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婚嫁文化

2024-04-29

论婚嫁文化(共6篇)

篇1:论婚嫁文化

论婚嫁文化

2010级文化事业管理一班

学生:马金凤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引言.......................................1 本地基本概况...............................2 论述婚嫁文化...............................3 个人论点总结...............................4 2

第一章 引言

民俗学是把民俗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人文社会学科。了解民俗学的基础知识,运用科学的民俗学理论分析中国歌民族纷繁复杂的民俗事象,这对于理解我们民族的民俗文化,认识民俗事象的文化价值,更好地保护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了这个高深的民俗知识,从民俗与民俗学、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方法、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经济生产与消费民俗、民间信仰与禁忌、游艺经济民俗、中国民俗的调查与研究等十部分的汲取,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了解到中国的民俗文化。

在我国,民俗自古以来即是以干预社会而著称的。中国民俗学在近代产生之后,民俗学者更是将这种传统作为旗帜高高举起,从而使民俗学成为一种经世致用的显学来进行研究。在中国民俗学的艰难跋涉之路上,民俗学之所以能够在其学科体系还没有得到构筑完备、其理论体系还表现得较为肤浅的情况下,历尽艰辛而不断繁荣,一个根本原因即在于这门科学仍然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所迫切需要。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沸腾社会生活提出了越来越多的不同需求和课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迫切需要民俗学参与并为之做出切实可行的回答: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应用民俗学;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应用民俗学;社会管理者需要应用民俗学;即使个人的生来病死、婚丧嫁娶。同样需要应用民俗学。民俗学能够“为人们解剖社会现象,能说明一些社会风气的本质,能为人们理解某种社会现象而提供实际答案。”这就是说,民俗学研究有利于促进人们更准确地认识社会和民俗,能够更自觉地革除和摒弃民俗中的糟粕,去发扬和广大民俗自身包含的健康成分,移风易俗,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加文明,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繁荣,这将是民俗学义不容辞的神圣历史使命。

至此,我们应该对民俗学的概念予以界定:

所谓民俗学,就是研究民众所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本质、特点、作用及其生产、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学问,是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民俗学是人文科学系列中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但同时它又是一门边缘性科学。由于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人文科学领域的时间较晚,当这门学科问世之际,其他人文学科不仅已经诞生,而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从而将民俗学所研究的民俗——这种特殊的对象依据各自的需要而予以占有。如婚俗、信仰习俗、人生礼仪习俗、葬俗等不仅被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所重视。除此之外,民间文学早已成为文学的研究对象,并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科虽然早已将民俗这种极为特殊的社会文化事象纳入了自己的学科视野中,但是,这些学科仅仅是以自己的理论进行研究的,至于与自己无关紧要的地方,或轻描淡写,或根本不予理睬,尤其对于民俗事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的独特运动规律,几乎根本没有涉及到。这样,在表面上看来,民俗这种社会生活文化事象虽然已经成为各门人文学科都想占有的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始终也没有把民俗作为本自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这表明民俗研究

不仅不被重视,而且把民俗进行了肢解。因此,民俗学的诞生,不仅对民俗这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文化事象作为自己的唯一研究对象,而且将民俗自身的独特的运动规律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而标志着这些已经被肢解了的民间传承文化的研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本地基本概况

地处秦巴山脉南麓的广元市,是一块古老的土地,百姓勤劳,民风淳朴。旧时民间婚嫁礼仪谨遵“六礼”古制,其主要程序如下: 纳采(即送礼求婚)男女两家,在议婚前相互了解,确认对方家庭清白,身体健康,品貌端庄,家教良好,门当户对时,由男家备酒、肉、面,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方家收下礼品,就算是允诺议婚,双方就可以进一步接触了。问名(即询问女方姓名和出生日期)通过“纳采”女方允诺议婚后,男方家主动将写有男子姓名、出生年月日时的《庚书》,请媒人送往女家,并询问女子姓名和出生日期。双方庚书互换后,男方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八字”是否相合,合则开亲,不合则作罢。纳吉(即送礼订婚)。男女二人“八字”相合,男家就正式备礼请媒人持《聘书》登门求婚。女方若接聘书并收下礼品,就算是允婚。当回复《允书》,以为凭证。应征(即送聘礼正式订婚)男家收到女家允书后,择吉日携礼物由媒人陪同男家父子到女家拜认亲家正式订婚。女方则回敬未来的女婿双数的礼钱,女子通过媒人回赠男人以自己亲手缝做的鞋子或绣帕等为订亲信物。此时,订婚的男子、女子是不允许公开会面的。知亲友订婚成功,并宴请亲朋好友。男女双方正式订婚后,家境宽裕的人户,男方还要备办酒席,以《团书》告 请期(即议订婚期)结婚日期由男家请人择订,婚期择定之后,由男方以父母的名义书写《请书》派媒人专程送达女方。女家得到请书,若对婚期无异议,双方便商议男家应过彩礼若干及娶亲有关事项。广元民间婚嫁彩礼一般在迎新前送到女家,当然也有个别在迎亲时一并送去。男方送彩礼时,以男方父母名义书写《礼书》随彩礼送去。女方父母在接到男家《请书》后,应以《期书》回复男方,告知嫁妆备办及有关事宜。亲迎(即由新郎亲自迎娶新娘)亲迎是“六礼”中最后一礼,所以又称“完婚”。届时,男女双方家均要贴对联,张灯结彩,宴请宾客。结婚的当天,男家由押礼先生、娶亲娘子、唢呐班、彩礼运送人员组成迎亲队伍,前往女家迎亲。当然,路程较远的人家迎亲队伍也可头一天出发前往女家。迎亲队伍到达女家后,出嫁姑娘告别亲友,以红绫盖头覆面,上轿前往男家。迎亲花轿回至男方门前,新郎在众亲友陪同下,亲自迎新人下轿并进入堂屋,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然后送入洞房。至此,“六礼”完成,男女双方才正式结为夫妻。第三章 论述婚嫁文化

