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2024-05-10

试论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通用7篇)

篇1:试论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试论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业:

级:

号:

名:

指导教师:

[摘要]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马克思指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然而,部分企业认为税收是一种负担,所以,经常会借助会计账簿、发票、税目漏洞等方法偷税、漏税。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相关建议,认为针对企业偷漏税的种种成因,国家则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如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等。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企业偷税现象泛滥的现状,维护国家的利益。

[关键词]企业;偷漏税;手段;防范

税收是保障我国权益的重要标准,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质量的税收标准能够厘清国家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保证企业间竞争的公平性,展示国家的主权。企业为我国税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企业却将税收视为一种负担,缩减了自身的经济收益,所以经常发生偷税、漏税情况。

一、企业偷税的主要手段(一)在生产费用核算方面造假

1.将不属于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支出,例入成本项目,这样违反了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从而减少利润,达到了少交税的目的

2.将应由福利费用开支的费用例入成本项目。这样违反费用开支范围,加大成本,减少了利润,达到少交税的目的。

3.将费用开支标准任意提高,如缩短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或扩大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来提高折旧率,这样加大了折旧额,增大了产品成本,减少了利润,减缓了所得税。

(二)利用税率进行偷漏税

税率指的是税额同课税对象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课税的方法。其反映着税收负担的深度,是建设税制的核心环节。税率的形式及高低运用体现着我国的经济法规及税收标准,在经济税收中发挥杠杆的功能。但是,企业也正通过此种方法,来逃避税率,具体形式如下:

1.运营税率不同的各类产品,借助隐瞒税收部门的方法,以最低税率上缴税款;

2.将小规模纳税人及一般纳税人的界限进行混淆,从而实现偷税、漏税的目的;

3.将营业税与增值税的身份混淆在一起,进而降低纳税的比率。

(三)在商品购销方面造假

1.商家通过与厂家的联销方式,采取商品平销售、,甚至亏销等方法销售商品,然后从厂家取得“返利”。而商家对商品返利部分销售不作收入,对现金等其他方式返利部分不作进项税额转出,使的增值税长期留抵。

2.将购进固定资产,将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等,变换品名、项目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计提进项税额,偷逃税款。

3.人为视销项定进项,进销平衡,少缴或或不缴税款。根据当月计提销项税额的多少,而后决定进项税额的多少。若当月销项税额过多,就采取未付款提前抵扣或非法取得进项票等手段,平衡进销税额,减少当期应纳税款。

(四)利用成本计算方法虚增成本,隐匿利润透漏税

对发出的材料企业可按规定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多种方式,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且计算方法一经确定内不得随意改变,如果要改变需经有关部门批准,有的企业在计算成本时故意改变成本计算方法多计或少计销售成本虚转成本,以隐匿利润,或在使用加权平均发计算成本时,故意少计数量使加权平均单位 成本虚增,虚转成本隐匿利润,达到偷漏税的目的。

(五)通过发票等初始凭据实施偷税、漏税

初始凭据指的是经办者或者企业在发生经济往来时获取、填制的,用于记录业务情况的会计凭证,企业经常通过发票、收据等进行偷税、漏税行为。具体方法如下:

1.代开、转让发票。企业法人为了自身利益或者企业利益,让有关企业的发票管理者、个体商户等私自转让、代开发票,从而实现偷漏税的目的; 2.跨地域应用发票。伴随着目前市场经济逐步扩张,业务覆盖的范围越来越

大,商品流通区域逐步扩张,异地运营商增多,发票跨地域的情况屡见不鲜。企业经常通过跨区发放、异地购票等方法来偷税漏税;

3.冒领发票。因为当前我国管理发票的标准仍存在漏洞,缺少相应的发票保管、领取、上缴等标准,那么,就为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企业谎称发票丢失,隐瞒、冒领发票,从而达成偷税、漏税的目的;

4.发票“大头小尾”。这种方法由形式来看是正当方法,开据的发票一式多份,其中一份交由顾客,一份留存备案。但是在发票的头填入巨大数额,而在存根所填写的数额较小,所以,留存的存根就隐瞒了销售的真实金额,实现了偷税、漏税的情况;

5.借助其他发票替代正规发票。该方法经常通过打白条的方法替代正规的发票、收据等,从而达成偷税、漏税的目的。

(六)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是依法纳税的前提,纳税人必须在法定时间内办理纳税申报,如实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的其它纳税资料。行为人往往通过对生产规模、盈亏情况、收入状况等内容作虚假申报,来达到偷税的目的。

二、对其企业偷漏税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纳税意识淡漠

商业一般纳税人之所以偷逃税款的手段变换无穷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赢利。但是纳税是每个企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义务,这种义务是靠企业自觉去履行的,而实际上我国公民整体自觉纳税意识较差,于是出现了一些拒税、抗税、无理取闹,蓄意殴打税务干部的反常现象。

(二)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经济“脐带”关系

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有干预税收执法的动机。于是,任意变通税法的执行,扩大减免范围,造成税收大量的流失。同时,地方政府又向企业乱收费,形成税费不分,给企业增加沉重负担,是有些企业雪上加霜,形成恶性循环。

(三)从社会角度看,税收环境不够理想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广大人民对苛捐杂税深恶痛绝。从现状看,有的地方政府忽视了税务部门的特殊性,以行政手段代替执法手段,干预税收执法。在许多人的思想中“放水养鱼”政策和以税收为代价

