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管理试题答案

2024-05-06

企业信息管理试题答案(通用6篇)

篇1:企业信息管理试题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 012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企业信息管理试题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收集信息、识别问题”属于在决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A.情报阶段B.设计阶段

C.选择阶段D.实施阶段

2.主码不允许为空,体现了关系模型中的哪种完整性约束?()

A.实体完整性约束B.引用完整性约束

c.参照完整性约束D.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

3.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以生产和库存控制的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哪一阶段的特征?()

A.基本MRPB.闭环MRP

C.MRPⅡD.ERP

4.能帮助使用者掌握事件因果间的关系,清楚地指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子原因,这种风险识别方法是()。

A.专家调查法B.鱼骨图法

c.风险分解结构法D.核对表法

5.在企业信息化开发队伍中,负责与用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建立系统逻辑模型的是

()。

A.文档管理员B.项目管理员

C.系统设计员D.系统分析员

6.在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机构中”属于以下哪个阶段?()

A.需求分析阶段B.逻辑设计阶段

C.实现阶段D.概念设计阶段

7.在结构化设计中,好的模块设计要满足()。

A.高耦合低内聚B.高耦合高内聚

c.低耦合低内聚D.低耦合高内聚

8.在数据库设计中,表达概念模型最常用的工具是()。

A.C/S系统结构图B.B/S系统结构图

C.鱼骨图D.E-R图

9.存在“费用高;维护困难;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等缺陷的企业IT项目建设模式是()。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

C联合开发方式D.购置软件包

10.下述人员中,()是信息系统项目的关键。

A.系统设计员B.系统维护员

C.程序员D.系统分析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计算机网络通常被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A.城域网覆盖范围最广

B.局域网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c.广域网的传输速率较低

D.城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

12.DSS的特点表现在()。

A.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

B.易于使用

c.面向高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

D.分析数据的能力不高

13.在客户关系生命周期中,()。

A.考察期是客户关系的孕育期

B.形成期表明双方建立了一定的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关系

C.稳定期是客户关系的快速发展期

D.退化期是发生在稳定期之后的一个时期

14.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体现在()。

A.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是直接的B.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支持

C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变革提供支持D.信息系统可能成为组织的累赘

15.ERP的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

A.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思想

B.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C.体现事后控制的思想

D.考虑能力约束

16.客户关系的退化期是客户关系的逆转阶段,关系退化()。

A.可能发生在考察期B.可能发生在形成期

C.可能发生在稳定期D.只发生在稳定期之后

17.下列选项中用于管理组织中的知识,促进交流沟通的IT工具包括(A.群件B.协作系统

C.事务处理系统D.商务智能

18.下列选项中按网络拓扑结构划分的是()。

A.广域B.总线

C.局域D.网形

19.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的基本原则是()。

A.确定信息系统的优先顺序,不考虑管理部门局部的主观利益

B.数据作为企业资源来管理

C.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D.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20.下列信息技术为企业带来机动优势的是()。

A.开放式系统B.电子商务

C.语音处理D.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企业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更大的信息价值。()

22.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个利润指的是制造商收益。()

23.系统分析就是一个认识系统、理解问题和描述系统的过程。()

24.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

25.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化战略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情况不断调整,因此二者不必保持 一致性。()

26.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是直接的。()

27.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应用开发战略和系统维护战略。()

28.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描述、组织和构造新系统的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网络设计、代码设计。()

29.广义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

30.闭环MRP在基本MRP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功能,其中就包括反映资金流。()

31.数据是已经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信息。()

32.不同关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外键实现的。()

33.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城域网之间。()

34.外联网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它只是一种技术。()

35.企业级电子商务系统包括: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36.总线形拓扑结构的优点之一是查错比较容易。()

37.瀑布模型在有些情况下允许返工。()

38.客户数据的分析是CRM最关键的内容。()‘

39.信息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

40.委托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解决技术人员与企业的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

()

四、简答题(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41.什么是信息系统?其功能是什么?

42.简述原型法的优缺点。

五、论述题(20分)

43.试述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试卷代号:219

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企业信息管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2.A3.C4.B5.D

6.D7.D8.D9.B1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BCD12.BC13.AB14.BCD15.AB

16.ABC17.AB18.BD19.CD20.AD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22.×23.√24.×25.×

26.×27.×28.×29.√30.×

31*×32.√33’.×34.×35.×

36.×37.×38.×39.×40.√

四、简答题(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41.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IS)是由人员、数据、反映业务活动的软件、网络和计‘算机硬件5个构件组成的一个集成系统,其目的是支持和提高企业的日常业务运行,以及满足管理决策人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信息需求。

任何信息系统都具备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提供五个方面的功 能,但不同的信息系统对这五个功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强调的重点也不同。

42.原型法的优点是:

·由于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系统的开发,减少了开发时间,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

·通过原型法使信息需求的定义工作更为直观、简单。

·通过一系列对原型的修改和完善,大大增加了用户对设计的满意程度,进而提高了信息系统的质量。

·减少了系统开发费用。

原型法的缺点是:

·分析和设计上的深度不够,从而可能造成在未能很好地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就着手程序代码的编写。

·原型法中的第一个工作原型可能并不是一个最优方案。

·通过原型法所开发的系统不具备灵活性,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工作原型不见得容易修改。

五、论述题(20分)

43.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就是敏捷

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 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篇2:企业信息管理试题答案

企业信息管理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

选定的答案编号分别填入括号内。本类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少选、错选、多选,本小题不得分)

