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槐花的作文

2024-04-13

写槐花的作文(通用16篇)

篇1:写槐花的作文

阳春五月,槐花盛开。明天要举办槐花节,放学前,我和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去参观。

这天早上,天刚朦朦亮,我和几个同学就到了向往已久的槐树林,看一颗颗槐树上开满美丽的花朵。像美妙的少女穿着百里透绿的花裤子,站在这里,槐树的叶子还带着露水,一串串槐花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便生爱慕之心。

槐树林的上空笼罩着烟雾,可能这些花还没有睡醒,一阵风吹来,像似伸着懒腰,打着哈欠。

我们随着来参观的人们走进去,摘了几串放进嘴里,清香的甜味直入口中,真好吃呀!在品尝之中我想同学们也是这种感觉吧!中午,槐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一片片花朵翩翩起舞,不时引来群群蜜蜂来采蜜。

槐花节在愉快中结束了,我和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快乐的地方。我们把快乐和兴奋留在下一年的槐花节吧!

篇2:写槐花的作文

今天是五月一日劳动节。妈妈带我到现河小区去摘槐花。走进小区我们经过了亲情广场。我们就闻到了一股香气,我说:“好香啊!”妈妈说:“这就是槐花的香气。”然后我看到了许多的槐树,上面长满了白色的一串串的槐花,就像一个个的小灯笼挂在树枝。真好看!

我们用一个钩子钩了一枝下来,我摘了一个放在嘴里尝了尝说:“这花怎么甜滋滋的,有点像蜂蜜的味道。”妈妈说:“是呀!你们吃的蜂蜜,就是蜜蜂从槐花中采的。经过加工,就变成了你们现在吃的槐花蜜了。”我们就摘了好多槐花。回到家,妈妈先把槐花放在盆里洗一洗,又伴上了一些面粉和调料。放在锅里蒸熟以后,吃起来可香了我说:“这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我还知道了,蜜蜂是辛勤的劳动者。我也要向蜜蜂一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篇3:写槐花的作文

关键词:《槐花几时开》,川剧版,电影改编,对比解读

川剧《槐花几时开》以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的真人真事为原型,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贫穷落后、环境恶劣的乡村走向富裕的图景,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乡村在党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生深刻变化的生动写照。川剧电影《槐花几时开》作为川剧与电影的联姻,是一次多艺术门类融合的有意义探索。电影版采用实景拍摄戏曲片的方法,将川剧写意的舞台空间转换为写实的生活环境,运用现代化的电影技术手法将川剧《槐》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电影版对川剧版故事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挖掘,实现了从舞台到银幕视听功能的延伸与审美价值的放大。然而川剧电影在将川剧转换为电影的过程中,因戏曲写意与电影写实的冲突,致使电影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川剧的写意美。下面,笔者就《槐花几时开》电影版对川剧版的遵循、拓展以及二者之间的冲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电影版对川剧版的遵循

《槐花几时开》电影版遵循了川剧版剧本、唱词、声腔音乐和表演技艺四个方面,尽量做到在主题内容、表现手法上保持川剧的原貌。

(一)剧本。《槐花几时开》两个版本皆是根据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的村民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建设新农村、脱贫致富的实事所编创。《槐花几时开》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当选石头村村主任的周兴元为了使石头村富裕起来,自筹资金修通公路,引进品种优良的李树,使落后的石头村变成了富裕的花果村。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在村支书换届之际,有两家公司看中石头村的乱石林,准备投资。周兴元抛弃了搞水泥开发的环球公司,选择了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双星园林公司,却不料由于没有通过村民民主大会而被上级批评。但周兴元在困境中依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决策,敢于战胜个人得失,最终赢得了村民们的理解与支持。

(二)唱词。戏曲唱词是“中国戏曲完成舞台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唱腔的语言文字部分,担负着介绍剧情、描写环境、刻画人物、阐述主题思想的任务”[1],所以唱词对戏曲艺术的表现至关重要。电影版对川剧版舞台唱词的遵循,尊重了川剧的艺术表现手段,保留了川剧的思想内容。全剧在对川剧唱词遵循的同时,也对部分唱词也进行了删减。如在四年后,徐镇长到石头村视察前,电影版删减了一段唱词:“高高山上哟,好风光哟喂,丰收在望,喜洋洋啰,哟,喜洋洋哟喂,娘问女儿呀,你想啥子哟喂,前面的路长又长。”此处唱词拖沓冗长,对表现主题内容、衔接剧情作用不大,所以电影对其进行了删减,使内容显得更加精炼。

(三)声腔音乐。川剧包括“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川剧《槐》是高腔音乐。电影版仍采用了川剧高腔的声腔体系,邀请三位川剧梅花奖得主孙永波、王玉梅、孙普协主演,三位主演精湛的唱功为整部影片增彩不少。高腔在五种声腔中是最具表现力的声腔音乐,尤其以帮腔的表现功能最为丰富。帮腔是指舞台上其他演员或者后台的帮唱,川剧的帮腔“有起腔定调、帮助演员进入角色、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描写景物、控制舞台气氛、代作者和观众发表议论等多种功能”[2]。川剧《槐》中的帮腔在电影版中亦被保留。如在曾美丽得知周兴元当选村主任时,帮腔唱“荒唐决定,荒唐决定”,此处帮腔的使用唱出了曾美丽极度反对周兴元当石头村村主任的内心活动,也暗示了剧情的发展。帮腔在电影中的使用使电影能保持川剧的艺术特色。

(四)表演技艺。川剧擅于“在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隐秘之处,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最强烈之时,在剧情发展突变之点,在形成戏剧高潮之际”[3]运用独特的表演技艺来提升川剧艺术的表现力。川剧《槐》中使用了耍帽翅、滚灯、吐火以及变脸的表演技艺。电影中对其皆进行了保留与遵循,试以滚灯为例。滚灯是川剧灯调中的一种表演技艺,指演员把点燃的油灯顶在头上后做翻跟斗、钻板凳等各类动作。川剧《槐》里周兴元偷存折被妻子发现后,妻子实施“家法”时,周兴元就表演了滚灯。周兴元“滚灯”的表演诙谐幽默,技巧性强,充满了喜剧色彩,富有川剧的地方特色,增加了电影的艺术价值。

