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2024-04-10

绍兴幼儿教育发展概况(共8篇)

篇1:绍兴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纪念馆是淡白色的建筑,有着中国风味的飞檐。里面藏品丰富得有点出乎人的意料,文字照片书籍图纸自不必说,更吸引人的是实物:有先生用过的家具、衣物,有孩提时的玩具,还有闰土送给他的贝壳。如有兴趣,还可以去探探不远处的绍兴民俗博物馆,看看最土最俗的绍兴器具、房屋、摆设、婚丧礼仪。

纪念馆环境幽雅,广场及各出入口室外地面均采用绍兴传统的青石板地面。其中展厅和鲁迅祖居毗连的绿化巷,栽竹叠石,花木扶疏,更是绍兴的典型传统天井庭园。还有一条水景系列,从序厅西侧开始逶迤北上,在馆址西北方形成开阔水面,加以填土移木,积石理水,配置绍兴特有的廊桥、乌篷船舫等建筑小品,营造出一派江南水乡意境。陈列厅庭园植物以文化含义深厚的樟、松、兰、梅为主,同时遵照鲁迅《朝花夕拾》中记载,选栽枣树、皂荚树、桑椹、木莲藤及覆盆子等物种,再现鲁迅当年的环境氛围。

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本身是一座富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馆,造型简洁平和,朴素无华,充分体现了鲁迅精神的人文内涵。内部采用雕塑、不锈钢装饰墙面,以现代化展示手段加强了纪念馆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建筑与水景纵横交错,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充满灵气的具有绍兴特色的现代展馆。镶嵌在陈列厅正面墙上的“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大字为郭沫若所题。

篇2:谈当前国内幼儿音乐教育概况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发展,阶段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按节奏进行反应的倾向, 正常的婴儿闭着眼睛时手足也在不停地活动着, 就像人的心脏能够按照一定节律进行运动那样。还有, 婴儿喜欢随着身体的节奏摇动, 在愉快的气氛里入睡, 还能在自己的有节奏的自言自语中, 产生愉快的情绪。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电视等媒体的普及, 幼儿接触音乐的机会与过去简直无法相比。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事例来说明, 幼儿的成长与电视等音乐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 幼儿从小就会随着电视上的音乐摇摆身体, 他们会用不怎么灵活的舌头模仿电视上的歌曲进行唱歌等等。我们应该结合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 有意识地促进幼儿对音乐的反应, 以达到他们在音乐方面得到发展的目的。

一、鉴赏活动

幼儿鉴赏活动的发展情况, 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能够把握节奏和音色等音乐要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 逐步加深对各种音乐要素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的对比的认识, 对歌曲、乐曲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音乐欣赏活动的阶段划分, 一般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第一, 把握音乐感觉阶段;第二, 感受音乐表现力阶段;第三, 纯理解音乐阶段。

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对音乐并不要求理解, 只求感到快乐。如果以观看戏剧演出作比方, 这个阶段就是对于剧中的男角、女角和舞台布景等各种因素一概不求理解, 来到剧场只是感受快乐。就音乐也是这样, 不要求对音乐的理解, 只求听到音乐感到快乐。

第二阶段, 如果仍以观看戏剧演出作比方的话, 对于舞台上表演的内容能够看懂, 看到可笑的地方就笑, 看到悲伤的地方就落泪, 懂得剧情变化。就音乐来说, 这个阶段就是懂得音乐的各种要素和它们的变化, 以及它们所表现的内容。

第三阶段, 还以观看戏剧演出作比方, 不但理解舞台上表演的剧情, 而且懂得作者通过该剧所要表达的意图。就音乐来说, 这个阶段不但理解音乐的构成, 而且能够理解作曲者的意图等等。

二、歌唱活动

幼儿歌唱活动的发展情况, 3岁左右的幼儿能够模仿电视上的和别人的唱歌, 仅是由于音域狭小, 而只能唱出歌曲的大概。在比较多的情况下, 从幼儿期到幼儿初期这段时间里, 能够比较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在音程掌握上却显出不够稳定的现象, 若把歌曲移到低音域来唱就能够比较稳定。现今生活中, 电视上泛滥广告音乐、通俗音乐等, 许多孩子母亲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唱歌五音不全”的人, 也有的母亲担心孩子的父亲是“音盲”, 于是孩子也会“缺乏音高感”。其实并非如此, 由于幼儿期孩子的发声器官发展得不够充分, 发声音域狭窄是很自然的事情, 多数情况下幼儿都不能像成年人那样自如地唱出高音和低音。