婚姻是男女爱情的结果,是双方感情成熟的标志。每个地方因为地域或者风俗的迥异产生了很大的异性,我们广元市是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故乡,延承古时婚嫁习俗的一部分,发展了丰富多样的地方风情的婚嫁文化。现代婚嫁,新旧参半,然而复古之风渐盛。议婚、订婚的礼仪略简,迎娶、、送礼的规模排场,增添了新的内容,与过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的习俗主要是说媒、定亲、换贴、送彩礼、请期、过嫁妆、拜堂、闹房、回门等礼仪和程序组成,其他民族的婚俗与此或大同小异,或更加简单清新,或更加具有浓郁的地方与民族特色,从而形成的婚嫁格局是五彩缤纷的。

民俗文化是国家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基石、中国民俗事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我们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趋同化大潮的冲击下,如何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如何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新形势下得以延续和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在这一代人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所幸的是,从国际到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负责公布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力的保护举措。我们国家也颁布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条例,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当前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

各样的民俗文化是人类生活发展的文化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民俗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这种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文化主要是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体系。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在众多民俗事象中也时时处处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这种特点既体现在诸多民俗事象的具体仪式中,也深深地浸透于指导中国民众生活生产的民俗观念里。

其次,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中,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所经历的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平衡,以及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等等,形成了中国民俗多民族、多自然生态、多文化形态的民族民俗特点。

再次,在长达两三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的文化形态,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仅对历代统治者和上层主流文化发挥着主导作用,而且也直接渗透打广大民众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下层民间文化的主导思想。这个特点使中国民俗具有了浓重的儒

家文化的色彩,也使儒家文化成为沟通中国上下层文化的重要桥梁。

第四章 个人理想展望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什么上层文化、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底层文化、底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笑、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醇厚、历史悠远的民族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现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醇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加深刻的眷念、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我们这一代的共同努力之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艳丽,为我们可爱的祖国、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主题词:民俗、婚嫁文化、社会演变、社会责任

篇2:论婚嫁文化

人前结婚式是一种新的形式,既不在神佛前,也不在家中,而是在公共场合举行,如宾馆、饭店、酒家等。新郎新娘在双方保证人随同下,来到结婚登记处,填写登记表,签字盖章,获取法律上的承认。随后,新郎新娘或双方家长提前两三个星期发出请帖。应邀出席婚礼的人,过去主要是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属。近些年来,逐渐扩大到了朋友、工作单位的领导、同事。婚礼是新郎新娘向这些人表示谢意的一个难得机会,感谢他们过去的爱护、栽培和支持。

婚礼上,新郎新娘穿着华贵的礼服,手捧鲜花,向来宾表示欢迎。出席婚礼的来宾也都是身着节日盛装,尤其是新娘的女友们更是打扮得光艳照人,使结婚典礼锦上添花。客人们依次向新郎新娘热情致贺词,有的还唱歌跳舞,为婚礼助兴。在优美的歌声中,新郎新娘陶醉在新婚的喜悦之中。在亲朋好友的一片祝福声中,新郎向岳母献鲜花,新娘向婆婆献花,双方都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言语感谢对方的父母亲,表示永远铭记他们抚育自己爱人的恩情。当婚礼进行到尾声时,新郎新娘要向哺育自己成长的父母告别,这时母亲抱着儿子,妈妈搂着女儿,千叮咛,万嘱咐,热泪流淌,情真意切。欢腾的婚礼宴会一下子变得异常寂静,音乐声消失了,交谈声停止了,碗筷声听不到了,所有来宾都在注视着这催人泪下的离别,许多人被感动得洒下泪水。婚礼结束时,新郎新娘欢送客人,向每位来宾回赠礼物,回赠的礼物大多是一套化妆品、一套茶具或一包糖果点心之类。回赠礼物后,在客人的欢呼声、鼓掌声和祝福声中,进行“三三九次对酒饮”仪式,即新郎新娘用三对酒杯对饮三次酒,每杯三次饮完。饮酒结束,新郎新娘在客人簇拥之下,离开婚礼大厅,回到自己的家里。

家庭结婚式

家庭结婚式多在男方家中举行,举行婚礼之日,新娘家要举行“告别宴会”,招待近亲知已。当新娘离开娘家大门时,人们用扫帚将新娘的足迹“扫光”,或在门口摔碎一只茶碗,甚至在门前挂起白色灯笼,以表示新娘婚后生活和谐,永不返回娘家之意。当在众亲友护送之下来到新郎家门口时,新郎已同亲朋好友等候在那里。此时,新郎新娘要进行拜水神、火神和灶神的仪式:共饮一杯男女家庭混合在一起的水、双双跳过院内焚烧着的一堆火、到厨房手拉手地绕灶台走三圈。这种习俗,意在婚后能得到水神、火神和灶神的保护。

婚礼仪式要持续数天,最引人人胜的节目是闹新房。各地闹新房的做法不尽相同。有的地方用一只饭碗盛满饭,让新郎新娘当着客人的面共同食下;有的地方在新婚床旁安放模拟船和锚;有的地方在婚礼上放一张床,让新郎新娘当众举行“新婚入床式”……这些做法均寓意新郎新娘婚后能够相亲相爱、和睦共处。有的地方在婚礼进行中,来宾轮流拍打新娘的臀部,意在希冀新娘婚后早生贵子。

婚礼习俗

大家在看日剧,看到一些日本婚礼的场景时,也会见到一个穿上全白拖尾和服,头戴白帽子的新娘出现在神社当中,或是一个身穿华丽鲜艳织锦拖尾和服的新娘在披露宴中出现,接受宾客的祝福,到底哪一款才是日本传统的结婚用和服呢?

