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

2024-05-02

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共10篇)

篇1: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

什么是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国家统筹型养老老金?其实国家统筹型(universal programs)分为两种类型:

1)福利国家所在地普遍采取的,又称为福利型养老保险,最早为英国创设,目前适用该类型的国家还包括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并按“支付确定”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费全部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如澳大利亚养老金待遇水平只相当于平均工资的25%。为了解决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问题,一般在力提倡企业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

该制度的优点在于运作简单易行,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抵销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该制度也有明显的缺陷,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政府的负担过重。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当于部分都用于了社会保障支出,而且经维持如此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政府必须采取高税收政策,这样加重了企业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社会成员普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缺乏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只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

2)国家统筹型的另一种类型是苏联所在地创设的,其理论基础为列宁的国家保险理论,后为东欧各国、蒙古、朝鲜以及我国改革以前所在地采用。

该类型与福利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样,都是由国家来包揽养老保险活动和筹集资金,实行统一的保险待遇水平,劳动者个人无须缴费,退休后可享受退休金。但与前一种所在地不同的是,适用的对象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是在职劳动者,养老金也只有一个层次,未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一般也不定期调整养老金水平。

随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解体以及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也越来越少。

篇2: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

《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提案政策解读》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提案政策解读 存款保险制度将落地 储户存款获更好保护

2016年,金融改革“风生水起”,取得不少进展,包括创新货币供给工具,批准民营银行,提高利率市场化,将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倍扩大至倍,同时,还简化了存贷款

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

今年,金融改革有望乘势而上,备受瞩目的存款保险制度在2016年落地实施,几乎已成定局。目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制度出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根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TOP100范文排行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据测算,这一限额能够为全国%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也就是说,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老百姓需记住“存款有风险”,但也不必过分担心,在这一新的制度下,普通储户的存款安全仍会得到很好的保障。

随着这一重要制度的“瓜熟蒂落”,金融改革其他方面的内容,包括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建立巨灾保险等将获得更多关注。今年两会预计将进一步明确这些金融改革的时间表。

以上是《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提案政策解读》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涉及到存款、制度、保险、金融、改革、这

篇3:中国为什么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一、存款保险制度是促进民因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打破金融垄断的关键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的银行体系形成了国有资本垄断的局面。尽管我们国家对银行业改革和银行治理的改革都取得不少成绩, 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 国有资本垄断的银行体系显示出极大的不适应性。由于缺乏异质化竞争, 高度垄断的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推进商业化改革、提高经营效率的动力和压力。国有商业银行常常选择高杠杆、高风险的经营模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断减少, 造成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社会经济问题, 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时, 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 在长期的垄断保护下维持着低效率、高福利的平衡;因为治理结构的限制和监督约束的不足, 金融腐败也较为严重。国有银行的现状使得现有的银行体系的结构固化, 不利于金融对经济社会的正面作用的发挥。所以, 201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容许民营资本设立银行, 以改变现有银行体系的异化。而且, 民营资本也对设立银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截止目前已有阿里巴巴、苏宁等多家民营企业申请设立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在获得设立资格后如何与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 如何吸收存款, 将是下一步银行改革十分现实的问题。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 一旦民营银行倒闭, 存款者的储蓄存款难以保障, 即使民营银行支付再多的利息, 也很难吸收到存款。而民营企业自身募集的资金在资金涌动的银行市场不过杯水车薪, 难以吸收存款的民营银行最终将必定沦为民营企业的融资平台, 岂能奢望这样的民营银行通过市场性竞争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形成“鲶鱼效应”。所以, 从发展民营银行的角度讲, 必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二、存款保险制度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和基础

