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女2011年教学评估自查报告

2024-05-04

大五女2011年教学评估自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大五女2011年教学评估自查报告

2011年教学评估自查报告

大五女小学

我校根据《普通中小学素质教育等级评价标准》,从八个大方面即办学方向、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办学条件、财务安全勤俭、教育质量进行了自评,下面将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校长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有政治、业务学习笔记,校长参加安国市组织的校长研修班培训提高,不断学习新理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管理能力,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交流、指导教学,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做为学校管理总目标。学校有近期、长期、各学期的管理目标,并能具体实施。2011年获得大五女学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并于今年十月通过了保定市标准化学校验收。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学校在充分对学生、家长需求评估后,分年级开发了《交通安全》的校本课程,做到有教师、教材、课时安排,授课教师有计划,有检查。开全开齐三级课程,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明确学校各备课组、教研组的职责,制定考核标准细则,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制定出了校本教学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并组织指导具体落实,有记录。

教务管理细致、扎实。学校的各个功能室及室内仪器设备都有专人管理,学期初对各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之掌握管理方法、使用要求等,并能充分利用。学校档案资料齐全,有反映教学研究,计划制度,教师评估等学校教学工作全貌的档案资料,但个别档案不完整。

学校经常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三次,体育文艺活动不少于三次,经常开展科技等课外活动,有绘画、小制作等活动小组。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器材、辅导、教师五落实。

学校配有仪器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少儿活动室等各室。并配有相应的兼职教师,能充分利用各室资料和设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学校健全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实行领导责任制。学校有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教研组长每周组织学科组教研活动,学校制定了系列校本研修制度,如校本学习制度,领导听兼课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师反思制度,教研活动制度,专题教研考勤制度,并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教导处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管理经验等学习、教研等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主持人。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培训,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专题视频讲座,积极努力探索新课改。每月进行一次典型课例的专题教研活动,从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

后研讨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持之以恒,使教学研究常规化,常效化。

学校建有教师教学评估机制,每学期一次,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同科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从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观察,专业发展,教学成绩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依据各项目自评,我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的综合得分为902分,自评结果为“良好”等次。

二,主要收获与体会

1、教学评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评估过程,激发了广大教师教科研的热情,挖掘了教师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潜力,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素质。

2、学校的教学管理日趋完善。评改结合,以评促改,在管理机制、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细化、创新中,在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中,学校管理上了台阶,形成常规。我们坚信,随着评估工作的开展,学校管理会更进一歩。

三,存在的问题

1.各功能教室齐全,但没有专任教师,不能适应现代需要。

2、校本研究的研究方面教师缺乏发现问题而研究解决的能力,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3、校本研修的主题研究方面,从理论的高度去剖析,研究尚待努力,专业理论水平尚待提高。

四、立足实际,认真整改

1、强化校本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2、评价研究中的质量评价,建立学生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3、加强主题研究的领导和对教师的指导工作。

进一步加强教学评估工作,这将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以教学评估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对照评估标准将学校的评估标工作全面展开,使我校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篇2:大五女2011年教学评估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根据贵阳市财政局、贵阳市农业委员会筑财农〔2011〕2号文件,安排我区实施2011年第一批中央购机补贴资金为270万元;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农业委员会黔财农〔2011〕65号、78号文件,安排我区实施2011年第一批、第二批、省级购机补贴资金66万元(二批分别为45万元和21万元)。

二、实施购机补贴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我区共完成中央资金225.859万元、省级补贴资金59.999万元,共接收1765户农民提交上来的购机补贴预申请,经调查核实,确定实施补贴各类农业机械共1363台套,其中:微耕机1180台套、拖拉机3台套、玉米、稻麦脱粒机128台套、畜牧水产养殖机械8台套、单体塑料大棚10座,其它机械34台套,兑现补贴资金总额(中央和省级)285.858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购买农机资金455.372万元,受益农户1332户。机具都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具体工作进展情况见下表:

三、自查开展情况

1. 加强组织领导

为落实好2011年的购机补贴工作自查活动,我局高度重视,不拘于形式,不走过场,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自查活动领导小组,区农业局分管农机的副局长任组长,区农机管理站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自查组深入各乡镇、村寨和各农机经销公司销售点,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现场察看、查阅有关资料、档案、100%电话和系统购机核实等形式,同时还通过现场随机询问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机手对购机补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 加强对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宣传