首先要介绍“打挂”,原因是因为白无垢和色打挂外边那件外套其实也是打挂来的。打挂的由来是室町时代开始,当时富裕的武家女性在秋天到春天期间把外套穿在内里的小袖和服上,因质料厚故有保暖作用。至江户时代,大奥中身位地位较高的女性,上级女官和公家女性也会穿著「打挂」突显其身份地位。至江户时代后期,一些富裕家庭的女性把打挂用作结婚衣著。

白色那套是白无垢,顾名思义全身所有衣服配件也是白色的,象征新娘的纯洁,另外白无垢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喻意新娘的个性也变成白纸一张,在娘家时的坏习惯以完全抹去,等待去学习夫家的一切家风习俗,如一张等待再染色的纸张一般,再深层的喻意就是女儿像泼出去的水一样,希望她嫁了后就不再回头。新娘头上的绵帽子是作防寒用的衣物,喻意就像西方婚纱的头纱一样,由结婚仪式开始至完结时用来遮蔽新娘的面貌,只让新郎看得见。

传统的日本婚礼上,新娘的头发应该挽起来,用龟壳梳子束紧。新娘子的脸用脂粉画得雪白,头戴一块白盖头和面纱。在婚礼上,新娘子还要换好几套衣服。一次是脱掉白色礼服,换上绣有吉祥图案(像仙鹤,花朵等)的华丽礼服,颜色为金,银,红三色。然后还要换上另一套深色,未婚少女穿的和服,这是新娘最后一次穿这种式样的和服了,作为她纯真少女时代的结束。新郎应穿黑色丝绸和服,和服下穿斑纹摺裙。新郎手持白色折扇,脚穿白色便鞋。

篇3:漫淡婚嫁文化的产业化创新

近百年来,西方及东方的日本、韩国等国一直对他们本土传统文化的创新革命着,实现着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伴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大同,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大量的西方文化撕开并介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融入了东方元素的创意产品、品牌,涌入中国,并已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韵味悠长的华夏传统婚嫁和多姿多彩的各少数民族婚俗,是千百年来老祖宗传承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民族文化遗产的精髓,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让她在我们的创新下焕发着更时尚的魅力,让她融入我们现代生活的脉络。只有加快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步伐,快速融入这个日趋大同的世界,才能实现她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文明的成果被每一个人所享有;民族的血脉在一代代人身上流传。

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捕捉民族多元婚嫁文化生动别致的特色,并典藏着、记录着、传承着、创新着,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生产力努力着。

典藏记录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可以通过馆藏文物与历史对话,了解过去,激发起“寻根”热情。

十里红妆,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我们在深圳成立了首家以江南婚俗文化为主题的民间公益博物馆——“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该博物馆以江南婚俗文化里最具符号性的明清时期宁绍地区“十里红妆”婚嫁风情为切入点,通过从当地搜寻收购而来、原汁原味的江南“十里红妆”藏品的展示,再现旧时宁绍平原女子从待字闺中到风光出嫁、为人妇、为人母的生命历程。以博物馆为窗口,让人们了解文化历史的沉淀,体验中国婚俗的精髓,为逐渐远去的传统婚嫁文化的复兴培育土壤。

少数民族婚嫁文化在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众多文化遗产中,是最璀璨夺目,最值得呵护,最需要我们抢救性记录的……

为此,我们《焦点》风土中国历经两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了56个民族的原生态婚嫁实况,并结集专辑出版,这不仅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婚嫁资料史上的空白,也为读者奉上一场婚嫁文化的奇观盛宴,让大家在领略绚丽多姿的婚嫁风情画卷时,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婚俗文化魅力,理解民俗文化的核心灵魂。

传承创新

静态的典藏和记录滋养着现代人;动态的创新与传承,能将中国红那浓浓的情融入现代人的血液中,让中国的根鲜活起来,让华夏的血脉沸腾、自豪。

为了引领人们关注传统婚嫁文化,激起国人继承民族传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和共识,“天海·十里红妆杯”全国婚礼主持人大赛连续举办三届。06年,第2届在成都成功举行;08年,第3届刚刚在宁波圆满落下帷幕;2010年,第4届又将在深圳举行。通过这个平台,一个个高素质的金牌、银牌婚庆主持人走进人们的视野,将传统的婚俗文化结合新时代的创新,被他们带到四面八方,传入千家万户。

以婚嫁产业化为主题的十里红妆大酒店、大酒楼、婚嫁商城、婚纱影楼、十里红妆(连锁)商社……在我们的努力创新下,给各行各业注入中国传统婚嫁文化元素,并开枝散叶,逐渐结出丰硕的果实。

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的源头,民族文化遗产是创造力的灵感,孕育着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进的动力。婚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于创新。秉承着这个理念,我们植根于底蕴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并结合现代创新理念,将“十里红妆”婚嫁文化发扬光大,为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的十里红妆婚纱创意工作室,紧紧围绕中国元素,设计以中国红为基调的婚纱,改变了“不见红妆满眼白”的尴尬。时尚、奢华与传统完美结合又个性十足的婚纱,实现了新娘的梦想,在红色中让中国新娘体现出独特的美丽韵味。

我们设计的中国红婚纱奏响了“十里红妆”的美妙乐章,她是中国新娘在婚礼中所能表达的最美最强烈的爱情符号,也是太平盛世的讴歌。

我们十里红妆纸艺创作组,将“中国味儿”十足的婚嫁符号嵌入喜帖、喜糖盒、剪纸、民族婚嫁拼图等纸艺婚庆产品中。不仅继承了纸艺这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婚嫁锦上添花;而且融合现代理念,加以创新,为纸注入最具艺术灵动魅力的生命。它们为每一桩甜蜜婚姻,为每一对幸福新人表达最热烈最纯粹的情感。

传统婚嫁文化,像一个羞涩美丽的待嫁女子,我们的创意设计通过产业化的传达,掀起了她那神秘的盖头,展示着国粹文化中最精湛的元素,让老百姓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尚魅力。

篇4:论婚嫁文化

“同步发展”,是记者在这片客家文化浓郁的古越州大地采访时反复听到的一个词汇——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优化经济结构与壮大文化产业同步实施……

