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2024-05-06

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精选9篇)

篇1: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法院

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院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状况,积极探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党员管理教育带来的新思路、新经验和新启示,将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创造的经验,转化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常之举。

一、强化学习,健全学习制度

1、认真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内容、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有座谈讨论。要求制定年学习计划和月学习计划,实现总体计划和灵活安排的有机结合;坚持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组织一次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权力观和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稳定、司法改革等方面的专题学习;中央有重要精神发布、重要政策出台,及时组织学习讨论、消化理解;对热点问题和前沿性理论问题进行学习研讨,强调理论学习对思想和工作实际的指导作用,要求每名党组成员紧紧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实际问题,自选题目每年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在理论中心组学习上进行研讨。

2、组织好全院党员的理论学习。一是由各支部做好学习计划,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纪录等做出详细规定,在每周保证半天理论学习的全院性规定上,由各支部根据工作情况灵活安排。二是以院长讲党课、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使全体党员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理论精髓,确保审判工作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3、严格学习纪律,加强学习考核。确定教育培训科为理论学习的考核检查机构,收集并检查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各支部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记录,列入教育培训考核项目,对未能完成学习计划要求的支部和党员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必要时记入业绩档案。

二、完善制度、加强组织建设

1、高度重视院党组基本建设。进一步完善《院党组议事规则》、《院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院党组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等,紧紧抓住科学决策和形成合力这个民主集中制的实质问题,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均经党组会讨论决定;院党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根据干警提出的意见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先确定主题,开展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组书记与党组成员之间每月谈心一次,及时沟通,统一思想,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开展,通过以上举措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形成党内民主监督系统,充分发挥党组“一班人”的核心领导作用,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和运用。

2、增强支部“一班人”的核心作用。进一步选准配强支部书记,调整配好支部委员,适时对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进行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支部书记培训班,每两年的6月份对各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履行党务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不断提高支部“一班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从事党务工作的具体能力,保证基层党务工作的规范运作,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探索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结合实际完善八项党员管理制度(党员教育制度、党籍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日制度、党员登记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六项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汇报制度、学习制度、支委民主生活会制度),丰富内容,并且注意吸收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规范性做法和创新性要求,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将党员管理制度和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落到实处,使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具有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4、夯实组织基础,为队伍建设和审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形成了党员发展工作的整套制度,由机关党委对各支部上报的发展计划进行研究,杜绝临时动议,同时,机关党委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考察和指导工作,凡机关党委批准的预备党员一律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发展党员标准,坚决制止“大帮哄”,对发展对象严格考核,确保优秀人员入党。三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和培训,由院机关党委负责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进行系统党性教育,并组织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

5、认真开展评选“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战斗力、凝聚力和工作业绩为标准,评选出优秀党支部和共产党员,促使党的基本工作落实到位,党的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推动党风廉政工作

1、构建反腐倡廉的“大宣教”格局。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院宣教工作的整体部署,纪检监察部门与政治处密切配合,在全院开展以《江泽民论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两个《条例》、《党章》等党纪条规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宣教活动注重与各种主题教育教育活动相结合,突出高院《关于规范法官和当事人及其律师相互关系的六条禁止性规定》,对党员进行“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执法为民为宗旨”的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2、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对党风廉政责任书再次进行了修订与补充,特别是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贯彻“两个条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审判作风、裁判不公、执行问题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院、庭领导干部的职责。

3、通过信访渠道,及时发现各种违法违纪线索,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对信访案件的查实率和突破能力。将上级交办和监督机关转办信访件的处理作为信访工作的重点,争取做到按期办理,件件有落实、封封有回复。继续开展“两增一降”活动,严格落实《提高人民满意度、降低信访投诉率的意见》以及《审判作风通报制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审判作风等问题。

4、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继续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为我院的特邀廉政监督员,不定期地随时对我院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公正审判等进行明查暗访,并及时向我院反馈有关信息,对不良工作作风、不规范司法行为,给予及时的监督。与此同时,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建议函,广泛征求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突出重点,形成良好氛围

1、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年制定党组织活动计划,并且于每年的二、三季度以红色之旅、党日活动等形式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参观一次革命事迹展览、举办一次征文活动、举办一次摄影比赛、听一次党课,看一次革命题材电影,读一本好书等,以提高党形修养,激励党员斗志,培养党员的道德情操。

2、加强宣传引导,探索长效机制。结合我院有关文件要求,继续选树优秀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培养和宣传,积极推荐参加各类先进评选,加大在各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我院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动我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继续把向双桥法庭和钟蔚莉同志学习活动和审判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表彰会、座谈会、参观学习等灵活形式深入开展下去,促进教育活动收到成效,树立法院队伍良好的形象。

篇2: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如何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又是一岁金秋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出发,强调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再次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作为大学生优秀代表的学生党员们,经过大学生活的历练和洗礼,此刻即将要踏入社会,继而肩负历史的重任,作为民族之新鲜血液,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大学短短数年的学习生活是否已经足够?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学生党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正值汲取知识,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意气风发、积极向上,正在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为将来奉献祖国努力拼搏;他们是民族鲜活的血液,是七彩的希望。而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被老师时时盯着、死死束缚,在这样的情况下,注重理论知识的提高,注重党性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榜样作用,因此在广大的学生党员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年轻而又稍显稚嫩的群体,该如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呢?经过实践和思考,我觉得关键是要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个人自我教育管理结合起来。

一、党组织培养:

1、形成三层教育体系。

在学生队伍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应结合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育,构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体系。第一层次的教育是学生党员。针对某些党员思想中存在的“入党前紧,入党后松”的不良倾向,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教育。这一层次的学习主要放在支部生活上,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目的是要求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二层次的教育是入党积极分子。这一层的教育主要以党课学习为主、课后讨论为辅。可邀请有关领导和学生党员来讲授。目的是坚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共产主义信念,为早日加入党组织而努力。第三层次的教育主要是新生。一方面由学生支部组织新生参加党课学习;另一方面在团总支指导下,各班团支部成立以宿舍为单位的理论学习小组。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党的性质、宗旨等以及如何写入党申请书、如何向党组织靠拢、如何正确处理入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目的是使新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提高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做到党团结合的理论学习方式。

2、注重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青年学生头脑活跃、思想敏锐,反对教条主义和空洞说教。针对这一特点,在展开党员教育时,应大力开展专题教育,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通过这些富有特色的专题教育,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另外,学校作为学生党员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定时进行党性教育;社会媒体报道先进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是激发学生党员想要保持自己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务必杜绝落后腐朽、止步不前的思想滋生。

3、加强宿舍党建工作。

学生宿舍是学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的公寓党建工作是确保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学生党建工作,其实质是一个综合体,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学生党建工作布局和工作方向,充分借助公寓,多管齐下,积极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建立宿舍党支部、实行学生党员挂牌亮相制度、设立学生党员流动岗、制订党员示范寝室制度、成立宿舍学生“党员之家”、开设理论宣传窗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举措,在工作中体现“疏导、引导、服务”的内涵,使学生宿舍成为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身的基地,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亮点。

4、加强学生入党后的继续学习。

党员的教育、培养是继续学习、不断进取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细致、耐心的思想教育系统过程,而没有、也不应该有具体的阶段界限,要建立长效培养、教育机制,既要加强入党前系统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的教育,又不得放松入党后,严格的组织生活和优良作风的熏陶,既要把好“入门关”又要做好“跟踪线”。通过倡导“入党积极分子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预备党员转正群众测评”、“党员学习情况公布制”、“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教育监管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党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党员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使其真正成为思想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工作的标兵,成为学生心目中永远的“明星”。

5、加强网络教育。

在党建方面,我们要积极运用网络这一工具宣传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支部与党委应努力应用网络资源的便利,给学生党员提供便捷有利的学习环境,应加大红色网站的建设力度,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使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来了解党的近代史、党的先进性、入党的程序等。

二、自我教育与管理:

1、求知求新,加强自我理论学习。

思想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作为学生党员,必须时刻保持思想上的警钟长鸣:而作为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要树立党性观念,确定我们对自己制度的自信心和信念。学生党员要像吸水的海绵一样吐故纳新,不断接受前途远大的新事物,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树立创新理念。

2、自觉在行动上保持先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思想的意义在于指导人的行动,作为一个学生党员,从点滴小事到家国大事,都要力争能起带头作用:在大的方面,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作为一个学生党员,具体说来,是要在学习上带头,努力学习专业课程,在掌握好教材的同时,多研读与专业相关的著作,与导师、同学多交流,并做好总结和记录。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广泛涉猎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书籍,提升个人内涵,丰富自我,提升八种素质即: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无完人,但人可以通过学习变得更完美。自己优秀了,带动同学优秀。当然,能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普通小事还有很多:公交上让个座、拾起垃圾桶旁的垃圾、安慰面试失败的同学、在网站贴吧上看到诋毁党的言论时,出来澄清一下等等。

3、扎根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

大家都知道,很多果树向阳、向上的一面的果实个比较大,味比较甜,然而如果失去了它扎根的土壤会怎样?失去了传递养料与水分的树干会怎样?大的果子、甜的果子,是因为有了更多营养素的支持;一个共产党员想要保持先进,少不了从群众身上汲取闪光点。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代表的只可能是枯死是终结!我们伟大的党,从成立之时便是扎根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代表的并为之奋斗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来源与群众,离不了群众,离开了群众党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作为比较特殊的学生党员,群众主要是接触的最多的同学。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热议的话题:党员是替群众说话的,还是替政府开脱的,替党说话的呢?难以形容当时的心酸,党和群众不是一体的么?在大学时被发展成党员是光荣的,但是不能因此而自满而脱离同学而瞧不起同学,自视高人一等,摆起所谓的“官僚”作风。和同学好好相处,多为他们做奉献,多从他们身上学东西,多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他们,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打心眼里拥护党。

篇3: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一) 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形成

大学生流动党员是指毕业前后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原因离校时间长达半年以上而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学校却无法正常参加组织活动的大学生党员。当下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形成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个别学生党员在校学习期间申请去国外高校做交换生, 时间一般是一到两年;二是少数学生党员毕业前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在校时间很少, 无法正常参加党的组织活动;三是部分学生党员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 成为“毕剩客”, 组织关系只能继续留在学校;四是一些学生党员就业后工作不固定, 组织关系一时无法转移;五是许多学生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这些企业有的没有党组, 使毕业生党员关系无法转接, 他们往往选择把组织关系保留在学校;六是部分学生党员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 组织关系无处转移;七是伴随改革开放带来的出国热潮, 一些毕业学生党员选择出国留学, 继续深造, 组织关系无法迁出。

(二) 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特点

1.素质高, 综合能力较强。在经历九年义务教育后, 大学仍是少数优秀学生继续教育的高等学府, 大学生党员更是高校学生中德才兼备的尖子生, 在党员群体中属于素质高、综合能力较强的群体。

2.党龄短, 党性意识淡薄。大学生党员中极个别成员是在高中就入党的, 多数都是在大学完成入党过程的, 一般是大学一年级提交入党申请, 大二或大三成为预备党员, 大三或大四转正。作为新党员, 他们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不多, 对党的历史知之甚少, 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正是处于需要加强教育和锻炼的关键时期, 一旦成为流动党员, 长期脱离党组织, 很容易忘却自己的党员身份, 党员的先进性会逐渐弱化。

