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教案

2024-04-13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教案(精选6篇)

篇1: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教案

第一个实验

统计全班身高统计图 实验时间:2014、3、3 实验目的:

1、2、学会测量并了解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了解自己身高,体重在小学阶段的变化。

实验器材:

测身高器、直尺、钢卷尺、纸张、笔。实验步骤:1、2、3、选年龄不同的同学排好队,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好队。有一名同学记录每个同学的高度。

把测身高器放好,依次叫每个同学一一站上测髙器,然后用直角三角尺,记录好每一个同学的身高。

4、测完每个同学的身高后,制成折线统计图。

实验现象:

发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折线逐渐上升。实验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逐渐升高,到一定的年龄后就不在升高了。

第二个实验

研究纸巾干湿程度的差异

实验时间:2014、5、12 实验目的:

知道仙人掌耐旱的原因。实验器材:

三张纸巾、蜡纸、杯子、水、锡箔片。实验步骤: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一张用蜡纸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实验现象:

平铺的易干,卷起的不易干,永蜡纸包起来的不干。实验结果:

同样湿度的物品把面积增大就会干燥,面积小的或用蜡纸卷起的不易干燥。

第三个实验

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时间:2014、5、19 实验目的:

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器材:

塑料吸管、卫生纸的卷心、剪刀、橡皮筋、米尺、胶带、彩笔。实验步骤:

1、把一根橡皮筋割断两端分别粘在卫生纸卷心开口处两边,橡皮筋稍稍绷紧,但不要太紧。这就是“发射器”。

2、从一根吸管上剪去3厘米,与另外的两根吸管扎在一起,三根吸管并齐,短的一根放在中间。

3、在其中的一根长吸管上每隔1cm标上一个记号,这就是“火箭”。

4、一只手抓住“发射器”把“火箭”套在“发射器”的橡皮筋上,并用手指头压住橡皮筋的两端。另一只手把“火箭”一端往下拉,然后放手,让“火箭”能笔直地往空中射去。实验现象:

橡皮筋拉得越长(紧),松手后“火箭”笔直往空中射出越高。橡皮筋拉的越松,放手后“火箭”笔直往空中射出就矮。实验结果:

橡皮筋拉得越紧“火箭”受到的能量就大,橡皮筋拉得越松,“火箭”受到的能量就小。

第四个实验

能量转换过程的实验

实验时间:2014、5、29 实验目的:

1、知道什么是能量转换。

2、了解能量是如何转换的。实验器材:

细铁丝、火柴、花生、水、小烧杯、汤勺、软木塞。实验步骤:

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

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的水3—5分钟。

3、花生米燃烧后,测一测水温。实验现象:

水温逐渐升高。实验结果:

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

化学能→光能→热能

比较白织灯和荧光灯的效率

实验时间:2014、6、5 实验目的:探究白炽灯和荧光灯那个效率高 实验器材:白炽灯、荧光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相同的两个台灯,一个是普通的白炽灯,一个是荧光灯。

2、同时开灯十分钟,用两只温度计同时测量两个灯泡周围的温度。

3、测量3分钟后,记录各自灯泡的温度。实验现象:白炽灯泡的温度比荧光灯的温度高。实验结果:荧光灯泡比

第五个实验

制作太阳能灶

实验时间: 2014、6、17 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可能再生性能源方法。实验器材:

铝箔、瓷碗、剪刀、挂钩、土豆块。实验步骤:

1、把铝箔放在瓷碗里,整理平整,碗中间剪开一块铝箔。

2、将挂钩固定在上面,再将土豆块穿在钩上。

3、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土豆块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

土豆块逐渐干燥。实验结果:

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后把土豆块烤干。

拓展与应用实验

1、让瓶子吹泡泡

一、实验目的:

能够对瓶子为什么会吹泡泡进行解释。

二、实验准备: 空塑料瓶、吸管、橡皮泥、玻璃管、水、颜料、大盘子、玻璃杯。

三、实验过程:

1、将吸管放入瓶口,用橡皮泥封住。

2、将其它吸管与第一支吸管相接,形成一个长管。

3、用色素给玻璃杯中的水染色。

4、将瓶子置入大盘子,弯曲吸管,让它插入玻璃杯的水中。

5、向瓶壁浇热水,吸管会排放大大的汽包。

6、再向瓶壁浇冷水,染色的水经吸管被吸入瓶中。

四、请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上述出现的现象:

1、当向瓶壁倒入热水时,瓶内的冷空气体积膨胀后向吸管排出来,所以看到色素杯内的水有气泡出现。

2、当向瓶壁到冷水时,瓶内的热空气受冷,体积马上缩小,外面的大气压大于瓶内的气压,外面的气压把气压有色的水压进吸管里去。

五、结论是什么? 是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

2、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做一辆以空气为动力的玩具车

一、活动目的:

运用科学原理制作。

二、活动材料:

气球、剪刀、透明胶、线、吸管、玩具车车轮、厚纸张等。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学生将上面准备的材料制成一辆小车。

2、将气球尽可能吹得打些,然后把气球捆在小车的尾部。

3、把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车往前前进。

四、请解释上述现象:

我们就是应用空气的反冲力原理制作小车的。

篇2: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教案

双望镇应各庄小学

一、总体情况:

2014年小学六年级考试已经结束,我校45名学生参加了考试,本次考试由总校牵头全镇统一阅卷,提高了评定的公正公平。本次试卷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试卷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并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试题的灵活性,突出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并重的原则,力求考出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较好地起到了评价作用。

二、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1、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科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试题关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主要反映在加大了关于科学技术及科学发展史的试题比重,如填空题的第2、6、7小题,选择题的1、4、6题,第五大题,分值共27分,占总分的近三分之一。体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容,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的发展的兴趣,通过了解科学家的成就,学习他们追求真理的精神,领悟人生的真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欲望。

2、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考查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也是本张试卷的一个亮点。主要体现在第四大题探究实验的题目上,考查学生平时自主探究的过程及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分值为20分,占总分的五分之一多, 较好的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3、《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知识达成要求中提出的“了解”,“理解”和“应用”水平考查得比较全面;对技能达成要求以考查独立操作水平为主;有关体验性要求在命题中也能关注到。体现了《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四部分目标。

4、试题重视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试题的内容遵循课程标准,以科学教材为本,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课本的作用。试题的选择尽可能做到与课本内容相吻合,不少题干情景,数据直接选自课本,以利学生平时对课本的阅读和重视,有利于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5、试卷的不足之处我认为一是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上部分内容在呈现形式上

有些偏颇;二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题目欠缺。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如填空题中第1题的“早在55完年前,我们的祖先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进行居住,但这并不是人类动手建造的”。第二大题的第5小题“用显微镜观察室只需睁一只眼睛”第三大题第六小题“银河系在宇宙中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像此类题我认为应以其它形式出现,作为填空应该考查教材中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的重点内容。

三、典型错误分析:

1、填空题:在考查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增加了一些纯记忆性的试题,学生在本题上存在现象,学生得分率基本在 82% ,学生出现错误较高的题目是5题,学生有的知道其义但不知准确的词语。同时存在错别字的问题,在以后中应加强基础知识的书写训练和夯实。

2、判断题:在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内容函盖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的相关知识点,错误率多的是第2、10小题。在教学中还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学习训练。还可以布置实践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余时间或回家后继续探索,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3,选择题:学生错误率较高的是2、3小题,在以后教学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概念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应用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4、问答题:本题共27分。

统计学生的实得分为22,得分率81.7%,是得分率最高的一题。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规范的行为习惯。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要不断自觉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吃透“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涵;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2、注重对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时期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首要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课程标准在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

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验,制作,测量,栽培等各种科学技能,在学习中养成乐于合作河交流的良好个性品质等。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脑与动笔相结合,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精心设计书面作业,力求少而精,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对科学知识的学以致用。改变以往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教材中家庭小实验,问题讨论,探究,阅读材料,思考,研究性学习课题,小制作等栏目的利用要引起高度重视,以达到拓展思路,开发智力,学以致用,培养能力的目的。