世界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表明,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最深刻、不确定性最多的一步,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减少存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波动。一旦放开存款利率, 长期压抑的存款利率会激烈震荡, 韩国等国的利率市场化都发生过类似的现象, 这是市场逐渐调适的必然结果。但市场是无情的, 市场的调整伴随的是对银行体系的冲击, 一些资产状况较差、经营能力较弱的银行会在竞争中倒闭破产, 或者被较大的银行吸收合并。一些资产质量较好、经营管理优良的企业也有可能受到冲击。所以, 为了防止银行竞争加剧出现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带来的挤兑危机, 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经过30多年的经济、金融改革, 我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但与此同时, 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也在加大:一方面, 个别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 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更加密切, 相互依赖的程度更大。从而从个别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两个方面加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存款保险制度对维护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不仅可以通过改变存款者的预期减少挤兑等金融事件的可能性, 也能在问题银行倒闭后通过理赔维护中小存款者的利益来稳定社会环境。

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客观要求

篇4:为什么要反对存款保险制度

到目前为止,这项金融保障制度究竟是起源于19世纪的中国,还是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学界尚有不同见解。就目的而言,1825年(清道光5年)写入《大清律例》的“五家联保”,以及山西票号的行会,与1933年设立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别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前者为区域性的,后者为全国性的。

当年美国之所以要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是由于大萧条不仅重创了美国的商业银行,也重创了设立不到20年的美联储,以至于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存款准备金无法应对全美国层出不穷的银行挤兑风潮。

我反对的当然不是写入《大清律例》的“五家联保”和票号行会,也不是FDIC,而是如今央行一直在争取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理由有三。

一是过度准备。目前国内银行体系的准备制度不仅有法定准备金制度、超额准备金制度,还有贷款拨备制度。后者虽然是针对不良贷款坏账风险的,但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与维护金融稳定。重要的是,在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以上、拨备覆盖率动辄300%的情况下,现有的准备制度已经足够防范局部甚至是全国性的挤兑风险,严格地讲已经存在过度准备的倾向。因此,再启动一个新的准备制度毫无必要。

二是方向错误。从财务学的角度看,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工商企业,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健康的资产负债表,更取决于盈利能力。银行用于准备金的资产过多,显然要牺牲相应的盈利能力。不仅如此,银行的盈利能力最终取决于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由于过度储备涉嫌人为制造了资金市场的供不应求或短缺金融假象,而银行要想弥补过度储备对盈利能力的损害,打着利率市场化的旗号堂而皇之地提高债务人的融资成本,以至于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是以削弱工商企业盈利能力为代价的。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方向性错误。

三是弱效金融。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追赶型经济当中的高储蓄率是促进金融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但同时也是金融业向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理由。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即便是过度准备,维护金融稳定最终也是一句空话。过度准备无疑是截留了过多的原本应当注入实体经济的流动性,这不仅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形成了过多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空转,以至于有效金融变成了弱效金融。

很多年以来,国内金融体系内的许多人一直认为钱是用来囤积以防范风险的,而忘记了钱是用来花的,忘记了储蓄与投资必相等的宏观经济原理。不夸张地讲,过度准备好比是银行体系私设小金库,坑了实体经济,肥了自身利益。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凭什么实体经济有周期性,而你银行业却旱涝保收,而且往往是实体经济越糟银行业赚得越多。

(作者系恒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

篇5: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准备,并在充分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我国《存款保险条例》(下称《条例》)于5月1日正式施行。在制度出台过程中,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目前看,《条例》施行三年多来,各方面反应积极正面,制度运行平稳,功能不断拓展,存款保险制度在保障存款人权益、增强公众信心、强化风险约束、促进银行审慎经营和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从各地持续监测情况看,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秩序正常,并未出现制度出台前担心的“存款搬家”或者存款从小银行向大银行集中等情况。

当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存款人全额保障水平持续保持高位,有效维护了银行体系稳定。截至末,50万元存款保险保护限额能够为全部投保机构99.6%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这与《条例》出台时的保障水平相比保持稳定。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全额保护覆盖率为99.4%,农村商业银行为99.7%,农村合作银行为99.7%,农村信用社为99.8%,村镇银行为99.2%,民营银行为99.9%。总体上看,我国存款保险的保障水平较高,可以对存款人给予充分保护。