换取经济增长的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当今社会风气不正,有的纳税人素质不高,认为只要能挣到钱,不管是偷税还是其他途径获得,就会被誉为“能人”,所以这些都给虚假申报偷税者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对偷漏税的防范对策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权向人民强制征收,而非基于自由意志的契约行为。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偷漏,不仅仅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而且还侵蚀了税基,加重了合法纳税人的负担,破坏了税收的公平性原则,妨碍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干扰经济资源。如偷税泛滥的话,会使用国家无力发展各种建设,导致社会停滞不前,为了防止偷漏税,列出了一下对策:

(一)加强执法

当前,很多企业偷漏税行为明显,但罚款数额甚微。偷逃税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予以强硬的法律约束,不仅可以有效制止违法犯罪,还可以使合法行为得到鼓励和发展。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立法问题,另一方面是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

1.应该树立起税法不容侵犯的绝对权威,必须进一步强化税务机关打击偷漏税活动的执法权。2.要实现纳税公开。

(二)简化税制,采取轻税重罚原则

有必要加重对偷税抗税者的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在这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轻税重罚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例如,美国对个人偷税的罚金,最高达10万美元。并可判处5年监禁。在我国加重税务处罚,是有效制止偷漏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相适应税收秩序的客观需要。

(三)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

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有生产、经营活动及所形成的所得都应按规定依法纳税。主要方法有:一是加强税法宣传教育,把税法纳入普法教育的内容,不仅在全体公民中进行学习教育,而且将其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财会人员任职的条件之一;二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使税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每个公民都意识到税收对社会,对自身的重要性,强化全民族的纳税意识,逐步树立依法纳税

光荣,偷漏税可耻的社会新风尚,培养公民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四)合理运用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

对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这一指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记收入和多列成本等问题,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对成本类评估分析指标。用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这一指标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帐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等问题。如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这一指标超出预警范围,就可能出现帐外销售等问题。

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这两项指标若与预警值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结论税收课征容易引起人们对税收之抗拒力,甚至故意违法偷漏税。所以,自由税收以来,即有偷漏抗税行为,此乃古今中外皆然的事。我们利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做好与税收欺诈违法犯罪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努力将偷漏税行为降到最小限度。

文献 1.刘剑文编《税法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

篇2: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一、企业偷税漏税手段

1. 多头开户, 隐瞒实际收入

在我国现阶段, 许多纳税人为了偷税漏税, 他们在多个银行进行开户, 并且同时使用, 但是, 当他们在向税务机关单位进行提供资料时, 他们仅仅提供其中的一个账户, 隐瞒自己的实际收入, 从而使得税务机关单位减少他们的税款。另外, 许多纳税人为了避免税务机关单位发现他们其他的账户, 他们在进行转账活动时, 不留银行的税单, 同时我不留任何的存根, 这就使得税务机关单位在进行检查时, 很难发现他们的其他账户, 导致这些人应该缴纳的税款大大的减少。最后, 由于我国税务机关单位的检查力度不够, 许多税务单位在进行检查时仅仅是为了应付差事, 走马观花, 导致许多偷税漏税的现象不能被及时发现并且阻止。

2. 利用多列成本, 费用等支出手段进行偷税

许多纳税人进行偷税的另一个主要手段就是利用多列成本, 费用等支出进行偷税。我国许多企业为了减少缴纳的税款, 他们在企业的账薄上少列经济收入, 而增加支出的资金, 从而使得税务机关单位不能准确了解他们的实际经济状况。而进行少列收入, 多列支出最常见的手段有尽量多的提高固定资产的折旧挤占费用, 采用估算价值入账的方法来增加企业所生产产品的销售成本, 甚至利用成本计算方法来增加原有的成本, 这就导致我国相关政府所能收到的税款大大的减少。例如, 许多企业在进行经济预算的时候, 他们会故意增加产品的成本, 改变成本的计算方法, 从而造成一种假象, 使得税务机关单位只能看到这种假象, 而不能发现企业的这种偷税行为。

3. 企业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款也越来越多, 一些企业为了减少企业的税款, 肆意的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从而大大的减少了我国政府的经济收入。众所周知的是, 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申报的时候, 必须要严格按照我国的法律进行申报, 并且纳税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报, 并且及时将纳税申报表以及财务会计报表等所有资料送到相关部分。但是,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许多纳税人在进行填写申报时, 故意缩小企业的生产规模, 降低企业经济收入状况等, 从而利用这种手段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4. 企业在损益方面制造虚假信息

我们知道, 收入就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在费用成本固定的情况, 企业的税款将随着企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许多企业为了减少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款, 他们肆意的虚报企业的收入, 在企业损益方面制造虚假信息, 从而达到偷税的目的。例如, 许多企业故意对税收机关单位隐瞒实际收入, 故意将一些收入不计入企业的账本中。另外, 一些企业在消费之后不开发票, 从而使得纳税机关单位可以隐瞒这部分收入, 减少企业的税款。

二、企业偷税漏税的防范措施

1. 加强对于税法的宣传力度, 提高企业人员的纳税意识

为了更好的防范我国各个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 我们必须要首先加强对于税法的宣传力度,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纳税意识。例如, 我们可以将税法纳入到普法教育中去, 然后通过普法教育, 所有公民都可以了解税法, 从而不断的增加他们的法律意识, 同时, 各个企业也应该时刻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普法教育, 并且将这一任务作为企业领导以及财会人员任职的主要条件之一。另外, 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发达的多媒体进行宣传, 利用各种电视广告、报纸以及广播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宣传与税法有关的知识, 然后让人们可以认识到税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法律, 积极主动的进行纳税。

