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游绍兴散文

2024-04-30

雨游绍兴散文(精选2篇)

篇1:雨游绍兴散文

雨游绍兴散文

正值江南的梅雨季节。

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一棵棵行道树也是湿漉漉的。打眼一瞅,连屋顶上的黑瓦片上,也长满了翠生生的青苔。仿佛谁不经意间,将绿墨泼洒到屋顶,在灰暗的粉墙衬托下,格外协调。正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境地。

也许是对鲁迅作品中描述的故乡,怀有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对江南水乡颇感兴趣的缘故,我冒着淅沥沥的毛毛细雨,倘佯于绍兴古街中的僻厦陋屋,乌衣小巷。

当目睹着港汊交错的`细渠小河中,飘泊的乌蓬船悠悠而过时,鲁迅作品中的一些熟悉人物-----闰土,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便如放电影般地在脑海中蹿腿眨眼地活泛起来。我恍惚看到了他们的音容笑貌,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心绪,我在咸亨酒店的门口踯躅良久。不知是进去好,还是把思念留下。敞开的当街门口,一木制的方曲柜台上,摆放着大小不一的酒坛子。酱色的坛子上贴着大红的酒贴,分外醒目。在柜台左上方,悬挂着'太白遗风'兰底白隶字的牌匾,令人想起太白醉酒诗百篇的意境。或许是被这几个字所吸引,或许是好奇心使然,我跚跚迈步进入店堂,坐在了原木方桌旁。来一碗酸溜溜的绍兴老酒,嚼几颗清香可口的茴香豆,会令人想起穷困潦倒长衫依旧的孔乙己,在酒足之余,仍不忘给街坊顽童分发茴香豆时所说的'多呼哉,不多也!'的声音。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油然而生。那抑扬顿挫的私塾先生的吟诵声,在我的耳畔回响荡漾了多少年多少年哟!

可惜,店小人多,全然失去了回味的雅兴。倘若孔乙己老先生转世,看见了这种乱糟糟的样子,也会拂袖而去的。

记忆被时间所风化,凸显出来的往往是童年。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屡屡提到的三味书屋,百草园等故地恐怕就是这样一种恋旧情结罢!从字里行间中能感受到童年带给他的欢欣与快乐,暇想与忧虑。童年哟,那水灵灵的岁月!会使多少过来人一不小心就会撞进的私蔽港湾。

如今,鲁迅故居己修葺一新。当年闰土来周家做'忙月'的地方,以及鲁迅童年时代玩耍过的地方,也重照原样修旧如旧了。百草园内新种植的复盆子,木莲藤等植物在风雨中摇曳着,依然情趣横生,令人回味起许多许多动情的往事来。

特别是鲁迅故居门前的小河浜,碧水涟漪。将鲁迅作品中的鲁镇,土谷祠,皇甫庄戏台子紧紧地牵连到一起,撩拨着人们的思绪,触景生情,久久难忘。真想在夏日的夜晚,与三两好友一起,乘坐着小小的乌蓬船,停泊在皇甫庄戏台子前的水湾里听戏呢!

烟雨江南,正是家家户户粽叶飘香的时节。

我冒雨漫步在古街的石板路上,让想象的翅膀扑簌簌地展开,飞翔,越飞越远……

篇2:雨游绍兴散文

我喝绍兴酒的历史不长,算起来不到二十年。

二十年前,我喝酒是以五十度为底线的。这也符合逻辑。啥叫酒?酒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辞典上就是这么说的。五十度的酒就是一半酒精一半水。高于五十度叫酒,低于五十度不是成水了吗?拿水当酒喝也太没面子了。绍兴酒的度数比葡萄酒高不了多少,顶多二十来度。葡萄酒可是女生们喝的玩艺,所以咱大老爷们不能喝绍兴酒。

绍兴酒的口感也不对,一入口就有股子淘米水的味道。这哪叫喝酒?

后来,我来到上海。当地少有人喝五十度以上的酒,上海人喜欢喝黄酒。最正宗的黄酒当然就是绍兴酒了。

上海人喝起绍兴酒来可算是蔚为大观。你只消看看那无处不在的酒肆,大街小巷、里弄超市,旦凡人口密集的地方大都有专卖绍兴酒的铺子。有不少还是专卖店,“沈永和”、“善元泰”、“女儿红”、“古越龙山”……牌子只卖一个,品种却是一应俱全,加饭、善酿、香雪、元红……等等。

据统计,上海人每年要喝掉二十万吨黄酒。二十万吨啊!这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就像南京人每年吃掉三千万只鸭子一样。在南京时我至少每周就得吃一次鸭子,不然就好像不是南京人了。既然上海人每年要喝掉二十万吨黄酒,咱住在这片土地上也该入乡随俗才好。反正也没几个人愿意陪咱喝五十度以上的白酒。

