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衔接小学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幼儿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的一种内心变化。为此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更加全面的适应新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以及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幼儿园衔接小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衔接小学教育论文 篇1:

分析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策略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方式不同,幼儿园教育以游戏教学为主,小学教育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二者在教学方法与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教育;衔接策略;适应性

幼小衔接時期需要幼儿转变自身的角色,规范自己的行为,适应小学教育方法,尽快适应小学教育内容。而幼儿自身的适应能力与认知难以有效地对此适应,还需要在教学方面做好教育衔接,提升幼儿的适应性。

一、幼小衔接提出的依据

就幼小衔接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其他表现来看,刚进入小学时期,学生难以适应教学方式与方法,而且教学管理具有制度性以及规矩性,长期接受游戏教学的幼儿,难以快速转换学习状态,适应性较弱,进而引发系列问题,因此要做好幼小衔接教育。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幼小衔接断档问题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时期,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共同做好衔接教育,但实际情况是各方之间的沟通缺失,使得幼小衔接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

2.幼小衔接师资力量匮乏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教学内容不同,虽然均拥有教师资格证,但是幼儿教师的主攻方向不同,对小学教育内容不够了解,同样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育了解也是少之又少,使得幼小衔接工作效率与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幼小衔接教育策略

1.侧重能力衔接

幼儿园教育注重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主要以游戏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与人,极易产生不适应感,对此,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需要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小衔接的主力是幼儿园,需要幼师能够侧重幼儿能力培养,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帮助幼儿顺利地过渡。当幼儿成为学生后,小学教师则需要接稳接力棒,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学生的角色,重视幼儿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各方面的问题,与家长做好沟通,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当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后,可以减少幼儿进入小学阶段的不适应感,促使幼儿更好地过渡。

2.做好师资力量的培养

幼儿园与小学方面均需要重视幼小衔接教育问题,做好师资力量的培养。幼儿园和衔接小学学校之间则需要做好沟通工作,组织幼师和小学教师队伍相互学习,幼师需要学习小学教学课堂管理方法与教学方法等,小学教师则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分析与沟通方法等。幼儿园教育需要做好后期教学的调整,逐渐地渗透小学学习与生活方式,重视大班学生的幼小衔接教育,做好生活能力训练,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可以定期带领幼儿去小学学校参观学习,由小学教师负责组织教学活动,为幼儿讲述教学内容。幼师和小学教师做好沟通,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情绪与心理变化的把控,避免引发学生的反感心理,而幼师则需要做好观察工作,了解幼儿的心理,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进而为幼小衔接做好铺垫工作。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树立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做好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帮助。

3.发挥家长的作用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并重。由于家长的行為习惯会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举止,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幼儿园和小学方面要做好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中来,让家长能够掌握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方法,支持并且协助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好家庭教育,配合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在幼儿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规范幼儿的行为与生活习惯,尤其是当幼儿进入大班学习后,需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即使是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注重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切不可过于溺爱孩子,要基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与幼儿园和小学方面做好配合,注重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的心理变化,多加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的适应情况,帮助幼儿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教师做好有效沟通,帮助幼儿顺利过渡,适应小学生活。

现阶段,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不容乐观,需要幼儿园、家长、小学方面共同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过渡。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9):69-76.

[2]齐洪静.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J].赤子(中旬),2014(1):118.

作者:石志芳

幼儿园衔接小学教育论文 篇2:

试析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

摘要: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幼儿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的一种内心变化。为此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更加全面的适应新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以及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因此,做好幼小衔接中衔接有度、衔接有据、衔接有序等工作,并且围绕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的教学方式差异进行分析时,采取符合教育规律与幼儿身心发展实质的策略,才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教育;衔接;有效策略

引言:幼儿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开端,也是影響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此在面对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的连续性和发展性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主体出发进行分析,通过深入掌握影响两个教育层次之间良好过渡的因素,以此就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提出相关指导的意见,推动幼儿教育规范化、延伸化的发展,才能实现更具价值的幼小衔接工作探究,进而为指导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奠定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

在幼小衔接的教育引导工作中,幼儿园方面应当落实相关的政策,并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才能保证幼儿在小学阶段实现零起点的教学。其中,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结合教育知识的传授方式,教育活动的创新设计,都应当实现幼儿自主性、独立性的培养,以此适应进入小学后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进度。因此,在幼儿园教育阶段采取自主性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帮助幼儿形成快速的适应能力,才是整个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重点。比如,教师结合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具体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其在进入小学学习氛围时,增进和周围学生的联络能力。如:交流互动形式的教学情境创设,让幼儿自主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幼儿在语言学习活动的中具体表现,教师有针对性创新活动流程和增添内容,不仅能形成了解儿童的过程,尊重儿童的过程,关爱儿童的过程,也能在不断的语言互动与交流训练中,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信心,促使幼儿具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为幼儿向小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过渡[1]。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需要全面探究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以此来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开展教学工作。所以针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教学方法的断层,教学环境的断层,学生行为规范的断层等问题,老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就可以妥善处理好幼小衔接中的断层问题。因此,重视对孩子学习持久性的训练,增强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规范孩子言行举止。这样一来,不仅使幼儿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共同提升,也能让幼儿对小学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入。比如,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的活动开展,就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升学热情,消除对小学环境的陌生感。也可以按照相关的教育合作要求,组织多种形式的开放课,使得幼儿能够走进课堂中切实的体验,幼儿提前感受到小学课堂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感染幼儿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通过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教育形式的设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方式,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意识、习惯、能力等内容上,切身实际地认识小学、体验小学生活[2]。

