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倡廉工作总结

2024-04-26

腐倡廉工作总结(精选7篇)

篇1:腐倡廉工作总结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有一种类型的利益冲突尤其值得警惕,就是公共权力行使者的私人、集团或部门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

在体育比赛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形罕见,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还有可能是绩效的评判者,却真的不少。这些表面是角色冲突,背后则存在“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在社会学理论中是个比较常见的概念,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视野中。2009年9月,“利益冲突”这一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党中央文件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今年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由此表明,利益冲突问题在引发人们普遍关注、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话题的同时,也引起了中央的日益重视。

利益冲突是腐败的潜在之源

所谓利益,是指以特别强烈和持久地满足一定需要为目的。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对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的需要,然后是功名利禄等成长发展的需要。正是这些各种不同的、持久的和不易满足的需要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由于社会财富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而分配财富资源机制往往总是缺乏公正合理性,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同需求难免矛盾,利益冲突无可避免。

利益冲突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基于需求矛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与争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充斥着利益纠纷与争夺。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急剧转型,社会利益关系已经并将持续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分化导致以往相对单一的利益主体逐渐趋于多元,同时原有的利益均衡被逐渐打破,但是新的均衡尚未建立,因而各种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突出,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利益矛盾的基础上又引起范围和程度不同的利益冲突。

在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中,有一种类型的利益冲突尤其值得警惕。这种狭义上的利益冲突是一个特定的廉政概念,是指公职人员在公共行政过程中,由于受到私人利益因素的影响,并且不采取相应的处理举措,以致价值判断和政策取向偏离公共利益要求,发生私人利益与其公职所代表的公共责任相冲突的情境和行为。通俗言之,这种利益冲突就是公共权力行使者的私人、集团或部门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如果不及时加以有效防范与解决,腐败行为就有可能产生。因此,公职人员必须正确处理好自己的私人利益,不能让私人利益破坏公共政策和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客观性,否则必然会滥用公共权力,使其沦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侵害大众与国家利益。就此而言,利益冲突是腐败的潜在之源。

利益冲突问题形形色色

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长期以来自由主义泛滥,市场交易规则盛行,加上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备,道德不彰显,正气不弘扬,如此利益冲突问题在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其表现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交易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从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取各种私人利益。

这是一种显性的利益冲突,其本质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比方说,负责工程项目招标的公职人员对招标工作施加一定的影响,帮助特定的投标者中标,中标者直接向该公职人员输送钱财,这种钱财的输送与公职人员的关照有着直接的关联性,这个例子就是一种明显的交易型利益冲突。一些对地产业、房产业有管理审批权的官员以超低价从房产商那里买房,对矿产资源开发有管理审批权的官员入股矿业开采、或直接投“干股”等等,也是典型的交易型利益冲突。而商务部原正司级巡视员郭京毅利用职务之便,用国家利益换取私人利益,不断向境外机构透露国家政策信息,在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上向外资倾斜,更是涉外交易型利益冲突的典型代表。

影响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自己或亲属的私人利益,典型的如自我交易、影响交易、处理亲属问题、裙带关系等。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腐败案,郑筱萸的受贿簿上有些钱财并非直接由本人从行贿者手中接收,而是由受其“关照”的制药公司以各种名义向郑筱萸的妻子和儿子输送,这种输送虽非交给受贿者本人,但受贿者本人直系亲属接受的利益与受贿者对行贿者的“关照”行为有明显的利益关联,这种利益冲突就是一种典型的影响型利益冲突。一些公职人员的子女亲属在海外求学、工作,得到有关跨国公司、机构的照顾,因此对跨国公司、机构投桃报李。

复合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兼有公私双重角色,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公私不分,以公共角色的身份发挥公共权力影响力参与私人事务,从而为自己、亲属或利益相关者谋取私人利益,典型的有自己开公司、兼职、退休后到企业任职等形式。

还有集体型利益冲突。如上个世纪后期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的党政机关、政法机关、军队武警部队经商办企业之风,以及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行业垄断、单位私设“小金库”等等。