我开始试着喝绍兴酒了。刚开始时,有南京朋友见到我喝绍兴酒,我会主动向人家解释:“入乡随俗,入乡随俗,呵呵。”就像我之前在海南时,每次回到南京,让母亲炒空心菜给我吃。母亲从菜市场拎着空心菜回家的路上遇见熟人,就会主动大声向人家解释:“这是我儿子要吃的,说是海南人都吃这个。绿叶菜,有营养。”因为,在那时的一般南京人看来,空心菜通常是用来喂猪的,绍兴酒通常是用来烧菜的。不解释一下心里总有点虚。

后来,绍兴酒成了我屋里的必备物资,几乎每日必饮。来了外地朋友我喜欢请他们去云南路上的“小绍兴”吃饭,不仅是因为那里有很能反应上海饮食文化特色的“三黄鸡”和本帮菜,更因为那里有口味很纯正的绍兴酒。当时“小绍兴”有一种市场上买不到的特供酒,好像名字叫“鲁镇”,据说是孔乙己当年喝的酒。当然,这很可能是商家做的噱头。不过,文化人往往会被这样的噱头所吸引。北方朋友从未喝过黄酒,因为孔乙己喝过,他也就喝了。

喝酒人还是比较讲究酒的历史的。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这些名酒所拥有的不仅是优秀的品质,还拥有一份历史的积淀。绍兴酒在春秋年代就有了,当然也很有历史。绍兴酒与那些蒸馏、勾兑出来的白酒又有不同,勾兑出来的白酒强调某瓶酒摆了多少年意义不大。绍兴酒是发酵、酿造的酒,酿好的酒装入陶坛,用干鲜荷叶包住坛口,再用稻壳与上好的净土和成稀泥将坛口封严,埋入地下。存放时间越长,酒的质量越好、味道越香。几十年后再取出饮之就是上等绝品了。所以,绍兴酒是越老越好。上海人管喝酒叫“吃老酒”,这“老酒”就是特指绍兴酒。绍兴酒也特别强调五年陈、八年陈、十八年陈……等等。二十年以上的极品绍兴酒也是可以卖到上千元一瓶的。

精白糯米、优质小麦、清澄甘冽的鉴湖水,这些是绍兴酒的原料。绍兴酒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十多种氨基酸,适量饮之对健康大有助益。于此,白酒完全无法望其项背。再高档的茅台、五粮液也不敢宣传自己有营养,顶多说少喝点无害而已。

可是,喝酒人大多并不讲究酒的营养。完全无益于健康的白酒在中国的销量还是远远要大于黄酒。人们要的是那种感觉,醇香扑鼻、辛辣刺激、遍体通泰、飘飘欲仙的感觉。

和白酒相比,绍兴酒别有一番风味。没有白酒的清洌、爽放,绍兴酒的甘醇、芳郁却是白酒比不了的。那滋味谈不上刺激,却有一份浓浓的幽雅。那特有的米香也给你一种踏踏实实的韵致。

喝绍兴酒最好喝坛装的。因为坛装酒不像瓶装酒那样为了保质在酒里加上些防腐剂。虽然那防腐剂的剂量很小,也和“苏丹红”不搭界。但总归是化学的东西,心里总有点不适宜。坛装酒里就没有防腐剂,喝起来心里更踏实。

坛装绍兴酒直接从绍兴的酒厂里拉来,堆放在每家专卖店里。泥灰色的`酒坛上贴着张菱形红纸,上面标明酒的品种和规格。这种坛装绍兴酒只要不开封,放上三年五年也不会坏。当然专卖店里的坛装酒是不会摆上三年五年的,顶多三五个礼拜就卖光了。开了封的坛装酒不易久放,尤其是热天。其实也久放不了,当天开封的酒最晚第二天就清了坛。

老主顾来到酒肆:“老板,三斤花雕。”老板应道:“好咯,同侬新开一坛。”这是给老主顾的一种礼遇。

小街上的酒肆有些还在门口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不上漆,只刷层桐油。有的桌子已经很旧了,古色古香。桌子里面放一把长条板凳,也是古色古香。一二位酒客进来,老板上酒。店里也兼卖些下酒的小菜,都是些花生米、茴香豆……这些能摆的东西,再加上酒客从旁边冷菜店里切来的白斩鸡。就这么当街喝了进来。一边喝,一边将街上那来来去去的男男女女当风景看。很是惬意。

绍兴酒要略温了喝,酒温超过体温一些即可。微微的酒温提出了悠悠芬芳,醇醇的馥郁令你神通气畅。时间长了,我对绍兴酒产生了感情,几天不喝就会想它。如果以酒喻人,我更愿意将绍兴酒比作成熟女人。不以青春泼辣或浓妆艳抹的强烈刺激盈人,醇厚的风韵和温柔的体贴却让人难以忘记。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越相逢几醉眠,满楼明月镜湖边。”

当年我在上海时,有一家供应商来自绍兴乡下。老板娘听说我喜欢喝绍兴酒,便说:下次去我们那里喝吧,我们那里是每家每户自己做酒的,每家的酒口味都不一样的。

呵!这是啥感觉?一家家喝过去,各有不同风韵妩媚。

上一篇:连词成句带答案下一篇:蓝花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