二、电影版对川剧版的拓展

“现代高科技的光影音响技术、灵活的镜头技法、蒙太奇构成等影视艺术的表现方法和制作手段对戏曲表演的声腔、念白、舞蹈、武打乃至场景氛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4]电影版《槐花几时开》积极利用影视艺术的优长来提升戏曲艺术,使戏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感染力。

(一)电影实地取景对戏曲舞台的延伸

对于故事发生地“石头村”恶劣的环境,川剧中是通过周兴元的唱词“恶,环境恶劣,落,经济落后,斯,喀斯特地貌”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观众通过唱词对石头村的环境进行想象。而电影《槐花几时开》在故事原型的发生地——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实地取景,将“恶落斯”环境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也更容易使观众和演员进入故事情境。在周兴元请专家查看地形规划设计时,绵延不绝的大山、崎岖狭窄的小路以及古老原始的运输工具通过电影镜头依次展现在观众眼前,既是一个过渡自然的转场,又形象地交代了石头村恶劣落后的环境。在带给观众视觉冲击的同时,也拉近了观众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更容易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剧情发展上。

(二)电影时空假定性对戏曲的拓展

戏曲电影具有着戏曲的虚拟性和电影的假定性,而在戏曲电影中表现出来就是时空假定性。电影的假定性是指“电影被拍摄对象的非同一性。是电影对现实进行艺术概括的一种方式,也是帮助电影作品达到本质真实,进行典型化的必要手段。”[5]川剧电影《槐花几时开》将这种时空假定性表现了出来。周兴元在矛盾要不要按照领导指示与丁总签约时,电影版中在周兴元唱“怎能容纳清清河水被污染,怎能容纳葱葱林木受摧残,怎能容纳块块田土遭侵占,怎能容纳盲目开发滥用资源”的过程中,镜头转至河水前、树林中、田地间、乱石中。而随着周兴元的演唱,天色渐黑。这样既有着时间的变换,又有着空间的转换,通过电影镜头的组接来创造出一种时空假定性。周兴元并没有在短短几句唱词的时间内,就走过了那么多地方,而是通过虚拟的景物对石头村的现实生活进行了一定的艺术概括,既虚拟、真实地表现出了石头村的面貌,又表现出了人物内心的纠结。

三、电影写实手法与戏曲写意手法的冲突

一部成功的影视戏曲作品“首先应该保持戏曲的感觉,既要尊重戏曲的艺术特性,又要尊重观众欣赏戏曲的习惯”[6]。在戏曲电影的创作发展中,除了在唱词、声腔、表演技艺等方面要遵循戏曲以外,更要注重戏曲的写意手法的运用。电影的写实与戏曲的写意固然存在矛盾冲突的地方,但判定一部戏曲电影是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表现新的戏曲写意空间,而非以写实手法将其代替。

(一)重背景轻表演

中国戏曲皆讲求功法程式,通过功法程式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川剧同其他剧种一样,讲求“四功五法”,要把“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作为表演的手段和基础。

《槐花几时开》川剧版在周兴元演唱时运用了大量的戏曲表演眼神、动作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眼法是“演员通过眼神传达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表演技法”[7]。川剧《槐》中在周兴元被徐镇长宣布为石头村新一届村主任时,戏曲舞台上的周兴元对最终选举结果的吃惊主要通过震惊的眼神和不知所措的动作来表现,而这一情节在电影中运用镜头的虚化背景的表现方法,通过模糊周兴元的背景环境,在屏幕上突出周兴元,表现周兴元忽略了身边所有的人与景,只沉浸在自己内心的激动之中。

川剧手法是指“演员通过手式规范行止、表情状物的一种表演技法”,有着传情状物之效。川剧中在曾美丽刚得知周兴元被选为石头村村主任时,戏曲舞台上是通过曾美丽将官帽扔给周兴元,几番手指周兴元,被气得说不出话,通过演员的动作、眼神将曾美丽气愤的心情表现出来。而电影镜头下的这一情节是曾美丽一把将周兴元拉住在花园中走动,大大削弱了戏曲舞台上演员对人物内心的表现。电影版对演员身段做功的简化,不能深刻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甚至会大大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重写实轻写意

戏曲讲求虚实相生、虚拟为主,虚实相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法则,川剧亦不例外。写意手法是指戏曲并不是通过实景来表现舞台,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环境情景,有以虚代实、以暗托明、以简代繁、以微见著几种类型。戏曲的写意艺术既是戏曲的特色,又是戏曲的本质特征,能够调动观众进行想象,有利于观众进入情境,对于戏曲表演有着独特的理解。而电影是写实的艺术,早期的纪实片《火车进站》中远处火车的行驶前进令所有观众近乎于逃跑地仓皇躲避,足可证明电影是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若戏曲的表现手法由写意变为了写实,那就改变了戏曲的面貌,戏曲的美感和表现力就会大大降低。以周兴元等人要将拒绝迁坟的吴德胜扔下山坡这一片段为例,川剧里在空旷的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表现山坡,而电影选取了一个山坡地作为实景背景,虽然很形象地将山坡展现在观众眼前,但削弱了戏曲的功法程式,也就削弱了戏曲的审美性。

四、结语

篇4:槐花盛开的季节

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至鼻端,干净浓郁,浸润心田。眼前不时有落蕊飘扬,那追逐飞舞的蜂蝶萦绕身侧,煞具诗意。如今我仍常感叹,槐树老丑多刺,却能绽放出如此俏丽静雅的花束,来点缀春光,从而使童年的春天变得那么生动美丽。

那时黄昏,我常斜倚槐树粗壮的似龙鳞环盖着的树干,面对水声潺潺的扁担河,背书诵文。那时,点点繁花轻柔舒缓地飘落于一弯清水中,款款漂向下游。蜂戏白花,蛙鼓清溪,鸟语互答,那种流水落花的意境,清新悦人,恬静淡雅,缥缈静谧,如同置身于童话之中一样。我常以为,那也是苏北乡村的最美的风情画。

我于槐花,似乎更有着一份特殊感情。少时家贫,逢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家中无以进食。母亲总带着我来到河畔槐林。母亲用钩子拽低槐树枝,我提着一个竹篮跟在后面,于繁枝茂叶间,摘下串串白花。有时,槐花刚经过雨水的浸洗,清新鲜润,嘴馋得忍不住,摘下一串,咂上一口,那甜丝丝的感觉,沁人心脾,久久仍觉清香萦口。回到家里,母亲会做上一锅槐花饼,香喷喷的,十分可口。在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