对国家购机补贴政策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进行购机补贴政策大力宣传,主要利用各乡(镇、办事处)赶集日,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与农机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开展农机推广演示会5次,举办农机推广现场会及机具操作、维修培训会300余人次。积极向前来咨询的农民解答购机补贴政策,耐心讲解各种农机具的性能及优点,增强广大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尽力地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都宣传到家喻户晓,让农民充分了解购机补贴政策的变化动向和知晓申请补贴的条件和程序,真正做到让农机补贴政策深入人心。

3. 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把好购机申请和核实关

严格遵守、规范购机补贴操作程序,履行政策公告、预申请、申请、公示、公示确认、审核申请、购机、购机核实、资金结算等补贴操作程序。农民购买农机具时必须由本人持本人身份证和提交经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初审盖章的《预申请表》,亲自到我区农机管理站进行申请、照相系统录入办理。

在购机核实上我们采取的是:严格按申报购机农户数的100%电话、系统核实和购机数的30%以上进村入户抽查等方式,核实农户的全部购机信息,包括是否购机,购买的机具品名、型号是否与购机补贴申请表上的机具及型号相同,和是否得购机发票和是否有重复申报等。

通过核实,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真正确保补贴资金不流失、不被套用,让补贴农机具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做到了目录指导、差价购机。

4. 加强购机补贴信息管理,完善档案

对我区农民已购的补贴拖拉机进行办理入户上牌手续,对农民提交的购机补贴《预申请表》、购机补贴《申请表》、《经销企业供货表》、发票(加盖发票专用章)、已购补贴机具的购机补贴资金申请表一起装订整齐成纸质材料成册编号归档,并对购机农民的个人及所购机具和购机补贴资金等材料一起及时的进行核对、汇总和收集登记整理成电子档案,做到资料齐全,整理规范,专人保管,档案完善。

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廉洁自律情况

为了管好用好2011年中央及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强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局在农机购机补贴工作中,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5〕11号”),省财政厅、省农机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黔财农〔2005〕67号”)中规定的操作程序、补贴对象、原则、标准、管理、监督办法贯彻执行,不折不扣地遵守、执行各项工作纪律,规范操作和落实购机补贴工作中的“五项制度”、“三个严禁”、“八个不得”、“四个禁止”。

1. 构建阳光补贴机制,严防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一是实行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

按照贵州省2011年购机补贴目录,让农民在目录范围内挑选购机,充分尊重农民自主购机和谈价议价的权利,区内所有购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首先必须向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提出预申请,经区农机管理站审核审批并录入购机补贴管理系统,打出申请由区财政局盖章后方可购买,并承诺二年内不能擅自转让、出售该补贴机具;

二是受益对象实行公示制:

对我区所有享受补贴的农民名单、补贴金额等,在实施区域内公示,为方便农民,我们对价值较低的机具和微耕机采取购机和公示同时进行的办法,接受我区农民群众的监督;

三是管理实行公开监督制:

年度购机补贴机具生产厂家、型号、补贴标准向社会公开,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农机补贴宣传,确保购机补贴落实到位,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并实行跟踪服务,按照谁销售、谁负责、谁服务的原则,区农机管理站经常督促经销商做好机具售后服务工作,定期对机手进行安全操作、维修保养等培训,建立购机补贴档案,按受社会监督;

四是成效实行考核制:

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自觉接受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农机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定期、积极主动地向上级农机主管部门通报实施的进度和情况,认真听取上级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并积极组织落实。

2. 严格遵守“三个严禁”

没有采取不合理的政策来保护我区的落后生产能力;没有强行的向购机农民推荐农机产品;没有发现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而乱涨价的情况。

3. 严格遵守农业部“八个不得”的要求

做到在本区内没有指定农机经销商(公司),没有参与农机经销商(公司)销售农机产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补贴对象;严禁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没有保护落后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没有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其它额外费用,更没有收受农机经销商(公司)的回扣;没有以任何理由拖延过办理我区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的结算手续;没有委托经销商(公司)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没有以购机补贴的名义召开过机具展示会、展销会、订货会。

4. 严格遵守“四个禁止”

我区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没有向购机农民、农机生产企业、补贴产品经销商(公司)收过任何费用,和以工作经费不足为由向企业和农民收费。

在我区农民前来办理购机补贴和审查农机经销商(公司)来报账的资料时,从来都没有以任何理由刁难过农民和农机经销商。

五、购机补贴使我区农民增收奔小康、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进村入户核查,让我们看到我区广大农村处处涌动着依靠农机奔小康的热潮,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工作强度,同时改善了我区乡镇的村容村貌和卫生环境,购机补贴给我区农机化工作增添亮点纷呈,极大地调动了我区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