3.数量多、分布广, 不易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观念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 大学生流动党员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加之待业、留学、就业、自主创业、随即择业等多元化的毕业后选择, 大学生流动党员不仅遍布中国各地, 而且还冲出国门, 走向了世界, 使高校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的管理上举步维艰, 困难重重。

二、高校在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部分高校党组织对于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思想上存在误区。2009年,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全国党员信息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这让一些高校党组织误以为在解决大学生流动党员问题上接收单位作为“流入地”应承担主要责任, 而校方作为“流出地”只需辅助和配合即可, 这必然会导致高校党组织在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中被动地开展工作。甚至一些高校党组织成员认为学生毕业了, 学校责任就结束了, 尽管学生党员组织关系仍在学校, 但本人已经走向社会, 就应该由地方相关部门继续进行教育管理。

(二) 组织管理方面不够健全

对于大学生流动党员这一特定的党员群体, 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 致使高校党组织和流入地相关党组织对各自的责任分工没有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屡见不鲜。许多高校党组织没有设置特定的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构, 有的高校尽管设置了相关机构, 但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和经费短缺, 加之大学生流动党员数量逐年增加, 导致教育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相关机构形同虚设。

(三) 具体实施过程缺乏长效性

一些高校党组织清醒地意识到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建立流动党员档案管理, 指定专职人员从事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往往在学生党员离校之初成效较为明显, 但持续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却面临诸多问题。如:有的学生党员就业后工作忙、压力大, 无暇顾及党的组织生活;有的工作不固定, 联系方式频繁更换又不愿意主动联系学校党组织, 致使最终失去联系;有的长期身在国外, 党性意识逐渐淡化, 对党的组织生活置身事外。以上种种问题使高校党组织在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初见成效, 后劲不足, 缺乏长效性。

三、构建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 转变观念, 正视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毕业后都将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也是党员队伍中的高素质人才。能否充分有效地对大学生流动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 事关国家建设的成败和党员队伍的兴衰。因此, 各高校党组织应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不仅要在观念上重视, 更要在行动上显示出实效。

(二) 加强管理, 努力构建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1.完善制度, 健全教育管理机制。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制定流动党员专项管理制度, 使管理过程有章可依, 执行起来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 建立特定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构, 设专职人员对其进行负责管理, 并配备一对一的流动党员联系人, 与流动学生党员保持紧密的联系, 使他们即使不在学校了也能时刻融入党的组织生活中。

2.与时俱进,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办公室或者电话的沟通上。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 例如:在学校网站中设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专题网页, 开设党员活动板块, 不断更新党政新闻和相关法律法规, 强化理论基础, 并开设互动平台, 设专职管理人员加强与流动党员的互动与交流, 及时解决他们在思想中的疑惑。利用手机上网功能, 建立QQ群或微信群, 及时与流动党员进行沟通, 并在群里适时发布党员相关理论动态, 让他们及时了解党组织的最新情况, 或可建立微信公众平台, 通知流动党员进行关注, 适时更新党政信息、就业动态等特色鲜明的内容, 增加吸引力。

3.加强联系, 与流入地党组织进行良性互动。学生成为流动党员后, 仅依靠作为流出地的学校单方面加强教育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 形成双向互动的教育管理机制。高校党组织应积极主动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 适时沟通, 这样才能及时地了解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全新动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 双向管理, 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 并在适当的时机处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手续。

参考文献

篇4: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形势,针对研究生党员这个特殊群体,如何有效地开展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广大高校研究生党务工作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在《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指出:“要搞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但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此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路径。

一、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研究生党员作为研究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应看到,高校研究生党员队伍当中,部分研究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

(一)只“教书”不“育人”,缺乏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研究生学术专业上学有所成、学有所长,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部分高校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过分苛求专业能力培养,忽视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现象。在对研究生的教育中,重点往往只放在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上,创造各种条件要求研究生多做科研、多发论文,导致只“教书”不“育人”。同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方面,既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又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导致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工作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研究生党务工作队伍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目前,从事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专职教师不多,大量的党员发展工作往往都落在了院、系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或辅导员身上,而这些同志的日常工作本来就十分繁杂,尤其院系的党总支书记等一般在学院还兼有繁重的行政事务,因而常常无暇把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做细做实。

(三)对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方法模式化,难以取得实效

由于部分高校研究生党务工作者没有发扬创新精神去积极探索全新的、适应当前时代需要的工作模式,再加上研究生党员人数众多,科研压力大,动员难度较大,难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导致研究生党务工作模式拘泥于传统的口头传达文件精神、集中学习等简单的手段,既单调乏味又不能吸引研究生真正投入到政治学习当中,收效寥寥。

(四)对于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重数量”而“轻质量”,“重管理”而“轻教育”,“重发展”而“轻培养”

一些高校在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主张“先起步,后完善”,至于以后的再教育可以“从长计议”;一些高校则以目前研究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为由,放宽了党员发展标准,认为多发展研究生党员可以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一些高校就只满足于维系好研究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就万事大吉,而不能保证研究生党员受到经常性的教育。

