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教案

2022-07-28

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多环节的过程,在这其中教案至关重要,在教学活动评价中要注重教案指标的设置。教案指标中首先要有常规的完备性评价指标,如教案中有没有教育目标、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作文审题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中考作文审题教案

中考作文技巧 中考作文快速审题

快速作文的特点是一个“快”字,它要求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快速高速地构思成文。因此,作为作文第一步的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的成败。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要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下面就介绍四种审题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本文为至善教育资源整理小组整理,转载请注明。

第二篇:中考作文审题指导

作文专项复习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审题常见失误:

1、理解肤浅:不能由表及里、化实为虚。(只在“题目”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寓意于不顾,导致跑题。例如:《那天,阳光真暖》 •

2、顾此失彼: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 •

3、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敢当绿叶”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例:《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

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

审题的重要性

清人薛雪《一飘诗话》云:“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说的就是审题的重要性。

那怎样审题昵?下面我们以命题作文为例归纳说说审题的技巧。

一、抓住题眼,明确题意

二、挖掘深意

三、审清限制

(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抓住题眼,明确题意

我们常说: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我们要“据题辨眼”,意思就是说从题目中找出写作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题眼”。所谓抓题眼就是在审题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写作时,也要以这一关键词语为统帅,为重点,为灵魂。 如何找到题眼呢?——看标题结构,据题辨眼

词语式标题

《寻 》《好奇》 短语式标题

《敢当绿叶》

句子式标题

《今天真好》《我做主》

《倾注》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初夏坚持的味道》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

《我最崇拜的一个人》

3、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谓语部分即是“题眼”。

不同结构方式的命题,侧重点就有所不同。 《心灵的选择》

1、偏正结构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

2、动宾结构的“题眼”——往往是谓语。

3、主谓结构的“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

…… 《 触摸都巿》《感受乡村》,文章重心应是什么?

——“都市”“乡村”是中心词吗?不是,它们只是地域概念,只是你论述的对象。而 “触摸”“感受”才是中心词,你需要在文中体现这个动作的过程。究竟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触摸都市的,触摸到了都市的什么?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感受乡村的,感受到了它的什么?

实字题眼:

1、动词:

《他(她)教我怎样做人》、《这件事启迪了我》

2、形容词:

《童年趣事》

3、名词:

《我的一个秘密》《日记本风波》

4、代词:

《我做主》《我的好朋友们》

5、数词:

《初中生活二三事》 《日记一则》

虚字做题眼的,往往起着实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有副词的,如《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最”为题眼,要能通过比较,显示出喜爱的程度。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

如“门其实开着”

“——其实很快乐”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

再如《下雨天,真好》,“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

……

虚字做题眼的还有介词,如《为了××》,“为了”是表目的的介词,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写出做出某件事的目的;有连词的,如《我和班集体》。要写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词的,如《变了》,侧重于写变后的情况,可有的考生,写了变化的过程,把它当作《变化》或《改变》之题来写,当然偏题较远了。有叹词的,如《哦,这就是生活》,表达惊叹和明了之情,如果写不出这层意味就难获得高分。

整体把握审题法

抓住了题眼,只能说抓住了写作的重心。在审题时我们还要有全局意识,即对作文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仔细认真地揣摩、体悟、辩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例:《我终于笑了》

题目可以划分为“我”、“终于”、“笑”和“了”四个部分。“我”表明这篇文章应是第一人称,也只能写有关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写“他”或者某人,则是偏题。“终于”是最后的意思,表明写的文章要有一个结局,有一个交代,要具有完整性。“笑”表明文章内容的性质是高兴的,我的心情是开心的,没有写出这种高兴和开心,则是不符合题意。“了”是一个过去时态的标志词,表明我的开心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经历过了的。进一步分析这几个词,会发现,最为关键的词是“终于”,它隐含了我的笑来之不易,文章没有写出这层含意,就难获取高分。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

——挖掘深意

我们知道,在应试作文中有很多题目,看似题目清楚、简单,审题的难度看似不大,实际上,即使是由简短的几个字构成的作文题.里面也会蕴蓄着丰富的含义,它同样需要我们细致揣摩、认真分析、准确理解,从而为文章写作确定正确的方向。

