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2024-05-26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共12篇)

篇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一填。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2、一个数百位和百分上的数都是5,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3、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右边第三位是()位,左边第二位是()位。3、0.9里面有()个0.1,7个0.01是();()里面有15个0.001; 4、87.86读作(), 整数部分的“8”在()位表示(),小数部分的“8”在()位表示()。5、7.409是由7个()、4个()和9个()组成的。

6、一个数由6个十和5个十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7、6米3分米=()米

8千克50克=()千克

5元8角4分=()元

0.7米=()分米 8厘米 =()米

一吨200千克=()吨

9=(),0.23=()10008、9、按从小到打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0.504

0.054

0.045 0.405()<()<()<()

二、判断 1、0.35里面有5个0.01。

()2、8可以写成一个三位小数。

()10003、0.9+0.2-0.9+0.2=0。()

4、小数点后面去掉“0”或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5、最大的小数是0.9。

()

三、选择

1、小数十分位上的一个计数单位,相当于百分位上的()个计数单位。

A、1

B、10

C、50

D、100 2、1.6里面有()个百分之一。A、16

B、160

C、1600

3、大于2.3且小于2.5的数有()。A、无数个

B、10个

C、1个 4、0.7与0.70的()。

A、意义完全相同

B、大小相同

C、计数单位相同

5、由8个百,7个一,9个十分之一和4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A、870.94 B、87.94 C、807.94

6、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A、200.06

B、703.08

C、430.07

四、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3.62+6.22=

3.56+6.74=

9.3+2.34= 61.423+0.108=

16.3-7.29=

29.44-8.9=

五、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1+0.46+8.9+3.54

16.05-(6.05-0.66)

8.17-1.9-2.1

20.9-8.49-1.51

1.07+0.38+0.93+0.62

1.312+11.65+8.35

9.04-7.62+1.96

8.8-(6.9+1.2)

23.75-8.46-3.36

六、解决问题

1、小力买文具盒用去了7.5元,买彩色笔用去了4.4元,他给售货员15元,应找回多少元?

2、解放军某部开垦荒地,一连开垦18.2公顷,二连比一连多开垦3.7公顷,三连比一连少开垦0.8公顷,三个连共开垦荒地多少公顷?

3、某地区要修一条长4千米的水渠,第一天修了0.65千米,第二天修了0.8千米,还有多少千米没修?

4、一筐橘子连筐重25千克,卖出一半后连筐重13.5千克,原来筐里有橘子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5、小丽想买一本价格为2.95元的数学书,可是现有的钱差0.85元。于是她买了一本1.45元的书,她还剩下多少钱?

篇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马河口中心小学

黄 雷 小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 1 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是()元。

2.把 1 元平均分成 100 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 2 页第 2 题)

2.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 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

第二

教学目标 :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2角5分 =()元

分米 =()米分 =()元

135克 =()千克元 4 角=()元

3分米 2厘米 =()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 率是()。

2.0.78 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 2 个

十、7 个 0.1 和 5 个 0.001 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 零点零八 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 读作:八点七十六。()

(2)4.32 是三位小数。()

(3)5.961 中的 6 在百分位上,表示 6 个 0.01。()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 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 小数写作()

7.0.0302 用分数表示是()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9.26()0.296()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 2、3 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四、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0.926(0.269())

小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 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 2 米 36 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 100 份,一份就是 1 厘米,36 厘米就是 100 分之 36 米,用小数表示就是 0.36 米。

2、黑板总长等于 2 米+0.36 米=2.36 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3

四、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 4 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1 题。

五、板书设计。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判断对错。(ppt出示)

(1)把 1 元平均分成 100 份,10 份是 1 角。

()(2)把 1000 千克平均分成 1000 份,5 份是 0.005 千克。

()(3)百分之十二就是 0.02。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 10.7 米。

()(5)0.05 表示百分之五。

()(6)3.21 是三位小数。

()(7)0.034 写成分数是 34 /100

()

二、当堂训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用箭头指出下面各数在直线上的位置。

2、写出下面的小数。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

写作: __________(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写作: 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 0,它是(读作()。

4、请你用 0、3、6、9 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 6 的数是()。

(2)0 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3)0 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 0 的是()。

三、作业布置:作业本做 2、4 题,完成同步学练测。

写作:),小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11/100 =()

/1000 =()

()= 0.8

0.021=()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课本第 6 页上得每一个 2 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训练。

