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检验临床医学

2024-05-07

质量控制检验临床医学(精选十篇)

质量控制检验临床医学 篇1

1 关于医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1.1 个人因素

由于每个人身体状态的不同,生理、性别、年龄等很多因素的不同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还有应激性生理反应的存在也会对检验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患者长期的生活习惯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1.2 检验时间影响

同一个患病个体,在进行医学检验采样时间段的不同,由于身体的变化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对患者进行元素检测,体内钾含量在下午2点到4点是含量最高。

1.3 药物影响

药物作用是很容易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例如,当患者服用了抗生素这类药物之后,对其血液进行微生物培养,就会发现,抗生素的存在会抑制细菌的生长,就会影响到细菌的阳性检出率。

1.4 医务人员的影响

普通人对医学检验是不了解的,大多数情况下听从医护人员安排,医护人员有义务按规定向患者讲解标本检测的重要性,如果没按要求或者告知不到位,患者极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做出对检测结果不准确的影响。

1.5 检测人员因素

在对患者进行检测时,医学检测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技术是否合格,检测操作是否规范,对结果的正确性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而且医疗检验人员的工作经历、工作态度及对结果的分析能力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1.6 检测设备设施的影响

作为临床医学检测中中重要的一部分,检测设备的精确性,稳定性,使用试剂的安全性,是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一个保障,才能保证在重复检测时,检测结果不会受其他影响而导致结果误差增大。

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2.1 提高医疗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

由于仪器设备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要求检验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因此加强检测人员专业性,使检测人员熟悉检测原理,操作规程,能够与诊室进行积极熟练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患病特征,这样才能使仪器能够发挥出最佳的作用,才能有效提高检测设备的准确性。

2.2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了解,向患者介绍检验应该注意的事项和禁忌;依据不同的检验要求,严格对患者进行采样,不达要求不允许进行采样。比如对血液样本进行采集,一般会在早上进行,而且患者是处于空腹状态。

2.3 检验过程中的控制

对医疗检测仪器进行定期检验、校准,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检验试剂的选择和准备要得当并且保证稳定性,使用时,按照检验项目的不同规定流程做好准备工作,并测定试剂的有效性。

2.4 临床医学检验后的后续工作

严格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对结果进行审核。建立合理的报告签收制度,当检验完成后,由专人进行传送,临床检验方面要对诊室的情况进行了解,明确检验报告的保存方式和检查方法,保证结果不会丢失,并便于对检验结果的复查。

2.5 加强沟通

临床医学对患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医学检验作为其中一个环节,要与患者,诊室,主治医生进行沟通,确保检验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是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现代医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其地位是无可代替的,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往往是医生进行下一步治疗的重要判断依据,因此,在检验过程质量控制时,要考虑上文提到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在仪器硬件条件保证的前提下,检验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专业技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只有尽职尽责,对人为的因素进行有效规避,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只有每一位医学检验的医务人员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的检测样本,尽职尽责,熟练并且精确地使用检测仪器,才能使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得到提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摘要:临床中对患病者病情检验的技术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升。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很多疾病的诊断和后续治疗,都需要医生使用仪器对病人进行检查,并通过检验结果进行诊断帮助。现在医学检验早已成为了医学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医学检验结果是否准确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疾病判断的准确性。检验质量控制是临床中提高诊断质量的关键,全面准确地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保证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究,目的是提高准确率,保证医学治疗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临床医学,质量控制,探究

参考文献

[1]冯铁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J].医学检验,2015(82).

[2]王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33).

[3]庞飞.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07).

[4]沙薇,沙莉,安晶红.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J].中外医疗,2011(10).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论文 篇2

方法参考实践经验,分析存在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并对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进行概括和总结。

结果与结论在医院质量管理中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针对临床医学检验中的问题和出现的原因,采取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

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 篇3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9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质量控制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人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分析前的质量

控制该阶段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及至检验。要注意检验申请单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饮食,药物等影响;采血以坐位或卧位,止血带压迫不宜过紧,过长。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避免脂血,溶血和样本污染。

2 分析中的质量

控制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仪器要在正常工作状态,所有试剂要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不用的试剂冰箱中冷藏,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越系统化,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论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實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临床医学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 篇4

1 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对于每所医院和同一可能疾病来说, 临床检验项目相对较多, 每一项目都有其不同的临床意义。因此, 必须根据就诊者的病情和家庭经济条件, 选择必备的检验项目, 做到应检必检, 减少和杜绝盲目开具检验单的现象和行为。

