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教案

2024-04-07

科学实验教案(精选8篇)

篇1:科学实验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 冷冷的、暖暖的

小班科学教案:冷冷的、暖暖的

作者: 李顺 单位:杨浦区水丰路幼儿园

活动目标:

1、感受冷和暖,发展感知、分类和配对的能力。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瓶子各10个,热水袋、冰块各一份,布袋两个,各种物品图片大小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布袋里的秘密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布袋袋,里面藏着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

请两名幼儿来摸摸,说说摸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热水袋和冰块,让孩子们摸摸,说说感觉。

3、你喜欢冷冷的还是热热的?

4、小结:冬天到了,我们喜欢热热的,天气热了,我们就喜欢冷冷的。

二、冷冷的和热热的

1、请幼儿观察各种图片,说说什么是冷冷的,什么是热热的。

2、分类: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都是冷冷的(或者热热的)

三、瓶子宝宝找朋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瓶子宝宝,它们也想来找朋友,请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摸一摸、抱一抱,再想一想它能和谁做朋友?请你把它的照片贴在瓶子宝宝的身上。

四、延伸活动:喝热热的牛奶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T:“糖好不好吃啊?张开嘴巴让我闻闻,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们的牙齿里面去了,牙齿里面藏着糖会怎么样啊?那我们吃完糖以后应该怎么样啊?所以,我们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篇2:科学实验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和亲自动手的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述蚂蚁的形状、颜色和身体特征。

3、从小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蚂蚁挂图、放大镜每人一个、盆、沙子、小碟、投影仪、活蚂蚁、小透明盖。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把投影仪打开,上面放着几只活蚂蚁在上面爬,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教师:“ 小朋友们,今天教师让你们看一种很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幼:“小蚂蚁。”师:“你们可真聪明”

2、比赛捉蚂蚁:让幼儿从大盆里用手把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再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让蚂蚁不要爬出来。

师:“ 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小蚂蚁,你们想不想和它们玩呀?那好,咱们做个游戏,比赛捉蚂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胆大。把盆里的小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捉好之后还要想办法不让蚂蚁爬出来。好了,你们听明白了吗?”师:“准备好了吗?开始比赛。”

3、观察蚂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捉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小不小呀?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眼睛、口、足…?)小朋友做事要有始有终,我们现在再把小蚂蚁放回去。

活动二:看挂图,分析挂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分析蚂蚁的外形特征。说出自己看到的蚂蚁和挂图上的有什么不同吗?

师:“ 小蚂蚁我们都观察了,现在呀,我们来看一只大蚂蚁,你们想不想看呀?

出示挂图

师:“ 那你们看看你们捉到的蚂蚁和教师这里的这只蚂蚁一样吗?”

师:“ 有说一样的有说不一样的,那哪一样哪不一样?”让幼儿观察挂图

师:“ 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

师:“ 那我们再看一看,蚂蚁头上都有什么呀!”(眼睛、口、触角)

师:“ 那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师:“ 胸上还有什么?”(叫足,一共有三对)

师:“ 好了,我们今天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小蚂蚁的知识,你们表现的都这么好,想不想玩一个游戏呀?”

活动三:游戏《小蚂蚁搬豆》

1、交代游戏名称

2、这个游戏怎么玩呢?老师会选出最听话的小朋友来玩。

小蚂蚁们先站好两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搬的最快。

玩法:小蚂蚁们在搬豆过程中要遇到很多困难。先钻过山洞,跑到小河边,跳过小河,爬到小豆豆那里,拿一个豆跑出起点。

3、游戏反复玩几遍。

4、结束:今天我们认识了小蚂蚁还做了游戏,你们高不高兴呀?现在我们带着这些小蚂蚁,送它们回家吧!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篇3:科学实验教案

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均显示, 孕期营养不均衡 (无论是营养不足或过剩) 不仅会影响孕期母儿的健康, 还会对子代成年慢性疾病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 在英国David Barker教授提出的“成人慢性疾病胎儿起源”的假说基础上, 2000年国际上正式提出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DOHa D) 。该学说认为, 除了成人期的生活方式和基因遗传之外, 生命早期的环境包括营养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影响。它会影响成年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骨质疏松、精神行为异常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NCD) 的发生发展。

