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面粉教案

2022-06-25

教案是为教师设计使用的(一般不向学生公开),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印发给学生),教案和学案的统一设计要体现两者的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面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大班科学面粉教案

中班科学神奇的面粉教案

(一)出示面粉,猜猜玩玩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出示透明盒装的面粉)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师:究竟是什么?在你们的桌上也有这样一份神奇的东西,请你去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

3、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4、教师揭晓答案:原来这白乎乎的、细细的、像雪花一样的东西叫面粉呀!

(二)知道面粉的来源和用途

1、师:你们知道面粉是哪来的吗?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你只要听完一首有趣的儿歌就知道了!(音乐《大馒头》)

2、师:原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馒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欣赏面粉制品图片)师:看,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点心呢!(幼儿欣赏)

(三)操作“和面”

1、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咯~(教师示范和面)教师:面粉和水两个好朋友亲亲热热在一起,揉呀揉呀,变成了什么?(面团)

师:我看好多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试一试了,那好吧,给你们一个机会也去尝试一下,注意加水的时候要慢慢的噢,不然就会搞砸啦!

2、幼儿亲自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软软的面团揉好了,小厨师们,刚才我们不是已经欣赏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小点心么,那我们快来也用这软软的面团做一些特别的小点心吧!

4、幼儿尝试用面团做出各式点心。

(四)擀面

1、师:刚才小厨师们可真厉害,黄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试试手艺了,诶,我今天想给大家展示的是“手擀面”,知道什么是手擀面吗?(介绍手擀面的含义:用擀面杖擀出来的面就叫手擀面)

2、师:手擀面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仔细瞧好了!(出示擀面杖和已擀好的面饼介绍一下,教师示范操作)

(五)品尝

1、师:我们请阿姨把擀好的面条送到我们的食堂阿姨那儿,请他们帮忙煮一锅美味的手擀面给我们尝尝,怎么样?

2、师: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从十开始倒数,当数第一时,美味的手擀面就会出现咯!(师幼倒数)

3、师:美味的手擀面来啦,大家快尝一尝吧!(人手一碗手擀面品尝)

第二篇:中班科学活动《趣识面粉》教案、说课与评析

活动目标:

1、 通过做做、玩玩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揉面团的乐趣。活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小勺、一次性桌布。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咦!这些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摸摸、闻闻,猜猜这是什么?(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小结:面粉是白色,粉状的、有香味。

二、 了解面粉的特性。

1、 哪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面包、馒头等面粉制品)

2、 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团做成的。

3、 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介绍桌面材料:桌面上有水和面粉,请你们试一试将面粉变成面团。

三、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 让幼儿感受面粉变成面团的过程。

2、 通过对比幼儿知道面粉加适量的水可以作成面团。

四、小结。

中班科学活动:《趣识面粉》

(小天使幼儿园 包蓉)

说课:幼儿喜欢吃各种面食,但对面粉的特性一无所知。面粉的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强。中班幼儿喜欢探索、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并且做一些能吃的食品就更为愉快,所以我们设计了关于面粉的主题系列活动。活动前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面食制品,为开展活动提供感性经验。本次活动中,幼儿大胆操作、探索,满足了他们极大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时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了面粉的特性,体验了揉面团的乐趣。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通过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入手,直接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并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第二环节为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活动之前我们带领幼儿参观拉面馆、水饺店等等,感知面粉加水将面粉变成团的过程。设计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尝试活动发现问题,在动手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自主发现、相互讨论、学习经验并极大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感知了面粉与水之间的关系,知道放适量的水才能使面粉变成面团。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体验了揉面团的乐趣。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幼儿在揉面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水放的过多,造成面团过稀;二是水放的过少,使面团变形。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基本完成目标要求。

《纲要》组成员讨论与建议:

1、幼儿语言词汇较丰富,语言能力强,教师指导语较好,第一次出示面团时可以出示老师自己的示范团。幼儿不大会搓,教师可以直接在桌面展示、教授方法。操作碗可以选择盘子,让幼儿看幼儿作品时也要出示盘子装的。小结时可以看看小手怎么样变干净,教师也要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技能。

2、语言精练,环节过度自然,层次清楚,分享经验不够及时,要深入幼儿的提问。不要轻易否定幼儿的答案。不要说好不好?对不对?座位可围成圆,教师可成为一员参与,可以考虑增加做好的面食,让幼儿品尝会好一些。教师可以参与中去,进行隐性指导。

3、科学活动生活化,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的教态、语言很符合幼儿特点,教学要求清楚。座位可采用小组形式,让幼儿在讨论时能再细一些,进行对比。活动开始时可以从主题中来,结束时可以品尝,回到生活中去。

4、幼儿手上的面团太多时,可以指导幼儿将手上弄干净的方法。

专家评析:

科学活动:孩子兴趣很高,活动时间三十一分钟。幼儿一点点加水做成面团是需要很大力气的。对于技能的问题,教师可随机地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可以渗透进去。教师可以出示做好的面食再说说哪些东西是用面粉做成的。此方面幼儿的经验少了一些,可以课后进行丰富。教师对于幼儿回答出来的问题反馈的少了一些,每个环节要强化一下,给幼儿一个反馈。可以课后在幼儿面前做成面片,让幼儿来吃,让幼儿来体验制作的成果,也是一种爱惜粮食的体现。教师研究精神值得学习,幼儿上来讲述的语言声音很大,挺好。幼儿在制作面团中兴趣很高,在体验失败与成功中获得发展,目标一可具体些,感知面粉的特征。面粉散的特征可以提升。前期准备中要加入知识经验准备。在探索活动中观察、指导是本节活动的弱点。幼儿的问题要观察、提出来。怎么解决问题方面要请幼儿多讲,让幼儿观察。有的幼儿做的团小,团大,要引导幼儿去观察,解决问题。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神奇的面粉》及教学反思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神奇的面粉》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神奇的面粉》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面粉

活动目标:

1、通过做做、玩玩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揉面团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面食图片、《大馒头》音乐,装有各种小点心的流动小商店

2、面粉、水、盘子、抹布、小勺、水杯、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

1、教师:小朋友好,今天我们的流动小商店来到了中三班,那小朋友仔细观察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

2、教师:对的,是面粉,小朋友真聪明,那面粉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幼儿通过看、闻、摸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轻轻的会粘在身上手上。)

3、教师小结:面粉是白色,没有味道、粉状的、轻。

(二)、知道面粉的来源和特性

1、教师:你们知道面粉是哪来的吗?你只要听完一首有趣的儿歌就知道了!(音乐《大馒头》)

2、教师:原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刚刚小朋友看了我们的小商店里有很多好吃的糕点都是面粉做的,那请你想想还有哪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幼儿自由回答,如:面条、馒头、花卷、包子等,然后欣赏面粉制品图片)

3、教师小结:好吃的东西是用面团做成的。

三、尝试和面,探索干面粉变面团的方法。

1、师:怎么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2、鼓励幼儿猜想:一勺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团呢?

3、教师现场试验,寻找出合适的水和面粉的比例,如一勺面粉加一杯水等。

提出操作要求:

将面粉倒入盘中,用手指挖成井状,在“井”中慢慢倒入水,一定要按照比例操作。

要及时揉捏面。

和好的面团要既能成团,又不粘手。

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洁。

四、中华小厨师

1、许多好吃的东西都是用面团做成的,都是厨师叔叔阿姨们发明的,今天我们也来当个中华小厨师,来发明好吃的东西好吗?