利益冲突主因在于权力缺乏约束与监督

当前,中国利益冲突问题极广极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且寒冻原因方方面面。

就现阶段的中国社会而言,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急速转型,旧规范逐渐失效,新规范尚未建立,制度建设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现象。经济快速增长,利益分配不公,社会急剧分化,由此形成多元化利益主体。这些多元利益主体在利益诉求与博弈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的有效约束,导致利益博弈出现“丛林化趋向”,使强势一族(权力行使者或接近权力行使者的人群)在利益博弈占据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弱势一族更加边缘化,如此“马太效应”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在我国现阶段,公共权力直接关系庞大的经济与社会资源的分配。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原本在社会的政治阶梯上占据有利位臵,如果没有制度化的约束和社会化的监督,他们极有可能通过自身所拥有的组织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利。于是,不难发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层面上,原本应当体现社会公共资源合理公平配臵的公共政策,受公共权力掌控者自身利益的影响,偏离了原本应当体现的民意向度;在公共政策的执行层面上,公共权力的掌控者(在该层面也就是政策的执行者)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按照自身利益的价值取向与好恶,来决定政策的执行力度,从而导致政策的结果与政策的目标出现背离。如此,利益失衡难以避免,利益冲突无约束导致的不良社会后果大量呈现。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公共权力的掌控者倾向滥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约束的地方才会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健全约束制度,实施有效监督。

其实,代表国家、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利益主体。这一利益主体的利益在中国现阶段集中体现的是部门利益,或部门小集团利益,甚至就是一些部门领导的个人利益(即官员利益)。如此,在缺乏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的情形下,就有了公共权力的异化,即国家利益政府化,政府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集团化,集团利益官员化。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代表着国家,是国家的具体化,而政府则通过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国家权力,因此国家、政府、政府部门以及部门官员之间的关系被模糊了:“部门官员=政府部门=政府=国家”。实际情形是,四者之间同样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内部人控制”与“道德风险”问题,逐次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此,在缺乏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的情形下,由官员直接行使国家权力,风险极大。

在当今,由于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利益集团形成但尚未得到有效制衡,以及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这使得政府部门利益趋于膨胀,而部门利益的膨胀又以鲜明的官员利益膨胀加以体现。以维护政府乃至国家利益为名,行部门利益之实、官员私人利益之实的情形不时出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此就打了折扣。

借鉴国际经验防止利益冲突

西方学界与政界普遍认为,公职人员必须百分之百地为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不得以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但是从经济人理性出发,个人总是存在为自己谋利的动机,因此必须防止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可能发生的任何实在的或潜在的冲突。

为了防止利益冲突,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加拿大政府颁布《利益冲突章程》,并针对现任和退休的公职人员制定了《公职人员利益冲突与离职后行为准则》。美国的《利益冲突法》是一部刑事法律,规定了相应的罚金刑和有期徒刑。英国针对高级官员制定了一项“利益声明”制度,要求官员在参与决策之前首先说明拟决策事项是否关联到个人利益,利益内容包括个人在公司或社会上的任职兼职情况、所加入的政党及社团、个人资产及所持公司股票、配偶及子女的任职情况等。

为防止利益冲突,许多国家在完善立法的同时,还采取许多措施,作了诸多制度安排。

财产申报制度。北欧国家普遍推行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登记及公示制度,以及储蓄消费实名制。早在1766年,瑞典公民就取得了查阅所有官员财产和纳税状况的权利,任何公民都有权查看首相的财产及纳税清单,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下来,迄今已有240多年。后来,瑞典又规定,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所有公民和团体,都必须向税务部门公开自己的财产和收入明细,并接受公众查询。任何人都不允许开匿名账户,一旦某位官员的账户上出现了不明进项或不正常消费,民众随时随地都能查个“底朝天”。美国财产申报分公开申报和秘密申报两种:美国联邦行政部门包括总统、副总统、高级行政官员等在内的公职人员共约25万人要进行公开申报;部分中层或中层以下官员要进行秘密申报。申报内容包括个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状况,如股票、债券、养老金、能带来收入的不动产、个人通过其他劳动获得的利益、投资及奖励所获得的利益等。

资产处理制度。美国廉政监督部门对财产申报人进行详细审查,对于发现的那些构成实际或潜在利益冲突的资产,要进行处理。处理的形式一般有资产出售、资产委托等形式。如美国原国务卿贝克任职时就卖掉了他的所有股票。加拿大规定,公职人员在任职后120日内,必须把构成实际或潜在利益冲突的资产处理完毕,或以公平交易的办法卖掉资产,或把资产委托给政府安排的信托人管理。