二、建立健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内在要求

(一)要体现系统性。研究生党员思想虽已处于较为成型的阶段,但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思想构成也较为复杂,思想比较多元化。高校应重点对研究生党员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特别注意要继续加强他们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知识、基本经验等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继承我党的优良传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明确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二)要提高针对性。高校应该针对研究生党员最关注或感到最困惑的问题来重点进行说明或解答,并及时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从理论的高度来进行分析,通过对社会正气的弘扬及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有力的批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研究生党员面对纷扰的大千世界也能明辨是非,不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浸染,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要保持连贯性。高校对于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经常性的、长期的,而不应成为在“五四”、“七一”等某些固定节庆或纪念日开展的应景活动,也不应是党中央召开了重要会议或是号召开展某项活动时,才跟着搞一些学习或教育活动。那样的教育效果是要被大打折扣,且十分的被动。研究生党务工作者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创造性地、一以贯之地去组织开展一些研究生党员喜闻乐见的、确实能获得良好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从而保证研究生党员在从入学直至毕业期间一直能接受不间断的教育。

三、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方向探析

(一)积极探索研究生党员教育新模式、新载体,创建形式多样、立体化的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

开展对高校研究生党员的教育,要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除了通过每学年定期举办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以及研究生党员干部培训班,并结合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或首日教育等活动来积极开展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要注意与时俱进,紧扣时事热点来开展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工作。高校研究生党组织可以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时代要求,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热点问题的讨论或社会实践,这样既展示了研究生青春的风采,又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近年来,上海大学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契机,精心组织、开展并吸纳研究生党员参与在内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举办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和大型的主题晚会,从理论建设、活动开展、知识普及、典型树立、最后出版集中展现该校研究生党员教育成果系列丛书等方面全面阐释上述主题,实现从上到下的号召与由下而上的呼应的有机统一,真正达到让研究生党员深受教育的目的。这样的党员教育方式,注重互动和反馈,避免单纯的说教和讲座,既新颖又有实效,价值含量很高。

同时,为保证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性和全程性,还要不断探索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载体创新,努力把研究生党员的思政教育渗透到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之中,使之贴近和满足新形势下的学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力争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般的真正深入到每一位研究生党员的心中。高校可利用每年的艺术节、学术节、体育节为契机,为研究生党员搭台,让他们充分展示各自才华,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了研究生党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也增强了研究生党员的集体荣誉感和群体凝聚力,更为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作出了贡献。

(二)建立、完善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以研究生为主来做的工作格局,优化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与机制

应该看到,研究生与本、专科生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三自”的要求和能力较强,因此在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管理机制中,各高校更应该强调研究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释放。高校应在坚持管理育人的方针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生党组织在整个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建立、完善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以研究生为主来做的工作格局,优化高校研究生党员三级管理体制和以“三自教育”为核心理念的研究生党员干部培养机制,将广大研究生党员对组织、宣传、思想建设等工作的参与作为培养和锻炼研究生党员的熔炉。

基于这种理念,上海大学专门成立研究生工作党委,直接受学校党委领导。研究生工作党委全面统筹负责全校研究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学院(系、中心)设立研究生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学院研究生党组织由研究生工作党委统一领导。学院研究生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由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或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把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大方向,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对学院研究生党组织工作的意见;而学院日常的包括研究生发展党员在内的研究生党建及思政工作则由任职研究生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副书记的在读研究生主持,学院还从教师中选拔配备研究生专(兼)职委员,作为研究生党员干部的参谋和助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放手让研究生党员干部大胆工作,把他们推到工作的前沿,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党员干部。

(三)制定并完善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考核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高校应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办法。从而在研究生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参加组织生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督评措施,保证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另外,应建立、健全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定期评议制度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各级研究生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和研究生党员个体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开展全方位的评议和考核工作。同时,在此基础上,及时开展评选、表彰优秀研究生党员、优秀研究生党务工作者、研究生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在广大研究生党员群体当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全校研究生党员共同进步,以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四)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作用,优化教育机制

在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导师不仅是研究生专业学习的指导教师,更是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是开展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业务知识深深地吸引着研究生,也极大地影响着研究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导师对于所带的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关心,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在学术上对研究生进行指导,而忽视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有的甚至还会给研究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如明确党员导师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工作责任等,并将该项工作的绩效考核与其工作考核挂钩等。

(五)形成高校、社会和研究生党员的互动机制

高校社区(生活园区)是研究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它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研究生在学校社区中最能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管理部门应与学校的学生社区合作,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以及研究生党员在社区的平时表现,可以依靠社区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全面监督、考察和管理。高校研究生党建应建立研究生在学校社区(生活园区)的行为等级评定制度,把研究生在社区的现实表现和活动情况作为优秀评选、党员发展、奖学金评选等一票否决的重要因素,全方位地规范研究生党员的行为。

同时,高校更应根据研究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创造条件,积极与企事业单位、与地方政府互动合作,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鼓励研究生党员积极通过参加寒暑期挂职锻炼工作,提升研究生志愿服务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教、助老、助残社会公益活动等投身社会实践,为研究生党员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搭建平台。让研究生党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社情,更多地从发展辩证的角度去思考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所在。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叶志明.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7(1):64-69.

[3]胡小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J].学术论坛,2009(1):177-180.

[4]刘兆磊.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5):30-32.