忆起我初为文时,曾读过汪曾祺的一篇题为《玉渊潭的板花》的散文。文章只在开头说玉渊潭槐花开了,如下了一场大雪。接下来全文未提及一次槐花,只是将养蜂人的生活琐碎娓娓道来,最后,当养蜂人走了时,才发现玉渊潭的槐花落了。那份恬淡静雅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当时我不禁大叹,散文竟能这样写。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喜欢的几个作家,他们竟都与槐有关。如将其书斋命名为古槐书屋的,被称为古槐老人的俞平伯;将其散文结集取名为《槐园梦忆》的梁实秋;将其诗集定名为《槐聚诗存》的钱钟书等。读他们的诗文,感觉情味隽永,雅致之极,仿佛置身于悠悠槐花香馥中,透着静趣,静则悠,悠则闲,令人忘忧弃烦,心境澄明。这—切,也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隋结,我也常想,我写出的文字,要是能有槐花飘香那样淡雅随意,那该多好。

又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了,我故园的扁担河两岸,那一溜槐树,又该缀满串串细碎的槐花了吧。它们一定又在轻柔的春风中,在碧绿的叶片间,温文尔雅轻盈起舞了。只是,身处城市的我,一年一年,灵魂已落满红尘了,渐渐远离那平实素朴的乡村情韵了。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题为《伦镇道中见槐花》的诗,诗云:“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笑向槐花问前事,为君忙了竟何成?”是的,自古及今,追名逐利,如此忙碌人生,令人倦怠不堪。若能除却红尘繁琐,抛弃功名利禄,回溯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那该是何等的轻松惬意。但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所以,愿我今夜有梦,梦里,于淡淡槐花香馥中,听那月色下槐花绽放的声音。

篇5:槐花忆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

四年过去了,我已经由一个一年级的小娃娃变成了一位五年级的大姐姐。故乡的小草碧丝般青绿,走在鱼塘边,鱼塘边的垂柳摇着那长长的头发,这时,我会想起了我小时候。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四五月份的天气,应该是阳光明媚的,马上就要进入盛夏的孤岛,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天下午,爸爸一觉醒来,说要带我去采槐花,我兴奋不已,高高兴兴地与爸爸出去了。

故乡的槐花又开了,那朵朵幽香,朵朵雪白的槐花,是我陶醉了。

来到了槐林,我的鼻子这嗅嗅,那闻闻,我禁不住喊了一声:“啊!好香啊!”这时,我想起了马致远的一句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我与爸爸爬上了山,见到了幽芳的依依多情的.槐树。我顺手牵下了一束绽开的洁白的槐花,戴在了头上,转过身去问爸爸:“爸爸您看,我漂亮吗?”“真漂亮。”爸爸笑着说,“来爸爸给你照个相!”我高兴极了,便小心翼翼地采下了两朵花,冲爸爸摆了个造型。

我这走走,那转转,不是从树上采下几束槐花。那洁白的槐花,无比的美丽,又散发着芳香,可以算得上是我最喜欢的花之一了。呀,那边有大束的槐花,我哦吧它采来。一、二、三,跳,够不着,这束槐花长得好高啊,我怎么也采不下来。

我一直在槐花林里转着,傍晚的凉风拂着我的发梢。我爱我的故乡。看那!故乡的树,故乡的花,故乡的草,一切都在对我笑,一切又那么亲近、温馨。

篇6:故乡的槐花作文

家乡的景色固然美妙,最是让人难忘的却要数那洋槐花了。每到4月间,新芽初放,远近各地的养蜂人便络绎不绝地汇聚于此处,到处都是绿绿的帐篷,还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到槐花开放的时候,深山沟壑,道边田缘,河沿溪畔,绵延的群山腹地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串串饱实的花蕾,不时散发出阵阵馨香沁人心脾的香味,这时你会发现,蓝天拥抱着白云,绿色的帐篷,密密匝匝的蜜蜂,田间地头、园林深处都有它们憨实的身影,繁忙的蜜蜂在林间嗡嗡作响,它们毫不在意个人的荣辱得失,用它们好不起眼的身影,将百花之精献于世人,它们构造出一首首优美的旋律,让人时不时地顿足观望。

雨后的清晨,阳光初展红颜,风鸣叠翠,莺飞燕舞,潺潺的河水伴随着蜂农们欢歌笑语的喜悦声响,在山谷中不时地回荡。这时你会惊奇的发现,槐花已经不知何时悄然开放,远近各处,山间山头,到处都是成片成片乳白色的槐花,一串串的挂满枝头。沁人心脾,香气四溢,会让你的灵魂都为之震荡,心念亦会在林间四处不住飘荡。

洋槐花色呈白色,又似梨花,又不是梨花那样的白,而是白中带绿的那种白色;又好像是雪那样满山遍野的挂满枝头,不仅让我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妙诗句了。成串成串的盛开,显得是那样的夺目而耀眼,因其繁密,所以比之梨花之稀疏,显得更加热烈。槐花没有姹紫嫣红的鲜花那样娇美,恰之相反,槐树成为树中的贱民,花亦属贱花了。然则它却不图名利和虚荣,朴实的身份是它平凡而又从容。从不自我招摇,也没有登大雅之堂的奢望。

洋槐花还有另外的两大优点:其一,是可食用;其二,是可药用。

首先要说说食用。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是从小区的洋槐花而长大的。儿时的我没少吃洋槐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了。我们的村边到处都是洋槐树林,从未修整过的洋槐树丛,参差不齐,极易采摘。那时我经常和母亲一块儿去打猪草,也常常挼一些洋槐花喂猪,我也是常常边挼边吃,毫不理会卫不卫生了,要将其吃进嘴里,咯吱咯吱大嚼,即时又香又甜直入心脾。总还是怀念母亲做的洋槐花麦饭,洋槐花饺子了。用水焯过的洋槐花,撒上少许的玉米面或者白面,再撒上盐巴,加上花椒叶,在锅里一蒸,拌上蒜泥,总是那样的可口,让人垂涎,让人陶醉。现在回想起来心中总会洋溢起洋槐花的阵阵香味。

洋槐花可药用,其性清凉,清脾入胃,解毒活血,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压等药用价值,并有清热凉血,清肝泻火,止血之功效,属于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养颜美容,维持体型,保护肠胃之功能,素有肠道警察之美称。