利益回避制度。美国禁止政府雇员以公职身份参与他知道对自己或其他关联人有经济利益的任何特定事项,“其他关联人”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合伙人或将来对其经济利益有影响的人。加拿大对回避接受优惠作了详细规定,凡可能对公职人员带来或造成优惠的境况都应避免。

离职后行为限制制度。美国、加拿大等国都对政府公职人员退休或辞职后的从业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首先是限制他们再就业的范围,在离职后1至2年内禁止到与其任职期间有工作关系或联系较密切的公司任职;其次是限制他们的活动,在一定期限内不准作为某公司的代表或代理与其原任职单位打交道,不准代表某国家对政府进行游说活动,不准利用原掌握的内部信息谋取利益。关于限制期限,各国规定不一,通常为1至2年,美国为5年。

现阶段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建设重点

中国现阶段利益冲突现象凸显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建设滞后,权力缺乏有效约束与监督。因此,现阶段做好防止利益冲突工作的核心,就在于围绕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从制度层面上对权力与利益作出合理安排,阻断政府部门尤其是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通道,使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相分离,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腐败的目的。

这种制度建设,其宗旨在于规范和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避免私人利益对公务公正性的干扰,进而减少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机会和空间。现阶段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建设应当注重以下4个层面:

抓住重点。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的重点在哪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完善公共资源配臵、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简称“三公”领域)。“三公”领域具有公共属性,存在腐败风险。

完善这些领域的市场运行机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公共资源配臵看,在政府投资领域,须合理界定投资范围,健全项目决策机制,规范资金管理,在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方面,增强竞争的公平性、透明性;在企业投资领域,政府要切实转变管理职能,严格执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从公共资产交易看,要明确交易市场监管主体,完善交易制度支撑体系,推进交易市场整合,加强市场中介机构监管,通过扩大产权交易制度覆盖面,继续扩展国有资产进场交易范围。从公共产品生产看,要加快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准公共品生产应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生产模式多样化,同时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加快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公共部门行政执法,使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处于全程监督之下。再有,应当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利益冲突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公职人员参股投资、兼职取酬及离职后高薪应聘私企与外企等问题,积极探索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与境外利益相分离的有效机制。

注重整体。防止利益冲突,应当把利益回避、利益公开和利益处理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考虑。

在利益回避的制度设计中,要以利益公开为必要条件,以利益处理为主要手段;在利益处理的具体过程中,要以利益回避为目的,以利益公开为前提;在利益公开的集体行动中,要以利益回避和利益处理为结果。就三者具体内容而言,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回避制度,公职人员不仅要回避直系亲属和姻亲的利益,而且要回避商业合作伙伴、亲朋密友以及特定关系人的利益;要结合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和有关事项报告等规定,扩大申报内容和对象,对拒报、虚报行为设定切实可行的严惩措施,让财产申报真正成为制度常态;要创新性地建立违规公职人员个人资产处理制度,对其个人资产要采取资产出售、账户冻结和秘密托管等方式进行适当处理。在注重制度设计的整体性同时,也应明白,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不是单一而是综合的制度建设,不应忽视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廉洁自律、社会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突出科学。当前应避免两种认识误区:一是忽视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忽视利益冲突与腐败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二是悲观地认为在我国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防止利益冲突是无效的。

对此,要在思想上更新预防腐败的工作思路,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一个科学发展过程,对反腐倡廉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在制度规划上,要立足于现行廉政法规的基本精神,采取尊重、吸纳、增补及立法等具体策略,升华党内规章中廉洁自律、作风建设、党性修养及警示训诫等特色内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既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科学借鉴国际社会在防止利益冲突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又要充分考虑我国当前特定的反腐形势和工作重点,分阶段、分步骤、有针对性地采取制度建设措施。

全方位监督。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决定中对“三公”领域的利益冲突可以考虑通过“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以解决,但是也必须注意到,利益冲突在现阶段中国不断加剧,部分也是自由化、市场化过度发展的产物,即为谋取私人利益不惜拿公共利益、国家利益进行交易,亦即“公共权力市场化”。市场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但是不是唯一,而且过度的市场化本身就是问题。滥觞于美国的世纪金融大危机就是自由市场泛滥、迷信市场万能的结果。

