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准确识记成语

2024-05-09

快速准确识记成语(共4篇)

篇1:快速准确识记成语

快速准确识记成语

语文教学要求测试识记,其中之一就是对汉字音形义的识记,而同学们往往很容易在这方面失分。那么,怎样快速准确识记汉字的音、形、义呢?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谈谈成语音形义的准确识记。

一、本义增强形象性

对那些经常看到,又容易写错的成语,我们应从他的本义着手去掌握它。

例如,“名列前茅”的“茅”同学们容易写错,从本义入手去掌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旗子,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头,作为报警的信号。只要知道“茅”就是“茅草”的“茅”就不易写错了。又如“集腋成裘”,掌握这个成语意思的关键是“腋”和“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能制一件皮袍。这样,就很容易识记“集腋成裘”的意思,就是用来比喻积少成多,并且只能用在好的事务上。再如,“如法炮制”的“炮(páo)”很容易读成“炮(pào)”,从本义着手“炮制”是中药制药,就不会读错了。同样,“暴虎冯河”的“冯”,指不用船而徒步过河,那么“píng”就不会读做“féng”了。

二、典故增加趣味性

在讲解成语的时候,引用典故,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准确识记这个成语。

例如,在讲“罄竹难书”这个成语时引入“李密和隋炀帝”的故事。《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

毒难尽。”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又连年对外用兵,使百姓无法活下去,迫使他们揭竿而起,从而到处掀起农民起义,其中瓦岗军在李密的带领下,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以及吸引隋朝的文武官员来投奔他,便在进攻隋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号召各方人士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

“用尽南山所有的竹子制成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决出东海的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

在讲完这个故事,在告诉同学们“罄竹难书”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罪恶太多,无法写完”。那么同学们就会牢记不易忘记。

又如,在讲述“蜀犬吠日”时,可以引入“柳宗元和韦中立”的故事;讲“前车之鉴”时,介绍天才少年贾谊;讲“千钧一发”引入枚乘和吴王刘濞的故事;讲“千人所指”时,讲董贤和汉哀帝的故事。

很多成语都有典故,通过典故来识记,不但有趣,而且记得准,记得牢。

三、辨析提高精确度

对于那些字义相近,经常使用,又容易用混的成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辨析找出它们的区别点,从而准确地掌握它。辨析的角度有语义的轻重、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对象等多方面。

例如,“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这三个成语相同点,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不同点,“专横跋扈”含有蛮横、霸道的意思,语义较重,一般只用于当权者;“独

断专行”和“一意孤行”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用。从词义的轻重程度和适用范围上一下子就把它们区别开了。又如,“耳闻目睹”和“耳濡目染”这两个成语,相同点,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不同点,前者强调经常听到看到,是否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这样一分析,就找到了这两个成语的细小差别。在判断成语或使用成语上就能准确把握。再有,“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不同点,前者偏重在道义上不允许推托;后者偏重在责任上不可推卸。“无微不至”“无所不至”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区别点是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

四、结合语言环境识记

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在学习中应注重结合语言环境来识记,从而准确快速地识记该成语。

例如:“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很好的掌握“薪尽火传”的使用对象,指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又如:“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书成为残本。”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准确掌握“久假不归”这个成语中“假”的含意即“借”的意思。避免在词语运用上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同样,“文不加点”的“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危言危行”中的“危(正直)”“呼天抢地”的“抢(碰撞)”“不刊

之论”中的“刊(消除刻错了的字)”“屡试不爽”中的“爽(差错)”等都属于这种情况,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效果会更好,更能正确的把握这个成语

到了毕业班,太多的东西需要学生识记,在众多的知识面前,学生的记忆力容易疲乏、迟钝,那么就需要新颖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内容来激活,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篇2:快速准确识记成语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我们在小学阶段要重视识字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汉字,在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内在美。记不住字形,写不出字,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中低年级教学的难点。低年级学生天真生动,好唱好跳,思想生动,作为老师要应用好这个时期,协助他们在短期内识记少量生字,扫清阅读阻碍。要让学生快速有效地熟记生字,老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留意总结规律,减轻学生的学习担负。采用理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多、学得牢。

我们的汉字是由笔画、部首、基本字构成的。这些构成字的“笔画”、“部首”、“基本字”,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字的“零件”。

当我们一边看,一边读记生字时,可采用“加减法”进行识记。1.加法:把生字分解成以前学过的熟字加上一个“部分”来识记。显然,当这些生字是形声字时,通常就由声旁“部分”加形旁“部分”来识记。如,识记“欢”字,学生就会想,“又”加“欠”而得。再如,“漾、萍、落、经、荆”字就是由“泳、苹、洛、红、刑”字的一部分缩短让位,再分别加上一部分构成的。同时,教育学生要像这些生字一样,学会谦让,学会团结。

