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元旦作文

2024-05-02

精彩的元旦作文(精选14篇)

篇1:精彩的元旦作文

这是一篇四年级过元旦的作文,本文主要描写了学校举行的元旦庆典活动,表演者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博得了阵阵喝彩,跟随编辑老师一起看看吧~

四年级过元旦的作文:精彩的元旦庆典

新年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在新年之际之前,学校举行了精彩的元旦庆典,

学校的文艺节目五花八门,精彩连连,令人眼花缭乱,小

平时邋邋遢遢、吊儿郎当的他们,为了表演,今天却身着雪白的衬衫,衬衫领下系着一个血红的领结,下面配上一条西裤,看起来端端正正,斯斯文文,彬彬有礼,

小学生作文大全

表演开始了,他们往舞台上一站,谈笑风生地讲起了咨询热线。瞧他俩那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令观众禁不住哈哈大笑,就连平时满脸严肃的校长也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当他们说到推销减肥茶时,耀龙向龙飞振振有辞地推销减肥茶,龙飞惟妙惟肖地模仿消费者,那滑稽的外形和搞笑的动作再一次让人哄堂大笑。“消费者”龙飞趁“推销员”耀龙不注意,突然提高了嗓门朝耀龙耳边嚷了声“哇塞”,那嚷声震得耀龙“啪”地一下摊到在地。顷刻间,笑声洋溢,掌声连绵不断,我环顾周围,有的同学笑得直不起腰,有的同学笑得直喊肚子疼,还有的同学笑得直跺脚。

这真是即精彩又搞笑的元旦庆典,让人荡气回肠。

编辑老师准备的四年级过元旦的作文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更多精彩就在精品学习网,查看更多请点击【四年级作文】栏目。

精彩抢先看,点击元旦作文专题,精彩看点让您提前尝鲜!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圣诞节作文:圣诞节做过的一件蠢事

最新有关写四年级感恩的作文精汇

篇2:精彩的元旦作文

我虽然也得上台,但是我只能在幕后帮忙。当然,我也无所谓,这是给集体贡献的我就不能抱怨,一个一个节目都过去了,我觉得都是非常的精彩。我非常非常的高兴,我们的节目马上就要到了,我也在聚精会神的观赏一个个节目。

在这几个节目当中我最喜欢最喜欢的就是一个老师跳的《龙纹》。听说这是一个名舞,我第一次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非常非常的惊讶,老师的身子多柔软呀,一下子下了一个腰,在舞台上翻跟头。下面的同学看了都是使劲的鼓掌,我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老师肯定是反复练了很多很多遍。我非常非常的羡慕这个老师,也不知道是怎么练的。

这个节目的下一个节目的下一个就是我们,我有那么一点点紧张,生怕给别人挂屏的时候浪费时间,跟不上。主持人一讲完,音乐就响了,看着一个个的舞步马上就要接近挂屏了,我紧张了。(这个屏就是展屏时的孔雀屏,是非常非常美的,这个的腰间上面有粘扣,把这个粘扣粘在她们的腰上就好了》就是这么简单。

呀!到了,看着赵高沐来到这里,我生怕给她系不上去,她钻到这个圈里,我紧张兮兮的给她扣上去,我很紧张,“啪”地一声,上去了。时间刚刚好,还快了一点呢!好帅呀!我还不相信我能这么快呢?好了,我的工作完成了,我觉得我的心情格外的晴朗,很高兴。

篇3:精彩的元旦作文

作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 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 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 而是笔头说话。”的确, 写作是儿童对生活状态的表达, 是对自身心灵的抒发, 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对生命记忆的定格。写作, 让儿童的生活更加绚烂。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需要作者不断思考完善, 甚至自我否定的, 就像一件工艺品, 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中铸就经典。何为“二次作文”?顾名思义, “二次作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二次乃至多次的写作。是不是“二次作文”就这么简单?经过几十期班级周报作文的出版、讲评, 我认为“二次作文”不是简单的数量累加, 而有着丰富的内涵。“二次作文”是以学生的自省修改为主要手段, 通过对生活材料的选择加工、教师有效地针对训练、主题宽泛的征文等策略,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改善写作品质, 提升写作能力的写作实践。

1.“二次作文”不是数量的机械累加, 而是写作激情的再燃烧

贺仲明教授在《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说:“其实, 写作本身, 对我来说, 就是最大的最有效的消遣。我常常在感到寂寞、痛苦、空虚的时刻进行写作。……新写出来的文字, 对我是一种安慰、同情和补充。”可见, 写作需要情感的积蓄爆发, 没有情感就失去了写作的动力。巴金老人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我有感情, 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 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二次作文”不是对学生作文简单的否定和数量的累加, 不是对学生写作信心和生活理想的无情打击, 而应是教师对学生写作内容的斟酌, 是对学生写作热情的煽动, 从而使学生寻找到写作的情感源泉, 产生写作的动力。我也一直对自己的学生说:“当你感到快乐、痛苦、委屈、忧伤时, 能拿起笔来记录下你的心情, 你也就走进了写作的世界。”儿童写作, 从本质上说是情感的写作;“二次作文”, 是写作情感的“凤凰涅槃”。