2 患者准备

为了更好地发挥临床检验结果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医务人员和检验人员应掌握标本收集前的注意事项, 以免出现非病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将其内容交代给患者, 使其积极配合, 保证采集标本能反映疾病的真实情况。

2.1 饮食对标本的影响

除了急诊或其他特殊原因外, 应在禁食12~14h内采集血液标本, 延长空腹时间或餐后所采集的标本, 血液的化学组成都会发生一定变化。如空腹时间较长时, 血糖和血蛋白会降低, 而胆红素会升高;餐后, 血糖、血钾、碱性磷酸酶和三酰甘油通常升高, 而无机磷却下降。另外, 饮食的质量对检验结果也有影响。如高蛋白饮食, 可使血清尿素、血氨、尿酸升高;高脂肪饮食, 可致乳糜微粒血症、血清混浊, 干扰化学方法的检测结果;饮水过多或过少, 可使血液得以稀释或浓缩;含咖啡因的饮料, 可使儿茶酚胺释放。血液成分中, 钾离子、葡萄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无机磷等受饮食影响较大。所以, 应根据采集标本的不同检测项目, 控制饮食。

2.2 采集时间的影响

随着昼夜变化, 血中不少物质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据此变化规律来确定相应标本的采集时间, 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为了比较同一检验项目的结果, 每次采集标本最好在同一时间, 避免因采集标本时间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以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在有昼夜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检测项目中, 白细胞总数早晨低下午高, 血清铁和胆红素在清晨最高, 血液纤维蛋白原经前升高, 血清蛋白在排卵期降低, 早晨为ACTH胶皮质醇的分泌高峰, 生长激素在入睡后短时间内达到分泌高峰此时皮质醇浓度最低, 血钙中午最低, 血胆固醇在经前最高排卵期最低。所以, 必须注意标本的采集时间。

2.3 活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有的血液成分会随着运动而变化, 轻度活动后血糖可升高, 之后皮质醇和胰岛素亦会得以提升, CK、LD、AST等与肌肉活动有关的酶也会增加, 但程度不同。激烈运动或长时间持续运动后, 可血液中增高的检验项目包括白细胞、乳脂、尿素和肌酐等, 碳酸氢根反而会减少。因此, 应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为患者采集标本, 以真实反映机体代谢情况。

2.4 药物的影响

很多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使某些检验结果增高或降低。故在采样之前, 暂停各种药物是为上策, 如不可停用, 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可能。如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治疗冠心病的某些药物可使三酰甘油和乳酸脱氢酶减低;维生素C可使乳酸脱氢酶减低;血和尿中的维生素C能影响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口服避孕药可影响脂质代谢, 可使转氨酶升高等。临床医师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 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

3 标本采集[2]

标本质量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采集标本前, 为避免标记错误, 必须核对患者、标本容器和检验项目是否一致, 方能进行下一步骤。采集血标本的护士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有无菌操作概念, 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采样, 防止患者间交叉感染, 同时要做好自我防护。

采血的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体位 (站立、坐位、卧位) 影响血液循环, 使血浆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 可引起某些检验指标的显著变化, 如由卧位改为站位, 血浆白蛋白、总蛋白、酶、钙、胆红素、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等因站位而浓度增加;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亦于站位时增加。故取血时以坐位5min后取血为宜。

合理使用止血带:采血时用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长, 不能太紧。一般来说, 如果压迫超过1min, 可降低局部血氧含量, 增加乳酸堆积, 使pH得以降低, 被压迫肢体的血液浓度被浓缩, 进而使血浆白蛋白的相对含量增加;压迫3min后, 使含量增加的成分包括胆红素、胆固醇、AST、ALP等, 增加幅度在5%或以上。因此。采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应尽量缩短, 保证检测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 在静脉滴注输液时, 应在对侧不应在同一肢体上采集血样, 这可检测获得可靠而准确的结果。采取血标本进还应考虑抗凝剂的正确使用, 用血清检测的项目可不加抗凝剂, 用血浆或全血或同时检测血清的项目则必须加入合适的抗凝剂。