由于音的高度和音域所限, 幼儿学习歌唱时, 要选择那些发声上比较容易的、轻松自如的、幼儿听起来比较习惯的歌曲作为教材, 这在幼儿期和幼儿初期是很必要的。歌唱时过分要求孩子们“带劲地唱歌!”是不妥当的。

三、乐器演奏活动

学生的乐器演奏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受运动机能成熟程度的支配, 因此, 乐器的操作必须考虑必要的运动器官和它的相关机能。器乐教学中使用的乐器和它的演奏方法, 一般都是逐步从简单的向着复杂的发展。也就是说, 从最初使用大动作的、容易演奏的简单节奏乐器开始, 根据身体运动机能的发展, 才使演奏复杂节奏乐器和旋律乐器成为可能。5-6岁幼儿手指的运动机能大体上已经发育成熟,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 根据幼儿的兴趣可以选择使用各种打击乐器和带有旋律的打击乐器。但是在演奏方法上, 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在木琴的指导上, 要注意只有个别幼儿在特定情况下, 才使用“滚打”的演奏方法。

此外, 从精神发展的角度看, 器乐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们的集体精神、协作精神的一种活动, 而且还要培养朋友之间一起活动的乐趣。初中阶段开始, 学生们到了“伙伴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 因此, 大力提倡小组、集体表演, 组织器乐合奏、器乐比赛等活动, 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创作活动

幼儿从3岁左右开始, 就可以经常见到他们在快乐的时候或者不高兴的时候, 或在与小朋友一起游玩的时候, 将自己的话编成音调唱歌的情形。他们还在玩带有节奏的玩具时, 自如地随着节奏快乐地游戏。小学低年级开始使用木琴, 学生们快乐地在木琴上自由地做音乐游戏, 这些都为幼儿乐器能力的发展和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多方面的条件。

一方面, 孩子们的模仿力很强, 喜欢做模仿性游戏, 利用幼儿这个特性, 教师使用问答式的节奏拍打活动, 用木琴和铁琴等乐器进行曲调问答式的练习, 通过快乐的问答活动, 进一步学会即兴的自由的曲调创作。随着年级的增长, 随着记谱能力和知识面的发展, 可以使用图形乐谱和正规乐谱进行记录, 这时就进一步进入正式创作活动。

篇3:绍兴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思想研究;30年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7/08-0072-03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他一生著述甚丰,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为新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对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对于推动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笔者对自1982年至今近三十年来有关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分析,旨在描绘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的概貌,并讨论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而为推动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

笔者先以“陈鹤琴”为搜索词、以1982~2011年为检索时间段,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共获得相关研究论文346篇,硕士论文11篇,博士论文1篇。笔者再以“活教育”为搜索词,搜索获得相关研究论文152篇。然后比照以“陈鹤琴”为搜索词查阅到的研究论文,剔除重合文献,又获得25篇研究论文。

(二)研究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到的研究文献逐一阅读后,进行编码分类,并利用Excel对研究文献进行量化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文献大半出现在其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前后的2~3年之间,笔者认为1982年至今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1982~1990年;阶段二:1991~2000年;阶段三:2001~2011年。

(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各阶段文献数量分布

如表1所示,三个阶段共有研究论文346篇,总体呈不断增加趋势。

(二)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各阶段研究主题分析

三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如表2所示。进一步分析可看出:(1)关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概述及其生平介绍的生平研究方面已有非常细致的研究成果。(2)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中的哲学基础,相关研究涉及内容包括活教育思想概述及其思想渊源,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程与教学、师范教育等方面。近十年的研究则较多集中在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教改革的启示等方面。(3)家庭教育、领域教育、儿童心理及研究方法、特殊教育、比较研究、师范教育、玩具与游戏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太多。

深入分析三个阶段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第一阶段(1982~1990年)可视为研究的准备与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对陈鹤琴的追忆、缅怀以及思想概况研究的文章较多。偏重在对史料的挖掘与整理,但研究队伍尚未成形。开始探索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第二阶段(1991~2000年)开展过两次较大型的纪念活动,一次是1992年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00周年,一次是1997年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05周年。由此出现了有关陈鹤琴研究的热潮。这一阶段研究队伍有所扩大,研究领域相对细化,相关研究论著、论文大量出现。〔1〕第三阶段(2001~2011年)再次掀起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高潮。这一阶段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生平研究更趋全面系统,实践研究更加细化。受中国幼教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本阶段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影响的探索不断深入。

(三)研究人员分布情况

1.研究人员工作单位分布

研究人员工作单位大致可分为六类:中等和高等幼师院校、幼儿园、出版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教师进修院校等。总体上看,以中等和高等幼师院校为主,其次为幼儿园。

