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申请书

2024-05-02

37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申请书(精选16篇)

篇1:37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申请书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强 制 执 行 申 请 书

()质监执申字〔 〕 号

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委托代理人:

职务:

被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职务: 联系电话:

申请人于 年 月 日对被申请人做出

行政处罚决定,并已于 年 月 日依法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未履行该决定。申请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于 年 月 日催告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被申请人逾期仍未履行。

根据《 》第 条第 款第 项的规定,特申请贵院对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予以强制执行: 1、2、此致

人民法院

附:

(印章)年 月 日

本文书一式两份。一份送达人民法院,一份行政部门存档。

篇2:37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申请书

强制执行申请书(行政强制执行)

申请人:(基本情况)被申请人:(同上)请求事项:

强制执行ΧΧ市ΧΧ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事实和理由:

(写明事情的起因、经过及有关行政部门所作的行政处罚,以及执行结果等)……

鉴于上述情况,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及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特申请贵院依法强制执行。此致

ΧΧ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3:浅析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所作行政处理决定的义务, 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行政强制执行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行政义务为前提, 在一般情况下, 这种不履行还必须有不履行的故意。不履行行政义务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另一种是, 不履行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第二, 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强迫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履行行政义务。因此, 强制执行应以行政义务为限, 不能超过当事人所承担的行政义务范围。第三, 义务人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 是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该义务产生的依据有行政处理决定和行政法律规定两类, 但目前更倾向于仅以行政处理决定为依据, 不再以法律规定为直接依据。第四, 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还是司法机关, 两大法系是有区别的, 这源于对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的认识不同。普通法系国家从来把行政强制执行权看成是司法权的一部分, 行政机关无权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但大陆法系国家则历来将行政强制执行看成是行政权的组成部分, 由行政机关自行执行。

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基本制度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 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一) 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 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

行政强制执行权原则上属于法院, 行政机关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中规定的义务时, 如法律没有授予其强制执行的权力, 就都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经法院受理后, 不仅要作形式审查还要作实质审查, 原行政强制决定就成为司法强制决定, 法院可以运用其司法强制执行权, 强迫当事人履行义务, 如经审查不合法, 则退回行政机关, 不予执行。

(二) 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

第一, 所谓例外就是法律规定的例外, 法律规定某一事项可由某一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时, 该行政机关才有某一事项的强制执行权。第二, 从已有立法的情况看, 只有那些属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强制执行事项, 法律才授予行政机关。对带有普遍性的强制执行权, 如强制划拨、强制拍卖财产等, 控制极严, 法律只授权个别行政机关。

我国已经形成的强制执行制度, 借鉴和吸取了各国经验中的有益成分, 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但是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尚无统一立法, 因此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 法院的审判任务加重, 影响行政效率。以法院为主导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导致大多数行政机关自身没有强制执行权, 其作出的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在管理相对人不自觉履行时, 必须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目前人民法院的审判任务十分繁重,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 加上对有关行政管理的专业性不甚熟悉, 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程序繁琐, 时间长, 这就造成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很难及时实现, 客观上助长了行政违法行为的泛滥, 影响了行政管理的连续性和行政机关的权威性, 不利于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有效维护。第二, 行政权与司法权划分不清, 行政审判的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由于法院对于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通常采用形式审查而不进行实质审查, 使很多申请执行案件的审查流于形式, 法院成了行政机关的执行工具, 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功能就无法得不到充分体现。同时, 也切断了行政诉讼案件的案源, 出现了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徘徊不前, 申请执行案件大量增加的畸形局面, 其结果使得法院对行政机关的支持功能远远超过了监督功能, 使司法与行政的角色严重错位。第三, 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混乱。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 有关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极为混乱, 呈现“无序”和“政出多门”之特点, 体现在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主体混乱, 权限不清, 内容不合理。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通过法律设定强制执行外, 国务院及其部委、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人民政府也通过相应的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在现实中, 没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也通过规范性文件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措施, 从而使设定主体混乱。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机关在设定权限上有无划分, 如何划分, 对于行政机关有无相应的执行权, 现行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第四,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不够健全。我国立法中对于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都没有任何规定, 以至于实践中的作法不一, 这不仅使行政强制执行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困难, 而且也及于造成违法与不当, 从而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制度, 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强制执行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影响更直接, 如何解决行政强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只能通过对行政强制执行统一立法加以解决。

三、通过立法改革行政强制执行法律制度

(一) 行政强制执行的机构

适宜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分配制度是, 以行政机关执行为主, 辅之以法院的强制执行。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建立行政执行机构, 也可引导现在正在组建的行政执法局为功能更加单一的行政执行局。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法院的工作量, 提高行政机关的执法效率。

(二) 执行的事项

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执行机构不仅强制执行相对人拒绝履行的行政决定, 且还可以执行法院有关金钱给付义务的裁判。

(三) 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在行政强制执行方面的合理与科学的分工

改变目前行政机关在其他领域里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即时强制, 从而约束行政机关对人身自由限制的各种强制。因为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执行机构可以执行法院有关金钱给付义务的裁判, 就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多有迟延, 法院的民事、行政裁判亦存在的执行难的问题。