1. 湖潮乡广兴村村民张国兴,是一养鸭户,于2011年6月享受国家购机补贴,购买了一台9LT-Ⅱ型饲料加工成套设备和一台9KJ-300型压块机,据了解,通过自己加工饲料一吨可节约300元,一天喂鸭需1千斤饲料,一个月下来就可节约4500元,三至四个月就可找回购买的这二台机具。

湖潮乡磊庄村王朝珍,现喂有300余只小鸡,是一养鸡户,于2011年6月享受国家购机补贴,购买了一台9LT-Ⅱ饲料加工成套设备,通过自己加工饲料,一吨可节约200元,一天喂小鸡需700多斤饲料,一个月下来就可节约2100元,四至五个月就可找回购买的这台机具。

2. 我区燕楼乡政府,为鼓励燕楼村的农民“弃牛用机”,凡燕楼村的农民购买一台微耕机,政府可再补贴300元,极大地调动了燕楼村的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改善了燕楼乡燕楼村的村容村貌和卫生环境。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今年是实行网上购机的第一年,农户普遍反映购机程序复杂、烦琐,农民需要跑我区农机管理部门至少二次以上,如到我区农机管理部门提出预申请表后,不能马上得到购机申请表到农机销售公司买到农机具,只有等到区财政部门盖章后才能得到,因此,有些农民在购置植保机具、水泵等小型农机具时,怕麻烦就不会要这点购机补贴了。

2. 在电话和实地购机核实中,有少部分农民不理解,不给予配合,影响购机核实,还有进村入户购机核实时,由于有相当部分农民外出作业或打工、走亲戚,无法找到购机者本人和看到机具,给购机核实带来很大的难度。

3. 有个别农机销售公司在我区各乡镇设的代销点,存在有不清楚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问题,没按我区要求:“各农机经销商在我区各经销点必须悬挂公示栏(包括机具信息、购机总价、补贴情况、我局监督电话、投诉电话、各代销点维修电话等内容)”,导致我区部分农民不知他们购买的农机具的销售价和能得到多少国补贴和省补。

4. 购机补贴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我区农民购机的需求,这与我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相差很大。

5. 建议今后的补贴资金和补贴政策早落实,以免影响到每年的春耕生产,给具体实施造成工作的被动。

6. 由于购机的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仅靠购机时的短暂培训,不能有效地使他们做到正确的使用和维护,甚至他们对一般常见故障也不能自己排除,因此,建议适当下拨一定的培训经费,来加强培训的力度,这样不仅能提高农机具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消除农机具的非正常损坏和避免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7. 农户普遍反映农用油料价格涨幅较快,使其农机作业成本相对提高和严重的影响农业生产,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燃油补贴政策。以减轻农民使用农机的成本负担,从而极大提高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3:大五女2011年教学评估自查报告

为及时总结行业发展成果,我们采取了召开北京注协注册资产评估师维权委员会专题研讨、书面征集专家型管理人才培训班学员意见以及个别访谈等多种调研方式,深入剖析2011年行业发展的主要数据指标,并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形成年度发展报告并摘要如下。

一、资产评估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一)业务收入及增长率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2011年北京资产评估行业实现业务收入15.55亿元,同比增长26.63%。两项指标均为历史最好水平(参见图1)。

图1: 2006~2011年北京资产评估行业业务收入总额及增长率

2011年业务收入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一是证券市场新股大量上市,大型国有企业加速兼并重组,增加了资产评估高端业务量;二是大型资产评估机构纷纷在外阜设立分、子公司,通过区域发展战略取得规模效益;三是收费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四是非评估业务的贡献,2011年达到1.31亿元,是上年度的5倍,占比8.42%,提高超过6个百分点。

(二)市场向大型机构高度集中

2011年,北京业务收入排名前10名的资产评估机构收入全部在3000万元以上,合计为9.59亿元,年度同比增长34.69%,大大高于行业收入增长率,占行业总收入比重的61.67%,较2010年占比增加了6.33%(见表1)。尽管排名前10家的资产评估机构仅占机构总数的4.9%,但收入占比近三分之二,其中收入过亿的评估机构为3家,占比41%(见图2),已超过同期“四大”在京业务收入与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总收入之比,集中趋势愈加凸显。

表1 2008~2011年行业收入排名统计分析

图2:2011年评估行业分段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2011年,证券业资产评估机构实现业务收入12.62亿元,占行业收入的81.16%,形成业务收入的主体(参见图3),收入同比增长28.78%,已连续3年超过行业整体增速。

