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满分议论文-生命的价值

2024-04-25

小学生满分议论文-生命的价值(通用15篇)

篇1:小学生满分议论文-生命的价值

中学生满分议论文:生命的价值

这里满山的枯黄,使我失去了向上望的勇气。

想起妈妈的`那句话,我还心有余悸。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我读死书,我还是孩子呀!在书房里呆了五六个小时,走出门才发觉:天空异常阴郁,一大片灰蒙蒙的,像是漆黑的泥潭,让人望而生畏;又像是少女的披巾,携带着灰色的美丽。我低着头,在这小路上徘徊,心里十分郁闷。

一阵冷风吹来,我的心凉了大半截。我继续走着,忽然,天空中响了一个闷雷,雷声震耳欲聋。老天发威了,一阵阵狂风紧挨着一阵阵雷声,暴雨接踵而至。豆大的雨珠打在我身上,我的心被刺痛了,我在这小路上飞奔,从脸上留下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他们混在一起,滴打在地上……

我来到了一间小屋,泥做的墙身上长着许多小草,他们已经枯萎。我本来不想看,但嘲笑的心理却指使我去看那小草,不为别的,只为看他的枯黄。我低下头去看,竟然看到一颗绿色的小草,他又矮又小,被压在下面,但他却在努力的生长,他是在与命运搏斗!我呆了,这么小的小草,微不足道,竟然敢同命运斗争……

我理解了,原来这才是生命的价值:拼搏!

雨停了,我也走了。回到家,我没说话。吃了饭,我便进了书房,因为我要为生命的价值而奋斗!

篇2:小学生满分议论文-生命的价值

现实的麦粒就像是生命,而珍珠就像是精神上的追求。而关键在于到底是要生命还是要灵魂。泰戈尔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没有生命,何来这些追求呢?就好像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的问题。

可我觉得“珍珠”重要。因为不会有人想成为植物人那样只存在生命现象的人。历史上也有无数为自由,信仰、爱情、真理抛弃生命的人,他们不想空虚地活着,要有意义,要有存在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的追求。正如瞎了的保尔。柯察金,他没有选择终日享乐,吃了睡睡了吃,而是坚持写作,以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去充实自己的生活,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生命虽是精神世界的基础,可精神世界却是生命的体现。就好像你不会用没有了墨水的钢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只不过,没有了生命的精神世界较为缤纷多彩,而没有了灵魂的生的命却是那么的无趣乏味以致无人在意。废寝忘食不会是永久的,他迟早要吃饭,不会真读书读死了,要是真的话,那他就读书读得太死了。

人士要变通的,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戴着珍珠吃麦粒。在现在,我们不能只追求已项,举个例子就是玩电脑玩死人的那种。那些为灵魂上的正义而牺牲的人并非不重视生命,而是为了后人能享受到生命和灵魂兼得的待遇。他们是英雄,他们行为打个比方就是在饭桌旁放了本书,希望你能延续这种传统。至于那些因事业受挫,感情不顺而自杀的人,我只能表示惋惜,他们没有做到两者兼得,于是便抛弃了两者,其实是很愚蠢的。困难是打开更好的门的钥匙,也就是对生命和灵魂的升级,应该高兴,不要因为门丑陋就丢了钥匙。

篇3:小学生满分议论文-生命的价值

自2003年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出现,令人触目惊心,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自杀已经成为大学生非正常原因死亡的首要因素,这种现象让所有人对当代大学生生命为何如此脆弱感到疑惑。

一个别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一)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是表象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90后, 这一代人相对于80后大学生来说身上背负着更多的期望和责任。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家长和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赋予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 每个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伴随着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一路走过来的, 终于经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 以为可以开始不一样的学习生活。然而, 随着社会对本科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能力素质要求的提升, 大学生们发现大学期间也必须努力学习和锻炼能力才能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不是一出校门就有很多好的就业机会等着他们去参与。

从上述数据图表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当前面临的主要压力有学习、就业、经济和人际交往压力, 其中学习和就业占将近80%的比重。这些因素使有的大学生因为专业课成绩不好, 有的因为没有考入理想的学府, 有的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冷门, 有的因为对学校和专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不符, 有的因为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便在校园学习或生活上遇到挫折失败后心理产生极大的落差, 从而导致心理郁闷、烦躁、委屈, 自我调节失败后便出现自杀行为。有人可能会用精神或心理疾病来为自杀的大学生行为找借口, 其实从广泛意义上来说, 大学生自杀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是精神或者心理病患者, 很多平时很正常的大学生也会出现自杀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行为。

(二)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本质原因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最为关注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时期,这个时期拥有正确生命价值观对大学生人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现在很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他们不愿意接受管理,不认为自己对社会负有责任只愿意自由自在的生活。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随波逐流,讲求物质享受,他们只追求“如何生活”而不懂“为何生活”。

第一,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他们与人沟通交流时忽略双方之间的相互依存而只看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他们与父母沟通中一味夸大年龄差距,淡化其对父母的责任;在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他们过于看重自己的付出而忽略排斥他人的存在,导致同学间情感的破裂;在追求爱情中,他们也太重自我感受不顾及对方感受,一旦事情发展与自己所预想不一致,他们就郁闷、急躁甚至情绪失控。