(四) 完善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应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批准程序, 前先行告戒, 期限, 执行人员执行开始应说明理由, 制作笔录, 出具清单。人身强制的程序、即时强制的程序, 执行的豁免、强制检查。规定查封扣押的适用条件。金融机构配合行政强制执行的义务和解冻的期限。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选择遵循比例原则, 首选代履行或执行罚。还应规定制作执行决定书、送达、协助执行、中止执行、执行终止等。由于行政机关执行法院的金钱给付义务的裁判, 应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何种情形下执行法院的裁判文书。以及在何种情形下必须经由法院裁定后才可由行政机关前去执行的程序。

摘要: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大, 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何使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在保持一定执法效率的同时, 更加公正、公平的执法,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个环节。因此在借鉴国际优秀制度的同时来完善我国的行政强制制度是当务之急。

篇4:37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申请书

关键词: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划分标准

一、研究本课题的重要意义

我国出台的《行政强制法》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合称为“行政强制”却又将其一分为二。根据《行政强制法》关于这两者的规定,将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和内涵划分开来,具有如下的现实意义:

其一,使立法机关合理区分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在执法时有据可依。《行政强制法》在第10、11条中提出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拥有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但两者的权限不一致。第13条则提出只有法律拥有性质强制执行的设定权,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对其没有设定权。因此,必须要正确区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才能使立法机关执法得当。

其二,让行政机关在落实行政强制手段中采取正确的方式。《行政强制法》在第9条对行政强制措施进行了种类划分,归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主要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等。第12条对政强制执行的种类也进行了划分: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划拨存款、汇款;拍卖,依法处理查封或扣押的场所、设施以及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等。由此可以看出,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行为手段和针对的行为种类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行为手段行政机关应采取不同的强制行为。

其三,使行政机关分别依据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实施具体的执法程序。因为两者本质上的区别,《行政强制法》在第三、四章分别对两者的实施程序进行了规定。在行政强制措施程序中禁止委托,在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中要注意对当事人进行催告,使其履行义务。

其四,谨防行政强制措施被误当作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法》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规定在存在法律授权的前提下让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当没有法律授权时,行政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这就要求我们明确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之间的区别,确立划分标准,谨防将行政强制措施当做行政强制执行从而引起执法纠纷。

其五,促使行政机关对于过去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案件,集中进行梳理。《行政强制法》出台后,要求各级行政机关根据相应规定,清理和梳理过去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手段,通过事实案例检验这一理论,并帮助执法人员正确区分两者的定义、内涵。

其六,促使人民法院完善司法管辖制度。《行政诉讼法》在第18条就当事人因为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出的诉讼,做出了规定和判断。因为不恰当的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混为一谈会影响到法院对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必须要有效区分两者,才能进一步完善司法管辖制度。

二、各种分界标准的可行性分析

(一)将行政行为的保障性、执行性作为标准

持本标准的人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行为,因为其保障性与行政强制执行区分开来。行政强制措施的保障性体现在其对社会秩序的保障上,例如通过扣留肇事者驾照来保障对肇事者的处罚,通过冻结嫌疑人的存款来保障受害人能获得财产补偿。但行政强制执行则具有执行性,涉及到行政处罚、行政命令、行政裁决和征收等多方面的实际执行情况。其实行政强制措施也具有一定的执行性,但其执行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利益;行政强制执行也具有一定的保障性,但其保障是为了执行具体的命令、裁决、征收和处罚。前者的侧重点在保障,后者的侧重点在执行,因此这种标准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二)将行政行为的中间性、最终性作为标准

持本标准的人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中间行为,行政强制执行是最终行为,以此将它们区分开来。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中间行为,是因为其具有中间性,只属于行政行为中的中间环节,而完成最终行为的是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法》第2条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暂时性控制的行为”,也明确了这个标准的可行性。换句话说,行政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后续行为的效果,也就是为行政强制执行奠定了基础,最终要让当事人履行义务或服从处罚,还需要依靠行政强制执行来实现。由此可见,此标准的可行性很高,对行政机关执法具有指导意义。

(三)将履行的义务内容作为标准

根据《行政强制法》展现出的理论基点,不少学者认为以“履行义务”作为区分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可行的。这一点在《行政强制法》的第2、34、53条中均有体现,规定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人民法院实施强制手段都需要以当事人不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应当承担的义务或处罚为前提,当事人负有“不作为”和“容忍”义务时实施的强制行为归属于行政强制措施,当事人负有“作为”义务时实施的强制行为则归属于行政强制执行。因此行政强制措施与行强制执行的划分可以此作为标准。

除了上述的三种标准,学术界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划分标准,但因为划分根据和划分效果的不明确不具备太强的可行性。但不管行政强制措施或行政强制执行,实际上都属于行政强制机关的强制手段,是为了保障受害人的权益得到补偿或加倍赔付,并强制当事人履行其负有的行政义务。如果当事人负担“不作为”或“容忍”的义务,为了使其履行应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如果当事人负担“作为”义务,为了使其履行应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这一点在《行政强制法》中得到了最为明确的体现,因此应当作为最关键的划分标准。

三、结束语

行政強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作为行政强制行为,都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和执行性,前者因为其特性还具有中间性和暂时性,后者因为其特性还具有最终性。这些都能够作为两者划分标准的参考,但最关键的划分标准是以履行的义务内容作为标准区分两者的内质层次。

参考文献:

[1]唐璨.行政强制措施设定制度的立法解读与反思[J].江淮论坛,2012,(6)

[2]王鑫.试论行政强制措施的认定标准——从《行政强制法》第九条第五款谈起[J].法制博览,2013,(9)

[1]胡建淼.“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分界[J].中国法学,2012,02:90-97.

