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生物专业排名

2024-04-26

中国高校生物专业排名(通用10篇)

篇1:中国高校生物专业排名

考研 中国史专业高校排名

考研备考已经启程,部分考生还未选定目标院校或专业,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是在中国史领域排名前10名的`高校,供考生参考: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1 北京大学 89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87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5 10055 南开大学 84 10284 南京大学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81 10384 厦门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其中中国史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46所,本次有40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58所。

篇2:中国高校生物专业排名

1.清华大学

2.北京理工大学

3.湖南大学

4.同济大学

5.江南大学

6.大连民族学院

7.上海交通大学

8.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9.武汉理工大学

10.浙江大学

11.南京艺术学院

12.东华大学

13.华东理工大学

14.西安交通大学

15.东南大学

16.四川大学

17.天津大学

18.北京服装学院

19.重庆大学

20.吉林大学

杭州U-KING设计团队由浙大工业设计专业优秀设计人员和校外职业设计师,产品工程师及留英MBA(企业策划)组成,主要给企业提供产品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企业形象(VI)策划,网站设计(电子商务类),平面广告设计,产品销售包装设计,企业销售策划等。

联系方式: 金德锋 *** 魏杭帅 *** 0571-88939068

Email:whsh123@yahoo.com.cn魏杭帅 *** 0571-88939068 公司网址:

工业设计(前5名):1江南大学 2大连轻工 3浙江理工大学 4中央美院 5东华大学

篇3: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改革

20世纪70年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开辟了生物工程新领域, 并在工业、农业、环保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目前,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成果到实现产业化的距离比以往大大缩短, 某些细胞因子从基因的发现到生物工程产品的开发, 只需1~2年的时间, 有些科学家预言:人类在21世纪将走向生物经济的时代。

就生物工程专业而言, 我国的很多高校培养的学生大多重理论, 但技术应用能力有限;而职业教育又仅重技术的培养, 而忽视理论教育;中间层次既具有一定理论深度, 又有很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较少[1] 。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工业实际的人才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2] 。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培养生物学应用型人才的专业, 要求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理论基础上, 进一步掌握生物工程相关理论与技能。因此结合各地方院校的特色, 构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 就生物工程专业在本科教学方面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1 理清课程逻辑, 让学生有章可循

每一学科都有一系列参考书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 老师不仅在教材选订时要心中有数, 而且在教学中也不应该拘泥于某一教材的内容。尤其当老师在做教案的时候, 一定要大量阅读相关内容, 总结其内在规律, 形成一条主线, 然后层层铺展。如, 我在《生物工艺学》的教学中, 主要围绕“一条主线, 两个基础, 四大案例”来展开教学。一条主线, 即以生物工艺学各研究对象的共性规律总结而成, 按发酵工艺的流程为主线 (菌种→培养基→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控制→动植物细胞培养) 来安排内容。两个基础, 即生物化学基础和微生物学基础, 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试着用这两个基础课程去分析解决。四大案例, 即围绕初级代谢、次级代谢、基因工程、动植物细胞培养这四大典型过程来精选案例, 使学生在不同层次去体会去理解。

2 课堂教学使用双语教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拥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因此, 在非语言学科中渗透外语教学, 即“双语教学”成为发展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直接引入一些英语教学方法, 将生物教学过程与英语教学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关键流程以及最新热点等, 都可以在教学中用英语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课下读一些专业前沿的外文文献, 每学期组织并开展2~5次科技文献阅读汇报, 即让学生课下随便下载或帮助学生下载发表在英文杂志上的生物工程专业文章, 仔细阅读后向全班学生讲解。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和英语的兴趣, 了解了学科的热点, 而且感受到专业学有所用, 并对将来的考研和工作有很大帮助。当然, 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不仅需要教师课前大量阅读、收集和整理, 还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组织和评论。

3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

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生物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此, 决定了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环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技能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点和特点, 实践教学不但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3] 。

教学见习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的第一年年底, 当学生对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时, 我们组织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到学校附近大中型企业去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一般选择5~7个不同类型的企业, 带领学生走进车间, 去了解每一个生产工艺流程, 虚心请教车间师傅有关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 并要求学生每参观一个企业都要有详细的见习报告。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或今后要学习的专业主干课有切身的体验, 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并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深入体会。

教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实践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可通过实习, 熟悉并亲手操作常用科研设备及高档设备, 掌握生产工艺流程,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各种方式, 与企业建立联系, 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 如酒精生产企业、葡萄酒生产企业、酸奶生产企业、柠檬酸生产企业、变性淀粉生产企业等。选派学生分别到不同的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 在实习中接触工人、科技人员和企业实际, 了解企业运行动态和市场需求, 拓宽知识面和专业领域。