因此,“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必须与其他制度约束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现阶段,中国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过程,过程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章立制,统筹协调,立体交错:促进党内民主,完善党内监督;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与监督;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与监督,促进公职人员更应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负责,而不只是对本部门、本单位领导负责;促进人大与政协对党和政府的监督;畅通、拓宽人民信访制度,促进大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促进以现代网络为重点的社会舆论监督。

篇2:腐倡廉工作总结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长期以来,惩治腐败一直得到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反腐过程中,成绩是显著的,但反腐倡廉的成绩是让人痛心的。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一批批党和国家费尽心血培养的干部倒下去了。每一名倒下去的干部,都是党尊严的损失、是政府形象的损失、是民众民心的损失。

在构建事后惩治腐败的体系上,中央在机构、制度以及人事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和社会效应。如加强国际引渡合作、刑法的修改、打击商业贿赂以及近期全国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局的升格等等,都是这方面的表现。中央坚持纠建并举、综合治理,注重在体制、机制、制度上下功夫,从源头上解决深层次问题。一系列重大腐败案件的侦破表明,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

在治理腐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两方面的建设:

一、建立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

与惩治腐败相辅相成的是如何预防腐败。《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治腐败。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并不断取得成效,滋生腐败的土壤将逐步被铲除,腐败生存的空间将尽可能被压缩。中央准备构建全国性的预防腐败机构网络,亦可以视为一个具体的改革步骤。在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的年会上,欧盟、中国、英国等8个组织和国家反贪机构领导人就反贪机构预防腐败工作情况发表演讲时普遍认为,“预防胜过治疗”,尤其是多数发展中国家更是把预防腐败当做根本的发展战略。

事实上,由于没有一个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很多良好的制度设计无法得到完全落实。因此,一个国家级的预防腐败机构以及地方分支机构构建的预防腐败网络将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以前的某些制度束缚,更好地为落实中央《实施纲要》服务。

二、降低腐败受益几率。

随着腐败犯罪越来越隐蔽,呈现收益高、风险低的特点,我们更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腐败,降低腐败受益的几率。由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全局设计和执行各项预防腐败的制度,将会提高犯罪收益的风险和成本,大大减轻靠单纯惩治腐败支撑局面的压力。

篇3:腐倡廉工作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强有力反腐, 对反腐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目的是赢得党心民心”, “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 人心向背的账”。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归属, 那就是:赢得民心。要通过强化教育学习, 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并认同这一重要论断, 从思想上“不想腐”。

(一) 反腐败是民心所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内外、党内外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好评如潮。重要原因就是中央抓反腐败顺民意、得民心。从民调看, 绝大多数群众对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 民意调查普遍反映“当前公众对党的支持率和信赖感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党坚定不移反腐败抓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二) 反腐败就是选择民心

以高压态势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不只是形势、问题、危机的倒逼, 是党有力量的表现, 更是党的自我选择、高度自觉。党选择了承担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 选择了民心民意, 而没有选择顾及声誉、曲迎迁就少数的贪官污吏。这种选择, 秉承于我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 来自于我党的使命担当, 逻辑起点和根本归属在于巩固党的民心基石。

(三)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天下之势, 长系民心。这句话深刻阐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时至今日仍不过时。如果民心背离, 即使拥有再强大的国家机器、再庞大的党员队伍, 也可能在顷刻间就土崩瓦解。前苏联就是前车之鉴。如果民心所向, 不管遇到怎样的挑战和风险, 人民都会和党站在一起, 就会国泰民安。

二、牢固树立将反腐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从反腐败斗争实践看, 要经历“生死存亡”到“海晏河清”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但只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 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 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锲而不舍地抓下去, 总有彻底“不敢”、“不能”直至“不想”腐的一天, 终归会海晏河清。要通过强化学习教育, 使全体党员干部认清形势, 统一思想, 保持韧劲, 坚定不移地将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一) 坚持形势严峻的基本判断不变

对反腐形势的判断直接决定行动的力度和效果。尽管反腐败问题与作风问题一直在抓, 但腐败仍旧像韭菜一样, 割了一茬长一茬, 塌方式腐败、系统性腐败、区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等不断被揭露, 影响极其恶劣。其症结很大程度上在对于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 抓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证明:中央作出的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是客观的、正确的、科学的, 必须通过强化学习教育, 将党员干部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