比如这个题目“我眼中的色彩”,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挖掘出它的深层含义,从而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一、挖掘引申义。 如文题《我长大了》,它的意思,并不仅仅是说“我”长胖了,长高了,更主要的是说“我”懂事了。写作时明确了这一点,就会选择让“我”懂事的一件事或一段过程,写出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又如“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二、挖掘比喻义。

近两年,比喻入题的现象很普遍。如: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我心中的太阳”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

“心中有盏红绿灯”

“收藏阳光”

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如文题《我心中的太阳》。题中的“太阳”一词蕴含着比喻义,我们可以采用揭示比喻义的方法来挖掘“太阳”的比喻义,或似阳光般的温暖,美丽;或万丈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而这又在我心中深深地铭记着。抓住了比喻义,思路被打开了,取材领域也被拓宽了,立意也被挖深了。

三、挖掘象征义。 如文题《扬帆》,并不是指驾船出海之类的,这道题目,要求写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文章。生气勃勃、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是扬帆形象上的特征。在写作时,就要抓住这一特征,联系实际,抒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表达一定的主题。

引申法、添补法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面对有深层含义题目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引申法将题目意思加以引申,化虚为实,用添补法进行扩展,化大为小,开拓思路,依据自己的擅长,决定信息取舍,决定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 当我们看到《脸》这个题目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实(本义)

虚(抽象义)

• 可以想到本义的“人的脸面”。 • 注意有无比喻义,抽象义。

可以想到延伸义的“表情或一种情感”等。用添补法的方法把这个词语具体,可以写“微笑的脸”、“害羞的脸”、“丑陋的脸”、“可爱的脸”……

同时也可以想到其比喻义,如“表面的”、“一种面貌”,用添补法把这个词语具体化——“虚伪的脸”、“城市的脸”

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这种引申法和添补法不仅适合于这些意兼双关的,如象征词(如“风波”)、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它还适合于词语式标题的审题。

例如《寻》: • 先明确什么是“寻”,然后延伸扩展:

一个民族的寻找

一个家庭的寻找

一个人的寻找

在此基础上用“添补法”,使“寻”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1、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坚持不懈地寻、成功(失败)的寻找、一次有意义的寻找、一次难忘的追寻、……

2、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寻信仰、寻文化、寻亲情、寻被忽略的美、……

随心所欲不逾矩, 下笔千言不走题

——审清限制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在审题时,我们要认真、细心地研读作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审清它的限制,捕捉其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审题中明白了这一点,在作文中我们便有了清晰的作文导向而不至于迷路。

例:

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通过研读审查这部分内容,我们便可捕捉到其中的信息. 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了这篇考场作文立意的某些侧面,并用省略号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1. 点示立意角度,2.开拓写作思路。题目为《笑声》,通过抒写“笑声”可以表现怎样一个有意义的侧面呢?你可以写“友情在加深”或“学业在长进”,可以写“困难被克服”或“隔阂被消除”,还可以写自己由此而联想到的某个方面。文题的“导语”用“友情在加深”这组排比句,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侧面,隐含的内容相当丰富。

可以说,应试作文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搞清楚究竟有哪些限制,按指令操作,是作文成功的前提。审清字数限制和保密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在审清范围和体裁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注意的问题。

《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 《我家的钟点工》 《初中生活二三事》 《我们是初生的太阳》 《美,在我们身边 》 《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

从这组文题中,大家有没有看出题目对行文提出的明确的写作范围?题目中有没有限制语?

试题分析

海淀区

题目:初夏

的味道

繁花已谢,绿树成荫,这个初夏对于初三的我们而言,别有一番味道。奋斗、关爱、离别......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最真切的意义。请在“初夏

的味道”的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初夏,幸福的味道

初夏,细雨迷蒙,斜斜地落到我的脸上。

万家灯火,很温暖地亮着,只有一个窗口不协调地暗着,犹如这夜色。“爸妈又去探望外婆了吧!”我不禁轻轻地叹了口气。

没精打采地拿出钥匙,推门,开灯。突至的光刺痛了我的双眼。闭上眼,再睁开,渐渐地适应。家,空无一人,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也许,我在期待着一个惊喜。

屋外,雨声渐渐打了起来,窗户上发出“滴答”的声音,听得让人心惊。我暗笑自己的愚笨,多么无望的期待!

