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2024-05-10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共8篇)

篇1: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注意事项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是建立计量标准的技术性文件,如何正确撰写技术报告是计量工作者必须熟悉掌握的内容之一。它既是建标和考核工作的需要,也是管理和检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我们组织对军队百余家医学计量技术机构600多项计量标准进行了考核,通过对大量《技术报告》的审核,发现撰写中的不少问题,下面仅在此剖析部分常见错误与大家交流。

依据国家军用标准GJB/J 2749-1996《建立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是正确撰写技术报告的前提和基础。只有

掌握正确的编写方法,才能准确的反应测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常见概念性错误

不确定度是基于方差的正平方根所得,它是一个可求的、定量的、不带正负号的量值,而在《技术报告》中却经常出现正负号,这是典型的概念错误;其二,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不可能准确地确定其值,就如同不可能知道被测量的真值一样,只能用高、低或几等、几级来表述,而有的《技术报告》出现了诸如“准确度为11%”,“准确度不确定度的正确表示

计量标准性能主要是说明整套计量标准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参数、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等。该栏的编写,争议的主要问题:是以扩展不确定度表示,还是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表示?我们认为,在报告基本常数、基本的计量学研究以及复现国际单位制单位的国际比时,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在表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应用扩展不确

定度U。因此,本栏应用扩展不确定度U表示。计且标准器具及主要配套设备

撰写《建标报告》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极限和构成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等概念混淆。

测量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是一个定性概念,不能定量表示,所以不能带“±”号。

测量器具的最大允许误差定义即技术规范、规程中规定的测量器具的允许误差极限值,又称为允许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限。它是人们规定的测量器具的技术指标,是对某种型号产品规定的示值误差允许范围。允许误差极限有上限和下限,通常为对称限,所以用量值表示时应有“±”号。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的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当不确定度定量表示时,应说明是扩展不确定度还是合成标准不确定

度,用U或uc区分。在单独定量给出不确定度时,其数值前不应加“±”。因为测量不确定度是标准偏差或标准偏差的

倍数,而标准偏差是没有正负号的。测量不确定度说明了置信水平区间的半宽度,就此意义也不能带正负号。

所以,在测量的准确度、允许误差极限、测量不确定度三个概念中,只有在用允许误差极限定量表示时可以加正负号。环境条件的正确表述

此栏编写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例如:温度22℃、相对湿度46%。表面看起来符合检定规程的要求,实际上兄达不到的。再高级的工作场所也不可能恒温、恒湿到如此严格的程度。而检定规程也没有规定到某一温度、某一湿度点上,它是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环境条件“要求”应根据检定规程填写;“实际情况”应填写一年内工作条件下的变化范围。例如:检定温度,规程要求℃,实际情况可填写℃;检定

时相对湿度,规程要求≤80%,实际情况可填写≤75%。这样填写比较符合要求。计量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这一栏的编写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在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时,应充分考虑各项不确定度分量的影响,不漏项,不重复。目前《技术报告》中主要是漏项问题。

在标准偏差、测量不确定度计算中有的带“±”号,我们认为是错误的。按贝塞尔公式计算的实验标准偏差时,开方后不能带“±”号。数学中的平方根,是有正负号的,例如 =±6。但是在标

准偏差计算中,开方后的值只取正平方根,原因在于标准差表示的是误差的分散性,而分散性所给出的是一个区间或理解为一个范围,作为物理量的区间的大小,用负值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实验标准偏差只能取正值的理由,这也是测量不确定度只有正值而不存在负值的原因。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

在计量标准重复性考核中“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的选取原则: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尽可能的小。所以要求被测量设备首先应保证有足够的分辨力来反映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变化,同时要求其性能相对于标准装置是稳定的,否则得到的将不是标准装置而是被测量设备的重复性指标。

正确理解对测量重复性方法的描述

在进行计量标准重复性评估时,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计量标准的测量一致性,另一方面就是“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的测量一致性.但它不可避免地将被带人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中。要求选用的“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性能稳定,此时不能单纯理解“稳定”一词。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理解为“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的性能相对于计量标准性能稳定。因为此时所获得的数据反映的是计量标准和测量设备共同的测

量的一致性,有时虽然“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的性能很稳定,输出值和测量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其分辨力很低,或其显示位数较少,它的测量数据已无法反映标准设备 的末位或末几位数变化,导致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带来的标准偏差相对于“被测量或被检测器具”可忽略不记,此时所得到的标准偏差其实只是测量设备的重复性反映,而不是计量标准的重复性,从而导致错误的评定。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对于新建标准不但要考核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同时也要考核其稳定性,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方可申请建立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关键是选取稳定性好的被测件。复查时,可采用检定证书数据计算。无条件时,也可委托上级技术机构做。

