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衔接教育德育管理

2024-04-16

小初衔接教育德育管理(精选6篇)

篇1:小初衔接教育德育管理

衔接教育是在“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背景下的一项重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提升崇州区域学校办学品质,探索崇州教育发展新路,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探索实践现代学校制度,决定在羊马镇学校开展小学初中衔接教育工作试点。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突出“品质崇州、优质教育”主题,羊马镇学校按照“专业引领、科研支撑、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工作思路,试点小初衔接教育实践。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羊马镇九年制学校试点小初衔接教育实践,探索我市小学初中教育衔接的更好途径和措施,帮助学生适应从小学段到初中学段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初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素质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逐步构建崇州小学初中衔接教育的课程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形成小学初中各学段上下贯通、衔接无缝、运转协调、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确定衔接教育的试点方式。

小初衔接教育试点工作以羊马镇学校为主体实施,按照《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意见》(成教办〔20XX〕21号)文件精神进行。由该校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师生开展试点实践,形成我市小初衔接教育经验。

(二)明确衔接教育的管理内涵。

1、小初衔接班的招生和组建,从20XX年秋季开始。

2、衔接班学生不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六年级结束后,直接升入该校七年级。

(三)小初衔接试点核心任务。

1、教育管理研究。在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框架下,针对衔接教育特点,系统研究衔接班的教育教学管理,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2、德育教育研究。结合各学段德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学生心理、行为、品质等方面的衔接研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特别是适应外部环境及人际关系变化的能力。

3、学科课程融合研究。组建学科课程融合研究小组,结合课程改革实际,指导和督促学校做好课程建设工作,优化学校课程体系。统筹六年级至九年级的国家学科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逐步形成各学科衔接教育的课程体系,制定衔接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衔接教育的课程设置指导方案。

4、学生学科素养研究。注重学生德、体、艺等传统素养的培养,针对衔接班的教学特点,系统研究小初衔接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法指导,夯实学科“双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5、衔接教育的监测与评价研究。根据国家、省、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结合衔接教育特点,研制相关监测与评价指标,形成适合的监测与评价体系。

6、家校共建工作研究。在小初衔接教育阶段,结合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作息时间等带来的变化,加强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推进家庭全程参与孩子教育研究,凝聚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做好家校共建工作。

(四)做实前期准备工作。

1、宣传动员,凝聚共识。通过多层面深入调研,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家长意见,争取家长、社会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同与支持。

2、学习借鉴,强化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并借鉴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科学论证,做好规划。扎实开展一系列培训,转变观念,突破思维定势,明晰做法,专业操作。

3、融合力量,协同推进。由分管局领导牵头,在3月底前,会同人事、基教、计财、教培中心、保障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等相关科室及市内各所初中,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明确试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各科室相关工作。

4、配齐配强师资力量。结合实际,设计培训课程菜单,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5、合理调整教学设施设备配置,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五)明确工作主要环节与工作时段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崇州市小初衔接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成立羊马镇学校小初衔接教育试点工作小组(附件2),具体执行衔接教育试点工作。

(二)技术保障。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有实践经验的校长、一线教师等组建专家团队,提供专业引领,实施跟踪指导,着力问题研究,破解实践难题。

(三)制度保障。建立相关科室联席会议制度,协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与衔接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制度,优化学校内部治理体系。

(四)经费保障。在保障教育经费总体投入的基础上,结合衔接教育的实际,保障学校师资培训、教材整合的经费。

(五)生源保障。今年起,羊马学校、中山小学的小学毕业生一律在羊马学校就读。其余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招收羊马学校和中山小学的小学毕业生。

(六)师资保障。尽量优先保障羊马学校试点班的教师配备。

★ 开学初家长会会发言稿

★ 小学上初毕业感言

★ 中小学衔接发言稿

★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 幼小衔接计划

★ 家长须知:小升初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垂钓须知告示范文

★ 劳动合同办理须知

★ 幼小衔接拼音教学计划

★ 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

篇2:小初衔接教育德育管理

江苏省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 陈建(225312)[内容摘要]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 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初 数学 教学 衔接

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一抓起.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是没有真正做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做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呢?

一、了解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目前的小学已全面进入新课改,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材在难度、深度、广度方面降低幅度较大,且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初中学习中经常是变量,几何变换和逻辑推理.且小学部分复杂的内容也转移到初中阶段学习.这样小学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因而初中教材在知识、编排体系和教学要求上都还不能很好地衔接小学教材.2.环境与心理的原因

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六年级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初中,认为小学学习任务已完成,目标已达到,整个身心完全放松.在两个多月的暑假中,基本不再复习小学数学,进入初中后,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思想继续松懈,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他们上课精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不认真完成作业,知识、能力上的问题越积越多;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3.教学方法的原因

初中上课容量大,而且在讲授时,常常是知识点一出来,马上就是一道中考题,立即就拔高,当然,学生听不懂,只有自己看书,自己学,这样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在小学课上能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一到初中就被抹杀了.因而产生初中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法.教法上未能与小学教法衔接上.4.学生学法上的原因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善于归纳总结规律,在思维的灵活性、可延伸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二、做好小初数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

(一)做好学生的心理衔接

我们可通过入学教育增强学生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 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明白整个知识在初中的布局;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小初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五是给学生讲情在初中学习数学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心境的创设,以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在初中数学中要严格控制讲授的深度和进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素材,让每位学生在一周内都能有1-2次机会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精心编制试题,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能及格.作业批改认真、细致、耐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当面批改最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种成功感,拓宽心理情境,使学生热爱数学.(二)衔接好教材内容

小学初中教材内容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初一上学期抽象概念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同时,初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加强对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钻研,找准知识生长点,衔接好新内容.(三)利用学生的思维特征,衔接好小初教学方法