2、你想把面团变成什么呢?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五、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现在请小朋友把做好的小点心送到我们的小商店吧,用微波炉加热熟就可以吃了。面粉是一种很有营养的粮食,它可以帮助小朋友长出好身体,小朋友可以常吃。同时,面粉是农民伯伯很辛苦种出来的,小朋友不能浪费。

教学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神奇的面粉》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093字。

第四篇:大班科学教案:和面——大班科学

一、活动目标:

1、乐于探究和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步感知比例关系。

2、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围兜、袖筒。

2、足够的面粉。

3、各种颜料水。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面粉,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它可以做什么?(加工面条、制作饺子皮、扁食皮……)

今天我们要用面粉来制作五颜六色的彩泥。

(孩子们很兴奋,纷纷议论:这能做吗?怎么做呀?)

2、出示橡皮泥,师:要把面粉变成象老师手里的橡皮泥一样软,你们想想看有什么办法?

(相当一部分孩子能说出应给面粉加水。)

3、师生一同探究和面的方法和技巧。

(1)怎样合理地给面粉加水呢?如果一下子加进很多水,会发生什么事?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师演示给幼儿看,从而得出结论:一下子加太多水,会使彩泥太湿,如果没有备用的面粉添加,那么彩泥就做不成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一次加一点点水,不够时再加。)

(2)彩泥太湿了会怎样?太干了会怎样?

(本来我想围绕这个问题让幼儿继续讨论,之后再验证给幼儿看,但我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我提的问题上,而是急着想动手和面,于是我及时进行调整,让幼儿带着问题,先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4、幼儿动手和面。

(孩子们很喜欢和面这个环节,他们有的搓、有的捏、有的揉,干得热火朝天的。由于脸盆不够,一桌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分工合作,如:有的负责加水,有的负责和面等,共同来完成自己小组的一团彩泥,但显然孩子的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孩子说要再加水,有的孩子说不能再加水,在意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吵起来,结果只好由老师负责加水,才缓和了局面。)

5、评价自己制作的彩泥,并回答制作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孩子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制作的彩泥,有的说我做的太湿了,会沾手;有的说我做的太干了,容易碎,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水分加的刚刚好,这样彩泥才容易塑造。)

反思调整:应该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个脸盆,让幼儿独立地完成彩泥制作。

第五篇:大班科学教案

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1、在快乐的方位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能积极参与,快速反应。

2、能运用多种感官辨别方位,并能在游戏中运用。

3、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1、 资源包材料:操作卡《快乐的游戏》;

2、小猫、小狗、小猴、小羊、小熊、小兔小动物毛绒玩具6只;背景。 活动过程

1、情境游戏,复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幼儿两两手拉手从室外走进活动室,教师提出游戏要求:男孩子伸出左手,女孩子伸出右手,分别与教师和配教的左右手对拍,手拍对了,可以进入活动室,错了要重新尝试。

——请幼儿分批排队,报告自己左边站的是谁,右边站的是谁。

——幼儿听指令做动作。教师发指令,如“举右手、摸左耳、抬左腿”等,幼儿根据指令做动作。

2、观察讨论,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出示小动物毛绒玩具(背对着幼儿),请幼儿判断其左右是谁:有几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得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小猫(或其他任一动物)的右脚在哪里?...... 小结:小动物是背对着我们小朋友的,和我们小朋友坐的朝向是一样的,它们的左边和右边和小朋友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将部分小动物正对着幼儿,请幼儿判断其左右事物:小猫、小猴很调皮,它们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慢慢讲小猫、小猴转过身),现在小猫的右脚在哪里?小猫、小猴的左右边是谁?它们的左边和右边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和其他小动物作对比,帮助幼儿认识到正对着他们的事物的左右和他们是相反的)。

小结:当事物和我们面对面时,它的左边就是我们的右边。

——观察活动室中的物品,判断物品的位置,如:琴的左边放了什么?黑板的右边放了什么?......