1.在数据库设计中,表达概念模型最常用的工具是()。

A.C/S系统结构图

B.B/S系统结构图

C鱼骨图

D.E-R图

2.计算机网络通常被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城域网覆盖范围最广

B.局域网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C.广域网的传输速率较低

D.城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

3.‘DSS的特点表现在()。

A.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

B.易于使用

C.面向高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

D.分析数据的能力不高

4.在客户关系生命周期中,()。

A.考察期是客户关系的孕育期

B.形成期表明双方建立了一定的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关系

C稳定期是客户关系的快速发展期

D.退化期是发生在稳定期之后的一个时期

5.存在“费用高;维护困难;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等缺陷的企业IT项目建设模式是()。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

C.联合开发方式D.购置软件包

6.B2B是指()。

A.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B.消费者对政府电子商务

C.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D.消费者对消费者电子商务

7.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体现在()。

A.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是直接的B.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提供支持

C.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变革提供支持D.信息系统可能成为组织的累赘

8.下述人员中,()是信息系统项目的关键。

A.系统设计员B.系统维护员

C.程序员D.系统分析员

9.ERP的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

A.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思想

B.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C.体现事后控制的思想

D.考虑能力约束

10.客户关系的退化期是客户关系的逆转阶段,关系退化()。

A.可能发生在考察期B.可能发生在形成期

C.可能发生在稳定期D.只发生在稳定期之后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数据是已经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信息。()

2.不同关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外键实现的。()

3.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城域网之间。()

4.外联网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它只是一种技术。()

5.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是直接的。()

6.闭环MRP在基本MRP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功能,其中就包括反映资金流。()

7.瀑布模型在有些情况下允许返工。()

8.客户数据的分析是CRM最关键的内容。()

9.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化战略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情况不断调整,因此二者不必保持一致性。()

10.委托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解决技术人员与企业的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

()

三、简答题(本类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信息系统?其功能是什么?

2.简述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任务。

3.简述原型法的优缺点。

4.简述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20分)

试述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试卷代号:219

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企业信息管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选择题(本类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不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不得分)

1.D2.BCD3.BC4.AB5.B

6.A7.BCD8.D9.AB10.ABC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

6.×7.×8.×9.×10.√

三、筒述题(本类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

1.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IS)是由人员、数据、反映业务活动的软件、网络和计算机硬件5个构件组成的一个集成系统,其目的是支持和提高企业的日常业务运行,以及满足管理决策人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信息需求。

任何信息系统都具备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提供五个方面的功能,但不同的信息系统对这五个功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强调的重点也不同。.

2.(1)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制定业务流程改革与创新的目标和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2)制定组织的业务流程规划,确定业务流程改革与创新的方案;

(3)根据组织目标和业务流程规划确定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规划方案;

(4)安排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方案。

3.原型法的优点是:

·由于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系统的开发,减少了开发时间,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通过原型法使信息需求的定义工作更为直观、简单。

·通过一系列对原型的修改和完善,大大增加了用户对设计的满意程度,进而提高了信息系统的质量。·减少了系统开发费用。原型法的缺点是:

·分析和设计上的深度不够,从而可能造成在未能很好地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就着手程序代码的编写。

·原型法中的第一个工作原型可能并不是一个最优方案。

·通过原型法所开发,的系统不具备灵活性,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工作原型不见得容易修改。

4.信企业进行信息管理除必须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和资金保障等条件外,还应具备:

(1)用户的积极配合。(2)高层领导的参与。(3)科学的管理基础。(4)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专业开发队伍。(5)合理地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

四、论述题(20分)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逮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人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就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篇3:中级财务管理试题答案

1.A 2.D 3.A 4.D 5.B 6.D 7.A 8.C 9.B 10.C 11.B 12.D 13.C 14.C 15.A 16.C 17.B 18.A 19.D 20.B 21.C 22.B 23.B 24.C 25.C 26.C 27.D 28.A 29.D 30.A 31.C 32.C 33.C 34.D 35.A 36.B 37.B 38.B 39.C 40.D 41.A 42.D 43.C 44.B 45.D 46.B 47.B 48.A 49.C 5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CD 3.CD 4.BC 5.ABC 6.AB 7.AD 8.AB 9.ABC 10.AD 11.AD 12.BD 13.CD 14.AD 15.ACD 16.BC 17.AC 18.ABC 19.ABCD 20.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计算分析题:

1.

2. (1) 2011年净利润=18 000× (1+20%) ×15%=3 240 (万元)

额外股利= (3 240-2 240) ×10%=100 (万元)

每股股利=3+100/1 000=3.1 (元)

(2) 预测2011年需增加的营运资金增加的流动资产=18 000×20%×28%=1 008 (万元)

增加的流动负债=18 000×20%×12%=432 (万元)

2011年需增加的营运资金=1 008-432=576 (万元)

(3) 预测2011年需从外部追加的资金

2011年发放的股利=1 000×3.1=3 100 (万元)

2011年留存收益提供的资金=3 240-3 100=140 (万元)

需从外部追加的资金=576-140=436 (万元)

(4) 每张债券筹资净额=82-2=80 (元)

需要发行的债券数量=436×10 000/80=54 500 (张)

债券筹资成本=100×4%× (1-25%) /80=3.75%

3. (1) 债券成本率=[15%× (1-34%) ]÷[ (1-1%) ]=10%

普通股成本率=19.4%÷ (1-3%) =20%

项目综合资金成本率=10%×80%+20%×20%=12%

(2) 各年税后经营现金净流量= (90-21-19) × (1-34%) +19=52 (万元)

(3) 净现值=-200+52×5.650+10×0.322=97.12 (万元)

评价:计算表明该项目净现值大于0, 说明该方案可行。

4. (1)

(2) 计算表明, B政策的收账成本较A政策低, 故应选用B政策。

5.每日耗用量=540 000÷360=1 500 (千克)