图3: 2006~2011年证券业资产评估机构业务收入情况

(三)评估师人均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2011年,注册资产评估师(以下简称评估师)平均每人实现业务收入44.63万元,同比增长24.8%(参见图4),为当年行业业务收入实现高增长及评估师人数增长过缓共同作用所致,同时也反映出评估师的工作量在不断加大。

图4: 2006~2011年评估师人均创收及增长率

(四)业务收入与北京地方财政、注册会计师行业收入增幅之比较

北京资产评估业务收入与北京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率统计如图5所示:

图5: 2006~2011年评估行业收入与北京市财政收入对比

2011年,资产评估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北京市财政收入增长率基本持平。对比近几年两组数据不难看出,评估行业已于2008年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北京财政收入增长率呈现交替领先的态势。

自2009年以来,北京资产评估行业业务收入增长幅度开始超过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2011年高出8.58个百分点(参见图6)。有两个影响因素可能较为直接:一是受益于评估收费先行改革;二是评估机构相对数量较少,只有会计师事务所的30%强,且市场高度集中,也没有类似“四大”在大型外企、央企等高端市场领域垄断的影响因素,因而提高了与客户价格谈判的话语权,使评估收费趋于合理。

图6: 2006~2011年评估行业收入与注册会计师行业收入对比

(五)业务收入净利率平稳增长

2011年资产评估行业收入净利润1.18亿元,净利率7.59%。净利率由2010年的“探底回升”后持续平稳增长,并创近5年的新高(参见图7),表明行业整体获利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图7: 2008~2011年资产评估行业业务收入净利润

二、资产评估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一)数量增长为近年低点

2011年,北京地区资产评估机构有204家(参见图8),其中有限责任制186家,合伙制18家;证券业资产评估机构34家,中小资产评估机构170家;机构总数同比增加4家,增长率为2%。受本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新增人员供给不足的影响,致使机构净增数量逐年降低。

(二)跨区域发展趋势明显提速

随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大型评估机构已不再满足本地市场角逐,而是大规模实施区域发展战略,通过设立分、子公司形式,不断扩张到全国的势力版图。全年共有19家资产评估机构在外省市设立了42家分公司(上年度为14家机构设立22家分公司);4家被中评协批准为母子控股公司试点单位,其中两家已在全国设立了20家子公司。

篇4:大五女2011年教学评估自查报告

三、注册资产评估师队伍发展状况分析

(一)新增人数处于历史低点,呈现地区间净流出

2011年,北京评估师人数为3484人,增长率为1.46%,增幅持续下滑(见图9)。

2011年评估师增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新批执业评估师80人,同比减少11%,为近年来的低位;二是外省市设立分、子公司增多,致使80余名评估师转出我会进入外省市分支机构中,而外省市转入我会评估师仅60人,出现地区间人员净流出;三是流入其他行业人数增多。

(二)证券业资产评估机构人才吸引力继续加大

在3484名评估师中,证券业资产评估机构有评估师1519人,同比增长了2.91%,尽管因外设分、子公司而大量外派高管,但人员增幅仍超过行业平均增幅;中小资产评估机构有1965人,同比仅增长了0.36%。两相对比,表明证券业机构的吸引力在逐年加大,评估师呈现向证券业资产评估机构集中的现象(参见图10)。

(三)中青年评估师是主力军,年龄结构逐步老化

为便于分析,将评估师的年龄分为5段,统计结果(参见图11、12、13)表明:

30-40岁和40-50岁的评估师合计占比86.37%,中青年评估师依然是行业的主力军。但以下几组数据令人不能不产生忧虑:一是30-40岁的评估师人数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11年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3.66%,作为行业队伍的“前腰”,其支撑力开始加速下降;二是30岁以下人数仅有86人,增长率不足10%,甚至低于60岁以上评估师的增长,形成了年龄老化的递推效应;三是评估师的平均年龄为42.7岁,较2010年增加1.3岁(参见表2)。评估师队伍出现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趋势。

(四)评估师的学历结构保持稳定

2011年各层次学历的评估师人数及比重同比均有所增加(见图14、图15),只是增幅不高,主要是新增评估师人数甚少所致。大专和本科学历的评估师占评估师队伍的绝对比重,占87.94%。硕士和博士学历的评估师占比较低,人数几乎维持不变。评估行业面对国内国际评估市场的日益扩大、各类经济主体的不同需求,高学历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逐渐突出,从长远来看,影响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四、评估师考试状况分析

2011年北京评估师报名及参考人数同比均有所下降(参见表3)。108人取得全科合格证,但来自评估机构的考生只有38人。

五、结论及展望

(一)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简单概括出2011年行业发展的三大特点:

1.?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但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存在