篇5: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

申请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姓名 职务

委托代理人姓名 职务

被执行人姓名或名称

法定代表人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地址

本机关对一案,已于 年 月 日送达了(具体文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该案审理终结。由于被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既未起诉,又未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申请贵院强制执行下列项目:

此致

××人民法院

附件一:(具体文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一份;

二: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证据和依据;

三:证明被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起诉,又不履行的材料;

四:被执行人的住址(或住所地)及财产状况的材料;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名称(盖章)

篇6: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申请书

被申请人:YJBYS 、男,生于1960年5月20、汉族、住址:

溪县塘坊乡塘坊村一社。联系电话: 关于李XX擅自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房屋一案的行政处罚决定以于2月21日送达,XXX未在处罚决定书规定的履行期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特申请强制执行。

事实与理由:

20XX年X月X日,XXX在渝巫公路451km+200m处公路左侧修建房屋,该房屋顺公路长12m,左前方(塘坊方向)退出公路边缘5.5m,右前方(县城方向)退出公路边缘1.6m该房屋基础已经形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五六条第一款,《重庆市公路路政管理条列》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关于禁止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的规定,确定李本全修建的房屋为违法建筑。因此根据《中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十一条,《重庆市公路路政管理条列》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决定:责令XXX于203月10前拆除修建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物处罚决定书。

此致

巫溪县人民法院

申请机关:

二OXX年 月 日

附:1.立案决定表

2.询问笔录

3.现场看验笔录

4.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

5.违法行为调查报告

6.行政处罚(处理)审批表

7.行政处罚告知笔录

8.处罚决定书

9.送达回证

10.重庆市公路路政管理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

篇7: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四环罚申字【】号

申请人:地址:法定代表人:职务:电话:被 申 请 人:地址:法定代表人:职务:电话:

案由:对被申请人的环境违法行为,我局已于年月日依法对被申请人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该案的四环罚字【】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四环当罚字【】号《当场处罚决定书》)已于年月日送达被申请人。

迄今, 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既未申请行政复议,也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

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特申请你院强制执行以下行政处罚:

1、2、此致人民法院

附件:

1、《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当场处罚决定书》)副本份

2、有关材料件

四平市环境保护局(印章)

篇8:浅析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一) 行政强制执行是有事先的告诫程序

在行政强制执行中, 执行机关有事先的告诫程序并期待相对人自我履行。我国《行政强制法》第4章第35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做出强制执行决定前, 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做出, 并载明下列事项: (1) 履行义务的期限; (2) 履行义务的方式; (3) 涉及金钱给付的, 应当有明确的金额和给付方式; (4) 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并且其37条还做出明确规定, “经催告, 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的, 且无正当理由的, 行政机关可以做出强制执行决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强制执行同样会以事先告知为前提, 只有当相对人拒不履行时执行机关才会强制执行。

(二) 行政强制执行所涉及义务及其对象具有广泛性

行政强制执行所涉及的相对人的履行义务, 内容比较广泛, 有金钱上的给付义务, 行为上的作为、不作为以及容忍义务。而就其执行对象而言, 执行对象可能是财产, 如强行冻结银行存款、强制查封财物等;也可能是场所, 如强制查封场所、设施等;还可能是人身, 如强制戒毒、强制拘留等。同样还可以是《行政强制法》中规定的强制执行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二、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现状

(一) 存在问题

1. 行政效率低下。

在我国, 由于大多数的行政机关就自身而言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 需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而又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很难及时完成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就法院而言, 又有大量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需要处理, 执行力量严重不足, 所以有许多已经做出的行政行为长期得不到执行。此外, 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程序繁琐, 拖延时间过长, 严重地降低了行政效率。

2. 行政机关管理工作受限。

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于行政机关在行政强制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行政机关因为这些限制, 大量的行政强制执行工作有待于法院审查和执行, 强制执行工作能否顺利完成依赖于法院工作效率的高低。法院若无法及时完成执行工作, 则会使行政机关的后续工作无法进行, 导致管理工作停滞, 行政管理力度缩减, 行政机关工作受限严重。

3. 法院负担过重, 影响了正常审判工作和司法权威。

法院的工作重心在于进行“权威裁判”, 所有的刑事、民事、行政、非诉案件需要法院进行审判。而将强制执行的审查和执行交由法院执行, 对于本身审判效率就不高的法院来说, 无疑增加了法院的负担。从实际的成本来看, 将行政强制执行的工作交给法院, 会增加法院的财务负担。因此, 法院作为执行机关本身就会削弱法院的职能, 在行政效率与司法效率难以兼顾的情况下, 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会影响法院正常审判工作和司法权威。

4. 法律责任不健全, 缺乏责任追究机制, 导致行政强制权滥用。

有些本身不具有行政强制权的行政机关, 为了追求行政效率, 有时会违反法律规定, 直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而对其应该负的法律责任又没有完全严格的规定, 导致许多行政机关在明知有违法行为的情况下, 也会自行进行行政强制执行, 出现了许多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滥用职权的情况。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