1.填空。4 分米 =()米

厘米 =()米

450 克 =()千克 69 克

=()千克

元 6 角 7 分 =()元米 5 分米 =()米

2.(1)0.4 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2)0.36 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3)0.1 米表示把 1 米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0.4 米里有()个 0.1 米。

(4)0.5 元表示把 1 元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

六.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课件展示)

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 的 3 在()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5.1 米=()分米,1 分米=()米;1 千克=()克,1 克=()千克。

二、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在一次调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 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9.87

○ 9.90

2.谁跳的远? 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说说 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3.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 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当堂训练。

1.在线轴图中找到 9.8 和 10.1 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2.比大小。

0.839 ○ 0.9

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分米 =()米

厘米 =()米元 4 角 =()元

克 =()千克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0.720,0.702,0.712

()<()<((2)8.09,8.91,9.08

()<()<(5.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 0.6 和 1.0 之间:

(),(),()。

(2)在 0.25 和 0.5 之间:(),(),()。

(3)在 0 和 0.1 之间:

(),(),()。

四、作业布置。完成同步学练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 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导航

1、完成课本估一估。

2、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3、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成果,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4、在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计算法则是什么?

1.25+2.41=

3.660.7=

5.5+11=

1.35.38

75.69.2

4、列式计算。(10 分)

(1)一个数比 2.02 与 3.28 的和多 1.3,这个数是多少?(2)从 100.86 里减去 10.54 与 20.86 的和,差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18 分)

1、五月份某运输公司一队运货 30.6 吨,二队运货 35.08 吨,三 队比二队多运货 2.02 吨,三个队五月份共运货多少吨?(4 分)

2、妈妈买鞋用去 125.4 元,买袜子用去 13.8 元,给了售货员 150 元,还剩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计算)(6 分)

3、光明小学四二班向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情况如下表:

小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钱数(元)

50.61

比第一小组少 18.29

比第二小组多 42.87(1)第三小组捐款多少元?(2 分)(2)三个小组一共捐款多少元?(3 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3 分)

六、智力大比拼(5 分)

篇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认知的“根源”———起动教学

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起点。但是, 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是错误的, 而这些错误的认识能给我们提供有用的教学动力。

(一) 找到学生认知的“根”点

找到学生认识的“根”点, 其价值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 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找出了这节课学生认知的“根”:

教学片场链接1:

【问题一】“角的大小是由边的什么决定的?” (100%的学生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边的张口大小决定的。)

【问题二】“你有办法知道这个角 (图一) 有多大吗?” (这个班共有52人。)

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问题三】同一个角, 两个同学用皮尺 (软尺) 量的不同量法, 哪个角大? (如图一)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角2要大。给出的理由是:

(1) 它所用的皮尺长。

(2) 皮尺与两条边所形成的面积大。

(二) 找到学生认识的“源”点

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明确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与边的张口大小有关。可以说学生对这句话已经能倒背如流了, 但是对于“如何才能知道这个角的大小?”这问题, 学生是有思维障碍的, 因为它受到空间和面积的影响。所以, 如何把握好学生认知的“源”点, 在这节课中就显得尤其重要:角到底在哪里?它的大小是指什么? (角就在顶点与两条边所张开的部份, 角的大小就是这个张口的大小。)

在学生看来, 用软尺量是个好办法, (这时学生头脑里已经有了“化直为曲”的模糊思想。) 但是还是不能解决这个角有多大的问题。该怎么量这个角呢?那么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角有多大的问题呢?从而为下面引入用小角来量大角的方法扫除了障碍。

二、认知的“冲突”———推动教学

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这一理念下, 我们追求的是:从对数学本身的认知出发, 在某个数学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是该主题的数学本质、经历的是一种类似数学家的数学活动过程。

(一) 利用数学史, 诱导认知冲突

数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数学史是经过历代数学家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到完善探索而得到的, 最终被人类普遍认识。

教学片场链接2:

那这个小角定多大好呢? (学生定了各式各样的小角) 那我们数学史上是怎么定这个小角的?在我们的数学史上有这么一段记载:在古代没有任何的测量工具的条件下, “古巴比伦人”发现: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一年大约是360天, 转动的轨道近似一个圆。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360份, 一天就是这样的一份, 这一份所对应的角就被全世界的人定为统一的小角, 它的大小刚好是1度的角, 记作1°。