平均交货期=8×0.1+9×0.2+10×0.4+11×0.2+12×0.1=10 (天)

假设保险储备量为0

平均缺货量= (1×0.2+2×0.1) ×1 500=600 (千克)

缺货成本=600×8=4 800 (元)

保险储备相关总成本=4 800+0=4 800 (元)

假设保险储备量为1 500千克

平均缺货量=0.1×l×1 500=150 (千克)

缺货成本=150×8=1 200 (元)

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1 500×10×10%=1 500 (元)

保险储备相关总成本=1 200+1500=2 700 (元)

假设保险储备量为3 000千克

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3 000×10×10%=3 000 (元)

保险储备相关总成本=0+3 000=3 000 (元)

所以, 该企业合理的保险储备应该是1 500千克。

6. (1) 最低投资收益额=200×15%-10=20 (万元)

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20÷200=10%

(2) 剩余收益=30÷ (16%-10%) =500 (万元)

(3) A中心的利润=200×15%=30 (万元)

B中心的利润=500×16%=80 (万元)

集团公司的利润=30+80=110 (万元)

集团公司的总投资额=200+500=700 (万元)

追加投资前集团公司的投资利润率=110/700×100%=15.71%

(4) 剩余收益= (30+12) - (100+200) ×10%=12 (万元)

投资利润率= (30+12) ÷ (100+200) =14%

(5) 剩余收益= (80+20) - (500+100) ×10%=40 (万元)

投资利润率= (80+20) ÷ (500+100) =16.67%

(6) 由于追加投资后, A的投资利润率由15%降低到14%

所以, 不会接受投资;而由于B的投资利润率由16%提高到16.67%, 因此, B会接受投资。

(7) 由于剩余收益均增加了, 所以, A、B均会接受投资。

(8) 从集团角度看应向B中心追加投资, 理由是增加的剩余收益[40-30=10 (万元) ]大于向A中心追加投资增加的剩余收益[12-10=2 (万元) 。]

(9) 追加投资后集团公司投资利润率= (80+20+30) ÷ (500+100+200) =16.25%

7. (1) 假设北京代表处也是分公司, 则北京代表处和上海代表处均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 年企业所得额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

则:今年公司应缴所得税= (1000+200-20) ×25%=295 (万元)

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295+0=295 (万元)

假设北京代表处是子公司, 则今年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 (1 000-20) ×25%=245 (万元)

北京代表处今年应缴所得税=200×25%=50 (万元)

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245+50=295 (万元)

(2) 假设北京代表处也是子公司, 则:

北京代表处今年应缴所得税=200×25%=50 (万元)

上海代表处今年亏损, 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1 000×25%=250 (万元)

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250+50=300 (万元)

假设北京代表处是分公司, 则: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 (1 000+200) ×25%=300 (万元)

上海代表处今年亏损, 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300+0=300 (万元)

(3)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 把上海的销售代表处设立为分公司形式对企业更有利。

8. (1) 年初权益乘数=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股东权益总额

即, 2.5=年初资产总额/1 200

年初资产总额=3 000 (万元)

年初负债总额=3 000-1 200=1 800 (万元)

年末权益乘数=年末资产总额/年末股东权益总额

即2.2=年末资产总额/1 680

年末资产总额=3 696 (万元)

年末负债总额=3 696-1 680=2 016 (万元)

(2) 年末的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2 016/1 680=1.2

(3) 年末的普通股每股净资产= (1 680-84) /210=7.6 (元)

(4) 净利润=400-100=300 (万元)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300-60=240 (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240/200=1.2 (元)

每股股利=84/210=0.4 (元)

(5) 普通股每股市价=10×1.2=12 (元)

(6) 可转换债券的年利息=100×4%=4 (万元)

可转换债券可以转换的普通股股数=100/1 000×80=8 (万股)

(7) 调整后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240+4× (1-25%) =243 (万元)

调整后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0+8=208 (万股)

稀释每股收益=243/208=1.17 (元)

(8) 平均股东权益= (1 200+1 680) /2=1 440 (万元)

平均资产总额= (3 000+3 696) /2=3 348 (万元)

权益乘数=3 348/1 440=2.33

(9) 今年的销售收入=3 348×1.5=5 022 (万元)

今年的销售净利率=300/5 022×100%=5.97%

今年的权益净利率=5.97%x1.5×2.33=20.87%

去年的权益净利率=4%×1.2×2.5=12%

利用连环替代法分析:

第一次替代:5.97%×1.2×2.5=17.91%

第二次替代:5.97%×1.5×2.5=22.39%

第三次替代:5.97%×1.5×2.33=20.87%

销售净利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17.91%-12%=5.91%

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2.39%-17.91%=4.48%

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0.87%-22.39%=-1.52%

利用差额分析法分析:

销售净利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 (5.97%-4%) ×1.2×2.5=5.91%

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5.97%× (1.5-1.2) ×2.5=4.48%

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5.97%×1.5× (2.33-2.5) =-1.52%

五、综合题:

1. (1) 每万元销售收入的变动资金= (160-110) / (3 000-2 000) =0.05 (万元)

不变资金=160-0.05×3 000=10 (万元)

(2) a=10+60+100- (60+20) +510=600 (万元)

b=0.05+0.14+0.22- (0.10+0.01) =0.30 (万元)

Y=600+0.3x

(3) 2010年销售额=3 000× (1+40%) =4 200 (万元)

资金需要总量=600+0.3×4 200=1 860 (万元)

需新增资金=3 000×40%×0.3=360 (万元)

(4) 2010年的净利润=4 200×10%=420 (万元)

支付的股利=1 000×0.2=200 (万元)