1.行政强制执行主体“二元化”, 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为共同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 会使执行权分散, 影响行政效率。《行政强制法》规定, “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 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遇到紧急的情况下, 如果法律没有给予行政机关权利, 那么行政机关就无权干涉, 也就是说, 行政机关只能任由事态发展, 这样不仅影响行政效率, 更会给社会、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行政强制执行性机构不健全, 执行人员的素质需提高。人民法院虽然拥有行政强制执行权, 但其对此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现行的《法院组织法》也并没有对此作出规定。而相关的行政强制执行人员中, 因其专业知识水平不够高, 总会有被利益诱惑, 立场发生偏差的, 会利用手中权力, 谋取私人利益, 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3.人民法院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人民法院在日常审判工作之外, 还要承担行政强制执行工作, 无疑会承担过大的财政负担。法院的日常财务资金来源除了正常的审判和诉讼收入外, 大部分需要地方政府的拨款。在这样的情况下, 法院的正常审判工作和行政强制执行工作难免会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影响, 这样就会造成行政强制执行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现象

4.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国民的法律素质亟待提高, 公民不懂法、不守法、不懂得依法维权, 更加没有有效监督行政执行人员工作的可能性,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助长不正之风, 使执行人员没有忌惮地滥用职权, 谋取私利。

三、完善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建议

(一) 在保证司法为主导的基础上, 适当的给予行政机关更多的强制执行权力

为了防止强制执行权的滥用, 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应该坚持以法院为主体;同时,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使行政机关在过去某些受限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更好地开展工作, 应适当地扩大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权。

(二) 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增加监控方式, 加强对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

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法》虽然对于执法人员不法行为作出处罚规定, 但仍存在许多不足, 例如法律中规定“改变行政强制对象、条件、方式的, 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虽然有明确规定, 但从中根本看不出具体的改变方式是什么, 具体的处分又是什么, 这会给相关人员知法犯法提供机会, 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三) 完善救济制度, 提高公民的维权意识

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公民对自我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不够深刻, 维权意识不足, 所以当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也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 维护自己权利。保护公民的权利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 公民要主动学习法律, 主动维权;另一方面, 国家要尽到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义务, 不断完善救济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得行政相对方能够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让公民深入了解《行政强制法》

《行政强制法》的出台对于我国行政强制实践中的“散”和“乱”的局面会有很大的改善。但这要以行政人员依法办事, 全国人民依法履行义务, 依法维权为前提的。如果公民不懂法、不守法, 而行政强制执行人员又知法犯法, 那么《行政强制法》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效力和出台的意义。所以要加大《行政强制法》的宣传力度, 使法律条款深入人心, 行政相对人能依法履行义务, 执行人员能够依法办事, 这样就可以为我国行政强制顺利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 我们了解了关于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由于《行政强制法》的出台, 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工作会更加顺利的进行。但我国的强制执行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 本文就个人观点对此进行分析, 提出简单的看法。相信在不久以后, 通过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 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会更加完善, 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会更加合理、更加可行。

摘要:《行政强制法》于2011年6月30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强制法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本文就其中的行政强制执行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行政强制执行特点的分析进而对中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现状, 其中包括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概括, 从而提出关于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行政,强制,执行

参考文献

[1]胡建淼.行政强制[M].法律出版社, 2002.

[2]傅士成.行政强制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01.

[3]崔卓兰.行政法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4]张正钊.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篇9:37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申请书

关键词: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档案行政强制执行

1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在档案学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及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概念的陈述,对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界定。

1.1 《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2011年6月《行政强制法》颁布,并已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第二条对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作出了明确规定。其第一款规定: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其第二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其第三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法》既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合二为一(合称为‘行政强制),又在同一法中将它们‘一分为二(分别规定‘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之所以将它们“合一”,是基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有其行政行为上的共性;之所以将它们“分二”,是基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在法律设定和法律适用中的严格区别。[1]

1.2 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陈述。《行政强制法》颁布前,档案学界对档案行政强制的研究非常少,有关档案行政强制的定义只有两个。李建芳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档案行政主体为实现法律规定的状态或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而对义务人所采取的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2]胡春华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指档案行政主体及由档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为了实现档案行政管理目的,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强制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档案行政行为。”[3]两个概念共同点在于:档案行政强制是档案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是强制性行政行为,是为使相对人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不同点:一是李建芳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为了“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而采取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二是胡春华认为,实施档案行政强制的主体还应当包括“由档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与《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的规定相比较,上述概念明显存在界定不清,概念混淆与模糊等问题。

1.3 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界定。依据《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根据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及有关档案行政强制研究的已有成果,笔者认为,档案行政强制包括: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是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档案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档案违法行为、防止档案实体损毁、避免危害档案实体事件的发生、控制档案实体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档案实体或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是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于不履行档案行政决定的行政相对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2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

2.1 《行政强制法》中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规定。有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行政强制法》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行政强制法》第十条对行政强制措施给予了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对行政强制执行给予了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简单地讲,就是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其他档案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由法律设定。

2.2 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陈述。李建芳1998年时认为:“我国目前法律明文规定的档案行政强制体现在《档案法》第十六条,即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4]

胡春华2003年认为:档案行政强制的几种主要情形包括“1.《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征购。这里就是强制保管和强制收购或征购。2.《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或个人有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并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其中第一款第四项指‘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第一款第五项指‘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外国人的。这里是强制征购。3.《档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可以并处罚款。这里是强制没收。4.《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当事人在十五日内不缴纳罚款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在第二十九条又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档案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里是滞纳金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包括强制划拨、人身强制等”。[5]

徐广虎2012年认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强制职权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这就是《档案法》第十六条第一款,集体……征购”。[6]