(二) 坚持从严正风肃纪的力度不减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 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 正风肃纪的发条越拧越紧, 党风政风民风得到明显好转。但同时, 少数人认为“四风问题”已经得到有效遏制, 可以歇歇脚、松口气了。更有一些党员干部知道不能当“出头鸟”, 就做起了“钻地鼠”, 明着来不行, 就暗地里来, 不少违规行为穿上了“马甲”, 玩起了“变形记”。纠“四风”、反腐败工作还停留在治标阶段, 在这个关键时候如果稍微松劲, “四风”问题必然会加倍反弹。必须继续加大正风肃纪的力度, 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措施, 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问题, 保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韧劲和常抓的耐心,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的新常态。

(三) 坚持强力反腐的高压态势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对腐败案件要“发现一起惩查处一起, 发现多少查处多少, 不定指标, 上不封顶”。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态势依然严峻复杂, 遏制腐败蔓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诛一恶而众恶惧。因此, 必须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 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手软。开弓没有回头箭,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 必须决战决胜。

三、切实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 每个细胞充满生机, 党这个肌体才能充满活力, 党员腐化堕落, 必将殃及整个党的健康。党员与党,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休戚与共。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通过强化学习教育, 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员意识, 增强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党味”, 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心中要有党。党员姓党。党员的第一身份是党员, 第一行为准则是党的纪律约束。必须把牢政治方向, 强化组织意识, 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地方, 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 不犯方向性错误, 要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按照“五个必须、五个绝不允许”的要求, 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 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 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 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心中要有民。心中有民, 方能为民。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常念“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生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的“六民要旨”, 对群众贴心、跟群众交心、让群众放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特别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 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心中要有责。身为共产党员, 肩负着神圣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 带好队伍、抓好班子, 是党员干部的岗位之责。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八项义务, 这是党员的身份之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党的事业之责。对待这份责任, 担者应当、避者可耻。必须以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态度, 以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豪情壮志,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心中要有戒。“心中有戒, 人生才自由。”一些腐败分子, 刚开始对党纪国法也有敬畏之心, 但随着个人职务升迁、环境变化、手中权力变大, 渐渐迷失了自己。必须时刻谨记戒律, 做到思想戒“腐”、作风戒“浮”、工作戒“庸”、交友戒“烂”、自律戒“松”, 干干净净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清清白白做官。

四、加大提升清廉自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定信念, 筑牢防线。在当前社会生活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激烈碰撞、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背景下,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信念理想还不够坚定, 把住底线还不够坚决, 没有真正把“清廉为官、事业有为”融进自己血液。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通过强化学习教育, 从思想上筑牢防线, 在行动上防微杜渐, 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真正成为清醒人、明白人。

崇清守廉, 抵制诱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入党宣誓的那一刻, 坚守清正廉洁就应当成为我们矢志不渝追求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只有思想上富有了, 把崇清守廉视作一种价值去体现, 作为一种目标去追求, 作为一种信仰去坚守, 一时一刻都不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才能在困境中“我自坚如磐石”, 才能在风险诱惑中“我自岿然不动”。

从严自律, 管住自己。知易行难, 行廉不易, 守廉艰难。把廉洁要求形成习惯, 外化于行动, 每名党员干部就要从细节入手, 从小事做起, 嘴不馋、手不长、心不贪, 不为谋求职位升迁而采取“旁门左道”, 不为谋求个人利益而为所欲为, 不为谋求明哲保身而“为官不为”。对名利始终保持一颗“素心”、“平淡心”, 对工作始终保持一股热情与冲劲。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应深入领会这些重要论述, 通过强化学习教育, 让广大党员干部触及灵魂、强化担当、不辱使命, 形成有效“不想腐”机制。许多领导干部出现种种问题, 走上违纪违法的不归路, 说到底是思想上“想腐败”、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如果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腐败也就无从谈起。因此, 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 做表率、重品行、讲党性, 形成“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想腐

参考文献

[1]李辉.当代中国反腐败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2]黄明哲, 赖路成.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党委学报, 2010 (11) .

[3]杨绍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3.

[4]王寿林.权力制约和监督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

[5]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越走越宽广---十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五年工作综述[N].中央纪检监察报, 2012-11-06.