4 血液标本采集顺序

4.1 注射器采血

可以一次采集足量血液, 然后立即依如下顺序分装各标本管:血常规、出凝血、生化、免疫。

4.2 使用配套的真空采血管—采血针

应用真空采血管采血时第一管最好不要作为凝血检验标本 (最大限度降低血管及组织细胞损伤造成血液成分改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临床医生申请凝血检验项目时最好考虑与血常规或其他生化项目一起采血) 。应用采血针时采血顺序应当是: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凝血标本管、其他标本管。

5 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5.1 标本的运送

采集标本后应即时送实验室检查, 否则会影响结果。进行血气分析的标本, 为防止接触空气必须严密封闭;进行血氨测定的标本, 为抑制细胞代谢, 应在冰瓶中冷藏血样;进行血清或血浆成分测定的标本, 应先分离出相应成分, 并在4℃~10℃条件保存, 防止细胞内外成分的交换。运送过程中, 要保持容器处于密闭状态, 避光, 并切实保证标本安全, 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医务人员负责标本转送工作, 绝不能委托患者或其家属完成此项工作。

5.2 血液标本保存

实验室工作人员接到标本后要立即检验, 若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检验的要保存好。血液标本的保存要求如下: (1) 采血后应将标本管直立、静置, 避免振荡、摔落; (2) 所有标本最好都采用负压采血管盛放, 防止灰尘、杂物混入, 减少水分、气体蒸发, 避免标本溅洒、污染; (3) 标本应保存于阴凉处, 避免阳光直射, 某些检验项目要求避光保存血液标本; (4) 标本一般应室温保存, 避免过高或过低温度影响; (5) 特定项目的血液标本需要低温保存, 如血气标本应将封闭的血液立即冷冻至4℃然后送检。

总之, 为了确保结果准确首先要有合格的标本, 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检验的因素应全面系统的了解, 要各个环节操作规范化, 制度完善。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 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 (8) :483-487.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篇5

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医学检验的结果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诊断。

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关键, 开展全面质量控制, 对分析的样本进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全面质量控制, 避免标本差异, 影响检查结果, 不能真实反应患者的病情。

临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篇6

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此要保证检验结果可靠,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即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检验后阶段又称分析后期,指的是检验后所有过程,包括对结果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报告、结果传递、检验后标本的保存。根据我国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还包括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如何做好检验后阶段的质量保证,应该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

1 报告实验结果

1.1 检验结果审核

1.1.1 检验结果核查的基本内容:目前条码系统不是很完善,不要过分的依赖。

1.1.2 该批检验结果发放前,应评价检验结果与患者有关信息的符合性。

1.1.3 当出现疑问时,检查检测系统是否完整有效,仪器是否正常,人员有无更换。

1.1.4 经审核后,决定发放结果,操作者与核查者双签字。

1.2 室内质控的数据管理

1.2.1 开展室内质控检测旨在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天内和天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1.2.2 室内质控在控,当天结果才可发放。如遇临床症状不符时,应与临床医师联系,必要时查阅病历、检查当天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1.3 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1.3.1 实验室选用的项目及检验方法时,应考虑技术是否成熟;方法是否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是否正确。

1.3.2 检验项目有针对性,防止“过度检查”“漏检”的同时,实验室有责任建议或帮助选择。

1.3.3 选择适当的控制品,定期校对。

1.3.4 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室内质控规则。

1.4 建立发放检验结果制度

临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此要保证检验结果可靠,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即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检验后阶段又称分析后期,指的是检验后所有过程,包括对结果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报告、结果传递、检验后标本的保存。根据我国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还包括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如何做好检验后阶段的质量保证,应该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

2 报告实验结果

2.1 检验结果审核

2.1.1 检验结果核查的基本内容:目前条码系统不是很完善,不要过分的依赖。

2.1.2 该批检验结果发放前,应评价检验结果与患者有关信息的符合性。

2.1.3 当出现疑问时,检查检测系统是否完整有效,仪器是否正常,人员有无更换。

2.1.4 经审核后,决定发放结果,操作者与核查者双签字。

2.2 室内质控的数据管理

2.2.1 开展室内质控检测旨在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天内和天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2.2.2 室内质控在控,当天结果才可发放。如遇临床症状不符时,应与临床医师联系,必要时查阅病历、检查当天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2.3 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2.3.1 实验室选用的项目及检验方法时,应考虑技术是否成熟;方法是否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是否正确。

