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保险管理制度

2024-04-20

公司保险管理制度(通用6篇)

篇1:公司保险管理制度

公司福利保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公司为安定员工生活使其能认真工作,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根据国家劳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原则

公平、公正、合理、合法,保障员工生活。本制度所指的福利保险为公司为员工办理的各种保险、福利、保健,包括社会统筹保险、商业补充保险等险种,及各种储蓄性福利,体检、保健等福利事项。

第三章 范围

1、本公司所有在岗员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特聘员工及一局借调员工。

2、公司正式员工按规定享有各种社会统筹保险及福利。

3、公司非正式员工按规定不能办理各种社会统筹保险及福利。

4、借调人员按原单位规定办理各种福利、保险,费用由公司与所在单位结算。

5、其它福利保险按公司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社会统筹保险与医疗保险

1、公司正式员工,即劳动合同、人事档案手续齐全的员工享受社会统筹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2、借调人员由公司与借调单位协商确定办理方法。

3、各种福利保险的缴费基数按国家规定执行。

4、各种福利保险缴费基数的上、下限,缴费比例按国家相关标准确定。

5、各种福利保险费用的缴费基数在国家规定的特定时间进行调整。

一、养老保险

1、单位缴纳20%,个人缴费按国家规定调整,现已达到最高标准8%,如有变化由行政部另行通知。

2、个人缴纳部分每月由计划财务部从个人工资内直接扣缴。

3、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属国家规定福利项,于个人收入中在个人所得税前计算、扣缴。

4、缴纳的养老保险按国家规定比例8%拔入个人账户。

5、个人账户内的养老保险金为员工个人所有,员工可按规定结转使用也可以继承。

6、达到退休条件的员工(女性(干部55岁,工人50岁),男性60岁,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办理退休手续,退休金根据员工缴费年限、缴费基数按比例由社保所统一发放。

二、失业保险

1、单位缴纳2%,个人缴纳1%,个人缴纳部分每月由计划财务部从个人工资内直接扣缴,与公司缴纳部分同时上缴。

2、个人缴纳失业保险部分属国家规定福利项,于个人收入中在个人所得税前计算、扣缴。

3、失业保险无个人账户,员工在符合条件时可办理失业保险。

4、办理失业保险的条件:(1)缴纳失业保险费时间在1年以上。(2)非员工本人意愿解除劳动合同的。(3)公司开除、除名和辞退的。(4)在离开公司后无接收单位的。

(5)无刑事犯罪问题及《劳动法》规定的其它问题的。

5、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后到高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并带有关证件进行个人申请。

6、失业保险金根据员工缴费年限、缴费基数按比例由社保所统一发放,与单位无关。

三、工伤保险

1、工伤保险费用全部由公司缴纳,具体缴费比例按高区社会保险所文件确定。

2、员工在出现工伤,并经相关部门认定为工伤时可按工伤保险报销医疗费用或领取补偿金。

3、工伤保险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从事本单位日常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

(2)在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在二十四小时内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3)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4)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5)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须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的。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4、不能认定为工伤的

(1)犯罪、违法、自杀、自残、打架斗殴、或工作时间非因工受伤的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其它非因工的伤病情况。

5、工伤事故的处理

(1)工伤事故发生在本地,伤员应被送往指定医院或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2)如果工伤事故发生在外市的,必须及时报于公司行政部,伤员必须被送往市级或市级以上医院,由院方开具有效诊断证明。

(3)在出事24小时之内,由现场负责人将受伤情况及治疗情况报至行政部,由行政部出具工伤报告,报于相关部门进行工伤认定。

(4)医疗终结后填写《职工伤残待遇审批表》上报相关部门,医药费可按核定标准进行报销。(5)由保定市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并按相应伤残等级拨付伤残抚恤金。

四、生育保险

1、生育保险费用全部由公司缴纳,具体缴费比例按高区社会保险所文件确定。

2、公司正式女性员工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领取补贴。

3、女性员工在生育后,休完产假到公司正式上班时,持本人身份证、独生子女证,到高区保险机构领取《生育保险待遇审批表》,办理生育保险金拨付手续。

4、如所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则不能享受各项福利。

5、顺产时享受400元的医药费,难产时可享受900元医药费。

6、流产时间为1-4个月内医药费为100元;4-7个月内医疗费为300元;7个月以上的按正常生育保险待遇。

7、以上生育保险费用由社会保险机构统一拨付给公司,再由公司给付个人。

8、以上标准根据社保系统规定确定,如有变更由公司另行通知。

9、对社保系统返还公司的补偿费,公司按50%的标准拨付给生育的女员工作为生育补贴,不再报销住院费用。

10、公司女员工生育必须在公司报计划,由公司统一安排,公司计划外生育不享受此项福利。

第五条 医疗保险

1、行政部按规定在《保定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医保中心》)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

2、缴纳的医疗保险按比例拔入个人账户。

3、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均为参保人个人所有,可用于支付基本医疗费用,也可以结转使用和依法继承。

4、凡参加“保定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员工,必需同时参加大额医疗保险。

5、医疗保险卡只限于保定市内定点医院使用,常驻外地的员工除急诊抢救可在当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治疗外,其它情况应回保定市治疗。

6、如保定没有满足医疗条件的医院,可向医保中心申请转院治疗。

7、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费用:违法犯罪、酗酒、自杀、自残、打架斗殴、等个人原因产生的医疗费用,以及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以及工伤、职业病、生育等由责任方赔付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8、员工IC卡丢失、损坏的,应及时通知行政部到医保中心办理挂失手续,并补办IC卡。补办费用由个人负担,不及时办理挂失造成的损失由个人自负。

第六条 补充商业保险

1、为保障员工的安全,公司为在岗员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及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等商业保险。

2、由公司行政部负责接洽保险公司业务员,挑选合理保险项目,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制定入保方案。

3、补充保险方案及费用经总经理批准后,由公司统一支付,此项费用在福利费里列支。

4、员工出险三日内将详细出险事件,出险原因、过程、治疗情况等书面材料,报到公司行政部。

5、行政部根据提供的有效证明资料、证件等,同保险公司协商索赔事项。

6、员工因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等按国家规定,由责任方进行赔付的,按《保险条款》规定由保险公司进行差额赔付或免于赔付。

7、如有员工打架斗殴、酒后架车等个人原因受伤、致残、死亡的情况,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第五章

身体健康检查

1、为保障公司员工健康,避免交叉感染,公司对全体在岗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2、员工体检按公司组织活动计算,不计为个人休假。

3、员工领取体检单后必须在指定期限内体检。如有出差或请假未到公司工作的员工可适当延期。

4、员工如果将体检单遗失,可以补发,但相当于重复体检,费用自理。体检属公司福利性质,每人仅限一次。限员工本人使用,不得转让给其他人,如有发现,处以体检费双倍罚款。