篇4:腐倡廉工作总结

一、构建“三不”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构建“三不”机制是落实中央反腐倡廉精神的重要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掀起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在这巨大的变革中,各种腐朽消极思想沉渣泛起,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滑坡、信念动摇,甚至不少党员干部走向腐败的深渊。而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让群众深恶痛绝,让党的形象在群众中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党的生死存亡。为有效预防和制止腐败,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王岐山同志在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从反腐倡廉推进步骤和实现时间先后考虑,提出要使党员干部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再次强调了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反腐倡廉思路。可见,“三不”机制的构建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纵深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反腐倡廉精神的重要措施。

(二)构建“三不”机制是市人社局系统反腐倡廉的形势需要

南宁市人社局系统较为庞大,包含1个局机关、14个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将近1000人。且所管辖业务面较广,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涵盖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劳动维权、收入分配、人事人才等方面,当前管理的社保基金超过100亿元,廉政风险点多、廉政防线长、影响力大。一直以来,南宁市人社局党组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确保了全市人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但是,随着人社事业不断发展、社保基金持续扩大,南宁市人社局及干部职工的廉政风险也不断增加,违纪违规的现象依然存在,反腐倡廉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要确保事业安全、干部安全、基金安全,就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机制,让干部职工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切实为人社事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二、构建“三不”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一)不断丰富反腐倡廉教育内容和形式,努力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

1.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内容丰富。既有正面的宣传教育,又有反面的警示教育。一是树立先进典型。充分挖掘、树立南宁人社系统陈美杏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先进典型,以学习陈美杏先进事迹为契机,不断加强人社系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廉政教育。二是开展“学通报”活动。注意收集各种案例,尤其是发生在南宁市以及人社系统的典型案例,通过组织学习通报案例,剖析案例主角堕落腐化的原因,敲警钟、强防线。

2.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形式多样。一是开设“人社讲坛”。将反腐倡廉思想教育作为“人社讲坛”的重要内容,每年邀请相关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上反腐倡廉教育课,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二是打造廉政文化阵地教育。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为契机,在局机关一楼建立了集业务、党建、廉政、荣誉“四位一体”的教育阵地,倡导廉政文化,筑牢拒腐防线。三是开展关爱提醒教育谈话工作。将关爱提醒纳入廉政教育,对出现腐化苗头的党员干部进行关爱提醒,早发现、扯袖子,尽量把腐化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四是将家属纳入思想教育范围。充分运用家属的亲情力量和监督管好领导干部。

3.反腐倡廉思想教育长抓不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反腐倡廉思想教育作用虽然必不可少,但很难立竿见影。因此,抓反腐倡廉思想教育不应急于求成。南宁市人社局在每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基础上,在2012年底,提出打造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和谐型、创新型、廉洁型的“六型”机关的要求,用制度长远地规划、落实廉政思想教育。

(二)紧紧围绕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大力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1.建立健全制度,构牢反腐倡廉框架。自2012年以来,南宁市人社局逐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一是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印发了《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量化考核办法(试行)》《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规则》《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务管理办法》《社保基金、就业管理资金监督管理信息通报制度》等14项管理制度,对公务员考核、工作纪律、基金(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切实加强局系统各项工作和人员的管理。二是建立服务标准。自2013年底开展“真情人社·倾心为民”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以来,针对行政机关和窗口服务的不同,分行政机关和服务窗口两个层面,出台《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行政服务规范》和10个局系统窗口服务标准(规范),从服务仪容、一次性告知、办理流程等方面对局系统服务做出全面规范,让权力在规范标准中运行。三是建立监督和问责制度。结合巡查和信访工作,出台《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属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以及纪检干部向局党组会(扩大)会议述廉评议制度》,每年选取部分科室负责人、局属单位党政一把手和局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向局党组(扩大)会议述职述廉,现场接受局党组、服务对象代表以及该局聘请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监督员质问。出台《市人社局系统工作问责暂行办法》,针对干部职工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的情况制定具体的问责办法,改变了过去在该问责干部职工时经常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

