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2024-05-11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通用6篇)

篇1: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藏红花资源短缺的解决途径

本文介绍了藏红花的药用成分和药用价值,概述了藏红花资源分布及现存问题,认为可从采用栽培措施提高单产、采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球茎、采用离体培养花柱-柱头状物和开发相同药用价值的植物等四条途径解决其资源短缺问题.

作 者:杨斌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拉萨,850002刊 名:农业科技通讯英文刊名: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5)分类号:S5关键词:藏红花 药用价值 资源现状 解决途径

篇2: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21世纪,水,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等等都是当今社会所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如何解决好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污染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水,是经济,也是挑战。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的当前现状

根据当前形势,全球水资源短缺本就已存在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资源。在全球水资源中陆地淡水仅占6%,其余94 为海洋水。而在陆地淡水中,又有77.2%分布在南北极,22.4%分布在很难开发的地下深处,仅有0.4 %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

2、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如非洲扎伊尔河的水量占整个大陆再生水量的30%,但该河主要流经人口稀少的地区,造成一些人口众多的地区严重缺水。再如美洲的亚马逊河,其径流量占南美总径流量的60%,但它也没有流经人口密集的地区,其丰富的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丰富的水资源流经西伯利亚注入北冰洋,而人口众多的西部、南部、中亚地区则出现水资源短缺。全球水资源分布在地理上已经基本确定,难以重新分配。巴西、俄罗斯、中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印度、哥伦比亚以及扎伊尔9 个国家拥有了全球水资源的60%,即便在一定范围进行重新分配,其成本也是极高的。

3、水是难以替代的资源。人类要找到一种理想的水替代品,要比寻找石油和木材等资源的替代品困难得多,尽管许多缺水国家已经开始海水淡化工作,但目前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还远远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除了以上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加剧了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I.人口的增长使淡水供应紧张。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农业和其他生活用水量不断扩大,但人类的取水量增长缓慢,导致人均用水量的下降。据有学者预测,到20 世纪末,人类的人均占水量将下降24%,像非洲的肯尼亚、尼日利亚等一些国家,人均用水量将下降40-50%。II.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陆地淡水急剧减少。森林被毁、土壤退化等导致地面对水的吸收保护能力下降,雨季大水泛滥,而旱季严重缺水,使得各地灾情不断,比如我国西南旱灾、南方洪灾,还有国外一些地区雨季洪水泛滥,使得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III.水资源遭到污染,造成水质量下降。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发展,全球水污染变得日益严重,天然水资源被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所污染。许多大量河流、湖泊的水已不再适于人类生活使用,地下水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非洲的尼罗河、美洲的亚马逊河、亚洲的长江等世界著名河流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IV.使用管理不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人们在用水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浪费,一些水利设施在设计管理使用上不合理,是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从目前来看,水资源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最为突出的是国家和地区性水资源短缺问题。非洲水资源缺乏比较严重,据预测,6 个东非国家和5 个邻地中海的北非国家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三分之二的非洲地区每年都将面临干旱的威胁。亚洲本是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也将成为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大陆。一些国际水资源专家的研究报告指出,到下个世纪,亚洲大多数国家将会面临缺水问题。南亚地区干旱日益严重,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中国水

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占有量仅为2400 立方米,居世界第109 位。中国600 多城市中300 多城市缺水,北方有9 个省市人均占水量还不到500 立方米,远不到国际规定的最低标准(1000 立方米),被列为世界贫水国之一。拉美也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分布不均,美国西部各州以及墨西哥北部缺少水资源,墨西哥城长期供水困难,大量开采地下水已经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平均每年下降17 厘米。

由于水资源越来越缺乏,水的质量越来越恶化,水资源变得日益珍贵,所以水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它会像石油等战略物资一样引起国家间的争夺和冲突,引发一系列与水有关的安全问题。

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水资源短缺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 1空间分布不均; ○2时间分布不均; ○3水资源总量原本就很少。○

2、人为原因:

1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 ○2水资源浪费以及污染严重。○我觉得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人为的破坏,其中包括:I.过度砍伐森林树木,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II.大量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各种废渣废料不经排污处理就直接排入干净水源;III.荒漠和沙漠现象持续严重;IV.由于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和“厄尔尼现象”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不断升高,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干旱少雨现象,从而制约了海洋、江河的水流来源,从而导致水资源短缺严重加剧。

三、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水资源的短缺可能引起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非暴力、非军事性的,但如果水资源短缺再进一步地加剧,则可能会扩大、升级、演变为暴力或者军事行为。以下为几种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影响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时存在的。

第一,历史遗留水的纠纷。在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对水资源的争夺从历史上就已开始。尽管有关国家和当局就水争端达成过一些协议,但随着地理、政治版图的变化,随着有关国家国内的发展,这些协议不但不能为有关国家接受,还成为引起纠纷的历史原因。一些国家边界的划分没有考虑到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形成国界与水界不相一致的情况,埋下后来水纠纷的种子。这在非洲、中东地区最为明显。例如英国统治时期,为确保埃及的用水,与上游各国签订协议,确定了埃及使用尼罗河水的优先地位。60 年代以来,尼罗河上游国家纷纷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以及埃塞俄比亚表示不承认过去有关尼罗河的协议,它们称埃及得到了更多的尼罗河水资源,应该对其他国家给予补偿。它们坚持保留充分利用尼罗河水资源的权力。叙利亚、以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色列的国界至今未定,很大程度是因为英、法统治时期划定的界线涉及到水资源的分配,两国都不满足已有的几种划分。

水资源缺乏国家与其他国家争夺水资源导致的冲突。以色列是个缺水的国家,水是这个国家最关注的战略资源,为了得到更多的水资源,以色列采用扩张的军事手段,占领大片了阿拉伯国家领土,使阿以冲突更为复杂。50-60 年代,以色列单方实施“国家输水工程”分引约旦河水,阿拉伯国家为了与之对抗,实施自己的河水改道工程,双方互不相让,导致多次破坏工程的军事冲突,最后成为爆发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许多人预言,下个世纪发生战争将不是因为争夺石油而是因为争夺水资源。以水资源作为威胁手段或战争工具。从古至今,以水为战争手段的例子很多,如以水淹没敌方大军队,或摧毁敌方供水系统,污染水源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都发生过摧毁对方水利系统、灌溉系统的军事行动。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科威特两国的水坝、海水淡化厂、水利系统等同样成为双方的军事目标,在战争中遭到破坏。有关水资源专家认为,越是在缺乏水资源的国家,水的价值就越大,其被作为军事目标的价值也就越大。

水资源的开发、管理以及有关水利工程引发的冲突。在若干国家共有水资源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水利工程或工农业发展计划往往会对邻国的水资源或其他方面生产影响,由此而引起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利比亚通过人工河开采地下水,这一工程引起苏丹、埃及的不满,因为地下水层是三国共有的,利比亚的行为被认为会导致这一地区地下水的减少。

水资源危机引起的环境移民问题。水资源缺乏引起的灾难以及大规模水利工程都会导致移民问题。由环境恶化而生产的移民被称作“环境移民”或“环境难民”,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73-1974 年,撒哈拉南部非洲因缺水干旱,导致10 万人死亡,数以百万的人背井离乡,奔向大城市或邻国寻找出路。河水污染、干旱、沙漠化等与水有关的灾难都会导致环境难民的出现以及由移民、难民引起的**和冲突。

四、人类对水资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也在不断探索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在解决水资源短缺方面,主要有两个目标,首先是解决水本身短缺问题,其次是解决与水资源有关的问题。目前在国家、地区以及全球范围对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正在扩大和深入,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冲突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趋势。