2.3.2 检验项目有针对性,防止“过度检查”“漏检”的同时,实验室有责任建议或帮助选择。

2.3.3 选择适当的控制品,定期校对。

2.3.4 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室内质控规则。

2.4 建立发放检验结果制度

2.4.1 急诊检验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报告。

2.4.2 日常检验(平诊)报告24小时出结果,特殊项目、特殊情况除外。

2.4.3 建立危机值报告制度,避免医疗差错或医疗纠纷,急诊≠危机值。

2.4.4 保护患者隐私,特殊的檢验结果原则上只发给申请医师,不直接告诉本人或家属。

2.4.5 检验结果的查询, 如需补发报告单,应注明补发字样。

3 检验后标本的储存

检验后标本储存的目的是为了必要的复查。临床实验室对检验后标本储存时间和方法作出规定,常规标本4c保存一周,特殊的标本3月—6月冷冻保存。废弃物按《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就地高压无害处理。

4 投诉调查与反馈

反馈检验结果在临床上的应用信息,及时发现实验室内无法解释的异常实验结果,即量值溯源的问题。质评人员通过定期的深入临床,收集并审阅相关资料,查找与临床不符或可疑的检验结果,并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释医生疑问,将临床对实验建议及时反馈检验科内部,制定应对策略,提出纠正措施。通过外部质量评审来改进内部质量体系,同时加强了检验质量综合管理。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患者56例, 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的患者只接受一般的临床生化检验, 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严格质量控制的生化检验过程, 从样品的采集, 运送、处理、检测系统的质量管理都按标准严格质量控制。

1.2 实验方法

1.2.1 患者的准备

检测的样品来自患者, 因此患者的准备至关重要, 患者的状态、空腹与否、体位、样本标本的采集时间、运动、特别是药物等都会影响检验的结果, 所以需要严格控制, 对照组的患者口头嘱咐患者空腹来采集样本, 实验组的患者发放细致的说明书并由医护人员督促其做好取样前的准备。

1.2.2 标本采集和处理

对照组的患者直接进行标本的采集, 无需进行前处理和检测, 实验组的患者先检测其血糖、血压等, 确保患者是在晨起空腹的状态下采集样本的, 还应使患者处于平静的状态, 减少采样前剧烈运动带来的影响, 标准化患者采血时的体位, 目前我们采血时多选用坐位或卧位, 一般正常人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少12%左右[2]。在取血时, 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避免血氧含量p H值下降、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乳酸、甘油三酯升高。当需要反复用止血带时, 应选用另一侧, 止血时间过长或止血带压力过大均会影响检验结果。在取样检测时, 溶血和脂血是影响检测的主要原因, 其中溶血的影响最常见也最大, 所以当发现患者发生体内溶血时, 需要放弃检测, 重新采集样品。

1.2.3 样本的运送和处理

采集完血液样本后, 应及时的处理和检测, 样品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清的各种成分发生变化, 普通样本室温放置30~45min后应分离开血清样本, 所以放置时间不得超过3h。如果放置过久, 因为血细胞还在继续进行新陈代谢, 使得空气中的氧分压高于动脉血, 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1.2.4 样品的检测

用来检测生化样品的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必须符合检测的要求, 检测时还涉及到的试剂、矫正的标准品等这些检测系统都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为保证检测结果符合质量要求, 必须对用来分析样品的检测系统做评价, 确定它的精确度、分析的灵敏度和可能的分析干扰, 得到一个稳定状态的误差水平, 这样再检测实际样本时, 在用标准样品进行比照, 如果总误差维持稳定误差水平上, 我们就认为此时检测的样品结果可靠。除了仪器的状态是稳定的还要保证生化检测试剂的安全可靠, 目前生化检测试剂多为商品的试剂盒, 种类也很多, 同一检测项目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 而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又不一定相同, 这样就会存在很大差异, 我们尽量选取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诊断试剂盒标准的, 稳定性高、线性范围宽, 正反对照结果明显、且重现性高的, 并且一个项目都采用同一种分析发法, 保证结果的统一性。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内数据采用t检验, 组间数据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检测结果, 利用公式计算发现对照组中结果显著异常或与临床不符的为13例, 实验组中利用公式计算发现结果显著异常的为1例, 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准确率要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此外比较样品的时效性、检测的重现性、误差值都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时效性更强, 重现更好, 误差值也更小, 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实验室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 所有的临床实验室都应建立一套完整而标准的操作流程作为指导规范, 通过我们的探究也发现严格的质量控制与一般的操作相比具有更加可信的结果。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患者的准备, 患者在检测取样前的饮食因素、运动因素、药物因素都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最后的样品检验结果, 从而影响医生的判断。许多生化检测项目都需要空腹12 h后才能采血化验[3], 否则不能说明真实的情况, 如果空腹时间不长, 会使TC结果变高, 而复查后结果又可能正常, 所以常常会造成误判, 再有采血前3 d若有高脂肪的饮食, 会造成血清肝功酶学指标以及血脂等假性升高, 空腹太久又会导致血清蛋白、血糖等假性下降, 这些都影响正常的检验结果, 所以患者需要有详细的说明。运动会使得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升高[4], 影响检测的准确, 此外强烈运动会产生血管溶血, 严重时可能需要重新取样。许多患者如果提前未被告知可能会在检测前服用药物, 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都会干扰血清中的正常成分的含量, 为此, 医护人员也需要特别叮嘱病人在采血前多长时间内停止用药, 以免产生假阳性的升高或降低。