4 教学中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

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兴起和运用, 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教”、“育”、“学”的看法和做法。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活动, 使他们有较多的时间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在生物专业教学中,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倡导老师教学方式多样化。在《生物工艺学》教学中碰到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内容不在课堂上讲授, 而是在实验室一边做实验一边讲解, 而且有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见习之前讲解, 并在见习之后讨论, 在讨论的总结中将相关内容逐渐展开。并开通了一个网站, 把一些生物工程最新发表的文章转到网页上去, 在网页上开展学生无记名评课和无记名讨论, 及时的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加快实验教学改革,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很强, 必需结合生产和科研的实践来学习。改变相对于生物工程迅速发展而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相对滞后的现状, 是生物工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4] 。

在采取适当压缩理论课时, 适度拓展实验课时, 要求生物工程主要课程实验课时要不少于理论课时的25%, 甚至部分课程实验课时已经达到理论课时的50%。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 在确立以核心实验为基础、综合性实验为主体、设计性试验为灵魂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在原有实验教学体系基础上, 要求每一学科的实验教学中必需有综合性实验且至少有一个设计性实验, 并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同时, 实行实验课程单独考核, 一改以前“只要理论课考试考得好, 实验做或不做都能及格”的局面。

总之, 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将大大调动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有效激发独立思考、灵活运用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有助于学生将来发挥生物工程专业优势, 更好地服务社会, 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相信, 通过对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会越来越完善, 对我国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前景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长建.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提高生物工程学生应用能力[J].微生物学通报, 2008, 35 (9) :1497-1499.

[2]曹军卫, 杨复华, 张翠华.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 2002, 29 (2) :99-101.

[3]杨玉红, 曹松屹, 曹冬煦, 等.生物工程专业实践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化学高等教育, 2009, 105 (1) :78-82.

篇4:中国高校生物专业排名

摘 要:生物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本文分析了中国内地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分布情况,为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考生选择相关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 工学专业 教育部直属 985高校 211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14-0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版本)指出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1]。但是,2012年却是要培养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2]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内地普通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需要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以便对未来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有一个定性的对比,也为将来高中毕业生高考时选择相关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我国内地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1.1 华东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东地区共有91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山东省(22所),包括:山东大学,聊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工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菏泽学院,泰山医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德州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济宁学院。江苏省(20所),包括:江南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常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浙江省(16所),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嘉兴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嘉兴学院南湖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台州学院。安徽省(10所),包括: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西学院,合肥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蚌埠学院。江西省(10所),包括: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宜春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理工学院。福建省(8所),包括: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上海市(5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1.2 华中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中地区共有63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湖北省(25所),包括: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南省(20所),包括:長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怀化学院,邵阳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科技学院,长沙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河南省(18所),包括: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安阳工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城建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1.3 华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北地区共有40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山西省(11所),包括:中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北京市(9所),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北省(10所),包括: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石家庄学院。天津市(6所),包括:天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4所),包括: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

1.4 东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东北地区共有38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辽宁省(16所),包括:沈阳药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城市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连民族学院,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吉林省(12所),包括: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科技学院,吉林工商学院。黑龙江省(10所),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东方学院,绥化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1.5 西南地區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西南地区共有25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四川省(13所),包括: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宜宾学院,西昌学院,攀枝花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学院。重庆市(5所),包括: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贵州省(5所),包括: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遵义医学院。云南省(1所):昆明理工大学。西藏自治区(1所):西藏大学。

1.6 华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南地区共有20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广东省(12所),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嘉应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7所),包括: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贺州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海南省(1所):海南大学。

1.7 西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西北地区共有16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陕西省(7所),包括: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甘肃省(5所),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青海省校(2所),包括: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校(1所):新疆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1所):北方民族大学。

2 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数据分析

从数据来看,开设生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占了全国内地高校66.21%,接近2/3左右,尤其是靠近东南沿海的华东地区,比例为31.06%,接近1/3。说明在这些地区,生物工程专业较为受到高校和学生的欢迎,就业方面应该有很不错的发展。

如果从单个省市来看,如图1所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华中和华东地区的湖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湖南省、河南省和浙江省,这几个省占了全国的46.76%的比例,接近一半。一方面的因素与这些地方经济发达,也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好有关,使得这些地方的高校较大比例的开设生物工程专业,也使得很多学生选择这个专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篇5:中国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百校排名