留存收益=420-200=220 (万元)

外部筹资额=360-220=140 (万元)

(5) 债券资本成本=1 000×8%× (1-25%) /[ (1 100× (1-2%) ]×100%=5.57%

股票资本成本=5%+1.5× (10%-5%) = 12.5%%

外部筹资的平均资本成本=5.57%×60%+12.5%×40%=8.34%

2. (1) ①2010年边际贡献=10 000×100-10 000×40=600 000 (万元)

②2010年息税前利润=600 000-100 000=500 000 (万元)

③2010年销售净利率

= (500 000-50 000) × (1-25%) /1 000 000=337 500/1 000 000=33.75%

④2010年留存收益率=162 000/337 500=48%

2010年股利支付率=1-48%=52%

⑤2010年股数=200 000/10=20 000 (万股)

2010年发放的股利=337 500×52%=175 500 (万元)

2010年每股股利=175 500/20 000=8.775 (元)

⑥2011年经营杠杆系数=600 000/500 000=1.2

(2) ①产销量增长率= (12 000-10 000) /10 000×100%=20%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20%×1.2=24%

②增加流动资产= (230 000+300 000+400 000) ×20%=186 000 (万元)

增加流动负债= (30 000+100 000) ×20%=26 000 (万元)

需要筹集外部资金=186 000-26 000-12 000×100×33.75%×48%+154 400=120 000 (万元)

(3) ①增发普通股股数=120 000/20=6 000 (万股)

②方案1的普通股数=20 000+6 000=26 000 (万股) , 利息为50 000万元

方案2的普通股数为20 000万股, 利息费用=50 000+120 000×12%=64 400 (万元)

(EBIT-50 000) × (1-25%) /26 000= (EBIT-64 400) × (1-25%) /20 000

EBIT=112 400 (万元)

③2011年息税前利润=500 000× (1+24%) =620 000 (万元)

由于实际的息税前利润620 000万元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112 400万元, 所以应该采取发行债券的方法, 即采取方案2。

3. (1) 根据资料一计算与旧设备有关的下列指标:

①旧设备的变价净收入=130 000-1 000=129 000 (元)

②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189 000-129 000) ×25%=15 000 (元)

(2) ①因更新改造第一年初增加的净现金流量

NCF0=- (329 000-129 000) =-200 000 (元)

②运营期内每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

= (329 000-50 000) /5- (129 000-10 000) 5=32 000 (元)

③△NCF1=50 000× (1-25%) +32 000+15 000=84 500 (元)

NCF2-4=50 000× (1-25%) +32 000=69 500 (元)

NCF5=69 500+ (50 000-10 000) =109 500 (元)

④甲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IRR=27.85%

(3) ①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为750 000元

②B设备的投资额=750 000+129 000=879 000 (元)

③乙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IRR=10.44%

(4) 企业要求的投资报酬率=8%+4%=12%

(5) 甲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IRR=27.85%>12%, 甲方案经济上是可行的。

乙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IRR=10.44%<12%, 乙方案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由于甲方案可行, 所以, 企业应该进行更新改造, 选择甲方案。

4. (1) 计算该企业2010年的下列指标:

①变动成本总额=3 000-600=2 400 (万元) .

②变动成本率=2 400÷4 000=60%

(2) 计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标:

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30%×10+20%×20+50%×90=52 (天)

②应收账款平均余额=5 400÷360×52=780 (万元)

③维持应收账款所需资金=780×60%=468 (万元)

④应收账款机会成本=468×8%=37.44 (万元)

⑤坏账成本=5 400×50%×4%=108 (万元)

⑥采用乙方案的信用成本=37.44+108+50=195.44 (万元)

(3) 计算以下指标:

①甲方案的现金折扣=0

②乙方案的现金折扣=5 400× (2%×30%+1%×20%) =43.2 (万元)

③甲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5 000× (1-60%) =2 000 (万元)

乙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5 400× (1-60%) =2 160 (万元)

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之差=2 000-2 160=-160 (万元)

④甲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2 000-140=1 860 (万元)

乙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2 160-195.44-43.2=1 921.36 (万元)

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1 860-1 921.36=-61.36 (万元)

篇4:企业信息管理试题答案

摘 要:为了促进课程信息化建设,加强考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减轻教师编制试题和试题参考答案的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用户分级管理方式,可实现题库管理、试卷生成、试卷管理、上机答卷考试、试卷评阅、查阅成绩和答卷、成绩分析、数据备份、考试时间设定等功能。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对试题中所包含知识点进行编号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同一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重复出现。该系统的开发为《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与考试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提供了辅助工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77-04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招录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教学以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为核心,并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形势需要,我校将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为“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国际化”。我们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需求,不断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研究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

为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核和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我们将过去以考勤和期末考试进行考核的方式,改为平时作业、课程论文、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避免了学生期末考试临时突击、单纯追求期末考试高分的弊端。然而,在期末考试中所用试卷和试题参考答案均由任课教师手工编制,试卷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容易造成知识点遗漏或知识点过于集中,并且在评卷过程中容易产生人情分或由于教师主观因素造成的成绩差异。另外,任课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编制试卷和参考答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建立试题库。加强试题库建设亦是我校推进考试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一些课程试题库[3-5]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6-9]已经被开发和应用,但是,试题库和考试系统在农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少。

我们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第4版)[10]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病理学》[11]两本教材为参考,开发了“《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本系统,教师可以按照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七种试题类型进行《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的编制,建立试题库,实现手工组卷、自动组卷、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考试、试卷评阅和成绩分析等;学生可以进行考试、查阅成绩和试卷等。