对于测量仪器,尤其是计量标准或某些实物量具,稳定性是重要的计量性

能之一,示值的稳定性是保证量值准确的基础。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如元器件的老化,零部件磨损以及使用、储存、维护工作不仔细所致。测量仪器进行的周期检定,就是对其稳定性的一种考验。稳定性也是科学合理地确定检定周期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我们所建的各项标准应常年进行稳定性考核,并且要有详细的跟踪记录。测且不确定度的验证

此栏是指对所评定的不确定度合理性、正确性的检验。有的编写者不明白这一栏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验证的结果和谁去比较。有的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去比,而不是与扩展不确定度去比较。测量不确定

度验证的原理是:用标准装置检定一被测量,得出检定结果Y,然后再由高一级的标准再检定这一被测量,得出检定结果y。,两者之差的绝对值|y-yo|必须落在所评定的扩展不确定度U内。如果测量不确定度的验证不合格,应从多方面分析原因,必要时应重新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建标报告主要包括:

一 测量标准概述: 建立测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和用途 测量标准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测量标准的标准方法和规程

二 测量标准的性能

三构成测量标准的测量器具范围及配套设备

四 检定人员

五 校准环境

六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七 测量标准的重复性

八 测量标准的稳定性

九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验证

十 结论。

篇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与使用说明

一、格式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格式见本规范附录B。

二、《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与使用

申请考核单位应当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考核单位存档。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一般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一般使用A4复印纸,采用计算机打印,如果用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要点和要求如下:

(一)封面和目录 1.“计量标准名称”

按JJF1022—1991 《计量标准命名规范》规定的原则确定计量标准名称。该名称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名称相一致。

2.“计量标准负责人”

填写所建计量标准负责人的姓名。3.“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写建立计量标准单位的全称并加盖公章。该单位名称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申请考核单位的名称和公章中名称完全一致。

4.“填写日期”

填写编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日期。如果是重新修订,应注明第一次填写日期和本次修订日期。

5.“目录”

目录一共12项内容,应在每项括号内注明在《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中的页码。

(二)技术报告内容 1.“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简要叙述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意义,简要分析建立计量标准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建立计量标准的传递对象及范围。2.“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用文宇、框图或图表简要叙述该计量标准的基本组成以及开展量值传递时采用的检定或校准方法。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应符合所建计量标准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规定。

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本栏填写内容和方法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的对应栏目完全相同。

4.“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明确给出整套计量标准的量值或量值范围、分辨力或最小分度值、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指标。

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必须给出对应于每种参数的主要技术指标。

若对于不同测量点,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不同时,建议用公式表示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与测量点的关系。如无法给出其公式,则分段给出其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对于每一个分段,以该段中最大的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表示。

若对于不同的分度值具有不同的测量不确定度时,也应当分别给出。5.“环境条件”

本栏的填写内容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相应栏目一致。6.“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根据与所建计量标准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画出该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要求画出该计量标准溯源到上一级计量标准和传递到下一级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具体画法见本书第七章第六节。

7.“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测量一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重复性。重复性条件包括测量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为保证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因此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重复性测量。计量标准的重复性通常用单次测量结果yi的实验标准差s(yi)来表示。本栏应该列出重复性试验的全部数据,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反映重复性试验数据处理过程,并判断其重复性是否符合要求。

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七章第一节“计量标准的重复性”。8.“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用该计量标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稳定的被测对象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计量标准的稳定性除与计量标准中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有关外,与包括主要配套设备在内的测量系统的稳定性也有关。

在计量标准稳定性的测量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人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为使这一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选择一稳定的测量对象来作为稳定性测量的核查标准。

新建计量标准一般应经过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能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已建计量标准应有历年的稳定性考核记录,以证明其计量特性的持续稳定。

本栏应该列出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的全部数据,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反映稳定性考核的数据处理过程,并判断其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七章第二节“计量标准的稳定性”。9.“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此处的“测量不确定度”是指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校准)对象,进行检定(或校准)时所得结果的不确定度。因此,在该不确定度中应包含被测对象和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本栏应详细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具体内容见本书第七章第四节“在计量标准考核中与不确定度有关的问题”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当对于不同量程或不同测量点,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不同时,如果各测量点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差别不大,允许仅给出典型测量点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应分别给出各主要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其他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七章第四节“在计量标准考核中与不确定度有关的问题”。10.“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是指对用该计量标准得到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可信程度进行实验验证。也就是说通过将测量结果与参考值相比较来验证所得到的测量结果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由于验证的结论与测量不确定度有关,因此验证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同时也说明了所给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否合理。

验证方法可以分为传递比较法和比对法两类。传递比较法是具有溯源性的,而比对法并不具有溯源性,因此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原则上应采用传递比较法,只有在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的情况下才允许采用比对法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并且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多。

“传递比较法和比对法”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七章第五节“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1.“结论”