2.“二次作文”不是作文的机械改进, 而是写作品质的再锻造

“二次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不能仅仅着眼于一篇作文的提高, 应该致力于学生写作品质的改善, 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走进写作的乐园, 享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

写作品质的改善应关注儿童素材的原生态, 儿童素材符合学生的视觉眼光, 反映儿童本真的心态, 是发自儿童内心的呼唤;应关注儿童行文的流畅简洁, 词语使用的恰当贴切, 情感抒发的真实;更应关注儿童写作兴趣的迸发, 写作习惯的养成, 写作个性的锻造。通过“二次作文”, 学生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 提高自己的审美欣赏能力, 最终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正如沈从文先生说的:“写作是要有信心, 有热诚, 不计功利, 不问成败, 正义感特别强, 对人生充满悲悯博大同情, 而又能坚持到死去干的一分庄严工作。”我不奢望学生以后以写作为生, 但我憧憬学生能把写作作为一种记录生活和情感的终身爱好。这是一种习惯, 也是能力的体现。

3.“二次作文”不是方法的机械求存, 而是写作灵性的再酝酿

固然有许多有效的方法指引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但这些提高, 很大程度上是写作技巧的提高, 是有限度的。“二次作文”, 不仅仅回归到技法的指导上, 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儿童文心的养护。我们的孩子应该有与生活相通的心灵, 敏感于世间万物的美好;应该有天马行空的大脑, 畅游在奇思妙想的幻境;应该有书生诗人的气质, 喜怒于花鸟虫鱼的意境……只有抱有这样一种感性的情感, 才能触发学生对写作的喜爱。

对写作的热爱, 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写作的敏锐心灵。因此, 学生写作灵性的培养才是最为重要的工作, 才是通向写作之巅的正道。读着丧失了灵气的作文, 就像嚼着枯枝败叶, 除了苦涩还是苦涩。我奢望通过“二次作文”, 让学生写作灵性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

二、班级周报:开启“二次作文”的一把钥匙

如何为“二次作文”找到策略和动力呢?班级周报是我的主要平台。由于在周报上发表作文有要求, 这就把学生写作和修改的兴趣调动起来。班级周报为学生“二次作文”找到了一条通往“写作宝藏”的捷径。

就像烹制佳肴一样, 班级周报的出版主要有这么几道流程:选材写稿——互评初选——自评终选——讲评练写。每一个环节都有要求, 需要学生自主地参与, 不断地修改磨练, 提高作文的水平, 达到“二次作文”的最终“疗效”。

1. 从“每日小记”到“每周一文”, 寻求”二次作文”的契机

学生写作不缺少素材, 缺少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写作素材俯拾皆是, 但在孩子们的眼里, 这些事情太平常了, 不足以写成文章。为此, 我在班级里设立了一本“每日小记”, 学生每天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 写上自己的评价, 一周下来, 就积累了众多的素材。当然, 这还不能称之为作文, 只是材料的积累和情感的积淀。如何把这些材料写成作文呢?“每周一文”是我常用的一招。我让学生在“每日小记”里选择一件最值得写作的事情, 利用周末, 写成一篇精彩的作文, 以备教师选择周报的稿件。“每日小记”解决了素材的问题, “每周一文”是对素材的再加工, 这是一道技术活, 需要学生使出浑身解数, 对众多素材作出准确判断, 进行合理筛选。为使作文能发表在周报上, 学生还需要在构思、行文上下一番工夫。到了周一, 我在批阅了学生的作文后, 公布周报的备用稿名单。

从“每日小记”到“每周一文”, 这是学生“二次作文”的一次契机。

2. 从自主评改到群体参与, 改善“二次作文”的质量

引导学生自主修改, 路在何方?尽管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导, 学生依然无动于衷。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奏效的, 而是需要抓住学生的写作特点, 采取必要的方法, 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战”。

选择一半学生的作文作为周报的备用稿, 并不意味着这些稿件全部会刊登出来。一则是版面有限, 再则稿件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修改。“是否认真修改”是我选稿的重要标准之一, 哪怕稿件差点, 只要认真修改, 也可能最终录用。标准一出, 学生的修改热情高涨。每到周一早上, 学生都埋头读着自己的作文, 挑出自己的毛病。“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仅凭自己的修改是不够的, 我还采取同桌修改、找朋友修改等方法, 以优带差, 共同提高。当然, 仅仅“放羊式修改”见效是不快的, 必须给予必要的针对性反馈和引导。在接班的前几个星期, 我发现学生的标点用错的较多, 于是, 花了一节课的时间, 出示了大量例子, 给学生讲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在一段时间内只要求学生修改标点。通过强化训练, 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敏感性有所提高。在作文讲评课上, 我针对学生的作文, 找出了许多相似的毛病:“我字病”“套头病”“结尾病”“我想病”“跳跃病”“前后矛盾病”……学生在脑海里有了二十几种典型的毛病, 再去修改, 就有的放矢;再去写作, 就有前车之鉴。

通过几道修改的工序, 学生的作文质量明显提高。

3. 从周报讲评到针对训练, 架起“二次作文”的支点

每周五的下午, 周报出版。出版不易, 上好周报评价课更是关键。因此, 每一期周报我都认真研读, 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让学生诵读, 给予点评。对于学生常见的问题, 我也及时地归纳总结, 请学生思考产生的原因, 提出该如何改正的建议。上述二十几种典型的毛病通过周报讲评一一呈现, 反复强化, 在学生头脑里形成图式概念。