该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的准确率, 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样品时效性, 检测率的现性, 误差值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此外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也都需要严格进行, 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将每一项质量控制都用详细严格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来规范, 建立检验结果核对制和岗位责任制, 规定具体的仪器操作和维护记录, 明确试剂的标准化配置等这些具体的方方面面, 那么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患者56例, 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的患者只接受一般的临床生化检验, 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严格质量控制的生化检验过程, 从样品的采集, 运送、处理、检测系统的质量管理都按标准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大小, 确定质量控制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的意义。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严格质量控制的生化检验过程得到的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完整性更强、正确度更高、也更加及时, 两组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科学严格的质量控制, 保证医护、患者、检验三个环节一体, 密切配合, 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时效性, 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李顺君, 杨明清.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8, 18 (3) :44.

[2]Ferard G, Lessinger JM, Kanno T, et al.Validation of an enzyme cali-brator an IFCC guideline[J].Clinical Biochemistry, 2003 (31) :495.

[3]李燕平.重视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2) :219.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篇8

1 加强与临床的配合

首先检验科人员应很好地配合并指导临床, 检验项目的主要选择权在于临床医师, 临床医师应开出信息准确完整的申请单, 对于临床医师忽视或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尚不熟悉的, 检验人员有责任帮助。检验人员还应定期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 更加深入地了解检验项目在各种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更好地掌握临床科室的要求, 多开展一些新的、临床需要的检验项目, 更新和改进检验方法和技术。检验科应向临床提供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 (检验手册) 并不定期更新。

2 标本的正确采集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每位住院患者必须实施的诊疗措施之一, 大部分检测标本是由临床护理人员完成的, 对采集者的培训也非常重要。送检标本必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 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对标本的采集方法, 尽可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做血液检验项目前一般要求禁食8 h~12 h, 应尽量选择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 因为此时采血可减少患者因情绪、运动、时间、饮食、药物而带来的影响, 食物可改变血液成分, 如高脂或高糖饮食后可使血脂或血糖升高;运动后会使乳酸、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肌酸激酶等升高;大量饮水可致血液稀释等。但对重症昏迷或急症病例可随时采血送检如血葡萄糖、电解质、淀粉酶、心肌酶等项目。输液患者如急需采血时, 应避免在输液侧肢体采血。烧伤患者应避开水肿或炎症部位采血, 以免影响结果。还应避免溶血。采血时应采用卧位或坐位, 因为人在站立和卧位时可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从立位变成卧位时血红蛋白 (HGB) 下降4%, 红细胞比容 (Hc T) 下降6%, 钾 (K) 离子下降1%, 免疫球蛋白G (Ig G) 下降7%, 免疫球蛋白A (Ig A) 下降7%, 免疫球蛋白M (Ig M) 下降5%, 甘油三酯 (TG) 下降6%, 甲状腺素 (T4) 下降11%。因此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体位的影响[2]。临床护理人员更应重视正确的血液采集步骤, 首先应仔细查对检验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与患者是否吻合,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8 h内禁食, 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 如有疑问应立即咨询临床医师。其次, 认真查看检验项目, 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后进行规范采血, 并记录采集标本的时间 (精确至分钟) ;尿液标本应尽量留取晨起第1杯中段尿标本, 留尿标本采用清洁干净、容积合理的一次性尿杯, 并做明确标记, 女性要避开月经期, 还应避免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尿液中, 尽量在1 h内送检。采集尿标本留取24 h尿时通常需加防腐剂, 在咨询检验科后由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加入相应的防腐剂。做尿培养前, 女性应先用肥皂水冲洗外阴及尿道口, 男性需翻转包皮用清水冲洗。然后再用1∶1 000的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 后再用灭菌纱布擦干, 用检验科提供的无菌瓶收集中段尿后立即加盖送检;粪便标本应挑取有脓血、黏液或其他异常外观的粪便取蚕豆大小, 放入干净的不吸水的一次性塑料盒内送检, 护理人员还应提前告知患者留粪便标本前3 d禁食动物血类及含铁剂的药物等。在日常工作当中经常会有患者将粪便用卫生纸包裹, 或是将婴幼儿的粪便直接留取在尿布上来送检, 还有粪便和尿液混到一起来送检, 这都是不合格的标本, 因为粪便中的黏液和细胞成分会被吸收或破坏, 不能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做粪便细菌培养时一定要用检验科提供的一次性无菌带盖的容器;骨髓穿刺、脑脊液穿刺应防止创伤性血液的进入;留取痰标本时于清晨收集, 清水漱口后, 深吸一口气, 咳出肺深部1~2口痰置于痰盒内, 立即送检。