这些年来,结婚生子,为了生活,便要四处奔波,或下田劳作,疲于奔命,很少再能吃上那一顿香喷喷再蘸点蒜泥的槐花麦饭了。

现在想想,作为一个平常的老百姓,你要像洋槐花一样朴实,不娇媚,不做作,不炫耀,不张扬,毫无过分奢求。朴素的白,白的无瑕疵,纯洁的花瓣,美得不可方物,香的无拘无束,淡雅清爽,甜蜜醉人,郁都清香挥洒千万家。这正是:有情当属五月天,落尽春红带新颜。东风暗度花如蜜,香韵盈盈玉铃间。

篇7:槐花的味道作文

每年春天,当春风拂过那光秃秃的树干,仿佛那颗沉睡已久的灵魂已被唤醒般,蓝天白云下的枝桠上终究在期盼下透出了点点新绿,眼中曾经刻下的沧桑倏然不见了踪影。我心里清楚,再不出两三日,槐花便会含苞待放,最喜欢的那道槐花麦饭便能入口,随即唇齿留香。

一夜间春雨落下,淅淅沥沥,沥沥淅淅。干瘪的芽儿饱满了起来,积蓄了一整个冬天的力量,完美释放在了这个春天里,让人看了便有一种溢于言表的温情。不经意间,脑海里突然发觉槐花是我心里的春天了。

于是,携着工具迫不及待地去采摘槐花。成熟早些的槐花从纵横交错的树枝上垂下来,用一根木棍便能够得到。槐花树枝上布满了小刺,兴奋过度的我每摘完手上总要留下几道划痕,又或许是因为美食的诱惑,常常忘记了伤痛。

槐花满怀,淡雅的花香立即扑入鼻腔,让人微醉在了春风里。母亲接过槐花,先是全部倒入盆中,清凉的水珠顺着边缘流下,仿佛凝结了许多清晨的露珠般,一片挨一片地享受着天然的淘洗,待到漏盆里沥干了水,母亲把那面粉均匀地铺在案板上,随手抓起一把槐花撒上去,再用手的揉搓使两者相契合,面粉圆满地裹在了每一株槐花上。充分搅拌后,就可以把这些半成品倒入蒸笼里蒸制了。

一直看着母亲做我心心念念的槐花麦饭的我,早已被馋的垂涎三尺了。这时,母亲开始调制酱料,把大蒜剁碎后庶上热油倒入锅中,同样可以把酱油、醋、香油等调料,根据自己的口味留在油锅里炝味儿。每当这时,我总是被这香辣的味道吸引得挪不动身子,却又呛得睁不开眼,直咳嗽。待到麦饭一出锅,食欲早已大开的我二话不说便一口气刨完一碗麦饭,唇齿间留下那饱满的槐花,清香伴着面粉粒渐渐回旋在肚中,沁入心底……

一顿又一顿的麦饭吃下来,春天的脚步也渐行渐远了。槐花失了踪影,对于它的喜爱也留在了脑海深处。再盼望一年,盼望着下一年槐花香……可是回家的次数却渐渐从一年三次变得一年一次。

每年四月份,春风吹来的那一刻,我总要望着窗外自言自语:“每年这时,村子里都是槐花香吧……”

篇8:槐花飘香的村小

于是,那流淌笛声、弥漫槐香的村小,那如诗如画、恬淡平和的乡村教育生活,轻风一样温软地拂过心头。

那个流淌着成熟和伤感的秋日黄昏,我来到那所乡村小学时,一下子就被一种古朴和宁谧淹没。村小前后三进,近十间教室,皆七架梁瓦屋,空砖砌成,大洋瓦苫顶,杂木屋梁。校园的操场上南北各立着一个木板篮球架,油漆剥落,如老人皱纹纵横的脸。村小大门是两扇铁门,镀上银漆,中间镶嵌着两颗醒目的五角星。正对大门有一甬道,直通里面青砖垒就的圆门,上书篆书“怡园”二字。里面花圃里长着几茎清俊的翠竹,临风飒飒有声,如鹤鸣长空,平添一份古雅意蕴。园门中央植一棵高大粗壮的雪松,碗口粗细,蔚为大观。雪松旁还长有几棵广玉兰,开花时节,树上如栖息着无数只雪白的鸽子。

村小的最南端长着十几棵刺槐树。刺槐花盛开的季节,一株株或高大或矮小的槐树枝桠上,垂挂着一簇簇白色的小花儿,白得透明、耀眼、纯真,恰似玉雕的蝴蝶,玲珑剔透,徐徐放射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树下,俨然行走于花海之中,那铺天盖地,洁白素雅的刺槐花诗意盎然,那流动在空气中,仿佛伸手可触、张口可啖的芳馨使人沉醉。

村小的每个角落都相继长着月季、栀子、黄杨、天竹等植物。厕所的墙上总有淘气包用粉笔头或秃毛笔写着“打倒谁谁谁”的字样,擦去了,过几天,又有人写上了。学校操场一角,砌着两个水泥乒乓球台,总有孩子你来我去地进行一场“鏖战”。学校的围墙上,有精于美术字的老师用魏碑写的“求真、务实、勤奋、创新”的标语,掩映在葱翠的绿色中。

村小的操场是平展展的泥土地,只有通向教室,办公室和厕所的路上铺着一米多宽的青砖,砖缝里悄然长着车前草、香夫子和狗尾草等。操场的西边,一条清亮亮的小河迤逦流淌,娇小的身段从村小后身一扭,便隐入长满芦竹、杂树的远岸。小河边长着几棵碗口粗细的苦楝树。树干皴裂斑驳,如浓缩的地质纹图。树干的皱褶处时时有黏稠的液体流出,那是苦楝树忧伤的眼泪。孩子们用碎瓦片刮下来,粘住地上仓皇逃窜的蚂蚁。树桠间的喜鹊窝在冬天里突兀而萧条着,沉甸甸的,让人担心一阵突至的寒风,就会使那些身披黑袍的喜鹊们无家可归。

孩子们一有闲暇,就围在操场上弹玻璃球,甩纸巴子,拿母儿,结冰化冻,老鹰捉小鸡,或用小刀在雨后松软的泥地上戳捣,吆喝着,个个鼻涕直流,额头上热汗淋漓。身上沾满灰尘和草叶也全然不顾,露趾的布鞋里常滑进几个硌人的土坷垃,索性赤着脚,与泥土亲昵,吮吸大地深处的精髓。

