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冷链物流发展

2024-05-12

山东省冷链物流发展(通用6篇)

篇1:山东省冷链物流发展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李艳霞

山东行政学院 经济贸易系

摘要:物流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和医改的深入,都使得医药物流必须压缩成本,提升效率。作为医药物流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冷链物流,目前发展中存在第三方市场不成熟、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应从加强政府监管、实施药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增强人才建设等角度,来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标准化 1.药品冷链物流面临的市场环境分析 1.1物流行业整体状况分析[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其发布的《2012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中指出,2012年物流企业人力成本平均增长15%到20%,燃油价格相当于2000年的3倍左右,过路过桥费占到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多数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超过利润总额,大中城市物流业用地及仓库租金再度上涨。去年1至11月全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5%,而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1.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3.7%。总的来说,2012年我国物流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物流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在宏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物流业必须实现自身的“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1.2医药物流环境

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对医药物流模式提出规划,“现代医药物流、网上药店以及第三方医药物流等新型药品流通方式逐步发展,扁平化、少环节、可追踪、高效率的现代流通模式比重开始提高。”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销售将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在此背景下,要求医药经营企业深挖“第三方利润源”,对医药供应链条控制整合,从而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费用率为11.1%。按此物流费用率推算,2010年我国医药企业物流成本大约为1270亿元。而2010年日本医药制造业物流费用率仅为1.44%,比我国低9.66个百分点。如果我国医药企业物流费用率达到日本水平,201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可节约大概1000亿元的物流成本。[2]医药企业物流费用率的降低也就意味着利润的增长。1.3药品产业环境

2005-2010 年,我国医药工业年均增长23%。在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的背景下,我国有望在2020 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3]据中国冷链物流网统计,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中的3%-8%,且上升趋势明显。这意味着作为其流通关键环节的药品冷链物流将迎来发展机遇。[4]

生物生化制药行业是现阶段药品冷链需求的主力。[5]2011年,生物生化制品的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515亿元,同比增长26.73 %。在新医改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未来生物生化制药行业仍将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药品冷链物流市场将获得强大的推动力量。

综上分析,在我国物流业整体状况并不乐观、生物医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认识到药品冷链物流这一物流细分行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医药冷链物流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为物流实践服务,应当成为我国物流学界和药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紧迫课题。2.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现状概述 2.1药品冷链物流概念及其特点

药品冷链物流并没有特别精确的定义,一般说来,药品冷链物流即指为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的冷藏冷冻药品生产、储运、批零销售、终端配送等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的系统工程。药品冷链物流,物流活动的客体是特殊商品--药品,这种商品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作用;物流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必须确保全程低温,不允许出现冷链断链。

药品冷链物流具有多批次、小批量、不可预测、质量标准要求高、监测难度大、物流成本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对药品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对于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包括潜在的供应商)来说,认清这些特点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竞争、获取企业利润的基本要求。

2.2药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问题

2.2.1药品冷链物流的第三方市场不成熟

当前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市场上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很多医药冷链需求方宁愿出资自建冷链物流体系,也不愿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冷链物流的整体投资同常温物流相比要高。这导致国内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商不多,外包可选择对象较少。此外,有不少药品如人血制品等属于需要冷链物流特殊储运条件,托运风险较大,更削弱了冷链物流需求方外包的动力。二是医药冷藏品储运呈现多批次、小批量的特点,很难实现规模化操作,普通企业承接这种冷藏品业务的利润很低,甚至会出现亏损。

上述原因导致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介入程度低,市场不成熟,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拥有覆盖全国的药品冷链配送网络。2.2.2冷链储运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的冷链设施设备不足,突出表现在硬件设施供需缺口较大,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从运输角度来看,运输时被动制冷方式占比较高,所谓被动式制冷即采用冰块、冰排等方式对低温药品进行制冷。这一制冷方式在药品终端配送环节采用的更为普遍。而主动式制冷占比较低,主动式制冷即采用冷藏车、冷藏集装箱等工具对低温药品进行制冷。从仓储角度来看,全国现有冷库中,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比例很高,硬件设施和管理方式难以符合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6] 且这类冷库大多只能发挥仓储功能,在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目前能够较好地满足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功能要求的冷库并不多。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设备是药品冷链物流优质高效运作的首要前提,这种落后的现状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亟需改进。

从信息化角度来看,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信息化水平低主要体现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温湿度数据采集和实时预警方面。在当前的药品冷链物流运作实践中,大多通过人工测温、纸面记录等方式采集低温药品存放环境的温湿度数据。这种数据采集方式从采集的时间周期看具有较大随意性,同时数据记录的差错率较高。2.2.3 药品冷链物流的专业性人才匮乏

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人才成为我国的紧缺型人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之势。从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类别来看,可分为三类:(1).高端型人才。这种人才一般要求具备较强的战略制定能力,可以对公司的整个冷链网络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国家宏观政策、相关行业走势具备较强的解读和应对能力。这种人才在市场上最为稀缺。(2).中级管理人才。这种人才要求会管理、懂技术,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公司决策,完成公司交付的各项任务。相较于高端人才,这种人才标准放低了,需求量加大了。(3).企业基层员工。一般意义来说,基层员工不应缺乏。但放在冷链物流行业,特别是药品冷链物流行业,要求基层员工懂一定的医药知识,掌握一定的制冷技术,有一定的管理技能,几种要求相叠加,人才选用标准就相对较高。加上当前学校教育偏重理论学习,而企业用人看重实践能力,人才的生产与使用之间出现错位。上述原因,导致基层员工层面也出现了供不应求格局。

