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审题 恰当选材

2024-04-08

准确审题 恰当选材(共6篇)

篇1:准确审题 恰当选材

准确审题 恰当选材

作文教案1 【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考作文题目特点,明确写作中审题与选材对表现文章中心的重要性,激发写作的兴趣;

2.解读学生习作,讨论交流,明白如何准确审题并恰当选材,激发写作的兴趣; 3.通过互动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

让学生掌握如何准确审题并恰当选材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 】 制作相应的课件。【 教学设想 】

学生考场作文,时间短,任务重,足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如何在4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审题,确立中心,选材,构思,落笔,润色„„这是件大工程。学生审题快而准,选材妥贴且能较好地为中心服务,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本课试图让学生学习如何准确审题,恰当选材,以提高写作能力。审题以达到明确中心的目的是为准确,选材以服务于中心是为恰当。通过教学实例和方法介绍有机的结合,达到让学生巩固零散的写作知识,形成理性认识,更好地用于学生的写作实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以近几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为例,尝试初步审题并选材,交流结果。2001年《有家真好》 2002年《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2003年 《我想唱首歌》 2004年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二选一)

2005年《充满活力的岁月》 2006年 《我们的名字叫 》 2007年 《记住这一天》

明确:审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选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1)开放中有限制

不在审题上制造障碍,让学生有话可说,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来写作。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注自我、关注社会生活、时代发展。(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个体的)

大多有提示语,在素材选择上给学生以提示,延展性强,可叙可议可抒情。文体不限,让学生自由选择、扬长避短、张扬个性。(2)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河南省:①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②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遵义市:„„请以“呼唤”为话题 南宁市:„„请以“,你不一般”为题

陕西省:以“好想说声对不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金昌市:点亮心灵的灯

(3)关注课外阅读 福州:

同学们都读过下面的名著和课文,请从中任选一部(篇),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名著:《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鲁宾逊漂流记》(笛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朝花夕拾》(鲁迅)

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散步》(莫怀戚)、《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海燕》(高尔基)(4)虚题占有相当比例

黄冈:以“深深的脚印”为话题 内江:路上

天津:心中的彩虹 广州:心中有盏红绿灯 河南: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南京: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临沂:以“每一种草都会开花”为话题 恩施:以“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为话题

上海:我眼中的色彩

(5)题干直接点明第二人称 常州:你还会 吗? 陕西:,你好吗? 南宁市:,你不一般(6)题干直接点明表示时间的词语 苏州:晨 上海:记住这一天

太原:立春、惊蛰、春风(三话题选题作文)

1、全命题作文

上海:记住这一天 连云港:大爱无声 德州、莱芜:其实并不是这样 淄博:美,在我身边 池州:我们的心近了 杭州:友善 湖州:生活,因变化而精彩 泉州:心声

金华:这就是幸福 茂名:榜样,就在我身边

梅州:我的偶像(另一为材料作文)白银:我的未来不是梦(另一为话题作文)济南:(二选一)为自己高兴;永恒的美丽(1)特点:指向明确、限制严格

上海:记住这一天 湖州:生活,因变化而精彩

温州:根据要求作文。《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1.爱惜:珍~︱~寸阴︱~墨如金。2.可惜;惋惜:痛~。3.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

【惜别】舍不得分别。【惜阴】爱惜光阴。【惜老怜贫】爱护老年人,同情穷人。也说怜贫惜老。【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惜福】指珍视自己的福气,不过分享受。

参考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惜”为题写一篇文章。(2)提示语的作用 *激发写作欲望 南京:

常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家的钥匙开不了自家的门。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人们终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相信吧,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请以“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创设写作情境 金华: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开启写作思路 福州:

请以“从此,我(他/她)不再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的词语如:任性、自卑、孤独、偷懒、害怕困难、迷恋网络、受人关注、拥有笑容„„ 嘉兴:

我自豪,因为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我自豪,因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自豪,因为我的奋斗,我的成功;„„请以“我因XX而自豪”为题写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拓宽选材空间 上海: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苏州:

晨是美好的,学生要好好地体验和珍惜;晨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其实,人的一生当中最富有生机活力的也是“晨”。以《晨》为标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台州: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待„„请以《我和XX有个约》为题写作文。

2、半命题作文

福州:从此,我(他/她)不再(二选一)青岛:做人从 开始

深圳:我想起了 贵阳:__的一幕 芜湖:品味 陇南:我可爱,因为我(另一为话题作文)

张掖:我最了解的 达州:十五岁,我们应该(另一为话题作文)

南充:人生路上 多(另一为话题作文)枣庄:假如我能

滨州:让 永驻心中 黑龙江:我拥有(另一为话题作文)

益阳:那一双 的眼睛 佛山:走出(另一为材料作文)

长沙:我想化作(另一为:留点感激在心中)特点: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间 选题作文

2004年上海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二选一)

湖北黄冈:我心中的那(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河南省: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特点:富有弹性、选择性、适应性

(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关于题目的指导

1、全命题作文的审题

2、半命题作文的补题

1、全命题作文的审题(1)找准题眼

池州:我们的心近了 济南:永恒的美丽(2)抓限制词

我又一次笑了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3)悟出题“神”

内江:路上 河南: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4)思考文体

2、半命题作文的补题

(1)从被选词语中选择自己最拿手的

莆田: 的微笑(注意: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老师的微笑”“花儿的微笑”“含泪的微笑”„„然后以之为题写作。

无锡: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上的伟人、名人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如孔子、孟子、张衡、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施耐庵等伟人、名人的人格、学识、作品,对后人的教育意义是巨大的,许多后人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在你的三年初中语文生活中,你肯定也被这些伟人、名人感动过,激励过,以至不能忘怀。请以“我在 的引领下”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文1《我在陶渊明的引领下》(2)所补内容力求展现生活

嘉兴:我因 而自豪 《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 《我因先生而自豪》(例文2)

福州:从此,我/他/她不再 《从此,她不再迷惘》 《从此,我不再孤独》 《从此,我不再任性》 《从此,我不再皱眉》 《从此,我不再仰望那棵树》(3)补题后再审题 宁德:

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验;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你一定心怀感激。请你以“感谢 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感谢父母》、《感谢失败》„„

例题: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请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安静也美丽、花开也美丽、勤劳也美丽

吐痰也美丽、贼也美丽 奔跑着也美丽、离去了也美丽 唠叨也美丽

篇2:准确审题 恰当选材

你知道周围有多少老人在朝他微笑吗?看到什么了?树还有呢?有没看到婴儿啊?