2011年,北京资产评估行业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大市场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多业并举,提高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的能力,业务收入实现超预期,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也为完成五年规划开了好头,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机构的排名情况不难看出,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为龙头梯队的强势拉动所致,而另一些梯次的队伍未能跟上行业的整体增速。这种现象或许暗示着垄断格局的渐行渐近,同时也给掉队者发出了适时做好战略调整的警示。

2.?规模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跨区域发展方兴未艾

同北京会计师事务所不同,资产评估机构极少采取同城合并的方式(2011年此类合并只有一起),而是更加偏好“跑马圈地”,在全国范围内伸张触角。截至2011年,北京资产评估机构异地设立分公司93家、子公司20家,合计113家,但当年新批的分、子公司就达到了62家,比重超过了一半,成为首都评估行业发展的又一大亮点。

3.?人才瓶颈日益凸显,行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在创建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曾吸引了一大批来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行业中来,成为“黄金一代”,且一直保持较高的行业忠诚度,打下了行业发展的根基。但时过境迁,近几年来,评估行业与大型国企、上市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关等相比,在劳动强度、闲暇时间、薪酬分配、社会影响等方面处于竞争劣势,加之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难言到位,从而导致了青年评估师加速流出的现象,并在中小评估机构里表现得更为明显。而苛刻的报名条件和可选择资格考试种类的增多,又使得报考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人数逐年下滑。固守、流失、供给不足体现了三个主要人才年龄段的特点,行业现在开始进入拼老本的阶段,如无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将大大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行业展望

1.?切实把人才培养作为行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与高速成长的评估市场形成强烈反差,人才状况愈发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要打破这一困局,当务之急是挖渠放水,解决好人才之源的问题。首先,要紧紧抓住《资产评估法》即将出台这个有利契机,改革考试制度,将执业资格与职称脱钩,降低报名的学历和年限要求,允许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考试,加强评估师考试的对外宣传和考试辅导,提高评估师的报名和参考人数;其次,要求设立评估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向行业输送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再次,评估协会及资产评估机构要研究和掌握行业形象的策划艺术,提高社会关注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评估行业。

另外,我们在强调评估行业专业性的同时,不要忘记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门专业,且是评估机构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管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要配备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与经费保障,发挥他们在职业规划制定、激励机制设计、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建设与团队建设、分支机构管理中的作用,形成引人、育人、用人、留人的长效机制,构建强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2.?积极稳妥推进跨区域发展

跨区域发展是聚合资源、实现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也是国际化发展的前提。其理想的预期收益表现在:一是成本费用(如差旅费)的节约;二是对于合并形成分、子公司的,有利于实现资源和技能的互补,如专业水准、知识结构、客户类型、管理技能等,合并可以将各方的优势融合在一起,从而带来协同效应;三是规模扩大有利于迅速扩大品牌效应,提高评估机构在行业和全国性市场中的影响力;四是有利于缓解人才不足的矛盾,能够以人员统筹来替代供给短缺。但跨区域发展的风险也是现实存在的。对于新设的分公司而言,要面临当地同行竞争、市场环境、客户关系等多重进入壁垒,且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对于合并而设立的分公司而言,随着《资产评估法》颁布在即,法律风险将成为总公司最大的风险;对于控股子公司而言,则存在委托代理链条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以及品牌连带损害风险。

我们认为,跨区域战略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总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性。这如同一个恒星能够带动多少个行星周转,是由恒星的自身质量所决定的一样。所以评估机构在对外扩张时,一定要做好对自身实力、区域环境、合并对象的“评估”,既要积极进取、善抓机遇,又要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学会“舍”有时就是“得”,非理性扩张终将会自酿苦果。

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行业品质

在以“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为主题的“2011年中国评估论坛”上,中央纪委委员、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会长贺邦靖在讲话中论述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品牌建设是体现一个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评估行业的品牌是承载全体评估人员专业水平、服务质量、诚信态度、良好业绩的名称,是体现行业社会公信力的标志。品牌建设在增强评估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水平,降低评估风险,增加评估服务‘附加值’,提高评估行业整体形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二十年的风风雨雨,有的评估机构正在进入品牌培育期,有的则已转入品牌成长期,而有的尚对品牌缺乏认知。品牌是评估机构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我们相信,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后评估机构的竞争将会摆脱拼价格、拼规模这一初级阶段,而进入品牌之间的较量。所以我们一是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特别要认识到品牌建设在行业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如品牌的社会影响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品牌的辐射效应有利于区域战略的实施,品牌的扩散效应有利于多元化发展等等;二是要掌握品牌管理这门艺术。这既需要评估机构发挥首创精神,也需要协会整合行业内外资源,加强课题研究与学术探讨,学习借鉴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并加以成果推广,共同加快推进行业向品牌化发展的转变步伐。