从三个研究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未署工作单位的作者较多,亲属、友人、学生所写的纪念类文章较多。第三阶段中等、高等幼师院校专业人员激增,这也许与第二阶段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大规模推进有关。第三阶段的最大特色是开展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的幼儿园教师人数激增。这也许不仅与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有关,还与提倡“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有关。

2.研究人员地域分布

通过对研究人员工作单位所处地域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大半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地区都有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者,另有来自日本的研究者。虽说研究人员地域分布范围较广,但也有明显集中趋势,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研究者较多。

三、结论与讨论

(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30年发展概况

1.研究内容相对集中

陈鹤琴的生平、思想渊源探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教改革的指导意义以及有关音乐、美术、健康等领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也颇受研究者关注。

2.研究水平逐步提高

30年来,有关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总体呈现为由单纯的回忆缅怀、史料整理与挖掘到史论结合的比较研究以及对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在当今幼教改革中的指导意义的深入分析,研究日趋深化。

3.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阶段一的研究着重在对陈鹤琴相关著作的解读以及子女亲属、亲朋好友对陈鹤琴先生的回忆和思想总结。阶段二的1996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由此出现了大量将《规程》精神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联系起来的研究。阶段三的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由此又出现了大量将《纲要》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联系起来的研究。

4.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开展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的人员最初以子女亲属、亲朋好友为主,到阶段二、阶段三时,有较多中等、高等幼师院校专业人员和广大幼儿园教师加入。

(二)30年来,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的不足

1.研究内容相对集中,重复性研究较多。已有研究对陈鹤琴生平、活教育思想等方面的成果较多,但对其思想渊源、形成机制等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其他如师范教育、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玩具与游戏、教育科研方法等的研究有待加强。陈鹤琴如何根据“洋为中用”原则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思想体系,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2.研究相对零散,不够系统深入。例如,有关活教育思想的研究文献虽多,但内容零散,不够系统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有脱节现象。

3.研究队伍较为集中,中西部地区研究力量明显薄弱。

4.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以文献法为主,其他方法运用很少。

四、结语

目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研究在国际上已开始被关注。有日本学者将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与日本幼儿教育专家仓桥惣三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有日本博士研究生以陈鹤琴为博士论文研究内容。因此,我们应深入开展对陈鹤琴学术思想的挖掘、研究工作。例如,我们要进一步厘清陈鹤琴教育思想与新教育思潮的历史联系以及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联系;梳理中国现代儿童教育思想体系形成的脉络,寻找学前教育学科形成的逻辑起点以及本学科各研究领域(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各领域课程与教育、教育研究方法等)相互作用、逐步展开的逻辑线索,从而为当前我国政府“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提供理论支持。〔2〕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办好学前教育,绝不能患上“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这正是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此外,他的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以及师范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以及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等思想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亟需加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陈鹤琴研究资料〔C〕.北京: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2002: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J〕.幼儿教育,2011,497/498(1/2):4-6.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Chen Heqin’s Thoughts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the Past 30 Years

Yang Yinghui, Zhang Yongy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Abstract】In the last 30 years since Chen Heqin’s death, the research on his thoughts underwent three phases; the research contents involved his life, educational ideas, children’s psych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n various areas, toy play, family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and application study, etc.;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increasingly rich in quantity and refined in quality with distinctive time specialty. However, repetition and disorganization in contents and monotony in methodology were detected in the research. Therefore, further research on Chen’s thoughts should be encouraged.

篇4:绍兴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一) 美国艺术教育政策保障

美国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比较早, 1959年组建艺术教育委员会, 于1977年发表《我们的领悟———艺术对美国教育的重要性》, 概述了艺术教育, 特别是幼儿艺术教育对孩子发展成长的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将艺术列入联邦法律, 至此之后, 艺术成为一门必修学科。美国政府于1992年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表明艺术教育在教育课程中的重要价值, 艺术教育要面向每一学龄段的学生。缺乏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是不真实的。[1]

(二) 美国艺术教育的特色

1.艺术教育生活化, 综合化。艺术来源于生活, 艺术关联与生活, 通过艺术来讲述日常生活片段, 借艺术表达生活, 感受生活, 充实生活, 帮助幼儿懂生活, 理解生活, 我们需要艺术来表达语言或是肢体所不能表达的生活内容。

美国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不仅注重艺术为生活服务, 艺术存在于生活之中, 如环境艺术、商品艺术、建筑艺术等等都是美国艺术强有力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表现。一方面为特别注意艺术要反映美国和美国人民的某些特征, 贴近现实与民众是美国艺术教育的追求。受这种实用主义的艺术观念的影响, 美国的艺术教育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则较多, 而“死读书, 读死书”的现象并不多见。艺术专业的教师鼓励学生从小参加劳动自己动手制作工艺品, 练习绘画,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热爱生活。