正在郁闷时,门外却传来了那熟悉的脚步声,沉稳而又略显仓促。我怀疑自己听错了,但父亲已经进了门,真真实实地站在我的面前。他几乎全身湿透,头发上还滴着水滴。

“爸,你今晚不是要和妈妈一起去探望外婆吗?怎么回来了?”我疑惑地看着他,声音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惊喜。

“傻孩子,我不回来,谁给你做饭吃?我跟你妈说了,让她先去,等我帮你做好饭,搭最后班车去。”爸爸一边答着话,一边忙向厨房走去。“真是的,何必又要回家跑一趟?我也不小了嘛,可以泡面吃啊!”“你不要老是吃泡面,那对身体不好。在家吃多好,美味又营养!”爸带着有点严肃的态度说。

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我突然觉得好感动。

一会儿,爸端来了一碗东西给我:“下雨了,天气有点冷,别吃冷东西,要尽量吃热的。你最近总咳嗽,我给你蒸了只梨子,里面放着几颗冰糖呢!你吃吃看,应该蛮好吃的。”爸爸微笑着看着我,脸上写满了只有我才能读懂的关爱。

我想,也只有爱,才能让一个男人如此细心体贴吧!我觉得很幸福,有一个深爱自己的爸爸,那是一种潜在平凡的爱,我无时无刻不被它包围,也因为它的永恒我饿不曾珍惜。可他又在爸爸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一次又一次被感动。

吃着冰糖梨,觉得很甜,很甜,然而又绝对不会腻味,我知道那是幸福的味道。

第三篇:中考作文如何审题

作文在中考语文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审题又是关系到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步骤。审题有这样几个要领:

一、审读题目

审读作文题目是为了定体裁,明范围,找重点。面对作文题目,应该这样去审读: 1.看文题的类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自由拟题;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2.看文题的内容——是叙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抒情;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

3.看文题的关键词——或是时间,或是空间,或是对象,或是重点,或是主题„„ 4.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还是生动;是直露,还是含蓄;是简单,还是复杂。

二、审读“要求”

中考作文题目下面往往有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也是写作文时必须注意的条条框框。它们主要包括——

1.提示与解说。如2006年江苏无锡卷,文题为“门其实开着”,下面有这样的提示:“‘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这段提示,为审定题目、写好全文指明了方向。

2.交代与警示。一般包括:书写要求、字数限定、文体类别、写作禁忌等等。这些要求,必须遵从,不能我行我素。如2006年江苏常州卷,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下要求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一共五条“要求”,不得违反,若掉以轻心,都会因违规而扣分。

下面介绍几种审题的方法:

一、填补标题法

此方法适用于较宽泛性的标题。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

譬如题目《风景》,如果用填补标题法审视,在原题目前面加上“大自然的”、“小院的”、“学校的”等新条件,使题目相应成为《大自然的风景》《小院的风景》《学校的风景》,题目意思更明白了,文章就容易把握得多了。像这类题目还有《歌声》《心事》《忏悔》《尝试》《变化》等。

运用填补标题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补充的条件一般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越具体越好。如前面说的《风景》补充题目后,能从小处着眼,可以以小见大来写;但若补充成《祖国的风景》,题目仍很宽泛,写时就不好把握了。

(二)补充的位置可在原题目之前或之后,但不得擅自改变原题目,只能在草稿纸上或心中进行填补。

(三)如果命题者没有附加要求(从现在中考趋势来看,淡化要求、鼓励创新),补充时可以使原题以写人为主,也可以使原题以写事为主,如《哭笑不得》可以填补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

二、虚题实做法

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学生难以把握,怎样写好这类题目呢?将这类比较大、比较虚的题目化为比较小、比较实的题目即可。

1 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笔了:可以写一位老师的追求、一名下岗工人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总之,各行各业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当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像课本中《背影》写的是父亲的背影;《一面》写的是“我”和鲁迅的一面之交及这一面对“我”的影响。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条龙,那么,题目就是这条龙的眼睛。眼睛有神龙能飞,题目有神文增辉。题好一半文。题目拟得好,能获得好评,获得高分。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作文”,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因而拟好作文题很重要。好的作文题,应是:新颖,能引人读文。

那么,怎样拟好这样的作文题呢?