2.充分运用科技,用科技磨亮反腐利器。一是积极应用社保基金监管系统。南宁市人社局负责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行,面对参保人员多、经办人员少、基金量大等情况,如果不充分应用科技的力量进行防控,就很难达到监管目的。在自治区人社厅的支持下,南宁市于2012年在全区率先应用社保基金监管系统,实现了对社保基金的非现场监督,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成效。二是在广西率先开创社保电子档案与社保业务经办一体化工作。参保人员在首次办理社保业务时,将已审核的纸质档案扫描入库,作为今后办理所有社保业务的基础档案,且电子档案不能随意篡改,有效避免了人为审核档案的随意性。

nlc202309032119

3.强化监督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强化内部监督。发挥党组织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主体责任,在局党组与局系统各党组织、各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的基础上,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局系统内部绩效考评,印发《南宁市人社局公务员个人量化考评办法(试行)》,明确将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以及廉洁自律情况纳入个人量化考评,考评结果直接与个人绩效目标奖金、各类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挂钩。2014年下半年,南宁市人社局纪检组强化纪检监督职责,结合收到的信访举报线索并开展调查,以“局纪检组组长致局党组书记的一封信”为载体,将局纪检组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局党组汇报。二是强化外部监督。南宁市人社局长期聘请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监督员,对局系统重大工作、重要项目进行监督,并不定期地对局系统政风行风情况进行暗访,录制暗访视频,针对发现的问题召开干部职工会议现场播放视频、点名道姓通报批评。同时,通过在门户网站、办公场所公布纪检举报电话等方式引导更多的群众加入社会监督队伍。

(三)持续加大执纪问责力度,积极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按照上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南宁市人社局纪检组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把更多的力量调配到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上来,攥紧拳头打出去,努力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蔓延势头。据不完全统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人社局纪检组共受理信访举报44件,给予关爱提醒、调离工作岗位、问责和处分208人次,涉及干部205人,其中:记过处分1人,警告2人,免职1人,通报批评190人,诫勉谈话8人,责令书面检查1人,调离工作岗位1人,约谈关爱提醒4人。主要集中在对违反上下班等工作纪律、违反局系统服务标准以及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用高压态势扭转不正之风。

三、构建“三不”机制存在问题和思考

虽然南宁市人社局在构建反腐倡廉机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不想腐”方面,廉政思想教育见效较慢,相应的保障机制尚未建成;在“不能腐”方面,科技反腐的引入以及监管的方式创新仍需加强;在“不敢腐”方面,惩戒力度还不够大。因此,要构建完善有效的“三不”反腐倡廉机制仍然任重道远。

(一)强化思想自觉,让“不想腐”的防线见效更快

一是突出抓好警示教育。每年均要开展警示教育“五个一”活动,也就是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专题廉政学习活动、观看一次廉政警示教育片、上一次廉政警示教育课、开展一次勤政廉政谈心活动、组织一次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廉政意识、底线意识。二是加强反腐倡廉结果运用。要真真正正将廉洁自律、一岗双责等执行情况运用到提拔使用、绩效目标奖金分配等实际切身利益上去,通过实际运用让干部职工看到廉洁带来的实际利益,彻底断了腐败的念想。

(二)创新反腐手段,让“不能腐”的织网更牢

一是开展“阳光人社”工程。以规范和公开市人社局系统各项权力事项为重点,建立健全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做到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监督公开,确保权力正确行使,避免权力运行失范,让腐败在阳光下无所遁形。二是加大科技反腐力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拒腐防变监督和预防机制。 开发廉政监督信息系统,对市人社局系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实时监督,逐步形成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切实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开发干部职工廉政诚信信息系统,将干部职工任免奖惩情况、信访核查结论、民主测评结果、经济审计报告、商业贿赂犯罪、个人财产申报、不良诚信记录等同步记入电子廉政诚信档案, 为干部职工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提拔任用提供有效依据。

(三)坚决有腐必惩,让“不敢腐”的震慑力更强

一是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南宁市人社局纪检组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的新要求,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把查办案件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有信必办、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持续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形成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浓厚氛围。二是推行纪检监察巡查制度。充分发挥市人社局系统纪检干部的监督作用,通过面上综合巡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全面了解局系统各单位勤政廉政情况。特别是针对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薄弱部位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域,组织力量定期开展专项巡查,及时发现案件线索,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切实掌握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5:国土资源干部法腐倡廉心得体会

监管,首先要找准重点环节。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开发,动辄投入上亿,巨大的利润,决定了它成为汇金聚

银之盆,“利益攸关方”的角力场。而作为土地开发中重要的环节———土地审批,无疑交织多方利益,集中各种权力。剖析近年来发生的诸多案例可以发现,审批环节是腐败案件的多发地带,是产生钱权交易的重要温床。现在,国土资源部将土地审批中违法违规、索贿受贿列为今年重点查处的十类案件之首,可以说,找准了土地开发中腐败多发易发的重点,抓住了关键。