综上所述,关于档案行政强制的设定,已有文献中的表述意见相同的是《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对集体……征购”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李建芳、胡春华两位先生没有对这一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措施,还是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说明。徐广虎先生在文章中虽然使用了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措施两个概念,但同样没有就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区别。

意见不统一的是《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是否属于档案行政强制,且胡春华先生也没有就这两个条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措施,还是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说明。

存在疑问的是《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由于《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没有设定行政强制的权限,这一条能否成为设定档案行政强制的依据值得推敲。

2.3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构想。依据《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规定,根据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可以对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作如下推论。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其他档案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且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权必须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具备资格的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来实施。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强制执行的,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定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按照上述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推论,依据《行政强制法》、《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个人认为目前法定的档案行政强制要有1项:按《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对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法定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同样根据上述推论,依据《行政强制法》、《档案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目前法定的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有两项:第一项是按《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可以收购或者征购;第二项是《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对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必要时,可以征购。

3 结语

区别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对档案行政执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立法机关在《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修改时,正确地分别设定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其次,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档案行政强制中运用正确的强制手段,并防止误将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作为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再次,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正确地分别遵循档案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最后,有助于对以往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有效梳理和清理。

参考文献:

[1]胡建淼.“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分界[J].中国法学,2012(2):90~97.

[2][4]李建芳.试论档案行政强制[J].湖南档案,1998(5):19~20.

[3][5]胡春华.论档案行政强制[J].机电兵船档案,2003(3):24~25+31.

[6]徐广虎.档案行政强制初探[J].中国档案,2012(3):32~33.

篇10:行政复议强制执行申请书

强制执行申请书是行政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复议决定时,行政机关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复议决定所使用的法律文书。

《行政复议法》第33条规定:“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定的行政复议决定按照以下规定分别处理:(1)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基于这一规定,当行政复议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后,于法定期限内既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复议决定时,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而行政机关又没有强制执行权时,行政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复议决定。

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应向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

[写作要点]

首部:

应写明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申请执行人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被申请执行人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法人或其他代表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等。

正文

应写明针对什么行政复议议案,复议机关何时作出什么样的复议决定。尾部:

应写明致送的人民法院的名称、申请执行的日期,并加盖申请执行机关的印章。

附项应写明提交的复议决定书的份数及其他有关材料的份数。

[格式]

强制执行申请书

申请执行人:名称、法定代表人的 姓名、职务。

被申请执行人:姓名,工作单位(法定或其他组织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XXX申请复议案,XX于X年X月X日作出XX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33条规定,现申请强制执行。

此致

XX人民法院

X年X月X日

执行人因印章)

附:

1、复议决定书1份;

2、有关材料X份。

篇11:033_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申请人:

地址: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委托代理人: 职务: 被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职务: 联系电话: 人民法院:

申请人于对被申请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已于依法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未履行该决定。申请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于催告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被申请人逾期仍未履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特申请贵院对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予以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负责人:

(公 章)

篇12:37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申请书

*____政行复执申字[年份]第____号

*____委(办、厅、局)行复执申字[年份]第____号

申请执行人:____ 地址:____ 法定代表人:____ 职务:____ 电话:____ 委托代理人:____ 职务:____ 电话:____ 被申请执行人: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 申请执行内容:________________

本机关已将行政复议决定书(____号)于____年____月____日送达被申请执行人,被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间内既不履行,又不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____条规定,现申请予以强制执行。

此致

____人民法院

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行政复议机关或者申请人盖章

附:

1.行政复议决定书1份 2.原行政处理决定1份

篇13: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探析

一、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行政强制执行不但是保证行政相对人权利的重要手段, 对于依法行政建设、防止权力滥用等诸多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仍旧存在着缺陷, 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增加行政执行成本

效益原则是法律制度设计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虽然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得到了更好地维护, 但是为此却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 这样显然和法律制度设计的效益原则相违背的。当前行政执行成本增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 法院和行政机关都是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 而当前我国的体制采取的是类型化处理, 为此, 就需要找到相对合理的标准来对两者的处理方式进行区分, 这样实际上将标准复杂化, 成本增加。其二, 执行程度上的分类化, 立法机关需要为法院和行政机关设置专门的执行程序, 当执法造成损害的时候, 也会产生差异化的赔偿请求, 这都使得行政活动琐碎、矛盾、复杂, 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决, 从而造成了成本的上升。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 大量的立法成本、司法成本、行政成本被消耗, 而行政执行的效率却并未得到提升。

2、降低了司法权威

司法权和行政权存在着差别, 前者是判断权, 后者是执行权, 而行政强制执行使两者之间的界限混淆。当前的社会事务日益繁冗, 为了使权力形式成本降低, 提升权力行使的有效性, 权力的交叉拓展也是正常的现象。然而, 我们需要看到司法权和行政权不能混为一谈, 司法讲究的是权威性, 其需要对依法对存在争议的行为进行判断、裁决, 是不容置疑的。事后性、消极性、终极性是其典型的特点, 而事前审查性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一个特性, 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在被法院强制执行前, 需要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 估计不论其必要与否, 这种行为本身就和司法的特点存在着偏差, 使得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界限混淆。