经过分析和实验验证,对所建计量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是否具有相应的测量能力、是否能够开展相应的检定及校准项目、是否满足本规范要求等方面给出总的评价。

12.“附加说明”

篇3: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现状

关键词:力学,力值计量,质量计量,力标准机

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应用于力学计量中, 比如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光电技术、微处理技术、图像显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在我国力学计量中被广泛应用。同时, 随着相应检定规程的不断制订和出台, 使我国力学计量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也使我国力学计量标准装置更加精确, 且应用性更强, 推动了我国力学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

1 力值计量概述

在计量学中, 对物体的定量描述是通过力学测量来完成的。在力学计量测试环节中, 进行计量测试的参数主要有振动、压力、流量、质量等。力学计量是力值的传递标准, 20世纪以前的力值计量大多采用百分表式测力仪和水银箱式测力仪, 获得的测量准确度相对较低。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数字化技术、微处理技术、图像显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各类新技术应用于力学计量中, 推动了我国力学计量的发展, 我国大批的量程宽、准确度高的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相继建立。目前, 我国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主要形式有杠杆式、静重式、液压式和叠加式。20世纪80年代初, 我国建立的力学计量标准装置均为1 MN以下的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随着我国力学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 力学计量的方法得到长足发展, 我国相继建立了5 MN, 20 MN和30 MN的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同时也制订、出台了相应的检定规程, 形成一个完善的力学计量体系, 使计量标准装置更加精确, 应用性也更强。

2 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现状

2.1 杠杆式力标准机

杠杆式力学标准进行力学计量的原理是利用不等臂杠杆系统, 通过放大砝码重力得到标准力值, 并将标准力值平稳地施加到被检定的测力仪上。杠杆式力标准机在进行力学计量中复现的力值F的表达式为:

在式 (1) 中:F——力值, N;

k——杠杆式力标准机的杠杆的放大比, 即杠杆长臂与短臂长的比值;

m——砝码质量, g;

g——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m/s2;

Pa——空气密度, kg/m3;

Pw——砝码材料密度, kg/m3。

重力和杠杆比的测量不确定度决定了杠杆式标准机的力值不确定度, 同时刀刃与刀承的构造、杠杆的构造与组合方式和杠杆式力标准机的加工质量决定了杠杆式力标准机的性能。目前, 杠杆式力标准机的力值不确定度能够达到1×10-4.

2.2 静重式力基、标准机

静重式力基、标准机进行力学计量的原理是采用已知砝码的重力直接作为力基、标准力值, 并通过相关结构和程序平稳地将该力值施加到测力仪上。由于静重式力基、标准机在进行力学测量时采用的是直接加荷式, 因此, 静重式力基、标准机也被称作直接加荷式基、标准测力机。静重式力基、标准机在进行力学计量中 (忽略空气浮力) 复现的力值F的表达式为:

砝码质量测量、砝码和空气密度测量和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不确定度直接影响静重式力基、标准机的测量不确定度。同时, 静重式力基、标准机的结构、砝码稳定性和负荷的加载方式对静重式力基、标准机的测量性能有着直接影响。目前, 静重式力基、标准机的测量不确定度能够达到1×10-5.

2.3 液压式力基、标准机

液压式力基、标准机进行力学计量的原理是在帕斯卡原理的基础上, 采用两个不相等面积的无机械摩擦的缸塞副来放大已知砝码的重力, 从而得到标准力值, 并将得到的标准力值平稳地施加到测力仪上。液压式力基、标准机在进行力学计量时复现的力值F的表达式为:

在式 (3) 中:W——砝码的重力, N;

W0——测力活塞及其吊挂的重力, N;

G——测力仪平衡重块的重力, N;

S1——工作活塞的有效面积, m2;

S2——测力缸塞的有效面积, m2;

H——测力活塞与工作活塞底面的高度差, m;

ρ——油液密度密度, kg/m3;

W1——工作活塞和反向器的重力, N;

W2——测力仪的重力, N。

由于液压式力基、标准机的放大比相对较大, 通常情况下最大力值基、标准机, 液压式力基、标准机的最大力值分别为:20 MN、5 MN、2 MN和600 k N。目前, 液压式力基、标准机测量力值不确定度能够达到1×10-4.

2.4 叠加式力标准机

叠加式力标准机进行计量采用的并非为绝对测量方法, 其进行测量的方法为相对比较测量方法。叠加式力标准机在进行力学测量时, 采用的是一组标准较高的测力仪, 同时采用适当的结构将其与被检定的测力仪进行叠置, 通过机械方式或液压方式来施加负荷, 从而进行比较测量, 确定被检测力仪的计量特性。在叠加式力标准机进行力学计量时, 标准测力仪的性能指标、被检测力仪的串联方式、安装质量和加荷结构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叠加式力标准机的力值不确定度。目前, 我国拥有的叠加式力标准机最大力值为500 k N和1 MN, 同时, 叠加式力标准机的力值不确定度能够达到1×10-4.