文化助力经济 经济给力文化婚嫁习俗,特色经济与文化结缘

驱车奔驰在有“中国香蕉之乡”美誉的浦北大地上,从六万大山到南流江畔,从越州天湖到五皇山脚……村前屋后,田垌之间,满目都是香蕉、香蕉。

3月,并不是香蕉成熟的季节。记者却“闻”到了浓浓的“蕉香”——不是在农家的香蕉地里,而是在浦北县文化馆的展示厅。

刚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的浦北县文化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因积极推行“文化与经济结合”模式得到文化部肯定,在全国推广其先进经验。这个不甘为“小文联”、乐于搞“大文化”的县级文化馆,如今“经济味”更浓。诱人的“蕉香”,便是从馆里“香蕉节文化成就”摄影、美术、书法展厅里传出来的——

浦北“蕉王”,立在自己种出的一弓重达69.55公斤的香蕉旁,骄傲地微笑着;

争夺“香蕉小姐”桂冠的一群浦北姑娘,正以充满美感的才艺表演,尽情展示家乡香蕉文化的魅力;

以大型油画《三姐戏秀才》在法国卢浮宫画展中获银奖的油画家黎均桓,带领馆里美术培训班学员深入蕉林,绘出一幅幅油画、国画、水彩画、素描作品……

浦北香蕉节,不请演艺明星。香蕉,便是最耀眼的明星——评选“蕉王”,竞选“香蕉小姐”,推介优质品种,展示最佳包装,征集诗歌、散文,举办美术、摄影大赛……一项项活动,把每个浦北人的才艺,每个浦北人关注的目光,都引向香蕉。

饱含文化味的香蕉节庆活动,引得各地客户、广告商、投资者接踵而至。有17年购销经验的大成镇老牌香蕉经纪人朱鸿辉感慨道:过去,推销香蕉靠的是经纪人的人际关系;如今,香蕉节成了最大的购销平台。

据统计,浦北每年平均有30多万吨香蕉销往区内外市场。而去年单在香蕉节上签署的购销量,便达18.5万吨。

从六万大山腹地跃向市场的“官垌鱼”,同样吸收了文化的力量。

深藏于六万大山中的官垌镇,是个植被丰茂、山涧溪流终年不断的山区小镇。早在清代,当地农民就有引山泉水筑窝养鱼的习惯。由于水质好,草料丰富,水窝里养出的鱼肉质鲜美,两三年就能长到10多公斤。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商品意识不强,“官垌鱼”曾长年窝在山中,默默无闻。

记者一行来到官垌镇时,正碰上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负责人李贤明领着人在一个水泥垒筑的大水窝里拉网捕鱼。

李贤明对记者说,从2004年镇里成立“官垌鱼协会”至今,如何打响“官垌鱼”品牌,便成了山区群众和县里科技、文化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为提升鱼的产量和品质,官垌人对古老的养鱼方式进行了革新,改小窝为大窝,变浅水为深水,换小鱼种为大鱼种。县里宣传文化口的“秀才”们,一次次进山挖掘“官垌鱼”的古老传说,采写“小窝养大鱼”的趣闻轶事,引得一拨拨媒体记者进山探秘。中央电视台专程前来拍摄“官垌鱼”专题片。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也分别从科技带头人、农业综合开发角度,拍摄了有关“官垌鱼”养殖的电视教育片。“官垌鱼”,终于名声在外。

如今,“官垌鱼”已成为钦州市首个获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县“官垌鱼”养殖户达1.78万多户,开辟大小鱼窝4001亩,年产量9500吨,产值1.7亿元,约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40%。

李贤明感慨:“过去我们官垌人只知道埋头掏窝养鱼,如今有了商品意识,懂得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大家正在从赏鱼、玩鱼、吃鱼几方面动脑筋,增添„官垌鱼‟的文化魅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非遗传承与企业携手

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是浦北文化的精髓。如何保护独具特色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浦北人走的是一条企业参与传承的新路子。

在浦北客家文化村生活用品展区里,一顶顶竹笠、一只只竹篮,默默述说着浦北“龙门编织”曾经的辉煌——

早在明朝,心灵手巧的浦北客家人便利用得天独厚的竹、芒、藤、木、草等山岭自然资源,编织斗笠、竹篮等生活用品。“龙门编织”在浦北及合浦、北海乃至广东、福建一带颇有名气。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龙门编织”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现代商品意识激发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编织品经销商陆续来到龙门办厂。他们看中的,是龙门人的那双巧手。数万名分散在各村屯的农家妇女,在县妇联和科技部门“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口号感召下,分期分批进入县里编织工艺培训班,重拾早已生疏的手艺。

如今的龙门镇,一家家编织厂比肩而立。记者走进海龙编织工艺厂生产车间,只见一片片光洁的竹片、木片、藤条在巧妇们手中飞舞。样品展示厅里,数百种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竹篮、木筐、竹扇、竹帘、竹盆、花架、书箱、藤椅样品,琳琅满目,式样新奇。连堆满田间地头的香蕉叶鞘也变废为宝,被用来编织坐凳、箱筐等,既美观又实用。

以龙门为中心,浦北的编织企业如今已达22家。富于现代美感的编织品,成为日、韩、欧美等地市场的“明星”。2011年,全县工艺编织品出口总额达1378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5.69%。

在浦北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名册里,“龙门编织传承人”只登记有一个名字。然而,在浦北全县,如今却有近10万“巧妇”,正在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自己美丽的人生。她们,都是“龙门编织”的传承人!