第二,我国存款保险在防范和应对银行挤兑、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方面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部分金融生态脆弱地区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引发存款人恐慌和挤兑。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存款人权益有了制度化的法律保障,大大增强了公众信心,提升银行体系稳健性。例如,208月,某省一家中小银行由于谣传其储户资金无法兑付,导致周边的几家乡镇支行发生挤兑。事件发生后,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等有关方面迅速行动,共同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加大存款保险宣传力度,通过张贴存款保险声明、发放存款保险宣传折页、在银行网点电子屏滚动播放存款保险宣传标语等方式,向公众宣传该行所吸收的本外币存款依照《条例》受到保护。从事后分析看,存款保险宣传对稳定公众情绪和信心起到了积极成效,对缓解挤兑压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第三,存款格局总体保持稳定,中小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稳中有升。从各国经验看,存款保险是中小银行发展的重要有利条件,客观上可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有利于为之创造一个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促进包括大、中、小银行在内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均衡健康发展。从监测情况看,《条例》施行以来,大、中、小银行存款格局保持稳定,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截至年末,中小银行存款余额比《条例》出台时增长37.3%,存款市场份额比《条例》出台时上升2.1个百分点。

篇6: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导语:若以国际上较低的保险费率0.05%作为我国平均保险费率,将使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下降近3个百分点。

经济观察网 滕飞/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中数千家银行倒闭,沉重打击公众对银行业信心,使本已脆弱的金融体系雪上加霜,加剧了经济衰退的程度。大萧条之后,美国于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此后美国银行的倒闭数量大大减少,即使倒闭对经济的破坏性也明显减弱。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已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央行高层人士今年也多次表态,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方案推出时机已成熟。各国经验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公众对银行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制度设计,关键要解决好几个原则性的问题。

1、政策目标及逆向选择问题。需要提高政策目标的效力和影响力,通过风险差别费率及有效监管,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情况。

2、道德风险问题。从利益主体看,存款保险制度下投保人是银行,被保险人是储户,比较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因为银行在投保后有动力去追求更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因此对参保银行的后续监管很重要,这也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重要职能之一。

3、公众教育问题。作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参与方,储户能理解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保障金额、超出范围如何处置等,将为存款保险制度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和群众基础。

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在国家信用隐性担保的制度下,商业银行免费享用国家信用,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则需要缴纳一定保费。2013年末银行业存款总额107万亿,若以国际上较低的保险费率0.05%作为我国平均保险费率,2013年银行业需缴纳存款保险费535亿元,这将使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下降近3个百分点。在整个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3个百分点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使大部分银行失去了国家信用的担保,不同银行的信誉、风险管理能力的差异会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分化。2007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后,“大而不能倒”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这侧面反映了银行规模大所具有的优势,由于规模较大、分支机构多、社会影响力大,大型银行一般在公众心中具有更好的信誉度,更容易获取信任并吸收存款。目前各界普遍预期存款保险制度的赔付上限会定在50万元,对储户而言,储户会倾向于把超过上限的存款存入信誉较好的大型银行,那么中小型银行必须提高存款利率以吸收存款,这会提高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同时,若实行差别风险费率机制,由于中小银行的平均风险要大于国有大型银行,相对较高的费率进一步抬高了中小银行的成本。因此,在存款保险制

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必须依靠差异化竞争策略、增强盈利能力、提高风险管控水平来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对于银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存款保险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新进入者特别是民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可增加储户对银行的信任,给予其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另一方面,准入门槛的降低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管理不善的银行将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有退出的竞争机制有助于银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恰逢其时

横向比较来看,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均成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并且很多国家都是在宏观经济下行、金融体系风险上升的环境下建立的,各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在维护银行业稳定、保障金融体系安全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减速期,银行不良贷款上升,金融体系风险开始暴露,这与其他国家成立存款保险制度时的宏观环境相似。