“一报一练”是讲评课的关键环节, 所练的内容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 防微杜渐, 直接生产疗效。例如, 有一阶段, 我发现很多学生的文章行文还算流畅, 但总觉得不够灵活, 原来是文章缺少场景描写, 导致没有画面感, 读上去非常生硬。于是, 连续好几期周报, 针对问题, 我让学生讲述作文里事情的细节, 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再次写作, 然后前后对比, 反复体会场景描写的妙处。

周报讲评, 培养了学生对写作的敏感力, 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不是简单的二次再写, 而是学生作文的“对症下药”。

4. 从自由写作到主题征文, 拓展“二次作文”的边界

自由表达是我非常提倡的写作方式, 学生行文不受任何约束, 思维自由驰骋, 所写的事情都来自于生活, 学生爱读。自由写作放飞了学生的心灵, 养护了学生的文心。但是, “考试作文”同样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道坎。为此, 我也非常重视命题作文的写作。常见的命题写作训练方式是, 我给学生出固定的主题, 学生根据主题, 调动生活体验。在写作中, 对于没达到要求的作文, 往往是发还重写, 同时给予指导, 力求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通过“二次写作”, 做到一个话题人人过关, 优秀文章刊登在周报上。主题系列写作效果同样是不错的, 设定宽泛的主题, 让学生可以写多篇文章, 如以“笑声”为主题, 可以写家庭、班级、食堂、图书馆等各种场合的事情, 这样就摆脱简单的、相同内容的二次写作。通过同主题下不同事情的写作, 做到“举三反一”, 灵活有趣。每月一次的主题周报, 我取名为“特别版”。特别之处在于“应试”之需, 在于多次写作, 人人过关。

三、愿景:“二次作文”, 打造一段永不消失的记忆

1.“二次作文”, 让学生在自主修改中习得写作的才能

唐朝诗人贾岛有诗“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王安石为一“绿”字而反复推敲;曹雪芹勤于修改《红楼梦》十载, 增删五次……叶圣陶先生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将“改”的优先权还给儿童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次次的修改写作中, 提高的是文章的质量, 提升的是写作的水平。“二次作文”的核心之一就是自我修改, 让学生在原动力的驱使下, 不断地、持续地修改。以“周报作文”为平台, 为了使自己的作文不断地完善, 学生必须投入精力修改。在这样的修改过程中, 通过周报讲评课不断强化, 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 感悟到了好文章的标准, 培养了审美的能力和情趣, 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些都能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生命需要表达, 写作给表达以最好的慰藉, “二次作文”使我们的表达更给力, 使生命更精彩。

2.“二次作文”, 让学生在自我革命中享受成功的价值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诺曼·梅勒说:“我想, 最美好的尝试, 乃是在写作中生存。”在写作的过程中, 生存价值得到肯定, 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二次作文”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自我革命”,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完善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写作, 儿童得到了自我价值的满足, 激发了写作的信心。

“二次作文”使孩子有了作品的意识, 有了写作的成就感。每一次写作, 对儿童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他们绞尽脑汁, 调动所有的情绪和智慧, 呈现在纸上的文字对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的作品, 就像作家完成了一部自己满意的著作一样。“二次作文”使得孩子有了发表的意识, 有了写作的成功感。班级周报制作背景下的“二次作文”使学生的作文有了交流的平台。为了实现发表, 学生倾尽全力地投入修改。在发表后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 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二次作文”使得孩子有生存的意识, 有写作的生命感。写作, 是人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二次作文”使得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得更大的幸福体验。

3.“二次作文”, 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重温生命的历程

“二次作文”不是简单的重复, 不是生活的负担, 它是一种追求真实与完美的自我表达。潘新和教授说:“为生命美丽而作。”教师要依从孩子的言语生命指令, 顺应他们内心潜藏着的言说欲求, 让孩子对生命表达的声音更加洪亮, 由此, 写作方能成为个体生命记忆的一部分。

“二次作文”的目标不在于学生能否成为作家, 而是补给人的精神成长必要的营养, 是人对自身言语生命的发现与认同, 是为人生寻求归属感和家园感。成长是一个个美妙的故事, 是一首首精美的诗歌, 是一篇篇精巧的童话……当某天, 学生成为耄耋老人时, 偶尔翻开儿时的作文本, 读到那有温度的文字, 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写作是一种记忆, “二次作文”使得这种记忆更有温度。

篇4:“玩”出作文的精彩

一、在文本中玩,积累语言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有的文字优美,可品可赏;有的含义深刻,令人深思;有的情感真挚,打动人心;有的意犹未尽,让人遐想……都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范本。如果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还能使学生将文本中的好词好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自觉的运用到平时作文中。

例如《赶海》一文,在教学课文第三小节时,教师创设海边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来做做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动作,同时用上文中的“嘿、哎、咦”等叹词。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摸、捏、捉”和三个叹词的印象,还能体会到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学生以后在写类似的海边游记作文,轻松而又自然地运用这一系列的动词和叹词,“玩”出了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二、在课程中玩,积累素材