3.药品冷链物流质量提升路径

要提升药品冷链物流质量,需要政府部门、医药流通企业、物流协会等多方共同努力,从以下方面加以推进。3.1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部门对药品流通的监管可以界定为“政府有关部门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药品质量、药学服务质量、药品销售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对药品质量安全加强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所在。我国医药行业监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但以国家药监局及其各级机构为行业主管方。政府对药品冷链的监管对象有两个:一是医药制造企业,一是医药流通企业(含参与到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限于本文的研究范围,笔者仅对医药流通企业的监管进行讨论。政府监管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企业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无论是储运环节、末端配送环节都必须具备所需要的设施设备。(2).要求企业制定完善的冷藏药品管理制度,规范冷藏药品的操作流程、温度异常应急处理流程等。严格执行低温冷藏药品的购进验收制度,增加日常检查养护频次,确保低温冷藏药品质量安全。(3).建立严格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准入制度,限制不合格者进入医药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3.2完善并切实落实药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药品冷链物流运作实现信息化和规范化的基础和前提。从药品流通角度来看,医药流通要完善两方面标准:(1).药品编码的标准化。药品编码标准化主要是指药品包装条形码的规范化标准化。目前,目前医院及药店销售的药品,在使用的药品外包装上没能做到100%使用条形码,即使已经使用条形码的药品,各生产厂家也没有规范统一,问题药品的追溯相当困难。同时,这与经济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不够协调。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应当尽快制定统一的、适合医药行业应用的条形码标准或规范。对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无论是用于药店还是用于医院,都必须在外包装上采用统一的条形码。条形码上应当包含国家药品编号,生产厂家编号,使用期限和药品批号等信息。为便于流通、销售和零售,对药品从外箱到内包装,再到销售单元,及至最小使用单位的包装上,应当使用有区别的条形码,以便于不同环节的管理。(2).药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化。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可分为四个部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5]其中,服务标准是核心,是其他标准发展的根据。2012年底,《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8577-2012)、《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GB/T28842-2012)等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国家标准相继出台。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将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也着重强调了药品冷链物流的管理和提升。虽然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标准体系在快速推进,但是与市场的需求之间还有不小差距,还应进一步对药品冷链的具体细分行业出台操作规范。如对血液制品、疫苗等出台具体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

需要指出的是,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并不代表在医药流通领域就能够得到切实应用。要使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在现实中得到切实执行,仍需政府监管部门、物流协会等组织机构在企业里对相关理念和各种规范加以宣传推行,使企业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在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真正落实。

3.3加快药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广泛推广应用网络技术,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低温药品的存放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这不仅有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还可以实现医药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医院、防疫站、卫生所、医药冷藏库等整条供应链上下游各节点的信息共享,可以提高整个链条的稳定性。在低温药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中,冷链的连续数据很重要,为达到冷链商品在运输、存储、配送过程的无缝冷链监控目的,可通过RFID技术对低温商品在库、出库、运

输、交货、回库等各环节进行温度监控,确保低温药品处于全程冷链环境之中。此外,RFID技术还可与冷藏箱使用相结合,实现多批次小批量低温冷藏药品单品级别实时温度管理。3.4加强药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研发使用

药品冷链物流所需要的冷藏车、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建设配备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物流运作水平。为使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质量提升,加强恒温恒湿冷库建设、冷藏车(箱)研发升级连接等设施设备体系的配套完善,对提高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运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药品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研发使用,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1).标准化建设。对物流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包装、运输、装卸工具、使用的托盘等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如保温箱保温性能存在差异,影响冷藏药品的质量,需要统一标准规范。(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发改进。针对目前药品冷链末端环节“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现实情况,应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3.5培育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服务供应商

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是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的主体。低温药品对物流服务品质的要求很高,从各个制药企业来说要拥有全方位、门到门的物流能力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此外,制药厂的低温产品要辐射全国,也必须借助于拥有强大冷链网络覆盖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使低温药品的冷链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要培育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1).完善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准入标准,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市场提供清晰的参照物;(2).大力鼓励规模企业进入,实现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尽快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不鼓励更多的小型医药物流企业产生。这样,才会在降低低温药品物流服务成本的同时提高物流服务品质,使低温药品质量在物流链条上得到保障。3.6药品冷链物流人才供应体系建设

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唯一动力源。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是医药、制冷、物流管理等各学科都涉及的复合型人才。药品冷链物流人才体系建设,应从三个方面开展:(1).高端人才体系建设。要满足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有两种路径:一是企业内部培养,有针对性选择企业中层骨干,实施“接班人”计划。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企业的认同感强,弊端在于视野可能不够开阔;二是从外部招聘。外招而来的高端人才,视野较为开阔,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做法,但是要注意所招人才与本企业在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兼容性问题。(2).中端人才体系建设。企业中层人才承上启下,位置十分关键。对于中层人才,应以企业内部培养为主。如采用竞聘、轮岗、到高校脱产培训等方式让基层优秀员工脱颖而出,成长为企业中层骨干。(3).基层人才体系建设。企业基层员工多由应届毕业生招聘而来。鉴于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与企业对人才现实需求之间的脱节,企业一般难以招到十分满意的人才。对此,校企双方要加强合作,如采用“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使学校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同时可以使学生提前适应现实工作环境,做到毕业后能够很快对工作上手。4.小结