3、再次游戏:巩固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请幼儿三个一组轮流上台,面向大家站立,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

——请幼儿和旁边的好朋友一起面对面玩左右游戏:右手拉右手,左手拉左手,一起跺左脚,一起跺右脚......熟悉后,自找朋友玩镜面游戏。玩法:游戏者两两面对面站立,一个扮演镜子,另一个表演动作,扮演镜子者必须和表演者动作保持一致。

——集体游戏:请幼儿分成两队站立,一队为红队、一队为黄队。先和对面的朋友握一下手,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握手时应该右手握右手。正式开始比赛时,听好老师的指令:请红队队员把黄队队员左手举起来。请黄队队员把红队队员的右手举起来。举对几个就加几分,最后统计得分情况。

4、延伸活动:自主完成操作卡《快乐游戏》中的提示内容。

数数小本领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数数活动,在游戏中感知准确数数的多种策略,养成讲究方法、认真检查、仔细倾听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在观察、比较、推理中尝试借助材料提示自主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3、乐意倾听同伴的表述,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仔细观察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数数经验。

2、资源包材料:教学课件《数数小本领》;操作卡《数数小本领》

3、操作板(正反两面分别贴好记录表1和2)、水彩笔、照片(饼干、带鱼、鸡蛋);幼儿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游戏:接着往下数,感知听清楚要求很重要。 ——教师:经常听小朋友数数,你最多可以数到几? ——教师任意出一个起数字,请幼儿接着往下数N个数。(请从97开始数5个数,请从97开始往下数5个数)

——小结:请从97开始数5个数是包含97的,请从97开始往下数5个数是不包含97的,以后上小学也要仔细听清楚老师的提问。因为,只有听清楚要求,才能数得正确。

2、数数游戏1,初步发现准确数数的合适方法,巩固自测数、有序数、群数。

——教师:小朋友数数的本领都很棒,如果有比这个更加难得数数,你们能数对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自主操作:数有遮挡关系的房子、树、兔子、花。 ——集中交流、讨论,巩固测数、有序数、群数

3、数数游戏2,再次感知准确数数的合适方法,学习巧数、推理数、按类数。

——自主操作:数带鱼、鸡蛋和饼干。

教师演示课件,幼儿数数并记录结果,教师观察幼儿数的方法。 ——集中交流、讨论,学习巧数、推理数、按类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师: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师:原来,数数的方法有很多。数数看起来很容易,但是有时候也容易因为粗心和不细心出错,所以我们在数之前一定要听清楚提问,看懂要求,再数就不会出错了。你们进入小学后,做其他练习也是一样。

回家的路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学习识别简易地图,能从中准确找到目的地的位置。

2、能合作绘制并介绍简易地图,体验自制地图、寻找方向的乐趣。

3、通过区别左右、前后,明确路的方向,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对从幼儿园到自己家的路线比较熟悉,了解路途中的主要建筑物。

2、资源包材料:操作卡《回家的路》

3、教师自制简易地图—张;大图画纸干张;水彩笔;萨克斯音乐《回家》。 活动过程

1、观看地图,理解其意思?

——教师出示自制简易地图,请幼儿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疑惑:这儿有一张地图,你们看看,看了之后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结合地图所示,向幼儿介绍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大致路线,周围的主要景点。

——游戏:说哪指哪。请幼儿从简易地图中准确找到所说的目的地位置,并用语言描述。

2、讨论交流,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提问:你的家在哪里?从幼儿园到你的家要经过些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幼儿按回家的不同方向分成几个小组。

3、小组合作,绘制简易地图“回家的路”。 ——同组的幼儿共同回忆、补充回家的准确方向、途中的主要建筑物、公园、超市等。

——各取大图画纸,一起绘制回家的地图。其间教师播放《回家》的音乐磁带,巡回指导幼儿绘制地图。

4、展示自制地图,相互介绍到自己家去的路线。 ——各组展示地图,相互介绍到自己家去的路线,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做客。 ——教师小结,提醒幼儿不要随便将自己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告诉陌生入。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不同的邮票,感知邮票的基本特征。

2、了解邮票的作用和用途,能给邮票分类并表述分类的理由。

3、尝试设计邮票,体验当邮票设计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对邮票的功能、种类有一定的认识。

2、资源包材料、:操作卡《设计邮票》。

3、师幼共同收集多种旧的邮票集邮册;彩色记号笔、油画棒;集邮册。 活动过程

1、观察信封,初步感知邮票的作用。

——教师出示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昨天我去邮局寄信,但邮局叔叔说我的信少了一样东西不能寄,请你们看看到底少了什么?