学会审题

审,是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的意思;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命题作文,由于指定了题目,限定了作文的内容和写作范围,因此,审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它是动笔作文之前的最关键的步骤,是保证合理选材、正确构思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构思的开端),是防止作文离题偏题、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的一项重要措施。

怎样审题呢?审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逐字逐词地审读、圈画和思考分析,理解题目中各字词(特别是关键字词)的意思。通过审读、圈点、分析:

(1)明确题目要求记叙(或说明)的重点以及所限定的写作范围。

如:《我的小伙伴》,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是和自己同龄或近龄的人;《我和我的小伙伴》,写人,要写两个,不分主次。“我尊敬的一个人”,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是自己的长辈、老师,比自己的年龄大;“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既可以是自己的伙伴、朋友,又可以是自己的长辈、老师。显然,这组作文题目共同的特点是都限定了人物。

“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一个把方便让给别人的人”,“一个关心、热爱集体的人”„„显然,这组作文题目也都是写人的,都要求写一个人,而且都限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明确题目要求使用的人称形式”

如:《我学会了电脑操作》、《这次活动教育了我》、《可爱的家乡》、《老师,我想对您说》、《我有一个梦》等题目,就必须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就是全文必须要以“我”的口气来叙述,既要写清“我”的经历或见闻,又要写出“我”的感受;而《一位可敬的清洁工》、《他真怪》等题目,就可以采取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写,也就是作者不在文章中露面儿,全文始终以第三者的口气来叙述,称文章中的人物为“他(她)”或“他们”。

学会确定“题眼”

“题眼”,即题目中的重点词。它不但透示出作文要记叙的重点,也往往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所以,学会确定“题眼”,不但能够提高审题的速度,而且也为抓住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如果不会确定“题眼”,也就很难把命题作文写好了。

怎样确定“题眼”呢?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第一步,用横线“____”把题目划分成几段。如:《动人的一幕》这个题目,就可以划分为“动人的”、“一幕”这两段,并在题目下面用“____”标出。/ 11 第二步,逐个理解每段词语的意思。如:“动人的”,指感动人的、令人激动不已的;“一幕”,指某种特定的、比较短暂的情景或场面。

第三步,弄清各段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题眼”。如:这“一幕”不能是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也不能是低下庸俗的,必须是具有某种现实意义而激动人心、令“我”动情的情景或场面。这样分析思考,也就弄清“动人”一词原来就是这个题目中的重点,是“题眼”。这就为抓住“题眼”构思、作文,使文章切题、中心突出提供了保证。

选材

选材,是整个作文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决定文章好坏成败的关键,是写好文章的最重要的“物质”保证。这一点,大家一定是有体验的。有人说,选好材料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此话一语破的。这也正如做衣服,款式、作工固然很重要,但是选好布料是前提。试想,布料质量低下,是假冒产品,款式、作工就是再好,做成的衣服能让人称心如意吗?

学会用事实说话

读同学们的习作,常有这种感觉:文章没有说服力,中心思想不是通过细致的描述或刻画表现出来的,而是靠“喊”出来的。一句话,文章空洞,缺少具体内容、具体事例。

例如,写《我的老师》:全篇都只是泛泛地写老师早起、晚睡,工作很辛苦;带病上班、教课,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冒雨家访、补课,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带学生去医院、给学生端水送药,时刻把学生的健康放在心上。这位老师的确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只是由于文章缺少具体详实的事例,因此使人总感觉文章没有说服力,人物形象苍白,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假如我是班长》:通篇反复重复“假如我是班长,我会怎么怎么样”,喊口号,空发议论。在什么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我”到底会怎么样?“我”为什么会这样?文章没有详细记叙,少具体事例。因此,让人感觉他这名“班长”并不比现任班长高明多少。

写文章,用来直接揭示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不可少,但务必要杜绝那种全文空洞、泛泛陈述的做法,即要让具体事实来说话。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写记叙文,一定要用具体的事实来说话。写事,一定要抓住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力求清楚、完整,不可以只几句话一带而过;写人,一定要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言、行、心理进行具体描写,力求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写景状物,要抓住事物独具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力求准确、生动,情景交融。做到了这些,文章的意图、写作目的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总之,千万不能代替文章中的人物说话,或见景物空发议论、赞美之辞。

学会选择材料 / 11 前面讲了,写作文,要学会摆事实,用事实来说话、表现中心思想。那么,采用哪些事实呢?这就涉及到了选材的问题。

什么是选材呢?选材就是选择材料,就是打开手中或记忆中的“材料库”,从几个或若干个作文素材中,依据一定的选择标准,经过一番思考、比较,最后确定出其中的某一个可以用来入文的材料。这个过程就叫做选材。总之,选材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多”中筛选的过程;如果想到或寻找到一个素材,也不管好与坏,切题与否,拿过来就用,这不叫选材,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寻找”、“找材”或“抓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很难尽如人意了。

怎样选择材料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小作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有一位老师至今让我思念。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让我敬佩,让我永远不能忘记。她就是我们以前的音乐老师——张老师。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音乐书。来到音乐教室,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音乐书,只有我两手空空。我心嘣嘣乱跳,脑子里在想老师会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但愿老师罚写,求求老师罚写,写10遍,20遍,100遍,都行……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好像眼光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挨批。稍停一会儿,老师开始讲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面前,把她的简谱书轻轻放在我面前。我双手捧书,心中不知是酸还是甜。从此,我再也没有一次忘记带音乐书。

冬天,我在学校吃饭。一天,寒风刺骨,我哆哆嗦嗦地端着刚刚打来的饭向教室走去,可一不小心踩在冰上滑倒了。当时我都要哭了,饭洒了,手也挺痛。就在这时,一双充满温暖,充满爱抚的手扶起了我,拾起了饭盒。我一看,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啊!张老师。她掸了掸我身上的土,擦了擦我的手,问我痛不痛。我望着那张慈祥的面孔,疼痛不知那去了。张老师从她的饭盒里拿出两个包子递给我,我忙说:“谢谢,张老师我不要。”张老师亲切地说:“你不要,中午吃什么?”我说:“我……我爸爸说中午来看我,我让爸爸去买。”张老师把我送回教室并一再叮嘱我:“如果你爸爸没来,你一定来找我,不能饿着肚子上课。”我看着那张熟悉而慈祥的面孔,泪珠在眼眶里滚动……

四年级开学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可亲可敬的面孔。有的同学说张老师病了,有的说张师退休了。我没有勇气问别的老师,只是在心中想念,想念张老师,祝福张老师。

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择作文材料时:

要广泛回忆,摆列。

要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要求,在题目限定的范围领域内,广泛地回忆,尽量多地搜寻、摆列作文素材。这里,要特别强调说明:回忆的面儿一定要广,摆列的作文素材的数量一定要足,至少不能少于三个。如,要求我们写一个人,我们就至少要想出三个人;限定我们只写一件事,我们至少要想出三件事来。这样,才有选择的余地,选择出的材料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写出精品。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要求,暂时就不要急于进行“选择”,更不能开始动笔作文。/ 11

为了拓展选材面儿,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我们还可以练习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的回忆,摆列作文素材。如,要求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选材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坐标图,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同的范围领域去回忆、摆列素材。

要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

真实、独有的材料,不一定都是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因此,选取材料时,在“真实”、“独有”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优选那些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

所谓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指的就是最能触动自己心弦、激起自己感情波澜的材料,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受到剧烈震颤的材料,就是感受、体验的程度超出了一般的材料,就是那些最让自己激动、自豪、难忘、羞愧、气恼、不平的材料。

为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呢?这是因为:

(1)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果没有什么思想感情可以表达的话,那么,这样的文章写出来的必要性就不大,就可以不写。

(2)文章讲究以情动人。那些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的文章,无不具有着深沉或热烈的感情。当然,作者也只有选取的是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情感才会自然流向笔端,写出的文章才会是流畅的,滚烫的,饱含激情、充满真情实感的。

(3)作者自己情真意切,才能感动对方。自己都不动情的材料,写出的文章又怎能感染、教育他人呢?因此,只有选取深深打动了自己、激起自己强烈思想感情的材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自然、生动引人,才会拨动读者的心弦,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选取藏匿在心底的材料