第二,当代大学生习惯使用现代通讯工具与人交流,有的甚至沉溺于虚拟的各类世界中不能自拔。

以上图表是对100名抽样调查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的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们把他们业余时间的72%都用来上网、游戏、看电视电影而忽略了对个人身体锻炼和与他人沟通。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课程、校园活动不感兴趣,不愿或者懒于走进现实世界,很多人甚至失去了实际生活能力。人类各种丰富的情感交流在虚幻世界中被无视、被撕裂,导致他们对亲情淡薄,对友情冷漠,对爱情游戏,他们对自己生命最原始的状态无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挫折不知道如何去克服,这些问题使他们困扰,自身无法化解又无法解脱,向外又得不到宣泄,很多心理能力调节差的大学生往往就容易出事,他们的这种行为使得生命的终极意义被否定,“活着”不再具备独特意义,死去也变得无所谓了,在他们看来,自杀反而是种解脱。

二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高校作为社会中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根本任务就是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来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大学生自杀现象使高校所有教育者意识到高校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是否忽略了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学会和组织出现后,我国近几年也开始提倡爱惜生命的呼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只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内容,但并未产生深入影响,有些院校开设过相关课程但由于是选修课,课时少参与的学生也少,所以高校中缺乏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引导。高校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生的错误和失误去惩戒惩罚,而是要帮助每一个正在成长期中的学生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每一个生命的自我实现,所以高校学生管理要尊重大学生的生命,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

三高校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一)改变固化教育理念及方式,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90后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独生子女是独立性强、充满个性的一代。高校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他们是独特的个体,是不断生长、发展着的生命体,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有机、复杂的“生命人”,不能按照一个标准、一个思想来教育所有的大学生,要将大学生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放在学生管理的首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他们个体发展的需要,规范但不束缚他们;要深入学生宿舍、课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真正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切实问题,特别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为他们创造宽松自由的生活氛围,使他们身上的生命能量得以释放、舒展。

(二)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提升大学生生存幸福感

很多大学生有意识误区,认为只有心理和精神有问题的人才去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事实上,心理咨询与辅导对所有大学生都是必要的。正常的大学生在心理郁闷、情绪无法排解时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对“问题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辅导,能有效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树立起生活信心,开始新的生活。从生命关怀的角度来看,高校教育者应该引导大学生明确生命的权利与责任,使其建立清晰的人生目标,提升自身的生存幸福感。

(三)强化大学生挫折教育,增强大学生抗压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敏感的一代,大学校园是他们步入社会前的堡垒。他们喜欢新奇、喜欢挑战、喜欢创新、喜欢独立专行,但是对事物的期望过高,希望任何事情都能不需要尝试与努力就能一蹴而就。反之,他们对失败过敏,害怕失败,害怕挫折,害怕伤痛,缺乏独自坦然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心态。

通过对100名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将近70%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挫折教育课程。因此,各高校在大学期间必须强化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耐挫力和容忍力等抗压能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人生中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大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只有在挫折面前保持平常心态,才是大学生真正成熟的时候。

(四)关注大学生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生中生命和生活应是完整统一的一体,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与生活往往形成一种内在紧张,两者经常发生矛盾、摩擦。高校教育者应教导大学生注意协调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缓解个人小生命价值与人生大生命价值的矛盾,心怀社会、国家。当大学生们真正懂得尊重自己、尊重生命、懂得生活并真正开始珍惜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时,弥漫在大学生身边的挫折感和无助感就会减弱,大学生就会运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排解忧郁与苦闷,抗压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杀事件就会减少以致消失。

参考文献

[1]吴来苏.大学生人格教育与修身[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2]刘济良.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篇4: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思考

[关键词]生命观教育 大学生 价值

[作者简介]王玉珏(1977- ),男,四川南江人,四川理工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德育。(四川自贡64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2008年课题“地震灾区大学生死亡观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sb00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159-02

一、问题的提出

据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8.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而且呈现低龄化的倾向。①其中,大学生自杀和杀人发生频率很高,已经成为社会一个突出现象。在百度键入“大学生自杀”,检索到相关文章145万篇,键入“大学生杀人”,检索到相关文章179万篇。同时,大学生对生命漠视的其他现象也很突出,如见死不救、自残、虐待动物等等。

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生与死,如“5·12”大地震发生以后,数以万计的鲜活生命在瞬间离我们而去,面对这种状况,一部分同学对生与死产生了困惑,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出现了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有的对死亡产生了恐惧,开始自暴自弃、颓废堕落;有的所谓看透人生,认为人生在世,重在享乐,开始放纵生活、游戏人生;有的则不知所措、陷入迷茫,开始得过且过……

上述问题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遗憾的是,在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上,主流的观点主要归结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通过心理咨询和干预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是极有成效的,但是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种观点和方法只看到了大学生漠视生命、游戏人生的浅层原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即为什么大学生在对待生和死的时候心理上会出现问题。

理性是人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价值观念、人生信仰在支配人的思维和行为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解决问题就要从大学生对待生死的价值观念上来开启思路,寻找出路,方能治本。具体到高校教育而言,就是要在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加强“生命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真正从思想观念上理解生命的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外化为行为善待生命,进而思考生存与生活的目的与意义。