篇3: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教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德育工作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这就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政策支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 大部分家长为生计奔波, 没时间和孩子长时间待在一起, 疏于孩子的教育。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影响, 学生整体素养不高, 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 我校通过开展“六走进” (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名人、走进名胜、走进基地、走进社区) 综合实践活动, 弥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人格和性格缺陷, 从而逐步认识人生的价值, 树立理想, 主动担当起社会的责任。

我县人杰地灵, 英才辈出, 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美籍华人著名宇航员王赣俊等名人都诞生在这里, 也素有淮剧之乡、杂技之乡、花炮之乡的美誉。我县还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县内土地肥沃, 沟壑纵横, 水资源十分丰富。神奇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九龙口、朦胧塔, 以及汉代墓群都是有名的风景名胜。改革开放以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经济建设迅速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现已成为全国石油机械制造业装备基地和绿色照明产业基地, 涌现出了森达、信得、鸿达、三益、豪迈、日月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 为“六走进”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 通过“六走进”活动, 充分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 风土人情, 以及家乡的名人、名胜、物产资源和支柱产业。

(2) 在“六走进”活动中, 了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产品的生产流程;了解农村有关农作物的栽培方式和生长过程, 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掌握有关运动项目的技巧和有关用具的制作方法;了解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2.能力目标

(1) 提高自主搜集信息、归纳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主动与人交往、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掌握生产劳动、物品制作、素质发展等各项技能。

3.情感目标

(1) 让学生在体验、感受家乡变化的同时, 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从而激发爱家乡、建家乡的美好愿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品质、生活品质、学习品质和吃苦精神, 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 联系活动的地点, 确定活动的时间。

(2) 察看活动的路线, 确定交通工具。

(3) 布置学生活动所需准备 (或收集) 的材料和有关物品及注意事项。

(4) 设置活动的形式或流程, 做好有关指导工作所必需的材料或物品。

2.学生准备

(1) 对所定活动项目有关资料的收集, 初步了解活动地点的有关情况。

(2) 分小组, 根据活动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 进行合理的小组人员分工。

(3) 根据活动要求和老师的布置准备必要的物品或工具等。

四、活动过程

1.学生的主要活动

(1) 收集资料。学生通过网络、书本或询问他人等方式, 做好“六走进”前期准备工作, 丰富自己的认识, 增强对活动的了解, 确保活动的成效。

(2) 采访调查。学生通过采访调查企业家、名人后代、工人、农民、教师等不同对象, 多角度去了解和感受家乡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3) 劳动体验。学生通过步行、摘草莓、挖红薯、制作笔筒、烤羊肉串、野炊等不同形式的劳动体验, 感受劳动艰辛的同时分享劳动的乐趣。

(4) 参观考察。学生通过看专题片、图片展、听介绍、游名胜等参观考察活动, 让学生在看中学、听中悟、游中玩、玩中乐。

(5) 素质展示, 在走进活动中, 学生自编自演, 通过唱一唱、演一演、跳一跳、讲一讲等寓教于乐的形式, 不仅向社区居民宣传了科学家教、优生优育、文明守纪、构建和谐小区等知识, 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自我全面发展的素质,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教师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明确“六走进”活动的目的, 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或方法, 实践报告的写法。

3.实施的建议

为保证“六走进”活动的效果, 建议以班级为单位, 分成若干小组, 并明确小级成员职责,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体验的同时, 通过不同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或感受, 使实践报告更加真实、完善。

五、活动评析

“六走进”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而且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1.在社会调查中增强责任

针对现在少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和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等问题, 我们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学生通过采访、咨询、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反馈等一系列工作, 不仅对有关问题和现象有了深刻的了解, 而且肩上也自觉地担当起了一份责任。一位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写道:“我整天生活在父母身边, 享受着父母给我的无穷无尽的爱, 没想到在我的身边, 还有许多同伴的父母在他们最需要关爱的时候, 却远离他们为家庭生计而外出打工, 使他们成为‘留守儿童’。今后我一定要和他们交朋友, 玩游戏, 让我们一起手拉着手, 共享社会大家庭的爱。”