——小结:原来寄信忘记贴邮票了,没有贴邮票,信就不能寄出去。

2、欣赏师幼共同收集的邮票,了解邮票的基本特点。

——提问:邮票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相同?(有图案、颜色、分值、四边有齿轮等)有什么不同? ——教师归纳:邮票的图案各不相同,代表着某种特定的意义;邮票的形状也不一样。寄信所用邮票的面值,与路程的距离及信件的重量有关。

——了解邮票的用途。教师提问:邮票有什么用?引导幼儿了解邮票是我们邮寄信件、物品的邮资,许多邮票由于其发行量、纪念意义等原因而记录了一段历史,具有收藏价值。

——再次引导幼儿欣赏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邮票,激发幼儿自己设计邮票的兴趣。

3、讨论交流,了解邮票用途并进行分类。 ——了解邮票的用途,提问:邮票有什么用?有的人喜欢把一些用过的和没用处的邮票收集起来,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这是为什么呢?

——请幼儿自由分组,将收集的邮票进行分类,并讲述自己的分类理由,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分法。

4、设计邮票。

——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讲解设计的要点:可以设计单张的邮票,也可以设计套票。套票的内容要有联系,表现的手法要一致;图案要比平时的画画得小些;主题可以多样化,如自己了解的喜欢的动植物、自己感兴趣的卡通动画、对自己有纪念意义的事情等。

——自取操作卡《设计邮票》,动手设计邮票,教师巡回指导。 邮票设计展。

——教师将幼儿设计的邮票张贴在展览区内,供大家欣赏。

——提问:你设计的邮票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张邮票? ——引导幼儿学习赞美和欣赏同伴的设计。

千变万化的车牌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制造车牌的活动中感受数字组合变化的有趣。

2、关注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车牌符号的不同含义。

3、、初步了解数字的排列组合带来的变化,尝试设计个性车牌。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和家长一起关注过车牌号码。

2、数字卡车牌若干、数字卡片、美工笔、记录纸等。

3、资源包材料:操作卡《干变万化的车牌》;1-4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在停车场,你们一般是怎样找到自己家里车的呢?(或:要请你到停车场里帮忙找一辆车,你会用什么办法?) ——引导幼儿发现车牌。

2、观察车牌的组成。

——教师出示几张仿制的车牌号码牌,请幼儿仔细观察其中的规律:车牌号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师幼一起讨论:车牌上的地名、英语字母、阿拉伯数字,这些符号都有不同的含义,分别表示城市、顺序等。

3、探寻数字变化的规律,尝试排列1~3的车牌号码。

——教师提示语:今天,熊猫汽车^口工厂生产出了一批汽车,要送给森林里的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希望小朋友帮忙给每—辆车贴上车牌号。老师这里准备了

1、

2、3三个数字,请大家看看可以排出几个车牌号。

——每组发三个数字卡片,一张记录纸,一支笔,请幼儿一起合作排列出车牌号。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排列规律,并将各组排列的车牌号进行核对,用彩色笔把结果写在空白牌照卡上,请幼儿将车牌号贴到汽车上。

4、尝试排列1-4的车牌号码 ——教师提示语:黑猫警长对你们制作的车牌号非常满意,他说他还希望大家给他们生产一批牌照,不过这次需要增加一个数字,用数字1-4来排号码,请每个小朋友自己取一套数字卡片进行排列,并填写在操作材料1《千变万化的车牌》中。