美国的幼儿园工作者为了使幼儿园与生活得到更加紧密的联系, 注重艺术与生活环境的联系, 将孩子亲自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摆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当亲子活动日到来之时, 家长看见孩子做的手工艺品会鼓励孩子自己讲述制作过程, 又进一步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科学性, 对艺术教育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儿童未学说话前就能够本能识别色彩, 图画, 模型。幼儿出生最初几年, 敏感期、好奇心剧增, 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此时能自主积极地认识周遭的事物, 并用身体器官感知世界, 将艺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求知欲的同时, 陶冶了情感, 更为关键的让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

美国教育家眼中, 他们潜意识中就认为生活就是艺术, 生活中充满了艺术资源, 所以全美的众多博物馆、纪念馆供儿童免费参观, 同时好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少儿艺术品展览活动, 各种艺术工作室琳琅满目, 美国的大小城市,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城市雕塑。[2]这些都是活的艺术教育的生活中的资源。

2.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三者结合的艺术教育。美国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与社会艺术团联合。依托校外艺术团体的专业指导合理有序的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并且, 许多校外艺术教育机构有艺术家的同时参与, 因而, 能使幼儿深切感受到与幼儿艺术家之间的联系。

3.面向全体幼儿实施个性化辅导教学。美国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天才教育”, 而是大众群体所享有的。它将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自然, 艺术与细节联系在一起。[3]

4.逐渐完善的儿童艺术教育测评体系。《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对幼儿园到四年级等年龄阶段的儿童关于艺术 (舞蹈、音乐戏剧、视觉艺术) 应该知道和能够做什么做更为详尽的描述。每一领域中有两类标准:内容标准和成就标准, 用于指导对儿童的评估。[4]

二、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在多元文化教育环境下应如何发展

(一) 目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困境。艺术教育在于为生活增加一份色彩, 美化生活, 传播艺术品位。当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这一领域的探讨研究, 多数将目光聚集在教法、技巧这一层面, 而笔者认为观念性的问题扭曲, 未被认清其实质时, 实践运用也难以达成其追求理想的显著效果。[5]所以, 目前世界处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态中, 我国有必要充分考虑到时代背景、时代需求, 从而应对时代赋予的挑战。儿童艺术教育正是从艺术思想文化层面让儿童接触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性文化, 这也恰是人性继承和精神流传的重要途径。而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因根本性的观念偏离致使发展滞缓。

1.多数陈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阻碍了中国艺术教育发展, 使得幼儿艺术层面的发展滞后。首先, 传统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导致发展受阻, 例:创新教育的理论强调:创新就是要与众不同、要新颖。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大一统思想主张“枪打出头鸟”。与创新背道而驰。

2儿童艺术教育仍然是少数孩子享有, 而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公平。当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领域并不十分乐观, 学校中的艺术教育如音乐, 美术等学科并非让全体学生平等享有, 反而是少数被教师认为有天赋、有资质的孩子着重培养, 并没有做到一视同仁。

3.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全盘西化的趋势过于明显, 没有本国的特色, 一味的照搬照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以及当下全球化的影响, 西方先进的幼教文化也被我国所用所借鉴, 但是当前的的问题是中国儿童成为了西化儿童, 我们模仿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 只是将表面的肤浅的东西拿来模式化的照搬照抄, 而并未结合我国孩子的实际特点因人适宜的进行个别化的辅导和教育。

(二) 我国在儿童艺术教育方面需要借鉴的方面。1.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幼儿, 注重其公平性。2.加强本土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渗透。3.有意识的将中西文化结合, 取优补劣。

摘要:国外幼儿艺术教育具有许多优势和可以借鉴的地方, 譬如:艺术教育以自然为原则、尊重儿童、有法律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因人制宜, 实施个性化教学等。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来自传统文化的阻力, 少数儿童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 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公平, 基于这样的现状, 我国要对国外优秀的做法合理的借鉴。以促进学前教育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育教学平等,因人制宜

参考文献

[1]罗海鸥.开放、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美国艺术教育考察报告[J].教育研究, 2003, 276 (1) :90-94.

[2]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415.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115.