一、系统开发环境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是在Microsoft 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下采用Visual Basic 6.0语言开发的。我校的考试试卷是用Microsoft Word进行排版并打印输出的,为便于后期试卷的存档管理,在开发本系统的过程中,利用Microsoft Word、Microsoft Access、Visual Basic 6.0建立试题库,实现自动组卷和评分,并输出Word版本的考试试卷供存档保存。

二、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用户分级管理方式,设置了三种不同级别的用户,分别为管理员用户、教工用户和学生用户。在登录窗体中根据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判定进入哪个用户界面。本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管理员用户窗体由系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生成、试卷管理、试卷评阅、系统帮助六个功能模块组成。教工用户窗体同样由系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生成、试卷管理、试卷评阅、系统帮助六个功能模块组成。题库管理模块由试题添加、试题编辑和试题浏览维护三个子模块组成,以实现对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七种试题类型的添加、编辑和浏览维护,具体如图2所示。管理员用户窗体和教工用户窗体之间除系统管理模块功能有所区别外,其余模块功能完全相同。在系统管理模块中,教工用户窗体较管理员用户窗体缺少了“教工用户管理”和“数据备份”两项功能,学生用户管理窗体中缺少了考试时间设定功能。学生用户窗体主要由考生信息、学生答卷和答卷成绩浏览三个模块组成。

三、系统主要功能及实现

利用本系统,教工用户可进行学生用户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生成、试卷管理、试卷评阅和成绩分析;管理员用户除具有教工用户的所有功能外,还可进行教工用户管理、数据备份和考试时间设定;学生用户具有上机考试、查阅成绩和教师批改后试卷功能。

1.用户分级管理

本系统将用户分为管理员用户、教工用户和学生用户三个级别。管理员用户具有最高权限,除具有教工用户的所有功能外,还比教工用户多出“教工用户管理”、“数据备份”和“考试时间设定”功能;教工用户具有系统所有主体功能;学生用户可以上机考试、查阅成绩和试卷。管理员用户和教工用户可进行系统管理。管理员用户可对教工用户和学生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编辑等操作,可对教工用户的用户名、用户密码和教工姓名进行编辑操作,可对学生用户的用户名、用户密码和学生姓名进行编辑操作,并对学生考试时间进行设定。教工用户可对学生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编辑等操作,亦可对学生用户的用户名、用户密码和学生姓名进行编辑操作。

2.试题库构建与维护

试题库包括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七种题型,均可进行添加、查找编辑、浏览维护操作,分别是通过题库管理模块中的试题添加、试题编辑和试题浏览维护三个子模块实现的。在编制试题时,按照章节进行知识点的提炼。为了避免相同知识点的不同试题类型在同一试卷中出现,我们对每道试题均进行了知识点信息设置,名词解释题设置了1组,其余题型均设置了4组,包括相应知识点编号和内容。试题的知识点不足4个学时,没有数据的知识点信息不需要填写,在试题编辑窗体和试题浏览维护窗体中,没有数据的知识点数据组中知识点编号显示为“A”,知识点内容显示为空白。知识点编号原则为:知识点编号为6位数字,前两位表示知识点所在的章号,范围为01-99;中间两位为知识点所在的节号,范围为01-99;后两位为知识点号,范围为01-99。例如,010101表示第1章第1节的第1个知识点。在进行试题编辑时,可通过查找条件(关键字即可),查找相应的试题,可对试题的各个部分进行编辑修改。在进行试题浏览维护时,可进行试题记录的删除和查找,并可以添加试题。

3.试卷生成与管理

本系统的试卷生成有两种方式,分别为手工组卷和自动组卷。系统按照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设定的组卷策略进行组卷,随机选择各种类型试题,并通过知识点编号避免后选试题与已选试题知识点重复。考虑到我校试卷印刷所提供文档均为Word文档,本系统将试卷以Word文档格式输出保存在硬盘中,在输出时,可命名Word文档名称,并可对保存目录进行修改。试卷管理以浏览Word文档的方式进行。根据我校试卷的排版要求,本系统对试卷Word文档版式进行了格式化设置,所输出的Word文档符合我校试卷的排版格式要求,方便试卷的打印和保存。

(1)手工组卷

手工组卷时,可根据考试需求任意组合出题类型与出题分数。本系统已经给出了各题型每小题的默认分数,亦可根据对话框自定义各题型每小题分数,并且可自定义试卷总分。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可以通过组卷策略中的对话框,定制不同的出题策略。组卷后可在安装目录下的“试卷”文件夹中生成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给定文件名的试卷Word文档和一个文件名为“给定文件名+答案”的答案Word文档,试卷文档内容为按照组卷策略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知识点不重复的试题组成的文档,答案文档则为对应试题的答案组成的文档。组卷时,由于填空题每题空数不同,因此需要设置出题分数和出题个数。

(2)自动组卷

在自动组卷中,本系统给定了填空题每空分数和其他各种题型每小题分数默认值,并默认试卷总分为100分。本系统根据试题类型,为自动组卷方式设置了10种组卷策略,包括名单简论、名多简论、名判简论、名填简论、名单多简论、名单判简论、名单填简论、名多判简论、名多填简论和名判填简论(名、单、多、判、填、简、论分别为名字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每种策略有A、B两种小题数不同的出题方式。组卷后同样可在安装目录下的“试卷”文件夹中生成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给定文件名的试卷Word文档和一个文件名为“给定文件名+答案”的答案Word文档。