3 结束语

我国力学计量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力学计量体系, 加上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力学计量中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我国杠杆式力标准机、静重式标准机、液压式标准机和叠加式力标准机等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不断发展, 我国大批的量程宽、准确度高的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相继被研发, 推动了我国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剑.浅谈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现状[J].活力, 2013, (18) :51.

[2]张平, 陈俊.浅析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发展现状[J].科技资讯, 2014, (2) :217-219.

[3]伍卓亮.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现状及发展趋势[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4) :19-20.

[4]曹彦, 孟景华, 尚芳, 等.论计量技术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 2013, 4 (7) :90.

[5]甘承德.回忆计量科学技术工作者技术职称评定和计量技术工人等级工作[J].中国计量, 2010, (11) :60-61.

篇4: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关键词:力学 计量技术标准 发展 趋势

中图分类号:T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17-02

在计量学领域中,自开始应用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力学测量来完成对物体的定量描述。在计量测试的环节,主要包含了压力、振动、流量、质量等参数来进行计量测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力学计量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牛顿力学作为力学计量的理论基础,以质量为依据进行力学量的计算。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结合当代信息化、数字化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促进力学计量的方法得到长足的发展,形成一个更具完善的力学计量体系,计量标准装置更加精确、应用性更强。

本文通过对当代国内外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现状,并结合最新的计量应用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长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1 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发展现状

对于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来讲,对于测试的内容的而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测试装置。在力学计量的体系中,不同形式的杠杠原理,静力学原理,弹性原理,液压原理,干涉原理,多普勒效应以及压电等形式构成了不同的力学计量装置。

(1)杠杆式力标准机。

该标准机采用的是杠杆原理,通过作用力的作用实现装置的转动后,当平衡时,根据例力矩之和为零的机理来完成对力值的测量。在现实中比较常见的天平就是采用该原理来测试力值大小,如图1所示。该形式的标准机测试的精度的大小被装置的杠杆比、组合形式的不同和本身质量的精度大小有关。该装置的不确定度大小为1×10-4。

(2)传感式力标准装置。

该形式的标准机通过一定的感应元器件和附件组成一个测试系统,根据被测物体或者标准砝码的质量对该器件产生的弹性变形量的大小来判断元器件的变化量,然后采集信号的输出大小,从而进行质量衡量或者比对。如图2是一种典型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的变化情况来对质量测量。该装置的不确定度大小为2×10-4。

(3)液压式力标准装置。

该标准机的应用原理是根据帕斯卡进行对一个密闭液体进行压强比的判断,从而以标准砝码作为标准利用显示仪器标定质量值的大小。该测量机的应用值大小相比较于杠杆式和传感式标准机来讲,具有大的测定范围,可以达到20 MN,且有2 MN,5 MN等,液压式力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的大小为1×10-4。

(4)弹簧式力标准装置。

该装置根据弹性敏感元件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量的大小,通过传动的放大机构来完成对测试的压力等大小的显示。该装置的测量的压力的范围或不确定的大小与弹性元件的形式有关,通过有膜片式、波纹管式、弹簧式等。例如平波膜片的测定的不确定度的大小为10 kN,波纹管式的测量范围为1 kN。该装置的不确定大小为1.3×10-4。

(5)叠加式力标准装置。

该测力机主要的测试机理通过设定一个标准较高的测力仪器,然后采取机械或者液压的方式完成对力值的测量,比对分析测试力仪器的性能指标。标准力仪器的性能指标大小以及安装的质量等对该装置的不确定产生影响。目前我国的关于叠加式力标准装置的范围大小为500 kN~1 MN,该装置的不确定度的大小为3.4×10-4。

关于我国的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相比较国外来讲,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差距,不仅在力值范围上相比较而言,最大与最小值都比较窄,低于国外的发展水平,而且在力值扩展不确定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叠加式力标准装置应用中,美国 NIST在1991年建立的53 MN BM计量装置中,力值范围为4.5~53 MN,相对不确定度为0.038%(1.7 kN);而我国在2005年建立的50 MN BM,力值范围为5~50 MN,相对不确定度为0.20%(k=2),我国和国外计量标准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与不足。

2 力学技术标准装置发展趋势

伴随着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在力值的计量中,将电子信息技术与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融入其中,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如下。

(1)量限向两端延伸。

计量装置的测量的量限范围的大小由于受到测试要求与环境要求提高,对于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微小力值与超大的力值大小的设计研究与延伸,成为当前力值计量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内容。

(2)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对于计量装置的测量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以动态的力校准来完成对信号测定准确度的提高。将信息处理技术融入到力学标准装置中,对动态信号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动态的跟踪信号的变化大小,成为今后发展的方法之一。