[4]钟志贤.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篇5:绍兴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 可行性研究 实践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近年来,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在幼儿发展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他认为语言在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成就。语言符号系统包含了人类无数的语言情景图式化和形式化的成果,幼儿在社会交流中习得语言符号,实际也“继承”了这些成果。幼儿具有意图解读和文化学习这些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认知技能,这些技能是幼儿获得语言的基础,语言获得过程是个体认知发展和社会文化历史过程的统一。有关人类学习母语的研究表明,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语音发展的关键期。在敏感期以后,人类获得语言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削弱。第二语言的获得同样存在着关键期。幼儿在关键期母语学得最好,而且学习别的语言要比成人学习新语言付出的努力要少得多。在这个时期学习多种语言的幼儿可以把这些语言说得与母语一样好。在敏感期,儿童的语言技能如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日后他们就会成为有效率的思想者、演讲者、读者和作者。

幼儿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习得,习得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有意义的交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自然获得第二语言。幼儿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第二语言,不需要母语作中介。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显示,有效地语言学习应当以互动的方式进行。语言交流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流利的说话能力不是从直接教授和句法形式的训练中获得的,而是在有意义的互动交流活动中自然习得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与国外交往的机会日益增多。掌握一门外语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受教育者自身的必然要求和愿望,所以,英语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发展的各学科研究成果表明,幼儿发展存在关键期,事半功倍地学习英语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Immersion)英语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外语教学模式,即学习者在正规教育环境中的全部或部分时间被“浸泡”在英语环境中,教师只用英语面对幼儿,英语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和学习的工具,根据“浸入”时间的长短,浸入式教学可以分为完全浸入式、半浸入式等;根据“浸入”的早晚,可以分为早起浸入式、中期浸入式、晚期浸入式等。

自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法语浸入式开始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以来,世界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匈牙利1989年进行了英语浸入式实验;澳大利亚进行了法语、日语、汉语以及印度尼西亚语的浸入式实验。美国近年來开始对朝鲜语、俄语和日语进行浸入式教学。据美国国家应用语言学学会1995年统计,美国全国共有26个州和地区近290所学校开设有浸入式教育学科。荷兰、新加坡、南非等国也都有不同类型的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的尝试,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在亚洲,新加坡、日本、韩国也引入了英语浸入式。日本于1992年4月在KatohGakuen学校首次进行英语浸入式课程,1994年延伸到幼儿园阶段,1998年到中学阶段。2000年11月,Katoh学校的英语浸入式项目因其在日本教育方面做出的“独一无二”的贡献被日本大学教师教育协会授予特别奖。”在韩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进行英语浸入式教学。在一些学校,英语不再是一门科目,而是作为工具在其它科目如数学、社会科学、理科中学习。

儿童英语浸入式实验研究发现,中国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全英语环境的创设;(2)具有挑战性的课程;(3)教师的期望和师生,生生的合作与互动交流。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西安、北京、广州、兰州、深圳、上海等多个城市的中、小、幼各级各类浸入式实验园/校。英语浸入式实验规模在扩大,实验的成果也在不断涌现,建构了英语浸入式课程体系,编写出了系统的教材,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英语浸入式教师,各学段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魏微(2004)在《英语浸入式教学初探》一文中,谈论了我国推行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现实背景,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方俊明(2001),仇红(2003)分别撰文探讨了儿童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认知发展,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途径——习得和学得;双语学习会促进认知的发展。他们认为,浸入式教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新路,有利于培养出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双语人才。方俊明认为,影响双语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语种,年龄,社会,语言环境,动机水平,性格特征等。赵微、刘华、王健、杨黎明、余珍有、雒蕴平等人分别从宏观、微观多角度对浸入式理论进行了阐述。高小妹(2004)通过对3种儿章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学科英语、“全英语课堂”、“浸入式”——的比较研究发现,在20分钟教学活动时间内,浸入式教师语言输入量最大(256句),“全英语课堂”教师居中(169句),学科英语教师最小(116句);浸入式教师呼叫儿童姓名最多,课堂指令性用语最少;浸入式中课堂教学中儿童单独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于集体回答的次数,这和另两种模式明显不同;浸入式中的儿童语言运用质量高于另外两种模式。

目前幼儿园的双语教育良莠不齐,而家长对幼儿学英语的热情之高,不得不让我们冷静思考:既然幼儿园双语教育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那么,作为一名关注幼儿教育研究者,如何在现有的双语教育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出一种适宜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途径,应是我们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篇6:婴幼儿约束用具的临床应用概况

约束用具是指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的病人限制其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 以达到维护病人安全, 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的各种用具[1], 在临床中应用较为普遍。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针对其护理对象研制了各种各样的约束用具, 但针对婴幼儿的不多。目前对婴幼儿约束使用的情况并无系统、公认的统计数据。而婴幼儿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属于配合度极低的特殊群体, 必要时使用约束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无家属陪护、病情危重、身体管道多的患儿, 所以婴幼儿约束用具的使用不可或缺。现将婴幼儿约束用具的临床应用概况介绍如下。

1 婴幼儿约束用具的使用指证

申屠敏姣[2]提出, 病人有妄动或狂躁、有过分活动, 可能引起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 扰乱治疗及护理程序而危及生命, 此时应予约束。这也适用于婴幼儿。