3 标本的运送

标本采集后, 细胞的代谢活动、化学反应、蒸发作用、升华作用、气体扩散等, 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3], 所以应尽快送检。除门诊患者自行采集的标本外, 住院患者的标本一律由经过培训的临床护理人员或专职送标本人员送往化验室, 在标本运送途中应注意容器的密闭性, 防止阳光照射, 要保持试管口封闭, 向上垂直放置, 避免反复摇晃使容器破损后标本外溢或污染, 标本标签要防止缺失。要确保运送过程中的规范性及标本的安全。

4 标本的验收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 应仔细核对血标本与送检申请单上的条码是否一致、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容器有无用错、标本外观及标本量是否合格。将合格的标本登记到临床送检标本登记本上, 而不合格的标本应拒收, 登记到拒收标本登记本上, 并记录拒收的原因, 也应及时反馈给申请医生。

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检验科一些高新精密的仪器引进, 对检验人员的管理应更加严格。所有应用于临床检验的仪器都必须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 使用仪器前, 检验人员必须要岗前培训。所有仪器的调试、保养、维护必须由专人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才能确保仪器的最佳使用, 才能取得最好、最准确的检测结果。但是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物都不可能弥补和监控由非疾病因素导致的检验误差或错误[4], 要想做好分析前的质量保证, 不仅临床检验人员需要认真负责, 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应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 将标本的不合格率控制到最低水平。所以对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必须高度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格的高质量的标本, 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客观真实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 (8) :483-487.

[2]秦晓光.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1) :91-94.

[3]李勤广, 赵霞.临床检验实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2 (4) :148-149.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篇9

1 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

1.1 生理因素

性别、年龄、妊娠、运动及生理性波动对生化检验结果均会造成影响。见表1。在生化检验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因素。

1.2 药物及饮食

药物可对生化检测产生物理和化学干扰[3]。饮食, 会影响受检者血液成分。GLU、TG及ALP等物质水平易受到饮食的影响。进食后, 患者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增多 (其中TG增多最为明显) , 致使血清呈现乳白状, 不仅影响总蛋白, 尿酸, 白蛋白的生化检验结果, 还干扰滴定、比浊及比色等项目的测定。

1.3 标本因素

标本的采集、处理及保存不当, 均可能影响检验的结果。在生化检验过程中, 要求受检者清晨空腹行标本采集, 然而, 很多受检者并未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致使标本不符合相关要求。黄疸、溶血及脂血是影响检验质量的常见因素。

1.4 试剂、质控品及设备

定期养护, 及时维修是确保生化检测仪器处于最佳状态的前提。质控品及试剂, 均应按标准保存、使用, 若使用或保存不当, 则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1.5 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应选择推荐的参考方法。如果, 改变试剂或者测定方法, 应再次进行校准标定。

1.6 检验者素质因素

在影响检验质量的众多因素中, 人员素质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检验人员, 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熟练的操作技能, 还应拥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以便随时同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使医护人员了解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 不同检验项目的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注意事项, 从而确保标本质量。此外, 检验人员还应建议医师选择合理的检测项目;积极参与临床病例讨论。

2 强化生化检验质控举措

2.1 成立专门质控小组

成立专门质控小组, 编写SOP文件, 制定质控记录、操作手册、差错登记等各项文件, 并督促各项文件的落实。质控小组负责科室质量监控, 定期组织讨论存疑病例, 不断引进先进管理理念, 从而确保科室质控水平持续提高。