在2010年5月,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2008年至2012年预防和控制NCD发生的全球战略行动计划[1]。目前我国孕期营养缺乏问题已减少, 而孕期营养过剩却成为孕期的突出问题。妊娠期营养过剩所致的孕母肥胖、胎儿营养过度、高出生体重儿现象逐年增多。研究显示, 胎儿出生体重与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之间呈“U”型关系, 即胎儿宫内能量供给过度, 胎儿高血糖暴露等导致胎儿高出生体重, 尤其机体所含脂肪组织过多均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2]。

研究表明, 孕期增重过多同样可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巨大儿、产后出血及产后生育性肥胖发生的危险[3,4,5,6]。最近有文献报道, 孕期增重过多, 特别是孕早期增重过多增加了GDM发生的危险[7,8]。

近年来有证据显示, 对超重、肥胖孕妇进行膳食干预和强化生活方式管理可降低过多的孕期增重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 及剖宫产率, 对正常体重孕妇进行膳食干预仍可降低GWG[9,10,11]。这些研究表明, 对全部孕妇给予良好的孕期营养教育, 进行体重增重监测及控制, 不失为明智而又经济的策略[12], 不仅有助于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而且对子代成年NCD的预防也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尽管目前孕期营养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认识, 但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 孕期营养的教学长期不被重视, 教科书内容单一、陈旧、缺乏前沿性。另一突出的问题是, 目前大多数孕期营养课理论性过强、实用性不足, 对营养知识的讲授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 不能把食物及营养素的推荐进行具体量化, 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及接受。因此, 笔者结合多年在孕期营养临床教学中的经验, 谈谈如何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对孕期营养教案进行设计, 以期为产科各级医师更好地开展孕期营养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2 孕期营养教案的设计思路

2.1 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 在关注学生达到知识目标的同时, 还要兼顾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获得。

2.1.1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孕期营养的重要性;掌握孕期营养评价的基本方法;掌握孕期不同的营养需求特点及膳食推荐;掌握孕期常见疾病的膳食防治措施;掌握孕期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的内容。

2.1.2 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的技能。2.1.3情感目标通过讲解和示范, 特别是对孕期营养新进展的了解, 激发学生对孕期营养重要性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孕期合理营养指导, 培养其对孕期代谢性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进行防治的信心及增强学生通过胎儿宫内营养预防子代慢性成年病的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既要体现学科最新进展, 又要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临床教学实践, 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

2.2.1 孕期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首先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本节课内容:为什么孕期营养近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对将要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 并在此部分介绍: (1) 营养不均衡对围产期母儿健康的影响; (2) DOHa D理论中, 生命早期营养对子代成年慢性疾病发生的影响。

2.2.2 营养学基本知识介绍

学生缺乏系统的营养学理论培训, 缺乏丰富的营养学知识, 因此有必要对营养学基本知识进行简单复习,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并且还能为后面内容的讲授工作做好铺垫。

2.2.3 孕期营养状况的评价

要让学生了解孕期营养状况的常用评价指标, 并能对孕妇营养状况做出评价, 评价指标如下: (1) 膳食评估; (2) 体重:孕前理想体重公式为:身高-105 (kg) ; (3) 体重指数:BMI=体重 (kg) /身高 (m2) , 了解中国人BMI标准, 体重过低:BMI<18.5;体重正常:BMI=18.5~23.9;超重:BMI=24.0~27.9;肥胖:BMI≥28.0; (4) 孕期体重增长值; (5) 生化测定:血常规、血糖、肝功、肾功、血脂等。

2.2.4 孕期不同时期膳食需要特点及膳食推荐

内容包括:能量的需要;孕期体重增长建议;让学生熟练掌握正常孕妇孕期增重的推荐, 并在临床工作中能指导孕妇进行体重的监测;三大产能营养素的推荐;重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的推荐。此部分内容多且较为枯燥、晦涩, 不宜理解, 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建议使用食物模型来讲授, 帮助学生对各种营养素的推荐量获得直观的认识, 并尽可能地对推荐的食物给予量化, 如介绍孕中期孕妇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在孕前基础上每天增加15 g, 举例说明15 g蛋白质相当于多少食物, 如喝500 g牛奶, 或两个鸡蛋, 或75 g的瘦肉就可以提供15 g蛋白质。这样的举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2.5 孕期常见合并症的营养干预对策