药品作为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特殊商品,其安全性在任何时期都不能忽视。尤其随着温度敏感性药品比例的增多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药品冷链物流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药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升药品冷链物流水平给出了可行建议。应该看到,尽管我国药品冷链物流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巨大提升,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较还存在很大不足,药品冷链物流发展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0.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12.p113-114 1.(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中国冷链物流网.http://

篇2:山东省冷链物流发展

1、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现状

(1)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经营规模

据中国医药商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冷藏药品约占医药销售总额的25%,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巨大。

(2)缺乏专业化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企业

目前现实中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由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各自承担,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也仅限于企业自有的冷库、阴凉库和少数冷藏车,受企业经营区域和规模限制,冷链配送范围一般仅为单个省个别几个地区。

国内迄今尚无专业从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具有覆盖全国市场配送能力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

(3)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运输状况

①运输载体

※自主制冷动力冷藏车;

※保温材料制备的、加冰袋或冰排降温的被动式保温箱;

※安装制冷设备的主动式保温箱(受客观条件限制,采用的企业极少)。

②运输方式 A、近距离(单程200公里以下):

※经营企业自有冷藏车配送,※经营企业自有厢式货车运载被动式保温箱配送,※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运输。

B、远距离(单程超过200公里以上):

※药品生产企业自有冷藏车运输(采取此方式的生产企业甚少)。

※生产或经营企业采用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运输。

③物流途径

※被动式保温箱委托普通物流公司采用厢式货车的公路运输,※被动式保温箱委托中铁物流的铁路运输,※采用中铁冷链物流专用被动式保温箱的铁路运输,※被动式保温箱委托航空货运公司的航空运输。

④温度监测

※采用冷藏车自备的温度监测设备,由驾驶员监测;

※采用经验证的被动式保温箱,由物流公司承诺在时限内送到收货单位。【随意性大,可控程度低】;

※在同一批被动式保温箱中随机放置数个温度记录仪,到货后回顾性查验。

(4)药品流通行业冷链管理现状

① 冷藏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日渐健全。

各企业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建立了冷链管理相关的可操作的制度(SMP)和程序(SOP),从药品冷链经营质量管理入手,制定涵盖了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养护、出库发货复核、送货等具体操作标准。

② 冷藏药品经营企业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日渐完善。

各企业根据冷藏药品的特性,重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设置有冷库、阴凉库、常温库、冷藏车、冷藏箱、双路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等,严格遵守温度要求,确保冷藏药品仓储和运输的安全。

③ 冷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冷链管理理念落后。

只注重仓储、运输过程的温湿度变化结果管理,忽视了导致温湿度变化的直接、间接因素(如制冷机、库门、冷凝器、电源等)的监管。冷链管理缺乏系统化管理的理念。

※ 冷链管理不注重物流过程,可追溯性差。

即使使用冷藏车送货也只能保证到货验收时,验收员直观地了解药品到货时的温度,在途温度无法即时显示、追溯,更无法得到完整、客观的在途温度记录。在途温度的记录和追溯成为冷藏药品流通环节中的空白。

※ 冷链环境监管技术落后,缺乏实时监管、实时查询和冷链温度追溯的技术手段。

现行制度及所采用的温度检测技术手段其冷链环境监管数据是各企业建立在自觉性基础上的“自我求证”的数据,缺乏科学、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充其量只能做到根据药品在本企业仓储、运输的温度监测结果,回顾性地判定药品质量合格与否,无法科学地追溯药品在本企业验收入库前的温度状况,更无法获得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出库后的整个冷链储运过程中的客观、可靠的温度数据,即使存在冷链“断链”的事实,也无从知晓。

※ 冷链物流温度保障存在的问题严重

现实中,部分生产、经营企业药品长途运输采用的是泡沫塑料保温箱加冰袋或冰排的被动降温方式。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箱体内温度波动大,受路途远近、环境温度高低、在途时间长短等客观因素影响,采用这种冷链送货方式,货到签收时药品几乎难以达到规定温度要求。

(5)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专业经营冷藏药品的批发企业冷链管理理念先进,软硬件水平高,代表了当今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管理的高水平。

全国各地都有少部分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走差异化经营的路子,逐渐积累和形成了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多以经营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疫苗等冷藏药品为主,所经营的冷藏药品市场份额可达到本地区的40%左右,经营规模达到5~10个亿元左右。

篇3:山东省冷链物流发展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果蔬、肉类、水产品、花卉、茶叶等产品在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 以保证产品质量, 减少损耗, 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2010年广东省生产蔬菜2 718.59万t, 水果1 128.73万t, 水产729.03万t, 肉类441.1万t[1]。据初步统计, 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5%, 10%和15%左右[2], 仅果蔬一类广东省每年损失就达几百万吨。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可大大减少农产品运输和储存的腐损率, 增加市场的有效供应, 稳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保障“菜篮子”供给充足。

1 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广东省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 完善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 改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环境, 有效地促进了冷链物流的加速发展。截至2010年, 全省拥有大小冷库1 400多座, 冷库容量超过130万t, 约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14.8%;冷藏车保有量达2 300辆, 冷藏船吨位160万t。具有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企业有130多家, 3 000 t以上冷库容量的企业39家[2], 其中广东广弘食品冷冻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太古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大沥桂江冷库储存配送有限公司等3家被评为2012年中国冷链物流50强。达到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园区有18个, 美国、日本、台湾、香港20多家外资冷链物流企业相继进入。2012年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联合多家单位组建了“广东省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开始开展冷链物流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虽然广东省冷链物流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 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部分果蔬、部分奶制品基本在没有冷链的条件下运输和销售, 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处于常温状态下运输, 尚未形成农产品冷链运输体系。按美国10年前的水平, 1亿人口的地区配套的冷库容量至少600万t。但广东常住人口已超1亿, 冷库容量只有130万t。