(3)广泛采用传感技术和激光技术。

将传感器技术与激光技术融合到力学技术标准装置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根据压电效应、压阻效应以及多普勒效应等原理结合最新的传感元器件与传感技术,提高计量装置的测试的精确度。利用激光技术,通过正弦逼近的方法对信号进行改进与处理,校准的不确定度的灵敏大小得到提高。将计算机技术与力值标准装置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视窗风格形式,对人为误差降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力学计量装置的自动化控制与数据获取的可靠性成为今后发展的内容之一。

3 结语

伴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整个力学计量的设计过程中,将最先进的技术与手段融合到力学计量中来,建立一个功能与服务强大的数字化计量平台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唐纯谦.力值计量标准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测试,2009(5).

[2]唐纯谦,高富英,陈明华,等.3 MN叠加式力标准机的研制[J].中国测试技术,2008,34(2).

[3]杨晓伟.力学计量现状及发展综述[J].宇航计测技术,2008,28(4):27-29.

[4]伍卓亮.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现状及发展趋势[J].2009(4):19-20.

[5]JJG 734-2001“力标准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6]陈永强.浅析电能计量与装置[J].现代企业文化,2009(33):216-217.

[7]孙国银.电流互感器检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验证[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9(5):26-29.

[8]王万祯,苏仁权,王新堂.高强钢刻痕杆常温断裂试验[C]//钢结构工程研究⑧—— 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

[9]孙正席,裴东兴,张瑜,王卿,等.微型电子测压器的智能化设计FDYQ-Ⅱ[J].传感器世界,2012(10).

[10]武晓栋,郑宾,王薇,等.微型脉冲供电式光电倒置开关的检测系统[J].电子世界,2013(3).

[11]张少杰,马铁华,沈大伟.基于直角应变花的爆炸冲击波应力测试及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6).

篇5:计量技术岗位工作标准

QZ/LJ06.35-07

1素质标准

1.1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

执行《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一般干部通用标准》。

1.2学力与资历

1.2.1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

1.2.2从事实际工作三年以上。

1.3专业知识

1.3.1具有机械制图、电工基础、计量管理、误差理论、量值传递等专业理论知识。

1.3.2了解工业企业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一般知识。

1.3.3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计量管理、量值传递相关法律、法规。

1.3.4了解全矿各类计量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计量性能。

1.3.5掌握全矿各类计量标准的计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3.6掌握矿内开展的各类计量器具的检定程序和检定方法。

1.3.7了解国内外计量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4工作能力

1.4.1能编制各种计量管理程序,确定最佳管理方案。

1.4.2能对开展检定项目的各种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并确定最终检定结果。

1.4.3能组织协调计量管理业务技术工作,提出改进计量管理体制方案。

1.4.4能设计并绘制计量检测网络图及复杂量值传递系统图。

1.4.5能正确制订计量器具的增添和调配方案,并付诸实施。

1.4.6能解决计量管理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1.4.7能独立提出计量检测设备改造和更新检测手段的具体措施。

1.4.8能撰写对计量管理工作有指导价值的论文和工作总结。

2工作标准

2.1编写计量技术文件

2.1.1编制全面指导计量检定工作的检定系统技术文件,内容齐全,符合量值传递要求,并按变化情况及时修改。

2.1.2按国家规定,编制符合实际并能指导检定员按期完成任务的周期检定日程表。

2.1.3编制矿内尚缺的暂行计量检定规程或校验方法。

2.1.4制定矿内无检定规程的计量器具检定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

2.1.5编制计量检定系统的各种原始记录单据。

2.1.6根据生产发展,做好新技术手段的准备工作。

2.2指导检定技术工作

2.2.1协助检定员搞好计量技术的小改小革活动,并有一定成果。

2.2.2与检定人员共同探讨检定方法的改进提高,要有提高与改进检定工作的小结或论文。

2.3按制度规定对检定人员的检定质量和对计量器具使用人员的操作方法进行抽查评

价,并提出意见。

2.4承担计量技术培训工作。

2.4.1开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认真备课,耐心细致地讲解,提高检定员的技术水平。

2.4.2开展各种形式的计量技术竞赛活动,并有考核。

2.5积极参加各种技术活动,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微机和新技术进行管理。

2.6基础工作

2.6.1编写计量器具管理目录和强检计量器具目录。

2.6.2编制计量标准和大型计量设施更新改造计划,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2.6.3建立计量器具总台帐、分台帐,记录完整、准确。

2.6.4编制科学合理、适合矿山计量检测技术规定的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篇6: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1、力学计量技术标准装置的发展现状