小学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初中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有较好的衔接.1、开学前,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初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初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初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 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2、教学中,随时注意多渠道的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可以在学生上初中一周或半月、一月后就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深度.在不影响整学期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先放慢教学进度,适当减小课堂容量,降低难度,让学生逐渐适应初中数学教学.(四)加强学法指导,衔接好学习方法

1、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一类一类地及时反思、回顾、总结、提升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细致的工作,比如:怎样做笔记,怎样复习,怎样回顾、反思,都要—一地给以指导.2、教给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3、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初一学生阅读时,读不顺,读不细,读不实,读不准,所以老师千万别急,在这个衔接阶段,可以编出问题,引导阅读,如概念叙述与理解,定理、命题的方法与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三、掌握小初数学教学的衔接点

篇3:小初衔接教育德育管理

一、青花———当蓝天遇到白云

幼儿对色彩的审美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自身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对于青花这种只有蓝白两种颜色的艺术,幼儿是否会产生厌倦情绪呢?会不会难以理解青花这种传统艺术的意境?这是我们在创设之时担心过的问题。

案例:在创设青花环境之初,我们为了找寻孩子眼中的青花开展了一节讨论活动,教师拿出蓝白两种颜色的纸片,问:你们看到这两种颜色会想到什么?有的孩子说像我们教室的地砖,有的说像蓝天和白云。借着这样的契机,教师引出了青花这一概念,青花就是当蓝天遇到了白云,古代的人们将蓝天白云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教师给幼儿展示各种青花物品)。

利用蓝天和白云这一变换无穷的景象,一方面激发了幼儿对于青花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又开阔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知道青花图案是千变万化的。在天空这个画纸上,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畅快淋漓的绘制自己的青花。在这一活动之后,孩子对于青花的创作热情明显高涨,对于接下来的青花活动有了期待与信心。

二、材料———当传统走进现代

1.操作的丰富性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水平以及的兴趣各不一样,我们设计了多样化的操作区角。首先,我们确定了青花区的操作目标:用画、印、染、剪、贴等各种方式进行设计创造。这样一来,幼儿便可以从多角度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孩子们每次都可以有不一样的体验,有不一样的作品,多角度的参与,让青花区更具活力。

2.材料的多样化

在画、印、染、剪、贴这样丰富的区角中,材料的投放也是多样化的。

(1)画———核心材料:记号笔、颜料

在画画区域中,我们投放了记号笔以及蓝白色的颜料这两种核心材料。围绕核心材料,我们又思考了许多辅助材料。如剪成花瓶以及盘子形状的白布,让幼儿体验一把布上作画的乐趣;卷成筒状的蓝白两种底色的纸筒,这需要幼儿有较强的手部控制能力;蛋糕纸盘等等。

(2)印———核心材料:颜料、底板

设计这一区域的出发点主要是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如果小班幼儿对于画、贴这些难度较大的方式没有兴趣的话,就可以选择这种印的方式。我们投放了各种各样的小物件以供选择,如雪花片、瓶盖儿、棉签、贝壳等等,让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选择出最适合“印”的物品。在这一区域里,我们还鼓励孩子自己带一些想要印的物品来,通过思考尝试验证的步骤激发他们的操作兴趣。

(3)染———核心材料:宣纸、颜料

这一想法来自我们中大班民间美术课题中的印染部分。在一次观看中班印染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印染的兴趣非常高,最后的作品都有各自的想法及特点。所以,我们何不将这种热情引入青花区呢?因此,我们投放了宣纸、颜料以及颜料盘,孩子们在操作时,利用不一样的折法,不一样的染法,就会出现千变万化的青花图案。往往一次活动结束后,每个孩子会有好多种不一样的“成果”。

3.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创意印染区,我们投放的材料很丰富,尤其是各种小物品,孩子们喜欢把这些物品统统尝试印一遍,我们在桌上放置了了许多的抹布,孩子可以擦完接着使用。我们还摆放了一些茶叶空盒子,那些用完需要清洗的则可以放到盒子里,等到活动结束后再自己进行清洗。

在花瓶剪贴区,常常会出现纸屑飘满地的情况,所以,我们也放置了一个空盒子,每次结束后孩子们会将产生的废纸屑收进这个盒子里。下次孩子们可以将这些废纸剪成更小的纸屑,在教师提供的各种图案上进行拼贴。

三、创意———当材料激发灵感

当孩子进入青花区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仅仅是按照我们的预想进行操作,在这过程中还产生了许多自发的生成性的行为。

案例:在一次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创作的青花作品和平时的绘画有很大区别。有个孩子的作品构图是这样的:底部有一些形状奇特的花草,天上飘着一些云彩。她是这样介绍的:我的花朵来自天上,它们的形状就像云朵一样,会千变万化。在经过观察后,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欣赏青花室里的各种展品,不管是真实的瓷器,还是教师张贴在墙上的图片,他们都能看很久,然后讲述图案中藏着的“秘密”。的确,在青花图案中包含着很多“秘密”:临江独钓、板桥归人、山庄屋宇、牧童骑牛、仙人乘槎……孩子的眼光是独到且细微的,他们能在一幅图案中看到千百种意想不到的答案,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不仅仅是一种图案,更是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

篇4:强化听说领先 优化“小初”衔接

一、听说领先,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推动学生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牛津英语教材特别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趣味性极强。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的一定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所以要坚持听说领先,用英语授课,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造语言环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听,反复模仿、大胆叙说,直至听得准确,说得标准、流利。这样,学生就会在听说中发现并掌握拼读规则、发音方法,语调、词句的意义及交际功能的用法。如,教生词时,先放录音让学生反复听;接着让学生跟读;同时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手势、表情、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听说,在口语中运用。