篇5: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创新路长效机制的通知

农机局各位党员:

为了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树立创新发展意识,针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在专题讨论中所查摆的问题,党委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实事求是创新路的长效机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附:1.关于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

2.关于党员实事求是创新路的长效机制

中共**县农机局党支部

2016年7月10日

附1:

关于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着力解决少数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理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好等突出问题,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特制订如下长效机制: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进一步健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逐条逐句通读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自觉尊崇党章,遵守维护党章。抓好对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本内容。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通过系统学习,使党员从思想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二、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利用党委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回顾党的历史,对照入党誓词,开展“入党为什么,我为党做什么”的专题讨论,引导党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敏感性,自觉抵御各种风险和经受考种考验。

三、抓好警示教育,树立行为规范。结合组织开展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利用近年来本地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向党员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信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四、学习先进典型,发挥表率作用。组织党员加强对曾建、龚全珍、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学习,引导党员对照先进找差距,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在为农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附2:

关于党员“实事求是”创新路的长效机制

为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思进取,甚至做“花架子”、搞形象工程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建设新局面,特制订如下长效机制。

一、加强理论武装,树立发展理念。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战略的基本内容,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党员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把岗位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把事业作为自我追求的境界,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二、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党委班子成员每年坚持用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下基层,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听取群众呼声,找准农业发展难题,通过沉下去“解剖麻雀”,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涉及到上级检查考核的项目,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按项目建设要求,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进行考核,务求取得实效,决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篇6: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要完善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的领导体制,形成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构建责任体系,把经常性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具体责任人,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落实督查机制,以党员教育培训规划、计划为抓手,进行跟踪问效,按照责任分工,层层督查指导,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注重实效,探索成效评估机制。党员教育必须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走科学评估、精细管理的路子。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形成一套涵盖面广、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作为开展教育的重要遵循和评估效果的基本依据。要对具体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凡是可以量化的工作都要建立工作日志和教育档案,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要对教育成效作出定性评价,通过党员评议、调查问卷、满意度测评等办法,对党员综合素质和发挥作用情况作出整体评判,使之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杠杆。

篇7: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综合公司

综合公司现有离退休、内退、家属、协解等非在职人员2273名,其中党员547人,占非在职人员总数的24.6%,非在职党员83人,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紧紧围绕非在职党员的特点,坚持以“两深入、两心系”活动为主线,以创建优秀基层党组织和争当模范党员为目标,积极探索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不断调动和激发其政治热情,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努力实现非在职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一、健全组织体系,夯实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基础

非在职党员工作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不是大局,但是牵动大局。东安地区是非在职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人员分布广,居住分散,而且离开岗位时间长,年龄大,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工作中,我们首先健全了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体系。一是设置了非在职党员党支部。按照“区域规划,细化管理”和“就近、方便、管好”的原则,根据党员数量及分布情况,设置了3个非在职党员党支部、8个党员小组,负责83名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了“区有党支部,栋有党小组”。二是选好党支部班子。选配了3名思想觉悟高、党性观念强、有奉献精神的非在职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把一些作风正、身体好,乐于奉献的同志选进各党支部班子,建立起了自上而下、层层覆盖的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网络,推动了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扎实开展。三是明确职责。我们把非在职党员的管理与老年站的职能结合到一起,要求党总支定期分析研究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采取党支部成员责任区到支部,在职职工党员责任区到小组,协助指导各支部搞好支部建设,搞好教育管理工作。将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工作,作为衡量每个党支部及其主要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纳入公司基层党建,双文明评比,老年管理工作考核整体测评体系之中。在测评中,还采取听汇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非在职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了总支抓支部,支部抓小组,小组管党员,党员到户,层层抓好落实。

二、创新教育方式,不断丰富党员管理工作内容

针对非在职党员高龄、多病、行动不便和居住分散的特点,我们创新教育方式,在学习教育中,充分尊重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坚持“内容服从需要,形式服从效果,时间服从体质”的原则,集中学习不易过多,时间不宜过长,活动形式不宜紧张激烈,力求灵活多样,力戒单调乏味,做到了喜闻乐见、寓教于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精选学习内容,以学习、讨论、听报告会为主,重点进行了邓小平理论、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教育。坚持不定期召开形势任务报告会,宣传油田及公司的改革和经营发展形势,引导非在职党员自觉理解和支持改革。同时,结合他们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形势任务教育与做好耐心细致、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召开座谈会、与党员谈心等方式,及时澄清非在职党员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我们专门编写了学习教材,对在外地的,通过亲属、朋友捎送和邮寄,想方设法送到每一名非在职党员手中,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派专人上门宣传解释。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写学习心得、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使非在职党员对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在这次抗震救灾捐款过程中,非在职党员的捐款非常踊跃,在职工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近几年,我们推出了“互动+体验”的教育模式,提高心理素质,改善思维方式,熔铸团队精神。非在职党员中,有的是经历过革命战争考验的老干部,有的是经历过数次石油会战的老专家,有的是长期在基层工作过的老石油,他们大多思想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对公司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十分重视发挥非在职党员的政治和技术优势,针对非在职党员的特点,开展了“三大员”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为公司的发展稳定献计献力。一是当好“参谋员”,发

挥参政议政作用。在公司召开党代会、职代会等大型会议及站党总支召开有关会议和在职职

工大会时,积极推荐一定数量的非在职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家属、协解人员参加,鼓励他们

在公司的重大决策、发展规划等方面畅所欲言,认真听取并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二

是当好“技术员”,发挥技术优势,对年轻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传、帮、带,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三是当好“宣传员”,发挥思想政治优势。充分利用他们在群众

中的威信和联系非在职人员的优势,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带动、影响身边的人;组织邀请

威望高,热心下一代事业的老党员到基层单位开展“两讲”,为青年职工讲述艰苦创业的经历,讲述无私奉献、光荣传统和胜利精神,引导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立足岗位、多做奉献的积极性。

三、倾注真情关怀,努力为非在职党员排忧解难办实事

多年来,我们本着“人员管理好、活动开展好、信息动态掌握好”的原则,坚持把问题想在前、工作做在前、道理讲在前、温暖送在前,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努力为非在职群体排忧解

难,较好的满足了非在职党员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形成了管理教育的整体合力。

我们一直组织“了解老同志,尊重老同志,服务老同志”为主要内容的“情系夕阳”亲情服

务活动,为所有非在职党员及困难家庭建立了亲情档案,及时解决非在职党员遇到的生活难

题。本着“真困难真帮助,特殊困难特殊帮助”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人员与困难户、长期