以自己为对象,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是学习作文,尽快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途径。在考虑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我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提醒同学们,那就是要勇于选取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

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指的就是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至今难以忘怀并且不随时间流逝而模糊的事情。如:难言的隐私,自己以往曾经做过的不太光彩或混蛮无理的事情等等。

可能有的同学会有这种心理障碍:把这些难以启齿、见不得人的“老家底儿”抖搂出来,叫人说三道四,多让人笑话呀!同学们大可不必有这种想法。难言的隐私,不太光彩的事情等,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它决不代表你现在的思想水平、觉悟程度;恰恰由于认识能力、思想觉悟提高了,你才勇于正视自己的“历史”,果敢地把它写出来。我们也看到,许多同学把这些“历史问题”写出来以后,不但没有人轻视、嘲笑,反而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扬,有的上了学校广播、板报,得了奖,有的还被报刊发表了。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文章,想想本文写得怎么样,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这件事我做错了

一天下午,我写完了作业出来玩,正好碰上好朋友吴宁。他说:“听说小明家那栋楼有不少户都新安了门铃,咱们去看看。”我同意了。/ 11

来到小明家住的楼。我们进去一看,哇!门铃可真多!有红色的、白色的,还有蓝色的,让人眼花缭乱!我对吴宁说:“吴宁,这么多门铃,外型不同,声音也不一样吧?”“那当然了,不但声音不一样,还挺好玩的呢!”“是吗?那你按一个我听听行吗?”吴宁有点害怕,说:“我可不敢,要是人家出来怎么办?”“那怕什么?按完就跑呗!瞧我的!”于是,我把手伸向一个在楼梯旁边的门铃,身子却扭向了楼梯口,摆好逃跑的架势。吴宁呢,早已躲在楼梯拐弯的地方了,正等着我“一声令下”。“嘀——嘀”,嘿,成功了!我转身就跑,再一看吴宁,早没影儿了!我俩一口气跑到楼底。“真好玩!”我舒了一口气。吴宁也来了兴趣,“那咱再多按几回怎么样?”“行啊,刚才尽顾跑了,都没来得及欣赏。走!”我们二次上楼,卷土重来。这回俩人一人按一家儿的,从最高层开始,一边按一边跑。“叮咚……”“嘀答……”“咕咕……”嘿,真过瘾!真是:不按不知道,声音真奇妙!一会儿工夫,楼里的门铃就被我们全按了,无一幸免。哈,我们玩得挺痛快,回家了。

第二天,我到姥姥家送东西。我连按了好几下门铃也没人答应。我想,姥姥不会是出去了吧?“姥姥!”我叫了一声。姥姥终于出来了。“您怎么不给我开门呀?”我埋怨地说。“嗨,刚才不知是谁,隔一会儿就按一下门铃,害得我午觉都没睡成。你按门铃,我以为又有人捣乱,就没答应。”姥姥一脸地不高兴。不知怎的,我的心里一下凉了半截儿,刚才那股高兴劲儿一点儿都没了。仔细想想,昨天我俩干的那事儿不是和这一样吗?我们俩只图自己高兴,却骚扰别人,给别人平添了许多烦恼!这事干得真有点太缺德了!

以那以后,我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经过那座楼,生怕被人家认出来。唉,这件事我真做错了!

要选取典型的材料

典型,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指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那么,怎样的材料才算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呢?概括地讲有两点:一是这个材料能表现、突出中心思想;二是这个材料能代表其它的材料——选取其它任何材料而不选这个材料不行。可见,选取典型的材料作文,可以节省笔墨,使文章短小而精悍、有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忆铁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先概括地写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接着,便具体记叙有一天他去托儿所查看这件事。他听到孩子的哭声,便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并且狠狠地批评了那位阿姨;在回去的车上,当得知批评错了,身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的王进喜,立即让车调头回去,当面向那位阿姨赔礼道歉;这还不算完,晚上他还为此事万分不安、自责不已,夜都很深了,还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只这一件事,就足以表现出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勇于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无需再举他例。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写得怎么样?所选的材料是否典型:

我的二婶儿

我的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是出了名的。可是凭心而论,在孝敬奶奶这一点儿上,妈妈比起我的二婶儿来,还差得远呢!

做好了饭菜,二婶儿总是先把奶奶扶到桌前,把好吃的菜拉到奶奶一边。新买来席梦思床垫,二婶儿让二叔先给奶奶铺上,好让奶奶躺在床上能舒服一些,换下来的木板床他们自己用。为了让奶奶的皮肤保持清洁,二婶儿每周给奶奶擦一次身,从里到外换洗一次衣服。/ 11

有一天,我去二婶儿家,见二婶儿正背着奶奶走下楼来。我问这是要去哪儿,二婶儿说:“前几天天气不好,今天好不容易晴天了,我背奶奶到楼下晒晒太阳。”二婶儿把奶奶背到楼下,轻轻放在小凳上,让奶奶坐稳。随后,二婶儿又上楼拿来梳子,端来一盆温水,坐在奶奶身旁,一边和奶奶谈着家常,一边为奶奶梳头、洗脚。梳洗完毕,二婶儿又把奶奶的腿托起来,平放在自己的怀里,认真地给奶奶剪起趾甲。看着二婶儿的动作、神态,真像是在雕刻一件十分精细的物品。我说:“二婶儿,我来给奶奶剪吧!”二婶儿抬起头,笑着说:“我来吧!等我的眼睛花了,再由你来为奶奶剪。”

多好的二婶儿啊,我真为奶奶有这样的好儿媳自豪、高兴。

要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小材料

什么是小材料?小材料,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场面小,人物少,时间短(是“一幕”或“一个时刻”),情节简单。

有的同学认为:作文的材料必须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什么见义勇为啦,舍己救人啦,拾到巨款主动交还失主啦等等,只有这些材料才值得写。他们不够重视或根本看不起日常生活中那些琐细的小事,认为这些“针头儿线脑儿”的小材料,既俗气,平淡无奇,又缺乏新意,不值得写。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作文课,特别是考试、参加作文竞赛,一遇到作文题目,就绞尽脑汁去搜寻“大材料”;搜寻不到,就捕风捉影、夸大其辞,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真中掺假,甚至挖空心思去进行编造、无中生有,或套背优秀作文选中的文章,将其改头换面。这样做,既害人,也害己。

作文时,的确是要重视选取那些典型的、最能表现中心的“大材料”,这些,前面都已讲过;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小事,也的确不是都能够作为写作材料而入文的。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澄清——决不是所有的小材料都不值得写。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垂手可拾的材料,虽然很小,但往往含有丰富的韵味,能够以小见大、发人深省,能够反映出很深刻的道理;有的还像晶莹的宝石,闪烁着光芒。比如:饭桌上,爸爸总要先吃上顿剩下的饭菜;妈妈舍不得自己买件新衣服,却舍得花大钱为我买课外读物,让我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原来爸爸反对我养花,把我栽在院中的花全给拔了,种上了玉米、豆角,好帮着维持生活、填饱肚子,可今天爸爸却找来花种督促我在院中养些花草,美化环境;垃圾筒堵了,人们捂着鼻子上下楼,好像谁都没有看见;楼道中放着火炉,炉上炖着肉,把墙壁上“楼内禁止生火、摆放杂物”的通知熏得变了模样;……

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也可以说都是“心中有而笔下无”的小材料。这些小材料果真俗气、“没意思”吗?真的“不值得写”吗?