一、反常法。

如《蓝树叶》这个题目,既新颖又能吸引读者往下读。树叶一般都是绿色的,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读完文章后才知道,“我”画树叶时因没有绿色蜡笔而向同桌借,但同桌不给,“我”只好把树叶涂成了蓝色。作者安题目时有意用了反常手法。其他的如《欲速可达》、《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都有这个效果。

二、公式法。

如《8-1>8》这个题目也很别致引人:八减去一怎么会大于八呢?读者看完全文后才知道,作者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七个小时的工作,一个小时的休息或锻炼,效果大于八个小时,所以要劳逸结合。其他的如《现代人=长×宽×高》、《置疑公式:才能+机遇=成功》等都有引人效果。

三、谐音法。

针对一篇歹徒抢劫银行,一位青年上前与之搏斗,而有一些人却围观不助的新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时,拟题为《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用了谐音法,把两种不同的态度并列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拟成《〈街头一幕〉读后感》、《赞见义勇为精神》、《谈世界观》等,就显得一般,读者看到题目后就不想看正文了。再如,针对当前中学生重文轻理的现象,有个同学写评论文,拟题为《要重理“亲”文》。这题目显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而如果拟成《要文理并重》、《不能忽视文科》等标题,就一般化了。

四、借用法。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名以及成语俗语等进行借用或改造,使之成为文章的题目,这就是借用。这样的题目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引人喜爱。如《不能忘却的记忆》改造名片而成,《爱拼才会赢》借用歌名,《敢问千年谁最酷》改造影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借用成语俗语。借用名篇效应作题也是使题目推陈出新,吸引读者的好方法。

五、比拟法。

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也能使人耳目一新,惹人喜爱。例如《我与自信签约》这个题目,人看了禁不住要问:“我”怎么与“自信”签约呢?于是有往下读的欲望。其他的如《干粮和猎枪》、《忠诚:沟通友谊的桥梁》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悬念法。

这就是故意用违背常理逻辑的语句作题目的方法。这种题目能激起读者的兴趣,有想一口气把全文读完弄个水落石出的效果。如《感谢车祸》,“车祸”为什么还要感谢呢?读者急于想从文中看个究竟。其他的如《美丽的谎言》、《拍卖诚信》和《耳朵“挑食”》等,无不使

2 读者心情荡漾。

七、时尚法。

拟用当前流行的词语作题,能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亲近感而产生阅读欲。例如《李白上网》,这不禁使人要问,李白怎么会上网,上什么网等,从而想看个结果。其他的如《QQ城风波》、《给韩寒让出一条道》等,无不撩起读者阅读的心绪。

新鲜而引人的拟题方法不止以上这些,还需师生们加以探索。

古人云:“意犹帅也。”所说的意就是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一、大题小作,立意显真情

选择的内容不一定要是大事,只要我们善于透过表面看到事情的本质,就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含。“大题小作”,往往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一碗面条》里就有这样的情节:

每次回家,钥匙刚插进锁孔,***身影会准时地出现在门口,当我把目光移向桌面时,准会见到一碗热乎乎的面条。那一瓣瓣的蒜头和绿绿的葱丝,看着就让我心动,面里的佳肴更是天天变换着式样。品尝着面条,户外带来的寒气顿时溜得无影无踪。几口热汤下肚,一种家庭的温馨便渐渐地从心头升起。

由于作者善于观察,感悟生活深刻,他从一碗面条里看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一片浓浓的关爱。又如,晚上看书时,父亲送来一杯茶,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一位同学从父亲生病时送来的一杯茶里,却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殷殷期待和严中见慈的深沉父爱。由于把事件提炼得真实深入,这篇题为《一杯热茶》的文章,发表在《语文周报》上后,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像《一碗白开水》、《三粒荔枝》、《一根红头绳》等文章,都属于“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立意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角度标新,立意见新颖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应该学会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等”。

《关心》是湖南省益阳市的中考作文题。当绝大部分同学把笔墨放在生病或遇到困难,老师和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等方面时,有些同学偏偏转换视角,将目光移到了大家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上,写出了新意。有写申奥的:一位考生把“体育一窍不通的妈妈”对报刊的那种关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显示出的那份孩子般的烦躁,写得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对楼上楼下人们言行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位普通的中国人、一个个普通的家庭对奥运寄予的巨大希望,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一颗颗正在跳动着的爱国之心。有写环保的:作者把地球比作一位美丽的少女,通过古今的变化,写出了她正在遭受的严重破坏,表现出了现代中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极大关注,对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写动物的:考生将青蛙拟人化,用寓言的文学形式,对社会上残害自然界生灵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有力地抨击。虽是同一考题,写作角度却各不相同,读来让人倍感新颖。