在长期缺乏水资源的国家,人们采取了各种方式解决缺水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力求充分保护和利用已有的水资源。各国解决水资源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人口、节约用水、海水淡化、兴修水利、保护环境、提高水价等。但实际并不是如大家所期望的一样,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1997年世界食品研究所的一份题为21世纪水资源的报告指出,除非国际改进用水政策,否则我们可能看到由于缺水而引起的大规模战争灾难。为此,我们需要从经济、政治、法律等角度全面采取行动,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才能缓和水资源短缺导致的国际危机。

首先,合作、协商的方式大概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有效的方式。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随时存在爆发水冲突的可能,但从目前来看,因水资源导致的冲突大多还没有演化为军事行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那些曾为水资源发生战争的国家,现在已经认识到,以武力来解决水

资源短缺对各方面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寻协求商合作,一方面防止水资源问题加剧已有的其他冲突,另一方面也防止因国家关系的紧张而导致水资源冲突,或动用“水资源武器”。

其次,就是采取经济贸易途径。如前所说,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国家或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一些国家和地区则非常缺乏水资源。这就为开展水贸易提供了可能。像石油交易一样,将淡水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尤其是在严重缺水的中东地区。例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1984 年开始每年从日本进口2000 万吨装雨水,用来解决国内干旱地区的农业用水,他们认为这种作法比海水淡化更合算。缺水国从多水国买水,这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之一,但此途径在一些情况下显得十分脆弱,特别是在国际关系紧张时,买水显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如果一国将自己的用水建立在进口之上,它会觉得不安全。供水国水资源的限制,供水国因其他因素中断供应,以及输水管道被作为战争目标等因素,都是买水国家不得不考虑的。

再就是通过法律途径。目前尚未有被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国际水法,但国际社会在解决水冲突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国际性的条约、惯例或相关的法律条文。在联合国宪章中,在1966 年的国际法会议赫尔辛基原则中,以及在1991 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起草的“关于非航行性使用国际水资源法”文件中,以及在一些国际河流条约中,都包含了一些可以用来解决国际水冲突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和平解决国际冲突的原则;公平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原则;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原则;分享有关水资源情报的原则;共同管理国际河流的原则;就有关行动事先通告的原则。这些原则基本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在有关水冲突的谈判中被引用。实践证明有关水资源的法律条文在一定程度上对规范国家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分配以及解决水纠纷是十分必要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水资源短缺对国际安全关系的影响暂时还没有像有些人所预言的那么严重,但的确已经是当今社会所面对的问题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一些缺水严重的国家或者地区来讲,尤其如此,而那些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冲突目前相对来讲还不是很冲突的国家和地区,则应及早关注本国和本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篇3:解决甘肃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1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甘肃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77 mm(1956-2000年系列),是全国平均降水量的43%;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289.4亿m3,居全国第29位,其中地表水282.1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7.3亿m3。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 110 m3,为全国的1/2,世界的1/8;耕地亩均水资源量553 m3,约为全国的1/4,世界的1/5。若按流域分析,空间不均衡,水土资源不匹配,黄河、长江流域水低地高,沟壑纵横,开发利用困难,内陆河流域水少地多,生态脆弱,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

(1)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在甘肃省境内总面积14.59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2%。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25.14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2.63亿m3,总水资源量127.77亿m3。入境水资源239.6亿m3,现状实际用水量约39.65亿m3。按照“87”黄河分水方案,分配全省地表水耗水量30.4亿m3,且承担着向金昌市及石羊河流域调水的任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内陆河流域。包括疏勒河、黑河、石羊河及苏干湖水系,流域总面积27万km2,自产地表水资源56.6亿m3,入境水资源14.1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4.67亿m3,扣除黑河干流下泄内蒙古和东风场区的8.6亿m3水量,可利用的水资源只有66.77亿m3,现状实际用水量已高达77.14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115%,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

(3)长江流域。甘肃境内长江流域面积3.85万km2,自产水资源量100.36亿m3,入境水资源33.6亿m3,现状实际用水量2.37亿m3,水资源相对丰富,是较适宜的水资源调出区。