你能例举几个这样的小事例吗? / 11

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小文,体会一下小材料的魅力:

老师妈妈

这天中午放了学,我回到宿舍里,咦,我的被褥呢?一个同学告诉我说:“刘老师把你的被褥抱走啦!”我一听,心里想:糟了,老师一定发现我尿床了。

我来到刘老师宿舍,只见刘老师戴着老花镜正在拆我的被子呢!我走过去,低声说:“刘老师,是……是我不好,我……”刘老师打断我的话,安慰我说:“没关系,你还小。”听了老师的话,我不害怕了。老师又把我拉到身边,小声说:“来,告诉老师,你在家尿床不尿床?”我不好意思地说:“在家,半夜里妈妈总是叫我起床上厕所,要是妈妈不叫,我就会尿床。”刘老师听了说:“哦,昨晚怪没人叫你,从今天开始,每天夜里我一定叫你起床上厕所。嗯,还有,晚饭时你少吃咸的,少喝水。”说完就让我午睡去了。

躺在床上,清晰地听见刘老师洗被子的“吭吭”声,我久久不能入睡……刘老师,您真像我的妈妈。

生活中平凡、朴实而富有深意的小材料俯首皆是,随手可拾。这些小材料,我们熟悉,容易写好,写起来又节省时间,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希望同学们作文时,要特别重视选取自己生活中的小材料来写,以小见大;下决心扭转“大材料写不来、写不好,小材料又不写”的被动局面。

1.以“闲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内容不限,不少于600字。

例文:

“爱管闲事”的他

“喂,下来!站在下面不能看吗?”

一声大喊把我吓了一跳,我差点儿从花台上掉下来。我定睛一/ 11 课后作业

看,原来是他。

“我又没掐花,看看还不行吗?”我很不服气地小声回了一句,尽管我说话的声音非常小,但他还是听见了。

“那花台是用土坯垒的,本来就不结实,要是孩子们都像你这样往上爬,用不了几天就会把花台踩坏的!踩坏了花台,那花还能保住吗?„„”

“又不是你家的,真是多管闲事。”我虽然又顶了一句,但声音却特小,小得只有我自己能听清。无奈,我只好下了花台,赶紧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要是让他把我拉到家长面前,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我说他爱管闲事,你也许不信,那你再看看下边这件事吧!那天我们几个同学在社区内参加义务植树,用的是居委会提 供的工具。一个同学挖坑时用力过猛,“咔嚓”一声,铁锹把断成了两截,这个同学立即将上半截扔了出去。

“喂!是谁扔的呀”不知是谁在远处吼了一声,吓得那个同学赶紧怯生生地答道:“是我,那铁锹把断了,没用了。”

“什么?没用了?”吼叫声响到了耳边,抬眼一看,啊,又是他!

居委会的工具,碍他什么事?朋友,这不是爱管闲事又是什么?我心里真想为那个同学打抱不平,但又不敢出声,因为我还没忘记上次爬花台的教训。

“说得轻松!断了就扔,多浪费呀!要是你自己家的,你会扔吗?铁锹把断了,还可以改做小锹柄嘛!小小年纪,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哼!„„”得,这啰嗦起来又是没完没了。

那同学面对这没完没了的啰嗦,脸红得像熟透了的苹果,他只是愣愣地站着,哑口无言。我和其他同学都面面相觑,十分尴尬。

如此爱管闲事的例子举不胜举。噢,我该告诉大家他是谁了——我的邻居王大爷。

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在这个万花筒中有着无数的人,有的温柔,有的固执,有的暴躁,有的…… 我,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我,那就是“静”。

我会一个人静静地欣赏我的邮票,一坐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那时,我简直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我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

我会一个人静静地在河边垂钓,一坐下来就是几个钟头,尽管鱼儿没有上钩,可丝毫不见我的焦虑…… / 11 当家里来客人时,我会静静地坐在一旁,一句话也不说,客人都说我像个女孩……

可是有一次,我竟在课堂上指出了老师的错误,大家说我像一座火山,平日里静静地聚集着力量,一旦爆发起来,无人能抵挡。

那是一堂语文课,老师谈起海洋中最大的鱼类是什么,许多同学说是鲸鱼,老师似乎同意这个观点,接着她又讲了关于鲸鱼的一些知识,可我没有听进去,因为我发现老师说错了,鲸鱼不是鱼,是一种大型哺乳类动物。我立刻站起来,大声说道:“老师错了,鲸鱼不是鱼!”同学们和老师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吃惊地望着我,我也似乎被自己的行动惊呆了,涨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鲸鱼是哺乳类动物,不是鱼类。”我的话音刚落,立刻传来了几声附和声,老师望着我,我的心跳也加快了。一会儿,她笑着对我说:“谢谢同学们指出了我教学上的错误。”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我流下了眼泪。

同学们,你感到我这个人古怪吗? 我就是我,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我——一个喜欢静的同学。

1.例文分析: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谁是最可爱的人》)从立意的角度,分析此段文字的立意好在哪里?

2.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忪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上,看到路旁的青青小草,当你坐在安静的教室,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面对难题束手无策,同学们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请以“感谢”为话题,自拟题目。此文立意的角度可确立

/ 11 好词好句 为

3.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获得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受,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其立意可分:

4.“有个乡人,大年初一早上打开家门,发现门前有一个装骨灰的陶罐,他知道这个邻居他的诅咒,两家世代有仇,他没有怒气冲冲地找上门去,而是拿着陶罐,到田里装了泥土,并种了一棵百合花,有一天,花开了,他悄悄把花送到了仇人的门前,就在那一天,仇人羞愧地来到这位大度的乡人家里道款。”请结合材料,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此题立意为:/ 11

1.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换位思考问题。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摩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此题立意为:

2.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忪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上,看到路旁的青青小草,当你坐在安静的教室,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面对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此题立意为:

篇3:审题技巧和选材要求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 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所谓审题就是审察辨析作文题目, 其具体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 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明确立意, 并确定文章的体裁。下面就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谈谈审题的一些技巧。

命题作文的审题, 要抓住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关键性的词语, 如题目《我向往新生活》《我的第一位老师》, 抓住了题眼“生活”和“老师”, 也就抓住写作的对象和重点, 作文才不犯第一大错误———离题。

但是有些作文题目没有题眼, 它们大都是些独词题, 如《路》《灯》《桥》《考试》《约会》, 这样的题目会给审题带来一定的难度。其实这类题目大都具有象征意义或比喻意义, 所以我们审题时不能就事论事, 就事写事, 而必须张开联想的翅膀, 去捕捉那关键性的引申意义或象征意义的闪光点, 作拓展、悟深意, 那审题才可迎刃而解。比如说: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路、灯、桥, 然而在这些具体的路、灯、桥背后还有抽象的路、灯、桥, 就是你的人生之路、理想之灯、成功之桥。按这样的联想思路, 《考试》就不仅仅是学科考试, 而是还有道德考试, 心灵考试, 行为考试, 《约会》也不仅仅是不见不散的那一种情感约会, 而是跨越时空, 超乎狭隘思维的高层次约会, 如“2050年的约会”、“木星上的约会”、“摘取科幻桂冠的约会”。

另外, 还有一些作文题目, 它的题眼是在题目之外, 无字之处。如《有的人》《在烈日和暴雨下》《啼笑皆非》《山的那一边》《星期天》《其实很简单》等等, 这些题目一般说不出现题眼, 但略一思索从题外去找题眼, 补出题眼, 《有的人心胸宽广》《在烈日和暴雨下成长的年青一代》《啼笑皆非的事》《山的那一边生活很苦但有价值》《星期天我给自己安排日程》《幸福快乐其实很简单》。加了题眼之后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选材也才会左右逢源。

以上是命题作文的审题, 我们可以抓题眼全面审辨而材料作文是没有现成的题目, 该怎样完成审题呢?