2.2 加强标本质控

检验前, 指导患者起居饮食, 关注患者治疗方式, 病理状态,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确定标本采集的最佳方式及时间, 规范采样, 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 注意保护标本及冷藏。检验前, 应加强标本质控, 建立标准化的标本采集、运输流程, 建立标本采集手册。标本质控的具体举措如下: (1)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标本采集。一般情况下, 于清晨患者空腹时进行标本采集;除特殊患者外, 患者均于禁食12~14 h后再进行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应安排在其他治疗项目及检查项目之前;为避免运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于患者平静状态下采集标本;避免在输血或输液同侧肢体采血。 (2) 标本的运送及保存。标本久置于室温中, 会导致血液成分的改变, 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如若未能立即送检, 则应冷藏保存。水分蒸发, 会使血液浓缩;细胞壁具渗透性, 细胞内气体会因扩散而减少。 (3) 应建立科学的标本接收体制。对于血量不够、出现溶血、编号姓名不符的标本, 应立即退回标本, 然后同采集护士沟通, 一同寻求出现不符合标本的原因, 并重新进行标本采集。对于已接收的标本, 我们应做好登记, 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

2.3 加强检验系统质控

加强ICQ (室内质控) 及EQA (室间质评) 。生化试验均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定期进行检验设备养护、校准及维护;选用稳定性较高的试剂, 更换试剂后, 须重新校准。该科ICQ, 应用Westgard质控法对科室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一旦发现问题, 立即修正。若出现失控现象, 遵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查找。重点回顾分析原始数据和检测过程, 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应用同批次校准品, 再次测定, 若结果正常, 则代表校准品已失效;若问题仍未解决, 则应维护生化分析仪。EQA, 应积极参加分割样品检验计划和室间检验计划。

2.4 加强质控品管理

质控品稳定性不佳、靶值偏离以及试剂质量问题是常见影响质控结果的因素。对于靶值偏离, 首先应校准试剂质量, 若试剂质量良好, 再检测质控品 (数次) , 分析各次检测结果间差异是否在可控范围内, 若每次检测值与靶值接近, 那么以靶值为标准, 若偏离过大, 则以各次检测平均值作为新靶值。

2.5 加强复查管理

相关资料显示[5], 责任心不足, 基础工作不到位, 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故而, 在得到检验结果后, 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复查。对于检测极值的项目及误差范围超过正常的项目, 应认真细致的复查, 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6 加强检验记录的管理

及时、准确、全面、真实的书写检测记录。若发现不符合规定的部分, 应进行补充, 并保留原始数据。管理人员, 应结合检测记录, 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

2.7 落实质控管理制度

实行标本留难制度, 危急报告制度, 特殊项目报告制度等, 以促进质控制度落实, 强化质控管理[6]。

2.8 分析中的质控

检验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实验数据, 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建议医师选择合理的检测项目, 积极参与临床病例讨论, 以确保发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现今, 人们对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可靠性的要求愈来愈高。虽然, 临床上生化检验仪器不断更新换代, 检验医学不断向信息化、自动化发展, 检验所需时间更短, 精确度更高。但, 仍存在一些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如生理因素, 药物及饮食因素, 标本因素, 试剂、质控品及设备因素, 检测方法及检验者素质等。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成立专门质控小组, 加强标本质控, 加强检验系统质控, 加强质控品管理, 加强复查管理, 加强检验记录的管理, 落实质控管理制度, 可提升生化检验质量, 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精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方法 分析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 然后提出提升生化检验质量的相关举措。结果 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 药物及饮食因素, 标本采集、处理及保存因素, 试剂因素, 设备因素, 检测方法及检验人员素质等。根据相关影响因素, 采取有针对性的质控举措, 以提升生化检验质量, 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结论 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质控举措, 可有效提升检验质量, 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精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生化检验,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益武.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23) :3007-3008.

[2]丁玉海.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原因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1, 9 (3) :83-84.

[3]裘海文, 张媛媛.质量指标在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4 (12) :1148-1151.

[4]石春莉.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8) :273.

[5]Ferard G, Lessinger JM, Kanno T, et al.Validation of an enzyme calibrator an IFCC guideline[J].Clinical Biochemistry, 2003 (31) :495.