“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年度总用水量基本保持在120.56~123.08亿m3,农业、工业、城镇公共、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用水比例为80.7∶9.7∶2.6∶4.4∶2.6;地表水与地下水供水比例接近8:2,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陆河流域供水比例基本为0.33∶0.02∶0.65。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开发率为43.5%,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46%,水资源利用消耗率为33.9%。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内陆河流域最高,黄河流域次之,长江流域较低。黑河、石羊河及黄河流域的泾河、渭河等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超出其承载能力。

2甘肃水资源需求形势

(1)现状缺水情况。按照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结构、需水定额分析,全省共缺水10.72亿m3,缺水程度为8.3%,其中:内陆河流域缺水6.99亿m3,缺水程度为8.3%,主要为资源型缺水;黄河流域缺水3.50亿m3,缺水程度为8.1%,指标型、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状况并存;长江流域缺水0.23亿m3,缺水程度为8.8%,主要属工程型缺水。

按照2012年底水利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的《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到2020年,全省总用水量136.26亿m3,其中经济社会生活用水121.92亿m3(生活11.24亿m3、工业28.06亿m3、农业80.69亿m3、生态1.93亿m3),需退还河道自然生态及地下水超采量14.34亿m3(河西内陆河13.29亿m3,黄河流域1.05亿m3,下同)。到2030年,全省总用水量154.46亿m3,其中经济社会用水140.12亿m3(生活13.69亿m3、工业39.83亿m3、农业84.03亿m3、生态环境2.57亿m3),需退还河道自然生态及地下水超采量14.34亿m3。

(2)中长期需水预测。甘肃省现状可供水量122.87亿m3,扣除应当退减的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量14.34亿m3,全省可供水量仅有108.53亿m3,可供水量在不考虑新增供水的情况下,2020年、2030年全省水资源供需缺口分别在27.75和45.93亿m3。

通过新建一批供水工程,利用非常规水源,减少不合理用水,加大农业节水力度,特别是实施农业高效节水项目等措施,可增加一部分供水量,但受国家用水总量红线指标控制,2030年全省可供水量最大维持在125.6亿m3水平,缺水量28.86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66.6亿m3,需退还挤占的生态用水13.29亿m3,总需水量达到79.89亿m3,可供水量仅能维持在64亿m3以内,缺水量15.89亿m3;黄河流域由于兰州~白银经济区、天水经济区、平凉~庆阳陇东能源基地等重点区域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的需水增长迅速,到2030年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69亿m3,需退还挤占的生态用水1.05亿m3,总需水量达到70.05亿m3,受用水指标和国家红线指标限制,可供水量只能够维持在54亿m3以内,缺水量达到16.05亿m3,缺水程度占全省缺水量的85.8%。

(3)远期需水预测。若要开发甘肃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和土地资源,深入推进并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建设河西走廊绿色屏障,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与全国一道共建“一带一路”,重振丝绸之路雄风,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时空不均、水土错位等问题,按新发展100万hm2节水灌溉面积、2 000 km2绿色屏障估算综合用水量,至少还需增加40~50亿m3供水量。

3解决甘肃缺水的有效途径

(1)节水是始终要坚持的措施。全省80%的用水量是农业用水,做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进输水用水方式,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黑河流域从2000年开始治理,要增加正以峡向下游下泄水量,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分水目标,在没有外调水量的情况下,中游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通过节水工程建设,改进田间灌水方式;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不仅减少了中游用水量增加了下泄水量,连续16年完成了调水任务,而且避免了过去经常发生的水事纠纷,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生态。黑河下游内蒙古东居延海自2004年以来11年不干涸,形成45 km2水域面积,沿河生态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石羊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思路,统筹抓好“节水、治沙、造林、防污”4个重点,认真落实流域治理各项措施,通过节水工程和高效设施农业建设,至2015年底,武威市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60%以上来自主体生产模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3 302元增加到2015年的9 010元,翻了一番多,其中民勤县和凉州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07年的3 869元、4 035元增加到2015年的10 519元、11 178元,增长1.72倍和1.77倍。而用水总量却由2007年的21.37亿m3压减到2015年的15.81亿m3,减少5.56亿m3,减幅达26%;农业用水量由2007年的18.76亿m3减少到2015年的11.33亿m3,减幅达39.6%。2010年以来,蔡旗断面过水量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指标、生态治理目标分别提前8年、6年实现,青土湖地下水位埋深小于3 m的旱区湿地约106 km2,局部地方地下水埋深小于1 m,超过了规划确定的北部湖区出现旱区湿地70 km2左右的目标。从石羊河、黑河流域治理的经验和成效看,不断改进提高输水节水措施,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结构,坚持节约用水,走内涵集约式发展方式,既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措施。