病号和遗属等特困群体的“一帮

一、多帮一”帮扶活动,进行定点承包服务,发放“帮扶连

心卡”,公开联系电话、服务职责和服务内容,做到随叫随到。为推动亲情服务的制度化、规

范化,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及《亲情服务活动章程》,基本实现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服务。针

对孤寡、空巢户所占比例重,部分老同志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等诸多难题,我们开展为年老

体弱或子女不在身边的离退休职工提供送饮用水、接送住院病人、维修电器、拆洗被褥、打

扫卫生等各种服务,解除老年职工的后顾之忧。为了确保老同志们冬季安全生活,亲情服务

队全员行动,挨家挨户上门检查燃气设施,对查出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维修更换。每年“七

一”、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前后,我们都积极走访慰问特困党员、离退休党员、特困家属、特困协解党员、困难家庭,坚持把节日慰问品送到每个困难家庭之中。

我们结合“双促”主题,开展了干部“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党支部深入非在职党员家庭中,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解决难题;同时,还

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参加的老年宣讲队,参加公司组织的“讲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讲

光荣传统,胜利精神”的“两讲”活动,到各基层单位宣讲,形成了浓厚的主题活动氛围,受到了广大职工家属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种文体系列活动的组织也是非在职

党员管理工作的一个亮点,我们在积极参加总公司老年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外,还相继组织

了庆“三八”、庆“五一”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迎奥运”趣味运动会、太极拳剑扇、太极柔

力球、台球、乒乓球等比赛,推广喜闻乐见的项目20余个,600余人次踊跃参与,我们让群

体人员在参与文体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

党的关怀搭建起了凝聚党员的平台,极大的增强了非在职党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激发了非

在职党员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内动力。他们经常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社区义务

奉献活动,义务参加保厂队、保卫秋收小分队,有的老党员自觉参与社区卫生监督,到学校

和幼儿园门口制止乱摆摊和乱停车现象,努力为打造和谐家园尽职出力,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几年来,我们充分克服了非在职党员多、管理难

度大的实际困难,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和谐。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克服新矛盾,协调新关系,把握新方向,解决新问题,加强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非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黄河钻

篇8: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一、医学研究生党员特点

1.医学专业研究生具有研究生共性的特点

组成复杂, 个体差异较大。研究生群体具有年龄层次不一样、社会经历不同、人生阅历不相似等特点。还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独立性。此外, 思想观念趋于成熟, 可塑性不强。研究生群体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因素, 具有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 由于研究生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 应届考生比例增加, 他们社会阅历浅, 这也为我们继续实施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2.医学专业研究生又有其特殊性

医学专业研究生具有学生和医生的双重身份;个体对医疗反应也存在差异性;学习和生活较普通研究生而言更为分散, 无统一的作息时间。当医学研究生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后, 就要以一名医生的角色与病患打交道, 毕业后从事的是“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的崇高职业。因此, 作为医学研究生德育培养重要环节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 也便承担了高于其他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责任, 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 帮助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使其真正的成为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医学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落后, 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仍沿用本科时的工作模式, 没有考虑这支队伍的特殊性, 管理制度较为落后。由于支部设置以年级为单位, 支部党员数量庞大, 且分布于在各个医院, 致使党建工作很难做到细致化, 客观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另外, 部分党支部构建不合理, 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也是个较突出问题。除此之外, 各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目前的状况同普通高校类似, 几乎没有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2.党员意识教育淡薄, 党员及党支部作用没有凸显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虽然绝大部分党员的组织纪律意识强, 党员身份逐渐淡化。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 “重业务、轻德育”的思想普遍存在。以学术科研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无可厚非, 但过分地崇尚学术科研至上, 以至于弱化了道德修养教育。在现代医学教育中, 加强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医德教育是引导其形成崇高的医德, 成为知行合一、德业双修的健康卫士的重要环节和切入点;是所有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需肩负的责任。

3.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

目前, 研究生党员的考核机制, 主要是由辅导员或者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考核, 大多只注重考核结果, 缺乏对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另外, 指标设置欠合理和全面, 缺乏针对性。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 学习、科研任务繁重, 使得研究生党员普遍忽视自身的党性修养。这不仅增加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难度, 同时也使研究生党建工作难以实现像本科阶段的德育考核那样的量化管理。

三、积极构建医学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组织载体, 构建有效的领导机制

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列入党章, 这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建设发展实际又一次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基于此, 在开展党建和思政工作时, 就应加强内容和方式的转变。研究生党支部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基层组织, 是党组织密切联系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纵向党支部”是考虑到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多以专业或实验室为单位, 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一种支部形式。它将同一专业各个年级的博士生、硕士生混合在一起建立党支部, 并选派一名党员教师 (也是该专业的研究生导师) 担当支部书记。对于党员人数不够的专业可考虑将学科相近的专业合并在一起建立“纵向联合党支部”。建立“纵向党支部”, 党员相互之间交流接触的最为充分, 也不会出现“横向支部”一个年级毕业, 整个支部解散的现象, 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此外, 因其同一导师所带的学生基本都在同一支部, 有利于导师积极参与配合支部工作, 发挥导师教书育人作用。

2.建立健全制度载体, 构建全面的管理机制

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组织制度。一是建立党员档案制度, 内容涵盖党员的基本信息、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参加组织生活形式等, 并定期进行更新。二是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学校要出台全体研究生党员的活动日方案。活动内容要具有时效性和民主性。每个党支部要针对支部特点, 从支部成员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 制定具有务实性的活动内容, 同样也要制订详细的计划, 形成一种制度。三是建立党员素质教育积分制度。根据党员参与活动的难易程度和所作贡献的大小, 明确积分标准, 把党员服务群众、党员自身发展、党员参与活动的每一项工作进行量化积分, 将党员综合素质以累加积分的形式体现出来。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生活制度。一是民主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二是党支部骨干定期培训制度;三是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学习制度;四是思想汇报制度……此外, 在制度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民主, 广泛征求意见, 以使制度的制定更为科学与合理。