2.在实践体验中磨炼意志

针对独生子女怕吃苦, 不爱劳动, 缺少意志力的不良习惯, 我校每年都结合“踏青节”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能吃苦的意志品质。在“走进农村”的体验活动中, 学生要步行10多里路。行走途中, 许多学生要求休息, 我们教师就和他们一起唱革命歌曲, 背诵《长征》等诗句, 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学生的积极性和丰富的情感被调动起来, 在劳动中一个个不怕脏, 不怕苦, 即使流一身汗、沾一身泥也乐在其中。教师们欣喜地发现:有很多同学虽然身体素质不够强健, 但是舍不得放弃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 还有一些平时在校表现散漫的学生也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特别是一些不爱劳动的同学, 通过与农民伯伯、阿姨们的交流后, 对劳动有了正确的认识。“劳动是最光荣的, 劳动能带给人快乐。”在这里让他们得到了感受和体验。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走进农村虽然很苦、很累, 可是我坚持走到了目的地, 要知道平时我的书包是由年老体弱的奶奶替我背。我真为以前的我感到羞愧!”

3.在主题实践中接受教育

开展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教育,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 从而产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为了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 我们组织部分学生赴淮安开展了一次“追寻伟人足迹, 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周恩来故居、纪念馆中一张张珍贵的照片, 一件件珍贵的物品,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的成长历程。站在周恩来铜像前, 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以总理为楷模, 勤奋学习, 报效祖国”的倡议。

4.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协作

建湖县是全国石油产品装备基地。一个石油产品的诞生必须经过几十道乃至几百道的工序, 是一个个产业工人相互协作、共同劳动所产生的智慧结晶。因此, 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开展“走进企业”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件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流程, 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参观了放心豆制品厂, 让我学到了从大豆变成豆制品的制作过程:选料→浸泡→清洗→磨浆→煮浆→细滤→制成豆制品。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每一位工人兢兢业业的工作, 一块块鲜嫩的豆腐是他们共同劳动的成果, 少了谁也不行。这也让我明白:我们必须学会与同学合作, 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共同探索, 共同进步, 共同成长。”

篇4: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题

1. 已知-2xny4 + 5x2y - 1是六次三项式,则n = [ ].

2. 若(a - 2b)2 = (a + 2b)2 + k,则k = [ ].

3. 一个角的补角和它的余角的比为5∶2,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4. 有两个1圆的硬币,随机抛在水泥地上,两个硬币正面都朝上的概率记作P(正,正),一个正面朝上一个正面朝下的概率记作P(正,反), 则P(正,正) [ ]P(正,反)(填“>” 、“=”或 “<”).

5. 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8的值是2 006,则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4 004的值是[ ].

6. 如图1,已知∠3 + ∠4 = 180°,则NM与BC的位置关系是[ ],请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结论[ ].

7. 观察下列等式:22 - 12 = 3,32 - 22 = 5,42 - 32 = 7,…则第n个等式为[ ].

二、选择题(每小3分,共24分)

8. 在代数式a,-,a2 - b2,,中,整式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

9.小马虎在做下面4道题时只做对了1道,他做对的是().

A. (-1)0 = 0B.(-a3)2 = a5

C. 4m2 - 3m2=1D. -

x32 ÷ -

x5 = - x

10. 你到过天安门吗?天安门广场雄伟壮观,它的面积有44万m2.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接近于().

A.篮球场地的面积

B.教室的面积

C.一张报纸的面积

D.一本教科书的面积

11. 如图 2,方砖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小老鼠在方砖上自由走动,最终停留在白色方砖上的概率是().

A. 4B. C. D.

12. “已知两个多项式A和B,其中A = 4x2 - 5x + 1,求A + B”.小亮在计算时错误地将“A + B”看成了“A - B”,所得的答案是-2x2 + 9x - 4,你帮助小亮计算出“A + B”的正确答案是().