(3)试卷管理

利用本系统,可通过试卷浏览查询子模块对所组试卷进行查询,可打开查询到的试卷,进入试卷的Word文档界面,此时,可对试卷Word文档进行浏览与编辑操作。

4.答卷和答卷成绩浏览

学生用户登录系统后,在进行答题之前需要阅读考试说明中的注意事项,以便能正常使用该系统。学生用户正确填写姓名和学号后,单击考试说明选项卡上的“开始考试”按钮,调用管理员用户下的学生用户管理中的考试时间设定事件,系统进行组卷,试题在对话框中逐一显示,学生用户可逐一进行答卷测试。学生用户需要按照提示的答案格式答题,否则无法正常计分。每种类型试题答完以后,如需修改,在修改完相应试题后,单击“修改保存”按钮,一次只能修改一道试题。每种类型试题答完以后,需要单击“提交”按钮,将答案提交,可以多次提交,以最后一次提交为最终提交答案。学生用户需要在考试时间结束前提交所有试题答案,未提交的试题不予计分。

学生用户提交试卷后,客观题已被计分,待试卷中的非客观题(主观题)被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评阅后,学生用户方可通过答卷成绩浏览功能查看自己的答卷与成绩。选择要查看的试题类型,即可逐一查看相应类型试题答案正确与否以及得分情况,当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时,考生答案将显示为红色。

5.试卷评阅和成绩分析

管理员用户和教工用户均可利用试卷评阅模块对学生用户上机考试试卷进行评阅与成绩分析。试卷评阅用于评阅学生用户在学生用户窗体中的考试试卷,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已经由系统本身自动评阅,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只需对名字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主观题进行评阅,学生考试成绩总分由客观题分数和主观题分数相加获得。成绩分析用于查看学生用户整张试卷并对试卷进行简单分析。

进行试卷评阅时,选择要评阅的考生的学号后,考生姓名和客观题得分在相应文本框中显示出来,只需对主观题进行评阅。主观题题目、参考答案和考生答案显示在系统“题目评阅”框架对应的文本框中,对比参考答案和考生答案,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进行评阅、打分。对主观题逐一评阅完后,依次单击“主计”(计算主观题得分)-“总计”(计算总分)-“提交”,确认后即可完成对该考生的试卷评阅。选择新的考生学号,则可进行连续评阅。

在本系统成绩分析窗体中,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可看到考生整张试卷的所有信息,可据此分析考生的答卷情况。选择考生学号,选择要查看的试题类型,即可逐一查看相应类型试题的考生答案正确与否以及得分情况,当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时,考生答案将显示为红色。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开发了《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可用于《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的构建、普通纸质考试制卷、学生上机考试和教师试卷评阅等。本系统试题覆盖面应广,根据不同策略随机组卷,教学中所有知识点都在考试范围之内,所以学生必须系统复习课程教学内容,整体把握知识重点和难点。

本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我们可综合其他教师的意见对本系统进行改进,确保系统质量。随着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变化,应及时做到系统的更新,增加试题库的试题数量,避免多次出卷时试卷内容的重复,丰富教学考核内容,并需对试题库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试题和参考答案进行修改、增加和删除等操作,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本系统中试题均以文字形式表示,没有涉及植物病害和病原等图片以及绘图内容。已有多媒体考试系统的相关研究报道,我们将加强所开发系统对图片的处理能力,使试题内容更加丰富。[12]本系统的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功能相对简单,需进一步完善,以实现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海光,马占鸿.对《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措施[J].农业教育研究, 2008(3):18-20.

[2]王海光,马占鸿.紧跟学科发展,促进《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内容更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90-93.

[3]吴学超.试题库智能组卷系统的一种设计——工科大学物理试题库智能组卷(II)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18-22.

[4]郝晗瀚,康慕宁.Excel操作题自动出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12):201-205.

[5]关树光.基于C/ S架构的《天然药物化学》电子出题系统的设计与建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20):160-161.

[6]陈燕丽.会计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河海大学机械学院学报,1997(4): 52-56.

[7]李红军,陈遵德,李强.基于Web的英语考试系统开发与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46-49.

[8]王岱君,田华,庄宝祥等.医学形态学实验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5, 24(6):613-615.

[9]华新宇.组织胚胎学在线考试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 10-11.

[10]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徐秉良,曹克强.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12]阎双.基于Authorware和ODBC技术实现多媒体试题库考试系统[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4-46.

篇5: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与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与答案

第一:

第二:

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 30 分)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语句覆盖是比较弱的覆盖标准。

B、对于多分支的判定,判定覆盖要使每一个判定表达式获得每一种可能的值来测试。

C、语句覆盖较判定覆盖严格,但测试仍不充分。D、条件组合覆盖是比较强的覆盖标准。

2、通信内聚指(B)

A、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 B、把各处理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 C、指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

D、这是最强的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个功能,缺一不可;

3、结构化分析方法使用的描述工具“(A)”描述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等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判定表

D、判定树

4、结构化分析方法使用的描述工具“(B)”定义了数据流图中每一个图形元素。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判定表

D、判定树

5、在软件结构设计完成后,对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非单一功能的模块的扇入数大比较好,说明本模块重用率高。B、单一功能的模块的扇入数高应重新分解,以消除控制耦合的情况。C、一个模块的扇出太多,说明该模块过分复杂,缺少中间层。D、一个模块的扇入太多,说明该模块过分复杂,缺少中间层。6.最适合应用原型法开发的系统是(A)。

A.用户需求较难定义的、规模较小的系统

B.用户需求较明确、规模较大的系统

C.数据关系较复杂、数据量大的系统 D.算关系复杂、运算工作量大的系统

7.通常情况下,数据被组织成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依次是(D)A.记录、数据项、文件和数据库

B.记录、文件、数据项和数据库 C.数据项、记录、数据库和文件

D.数据项、记录、文件和数据库

8.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存取的最小单位是(A)