4.?抓机遇,稳增长

进入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开始增大,从已公布的各月GDP、财政收入、税收、国企利润、进出口等重要经济数据来看,今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这给“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评估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带来了不确定因素,负面影响难以避免。然而根据历年北京行业业务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对比来看,评估行业却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抗周期能力。这是因为越是经济下滑,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就会越大。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必然会加快全社会产权流动的频率,从而给评估行业创造巨大的商机。如,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要求,日前国资委、证监会和银监会分别出台文件鼓励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鼓励民营企业上市及再融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机构等政策,都是对评估行业的直接利好。同时,今年已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节能环保等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已进入实施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些重大战略机遇,趋利避害,乘势而上,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延伸服务链条,确保全年业务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篇5:2011年私募地产基金报告

表1 可投资中国大陆地区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各年募资对比(2007-2011)

可投资中国大陆地区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各年募资对比(2007-2011)

2011年新募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机构类别比较 (按基金数量,个)

2011年新募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募资规模比较 (按基金数量,个)

机构类别分析

2011年新募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数量及金额都较上年有大幅度增长。由本土机构募集的基金数量与总金额均占主导,67支基金里共有57支为本土机构募集。

从募集金额来看,在已披露金额的66支基金里有56支由本土机构募集,共计募集金额44.11亿美元,占总金额的75.3%,7支外资基金共募集基金12.35亿美元,3支合资基金募集2.13亿美元。

其中,瑞安建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于2011年一季度募集完成的SoTan中国房地产I期私募基金为全年最大的房地产私募基金,规模达到4亿美元。全年本土机构的平均新增募资金额为0.79亿美元,外资机构的平均新增募资金额为1.76亿美元,合资机构的平均新增募资金额为0.71亿美元。

投资总量分析

2011年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活动较活跃,无论是案例数还是投资金额较上一年均有大幅增长。2011年中国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案例数共62起,同比增长63.2%。其中披露金额的案例数为61起,共涉及投资金额36.30亿美元,相比于2010年14.44亿美元的总额,增幅比为151.3%。

可投资中国大陆地区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情况对比 (2006-2011)

募资规模分析

从募资角度分析,2011年全年披露募集金额的基金共有66支。其中规模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共有34支,基金数量占比达到51.5%。新增资本量8.16亿美元,占年度总额的13.9%。规模超过2亿美元的新募基金共有8支,募集金额26.41亿美元,占比达到年度总额的45.1%。

投资规模分布

2011年中国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规模分布

篇6:2011年一季度策略报告

国际和国内经济走势及政策环境

在不同场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多次表明了其维护美国经济复苏的坚定立场,如果出现反复,还会有第三、四轮量化宽松推出,欧盟的经济冷热不均,德国经济形势稍好。而希腊、爱尔兰等受到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的国家则比较困难。由于缺乏独立的货币政策,只能依靠压缩财政赤字来偿付到期债务,出口薄弱和无力刺激将导致其复苏缓慢。

日本经济依旧低迷,11月日本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和东京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下跌。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经济仍旧存在通货紧缩风险。11月物价指数同比增长仅0.1%,略微比10月回落。除了维持零利率以外,日本政府将继续购买资产,注入流动性。

美、德、日三国中,日本的通缩风险较高,并很可能重返物价负增长的水平,而美、德通胀维持在1%的水平上下。美联储的理想CPI同比增长水平为2%,考虑到量化宽松的影响,通缩风险整体仍可控。

国际经济整体环境的宽松带来商品价格水平的上扬,以美国政府为首,各国政府释放的货币逐渐进入市场,商品价格不断攀升。从全球市场综合商品指数来看,创近一年来的新高,不断攀升的商品价格对降低发达国家的通缩风险有正面作用,但对新兴国家将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包括美元流入中国所产生的“通胀漂移”效应。

近期美元超跌反弹。但流动性主导下,商品价格继续走高。回归分析发现美元的均衡值为94,但由于量化宽松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总量,美元短期反弹超过6月份的高点仍比较困难。美元走强带来了短期内商品价格的回调,综合商品指数下降并稳定在了10月中旬的水平,这也有利于减小国内通胀压力。