贫血及钙缺乏是孕期常见合并症, 因此, 有必要对贫血及钙缺乏的膳食防治及补铁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介绍, 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2.6 孕期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

这部分内容虽容易理解, 但不容易记忆。建议结合膳食模型进行讲授, 将推荐的数字用具体食物量化以增强学生的记忆。

2.3 教学设计中其他几点建议

2.3.1 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包括知识特点、思维特点及心理特点, 注重因材施教。

(1) 知识特点:授课对象虽是各级产科医生, 但其大多数没有系统学习过营养学知识, 营养学基础知识相对缺乏。因此, 教师首先要对营养学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授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孕期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提高其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的能力。

(2) 思维特点:学生多为产科医生, 对孕妇孕期生理特点了解较为深入,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孕期营养相关知识, 所以在孕期营养指导上常存在一定的误区, 在日常指导中对营养素的推荐往往停留在数字上, 这种情况导致孕期营养指导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较差。因此, 授课过程中应着重对学生强调充分了解孕期营养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并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 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

(3) 心理特点:大多本科以上学历, 特别是一些高年资医师有着深厚的产科临床实践经验, 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 应启发其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意识。

2.3.2 教学模式和手段

可采用问题式互动教学模式启发学生, 通过讲授、示范、互动等环节的综合运用, 使课堂气氛活跃,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 又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要强调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如图片及视频、多种食物模型、食品交换份和板书结合等, 从而使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使学生容易理解及接受。

总之, 在授课前进行充分的教案设计及备课是获得良好授课效果的前提, 在授课前对教学单元进行认真分析, 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 这样既能体现学科最新进展, 又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有主有次, 重点突出。在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 更多地使用视频及图片, 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及可视性,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感观印象。强调多种教具的使用, 孕期营养内容相对枯燥, 应尽可能地使用膳食模型, 常见的量壶、量杯等, 使枯燥乏味的数字达到具体量化,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参考文献

[1]杨慧霞, 马京梅.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对围产医学实践的启迪[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0, 13 (6) :441-443.

[2]杨慧霞.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引发的思考[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8, 11 (3) :157-158.

[3]沈艳辉, 李竹, 季成叶, 等.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0 (3) :77-79.

[4]李静然, 冯宁.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14 (22) :1901-1902.

[5]Melzer K, Schutz Y.Pre-pregnancy and pregnancy predictors of obesity[J].Int J Obes (Lond) , 2010, 34 (2) :44-52.

[6]Walker LO, Sterling BS, Timmerman GM.Retention of pregnancy-re-lated weight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implications for women'shealth services[J].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 2005 (34) :418-427.

[7]Hedderson MM, Gunderson EP, Ferrara A.Gestational weight gain andrisk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Obstet Gynecol, 2010, 115 (3) :597-604.

[8]Morisset AS, Tchernof A, DubéMC, et al.Weight gain mea sures in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Women’s Health (Larchmt) , 2011, 20 (3) :375.

[9]Quinlivan JA, Julania S, Lam L.Antenatal dietary interventions in obesepregnant women to restrict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to institute of medicinerecommendations[J].a meta-analysis.Obstet Gynecol, 2011, 118 (6) :1395.

[10]Tanentsapf I, Heitmann BL, Adegboye AR.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trials on dietary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excessive weight gain duringpregnancy among normal 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e women[J].BMCPregnancy Childbirth, 2011 (26) :11.

[11]Thornton YS, Smarkola C, Kopacz SM, et al.Perinatal outcomes in nu-tritionally monitored obese pregnant women: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Natl Med Assoc, 2009, 101 (6) :569.