很多时候,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似曾相识。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生活单调,没有真实生活的体验,所以要么胡编乱造,要么相互抄袭。长此以往,渐渐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有话可写。否则,只能无病呻吟,草草了事。

在教学三年级作文《护蛋》时,因为学生平时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就布置学生每人带一只鸡蛋到校,要求每位同学这一天要保护好自己的鸡蛋。为了保护好鸡蛋,学生想尽办法,有的用布层层包裹好鸡蛋放在裤兜里,人和鸡蛋不分离,有的把鸡蛋始终放在抽屉里,自己一天都不敢离开座位,有的干脆从家搬来一个盒子,让鸡蛋始终躺着盒子里……总之,每位学生似乎都小心翼翼,一天都處在紧张的护蛋中。在学生经历了一天的护蛋行动后,我才回归到这次的作文教学上,让学生把自己护蛋的经过及感受写下来。对技法没有太多的指导,可是每位同学都是滔滔不绝,洋洋洒洒好几百字。看来,学生作文不是无话可说,而是缺乏生活体验,缺少写作素材。

目前很多课程,如综合实践课、科学课、品德学科、体育课都给小学生提供了玩的舞台,如果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都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生活体验。

三、在生活中玩,积累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的素材,但在学生眼中,世界常常是大而化之的,他们不会去刻意的留意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对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玩,留心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让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校园中的每一处风景,通过学生的笔跃然纸上。如,在指导《校园一角》作文时,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种植园,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蔬菜水果,在写菊花、海棠花等植物时,带领学生在校园赏花,指导学生细细观察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瓣。还指导学生把校园每一处风景做成图文并茂的ppt,利用网络宣传。

与学生一同玩,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作文的素材,还可以体验写作的心理过程,比如老师有意将“杯底朝天水不流”的实验“玩”砸了,变成“杯底朝天水倒流”,让学生查找原因,并重新动手实验,在此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情感,完善方法。只有亲身经历玩的过程,才能写出有波折的事件和变化的感情。从而克服平时作文中情节单调、感情单一的毛病。

此外,还组织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野炊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利用各种比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微摄影比赛,要求拍一张你认为最美的景色,并用一段文字加以说明,学生的作品都让我大开眼界,在同学们的笔下,不仅有精美的图片,更有诗意的文字。网络化时代,QQ、微信是同学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我还鼓励学生更新QQ空间,在空间里书写自己心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生活是孩子写作无穷无尽的源泉,语文老师一定要把孩子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生活,使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

篇5:精彩的元旦汇演作文

元旦晚会开始了!在七点钟的黑色夜幕下,我们南州学院却一片灯火辉煌,学校外面的围墙旁边站满了凑热闹的人。在排山倒海的掌声中,黎校长十分有朝气地上了台,在校长和主任的宣誓下,元旦晚会正式开始了!于是,开场舞《嘿,加油!》的音乐响了起来,我们快速的上了台,在集体热烈的欢呼声中,我们刚才紧张的心情完全消失了,反而还激动和兴奋起来。没错,这首《嘿,加油!》也点亮了所有参赛选手的希望,我看见他们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也让所有没有选上参加表演的同学都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

开场舞结束后,我亲爱的闺蜜昭雨S还没来得及卸妆,就飞奔到后台换好了主持人的飘飘长裙,还好我们的室内表演场里面有暖气开放,不然我们这些表演的肯定会冻成雪糕什么的!昭雨S和施元上了台,在他们一段“深情”的开场白之后,我也来不及怎么欣赏,就立刻又跑到后台去卸了妆又化妆。因为我们班主任是副校长,所以黎校长特地安排我们班很多表演节目,还让我们先几个上场。虽然很得意,可是我却和昭雨S一样累的气喘吁吁。

在排山倒海的掌声中,我和四个好朋友满脸微笑的上了台,我们四个都戴着麦克风,第一段是我和昭雨S每个人轮着唱一句,然后另外两个就在后面跳舞。第二段就换一下位置――

篇6:元旦演出精彩的作文

同学们都被演小品的同学妙趣横生的表演笑翻了,他们一个个演的都十分用心,整个教室里都哄堂大笑,为他们喝彩!

尤其是歌唱表演,气氛都被表演者带动起来了。整个教室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同学们用手拍打着节拍,也让台上的表演者当了一回明星了。

最后还有游戏,然后是老师致辞。在最后,老师说:“今天是年最后一天,希望大家不要把2020年的小纠纷带到凌晨以后!”“元旦晚会现在就结束了,大家赶快回去吧。”

最后这个秩序井然的元旦晚会也就结束了!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和谐美满。

篇7:元旦演出精彩的作文

回到家,我立刻和妈妈奶奶商量起来,因为我平时没有练习特长,所以吹拉弹唱都不会。妈妈皱着眉头说:“平时让你去学个街舞,你嫌累,学个唱歌你不喜欢,你看看,到了关键时候,啥都不会了吧,”“那怎么办呢?”“来,我教你唱一首简单点的歌吧”。于是我和妈妈马上行动起来,翻来覆去的终于敲定了一首《虫儿飞》歌曲。我说:“这首歌曲太幼稚了吧,像幼儿园小孩儿唱的,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别小看这首歌,意境挺好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唱的。”我和妈妈一遍一遍的听着电脑中的原唱,我跟着一点一点的学,这首歌看着简单,但是声调的跨度有一定难度,我们就这样练习了一遍,两遍,三遍……终于在妈妈的一声:“可以了,过关”中我停止了歌唱,抬头一看表,我们练习了三个多小时。