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缺乏的原因分析

现实中,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庭教育应该是生命观教育的摇篮,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生命观教育的缺失。第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子女的身体健康、学业成绩、未来的工作选择等方面,很少和子女谈论生命观的问题。第二,父母往往认为死亡是沉重的、不吉利的话题,不适宜和子女谈及与交流。对于如何生活,主要是鼓励孩子认真学习,获取以之为生的本领,过上物质富裕舒适的生活,忽视教育子女人生存生活的本质和意义。第三,父母往往缺乏生命观教育理论,即使想对子女进行生命观教育也有心无力。第四,子女的叛逆思想和行为使父母和子女的沟通难以有效进行。因此,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生命观教育很难取得实效,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方面子女生命观教育的缺失。

(二)学校教育的忽视

“如果从生命的视角透视,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是一项直观生命并以提高生命力价值为目的的神圣事业,应予以生命独特的关照。教育首先应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完善。”②但就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状况来看,学校对生命观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从幼儿园到高中,在以唯成绩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到了考试成绩上,生命观教育很难进入教育内容,师生之间很少谈论生命观话题。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具有较好的条件思考人生问题,但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措施,如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但检视该课程教学内容,虽然丰富,关于生命观的教育内容却相当匮乏,教材中未涉及死亡问题,在第三章中谈及人生价值时有些抽象,缺乏具体指导,不易为学生接受。就师资队伍、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来看,真正懂得生命观教育的、能够胜任生命观教育的教师不多,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为专题的教材书籍缺乏,以生命观教育为主体的课程稀少。同时,学生在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不易充分认识到生命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认识到生命观教育的重要性,要想通过学校教育取得实效也极难实现。

(三)学理研究的不足

对于生死问题的研究,东西方哲学家们都有经典的论述,形成了众多的观点,对今人极具启发意义。但现在我国学界对于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专题研究较为匮乏,论著不多,高质量的就更少。以文章为例,在维普资讯中键入“生命观教育”,仅搜索到13篇文章,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1999~2008年也只有16篇,且大部分是2004年以前的文章。学界对于生命观教育研究的不足,导致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存在理论不稳的隐患,很难从理论上建立健全的体系进行教育。同时,就研究专著和文章来看,涉及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具体措施、方法、途径等实践技术环节的内容更少,且提到的内容在操作层面上讲,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弱。这种状况导致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很难落到实处,也相应加速了生命观教育的缺失。

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与死亡,了解生与死相互依存的关系,消解死亡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教育大学生热爱生命,思考生存的意义,用实际行动创造和践行生命的价值。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缺失,部分大学生漠视生命、虚度光阴的现实情况,突显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科学的、正确的生死观不能自发地形成,它必然是有意识教育的产物,这正是生命观教育的价值所在。具体而言,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可以从直接价值、本质价值和终极价值三个层面来认识。

(一)直接价值:正确对待死亡

现阶段,死亡对大学生来说似乎是遥远的事情,当死亡突然降临时,他们往往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常常出现前文提到的大地震后的种种现象。学者邓晓江概括了现代人在死亡方面所遇到的五个问题:“其一,现代社会死亡处理的技术化与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国人伦理情感之间的紧张。其二,现代社会大量的突然死亡、预期死亡与死亡接受之间的紧张。其三,人们普遍拥有的现代科学的认知习惯与死及死后世界不可知之间的紧张。其四,现代社会处理死亡人数的众多与死亡教育的滞后之间的紧张。其五,死亡焦虑的个我化与死亡悲伤抚慰的社会化之间的紧张。这会带来诸多的问题,故此,必须正确认识对待死亡。”③

因此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首先要让大学生从理论上认识死亡,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亲人和他人的死亡,在思想上对死亡有所准备。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死亡是人生的内在规定、是随时都可能的可能性存在。死亡就如四季交替,是人必须面对的应有之事。海德格尔认为死亡不是现成的、已经实现的东西,死亡是存在的状态和过程,因而是不可摆脱、不可逃避的,死亡乃是人走向终结的存在,它贯穿或伴随着人的一生;人的存在乃是走向死亡的存在。同时,“死”和“生”不可共存,我们“生”的时候是无法真正地感受和知晓死亡的,当我们“死”了以后也无法感受和知晓死亡。既然如此,就不该畏惧一个自然存在、不可避免、无法感受和知晓的客观事实,应该把死亡看做是人生本质的最终实现,由此真正排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正视死亡并接受死亡。

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进行这些内容的教育,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准备,当遇到大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学生对亲人死亡的恐惧焦虑心理,正确对待自己、亲人和他人生命的消逝,这是生命观教育的直接价值所在。

(二)本质价值:正确对待生命、生活和人生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先行到死,本质目的不是如何对待死亡,其本质价值取向在于从死亡的角度认识和规定人的生命、生活和人生,是让大学生从死亡的角度看待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死亡会教会人们一切,法国作家蒙田曾说过:“谁教会人死亡,就是教会人生活。”④生命观教育所言之死,并非仅指人的生理之死,而是对活着的人谈观念上的死,其目的在于提升生活品质。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由“生”观“死”,又由“死”观“生”的原则,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皆在“生”而非“死”。如此才能谈清有关生死观的问题,并使生命观教育被大学生广泛地理解和接受。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应该把死亡看做是人生旅途中被不断揭示出来的可能性,不是在人生的暮年、生命枯竭或弥留之际才感受和体验死亡,而是在生命的各个阶段和全部过程中都深刻地意识到死亡与我们的紧密接触,意识到生命时刻趋向于死亡的那种状态,强化生命的紧迫感。要让大学生明白他的生命是倒计时的,应该更加珍爱现在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学会珍惜、尊重和敬畏生命。