材料实际上是题目的扩大, 把材料再缩小回来就成为一个简洁的题目了。审材料,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抓文眼、抓关键句和中心句。文眼像导火线, 关键句像雷管, 中心句就像是炸药。抓住这些句子, 提炼出一个简洁的题目便可按命题作文进行写作了。比如下面这则材料:

“沙滩上撒满了闪亮的贝壳, 像是掉了一地的繁星, 那孩子拾起一个贝壳看看, 随手就把它丢弃, 他已经找了一个下午, 始终没有找到他心中那最美丽、最稀罕的贝壳, 而他的伙伴们则快乐地哼着歌儿, 提着满满的篮子回家了……”其文眼是“沙滩上撒满贝壳像繁星一样多”, 关键句是“那个小孩要找心中最美丽、最稀罕的贝壳”, 中心句是“伙伴们满载而归”。针对这些句子进行思考和发问: (1) 繁星一样多的贝壳, 有人捡, 有人不捡, 有人积累有人不积累; (2) 那个小孩为什么要找心中最完美, 最稀罕的贝壳?那是不是他的信念、追求, 抑或是空想? (3) 伙伴们个个哼着歌儿满载而归, 那个小孩却空手而回, 到底谁有真正的收获?经过思考和发问, 最初的一步便可提炼出这样的一些题目来:积累、追求、理想 (或空想) 和收获浅谈。题目一出来, 剩下的工作全按命题作文来完成。

材料作文有文字材料类, 又有图表材料类, 图表材料又怎样进行审题呢?

首先谈图材料的审题, 关键的一步是要把图画和图题联系起来思考, 抓住了图题也就是审题成功的一半。比如高考题《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肢·截错了》, 审题时先牢牢抓住图题, 然后再看画面, 我们会惊叹, 天啊, 谁做的手术, 谁截的肢!那么无知、那么粗心!这样悲剧产生的根源“无知、粗心”自然就流露出来, 作文题目也就水到渠成。

再谈表材料的审题, 表材料作文常常是给出一列或一排数字表格或给一连串的排名, 审题时就得注意数字的变化和排名的先后, 当然最不能忘的就是抓表题, 这是审题的关键。比如有这样一则表材料的作文, 表题是《当今最受中学生尊敬的人排名表》, 下列排名先是一连串的歌手、影星、球王, 之后到老板、商人、大官, 再到科学家、周恩来、雷锋。审这样的表材料, 我们先死死抓住表题“最受尊敬的人”, 再联系排名, 我们会不禁悲叹盲目追风和功利主义思想在幼小的心灵中已生根发芽, 中学生已看重名誉、金钱、地位、职业, 看轻比这更为宝贵的正直、无私、善良和真诚。如果再深一层去思考, 从表外去找排名, 很快会发现亲生的父母没有在“最受尊敬的人”排名表中排上名, 这才是最可悲哀的。父母们起早贪黑, 为子女衣食住行操劳, 为子女付出了全部的爱, 子女们有一点不高兴, 父母们都想方设法又哄又劝, 子女们有一点不舒服, 父母们急得跑医院, 探病情, 问寒暖, 结果在最受尊敬的人中, 竟然是那些一点都没理过他 (她) , 没看过他 (她) 的唱歌的、跳舞的、打球的。可见当代中学生素质差, 家庭意识淡薄, 没有把尊敬父母当作一种美德, 已是普遍现象。这样一思考, 不但题目已有, 连内容也已经有了个大概。

以上所讲的都是审题的一些技巧, 但就写作而言审题只是关键的一步, 绝不是最难的。审题是关键, 立意构思最难。审题一定要结合立意和构思, 才算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审题。

二、选材

选材就是围绕所确定的中心, 对手头掌握的材料进行取舍。选材的关键是一个“严”字, 鲁迅先生说, 选材要严, 绝不可将一点琐屑的事, 连成一篇。选材严的基本要求是:真实、一致、典型、新鲜。

选材要选真实性材料, 真实的材料必须是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观察和积累。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观察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不积累素材, 一到写作文就常常无话可说, 只好东拼西凑, 写一些空话套话, 甚至编造一些材料, 将就着写成一篇文章, 这样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 没有铁证的事实, 也就没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我们的学校生活, 宿舍—教室—饭堂—运动场四点一线, 看起来生活面很窄, 有些同学往往误以为没什么可写, 于是就不去观察、不去积累。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每一件事每一个环境, 捕捉校园里的每个闪光点, 就会有真实的材料涌入你的心头, 奔向你的笔端。比如我们的教室你知道它的结构、布局、映衬的特征了吗?你留意过它采光、纳凉、通风、保暖的作用了吗?你享受到它的舒适、豪华、优雅的性能了吗?如果你注意到这些就会对我们的学校产生感情甚至懂得对我们的社会感恩戴德, 你就会珍惜学校里的一切, 起码不会在课桌上乱涂乱画乱贴, 不会在停电时在教室里起哄大喊狂叫。窗外的绿树, 如松柏, 你可曾注意到它的色彩、形状、姿态———四季常青, 锥尖似的宝塔, 没有臃肿之躯, 坚韧挺拔, 决不阿娜, 你能联想到它象征着什么吗?学校的足球场上你曾否看到球员们巧妙娴熟的传接, 细腻高超的带球和过人;你曾否记录下他们一拔一停、一拐一刺的形象和动作;你曾否摄取过他们精湛绝伦的头球攻门的一瞬间, 无与伦比的远射近吊的一刹那;你曾否看出一支球队的相互配合、相互鼓励, 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性问题, 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合作力量, 集体主义精神曾否打动过你的心, 使你深受启发和教育?如若跑进大自然, 花鸟草虫, 山川湖泊, 树木森林, 一丝凉风, 一缕青烟, 一片悠云, 一爿闲地, 没有一样不可以写, 甚至连你伏在桌上进入梦乡时, 地球不停在转, 时间不尽在流, 工厂车间机声隆隆, 医院手术台上“同室操戈”, 田野里挥汗如雨, 小偷蠢蠢欲动, 公安干警整装待发……这些都是生活的真实, 是写作的素材, 你平时动手积累过吗?所以说选材要真实, 真实要来源于生活, 要靠积累。