2011-04-25 21:41:14|分类:|标签:名专业|字号大中小 订阅

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档案学等5个学科类,共有18个本科专业。开设管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的大学共575所。

名次等级校名A++ 清华大学A++ 西安交通大学A++ 浙江大学A++ 北京大学A++ 上海交通大学A++ 中国人民大学A++ 武汉大学A++ 中山大学A+ 复旦大学A+ 南开大学A+ 南京大学A+ 华中科技大学A+ 天津大学A+ 厦门大学A 重庆大学 16 A 南京农业大学 17 A 四川大学 18 A 上海财经大学 19 A 东南大学 20 A 北京师范大学 21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2 A 东北大学 23 A 西南交通大学 24 A 中南大学 25 A 中国农业大学 26 A 同济大学 27 A 吉林大学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9 A 大连理工大学 30 A 东北财经大学 31 A 湖南大学 32 A 浙江工商大学 33 A 哈尔滨工业大学 34 A 华南理工大学 35 A 暨南大学

A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电子科技大学 39 B+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0 B+ 山东大学

B+ 江西财经大学 42 B+ 西北工业大学 43 B+ 华中农业大学 44 B+ 武汉理工大学 45 B+ 中国矿业大学 46 B+ 上海大学

B+ 西南财经大学 48 B+ 南京理工大学 49 B+ 华南农业大学 50 B+ 西南大学 51 B+ 河海大学

B+ 华东师范大学 53 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4 B+ 天津财经大学 55 B+ 南京师范大学 56 B+ 北京交通大学 57 B+ 浙江财经学院 58 B+ 中央财经大学

B+ 合肥工业大学 61 B+ 华南师范大学 62 B+ 浙江师范大学 63 B+ 山西大学

B+ 湖南科技大学 65 B+ 北京工业大学 66 B+ 浙江工业大学 67 B+ 苏州大学

B+ 华中师范大学 69 B+ 上海理工大学 70 B+ 郑州大学 71 B+ 扬州大学

B+ 南京审计学院 73 B+ 湖南师范大学 74 B+ 湘潭大学 75 B 安徽财经大学 76 B 哈尔滨工程大学 77 B 福州大学 78 B 北京邮电大学 79 B 宁波大学

B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B 广东商学院

B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83 B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84 B 西安理工大学 85 B 北京科技大学 86 B 兰州大学 87 B 汕头大学 88 B 江苏大学 89 B 陕西师范大学 90 B 广东工业大学 91 B 哈尔滨理工大学 92 B 中国海洋大学 93 B 广州大学 94 B 山东农业大学 95 B 辽宁大学 96 B 山东工商学院 97 B 华东理工大学 98 B 重庆工商大学 99 B 西北大学

篇6:生物科学专业排名

2、北京大学

3、武汉大学

4、华中科技大学

5、北京师范大学

6、天津大学

7、四川大学

8、吉林大学

9、中南大学

10、华东师范大学

11、暨南大学

12、重庆大学

13、上海大学

14、中国医科大学

15、西南大学

16、西北大学

17、深圳大学

18、首都师范大学

19、华中师范大学

篇7:全国高校的生物学科实力排名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浙江大学 10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北京大学 10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评估为差,经整改未摘牌)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暴雨监测与预防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南京大学 6 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分室)

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上海交通大学 6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分室)

吉林大学 6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复旦大学 5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5

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分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西安交通大学 4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大连理工大学 4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评估为差,经整改未摘牌)

武汉大学

4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分室)

中山大学 4

华南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评估为差,经整改未摘牌)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评估为差,经整改未摘牌)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华中科技大学 4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塑性成形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四川大学 4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天津大学 3

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精馏分离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同济大学 3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分室)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东南大学 3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3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评估为差,经整改未摘牌)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厦门大学 2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2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 2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 2

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2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2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华南理工大学 2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虚拟现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湖南大学 2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重庆大学 2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中国石油大学 2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资源与勘探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中国矿业大学 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南开大学

1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电子科技大学 1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综合业务网理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

火灾科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 1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1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 1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 1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1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大学 1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 1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 1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三军医大学 1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四军医大学 1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 1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西北大学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北京交通大学 1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第二军医大学 1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河海大学 1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分室)(筹)

燕山大学 1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江南大学 1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分室)(筹)

南昌大学 1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分室)(筹)

南京工业大学 1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山东农业大学 1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篇8:中国高校生物专业排名

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为了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势,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国家发展计划, 把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确定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领域。1996年, 中国也非常及时地将海洋生物技术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 标志着我国海洋生物技术走向了新的阶段。