从纵向来看,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关键期,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08年以来过度膨胀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已扩到27万亿左右,占GDP的47.5%,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相关项目或是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冷却,部分中型房地产企业已经出现资金链问题,其风险最终将传导到银行体系。因此,虽然整个银行体系目前披露的不良贷款率只有1.04%,但是考虑到风险的滞后性,银行房地产相关贷款以及理财产品投资房地产项目的风险还未完全暴露。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提前制定好银行危及应对和风险处置机制,及时出台存款保险制度,以避免重演美国银行大量倒闭后再亡羊补牢的教训。另一方面,央行正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存款利率放开后,由于失去法定利差保护,存款竞争加剧必然会导致部分风险管理能力较差的银行出现倒闭。因此,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避免机构破产给金融体系造成较大冲击,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必须先行出台存款保险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保驾护航。

政策建议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初期,应该重点考虑三方面问题:

一、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保证存款人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由于金融机构之间关联交易较多,必须配套有清晰的退出机制,包括债务清偿顺序、资产处置、破产接管等,以尽可能减少对其他金融机构的传染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避免引起系统性风险;

二、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成立初期,可以先收取较低保费率,以减少银行的负担,提高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国家辅以部分资金充实保费(可以考虑银行上缴税收作为资金来源)。

篇7: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实施风险差别费率和存款保险评级

为何采取差别费率?实施风险差别费率,对风险较高的机构适用较高费率,反之适用较低费率,主要是为了形成正向激励,采用市场化经济手段“奖优罚劣”,促进银行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按照《条例》和实施方案,考虑到对投保机构的风险识别和精确计量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初期实行比较简单的差别费率,主要根据投保机构的存款规模、资本充足水平、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风险管理水平、公司治理以及评级等因素确定。考虑到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业务、表外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快速发展且存在刚性兑付的新特点,针对其经营冒进、不审慎的行为适当提高费率水平,以真实反映实际风险状况,切实发挥约束和校正风险作用。同时,在统一适用差别费率的原则下,对农村信用社给予了适当的政策扶持,以支持其改革与发展,促进其更好地发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作用。

为有效配合风险差别费率的实施,人民银行已探索开展存款保险评级。___年以来,人民银行根据风险差别费率实施的需要,经过反复测算分析、多轮征求意见,建立了定量模型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存款保险评级体系。两年多来,人民银行对全国___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风险评级工作,为差别费率的核定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评级中发现的问题,人民银行采取“一对一”方式与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引导其加强整改,降低风险,逐步实现稳健经营。

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实施以来,总体运行顺利平稳,初步发挥了对风险的约束和校正作用,是对存款保险制度功能比较大的完善。截至___年___月,累计征收___期保费,基金余额___亿元。各类投保机构普遍反映,实行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有利于保证公平竞争,奖优罚劣,发挥存款保险的正向激励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范文(二)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建立

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准备,并在充分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我国《存款保险条例》(下称《条例》)于___年___月___日正式施行。在制度出台过程中,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目前看,《条例》施行三年多来,各方面反应积极正面,制度运行平稳,功能不断拓展,存款保险制度在保障存款人权益、增强公众信心、强化风险约束、促进银行审慎经营和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从各地持续监测情况看,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秩序正常,并未出现制度出台前担心的“存款搬家”或者存款从小银行向大银行集中等情况。

当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存款人全额保障水平持续保持高位,有效维护了银行体系稳定。截至___年末,___万元存款保险保护限额能够为全部投保机构___%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这与《条例》出台时的保障水平相比保持稳定。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全额保护覆盖率为___%,农村商业银行为___%,农村合作银行为___%,农村信用社为___%,村镇银行为___%,民营银行为___%。总体上看,我国存款保险的保障水平较高,可以对存款人给予充分保护。