因此,在生命观教育中首先让大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予和养育的,是他人和社会共同关爱的结果,爱护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他人和社会负责的体现,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草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的亵渎,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古人早就认识到这一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由此及彼,要认识到他人的生命同样是珍贵的,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绝不可以野蛮地剥夺他人的生命,否则,既害人又害己。其次,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人生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既有欢乐、幸福和美满,也有艰辛、痛苦和悲伤,这些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是生命的应有之义,没有痛苦的体验,就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正是在战胜苦难磨炼了个人的意志,锤炼个人的品质,获得真切的人生感受,体会到真实的生活和生命的过程。最后,要让大学生思考“如何有意义的活着”,以之筹划自己的生存活动,筹划出本真的自己,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思考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自我价值。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衡量必须与他人和社会相联系,要求大学生多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就是要为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让大学生学会关注他人和社会,从社会和历史角度审视自身的存在,而不是迷恋自我的享乐与放纵,抑或丧失目标,浑浑噩噩,要真正活出生命的最佳状态。

(三)终极价值:实现对人的精神的终极关怀

一切哲学与宗教都在追问一个问题:人死之后,究竟要去哪里?如果人将必死,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人,一生一世,奋斗了那么久,那么辛苦,一旦死去,便一切都被剥夺了,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深受折磨的心灵问题。人备受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肉体的痛苦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心灵的痛苦、精神的困惑往往难以消除,“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从古至今就困惑人类的心智。

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面对人生的思考,这个问题也深深困惑着他们,而生命观教育则是破解这一困惑的有效途径。生命观教育沟通“生”与“死”,把生死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强调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和必然的结果,应该坦然面对死亡,并将死亡划归为规划人之生活过程与生命进程的动力,从而启迪、引导大学生追求幸福的“生”,坦然的“死”,这种人生境界就如泰戈尔所言:“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从而在超越死亡,实现生命的永生和不朽的基础上,思考个体存在的价值所在,思考如何具体体现个体价值,进而让大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同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即是要看一个人的人生生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这种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大学生对于人的存在的精神苦闷,使他们在现实中克服生、死、痛苦、忧惧的困扰,以审美的态度显示人生的终极关怀,在愉快中以永恒的感觉展开生命,从而以较好的精神准备去对待人生的磨难与艰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之指导人生的实践过程,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真正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注释]

①貌信玲.自杀成15至34岁人群的最大死因专家:加强“死亡观”教育[EB/OL].http://news.southcn.com/gdnews/gdyc/content/2008-07/22/content_4489917.htm,2008-08-20.

②乔丹,等.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探究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84.

③郑晓江.善死与善终:中国人的死亡观[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9.

篇5:小学生满分议论文-生命的价值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当听到这首令人感动的歌,我就仿佛看到了绿色的小草,看到了那坚强、默默无闻的小生命,也看到了生命价值的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坚强的生命。

暴风雨在突然间倾盆而下,黄豆般的雨点“啪啪”地落下,万物都垂下了它们高傲的脑袋,失去了以往的生机,但唯有一种小生命——草,它们倔强地仰 着头,用蔑视的目光看着暴风雨,以柔弱娇小的身躯奋力抗争着。没有人为它们遮风,也没有人为它们挡雨,尽管雨很大,但它们屈服了吗?向暴风雨求情了吗?没 有,它们用一种最顽强的毅力拼搏着、奋斗着。用各自的体温与热情感染着整个集体,仿佛在说:“加油啊伙伴们,风雨之后见彩虹!”终于,它们坚持到最后,它 们胜利了,它们以最坚强的精神驱走风雨,迎接彩虹。你看!小草们在雨后仿佛换了一身新装,脸上得意地微笑着,欢呼着,庆祝它们的胜利。从小草身上,我第一 次那么深地感悟到坚强这一伟大的生命价值。

如果说小草是坚强的,那它更是默默无闻的。

在花坛中,在苗圃里,你一眼都能看见那绿油油、散发着它独特气味的小草。小草不与花儿争鲜艳,不与树木争高大,它甘愿做陪衬,甘愿用自己的身躯 装扮出花儿的艳丽,显示出树木的高大。它们是一位幕后使者,心甘情愿让自己当陪衬供人们欣赏,虽然人们很少谈论它们,但它们已经满足了,因为它们已经默默 无闻地奉献了,已经没有缺憾了。我又一次被它们震憾了,不求多美丽,不求多高大,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这一生命价值又在它们身上闪光。