冷链物流专用装备较为缺乏, 特殊专业冷库数量不足, 装卸设备不配套, 基础设施总体比较落后。

区域发展不均衡。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较快且冷库设施主要分布于广州 (37万t) 、深圳 (16万t) 、佛山 (7.9万t) 等城市, 占全省容量的65%左右;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

2 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模式

2.1 以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直销型模式

广州食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食品集团) 是一家集食品加工、冷藏储存、屠宰加工及鲜肉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着力构建以牲畜屠宰、肉类分割、冷藏物流、肉品精深加工、销售配送为核心的紧密型一体化肉类全产业链。企业利用“皇上皇”、“孔旺记”以及“香肠先生”等老字号品牌、市场和客户优势, 建立库容达到1.5万t的冷库和物流配送中心, 绕开批发市场等中间环节, 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自身业务, 建立自己的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系统。该模式产供销一体化, 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 物流效率得到提高, 物流成本易于控制。这种模式销售渠道固定, 避免了自主经营的市场风险、决策风险和生产风险, 有利于生产的稳定、货源的充足供给和平衡市场的供需矛盾。但这种模式市场交易费用和配送成本高, 需要一定的企业规模, 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弱[3]。

2.2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模式

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拥有500多家经销大户, 蔬菜交易区占地面积18万m2, 每天的蔬菜成交量达1万t, 占广州市蔬菜上市量70%;水果交易区占地面积18万m2, 进口水果交易量占全国进口水果的70%左右。公司冷库总库容达到1.5万t, 依托批发市场开展冷链物流业务, 以冷藏仓储为主, 同时经营各类新鲜水果、蔬菜、食品、副食品等农产品配送服务。生产者或中间收购商将分散的农产品销售给批发市场经销大户 (批发商) , 经销大户将农产品冷藏在批发市场冷库, 同时通过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发送至零售商销售, 从而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该模式把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紧密联系起来, 产业带动能力强, 有效降低或消除市场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扩大农产品的交易半径。但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交易环节多, 流通效率低, 流通成本高[3]。

2.3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

广东太古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与香港的太古冷藏仓库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公司不从事任何直接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有关的活动, 只完成农产品在生产者和零售商之间的流通任务, 实行物流外包和物流的专业化、产业化和完全市场化。这种模式使得生产者和零售商能更加专注于自身业务、减少市场风险, 发挥各自技术优势, 提高盈利水平, 也能充分发挥冷链物流专业性强、效率高、流通半径大的优势, 是未来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的主要选择。公司冷库总库容达到4.2万t, 由5个独立库房组成, 拥有温控的封闭月台及33个装卸口 (配备先进的装卸平台) , 使用最新的冷链管理系统软件。业务涵盖高、中端的进口冷冻水产品、冷冻肉制品、速冻食品、奶制品、红酒、巧克力及雪糕等冷冻冷藏商品的储存及物流配送, 能为客户及客户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冷链物流服务, 通过高水准的冷藏仓储服务与高水准的冷藏配送服务的结合, 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物流解决方案[3]。

3 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及机遇

3.1 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对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地区, 亚热带水果及水产品资源丰富, 生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跨省贸易量大, 其中花卉销售额全国第一, 水产品产量第二, 水果和糖料产量第三, 肉类产量第六, 蔬菜产量第七。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是适应广东省农产品大流通的需要, 也是提高全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需要。

3.2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

随着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大, 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日渐增长 (见表1) , 居民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需求, 对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发展冷链物流, 对于提升农产品消费品质, 减少营养流失, 保证食品安全, 满足居民消费具有重要的作用。

3.3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

广东省立足优势自然条件, 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深入实施“三高农业”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项目, 大力发展热带、南亚热带特色经济作物、园艺产业以及优质畜禽生产, 建成了一批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 (区) 。随着生鲜农产品生产布局的完善, 跨区域的规模化经营日趋明显, 农产品冷链物流成为市场跨区域流通的必然方式。

4 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及装备

4.1 农产品保鲜关键技术

农产品保鲜技术正向着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 其中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农艺控制和生物技术控制。标准化、自动化和配套化以及有机 (绿色) 果品贮运保鲜技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新型物理保鲜技术的研究方面, 注重辐照及静电保鲜、空气压力控制保鲜、温湿度和气体特殊控制保鲜、热激处理保鲜技术及设施的研究与开发;在新型材料保鲜研究方面, 注重多功能聚烯烃基保鲜膜保鲜多功能涂被保鲜剂及保鲜技术、环保型生理保鲜剂和新型代谢抑制剂 (1-MCP) 及保鲜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在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方面, 注重微生物拮抗保鲜菌、天然提取物质、防生保鲜剂、基因工程技术保鲜的研究与开发[4]。

4.2 冷链物流关键装备

冷链设备是实现冷链低温控制的基础设施装备, 主要有低温仓储、低温运输, 生产销售环节多用中小型冷库和冷藏车, 流通环节多为大型冷库和冷藏车。压缩机是冷链物流装备的核心, 目前压缩机逐渐开始使用变频技术, 通过控制和调整压缩机转速, 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的转速状态, 从而提高能效比, 相对定频设备节能20%~30%。目前变频技术已应用于中小型、大型冷冻设备的离心压缩机、活塞压缩机和螺杆压缩机, 且应用比例逐渐增大。