1.1 传感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传感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就是使用一些感应元件和其它的一些附件,来对物体进行测量的一个力学测试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就是根据系统测试物体时,观察物体的实际情况,技术人员根据系统显示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来判断物体的测量结果。这种力学测量系统,能够很好地、准确的测量出所需要测量的一些项目,从而更加合理的使用被测量的物体。

1.2 杠杆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对后来的力学发展领域造成足够多的影响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杠杆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就是根据杠杆原理来设计的一项力学计量技术,通过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来让计量标准装置成功运转。杠杆原理在力学计量标准装置中的应用主要就是其平衡关系,当该装置达到平衡时,技术人员即可根据平衡原理来测量物体的力值。现实生活中,天平的测量原理就是该装置的一种形式,这种利用天平原理来测量的形式也是极其普遍的存在。

1.3 弹簧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弹簧式的力学计量标准装置主要就是根据弹簧受力产生形变,然后通过相应的观察或者其他形式来测量压力的大小。这种装置的测量压力值的范围很灵活,没有绝对的能够测量最大压力值,它可以根据弹簧的不同性能来改变其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力值。正是因为这样,弹簧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得到人们的好评,应用的领域也比较广泛。

1.4 叠加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采用液压或者机械方式来测量物体的力值,并且设定一个较大的测试仪器的装置就是叠加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这种力学计量装置能够通过对比来发现测试仪器的好坏,计量的数据准不准确等问题。除此之外,该种装置具备一个优势,即计量的标准装置的指标大小和测量仪器的`好坏都不会对该力学计量标准装置造成一点影响,这也就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无误。

1.5 液压式力学计量标准装置

这种装置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观察密封的液体压强来判断压力值。该原理是来自于帕斯卡的一次对密封液体压强进行判断的实验,当时帕斯卡对一个密封液体的压强比进行观察和判断,然后再以标准砝码为标准,使用显示仪器来确定标准质量的值。这种装置与弹簧式装置有类似之处,它的应用值的大小很灵活,根据需要来设定相应的规定值,包括2MN、5MN等等,它最大可以达到20MN。这种装置在生活中很少使用,但是在工程建设中,这种装置的使用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存在。

2、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新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在实际应用,也促进了力学计量标准装置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现在已经普遍的被应用到其中,下面就介绍几种力学计量标准装置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2.1 有静态方向发展为动态方向

在力学计量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往动态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除了有静态向动态转变以外,还要提高其测量的准确度。技术人员在使用计量技术的同时,必须要将一些新技术很好地融入进测量系统,比如将信息处理技术更好的发展为力学计量技术的重要一个环节,根据动态的数据来判断跟踪信号的强弱变化,这是力学计量的重要的发展内容和方向。

2.2 量限逐渐向两端进行延伸

由于受到测量要求和环境的限制,计量装置的测量范围也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的。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研究计量装置的两端力值,已经成为了对力值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之前的那种规规矩矩的力值研究已经难以满足计量技术的发展要求,所以对于两端力值的研究也是一种迫切的需求。

2.3 力学计量装置测量的自动化

在这个机器机械化的时代,很多装置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状态。力学计量装置的自动化,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发展趋势,是以后其发展的又一个主要方向和内容。力学计量的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各种方便的计算机性能软件,达到力学装置测量的自动化。这种形式下的力学计量装置,不仅可以提高计量数据的精确度,还能够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不出意外,是可以消除掉因为人工原因造成的错误或误差。就目前来看,在很多方面,我国的力学计量装置已经实现了高性能的自动化操作,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将自动化普及。

3、结语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化和信息化也已经很好地融入到了力学计量装置中,对力学计量装置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助推作用。在力学计量装置的以后发展过程中,将更多的高新技术和科技融入到自身的发展中来,已经成为了该计量装置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和要求。不仅要准确的采用各类高科技,还要汲取其他技术的优秀的研究方法,除了要加大力度研究两端力值以外,还要适当的采用新技术、新理论,从而更好地完善力学计量标准装置,促进其自身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篇7:计量管理标准

计量管理标准

The management standard of equipment modification

QG/HDXCH —02 08— 2008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计量管理机构及职能,计量专职人员的职责,计量工作的方针、计量器具管理、计量人员管理制度与奖惩、报告和记录。

1.2本标准规定了计量器具检定的各项规定,对仪器仪表的周期检定、临时检定、强制检定的要求,对检定结果的处理,对检定人员的要求和报告与记录等。本标准适用公司计量管理工作。2引用标准

《新疆华电小草湖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标准》(QG/HDXCH-01 01-2008)3术语(略)4 管理职能

4.1小草湖公司的职能

4.1.1生产建设部负责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监督运营单位按国家标准、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计量工作。

4.1.2审核计量管理、技术、工作标准制度等。4.1.3协调计量执法和处理企业内外部的计量纠纷。4.2运营单位职责

4.2.1由生产建设部委托运营单位负责全厂计量管理工作,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4.2.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4.2.3编制计量管理、技术、工作标准制度等,制定具体的检定管理办法。