第二,我国存款保险在防范和应对银行挤兑、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方面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部分金融生态脆弱地区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引发存款人恐慌和挤兑。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存款人权益有了制度化的法律保障,大大增强了公众信心,提升银行体系稳健性。例如,___年___月,某省一家中小银行由于谣传其储户资金无法兑付,导致周边的几家乡镇支行发生挤兑。事件发生后,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等有关方面迅速行动,共同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加大存款保险宣传力度,通过张贴存款保险声明、发放存款保险宣传折页、在银行网点电子屏滚动播放存款保险宣传标语等方式,向公众宣传该行所吸收的本外币存款依照《条例》受到保护。从事后分析看,存款保险宣传对稳定公众情绪和信心起到了积极成效,对缓解挤兑压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第三,存款格局总体保持稳定,中小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稳中有升。从各国经验看,存款保险是中小银行发展的重要有利条件,客观上可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有利于为之创造一个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促进包括大、中、小银行在内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均衡健康发展。从监测情况看,《条例》施行以来,大、中、小银行存款格局保持稳定,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截至___年末,中小银行存款余额比《条例》出台时增长___%,存款市场份额比《条例》出台时上升___个百分点。

第四,存款保险为发展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等金融领域其他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从全球经验看,对于我国这样的大国经济,要给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社区和三农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还是需要多一些扎根基层和社区的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同时,需要在利率定价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赋予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以来,___年___月___日人民银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___倍调整为___倍,同年___月进一步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___年___月,原银监会制定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也顺利出台,设立民营银行由试点转入常态化发展阶段。从这些实践情况看,存款保险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民营银行和其他银行的公平竞争,同时,通过风险差别费率和早期纠正等机制,及时校正和有序释放风险,可以为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增加基层金融服务有效供给、深化利率市场化解除后顾之忧。

存款保险制度范文(三)

赋予早期纠正功能

存款保险天然地具有内在动力及时识别和校正风险。银行发生风险和倒闭时,存款保险要及时进行存款偿付,承担风险处置成本。因此,存款保险具有内在的动力追求处置成本最小化,及时识别和校正风险。我国在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功能时,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存款保险不能做单纯的出纳或“付款箱”,应赋予存款保险必要的风险监测和早期纠正职能,以利于风险的早发现和少发生。存款保险与金融监管部门适当分工,各有侧重,共同提升金融安全网的整体效能。近两年来已经开展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风险监测核查,初步摸清投保机构风险底数。___年以来,在做好保费征收与基金管理、实施风险差别费率的基础上,加强对投保机构的风险监测和识别,通过评级、核查、评估、调研等方式加强与投保机构和有关方面的沟通,及时掌握投保机构运行和风险状况,尽量做到“心中有数”。对个别风险较高的投保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按月进行监测和“诊断”,进一步查清、核实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情况。

第二,建立多方合作的风险处置机制。___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加强与相关地方政府和银监部门的沟通,发挥存款保险风险识别和警示作用,建立“共商共研”工作机制,形成化解风险的合力。例如,在存款保险风险监测和核查中发现,少数投保机构存在不良贷款率高、资产质量不真实、实际资本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异地设立的村镇银行违规开展业务、风险状况恶化等情况,及时通报各级监管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第三,探索开展早期纠正工作,推动风险早处置。___年底以来,对于风险较高、问题较多的农村信用社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时将相关风险情况通报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落实其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推动其及时采取重组改制、提供资金支持、置换不良资产、税费减免等措施化解风险。对于问题和风险较为突出的村镇银行,及时将相关风险情况通报监管部门和主发起行,要求主发起行通过提供持续的流动性支持、调整更换高管人员、实施股权重组等措施化解风险。对于发现投保机构因重大资产损失等原因导致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的,依照《条例》要求其及时采取补充资本、控制资产增长、控制交易授信、降低杠杆率等早期纠正措施。截至___年___月末,已对___家投保机构采取早期纠正措施,其中要求补充资本的___家、控制资产增长的___家、控制交易授信的___家、降低杠杆率的___家。

存款保险制度范文(四)