与“龙门编织”同时兴起于明代的浦北“小江瓷”,也走过了一条“兴盛-衰落-振兴”的传承之路。

明崇祯年间诞生于浦北马路坡一带的“小江瓷”,因以小江等地瓷土为原料而得名。据当地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小江瓷”开始崛起。从这里产出的滑肚碗、金边碗、婚嫁瓶、赏瓶畅销大江南北。“北有景德瓷,南有小江碗”,曾经是浦北人的自豪。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小江瓷器厂陷入困境。“小江瓷”消失了,人们只能从钦州市“非遗”名录里看到它的光彩。

2006年9月,一条“百年品牌小江瓷重燃光彩”的消息,让浦北人精神为之一振——被列为钦州市百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一瓷业公司,引进全套先进设备,在浦北重新点火烧瓷。古老的青花、粉彩、五彩、釉里红工艺,与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合。传统的制瓷工艺,和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接轨。2011年,在企业传承中获得新生的“小江瓷”,产值4000多万元。90%的小江日用瓷器,远销欧洲、东南亚。

美如凤凰的“小江瓷”,在现代化企业传承的“烈火”中涅槃!

客家文化与旅游联姻

古书院、客家民居,当这些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的古建筑正在我们视线中逐渐消失时,在浦北县小江镇平马村,已经有110多年历史的大朗书院、客家公祠,却较为完好地被保护下来,成为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客家文化村”。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大朗书院,以其高大气派的讲堂,富于文采的门、廊对联,形象地反映了近代先贤启蒙民众、修身立德的文化教育思想。与大朗书院并列而立的客家“伯玉公祠”,屋檐、屏风雕龙画凤,厅堂、回廊古朴典雅,堪称客家民居典范。

富于想象力的浦北人,利用大朗书院、客家公祠的建筑格局,进行客家民俗文化展示。穿行于古朴雅致的厅堂之间,客家书院文化、迁移历史、民风习俗……一一在眼前呈现。据介绍,浦北县正规划投巨资进一步修复大朗书院、客家文化村,浓缩展示国内有名的书院景观,打造以“书院文化”为亮点的浦北旅游热点。

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就是这样水乳交融,互为动力!

婚嫁习俗春分时节,走访再次喜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浦北。这个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山区县,连年保持“文化先进”,动力从何而来?

“同步发展”,是记者在这片客家文化浓郁的古越州大地采访时反复听到的一个词汇——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优化经济结构与壮大文化产业同步实施……

文化助力经济 经济给力文化婚嫁习俗,特色经济与文化结缘

驱车奔驰在有“中国香蕉之乡”美誉的浦北大地上,从六万大山到南流江畔,从越州天湖到五皇山脚……村前屋后,田垌之间,满目都是香蕉、香蕉。

3月,并不是香蕉成熟的季节。记者却“闻”到了浓浓的“蕉香”——不是在农家的香蕉地里,而是在浦北县文化馆的展示厅。

刚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的浦北县文化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因积极推行“文化与经济结合”模式得到文化部肯定,在全国推广其先进经验。这个不甘为“小文联”、乐于搞“大文化”的县级文化馆,如今“经济味”更浓。诱人的“蕉香”,便是从馆里“香蕉节文化成就”摄影、美术、书法展厅里传出来的——

浦北“蕉王”,立在自己种出的一弓重达69.55公斤的香蕉旁,骄傲地微笑着;

争夺“香蕉小姐”桂冠的一群浦北姑娘,正以充满美感的才艺表演,尽情展示家乡香蕉文化的魅力;

以大型油画《三姐戏秀才》在法国卢浮宫画展中获银奖的油画家黎均桓,带领馆里美术培训班学员深入蕉林,绘出一幅幅油画、国画、水彩画、素描作品……

浦北香蕉节,不请演艺明星。香蕉,便是最耀眼的明星——评选“蕉王”,竞选“香蕉小姐”,推介优质品种,展示最佳包装,征集诗歌、散文,举办美术、摄影大赛……一项项活动,把每个浦北人的才艺,每个浦北人关注的目光,都引向香蕉。

饱含文化味的香蕉节庆活动,引得各地客户、广告商、投资者接踵而至。有17年购销经验的大成镇老牌香蕉经纪人朱鸿辉感慨道:过去,推销香蕉靠的是经纪人的人际关系;如今,香蕉节成了最大的购销平台。

据统计,浦北每年平均有30多万吨香蕉销往区内外市场。而去年单在香蕉节上签署的购销量,便达18.5万吨。

从六万大山腹地跃向市场的“官垌鱼”,同样吸收了文化的力量。

深藏于六万大山中的官垌镇,是个植被丰茂、山涧溪流终年不断的山区小镇。早在清代,当地农民就有引山泉水筑窝养鱼的习惯。由于水质好,草料丰富,水窝里养出的鱼肉质鲜美,两三年就能长到10多公斤。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商品意识不强,“官垌鱼”曾长年窝在山中,默默无闻。

记者一行来到官垌镇时,正碰上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负责人李贤明领着人在一个水泥垒筑的大水窝里拉网捕鱼。

李贤明对记者说,从2004年镇里成立“官垌鱼协会”至今,如何打响“官垌鱼”品牌,便成了山区群众和县里科技、文化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为提升鱼的产量和品质,官垌人对古老的养鱼方式进行了革新,改小窝为大窝,变浅水为深水,换小鱼种为大鱼种。县里宣传文化口的“秀才”们,一次次进山挖掘“官垌鱼”的古老传说,采写“小窝养大鱼”的趣闻轶事,引得一拨拨媒体记者进山探秘。中央电视台专程前来拍摄“官垌鱼”专题片。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也分别从科技带头人、农业综合开发角度,拍摄了有关“官垌鱼”养殖的电视教育片。“官垌鱼”,终于名声在外。

如今,“官垌鱼”已成为钦州市首个获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县“官垌鱼”养殖户达1.78万多户,开辟大小鱼窝4001亩,年产量9500吨,产值1.7亿元,约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40%。

李贤明感慨:“过去我们官垌人只知道埋头掏窝养鱼,如今有了商品意识,懂得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大家正在从赏鱼、玩鱼、吃鱼几方面动脑筋,增添„官垌鱼‟的文化魅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非遗传承与企业携手

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是浦北文化的精髓。如何保护独具特色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浦北人走的是一条企业参与传承的新路子。