篇6:生命的价值小学作文

有一位母亲她得了很重的疾病,造成脚指头都腐烂了,必须要截肢,而且她的女儿也得了比她更严重的疾病,已经双目失明了,但这位母亲很坚强,并没有给困难和疾病吓倒。

这位母亲的女儿很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后便发现眼睛失明了,因为她们居住在离大城市很远的山村里,医疗条件非常差,当地的卫生所的医生告诉她们,必须要到大城市的医院才有机会治好这病,因此,母亲向亲戚借了钱,带着女儿坐汽车再转坐火车来到大城市的眼科医院看病,母亲早上5点钟便起床带着女儿到医院排队挂号,经过各种化验及医生的认真检查,最后医生对母亲说:“非常抱歉,因为你的女儿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已经没有办法治好了”母亲听了非常伤心,但母亲没有因此放弃将女儿的双眼治好的决心,她于是带着女儿来到广州这座美丽的大城市一边打工,一边找最好的医院给女儿看病,女儿三岁的时候上了幼儿园,也开始懂事了,女儿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自己的世界是黑暗的,看不见外面的景物?于是便回家问妈妈原因,母亲见女儿懂事了,不能再隐瞒了,便流着眼泪很痛苦地将原因告诉了女儿知道,女儿听了之后,虽然很不开心,不过没有怪她的母亲,非常懂事地对母亲说:“妈妈你不要难过,我虽然看不见外表的世界,但我可以用耳朵听、可以用手、用脚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女儿6岁时进了一所特殊学校读书,她非常勤奋学习,科科每次都考到100分,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最后女孩考进了一所名牌大学。

因此,我要学习这位女孩热爱生命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德,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只要我们不荒废自己的生命,生命就有意义。

篇7:小学作文: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想要着20美元?”许多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想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用脚碾它。然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它依然值20美元。”

篇8:学生主体参与彰显生命价值

课堂教学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生命经历, 对学生而言, 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 课堂的质量, 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它有令人激动的矛盾冲突, 有难以躲避的困惑焦虑, 有角逐智力的欢腾愉悦, 有切磋琢磨的师生情谊……可以说, 这里是一个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大舞台”。

在这个“大舞台”里一切都可能发生, 课堂就是流动着生命的舞台, 教师在课堂中应让那些没有生命色彩的知识活化。而知识活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通过活化使这些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活化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 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润泽。

一、积极思考, 在思维共振中体现生命价值

《课程标准》的颁发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但是“标准”的颁发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 我们还是常常万般无奈地看到:课堂上花哨的东西多了, 而学科本身的东西却不知何处寻觅。课堂教学有效性严重缺失, 抑制了课堂教学整体功能的实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在师生双方的思维默契中去积极思考, 去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所谓思维共振, 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双方的思维能够相互呼应、步调一致、达成共识。教师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有直接的影响。要达到师生的思维共振, 关键是教师要创造师生思维的“共振”条件。第一, 理清教材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 尊路识斯真。”而编者的思路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 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理解教材, 理清编者的思维线索和方法。第二, 熟悉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平时的思维方法、思维特点、思维态度的倾向、思维活动的准备状态等, 教师都应了如指掌。第三, 设计教学思路。教师在进行教学构思时应注意教学思路和学生的思路的合拍, 恰到好处地在关键之处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创造性的火化随时都可能迸发。

二、主动创造, 在情感共鸣中展示生命价值

传统课堂的讲授法可以让学生花较少的时间接受尽可能多的知识, 见效明显, 但容易导致知识与能力相脱节, 缺乏发展后劲;教会学生体验生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很难立竿见影, 但学生一旦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就有强大的发展后劲。教学中, 讲授法是必要的, 而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是根本。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 要努力把蕴含在知识中的智慧价值和情感价值充分展示出来, 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情感能力发展的内在统一。新的课程改革, 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更加侧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 努力寻找情感的真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课堂上只有做到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 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对学生而言, 如果课堂上总是让他们被动地去掌握知识、接受事实, 而缺乏积极的情感投入, 课堂生活被简化为知识的传递与接受, 那么学生就无法体会到创造的智慧与激情, 这样的课堂将由于缺乏对智慧的挑战而变得萎靡不振、沉闷和程式化;对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只有在教师不断的创造性的实践中, 才能充分提升其生命的价值, 教师的自由活动才会充满个性特色, 才会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

三、返璞归真, 在探索实践中实现生命价值

近来文化研究, 学者们多有引用“草根”一说。我们追求的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应当在很大程度上学习“野草”的精神, 在探索实践中让教学内容返璞归真, 更能让学生实现其生命价值。“探索实践是学科教学的生命线。”学生学习知识是主动建构的活动过程, 教学必须创设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使学习能够成为给学生带来发展和满足的一项有意义的也应该是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 满足自身“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需要。为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智能发展, 如知识的积累、技能的习成、思维品质的培养等, 又要重视给学生以生命的欢愉和享受,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探索而倍增兴趣和信心, 获得激励和满足, 并因此而产生新的心理需要, 激发学习动机。

讲台、黑板、粉笔是何等普通而平凡, 但又多么绚丽和灿烂。我们只有耕耘课堂, 创造课堂, 让课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 让课堂成为学生彰显生命价值的一片绿洲。

摘要:对生命的关注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提升个体生命质量与其社会存在意义, 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当前教育因生命的缺席而退化成劳动力的培养, 生命教育的兴起是教育的元命题回归。追求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生命价值, 不仅能够让学生懂得何以为生, 更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为何而生、如何而生的思考, 理解生命的价值, 进而以旺盛的生命力来表达生命的意义, 达至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更广泛的和谐。

篇9:小学生满分议论文-生命的价值

摘要:青年大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担负着对祖国和未来未来的责任。完成责任的前提是生命的存在,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实现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责任;风险;价值