制冷行业普遍使用R22 (HCFC-22) 制冷剂, 不仅对臭氧层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而且温室效应显著。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 我国加速淘汰HCFC制冷剂, 2015年要淘汰10%用量, 2030年要全面停止HCFC在新产品中的使用。目前各大企业纷纷转战新冷媒, 氨 (天然工质) 及环保制冷剂R404A、R507等常规制冷剂、CO2/NH3等天然环保工质的应用加速。多家公司推出R32替代R22的压缩机, 采用CO2的临界循环压缩机种类明显增多。

4.3 信息化技术

冷链物流产业通过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技术、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等物联网技术, 结合建立价格、质量、应急长效预警机制, 建设全省和区域性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并向展示、交易、国际采购方向延伸。冷链物流企业可借助物联网技术, 改造或完善信息化系统, 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率先在食品溯源、质量安全、监控监管等方面开展物联网示范工程试点, 推动生活服务业和物流业融合, 促进冷链物流服务过程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

5 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2011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我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粤府办[2012]47号) , 《关于加强我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通知》 (粤办函[2012]759号) 。这些政府宏观指导意见的出台, 为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5.1 加强农产品冷链储运设施规划建设

坚持发挥市场配置与财政资金引导相结合的作用, 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加大投入, 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包装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仓储贮存、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 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步处理、预选分级和贮存设施予以补助。利用“农超对接”专项资金支持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 将农产品保鲜库列入广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对购买保鲜库的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1/3的购机补贴。到2015年, 全省计划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新增冷库库容180万t, 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3%、33%和40%以上, 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2%、6%和8%以下。

5.2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的规定, 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 研究制定减免农产品流通企业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积极为鲜活农产品配送车辆进城提供便利的通行和停靠条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用水、用电、用气以及储藏鲜活农产品的冷库用电与工业同价。优先保障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用地。加快农村公路和田间运输通道建设, 为农产品离乡进城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5.3 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 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加强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对接, 积极探索农产品冷链物流融资模式, 并在贷款利率和审贷机制上建立便民绿色通道。建立完善基本涉农保险制度, 鼓励、支持各地及各类保险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创新面向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统计局.2011年广东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2]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R].2011.

[3]张琳, 庞燕.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32 (10) :1-3.

篇4:山东省冷链物流发展

关键词 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政策; VMI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5

广东省是我国的南海明珠,珠三角的重要经济要地。由于地处亚热带地区,广东省的特色果蔬与水产资源都异常丰富,这为广东省大力发展生鲜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此,由于物流运输业的日益发达和客户的高品质需求,省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也在近年来得以迅速提高。所以为了抓住这个发展需求和机遇,国家及地方政府也不断推出相关政策来加强扶持广东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寻求更高层次的突破。

1 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对果蔬、肉类、水产品、茶叶等农副产品进行低温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并达成最终销售。这一系列流程的关键是适宜的温度控制和运输保护,保证农副产品的品质前提下,减少损耗、防止污染,所以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套特殊的、组织规划性很强的供应链系统。在政府政策与投资的双管齐下扶持背景下,广东省自2010年开始,在蔬菜、水果、肉类和水产等方面分别降低了流通腐损率25%、15%、10%、18%。这一高效成就正是得益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不断研究以及政府方面政策的正确优化,让广东农业为市场不断增添有效供应,稳定了当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保障了省内外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食品安全。

1.1 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广东省是我国冷链物流技术较为发达的地区,而且在推广应用与设施完善方面也很有心得。尤其是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省冷链物流产业全速发展,截至到2014年,省内已经拥有1 700座冷库,冷库总容量超过150万t,占到了全国冷库总容量的18%。另外,在冷藏运输方面也颇具规模,全省有2 500辆冷藏保鲜车,而冷藏船的吨位也超过200万t。为了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广东省政府自2000年以后就积极放开市场,自由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目前,省内具有相当规模的冷链物流企业已经超过130家,近1/3的企业都有超过3 000 t的冷库容量,其中以太古冷链物流、光弘食品冷冻实业与佛山南海区大沥桂江冷库储存为首的三大企业已经被评为2014年中国冷链物流50强企业。另外,为了交流经验和促进进出口贸易,广东省还建立了大型冷链物流园区18个,为国外同行企业开拓市场空间,寻求合资合作,像美国、欧洲、日本和台湾等20多家外资企业已经纷纷入驻,与广东省内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商业协作关系。2012年,广州大学还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参与了省内的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多家企业共同组建了“广东省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开展冷链物流的标准化科研工作,从技术层面加强了冷链物流体系下农产品的品质与食品安全性。

1.2 发展模式

1.2.1 直销型发展模式

考虑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时效性与安全性要得到保证,所以,近年来,广东农业与食品加工业选择联合进行以生产加工为企业龙头的主导型冷链物流产业营销模式。这一直销型模式是由广州食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起的,它是一家集合了食品深加工、冷藏储存、屠宰加工与鲜肉销售等业务的综合国有企业,生产重点就是对肉类的一条龙加工作业。在广州,“孔旺记”“皇上皇”“香肠先生”等老字号品牌的鲜肉供应都来自于以广州食品公司为首的直销模式。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广东政府从2012年开始,注重并加大了对广州食品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资和政策扶持,使食品加工企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冷藏库容,如目前,广东食品公司就已经拥有了2万t的冷藏库容以及自家专属的物流配送中心。他们的深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很好的绕开了许多普通市场必须经过的批发商、运营商都中间环节,直接向产业链延伸自身业务,建立了一条简洁高效的冷链物流终端销售产业链,形成了自己的营销体系,让产供销一步到位直接实现一体化。这样做不但提高物流效率,也控制物流成本,稳定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经营模式与产品价格。最重要的是,该直销模式规避了来自于市场自主经营可能出现的各种生产与决策风险,更加利于自身生产的稳定性与货源的流动性,解决了广东农产品市场多年来供需方面存在的矛盾。但相对来说,目前,广东省内像广东食品有限公司这样规模的大企业还不算多,许多其他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还未能达到一定的企业规模,所以在应对这种需要高市场交易与配送成本的直销型经营模式来说,还有些力不从心,需要长时间的发展与成长。