2 婴幼儿约束用具的要求

婴幼儿皮肤细嫩、角质层薄、皮肤保护功能差, 而约束用具是与患儿皮肤密切接触, 约束用具的选材要求比成人严格, 需选用质地较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布料, 如稍厚的棉布, 且是色彩柔和、带有卡通图案的布料。图案纷呈、色彩艳丽的布料, 易使患儿产生亲切感, 减轻恐惧心理[3];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 骨骼柔软易弯曲, 关节发育不全, 关节窝浅、关节韧带松弛, 约束不当可导致骨骼变形弯曲、关节脱臼、影响生长发育等, 因此, 婴幼儿约束用具的制作不但要保证受约束过程中的安全, 还要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求。近年来, 病人安全问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与众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已成为医院管理领域最重视的议题之一[4]。护理人员研制婴幼儿约束用具时需把约束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在安全的基础上力求达到约束用具美观、舒适, 并且兼备操作简单方便、节时省力的效果。

3 各种婴幼儿约束用具的临床应用

随着儿科护理的不断发展, 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和病情需要, 广大医护工作者研究与设计出多种类型的约束用具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各有利弊。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婴幼儿约束用具分为以下种类。

3.1 手术约束用具

3.1.1 术中约束用具

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除了传统的四肢约束带外, 根据手术需要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约束用具, 如小儿手术专用四肢约束带[3]加衬了海绵条、分体式约束布带[5]以布带加大约束部位受力面积, 能有效缓解对局部皮肤的机械损伤;“投降式”[6]上肢约束带在约束的同时增加了术者操作空间;小儿束腿带[7]则针对手术患儿双下肢的约束。这些特制的约束用具为手术患儿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3.1.2 术后约束用具

婴幼儿年龄小, 无自我保护意识, 术后时常发生用手抓伤口的现象, 造成术后伤口感染, 影响手术效果, 程琳等为术后患儿设置了腹部手兜式约束带[8], 不但能有效地约束患儿双上肢, 而且患儿肘部关节处呈功能位放置于腹部手兜内, 避免了肢体劳累;婴幼儿约束保暖套[9]则集约束和保暖为一体;还有为保证患儿在麻醉苏醒期的安全而设置的胸腹约束带[10]。这些约束用具的使用促进了患儿的术后康复。

3.2 输液约束用具

由于小儿天性好动, 自制力差, 在输液过程中他们有意或无意识的手指或手脚乱动。可能导致针头移位致药液外漏或者将针头拔除, 影响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11]。小儿静脉输液最常选用的穿刺部位为头皮、手或足背部的静脉, 针对小儿头皮输液患儿制作了专用约束带[12], 此约束带由腰带、缚手带、缚腿带组成。将腰带、双侧缚腿带固定在患儿腰部和大腿上, 然后用腰带两侧的缚手带把双上肢固定在患儿身体两侧, 使患儿双手举不到头部, 防止患儿将头部的头皮针拔出;针对上肢输液的患儿, 输液室的护理人员也制作了约束患儿输液肢体的手部约束板[13]和手臂固定板[14], 能有效限制病人手的活动, 保持针头的稳定。而很多病房则根据相同的约束原理采用硬纸板或空药盒和胶布联合使用进行约束, 不但约束效果相同, 且适用于足背静脉输液。

3.3 其他

丁明娥[15]设计与制作了小儿约束背心用于约束患儿上肢, 由背心和8根衣带组成, 将背心穿在患儿衣服外 (夏季贴身穿) , 扣好衣扣, 向下伸展患儿上肢, 将高位两条衣带围绕患儿上臂环扣, 将低位两条衣带围绕患儿前臂环扣, 即将患儿上肢固定在身体两侧, 但使用此约束背心不能将患儿固定在床铺, 坠床的风险未降低。这与程海冬设置的约束罩衣[16]作用大同小异, 优缺点相似。刘素然等[17]用无纺布制作的一次性肢体外固定带可将患儿四肢固定在床铺上, 同时具有标识腕带便于护理人员核对的作用, 但在约束效果及产生不良并发症方面跟传统四肢约束带一样。

4 小结

篇7:绍兴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绍兴莲花落”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并称浙江四大曲种,流行于绍兴市的越城、柯桥、上虞、嵊州及萧山、杭州、余姚、慈溪一带。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上虞崧厦雀嘴村渔民儿子沈阿发,在上虞、绍兴等地“跑街卖唱”中为主首创“莲花落”演艺形式,上虞因此成为“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百余年来上虞地区的“绍兴莲花落”发展经历了由首创到形成,由成熟至繁荣,由困难至创新的发展历程。其主要演员有建国前的沈阿发及其兄弟沈阿六、弟子高禹主等,建国后的章江喜、李伯善、吴宝炎、杨国华、吴一笑、裘美珍、王祖友、娄伟铨等。作为“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目前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发展正处于喜忧参半,困境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状态。具体来说:

1.发展环境优化,演艺队伍萎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和非遗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绍兴莲花落”与其他地方曲种一样,发展大环境日益优化,尤其是绍兴市提出并实施“绍兴莲花落”二次创业后,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也迎来了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繁荣期后的又一个发展期。目前无论政府层面的领导重视、政策扶持,还是社会层面各种文艺演出活动的实质性需求等,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位居地方曲种首位的,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亦不断提升和扩大。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演艺队伍却日趋萎缩。目前除国华艺术团、一笑艺术团两个民间演艺团体兼演“绍兴莲花落”外,全区没有一个专业的“绍兴莲花落”演艺团体,主要演员也只有吴宝炎、杨国华、吴一笑等四五人。此种状况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虞有专业的上虞曲艺团和十几支“绍兴莲花落”民间演出队伍,有近30名专业、业余的演艺人员,可谓昔非今比。

2.优秀作品迭出,观众数量减少。与昔日“绍兴莲花落”的创作注重与传统曲目的改变、话本的移植不同,近年来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创作不但数量众多,而且优秀作品迭出。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风尚的作品代替传统曲目,成为“绍兴莲花落”创作的主旋律。此当中如著名“绍兴莲花落”作家袁伟文创作的《老板密室》《耳朵官司》《山伯英台店》等曾先后荣获文化部群星奖、中国曲协优秀作品二等奖等;吴宝炎、杨国华、吴一笑等人创作的《梁祝正传》《一张结婚照》等曾先后荣获省、市“绍兴莲花落”大赛各类奖项。然而,尽管优秀作品迭出,但“绍兴莲花落”观众不断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统计,近五年来除了上虞文化部门组织过一台“绍兴莲花落”专场演出,杨国华、吴一笑分别举办过个人专场汇报演出外,在上虞城区及21个乡镇街道中,几乎未举办过专门的“绍兴莲花落”商业演出。一些“绍兴莲花落”优秀曲目的演出,也更多地作为政府“三下乡”等活动中的相关节目登上舞台。此当中原因有很多,但观众的不断减少是一个关键的原因。

3.创新能力增强,持续发展乏力。令人欣喜的是为了促进“绍兴莲花落”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上虞地区的演创人员在“绍兴莲花落”的探索创新上作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除上面提到的在“绍兴莲花落”创作题材、内容上更关注现实生活外,在表演形式上相继尝试推出了“摇滚莲花落”、“快板莲花落”“歌舞莲花落”等,其传播手段也有单纯的舞台演出走向电视演出、拍摄莲花落电影、电视片等等。而此当中尤其是吴宝炎组织并践行的“绍兴莲花落”走进学校、社区等的公益演出,其影响和成效更为明显。目前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 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亦较为突出。固定的“绍兴莲花落”演出场地空白,民间演艺团体难以生存,现有演艺人员稀缺,曲目创作人员屈指可数,尤其是“绍兴莲花落”演创人员后继乏人等等,已成为制约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实现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更好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为了实现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有效传承和更好发展,笔者在调查、思考的基础上特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扶持要有效加大力度。勿庸讳言,在中国的国情中一种地方曲种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层面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第一位的。近年来上虞区政府和宣传、文化等职能部门,为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从上虞为浙江四大曲种“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及促进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更好发展等角度计,政府层面的支持和扶持可进一步加大力度。具体来说如对民间演艺团体税收、资金上的优惠支持,对演艺人员在公益、商业演出中的固定性补贴,对优秀莲花落作品、曲目的专项奖励,以及固定演出场地的物色落实,莲花落研究传承组织的建立,相关莲花落学术演艺活动的组织等等。

2.演创人员要勇于担当责任。如果说政府的重视支持是外因的话,那么内因的作用更为重要。内因是什么,就是现有的“绍兴莲花落”演创人员,他们既是当下上虞地区“绍兴莲花落”传承发展的中坚和主体,也是未来“绍兴莲花落”繁荣振兴的依托和支撑。对此,演创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加勇于担当这一历史责任的信心和能力。要放下身架,克服浮躁,乐于作为,既不因“绍兴莲花落”发展的困难和沉寂妄自菲薄,也不为已取得的成就、荣誉盲目自大。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经得住干扰和诱惑,把主要艺术精力集中到“绍兴莲花落”演艺创作中来。要深入乡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善于在“绍兴莲花落”诞生发展的原始土壤中寻找、开拓繁荣振兴“绍兴莲花落”天地和空间。