借助存款保险平台,探索金融机构市场化风险处置之路

从各国实践看,一般都是由存款保险作为主要平台来处置金融风险。___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有___多家银行出现重大风险,依靠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灵活运用收购承接、过桥银行、直接赔付、经营中救助等市场化方式,既及时处置化解了不同规模银行的倒闭风险,其中包括花旗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印地麦克银行等大型银行,有效维护了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同时又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处置成本。鉴于此,很多国家都强化了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当局地位和职能,不断丰富市场化处置工具。从国际经验看,当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时,应首先强化股东责任,由金融机构主要股东担负第一道救助义务,并寻求市场化兼并收购的可能性。当股东和市场力量不足以化解风险时,存款保险应及时介入,采取有效的市场化处置,并稳定市场信心。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以为存款保险提供后援支持,必要时通过资产负债表扩张化解风险,同时要降低道德风险。

篇8:论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在一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银行通过吸收社会中的闲散资金, 将其发放给那些处于资金需求状态的企业或者个人, 而且作为支付结算中介, 其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对于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银行的地位这样重要, 而银行体系的脆弱与其地位似乎显得有些不对称。银行体系脆弱的原因主要有:首先, 银行脆弱性的一方面表现在其资产负债率很高。与一般的工商企业不同, 银行约90%的资产是源于其吸收的存款, 而存款是属于银行的负债, 这与自有资本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我们知道只要债权人要求归还, 银行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其次, 银行脆弱性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其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 也即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不对称。存款分为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的流动性之高是不容置疑的, 虽然在表面上看来定期存款可以为银行提供一份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其实这是毫无说服力的, 试想只要存款者需要资金, 他会被提前提存所损失的利息而阻止吗?所以总的来说, 存款的流动性普遍很高。而作为银行资产的贷款, 则往往期限很长, 且由于借款合同中的条款约束, 使银行根本不可能轻易要求债务人归还, 流动性严重不足, 这也正是银行需要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根源所在。最后, 银行体系内的危机容易扩散在社会群体中, 从而面临挤兑风险。银行在社会群体中可视为“个人资金的保险柜”, 一旦有丝毫的“风吹草动”使存款人对银行的经营稳定性产生怀疑, 大家肯定会纷纷将资金从“保险柜”中转移到自认为更安全的地方, 而这种行为会导致其他存款人的盲目效仿, 这样会迅速地使银行面临挤兑危机, 从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扩散, 直接威胁金融秩序的稳定。

考虑到银行体系的重要地位和其不可避免的脆弱性, 因此保证其稳定性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而确保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键在于能为存款人利益提供保障, 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是四大国有银行, 他们都有国家信用提供保障, 所以存款人对银行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但随着今后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的进行, 银行将要走向市场, 过去仅仅依赖国家信用来防范风险已远远不行了, 按照市场规则建立危机防范机制显得颇有必要,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稳定有效的机制应运而生。

2 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 就是指通过对存款进行保险, 使得当银行没有偿债能力时, 由存款保险机构对此支付必要的保险金, 以维护存款者的利益, 达到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所以, 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对一国的银行体系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提高存款人对银行的信任度和投资信心。我们知道银行破产后, 存款人遭受的损失是最大的。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人的利益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即使银行最后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甚至是破产时, 参与存款保险的银行可以依据保险合同, 以从存款保险机构得到的一定补偿来保证对存款人的支付, 最大可能的减少他们的损失。所以, 存款保险制度为存款人增加了一份保障, 提高了他们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信任度。

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 银行脆弱性表现的一个原因在于银行体系内的危机容易扩散在社会群体中, 从而使银行面临挤兑风险。一家银行的倒闭, 可能会引起其他存款人的恐慌, 这种恐慌心理不断传播, 甚至会连累那些经营良好的银行, 他们也最终可能迫于挤兑问题同样面临破产风险。银行作为金融的核心, 它的破产毫无疑问会带来信用危机, 进而引发经济的不正常波动, 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对破产银行的及时补救和对其他银行的有效预防可以控制危机蔓延的趋势, 稳定金融秩序。