3、减弱了行政效力

公定力、执行力是行政行为的重要的属性, 执行力是行政行为的一个关键的方面, 其具有的现实意义也更加显著, 只有确保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才能确保行政行为内容实现。我国实体法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原理主要可以从“起诉不停止执行”来进行辨析, 这个原理是《行政诉讼法》四十四条的规定, 也是我国行政诉讼中的特有原则。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现实情况和行政强制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 若是还处于诉讼过程中的话, 强制执行是不被支持的, 当然除少数情况外。通过上述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来, 实际上这个特有原则只适合行政机关自省执行, 由于当前行政机关自行执行比中小, 这使得该原则被严重护士, 从而难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这样就使得行政机关的权威受到了很大影响, 减弱了其行政效力。

二、完善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 我们对行政强制执行制度、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当前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还存在着如上问题, 为此, 就需要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具体来说, 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行政行为无效制度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一旦作为, 且获得当事人知悉后就成立, 当事人需要按照法律文件的要求限期履行相关行政行为, 否则将被强制执行。在行政行为效力的原理上争议仍然存在, 很多国家都建立已经确认行政行为无效制度, 通过这项制度能够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更加妥善地保护。当行政行为瑕疵较大、具备法定无效情形的时候, 当事人可以拒绝执行, 因为其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这样就使行政相对人获得了合法抵抗权。当行政机关主导型执行机制建立之后, 才能使得实际的法律时间中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实施拒绝履行权, 对抗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违法行使, 从而使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更加完善。

2、实现行政执法权的统一

公权力运行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权力法定”, 当行政机关完全掌握了行政强制执行权之后, 也不可自我设权, 应该遵循相关法律的规定来行使权力。在行政管理领域, 行政强制执行是最为眼里的, 一旦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对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损害将难以挽回, 为此, 应该从法律上对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设定进行明确规定, 这样才能有法可依, 确保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合理使用。此外, 行政机关自力执行的内容、流程、权限等内容都应该严格按照《行政强制执行法》来执行, 这样才能当行政执法权统一之后, 保证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合理性。

3、完善责任追究和救济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若是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受到损害的话, 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赔偿等方式获得救济。而实际的行政强制执行当中, 许多救济难以得到强制执行,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行政机关的执行权威较弱, 在行政强制执行的时候遇到行政主体的阻碍, 使得对行政相对人的救济行政行为难以实现。基于此, 行政机关应该加强和公安机关的协作, 并建立相应的协助执行规定, 对双方的权责进行明确, 保证行政机关的协助申请得到有效地回应和履行协助, 进而更好地保障行政救济的效果。

4、健全混合强制执行制度

混合强制执行制度应该遵循行政主导, 将行政强制执行权放归行政机关, 在以往行政机关的基础上, 还应该建立专门行政机关, 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只有独立的行政强制执行机构才能确保不受其他机关的影响, 保证行政强制执行的效果。对于那些涉及损害弥补、人身自由之类的强制执行, 应该充分发挥法院的审查和执行作用, 这样才能和我过当前的实际和立法实践相结合, 提升减轻法院的负担, 保证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提升行政效率。

三、总结

行政强制执行, 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行政强制, 主要指行政机关或者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 依法采取强制手段使其履行义务的行为。其属于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常来说, 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存在行政强制执行行为, 一般来说, 若是行政行为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话, 则一般由主管行政机关来执行, 而若是要求不那么严格的话, 通常由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执行。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对策, 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行政法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高程.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权配置的缺陷及剖析[J].法制与经济 (中旬刊) , 2011 (02) .

[2]王鹏.论行政强制执行[J].法制与社会, 2009 (17) .

篇14:浅析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

关键词: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20-02

一、非诉行政执行的概念与性质辨析

(一)非诉行政执行的概念厘定

目前我国对于行政案件强制执行基本遵循双轨制——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或行政机关自行执行两种途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又分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行政相对人拒绝履行法院已生效判决或裁定,于是法院因行政机关的申请而强制执行,我们称之为“诉讼执行”。第二种情形,行政相对人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对行政机关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既不履行也不提起诉讼,于是行政机关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代为强制执行,我们将其称为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

非诉行政案件的强制执行是我国行政执行制度中的一部分。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6条的规定可将其定义为:在法定期限内行政相对人既不履行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其负担的义务,也不提起诉讼,行政主体或行政裁决所确定的权利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该生效具体行政行为的活动。

(二)非诉行政执行性质辨析

关于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的性质,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行政行为说

该种观点认为非诉行政案件的强制执行本质上属于行政权的运行。他们认为行为的性质,应当根据该行为的执行依据来确定。在非诉行政执行中,法院依据行政决定实施强制执行,是行政权的继续延伸,所体现的是一种行政职能[1]493。

2.司法行为说

这种观点认为我国的非诉行政案件的强制执行是司法权运行的结果,本质上属于司法行为。法院用它的司法权力,强制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它的性质属于司法性质[1]492。其核心论据是:法院从受理案件开始,到最后的强制执行,整个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都是司法手段以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给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对于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行为性质认定,笔者倾向于定性为兼具行政和司法的双重属性。因为非诉行政案件的强制执行制度其特殊性恰恰在于是由司法机关执行行政机关所做出的具体行政决定。其第一性应为司法行为,第二性为行政行为。具体而言有以下两个维度的含义:第一,作为司法机关的法院受理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申请时,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然后执行,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司法程序;第二,法院执行的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从法院执行内容和前提来判断,其本质属于行政行为。

