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氧焊作业标准

2024-05-03

电氧焊作业标准(共6篇)

篇1:电氧焊作业标准

井下临时性电氧焊作业操作标准

1、操作步骤

井下电、气焊、喷灯焊接作业,需由施工队组提出施工方案,交机电科审批,经机电科组织现场办公,确定必需电、氧焊作业时,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操作标准

(1)机电科指定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安全科、通风科安排专职安全员、瓦检员现场跟班作业。

(2)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米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喷水。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灭火器、水桶1个及0.2m3以上的沙子。

(3)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星。

(4)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米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3、安全注意事项

(1)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及岗位责任制。

(2)电焊作业必须由专职焊工进行操作,由安全员进行监督。

(3)安排专人携带火源入井时,井口检身站做好登记,记录携带火源人员名字、工作及工作任务;

(4)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1小时,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5)在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中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危险区域内的一切工作。

(6)煤层中未采用砌碹或喷浆封闭的主要硐室和主要进风大巷中,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

(7)机电科派专人进行监督此项工作。

篇2:电氧焊作业标准

矿领导、调度室:

兹有下皮带队定于2012年10月22日20时00分至22时00分在201主提升给煤机安装逆止门需电氧焊下井请及时通知通风区和安监部门派专人去现场检查监督。安全措施如下请批示:

1、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中第2232、电氧焊工必须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3、操作人员必须听从安监部门及通风区派去人员指挥,如有不听从者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现场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运 输 区: 火 焊 工: 调 度 室: 矿 领 导:

下皮带队

条规定进行工作。

篇3:电氧焊作业标准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正在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迈进。与之配套的船舶工业也相继发展壮大,其中包含修船业这一重要的船舶配套工业。经过2006年前后的空前繁荣发展,中国修船工业已经在国际修船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从修船能力而言,中国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修船大国,但在由修船大国向修船强国迈进的进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阻碍。抛开2008年金融危机的环境影响,中国修船业还面临技术和管理升级两大难题。基于此,修船工业领军企业和学者们开始深入实践,研究如何不断提升修船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而成本管理成为修船企业首要关注的问题。

二、修船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我国修船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结合修船企业的特点,采用定单法,按照料、工、费三大类来核算和反映产品成本。与一般工业企业相比,差异主要体现在船坞费用、码头费用、专用费用、动能费用等核算上。

(一)单船目标成本难以制定

我国修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多年,在设计之初有制定单船目标成本模块,但由于修船企业“开口合同”对单船成本目标的制定带来困难,导致单船目标成本制定的成本费用预算无法落实,从而使得“单船成本费用预算完成率”对单船成本控制的有效指标无法实施。目前修船企业一直在积极探索单船成本考核与控制的新方法与标准。

(二)单船成本信息失真

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成本信息失真问题在修船企业尤为突出。单船成本信息失真使成本信息对营销决策、项目考核等管理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对于修船企业而言,能直接归集到单船的成本费用不存在分配问题,如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职工薪酬与劳务工程队费用)、专用费用(船东费用、特种设备租赁费、边防费、专项设计费、钢板转级费、钢板预处理费、探伤费、报关专用费等)均发生时直接计入各业务合同的成本。但修船企业存在大量的间接费用,如制造费用、除劳务工程队以外的劳务费用以及需要分配的动力燃料等动能费用,间接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对成本核算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分配标准单一,造成成本信息扭曲。一般而言,修船企业大多数采用工时或者产值等单一的标准来分摊成本。以其公司为例,在实施新成本核算体系之前,这些费用的分摊除制造费用中的船坞折旧费用按照占用船坞天数比例、码头折旧费用按照占用米数和天数比例分摊,动能费用中的电石、天然气、氧气是30%按照产值比70%按照钢材耗用量比分摊以外,其它间接费用都是按照产值比进行分摊。原来旧的核算体系的分配率是“产值比为主,少量其他分配率为辅”的现状(见表1)。