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促进银行业的适度竞争。作为存款人, 我们都喜欢将资金存放在那些规模大, 实力雄厚的银行。因此越大的银行越容易吸收存款, 也就意味着其越容易发展, 而小银行则在这场竞争中就变得越难生存了, 形成了银行业的垄断局面。我们知道, 垄断的市场是低效的, 存款保险制度的形成就可以很好地削弱这种垄断局面, 提高其资源配置的效率。存款保险制度使得小银行的劣势变得不那么明显, 因为储户存放在小银行的资金与大银行受到同样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 银行业的服务质量等其他因素才会影响储户对不同银行的选择, 这样促进银行开拓创新, 公平竞争。

存款保险机构作为盈利机构, 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 也会加强对银行经营活动的监督, 来降低自身的风险, 这样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起到配合中央银行监管的作用。

摘要:保险最本质的职能是在投保人之间融通经济补偿资金, 保证被保险人在遭受损失后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和给付。保险机制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多一份的稳定。而银行, 主要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金融证券、办理汇兑支付结算等金融活动, 从而达到调节货币流通, 组织信用活动, 分配社会资金, 支持社会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银行,金融

参考文献

[1]赵保国.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 01

篇9:存款保险制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存款保险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的美国,当时因股市出现崩盘,银行面临破产危机,而恐慌的储户大规模挤兑也加速了银行的破产。为此,美国国会通过法案,于1934年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开创了世界存款保险制度的先河。

中国在存款保险制度上经历了多年的摸索,现在《存款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终于颁布并于5月1日起施行。那存款保险制度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

首先,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化的“先行者”。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接下来便是存款利率市场化。今年以来,相继有5家民营银行获批,而且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投资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这就要求政府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当前。银行向大型集团、国有企业、政府平台等提供大量廉价的贷款,其利率水平较低;而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定价。由于在资金供给方面的严重不足,使得这一市场利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这样的利率双轨制抬高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阻碍了创业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而存款保险制度将加快银行转变经营方式,利率双轨制和利率曲线逐步得到消除和纠正。

存款保险制度是发展民营银行、中小银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是小银行与大银行平等竞争的制度基础,维持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多样性。一般来说。存款保险对不同经营质量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费率,并采取及时风险纠正措施。有利于促进形成有效竞争、可持续发展,形成更加合理的金融体系结构布局,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在没有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之前。国家信用起到了隐性担保的作用,也就是说传统银行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信贷扩张后。赚了钱算是自己的。而一旦出现坏账或者倒闭,则全由国家隐性担保。实行了存款保险制度后,银行就要为自己信贷扩张的行为负责,央行不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潜在担保人。

最后,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广大储户的利益会得到较好的保障。存款保险顾名思义是给存款上了一种保险,根据《条例》,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元,这一限额高于世界多数国家的保障水平。且明确7个工作日足额偿付。据央行测算。这一标准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条例》的推出加快了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但笔者认为,有几点也需引起关注:

其一,虽说存款保险费用由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缴纳。不需存款人承担,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投保机构被强制缴纳了保险费用,把自己的部分收益让渡给了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这部分费用总会想法子找回来,极有可能分担给贷款人或存款人。只不过根据市场条件和经营情况,所分担的比例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其二,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但要警惕此类现象出现。即因为有了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来“垫背”。部分偏好风险的银行通过高息向存款人揽储,再向高风险的借款人放贷。这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金融风险。所以应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有了退出机制。才能让传统银行在发展业务的同时,更加重视风险控制。

其三,对于存款保险制度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也不能过于高估。万一出现了存款保险基金也难以弥补“窟窿”的情况,最终恐怕还是得央行出手,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举个例子,1987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因救助储贷机构的巨额成本,就导致了资不抵债。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更多是运用“政府救助计划”。而不是存款保险制度,同时通过了堪称最为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加强监管。目前我国市场化的程度还不够,出现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无力应对的情况并非绝无可能。

毋容置疑,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一是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和公众对我国银行体系的信心,推动形成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使风险早发现和少发生,增强我国金融业抵御和处置风险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强化市场纪律约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保驾护航。

当然,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与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的这些问题。应该是大家最为关心的:

问题一:单个银行存款超过了50万该咋办?