监管,根本在于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土地审批,权的自由裁量空间太大,钱的穿透力太强。一块土地的开发规划还没有出来,商人们(合法经营的、非法投机的)便纷纷出动。这时,他们首先“攻关”的对象是对这块土地“说了算的人”,于是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地方“一把手”,便成为不法分子竞相拉拢腐蚀的目标。本来,土地开发可以说关系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民生,涉及资金几亿、几十亿,一个人权力再大也不能说了算。但是现实中,或是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或是制度执行力的弱化,或是个别领导人的专横,造成了土地审批权钱交易腐败的发生。所以,要从制度这一根本上入手,切实设计出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来,将权力约束到制度的轨道之中,将土地由权力审批,变成制度审批和阳光审批。

篇6:腐倡廉工作总结

根据《“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实施方案》,我系自今年5月上旬开始至9月上旬结束,开展了历时5个月的“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在院党委正确领导下,系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我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系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精心部署行风评议工作

自接到《“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后,系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对我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首先,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全系活动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对我系“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的领导,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系主任任组长,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的“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领导小组。

其次,周密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有序进行。为了使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我系实际,于2010年5月17日制定制定了《“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各阶段的时间、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等作出明确的安排和部署。

二、加大宣传,充分动员,提高对此次活动的认识

为了提高对“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的认识,让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到“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中来,我系先后召开了不同层次的动员会,在全系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5月28日,我系召开了由“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领导小组和全体科级干部参加的活动动员会,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分别作了动员讲话,对即将开展的“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全体同志要按照总体安排部署,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认真完成各项风险点查找工作,推进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系主任全文宣读了学校和我系的活动实施方案,就“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等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三)广泛开展自查自纠、查找风险点

为了更好的接受监督,发现问题,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自查自纠工作。本阶段我们的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查找岗位风险。为了使各个岗位的风险点得到充分重视,通过自己找、相互帮、领导提、集体评、组织审等多种方式,认真分析并查找出个人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填写《个人岗位风险点自查表》。

二是查找部门风险。在查找岗位风险的基础上,针对人、财、物管理和重点部门、重点工作、等重要岗位,分别查找出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并认真细化、分析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填写《单位、部门岗位风险点自查表》。

三是形式多样。在风险点查找的形式上也力求灵活多样。我们根据岗位、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比如,我们采取开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的形式相互找;我们还选聘部分学生作为评议代表参与我系的相关风险点的查找工作,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或书面信件的方式让他们提出可能的风险点;对于较为敏感的不便于当面反映的意见,通过向意见箱和电子邮箱寄信的方式征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回顾总结“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全过程,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由于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我们的某些环节做得还不够细致和深入,长效机制还不够牢固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今后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要搞好“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建设好档案,进一步巩固成果;二要把“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和日常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把“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的各项目标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把“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中好的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用制度规范各种行为,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篇7:腐倡廉工作总结

下阶段工作的通知

全院各部门:

11月底,省高校纪工委、省教育厅纪检组将对“排查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进行专项检查,届时还将对各教学系部、职能部门进行抽查。为使该项工作善始善终、圆满完成、富有成效,排查廉政风险活动领导办公室和各部门下一步要完成以下工作和步骤:

排查廉政风险活动领导办公室下一步工作:

1.审核、确定、公示排查出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让大家心中有数。

2.审核、纠正、确定已经排查出的风险点的风险等级。

3.督促各部门根据已经排查出的廉政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规章制度。

4.根据排查出的风险点,从上到下结合领导班子的工作分工和中层干部的职权范围建立风险防控系统。

全院各部门下一步工作:

1.以部门为单位重新梳理廉政风险排查情况,要求必须人人排查、人人填表,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避免千篇一律。

2.以部门为单位,对所有岗位进行梳理,确定本部门的关键岗位,确定各岗位的风险等级。

3.各岗位针对岗位职责和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防范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做到岗岗有措施、岗岗有制度。特别说明的是:个人填写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表》不是具体的防范管理措施和制度,必须另行制定。

4.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情况,结合部门领导的职权范围和个人的岗位职责绘制防范廉政风险系统图。

5.各部门务必要在11月底前对经过梳理最终确定的排查情况进行公示,对排查材料进行认真整理,以部门为单位归档备查。

排查廉政风险活动领导办公室

上一篇:全检员工作职责下一篇: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