5、行政部统计检查结果,有疾病者直接通知其本人,对工作有影响的,同时通知其部门领导。

6、对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复检的员工,公司不再另行报销体检费用。

7、如有严重病况时,则按公司《休假制度》给予一定时间的医疗期,到医院治疗。

8、员工可到行政部查询自己的体检结果,但禁止查问其他人的病况。行政部对员工的体检结果严格保密,尊重员工的个人隐私。

9、行政部将体检结果整理备案,直接呈报总经理。

10、行政部根据身体健康检查情况,确定是否进行疫苗注射等保健措施。

第六章 其它福利费用

1、行政部根据员工个人提供的有效个人证件,办理相关福利事项。

2、员工离开公司,办理离职手续时,应将各种福利、保险转移出公司,并办理结算手续。

3、各种福利、保险资料按相关规定由公司保管或发给员工个人使用。

4、过节费等其它临时发生费用由公司确定发放范围。

5、对特聘员工,根据情况由公司决定发放福利费用的范围。

6、公司要根据工作需要,给相关岗位的员工配备工作服装、手套、工作头盔等防护用品。

7、本制度解释权在公司行政部。

篇2:公司保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维护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授权,对保险公司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中国保监会的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商业保险公司。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指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保险公司依法设立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营销服务部以及各类专属机构。专属机构的设立和管理,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本规定所称保险机构,是指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分公司,是指保险公司依法设立的以分公司命名的分支机构。

本规定所称省级分公司,是指保险公司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负责许可申请、报告提交等相关事宜的分公司。保险公司在住所地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设立分公司的,应当指定其中一家分公司作为省级分公司。

保险公司在计划单列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指定一家分支机构,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在计划单列市负责许可申请、报告提交等相关事宜。

省级分公司设在计划单列市的,由省级分公司同时负责前两款规定的事宜。

第五条 保险业务由依照《保险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章法人机构设立

第六条 设立保险公司,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法律、行政法规;

(二)有利于保险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第七条 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出筹建申请,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条件的投资人,股权结构合理;

(二)有符合《保险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草案;

(三)投资人承诺出资或者认购股份,拟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四)具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组织机构框架、风险控制体系;

(五)拟任董事长、总经理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

(六)有投资人认可的筹备组负责人;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调整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2亿元。

第八条 申请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设立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保险公司的名称、拟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

(二)设立保险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组织机构框架和风险控制体系等;

(三)筹建方案;

(四)保险公司章程草案;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投资人应当提交的有关材料;

(六)筹备组负责人、拟任董事长、总经理名单及本人认可证明;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对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进行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建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 中国保监会在对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进行审查期间,应当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提示。

中国保监会应当听取拟任董事长、总经理对拟设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第十一条 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人应当自收到批准筹建通知之日起1年内完成筹建工作。筹建期间届满未完成筹建工作的,原批准筹建决定自动失效。

筹建机构在筹建期间不得从事保险经营活动。筹建期间不得变更主要投资人。

第十二条 筹建工作完成后,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向中国保监会提出开业申请:

(一)股东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二)有符合《保险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三)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四)有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六)建立了完善的业务、财务、合规、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反洗钱等制度;

(七)有具体的业务发展计划和按照资产负债匹配等原则制定的中长期资产配置计划;

(八)具有合法的营业场所,安全、消防设施符合要求,营业场所、办公设备等与业务发展规划相适应,信息化建设符合中国保监会要求;

(九)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申请人提出开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开业申请书;

(二)创立大会决议,没有创立大会决议的,应当提交全体股东同意申请开业的文件或者决议;

(三)公司章程;

(四)股东名称及其所持股份或者出资的比例,资信良好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资本金入账原始凭证复印件;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股东应当提交的有关材料;

(六)拟任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七)公司部门设置以及人员基本构成;

(八)营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明文件;

(九)按照拟设地的规定提交有关消防证明;

(十)拟经营保险险种的计划书、3年经营规划、再保险计划、中长期资产配置计划,以及业务、财务、合规、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反洗钱等主要制度;

(十一)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

(十二)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

(十三)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审查开业申请,进行开业验收,并自受理开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开业的决定。验收合格决定批准开业的,颁发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验收不合格决定不批准开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经批准开业的保险公司,应当持批准文件以及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第三章 分支机构设立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申请设立分支机构。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层级依次为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或者营销服务部。保险公司可以不逐级设立分支机构,但其在住所地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业务,应当首先设立分公司。

保险公司可以不按照前款规定的层级逐级管理下级分支机构;营业部、营销服务部不得再管理其他任何分支机构。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以2亿元人民币的最低资本金额设立的,在其住所地以外的每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首次申请设立分公司,应当增加不少于人民币2千万元的注册资本。

申请设立分公司,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前款规定的增资后额度的,可以不再增加相应的注册资本。

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人民币5亿元,在偿付能力充足的情况下,设立分公司不需要增加注册资本。

第十七条 设立省级分公司,由保险公司总公司提出申请;设立其他分支机构,由保险公司总公司提出申请,或者由省级分公司持总公司批准文件提出申请。

在计划单列市申请设立分支机构,还可以由保险公司根据本规定第四条第三款指定的分支机构持总公司批准文件提出申请。

第十八条 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提出设立申请,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上一年度偿付能力充足,提交申请前连续2个季度偿付能力均为充足;

(二)保险公司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健全;

(三)申请人具备完善的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四)对拟设立分支机构的可行性已进行充分论证;

(五)在住所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设立省级分公司以外其他分支机构的,该省级分公司已经开业;

(六)申请人最近2年内无受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记录,不存在因涉嫌重大违法行为正在受到中国保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形;

(七)申请设立省级分公司以外其他分支机构,在拟设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省级分公司最近2年内无受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记录,已设立的其他分支机构最近6个月内无受重大保险行政处罚的记录;

(八)有申请人认可的筹建负责人;

(九)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 设立分支机构,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设立申请书;

(二)申请前连续2个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和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偿付能力报告;

(三)保险公司上一年度公司治理结构报告以及申请人内控制度;

(四)分支机构设立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拟设机构3年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分析,设立分支机构与公司风险管理状况和内控状况相适应的说明;

(五)申请人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六)申请人作出的其最近2年无受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声明;

(七)申请设立省级分公司以外其他分支机构的,提交省级分公司最近2年无受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声明;

(八)拟设机构筹建负责人的简历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九)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对设立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对不符合本规定第十八条的,作出不予批准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对符合本规定第十八条的,向申请人发出筹建通知。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筹建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分支机构的筹建工作。筹建期间不计算在行政许可的期限内。

筹建期间届满未完成筹建工作的,应当根据本规定重新提出设立申请。

筹建机构在筹建期间不得从事任何保险经营活动。

第二十二条 筹建工作完成后,筹建机构具备下列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向中国保监会提交开业验收报告:

(一)具有合法的营业场所,安全、消防设施符合要求;

(二)建立了必要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业务、财务、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反洗钱等管理制度;

(三)建立了与经营管理活动相适应的信息系统;

(四)具有符合任职条件的拟任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

(五)对员工进行了上岗培训;

(六)筹建期间未开办保险业务;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提交的开业验收报告应当附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筹建工作完成情况报告;

(二)拟任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简历及有关证明;

(三)拟设机构营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四)计算机设备配置、应用系统及网络建设情况报告;

(五)业务、财务、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反洗钱等制度;

(六)机构设置和从业人员情况报告,包括员工上岗培训情况报告等;

(七)按照拟设地规定提交有关消防证明,无需进行消防验收或者备案的,提交申请人作出的已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消防安全的书面承诺;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自收到完整的开业验收报告之日起30日内,进行开业验收,并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验收合格批准设立的,颁发分支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验收不合格不予批准设立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设立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持批准文件以及分支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第四章机构变更、解散与撤销

第二十六条 保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

(一)保险公司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扩大业务范围;

(五)变更注册地、营业场所;

(六)保险公司分立或者合并;

(七)修改保险公司章程;

(八)变更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以上的股东,或者变更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

(九)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 保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起15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一)变更出资额不超过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的股东,或者变更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不超过5%的股东,上市公司的股东变更除外;

(二)保险公司的股东变更名称,上市公司的股东除外;

(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变更名称;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司依法解散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并报送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解散申请书;

(二)股东大会或者股东会决议;

(三)清算组织及其负责人情况和相关证明材料;

(四)清算程序;

(五)债权债务安排方案;

(六)资产分配计划和资产处分方案;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依法解散的,应当成立清算组,清算工作由中国保监会监督指导。

保险公司依法被撤销的,由中国保监会及时组织股东、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

第三十条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中国保监会指定的报纸上至少公告3次。

清算组应当委托资信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公司债权债务和资产进行评估。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撤销分支机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分支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自被批准撤销之日起自动失效,并应当于被批准撤销之日起15日内缴回。

保险公司合并、撤销分支机构的,应当进行公告,并书面通知有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交付保险费、领取保险金等事宜应当充分告知。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司依法解散或者被撤销的,其资产处分应当采取公开拍卖、协议转让或者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司依法解散或者被撤销的,在保险合同责任清算完毕之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资产,或者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依法申请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

第五章 分支机构管理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督促分支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确保上级机构对管理的下级分支机构能够实施有效管控。

第三十六条 保险公司总公司应当根据本规定和发展需要制定分支机构管理制度,其省级分公司应当根据总公司的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保险公司在计划单列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由省级分公司或者保险公司根据本规定第四条第三款指定的分支机构制定当地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第三十七条 分支机构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各级分支机构职能;

(二)各级分支机构人员、场所、设备等方面的配备要求;

(三)分支机构设立、撤销的内部决策制度;

(四)上级机构对下级分支机构的管控职责和措施。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配备必要数量的工作人员,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是与保险公司订立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

第三十九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经营存续期间,应当具有规范和稳定的营业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

第四十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将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原件放置于营业场所显著位置,以备查验。

第六章保险经营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保险业务,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二条 保险机构参与共保、经营大型商业保险或者统括保单业务,以及通过互联网、电话营销等方式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保业务,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三条 保险机构应当公平、合理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不得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四条 保险机构的业务宣传资料应当客观、完整、真实,并应当载有保险机构的名称和地址。

第四十五条 保险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披露有关信息。

保险机构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方式,对其保险条款内容和服务质量等做引人误解的宣传。

第四十六条 保险机构对保险合同中有关免除保险公司责任、退保、费用扣除、现金价值和犹豫期等事项,应当依照《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向投保人作出提示。

第四十七条 保险机构开展业务,应当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四十八条 保险机构不得将其保险条款、保险费率与其他保险公司的类似保险条款、保险费率或者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等进行片面比较。

第四十九条 保险机构不得以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方式损害其他保险机构的信誉。

保险机构不得利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垄断性企业或者组织,排挤、阻碍其他保险机构开展保险业务。

第五十条 保险机构不得劝说或者诱导投保人解除与其他保险机构的保险合同。

第五十一条 保险机构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第五十二条 除再保险公司以外,保险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设立客户服务部门或者咨询投诉部门,并向社会公开咨询投诉电话。

保险机构对保险投诉应当认真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及时告知投诉人。

第五十三条 保险机构应当建立保险代理人的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和管理,不得唆使、诱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

第五十四条 保险机构不得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不得向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支付佣金或者其他利益。

第五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五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控制和管理关联交易的有关制度。保险公司的重大关联交易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第五十七条 保险机构任命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任命前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核准上述人员的任职资格。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按照《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八条 保险机构应当依照《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管理、使用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对保险机构的监督管理,采取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

第六十条 保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可以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一)严重违法;

(二)偿付能力不足;

(三)财务状况异常;

(四)中国保监会认为需要重点监管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对保险机构的现场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一)机构设立、变更是否依法经批准或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是否依法经核准;

(三)行政许可的申报材料是否真实;

(四)资本金、各项准备金是否真实、充足;

(五)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建设是否符合中国保监会的规定;

(六)偿付能力是否充足;

(七)资金运用是否合法;

(八)业务经营和财务情况是否合法,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是否及时、完整、真实;

(九)是否按规定对使用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报经审批或者备案;

(十)与保险中介的业务往来是否合法;

(十一)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否符合规定;

(十二)需要事后报告的其他事项是否按照规定报告;

(十三)中国保监会依法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六十二条 中国保监会对保险机构进行现场检查,保险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并按中国保监会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材料。

第六十三条 中国保监会工作人员依法实施现场检查;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有关证件和检查通知书。

中国保监会可以在现场检查中,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委托上述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协议。

第六十四条 保险机构出现频繁撤销分支机构、频繁变更分支机构营业场所等情形,可能或者已经对保险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中国保监会有权根据监管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保险机构在指定时间内完善分支机构管理的相关制度;

(二)询问保险机构负责人、其他相关人员,了解变更、撤销的有关情况;

(三)要求保险机构提供其内部对变更、撤销行为进行决策的相关文件和资料;

(四)出示重大风险提示函,或者对有关人员进行监管谈话;

(五)依法采取的其他措施。

保险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及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六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有权根据监管需要,要求保险机构进行报告或者提供专项资料。

第六十六条 保险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送营业报告、精算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偿付能力报告、合规报告等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

保险机构向中国保监会提交的各类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第六十七条 保险公司的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的重大决议,应当在决议作出后3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十八条 中国保监会有权根据监管需要,对保险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其就保险业务经营、风险控制、内部管理等有关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六十九条 保险机构或者其从业人员违反本规定,由中国保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条 外资独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设立适用本规定;中国保监会之前作出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对外资独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的其他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一条 除本规定第四十二条和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只能在其住所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辖区内开展业务。