近年来,“夺命自拍”、跳楼自尽、坐车被禁……无不警示牙塔里面大学生的安全素质亟待提升,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已成为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是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大学生的责任应然

人不是动物,人不是工具,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在社会实践中承担了责任。马克思认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朝气、最具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期盼。大学生更要学会担当,时刻准备着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梁启超曾在1900年2月的《清议报》中指出:“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自放弃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一国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那么什么是责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责任有两层涵义:一为“份内应做的事”;二为“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1]。从责任的类型看,对当代青年而言,有对自我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以及对人类的责任。青年大学生之所以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就要挑起祖国未来的责任,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未来就是当代大学生的命运共同体。

但纵观当前的校园和社会,不少青年学生已经没有了生命的幸福感、责任的自豪感和集体的归属感。有的人表现为“鱼”与“熊掌”兼得而累,要富裕、要权力、要学历、还要美丽和帅气!有的表现为莫名其妙的烦:不缺吃的,缺胃口;不缺亲人,却缺心上人;穿则时尚,带则名表,视力等健康却日落西山!还有的表现为冷漠:如有的大学生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吸就吸了;甚至还有学生,明明知法伤人性命犯罪,杀人会处死刑,却犯就犯了,死就死了!

这种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基础文明素质教育的缺失,是青年大学生生命观的缺位,是风险社会转型的疼痛。

二、大学生应对的风险

有责任,必有风险。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人类已经悄然进入风险社会。校园风险已经取代校园危险成为安全的对立面,过去的大学生是“我饿”,现在的大学生是“我怕”,即使在过去号称为象牙塔的校园,安全也已经发展成为首要的需求和基本的价值观。就是在把安全工作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各类高校,还是防不胜防,伤害、溺水、跳楼、车祸等恶性事故时有发生。

在社会也是一样,出现了“现代性”、“文明性”自杀:吃动物有激素,吃植物有毒素,喝饮料有色素,能吃不能吃一概都没数!还有扶不起的老人,熟悉的陌生人,广东佛山一名少女在铁路旁的玫瑰花田自拍,因太靠近铁轨被火车撞亡而“夺命自拍”……对当前大学生来说,风险来源非常多,有自身的,有心理的,有社会的,有不可预测的。

风险不可怕,怕的是没准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新形势下“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只要我们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思维,培养风险能力,那风险就是鞭策、就是动力,促成青年大学生从“斗争之学”走向“和谐之学”,从“知识论”走向“生命论”。

知识就是力量,在当下,特别对大学生来说,不完全对,有知识而没有抗风险能力的“学者”,还是“贫困的哲学”,培养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学会生存、且能够更好生存和发展。2010年3月29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发表讲话中指出: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应当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绝对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老师,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2]。由此类推,一个没有安全意识的大学生,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要有正确的生命观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难道我死了还不行吗?”这是大多数跳楼者、杀人者作出常人不可理解的行动之前的最后思考。不用说,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是大学教育的悲哀,是父母养育的失败。

生命价值论告诉我们,一个人,除了身体生命,即我们讲的肉体,还有政治生命、社会生命、文化生命、精神生命、智慧生命等多个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动物的说法不科学,动物死了,影响不大,人死了,地球确实依旧照样转,但能一了百了吗?父母怎么办?身边的人怎么办?更重要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谁来承担?要知道,人,特别是大学生,要承担学生、子女、同学、朋友、社会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等多种角色。革命尚未成功,青春怎能放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些人为什么放弃,就在于其生命观的偏失。当今,有些人片面理解了“知识就是力量”,他们上学追求知识,不是为了发展自我的生命,而是把知识当作工具,用知识去征服自然,甚至征服他人,在疯狂的占有中,迷失了自我,结果把自己也变成了工具,成为金钱的奴隶、他人的奴隶,从而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所以说醉生梦死的生命观,自私自利的生命观要不得。

四、大学生要珍惜生命的价值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句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作为青年大学生,面对挫折,面对风险,要学会风险生存,充分认识当前社会风险的存在及其本质,树立风险理念,不断培养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积极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要促进风险发展,主动突破风险社会发展的困境,大胆创新,勇于迎接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化劣势为优势,促进自我实现。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青年大学生不能“恨铁不成钢”,恨不会产生真善美,有生命的地方,不怕没柴烧,教育也要包容。其次,安全教育不是阻止“不出事”,更不是忙于“救火”,而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训练学生的安全技能,培养学生的风险思维,这才是安全基础文明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中小学阶段,应试教育更是要不得。学会生存是人才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阶段。

最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责任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聆听、学会对话,所有问题,纠结就是心结,自闭就是自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真诚的交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生命在敞开心扉中春暖花开。

珍惜生命,担当责任,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具备的基层文明素质,是义不容辞的使命,一定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3]”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版[M].1574

[2] 袁贵仁.加强疏散演练 确保学生平安[N].中国教育报,2010-03-30:1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5-5:2

篇10:生命的价值小学作文750字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看见垂危的病人即将告别这个世界;当你目睹又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你会想些什么?也许你会意识到生命何其可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也许你也会意识到生命何其短暂,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生活。但是,我们要关注的真的就只有生命的可贵与短暂吗?

下面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我们来细细体味一下吧!