海洋生物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 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并沿着三个应用方向迅速发展。一是海洋生物养殖技术, 目标是通过海洋生物技术实现种质保存、优良品种培育、病害防治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二是海洋天然产物开发, 目标是探索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新资源, 促进功能特殊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海洋新药的产业化开发;三是海洋环境保护, 其目标是通过海洋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保证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全国涉海类大学及海洋类专业开设情况

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0年6月, 我国的高校已经超过2000所, 其中本科院校792所[2], 但是纵观全国的高校中, 直接跟海洋关联比较紧密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所:中国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浙江海洋学院等。据统计, 开设有海洋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也只有三十几所, 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大连海洋大学、扬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 等, 所占的比例尚不到13%[3]。

三、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 海洋生物技术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海洋生物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 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 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基因工程学、蛋白质组学、生物化学和海洋生态学等。虽然在过去的几年里, 我国在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总的来说,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力量分散, 研究的力度不均匀, 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对海洋生物进行研究开发方面还比较落后。基于此,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海洋生物技术的投入, 使我国的研究水平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其次, 海洋生物技术人才缺口严重, 加大人才的培养是有效发展海洋经济的保障。统计数据显示,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因素的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 我国尚不足30%[3]。随着海洋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对海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全球海洋大开发的背景下, 优化专业结构、增设海洋生物技术专业, 为社会输送大批高质量的海洋类研究型人才是缓解目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再次, 建设海洋生物技术专业是服务地方经济, 提升地方高校竞争力的有效举措。目前, 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通过国务院审议为标志, 江苏沿海省域发展规划跃升为国家战略, 使江苏沿海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4]。我校地处江苏省盐城市, 盐城市沿海海域是中国唯一无赤潮的内海水域。随着江苏省和盐城市沿海大开发的深入开展, 对海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背景下, 充分发挥我校的地域优势, 建设海洋生物技术特色专业是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发展和提升我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四、专业建设定位

在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中, 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 确立了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 重点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人才的培养。即:具备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知识, 能在海洋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药物、海洋天然活性物质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服务第一线的海洋生物技术应用型及高技能型人才。

五、我校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措施

尽管我校海洋生物技术专业面临许多问题, 但为了适应沿海大开发对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 将该专业办得有特色、有质量, 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核心, 为此, 我们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强化专业建设。

(一) 注重专业内涵建设, 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该专业的特殊性, 采用多视角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纵向拓宽专业内涵、横向拓宽专业口径, 实行开放的、多样化的、突出个性的培养模式, 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第一, 在低年级时注重基础课程的建设, 在高年级时将海洋生物技术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 让学生及时掌握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二,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第二学位。第三, 加强校外合作, 实行校校和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 积极与著名的涉海类大学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 并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提高办学水平。

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 我们也注重素质教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如:读书节活动、青春风采大赛、音诗画朗诵比赛、生态美环保服饰大赛、通讯报道比赛等。锻炼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 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建设目标, 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们具体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建设课程体系。首先是公共基础课, 包括外语、计算机基础、数学等;其次是专业基础课, 包括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再次是专业课程, 包括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学、海洋药物学、发育生物学、水化学与水质管理、特种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等, 专业课程的开设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和视野。在课程内容方面, 大量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压缩了理论课时, 增加应用型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的比例。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建设特色新专业的保障。在新专业的建设中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 改善教学方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结合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式、互动式、去育苗场和养殖场进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双语教学, 鼓励学生养成查阅外文文献和阅读外文原版教材的习惯, 实时了解国外海洋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做到与世界接轨。在教学手段上, 要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 在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授中多插入图片、动画和影音, 做到图文并茂, 帮助学生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到“教”和“学”的统一, 改善教学效果。

(三) 建设师资队伍, 树立人才强校、强专业的观念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是专业建设的保证。首先, 加大对在职师资的培养力度, 组建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提升该专业的竞争实力, 例如:我院每年暑假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 参加企业的生产和研究活动, 一方面可以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 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做到专业建设跟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使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其次, 对专业核心课程成立教师负责人制, 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提前制定教学计划, 全程跟踪教学过程,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体系;鼓励教师根据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 编写符合我校专业特色的教案和教材, 提高教学水平。再次, 要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 不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 逐步形成一批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带头人物;并且积极挖掘校外资源, 聘请海洋生物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参与我校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过程。