在浦北客家文化村生活用品展区里,一顶顶竹笠、一只只竹篮,默默述说着浦北“龙门编织”曾经的辉煌——

早在明朝,心灵手巧的浦北客家人便利用得天独厚的竹、芒、藤、木、草等山岭自然资源,编织斗笠、竹篮等生活用品。“龙门编织”在浦北及合浦、北海乃至广东、福建一带颇有名气。

文章来源:好婚礼婚庆网

http://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龙门编织”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现代商品意识激发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编织品经销商陆续来到龙门办厂。他们看中的,是龙门人的那双巧手。数万名分散在各村屯的农家妇女,在县妇联和科技部门“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口号感召下,分期分批进入县里编织工艺培训班,重拾早已生疏的手艺。

如今的龙门镇,一家家编织厂比肩而立。记者走进海龙编织工艺厂生产车间,只见一片片光洁的竹片、木片、藤条在巧妇们手中飞舞。样品展示厅里,数百种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竹篮、木筐、竹扇、竹帘、竹盆、花架、书箱、藤椅样品,琳琅满目,式样新奇。连堆满田间地头的香蕉叶鞘也变废为宝,被用来编织坐凳、箱筐等,既美观又实用。

以龙门为中心,浦北的编织企业如今已达22家。富于现代美感的编织品,成为日、韩、欧美等地市场的“明星”。2011年,全县工艺编织品出口总额达1378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5.69%。

在浦北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名册里,“龙门编织传承人”只登记有一个名字。然而,在浦北全县,如今却有近10万“巧妇”,正在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自己美丽的人生。她们,都是“龙门编织”的传承人!

与“龙门编织”同时兴起于明代的浦北“小江瓷”,也走过了一条“兴盛-衰落-振兴”的传承之路。

明崇祯年间诞生于浦北马路坡一带的“小江瓷”,因以小江等地瓷土为原料而得名。据当地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小江瓷”开始崛起。从这里产出的滑肚碗、金边碗、婚嫁瓶、赏瓶畅销大江南北。“北有景德瓷,南有小江碗”,曾经是浦北人的自豪。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小江瓷器厂陷入困境。“小江瓷”消失了,人们只能从钦州市“非遗”名录里看到它的光彩。

2006年9月,一条“百年品牌小江瓷重燃光彩”的消息,让浦北人精神为之一振——被列为钦州市百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一瓷业公司,引进全套先进设备,在浦北重新点火烧瓷。古老的青花、粉彩、五彩、釉里红工艺,与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合。传统的制瓷工艺,和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接轨。2011年,在企业传承中获得新生的“小江瓷”,产值4000多万元。90%的小江日用瓷器,远销欧洲、东南亚。

美如凤凰的“小江瓷”,在现代化企业传承的“烈火”中涅槃!

客家文化与旅游联姻

古书院、客家民居,当这些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的古建筑正在我们视线中逐渐消失时,在浦北县小江镇平马村,已经有110多年历史的大朗书院、客家公祠,却较为完好地被保护下来,成为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客家文化村”。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大朗书院,以其高大气派的讲堂,富于文采的门、廊对联,形象地反映了近代先贤启蒙民众、修身立德的文化教育思想。与大朗书院并列而立的客家“伯玉公祠”,屋檐、屏风雕龙画凤,厅堂、回廊古朴典雅,堪称客家民居典范。

富于想象力的浦北人,利用大朗书院、客家公祠的建筑格局,进行客家民俗文化展示。穿行于古朴雅致的厅堂之间,客家书院文化、迁移历史、民风习俗……一一在眼前呈现。据介绍,浦北县正规划投巨资进一步修复大朗书院、客家文化村,浓缩展示国内有名的书院景观,打造以“书院文化”为亮点的浦北旅游热点。

篇5:杭州市婚嫁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理学院物理121班 曾让 201201201 2013年10月31号

八公寓335

访谈人: 曾让19岁 安徽省濉溪县五沟镇 理学院物理121 被访谈人:林樾 19岁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本科在校生

婚姻是人生一大重事,忽视不得也小看不得,这么重要的事,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婚礼作为重中之重肯定也不会可以轻视,隆重婚礼上的各种各样的礼节和习俗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婚礼特色因地区、时间而有所不同。因而,前几天我就采访了室友林樾同学,了解了杭州市的婚姻习俗,虽然中华民族的婚礼很多习俗与理解是相通的,但是每个地区都会有各自的特色。下面我就来介绍下杭州市的婚嫁民俗文化。

首先简单介绍下杭州市,杭州是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个旅游胜地,以西湖而闻名中外。因为是大城市,所以思想解放的也比较早,从他父辈开始就不再是包办婚姻,已经是自由恋爱的时代了。他讲他的爸爸妈妈就是自由恋爱的。对于包办婚姻的流程他也不太了解,所以这就只介绍自由恋爱的婚礼流程。

一、婚礼前准备

首先肯定是双方都见过双方父母,双方父母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结婚,虽然不再流行媒妁之言,但是父母这关还是必须过的。现在的父

母都比较开明,应该都不会有太大问题。然后父母要谈聘礼跟彩礼的事,在南方城市大多不再流行下聘礼、回彩礼了,一般都是男方买房,女方负责买点家电或者装修新房,这要看双方父母怎么谈了。谈妥之后,定下婚礼日期就可以通知亲友了。这期间主要男方负责找酒店、婚礼策划等准备工作。