——幼儿使用躁作材料1《千变万化的车牌》,完成提示内容。教师指导。 ——请黑猫警长检查牌照是否排列正确,给全部正确的孩子发聪明贴。

停车库里 活动目标

1、乐于6~7以内的加减法,尝试口编应用题,巩固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较迅速地进行7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大胆交流自己的感受。

3、积极思考,体验在游戏中学习加减法运算的乐趣。

活动准备

资源包材料:教学挂图《停车库里》;操作卡《停车库里》;数字及加减号小卡。

活动过程

1、玩开碰碰车的游戏,复习7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2、游戏:停车,寻找车辆与影子的对应关系。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寻找车辆与影子的对应关系:晚上,爸爸妈妈回家了,要将自己的车辆停在车库规定的车位上,可是,他们看不清楚,自己的车停在哪个位子上才是正确的? ——幼儿观察车辆,寻找与其影子相同的车位。教师提示幼儿找车位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车辆的外形、大小、前后方位等。

3、学习6~7的加减法,尝试口编应用题。

——教师编加法题:停车库里先停了2辆车,接着又来了4辆车,现在停车库里一共有几辆车? ——教师引导幼儿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用同样的方法编减法题。

——请幼儿尝试编题并进行计算b‘

4、自主操作,复习6~7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幼儿完成操作卡《停车库里》中的提示内容,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检查。

——引导幼儿交流感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你有什么方法让自己做题的速度又快又准确地完成任务?

有趣的点子图

活动目标

1、对于数图结合的加减运算感兴趣,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

2、根据点子图意列出算式,学习9以内的加减,尝试用图形取代数字的方法复习8以内的加减法。

3、能用算式记录并完整地讲述点子图意。 活动准备

教师用点子图2张(图

1、图2);笔;幼儿用点子图人手一张(见附)。 活动过程

1、学习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列算式。

——出示图1,引导幼儿说出图中的箭头是什么意思,并用一道算式记录图意。

+

=

9 4个点子添上5个点子一共有9个点子

——出示图2,启发幼儿说出剪刀画在点子图中表示什么意思,观察并讨论说出“从几个点子里剪去了几个点子”,然后用算式记录。

=

6 9个点子剪去了3个点子还剩6个点子

2、做《有趣的点子图》上的练习。

——指导幼儿按图中的提示完成算式的填写。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检查,看是否都填写正确。 ——请2名幼儿上台,一名幼儿公布图上的加法算式,另一名幼儿公布自己填写的减法算式,教师和其他幼儿一起检查核对。

3、教师引导幼儿玩拍手游戏。

——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2加几等于9?幼儿答:x老师,我告诉你,2+7=9;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9减3等于几?幼儿照老师的问话回答。每一遍都改变,数字和加减法,要求幼儿专心听清楚,并快速作答。

4、给图形编号。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设置障碍。如:的编号是1~10里面最小的一个数。女的编号是比4大、比6小的数。

——幼儿说出代表数字几,古代表数字几。教师将幼儿答对的数字放在图形下面。

——请幼儿看半分钟,记住图形所代表的数,然后收掉图形卡片和数字。 ——教师拿出图形卡片,幼儿根据记忆说出相应的数字。如:教师出示,幼儿说出数字1;教师出示女,幼儿说出数字5。

5、看图形,列算式。

——教师出示图形算式卡,请幼儿将其转化为数字算式。 ——教师出示数字算式,请幼儿将其转化为图形算式。

6、幼儿合作游戏:我来摆,你来编。 ——教师提出合作游戏的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排图形,—人编算式写下来。游戏规则是:两人先共同确定每个图形分别代表数字几,然后再进行游戏。可交换任务。

——幼儿合作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美丽的花边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及其产生的美感。

2、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排列规律和设计的排列规律。

3、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自主设计观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有色彩排列规律和花纹排列规律的衣服各一件;三条色彩和花纹有规律排列的装饰皮带;会场布置的照片(主席台前有规律摆放的鲜花);笔每人一盒,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积塑片每人一套;操作材料《美丽的花边》。 活动过程