回顾国内2010年上半年GDP的情况。在2009年刺激政策影响下,201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11.9%,二季度11.1%,三季度10.6%,四季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均可能出现好转,今年一季度GDP可能稳定于较快增长态势。随着近期国际市场信心恢复、9月底之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减缓,国内PMI(采购经理指数)2010年12月份为53.9,11月份为55.2,10月份PMI指数为54.7,一季度经济发展可能面临进一步的政策紧缩。

从2010年末国内GDP构成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出现企稳回升的情况,这将给央行以信心推行进一步的稳健措施。环比10月(见表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反弹,增加了1456亿元,这与房地产调控的缓解和房价的回暖有关。同时考虑到为了完成任务,年底突击投资的成分,12月份的投资额环比将大幅增加,2009年12月投资环比增长达7581亿元。

2010年11月份的消费出现回落,环比减少374亿元。随着元旦春节假期的临近,历年来的12月和1月均为消费高涨期,届时消费将迎来大幅增长的局面,预计12月将突破去年同期水平,环比增长超过1300亿元。

由于圣诞节原因,出口同比大幅增长了34.9%,但净出口(顺差)环比却出现了减少。这源于进口同比增长了37.7%。从双边贸易的巨额顺差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压力仍然存在。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问题,泛滥的人民币必然导致通胀。1997~2010年,中国经济GDP平均增长率为9.95%,而货币平均增长率为17.79%,超过经济增长率7.84%。尤其是2009年,通过刺激政策和银行的大量信贷投放,2010年1月的货币存量M1同比增长甚至达到38.96%。根据中央经济会议的提法,2011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通胀、调结构、保增长”。控通胀为基础,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

201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且力度史无前例,“国十一条”、“新国十条”和“二次调控”等政策的持续加强使房地产行业风声鹤唳,调控收紧的预期越发增强。我们认为明年还是政策持续调控的一年。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的进程的加快将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未来房地产行业长期发展的趋势平稳。

政策调控将是今年房地产市场变动的最大不确定性。“加强综合政策调节”和“加大保障房建设”预示今年政策调控将是常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短期内对商品房市场将有所抑制,待民生问题解决后,政策性调控退出,有利于行业的长期理性健康发展。

建议中强调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大力促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这些地区的主要二三线城市受重点开发之益,房地产市场将有突出表现。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居民消费上升、服务业比重提高等促进消费的建议将有利于商业地产的发展。

2009年10月新开工面积迅速增加,同比增幅开始转为正增长,2010年一直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以新开工转化为供应的平均周期1.5年计算,2009年6月~2010年6月的11.76亿平米住宅新开工面积,减去20%的公建面积,2011年住宅市场理论新增供应9.4亿。预计2011年一季度新开工面积因为调控政策与需求预期的延后将逐步回落,而一年半前的大量新开工面积将转为供给,未来半年市场可能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人口结构决定了一国产业发展的特点。从我国2009年各年龄层人口比例来看,1965~1975年人口最多,占比18,74%,而此年龄段(35~45岁)的人群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正是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需求,是房地产市场最强的购买力量。而首次置业需求通常发生在25~35岁,即1985年~1990年的人群将在2015年~2020年掀起首次置业的小高峰。因此2015年~2020年,改善性需求和首次购房需求叠加将迎来住宅市场的销售高峰。2020年后需求将逐渐回落。

预计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新增供应充足,虽然短期需求受到影响,但有潜在刚需支撑,房价下跌空间不大,可能会在限购令持续期间稍有下跌。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调控延续。“十二五”’规划带来商业地产和二三线城市房产市场的机遇。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制的发展将挤占商品房的土地供应,刚需依旧存在,房价上涨压力仍大。

二级市场

2010年是私募发展的辉煌之年,全年发行数目达到528只,大幅超越370只,证券账户的暂停无法抑制住私募行业发展的热情。

2010年四季度中,10月份上证指数由2655.66上升至2978.83,增幅达12.17%,上半月指数一路突破前期阻力位至3000点,下半月维持3000点震荡。国庆期间外围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大涨,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超预期并连续3个

月的增长和房地产调控出尽利空政策共同推动了10月A股市场的大幅上场。此外美国二次量化宽松的预期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A股市场价格。从成交量上看10月份的平均超过了2010年来的所有月份,并出现单天5441亿的天量。

而2010年11月11日,两桶油引领了A股市场的调整,12日和16日均发生了暴跌。11月中旬至2011年年初已经4次调高准备金,并且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已经上调至历史高位19%。11月成交量也较10月份急速缩减。12月份上证指数维持在2700~2900点,200左右的震荡,整个12月处于震荡处于朝韩危机、年末流动性紧张和通胀压力带来的加息预期的压力之下。