每到黄昏时分,村小显得异常宁谧和凄美。夕阳如一枚熟透的浆果,悬挂在对岸田野里的乌桕林梢,鸟雀们在夕光中扑簌簌地乱飞,霞光乱溅,令人眩目。远处传来阵阵鸡鸣犬吠,空洞缥缈。炊烟在低矮的屋顶上袅娜升腾,你侬我侬,水袖轻舞,幻化出一幅迷离的水墨画。孩子们披着殷红的霞光,音符般地蹦跳着,走在绿绸似的麦田里,走在浓荫匝地的竹林中,走在碎砖铺就的乡路上。妈妈的呼唤长长的,浸着女人的抑怨与甘香。妈妈缝制的帆布书包随着身子欢快地舞蹈,蝴蝶般地灵动。

村小的老师们目送着孩子们一个个消失在苍莽的地平线的尽头,才抿嘴一笑,捋捋被秋风吹散的绺绺头发,拎着装着学生作业本的小包回家。等到了家,往往已是暮色苍茫、月华初上时分,田间劳作归来的妻子总是停下手中的活计,迎过来,接过包,嗔怪一声:“咋不早点回来,剐些嫩草喂猪喂羊呀,我还要烧晚饭哩,一只手分成两只手忙哟!”于是,男人轻轻地应一声:“嗯哪,以后一定早点回来,帮忙做家务,慰劳慰劳老婆。”妻子听到这话,脸上现出一片晚霞,如雨后的彩虹,洁净而光鲜。

村小的孩子们喜欢吸溜着鼻涕,小手拱在露絮的棉袖里,一字排开在朝阳的南墙挤暖和。有时在空地上“斗鸡”,引来好多人观战,最后老师来了,才悻悻地散开。麻雀们常常被惊得扑棱棱乱飞,碎纸片一样眩目,扰碎了一地的阳光。冬天也在孩子们手上玩耍的冰凌中悄然离去。

我喜欢选择一个迷人的黄昏,蹲坐在村小西边的小河边吹笛子。

詩性的夕光淋在我身上,如敷了一层金粉。我搭起心爱的竹笛吹《美丽的田野》,吹《党的关怀亲亲的哩》。那如水般流畅的旋律立时回荡在校园里。孩子们围满我,侧耳聆听,清纯的眸子里汪着一泓秋水。笛声如一粒粒春天的种子,悄悄地播进他们稚嫩的心田里。笛声伴着枝桠间婉转的鸟呜、若隐若现的鸡鸣犬吠、孩子们银铃般的脆笑,在乡村校园里萦回不散,和袅娜升腾的炊烟一起,和校园里浓郁的栀子花一起,澄亮了这黄昏水墨剪影般的校园。

笛声里有孩子们鲜嫩嫩的年龄和企盼,有为人师者莫名的感动和怅惘。有时我也会为孩子们弹上一曲风琴,灰黄老旧的风琴在我的手中化出清新动听的音符,蜡烛一样,点亮孩子们迷朦的双眼。孩子们也买来竹笛,跟着我学吹,教室里,咿咿呀呀,虽然“呕哑嘲哳难为听”,但一段时间后,也能“如听仙乐耳暂明”了。在一个个宁静的秋天,和即将毕业的学生离别时,我总会为大家吹奏一曲《歌声与微笑》。孩子们泣不成声,泪眼朦胧,一种深深的母校情结如同月光和乡愁一样,野滕一般在心底蜿蜒、缠绕。

村小的老师们总喜欢在春天或秋天的黄昏,走乡窜户,进行家访。深秋的傍晚,我们一行数人,骑着半旧不新的自行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乡村土路上,颇似《敌后武工队》里的队员。

一路上,触目之处是或黄或绿的庄稼,路边是一条蚰蜒流淌的小河,河边枯黄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束束芦花似秋天的唢呐,吹奏凄婉的歌谣。路边高高低低地散落着荒草凄凄的坟茔。到处弥漫着一种浓浓的静寂和肃穆。土坡上点缀着高高矮矮、黑黑黜黜的苦楝树、枸树、刺槐、乌桕,寥落的枝丫上几个喜鹊窝孤零零地悬挂着,昭示着一种凄凉。农人牵着水牛回家,夕阳折射下的剪影如同一尊古老的雕塑。一群诡谲的乌鸦逆着夕光迅捷地扑向远处沙滩上的枯树,再现“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意境,令人不禁顿生“人冉冉而行暮”的悲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喟、“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豪迈。

到了村里,孩子们猴样窜来窜去,躲躲藏藏,家长们殷勤地敬茶递烟。几杯水酒,桌上再端上一盘油汪汪的猪头肉、红光光的花生米、黄澄澄的炒鸡蛋、绿滴滴的烧青菜,我们啜饮了村民们的热忱、淳朴和善良。乡民们饱经沧桑、如雕似刻的脸庞使人想起罗中立的《父亲》。勤劳干练的村妇使人想起雷诺阿的油画。昏黄的灯光下,我们与家长们倾心长谈,那一句句滚烫的话语令人激动不已,一种深深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溢满心胸。

每学期考试的时候,村小的老师们都要外出监考。有时要到几十里外的小学,还要过摆渡。

渡船泊于柳阴下,船身不算大,中舱铺有木板,船舷装有栏杆。艄公脸膛枣红,颧骨凸出,沧桑满面。竹篙在水中起落,那船儿便犁浪前进,直抵对岸,老艄公热情爽朗的笑声总在河面上荡漾。

那古朴的渡口、那憨厚的艄公令人难忘。我们也每每领略到“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美妙意境。

有时大雪纷扬,雪厚没踝,我们也要骑着自行车准时赶到。碰到难行时,还得把自行车扛在肩膀上,也不管脖埂里、套鞋里已塞满了冰凉的雪花。雪地上弯弯曲曲的足迹如一幅抽象画,那情形颇似林冲风雪山神庙。到了偏僻的村小,也记不清在雪地上摔了多少跟头。质朴敦厚、头发苍白的老校长早已递过热气腾腾的茶缸,帮着拍掸粘在身上的积雪。一连声地说辛苦了辛苦了,快歇歇快歇歇!而村小的孩子们像打量外星人似的,偷窥着来自远方的我们,满脸的好奇和善意。我们也报以真诚的微笑。友善和温暖流成了一条冬天的小河。