在这个片场中利用了两个问题带出数学史, 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渴求寻找到统一的小角, 而在寻找1度角的过程中, 认知冲突油然而生。

(二) 创设问题场, 制造认知冲突

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困惑, 创设大的问题情境 (问题场) , 有意识混淆问题的性质, 暗设认知冲突, 让学生发现、思考、解决、同化新知识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四个大的问题场:

本课后面三个问题场中每个场所对应第一个问题到第二个问题都是从“知识失衡”到“知识平衡”的过程, 一方面唤起了学生的思维注意, 活跃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 使学生从自己的需要来参与课堂教学。

(三) 变式问题练习, 强化认知冲突

同是一道题, 变换问题的部分条件或设问方式, 在原有的认知冲突突然消失后, 不断出现新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三、认知的“完善”———提升思维

“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下的课堂教学核心还是在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只有借助认知结构才会有新知识的生长点, 才会有对新知识的理解、内化, 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认知结构又会成为更新的知识之生长点, 正是这种循环, 才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

篇4: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生游戏互动——《报数游戏》。教师宣布游戏规则:从第一名同学起开始报数,当报到的数是5的倍数的时候,不能直接说出这个数,必须用字母m来表示。学生报数,教师适时询问m所表示的数字是几,并板书。当全部报完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引出课题《字母表示数》并板书。

二、出示儿歌,探索新知

1.儿歌接龙游戏。

出示儿歌: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让学生进行儿歌接龙。提问: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改怎样用一句话来表达这首儿歌呢?(学生畅所欲言)

2.如果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学生组内探讨,集体汇报,教师点拨)

3.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想法,你同意吗?并说说理由

出示三种说法:a只青蛙a条腿;

a只青蛙b条腿;

4只青蛙4a条腿.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想法。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种说法没有关注数量之间的不同及关系;第二种说法注意到了数量的不同,但是没有将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第三种说法用字母表示出了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指导学生4ⅹ啊可以写作4·a或4a,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板书)

4.出示儿歌,让学生试着用字母来表示

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

请学生自主完成,并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

5.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ɑ×c=

1×x= ɑ×b= x×x=

2、手势判断对错。

(1)b×2可以写成b2 ( )

(2)b+b=2b ( )

(3) ɑ+5可以寫成5ɑ ( )

(4)6-c=6c ( )

(5)d÷7=7d ( )

3、用线段把左右相等的数连起来。

比ɑ多2的数 ɑ2

比ɑ少2的数 2ɑ

2个ɑ相加的和 ɑ+2

2个ɑ相乘的积 ɑ-2

4、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1)一件上衣ɑ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2)小刚每天看课外书15页,a天共看了( )页。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35人,到新站下去x人,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四、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在数学中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生活中字母表示数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大家以后要灵活应用。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63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篇5: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0.91.39.80.9820.37

2.把下列小数写成分数

0.60.210.1110.020.70.034

3.1米6分米=()米23厘米=()米2米85厘米=()米15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米 5元6角7分=()元69克=()千克

4.0.8米,8分米,80厘米一样长()

5.比较下列数的大小

3.05()2.842.8()2.932.84()2.88

1.365()1.373.06()3.61.750()1.75

6.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25+2.41=3.66-1.25=2.7+6.64=

7.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0.68+1.7524.87-1.5-3.4

9.8+12.7+2.3+0.87.4-1.5-0.5

7.亮亮身高1.45米,他站在0.4米高的凳子上时,比爸爸高0.05米,爸爸身高多少米?

篇6: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上的线段是圆锥的高。()

3.圆锥底面积不变,它的高度越高,圆锥体积就越。()

4.一个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2/3。()

5.如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那么这个圆锥和圆柱一定等底等高。()

6.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比圆锥体的体积大16立方分米, 这个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

二、填空题

1.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倍。

2.圆锥体, 底面直径和高都是3厘米, 它的体积是()。

3.一个圆锥体体积是2立方米, 高是4分米, 底面积是()。

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米, 底面积是19平方米, 这个圆锥的高是()。

5.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其中圆锥体的体积是126立方厘米, 这两个形体的体积之和是()。

6.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与高都相等, 圆柱的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 圆锥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体积都分别相等, 圆柱体的高1.2分米, 圆锥体的高是()。

8.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和是28立方米, 圆柱体的体积是()。

三、应用题

1.一个圆锥形谷堆,高1米,底面周长18.84米,每立方米稻谷重1.2吨,(1)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这堆稻谷重多少吨?