二、形式豐富,培养表达能力

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培养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益。首先,教学中要重视日常用语,特别是课堂用语的教学,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日常用语,特别是课堂用语,切合教学和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经常听说,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良好的情景。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能较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知识的接受。其次,要建立值日生报告制度。学生按学号轮流值日,用英语简单汇报班级的情况。值日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听。这样既训练了英语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听力能力。第三,开辟课堂论坛。在每节课开始时,利用几分钟时间,结合教材和班级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第四,设置情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尽可能多地设置情景并组织学生参与会话表演,做游戏、唱英文歌等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欢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第五,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在学生参与集体听说训练的同时,有意识安排学生示范表演,在满足学生成功欲的同时,检测他们的听说能力和口语表达效果。

三、加强复述,巩固听说能力

复述是一种脑、心、眼、耳、口等综合运用的听说活动,是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复述对提高听说效果,巩固听说能力,强化教学效果极为重要。首先,进行多种形式的听说复述训练。初练时,可从复述单词、词组、句子开始,逐渐过渡到复述对话、课文。复述时,可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复述(提示可以是关键词语,也可以是简图或表格);然后让学生离开提示,边听边复述;最后让学生整体听、整体复述。这样,通过反复听说训练,学生就能听得充分,说得准确、流利。其次,坚持进行听写训练。听写能将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结合在一起,促进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协调发展。第三,模拟交际,巩固听说能力。教科书中有许多交际功能的内容,如,谈论天气、购物、邀请等。根据教学需要,运用这些交际功能,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交际中充分听说。通过实践,既培养了学生口语能力,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交际能力,巩固了教学效果。

篇5:小初衔接教育德育管理

各位家长:

大家好!能提前和大家在三星认识,9月再次在虎山路相遇,也是一种缘分。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孩子的家长,和大家一起聊聊家庭教育与初小衔接,我真是深感荣幸,同时也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在对孩子的培育上,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成功失败与否我们心中自有衡量。所以希望等下我们的交流,大家都能开诚布公,畅所欲言。

首先来谈谈我们的孩子:

有一类我们暂时把他们叫尖子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不管是智商还是学习态度还是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上,都让家长老师基本不用多操心,只要大的方向家长把握好就可以了,但是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是我接手班上的班长,她今年要高考了,也是三星毕业的。初一一学年,初二第一学期她一直是班级、年级的佼佼者,老师家长一直很省心,萧中对她来说小菜一碟,而且她的学习一直很轻松。但是到了初二第二学期后半学期开始成绩开始不稳定忽上忽下,因为她平时就像一个男孩大大咧咧经常与男生打成一片,同学也给她取外号“假小子”,所以老师家长根本不会想到她也早恋了。后来初三她也想在学习上回到原来但一直就学得比较被动比较累,虽然最后她还是考上了萧中,但这期间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经历过的人知道。再来说说这位男生他是其他班的也是一个佼佼者,原来也是可以考上萧中的,最后中考还是差一点点,虽然最后他还是买进了萧中,这中间过程太曲折。由此可见即使是再优秀的学生,他毕竟还是一个初中生,他还是具有初中生所具有的特质,还是无时无刻需要家长的监督,需要家长的指引。