A. 2x2 + 4x - 3B. 6x2 - 14x + 5

C. 10x2 - 19x + 6D. 8x2 - 23x + 9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1.60的精确程度与近似数一样

B.近似数1.60与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一样

C.近似数7.80精确到百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

D.近似数6 000万与近似数千万的精确程度一样

14. 已知4x2 + 2mxy + 9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 6B. ±6C. 12D. ±12

15. 图3的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点的灯泡发出两束光线OB、O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ABO = α,∠DCO = β,则∠BOC 的度数为().

A. 180° - α - βB. α + β

C. (α + β)D. 90°+(α - β)

三、解答题(共55分)

16. 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1)(3x + 2)(x - 3) - x(4x - 5) + (x - 1)2;

(2)(x - y)(x2 - y2)(y + x).

17. (8分)已知a + b = -5,ab = 6,求a2 + ab + b2的值.

18. 作图题:(9分)

已知:∠α、∠β,且∠α > ∠β,如图4;

求作:∠AOB,使∠AOB = ∠α-∠β;

说明:只允许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9. (10分)如图5,一块直径为a + b的圆形钢板,从中挖去直径分别为a 与 b的两个圆,求剩下的钢板的面积.

20.(10分)表1是2001年6月13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报告.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6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你的统计图能画得形象些吗?

(2)如果要利用面积分别表示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6个城市所占的面积之比大约是多少?(可利用计算器计算)

(3)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你发现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联系吗?

21. (8分)看图填空.

(1) 如果∠2=∠3,那么[ ]∥[ ],理由是[ ].

(2) 如果 ∠3=∠4.,那么[ ]∥[ ],理由是[ ].

(3) 如果∠1与∠4满足条件[ ]时,m∥n,理由是[ ].

(4)如果∠1+∠2=180°时,[ ]∥[ ],理由是[ ].

篇5: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要求:

1、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3、系统地学习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拓展与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4、了解有序的生态环境从小世界看大科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掌握到的科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活动解决问题;

二、提高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例如使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利用测量得到的信息绘制图表等;

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实,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篇6: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教案

通考科学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基本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内容,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填空、判断、选择、问答、说明分析、实验题。所出题型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内容,试题结构合理、题型全面、内容涵盖范围广泛,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联系的新课标要求。总体上来说,本试题对于考核学生一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科学、合理、全面的。

二、试题得分分析: 1.填空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失分在3分左右,说明知识点掌握情况不错。

2.判断题

本题失分在2分左右,失分较多的是第2、5小题,尤其是第2小题“蘑菇、蚯蚓和屎壳郎都是食物链中的分解者”,正确答案应该是“对”,但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错”,从这道题上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似是而非。其它易错题情况基本相同。

3.选择题

本题失分较少,主要考的都是基础知识的应用,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了失分。

4.简答题

本题失分在4分左右。学生基本能完成,但答案不完整、不具体,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差,语句不通顺,错字别字较多。

5、分析说明题

本题失分在2分左右,原因之一可能是有些学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因此根本上就不会做;二是教学中讲解时,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但不会主动去问。

三、学生知识面不够,不具有发散形思维。

6.实验题

本题失分在5分左右,原因是学生平时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比较少,在教学过程中便出现了一根粉笔讲实验,黑板上做实验,学生听实验、背结论,忽略了探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通过实验观察事物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或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因而动手实践仍是科学教学的薄弱环节。

三、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由于接班时间比较短,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因为经验不足,授课时忽略了一些教科书上的一些要点,在复习时,学生积累不够。3.教学中只重视课本知识,不注重学生操作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4.教师对拓展题的教学训练不够。

四、学生知识能力现状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对科学这一学科的学习方式还没有灵活掌握,脱离生活,有的同学缺乏观察的习惯,以至于生活经验很少,所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感觉很抽象。

2.在简答题中因学生不会写正确的字而造成的失分较多。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能背下来,由于不会写字,造成错误较多,丢分不少。

3.学生平时眼高手低,不用心背,时常有错别字。另外学生书写习惯差,从学生答题的卷面上分析,书写不够美观,字迹潦草。

五、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作为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随时给自己的大脑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搞活。

3.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的对于周围的世界进行提问,猜想,设计操作方案或者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实验或者整理分析资料抽取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及探究能力。

上一篇:b2驾驶理论考试模拟题下一篇:物业主管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