2.一个圆锥形的稻谷堆, 底面积12.56米, 高1.5米, 把这堆稻谷装进一个圆柱形粮仓, 正好装满。这个粮仓里面的底直径为2米, 高是多少米?

篇7: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简便计算练习题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7755-(2187+755)2214+638+286

3065-738-1065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765-146-28-26

234-65-35 273-128-62 279-73-127

578-176-324

679-(213+79)786-(219+86)389-(89+215)

497-299

4× 12×25 135×6+65×6

×53+53

25×38×4

1500÷25÷4 4800÷25÷4 56000÷8÷125 2300÷50÷2

178×101-178 84×36+64×84 75×89+11×75

178×99+178

79×42+79+79×57 38×101-38

75×27+25×27

35×37+65×37

37×83+17×37

19×103-19×3

99×38+38

23×41+59×23

(13×125)×(3×8)

123×18-123×3+85×123

18×82+18×47+18×71

38×41+59×38

58×99+58

138×72-72×38

23×83+17×23

42×103-42×3

25×62×4

99×38+38

125×43×8

二、应用题(列竖式计算)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共需行驶24小时,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篇8: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从学习内容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首先应该尊重学习内容, 围绕学习内容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这里说的学习内容, 主要是指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等。

1. 依照单元导语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古今中外, 许多作家妙笔生花, 为它们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我们来认真读一读, 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从这一导语分析, 它既是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引子, 也是整册教材学习目标的具体序列之一, 体现了语文课程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要求。所以, 针对导语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设计整体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既面向单元学习目标, 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 从而逐渐达成目标序列。

设计一:这一单元导语告诉我们学习的主题是 _______, 这些动物在作家笔下都写得 _______、_______。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_______。

设计二: 什么叫妙笔生花?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妙笔生花在哪里?怎么又叫栩栩如生?作家们又是怎样把相同动物或者不同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的?

2. 依照课例内容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两精两略的课文, 再加上形态可掬的动物插图、思考题以及《猫》后面的阅读链接, 内容丰富, 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道理。所以, 针对这样的课例, 我们可以设计遵循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 达到熟悉课例内容, 学会表达方式, 以增进人类与动物之间感情的目的。

设计三:“白鹅”是我国作家 _______ 和 _______国作家 _______ 描写的同一种动物, “猫”和“母鸡”两种动物都是我国著名作家 _______ 写的。

设计四:“白鹅”在不同的作家笔下, 有着不同的形象, 在丰子恺笔下是 _______, 在叶·诺索夫笔下是 _______ ;“猫”“母鸡”等不同的动物在老舍笔下各有的形象是 _______、 _______ ;除了老舍写“猫”, 还有 _______ 也写了“猫”。

设计五:比较丰子恺和叶·诺索夫两位作家对“白鹅”的不同描写,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表达方式值得学习?老舍在写“猫”和“母鸡”时, 有哪些相同的或不同的表达方式?

设计六:作家很喜欢动物, 画家也很喜欢动物。请将插图和课文相比较, 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3. 依照语文园地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语文园地目标非常明确, “口语交际”“习作”都是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主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先说后写, 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 把动物的特点说清楚、写具体。“我的发现”其实是对表达方式的进一步体会, 字面上是作者不喜欢动物, 实际上是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这在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日积月累”是有关动物的成语, 足以表明人们对动物的喜爱。除以上四个固定栏目外, 还增加了一则“对联趣味语文”, 让人感觉语文是有情趣的。针对这样的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设计巩固性或延续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以加深对动物的印象, 巩固“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设计七:你最喜欢的动物是 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 跟这动物有关的成语有 _______ 。

设计八:我跟动物有着亲密的关系, 我们之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九:我知道“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课文中, 还是生活当中, 有许多看上去不喜欢, 实际上喜欢得不得了的现象, 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从学习的程度要求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尽管单元主题明明白白, 学习内容清清楚楚, 但针对学习的程度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 单元练习活动的设计是不一样的。

1. 学习的程度要求决定着单元练习活动设计的程度。“动物”专题组教学共花10~13课时, “学习和积累单元词语”“感受每一种动物的形象”“发现和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等成为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然而, 具体目标的确定可以随着教材的编排, 或者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作出分解与调整。所以,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要遵循学习的程度要求, 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 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单元练习活动, 这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 符合学情和训练状态的。

通过充分读书, 读单元导语、读四篇课文、读语文园地, 运用单元整组学习方式来设计。

设计一:单元导语是 _______, 分别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篇课文, 写出了每一种动物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特点, 让我们感受到了动物的可爱, 语文园地又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以及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运用单篇教学方式, 在初读课文时了解课文的内容, 体会作者笔下的动物形象, 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设计二:分别画出表现“白鹅”“白公鹅”和“猫”“母鸡”特点的句子。想一想这些特点是怎么来具体描写的?