篇4:科学实验教案

关键词:数学;教案设计;意识形态

一、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的背景

数学学习同语文学习有一些区别,数学是偏理性的学习,它不光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还需要学生自发地去思考练习,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情况还需要良好地控制课堂上的气氛,数学教学具有一般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性,(1)数学教学具有延伸性和拓展性,就是说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力;(2)数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数学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所学者将其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操作中来,因为只有把握住知识的衍生性和连贯性,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出发,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以及简单数学符号的把握。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策略分析

1.针对教学方式的设计安排

针对小学生这个群体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一般都是懵懂的和学习的最初环节,本身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处于对未知物质的探索,教师讲授的知识对其的认知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学习意识其实是比较好引导的,教师只需要对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运算规则同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讲解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体现的内容,比如,在讲授乘除法的运算时,教师以全班的学生作为一个单元体,然后可以假设每个学生所获得水果数量,最后让学生去计算全班总共获得的水果数量,这是典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当然其中的主要策略就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一般数学运算的科学规律,不过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掌握才是学习乘除法的基本依据。但是教师需要在每节课的前半段时间将教案上的重点内容优先讲解,在后半段时间让学生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自我的理解消化,这样的课堂教学也符合小学生对学习注意力集中只会在一节课的前半个小时的规律。这种模式主要兼顾了学习上的关联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学的教案设计需要从这些方面去体现。另外的一种方式同这种策略有些相似,这种方式是一种角色转换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互换,当然互换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在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有一些基本了解时,而角色互换只是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分析一些数学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肯定是需要学生在基础的学习理论有了解之后去发现的,这也是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需要介入的又一重点内容。

2.教学主体的转换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尽量避免过度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进行到一段时间内自发地去询问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的接受理解情况,教师在听学生的叙述时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最终在教案中得到体现,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互动性和有效性都会在比较及时的情况下得到快速的解决,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疑问点类型以及提问者的意识做简单的预期准备,这样教师在后期的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的设计上也就会多了一个参考对象,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学上的成功,同时对学生而言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并认识数学学习中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实这种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教师提前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之后才决定是否实行的,因为具体的课堂情况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使这种模式推进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过程中教案推进需要注意的要素

首先,学生在教师讲授某一堂课之前需要自发地去预习相关的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自己接下来要掌握的知识有所准备,那么对于信息的双向交流就会有一定的提前掌握,对于教师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就会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教师在对一些需要重点预习的知识提前给与提醒或一些必要的帮助。再次,对于一些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学生要学会对其进行仔细的了解,遇到一些不会的或者是有很大疑惑的理论可以提前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积累一些问题。当然教案的设计也需要同时兼顾这些因素,这样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得到相应提高,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而充满乐趣。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的教案设计策略就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创新的教学手段,不管是学生和教师,都是在这种模式中两个基本体,只要将两者的关系进行拓展延伸,那么这条线就会逐渐增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基本的教学效果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海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尽量做到“五要”[J].新课程:小学,2008(10).

[2]张芳.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小学,2014(04).

[3]阎春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 2014(01).

篇5:科学实验教案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篇6:科学实验教案

小班科学领域:奇妙的颜色王国

来源:寿光市洛城街道寒桥社区幼儿园 杨美婷

【内容分析】

宝宝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红的、黄的、蓝的、彩的。也许刚开始宝宝对这一切“熟视无睹”。随着宝宝视觉系统发育的不断成熟,宝宝会通过认识色彩、感知色彩,认识事物、发展智力。通过认识各种颜色还可以培养宝宝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宝宝认识客观世界都是由外部特征开始的,这些美丽的颜色对宝宝的视觉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教育活动中正确的去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用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知世界。下面这个课题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而且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同时也便于孩子操作和体验。【幼儿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年龄普遍偏小,再加上家长对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点,刚入园时只有几个幼儿能认识几种主色调,大部分的幼儿一种颜色也不认识。因此如何教会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幼儿迅速掌握颜色,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相关课题情景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活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抽象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棉签若干、颜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颜色小精灵的图片一张。

4、绘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出主题,通过教师指导让幼儿认识三原色。

师:宝贝们,今天杨老师在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他是谁?(教师出示小精灵的图片)

师:瞧,他是颜色小精灵,他告诉杨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他走着走着居然迷路了,所以想请杨老师帮他找到他家的房子。

师:可是杨老师也很长时间没有去过他的家了,所以就吧颜色小精灵带到学校来让我们一起帮他找到他的家。

“小精灵”说:我家的房子是红色的,门是蓝色的,窗户是黄色的,请你们大家帮我找一找吧!