三、反面着笔,立意求深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却也能够“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着笔,却能显出新意。使情节变得曲折,主题变得深刻。

《这个名字最贱》一文中,开头极力描写亲朋戚友对一个百日小孩名字关心的情景:孩子的爸爸认为“名字越贱越好”,于是大姨取名为“野草”,舅舅取名为“狗儿”。正当大家

3 争论不休时,突然听到一声清澈的响声,原来,躺在小黑屋里病床上的爷爷(脏兮兮的,瘦瘦的,热天还盖着被子)想喝水,由于身体虚弱,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对围过来的客人,老人挣扎着坐起来,口里不清楚地吐出了几个字:“我看,就叫„„‘爷爷’好了,那野草,狗儿,都没有‘爷爷’这两个字贱!”作者从反面作笔,对比鲜明地点出了大家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写作时,要善于从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出发,寻找新颖的角度去开掘事物的特点,探求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炼出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来。

那么,中考作文时如何写好结尾呢?

分析近三年满分作文优秀的结尾,可以归纳出下列几种方式。

一、“卒章显志”式的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也叫“画龙点睛”式,也就是在结尾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用得最多的结尾方式。而“点睛”的方式又可分为下面几种:

1、用抒情式点题结尾。如“老师,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您的视野。感谢您的一路呵护,一路鼓励!”(《感谢恩师》)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用希望式点题结尾。如“把理解带到人吧,尽量给别人减少一分病苦,增添一分快乐!”(《最爱的人,别伤他最深》)

3、用推理式点题结尾。如“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宽容与理解,少一些职责与推委;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骗与涣散„„”(《有一颗感恩的心》)。作者用“有一颗感恩的心,会„„”的句式,点明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主题。

4、用表决式点题结尾。如“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前路阳光明媚,或是崎岖陡峭,我会坚定地——痛并快乐着。”(《痛并快乐着》)既点明主题,又回应文题,可谓一箭双雕。

5、用展望式点题结尾。如“我,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

6、用感悟式点题结尾。如“她让我懂得了宽容,学会了宽容。”(《宽容》)

7、用比喻式点题结尾。如“诚信是诚实,诚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是一根不屈的脊梁。”(《诚信——世间最美的》)把诚信比作脊梁。

8、用号召式点题结尾。如“友善的微笑可以压倒一切,无论来自亲人还是陌生人,关键在于真诚和友好。让我们以友善的微笑面对人生,面对生活,面对别人。那么,世界将会更美好的明天。”(《友善的微笑》)

9、用引用式点题结尾。如“请听一位名人关于学习的论述吧——当你感到痛苦悲哀的时候,最好是再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去学习呢?”(《一首诗的启示》)引用名言。再如“让我们再背一遍何其芳的诗吧:”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乐就在平凡生活中》)引用现代诗句。还如”云南是云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云南云》)引用古诗句。

10、用标题式点题结尾。如“21世纪的今天,不要再时时墨守成规。这个时代,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朋友,记住:我创新,所以我生存!”(《我创新,所以我生存》)用自身的标题作结尾。

4

第四篇:中考作文指导: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有些作文题目有多个词组成,各词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审题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有些什么意义的词限定了它的范围,只有审准了题目的范围,才能做到些准确,不滥写,不漏写。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半命题作文】:“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

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

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3.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再如,2006年上海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题《,你好》,有考生拟题《祖国,你好》,因为写作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在不同的短语中,题眼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着的。

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

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如2008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我在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5.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如同样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

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所写的空间就限于“集体”生活,而不是个体的生活。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

6.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而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随意”的现象呢?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 家乡变了” ,应有一个时间对比。 例如,2006年辽宁地区作文题《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审准范围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4.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有的内容。

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祖国景点。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

②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例如: 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我的初三生活 我们的青春岁月

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

第五篇: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与考试方法,也是中考作文试题长期延用的题型。在话题作文热极一时之后,纵观近两年我省及全国多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作文又有升温趋势。

笔者对2007年30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进行了统计,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选题作文五大题型中,命题作文共9个,另外,在选题作文中,出现命题的有5个。2008年,命题作文所占比例又有所提高,在笔者所了解的30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命题作文有8个,选题作文中出现命题的有11个。

命题作文为何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命题作文呢?