选材要保持一致性, 就是材料要围绕中心,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达中心思想。不同角度是指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 事物的内因和外因, 议论中常说的正反两方面的论证, 记叙文中常讲的正侧两方面、虚实两方面的描写。然而有些同学写文章没有中心, 议论时没有表明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只知道写一个人, 记叙某些件事, 描写某个景, 只知道堆积一些优美的词句, 罗列一些议论的句子, 从未想到要表达一个中心, 一个主题。没有中心的文章也就无从谈什么选材, 无法谈从什么角度, 从什么侧面围绕中心, 所以动手作文之前应先确立中心, 然后再选材, 从多角度多侧面表达中心, 使材料之间及材料与中心保持一致。比方说你要写某个人的心细及其意义, 你可以先从侧面去渲染。停电灯黑时人们手忙脚乱, 放假时人们匆忙踏上归途;再从正面去描绘他的细心, 他的书包、书桌与众不同, 书籍作业摆放极有条理, 哪种作业本挨着哪种作业本, 这种教科书和那种教科书的位置始终如一, 停电灯黑了大家手忙脚乱, 他摸黑整理书籍仍然位置不差。放假回家, 他总统筹一番, 先洗洗晾晾, 然后把内务收拾得井井有条。一篇不起眼的小作文, 在别人看来没什么可写的小事, 他却写得感人肺腑。正侧面都写了, 再深化、升华一下中心, 正因他如此心细, 大家都佩服他、学习他, 做什么活动都请他来计划一番, 活动便开展得井然有序, 效率大大提高, 班风明显改善。这样一写, 材料既围绕中心, 中心也能串起材料, 两者保持了一致性。

材料要典型就是选材要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极大的说服力和表现力的题材。举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为例, 小说中有五个主要人物, 分别代表不同层次, 不同阶层的人。杨二嫂是做豆腐生意的市民, 闰土是种地的农民, “我”是同情劳苦大众、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 统统是迷茫的一代, 水生和宏儿是后辈, 是明媚的有希望的一代。这样的典型人物就构成典型的农村社会, 很有代表性, 很能以故乡的小舞台来反映农村社会的大舞台。小说、记叙文材料要典型, 散文、议论文的材料也应该典型。典型材料要具有代表性, 同时, 要能以小见大, 以小事小物小人小景反映大主题、大论题。比如抽烟, 丢饭皮, 不尊重家长的血汗, 不打算过艰苦的生活, 一遭受到批评和挫折就斤斤计较就泄气丧志, 不明白能经得起委屈受得住误会才是强者的道理。日常生活既糊涂又被动:6点钟给人叫起床, 7点钟给人叫早读, 上课给人叫打开课本, 课间给人看着做操, 晚上11点钟给人赶着晚寝……凡此种种的小材料能涉及爱国爱校意识, 理想目标追求。从道德廉洁培养和惜时奋斗精神层次上来认识, 就能以小见大, 也可称之为典型材料。

所谓新鲜, 就是材料要新颖, 不落旧套, 最妙的要能推陈出新。分析材料时不拘泥于表面的事物, 而是要深深挖掘进去, 挖掘出一些本质的东西来。科学领域中克隆、基因、天体、核能、信息、生态农业, 人文领域中新风尚、流行色、体制改革、新出台的政策法规都是新事物;而旧有的事物, 旧有的领域中也有新鲜的东西, 如真理是越辩越明和真理越辩越糊涂, 毁树容易种树难和种树容易毁树难。还有一种新鲜的材料, 就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而熟视无睹, 未被开发出来的新事物, 如谁学得最辛苦、最叫累, 谁教得最辛苦、最叫累?一般的认为优秀生学得最辛苦, 优秀教师教得最叫累, 其实不然, 差生学得最辛苦, 普通教师教得最叫累。差生们成绩不好, 抬不起头, 从未得到老师的赞赏, 背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学习着, 他们尽管不乐意、尽管学无所进却仍坚持天天来校苦读, 使出浑身解数去做也完成不了也不一定对的作业;而优秀生则常得到老师的安慰、鼓励、表扬、照顾, 没有精神歧视, 作业轻而易举地做好拿满分。普通教师虽然是一丝不苟、从不敢怠慢, 学生们对他没有笑容, 没有称赞, 学生们对他百般挑剔, 他的工资和奖金相对的少, 地位和荣誉永世无缘, 可是他还是毫无怨言地努力着, 拼命着。也许优秀教师一看就懂、一教就通, 普通教师却十看不得要领, 百教还不得法, 也许优秀教师三言两语只一两节, 而普通教师却苦口婆心教上十来节。掂掂看是谁该叫苦是谁该叫累?这样的材料一开发就很新鲜了, 可谓推陈出新。

篇4:学会积累恰当选材

一、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者首先让学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例如,每天看一篇好作文,一份好报纸;一周或几周看完一本课外书籍等。其次,还注意做好“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每周二活动课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进行“午读”活动,让学生把写好的文章或有趣的故事等读(讲)给全体同学听。“定向”,即确定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等分类摘抄下来。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就能妙笔生花了。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作文时,有不少学生抱怨在作文时没什么可写,也怕写不好。为了解决这一窘况,笔者让学生设立一本写话训练本,把这本练习本命名为《悄悄话本》。由于这样的命题多少带有几分神秘,学生也就比较感兴趣。

“悄悄话”本的练习,不受命题范围、体裁的限制,动笔时,也不需过分讲究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只要把你随时听到、看到、想到的事记下来就行了。笔者还告诉学生,你怕写不好,别人笑话,那你可以先写给自己看或只给老师看,等你写得好以后,就可以读给父母、同学听。这样,全班同学动笔的兴趣就来了。在平时,笔者还有意识的诱导他们去观察写作。如:在他们看到彩虹时;在他们学习取得好成绩时;在他们犯了小毛病时;在他们看见了大家时……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用“悄悄话”本写下来。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记下来,等“悄悄话”本和读书笔记上材料积累多了,就成了一个装满作文材料的“小仓库”。每当作文时,就可以打开“仓库”,这样,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二、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第一是观察必须要有顺序。一是按时间顺序观察。二是按空间顺序来观察。由于引用得当,再加上学生平时的观察,这次习作的水平比较高。

第二是观察要有重点。在抓重点之前,要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进行观察,了解其全貌,才能抓住重点。只有抓住了重点,才能抓得住事物的特点。

第三是观察和独立思考要结合起来。用感官去感知事物,只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单凭感官去感知,得到的只是表面的零碎的印象。感觉到的东西要经过思考,才会了解透彻,印象深刻。为了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笔者逐步培养学生一边看一边想的习惯经常采取的是比较和联想的方法。通过比较才能区别事物的异同,写出它的特点来。在比较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深入浅、由表象到本质地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客观实际,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引导学生以小见大。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生活中有许多材料是很有意义的。这些材料,往往是人物的最有特点和最能表现精神面貌的言行;事情中最难忘怀和最感人的情节……选取这些有意义的材料,写进作文里,就能给人以进取的力量。

是不是“有意义的”,就一定是那些惊人的大事呢?笔者就以《脚步声轻轻》为例向学生说明:小英子平时的脚步声最大的,有次,邻居的老大娘心脏病发了,她主动去护理,自觉地把响脚板换成“轻轻的脚步声”,她不但自己注意了,还影响了小虎子,又感染了小虎子的爸爸,使他们也变成了“轻轻的脚步声”。这样,形成了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社会新风尚,体现了纯真的“心灵美”。由此可见,从小处着笔,向大处发掘,在细小平凡的形象和事理里去雕刻,同样可以写出意义深远的作文来。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的细节小事,从小处着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有新意。

四、要变换角度,选择新鲜的材料

怎样选择新的角度取材呢?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两种办法。

首先,要多角度思考。就是不能只朝一个方面去思考,要从与题目有关的各个方面去思考,要然后进行比较,选取有特点、有新意的材料作文。’

其次,要变换角度思考。就是从题目相反方向去进行思考,找出相反一面与题目的关系,然后进行作文。这样作文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别具一格。有次作文,要求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有位同学的题目是《我最不喜欢的人》,他写的竟然是自己的妈妈。因为她从不关心“我”,虽然是一名小学教师,却“比大干部还忙。”早上班晚下班,夜里忙于改作业,星期天又要辅导“差生”……妈妈并且不介意“我”的“抗议”。他不喜欢妈妈的这些原因,恰是妈妈的可贵之处。把长处当成“短处”,正话反说,用这种写法赞颂母亲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无私奉献精神,多么新颖!