4.2.4负责制定计量检测网络图,编写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及检定周期,监督使用中的计量器具定期自检和按时送检;配合上级作好计量检验工作。

4.2.5了解掌握各标准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计量纠纷,完善计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解决运行中影响正确计量的有关问题。

4.2.6审查制定周期检定日程以及计量器具的维修保养、降级报废等有关计量管理标准,完成各项检定和维修任务,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一致。建立计量器具台账。

4.2.7定期向生产建设部汇报工作,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按要求写出工作总结。4.2.8运营单位负责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护、仪器仪表定期送检等工作。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计量标准器具管理

5.1.1必须符合开展项目的检定规程要求,经上级检定机构或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出具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

5.1.2建立完善的检定工作管理制度,包括检定人员岗位责任制,计量标准器具使用、维护制度,QG/HDXCH —02 08— 2008

周期检定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计量标准及被检计量器具的技术档案资料保存制度。5.2计量器具的管理

5.2.1统一管理,健全计量器具台帐、档案,妥善保管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检定等原始技术资料。5.2.2内部使用的属于电测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由电力部门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

5.2.3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过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抽检率为100%,抽检合格率为100%。5.3仪器仪表的出入库检定

5.3.1凡新购进的主要仪器仪表,开箱进行检查验收,技术归档,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如发现问题、检定不合格的产品,应做退回厂家处理。

5.3.2如公司无力检定的主要仪器仪表入库前,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入库的检定,检定证书由运营单位运维部保管。

5.3.3领用计量器具后,填写仪器仪表清册,并安排周期检定计量。5.4周期检定

5.4.1编制在用标准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

5.4.2严格执行周期检定计划,严禁计量器具超周期使用,超周期按失准处理。5.5临时检定

5.5.1出现下列情况,要对计量器具作临时检定。5.5.1.1仪表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影响测量精度时。5.5.1.2有关人员提出仪表不准,经检查认为有必要检定时。5.6强制检定

5.6.1强制检定计量由上级计量管理机构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5.6.2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严禁超期使用,发现超期立即停用,限期检定或封存,对造成事故或经济损失者,追究运营单位专责负责人和使用人员的责任。

5.6.3计量器具一经发生损坏,由运营单位提出报废报告经主管领导批示后,可按计量器具报废情况使用。5.7计量考核标准

5.7.1标准计量器具按计划送检率100%,计量标准装置计量完好率100%。5.7.2在线计量器具周检率100%,调前合格率≥99%,抽检合格率100%。5.7.3计量故障差错率:重要盘表故障率小于0.5%,次要盘表故障率小于1.0%。5.7.4Ⅰ、Ⅱ、Ⅲ电能表按计划检验率100%,调前合格率100%,抽检合格率100%。

5.7.5现场互感器周期检验率≥98%,抽检合格率≥98%,回路二次压降测试按计划检验率100%。6检查与考核

6.1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过抽检合格后方可领用,抽检率为100%,抽检合格率为100%。否则考核责任部门100元。

6.2标准仪器仪表的台帐和检定记录不完整,每项考核50元。

QG/HDXCH —02 08— 2008

6.3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严禁超期使用,发现超期使用或造成事故和经济损失者,按安全生产考核规定考核。

6.4因人为责任造成计量器具损坏不能正常使用者,考核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损坏计量器具的全歀。

6.5对违反计量管理标准其它条款,视情节情况考核50—100元。7附加说明

篇8: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准化就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其主要作用在于为了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 并促进技术合作。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标准化工作经历了几个不同发展阶段。标准化的内涵不断深化, 外延也不断延伸。特别是随着计量技术的发展, 计量技术机构标准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为此, 建立符合计量技术机构特征的标准体系,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对计量工作的重要作用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 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作为一个技术服务单位, 能不能在当今市场竞争当中更好的服务于客户, 决定着机构的长远发展。标准化工作能不能促进计量工作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应有作用, 决定着标准化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

标准化在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中的应用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开展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时, 溯源性是一个重要的计量术语。计量是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而进行的科技、法制和管理活动。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是计量工作的重要特点, 其中, 溯源性是准确性和一致性的来源。由此可见, 计量不同于一般的测量。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实施是通过各项技术和管理活动来实现的, 是通过利用资源和实施管理活动,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重复性活动。

通过制定标准可以把机构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 为组织提供长期而有效的服务, 因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 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了个人知道多少, 组织就知道多少, 将个人的经验转化为机构的财富。更重要的是, 只要有了标准, 同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 也不会因为人员的不同, 在检定、校准结果的质量上出现差异。