二、接新娘

结婚当天,男方要去女方家接新娘。接新娘用的车队可以租借,有的为了有面子,去租借大量豪车作为接新娘的车队,也有的喜欢创新,用自行车车队,还有用公交车,出租车的。我室友林樾就见过出租车车队接新娘的,男方是出租车司机,所以用了大概五十辆出租车作为迎亲车队,他讲还见过有人用船队从水路航道接新娘的。我个人倒不同意花大价钱去租借豪车名车,有创意的想法更好更实惠更难忘。此时,女方早已在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了。女方的闺蜜好友们还有一个任务:堵门。他们要准备一些小游戏来捉弄新郎官,也算是调节气氛。游戏多种多样,一般都是些无伤大雅小游戏,比如让男方大喊“我爱你,***(新娘的名字)”,直到新娘听见,当然此时新娘会装作听不到,直到感觉新郎累了。新郎也要准备一些烟糖和红包给女方的亲友闺蜜,不然是绝对进不去的。也有堵门闹得不愉快的,林樾讲他们那有人把新郎给折腾死了,结果喜事丧事一起办了,我也在网上看过一条新闻:新郎接亲遭堵门,女方闺蜜把锁住新娘房间五把锁的钥匙跟水一起冻成冰块,大冬天的,让新郎在怀里捂化,结果新郎愤然离去,婚礼成了笑话。其实这种情况新郎是不能生气的,毕竟大喜日子,女方也不该太过分的。过了这关,新郎就可以把新娘接去酒店,准备婚礼了。

三、婚礼进行中

婚礼进行几乎已经全部西化了,过程也都差不多,在此就简单介绍一下:主持人介绍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和重要嘉宾→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新人父母上台→新郎新娘交换戒指→三鞠躬→新人给父母敬茶→双方父母代表讲话→双方父母退场→新人开香槟、切蛋糕、喝交杯酒→婚宴开始新郎新娘退场、速食,新娘换礼服→新郎新娘逐桌敬酒→宴席结束,宾客与新人合影。这时候也就下午两三点,可以带宾客去棋牌室娱乐,也可以找地方休息聊天,也可以让宾客回去。等宾客回去新娘新郎也都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准备晚上的活动。此时,男方家人负责清点礼金及婚宴花费,同时也要准备晚上宴请帮忙的亲友。

三、晚宴及闹洞房

参加晚宴的一般都是婚礼期间帮忙的,所以大多都是亲近的亲友,也不会太多,新郎新娘都可以入席,待晚餐结束,清点好物品,就可以回去等着闹洞房了。

闹洞房是中国传统习俗,城市民俗也保留了下来。闹洞房原为驱逐妖魔,增加人气,故又名“暖房”。但现在有些地方却把它演化为耍流氓的工具,闹洞房用些小游戏调节气氛还是不错的,就是怕过了头,网上这些事故多了去了。所以,闹洞房还是文明点好,气氛到了就行,不能太流氓。

篇6:婚嫁常识

无论怎样精打细算,在婚宴上超出预算的事还是时常发生的,怀着“宁可吃点亏,不能丢面子”的心理是很容易任由宰割的。所以订酒席时绝不要掉以轻心,稍有不慎,就会掉入陷阱。

以下是预定酒席及写菜单时要注意的地方:

1.一般选择结婚旺期来结婚,通常要提早订位,尤其是一些热门地点甚至要提早一年或以上预订。

2.设宴订位时,对主家席要有明确的要求,其他客人则没有特别限制。

3.建议预先为宾客安排位置,避免到时由于忙乱而安排失当。特别某些亲友间可能存在感情不太融洽的,或较疏离的避免误会情况发生,最好先系统一点预先编排座位,分配台号,使宾客各入其位,万无一失。

4.预订酒席时,必须在订单上列明设宴的厅房名称,以免日后位置太挤或席位分散也投诉无门。

5.菜式方面,内容应向宴客部详细查询,注意一些虚张声势的字眼,例如《吉祥海上鲜》或《龙凤百年好合》等,要清楚订明菜式内容。鲍鱼或鱼翅。乳猪是全只还是部分,均要清楚列明。

6.订席时,别忘记安排一间新人休息室,以及问明有没用保险箱设备等。新娘房不应距离设宴地方太远,面积也不宜太窄,问明有每月提供挂放晚装礼服及烫衣等设备。

7.清楚问明每项服务收费价格,如茶水、开瓶费、啤酒、汽水、席前点心及林林总总服务费等。

8.交订金前应问明如因遇天气不佳或意外事情取消婚宴时,订金将如何处理,还有是否要赔偿损失,千万不能忘了索取订金收据。要清楚席数可增减的数额和余下酒席的处理方法。

9.预算设宴席数要考虑客人的出席率,以免到时由于宾客不足或超出,出现一些尴尬情况。

10.对酒店所谓婚庆入场费,争取降到最低或免掉,千万不要相信所谓酒店指定的婚庆公司能免入场费,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最后只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如何选择司仪,选司仪有哪些误区

如何选择司仪,选司仪有哪些误区

选择专业司仪有几个误区:

一大误区:好朋友做司仪

许多新人喜欢选择自己的朋友做婚礼当天的司仪,出于朋友对自己的了解与热忱,相信他会在婚礼当天为你顺利完成“司仪”一角。我们也许可以相信他的热忱,相信他的友谊,相信他的诚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相信他对一场婚礼的掌控能力。如果朋友实在有主持的天赋,那么至少应该和他一起到信得过的婚庆公司咨询一下,找专家稍稍培训培训。对于只想结一次婚的你来说,最好别冒这个险了。

二大误区:名人司仪

除非他/她是“婚礼司仪”方面的专家,否则所谓“名家”,未必能为你的婚礼带来好处。如果他/她是主持“名嘴”,往往带有太浓烈的主持风格,让人感觉是场“综艺晚会”;如果是电影演员、歌手等,常常会把婚礼弄得“四不像”;如果他非常有名气,那更是你婚礼的“大忌”,你的光彩完全隐没在他的光彩里,最终你自己也无法弄清,来宾是来看你们的,还是来看他的,当婚礼上,你怀疑欢呼声是给你们的还是给他的时候,请问,你爽吗?其次,名气越大,越难以沟通,摆谱不说,留给你的时间更少,你可是每一次结婚,而且基本只结这一次,他不好好准备,研究策划一下,难道,你的婚礼现场可以NG吗?