3.建立健全活动载体, 构建良好的教育机制

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 抓好道德教育这个基础。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高质量、高实效的党建活动, 实现研究生党建工作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工作效果。首先, 活动的内容要体现时效性、务实性和民主性。活动要紧密配合当前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工作, 关注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 特别是人才培养和科研建设方面的问题。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 关注研究生党员群体的需求, 结合具体事例开展支部活动。其次, 活动要与研究生的科研紧密结合。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的能力和科研中的创新能力。此外, 支部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引导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党建工作应该以促进研究生全面成才为目标, 在支部活动中帮助研究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4.建立健全实践载体, 构建完善的主体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充分表明了当前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一是根据学校特点和研究生研究方向, 开展一些与科研相结合的竞技类实践项目。例如, 医学院校可以开展“临床技能知识大比拼”“护士基本功大赛”等, 工科类院校可以开展“机械设计大赛”等。二是根据研究生党员的特长, 开展一系列服务类实践项目。例如, 组织研究生党员深入企业、政府机关, 进行调研、考察, 发现问题, 并利用他们的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三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时事热点为主体, 开展社会类实践项目。将新精神带到各个实践基地。另外, 还可以开展一些公益类实践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研究生党员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意识。

5.建立健全考核载体, 构建科学的评估机制

积分制考核是指根据每名党员参与活动的数量、难易程度和所作贡献的大小, 明确积分标准, 把党员服务群众、党员自身发展、党员参与活动的每一项工作进行量化积分。通过《党员“积分制”管理计分事项及标准》《党员“积分制”管理手册》《党员积分情况告知书》和《党员计分事项申报单》, 根据不同类别党员的实际, 合理确定每项活动的分值, 使积分考核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 建立党员主动申报、党组织审核和党员群众帮助申报三种方式登记、申报积分, 增强了申报登记的灵活性, 党员积分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导师制考核是指由研究生党员的导师对其一段时间内的成长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 对其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并给出考评结果。加权分就是把积分制考核结果和导师制考核结果按照不同比重进行加权运算, 得出的结果就是该名党员的加权分考核成绩。实行“加权分”考核管理办法, 能够使研究生党员管理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使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提出“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 同时也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开展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总之, 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有其特殊性, 探索适合医学研究生特点的党建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发挥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医学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摘要:如何加强和改进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 体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发挥党员在广大研究生中的先进性, 是目前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雷先阳.高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 (5) .

[2]贾立壮, 甄月桥, 李娜.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2) .

[3]刘飞.医学生实习期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3) .

[4]陈媚.基于学分制的医学生党建工作实践与思考[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2, (3) .

篇9: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预备党员;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9-0187-02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承担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和使命。优秀人才源于高尚的思想理念、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而这批优秀人才就是高校在发展党员过程之中考虑的对象。当下,各高校都在发展党员,加强党员的教育与修养,特别是在创先争优的形势之下,党员成为了主力军,然而预备党员的工作也不容忽视。胡锦涛总书记曾告诫全体党员,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管是党员,还是预备党员,都是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紧迫感,充分认识培养和教育大学生预备党员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培养和教育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有效方法。

一、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管理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预备党员这一群体在大学生队伍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党组织建设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一名预备党员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成为预备党员,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往往以为一旦成为预备党员,成为党员就顺理成章,而忽视了在这一预备过程之中仍然要加强学习,一旦预备党员疏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管理教育是发展党员队伍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预备党员是学生中的中坚力量和榜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加强预备党员管理有助于让学生更加了解党组织队伍,了解党员发展的标准。同时,大学生党员在预备期是关键,党员队伍须是优秀的人才,预备期严格管理,党员队伍会更坚实稳固。

二、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条件来自主选择,往往是理论性教育内容偏多、实践性教育内容偏少;形势政策教育内容偏多、综合素质教育内容偏少;教育内容短期的、临时性选择较多,长期的完整性系统性较少;履行党员义务的教育内容过多,保护党员权利的教育内容过少。一方面源于基层党组织的队伍以及管理;另一方面,来自于预备党员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

(一)基层党组织层面

1、重视管理,轻视教育

各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善发展党员的体制,如推优、党校学习、预备期考察、党员要求等等,管理较为严格,也有一定的考量标准。在发展预备党员的过程中,管理较为规范,但忽视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活动。在预备期一年之中,预备党员不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

2、重于形式,轻于内容

在发展预备党员过程中,形式有时候大于内容。党支部开支部大会,预备党员能够按照党员的要求和标准,表达自己的入党意愿。然而,一旦吸纳为预备党员,这些预备党员可能还不知道党代表的“三个先锋队”、党的宗旨等一些常识性的内容。

3、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

在高校党组织管理过程之中,学生党支部书记往往都是学生辅导员,同时辅导员老师也担任了日常学生事务性工作,自己也在疲于应付。另外,辅导员这一队伍流动性强,一些辅导员往往在工作2~3年后就流到其他部门,不再承担发展党员的工作,下一个学生支部书记难以衔接。

4、被动灌输,被动传播

高校基层党组织大都能够及时将知识传播给学生,通过学习或文件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学生也只是被动去学习。灌输理论最早源于列宁的理论,最早是灌输给工人阶级,让工人阶级运动从自主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灌输理论是主动灌输的,然而在实际过程之中,大都是被动灌输,学生迫于形式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也在被动接受这些内容和知识。