二、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案件之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关于非诉案件的强制执行规定散乱地分布于一些单行法律法规甚至部门规章之中,特别是关于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的执行权分配问题更是欠缺明确清晰的规定,甚至部分法规与规章将执行权同时分配给法院和行政机关,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混乱。“行政机关在什么情况下自行执行,什么情况下申请法院执行缺乏明确、统一、合理的划分标准。”[2]

我国的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制度最直接的法律依据便是《行政强制法》第66条。第66条对非诉刑侦案件的强制执行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如何保证细节上的程序正义,立法却没有做出规定。非诉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基本确定,即以法院为主,行政机关为辅。根据目前我国的立法来看,大致可以将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既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也可以由行政机关自行执行;第二种是法律明确规定只能由法院强制执行;第三种是法律未作规定的,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意味着除了第一种情形行政机关可以自己执行外其余都由法院来强制执行。

另外《若干解释》第86条、87条、89条跟93条都有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规定与说明,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的条件规定;第二是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执行权的分配规定;第三是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的期限规定;第四是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管辖权的确定。《若干解释》细化了关于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的相关规定,使其更具有操作性,但是从司法实践的反馈看来,其规定依然粗糙。目前来看,现行我国的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以法院为主导的模式选择对于防止行政机关滥用强制执行权给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现实中法院对行政权的无力以及能否真正保护好行政相对人权利等问题依然急待解决[3]335。

笔者认为对于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案件来说,非诉就不是诉讼,在没有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的法庭辩论质证的情况下,法院仅仅对书面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这种情况下法院所履行的已经不是一个审判机关的职责了。我们要明确一点,对于强制执行的申请本身并不能导致一个诉,没有启动相关的诉讼程序那么法院对其进行的所谓合法性审查又是什么呢?法院原本应当是一个居中裁判者的角色,而实际上在这种情形下法院却变成了与行政机关站在同一阵线的行政执法机关,但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的执法依据却又是法院的裁判文书而不是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

从实践来看,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非常不利于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但设立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制度本来的目的却是要保障人权并控制公权力。根据《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法院受理其执行申请后应当在三十日内组成行政合议庭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法院认为需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再由法院具体强制履行。根据以上规定我们可以知道:法院对申请进行合法性审查时,没有行政相对人的质证抗辩而只有行政机关的单方举证,行政相对人没有办法参与其中,在程序上严重不公。没有相对人参与法庭对抗后的审判监督,实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立法意图。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关于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有关审理程序无法真正帮助行政相对人。现有救济途径中或许只有申诉可以尝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诸多困难。

三、建立行政执行诉讼制度的设想

上文笔者论述了目前我国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制度司法实践中的种种弊端。许多学者都对如何改革与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有学者建议维持现有机制,有学者建议进行执行权分立改革,还有学者建议由行政权主导,或建立行政执行诉讼。笔者赞同最后一种主张。行政执行诉讼制度在笔者看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内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制度的困境,既能保障行政效率,也能相对照顾行政相对人的权益。

我国的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制度是由行政机关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审查批准后由法院执行机构具体执行的。前文笔者已经指出,这种模式下实际上法院既充当了行政机关的角色又充当了审判机关的角色,这种角色混乱带来了执行制度的种种乱象。而设立行政执行诉讼就可以合理实现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离,使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各司其职,彻底根除我国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制度中司法权与行政权混同的形态。

行政执行诉讼属于行政诉讼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行政执行诉讼和一般的行政诉讼相比主体不同。行政执行诉讼的起诉人是行政机关做出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权利人或是行政机关本身。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不履行义务,行政机关就可对其提起执行之诉,原告是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告是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如果行政主体怠于行使自己的起诉权,则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人可自行起诉启动行政执行诉讼程序。第二,行政执行诉讼是在义务人法定诉讼时效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义务时由权利人或行政机关提起;而与之相比较,一般的行政诉讼行政相对人在具体行政行为后即可提起诉讼。将非诉行政案件的强制执行制度纳入到行政诉讼制度中来,由权利人或者行政机关作为原告,那么这个诉讼时效就不是原来的行政诉讼时效了,而是一个新的诉讼时效,这样也会使行政执行诉讼的提起有一个明确的法律依据。

1.适用范围

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确定其适用范围。具体而言,对于重大财产强制、人身自由强制应当由司法审查决定,其他事项可由行政机关自己来执行。这样的分配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人身权与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宪法权利,也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所以由司法来决定对人身权的执行,是合理的。第二,重大财产主要是指不动产。因为就中国现实国情而言,不动产对公民生存权的保障尤为重要,由法院来进行审查可以说更为稳妥。第三,如停业、强制停产、吊销营业执照等对行政相对人权利影响较大的行政行为应当由法院审查决定。除此之外其他的绝大部分行政行为则可以由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这样大大减少了非诉行政案件需要通过司法审查的数量,很好地平衡了司法公正和行政效率。

2.起诉条件

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诉讼形式,其起诉条件理应与普通的行政诉讼有所区分。执行诉讼的起诉条件应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具体行政行为确立的权利人是原告。第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人是被告。第三,被告在法定期限内既不履行义务又不提起诉讼。第四,强制执行内容明确并已生效。第五,在法定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第六,符合《行政诉讼法》关于受案与管辖范围的有关规定。

3.审级和判决形式

一般的行政诉讼的审级以及判决形式必然跟行政执行诉讼有所区别。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是采取两审终审制。笔者认为行政执行诉讼制度应当采用一审终审制度,这主要是从司法效率方面考虑。当然,我们还必须考虑加以配套救济途径,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启动再审程序予以纠正错误裁判。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翟新明.论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行政与法,2005,(3).

