社会维度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以上海市保障房项目为例[J].建筑经济, 2013 (12) :32-35.

上一篇:红楼梦人物分析之秦可卿之死重点讲义资料下一篇:2016律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