2. 建立健全税法体制, 加大企业违法处罚力度

为了更好的防止企业一度的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 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它是制约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 同时, 我们还应该不断的加大对于违法乱纪企业的处罚力度, 从而不断的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督促他们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纳税。例如, 我国相关政府应该不断的完善相关的税法制度, 积极的学习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税法制度, 并且尽快将这些税法制度应用到实际中。同时, 对于各个企业的税法管理也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对于处于主体税种的所得税以及流转税应该进一步改革并且完善, 避免企业在进行经济收益入账时肆意改动资金数目, 从而不断的补缺税法原来的所有漏洞。另外, 我国相关政府还应该不断的增加对于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 并且对企业的税法缴纳情况以及企业实际的经济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和监督, 一旦发现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 必须要严加处治, 杀一儆百。同时, 如果发现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 必须还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从重处罚, 不能因为他们的身份而减轻对他们惩罚。

3. 严肃税法执法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 并且也取得了令人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 执法机构执法不公, 以权谋私, 使得许多违法乱纪的行为不能及时得到阻止, 许多违法乱纪的公民或者企业逍遥法外。因此, 为了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 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不断的增加执法力度, 严肃税法执法, 从而不断的增强人们以及企业的法律意识, 尽快的恢复税法的威严, 大大的削弱税收犯罪分子的气势。例如, 我国相关政府应该尽快成立专门的税收监督机构, 聘请专业的税收工作人员从事机构中的工作, 并且定期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法律教育, 提高他们的税法意识。然后这些监督机构应该定期对企业缴纳税款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查, 对于企业所提供的所有企业收入状况以及财务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 确保这些材料的真实性, 如果一旦发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必须要对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一些较小的案例, 执法机构可以自行对企业进行制裁, 而对于一些大的案例, 应该及时上班行政机构, 对他们进行行政处罚, 对于一些应该接受刑事制裁的企业, 必须要尽快移送到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最大限度的减少以罚代刑等情况, 从而起到震慑的作用。

三、小结

总而言之, 及时的制止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 相关政府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这一问题, 提高对于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的完善与企业税收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 并且尽快将这些法律法规应用到实际中, 严肃税法的执法力度, 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进步, 我国渐渐的涌起了大量的企业, 并且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企业的发展进程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为了更好的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相关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并且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有许多大型企业成为了上市公司, 走出了中国, 在许多国家都拥有了自己的分公司。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更是大大的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但是, 伴随着企业的快速, 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企业偷税漏税问题尤为严重, 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就目前我国企业偷税漏税手段以及防范措施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偷税漏税,手段,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浅谈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3.

[2]浅议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J].商, 2013, 18.

篇3: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造假;手段;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国际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这是一种大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管理界都在关注的一个共同性的话题。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他不仅是会计改革失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二、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

(一)收入的调整

上市公司的收入调整是其财务造假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收入造假主要有以下方式:①虚构收入。有几种方法,一是产品不出库,但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②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③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内涵复杂性,决定了同样一项资产有不确定性的价值,因为资产减值实际上是掺杂企业管理当局主观估计的一种市场模拟价格,资产减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资产减值计量计量难度更大,甚至大大超过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除非寻求专业的不动产及无形资产评估师帮助外,否则根本无法得出恰当的资产减值标准,从而影响减值准备计提的正确性。这就更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玩会计数字游戏,主要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推迟或提前损失,典型表现为某个年度出现巨额亏损,下一年度再调节回来一部分准备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三)借款费用的过度资本化。

依据会计制度的规定,长期借款利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某些上市公司就利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调节利润。

(四)对于重大事项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对于重大事项的及时披露是保证财务信息有用性的前提,从2001被处罚或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的违规事实来看,被隐瞒或不及时披露的重大事项主要是以下几类:委托理财,关联方交易(尤其是大股东占用资金),担保,诉讼。上市公司对这些重大事项秘而不宣,使投资者对公司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面临投资风险。

三、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一)实行诚信工程,加强诚信教育

强化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当前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落实,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有会计人员要用性命担保,“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这要求会计人员应提高会计诚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净化社会环境。

(二)加大处罚力度,提高造假成本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一切行为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造假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企业是否会选择违约,主要还是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财务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企业很难不产生造假的冲动。因此,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财务造假成本,无疑是遏制财务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

而目前的状况是:守信者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失信者也未得到严厉的制裁,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加上造假者受到惩处的仅是极少数,许多企业和个人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账的人还成了一些企业竞相聘请的人才,非常“走俏”。在这样一个失信成本过低的环境下,“好人也会变坏”。要改变这一局面,惟有加大处罚力度,大幅度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使造假者得不偿失、无利可图。

(三)完善会计规则,减少操纵空间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先后制订和修订了一系列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这些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基本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抑制了会计蓄意造假的现象,但会计规则自身的漏洞给财务造假者提供了充分施展的空间。因此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四)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审查活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独立的经济警察对上市公司具有极为重要的监管作用,必须加大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鹿小楠,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2005.

[2]张长海,陈险峰,吴顺祥.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的实证研究[J].美中经济评论,2005,(1).