2、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充分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颜色宝宝。让幼儿在教室里到处寻找颜色精灵的小房子,最后,大家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幼儿对三原色的认识。

3、教师示范实验过程:

(1)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进入了一种安静、急于求智的状态。(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实验道具)。

(2)请幼儿观察杯中的颜色,并提出活动的要求

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杯子里的颜色变成什么了什么颜色?

幼:和橘子一个颜色的(橙色的)

师:那么刚才的红色和黄色去哪儿了呢?

幼:他们在一起变成了橙色。

依次实验如何让黄色和蓝色变成绿色的,蓝色和红色变成了紫色的;

4、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回小魔术师,把漂亮的颜色变一变。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套红黄蓝颜料、一个调色板、一包棉签、一个玻璃杯、每人一张记录表(教师帮助填写)

师:“小朋友,下面就可以用你桌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魔术了,咱们比比看谁变出来的颜色宝宝最多,好不好?”

幼儿大胆操作,教师从旁指点,幼儿互相讨论。当把黄色和红色编出橙色时,也可以将橙色再与其它颜色混合,看看有什么结果,教师帮助幼儿作好记录。

本环节教师让幼儿观察三种颜色的变化,使幼儿不局限于两种颜色,多种颜色也可以变,而且混合时颜色的多少,决定了变化的结果。激发了幼儿的求智、探索的欲望。

师:小魔术师的本领真大,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放在一起,有的变成了黑色,有的变成了棕色。在混合时,各种颜色的多少变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

(2)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很棒了,那接下来动一动手,给水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咱们再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本领最大。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动手操作:涂色(漂亮的水果娃娃服);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活动中取得的调色经验,给各种水果图上相应的颜色。(苹果绿色)(橘子橙色)(茄子紫色)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认识、感知、实验、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 爱,对于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进和提高;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进行尝试配色,体验配色的变化时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幼儿,使得配色环节中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体会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篇7:小班科学实验教案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带着孩子们去寻找春天的花,新村的道路上,看着开着的这么多有名的或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孩子们开心不已,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于是我们不时的停下脚步摸摸花瓣,问问花香,说说花色,看着他们如此兴奋的表情,本次活动的设计雏形也在我心中生成。

活动目标:

1、认识花朵的用途。

2、认识花朵和人们的生活关系。

3、增加生活体验。

活动准备:

《插花艺术》VCR、花茶袋、透明水壶、小纸杯、香精油、小喷壶、干花袋、花环、围裙、小魔棒

活动过程:

1、以花仙子的身份出现:小朋友,大家好!我是漂亮的花仙子,我有许多许多的花儿朋友,我可喜欢它们了,每天和它们生活在一起是我最快乐的事情!对了,你们也像我一样喜欢花吗?为什么呀?(用小魔棒指点幼儿回答,以控制常规)

2、下面,和我一起去看看我的花儿朋友吧?(观看VCR)

3、可不可以告诉我,看了这些漂亮的花儿有什么感觉呀?(幼儿回答,师做简单小结:花儿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让我们心情变得很好,我们应该对花儿说声-谢谢花儿)

4、你们知道,花儿除了可以让我们欣赏,还有什么用呢?(视幼儿回答情况,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物品)

(1)出示精油瓶,教师演示:猜一猜这里装的是什么?(让我来为你们解开秘密吧,这里都是花的香精油。那些非常聪明的叔叔阿姨,用了一些好办法,把花里面最有营养的东西和它的香味取出来,放进了这个小瓶子。至于它有什么作用嘛,准备好小鼻子就知道喽!)小结:多好闻的味啊,原来花儿还能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真想对花儿说一句--谢谢花儿

(2)出示花茶袋,我还有一样好东西带给你们呢,看一看知道这是什么吗?(可以让幼儿相互传看一会儿)还是让花仙子来告诉你们答案吧:这是用花做的花草茶,我们可以用开水泡着喝,喝了花草茶,可以让我们变得健康,还可以让我们变得更漂亮哦。

小结:原来花的用处这么多,还可以做出美味健康的饮料,我们应该对花儿说声--谢谢花儿

(3)出示桂花糕:捂住口袋,故作神秘状--咦?是谁在我的口袋里跳啊?哦,原来是你呀?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告诉幼儿,这里面也藏着一些花儿宝宝,可以让幼儿找一找,闻一闻。