还有一类我们把它叫偏科生由于喜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原因会产生科目的偏好,一类为偏理生,一类为偏文生。在小学里因为主课就两门语文和数学,相对内容也简单,即使你的孩子偏理或偏文都不会在成绩上表现得很明显,但是在初中就大不一样,待会儿我们会看到科目多了,分值高了,学习内容加深了,这时如果你的孩子有偏科现象,从结果上就一目了然了。这是你现在就应该重视的问题,要从正面引导,例如男生可能更爱动脑筋,会觉得背的东西无所谓再加上懒惰,大多数男生会偏理些,作为家长一方面要赞扬他的优点,让他发挥优势,他有某方面的优势学习的自信心当然会上升,热情也会高涨,千万不要去打击他的优势,误认为理科已经差不多了最好孩子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在文科上。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他的弱课,可以跟他说:“数学最能看出一个人聪不聪明,你数学学得这么好一定能学好英语、语文的。只是你花在这两门课上的时间和方法还不够。”你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找些资料,怎样可以学得更轻松,比如早晨人的记忆力最好,你可以让你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背或诵读英语单词、短句、课文或语文课文、语文的精美语句;或者告诉孩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到最后是几乎不会忘记。每个做家长的可能都有体会,小孩子幼儿时期的记忆力都很好,有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不厌其烦的重复看同一本书,这也是符合这个遗忘曲线规律的。即使你的孩子真的记忆力天生不好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试试。比如背英语单词第一天被5个单词,第二天把这5个单词再背一遍再加2个新单词,第三天7个旧单词加2个新单词„„以此类推,不要怕每天背的单词越来越多,因为其实都是前一天背过的记忆力再差也能背下来,日积月累这方面的问题就能解决。还有女孩子可能可能会偏文一些与男孩子一样父母也应该让她发挥优势,鼓励他的弱课。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点,因为我也是女生,但我很喜欢理科,特别喜欢数学,现在也是教数学的,曾经与这批孩子差不多年龄上初中时也得过滨江区数学竞赛第一名。在我看来绝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冒尖或不理想都是因为没有一股钻劲,表现在作业问题上:想着“做不出的题明天老师会讲的”;表现在课堂上:想着“老师过会儿会讲的”,她们只知道模仿记忆,有的甚至一点也不理解的背下来了,所以永远没有突破。这样的孩子你可以让她多独立思考问题,不要只知道问,督促她把每题弄懂,家长有时间的话最好每天抽一题理科题让孩子讲给你听(其实如果孩子自己理解懂了的题讲讲最多5分钟),不懂的家长也不要急,你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你,只要你从现在开始跟孩子一起学(其实家长回过头去看小学初中的知识会容易很多),即便你真的不懂如果你的孩子自信满满的讲的头头是道,那肯定八九不离十,这样每天花5-10分钟会使你的孩子有很大的进步。曾经有这样一位家长很让我感动:一位高桥初中学生的妈妈,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她打电话给我说:“有一道数学题我们两想了一上午,用了很多方法实在做不出来了,你帮我们做做。”因为是几何题在电话里说不清,她立马就带着儿子来我家,我一看题目用的是初二的数学知识,他当时是初一还没学,我就大概的跟他们讲解了一下,后来我问他们老师怎么讲的,她说老师说还没学过不用做的。最后这道题他可能要到初二才能巩固但至少比其他同学要印象深刻掌握得更好,而且在思考这道题时所学到的,复习到的知识还有这种钻劲和不放弃的精神远远超过做一道题的功效。这位学生现在在萧中读高一,去年初三他是保送去的萧中。我想他的成功妈妈的功劳也是一大半,妈妈题目也不会做但她无意中培养了儿子的钻研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个人只要能吃苦坚持不懈,每一件事都能做得很出色。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孜孜不倦的付出。还有一类态度端正,学习很用功,只要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及时完成,但是成绩在小学也只能勉强跟上,升到初中后学习会更累,如果没有足够的吃苦精神很有可能到初中某一时期他就会开始没有信心,到最后就放弃学习。我们说现在的孩子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能够充分满足的,所以在智商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当然个别天生因素之外,那么这部分学生为什么学习也很用功花了精力,花了时间,成绩却一直上不去呢?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正确,终其原因他们的目的不明确,这部分学生往往误认为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作业就是让老师在作业本上打勾,写上好的评语。表现在数学作业上,他就只追求一个最后答案。举个例子:正确算式50*2=100,他呢却是40+60=100,也不知道40、60是什么,只知道答案是100。在课堂上他没有听懂老师讲得新课就急着开始做作业。这部分家长从现在开始就得时不时告诉他学习学的是方法,平时也要每天问问你的孩子做错的题,每天坚持一题,问他为什么这样订正,现在孩子还没有定性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还能扭转,到了初中就比较那改了。况且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也应该学习方法,因为在坐的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我们生活中还有用,初中以上的数学基本具体的数学知识除非专门的领域其他都与我们的生活无关,但是为什么一直到大学还要学习高等数学呢?我们学的就是数学的逻辑思维、数学的推理能力、数学的严密性和数学的思考方法。最后一类在小学成绩就不太跟得上,这类学生也并非脑子笨,只是他们的学习习惯真的很不好又加上很懒,总想着今天的作业明天做,明天又是明天,他们的明天永远用不完。那么这部分孩子就没得救了吗?初中不是更难了吗?不是的,从刚上初一的新生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学习期初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势头,即使是在小学表现不尽如意的这部分学生也有从头再来的愿望(待会儿我们也会讲到)。就像我们大人上班一样是新手时总会努力一些干的也多一些,等到老油条了就想着偷懒,小孩子也跟我们一样。家长也要好好把握这个时机,为了迎接新的环境现在开始要努力学习为其做准备。但是往往这部分学生是最容易打退堂鼓的,所以他们更需要家长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各个方面,在这个小初衔接的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想介绍一种我在小学支教发现的一种好方法,奖励机制(估计这对初一学生也应该有用)。六一班上一开始我接受时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后来采用这个办法效果很好,根据他们作业的快慢、好坏给加五角星,到期末的时候根据五角星的多少发奖品,现在他们几个的作业基本不用吹了都能基本自觉完成,当然成绩也就跟上了。这里你必须让孩子明确怎样做才能得到奖励,不要让孩子茫然,还有要制定可以完成的任务不然孩子会失去信心,也不要变相的物质奖励。如果到了最坏的结果,家长绞尽脑汁到最后孩子还是放弃了学习,家长可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任由其发展会走上歧途,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家长可以找找孩子的闪光点,比如他的画画很好,唱歌很好,篮球打得很好等等你得让他的精力花在正途上,不然他精力旺盛必定要有地方消耗他会去使坏,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下面我们正式的来了解一下初中:

一、学习科目变了

小学生课程设置非常简单,主要是语数,而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发生了变化,具体我们看一下频幕。

二、上学时间更紧张了

小学生一天课只有6节课,而且劳逸结合,升入初中后,有8节课且每节课由原来40分钟增加到45分钟,还增加了早读和晚自习,学习时间就增加几个小时。

三、学校环境变了。

小学是就近入学,在家里吃住,上学也有家长接送。但升入初中后,一部分学生就需要住校。即使不住校,上学和放学很多时候也要独立。

四、学习难易程度变了。

小学注重记忆,只要平时听话,记忆力好,就能成为好学生,而在初中,需要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评价标准变了

在小学以优、合、待评定,全对是优,错1题甚至错4题也是优,但是在初中是分数制,1题选择题3分,1题填空题4分更能区别差距。

六、老师和教学模式改变了。

小学老师以夸奖鼓励为主,孩子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顺境中,遭受挫折少。而初中老师的教学风格发生了变化,他们更理性,强调纪律和学习态度,更注重自觉。

这样的变化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孩子心理落差的产生

一些学生在小学时期,无论是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较优秀。但这样的优秀仅局限于本校本年级或本班,进入中学以后,学生来自不同学校,而每个学校的教学及德育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好学生之间也存有差异。升入初中后,班里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很多学生小学成绩很好,在初中却变成了普通学生;有些在小学成绩差不多的,到初中怎么相差这么多,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

(二)孩子作业量负担的不能承受

相比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增多,作业量大量增加,学科的复杂性和内容深度都大幅增强。小学时期作业动作慢的同学进入初中后,常常会因为作业负担过重,而无法承受初中的学习模式,大量的作业可能致使孩子无法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这样,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作业完成的晚→导致睡觉晚→早上必须起早→课堂迷糊听课→效率下降→作业完成起来遇到困难→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晚上作业又做得很晚……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将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足。部分家长一开始可能还会坚持陪孩子完成作业,但等孩子的成绩下降到使家长也彻底丧失信心时,家长最终也只能选择放弃。所以学习方法很重要,家长要引导好。