设计三:同样是写“鹅”, 为什么分别用“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来形容?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鹅”的确是个“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的动物?

设计四:读《猫》和《母鸡》的第一句话“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我一向讨厌母鸡”。“古怪”的意思是 _______, “讨厌”的意思是 _______。老舍是喜欢“猫”和“母鸡”的, 而课文的第一句话这样写, 是为了 _______。

突出专题训练要求, 可以配合本组专题, 运用精读带略读的方式, 然后运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借助画、圈、议等方法, 充分理解作者笔下动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来设计。

设计五:学了四篇课文,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想学一学, 写一写。我喜欢的动物是 _______, 它有 _______ 性格特点, 可以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证明。

2. 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水平也影响着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改善教师的教学, 因此, 我们应该立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基础, 有差异地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依据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和每一堂课的差异程度, 突出什么功能就设计相应的单元练习活动。

设计六:精读课文《白鹅》和《猫》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应该是有差异的, 其学习目标指向分别是 _______ 、_______。而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的学习目标应该是 ______________ 。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程度, 设计不同的、有层次的单元练习活动内容和形式, 如同样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七:优秀学生可以借助总起句、过渡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课文内容和某个动物的特点;而薄弱学生借助一定的选择、填空或者提供一定的语境来概括主要内容和动物特点。

设计八:优秀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进行小练笔;而薄弱学生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步态和架势, 开展表演练习, 然后进行小练笔。

三、从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还应该基于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因为学习条件能够保障内容的学习和目标的达成, 有什么样的学习条件, 就会设计针对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有什么样的单元练习活动, 就会促成学习内容掌握。

1.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应尊重教材条件和文本思路。不论怎么样的学习条件, 教材和文本是统一的, 城市小学生和农村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一致的, 目标要求也是一致的。因此,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应依据教材编排和文本内容。

如“动物”专题单元, 通过比较, 不仅应让学生掌握“白鹅、猫、母鸡”等动物所具有的特点, 以及该特点的表达方式, 还要掌握“明贬实褒”的写法, 并能够模仿或创造。

设计一:《白鹅》一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 字面上的意思是 _________, 实质上表达的是 _________, 并没有 _________。尤其是从白鹅的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 中, 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白鹅的无比喜欢, 也让我们看到了白鹅特别的性格。

设计二:在写作方法上, 《白鹅》和《白公鹅》都是 _________ 来写的, 《猫》和《母鸡》则是通过_________ 方式来写的。

2.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受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制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尽管媒体资源发展很快, 但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 其学习条件还是相当的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学习目标, 也会因学习条件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单元练习活动。如人教版是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制的, 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但是对于全国各地来说, 实施是不一样的, 就是同一个地区, 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也会不一样。从“动物”专题单元看, 应该说对农村学生比较贴近, 白鹅、猫、母鸡等动物是农村孩子常见的, 有的甚至还饲养过, 对它们的习性、脾气比较了解, 可是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可以设计观察类单元练习活动和上网搜索类单元练习活动。

设计三:农村的孩子可以亲自去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状态, 包括吃食、叫声、步态以及和其玩耍, 直接体验动物的温驯和敬业、顽皮和淘气。

城市里的孩子则可以通过网络去搜集有关它们的介绍, 了解闲情趣事 , 感受动物们的习性、脾气。

设计四:课外布置适当的阅读活动, 查找相关的书籍阅读, 可以是中国的, 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古代的, 也可以是当代的;可以是著作类的, 也可以是绘画类的。

四、从目标整体要求出发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要按照教材编排体例, 充分展现整组教材所特有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特点, 力争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体目标要求。以《白鹅》中“鹅的步态, 更是傲慢了”一段描写来说明。

1. 突出知识与能力目标。《作业本》上针对以上语段安排了两个练习, 一题是“将句子按顺序排列, 并加上标点符号”, 另一题是“读一读, 写一写”, 可以作以下补充。