5、疏于固定的知识,缺乏生动性

随着“90后”大学生的增多,大学生思想出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如果在党性教育上还是按部就班,肯定是不够。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代形势发生了变化,对知识的传播也应该相应的发生变化。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传播知识方面缺乏生动性,生搬硬套,作用不明显。

6、形式大于内容,实践支撑不够

基层党组织在传播党的知识时候,形式大于内容,往往通过开党员大会、座谈会、个别谈心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停留在形式需要上,没有客观实在的内容。 另外,基层党组织在阐述一些知识的时候,实践支撑不够,让学生难以得知那个时代形势和局势。

(二)大学生预备党员层面

1、意识淡薄,功利性太强

“90后”大学生由于其成长的环境和背景,让大学变得多样化。据武汉大学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80%以上的学生还是希望入党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之中,有些预备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功利性太强,把入党作为工作的筹码和炫耀的资本。

2、学习淡化,趋于应付

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间,要发展的学生能够及时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与周边的同学交流沟通。但是,一旦加入到党组织队伍中,就淡化了学习,对于党组织安排的主题教育活动,趋于应付,不主动去体会和学习。

三、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讨

针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

(一)纵向长效机制研究

1、设立新生临时学生党支部,做好前期工作

长效的机制源于前期工作安排,对于大学生党员队伍更是如此。首先要从新生入手,把考察对象纳入了大学生的大学规划之中去。设立新生临时学生党支部,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在新生军训过程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临时学生党支部参与军训活动;另外,在新生班委组建过程之中,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发现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

2、“三活一部”参与学生管理,提高党性觉悟

所谓“三活一部”,即预备党员公寓活动室、预备党员社团活动室、班级预备党员活动室以及学生党支部。上海部分高校就采取了预备党员学生公寓活动室,预备党员可以通过参与学生公寓管理,处理学生中碰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地将问题反馈党组织,这样既可以发挥预备党员的榜样作用,也可以让党组织及时了解学生宿舍的动向。另外,预备党员可以借助社团活动室,在社团活动和管理过程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党性的学习之中,发挥榜样作用;预备党员在班级学生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党性的觉悟,如为班级同学服务、组织班级同学开展活动等等。

3、建立流动评比机制,搞好毕业前的党性活动

针对即将毕业的预备党员,可以建立流动评比机制,设立一些有效的评比奖励机制,奖励直接与毕业的奖励挂钩,毕业的奖励如优秀毕业生、优秀实习生、推荐工作等。做好即将毕业的预备党员的有效管理。

4、以网络电脑信息为媒介,推进党性教育

网络信息高度发达,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上网一族,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抓住利用网络信息推进党性教育的机遇,可以通过人人网、开心网、空间、博客、微博等形式来传播党的知识教育。另外,也可以通过网络党史知识竞赛和网络党史达人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关注,拓展党史教育范围来推进党性教育。

5、以学生党支部为平台,树立榜样模范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发展党员的重要阵地,其机构组织与学生党支部紧密结合,基层党组织可以借助学生党支部这一平台,以学生党支部为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更大范围拓展学生参与面,同时,可以利用“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好人好事公示栏”等等来树立榜样模范,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党的活动。

(二)横向长效机制研究

1、建立规范有效的发展预备党员体制

高校大部分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党员章程,而预备党员这一章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样容易导致发展的党员参差不齐。可以建立相对独立的预备党员发展为正式党员的章程,让预备党员既享受权利,又要承担义务。有些学生在预备期,犯了一些错误,以为这些错误与自己成为党员不大,因为没有明文规定。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如何加以规范,就应该以文本的形式来确立严格的章程,这样预备党员体制才能有效。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时代理念

预备党员作为学生的骨干和先进分子,需要紧密与时代结合,关注时代发展的前沿。党组织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增强预备党员的党性觉悟。另外,可以让预备党员及时给予“回应”,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及时反馈给党组织,随时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如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征,通过开展唱红色歌曲、忆红色历史、诵红色伟人、访红色名家、读红色著作、记红色名言、看红色影视、游红色故地、开红色论坛、塑红色课堂、写红色评论、撰红色博客、办红色校报、做红色网站等红色教育活动,把红色资源中的精神特质加以开发、提炼,科学地融入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去。

3、加强对预备党员的量化管理与考核

目前一些高校都缺乏有效的量化管理,学生党支部书记只是从一些书面报告或思想汇报中,来考核预备党员。一般而言,预备党员都可以发展成为党员,但往往缺乏有效的说服力,这就需要加强量化管理。何为量化管理?即制定量化表,根据各高校的情况,在预备期间,预备党员要达到多少任务量,并给予评分。如预备期间的思想汇报份数;学业成绩表现;志愿活动次数;参与校级、班级活动次数;参与主题活动次数;班级同学反馈等都可以纳入考核。这样,既可以增强预备党员的素质,也可以提高预备党员的党性觉悟。

四、结论

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是高校党员的主力军,预备党员的建设关系到党建工作的长远发展。预备党员的健全离不开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这些需要在实践之中不断去探索。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是党组织的重要骨干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发展好预备党员,在学习上、生活上可以影响和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可以吸收更多的优秀的青年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参考文献:

[1]孙晓锦,肖云.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83所高校1375 名预备党员调查为例[J].党建研究,2011,(1).

[2]武汉大学.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2008-11-13.

[3]孙永刚,肖冬梅.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和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4]钮秀山,肖甫青.关于预备党员继续培养与教育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6).

[6]张文,蒋纯红.红色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上一篇:别开生面“玩”作文下一篇:计算机教学实习个人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