篇8:绍兴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1 调查对象

来我院门诊的腹泻患儿1384例的粪标本共1384份。1384例中男852例, 女532例。患儿年龄:<6个月247例 (17.8%) ;6个月~, 395例 (28.5%) ;1岁~, 469例 (33.9%) ;2岁~, 102例 (7.4%) ;3~5岁171例 (12.4%) 。

2 方法

2.1 A群轮状病毒检测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 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待测粪便标本中的A群轮状病毒。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试验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2 研究方法

我们通过对1384例患儿的不同性别、年龄分段及发病时间分段, 来分析其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并通过对1384份粪标本的性状及镜检结果, 分析其与感染的关系。

3 结果

1384份粪标本中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428份 (30.9%) 。男性852例中检出A群轮状病毒269例 (31.6%) , 女性532例中检出159例 (29.9%) 。男性检出率略高于女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 4, P>0.05) 。

3.1 患儿年龄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6个月~组的A群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 1岁~组次之, <6个月组最低。

3.2 不同时间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见表2。A群轮状病毒感染一般分布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2月份。2005年9月份至2006年2月份用2005~2006年表示, 以下同。由表2可以看出, 三个年度中均以11~12月份A群轮状病毒的检出率最高;横向看, 总体上A群轮状病毒的检出率随年份的递增而递增。

3.3 1384例粪常规检查结果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见表3。粪外观性状:糊状便 (简称A) 678份 (49.0%) , 稀水状或蛋花汤样 (简称B) 503份 (36.3%) , 黏液状或脓血便 (简称C) 203份 (14.7%) 。镜检:无异常或脂肪球或淀粉颗粒 (简称D) 760份 (54.9%) , 白细胞>2个/HP (简称E) 465份 (33.6%) , 白细胞≤1个/HP (简称F) 128份 (9.2%) , 霉菌阳性 (简称G) 31份 (2.2%) 。

由表3可以看出, 外观性状上稀水状或蛋花汤样便、镜检无异常或脂肪球或淀粉颗粒的A群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

4 讨论

4.1 年龄与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本组资料表明, A群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 (不含2岁) 段, 而<6个月的患儿感染率最低;笔者分析, 这可能与母乳喂养有关。杨凌云等[1]报道母乳中含有一种脂肪小球膜表面糖蛋白, 其可与轮状病毒交联, 并且竞争性抑制轮状病毒结合至宿主小肠黏膜, 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预防和减轻病情的作用。陈艳萍报道[2]母乳喂养对有症状的轮状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6个月至2岁 (不含2岁) 段的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高可能是该组患儿从母体带来的保护性抗体逐渐失活, 而患儿自身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还较弱有关。3~5岁的患儿病毒感染率也较低, 说明该年龄段患儿可能体内已经有了自身抗体。

4.2 时间与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本组资料表明, 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在11~12月份, 近三年来的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李林华等报道[3]轮状病毒感染与平均气温呈负相关, 而与雨日、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 低气温是导致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的主要因素。2007~2008年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高于2006~2007年, 可能与2007~2008年冬季 (冷冬) 平均气温比2006~2007年冬季 (暖冬) 偏低有关。这三年来本院门诊就诊的腹泻患儿每年秋冬季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均小于40%, 与金奇报道[4]的在我国每年秋冬季40%~60%的轮状病毒感染率相比, 明显偏低。这可能与本资料检测的是门诊标本而不是住院标本有关。

4.3 粪常规检查结果与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本组资料表明, A群轮状病毒感染大便以稀水状或蛋花汤样便为主, 这与轮状病毒感染后出现水样泻表现相符。值得临床医生注意的是大便镜检白细胞≤1个/HP及霉菌阳性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 可能是临床医生在未确证病因前盲目应用抗生素, 引起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 使患儿肠道微生态失衡, 而造成菌群紊乱, 条件致病菌感染菌群紊乱引起。

5 建议

目前轮状病毒没有特异的控制方法。所以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措施: (1) 提倡母乳喂养; (2) 对幼儿园、儿科病房等公共活动场所经常消毒,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勤洗手,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3)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在秋冬季最好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加强室内的空气流通, 做好呼吸道隔离。

参考文献

[1]杨凌云, 何振娟, 朱建幸.母乳中lactadherin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作用[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 32 (3) :174-176.

[2]陈艳萍, 魏涛, 刘慧, 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研究[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5, 18 (6) :503-505.

[3]李林华, 汪天林, 吴利红, 等.影响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流行的气象因素[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 (3) :50, 54.

上一篇:锦丰人民医院纪检监察和行风建设工作计划下一篇:铁锅生锈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