显然,按照产值比进行分摊成本费用是不合理的。抛开产值本身就存在很大的误差,按照产值比分摊会造成高效益、高产值的项目分摊了过多的成本费用,侵蚀了本该属于这些项目的利润,特别是在间接费用比例高的修船企业,该问题尤为突出。在原有的成本核算体系中,这些项目承担了更多的费用,成本数据影响了对项目的客观评价。同时,单一的分配标准对节约成本是不利的。因为成本费用是按照产值分配的,往往某一特定工序的产值是一定的,也就意味着分配率相对固定,此时工人就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加工,而不是以减少成本发生为出发点,从而无法从源头进行成本控制。

三、基于标准作业的修船企业作业核算系统设计与运用

作业核算是标准作业成本系统的基础,解决的是“成本是多少”的问题。在实施作业核算系统之前,首先要对整个核算体系进行设计,包括作业分析、核算流程设计等;然后再基于设计好的系统按照要求进行具体实施。本文以A修船企业为例,介绍标准作业成本系统在修船企业中的应用。

(一)作业核算系统的设计

作业核算系统归纳有三个关键点,即“资源”、“作业”、“产品(或服务)”。它主要解决如何将资源成本合理归集分配到作业成本,然后将作业成本合理归集分配到产品成本。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首先须进行资源分析与作业分析,然后基于分析结果,按照“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思路进行整个公司的作业核算流程设计。作业核算制度的建立步骤具体如下:

(1)资源分析。资源分析是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确认、分类的过程。企业资源是指为获取劳动的货币支出、原材料、为维持、保障生产经营的各种耗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及辅助车间所发生的工、料、费等资源。

(2)作业分析。作业分析是基于公司生产经营流程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体是指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划分为各项作业,并设定对应的作业中心。作业分析要和现有的组织架构分析相结合,为了减少成本,减少改革阻力,不能完全基于作业分析,将原有的公司组织架构拆散。应该以作业分析为基础,在现有的组织框架上进行作业中心的划分:一是遵循原有的管理架构,减少推行阻力;二是减少构建组织架构的成本;三是充分利用原有的成本控制与评价体系。公司为了提高生产经营的反应速度,将现有的组织架构充分扁平化(如图1)。需要说明的是,公司的生产重心为生产部下辖的船体、涂装、港作、机电、船坞五大车间。

根据作业成本动因,可将作业划分成:品种级作业、过程级作业、单位级作业、批次作业。品种级作业是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则需要进行一次作业的作业,在案例公司是指生产部下辖的五大生产车间的一线作业;过程级作业是指针对任何具体产品或者服务的作业,如财务、总经办等;品种级作业是指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作业,如技术部的产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批次级作业是指为生产提供必要的服务作业,如生产调度、材料采购、生产保障等。按照责任中心的权责利一致性要求,应把同质作业组成作业中心。

(3)作业核算流程设计。按照公司管理对成本信息的要求,成本核算不仅包含传统成本核算成本(料、工、费),还包含期间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成本。因此,案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将公司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都按照作业动因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完全成本只作为公司内部的分析考核依据,但在对外保送成本信息的时候,按照财务报表编制要求,将期间费用予以剔除。

按照完全成本核算要求和修船业务特点,案例公司将作业成本核算分为直接计入成本和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对应到单船合同的成本项目,例如专用费用。为了提高核算的准确性,这些成本费用不纳入资源库,不计入作业成本直接计入单船合同成本。剩下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归集到作业成本中,作业成本再按照作业动因分配到单船修理成本上。

(二)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在船体车间的应用

(1)船体车间基本业务流程。公司涉及成本核算的主要有生产部下辖的船体车间、机电车间、涂装车间、港作车间、船坞车间等生产车间,以及生产保障部的机修与动力科等其他生产服务部门。由于船体车间被誉为“做大产值”的主力车间,成本比重大,其成本核算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船体车间业务相对具有代表性,各作业较为清晰,间接费用比重高,实施作业核算系统的案例分析在修船企业具有典型性,以期能为公司实施作业核算系统提供范例。