(三)孩子思维能力的枯竭

小学期间作业比较轻松,量少、简单,只要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学生的成绩都会比较理想。绝大部分家长不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在看待进入初中阶段后的学习问题上常常会以过去的经验帮助孩子,然事实证明这是不完善的。大部分孩子进入初中后仅仅完成老师布置的单一作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主动找寻各种类型的题型揣摩,是很难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甚至于思维能力的枯竭,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孩子的解读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跟不上初中阶段的学习步伐。

(四)孩子出现偏科现象

进入初中后最容易也是最怕出现的问题就是偏科现象。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的压力不大,内容又相对简单,学生基本上是轻松快乐的学完。但到了初中后,由于科目增多,内容加深,作业量明显加大,大多孩子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加上孩子特定的心理、生理的变化及课程的加重,家长、老师、接触的媒体和书籍的影响等,都将有可能促使他们对某一学科产生偏好或厌恶的心理,进而逐渐形成偏科现象。好比一条项链最脆弱的一环往往决定其韧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往往决定其容量,同样,学习上的“弱科”也往往决定着该学生的整体成绩。众所周知,中学时期的每门学科都是孩子后续学习的基础,如果家长一开始对孩子的偏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及时配合学校、老师纠偏,将最终导致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失败。

那么家长在这个小初衔接中要怎么做呢

(一)做好孩子升入初中前的预备工作

1.家长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大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初中后,因为在思想上的认识不足,对孩子的要求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的要求上,这种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虽然已读初中,但心智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使其对孩子的学习标准基本仍处于“低标准”“低要求”状态。但正因如此,所以孩子一旦在刚进入初中阶段时遇到不适应,就很容易会产生失落感,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如果是这样的话,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及成长都极为不利。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家长要把孩子的中小学衔接教育当成工作之外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对待,认真规划,用自身的思想来带动孩子思想上的认识,小学最后阶段的冲刺也要重视,打有准备之仗。

2.家长要提前了解中小学衔接的相关信息并合理安排衔接教育 对家长来说,要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以前(尤其是前三个月)阶段的任务,了解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科目及作息制度,以便妥善调整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前的暑期这个“空白”阶段进行指导,比如教育孩子不看不健康的录相和书报、不交不良的朋友、不无所节制地贪玩、要注意休息、防止伤害事故等。同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中学熟悉环境,了解中学生活的情况,结交中学生朋友,介绍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进程状况;如有条件允许,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并在旅游过程中加强亲子交往,交流思想和感情,适时的对孩子提出进入中学后的希望和要求,说到亲子交流这点也很重要,不少家长告诉我,小孩上了初中就不爱和父母说话了,该如何避免这一现象?

答:从现实来看,初中生到了初一下学期、初二时会出现青春期叛逆,不愿与父母交流,令不少家长甚为苦恼。建议初中新生家长“防患于未然”: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地与孩子交流,找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校园里的新鲜事、小学同学的现状,总之要让孩子愿意与家长交流,这样的交流每天都不能间断。尽管这样会让家长觉得有点辛苦,但是是值得的。

部分孩子在小学期间的学习上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家长应该利用暑期进行适当的辅导。总之,家长既要在孩子进入中学前尽可能的了解清楚中小学衔接的相关信息并合理安排衔接教育,又让孩子度过一个有利于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假期。

3.家长要切实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初中,是人生黄金时期的开端,将由金色童年迈进风华正茂青春期。一般地说,该阶段孩子首先在生理上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三是萌动性大,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小学生在情感上较多依恋教师,到了初中则开始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的能力大大发展,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挣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产生“自我成人感”。另外,孩子在接到中学入学通知时,一般都会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和渴求上进的意愿,对中学充满好奇与向往,心里有着强烈的一切从头开始的良好愿望,即使是那些小学时期相对后进的孩子,也有“到一所新的学校,有更好的新老师教我,我要好好学习”的念头。孩子的这种心理无疑是家长教育的良好契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这些心理特征,积极保护孩子要求上进的意愿,有意识地激励孩子从现在开始,以中学生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家长要更加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与孩子平等对话,帮助孩子总结小学时的长处和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适当期望,引导孩子提前进人中学生的角色。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改变以往对待小学生那样的支配型的教育方法,要用民主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忌讳有意无意地“泼冷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扑灭他们在内心已燃起的希望之火。

4.家长要高度重视开学前夕的准备工作

进入初中前,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利用合适的环境语重心长的深入的和孩子交流一次,让孩子明白他已经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了,是少年而不是儿童了;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要迅速起跑,通过正确的途径展示自己的特长,不让自己输在初中阶段的起跑线上;教会孩子进入中学后一定要学会面对挫折,这是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等等。

其次家长还要关心和重视孩子进中学的物质准备工作,比如为孩子增购必需的学习文具用品,创设良好的读书写字做作业的环境条件,训练和培养孩子安全上学的能力等。

(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

1.帮助孩子做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1)学习习惯方面

小学阶段孩子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认真、字迹工整,坐姿端正,回答老师提问大胆、踊跃等,在进入初中后,应鼓励孩子继续保持,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问题,应在入学后的一至二个月内达到要求。对于作业速度较慢的孩子要假以时日的有效训练,还应要求孩子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与生活计划,提出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并脚踏实地落实好各项目标,还要学会科学安排时间、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探究的好习惯。这样,孩子进入初中后,因为有了这些前期准备和良好习惯,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就容易多了。

(2)学习方法方面

从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看,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较弱,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具体表现在小学生通常是老师课一讲完就可以动手做作业,即使有些课外作业遇到难题,大部分家长可以帮助解决。因此,孩子往往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学习就是背书、做习题,从而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看书的不良习惯,这对学好初中课程是极为不利的。鉴此,家长主动协助学校、老师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要求孩子养成课前自觉预习,作业独立思考完成,学会小结归纳等正确的学习方法。