[3]黄世忠.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篇4: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

目前,我国现在社会的偷漏税现象十分严重。所谓的偷漏税就是指纳税人采用伪造、编造、隐匿或者采取虚假纳税申报手段,不交或者少交税款的行为。并且现在偷税和漏税行为已经成为现在企业所得税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因此,本文就是针对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进行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稳定而健康的发展。

二、税收含义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例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三、企业偷漏税的常见形式

1、利用账簿、凭证的形式

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偷税方式。这种方式多为个体经营者所采用,一般是不建账或不按要求建账,使税务人员无法得知其经营收支情况,从而实现偷税漏税,增加企业的不合理收入。

2、设置账外账

设置账外账就是指纳税人为实现偷逃国家税款,私自设立两套账簿,即企业内部使用真实记录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账簿,而虚假的账簿则是记录虚假的经营状况应对各方检查并且作为纳税申报的依据,从而到达偷税的目的。设置账外账的方式主要有下述几种:第一种,就是采用内外联系型账本,这种账本形式也被称之为AB账。采用AB账就是指企业在制定会计账本时设置内外两套账本。但是这两套账本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都采用AB账的形式,只是对一些比较特殊的业务活动采用内外账分开记账的方式。采用AB账形式时,内账和外账的用途是不同的。其中,内账主要是对企业的销售、购买等财务活动进行记录。内账所记录的业务活动信息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外账则是对某些特殊的销售收入进行记录,外账主要是在申报税款时使用。内账中记录的收入一般要先转进个人银行账户中,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资金则直接从个人银行账户中提取,这样就可以减少纳税的金额,从而达到偷税的目的;第二种,就是利用电脑进行作弊。这种账外账的方式和上述的内外账方式原理比较相似。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有两本账,其中一本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电子账本,电子账本中所记录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真实的,即该账本能真实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另一本是纸质版的账本。该种类型的账本中存在很多的虚假信息,一般是在进行税款申报时才会使用;第三种,就是采用两账并行的账本形式。企业采用该种记账方式同样需要内外两个账本,只是内外账本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财务活动分成两组,一组直接记录在外账上,用做申报纳税,另一组则记录在内账上,不进行税款申请,相当于企业的“小金库”。上述三种情况是企业比较常用的账外账形式,通过采用这样的记账方式可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3、利用税率进行偷漏税

我国目前实行差别的比例税率制,并且现在我国现在对不同的产业、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税率。因此有的企业就兼营不同税率的商品按低税率的纳税企业兼营不同税率的商品,从而混淆税率,最终实现企业以低税率纳税,实现偷逃税款的现象。

4、利用发票、原始凭证偷漏税

利用发票进行偷税的行为是现在比较普遍的行为。一般的手段就是跨地域使用发票、改变发票的用途、代开和转让发票、利用假发票和非法买卖发票,盗用、套用发票的行为,最终实现企业自身偷税漏税的行为。

5、采用多列成本等支出进行偷漏税

企业采取在账簿上少列收入,多列支出等手段的手段,从而达到减少利润目的实现偷税的行为,企业经常采用的手法包括下述几种情况。第一种,就是采用多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每年都应按照国家的规定计提折旧,在计提折旧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固定资金使用的年限,同时还应考虑到预提残值。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偷税的目的,往往都会多提固定折旧;第二种,就是采用少结转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式。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个月都会存在产成品和在产品。有些企业为了减少纳税的金额,会刻意增加产成品的成本,从而增加销售成本;第三种,是采用估价入账的方法。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材料已经到达现场,但是发票还没有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先按照对原材料的估计给出一个价格,将其记录在账本中,以后等发票到了再按照真实的价格进行记录。但很多企业在进行原材料价格估算时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从而使得估算出的价格和实际价格存在较大偏差。而企业则会利用这样的机会,通过多估或者重复估价的方式来增加生产成本,从而达到偷税的目的。

四、企业逃漏税的原因

企业逃漏税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其中包括经济成本、道德成本、法律成本等。但即使如此,企业逃漏税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导致企业逃漏税的原因有很多,但可以将其总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

这里所说的主观原因是指企业单纯追求利益,将利益视为最高追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然会存在逃漏税的心理,进而会采取各种手段来逃避缴税责任。企业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近些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趋于完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者更加关注个体利益。因此,他们会选择铤而走险,通过不法手段逃避税收。

2、客观原因

这里所说的客观原因是指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存在问题,为企业的逃漏税行为提供了可能。我国现有法律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对企业逃漏税行为的处罚制度还有待完善,无法对企业的逃漏税行为进行合理的处罚,使得一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第二,我国对企业逃漏税行为的处罚过轻,难以起到威慑作用。企业在实施逃漏税行为时会比较缴税成本和处罚成本,在处罚成本远远低于缴税成本时,企业自然会选择逃漏税;第三,我国现有的税收稽查制度还不完善,难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逃漏税行为。稽查对于避免企业逃漏税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稽查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这也助长了企业的侥幸心理。虽然,稽查的范围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企业,但也应覆盖大部分的企业,这样才会让企业有所收敛。

五、防范企业偷漏税的措施

1、整顿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我们现在的税收中介服务体系存在较大漏洞,我们要想遏制住现在偷税漏税的势头。就必须改革现在中介服务体系。我们现在的中介服务体系过于复杂和繁琐,降低了相关部门对于现在中介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完善现在中介服务体系。

2、加大法律宣传,提高税收意识

我们必须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公民依法纳税力度。第一,我们要加强税法教育,在全体公民中开展税法的学习,进行普法教育活动。第二,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使依法纳税的意识深入人心,强化全民族的纳税意识,培养公民自觉纳税的积极性。