主要业务介绍:修船企业的生产流程是一个可分解的系统,船体车间也不例外,是实施作业核算系统的基础。从业务流程划分来看,船体可以分为拆旧、钢料加工、分段制造和船台建造。钢料加工主要涉及放样、号料、切割(数控、低平台)、打磨、焊接等工艺。分段组装和船台建造主要涉及焊接、装配、打磨等工艺。其中打磨、装配、焊接主要外包给劳务工程队来完成。从业务性质来看,可以分为常规修船和改装船业务。一般来说,常规修船业务周期短,涉及的业务量相对较小,一般经过钢料的场内加工,就直接运到船台上安装加工。而改装船的船体改动较大,业务周期较长,除了常规修船的业务外,一般要在场外分段堆场进行分段制作和安装,然后再将组装好的分段吊到船台上安装。

主要涉及的辅助工艺:船体车间涉及辅助生产工艺的主要是搭建脚手架和运输。搭建脚手架是为工人在船台组装时提供作业平台,这项工作主要外包给劳务工程队。归属船体车间的运输工具包含工段铲车、工段卡车、起重机、行车等。

(2)船体车间引入标准作业成本核算。

一是作业中心的划分。划分船体车间作业中心有两点依据:一是成本效益原则;二是船体车间的基本业务流程的可拆解性。基于此,船体车间作业中心如表2所示:

二是成立作业班组。公司对现场的管理以班组为单位,每一班组由班组长或工段长负责现场管理。船体车间作业中心的划分在原先班组的基础上进行略微调整,因此基于作业的班组管理对原有的班组模式调整不大。

对于外包劳务队占很大比重的企业来说,班组分为两种类型:员工班组和劳务队班组。企业班组人员固定,管理较为规范,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劳务队班组则是由劳务队根据项目内容决定,成员变动性大,管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企业控制有一定难度,因此要着重管理。为了坚强对班组的管理,案例公司在《顾客服务体系》中特别加强了末端管理,即对班组的管理。这项措施中的重要一项就是以《施工日志》为载体的末端控制,为了满足作业核算系统对基础数据采集的要求,《施工日志》特别增加了有关对作业动因数据的记录与统计,并以作业类别分类进行管理。

(3)完善作业实动工时统计。对于作业核算系统而言,有众多作业动因是实动工时,实动工时统计在企业成本核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案例公司的实动工时依托于考勤记录、施工日志、单船主管记录三者结合。对于劳务队班组而言,与其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是劳务工程队公司,而不是案例公司,加之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因而在《施工日志》的填写上需要较长的适应过程,目前公司以单船主管的管理日志来记录各劳务队的实动工时等成本核算需求的数据,并与施工日志统计的数据进行比对,逐步考核,以期逐步完善实动工时等数据的采集。在此基础上,公司借助ERP开发公司,正在开发符合本公司核算和管理要求的工时系统,一旦系统投入使用,工时统计将更加准确高效。

(4)确定动能折算系数。对于修船企业成本核算而言,动能分摊一直是难题。修船企业的动能涉及的种类较多,有二氧化碳、氧气、电、燃料(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动能共用区域多,船舶修理往往多个作业在一个区域同时进行,无法做到将动能统计到单个作业上。甚至很多修船企业的动能线路设计不合理,造成串联众多,给动能统计带来很大的难度。

基于此,作业中心在归集动能费用时必须涉及到动能分配。在传统成本核算中,动能费用在案例公司占4%左右,从单项资源占比而言,还是很重要的一项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其分摊精度影响到作业成本核算的准确度。为了精确地分摊动能费用,须做到两个区分:一是区分是独立作业区域还是公共作业区域。独立固定区域为动能管道或线路被某一作业中心独立使用或者消耗,统计消耗量即为该作业消耗量。公共作业区域为多个作业共用同一动能管道或线路的区域,需要在不同作业间按照作业实动工时折算系数分配;二是区分每一动能统计表所对应的作业,需要对不同作业动能标准工时耗用进行折算,由动能部门提供不同工种动能标准工时折算标准,财务部门对动能费用进行标准工时的分配,计入各作业中心。如表3所示:

(三)作业成本费用的核算

(1)按作业中心归集与分配。作业成本按照资源动因归集。如原材料、物料消耗等成本费用可以直接归集到作业中心,如公用机器设备折旧、低值易耗品等需要根据资源动因进行分配。根据每一个作业归集的成本费用,按照作业动因率进行分摊,公式如下:

成本动因作业率(分配率)=各作业中心成本库归集的作业成本÷成本资源动因(1)

单船合同作业成本=∑(成本动因作业率×作业成本动因)(2)

单船合同成本=单船合同直接计入成本+单船合同作业成本(3)

(2)按车间归集。由于案例公司启动实施作业核算系统不足一年,目前作业中心的划分以车间为单位,因此只要明确作业中心的归属车间或者部门,就能很容易归集车间成本。归集以车间为成本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主要是为以部门为单位的部门绩效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因此需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归集。在归集车间成本的过程中,要明确横向作业内容,计算车间成本时按照内部转移价格进行合理分摊。

参考文献

[1]潘飞、郭秀娟:《作业预算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11期。

篇4:浅谈铁路现场作业的标准化

关键词:铁路;标准化;现场作业

标准化是对所有重复性事物所做的统一规定,铁路的现场作业和任何的事物都是一样的,都是在社会经济条件下,为人民生产服务的。在铁路系统标准化作业系统中,社会环境是基础,标准化管理是保障,员工的素质是能动要素,实施操作是结果。最后结果的好坏和作业的规范性、严格性又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想让铁路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就需要保证在各个环节,特别是在结合部的有效连接,标准化作业,避免不良循环的发生。

1 标准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足和思想误区 通过调查发现,在现场作业标准化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是对于安全生产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这是正确的观念,另一种就是对标准化作业存在模糊的认知,认为一次的违章违纪不会导致安全事故,因为,有些岗位虽然违反了规定,但是并没有出现安全事故,或者直接就认为标准化作业实行这么长时间,安全事故也没有避免。这种思想正是对标准化作业认识不足的表现。

1.2 职工的意识亟需从根本改变 不少职工缺乏标准化作业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中认为,他们一直这样工作,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因此在现场作业的时候,一直凭借自己的经验工作,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规定进行作业。也有职工虽然熟记标准化作业的章程,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并不遵守,为了赶作业进度,图省事,把作业标准化抛诸脑后。甚至有些员工即使知道没有标准化作业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心中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就是出了事情,也不一定会落在自己身上。

1.3 新标注执行滞后 作业标准和实际生产不符合,有些站段的标准编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效果上,都滞后于最新的装备、技术。不了解细心的标准修订情况,一些已经作废的标准,有些班组、车间仍然在使用。而且没有对标准化考核的手段,监督力度也不强,导致不标准化作业的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影响着作业安全。

1.4 对职工的培训力度不够 部分职工对自己所处岗位的规章制度、标准作业并不完全了解。因为即使自己违反了作业标准可能也没有察觉。有些职工本身责任意识就不强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拘小节”,在现场作业上面也是如此,对作业的标准化不严格执行。有些员工敢于“冒险”,为了图工作省事,不按照标准进行作业,完全不考虑后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5 “学标对标”活动只流于形式 缺乏考核制度,监督力度也不强,导致现场作业不标准化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每个月车间、班组都参与了“学标对标”的活动,但这些活动都只是做一做表面功夫,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很少有班组真正的以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标准化作业而展开活动。就是对于标准化作业的监督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致使员工对待上级的检查一点都不感到害怕。

2 铁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对策

2.1 增强作业标准化的信息建设 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标准化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作业标准系统,根据最新的作业标准规范,组织有关部门深入现场作业岗位进行视察,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各种作业标准进行修订,确保现场作业标准的时效性。建立铁路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让各段能够互相交流工作的经验,随时了解标准化的动态,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对于兄弟站段的成功经验可以大力的推广,让其他的站段相互学习。同时总结教训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好作业标准化管理的工作。