2.帮助孩子杜绝偏科现象

杜绝偏科的最好办法就是

(一)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小学里一堂课的容量很少,孩子偶尔不听所造成的后果并不会太严重,回去只要家长帮助一下就容易解决,但到了中学就不一样了,要求孩子满堂课都必须认真听,同时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很重要。现在小学和中学里都在搞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合作探究的过程有利于拓展孩子的思维的同时,但也容易养成懒于深入思考的不良习惯,这就造成了孩子一旦遇到稍难的问题就会急于找老师和同学帮助,虽然作业是完成了,但并没有提高他的思维能力,所以这样的孩子平时作业看上去完成的认真,但考试成绩很难达到优,100分的试卷只能拿80分左右。另外,有些家长在小学里都是陪着孩子做作业,孩子进入初中后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注重某些新增学科知识的前期积累。比如英语在小学里是一门小课,容易造成不受重视,进入初中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家长明白英语单词积累的重要性,那么在孩子进入初中前就可以逐步引导孩子扎扎实实地积累小学里所学的英语单词;科学是初中新增的学科,其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适当地积累一些课外科学知识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的兴趣。

3.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家校联系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被置于极其崇高的位置,小学教师既是孩子的授课教师、又是孩子的“保姆”,教师对孩子们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和全面性的教育。孩子与教师的联系是一种非常紧密的联系,小学班主任、授课教师通常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可以讲是了如指掌。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智力、能力状况进行补习和有针对性的复习、讲解。由于小学课程单一,分摊到具体科目的时间相对充裕,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帮助孩子安排时间学习,预习,复习和补习,收效比较明显。而在中学教育中,孩子与教师的联系明显不像小学那样紧密,可以说这种联系是相对松散的。中学里班主任不实行、也没有能力和精力进行包班教育,1个班级人数上也要增加十多个学生,中学教师们往往按照专长选择授课科目,教师们基本上只管孩子的课内情况,较少或不管课外情况。中学教师也就不能系统、全面地为孩子们进行预习、复习、补习。自然地,中学教师们也就做不到像小学教师那样对孩子们“缺什么,补什么”,他们对孩子的照顾也不像小学教师那样细致周到。因此,家长如不能意识到中小学教育中师生关系转变这一特点,就不能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初中阶段家长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非常重要。也有的家长有这样的顾虑:女儿上小学时,不喜欢数学老师,所以数学成绩一直上不来,我很担心上了初中还是这样。

答:学习成绩好坏,有多方面原因。学生不喜欢学科老师,固然会影响这门功课的学习。家长也应主动帮助学生来调整。告诉孩子:上初中后,所有的教师都是新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教师来适应你,而是你来适应老师,接受每一科教师,才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态度。

家长要发挥好“桥梁”的作用,如果孩子不善于交流,或有些问题不便向老师提出,家长可从中帮助孩子来转达,总之要尽可能协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4.密切关注孩子生理上的转化

小学生能量代谢小,活动量小,不易接受外界影响,而一旦升入中学,学生心理、生理逐步进人青春时期。这期间,中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活动量大,他们神经系统滞后于身体的发展,身体成长过快,思维却并不成熟,因此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他们开始讲究吃穿、追求美观、希望自己成为异性注目的中心。在此情况下,一些阴暗、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就极有可能对中学生产生侵害,加之中学生自身还缺乏自制,对一些事物还处于似懂非懂中,这就很可能发生某些不良现象。假如家长不注意正确引导或对孩子教育不得法的话,中学生心理、生理上的不足就有可能贻误学习、荒废学业,严重的可能会使孩子们走上歪路、邪路。所以,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生理上的转化,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加强对中学生有关社会文明行为的教育与培养。

篇6:小初衔接教育德育管理

小初衔接,我们共同努力

——让孩子快乐进入初中生活

* 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我先说一下,三年后不打算让孩子参加中考的,也不关心孩子能否考上高中的家长,现在可以先回家了。今天我们坐在一起,目标只有一个——孩子。

首先恭喜您,您的孩子是中学生了!为七年级新生家长开办培训讲座,是我校的惯例,因为,七年级很重要,值得学校、老师、家长重视。我们忽视了孩子,孩子必定会让我们付出代价。今天能来的家长,一定是放弃了休息、工作时间、生意,把孩子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感谢你们!

首先自我介绍。其次介绍学校初中的教学条件。再介绍七年级任课老师。说明学校非常重视新的七年级。

今天解决四个问题:

1、初中学习和小学的区别,如何学习;

2、初中生有哪些心理变化,如何应对;

3、孩子上了初中,家长该怎么做。

4、如何与老师相处。

先做一个互动,我们做过小调查:

1.入学成绩很好,但是经过月考就开始下降,到期中更加的惨不忍睹。

2.小学里面靠着聪明劲,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讲成绩也能过得去,但是这些坏习惯延续到初中后,很快就会沦为差生。

3.在小学里一直就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学习的孩子,到了初中依然如此,但是由于学习不得法,成绩依然不佳。

在初一新生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小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信心百倍。然而,单元测验成绩都只有六七十分。“为 什么小学的优等生进入中学后一落千丈?”父母不止一次这样问。这是因为初中与小学有着天壤之别。

一、初中学习和小学的区别,如何学习;

初中,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转变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它将完成一个学生质的飞跃。这是一道难越的坎。有的专家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第二次诞生。同时初中学生可塑性非常大,孩子是变好还是变坏都只是转念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学生的全程管理来说这句话极为贴切。初中一年级是基础的时期,这一年抓好则事半功倍。

初中与小学相比:科目多、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作业量大。

1、在学习方法上,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能够理解基础上记忆,记忆基础上灵活运用。初中阶段,老师们不再像对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如小学老师讲授得那么仔细,学起来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随着学科的多样化、深刻化、要求高,这就特别需要初一新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逐步朝着独立方向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合理分配各科学习的时间,有计划,有重点。