(四)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 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推行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实习是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 从而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一, 要搞好校企联合, 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建立长期联系。比如, 我校已与盐城大丰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进行了合作, 作为我校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在海洋生物的生物周期内安排学生进行为期5-7个月的实习, 鼓励学生将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 要实行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 以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以科研方向完善专业建设目标, 积极探索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的模式, 加速沿海大开发的进程, 形成“以科研优化生产、生产支持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理想局面, 突出专业特色。第三, 搭建科研平台,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过程。一方面, 指导他们申请省级和校级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 让学生亲身参与科研项目选题、申请、开展、结项的整个过程, 提高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动性。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导师的指导下, 对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实验设计、实验技术等方面的锻炼。

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 办学经验不足, 专业建设经费比较缺乏, 教育质量与国内外的涉海类大学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 办学水平和规模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校要办好这个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业目标也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专业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从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宝灵, 姜健, 桂佳, 王智, 刘业伟, 张洪艳.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 (1) :67-70.

[2]王文礼.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 2012, (3) :29-33.

[3]苗振清, 刘煜.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高教论坛, 2009, (2) :4.

篇9:非著名高校竟有如此多高排名专业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性能价格比”,即性价比,因能反映单位付出所购得的商品性能,而常被买家用来考量是否值得出手买下。看待专业、看待学科也未尝不可以算算其“性价比”。

2013年初,教育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排名涉及363所高校的4166个学科,相比与大学排名的“排行榜”,学科排名更像“体检报告”,分门别类又系统地告诉你各项参数。

与知名院校独占鳌头的大学榜不同,许多学科榜跻身前十、甚至三甲的院校并不那么出名,甚至有些名不见经传。例如,在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全国排名第二的天津工业大学,该校即非“985”也非“211”,但“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直是该校的拳头学科,并被天津市列入“重中之重”学科建设规划。天津工业大学对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极其重视,探索新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实验室班”也先从此专业办起,实验班从2011年开始招生,单独开班,入校后择优选拔,实行小班化教学。

单以城市衡量,天津也许没有北上广热闹,而天津工业大学也不是“听名字就让人肃然起敬”的大学,但加上师资、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声誉等方面考量后,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是当之无愧的高性价比专业。

篇10: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浙江大学 15
2 安徽农业大学 15
3 吉林农业大学 15
4 沈阳农业大学 15
5 洛阳师范学院 15
6 西南林业大学 15
7 贵州师范学院 15
8 东北农业大学 15

培养目标

注重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国际视野,掌握现代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具备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与行业监管领域从事规划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安全性与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学与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食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

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食品相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2.掌握食品工程单元和生产设备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具有生产流水线和食品生产设备的运用能力和研究、设计、改进的初步能力;

3.掌握食品生产技术、质量分析和安全性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设计和运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能力,以及食品分析检验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能力;

4.具有食品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5.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食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核心课程

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艺概论 食品分析 现代食品装备与自动化 食品工厂设计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食品工艺概论 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原版外文教材课程:食品工艺概论研究型课程:食品新产品开发自学型课程:食品感官评定

就业前景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规模在世界各国均占各工业门类的前1-2位。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从1995年以来一直处于各工业门类的首位,目前年产值已超过3万亿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食品加工制造工艺产生巨大的变革,使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大幅提高,现代高新工程技术如膜分离、分子蒸馏、超临界萃取、超高压、高压脉冲电场、冷冻升华等在食品工业中开始规模应用,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品质产生了跨越式的变革,不仅大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力推进了新资源的开发。通过对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功能性成分的获取,不仅有效延长产业链,更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推进着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

食品的营养与安全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是改善国民素质的关键领域,其发展十分迅速。食品营养素和天然功能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各种疾病危害因子的影响,是人类健康的核心命题。特别是近年来,通过饮食干扰试验对各种疾病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阐明了很多饮食对疾病影响的发病机理,从根本上革新了防治疾病的手段,预期对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生产量快速增长,粮食、肉类、水果蔬菜年产量居世界之首。但这些农产品的加工贮运保鲜体系仍然十分落后。如粮食的产后损失高达7~9%,新鲜果蔬的产后损失高达20~30%,总价值高达1700亿元。因此,通过改进加工技术、产后处理和贮运保鲜技术,将可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学科,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健康福祉等方面具有永恒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3.11万家,中小企业17万家,从业人员高达1035 万人,还有内外贸企业数十万家,同时建立了相应规模的行业监管、卫生、质量、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检疫等专业机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巨大。据有关专家估计,仅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缺口就达到80万人,因此食品行业存在着极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开设院校

上一篇:大盘中心学校师德考核办法下一篇:愿岁月如初,你我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