2.2 加强领导标准化意识 领导阶层对作业标准化的重视是让现场作业标准化的关键,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发生现场事故。往往难以找到发生事情的根源,最后都以安全思想不重视了事,因此如果不从标准化作业抓起,就无法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作业标准化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有些站段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而有些单位效果的显著与否,根本原因就是领导阶层是否真正重视作业标准化问题,如果领导都不重视这个问题,下面的职工更觉得没有必要去重视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就导致作业不标准化问题越来越挺严重,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2.3 利用摄像手电卡控标准化作业,监督现场作业过程 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的职工都承认自己严格按照标准现场作业,但是没有实际证据证明,职工严格按标准进行了作业,因此利用摄像手电卡控标准化作业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根据《动客车乘务组摄像手电分析评比管理办法》,让运用车间及动车所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加强月度总结分析,突出对重点班组重点人、关键作业、关键时间、惯性问题的分析卡控,同时结合现场实际,不断细化完善车间摄像手电分析管理制度,逐步提高摄像手电分析管理水平。为调动职工严格按标作业的积极性,各运用车间在加大对漏检、漏拍问题考核力度的同时,应尽快完善本车间的奖励制度,对执行摄像手电作业标准较好的班组及超额完成分析量化任务、分析质量较好的分析管理人员或工队(班)长进行奖励,扭转职工被动执行作业标准的负面情绪,使职工积极主动的按标作业。各运用车间要发挥自主能动性,及时将变化的摄像手电作业内容纳入分析管理,如:出库前对车内顶板的检查、发电车下部油箱加锁确认等,同时将该内容纳入出库作业项目,未拍摄的核减相应乘务员作业评价分等等。

2.4 以人文本,加强班组自控 以人为本,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充分尊重员工,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自身的价值,鼓励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提出合理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的方法,培养职工现场作业的控制力,避免不安全隐患,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行。

3 结束语

铁路现场作业是一个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整体来说,对现场作业标准化的管理实际就是对人的管理,促进员工的责任意识增强,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消除铁路现场作业中的安全隐患,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耿向阳.推进现场作业标准化的实践与思考[A].山东铁道学会铁路运输安全学术研讨论文集[C].山东铁道学会,2011:3.

篇5:标准化作业助推企业文化建设

标准化作业管理理念

公司采用贯标的思路,运用“PDCA”的工作方法,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业方法加以优化,制定并贯彻作业标准。通过有效地组织、协调企业运营活动,实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建立最优生产经营秩序、获得最佳经济效果的目的。其内涵是一种从外在形象统一到员工行为和思想认知统一的企业文化。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建立、规程执行、环境整治、台账管理、员工素质养成、作业区创建等。

推行标准化作业主要举措

整章建制,加强体系建设。公司党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推进工作的处理协调和统一部署,构建了由公司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组建两级管理网络,编制年度推进计划。各级党组织逐级签订责任书,量化指标,落实责任。基层单位对照作业内容变更、作业环境改变、危险源识别等因素,结合员工提出的意见,每年对作业标准进行修订,加强制度建设。

聚焦一线,夯实基础管理。

规章制度系列化。公司自上而下细化管理制度,分序列制定了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以及针对各项作业的管理办法。按工种岗位不同,分类编制了岗位规程,做到所有作业有标准可依、有标准可查、按标准作业。

生产作业标准化。以杜绝员工违章为控制要点,将作业内容流程化,工序步骤程序化,分解作业环节,强化每道工序工艺的执行,做到员工在作业时遵章守纪、动作规范。运输岗位采取的车辆转弯停车确认,检修施工执行的“三方停电挂牌”制度,高危作业项目实行旁站监督管理等,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作业安全。

行为素质养成化。将成功经验和好的方法贯穿于日常管理之中。实行班前交底,班组间列队交接班,人员成队列进入工作岗位,职工宿舍军事化管理等,提振了员工精神状态,落实了安全生产事项,严肃了工作纪律,营造了紧张、有序、高效的工作氛围,促进了人员素质养成,展现了员工勤勉敬业的精神风貌。