对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的其他管理,参照本规定对保险公司总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二条 再保险公司,包括外国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可以直接在全国开展再保险业务。

再保险公司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条 政策性保险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参照适用本规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四条 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其设立条件和管理,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境内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保险机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

第七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保险法》的规定,加入保险行业协会。

第七十六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经设立的分支机构,无需按照本规定的设立条件重新申请设立审批,但应当符合本规定对分支机构的日常管理要求。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2年内进行整改,在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资质、场所规范、许可证使用、分支机构管理等方面达到本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七十七条 保险机构依照本规定报送的各项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应当用中文书写。原件为外文的,应当附中文译本;中文与外文意思不一致的,以中文为准。

第七十八条 本规定中的日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本规定中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数。

第七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篇3:保险公司资金管理

(一)保险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伴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充分发挥风险保障和社会管理职能,保险资金总额在不断提高,保险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从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保险业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在整体上出现下降趋势。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涌入也加剧了保险业中的竞争。

保险公司作为现今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体现在资金融通上。所谓资金融通是指保险公司保险金用于投融资,使得保险资金得到增值,不断提高保险资金总额,增强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和承保能力。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最终都将用于对被保险人的补偿或给付,因此,保持保险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尤其重要。伴随着保险资金总量的增多和投资种类的丰富,如何合理地管理保险公司的资金,控制资金管理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保险资金的日常管理

1.职务管理:在保险公司的职位设置中,涉及到资金运用的职务要实行双人及以上负责制,不相容岗位要分派不同的人员担任,对于资金的进出要获得多人认可,保证公司的资金安全。

2.印鉴管理:银行预留印鉴必须由不同的人进行保管,对于要使用银行预留印鉴要进行登记核实,做到每笔资金的进出都有详细记录,以此控制风险的发生。

3.账户管理:保险公司的账户通常实行分别管理,即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对于各个账户的管理负责专人进行核实,保证资金的安全。

4.资金管理:第一,现金管理。对于保险公司每天的现金支出要有明确的记录,严格控制每天的现金余额,及时对库存现金进行核实盘点;第二,支票管理。对于支票的签发,要注明签发金额,日期,具体事项,并由支票管理人签字。对于废弃的支票,应妥善保管。会计人员要定期对支票进行检查;第三,每日余额监控。保险公司会计人员应及时核实现金余额,控制每天的现金使用量。

(三)保险资金的运用管理

1.投资决策管理。保险资金的来源多种多要,同时,保险资金要应付保险人的保险补偿,因此,保险资金要求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因此,在保险资金的投资决策上要始终贯彻这个观念,确定合理的投资决策。对于不同的保险种类要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例如,对于流动性要求不高的保险资金,可以购买长期债券或者存入商业银行进行长期存款,相反地,对于流动性要求较高的保险资金,可以购买短期国债或者短期存款,既能保持一定的收益又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2.资产负债管理。保险公司再运用资金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公司的资产负债比例。这是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如果资产负债比例不合理,就会影响到公司整个的发展,造成公司的损失。同时,保险公司要合理地进行资产分配。保险公司的资产分配通常包括战略性资产分配和战术性资产分配两个方面。战略性资产分配是指在公司所能约束的最大的投资风险之下,按照公司总的投资方向,根据收益/风险最大化原则实现的负债资金在投资品种中的合理分配。战术性资产分配是指根据战略性资产分配的投资区间进行的中短期投资。

3.证券选择的管理。保险资金的投融资是具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源自于所投资的证券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投融资之前,应科学细致地对所投资的证券进行分析和研究。合理地预测证券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收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证券选择的管理是保险公司资金管理的基础。

二,保险公司资金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控制

(一)保险公司资金管理的风险类型

1.保险公司资金日常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保险公司资金在日常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银行账户的违规开设。保险公司内部常常出现未经授权开立银行账户的情况,这就造成了保险公司银行账户的混乱,给账户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二,挪用保险资金。由于内部监管不严,没有一定的制衡机制,保险资金常常会被挪用以满足个人利益。使得保险资金变成了个人可随意支配的财产,这就歪曲了保险资金作为投保人风险补偿的作用;第三,保险资金划拨的滞后性。由于保险资金是在投保人实际发生损失时对投保人的一种风险补偿,在确认损失时,常常会因各种外界因素或者人为因素造成保险资金划拨的滞后性;第四,越权划拨资金现象严重。由于权责不清,缺乏监督,保险公司资金越权常常有越权划拨资金的现象。

2.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保险公司再资金运用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第一,市场风险。所谓市场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政策,宏观环境,利率风险等不可抗力的系统性因素所造成的资金投资运用风险;第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到期不能偿还本息所造成的风险。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和证券发行人的经营管理,盈利水平和规模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政府发行的证券以及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发行的证券信用级别较高,相对地,信用风险也较低;第三,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保险业务实际上是一种现金运作业务。资产负债不匹配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保险公司的资产现金流和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造成保险公司的经营出现困难,造成公司损失。短期的资产负债不匹配会造成保险公司一定的经营困难以及财务的不稳定。长期的资产负债不匹配则有可能造成保险公司的破产。

(二)保险公司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

1.对保险公司日常资金管理中的风险。保险公司日常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加以控制:第一,保险公司的高层领导者要加强对保险公司自己管理风险控制的意识,同时加强保险公司下属分支机构的资金管理意识,定期对分支机构的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第二,严格控制资金进出,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对于保险公司资金的进出要进行详细的核实检查,对于每笔资金的流动都在记录在册。同时加强保险公司银行账户的管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必须通过保险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授权;第三,分清职位权责,加强监督机制。合理分清和界定各个职位的职能,避免出现权责不清,越权行事的情况。同时对于重要的掌握资金进出的职位,要设立二人或两人以上进行负责,加强资金的监管。

2.对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控制。第一,建立一定的风险规避机制。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的风险控制主要是从完善内部控制中进行的。首先,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殊性,保险资金更注重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因此,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中准确地把握所要投资的各种证券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监控体系。由于证券投资的风险性,以及收益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在讲资金投资运用到各种证券之后,要对所投资的证券进行监控,分析证券价格的走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由此相应地调整资本结构。第二,加强投资人员的管理。制度的设立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工作人员的实施上,因此,合理地进行资金管理,控制资金运作风险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投资人员的管理。要定期对投资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投资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大全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以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将保险资金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合理得业绩评价机制。我国国内的保险业内部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业绩评价机制,缺乏合理得业绩评价体系。首先,国内缺乏符合国际惯例的计算公式,不能合理地进行绩效评估,缺乏激励机制。其次收益的计算往往只考虑当期的利息收益,没有计算资本收益和在投资收益。同时业绩的计算通常都是以年度为单位,不考虑资产负债,从而导致短期行为。因此,建立合理得业绩激励和评价机制尤为迫切。