从资金面看,2010年末我们看到由于加息与准备金的几次提高造成了资金面的紧张,特别是SHIBOR的上升显示了银行间利率的紧张度,但是我们认为SHIBOR的高涨是由于中央在2010年年底一系列的调控所造成的,所以在进入2011年第一季度后资金面会有所减缓。2011年一季度外围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全球资产持续被推高,特别从现在的铜价连续创新高上可以得出验证,而对于国家是否进一步提高准备金和加息的预期起到压力作用,这主要是取决于通货膨胀的高度和趋势。

2011年一季度普遍存在放贷冲动,从近4年的信贷投放来看,一季度信贷约占全年信贷投放的平均值为37%。按7万亿的预计信贷投放来看,明年一季度的投放应为2.59万亿,平均每月的投放量在8000亿~9000亿元之间。

从政策面看,从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来看,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消费,发展新兴战略产品,和推动东北和西部开发均可以对部分板块带来机会。货币政策转为稳健,减少投贷规模,将利空二级市场。财政政策维持积极,主要是推动相关战略产业发展。调高2011年CPI的容忍度将减少中央对加息的冲动。

基本面看,目前沪深300市盈率低于4年以来平均市盈率34.10%,与2008年底的市盈率持平,中小板市盈率高于4年来平均市盈率20.48%。中小板存在股指过高的问题,而大盘股明显估值偏低。

利多因素包括:境外流动性流入,人民升值预期和加息预期导致热钱持续流入;个别战略产业扶持政策,推动板块机会;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在两会后密集出台,推动针对板块;信贷市场第一季投放冲动,争抢市场份额。

利空因素包括:CPI维持在高位,央行财务连续加息和提供准备金。总的来看,2011年一季度是一个震荡向上的格局,个别政府支持产业存在较大机会。大盘股历史估值偏低,存在一定机会。中小盘历史估值偏高存在一定风险。

信托

根据信托业协会的数据,前三个季度新增的集合信托规模中,近40%是房地产信托。这是银监会持续关注房地产信托的主要原因。从政策影响来看,2010年银监会对涉及房地产及贷款业务的持续管理的一部分。其背景是房地产信托在2010年增长较快,风险是否可控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新规的出台使房地产信托规模在短期内出现明显下降。监管部门持续对房地产信托进行规范对信托公司与房地产信托业务来说是利好。整体来看,因为信托公司更加审慎,因此房地产信托的风险更加可控。

2010年第四季度,受房地产信托规模回落的影响,集合信托规模下降明显,但仍远远高于2010年前两个季度的水平。其中,10月信托产品发行了236只,规模为232.84亿元;11月信托产品发行259只,规模为163.76亿元。11月份信托产品在产品数量增加的同时出现了规模的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信托的急剧减少。之前,房地产信托的规模在各类信托产品中名列前茅。

2010年第四季度,信托产品期限持续缩短,平均期限回落到2.5年以下。仍在正常水平之内。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在10月份达到年内高点,但在11月份明显下降,低于二季度以来的平均水平。反映了房地产信托减少的直接影响。房地产信托的收益率在各类集合信托中处于较高水平。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的高收益是不可长期持续的事情,未来高回报的机会在于基金类产品。

尽管11月份房地产信托明显减少,但由于9月份和10月份房地产信托占比较大,所以总体来看房地产信托仍然是“傲视群雄”。股权投资和权益投资方式的兴起主要源于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信托的持续关注与调控。从今年2月份开始,房地产信托贷款受到与银行贷款相同的要求,从那时开始走股权投资和权益投资方式的房地产信托逐渐增多。

2011年一季度的信托市场,预计信贷需求旺盛,信贷规模趋紧,信托融资难归平静;供需失衡与政策调控共存,房地产信托业务仍将继续,并愈加审慎;融资性业务仍将是信手公司重头戏。

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既要基于投资机会,也要依据投资者的风险特征和理财目标。确定风险特征与合适的收益目标的步骤为:第一步,测试客观的风险承受力与主观的风险偏好,二者构成了投资者的风险特征;第二步,明确短、中、长期理财目标,进而确定期望的收益率;第三步,对比风险承受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确定合适的收益水平。

根据美林与剀捷的调查,2007~2008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高净值人士对固定收益与不动产的偏好增加,对证券、可替代投资(如私募股权、外汇等)的需求减少。而2009年,随着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回暖,证券投资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回升。据其进一步预测,2011年,高净值人士会重新具有风险偏好,他们的资产配置中的股票投资和可替代投资将会上升,固定收益将会稳定。

上一篇:南盛中心小学.意见下一篇:安全管理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