如今,村小远去了,那充满温情、充满刺激的家访,那长空里飘摇的风筝,那打雪仗时掷雪球声,那油菜花盛开时的踏青,那三月里学雷锋扫大街的场面,那校园里清新明快的竹笛声,也都渐次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成为记忆沙滩上熠熠闪光的贝壳。

多少次,我再走进曾经洒满欢乐、蓄满乡愁的村小时,已难觅先前的踪迹,已难闻那琅琅的读书声和悠悠的竹笛声,但圆门里的那棵雪松还在,那几株刺槐树还在,依然执拗地守着一方风月。墙上的标语斑驳剥落,已难辨认,涂上了岁月的风尘。村小如一帧久远的黑白照片,守着岁月的底色,镶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风一溜一溜地吹过,那一簇簇、一片片璎珞似的刺槐花总是雪花般地轻轻落在我的心里。她那美丽的身姿和清香的气息,连同远去的村小、村小的老师和孩子,穿越了我年轻而璀璨的生命。

篇9:家乡的槐花作文

家乡的槐花树并不多,但当它开花时,它的清香能飘到几里外。小时候,每次下午一放学,我和弟弟就立马扔下书包,拿着塑料袋和绑着长棍的镰刀去钩槐花。钩槐花是一门学问。首先要挑嫩的钩,特别是那些正冒着花骨朵的最甜,而完全开了的槐花已经不甜了。槐花的树枝比较有韧性,镰刀要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把它钩断。钩了一大塑料袋的槐花回家后,我和弟弟把花瓣撸下来,放在水里洗干净,然后剩下的就交给妈妈了。晚饭,虽然没有菜,但一大锅的槐花汤一会儿就被我们一家人喝完。

槐花树枝还是一种中药。小时候,有一次爸爸在玉米地里砍秸秆,一不小心就砍到了自己的脚趾头。当时没钱去医院,奶奶就从屋后的槐花树上钩了几条嫩枝,再放些姜,熬了一大碗汤给爸爸喝。连续喝了几天后,爸爸的脚趾头果真好了。

槐花树满身是宝。老的槐花树枝上长满了刺,所以可以用来当篱笆围在菜地边,这样就可以防止鸡偷吃菜叶了。

篇10:描写槐花的作文

也只有这个时候,小城才会远离喧嚣,拥有回归大自然的那份宁静。人们静静地坐着,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甜美的笑容。

一位女孩轻轻地走来,她没有停下,而是一直走到远离人群的那棵树前,小心的拿出一本书,背倚着树细读起来。这一连串的动作并没有惊动任何人,因为她太恬静了,仿佛一张白纸,没有一丝声音。他偶尔读到开心处,嘴角微微上扬,那时的她好像天使一般,不掺任何杂质的笑,使女孩的气质愈加不凡。

篇11:描写槐花的作文

“累了吧,茶泡好了,今天是槐花。”妈妈端来一杯冒着香气的茶,在这个已经深秋的夜晚送来五月的温馨。槐花的香气依旧那么清新,依旧那么惹人回忆。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是个挑食的孩子,人也很瘦。有一年五月妈妈带我回奶奶家。位于郊区的奶奶家周围有山,有水,还有大片的农田。五月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整个世界仿佛都溢满了花香。妈妈见我只窝在家里。就领我去“打”槐花。我们各持一根长长的竹竿去离家最近的山上,满山遍野都是槐花树,绿葱葱的叶丛中藏着一串串白雪般的槐花,地上撒落的也有,让人不忍下脚。妈妈首先干起来了,用竹竿轻敲槐花树,一串串花便落下来,再把花放到篮子里。可我却站在一旁一动不动,妈妈想让我活泼起来,假装生气,说我不干活就没的吃,扯着我在槐树下“打”了好半天,装了满满一篮子,五月的阳光浸满了身体,带着那股槐花香,我甩掉了一些东西。当晚,我饱餐了一顿“槐花饭”。第一次感觉到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后来又不知过了多少个五月,我总盼着再吃一次“槐花饭”。又是一年的五月,我吵着妈妈要吃槐花,可奶奶已搬到了城里,哪里去找槐花呢!妈妈不答应,我竞固执地与她吵起来,叫嚷道:“我一定要吃!”次日,我就赌气不吃饭。那天正是周末,可妈妈傍晚才拎了一袋东西回家,我嗅出来了是槐花那清清的香气。当晚,我如愿以偿,还是那份弥久的香气,还是那美妙的味道。只是几个星期后,我才知道那天妈妈一天不在家是去郊区“打”槐花了,为了我的口腹之欲,她竟一天没休息,我才明白为什么那“槐花饭”那么香,那是因为有跟槐花香一般缠绕心尖的母爱,陪伴我。从小到大。

篇12:槐花飘逝的青春

穿越时空,放眼远望。二十年前的竹,就是我,瘦瘦弱弱的。比我年长一岁的军子,结结实实的,圆红的脸蛋上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

我们是同村,两家又是远表亲,关系自然很好。远远地见到我,他妈总会亲切地喊我一声“竹儿”,我的心被她这一声呼唤叫的很暖和。在不谙世事的童年,我、军子、春妮、春生一起放牛,爬山,采野花,摘野果,玩过家家的游戏。后来又一同上了小学。我们的童年没有布娃娃,没有巧克力,没有电子琴……可我们有野花、野草相伴,还有那么多不知名的虫儿,它们都属于我们的童年。童年,是金色的,直到今天,仍在我的记忆里熠熠生辉。

一九九零年的秋天,十四岁的我,十五岁的军子,我们同时考入了镇上的重点中学。一个班四十四个学生,只考上了七人。偏僻落后的小山村,一时为之沸腾。中学路上,童年的伙伴只剩下了我和军子。山村离中学有二十多里路,期间需翻越两个山岗。一个是“坛子岗”,因形似而得名。另一个叫“八角庙”,得名于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松树岗上曾经有一座庙,香火很是旺盛。后来,不知怎么的,一场大火不但烧毁了庙,连那庙里的和尚一个也未能幸免,全部葬身于火海。村里有人传说,曾经在此听到冤魂喊冤。胆小如鼠的竹儿,弱不禁风的我,在当时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独自过岗的。开学之初,农村闲适,有父亲接送我。很快,农村开始收割稻子,勤劳憨厚的父亲星期天送我去学校的路上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下个星期六可能不会来接我了……