A.字节

B.数据项

C.记录

D.文件 9.下述对详细调查叙述正确的是(C)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详细调查是为系统规划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B.详细调查是为了解新系统的状况

C.详细调查的内容包括数据流程的调查和分析 D.详细调查工作完成后进行可行性分析 10.下述对可行性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D)A.经济可行性分析要考虑支出费用的分析 B.技术可行性分析要考虑开发人员的水平C.管理可行性分析要考虑管理方面的基础工作 D.可行性分析要考虑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11.可行性分析过程中需要调查有关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态度,所调查的人员包括(D)A.领导、有关管理人员和产品供应商

B.领导、操作人员和产品供应商

C.有关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产品供应商 D.领导、有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12.负责计算机系统安装与调试的是(B)A.计算机生产厂家

B.计算机设备供货方 C.使用方的技术人员

D.专门的技术机构 13.Access是一种(C)A.文字处理软件

B.电子表格软件 C.数据库管理软件

D.电子演示软件 14.在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存储是指(C)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手工台账

B.磁盘文件

C.数据库文件

D.数据库存储的地方

15、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B)阶段的任务。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16.将2007年2月14日表示为20070214这种编码类型属于(D)

A.顺序码

B.多位码

C.上下关联区间码

D.助忆码 17.下列工作哪些都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B)

A.模块划分,程序设计,人员培训

B.选择计算机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

C.可行性分析,系统评价,系统转换

D.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

18.衡量一个数据资料中信息量大小的标志是(C)

A.数据资料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

B.数据资料时间越长,信息量越大

C.数据资料使人对某一事物认识越清,信息量越大

D.数据资料涉及的业务范围越广,信息量越大

19、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是保证软件逻辑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与上述问题相关性较弱的内容是(C)

A、数据守恒

B、均匀分解

C、文件操作

D、图形层数 20.生命周期法的特点是(D)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采用自下而上的开发方法

B.系统开发周期短 C.系统开发适应性强

D.适于开发大系统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 15 分)

1.组成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元素是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我们习惯用字母P表示(数据处理),字母S表示(外部实体)。2.MRP表示物料需求计划,MRPⅡ表示(制造资源计划)。

3、可行性研究可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组织机构)、(操作方式上的可行性)四个方面分析研究每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4、软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软件(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两个方面。

5、从数据存储(或称文件)流出的数据可理解为从文件中(读)数据或得到(查询)结果。

6、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弱)。

7、白盒测试是(结构)测试,黑盒测试是(功能)测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可行性研究通常要考虑哪些方面? 要点:(1)经济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3)社会可行性

(4)组织机构及操作方式上的可行性

3.简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特点?

强调用户参与;遵循先逻辑后物理原则;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实行文档管理;周期长;用户和技术人员交流有障碍;文档不易理解。(以上答对四条即可)

三、名词解释

1.管理信息系统:

答:由人和计算机网络集成,能提供企业管理所需信息以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策的人机系统。

2.软件测试是对软件计划、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进行差错和纠错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活动。(3分)

原则有(1)测试队伍与开发队伍要分别建立。(1分)(2)设计测试用例时,要给出测试的预期结果。(1分)

(3)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包括对有效的和期望的输入条件的测试,也应对无效的和非期望的输入条件的测试。(1分)(4)在程序修改后,要进行回归测试。(1分)

(5)对发现错误较多的程序段,应进行深入的测试。(1分)

3.模块的作用范围:是与模块中的条件判定相联系的概念。指该判定所在的模块和

以各种方式受该判定影响的模块的集合。

4.信息隐藏原则: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模块内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

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5.数据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实现相互间的联系。一个模块带参数调用另一个模块,被调用模块执行后返回一个参数给调用它的模块,传入和返回的参数都是单个的数据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

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 30 分)2.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的是(C)

A.为了使组织能够及时掌握新出现的技术

B.为了提高组织成员的各方面素质

C.为了使组织具有持续学习能力

D.为了使组织成员养成学习的习惯

D.信息是无法度量的

4.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服务

B.提高事务工作的效率

C.解决管理者难以解决的问题

D.减轻管理者的工作强度

5.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六个阶段。将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变为以数据管理为主的阶段是(D)。

A.蔓延阶段

B.集成阶段

C.控制阶段

D.数据管理阶段

6.最适合应用原型法开发的系统是(A)。

A.用户需求较难定义的、规模较小的系统

B.用户需求较明确、规模较大的系统

C.数据关系较复杂、数据量大的系统 D.算关系复杂、运算工作量大的系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7.通常情况下,数据被组织成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依次是(D)A.记录、数据项、文件和数据库

B.记录、文件、数据项和数据库 C.数据项、记录、数据库和文件

D.数据项、记录、文件和数据库

9.下述对详细调查叙述正确的是(C)A.详细调查是为系统规划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B.详细调查是为了解新系统的状况

C.详细调查的内容包括数据流程的调查和分析 D.详细调查工作完成后进行可行性分析 10.下述对可行性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D)A.经济可行性分析要考虑支出费用的分析 B.技术可行性分析要考虑开发人员的水平C.管理可行性分析要考虑管理方面的基础工作 D.可行性分析要考虑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13.Access是一种(C)A.文字处理软件

B.电子表格软件 C.数据库管理软件

D.电子演示软件 14.在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存储是指()A.手工台账

B.磁盘文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数据库文件

D.数据库存储的地方 15.校验位不可能发现的错误是(D)

A.抄写错误

B.易位错误

C.包括A、B的综合性错误

D.原始数据的错误

16.将2007年2月14日表示为20070214这种编码类型属于(D)

A.顺序码

B.多位码

C.上下关联区间码

D.助忆码 17.下列工作哪些都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B)