5、为幼儿分发茶和糕点,活动自然结束:我的口袋里还有许多用花做的神奇宝贝,如果你们还想知道的话,下次再一起欣赏吧!今天时间不早了,我要回去找我的花儿朋友们玩了,不过临走时,我想请你们一起来品尝花茶和花糕(花仙子手持托盘分发点心和茶水)

活动点评:

篇8:科学实验教案

1 构建主义学习观中的探究学习

构建主义者的教学观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目前的教材设计的模块教学正是遵循这个思路,在实际教学中,首先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后让学生单个地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些整体任务中的子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是学生个体主动意识、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并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体验中学生在积累了各类知识观点和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形成的。

而素质教育正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自强和朝气蓬勃的人生,这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从这点要求上来看,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上必须得到应用,探究方式有自由式的开放型的主动探究,有按照一定路线进行的引导探究,从目前教学状况来看,中学课堂上的探究以引导探究为主,课下可以进行自由式的主动探究或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可以进行自由式的主动探究,现所论述的是引导探究。

引导探究学习方式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根据课堂的需要在授课之前先进行设计好实验探究活动或者是设计带有缺陷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提示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探究方式是让学生按照设计者的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类似于验证式的实验,但不完全等同与验证实验。这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学习方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这里大家提供两个“气体摩尔体积”这节课的2008年版的最新优秀教案,对比这两个教案,能体会课堂改革的方向和教材设计者在教材中设置探究实验的深刻用意。在对比两个学案的过程后,更能理解什么样的课堂更能符合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学习模式,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需要推广的。

2 对比两个教案设计案例,探究符合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学习模式

摘自:高中优秀教案【必修1】化学P32~P35

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掌握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

(3)理解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有关计算,使学生理解气体的分子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分析推出气体摩尔体积,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

(2)通过计算使学生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

(1)气体摩尔体积:

(2)阿伏伽德罗定律。

教学难点:

阿伏伽德罗定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0.25molCO2与____g H2O含的分子数相等。

(2)1.8g H2O含有的氢原子数与____g 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相等。

学生回答略。

师:不同物质若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但若求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原子数,除考虑物质的量外,还得考虑不同物质的分子中含该原子的个数。我们可得到这样的结论,只要物质的量相同,组成物质的微粒数一定相同。那么,当物质的微粒数相同,物质所具有的体积相同吗?

[问题]计算1mol Fe、Al、H2O在20℃时的体积。

已知:20℃Fe、Al、H2O的密度分别为7.8g/cm3、2.7g/cm3、1g/cm3。

师:三种物质的微粒数相同,当状态相同,体积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数据探究】

生:组成三种物质的微粒数相同,都是1mol;但三种微粒Fe、Al、H2O的大小不同,所以三种物质的体积不同。【学生得出探究结论】

师:由计算知,对于液体、固体物质,其体积大小由组成物质的微粒多少和微粒体积的大小决定。

[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

【推进新课】

对气体物质,当温度、压强相同时,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体积是否也不同呢?

师: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分别为0.0899g/L、1.429/L、1.977g/L。1mol这三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各为多少?【老师引导引入问题探究】

师:在相同条件下(同温、同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板书]

(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

(V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

单位:L/mol或(L·mol-1)

(2)原因

师:为什么标准状况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

生: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是分子直径的十倍,所以气体的体积是由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决定的,与分子的大小无关。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同,所以当物质的量相同时,其体积相同。【通过课本自学学生得出结论】

师:对于气体只要温度、压强相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就相同,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体积。【老师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

[板书]

(3)阿伏伽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师:气体具有相同分子数,物质的量是否相同呢?

生:分子数相同,物质的量相同。

师: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温度在0℃,压强在101KPa时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老师引入后直接得出结论】

[板书]

(4)计算

[例题解析]

例1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师:由公式V=nVm,只要求出CO2的物质的量n,体积可求出。

[多媒体展示]

答:体积为1.12L。

[练习]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多媒体展示]略

[例2]相同状况下,10mLX2气体与5mLY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mLA气体,则气体的分子式为?