难忘那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忐忑不安地听班主任啰啰嗦嗦地讲完所有的事情之后,已经过了放学时间二十多分钟了。我与军子同校不同班,这会儿他也早走了。我该怎么办呢?一个人骑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跳得厉害,头上也冒起了冷汗。天快黑了,我不敢耽误,咬咬牙,准备“拼死”过岗。“竹,快点,我在等你呢!”岗的脚下,有一棵老槐树,军子把他的那辆没有支架的自行车靠在树干上,正挥着手,向我召唤。刚才还在“怦怦”乱跳的心,一下子落了下来。我松了一口气,紧蹬了几下踏板,加快了速度,耳旁的山风“呼呼”作响,好舒服啊!军子,你简直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正在收割谷子的父母见我回家有军子作伴,脸上露出了放心的微笑。从此,父亲再也不用为接送我发愁了。一路都有你——军子!每次过“八角庙”岗时,军子都喜欢把他那辆没有支架的自行车停靠在老槐树的枝干上,然后我们再一起到离槐树不远的一个泉眼,喝几口清凉的泉水,洗一下脸,最后一鼓作气过岗。偶尔,有事错过,我的心也很坦然,老槐树下,忠厚善良的军子一定在等我!当然,我也等过军子,仅有的几次,军子满带歉疚的笑,今天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槐花开了又落,两年的时间匆匆而过,我十六岁了。十六岁的竹儿出落得清秀端庄,结结实实的军子变得高大而强壮。时间在飞逝,村里的人们看我们的眼神也渐渐有了变化。又是一个星期六,我和军子骑车经过祝婶家的农田,我清楚地听见她大声地对春妮的妈说,“瞧,小两口,多亲热!”星期天,我像往日一样邀春妮放牛,春妮见了我,像遇到了“瘟神”。我想她一定是听她妈说了什么,连忙给她作了解释,最后我还特意强调,“军子,是我的表哥,怎么可能。”春妮“哼”了一下,“表哥表妹正好一对。”她的话让我无言了。我理解春妮,她是想与我这种“不正经”的女孩划清界线啊!最终,我一个人去放牛了。当年的我,已经知道“身正不怕影子邪”的道理了。我想,只要自己“清白”,流言会不攻自破的。可我错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山村里,关于我和军子的“丑事”还是被大家传开了。愁坏了我的父母,欢喜了老实愚昧的军子妈妈。她看我的眼神中渐渐有了“贪婪”。她的叫声也从此让我觉得刺耳。有一次,愚昧的她竟然当着我的父母面笑眯眯地问我,“竹儿,什么时候作我的闺女?”我们这里,“作闺女”是“作媳妇”的另一种说法。我羞红了脸,连忙上山放牛去了。晚上,我放牛回家。母亲的脸变得更加阴沉了,父亲则蹲在地上闷着头抽烟……十六岁的我,在流言蜚语的作用下,过早地走向成熟。黑夜里,我流着泪对自己说:竹,你宁可被冤鬼吓死,也不能让父母丢脸!从此,军子成了我的“累赘”。星期日的下午,无辜的军子喊我去学校,我会“以示清白”地大声回应他,“你先走吧!”忠厚善良的军子终于也懂我意了。从此,不再喊我同去上学。只是在“八角庙”前,默默地等待。放学的路上,老槐树下,军子依旧在,只是我们不再说话。军子看我快靠近了,会在前面“带路”,我则远远地跟着,永远保持着距离。“流言”并没有因我们的“刻意”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了。“军子的媳妇”成了我的另一个名字。家乡的河边,我无数次地哭泣;田野里,我向风无数次地辩解。可是,河水不听我的哭泣,风儿也把我的辩解吹得七零八落。我微笑的脸早被“沧桑”代替,心里满载着委屈的我变得越来越冷漠。我开始向往蓝天,如果我是一片云,那该多好啊!

“军子的媳妇”成了我心里的一个沉重的“枷锁”。我记得:班会上,班主任老师曾经不止一次语重心长地告诉过我们,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我的学习成绩很快飞跃为年级组第四名。我一边用奖状“安慰”受伤的父母,一边用优异的成绩来驱赶“委屈”。十七岁那年秋,我成了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高中生,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再一次因我而沸腾。我接通知书那天,祝婶的脸上堆满了微笑,春妮的脸上满是羡慕,父母也终于扬眉吐气了……只有我,哭得是一塌糊涂。我勤劳朴实的家乡人啊!当年,你们竟愚昧如此?

九月一号那天,我终于一身轻装,只是,独自踏上了高中的求学之路。没有考上高中的军子,出门去打工了。高中的生活紧张而又忙碌,再后来,我又考上大学,家乡离我越来越远了,老槐树下的军子在我的视野里也越来越模糊……

二十年过去了。槐花开了又落,愚昧善良的军子妈妈已病逝多年,军子也没有了消息。二零一二年的春天正渐行渐远,槐花又开始了飘落。远远地,军子正挥着手向我呼唤:竹,快点,我在等你……

(编辑 王诗园)

篇13:我爱家乡的槐花作文

槐花已经开了不少呢,有的已经全开了,露出针尖似的花蕊,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得好像要破裂似的,槐花一堆一堆的围起来,好像在开研讨会。

这么多的槐花,一簇有一簇的美好,看看这一簇,很美,看看那一簇,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树槐花看做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槐花,穿着洁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洁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树的槐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同槐花共舞是那样快乐!蜜蜂飞过来,告诉我槐花的蜜是那样香甜……

“姐姐,姐姐,奶奶的槐花麦饭做好了,快来吃呀!”随着弟弟的叫声,我才回过神来:原来我不是槐花,我是在赏槐花呢!正说着,奶奶已经把槐花麦饭端上了桌,贪吃的我忍不住诱惑用手捏着来吃,才吃第一口,满口槐花麦饭特有的清香伴着奶奶浓浓的爱,真乃人间美味,回味无穷呀!

槐花的吃法很多,除了做麦饭外,可以生吃、凉拌、还可以包饺子呢!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我们灞桥洪庆的农家乐就有著名的槐花宴,这可是我们家乡的一大特色呢!槐花可真是个宝,除了吃以外,它还可以入药呢!