1.2.2 批发型发展模式

批发型发展模式在广东地区十分常见,多年来都是广东省内外农产品交易的主流形式。以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为例,他们拥有多达500家以上的经销大户,每年都能交易18万m2以上的农产品,每天的蔬菜成交量达到1万t以上,占到全省蔬菜上市交易量的70%,是广东省的蔬菜批发龙头企业。由于企业秉承批发型发展模式,所以企业主要以冷藏仓储为主,保证了每天2万t农产品在冷藏仓库中的进出流通,通过大型批发市场主导冷链物流的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中,生产者、批发商、运输商、零售商、加工商都被紧密的联动起来,使产业发展的机动性越来越强,这种活跃的流通性使得市场交易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被消除,扩大了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易半径。不过该模式也有缺陷,那就是交易经手环节过多,在降低了流通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流通成本。

1.2.3 基于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简析

以上探讨了广东省目前在农产品方面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究其根本,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须品,属于国民刚性需求。在相对稳定的市场流通与社会发展情况下,人口数量与饮食结构都是长期不变相對稳定的两个参数,所以这种刚性需求在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发生剧烈波动。但从2007-2014年各项统计中发现,广东省农产品市场消费趋于小幅上升的状态,总体上农产品需求的年增长率达到2.5%,这样的增长效率就可以发现,省内的农产品流通已经逐渐融入到了市场经济节奏当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广东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也表明了广东省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巨大需求潜力。如表1。

表1 广东省2007-2014年农产品消费量

种类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果蔬236.5240.4237.5237.8240303.5305.5308

肉类7060.4555.2856.959.1759.3359.4559.89

水产品62.561.867.46869.467.260.567.8

乳制品38.741.544.244.846.548.949.352.1

消费量407.7404.15404.38407.5415.07478.93474.75487.79

从上文的论述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需求与供给在市场中呈现上升趋势,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但也存在问题,如广东省除了几家大企业之外,其他企业的冷链设备利用率还较低,而且物流实现率也常年无法达到标准,给广东省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带来了发展压力。换言之,是冷链物流分布结构的不够合理而导致了整个产业与市场供给处于失衡状态。同时,相关的冷链物流需求方与供给方存在信息对接与交流方面的差异,是导致省内冷链物流信息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1]。

2 来自国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经验

我国虽然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有着上千年的农作物种植经验,但在农业现代化科技发展设备的研发与使用方面却不及欧美各国,说明我国在对农业科技化的思想认识与具体行为实践方面还不够全面,亟待改善。与海外相比,由于国情和地理状况的不同,海外一些国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方面发展更快,并形成了自己的产业机制,在科技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也很积极,本文就简要介绍一下荷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同类行业获取一些启示。

荷兰是欧洲的交通枢纽,农业经济发达,在欧洲地区生鲜农产品市场占有着物流服务中心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欧洲,随处可见来自于荷兰的农产品,且21世纪,荷兰的农产品已经远销世界各地,享誉全球。荷兰有如此之大的农产品产销规模不仅仅是因为它天时地利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还要归功于他们独有的制冷技术与专业的领链物流系统。荷兰国土面积虽小,但是地处欧洲西北低洼地区,濒临大西洋,渔业相当丰富,所以早在18世纪初荷兰就以渔业起家,大力发展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现如今,荷兰更是利用到自己这个地理优势,将海陆空全面发展应用于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提供服务,西北海上服务南欧各国,南方陆运服务欧洲大陆,航空物流服务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网,四通八达。所以,荷兰在该领域享有诸如农产品物流新鲜保持度第一、人均冷冻容积量第一、农产品腐损率不到5%等等产业荣誉称号。荷兰能做到如此规模和品质也有他们的一套产业优化方案。