选司仪,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新人对自己的婚礼有许多美好的憧憬,毕竟那是人生一辈子一次的事情。要在这一生难忘的时刻留下最美好的回忆,自然离不开许多婚礼服务人员以及婚庆公司、酒店待的配合。而司仪,则是婚礼当天最核心的一个人物,是整场婚礼的灵魂。在讨论如何选择婚礼司仪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一个慨念,那就是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司仪,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司仪。

婚礼入场仪式的正确走姿与举止

婚礼入场仪式的正确走姿与举止

A.入场仪式的正确走姿入场仪式是新人在全体宾客面前的第一次正式亮相,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十分重要。新郎应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步幅中等,速度稍慢。最关键的还是新娘。有些新娘由于不习惯穿婚纱和高跟鞋,可能会有踩到裙子的意外情况,所以礼服不宜过长。新娘正确的走路方式是:用脚尖轻踢着裙边,足底轻擦过地面,徐徐向前。严格地讲,新人的目光应该始终直视前方,尽量将视线放于10米前,这样有利于拍照。但为了安全起见,新娘的视线可以稍稍向下,但不可太过,以免影响形象。

B.穿着礼服怎样转身礼服和一般衣服不同,想只改变一点方向是做不到的。不拖着裙子以夸张姿态转身的诀窍在于,转身时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手轻轻抓住裙边和裙撑稍微向上提,在穿着长裙、披着长披纱时,把它们挂在自己的手腕上,瞬间地快速转身。

C.新娘手花的持法如何持手花才能看起来落落大方,给人高雅脱俗的印象呢?手花的正确握法是小指应与拇指同侧,将花紧紧夹住,如此就可以把花束固定住,不至于乱摇动。如果是双手持手花,应该是抬头挺胸,双肩自然地垂下,双手持花置于腰骨的上方,这样能给人怡然舒适、自信稳重的感觉。如果将手花提高置于胸前,你的肩膀会提高,给人紧张的感觉。另外,在证婚的时候,通常新郎是站在新娘的右侧,因此如果单手持花,应该以左手拿住手花。如果是使用俏皮可爱的球形手花,可以把它当成手提包一样提在左手上,或者挂在左手手腕上。

D.典礼时的站姿自然地挺直背脊,新郎、新娘互相有意识地拼成“八”字形,无论迎接客人还是拍纪念照,站立姿态都很重要,因此要特别注意才好。背部有向上伸展感,头部、臀部和脚后跟成一条直线,上半身有被吊起的感觉,站立时特别有精神。新娘应站在新郎身边靠后约15厘米处,右手挎新郎右臂,两人的位置像“八”字,正面拍照感觉最佳;新郎轻曲左臂,让新娘把手插在肘里。要注意的是新娘不要拉着新郎的衣服,让人有胆怯的感觉。另外,新郎不应该为了挺直背而过分突出腹部,不要紧挽着新娘,以免踩到裙子,也不要离得太远。新娘不要死死地拽着新郎的胳膊,好像生怕他会逃跑似的。

给新娘:婚礼上的8个忠告

给新娘:婚礼上的8个忠告

婚礼像打仗,连周围的人可能都会忙碌着急慌乱,更别说是身为主角的你了。但是既然你是主角,就该从从容容的以愉快的心情来面对你人生中的这件大事。毕竟没有经验,紧张是可以理解的,看看以下贴心的8个忠告,你会发现你没有想到的问题。

1.别喝太多的酒。

饮酒过量会让你显得很不得体,所以要控制饮酒量,保持优雅的姿态直到婚礼结束。

2.婚礼上别太夸张。

当你发现某个亲戚或朋友的座位牌不见了,或者忘记带签名簿,你可能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保持平和与冷静。

3.请你站得直直的。

圣洁的婚纱会在挺拔的身姿衬托下,更加美丽。

4.抽时间吃点东西。

你和新郎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选择婚宴,为什么不肯停下来去享受一下呢?哪怕是一片小小的蛋糕。

5.不要不停地摆弄头发。

婚礼上,很多新娘总是担心发型会发生变化。其实发型师已经为你做了各种固定的措施,你的发型足可以坚持到婚礼结束。实在不放心,可以让伴娘准备一些小发卡,随时准备帮你固定发型。

6.尽量克制一些坏习惯。

可以想象,当新娘在婚礼录像里,发现自己大嚼口香糖,或者和宾客说话的时候习惯性地咬手指,一定想立即删除。所以,一定要克制自己的习惯小动作。

7.别准备太吵的音乐。

一般来讲,来宾中30%左右是长者,他们不喜欢吵闹的环境,所以请音响师控制好音量。

8.静下心来。

每隔一个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停下你正在忙碌的事情,细细品味那一刻,感受一下周围人的笑容,再看一眼新郎。片刻的安静会让你感觉非常舒心。

一场完美婚礼没有一个优秀的婚礼司仪指挥,那婚礼也将不再流畅和自然,效果也会打折扣。谁都在婚礼当天完美的演出,而婚礼司仪兼具了导演和指挥的作用。所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婚礼的婚礼司仪,如何和婚礼司仪沟通就变得极为重要。不过找到适合自己的司仪也不难,只要做到如下五步,就一切不成问题了。

初次见面,判断司仪能力。通常婚庆公司向新人推荐婚礼司仪时,司仪会在三天内和新人取得联系,并约定每一次见面的时间。初次见面,险了观察司仪的声音,谈吐,内涵等,还可以通过提问形式了解他的策划,应变能力。然后新人商量后选定司仪。

解新人要求,确定婚礼流程。婚礼前半个月到一个月,会由婚礼策划人员,婚礼司仪和新人见面,具体了解新人的要求,确认婚礼风格,然后制定婚礼当天的流程。婚礼司仪和策划人一样重要,他相当于婚礼当天的导演,所以有任何婚礼上的要求要都要充分说明。

上一篇:2011年会游戏下一篇:光纤及光纤传输系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