[6]谢兆弟.浅析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具体措施[J].中外医疗, 2012, 31 (15) :115-116.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 篇10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效果

临床免疫检验是临床进行相关疾病诊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会对医师的诊治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此, 保证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 是整个免疫检验工作的核心原则。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主要指的是免疫检验部门做发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具体的临床免疫检验中, 由于在进行检验样本的送检过程中, 样本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会影响整个检验结果[1]。因此, 加强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管理, 应从以上方面入手。笔者就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血样23772份, 具体的免疫检验项目为, 有3453例样本进行了甲状腺功能检验, 有2425例样本进行了血清胰岛素检验 (INS) , 有2426例样本进行了血清C肽检验 (C-P) , 有2516例样本进行了胰岛素抗体检验 (Iab) , 有2636例样本进行了甲胎蛋白检验 (AFP) , 有2251例患者进行了癌胚抗原检验 (CEA) , 有2134例样本进行了Cal125检验, 有3442例样本进行了Cal199检验, 有2453例样本进行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验 (p-HCG) 。将23772例样本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观察组12455例样本, 对照组11317例样本, 两组样本的检验项目分布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与仪器

两组样本均采取ELLSA法进行免疫检验, 检验过程中采取的仪器为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免疫检验过程中使用的免疫检验剂均为国产试剂。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对照组仅按临床常规管理进行质量控制[2]。

1.3 质量控制

对免疫检验样本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在采集样本时, 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各项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血清样本的控制标准以市卫生局提供的标准为准, 将血清样本进行检验, 然后将检验后的样本结果与所提供的标准血清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对比结果采取平均变异指数 (VIS) 进行表示, 以此来对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分析[3]。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 17.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取了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观察组样本的9项检验项目的平均变异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样本,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临床免疫检验是临床进行相关疾病诊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会对医师的诊治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此, 保证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 是整个免疫检验工作的核心原则。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主要指的是免疫检验部门做发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对于临床免疫检验进行质量控制是免疫检验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控制, 才能够保证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

在实际的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 第一步首先要进行样本采集, 在样本采集的过程中, 采集样本的时间、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同类型抗凝剂的使用, 都会对免疫检疫结果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5]。在实际的临床检验中, 抗凝剂往往采取肝素钠的负压储血管, 临床研究发现, 采取ECLLA法进行癌胚抗原CEA检验时, 枸橼酸钠和肝素钠会对将检验结果的量降低10%左右。特别是对于激素类样本进行检验时, 由于人体内的激素分泌的峰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变化, 因此在不同时间进行样本采取, 均会对激素样本的检验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6]。还有在测量服用相关的治疗药物后对血清样本产生的影响时, 样本的采集时间以及患者在采集时, 体位的变化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7]。除了以上各项因素的影响, 在样本采集以及送检的过程中, 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 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质量, 需仔细观察分析, 总结出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各项因素及其规律, 据此制定出一些列具有针对性的质量管控措施, 对临床免疫检验进行全程质量控制[8]。另一方面, 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的性能好坏也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进行临床免疫检验的过程中, 做好样本因素控制的基础上, 还要定期对检验中使用到的仪器, 例如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检查校准, 消除仪器带来的误差影响[9]。除此之外, 在对患者进行体内的补体和类风湿性因子等进行检验时, 由于这类检验样本中国含有较高浓度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这会对补体及类风湿因子样本的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对于这类样本进行检验时,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需将样本进行稀释之后再进行检验。同时, 检验样本的的溶血时间、储存时间以及样本出现凝固不全等因素, 均会对样本的免疫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 在具体的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中, 需尽量规避这些影响因素[10]。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采取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能使检验项目的平均变异指数显著降低, 这一结果表明,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能够很好的改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 可以显著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临床的诊治工作提高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高雨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概念及方式[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12 (6) :902-903.

[2]卓蔡连.兔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7) :4824-4825.

[3]姜邦蓉.临床兔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3 (8) :857-858.

[4]贺天辉.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6) :14-15.

[5]胡小行, 李国明, 刘军, 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9) :115-116.

[6]张兴翔.血吸虫病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30) :70-73.

[7]尹晓梅, 裴战军.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验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08, 15 (22) :70-71.

[8]黄舒婷.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 2009, 28 (24) :122.

[9]石健, 林晓丹, 刘红兰, 等.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J].健康和必读杂志, 2012, 10 (10) :313.

上一篇:悲剧母亲下一篇:舞弊三角形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