2.减法:把生字联想成熟字去掉一个“部分”来识记。如,识记“羊”字,学生就会说,“群”去掉“君”而得。

当然,同一个字可以选用以上不同方法来识记。如,“ 乏 ”字,有的学生会说由“ 之”字加部分“ 丿 ”而来,有的学生会说,由“泛”字去掉部分“氵”而得。这样,学生就会在互助小组内自由联想、自由表达,轻松愉快地学好字形,又锻炼了创造思维的品质——流畅性与变通性。

除了加减法,我们还可以用想形象,想旧字,想动作等方法来帮助孩子记住生字。如:日、月、山等。这类字很容易让人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汉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就是一幅图画,如:“羊”字,它多像是个小羊,上面的两点是小羊的角,下面的是小羊的身子和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了。再如:如:看到“渴”,可以想:把“渴”的三点水换成口字旁就是“喝”字。也可以通过加部首或构字部件想出旧字,如看到“士”可以想到:“士”的下面加上“心”就是“志”字。还可以由一个新字拆出几个旧字或旧部首,如:看到“动”可以拆出云、力两个字,由“蚪”可以想出“虫”“斗”这两个字。学生在想的过程中,大脑会迅速调出大量旧字进行分析比较,这样,既巩固了旧字,又很轻松地记住了新字。在所学的生字中,还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到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打”字,先想一想打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打”是用手打,所以是提手旁。这样手脑并用加深了对字的印象。

当我们对还不会的生字字形强化识记时,最好加上“顺口溜描述法”或“编故事法”进行识记。

1、顺口溜描述法:根据字形或字义,用自己比较流畅的语言进行描述识记。例如,识记“忆”字,可用顺

口溜描述为:“人旁2扁,数数一万万”来帮助记忆。再如,识记“鄙”字,可以描述为:“你一个嘴巴讲了十回,我的耳朵都起老茧了,我是弱智吗?我看不起你!”来帮助记忆。

2、编故事法:把生字分解成几个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想像成一个简短的故事,再用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加以识记。如,识记“涩”字,可以编一个故事:“一天,调皮鬼小明正糟蹋他人的庄稼,在割草的主人看见了,拿着一把刀匆匆地赶来,就把刀刃架在小明的脖子上。小明顿时停止踩踏,害怕得留下了后悔的眼泪。”同时,还要依次写出“刃”“涩”(应抹掉“氵”)“涩”来形成长时记忆。这类字有较浓厚的象形色彩,是用象形的方法达到表意的目的。又如,“滚”字可以拆成“ 氵 ”“公”“衣”(破衣)三部分来编故事。

篇3:快速准确识记成语

课堂上大家所公认的好学生, 就是那些不管老师用哪种教学方式, 只要稍稍点拨一下, 就能很快学会的学生。然而, 在课堂上会有一些所谓的学困生, 这些学困生老师往往在他们身上下得工夫较多, 可成效却不大。那么采取什么样的词汇教学方式来改变这种困局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将多音节词按音节划分将之断开, 比如:读supermarket→记忆su-per-mar-ket→默写supermarket, 同时穿插讲解拼音文字所具有的读音规律。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 每一个多音节词中最多也只不过有三四个音节, 在教授新词时, 将单词按音节断开后, 边读边记, 将这一过程反复循环、加深印象。

先来谈谈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据我对他们的了解是这样的, 他们在背词汇时并不是按照拼音文字的音节科学地去记, 而是死记硬背字母在单词中的排列, 这种不科学的记忆法, 即使记住了, 也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 从而没有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再说对路的问题, 所谓对路就是方法要得当, 比如, 有的教师在教授词汇时, 先领读几遍, 然后让学生一起读, 听他们读得整齐、声音洪亮, 然后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去背, 等到检测时效果往往不理想, 只是一些所谓的好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住了。那么学困生呢?肯定是没背会。由于要赶教学进度和教授其他内容, 课堂上再给时间去背也不可能。长期下去, 学困生自然就跟不上了。