总结: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应该重视资金管理和运用中分风险并加以控制。由此才能不算优化保险公司资产结构,为公司提高收益,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保险业中获得一席之地。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得到改革和完善。保险业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近些年中快速发展。同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从国内市场到国外市场,从固定收益类到权益受益类,相对地,保险公司所面临的资金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在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合理地运用保险资金,控制保险资金管理风险,成为现今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曦,浅述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风险[J],《现代商业》,2010,(07)

[2]赵源,试论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及管理[J],《当代经济》,2007,(01)

[3]胡宏兵,郭金龙,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基于资产负债匹配角度[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11月18号

篇4:公司保险管理制度

关键词:重要性;存在问题;建议

一、保险公司建立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保险公司由于其行业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显得尤为重要,也应当较其他行业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首先,保险公司不仅要实现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所共同追求的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更要实现对保单持有人履行保险责任的保障,履行为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服务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保险公司必须保证充足的偿付能力,防止保险经营的失败,以威胁到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保险公司必须保证保险交易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防止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导、欺诈等行为,保险公司还必须保证经营管理的效率,切实提高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以上的各项“保证”无不来自于保险公司规范的经营管理,而规范的经营管理必然需要健全和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支撑。

其次,保险公司要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谋求生存和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笔者认为,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人才技术优势和组织管理能力,而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有效以及经营管理是否科学高效,决定了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强与弱。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公司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手段之一。

最后,保險作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管是保证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之一, 目前保险外部监督可分为政府保险监督保险行业监督和保险信用评级几个层次,相对于保险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监督, 它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的监督。从实现保险监督的目的来看,外部监督离不开内部监督,政府或社会的外部监督只有通过保险公司自身的自我约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保险公司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保证外部监督体系真正发挥其作用和实现其监督目标的前提和有力保证。

二、目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不理想

1.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模糊,事前防范意识不强

有人把内部控制建设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汇总,认为做了整章建制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而没有把内部控制建设作为内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以重视,把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混淆,有的甚至把内部控制建设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

2.职责不清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事中控制不力,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不少,但仍存在职责不清,特别是某些公司的个别管理人员仍存在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的现象,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事实证明,一些基层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重大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多数是因为缺乏对领导的监督制约措施,以及管理人员违规越权造成的。

3.事后监督形式单一,权威性缺乏,连带责任追究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

目前,公司的监督检查主要是依靠自查和各类工作的常规、专项检查,检查方法仍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印章、单证、会计凭证和账簿、核保、核赔等的检查上,未能做到适时地根据综合业务处理及其延伸的推广应用而相应改进检查方法。在检查方式上,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也相互脱节,加之碍于情面和“家丑不可外扬”思想的束缚,监督没有权威性,致使许多风险控制点成为“盲区”,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由于缺乏严格的违规处罚措施以及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因此最基本的通报也是“隔靴搔痒”,不能切准要害,甚至查出的问题有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检查起不到监督和威慑的作用,留下风险隐患。

4.内控优先原则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新型业务开办的同时没有及时建立起风险控制制度,内部制约出现断层,往往是等到出现了问题才去寻求控制措施。

(二)制度落实打折扣

1.重制度、轻落实,造成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有了规矩,不去落实,即使内控制度制定得再严密,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和威慑力都会大打折扣。从近年来检查发现的问题反映出,不是公司没有制定详细具体的规章制度,而是没有去认真执行和落实,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上传下达中各级管理者对制度理解的扭曲和打折扣,以及执行者的责任心、自觉性和落实力度不够。

2.重效益、轻制度,无意之中造成内控“盲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公司的根本目标,也是追求的最终结果,但利润的最大化离不开内部控制作保证,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如人力资源和岗位的合理配置、业务环节的流程和人力组合,操作环节和事后监督检查的投入等等,但由于强调高效益、减员增效紧缩人员,以及相互制约手段的滞后等因素,产生内控制度落实上的实际困难,从而为有效防范差错事故等管理风险留下了隐患。

3.重开拓、轻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开拓在先,内控列后。例如:为了抢占保险市场,新兴业务先办起来再说,管理制度不能及时配套跟上、制度滞后造成管理上的真空。

(三)对员工的内控制度教育相对薄弱

公司虽然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强化、完善内控管理,但基层公司相关人员差错事故、违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反思深究,内控环境不理想、制度落实不力是其主要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相对薄弱,使相当一部分员工对内控制度的遵守和执行表现出“无所谓”的思想。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促使企业实现稳健经营、防范经营风险的必要条件,加强和健全企业的内控机制,已成为共识。作为经营管理中重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明确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贯穿于公司整个业务、资金流动的全过程,又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是经营管理活动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或方式。内部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证,为管理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应与时俱进,有前瞻性。不仅把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自律行为始终规范业务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这种机制,发挥整体功能,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不断体现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并把内部控制作为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常抓不懈,落到实处,防范经营风险,保障公司业务安全稳健运行,从而为确保业务持续、健康以及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三)内控工作要与时俱进

内部控制是实现规范化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经营过程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各项业务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因此,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逐渐适应的过程、随着新业务的不断推出,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不一定适用所以,内控机制既要有宏观上的战略体系,又要有微观上的不断修正,以形成完善提高再完善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

应坚持业务开拓、内控先行的原则,凡是各专业部门新办的新兴业务操作规程、制度和办法均要通过内部控制部门审查会签后方可印发执行,以确保新业务安全、有序、稳步发展特别是新业务系统的应用与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管理部门要及时加强对内控管理环节的摸索和探讨,从制度上保证消除隐患死角和风险育区,确保业务和制度的更新同步进行。

(四)内控工作要健全组织

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重要性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建设,不仅要体现精简高效的要求,关键是要把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制衡的原则落到实处,在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上,应形成集中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衡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为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防范风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加强法制与廉政教育,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

在内部控制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一个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正是其全员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内部控制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把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实践证明,加强法制与廉政教育,对提高全体员工遵纪守法、拒腐防变的自觉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应重点抓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的廉政教育,使他们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遵章守纪,依法经营,自觉地把自己的责、权置于制度监督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对员工起到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与廉政教育活动,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系统运转有效,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优化依法合法稳健经营的运行秩序,建立和强化统一的内部控制监管模式,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各级经营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在职权范围内对其业务进行连续的、系统的全面监管。

篇5:保险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业务管理制度

一 总 则

为规范公司保险销售业务开展,严格按照保监会批准的经营范围积极从事保险业务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为公司保险销售业务管理的基本准则。总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和营业部在从事保险销售业务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合规、高效、创新、务实的核心经营理念,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二 业务管理