设计一:理解“步态”的意思是 _______, 文中的“_______”“_______”都是步态;“更”的意思是_______ ;“颇”的意思是 _______。

设计二:按照内容填空题:鸭的步调 ( ) , 有 ( ) 之相, 鹅的步调 ( ) , 有京剧里的 ( ) 之相, ( ) 。

设计三:用“非但……竟……”仿照着写一句话。

2. 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针对“白鹅”动物的特殊性, 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活动, 以体现学习过程与方法。

设计四:读读语段, 画出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_______。

设计五:议一议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鹅的傲慢?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融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练习活动都要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不容易, 但是要力争融汇, 逐渐培养。

设计六:圈出“它常傲然地站着, 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 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句子中描写“鹅更傲慢”的字词, 想一想, 这样写为了什么?

设计七:课文中像这样的写法还有许多, 请画出来, 并学着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动物。

设计八:课外长时间去观察动物, 和动物交朋友, 之间能说话、能倾吐, 体验快乐。

篇9: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1古诗词三首课时练

第一课时一、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

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舍。

二、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一只蜻蜓xú

()落在xīshū()的lí

bɑ()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一晚。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

未()

径()

菜()

宜()

味()

经()

彩()

四、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

之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答案】

一、徐徐

篱笆

生疏

二、住宿

适宜

未来

品味

小径

经过

白菜

彩色

三、1.xiǔ

2.sù

四、1.宋

杨万里

篱落、一径、枝头

儿童

黄蝶

菜花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课时

一、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

()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

tínɡ

()正落在上面休息。

二、形近字组词。

梅()

麦()

唯()

蛱()

海()

青()

惟()

峡()

三、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xīng)。()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兴(xīng)奋极了。()

3.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

四、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篱落:

蛱蝶:

惟有: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答案】

一、稀

二、梅子

小麦

唯一

蛱蝶

大海

青草

唯有

山峡

三、1.×

2.√3.√

四、1.篱笆

蝴蝶的一种

只有

2.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第三课时

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画上“√”)

清平乐(lè

yuè)

茅檐

(yán

yáng)

剥莲蓬

(bō

bāo)

亡赖(wáng

wú)

相媚好(méi

mèi)

翁媪(wēn

ǎo)

二、填空。

《清平乐•村居》中,“

”是词牌名,“村居”是,他的意思是

。词的作者是

代词人

。这是一首描写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的思想感情。

三、写一写。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答案】

一、yuè

yán

bāo

mèi

ǎo

二、清平乐”

这首诗的题目

乡村生活。

辛弃疾。

农村景象

茅檐、小溪、青草、吴农五口之家

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三、示例:你看我们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多么勤劳能干,正在溪东给豆田锄草,二儿子最心灵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可爱,躺着在剥莲蓬吃呢!

乡下人家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汉字。

pān

dēnɡ

zhuānɡ

shì

shùn

tàn

tóu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小河

一()浓阴

一()石狮子

一()春雨

一()风景

一()农家风光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1.红梅有独特的风格。它在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开花。()

2.她衣着朴素,大方。()

3.她今天穿着一身晚礼服尽显出华丽精致的美感。()

4.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和谐社会。

()

四、本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图、()图、()图、()图、()图、()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是特点。

【答案】

一、攀

头二、一(条)小河一(片)浓阴

一(对)石狮子一(场)春雨

一(道)风景一(派)农家风光

三、独特——奇特

朴素——朴实

华丽——华美

和谐——

祥和

四、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独特、迷人

第二课时

一、给下列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鸡冠(ɡuàn

guān)花

朴素(sù

shù)

率(shuài

lǜ)领

例(lì

nì)如

二、形近字组词。

风()

探()

耸()

倘()

凤()

深()

茸()

俏()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的浓阴

()的竹竿

()的风景

()的藤

()的笋

()的农家风光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答案】

一、冠(ɡuàn)

素(sù)

率(lǜ)

例(lì)

二、风(大风)

探(探头)

耸(高耸)

倘(倘若)

凤(凤凰)

深(深浅)

茸(毛茸茸)

俏(俊俏)

三、(绿绿的)

(青青)

(迷人)

(长长)(鲜嫩)(独特)

四、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藤和叶、青红的瓜,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天窗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汉字。

hǎi

tān

li

lǎo

yīnɡ

zhànɡ

zi

yīnɡ

()()()