1、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

——出示两件衣服,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这两件衣服有什么不一样?衣服上的颜色和花纹是怎么排列的?启发幼儿讲出衣服色彩和花纹排列的规律。

——出示会场布置的照片,请幼儿看看这些花,说说它们是怎么排的? ——出示三条不同的装饰皮带,请幼儿找一找它们各自的花纹或色彩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寻找有规律的序列。

——请幼儿找找自己和同伴衣服上的颜色或图案的排列规律。 ——请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排列的。

3、设计有规律的序列。

——引导幼儿给积塑片排排队:请你将自己的积塑片排排队,排好后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排的(启发幼儿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特征进行间隔排序)。

——请几个幼儿说一说自己设计的规律,启发幼儿互相学习。

4、迁移经验,设计花边。

——引导幼儿根据给积塑片排队的经验,选择操作单上提供的图案,按规律进行排列,设计一条美丽的花边。如:

——继续提出问题:下边是用上面的图形排列出的花边,但是没有完成,你能将它设计完成吗?你还能将这些形状进行另外的排列组合,设计出不同形状的花边吗?

帮助小明

活动目标

1、帮助小明,懂得时间的珍贵和守时的重要性。

2、理解并能运用时间的不同表示方法。

3、巩固认识整点和半点,认识刻点。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时间,会写汉字的数字。

2、每个幼儿一个钟面;选择一个半点或整点开始该活动。

3、资源包:操作卡《帮助小明》。 活动过程

1、巩固认识整点和半点。

——每人一个钟面,教师提出任务:现在是xx点,我们要开始上课了,请你们在钟面上拨出上课的时间。

——幼儿拨完后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请幼儿自己提出想要拨出的钟点,集体操作

2、认识刻点。 ——教师拨出一个刻点,请幼儿观出时间。 ——幼儿在钟面上练习拨刻点。

3、帮助“小明”。

幼儿拿出操作卡《帮助小明》,教师解读:小明就快要成为小学生了,可是,他不知道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请你帮助他,将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写在空格中,他可以按照这个作息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请幼儿说说时间可以怎么写,并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中一项作息时间。 ——教师引导幼儿用两种方式表示时间,如:早上7:15起床或早上七点十五分起床。

——教师说出每项活动安排的时间,请幼儿在操作材料1上用两种方法表示。

——集体验证,教师对错误率较高的部分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下午和晚上的时间为什么12以内和超过12的数字都可以表示?

4、引导幼儿珍惜时间。

——请幼儿说说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上课的,到现在已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做了些什么事情? ——教师引导幼儿懂得时间的珍贵。

——幼儿讨论:我们怎么做才能不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呢? ——教师引导幼儿小结归纳: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应该做的事情、不拖拖拉拉、跟别人相约要守时等。

一分钟有多长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

2、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一分钟有多长”的感受和想法。

3、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做准备。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时钟。

2、时钟一面;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花生、弹珠和筷子等);画好标记的记录纸。 活动过程

1、说一说一分钟有多长。

——提问: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幼一起摆出一个造型定格,静静地看时钟走一分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请幼儿说说自己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自己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

2、体验与实践:一分钟能干什么。

——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教师交代操作要求:教师发出口令,秒钟开始走时,大家一起动手操作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

——幼儿操作,操作结束后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剥了几颗花生等。

——幼儿分组把记录纸展示到黑板上交流汇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

3、师幼讨论。

——这次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为什么? ——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教师引导幼儿得出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做的事情相同,结果是不是都一样?为什么?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引导幼儿明白:做事情要抓紧时间,不要拖拖拉拉,否则就会影响下一件事。

4、请幼儿收拾材料,教师记录所用时间,比比哪组收拾得又干净又快。

上一篇:代报名委托书范本下一篇:大班区角活动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