三、家园双方互动,形成合力

家园双方互动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尤其在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做好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的工作,有助于从多方面调整幼儿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意识等。因此,为了满足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幼儿园教学引导中,可以按照幼儿的兴趣特点发展幼儿个性化,在家庭教学引导中,则是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比如,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像自己脱衣服、系鞋带、整理物品等任务的布置,家长在引导幼儿自己完成任务后,可以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奖励,促使幼儿学会生活,照顾自己。此外,幼儿园教师能够和家长充分交流,让家长明确了解并掌握接下来的教育衔接工作,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循序渐进地推动衔接工作的进行,才是做好幼儿进入小学后所面临问题的准备,以此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环境。从中可以发现,对父母、学校乃至幼儿园教师而言,怎样做好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对于帮助孩子们成功度过这一过渡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中,由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尤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为了避免出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出现脱节的问题,以及出现重复性的教育问题,教师需要对两者之间的教学形式进行全面的甄别,才能结合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安排,帮助学生做好进入小学之前的准备,以此从思想行为和心理意识等方面进行转变,提升幼小教育衔接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富荣.浅析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对策[J].教育,2016,000(006):P.10-10,90.

[2]张小敏,刘洁琼.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初探[J].女人坊,2021(10):1.

作者:刘芸

幼儿园衔接小学教育论文 篇3:

初探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基本上都不再担忧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人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俗话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绝大多数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越来越关注对幼儿园学生的教育。小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只是在培养学习的意识,而真正学习知识则是在小学阶段,因此,做好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教育衔接;有效策略

引言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既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又是学习模式的转变。在幼儿园,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跟着老师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字和礼貌用语,很长一部分时间都是在玩游戏,因此学习内容比较简单轻松。而学生一旦进入小学阶段,就意味着要系统全面的学习知识,学习任务就相对较重。如何做好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衔接工作,使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身份,是家长和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成长和锻炼,对学生和家长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

1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衔接方面出现的问题

1.1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多以玩耍为主,并没有接触太多学习方面的内容,一些简单的数字也都是在做游戏中学到的,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学习并没有清晰地概念。而孩子一旦進入小学,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的变化,更为关键的是学习模式的改变。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听老师讲课,在课堂上既要认真听讲,也要做一些笔记,而且上课的时间也比幼儿园阶段稍微长一些,这就使得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虽然老师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但由于孩子的年龄尚小,学生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若老师讲授的内容没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么他们在课堂上走神、发呆的状况就会频繁发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

1.2学习内容的不同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幼儿园阶段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比较少,学习方式也比较轻松,但学生一旦进入小学阶段,就要全面系统的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各科目的内容,这种学习强度和学习负担都是他们之前没有经历过的。成绩的不理想和落后就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心理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是和学生相处时间最久的人,但由于教师需要关注的学生不止一个,这就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老师不太能够关注到个别学生的心情的变化,不能及时安抚学生,造成学生不能较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1.3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

幼儿园阶段,老师对孩子的管理比较松散,只要不是打架争吵的事情,老师一般都不会批评孩子。对于孩子在课堂上说悄悄话,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老师也是只稍加提醒。但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就要遵守严格的班规、校规,一旦触碰到这些纪律,就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这种严格的教育模式,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心理上排斥老师,不接受老师的教育。

2有效衔接学生幼小阶段教育的策略

2.1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异与否,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强弱。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周围的环境有了及大的改变,学习强度和学习方式相比以往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教师此时能够做的就是协助学生培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在小学阶段是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并不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教学方式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就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学手段来进行知识的讲授,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定的游戏环节,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可以用“你真棒”、“做的不错”来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的努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2.2 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学生步入小学阶段,就意味着他们在逐渐地长大,为了他们以后的发展,就需要在这个阶段开始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还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大人帮他们打点好,不需要他们操心。但学生进入小学阶段,说明他不再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孩童,他需要有一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系鞋带、叠被子、整理自己的房间、拖地倒垃圾等等 ,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

2.3 培养孩子的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所接触的到的人和物也越来越多,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孩子的必修课。因此,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从而克服自己与人交往的障碍。例如,家长可以鼓励自己的孩子主动约他的好朋友们来家里做客,让孩子做小主人,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与此同时,家长要负责安全和观察,对孩子在招待其他小朋友时出现的问题予以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

3结束语

对学生而言,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转变,为做好这一阶段的转变工作,需要家长和老师、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思想状态的转变。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要锻炼学生自身的能力,使其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学习模式的变化,能够彻底脱离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接受全新的、更为严格的学习和生活模式。

参考文献

[1]康巍川.聋校小学与普校小学一年级新生学校适应状况的比较及对策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王声平,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李玉杰,赵春颖,李桂云.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2019(12):137-138.

作者:倪雯

上一篇:法治环境大学生法律论文下一篇:戏剧时空与电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