一个乞丐很早上路了,当他把米袋从右手换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

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要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全操纵在别人的手中。”

“你错了,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很大的丁香花,并让她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我此生无悔了。”

乞丐一下子停住了脚步。

乞丐为什么会停住了脚步?他在想些什么?乞丐这一生固然自由,每日以乞讨为生,来维持自己可贵的生命,他每日的拼搏就是多乞讨,以致于可贵的生命不会因为饿死而变得短暂。他想到的便是生命的可贵与短暂,然而一滴小小的露珠却与他的`想法截然不同,即使是在生命即将逝去的那一刻,它想到的却不是生命的可贵与短暂,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的价值。“曾经滋润过一朵很大的丁香花,并让她美丽地开放,现在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露珠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幸福,并以此为快乐与幸运,这就是生命价值的真实体现。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在日常生活中,替别人倒杯茶,为别人做一件好事,这都是生命价值的体现。生命是由生活的每个细节积累起来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注意在每个环节多做事,做好事,生命的价值会更可贵,生命的历程会更有意义。

篇11:读书生命的价值演讲稿小学生

保尔是一位贫穷家的孩子,他12岁就去打工,从小就强烈的讨厌资本主义社会。当他失去双腿的时候,并没有对生活感到厌倦,反而坚强地站起,面对人生,做一个小说家。

与保尔相比,我们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着健康的身体。面对失败,或许有人就这样倒下,可是在那一瞬间,有谁想到,就这么倒下会成为一个懦者,成为一个退缩者!失败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从中得到教训,下一次比第一次做得更好,就一定会成功的!

人生是一把暂由我们举起的火炬,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是那黑暗无日的资本主义社会。保尔12岁就去打工,常被别人欺负。可是当敌军来临的时候,他却勇敢地拿手锋与朋友并肩作战。而现在生活的我们,常常望见“和平之花”开得艳丽无比,和平鸽衔着橄榄枝在瓦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失去双腿谁不伤心,谁不落泪?一直望着残缺的双腿不如想想今后怎样生活?柯察金·保尔就是坚强面对人生,开始写作,而就是他的信心,他对生活的热爱,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说家。

篇12:小学生满分议论文-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需要我们去尊重的,你又是怎么样去看待生命的呢?

西汉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完全决定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有些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了成千上万人的`幸福,或是用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他们都重于泰山。而有一些人把生命当儿戏,拿自己的生命当筹码、金钱,转瞬即逝,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就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些人的生命简直轻如鸿毛。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人用不同的方式对他们的生命,取得不同的价值。记得报纸上曾经有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小孩一生下来就是玻璃人,可以说是残疾人吧,可她很顽强,在家里自学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被人们知道后,称为“硕士”这些残疾人对生命充满信心、自信,对自己负责。

还有一些人遇到一些不如己愿的事,就想不开,跑的十多层的高楼去自杀,弄得大街小巷沸沸扬扬、混乱一片。这样的人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不珍惜生命,不对生命负责,还给社会增加麻烦。

篇13:当代农村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

一、农村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方向

1. 明确生命价值的认知教育方向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是生命价值的认知教育, 即认识与理解生命价值所在。首先, 认识生命的唯一性及其发展规律, 任何个体生命都是唯一的, 生命价值观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有限性与生命发展规律的不可抗性, 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其次, 理解自然生命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生命形态受到遗传基因和环境作用的影响, 因此在生物学层面上所有自然生命应和谐一致, 帮助学生树立对生命的平等意识, 促进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再次, 认识生命具备的发展潜能, 生命是有价值的, 人类生命承载着人格与人性、科学与文化的积淀, 生命价值有赖于对潜能的开发, 生命价值观教育应激发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 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价值的追求目标。

2. 训练生存技能的实践教育方向

生命价值观教育容括了对学生生存技能的训练。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劳动能力, 就中学生而言, 主要是指个人生活的自立、自理能力, 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 学生独立生活能力需要通过生存技能训练得以实现;二是提升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 如人际适应力、情绪适应力等, 帮助学生应对生活变化, 适应社会化进程;三是强化学生应对困境的耐挫能力, 农村家庭往往缺乏家庭文化熏陶, 造成一部分农村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依赖成性等, 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摆脱困境, 并造成心理与行为失常。生存技能实践教育应有目的地传授学生应对困境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学习中促进学生对挫折的接纳与超越。

3. 反映生活质量的心理教育方向

生命价值观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来提升学生生活体验的愉悦感, 树立学生对待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 从而优化学生生活质量。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如下:一方面,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学生学业与课余生活日益丰富, 思维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喜好探险与刺激, 但是意志品质尚处于不成熟阶段, 行为缺乏自制力, 容易悲观失望, 出现偏激情绪与极端行为;另一方面, 农村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被唤醒, 他们渴望关怀与理解, 但农村特有的留守学生现象促使这一群体缺失有效监护, 特别是情感沟通的匮乏, 使得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堪忧。

二、农村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1.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

基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认知教育方向, 构建课堂教育模式的策略有:第一, 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中心, 建设充满人性关怀的师生关系, 教学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平台, 教师可通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倾听学生心扉, 传达师生共享的生命体验;第二, 创造充盈生命内涵的教学内容, 即将生命价值观与各学科教学资源整合, 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认识自我”等思考生命的课程, 中学语文的《孔乙己》、《石缝间的生命》等蕴含生命情感的鉴赏课程;第三, 设置人文意蕴的教学评价, 立足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评价应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成长, 杜绝“唯成绩论”的单一评价方式, 如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重在从积极的角度出发, 发掘学生的可塑性, 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动力。