各分公司和营业部销售团队和销售人员应按照总公司制定的销售政策和销售指引进行业务活动,严格执行保险监管部门有关管理规定,合规经营。

保险销售业务必须在保险公司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同时严格遵守下列原则:

1、可保利益原则。即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无可保利益的保险业务不得销售。

2、风险评估原则。业务人员必须对投保标的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风险系数超过规定,处于危险状态的财产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及时上报并获得保险公司的验险评估批复。

3、如实告知原则。展业人员必须就保险条款所列明事项如实告知客户,客户也须尽如实告知义务,不得夸大保险责任,不得带病投保。投保人、被保险人及保险当事人必须亲笔签名(盖章)。

4、严格按照保险公司的承保要求和投保规则进行业务销售。

业务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达到从事保险销售业务服务所要求的素质。对于新业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领取《代理人员资格证》、《展业证》后,方可单独上岗开展业务。

展业宣传

1、业务人员必须持有展业证、代理人资格证等证件进行宣传;

2、业务人员必须带有条款等有关业务资料,有理有据,实事求是的进行公关展业宣传,不得搞虚假、欺骗;

3、业务宣传必须围绕条款进行解释,不得偏离、曲解;

4、不得运用不正当方式、手段进行展业。

检验标的

业务对象有投保意向后,要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标的查验;

1、标的坐落的具体位置及相关情况;

2、安全措施、安全保护和安全行驶等情况;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3、经营管理及近期损失情况;

4、进行风险评估;

5、遵照保险公司的核保要求进行标的核保;

6、投保人身保险必须查实年龄、疾病等情况,并根据公司要求决定是否体检。

业务洽谈

1、业务洽谈时必须先给投保人详细解释保险条款;

2、业务人员必须认真、准确的回答投保人提出的询问;

3、确定保险范围、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费率保费、缴费方式、缴费期限和退保风险;

4、其他应该确定的和告知客户的有关事项。

收缴保费

1、财产险原则上要见费出单,一次性缴清保费,不得延期;

2、人寿险按照保险公司规定,对于需要体检的年龄段或大额保单的客户,要先经保险公司核保通过后或体检合格后收取保险费。

3、人寿险保险费严格按转账形式缴纳,严禁收取现金。

保单批改

1、批改保单必须有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书面申请,而且申请理由必须成立;

2、销售人员应积极协助客户到保险公司按规定办理保单批改。

第十一条 无赔款优待

1、无赔款优待仅限于车险;

2、无赔款优待按保险公司的统一规定执行,不得提前支付,更不得截留、挪用。

第十二条 可以协助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勘查、收集理赔资料。

三 单证管理

第十三条 为加强XXXX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各分支机构及各机构网点的单证管理,规范经营,促进业务的健康发展,现根据保监局对专业代理公司的监管规定,依据保险公司对单证管理的要求,制定本管理细则。

第十四条 单证管理的基本要求

a)单证领用采取“领三返一”原则,即领用第三批新单证时必须把第一批领用的相关单证全部回销。b)单证的使用必须按批次从先到后,按序号从小到大,按正确的单证流水号对应使用。单证的使用期限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

c)空白单证回销时必须连同保卡或标志配套回销。作废的标志和保卡应跟随单证同批次回销

d)单证回销前必须按各保险公司的要求规范整理。

第十五条 单证处罚管理办法

a)单证的错号使用会造成保险公司系统里单证实际使用情况与实物不一致,严重影响到客户出险理赔,对错号使用的出单员罚款人民币100元/份。

b)单证套打会造成保险公司系统里数据与实物不一致,严重时会出现假保单现象,对套打保单的出单员罚款人民币500元/份,并记大过处分。

c)在单证的抽检过程中发现机构网点的单证实物与单证岗所发放的单证不一致,如把单证分发给没有向公司报备的网点使用等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处罚人民币500元/次,并记大过处分。

d)空白单证遗失处罚。所有的单证遗失必须及时通知单证岗,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在省级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登报挂失的费用由遗失责任人承担。对于遗失保单的负责人,当月内除了按保险公司的规定处罚外,我司还将对该负责人进行处罚,并记大过处分。e)遗失已使用单证处罚。对于遗失已使用的单证同样要在五个工作日内在省级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登报挂失的费用由遗失责任人承担,我司还将对该负责人进行处罚。

四 出单管理

第十六条 出单操作流程

a)出单员接收承保资料,其中包括:填写规范、标准的投保单、行驶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组织代码证复印件等。

b)根据投保单上的内容准确录入承保系统。由于录入错误产生的经济纠纷由出单员承保,并扣除本月KPI考核分2分/次,罚款50元/次。

c)打印对单资料:将已录入系统的承保资料打印对单通知业务员核对,并要求其在已核对的对单资料上签名确认。

d)修改投保资料:应业务员要求或录入错误需要在承保系统中进行修改的,根据实际情况据实修改后提交核保。

e)核保通过后打印缴费通知单通知业务员刷卡缴费。由于操作不当产生的经济纠纷由操作人员承担并罚款50元/次,扣除当月KPI考核分3分/次。

f)打印正式保单:缴费成功后打印正式保单、发票、保卡、标志,出单员应正确的操作打单系统不可错打、漏打。

g)出单员要严格按照保险公司要求在保单后面装订相应的条款、并加盖骑缝章,检查所有资料齐全后方可交给客户。如不按照要求装订条款等资料,罚款10元/次。

h)接收承保资料到打印正式保单的完成时间最多为一个小时(特殊情况除外),即录入承保系统到核保通过0.5小时;打印正式保单到录入核心业务系统0.5小时。

第十七条 特殊业务处理

a)投保资料不齐全,按照我公司《关于投保资料不齐全的管理办法》,每份投保资料收取100元保证金后接收投保资料录入承保系统并要求业务员在单证回销前、7天内补回资料后退还保证金。

b)按照公司各项规定的非正常业务,将该业务的具体情况上报业管员进行把控,如确实不可操作直接回绝。若业管岗掌握不了上报部门主管或经理得到指示后进行操作。

c)团单报批:与团单报批人联系了解报批所需资料传达业务员,并逐步跟踪此单业务的进度。

d)客户上门业务、特殊车型业务、非正常流程业务上报业管人员,由业管人员处理,若不在业管人员的能力范围上报主管处理。

第十八条 责任划分

1、投保单信息填写正确,出单员录入错误,由出单员承保全部责任;

2、出单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投保单信息填写错误,出单员录入错误,由出单员和投保单填写人承担对等责任;

3、后补出单资料的情况下,投保单信息填写错误,出单员录入错误,由投保单填写人付全部责任;

4、每位业管岗人员对各自网点的出单员正确操作进行监督、协助,若网点出单员操作错误产生经济纠纷,该网点业管岗人员承担1/4责任。

第十九条 保单财务联、业务联的整理与存放

1、按照我公司《单证管理办法》整理各保险公司单证。

2、所有我公司单证不可随意外发,如经发现罚款

200元/次。

3、所有单证应合理存放在安全的位置,不可丢失。若造成单证丢失,根据《单证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条