(2)协调增加甘肃省黄河流域耗水指标。1987年黄河水量分配方案(简称“87分水方案”)(表1)是在干流利津断面来水量580亿m3的情况下,分配给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量370亿m3,预留了201亿m3的生态水量,其中分配给甘肃省的可耗用水资源量30.4亿m3,仅为甘肃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125.14亿m3的24%,人均耗指标只有167 m3,仅为全流域人均水平310立方米的54%,宁夏人均662立方米的25%,内蒙人均689 m3的24%。

注:1987年370亿m3分水方案中河北+天津水量20亿m3。人口数量来源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甘肃黄河流域耗水总量及人均指标远低于相邻省区,许多与精准扶贫有关的供水工程由于没有用水指标而难以立项建设,指标性缺水已成为制约精准扶贫、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因素,社会各界广泛关注。“87分水方案”是按照当年各省现状、发展需求和流域调蓄工程条件确定的,现在黄河干流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海勃湾、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防洪防凌、调水调砂工程,并发挥了很好的安全保障作用。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已建成通水,为黄河下游注入了新的水量。黄河水资源量、工程条件极大改善,而黄河用水现状存在分水不合理、用水不公平,上游水价高、中下游水价低,南水北调东中线供水达不到设计效益等问题,调整调剂黄河流域分水方案,增加甘肃用水指标,既是提高黄河和南水北调水量用水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甘肃水资源短缺状况的重要途径。一是调整分水方案,可以让河北、河南、天津尽可能利用南水北调的水量,将“87分水方案”中分配给河北、天津和河南的部分水量支援给分水量少的甘肃、陕西和青海,使其人均水量达到流域平均水平。二是调剂分水方案,充分发挥已建工程的调水调砂作用,调剂一部分预留水量支持甘肃、青海开展精准扶贫供水工程建设,以解燃眉之急。

(3)建设白龙江引水工程。白龙江引水工程是继引洮供水工程之后,甘肃省谋划提出的又一项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可缓解甘肃东部地区平凉庆阳天水水资源短缺问题,为黄河流域兰州、白银、定西、临夏、甘南等市州及河西内陆河流域武威、金昌等市增加用水指标。对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长江、黄河与内陆河等三大流域水系连通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盘活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盘棋”,破解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相匹配的难题,有利于促进全省统筹协调发展。可减少陇东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和不合理用水量,恢复局部地下水位,有效控制地下水串层污染,防止地下水质进一步恶化;间接增加泾渭河流域河道退水量和冲沙水量,改善河道生态及水环境状况,支撑泾渭河流域加快综合治理,有效防控区域荒漠化,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双重目标。

白龙江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嘉陵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中明确了“白龙江引水工程是从甘肃省嘉陵江引水至泾渭河流域,解决甘肃省泾渭河流域缺水问题。工程规划总调水规模15.0亿m3,其中近期(2030年)调水量为9.6亿m3;远期(2050年)调水量为15.0亿m3;按照汛期多调,枯水期少调的原则调度。”2015年3月水利部在北京召集有关省份对水量分配方案进行了协调确认。四川省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工程前期论证工作自2012年启动以来,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列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黄河流域综合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等多项国家级规划,并于2014年纳入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推进范围,已开展了工程规划报告及对下游影响分析、环境影响评价、重大工程技术研究、水资源配置等7项专题研究报告。工程规模论证要充分利用好已经创造的有利条件,站到保障陇东供水、盘活全省水资源的高度研究。