实行限额偿付。并不意味着限额以上存款就没有安全保障了。一方面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情况良好,银行体系总体运行稳健。银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二方面《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基金也可以用来为其他合格投保机构提供担保、损失分摊或者资金支持,以促成其收购或者承担被接管、被撤销或者申请破产的投保机构的全部或者部分业务、资产、负债。另外,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还可以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从国际经验看。即使个别银行出现问题,通常是通过市场手段,运用存款保险基金促成健康的银行收购问题银行,将问题银行的存款转移到健康的银行,使存款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问题二:怎样存钱才安全?

此前大家去银行存款。可能根本没考虑过把钱存在哪家银行更安全的问题,其实现在也无需太过担心。急着把“存款搬家”。

当然。存款较多,可以把钱分散到各家银行来存。这样利益就更有保障。比如300万元存款,如果分存在6家不同银行,每家存50万元,那么按照《条例》规定,就都能够享受全额保护。在银行之间,我们仍可以按照银行利率和风险的不同,进一步去选择,注重安全的同时关注收益。货比三家。

问题三:在什么情况下储户有权要求赔偿?

《条例》明确规定了存款人有权要求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使用存款保险基金偿付被保险存款的四种情形:一是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担任投保机构的接管组织;二是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实施被撤销投保机构的清算:三是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对投保机构的破产申请:四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情形。

为了保障存款人及时获得偿付,条例还规定,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在上述情形发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足额偿付存款。

问题四:存款保险制度在哪种情况下“保不了”?

篇10:存款保险制度

意味着国家对银行业的管理越来越市场化,换句话说:中国的银行以后“有资格死亡”了。

中国银行业正面临三个新情况:一是利率市场化,二是对民营资本开放,三是互联网金融的搅局。

银行业将出现三大变化:第一,银行数量急剧增长,中小银行越来越多;第二,行业竞争将空前激烈,利差越来越小,资金成本越来越高;第三,中小银行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将成为可能。也就是说,银行破产的几率大增。

民营资本的中小银行如果出现经营风险,国家不可能全部兜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制度,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也就是说,国家需要为银行业建立一套“丧葬制度”。

所谓“生前遗嘱”,就是银行在没有遇到危机的时候,就需要制定一套预案,交代清楚,如果出现破产风险的时候,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救助,按照怎样的方案来清理其资产。遗嘱中一般会包括:激励性薪酬怎么样回吐,红利回拨或限制分红制度,业务的分割与恢复,机构的处置与处理。

仅有“生前遗嘱”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很难给储户带来更为可靠的利益保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相当于给中小储户系上一条安全带。

目前存款的注意事项:

慎重选择在中小银行存款。很多中小银行,特别是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比较高的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小型民营银行,轻易不要将资金放进去。这些银行是最脆弱的,一笔大的贷款出现问题就可能翻船。所以,轻易不要被人情或者高息所左右,把钱存入不靠谱的小银行。

如果存款量大,最好分散到多家银行。根据媒体的报道,将来存款保险保障的上限,大概是每人5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破产,50万以下的储户可以在保险的帮助下全额拿回存款。超过50万的部分就很难说了,也许都拿不回来,也许只能拿回来一定比例。

银行出现问题的时候,50万元以下存款是有绝对保障的,但理财产品不属于存款,不在存款保险保护范围,所以以后理财产品还是要慎重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利率都比较低,如果再不受保护,那还真不如网贷平台来的放心。

(全国2-14)205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成员银行缴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当成员银行破产清算时,使用银行保险基金按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偿付。这一制度对银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

②增强银行信用,推动银行平等竞争

③促进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收益

④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高其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篇:科学新课标培训下一篇:附条件股权转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