那么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要想让学困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背会一定量的词汇,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前面提到的方法, 在读会该词的基础上, 将多音节词按音节划分断开。需要注意的是, 开始时教师教学生划分断词, 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试着划分, 直到他们完全掌握。要让学生学会看到长词就能自如地按音节划分这一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教师有耐性, 因为面对的是些所谓的学困生, 坚持下去, 待学生慢慢掌握了此方法、也懂得了其中的一些语音知识以后, 教师应该不会费很大的劲。学生边划分、边读、边记忆, 这一连串的在脑海里显现的过程也一定记住了拼写, 的确是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背词速度明显加快, 尝到了成就感, 变被动为主动, 再不用教师牵着鼻子走了。再就是关于划分音节, 需要教师适当地利用一点时间给学生讲清楚怎么划分, 比如:字母组合、辅音连缀必须整体划分等, 在这里不再赘述。

能否掌握正确划分音节这很重要, 因为划不正确自然就读不准音, 音不准自然拼写就困难。为此, 教师应该同时穿插讲解一些初中阶段必要的语音知识, 为使学生识记词汇更快, 让学生多识记字母组合以及它们的读音, 这对快速背记单词很有帮助。总之, 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但无论哪种方法, 都要讲究它的科学性, 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词汇的方法, 并懂得一些语音基础知识很有必要。现在的英语课堂上, 关于语音知识老师们讲得不多, 甚至一点都不讲, 怕讲多了变成旧的教学理念。但该讲的还是要讲, 让学生先作个基本的了解,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自己总结读音规则, 教师不断加以点拨、指导。我相信只要学习方法得当, 学得科学, 任何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篇4:快速准确识记成语

【关键词】常用规范汉字 特点和规律 多种方法

高中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该考点俗称“字形”考查)。字形数量庞杂,题目设置有一定难度,学生识记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教学中,我在传统记忆字形方法(例如形辨法,义辨法,结构分析法)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大胆采用新方法新思维,取得较好记忆效果,经久不忘。前几天,一位高中毕业现在上大学的学生,给我发来短信说:“老师,走在上海的街头,人群熙熙攘攘,我却在优哉游哉的闲逛。说到优哉游哉,我又想起您在语文课堂上,教我们记忆这个成语的方法……”记得这个成语当时采用的是奇特联想记忆法,毕业很久后的学生仍能牢记不忘,可见方法得当。

一、析考查特点和规律

1.考查对象。字形题的考查对象多为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中的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一般不会涉及生僻的难认字。选取的材料包括词、成语、惯用语、俗语等内容。

2.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候把考查的字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让考生识别。

3.字词直接与实际生活关联。从生活中直接取材的大方向不变;“关注生活、体现实用、矫正错误习惯”的宗旨不变;“课内、课外兼顾并重”的拟题思路不变。

二、识记方法

我除了让学生平时积极从课本、报刊杂志上学习汉字,建立错字纠错本,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外,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正确识记字形的诀窍和方法。

1.分析构造,形旁辨识法

汉字中80%的字是形声字。推断形旁,明了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境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如:“沤歌英雄(讴)”(括号内字的为正确的,以下类同)和“沤心沥血(呕)”中的“讴、呕、沤”,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讴”形旁是“讠”,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呕”的形旁是“口”,表明是和嘴有关的一个动作,即“呕吐”。“呕心沥血”指的是倾吐心血,极端劳苦,应该用“口”字旁的“呕”字;“沤”的形旁是“氵”,表明和水有关,粪肥加水经过长时间的浸泡俗称“沤肥”。

2.理解字义,意义辨识法

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所以掌握字(词)义很重要。有些字词本身含义隽永,根据意义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产生“巧记”的效果。如“脉膊(搏)”,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而“搏”具有“跳动”的意思,正好可以和“脉搏”的词境吻合,所以“脉搏”的“搏”应是动词“搏”而不是“胳膊”的“膊”。又如“味同嚼腊(蜡)”,嚼蜡,像嚼蜡烛一样毫无味道。“蜡”是动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可做蜡烛。腊,从“月(肉)”,古代农历十二月用肉食祭众神,所以农历十二月也叫腊月。同样“唇枪舌剑”中的“剑”,记住舌头的形状和宝剑的形状相似,就不会错写成“箭”。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同(近)音形近字的辨析。

3.着眼结构,并举辨识法

汉语在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意义丰富而结构对应的词语,可以利用词语结构上的并举关系进行辨析识记,即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词语书写是否正确。例如:

(1)名门旺(望)族:“门”与“族”对应,指家族。“名”与“望”相同,指有名望的。

(2)奴颜卑(婢)膝:“奴”与“婢”对应。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

(3)嘻(嬉)笑怒骂:嬉,游戏,动词性。嘻,拟声词。因为“笑”“怒”“骂”三字都是动词,可以推断出这里应该用动词“嬉”。

(4)前据(倨)后恭:“前”与“后”对应,“恭”是恭敬的意思,与表示傲慢的“倨”对应。

可用此法记忆的还有“挑肥捡(拣)瘦”、“委屈(曲)求全”、“山青(清)水秀”、“伶牙利(俐)齿”、“貌和(合)神离”、“哀(唉)声叹气”、“一张一驰(弛)”等。

4.结合常识,逻辑辨识法

有些字词我们只要结合生活常识就可以推知其正误。如“鸠占鹊巢”,“鸠”比麻雀大,麻雀的巢装不下它,只能是“鹊”;“欢呼雀跃”,形容人高兴得一跳一跳的,所以用“雀”;“悬梁刺骨(股)”,针怎能刺动骨头,所以只能是“股”。

可用此法辨别的还有“珊珊(姗姗)来迟”(姗姗:缓慢,女子走路的样子)、“立杆(竿)见影”(竹竿插稳很容易,而木杆则不易,做目的相同的事,谁不愿意用容易的办法呢)等。

5.斟酌字义,追根溯源法

有些词尤其一些成语,或来自典籍寓言故事,或来自历史传说,了解其出处及特定的文化内涵,不仅充满意趣而且容易记忆。如:

(1)搬(班)门弄斧:班,春秋有名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

(2)默(墨)守成规:墨守,《墨子·公输》中记载,墨子以善于守御著名,后人便称善守者为“墨守”。现在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含贬义。

(3)再接再励(厉):该词最早记录了古代斗鸡游戏中的常见行为:斗鸡时为让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斗鸡前,都要在磨刀石上磨磨斗鸡的嘴,使它嘴尖锋利,一下啄伤对方,制敌于死命。“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

6.口诀歌谣,顺口溜记忆法

对一些形近易混淆的字词,可以把它的细微差别编成口诀,这样易记易用。比如:

(1)戍戌戊戎,这几个字形近易混,只要记住了它们的读音,就能记住它们的字形,可以连成口诀:“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十字交叉方为戎(róng)”。

(2)掇缀辍啜,用手拾掇房子,用线连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嘴啜泣伤心的日子。

(3)相象像,外貌看长相,样子是形象,照人制成像。

7.妙用修辞,拟人夸张法

巧用妙用修辞,把枯燥的字形联想成有趣味的故事或形象的场景,这样记起来不但兴味盎然,也记忆牢固;或把字词营造成富有情趣的诗意画面,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轻松记住字形。

如“采”和“彩”,“采”常用于神采和文采,“彩”常用于“色彩”和“喝彩”。采用拟人法这样描述:“神采”照亮全部精神,“文采”妩媚一篇文章,“色彩”缤纷整个大地,“喝彩”宣示满腹热肠。

记忆“披星带(戴)月”,我让学生想象下晚自习的路上,吹着夜晚的凉风,身上披着璀璨的星星,头上戴着月亮弯弯的帽子,蹦蹦跳跳回家去的有趣场面。

“挖墙角(脚)”,想象墙是有手有脚的,你挖他的脚,他不悲痛伤心哭泣吗?

8.放飞思维,奇特联想法

在常规记忆方法之余,我常常鼓励学生,一定要放飞思维,不为常法所束缚,要敢想愿意想,奇特甚至惊异的联想也不为过。邓小平说过:“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我认为:“这方法那方法,记住字词就是好方法。”在我的热情鼓励下,大家开动脑筋,不拘一格,很多字词成语,联想新奇,经久不忘。

如“关怀辈(备)至”,联想成“关羽和刘备都很关心你。”就不会把“备”误写成“辈”了。

“合(和)盘托出”神奇的联想成:“某某同学如此苗条,你站在盘子里,老师把你和盘子一起托出来。”全班爆笑,在开心的大笑中,这个成语也牢牢定格在头脑中。

“食不裹(果)腹”,记忆这个成语的时候。我幽默的问大家:“早晨你吃一颗樱桃,中午你吃一个葡萄,晚上吃一个荔枝。结果怎样?”大家说:“很饿,很饿!”我趁机说:“对呀,对呀,所以说吃水果是吃不饱的,食不果腹嘛。”

以上记忆字形题的若干种方法,常常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和正确率。在注重积累,留心观察的同时,巧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区别,长期训练,作答字形题才会得心应手,记忆效果才更显著。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安徽文学,2008年.

[2]《教学论坛》,科学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2期.

[3]《一本高考语文2014安徽专版》,湖南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乡镇就业扶贫工作汇报下一篇:基于专用性人力资本形成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