五、要围绕中心思想选材

一篇作文没有中心思想,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但有些学生就是不会围绕中心思想来写。

怎样围绕中心思想来选材呢?筆者教给学生“红线串珠”这种办法。红线好比文章的中心,珠子好比材料,只有用红线把零散的珠子串起来才能成为漂亮的项链;只有把中心贯穿于全篇文章之中,文章才会集中。例如,有次习作,要求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笔者就以我喜爱的竹子为例教学作文。这篇文章我要表现的中心是:我爱家乡的竹子。这根红线要串怎样的珍珠才能体现我对竹子的爱?学生各抒己见:它有美丽的外表,有高尚的品质,还有顽强的意志……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珍珠串起来,项链就很漂亮了。经过这样启发引导,学生这次习作写得都不错,能围绕中心来选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积累和选择材料,笔者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学们每个单元的习作基本上符合题目要求,同一内容的习作选材较广,内容具体、生动,中心突出。

篇5:高考作文的审题与选材讲解

[考点解说]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高考作文

二是纵式联系。此类从字面往往难以把握其内涵,审题时必须进行纵深思考,必须分清材料的主次轻重,不可平均用力,方可找到分析的切口。

三是循环联系。这在材料作文中恐怕是最难的一类,考生往往因搞不清它们间的关系而乱谈一气。全国高考题《树木?森林?气候》便是如此。对具有循环关系的材料,首先应搞清几者之间的循环关系和内在联系,找准最佳议论角度,通过辩证分析,才能使议论富有说服力,避免片面性。

3.话题作文的审题

①明确文题构成。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或注意)四部分构成。话题作文的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述一段小故事或给出一幅(组)漫画等,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力,激起考生的写作兴趣,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开思路。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能是话题范围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含的意义。要求(或注意)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立意、选材、文体、题目、篇幅等方面的规定。

②审读材料(包括提示语)。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

③审读“话题”。“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准,想清,这样才能使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准确,否则就有偏离的可能。1999年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考生在文章中大写特写记忆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写记忆移植的试验如何如何,完全脱离了话题规定的范围。话题“假设记忆可以移植”是一种假设,就是规定了前提和范围,考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文。再去讨论能否移植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前提有意见,也就越出了话题的范围,而在写另外的题目了。这在考场作文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④将“话题”与材料结合起来。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既要紧扣话题,又要紧扣材料。只扣材料不管话题,就会信马由缰,写出的作文似是而非;只扣话题不扣材料,就会把话题作文写成命题作文,写出的作文与要求若即若离。如这样一个话题作文题: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请以“感谢 自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根据材料来看,本话题中的“自卑”应是“为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的意思。

二、考场作文的选材

考场作文的选料除要求能表现中心、真实、典型、丰富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材料要新颖。新颖的材料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所谓材料新颖,是指新人、新事、新情况、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新观点、新认识等。首先,要求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要独具慧眼,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思维活动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抛弃“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构思,精心选择刻骨铭心的人和事,尽情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细致描写令人回味的故事,勤奋点击精彩多样的生活。其次,我们一定要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奇的,给一些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赋予新的生命。而作文命题一般并不明确提出审美趣味方面的要求,但在选材时,也要有明确的审美指向,选用格调高的材料表现主题,以落实《考试说明》中“思想健康”的要求。

[精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曾以《警告中国人》《周洪说话》等作品名噪一时的作家周洪,又以《我平庸,我快乐》一书迅速走红。此书以一句“我平庸,我快乐”颠覆了传统的成功人生哲学,引爆了人们关于价值观、幸福观的争议。对此,有人认为,“我平庸,我快乐”是人生苏醒的信号,它提出了衡量“成功”的新标准——并非是是否优秀,而是是否快乐。有人认为,平庸不可能带来快乐,因为它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对现实的逃避;而作者却认为,平庸不是贬义词,它只是强调自身需求和选择自我生活及价值的判定。《我平庸,我快乐》的出版商罗志梅甚至把这句话上升到“全民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认为“我平庸,我快乐”强调的正是为人处世的平常心,呼唤的是健康人格、健全心态,是对“社会人”的情商的再教育。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例文

宁愿不快乐

佚名

人类真是进步了,偌大的地球,要不了一分钟就能从一极驰到另一极。只要有雅兴,找个美国人聊聊就像去敲邻人的门一样容易。每天一张报纸,一台电脑,一份报告,一程短跑,一张光碟,一枕美梦,就是完整而有情趣的全部现代生活了。于是,有人说:“我平庸,我快乐。”是啊,平平淡淡地处世,从从容容地待人,一边享受自我,一边服务社会,多“健康”的心态啊!

沏一杯茶,懒懒地享受书斋之乐时,望着袅袅升起的雾气,突然入了神:大概是上个世纪初吧,当京官们也懒懒地在藤椅上品茶吸烟时,在平庸中享受大清盛世时,是谁将莫高窟的文物盗走?是谁把荼毒生灵的“福寿膏”偷渡?长椅上舒展的快乐背后,是激烈的拼杀;痛心疾首的耻辱与悔恨,在啃食整个中华大地的骨肉,在狂饮百代中华儿女的鲜血!我怔住了,被历史,被长椅上的平庸与快乐。

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思潮,把我推向了“时空隧道”,让我在历史的关山中跋涉、搜索、思考。孔子不快乐,“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个思索探寻着如何做人的圣人,用韦编三绝代替了肉味,用跋涉游说代替了纵情山水;屈子不快乐,“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汨罗江中的一圈涟漪代替了宠幸;辛弃疾不快乐,他在“闲愁最苦”的悲叹中“把栏杆拍遍”。他们都不快乐,但历史偏偏就定格了这些不快乐的人。当时间洗去历史的铅华后,人们从这些铮铮铁骨、忧国忧民的不快乐的人身上,领略到了一种大快乐,甚至是自豪与景仰。

六朝的轻歌曼舞没被人记住,记住的是杜牧悲愤的《泊秦淮》;盛唐的歌功颂德没被人记住,记住的是杜甫的“三吏”“三别”。享受平庸的人或许在太平盛世可以快乐一生,但不甘于平庸的人却能在不快乐的跋涉中为后人掘出不绝的甘泉。较之二者,我宁愿不快乐,这也许很累,也许和不上当今流行音乐的旋律,也许会失去所谓的“平常心”,但我依旧宁愿不快乐,并劝勉长椅茶香中的人和我一样呐喊,一样奔驰,一样不快乐!