(4)建设藏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原规划从长江支流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联合调水至甘肃玛曲进入黄河。三条河的径流总量约2 541亿m3,初步规划总调水量170亿m3。一期工程由“五坝七洞一渠”组成,调水40亿m3;二期工程从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m3;三期工程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m3。《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采取将一、二期合并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2030年总调水量80亿m3,分配甘肃省水量仅12.4亿m3,满足不了甘肃的用水需求。调入黄河干流后,甘肃省仍然存在水低地高、输水线路长、工程建设难度大、利用困难等问题。甘肃省土地面积和人均土地面分居全国第7位和第5位,尤其是河西可开发灌溉的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灌溉面积扶贫开发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能源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开发资源,发展工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也需要水资源的保障和支撑。同时,作为国家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和恢复黑河、石羊河下游的天然植被及生态环境、回补超采地下水、维持河流水沙平衡及湿地、水域等生态环境的基流用水量将大幅度增加。

从“一带一路”建设、开发西部土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西部生态屏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等战略高度研究,调水方案应能进一步开发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和新疆塔里木盆地。雅鲁藏布江干流全长2 057 km,流域面积24万km2,年径流量1 590亿m3。在雅鲁藏布江曲泽河段修建多级调蓄水库,沿青藏铁路修建深长隧洞1 100 km,自流引水至青海格尔木,再沿昆仑山北麓穿阿尔金山到新疆南疆地区;穿锡铁山、党金山至甘肃柳园,向西(柳西线)调水到新疆哈密和吐鲁番地区,向东(柳东线)经敦煌-瓜州-玉门-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民勤到内蒙古阿右旗。先期调水120~200亿m3,后期总调水量400亿m3。这样不仅从根本上解决甘肃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开发了西部丰富的土地资源,更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通过省内、省外引提调水工程建设,甘肃将构建起以白龙江引水、马莲河水利枢纽、崆峒水库等工程为主的陇东供水保障体系,中部将构建起以引大入秦、引洮供水、黄河干流提灌群为主的供水保障体系,西部河西走廊将构建起藏水东调,且与疏勒河、黑河、石羊河工程系统联合调度的供水保障体系,甘肃将不再是十年九旱的甘肃,而会发展成为供水有保障、旱涝都保收、经济可持续、生态又秀美的甘肃。

摘要:甘肃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在分析全省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需水预测的基础上,根据黄河、长江、内陆河流域水环境和甘肃水环境,从节水、增加用水指标、省内引提调水布局和藏水北调等方面探讨了解决甘肃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甘肃省,水资源,需水量

参考文献

[1]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Z].2010.

[2]长江水利委员会.嘉陵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Z].2015

篇4:如何解决中国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出路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510(2008)12008-03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

近20年来,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最为显著,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具中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冰资源总量减少25%。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为绝对性短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和节水意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研究生态性水利和资源性水利,并使我国水利发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轨道。

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其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亚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

1、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2、节水型社会的实现途径

(1)明晰初始水权。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由于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因此首先要根据流域的水资源规划,进行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再确定各区域的用水权指标。在各流域或区域分配初始水权时,要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并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权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储备。

(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3)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要特别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实行“超用加价。节约自奖,转让有偿”,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

(4)用水户参与管理。这套制度能否有效运转,公众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初始水权分配后。对新增用水需求,主要通过水权交易市场,进行用水权的有偿转让来解决。这样,买卖双方都会考虑节水,社会节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水资源的使用就会流向高效率、高效益的领域。

3、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有: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

(2)无论是缺水地区,还是丰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因为:第一,粗放的用水方式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表现,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降低发展成本。第二,节水就是减污,如果不搞节水,就会产生大量污染,节水是为了减少污水处理成本。

(3)要把节水与治污结合起来。节水与防污治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水需要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防污治污则需要分析水环境承载力。