环境治理常态化。公司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主要内容的“5S”管理。一是设立环境卫生承包区,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将工作职责明确到岗、落实到人。二是加大投入,改善环境,三年来陆续改造修缮现场“三室”近200间,新装修职工宿舍740余间。三是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辖区内的厂房、绿化、排水等进行集中治理。几年来,公司持续巩固环境整治成果,相继创建星级环境示范点221个,评比文明宿舍170余间。

物品摆放定置化。公司实施定置管理,对作业场地、生产设备、车辆运行线路统一规划,要求工器具和个人物品规范摆放,备件备品集中管理,即所有物品定位。做到物必有区、有区必有牌,按区存放、按图定置,图物相符。

管理内容可视化。以视觉识别体系为基础,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信号来传递管理指令。在传统生产管理看板的基础上,公司推出“员工岗位牌”和“精神状态晴雨表”,工作禁令、制度上墙,作业标准实图化等,前移安全隐患的辨识和防范关口,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运行轨迹台账化。公司执行台账制度,在作业区建立了以安环、作业、质量、设备、成本、人事、综合为主要内容的“6+1”台账。由专人负责,及时录入各项管理信息,并对关键指标和数据统计分析,确保重要生产信息可追溯。

作业区建设示范化。公司细化47项示范评比标准,坚持每季度组织作业区考评、验收,年底开展示范作业区评比。目前,作业区达标率100%,年度示范比例达10%以上。

齐抓共管,规范检查考核。建立完善检查考核联动机制,通过采取作业区自查、车间厂队巡查、分公司专项检查、公司抽查的方式,分层面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管控。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对基层单位考核一次,并纳入年度综合绩效。将驻外项目部纳入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与本部同步推进。结合贯标审核、高温季节慰问等活动,开展对外地项目部标准化作业推进工作检查,强化管理覆盖。

定期培训,提升“两长”素质。依托员工培训中心,通过岗位资格认证、业务讲座、交流研讨、管理轮训等形式分层面对“两长”进行培训。2011年公司成立了作业长研修会,定期举办经验交流、管理研讨等活动,先后组织作业长轮训470余人次。围绕现场标准化作业推进成果和基础管理创新,公司每年举办一期作业长管理成果发布会,每两年组织一届班组长工作论坛,加强各单位交流,提高基层管理水平。

对标找差,促进管理提升。公司坚持对标找差、持续提升的工作思路,以行业最优为标杆,深入开展与先进企业的文化对标、理念对标、制度对标、执行对标,查找管理短板。

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公司各项工作任务均圆满完成,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10年提高了近10%,2012年至今未发生质量事故,客户满意度从2011年的94%提高到2014年的97%。为个人成才和发展搭建了平台,先后有4名员工被评为“上海市农民工优秀个人”,有5人被评为“上海工人技术创新能手”,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标兵2人、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提名奖1人,上海市“团队创建特色班组”7个,2015年上海市劳模3人、全国劳模1人。

提高标准化作业执行力的对策

完善制度标准,加强体系建设。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根据企业发展,两级党委及时调整充实标准化作业推进体系,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细化措施。二是完善各项制度。以安全受控、生产顺行、质量达标、降本增效、设备稳定、服务到位“六项管理”为标准,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及考评细则。三是完善各类作业标准。根据各单位实际,梳理重点管控领域和作业项目,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和员工行为。

创新工作载体,促进管理提升。一是坚持台账管理。以作业区“6+1”台账为基础,在满足现场管理、保障生产平稳顺行的前提下,精简台账内容,突出台账的实用性,逐步探索“X+1”的台账管理模式。二是继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发动党员带头提安全合理化建议,带头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安全本质化水平。发挥工团作用,抓好班组建设,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五小”活动、“安康杯”竞赛、“青安岗”活动等为抓手,切实维护员工安全健康,提高对各类事故的预防和管控能力。