通过编制管理文件保证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在运行中得到控制, 将“PDCA” (P (Plan) —计划;D (Do) —执行;C (Check) —检查;A (Action) —行动) 运用起来, 使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更符合计量工作程序。

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标准体系的意义

标准体系是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国家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随着检测技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计量技术机构也需要在企业标准的层面上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我院建立的标准体系是以技术标准为主体, 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标准化体系, 这对于规范技术和管理行为、提升服务社会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建立符合计量科学技术特征的标准体系是我院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建立既不同于服务业以服务提供和服务保障标准为主的标准体系, 又区别于以产品标准为龙头的生产企业的标准体系, 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院标准体系特点, 紧紧围绕计量检测技术活动主线, 以检测方法标准为核心, 完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我院目前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 我院依据GB/T 1.1-2008《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目前, 院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一是组建了院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二是起草发布了院标准化工作导则;三是研究编制院标准体系表;四是研究制定一批校准规范, 对部分作业指导书有选择性的转换成工作标准, 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并根据院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进行审核、确认和发布;五是处理好院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使二者互为促进, 相得益彰。

对建立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思考

所谓标准化管理创新, 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结合法定计量机构检定、校准、检测工作实际, 以改变标准化管理现状, 建立差别优势, 满足顾客的期望, 提高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建立标准体系, 提供综合管理平台, 改变标准化管理观念, 完善组织机制, 优化管理模式, 加强标准制定、实施及实施的监督管理, 在标准化管理活动不断循环上升过程中, 创新完善标准化管理。

1. 观念创新, 通过竞争管理获得差别优势。

观念创新是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前提和依据。没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标准化管理观念, 就不可能实施创新行为。传统的标准化理念将标准化管理定位在“技术基础”和“管理手段”方面, 其管理宗旨为“产品合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旧观念指导下的标准化工作已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不可能成为构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甚至制约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改进与提高。因此, 必须摈弃旧观念, 树立市场经济下的“竞争管理”标准化观念, 通过获得“差别优势”, 让顾客更满意。

2. 机制创新, 为标准化管理创新提供保证。

机制创新是标准化管理创新的保证。具体包括标准化管理机构的设定、 (标准化管理的) 用人机制、科研与激励机制、监控机制、评价机制等内容。

(1) 建立标准化管理的监控机制。首先应加强标准化机构建设, 设立与之匹配的 (专兼职) 标准化长效管理机构, 明确分管标准化工作的领导, 指导和监督标准化的科研及管理活动。其次, 构建标准化网络, 各部门指定熟悉业务、熟悉标准化的人员担任 (专兼职) 标准化管理 (人) 员, 形成标准化管理网络。

(2) 建立新型的标准化管理用人机制。设立标准化管理岗位, 树立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 提高标准化人员地位, 把引进标准化管理人才与培养企业自身人员相结合, 使具有广博知识、熟悉管理和技术活动的人员充实到标准化队伍中, 同时聘任专家学者为标准化活动出谋献策。标准化管理人员应是一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及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机构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使之始终掌握本领域标准化发展动态。

(3) 建立标准化活动的科研与激励机制。这里的科研不仅仅指与技术研发有关的标准化问题, 还包括某些专项问题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和攻关活动。激励机制与科研活动密不可分, 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的积累和提升。

(4) 建立标准化管理的评价机制。借助标准体系综合管理平台, 由标准化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管理各种体系评价, 依据标准化“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理, 统筹管理各类体系, 确保各体系对同一管理事项体系文件内容的一致性, 避免冲突和抵触, 简化、优化各类文件, 使其更加协调、统一, 从而使管理越理越顺, 真正实现系统、全面的, 而不是相互游离、杂乱无序的管理。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标准化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对建立的标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建立标准化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3. 标准创新, 保持先进性、适宜性、协调性和配套性

标准创新是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核心。标准化就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活动, 要从标准内容确定、使用管理等方面实施创新。在制定标准时要具有前瞻性, 要与战略目标一致并充分考虑产品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强化内控标准的制定, 必须通过市场调研获取潜在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特性。然后, 研究、建立技术要素与顾客利益的联系, 把顾客需求转换成产品的技术特性, 通过评价和测试, 最终形成标准。

标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它是标准化管理的综合平台, 要根据市场需求、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以及竞争者等情况, 适时修订和完善体系中的标准, 始终保持标准的先进性、适宜性、协调性和配套性, 才能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综上所述, 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标准体系, 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并在体系建设中促进标准化管理创新, 将标准化管理创新内容融入到标准体系中, 相互促进, 持续改进, 不断提高, 才能使标准体系真正成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 从而促进计量事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摘要: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 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作为一个机构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 决定着机构的生死存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 这决定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适宜和有效的各种管理体系。用标准化的手段把握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律,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才能保证检定工作数据准确可靠、科学公正。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体系,计量检定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试论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措施下一篇:学生宿管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