六、批改业务的处理

1、按照各保险公司批改资料要求接收批改资料。

2、有批改权限的承保系统,进行正确的批改操作提交核保,通过后打印批单。

3、没有批改权限的承保系统,与各保险公司批改经办人员联系传真或快递批改资料,并逐步跟踪。

4、批单的打印与存在同保单相同。

五 其它事项

第二十一条 销售业务专用章由业务内勤专人保管使用,不得委托他人代管、代用。

第二十二条 销售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严守公司的秘密,不能虚假欺骗宣传,不能有吃、拿、卡、要和勒索保户行为,更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不能擅自篡改和伪造单证。

六 例 会

本制度所称例会是指定期为销售人员举行各种交流、研讨、促销、激励等会议。

例会工作由市场拓展部人员负责,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每次例会如有需要交流情况和经验的销售人员,必须在市场拓展部人员指导下积极认真的提前做好准备。

市场拓展部人员要在例会结束后,对每次例会进行总结,评估例会成效。

篇6:保险公司保险欺诈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升XXX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保险欺诈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反保险欺诈指引》等法律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险欺诈,是指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谋取非法利益的保险金诈骗类欺诈行为,主要包括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等。

本办法所称保险欺诈风险(以下简称欺诈风险)是指欺诈实施者进行欺诈活动,给公司、保险消费者及社会公众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的风险。

欺诈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监测与计量、处置与报告。

第二章 总体规划与政策

第三条 公司欺诈风险管理的总体规划是:

欺诈风险管理是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通过建

立欺诈风险管理框架,构建由董事会负最终责任、总经理室负实施责任、监事会监督评价、欺诈风险管理负责人直接领导、反保险欺诈(以下简称反欺诈)职能部门组织推动、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定期审计、相关部门具体落实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细化操作规程,强化贯彻执行,提高信息化水平,有效管理公司欺诈风险。

第四条 公司欺诈风险管理的总体政策是:

在公司风险管理总体框架下,围绕公司的经营战略和业务特点,以风险为导向,通过健全内控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细化操作规程,强化贯彻执行,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欺诈风险管理体系,采用恰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对欺诈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监测与计量、处置与报告,以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有效防范欺诈风险,保护保险消费者和公司合法权益,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

第五条 公司董事会承担欺诈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确定欺诈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和总体政策;

(二)审定欺诈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

(三)监督欺诈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

(四)审议管理层提交的欺诈风险管理报告;

(五)根据内部审计结果调整和完善欺诈风险管理政策,监督管理层整改;

(六)审议涉及欺诈风险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项;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在本办法修订前,董事会授权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上述第(三)、(四)、(五)、(六)项欺诈风险管理职责。

第六条 公司总经理室承担欺诈风险管理的实施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制定欺诈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和总体政策,报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二)制定欺诈风险管理制度,报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三)建立欺诈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和权限,确定欺诈风险报告路径;

(四)对重大欺诈风险事件或项目进行处置,必要时提交董事会审议;

(五)定期评估欺诈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并向董事会提交报告;

(六)建立和实施欺诈风险管理考核和问责机制;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责。第七条 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及管理层在欺诈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第八条 公司指定合规负责人为欺诈风险管理负责人(以下

简称负责人),主要职责包括:

(一)分解欺诈风险管理责任,明晰风险责任链条;

(二)组织落实风险管理措施与内控建设措施;

(三)监督欺诈风险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实施;

(四)为公司欺诈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政策和程序提出建议;

(五)审核反欺诈职能部门出具的欺诈风险报告等文件;

(六)向保监会报告,接受监管质询等。

公司应当将指定负责人的情况书面报告保监会。负责人未能履行职责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应当向保监会提供书面说明。负责人因岗位或者工作变动不能继续履行职责的,公司应在10个工作日内另行指定负责人并向保监会报告变更。

第九条 公司指定风险管理及合规部作为反欺诈职能部门,设立专职的反欺诈管理岗位,组织推动公司欺诈风险管理工作。反欺诈职能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定公司欺诈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总体政策、基本制度,报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二)协调相关部门拟定欺诈风险管理的具体政策、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报总经理室批准后执行;

(三)协调相关部门设计欺诈风险标准和建立欺诈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报告流程;

(四)协调相关部门将现有信息系统嵌入欺诈风险识别、计 量、评估、监测、控制和报告功能;

(五)协调其他部门执行反欺诈操作规程;

(六)监测和分析欺诈风险管理情况,定期向公司管理层、董事会和保监会提交欺诈风险报告;

(七)牵头组织反欺诈培训,开展反欺诈经验交流,建设欺诈风险管理文化,进行反欺诈宣传和教育;

(八)牵头负责欺诈风险外部报告;

(九)负责对接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做好欺诈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工作;

(十)总经理室交办的其他欺诈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条 各分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内设机构作为反欺诈职能部门,负责本地区欺诈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并按照赔案数量、保费规模、风险特征、机构数量等指标明确反欺诈专岗或兼岗人员。各分公司应当以书面形式将反欺诈组织架构和负责人报告当地保险监管机构。

第十一条 公司运营管理部工作职责包括:

(一)牵头建立并实施公司欺诈风险识别机制,设计欺诈风险指标,对关键业务单元面临的欺诈风险进行收集、发现、辨识和描述,形成风险清单;

(二)牵头建立实施公司欺诈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欺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三)牵头制定并执行标准统一的业务操作规程,将欺诈风

险管控覆盖到机构设立、产品开发、承保和核保、理赔管理、资金收付、单证管理、人员管理、中介合作及保险业务相关的第三方外包服务等关键业务单元;

(四)定期开展欺诈风险指标分析;

(五)建立欺诈风险内部报告机制,明确欺诈风险以及反欺诈有关信息的报送路径、频率和流程;

(六)做好单证管理、承保核保、理赔管理、与保险业务相关的第三方外包服务等领域欺诈风险管理工作;

(七)建立欺诈举报制度;

(八)组织开展反欺诈调查和风险排查;

(九)牵头组织开展反欺诈宣传;

(十)制定欺诈或疑似欺诈信息的标准、信息类型,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分级保存和管理;

(十一)依据保险业标准化和保险业务要素数据规范等规定的要求,建立基础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报送责任机制,确保欺诈风险管理相关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规范;

(十二)总经理室交办的其他欺诈风险管理工作。第十二条 公司运营技术部的工作职责是牵头将现有各信息系统嵌入反欺诈相关功能,确保实现欺诈风险的有效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控制和报告。

第十三条 公司业务拓展部的工作职责是负责业务拓展、中介合作过程中的欺诈风险管理工作,根据欺诈风险管理要求完善 业务拓展制度、流程,并在选择中介业务合作对象时要重点关注对方的资质、财务状况、内部反欺诈制度和流程。