3、加强税收征管

首先,要加强征、管、查三个环节的协调和制约,更好地管理税收征收的制度。其次。加强税收管理的刚性制度,提高税收管理的制度。最后,切实推行税收控制制度堵塞税收征管的漏洞。

4、创建良好的外部税收环境

首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在更多的媒体进行宣传,并且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开展全方位的税收宣传,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其次,高度重视群众举办案件的查处工作,建立举报奖励基金制度,加大逃税、漏税企业的逃漏税成本。最后,搞好部门的协调配合,尤其是税务机关要充分的利用国家赋予的执法权力,规范税收的执法力度,最终达到依法纳税的目的。

5、对发票进行严格管理

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制度,推行“以票控税”的方式。发票的印制、领购、开具、保管必须要在税务机关得到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个人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经营服务的时候,必须要求取得发票。严格进行管理,保证税收顺利进行。

6、实施信息化监管措施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要将现在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现在对于税收制度的监管之中。首先,我们要设立数据分析处理岗位,发布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报告。其次,我们要在全国的税收系统之中开发安全加固系统,提高计算机的运行安全。再次,我们要以先进电子政务为理念指导,整合信息资源,建立服务站点。最后,开展网络认证工作,缓解基层工作的压力,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工作。

六、结语

我国税收是现在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更是我国现在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现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是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税收的主旨就在于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主旨,可以充分发挥现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我们必须更好的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营造更好的外部税收环境,对发票进行管理,对信息进行监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篇5:试论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关键词】汽车安全;机械故障;原因;防范措施

根据相关统计,近些年来全国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汽车机械故障有直接的联系,并且汽车机械故障的发生频率与发生的情况由前些年的10%每年提升到了15%每年,加大了对国家人民财产的危害,提升了人民财产损失的风险,汽车机械故障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如何采取措施防范成为了讨论的话题,作者在下文中给出分析。

1.汽车机械故障的起因

1.1汽车维修技术力量薄弱,修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保修管理制度混乱

根据保养工作规定“,二保”间隔里程为6000-8000km“,三保”间隔里程为 3万-4万km,而目前有些汽车普遍行驶1万km以上,有的到了三四万公里才“二保”;行驶七八万公里,甚至超过10万km才进行“三保”,有的干脆不进行“三保”,直接使用到汽车报废。同时维修人员少,技术不熟练,在保修汽车时,不按作业规范和技术要求拆装、检验汽车, 对拆下的零部件、螺丝螺帽满地乱扔,到装复时找不全螺丝螺帽,少装一个不在乎,敷衍了事,甚至连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的零部件也装到车上,埋下了机损事故的祸根。另外,对私车及承保汽车基本上都未实行强制保修制度,在使用过程中顺其自然、随坏随修,更谈不上定期保养。

1.2汽车严重超载、超速,长期超负荷运行问题严重

一些汽车本身经过了常年的使用,其本身已经严重超载使用或者是超速行驶,造成了很多潜伏性的问题,导致了超负荷运行的汽车零部件磨损问题,驾驶员本身也是只顾及个人利益,在每次载货时故意多载货物,导致了汽车的长期高负荷运行,降低了汽车的使用寿命,我国高速公路的限速为80-110km/h,但许多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普遍超过限定速度,轮胎爆裂、飞脱,传动轴脱离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1.3节省车辆开支,忽视车辆安全

单位车辆任务繁重,个体车辆发财心切有些驾驶员和单位领导“钱”字开道,片面强调运输生产,强调任务指标,而轻视行车安全,轻视汽车保修。尤其是个体运输户、出租车司机只知道人要休息养神,而不知车也要定期保修,连续不停地跑, 直跑到制动失灵、转向球头销松旷、传动轴脱离、轮胎爆裂为止,给本来已在上升的道路交通事故雪上加霜。另外,个别个体户为了省钱专买报废或破烂不堪的旧车, 平时又怕花钱保修,心想早赚钱、多赚钱、赚大钱而开“病”车上路。

1.4个别汽车配件厂及改装厂不负责任

一些汽车配件厂商顾忌经济利益,忽视了安全因素,针对产品本身,生产与销售都以价格因素为主要影响关键点,忽视了汽车车主的安全,因此而埋下了隐患,导致了汽车本身故障问题的产生,造成了汽车安全隐患问题。

1.5驾驶忽视责任感,缺乏责任心

驾驶员缺乏责任感,对汽车的例行保养心存侥幸,凑合运行。一般来说,汽车机械失灵前,大多有预兆,如:汽车的转向拉杆球头销松旷了,活动间隙会变大, 转向就迟钝;带吊耳钢板弹簧断裂后,车子会摆头, 制动时尤为明显;再如,制动跑偏,制动距离过长,制动管路漏气、漏油等等。这些现象,有的明显,有的不够明显,只要驾驶员思想重视,勤于检查,就能及时发现、排除,从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汽车机械故障防范措施

2.1提高思想认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十九条明确规定,“机动车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制动器、转向器、喇叭、刮水器、后视镜和灯光装置保持齐全有效。”这些规定是多年来汽车运行中的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它反映了汽车在运行中的客观规律,是防止机损事故的有效措施。对这些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其问题的关键是单位领导、车主及驾驶员要从思想上切实重视起来,克服麻痹思想,除掉侥幸心理,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节约的辩证关系。

从时间上分析,安全投资与汽车安全使用问题成为了未来需要关注的话题之一,社会影响角度上分析,安全性的注重是国家与人民安全的负责,是对未来安全的重要考虑,利用安全促进生产与发展的观点,提高了安全防护能力,保证了车辆的稳定性。