第二天下午的联欢会到来了,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同学们一个一个都上台展示了自己的才艺。终于轮到我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台,当音乐响起来的一瞬间,我的心平静了下来,跟着伴奏唱起了《虫儿飞》,演唱结束,没有我认为的嘲笑声,反而响起了阵阵掌声。

我在心里感谢同学和老师给我的鼓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就会成功的。

篇8:精彩的元旦作文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写作

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是其作文写作热情的不竭源泉。为什么要写作文呢?这一点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 教师要改变他们的写作文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考试的思想, 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懂得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 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 教师要利用情境来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 集中利用课堂体现。教师要以这样的教学情境来感染学生, 引起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共鸣, 并激发其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寻找写作的切入口, 恰到好处地导入写作的灵感和震撼, 捕捉好“闪光点”, 把握住作文的灵魂。比如,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文题:我国是一个礼仪之国, 孝敬母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母亲节将至, 同学们回家给母亲说声“我爱你”。课堂顿时沸腾了, 有学生面露难色说:“这哪好意思呀。”第二天, 笔者一上课就问:“昨天的作文题完成得如何?”学生窃窃私语, 回答莫衷一是。片刻后笔者要求他们用作文的形式写出自己完成或没完成任务的理由, 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此时, 写作文就成了一件轻松的事, 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起了笔。

教师可针对某作文话题, 引入多媒体。如在写“人生之美”这篇话题作文时, 笔者把事先从电脑上下载的《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 使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经大忠、金晶、神七航天员、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等人物的事迹呈现在学生面前, 在此同时播放汪峰的励志歌曲《怒放的生命》, 让学生从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然后让他们畅谈最受感动的地方有哪些, 最后进行写作。这节作文课自始至终都吸引着学生, 调动着他们的内在情绪, 激发着他们写作的欲望。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金晶, 你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 你用美丽的微笑, 传递力量。你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李桂林老师、陆建芬老师, 你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 你们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 你们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 沉淀为精神的沃土, 让希望发芽”。

2. 启发学生作发散性构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以激发其兴趣点, 让他们在讨论、争辩中得到提高。如在一次命题作文训练中, 笔者在拟好的多组题目中选择了一组“多想回家啊, 我!”和“真不想回家啊, 我!”。这一组题目看似相反, 但同学们却写出了同一的主题, 写“多想回家啊, 我!”是为了既能在节假日有限的时间里帮父母操持家务, 又能从长辈的辛劳中获得拼搏向上的动力;写“不想回家啊, 我!”既表达了十分想念父母, 又惧怕向父母汇报不理想学习成绩的烦恼和苦闷。学生在描述矛盾心理中对自己“逃避父母的责备, 逃避自己的反悔”, “不敢面对现实、面对父母”的心绪作了反思。

二、充分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1. 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凭主观想象、信手拈来、随意性大这三点是当前教师命题的现状, 这样的题目既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得学生无话可说, 更无话想说、要说。于是只好瞎编乱造、东拼西凑、多方“借鉴”。即使是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也很难体现出饱满的情感与鲜明的个性, 缺少真实的生活, 缺乏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体悟, 这也许就是学生“惧怕”与“讨厌”作文和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品味生活, 并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 把有深刻感受, 有深远影响, 有独到见解的人、物、事、情、理写下来。在实践中进行“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随笔训练,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任意尽情倾诉的平台, 真正体现学生作文“我手写我心”的真义。

2. 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作文课上喜欢大讲特讲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是当前一些教师的爱好, 很多教师不厌其烦, 乐此不疲, 其中“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三要素”、开头结尾如何写好、过渡照应怎样布局等面面俱到。更有甚者,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时“循规蹈矩”, 如在中考作文时, 不能随意别出心裁, 要按套路写, 如此既稳又能得高分。于是学生按部就班, 按照套路“亦步亦趋”, 唯恐“越雷池半步”, 戴着“脚镣”艰难地跳舞。这样保稳的“作文指导”不仅捆住了学生思维的翅膀, 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学生在作文后记中写道:“小学高年级阶段我灵性比较足, 作文写得很好。现在初中了, 字词掌握得越来越多, 然而奇怪的是文章却写得越来越差了, 文中很难再有小学时那种充满纯真的文字了, 根本原因在于作文教学用死框子套住了。”由此可见,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要把学生自由而且快乐地作文作为教学的主旋律, 让学生要写、乐写、自由写, 不宜框死写作体裁, 让学生以自己最擅长的体裁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 写出他们的个性。

3. 让学生想写多少就写多少

词不达意、语言啰嗦、拖泥带水是不少中学生作文存在的毛病之一。究其原因, 与学生片面追求长篇大论有关。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后进生的作文不能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内容充实, 人物丰满, 情感丰富, 认识深刻, 说理透辟的目标。欲速则不达,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爱上写作文, 学好写作文, 写出好作文, 然后在写出高质量的基础上逐渐加大篇幅。“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只要学生的作文题材新颖, 内容充实, 结构完整, 语言活泼精练, 那就是一篇好文章。