2.1 信息网络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基础

荷兰拥有令人羡慕的内河交通陆运运输网,它以鹿特丹港口为中心,对国内以及欧亚内陆地区进行纵横交错的高速水上公路贯通,形成了著名的北欧港口体系。在鹿特丹港口进出的农产品,可以通过斯希波尔机场运输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整个运输过程应用到了良好的水陆空通道,并具有快捷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作为后盾,所以荷兰的农产品生鲜度才能保持世界第一的水准。运营顺畅的冷链物流系统必须要归功于荷兰人的电子交易拍卖系统。这一套先进的电子式订单系统是荷兰冷链物流产业所引以为傲的,因为在这套系统中具有先进的AHP冷链物流影响因素分析模式,能够为农产品的物流运输自动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分析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及配布指数,便于企业能准确定位市场并进行合理的市场攻略。同时,系统还提供冷链物流配送局点动态地图,只要将客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的信息提前录入,就可以在过后的物流运输交易中长期进行观察利用,实现冷链农产品流通的无障碍交流,时刻了解各地的实时动态和信息,保证业内信息的共享。而且该系统还会为冷链物流环节进行简化,让终端消费者也能通过电子订货信息来了解企业产品品质和运送情况。所以这一套系统主打快捷便利、动态定位、市场分析和信息高透明度,让农产品交易的各方都能得以满足,减少了农产品流通时存在的种种问题,让最新鲜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2.2 现代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在荷兰从事冷链物流行业必须要拥有专业背景,即有专门的冷冻及冷链物流处理技术的人。所以荷兰制冷技术在世界首屈一指也得益于他们对于人才的高精尖化选拔机制。荷兰人认为,冷链物流运输的最终目标就是维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所以在技术环节上也格外注重运输时可能发生的额外耗损与开支。同时,荷兰还会为农产品“上保险”,国内有专门的引导保险中心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加工采摘厂附近。引导保险中心存在的目的是为各类生鲜农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质量协调,本着农产品交易中的相关事项为农产品进行整合与分类。如果农产品由于物流运输的延误或其他等原因造成腐损,销售商会得到政府与冷链物流企业的相关保险赔偿,使其不会因为生鲜农产品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而使企业自身蒙受损失。这一政策来自于荷兰国家农业部,它力求保护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四方的个体利益,由政府来买单进行农产品腐损率的补救,不让任何一方受到损失,这一做法降低了农产品在市场中流通所存在的风险,确保了多方的利益,久而久之也让荷兰国内涉及农产品的各方企业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互相信任的良性商业循环,间接的保证了荷兰农产品的世界级品质[2]。

3 基于VMI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新模式

多年来在借鉴和学习了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模式后,广东省自2013年起也开始实施了一种叫做VMI管理的新模式,它不但整合了供应商、制造商等上游企业的供求需要,也以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为零售商、分销商等下游企业提供了运营新思路。

3.1 关于VMI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让用户与供应商都可以获得最低成本,在此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库存管理权利。该管理模式的主体思想就是实施工序一体化,以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生产者、加工者、供应商、配送中心、分销商与消费者的需求为主旨,为各个环节分配责任,放弃初级产品的库存,从而转向加工中转,增加对于初级产品库存的加工及运输环节,即整个农产品的库存仓储全由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负责,而其他环节只负责调拨配送,使最终的销售商超市与农贸市场方面保有了较低的库存水平,方便流通,降低了腐损率。

3.2 VMI管理模式冷链物流操作流程

基于VMI模式的冷链物流模式管理善于满足和应对配送范围较小的市场区域,如佛山等地就很善于利用VMI管理来活跃和平衡本地市场。而像广州、深圳这样的省内较大核心商业区域则在冷链物流需求上有所不同,他们需要通过区域的供应链将农产品供应到指定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并由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整合产品分类后在通过长途运输的方式进行派送,发送到各大零售直销点。在这一过程中,物流企业分担了自身的负担,将各部分环节工作责任制,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让基于VMI的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成为了全国各地都争相学习的标杆。如图1。

图1 基于VMI管理的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流程示意图

3.3 VMI管理模式下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的优势

首先,基于VMI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从技术角度分析,降低了广东省近年来的物流成本,尤其是对仓储费用的节省并充分发挥了省内大量冷藏车的配送能力,提高了配送效率。这对于广东省在面临日益扩大的农产品需求形势下,无疑是一剂缓解压力的良药,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

其次,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协调性与敏捷性有所加强。该方面的加强得益于VMI对冷链物流环节中生产者、加工者、配送机构、分销商与消费者的紧密联系与整合,让原本处于积压状況的下游企业也能够实现零库存的产品顺畅流转。此外,由于冷链物流企业实现了库存与配送两方面的规模效应,所以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供应链之于整体的运营成本,为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打下基础。

最后,VMI管理注重信息共享与传递的特色也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得以发挥。它使各个环节企业之间能够更加便利、迅速的进行生产计划与库存策略的灵活应用,而同时又不完全拘泥于供应链实际所在的位置。在考虑市场实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从供应链发展的整体效能出发,制定更加全面稳定的物流策略,提高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使供应链中存在的牛鞭不良效应被彻底清除,最终达到了供应链体系敏捷高效的优越特性[3]。

4 加强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优化政策分析

无论怎样的研究成果都会在最终转化为政府的政策从而发挥效应,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在近些年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正是在政府的支持与正确领导下,许多诸如VMI管理模式、第三方直接参与物流运输等等优秀产业途径才被研究挖掘出来,最终为省内农产品的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活跃了省内外及海外市场,使广东省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产业越来越趋于国际化。所以下文就谈谈有哪些优化政策可以推进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产业发展,使省内该产业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稳定持续的运行下去。

4.1 提升政府扶持力度

为了进一步引导和发展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笔者认为,政府作为领路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督促力度,积极出台保证省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并做到合理统筹规划,排除阻碍政策实施的一切障碍,加快冷链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其次,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从2012年起至今,广东省政府已经为冷链物流产业投入了7亿元人民币,这笔投入加速了省内企业的发展速度,为他们更新换代,提升冷藏库容创造了条件。接下来,政府应该继续大力加大对省内企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放开市场,鼓励企业通过企业债券、股票上市、增值投资和各种与海外的合资来拓宽筹集融通资金的途径,加大对冷链物流的基础建设投入,并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建设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大规模融资,做好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最后,要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开展设备的租赁与经营活动。关于此业务,广东省各级政府已经从去年开展了统筹和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工作,进一步的加大了对省内重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全力支持项目的开发与服务的扩展。