2.2加强各项机械机械故障的预防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勤检查、勤保养、勤修理在出车前、行车中、回场后坚持检查汽车。因为汽车中有些机件按规定是需要定期更换的,如:易硬化的刹车皮碗,易破裂的制动气室膜片及软管等;有些机件需要定期检修,如:转向轴、半轴、灯光、喇叭等,以上机件如不定时地进行清洁、紧固、调整和更换等保修工作,就可能发生机损事故。另外,汽车在运行中,由于各部件发生摩擦、震动、冲击,技术状况会逐渐变坏;有些机件的松动、漏气、漏油、漏水、漏电等,都会使它们的配合间隙失常,特别是制动蹄片、转向球头销、轮毂轴头等处间隙失常更会使安全受到影响。因此,检查一定要坚持经常化、制度化。

2.3要建立健全保修管理制度

要严格汽车的保修和质量检验监督管理,合理安排各级保养和大修的间隔里程,对汽车实行强制保修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人员、修理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汽车的保修质量。汽车多的单位每周要有车场日,实行制度化管理。私车或承包车的车主和驾驶员也要制订保修制度。

2.4厂家要严把质量关

汽车配件厂和改装厂要以社会效益为重,把好产品质量关,不要随意改变定型汽车的装备和设施,以避免零部件早期损坏而引发事故。

2.5保证人车的配对,减少不适应性开车频率

做到人车相对固定,不轻易开别人的车经常开的车,驾驶员对其性能比较熟悉, 一旦发生故障,危及行车安全时,也能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处理。而对不熟悉的汽车,临危时往往是措手不及,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人车相对固定容易管理,容易落实责任。

2.6严格旧车报废制度

现在全国各地有相当数量的汽车是属于报废或延缓报废的汽车。这些报废车因已达到报废年限,零部件磨损严重,即使里程数还不足以报废,其零部件已不同程度老化,也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对这类汽车交警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车管部门也不能手软,对检查不合格的汽车予以强制报废。同时,对一些未达到报废年限而技术性能不符合要求,在运行中会危及安全的汽车应予以提前报废、更新。 [科]

【参考文献】

[1]赵宴乐.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高校理科研究,2010.10:100-103.

[2]吴复勇.浅谈汽车机械故障原因及防范措施.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11.09:90-93.

篇6:中小企业偷税漏税及其防范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税务筹划,税务征管

出于各种目的的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现象, 极大地伤害与破坏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秩序与政府法制环境。究其原因, 既有税务机关未能严格依法行政与服务、法律不完善与公民法制意识低的成因, 也有中小企业主或法人税务筹划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匮乏的问题。因此, 应从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 运用法律、政策、税收征管技术提升、税务筹划教育与公民法制教育等综合性举措, 以防范中小企业偷税漏税并维护市场环境、法制与国家利益。

一、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目的及其危害

1. 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目的。

对中小企业而言, 尽管偷税漏税的主观故意与采用的方法不一样, 有三个目的:一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这是偷税漏税的最直接表现之一。由于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他们应该承担的税负被自己以违法的方式"省去", 在核定税基与应税项目不变的情况下, 必然会直接拉高企业利润。二是期望获得更多的可控制性资金。由于应税资金没有缴纳给国家与地方政府, 他们自然地控制着这部分资金, 可以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划自行开展各种活动, 如作为流动资金或作为企业主个人的收入等。三是为扩大规模积累资金。将应税资金直接地用作企业扩大发展上面, 是当前企业偷税漏税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也是小企业向中型企业、中型企业向大企业质变的“灰色积”累路径之一。

2. 中小企业偷税漏税危害。

在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的法律实践中, 由于偷税和漏税之间存在主观故意、社会危害性的不同, 其危害性也就不同。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危害性不同。偷税是主观故意, 漏税是无意的, 前者危害性显然大, 且数额越大危害性越大。其次市场危害不同。操作成功的偷税且蔓延会造成市场竞争与秩序的失范, 尤其会造成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漏税则会直接导致国家或对方税收暂时地减少。最后, 对当事企业或个人危害性不同。随着偷税数额的增加, 偷税企业法人等会从一般的行政处罚上升到犯罪的刑事处罚;漏税则是以行政处罚较多, 如补交应税资金后再缴纳一定的滞纳金等。

二、中小企业偷税漏税表现形式

由于法律和学术对偷税漏税的定义不同, 两者的表现形式或操作方式也不同。

1. 中小企业偷税表现。

根据当前中小企业的偷税案例,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少报收入或利润。这是当前使用最多的手段, 也是税务机关最容易发现和查处的一种表现形式, 包括直接少报应税项目的收入少报、少报销售收入与少报经营利润, 以此实现自己直接偷税获得不当利益的目的。二是故意缩减税基。这相对具有专业性的手段, 运用国家免税、税收优惠与地方优惠等方面的政策, 在混淆视听的情况下达成浑水摸鱼偷税的目的, 如提高固定资产的折旧等。三是转移收入或利润。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较大规模应税资金的转移, 例如把收入或利润转移到其他的符合免税条件的空壳公司等。四是相关票据凭证作假。包括开具"大头小尾"发票、销毁发票存根、不开发票、开假发票与虚开增值税免税发票等。