三、科学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对于自己的作文, 学生很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怀有一种成功感, 从而使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持久而稳定。

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情况要建立档案。笔者尝试了分层打分的原则, 将全班学生的作文情况分成A、B、C三个能力层次。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对于A类学生, 重点在于促使他们向着自己行文的风格和特点的方向深入发展。对于他们的作文要在选材、构思、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新意、有突破。对于B类学生, 重点在于提高他们写作达标能力, 使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作文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明白自己所要克服的问题所在。对于部分学生因为非智力因素而影响写作的, 笔者则用鼓励和适当增压的办法促其提高。对于C类学生, 重点是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鼓励他们大胆写, 写的作文只要达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就算达标了。实践证明, 采取分层打分的方法评价学生的作文, 可以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给自己习作提高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正确定位, 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的信心。

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勇于创新, 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 使他们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 学生才会有主题鲜明、结构新颖、个性突出、思想丰富、词语优美的作文涌现。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真、善、美, 并尽一切可能使课堂回归现实生活,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拓展写作空间, 丰富写作材料, 改革评价方法,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彰显个性

参考文献

[1]方范智, 赵志伟.走进初中语文课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篇9:作文丰富精彩的秘笈

一、体验生活,发现不同“艳丽”

生活是作文的基础素材,也是学生发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让生活在得到关注的过程中展现精彩生命力,更能使得文章素材富有真情实感和与众不同。体验生活,让学生由单纯接受课程知识向主动表达运用转化,让学生的认知视角更加开阔和深厚。

1.走出教室,走入自然

多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世间的一草一木一花,让他们用好奇的双眼发现美丽,捕捉富有特色的景物。如,在写作《那朵美丽的花朵》时,针对学生对自己心中的花各有不同,我带领他们到学校的花圃中去观察一朵朵美丽的花,选出自己最心仪的花儿。同学们便根据观察的花形、嗅到的花香,发现的花蕾一一做了描述,有的同学还写出了可爱的蜜蜂在花丛中跳舞,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还有的同学从花的美丽联想到环卫工为这个城市的默默付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2.多元化的社会实践

从课堂到社会,学生个性的不同,学生体验生活发出的感觉认知定会各异。每届初一新生我校都会组织到沙家浜进行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生活,也为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活动做准备。回校后要求学生写感悟,我出了这个作文题目,“生活,我对你”,有的同学写,生活,是自己今生不可少的导师,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在哭泣中反思自己。有的则这样写,生活给了自己丰富的经历,让我们在主动应对各种问题挑战的过程中积淀更多成长的养料。有的写,生活,让我的人生更加有滋有味,更能够使得我在品尝酸甜苦辣的基础上找到味蕾的初衷,给了我更多积累的机会。

由此可见,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各不相同,发出的心声也就各不相同。我们还适时组织参观蒋巷生态园,游尚湖,走支塘老街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淀学生的写作素材,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知也就各有千秋。

二、仿写创意,积淀丰富“养料”

1.以教材为范,多摹写

学生最初获得的知识来源于教材文本,来源于他们的模仿与摹写。建议学生多仿写,让他们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找到不一样的思维灵感,为他们积淀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仿写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修正完善中找到表达的素材。如,在学习“象征(托物言志)”表现手法后,我建议参阅我们学过的《海燕》《白杨礼赞》等文章中的写作技巧,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生动化的写作对象。针对教材中的相关案例,多引导学生尝试模拟写作,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松的挺拔坚毅,竹的高风亮节,梅的铮铮傲骨都出现在了同学们的讨论声中,一阵欢腾好过片刻沉默,通过摹写来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生成点,能使得他们察觉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2.以拓展为要,多创意

让学生走出自我的封闭空间,引导他们针对自己的想象思维主动拓展延伸,能使得表达创意在更富有开放性的过程中产生耀眼火花。通过搭建创意的舞台,引导学生主动构思,能使得学生作文表达更上一层楼,运用技巧更加灵活自如。如,在一篇题目为《我心中的动物“偶像”》习作指导中,有的同学以蚂蚁为描述对象,写出了不怕困难,再难趟的河,他们总会牢牢抱成团,齐心协力渡过去。有的同学则以麻雀为描写对象,总是喜欢寄居在屋檐下,哪里有空洞,哪里就是他的家,在趁人不备的时候,寻找被人丢弃的“残羹冷炙”,却当作“美味”享用。有的同学以猫为描述对象,总是不停地寻找老鼠,哪里有动静立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不辞劳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等等。

借助这样的仿写创意,能使得学生在不断发现教材文本有价值信息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感悟体验,让他们的认知思维更加开阔。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总结相关的写作技巧,让他们在主动找到相应的表达素材中不断揣摩构思,让他们有更多发展创新的机会。多给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在不断归纳总结中获得感悟体验。

三、互赏互改,升华特色“亮点”

一杯香醇的豆浆离不开“磨”,同样,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相互指导和学习借鉴,需要学生在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运用面批的方式,找出学生在写作中的共性,让他们在主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发挥特色,定有更多的收获。