师: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10分子X2共含有20个X,5个Y2含有10个Y,生成10个分子A气体,A的分子式为X2Y。

[学与问]

如何理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比?

生:因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所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多媒体展示]课堂检测题:(略)

这是一堂完整的课堂教案的设计,并且我们大多数的人的课堂是这样上的,课堂设计中的教学环节衔接的非常好,知识点的过渡非常自然,细节也非常完美。我研究了这个教案后,一直在琢磨,学生的主体性在这节课里面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哪个环节上有学生的思想发展的轨迹呢?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然后我又研究了课本,然后我又接触了另一个教案后,才感觉同样的课堂确实有着大不相同的设计方式和效果,才知道了探究实验学习在同一节课中应用与否的差别,我不知道究竟这节课能对学生的思维和培养能力有多少不同,但是我能看到的是设计教案的老师对素质教育的精神的体会和在课堂上对实验探究的用意和应用,是什么样的,同时我也感觉尊重教材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深刻思考我们的课堂,思考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宗旨,我希望我的这则教案设计案例对比能为大家带来某些启示。

教学方案2:摘自课标本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学案P15

气体摩尔体积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构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理解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

(3)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引导探究构建起气体体积之比与分子个数之比和物质的量之比是相等的;

(2)通过探究实验和计算数据体验出阿伏伽德罗定律构建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

(2)学生通过探究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构建过程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这节课在实验室上: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气体的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即: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1)电解水的实验探究

根据教材上的电解水装置示意图按照下图中的右图组装实验装置,事先往水电解器中加入稀硫酸,在实验室直接让同学们做实验:用时5分钟,我们看到了如图所示大约能产生5毫升氧气和10毫升氢气的现象,效果非常好。最关键的是学生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

a.实验现象:V(H2):V(O2)=2:1;

b.计算推理:(假设电解1.8g水)根据:2H2O2H2↑+O2↑

师:我们计算出电解1.8g水得到氢气0.2g,物质的量为0.1mol,氧气的质量是1.6g,物质的量是0.05mol,得出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2比1,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电解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也是2比1,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这是巧合呢还是一个规律呢?其他气体又是如何呢?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根据你得出的数据,再阅读课本的内容(标记页数)得出结论并解释原因。

c.计算论证:已知0℃、101kPa(标况)时氧气和氢气的密度,计算出1molO2、1molH2和1molCO2的体积。

结论:0℃、101KPa(标况),1mol不同气体所占体积相同,并且都约是22.4L。

(2)1mol不同固体和液体体积的求算

结论: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固体或液体其体积不相同。

(3)对1mol固、液、气体所占体积的解释【学生阅读课本结合自己得出的数据归纳】

a.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

b.1mol不同的固体物质或液态物质含有的粒子数相同,二粒子间的距离非常小,故它们的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的大小。因为粒子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体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c.对于气体来说,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当粒子数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而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成是相等的。因此,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

(4)气体摩尔体积

a.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单位为L/mol(或L·mol-1)。

b.定义式为:

注意事项:a.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b.标准状况(0℃、101KPa)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c.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数个要点:气体;1mol;标准状况;22.4L/mol。

[课堂检测]略。

自己的体会是,按照这两个不同的教案或者说是学案上完这节课,对学生的思想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觉。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予者。”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前面一节课,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完全是传统上的课堂引导式教学,学生主要动的是脑和开发的是思维,没有体验没有深入探究体积之比和物质的量之比的建立过程和方法,所以只是记住了结论而已。相比之下,第二个教案却是基本上是遵循了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让学生自己进行体验,自己得出结论,自己学会知识,最关键的是体会了构建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这一步完成了素质教育的其中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求知。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所以,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引导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应该深入仔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有用的资料,体会教材编写的用意,从应试教育的框框中跳出来大胆改革,体验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成长的更快、成长的更好。

摘要:素质教育正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自强和朝气蓬勃的人生。这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主动探究学习方式正是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此学习方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实验探究,素质教育,主体意识,主动精神,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志鸿.高中优秀教案·化学·必修1新课标人教版[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

[2]王后雄.教材完全解读:人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3]柳斌,舒达.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全书[M].北京:长城出版社,1999.

上一篇:气调保鲜库及配套设备简介下一篇:院心理部部长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