()

()

二、形近字组词。

藉()

玻()

璃()

烁()

籍()

波()

篱()

砾()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锐利________

扫荡________

闪烁________

霸气十足________

四、《天窗》首先交代了(),接着写了当()时或()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想到应该()。

【答案】

一、海滩

玻璃

老鹰

帐子

夜莺

三、藉(慰藉)玻(玻璃)璃(玻璃)烁(闪烁)

籍(学籍)波(水波)篱(篱笆)砾(砾石)

三、锐利-锋利

扫荡-涤荡

闪烁-闪动

霸气十足-自高自大

四、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

晚上被逼上床“休息”

唯一的慰藉

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答案】

一、帐

蝙蝠

二、温暖;安慰;猛烈;神秘;翔实

三、茅盾

房子

木板窗

木板窗

天窗

天窗

窗户

三月桃花水课时练

第一课时

1.从文中找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2)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仿写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

()

3.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想象成(),(),还可以想象成()和()。

5.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之情,请找出句子并抄下来。

【答案】

1.绮丽(美丽)

纤细(细小)

2.草如茵

柳如眉

(夜如水)

(月如盘)

3.(比喻),(排比),(拟人)

4.(小铃铛),(丝绸),(竖琴)和(明镜)。

5.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篇10: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单元教学内容:

1、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

2、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

3、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

4、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5、练习一。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学习重点:

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单元学习难点: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单元学习时间:5课时

第一节 数铅笔

教学目标:

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 数数、读数。教学难点: 有规律的数数。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

2、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

二、数数、读数

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学生活动:

(1)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2)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明确10个十是100。

(3)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

3、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读数、拨数。

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练一练

1、数数(顺数、倒数)

2、看谁数得快。(第3页)

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

3、接力赛。(第3页)

四、课外活动

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第二节 数豆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教学难点: 位值意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

2、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3、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计一下。

4、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吧。

二、数豆子

1、指名几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

三、知识学习

1、智慧老人:这个数怎么拨?怎么写?

2、学生试一试,说说怎么拨,怎么写。(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在纸上写,再指名拨、写)

3、小组合作: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4、汇报交流。

5、小结: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6、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

7、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8、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

2、填空(第5页)

补充:根据老师的表述写数。如:6个十和3个一是()。

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

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

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第三节 时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3)说说有什么特点。

(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第四节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教学难点:

通过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字眼,进行判断,助理建立数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比较数的大小。45、54、2、85、34、5、12、21

二、知识探索

1、设置故事情境

(1)播放《数鸭子》儿歌。

(2)这首歌真好听,唱歌的小朋友听说咱班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小动物,想邀请你们去她的养殖场做客你们愿意吗?不过得帮助他解决一个问题才行,你们有信心吗?

(3)“姐姐比我,爸爸比我 ”(大得多、大一些)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你能帮帮她吗?(4)学生回答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2、课文主题图。

(1)我们来到了这个养殖场,出示图。(2)养殖场理由那些小动物呢?

(3)你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漂亮的小动物,当一把小导游?

(4)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多得多、多一些”使学生通过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将逐步建立数感。还可以怎样说?

(5)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

3、运动会情况。

(1)刚才小朋友们参观了养殖场。在运动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统计,跑跑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这里还有88人、12人、76人这三个数据,你能帮助老师判断一下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吗?

(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中交流。可以分小组汇报,第2、3题有争议,只要学生能说清理由,就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2、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魔方“幸运52”中的游戏环节进行。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当然在菜的过程中,老师会给你一定的提示。请一名学生与教师一同做这个游戏。让学生弄清游戏的规则及方法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

第五节 练习一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点: 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数数、数的组成和写法(组织学生口答)

(1)1层放10个桃子,2层放____个,放5层有____ 个。70个放______层,100个放____层。本题让学生弄清十进制计数法。(2)接着数。

25,30,35,。64,62,60,。33,36,39,。本题让学生有规律地数数。(3)独立完成书本第1题。(4)我拨你写。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写、读,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数的大小。

1、指导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2、最多与最少。

出示啄木鸟挂图,说说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并说说理由。

3、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第3题。(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4、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5、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6、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篇1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1.10个0.1是( ),100个0.01是( ).

2.0.23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一个数由8个一,4个十分之一,6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

4.0.089扩大( )倍是8.9;0.73缩小10倍是( ).