2.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教育模式

基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教育方向, 构建实践教育模式的策略有:第一, 在家庭生活践行中培养中学生的劳动自理能力, 家庭是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开展家校联谊活动, 如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状况、鼓励学生对家庭事件的决策建议等;第二, 在校园生活践行中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如开展主题班会, 通过集体合作, 促进学生对其他成员的关注、欣赏, 获得生命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体验, 并锻炼自身的人际适应力, 举办生活技能比赛,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享受幸福生活等;第三, 在社会生活践行中强化学生的耐挫能力, 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救助、公益劳动等, 感受真实生活的不易与艰辛, 促使中学生从容迎接生活挑战。

3.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教育模式

篇14:浅议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生态文明 价值观

【分类号】G641

一 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进程

(一) “環境教育”“绿色教育”的兴起

1999年5月,国内外20所大学在清华大学召开“大学绿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表了《长城宣言:中国大学绿色教育计划行动纲要》。2000年5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绿色教育研讨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绿色教育”,同时也把建设“绿色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二)我国大学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在绿色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为生态文明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如何落实生态文明教育还缺少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大多数大学对于生态文明教育还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常常是“想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没有真正地将其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体系,没有落实到教育工作和校园规划建设的具体环节。与国外同行相比、与国家要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态文明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 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教育途径

(一)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

大学是社会文化高地,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好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把大学体系作为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将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实践、生态文明科学研究融入大学的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之中,是时代发展赋予大学的新功能和新使命。

首先,生态文明要求纳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生态文明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科学内涵,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适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生态文明观念、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人,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内容,是生态文明时代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其次,建立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创新体系,成为辐射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心。

从生态文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的生态科技服务等方面构建大学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结合大学功能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报告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先进的生态科学知识。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载体,设立一批开放性的研究课题或者创新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加,激发探究兴趣,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和能力,增强教育实效。从宏观角度,高校应把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建设规划中,使生态文明成为大学校园的重要文化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出环境育人作用。每一个校园都能够成为辐射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心,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应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责任,在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奋力有为,体现生态文明时代大学文化的新价值。

(二)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培养大学生适度、绿色消费理念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仅是节约资源或者环境治理,而且是涉及整个社会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要实现这一变革,需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从意识、知识、行为等层面,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和正确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

1.强化绿色教育理念

与西方的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开展“环境教育”“绿色教育”较晚。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理念和目标,由此揭开了普通高校“绿色教育”“绿色大学”的序幕。大力宣传、引导大学生绿色消费,生态文明不应是口号,而应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成为一种集体意识,成为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理应成为高尚行为和先进文化的符号,生态文明应当成为一种文化观念”。

2.利用多种渠道,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在教育手段上运用新媒体,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普及生态环保知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在知识传授方面,要坚持寓教于绿,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入到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之中。在价值观形成方面,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会学生学会欣赏,欣赏自然,探索自然规律,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价值观。

3.生态文明理念外化为学生的行为

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开展生动活泼的绿色环保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到街道、公园、社区,亲近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生态实践能力。在大学生中倡导包括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简约消费和精神消费在内的可持续消费。

党的十八大不仅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而且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这是马克思生态思想最新发展成果,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民族永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大学是社会文化高地,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好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把大学生作为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将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实践、生态文明科学研究融入大学的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之中,是时代发展赋予大学的新功能和新使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3]潘岳.生态文明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6.

[4]王海坡.绿色教育:21世纪大学教育发展的方向[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 陈华国,丁振国.高校绿色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篇15:生命的满分作文

雨温柔地下着,好像万物复苏般的,充满着生命的气息。听,那富有节奏感的青蛙声“呱呱……”树木在风中不断抖动那富有生命之色的叶子。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那是生命。在世界上,人类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

我还记得当绿芽破皮时的渴望;当蝴蝶破茧时的渴望;当雄鹰展翅时的渴望。我相信生命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你相信吗?当看到生命舞动的时候,你会微笑吗?当生命从你手中降落,你感到生命如此脆弱吗?

我们不一定因喜欢而强留动物们和植物们,它们同样富有生命的色彩,当它们因自由而舞动着,你一定会看到,你的生命得到了升华,心中的喜悦不是把它们束缚,而是同它们一起感受生命。天空再辽阔也比不上人的宽心,路途在遥远也比不上人的脚印。请放宽你的心,和我一起感受生命。

生命的升华就是你自己把生命看成了什么。万物皆有灵性,它们那单纯善良的心似乎可以触摸到我的心脏,让我们心连心,它们是我们最真实的朋友,是它们世界才会如此的精彩,人类总是在自己的圈子的打滚怎么会精彩?

把你自己的心脏和它们连接起来,它们也可以感受你的“酸甜苦辣”,它们可以成为你最忠实的倾听者。生命的精彩是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共同欢笑,生命的升华也是世间所有生命的升华。万物的微笑是最珍贵的,但不是仅仅相片就可以记录下来的。

上一篇:电解铝班前会范文下一篇:对大客户专线接入解决方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