1.互赏互评,学习完善

多互赏互评,能使得学生有更多学习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找到切入点。如,在批改《我的梦想》时,我建议学生结合各自的感知不同,鼓励他们就自己的梦想运用一句话予以表达,让他们能够在主动归纳中发现各自的不同。关注学生在表达中的特色亮点,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各自的表达特点主动说出精彩点,让他们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多运用小组对换互赏互评的形式,引导学生就各自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知,让他们在找出各自的疑难问题中主动修补完善。

2.互评互改,归纳反思

学生相互批改,能使得他们在不断发现文章精彩点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拓宽延伸视野,让他们的感知更加深厚。可组织一对一面改,让学生能有更多私密空间吐真言;可运用一对二面改,让两位同学有相互指点的学习机会。教师在组织指导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感知,多给他们创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主动找出问题,剖析原因,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如,在组织《最美》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在批改中发现的精彩语句,让他们每人朗读不少于3句,帮助他们归纳其中的精彩点。同时,要求学生找出发现的共性问题,让学生就其中的问题提出自我修改方法,让他们在相互完善的过程中搜集整理相应的资料。

有同学在反思中写,我只想到环境的美,可是某同学却能想到写亲情,还写得那么真挚感人。还有学生写,老房子拆迁,只留记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他人身上的亮点,有时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可以为自己燎原,使内心不断升华。

总而言之,想让学生的作文在富有真情实感和丰富多彩中获得不一样的表现,让学生在表达中主动运用好现有的资源,不妨多带领他们走进自然,带领他们在自由沟通交流中发现学习借鉴点,更利于他们在实践运用中深化理解感知。

篇10:元旦演出精彩的作文

早上8:00我们来到操场,一对对井然有序的站着。首先是学生代表致词,然后升旗,最后校长和主任开始报获奖名单:国家级有……省级有……市级有……区级有……“咦?怎么没有我们班呢?”我疑惑不解。回到班级后,我才看到奖状“噢!”还不错,我们的班级获得一个队列比赛三等奖,黑板报评比二等奖和广播操二等奖,我自己也有了些“成绩”

带着刚才的好心情,我和卢荷欣主持了联欢庆祝会。我们做了很多有趣的益智游戏,有“男孩棒还是女孩棒”、“石头、剪刀、布”和大联合——击鼓传花,这些游戏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乐歪了!同时我们不仅品尝了水果拼盘还听了葫芦丝独奏、抖空竹等等个人表演节目。

随着联欢会的结束,我们送走了20——年,随着鞭炮劈劈啪啪的爆炸声我们迎来了20——年,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手手相牵,心心相印,每天都充满着欢乐。

篇11:精彩的元旦晚会作文

我和雷依荣、明谦惠表演的舞蹈《魔法城堡》第一个上场,这个舞蹈是我们三个人用心排练的,表演的时候我们的心情都很激动,看到同学们拍手鼓掌我们心里面也很高兴。我最喜欢关心瑜表演的《过新年》和崔浩琦表演的《小豆豆》。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联欢会就结束了。

祝同学们元旦快乐!

篇12:精彩的元旦晚会作文

今天是你那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我们二·二班精心准备的元旦晚会终于在今天下午举行了。

下午一来到会场不禁让我眼前一亮,我们班的叔叔阿姨把会场布置的可真是漂亮啊……很快节目就开始了,开场舞《火了火了火》速度的把同学们带入了欢乐的气氛中。我和好朋友郇鑫龙等三个小伙伴表演的街舞《欢乐课间》,我们一上场同学们就欢呼起来,让我还有点小紧张呢,最后加的一点点《小苹果》妈妈们也都上来和我们一起跳,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哈哈,真是太兴奋了!还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芮羽的印度舞和王一川的拉丁舞,舞姿真是太美了!同学们都各自展现了自己的特长,有二胡,有古筝还有电子琴和武术等。

篇13:拥抱生活, 精彩作文

一、感受多元生活, 点燃思路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 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 虫鱼鸟兽、花草树木, 童心所及, 处处皆文章。

刚开学第一周的作文课上, 学生的脸上写满无奈, 无神的眼光看着我。我的心情有些沉重, 但我还是一笑说:“今天不写作文, 咱们聊天!聊聊这个寒假、聊聊过年。”教师一放松, 学生自然更轻松, 一会儿工夫, 教室里就有了几个明显的小团体, 边说边比划个个都神采飞扬。我随意地走在他们中间, 用心倾听他们的趣谈。这不, 有的正绘声绘色地给周围同学讲着假期里看到的新鲜事, 有的正津津有味地述说着自己上网读文的感受, 还有同学则义愤填膺讲述着公交车上的见闻……虽然是个别发言但班级气氛依然轻松, 甚至带点混乱, 作为老师的我不想打断孩子们, 当作没看见。渐渐地教室里更加热闹, 学生们彻底放松。距离下课还有五分钟的时候, 我进行了总结:“我们的作文就只要表现这些真实而普通的事情, 我们的作文也会因为这些普通的真事而生动感人。”最后我宣布以“假期生活”为话题自由作文, 全班同学没有一人再面露难色。