三、水权转换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研究并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经济手段在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1、水权转换可以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流动,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保障。

2、水权转换既可以在企业和灌区之间进行,也可以延伸到地区和地区之间,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结构用水的转换,还可以跨流域进行流域之间的水权转换。

3、进行水权转换,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权转让的政策法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活水资源文章,既要研究技术问题、工程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研究制度问题、体制问题。原来我们比较多的是研究生产力的问题,现在要在研究生产力问题的同时,注重研究生产关系问题。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

水权转换的探索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很好的势头。针对当前水权转让试点工作的发展形势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逐步完善。

第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水权转让涉及工业、农业及农民利益等问题,情况较为复杂,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需要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水权交易和水市场的建立。水权转换应在当地水资源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按照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进行。

第二,明晰初始水权。要逐步建立完善两套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微观定额体系。有了两套指标的约束,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了自己的用水指标和节水指标,节水责任就可以层层落实,水权转让也就有了基础,各方权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第三,规范水权转让行为。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尽快出台水权转让工作指导意见,使水权转让规范进行。要加快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节水改造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并严格执行水权转让的可行性评价与审批制度等等,以保证水权转让有序进行。在水权交易时,必须分析灌区的节水潜力,水资源的供给、需求和缺水状况,从节约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和调整产业结构人手,论证水权转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灌区只有节约出多余的水。才能实

施水权转让,不能盲目地从事水权交易。

第四,合理确定水权转让年限。采用灌区改造等工程措施节水时,存在工程维护和工程老化等问题。工程老化后节水功能逐步丧失,渠道需要再次进行更新改造。到底水权转让的年限应该是多少,应该综合考虑工程使用年限等因素来确定。

第五,科学确定水权转让价格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02年的《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2005年3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的战略举措。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各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节水型社会制度正在建设

2001年3月,水利部确定甘肃省张掖市为全国首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目前已确立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00多个。张掖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和体制,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全国范围内初始水权的分配奠定了基础。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用水定额,依法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许多缺水城市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15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万元GDP用水量年均降低6%以上: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从173立方米降到115立方米以下: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力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零增长,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三大体系:一是建立以用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水权分配和转让、水价等在内的一系列用水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实现从“以需水能力定供水能力”到“以供水能力定经济结构”的转变。三是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

4、共同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第一,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建立健全水资源节约责任制,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要编制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抓好试点,到2010年,初步建成一批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和示范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规体系。制定完善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和节水标准;实行阶梯制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收费制度,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积极推行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财税政策。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第二,社会公众要发挥主力军作用。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要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我国水情的认识,增强节水意识。要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政策制定,主动配合实施。要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建设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

篇5: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3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4.8%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自习室一座难求的情况,64.8%的受访者认为大学应该先把资源投入到教学设施中来。

参与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1980年前的大学生占8.6%,1980年后的大学生占19.9%,1990年后的大学生占25.2%,2000年后的大学生占29.8%,2010年后的大学生占16.5%。

刚刚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研一学生朱云龙(化名)回忆起考研时占座的情况,感到非常无奈。据朱云龙介绍,9月2号是华农图书馆开放自习室的日子,也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占座日”。为了占座,9月1号晚上就有部分同学在图书馆门口打地铺通宵排队。早上6点不到,图书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龙。

提起学生疯狂占座的行为,三峡大学的大四学生张表示已经习以为常。“用开水瓶、被子、枕头占座都很常见,有的甚至用砖头、石块占座,太正常了。”天天泡在图书馆的他,甚至见过学生因为占座而吵架的现象。

调查中,84.8%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自习室一座难求的情况,其中24.8%的受访者表示总是很难找到座位,43.8%的受访者表示只在考试季难找,16.2%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但很少”。

为何大学自习室座位总是不够?