第十四条 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管理领域欺诈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针对欺诈风险管理建立明确的内部评价考核机制;

(二)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营造诚信的企业文化;

(三)在员工入职前遴选和在岗履职检查中应设置相应的欺诈风险评估内容;

(四)对可能涉及到欺诈的敏感岗位,应明确岗位职责和反欺诈责任,并实行流程监控、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等制度防范欺诈风险;

(五)协助开展反欺诈培训;

(六)做好反欺诈工作人力保障服务。

第十五条 公司产品精算部负责产品开发领域欺诈风险管理工作,建立产品开发环节欺诈风险管理机制,在产品开发可行性研究中充分评估其对欺诈风险产生的影响,从前端产品开发环节提高公司欺诈风险管理能力。

第十六条 公司财务部负责资金收付环节欺诈风险管理,建立健全资金收付操作规程,有效防范欺诈风险。

第十七条 公司战略企划部负责在设立新机构和新业务部门前做好欺诈风险管理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评估其对欺诈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

第十八条 公司办公室负责保险欺诈类声誉风险识别、监测、报告和处置。

第十九条 公司定期开展欺诈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定期审查和评价欺诈风险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向董事会报告评估结果。审计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且应涵盖欺诈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程序是否足以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欺诈风险;

(二)欺诈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否完善;

(三)欺诈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准确、及时、有效;

(四)相关机构、部门和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既定的欺诈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第四章 欺诈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二十条 欺诈风险识别流程包括:

(一)监测关键的欺诈风险指标,收集风险信息;

(二)通过欺诈因子筛选、要素分析、风险调查等方法,发现风险因素;

(三)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按照损失事件、业务类别、风险成因、损失形态和后果严重程度等进行合理归类,形成风险清单,为风险分析提供依据。

第二十一条 欺诈风险评估基本流程包括:

(一)对识别出的欺诈风险的发生概率、频率、损失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二)对应欺诈风险威胁,对公司制度、流程、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点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对公司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评价;

(四)依据欺诈风险计量的方法及风险等级评价原则,结合行业标准,确定风险的大小与等级;

(五)确定公司承受风险的能力;

(六)对公司欺诈管理投入的资源、经济效益做出总体评估,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缓释等相应措施。

第五章 欺诈风险处置与报告

第二十二条 公司针对欺诈风险的类别和性质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综合考虑欺诈风险性质和危害程度、经营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规定及对公司和行业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风险处置策略和工具,控制事件发展态势、弥补资产损失,妥善化解风险。

第二十三条 公司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一)反欺诈内部立案调查;

(二)发布书面风险提示、培训与宣导等;

(三)进行持续关注,并根据后续风险情况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改进、优化、完善有关制度、流程和系统设置;

(五)根据欺诈行为的具体情节,采取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协商减损、拒绝赔偿或给付保险金,以及移送司法部门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 各分公司在处置风险过程中,发现风险线索可能涉及多个案件或团伙欺诈的,应对线索进行串并,必要时应提请总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审核与串并。涉及其他机构或其他地区的,应报请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或反欺诈中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风险线索进行审核与串并。针对发现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各分公司应积极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做好风险预警。

第二十五条 各分公司在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同时,有初步证据证明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应立即书面向总公司报告,在收到总公司批复后移交司法机关。

第二十六条 公司风险管理及合规部牵头负责欺诈风险信息和报告的对外报送。包括:

(一)欺诈案件和重大欺诈风险事件报告。对于已经由公安、司法机关接受处理的欺诈案件或危害特别大、影响范围特别广的欺诈事件,应根据保险案件相关的监管规定向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进行报告。

(二)欺诈线索报告。通过风险识别发现欺诈风险和线索,可能引发保险欺诈案件的,应依据相关规定及时向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进行报告。

(三)欺诈风险定期报告。公司应定期分析、评估本机构的 欺诈风险情况、风险管理状况及工作效果。公司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向保监会报送上一欺诈风险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公司反欺诈风险管理设置和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履职情况;公司反欺诈制度、流程建设情况;反欺诈自主评估和审计结果;重大欺诈风险处置结果;其他相关情况等。各分公司按照保监会派出机构的要求报送欺诈风险定期报告。

(四)涉及重大突发事件的,公司应当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五)及时向保监会报告欺诈风险管理负责人指定和变动情况。

第六章 宣传培训与统计分析

第二十七条 公司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反欺诈宣传。通过汇总整理反欺诈案例和反欺诈成果,开展案例通报、警示宣传、发布风险提示、印制风险提示语等措施定期进行反欺诈宣导,提高保险消费者对欺诈的认识,增强保险消费者防范欺诈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八条 公司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反欺诈培训。针对普通员工的培训应包括有关保险欺诈的法律责任、公司内部反欺诈制度和流程、员工职业操守、疑似欺诈报告以及欺诈案例等内容。针对承担反欺诈职能的员工还应进行欺诈监测方法、欺诈手法、关键指标、内部报告等培训。

第二十九条 公司应每季度分析欺诈风险趋势、欺诈手法、异动指标等,指标分析应包括:

(一)总体情况指标。反映在公司制度、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欺诈风险应对能力的总体情况指标,包括欺诈案件占比、欺诈金额占比、欺诈案件的追诉率、反欺诈挽损比率等,用以衡量公司欺诈整体状况。

(二)分布特征指标。主要包括行为分布特征、险种分布特征、人员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金额分布特征等,用以更好地制定欺诈风险的防范和识别措施,提升欺诈风险管理的经济效果。

(三)趋势性指标。将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综合、直观地呈现欺诈风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

第三十条 公司通过将现有核心业务、财务等信息系统嵌入相关功能,实现有效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控制和报告欺诈风险。其功能至少应当包括:

(一)记录和处理与欺诈风险相关的数据;

(二)识别并报告疑似欺诈客户及交易;

(三)支持不同业务领域、业务类型欺诈风险的计量;

(四)采用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评估欺诈风险并进行风险评级,监测欺诈风险管理执行情况;

(五)为行业反欺诈共享平台和保险业征信系统提供有效数据和信息支持;

(六)提供欺诈风险信息,满足内部管理、监管报告、信息 披露和共享要求。

第三十一条 公司建立欺诈举报制度,并通过官网对外公布举报渠道、方式等,并采取保密措施保证举报信息不被泄露。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二条 发生保险欺诈案件的,按公司问责管理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欺诈案件涉嫌违法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三条 因反欺诈工作组织落实不力或报告不符合要求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致公司遭受监管处罚或造成较大合规风险隐患的,公司按问责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有关机构及负责人予以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各分公司应根据所在地监管规定和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公司备案。

上一篇:企业公司年终晚会主持词下一篇:辅警年度考核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