篇14:槐花的作文400字

五月,洋槐的清香又一次扑鼻而来,甜甜的,像小溪的流水,淙淙地流到我的心中。站在洋槐下,我的眼前又浮现起一幕幕往事。

那年,我七、八岁。一个星期日,哥哥来到我家。征得外婆的同意,我和哥哥带上一杆竹竿和两个塑料袋去打槐花。

哥哥岁数比我大,力气也大,所以哥哥打槐花,我负责捡拾。只见哥哥双手执竹竿,把竹竿伸到枝叶茂密的树丛中,便用力搅动起来。随着竹竿的挥动,一串串芳香的槐花飘然下落。我在树底下,跑动着小脚丫,像一只活泼的小麻雀,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有时跑累了,我便停下来歇一歇,任由头顶[来源]上的一个个“新生儿”散落下来。

也该让我和哥哥交换“岗位”了。我接过哥哥递过来的竹竿,学着哥哥的样儿,举起竹竿。明明知道那槐花落下时不会怎样,可我仍然只是闭着眼睛,用长长的.竹竿在树丛中胡乱瞎捅一阵。听着“簌簌”的声音,我睁开眼,一串串洁白纯净的槐花像雪花似的飘下来。也有一些落到了树畔的小河里,像穿着白衫的仙女在河面上翩翩起舞。

篇15:槐花树的作文

乡里乡亲看见了,总会对那个朋友说:“走,我请你去吃槐花炒不烂!”等主人和客人回到了家里,那些家庭妇女可就忙开了,因为事先没有打声招呼。婶婶就左手提着一个挎蓝,右手拿着一个挠钩出门了。找一棵又高又大、硕果累累的槐花树,把挎蓝放到地上,举起挠钩,看好一个枝条后放在上面,用钩子钩住,然后转上几圈,那一枝就下来了,再捡一捡没用的枝叶,放在篮子里,这一串就算摘下来了,然后再摘上满满一篮子,如果够吃一顿“不烂”,这位婶婶可就毫不客气的、满脸笑开了花似的离去了。回到家里,弄上不到四十分钟,香喷喷的槐花饭就出锅了。还没端上桌子客人就闻到了香味,碗刚一放到桌上,他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吃完了一碗,还要来一碗,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好吃!好吃!”。走的时候,还要在怀里揣上一大把槐花,手里也提着满满的一袋子。

槐花盛开的季节,最开心最快乐的要数我们那帮小孩子了。一大群邻家的小孩围在一棵槐树周围,几个人摘,几个人吃,这样交替着分工合作。那些手里拿着串串槐花的朋友可乐坏了,大口大口的咀嚼着刚摘下的新鲜槐花,完全不顾自己的吃相,那些摘槐花的孩子们看着都眼馋,不过,他们也会吃几口的,不吃的话实在是忍受不住美食的诱惑!

篇16:童年的槐花糕

上世纪70年代,我家就住在二卯酉河边。记得小时候,二卯酉河沿岸河边路旁长满了槐树。每到阳春三月,勤劳淳朴的乡亲们亲近自然,总爱在河坡路边、房前屋后栽植槐树。槐树生命力极强,成活率高,生长快,年复一年,河岸路边、房前屋后渐渐成了槐树的世界。每到五月,槐树便开花了,那一簇簇、一串串的玉色槐花点缀在茂密的绿叶中,白得耀眼,繁得热闹,整个河岸和村庄都沉浸在沁人心脾的清香之中。

童年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采摘槐花了。我和几个小伙伴扛着早已准备好的长竹竿,挎上竹篮,来到河边的槐树林里,用竹竿上的钩子钩住一枝开满槐花的枝条,轻轻一拉,整束的槐花便落了下来,再把花朵捋下来,放进篮子里。有的小伙伴还爬到槐树上,在树枝间荡来荡去,只见一串串槐花从树上撒落下来。刚采摘的槐花就可以吃,抓一把塞进嘴里,甜滋滋的,清幽幽的。

槐花可食,但那时吃槐花不是像今天吃个时髦和新鲜,而是因为贫穷,为了节省一点粮食。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许多人家都摘些槐花来充饥,家家户户灶台上都弥漫着槐花清香。我奶奶擅长做槐花美食,能用槐花做出好多种美食。我最喜欢吃的是奶奶做的槐花糕、槐花饼和清炒槐花。

每到槐花盛开的时节,奶奶格外忙碌,东家请,西家拉,请她蒸槐花糕的人特别多。蒸槐花糕制作工序很讲究,先要将洗净的槐花浸在清水里泡上一夜,捞去槐花,留下那飘着清香的槐花水。然后将糯米粉与粳米粉按比例调和,加槐花水拌匀。加槐花水要适中,水多则粉太软,蒸出的糕软绵绵的没有咬劲,水少则粉太硬,蒸出的糕不易成形。村里人常将槐花糕浸在放有明矾的清水里,等到割麦季节,捞出切成一片一片的,用油煎得金黄,蘸着槐花露当午饭,口感绵软,香甜爽口,滋味极美。

奶奶做的槐花饼更是别有风味。奶奶用洗净的槐花和上玉米面,再兑上些小麦面粉,拌匀,做成扁圆形,放在油锅里煎,做出的槐花饼黄澄澄,热腾腾、香喷喷的。

奶奶不仅可用槐花制作糕点,还能烹制槐花菜肴。如清炒槐花:把槐花放进开水里过一遍,再加虾仁,用油炒,加入少许盐和醋,盛到碟子里,宛如一盘碎玉,不但赏心悦目,而且味道鲜美,清香可口。

槐花糕、槐花饼、清炒槐花是苏北农村的风味美食,不仅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槐花在中药里称为“槐米”,古人认为服用槐花可以抗老延寿,《抱朴子》云:“槐子服之补脑,令人发不白而长寿。”中医认为,槐花有凉血、止血的功能,对治疗出血病症和高血压病有较好的效果。

在那个没有好东西吃、没有好地方玩的年代,采摘槐花和品尝槐花美食的日子俨然成了我们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乐和享受。好多年过去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槐花美食离我们渐渐远去,但每到五月,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树和满树洁白如玉的槐花,还有奶奶做的槐花美食……

上一篇:文家小学“小手拉大手”活动总结下一篇:沿淮地区油菜育苗移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