作文交上来了, 在批阅的时候, 我多次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惹得办公室老师都来传阅, 最后的结论是语文老师批作文还挺有乐趣的!的确, 不看内容单看题目你就不禁要叫好:《都是网络惹的祸》《公交车上的新闻》《爱其实很简单》《给爸爸打工》。看来, 学生们已经会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的精彩了。

二、捕捉多元生活, 神采飞扬

叶圣陶说:“生活充实, 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我们都曾有这样的共识, 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后, 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究其原因,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生活、有活动、就有作文材路, 反之则不然。

(一) 社会生活中的体验

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多点自由, 引领他们多接触社会, 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 体验劳动成果的快乐与满足。我曾经先后开展过“我来制作陶瓷”“我是钢厂小工人”“我是收银员”“今天我是班主任”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 我们发现学生的热情高涨, 对生活充满浓厚的兴趣, 多了对生活的感触。

(二) 大自然中的体验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引领学生走向自然, 不但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还可以看祖国河山, 听鸟兽虫鸣, 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假期里, 我鼓励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游玩;唐山南湖, 惠丰湖的崛起, 让孩子们更多了去处, 周六, 周日孩子们或游戏或赏景在不知不觉中精气神多了, 神采飞扬, 作文也思如泉涌, 给我们的作文素材注入新的活力。

三、鼓励多元评价, 兴趣盎然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 就会激起继续奋斗的志趣。”我认为当一个孩子写成一篇习作,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 但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一个成就。平日里, 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赏识, 鼓励, 尊重学生的原意,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采取多元的评价激励学生写好作文, 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达此目的, 我编印班级作文集, 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 都能品尝一下成功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 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为了激发学生更强的写作热情,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征文竞赛, 从接班至今, 区级征文获奖10人, 有25人在中国小作家征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二等奖。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的个性、体味了成功的喜悦, 又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写作热情, 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发展。

篇14:让作文走进精彩的生活

一、拥抱生活,采集素材

1、留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搜集较典型的写作材料,习作时就“有米可炊”了。例如去年元旦那天,学校举办了师生同乐活动。那天,孩子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活动,校园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钓鱼比赛”、“比一比谁的眼睛好”、“比一比谁的小手巧”等活动孩子们尤为喜欢。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大家自由命题作文。一位学生在《钓鱼比赛》一文中这样写道:“我听了老师的话,把渔线轻轻地带了几下,又等了一会儿,只见窝子里直冒小泡泡,发现浮子微微地动了几下。我的手痒得没法,马上拿起鱼竿全神贯注地盯住浮子。突然,浮子往水下一沉,四颗浮子一下都不见了。我赶紧一扯,顿时,鱼竿弯得像弓一样,鱼儿在水里不停地窜来窜去。好过瘾啊!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又高兴又紧张,只有一个念头:鱼儿,千万别脱钩……”这样学生写的作文,题材多样,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不论题目和内容,都各有特色,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弊病。

2、参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地搜集素材,增加作文实践的社会。我组织学生成立了“小记者站”,随时采访校内外好人好事,及时在校广播室宣讲;调查当地的纺织行业,写出调查报告;考察兰亭生态环境的变化……在社会实践中,我引导学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发现,去体验。例如,我校一名学生上学途中不幸被车撞伤,路旁行人车辆无一相救时,一名学生家长路过看到这情况,他拦住“的士车”将这名学生送往医院急救,并守护了半天。得知这件事后,我组织部分学生采访了这位家长及一些熟悉他的人。学生以他们稚嫩的笔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在校广播站和镇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探究生活,挖掘素材

1、从生活实践中提取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的生活丰富了,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会有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情趣。例如,学生小金写了一篇《妈妈的“病”》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去年年底,妈妈送给爷爷、奶奶的年礼是两只又瘦又小的鸡、福建产的糯米荔枝两盒、绍兴加饭酒两箱和一条上海产红双喜香烟;而送给外公、外婆家的年礼是四只又大又肥的鸡、中老年营养燕麦片两盒、青春宝(永金片)两盒、杭州产利群香烟两条、绍兴加饭酒两箱、丁香荔枝及桂圆各两盒、高档毛大衣一件……”小作者为了说明妈妈犯的是一种怪“病”,选取了生活中的事例作具体描述,把妈妈待两边老人的不同心态、动作、语言描写得细致具体,又巧用对比的方法,批评了妈妈的自私、偏心。这篇文章由于描写得真实,是小作者的切身感受,所以文章生动感人,用典型的事例教育了人们,还被刊发在县级以上报刊上。

2、培养广泛爱好,从各个学科教学中整合而来。我是个语文教师,但是我喜欢涉猎各科教学。近几年来,我利用校本培训,在各学科教师开课时,我总喜欢凑个热闹。一来自己爱好偏多,听听这些课可以陶情冶性,增长相关知识;二来听课后我总能从中找到作文的设计素材。日积月累的听课或是对这些学科知识的关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新奇的小实验作文来源于科学课;对社会现象的小议论文借助的是《生活与社会》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带插图的配画作文自然离不开美术课的练习;韵律十足的形体游戏作文的灵感出自音乐课。各学科教学原本就是相通的,只要能找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就能走出一条更为广阔的作文教学之路。

上一篇:京博企业文化下一篇:《秋天的图画》语文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