2、分数区别。小学考试的分数和初中考试的分数,是不可能等同而论的,小学生考个90分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初中,有时候,你考个80分也是班级第一,小学常考90多,在初中考不及格也是可能,因为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在家长身上。我发现好多家长只重视小学阶段,认为孩子小,而老师们也和家长联系比较密切,每天的作业都要签字,要家长出题做,要家长检查背诵。上到初中后,大家都觉得孩子长大了,可以松口气了。一些教过小学的老师尤其是从一年级一直带到毕业班的会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班级越来越好管理,大家都认为是孩子长大,懂道理的缘故。因而这想法就一直延续到了中学。

问题就这样产生了。初中的一年级其实就和小学一年级差不 多,为什么这样说呢?环境变了;科目的增多意味着学习方式的改变;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指导孩子改变学习方法?

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再是象小学那样盯着,而是采取比较放手的教法。每堂课学习的内容多了,老师讲课时间也多了,有些内容不易听懂,课内和课外作业量不但多了,而且都比较难,做得对不对,不能当即知道,要隔天甚至隔几天才知道,如果错了,要改正就不那么容易了。刚上了初中的学生,仍沿用对付小学学习的方法,不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所以出现成绩上不去,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1、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过分依赖于老师,学会自学。

2、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不懂的问题上课认真听,课下及时解决疑难,尤其是理科,不要留知识漏洞。

3、学会做课堂笔记,重要的知识点中考都会考到,便于初三复习。

4、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不要把作业都堆到家里做,在学校要学会挤时间。

5、学会复习和总结,每个星期双休日把一周要记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下,巩固一遍。

6、逐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早上背半个小时的单词和一首课后古诗。每天睡前回忆理科重点等。

家长需要有前瞻意识,三年之后,孩子就面临中考,机遇是给有准备的准备的,家长们要早日了解中考分数线和评价方法。

现在你不管理孩子,三年后孩子不理你。(以九年级为例)其实初一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陪伴。至少在第一个学期里,家长应该陪在孩子身边,陪着孩子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但是这个陪并非是监督作业,也并非是辅导功课。

1.“听”。听什么?听孩子回家后聊的当天各科学习内容。这其实是叫梳理知识点。记得北京四中网校老师到我们这里作报 告中讲道这样的一个学习观点:先复习再写作业。我的观点是这一步可以说,可以写。就是尽力回想当天所学的每个学科的知识点,或者在纸上写出来。我们做家长的为什么要听或看,其中一点就是传达这样的一个信息:我关注你上课的听讲情况。慢慢的孩子上课就不敢走神或摆弄东西。

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讲作业题。要鼓励孩子去问老师,去和同学探讨。因为这些题你虽然会做,但是你不一定讲得明白,你还不一定有耐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大家通常是没有耐心的。再说问老师和同学才是自主学习的体现。

还要注意作业的数量,不要相信老师,因为就是再好的学校也有不负责任的老师,给孩子的作业就是机械的抄写好多遍或罚写好多遍。这个时候一定要干涉,还要不得罪老师。凡是要抄写的必然是些基础性的东西,只要孩子能默写下来就可以了。让孩子默写,批改,改错,然后你来签字,写上某某老师你好,我已经检查孩子背过了,感谢„„老师就没脾气了。

2.“做”。做什么?做计划。要帮助孩子做一个详细的可操作的计划。这事情要指导孩子去做,要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去制作,大家不妨去看看魏书生老师的学习方法一书,里面的那些复习预习什么的全都是运用的这个原理。这个计划一定要细,具体到在什么时间里,我复习的是哪一科哪一章节或者我背哪一课单词。中午,晚上,周六周日都要做。

3.“早”。就是早熟悉,早接触。

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利用这个假期让孩子学会国际音标。不要觉得小学里孩子也学英语,可这小学里的英语和初中根本不接轨。初中里面的英语单词量非常大,可单词如果不过关,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有人会觉得我孩子记忆力好,肯定没问题,但是要知道一点,初中里面该背的科目可是太多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等,你还觉得孩子能忙活过来吗?

不要认为孩子上了初中,就是老师的事情了,老师会管的。的确老师是会很认真的管,可问题是平均分下去,你认为老师花 在你孩子身上的时间会是多少呢?我们这里的情况是,每天八节课,有时候这八节课全有课,任何老师不得剥夺学生学习其他科的课。所以老师就是想给你家孩子吃点小灶也没时间啊。有两个 关键词:习惯、陪伴。

二、初中生有哪些心理变化,如何应对;

正因为初中与小学的众多差别,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初一新生带着新奇和愉悦迈进了中学大门,但半个月或一个月后,不少新生便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如讨厌上学,对成绩失望,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对老师反感和对立,与同学不合群等等,七年级开学以来出现了让老师最为头疼的上课说话问题,乱插嘴问题。学习差的学生会以另类的方式,包括顶撞老师,上课捣乱引来老师的批评,从而达到让同伴关注的目的。这让老师和家长看起来觉得孩子变化很大,课堂上纪律差,回到家脾气大。最关键的一点是孩子在向青春期迈进。他们开始追求独立,追求自我,可是他们又不知道如何展现自我。可能到下学期,还会出现逆反心理。

恭喜你,孩子长大了!男女差异明显,性心理变化激烈,第二性征出现,青春期来了。

1、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5、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 母顶撞。

6、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在这特殊的时期,孩子的发展需要得到家长的关注,他们才能顺利度过这青春发育期。

如果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怎样和他们沟通。

1、多给孩子一些尊重,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你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他们不会再简单地服从和遵守你的命令。