篇15:撤销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撤销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文号:X卫医罚申撤字【 】 号

申请撤销人: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职务: 电话:

申请撤销内容:

撤销驻马店市卫生局《强制执行申请书》(X卫医罚申执字【 】 号)。申请理由:

被申请人 在申请人申请行政强制执行期间已缴纳了 元的罚款,自觉履行了《行政处罚决定书》(X卫医罚字【 】 号)的行政处罚决定。申请人同意免除加处罚款。特向你院申请撤销XXX市卫生局《强制执行申请书》(X卫医罚申执字【 】 号)。

特此申请。

申 请 人 :XXX市卫生局 法定代表人:

年 月 日

篇16:37行政执法强制执行申请书

问题涉及的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四条规定:“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

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八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案例简介:1999年12月23日,张某私自拉盐被盐业局没收,后做出处罚决定书,罚款3万多元,张某没有按决定书交纳罚款。2000年7月10日,盐业局向法院行政庭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后对此进行了审查,后又用裁定书形式,向张某下发了行政裁定书。

1、盐业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从何时计算?

2、法律依据是什么?

3、盐业局下发的处罚决定书,是否是若干解释第84条规定的法律文书?

4、《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的3个月,是否包括行政复议2个月复议时间?法博士的话:对于张某的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处罚决定书送达之后的60天开始起算。

对于张某的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法律依据是《行政复议法》第九条和《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盐业局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是《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

对于张某的第三个问题,我们认为盐业局的处罚决定书不是若干解释84条规定的法律文书,但是根据《行政处罚法》,是可以据此申请强制执行的。

对于张某的第四个问题,我们认为这3个月是指不经过复议而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期

间。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具体行政行为都要经过复议才可以起诉,所以不经过复议而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是3个月,而申请复议的期限是60天,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起诉期限是15天。

浙江省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试题集答案(2009-06-20 00:25:00)

转载

标签:

行政执法

考试

教育

101、简述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

答:

(一)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1、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的;

2、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二)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法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否则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102、刘某因超载被公路管理机关执法人员李某拦截,李某口头作出罚款200元的处罚决定,并要求当场缴纳。刘某要求出具有关凭证,李某认为其要求属于强词夺理,拒绝听其申辩。李某在执法过程中,有哪些违反行政处罚法的行为? 答:有以下违反行政处罚法的行为:(1)口头罚款(2)当场罚款(3)当场缴纳(4)拒绝听取申辩

103、王某擅自使用机动渔船渡客。渔船行驶过程中,被某港航监督站的执法人员发现,执法人员当场对王某作出罚款50元的行政处罚,并立即收缴了该罚款。问:(1)执法人员立即收缴罚款的做法是否合法?执法人员在什么情形下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2)执法人员收缴罚款后,应当在什么期限内交至其所在的港航监督站?

答:合法,(一)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

1、依法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罚款自收缴之日起或抵岸2日内交至所在部门。

104.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执法人员在什么怀表下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答: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法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105.行政处罚法对当场收缴罚款的罚款收据有哪些规定?

答: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106、某市技术监督局根据举报,对力青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公司正在生产伪劣产品,立即查封了厂房和设备,事后作出了没收全部伪劣产品并处罚款的决定。力青公司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且逾期拒绝改选处罚决定。问:对于力青公司拒绝改选处罚决定的行为,技术监督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2、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07.当事人逾期不改选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2、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08在什么情形下,行政机关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罚款?

答: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109、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有关人员应当被追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违法的处罚行为有哪些? 答:教材P296~297第55条~62条

110、某县公安局民警甲在一次治安检查中被告公民乙打伤,公安局认定乙的行为构成妨碍公务,据此对乙处以200元罚款,甲认为该处罚过轻,可否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请说明理由。

答: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具有直接利害关系。

111、法院在审理某药品行政处罚案时查明,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拒绝听取被处罚人甲的陈述申辩,为此,法院作出了确认行政处罚无效的判决。问:法院作出该判决的理由是什么?

答:程序不合法,理由:处罚法42条第6点人申辩。

112、2006年5月2日,吴某到某县郊区旅社住宿,拒不出示身份证件,与旅社工作人员并强行住入该旅社。该郊区派出所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决定对吴某处以300元罚款。问:(1)该派出所可否以自己的名言作出处罚决定?(2)派出所能否对吴某当场作出罚款决定?请说明理由。

答:不可以,被派出机构应当以派出机关名义作出处罚,不可以当场收缴,不符合处罚法关于当场收缴的条件。

113、某电子公司因违法经营,某区工商局在调查取证确定其违法实施后,预备对该公司作出责令停业的处罚。在处罚决定之前,工商局告知该公司参加听证会,该公司参加了听证会。听证会上听证主持人当场作出责令该公司停业3个月的处罚,并向电子公司收取了50元的听证费用。问:工商局作的处罚行为存在哪些违法之处?

答:工商局无权主动听证,听证会上不能直接作出处罚决定,当事人不应当承担听证费用。

114、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教材P147~148

115、简述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征。教材P146

116、简述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特征。教材P147 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的;

2、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二)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法

上一篇:百年光影观后感下一篇:《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