2. 中小企业漏税表现。

由于漏税的危害较小, 其表现形式也较少, 表现为两种:一是错用税率导致的漏税。这典型地表现纳税企业由于相关知识生疏或根本不懂, 导致的其税基、应税项目与税率核算的错误, 由此导致自己在主动交税中漏缴现象。二是个人遗忘导致迟交性的漏税。是指在税负缴纳期限内, 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由于某种合情合理的理由, 导致其暂时忘记或认为自己已经缴纳税费的情况。

三、防范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的措施

针对中小企业的偷税漏税现象, 在不断健全和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基础上, 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与企业主或负责人积极主动加强学习, 才能有效地创造合法、稳定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 提升税务征管技术。

提高税务征管执法和服务队伍的专业素质、专业技术, 是有效地减少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的重要举措之一。具体有三种操作方式:

(1) 加强税务征管队伍的税务有效征收技术培训。针对中小企业的征税工作, 除了企业主动到办税服务大厅交税以外, 税务机关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企业掌握的情况, 结合他们主动缴纳的资金数额, 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初步判断是偷税还是漏税, 然后发挥税务征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动到企业去开展应缴纳而没有缴纳税费征缴工作, 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可以是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 让负责人或经管人员明确其中的厉害关系, 使其摄于法律的尊严主动地纠正错误行为;也可以是专业性的审查发现问题, 以行政处罚的强制性迫使其补交, 避免错误行为的继续恶化, 如从行政违法行为转化为刑事犯罪行为等。

(2) 加强税务征管队伍的法制教育。主要加强税务征管队伍的素质教育, 意在避免偷税的内外勾结的腐败现象, 也去有效地激发相关责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他们立足自身职责去督促应税企业缴税, 减少漏税现象的发生和持续。这种教育意在提高税务征管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素养, 也是为了提高他们为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 征收税费既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也是他们得以安身立命与幸福生活的分内工作。

(3) 加强税务征管队伍的偷税漏税侦办技术培训。针对那些被发现、被举报的存在重大问题的偷税漏税企业 (尤指偷税企业) , 加强相关案件的侦办培训工作尤为必要。包括涉及项目审查、数额审查、方式审查、人员审查与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定性等, 让他们有专业知识、侦办技术与依法行政意识, 去秉公执法维护国家税收安全与法制秩序。当前, 典型地表现为各种偷税现象的侦办培训。

2. 加强税务筹划教育。

这是当前中小企业主与其他负责人最缺少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之一。根据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的案例与税务征管经验, 主要从三个方面税务筹划教育:

(1) 加强企业负责人的税务筹划教育。重点在培养企业负责人的税务筹划意识、税务筹划知识与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税务筹划技术, 让他们能结合自己企业经营范围实际、所在地域实际与所属产业行业实际, 开展具有实效性的税务筹划工作, 有效节税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2) 加强企业财会部门专业人员税务筹划教育。主要是针对企业财会人员的教育。由于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与税务知识和技术具有直接相关性, 他们学习效率高且可以利用自己的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 从会计专业和税务专业的角度, 为企业决策层或领导层提出专业性的建议, 实现对企业节税的专业性支持和引导。这是当前培训工作开展的重点模式之一。

(3) 加强专业财会机构的税务筹划教育。针对社会上专门提供财会专业技术服务的机构, 如各种会计工作室等, 对他们的从业人员开展相关专业教育, 既能拓展他们的业务范围和提升他们的服务技能, 也能让更多的企业开展合法的节税活动, 避免违规、违法甚至犯罪所付出的更大的代价。

3. 政府激励守法企业。

在打造法制社会与诚信社会的环境里, 政府可以运用综合性的手段, 激励企业去依法经营和依法纳税。当前具有操作性的激励措施有三种:

(1) 建立企业纳税征信制度。可以是在某个行政区划内, 如县级、市级或省级等, 也可以是在全国范围内, 建立联网的纳税征信制度, 让所有的企业都纳入到征信体系中, 以诚信加分与违规违法减分的形式, 开展征信评定工作, 且设置一定的分数线与警戒线, 以对企业产生警示警告作用。在实际的应用中, 可以是贷款政策的优惠, 也可以企业荣誉的奖励等。

(2) 建立企业诚信纳税奖励制度。这是按照年度等时间期限开展激励的办法, 如针对年度纳税诚信企业直接奖励一定数额的资金等, 为其他企业树立积极正面的学习榜样, 以此引导广大的企业都能依法经营和依法纳税, 把更多的精力、智慧运用到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市场开拓工作中去。

(3) 建立企业诚信纳税税负优惠制度。在既有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与法律规定基础上, 具有特定权限的高新区、开发区、免税区与产业或行业等, 可以对中小企业借鉴车险"强制险"安全行驶情况下的逐年降低费用的办法, 如每个年度按照某个比例降低企业的税率等, 引导广大企业都能严格地遵守法律, 企业通过自身的纳税诚信即可获得利润的绝对增长。另外,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有效杜绝中小企业钻法律漏洞的根本途径之一。可以是法条的补充、修订与删减, 也可以是地方政策的灵活完善。

四、结语

中小企业偷税漏税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市场现象、行业竞争现象与法律现象, 在实际地应对与防范中需要运用综合性的手段, 做到法律与依法行政的疏堵结合, 运用强力的惩戒措施震慑违规违法甚至犯罪者, 运用科学的激励措施引领依法纳税者向着更自由、更宽松、更公平的方向与境界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杨本明.企业偷税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探讨[J].现代商业, 2013 (07) .

[2]刘军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 2014 (11) .

[3]郝志华, 丛爱玲.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北方经济, 2012 (7) .

[4]杨松.企业偷税漏税弊病的综合治理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12) .