2、对孩子说,你该学会独立了

不过,这个放手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家长要学会“外松内紧”的管理方式,在新学期开始前,要慢慢地一点点放手。“表面上,家长要鼓励孩子,是该自己独立学习的时候了,同时试着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独立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很放心。”但暗地里,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初中生活开始后的学习状态。

3、赏识孩子,如果连你都做不到欣赏自己的孩子,谁还会? 告诉大家几个毁掉自己孩子的简单办法毁掉一个孩子只需7步,80%的家长正在做的事

以下方法家长和老师可以通用,不同的是:家长毁一个,老师毁一群,效率更高。首先应该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

具体方法有这样几条: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小时候有)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 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绝对有)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70分贝以上长大的)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翻东东)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小时候经常是出气筒)

7、当众出孩子的丑。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学习在全班倒数,我没法赏识他。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一项指标,我们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要同时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关注的是学生这一阶段的成长经历。赏识孩子,也需要批评。不是一味的褒奖。不要张嘴就是问学习,时间长了,孩子沉默了。

4、理解孩子,教其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身体发育特点,家长与其担心、制止男女生直接的交往,不如直接跟孩子谈“如何正确地和异性同学交往”。这样做是要孩子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抱着好奇心从一些不健康的渠道去了解。

三、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孩子上了初中,家长该怎么做。学会与孩子沟通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喜欢被人命令。这个时期,家长要学会跟孩子沟通。

第一,尊重孩子,平等交流。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聊天,不要认为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论孩子说什么,最好表现出很感兴趣,这样孩子才有跟你交谈的欲望。

有些家长很忙,甚至没有时间跟孩子聊聊天。其实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采取留言板、网络、电话等。但千万不能因为忙而不跟孩子交流。

第二,学会和孩子聊天。现在开始,把你家长作风、家长权威收起来,把孩子当做你的同事、朋友。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呵斥你的同事吗?为什么?因为你天天和同事在一起,必须要和谐相处。你会毫无顾忌地批评朋友吗?为什么?怕伤了友情。既然我们对外人都能如此小心翼翼,如此重视和他们的关系。和我们最亲的孩子,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小心维护和他的亲情呢?如果做不到,中学的三年,孩子将远离你的心。婚姻需要经营,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亲情也要小心经营,不然代价是惨重的,轻则孩子和你有隔阂,重则孩子离家出走,更可怕的还有把网吧当做家,失足、自暴自弃。举例:陈一帆、吉鹏飞、杜宇航

总体来说,青春期孩子对家长有十大要求:孩子在场,父母 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要做到十关心:

1、在外留宿。

2、回家很迟或很早。

3、带同学回家住宿。

4、打电话时间长,次数多,短消息多。

5、受伤回家。

6、生活费用多。

7、超出友谊交往。

8、成绩突然下降。

9、穿奇装异服,爱好打扮,或沉默寡言。

10、爱玩游戏,沉迷于小说。

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问题,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 1.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2.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思路闭塞,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4.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

5.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心理科咨询,有可能您的孩子有焦虑症、抑郁症倾向。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 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做一个榜样型的家长。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子女的表率,和子女一起互相监督、勉励,共同进步。

最后,谈谈如何与老师沟通。

在座的家长都是关心孩子的教育,而且是明理好沟通的。我们为老师想一想。现在的老师难干,尤其是班主任,教学加管理。现在信息交互快,孩子,家长文化素质高,想法多,每位教师面对两个班100名学生,200多位家长,众口难调。遇事你要多为老师着想。我们所做的事一定会从孩子角度出发,为了让学生知识扎实,开拓思维,我们要多做很多工作,但不一定满足每位家长的想法。

1、有事调查清楚再说,不能只听孩子说,问清楚再冷静想怎么办?有责任不要推卸,不要一时冲动,向老师发脾气。当老师家长教育目标不一样时,可单独交流。

2、家长之间也要好好相处,我们要相处三年。不希望内讧。多给老师教学时间。家长委员会发挥作用,把家长之间的矛盾纠纷解决好。不让老师分心。

3、请家长尊重老师,喝酒后别到学校来,在校不许抽烟,不要穿背心、拖鞋入校。我的感受是有文化的人讲道理,有地位的人说话更谦虚。

4、所有的家长都是平等的,我们不求家长什么,也不欠家长什么,我们只想教好学生,对老师拉着脸、讲粗话、恐吓、威胁、胡搅蛮缠只能证明素质低,试想孩子看到这些,他会怎么想?要么会觉得丢脸,要么会引以为傲,从此不会再服从老师的管教。人际沟通本来就是一门大学问,更何况为了孩子教育著想,父母和老师的沟通更显得重要。常听到老师说,家长很难沟通;也常听到父母说,老师很难沟通。如果只是彼此抱怨对方,而未思考如何谋求沟通之道,双方很难搭起沟通的桥梁。在此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如何与老师沟通的态度与技巧。先给父母做一个小小的测验:

一、你能过一段时间主动给老师打电话交流孩子的情况吗?

二、和老师交流时,你很少打断老师的话。

三、你教育孩子有不耐心的时候,老师教育几十个孩子,他偶尔也会心烦,这你能理解吗?

四、老师不是神,也是普通人,他也会偶尔犯错误,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五、你在谈话结束前会礼貌地感谢老师的辛劳。

尊重是赢取合作的钥匙,你和老师相处的好了,给孩子最好的榜样。举例:

1、老师课后辅导或中午留校。

2、老师罚带拖把或罚值日。

3、老师向你反映孩子的问题,家长反感。换个角度。说明老师还关心你的孩子。

4、真的和老师有了矛盾,要好好沟通,人心都是肉长的,老师的根本目的是为孩子好,就算方式方法你不认同,也可以好好解决。

5、正确看待更换老师。

6、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或家人的面批评学校和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既然选择了学校,选择了老师,就要让孩子感到学校很幸福,老师很可爱。把正能量和积极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上一篇:鲁迅小说《阿q正传》读后感600字下一篇:郑源的经典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