点评:本文用正反两方面的翔实的论据有力地反驳了“我平庸,我快乐”的观点,语言警策,振聋发聩。文章立意既紧扣材料,又紧扣话题。

[模拟演练]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贫与富、美与丑、卑鄙与高尚、聪慧与愚钝、苦难与幸福„„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没有差别,将会变成一潭死水。

也有人认为;富有、健美、高尚、聪慧、幸福„„这是人人所期盼与追求的,只有消灭了差别,世界才能变得更加完美。

请以“差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提示:差别,是永远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差别。对于国家而言,承认差别与差距,找到不足,迎头赶上去;对于个人而言,要注意向高尚者学习,缩短差距。有人追求高尚,有的人追求金钱,这也是差别;有的花是玫瑰,有的花是牡丹,这也是差别。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

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篇6:作文如何准确审题

乌兰浩特一中语文组温超

【教学设想】

学生在日常写作或考试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审题不清导致跑题或偏题,立意一般缺乏新意。这节作文课意图通过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探究准确审题和个性立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题目要求范围内确立新颖个性化的立意,写出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命题要求,学会准确审题。

2.启迪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掌握确立富有个性的立意。

【教学重、难点】

培养发散思维,比较并筛选出合乎题目要求且富有个性的立意。

【教学流程】

(一)回顾考试试题,导入新课: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如何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写作需要感情情绪的参与,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刘勰的《文心雕龙》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动之以情才能打开思路这样就会有很多材料拥进大脑,好的词语也会想起来,这是写作的最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进入呢?这就要从审题开始,从题目的理解进入写作状态。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据说,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将螃蟹放进一个上小肚大的竹篓里面,第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故事要叙述,有什么观点要阐发,有什么情感要抒写,请围绕上面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课件显示作文题目)

对于这个作文题目,有很多的同学写跑题,或者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今天我们就以这个作文题目为例,掌握如何找到作文立意的钥匙,如何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

(二)讨论交流

1、在这段材料中,对于螃蟹来讲,最关键的是什么?(用材料中的话回答)

明确:第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概括出一句话就是螃蟹没有团结协作。

(课件显示关键句)

2、在这个材料中,对于渔夫来讲,最关键的是什么?(用材料中的话回答)明确: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

通过渔夫的这个行为可以看出,渔夫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规律。

(课件显示关键句)

小结: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课件显示——抓住关键句

3、一个材料中除了运用抓关键句这个方法外,我们还可以从分析事情的原因入手。

(课件显示)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螃蟹之所以不能冲出篓口,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不团结,尔虞我诈;所以,没有一个能够爬出篓口。这样“团结”是我们首先会想到的话题。

(2)渔夫之所以在放进第二只螃蟹后,不再关篓口,从而减轻了渔夫的劳动量,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渔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呢?

明确:这主要源于他对生活的观察。

小结:因此,由结果找原因,可以让我们看清材料中什么是可取的,什么是不可取的。什么是正面的,什么是反面的。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在下笔的时候作文就有一个大方向的把握,不至于偏题。有的时候,这种正面和反面的情感倾向,会在材料里有明显的提示。这就是审题的第三个方法——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

4、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小结:材料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的观点有:

课件显示:螃蟹 ——(正面)团结、合作

——(反面)尔虞我诈

渔夫 ——成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

(三)审题后,我们往往会急于下笔,文章往往泛泛而谈,不够深刻。所以,我们要在立意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思考。现在我们就以“合作”为例 说说,该从哪些方面对立意进行深刻的思考。

1、思考:什么是合作?

明确: 课件显示

意义解释:合作

合作:二人或多人一起工作以达到共同目的;联合作战或操纵他人合作。在集体利益

中实现个人价值。团结就是力量。

2、反面思考,合作的反面是什么?

明确:课件显示

反面思考:尔虞我诈、不团结、分裂、自私自利等

3、合作是试用的范围?

明确:课件显示

范围思考:从集体的利益出发,共同取得成功

小结:我们对于话题“合作”通过思考有了几个写作方向,不论是侧面的还是反面的,在一定范围之内的作文,就不会跑题。

(四)对于自费班的学生来说,作文的字数是个问题,因为字数不够,而常常丢分。其实字数不够,主要还是还是作文的内容不够充实,在写作前,没有考虑周到,过于匆忙。写到一半的时候,发现该写的都写完,没有什么能再扩展。所以我们在写作前,为自己的立意找一些支撑点,保证作文的内容足够的充实。

我们做如下的相似链接,这样的步骤可以再草稿纸上进行,也可以在心里想好。

1、思考:在自然界或者是人类的社会古代或者是现代,中国或者是外国有没有关于合作的最典型的例子?

明确:课件显示:

自然界:蚂蚁、蜜蜂、鳄鱼和燕千鸟 等等

人生或者社会古今中外不同的角度:廉颇和蔺相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天堂和地狱的故事、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不易折

2、当我们把材料准备充分后,自问自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课件显示:

 合作是什么?

 为什么要合作?为什么有人不合作呢?合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不合作会有什

么后果呢?为什么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们为什么越来越讲究合作呢?

 如何才能做到齐心协力呢?怎样才能做到大家团结协作呢?

通过这样的思考会把我们的思考引向深入。

(五)整合资料。作文的审题、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对意义的解释,联想到的材料的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把一些想法变成文字和判断

课件显示:

 比如合作是一种力量。合作是一种生存的艺术。合作是成功的保证。(排比的句式)

 合作要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 要选好合作伙伴,合作才能产生双赢或共赢。合作可使弱小的力量变强大。

(六)练习

课件显示:

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不少于800字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1.讨论: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做什么?它做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课件显示:

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2.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课件显示:

明确:(反面)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正面)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心动不如行动

3、意义解释:理想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希望、想象,与幻想的区别在于理想具有合理性、根据性。反面思考:盲目、好高骛远

范围思考:人生的计划、理想的实现、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

4、相似链接

人生或者古今中外的角度:屈原 司马迁陶渊明马丁路德金 林肯等等

5、自问自答

(1)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2)为什么要有理想,为什么要坚持理想?人生需要什么样的理想,没有理想会怎样,有理想应该怎样?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特。理想,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更是人活一世奋斗努力的目标,倘若没有了这个目标,人生也会随之黯然失色。

(3)怎么办?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等等

若想让理想之灯放出光芒,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是一生的努力。

只有理想而不去奋斗的人是平庸的,他们像阿Q一样整天处在幻想之中,把未来的生活打扮得五光十色,然而却只能是雾里看花,海市蜃楼罢了。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作文的立意,如何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通过对材料在关键句上的把握和原因的分析,我们能很准确的找到材料的立意,同时,我们围绕立意进行一些思考,比如,确定话题的正面和反面,试用的范围,能够试用的材料等等。在所有的材料中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能够充实的角度进行作文。保证作文的内容充实的同时,自己写得得心应手。最后把抽象的思考,具体落实于文字纸上,运用学过的比喻、排比等修辞,让文章更有文采。

作业:

材料作文: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

第一步:

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子),这些句子通常都最能体现材料的主旨。如这则材料的关键性句子是:“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第二步:

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如这则材料陈述对象有:

①、教授②、青蛙③、动物们

第三步:

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如:

①、教授结果是被青蛙反驳得哑口无言。

②、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

③、动物们反驳教授。

第四步:

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如:

(1)、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

①理论与实践脱离。得出: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②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得出: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说话过于绝对。得出: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或说话不能过于绝对。

(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

①勇于质疑。②敢于挑战权威。

(3)、动物们反驳教授是因为:

上一篇:一帘幽梦,你是我到不了的彼岸下一篇:质量标准及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