篇7:企业偷税漏税缘由及其防范

一、企业偷税漏税的原因

(一) 企业纳税意识淡薄。

个别企业不重视税法, 不顾全局利益, 只顾本公司利益, 想方设法少交税。个别企业, 成本费用分配不合理, 如公司产生的捐赠费用也计入产品成本中。现代经济发展, 纳税主体多种多样甚至有很多的差别, 每个纳税主体拥有自身独特的经营模式, 同时也用更多的手段进行隐瞒真实的税务信息, 如果信息不协调, 很容易给偷漏税者制造很多机会。除了有以上情况出现外, 其他类似娱乐业在平常的交易活动中, 会存在大量现金交易, 多数交易过程很难得到完整记录, 其情况刚好为偷漏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二) 税收征管难度增大。

很多企业, 尤其是那些私营企业, 在平时的业务交往中, 以不正当手段为了达到目的, 如通过给有关部门送礼、送红包、给有关人员回扣等手段, 最终导致真实的账务记录没有如实记录下来。另外, 一些企业在平时的购买销售过程中, 由于供货方的发票用完了没办法给购货方开有关发票, 也就只能开给一个收据, 当税务机关查账时不存在合法发票, 那么收据作为原始凭证只能记到企业内账中去了。税收有关法律准则不健全, 对纳税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不透彻。征税工作人员对纳税人基本情况了解显得很被动, 一方面原因是我国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意识不强, 提供的信息有一大部分都不真实;另一方面原因是税务工作人员不能全面开展普查工作, 只是采取重点抽查方式, 税收制度存在太多漏洞导致纳税人员总想钻空子偷税漏税。

(三) 税收法制不够完善。

我国税收法制内容存在不少问题。《税收征收管理办法》中有很多不清晰的规章制度, 还需进一步完善。这就形成了一种征税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 让纳税人产生侥幸心理有漏洞可钻。在税管法的内容中指出:纳税人为了不交税或尽量少交税, 故意篡改凭证信息、变造记载内容、恶意销毁损坏记账凭证还有账簿, 账簿上存在很多虚假信息, 为了达到少交税目的, 账簿上会多列支出少记收入, 以上情况都是偷税 (于永梅, 2008) 。《税收征管法》的内容并没有说税务工作人员可以查封有关纳税人基本资料, 在行政处罚中规定如若无法查找到有关证据, 行政人员可经领导的批准详细记录资料并保管起来。对于此, 公安人员可以随时搜寻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但是税务机关不能这样做, 逐渐健全有关征税的法律法规, 最终能够让有关税务人员有法可依。

二、治理偷税漏税的主要对策

(一)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我道德素质。要对所从事的岗位热爱有加, 对所从事的工作要认真去做。专业素养也要不断提高, 不定时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 关注税务法律法规的新动态。还要全面掌握电脑操作, 有关会计审计的知识要多学习。要对税收征管的法制观念加强, 要不然不仅会得到法律追究到的行政责任, 还会侵犯企业的纳税权益。

(二)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合理完善进行税收有很大促进力。税收有关法律不健全会让偷漏税人员钻很多空子。所以, 我们要逐渐完善税收制度以杜绝偷漏税情况再次发生。减少纳税者违规的机会, 完善税收内部控制, 对会计工作人员有明显的监督控制力。可以将定期检查改为不定期抽查, 这样可以让会计人员对平时的工作多加重视, 尽量减少违规操作。

从企业方面来避免偷税漏情况发生。作为企业来说应先从自身加强管理, 首先应从内部环境内部监督开展, 对于公司业务往来着实记录, 提高公司职员的职业道德, 同时公司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税务职责, 按时按量缴纳相应税款。企业应加强自身防范严于律己减少偷税问题发生。企业应在公司内部制定具体规章制度, 应当多了解征税法律法规, 寻找适合自己的税务工作方式, 保证按时履行各项纳税义务, 避免任何偷漏税风险的发生。运用集资方式和资金管理控制方面, 筹资方式和贷款管理方面, 内部重要信息的有效传递方面, 预算控制方面, 施工项目方面, 网络系统控制方面, 并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来避免风险的发生。

(三) 完善审计监督。

更换CPA的招聘制度, 可以选择比较有实力的试行事务所;可以不定时更换试行上市公司审计, 使其与上市公司保持距离避免缺失独立性;提高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管理, 从而降低审计造假的可能性, 对职业道德差且没有公德心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要进行严厉处罚 (宋慧和, 2000) 。加强税务岗位职责。作为税务人员应清楚了解所在岗位的职责所在, 明确自己的责任;配合公司及税务机关、司法机构的工作, 互相促进公司优质税务环境;对于税务方面工作应紧跟进程, 做好前期中期后期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税务监督工作, 及时发现工作中发现的税务违规的苗头;对公司会计工作指导监督检查, 稽核公司纳税申报有关资料, 如有问题及时反馈。

(四) 健全法律规范体系。

近些年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迅速, 税法制度在不断完善中, 可是征税出现的漏洞还是很多, 因此税收制度还需不断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小企业竞先成立, 征税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浮出水面。1994年我们国家税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 这次改革对于税制的健全起到了深远影响, 也为更好地健全税收法律开了很好的头, 也使我国经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不断进步的经济形式, 我国需要制定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 才能尽量减少财政收入的流失。

参考文献

[1]于永梅.企业偷满税的税务检查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5.

上一篇:航海知识竞赛策划书下一篇:计量标准技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