5.9.38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6.把268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7.把369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 )亿.

8.不改变数的大小,把105.300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

二、判断1.小数部分的位是十分位. ( )

2.把一个数扩大10倍后是0.9,原来这个数是9.( )

3.8.5和8.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

4.根据小数的性质,80.600可以写作8.6. ( )

5.小数点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 )

6.整数比小数大. ( )

三、直接写得数(6分)

0.55×10= 0.375÷10= 4.05×100=

10.04×1000= 0.03×10= 2.01×1000=

7×59÷100= 0.7÷1000= 7.8×100=

4.5÷100=0.516×100= 7.05×100=

四、读出下面各小数

(1)0.8 (2)10.4

(3)24.05 (4)0.04

五、写出下面各数

(1)十五点零八 (2)二百点九三 (3)零点零七五

六、改变计数单位写数(26分)

(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6分)

0.800=( ) 20=( ) 8.530=( )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2分)

2075千克=( )吨( )千克

2米9分米=( )米

0.85米=( )分米=( )厘米=)分米( )厘米

4米2厘米3毫米=( )厘米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或“万”作单位的数(8分)

684900=( )万 720300900=( )亿

67万=( )亿 10万=( )亿

七、化简下面的小数(12分)

(1)8.9060= (2)203.4600= (3)0.0074000=

(4)0.807060=

(5)6.060600= (6)9.400000=

八、比较小数的大小(12分)

(1)0.87○0.870 (2)8.09○8.9 (3)7.65○6.75

(4)2.99○3 (5)7.009○7.09 (6)8.5○8.487

九、应用题(12分,每题3分)

1.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2.1千克黄豆可出油0.38千克,100千克黄豆可出油多少千克?1000千克黄豆呢?

3.张老师用43.20元买了10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元?买100支这样的钢笔应付多少元?

篇1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4题;共8分)

1.(1分)不计算,直接写出积是几位小数。

①7.23×14的积是_______位小数。

②67×0.078的积是_______位小数。

③5.31×0.75的积是_______位小数。

④2×0.03的积是_______位小数。

⑤7.9×115的积是_______位小数。

2.(1分)30×50=_______

第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第二个因数不变,积是_______。

第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第二个因数也缩小到原来的,积是_______。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积是_______。

第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第二个因数也缩小到原来的,积是_______。

3.(5分)算一算。

0.2×0.3=

0.3×1.2=

0.3×0.7=

0.2×0.1=

0.9×6=

1.3×4=

0.08×0.2=

3.1×3=

6×1.2=

4.(1分)根据123×45=5535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2.3×45=_______              1.23×45=_______

0.123×4.5=_______             12.3×0.45=_______

123×0.045=_______           12.3×4.5=_______

二、选一选。

(共3题;共4分)

5.(2分)下列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A

.3.8÷0.1

B

.3.8÷1

C

.0.38÷0.1

D

.3.8×0.1

6.(1分)下面各式中积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

A.291×1.9

B.2.91×1900

C.291×0.19

7.(1分)8.6×0.94的积是一个_______位小数;0.56×3.78的积是一个_______位小数。

A.三

B.四

C.二

三、不计算,把乘积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共1题;共5分)

8.(5分)不计算,把乘积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四、在积里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共1题;共5分)

9.(5分)在积里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6.54×10.1=66054

65.4×0.101=66054

0.654×1.01=66054

6.54×0.0101=66054

6.54×1010=66054

65.4×10100=66054

五、在乘数的不同位置上点上小数点,使算式成立。

(共1题;共5分)

10.(5分)308×25=7700

在乘数的不同位置上点上小数点,使下列算式成立

308×25=7.7

308×25=7.7

308×25=7.7

308×25=7.7

六、解决问题。

(共3题;共15分)

11.(5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0.7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5分)买2本书需要多少元?

13.(5分)花坛中有8棵玫瑰花,月季花的数量是玫瑰花的1.1倍,月季花有多少棵?

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4题;共8分)

1-1、2-1、3-1、4-1、二、选一选。

(共3题;共4分)

5-1、6-1、7-1、三、不计算,把乘积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共1题;共5分)

8-1、四、在积里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共1题;共5分)

9-1、五、在乘数的不同位置上点上小数点,使算式成立。

(共1题;共5分)

10-1、六、解决问题。

(共3题;共15分)

上一篇:妈妈背影的初二作文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