调查中,58.0%的人认为“占而不坐”现象严重是首要原因,43.1%的人认为原因是学校公共自习场所太少,30.3%的人认为社团活动、讲座等课外活动挤占了自习室资源,13.2%的人认为校外人士占用了自习室资源。

在张看来,高校自习室座位紧张,与占座后“上座率”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看来,占而不坐现象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高校学生缺乏基本道德的表现。

“除此之外,占而不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张反映,有一部分人在自习室里很少学习,把时间都花费在吃东西、玩手机、看电影等娱乐活动上。

高校自习室、图书馆等资源到底够不够?调查中,仅1.7%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充足”,10.3%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充足”,而42.5%的受访者认为“不太充足”,13.3%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不足”,还有32.2%的受访者认为“一般”。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鲁佑文指出,高校学生疯狂占座的现象,反映出高校教学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近些年高校大肆扩招,招生人数猛增的同时,教学楼、图书馆等硬件条件却没有及时跟上,这是造成当前自习室资源紧张的根本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介绍,根据自己在国外多年的调研经验,很多国外的一流名牌大学,他们的教学资源并不是十分充足,却极少出现学生抢座的现象。“高校的管理者在决策时将学生放在了第一位,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一点值得国内的高校管理者反思”。

鲁佑文则直言,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拼命扩建,楼堂馆所建的越来越豪华,学生的学习环境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反映出大学资源的分配结构不够合理。不排除国际交流中心的兴建是为了长远规划和国际声誉,“但有的学校的土地在规划时,本来是要建教学楼或者学生公寓的,最后却建成了宾馆或者酒楼。这些建筑是怎么审批和决策的,盈利后的利润为谁所得?政府给予高校的土地和财政资源,是不是应该多投入到教学领域?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如何解决自习室资源短缺的问题?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解决办法分别是“加强自习室管理”(56.2%),“学生文明占座”(49.6%),“学校增加自习室数量”(41.6%),和“增加咖啡馆、书吧等自习场所”(19.1%)等。

篇6: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

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水资源我国浪费污染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我们知道的到底有多少?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 据世界银行1998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82位。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目前我国有15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有7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辽宁、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的起码要求。

那么,我们面临的水资源现状到底有哪些呢?

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46.5%河长受到污染;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河湖萎缩,黄河断流 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到1998年的27年间,黄河利津站共有21年发生断流,断流频率已达四年五断,共计断流1050天,平均每个断流年份50天,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长达704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90%。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流基本干涸,河口淤积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径流剧减,城镇排出的污水得不到稀释.形成不少污水河,被形象地称为:“无河不干,有水则污。” 调查表明,近30年来,我国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30%。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后果堪优 我国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此外,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平方公里,因同样原因而损失的耕地面积达7万多公顷。黄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达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赢水污染事故频发。近些年,全国各地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在1600起以上。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故,造成苏皖两省150万人饮水困难。1996年春节后,淮河再次发生污染事故,使蚌埠市70万人陷入水荒。近

10年来,仅海河流域的水污染事故就达数百起,由水污染导致的地区间纠纷不断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这样严峻的形势,对我们国家的将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有关专家指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人口增长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看,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到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将更加尖锐。从粮食生产看,我国北方产粮区水资源条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国家需要增加1.4亿吨粮食的要求,将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3.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0.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各种有害的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进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们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我们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国家和政府将做不懈的努力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要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我们自己又该做些什么呢?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水资源势在必行!

曾经有人说,地球应该叫做水球。因为当一个人在太空向地球了望时,他将看到一颗巨大的蓝色球体,因为他看到的是覆盖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因而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因为在表面积为 5.11×108平方千米的地球中大部分都是海洋、江河、湖泊只有 1.49×108平方千米是陆地,因而科学家得到了一个结论: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上的水有那么多,浪费一点也没有事,反正地球上的水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全球虽然有71%为海洋,但是供人类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在全球71%的海洋中,约有97%为海洋水,即咸水或其他人类不可用的水资源,而人类所需的淡水却仅占全球水量的2.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水平的1/4排在第110位之后。缺水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又不断加剧的趋势。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约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

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请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环保》

《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上一篇:小狗勇斗毒蛇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师爱—教育的灵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