一、命题作文的优势

命题作文最大的特点是限题性、规定性比较强。对命题者而言,它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综合写作能力,又利于提高作文区分度、统一评分标准、避免抄袭和宿构,体现出中考的公平性和选拔功能。对考生来说,选择命题作文可以省去拟题的时间,使思维迅速集中,而且,题目中限制的条件越多,范围就越明确,作文内容就越容易具体。

二、命题作文的类型

中考命题作文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是“独题式”,即只给出题目及要求,简洁明了。如2007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是“提示式”,即除了题目和要求外还有提示语或引语。如2008年温州市中考作文试题:

春雨蒙蒙,万物苏醒,大地写满诗意;夏雨初歇,池蛙欢唱,纸船处处飘荡;秋雨点点,敲打残荷,声声落进心里;冬雨无声,苍白大地,渴望张开眼睛。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动演绎,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绽放,多少温情在伞下默默传递,多少幢憬在静寂中悄然孕育„„

雨天,适合回忆与联想,可以漫溯过去,也可以遥想未来。雨天,仿佛有很多蓝色的精灵,赋予这个世界以新的生命。

请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

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立意方向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做全面审视。审清题意是写好考场命题作文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加强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审题呢?

一般来说,我们在审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通读全题,首先记准题目内容,以免在写作时添字、丢字、改字甚至另起题目。接着要分析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词的意义和作用,还要

把握它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们相互间的联系。对有提示语的,还要字斟句酌地研究提示语,用心领悟。最后还要看清写作要求共有几点,分别从哪些方面提出了限制。这样才能为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奠定基础。如《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这一命题,题目较长,审题时须对题中各部分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仔细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长大的路上”限定了写作的素材,即应当写与“我”成长有关的内容;“他(她)”限定了写作的中心人物,从“牵着我的手”又可以看出,“他(她) 论文联盟Www.LWlM.com”应当是“我”成长的领路人,是一直关心呵护“我”,并不断指导激励“我”成长的长辈或老师。

具体来说,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题眼

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找到了题眼,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一个词的,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如《心声》、《惜》。词组型的题目,一般来说,起修饰作用的词或动词常是题眼,如《充满活力的岁月》一题中,题眼是“充满活力”;《这件事我做对了》一题中,“做对”是题眼。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抓住题眼来做文章,如围绕“心声”,可以写“是谁的心声、是怎样的心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等。

(二)注意限制

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从不同方面对写作进行了限制。如《记住这一天》中“这一天”限制了时间,我们可以写“这一天”从清晨到日暮的活动,也可以写“这一天”的某个时刻,如果所写内容超出“这一天”就不切题了。还有的题目限制了人称,如《下雨天真好》中的“下雨天”限制了环境,《大自然,我们的朋友》中“大自然”限制了朋友的范围,等等。另外,写作要求中对文章的字数、体裁、表达方式、文章内容、书写等方面也有规定限制,应当看清记牢,在写作时注意遵循。

(三)重视提示

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带有引语或提示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内容,仔细推敲,充分利用,如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

论文联盟Www.LWlM.com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这个命题作文中的提示,循循善诱,既给人以思想上的教育,又启示写作者如何把“责任”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应当围绕怎样的中心来写,可以选取哪方面的材料等。因此,你可以叙述自己在面对“国家遇到困难、学校出现问题、家庭发生矛盾、同学违反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时是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体现“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这一中心。你也可以议论说理,用事实或道理来论证“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等论点。

(四)领会深意

有些命题题目带有比喻或象征意味,我们要注意分析,既要研究文题字面的具体意义,又要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如《带着微笑出发》这一命题中,微笑不仅指外在的一种面部表情,更是指内在的一种心态、一种信念、一种涵养、一种品性,因此,在写作时,就应由内见外,由表及里,把其中蕴含的诸如乐观、信念、友善、从容等精神特质表现出来。

总之,对于这类题目,抓住象征义、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写出的文

章也更有深度。

上一篇:智力测试及其条件下一篇:致老师的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