4.2 完善省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

完善相关体系是为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是国家政府目前迫切需要整治的环节。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被公众和社会所诟病,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阻碍与顽疾。所以广东省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规范与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参考,结合省内实际情况,在2014年制定并颁布出台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划》。这一规范完善并补充了广东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规则与相关行业标准,例如,产业中原料基地的生产标准规范、贮藏与预冷标准、运输标准、标签合格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环境服务标准、销售标准等。同时,制定相关的GVP兽医规范,GMP生产规范、GAP农业规范与HACCP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原则等等。上述规范丰富了省内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使冷链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环环相扣,保证整体环节服务质量。为提高公认标准,广东省还推行农产品专业认证与市场准入制度,这些都为省内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流通质量建立了坚实的安全后盾。

4.3 进一步发展基于VMI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上文分析了基于VMI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先进模式,这一模式在近年来对广东省的农产品流通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科学高效性,值得推广。所以,广东省政府也在近两年加大推行这种库存管理新政策,以谋求其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和长久发展。最关键的是它也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企业和省内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保证公众的餐桌食品安全问题。再者,这种高度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为省内冷链物流企业寻求到了最佳的库存与配送策略路径,这一方面简化了企业的运营,提高了效率,也让政府更易于管理和参与扶持,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捷径。

4.4 大力推进冷链物流的产业信息化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产业信息化势在必行,这是全球农产品流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广东省也不例外。为实现冷藏供应链上游企业与运输中游企业以及销售下游企业三者之间的无缝连接,并尽量满足普通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应该建立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主的区域性公共信息平台,并寻求优化其物流资源配置的途径,从而实现关键技术与商业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上的传递与共享。为此,应该加大对客户的透明化信息供应服务,保证库存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而且在运输管理与交易管理方面实现智能化操作,并试图推广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全球化定位系统来确保物流运输的实时安全性。另外,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方面也应该积极推广应用条形码、传感、电子标签等智能技术,由它们来组建立体化的质量安全监控平台,明确企业自身对冷链物流的信息需求与交换责任,保证实时的信息采集能力與处理能力,确保整个物流系统的稳定运转,尽在掌握之中。

4.5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为深化和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应该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冷链物流技术涉及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但在广东省乃至我国范围内相关的专业性人才还很稀缺。地方政府和物流企业应该加大力度,积极挖掘和培养专业性人才,为我国冷链物流技术的拓宽与深入做好铺垫。为此,广东省教育机构已经试图在高校与高职学校中设置相关的物流学科,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和培养专门人才,引领学生走进科研院所与物流企业,结合实际操作来从产、学、研三方面积极渗透思想、深入培养目前社会与企业普遍缺乏的冷链物流技术人才。同时也提高了素质人才建设,在企业内也鼓励开展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内部挖掘和激励技术人才,加强企业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潜能[4]。

5 结语

本文以我国广东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为开端,借鉴并研究了国外及广东省内相关企业的发展新模式。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长远的眼光角度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优化政策。可以说,广东省通过自身科研发展与产业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在长期发展中,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还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与深化改进。本文所介绍的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只是一个个例,虽然其他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广东省并不相同,但笔者希望以他们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为我国各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所借鉴,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寻求到一条适合于自身地区发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进疆,陈永春,罗乔军,等.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现代农业装备,2014(1):60-63.

[2]芦亚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14-17.

[3]赖雨琦.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4:26-28.

[4]王金伟.上海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30-42.

篇5:浅析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05

一、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商机显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然而,我国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只有15%左右,而发达国家却达到80%~90%。还有数据显示,由于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至30%,造成约有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浪费,损失高达1000亿元;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冷链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也说明我国冷链物流有待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冷链物流市场商机也逐渐显露。各地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冷库约9.85万座,冷藏总量首度超过2500万吨,同比增长11.3%,其中新增冷库容量约 260万吨。2007至2012年六年间,我国冷库行业以14%以上的年均增速发展。

二、中央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扶持

中央一号文件涉及冷链物流政策: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等7项政策。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地方政府的对冷链物流的发展也大力扶持。如:天津为了提高渔业冷链物流的发展,天津市财政局对29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提供财政补助,涉及农产品、果蔬、水产品、肉类的配送和电子商务。海口市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共建成29个肉类蔬菜冷藏库,总库容4.6万吨。

篇6: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冷链物流指冷藏冷冻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协调性及高成本性特征,适用于果蔬、禽蛋、水产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花卉、药品等领域。

中国冷链物流业是在专业分工加快,需求专业化的市场细分背景下产生的,由于连锁经销体系的兴起,专业分工细化和低温食品的逐渐普及与成熟,冷链物流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到2005年底基本建成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首次构建全国范围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使中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冷链物流业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作用渐趋明显。果蔬冷链物流、乳制品冷链物流、肉制品冷链物流、水产品冷链物流等细分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逐步走向规范化。冷链物流企业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增值型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冷链物流集聚区得到较快发展,需求增加使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加剧。2011年以来,我国冷藏运输蓬勃发展,冷库建设掀起新高潮。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实行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并举,把冷链物流上下游结成供应链,进一步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我国冷链物流将真正进入黄金发展期。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运输 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冷链物流的定义、特征等内容,接着深入分析了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总体概况及细分市场的发展。随后,报告阐述了冷链物流行业的运作管理、区域发展状况,并对冷藏运输、冷库行业、冷链物流领域重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介绍。最后,报告分析了冷链物流行业的投资潜力,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科学预测。

上一篇:跆拳道吸引我下一篇:关于工作的心灵鸡汤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