加强监督检查,形成长效机制。一是编制检查计划,分层面开展检查。健全四级管理网络,实行作业区每天巡查、车间厂队每周自查、分子公司每月专检、公司每季度验收年度评比的工作机制。二是跟踪问题整改,落实闭环管理。把监督检查工作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以查促改、以查促建,不断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注重素质培养,加强队伍建设。多渠道开展员工教育,强化标准化意识,使标准化成为全体员工的思维习惯和行动自觉。着力提升“两长”素质,引导基层管理者由“苦干型”向“智力型”“严管重罚”向“人性化管理”“个人经验”向“集体智慧”“只抓生产”向“生产、思想两手抓”的“四个转变”。

构建行为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内部的执行力。提高标准化作业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和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这就需要从构建坚强有力的企业执行文化着手,营造严谨务实、精细高效的工作氛围。提倡“让业主满意,业主无小事,业主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的服务观念,树立“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着力培育“认真负责、严谨严细、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并以此不断强化企业各项管理,使全员思想更坚定、作风更务实、执行更顺畅、落实更有力、合力更强劲,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扎根宝钢、客户首选的冶金生产运营服务商,成为受人尊敬的学习型、开放型、创新型企业,争做全球最强最优最大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

(作者单位: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篇6:新课程标准下建构英语作业新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英语作业;新模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引领着我们提升英语作业设计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求我们运用于课堂教学,也对我们的作业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本人认为,教师必须改变观念,重新认识和思考英语课后作业的作用,重新设计英语课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英语课后作业应该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书面作业是英语课外作业最主要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太多,要注意多样性和代表性,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做高考题型。选择题过多会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学习了一些名人的生平以后,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人的生平,并把写得较好的在教室张贴并当众表扬,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又如,在学了如何写E-mail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课给教师的信箱发一封E-mail,这样可以激发学

生的兴趣。教师要是有精力也可以给学生回一封E-mail,鼓励学

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作业形式的多变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各种形式的作业相互补充。题型设计要能创造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和冲动,并留有让学生创造发挥的余地。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在设计作业上要考虑到班上同学的不同情况,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梯度不一样的作业让学生完成,这样才可以保证英语课外作业使所有的学生均有受益。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优化课后作业就成为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英语教学是以学习词汇、句子、对话、文章为主要内容的。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思考英语课后作业的重新设计。我们可以把高中英语课后作业分成几个专门的作业本,让学生根据情况在不同的作业本上做专门的作业。这种作业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还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更具体的了解。

比如,词汇方面。词汇的掌握是中学生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没有大量的词汇,学生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英语。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怕背单词,也一直在抱怨,单词背了又忘记了。现在一个单元基本上都有上百个单词,让学生在一两天内背出绝对有难度,但是,如果让学生养成习惯,分散着去掌握单词词组,很多时候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只要坚持,每天掌握10~15个单词词组,高中三年积累下来,词汇量已经足以应付高考,并能帮助学生自主交流,而且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也会明显找到成就感。

又如,句子方面。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可以说,一个句子真正弄懂就可以掌握若干种语法规则,积累一定好的例句,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法。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随便找了一年的高考试题,前五个单选题竟然包含了英语中的大多数语法,几乎每一道题目中就包含了6~7个语法。因此,要是学生能把整理的句子真正掌握了,可以说,英语语法也一定没任何问题了。学生可以把课文中教师精讲的句型整理下来,也可以把平时练习中遇到的单选题整理记下,或者从其他资料如英文报纸、杂志、词典或语法书中学得。这样的句子大多比较经典,并且对学生的考试也可以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使成绩较差、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般的机械性练习;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好、勤奋好学的学生来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相互抄袭,还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这样的作业形式也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自由。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能力和基础以及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内容。这样,学生有了充分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需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还可以纠正只为应付教师而交作业的态度。教师可以从一开始的指导性、督促性布置课后练习逐渐对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布置课后作业。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不但要积极思索,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也要对教学的辅助,课后作业的布置等作更深一步的思考。怎样做是对学生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怎样做是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我们就要思索、改革。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索创新,我们就一定能找出一条真正适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真正有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刘道义.新课程引起的教材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

[2]严小玲.走进高中,学会学习.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3]吴棠,王才仁.中学英语教学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上一篇: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作文下一篇:界定气象档案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