A.模块划分,程序设计,人员培训

B.选择计算机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

C.可行性分析,系统评价,系统转换

D.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

18.衡量一个数据资料中信息量大小的标志是(C)

A.数据资料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

B.数据资料时间越长,信息量越大

C.数据资料使人对某一事物认识越清,信息量越大

D.数据资料涉及的业务范围越广,信息量越大 19.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缩写是(B)A.CSS

B.DSS

C.MSS

D.ESS 20.生命周期法的特点是(D)

A.采用自下而上的开发方法

B.系统开发周期短 C.系统开发适应性强

D.适于开发大系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填空(每空 1.5 分,共 15 分)

1.组成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元素是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我们习惯用字母P表示_数据处理_,字母S表示_外部实体_。2.MRP表示物料需求计划,MRPⅡ表示_制造资源计划__。

3.当今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两种新技术是数据仓库和_数据挖掘_。5.在绘制企业的数据流程图当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有_判断树_ 和_数据字典-。

6.在系统程序设计当中,一般包括三类人员:主程序员、辅助程序员和

_程序资料员_。

7.信息收集的方法有面谈、调查表、_查阅文献_和实地考察实践四种。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种帮助使用者建立 和使用数据库的软件。

3.敏捷制造:当市场出现了新的产品需求时,企业原有的合作伙伴已不能满足需

要,于是就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组成临时的一次性的供应链,迅速生产这种产品将 其大入市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内聚性:是一个模块内软件成分之间联系的强弱程度的定性度量,是模块内部特征的表现,内聚性越高,表明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强度越大。

四、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简述信息的定义和它的八个特征

答:信息是经过加工和存储的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

特性:事实性、等级性、扩散性、可压缩性、传输性、增值性、共享性、转换性。

2.简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特点。答:强调用户参与; 使用结构化、模块化方法; 深入调查研究; 严格按照阶段进行;

开发过程工程化。(以上答对四条即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简述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答:用户参与的程度;管理者对MIS的态度;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风险程度。

五、作图题(11 分)

储户到银行的分类处理处办理存取款手续,分以下三种情况:若存取单不合格则退回储户重填;若存款,则将存折和存单送交存款处处理,存款处理处取出底账登记后将存折退还储户;若取款,则将存折及存款单送交取款处处理,该服务台取出底账和现金,记账后将存折与现金退还给储户,从而完成存取款过程。试按此画出数据流程图。答案:

五、画图

第四:

XXXXXX学校XXXXX学 期终考试试卷(A)

考试课程:管理信息系统

考试时间:110分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结构化分析的英文简称是(SA),数据流图的英文简称是(DFD)。

2、(模块)测试是查找各模块在功能和结构上存在的问题。(集成)测试是将各模块按一定顺序组装起来进行测试,主要是查找各模块之间接口上存在的问题。(确认)测试是按需求说明书上的功能逐项测试。

3、可行性研究可从(经济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

组织机构及操作方式上的可行性

四个方面分析研究每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4、软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软件(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两个方面。

5、从数据存储(或称文件)流出的数据可理解为从文件中(读)数据或得到(查询)结果。

6、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弱)。

7、白盒测试是(结构)测试,黑盒测试是(功能)测试。

8、SA是面向(数据流)的一种开发方法。

9、注释分(功能)性注释和(序言)性注释。得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语句覆盖是比较弱的覆盖标准。

B、对于多分支的判定,判定覆盖要使每一个判定表达式获得每一种可能的值来测试。

C、语句覆盖较判定覆盖严格,但测试仍不充分。D、条件组合覆盖是比较强的覆盖标准。

2、通信内聚指(B)

A、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 B、把各处理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 C、指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

D、这是最强的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个功能,缺一不可;

3、结构化分析方法使用的描述工具“(A)”描述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等等。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判定表

D、判定树

4、结构化分析方法使用的描述工具“(B)”定义了数据流图中每一个图形元素。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判定表

D、判定树

5、在软件结构设计完成后,对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非单一功能的模块的扇入数大比较好,说明本模块重用率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B、单一功能的模块的扇入数高应重新分解,以消除控制耦合的情况。C、一个模块的扇出太多,说明该模块过分复杂,缺少中间层。D、一个模块的扇入太多,说明该模块过分复杂,缺少中间层。得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内聚性:是一个模块内软件成分之间联系的强弱程度的定性度量,是模块内部特征的表现,内聚性越高,表明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强度越大。

2、模块的作用范围:是与模块中的条件判定相联系的概念。指该判定所在的模块和以各种方式受该判定影响的模块的集合。

3、系统转换:新系统代替老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三种方式。

4、数据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实现相互间的联系。一个模块带参数调用另一个模块,被调用模块执行后返回一个参数给调用它的模块,传入和返回 参数都是单个的数据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应用题(共29分)

1、某数据流图中有一个“确定保险类别”的加工,指的是申请汽车驾驶保

险时,要根据申请者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保险类别。加工逻辑为:如果申请者的年龄在21岁以下,要额外收费;如果申请者是21岁以上并是26岁以下的女性,适用于A类保险;如果申请者是26岁以下的已婚男性,或者是26岁以上 的男性,适用于B类保险;如果申请者是21岁以下的女性或是26岁以下的单身男性,适用于C类保险。除此之外的其他申请者都适用于A类保险。请用判定表详细步骤描述上述问题的加工逻辑。(8分)

1、要点:(1)提取问题中的条件

1分

(2)标示出每个条件的取值1分(3)计算所有条件的组合数2分(4)提取目标动作2分(5)绘制判定表2分(6)合并判定表

2分

2、已知原代码为:2578、权系数为:1234、模为:9,计算出它的校验位是多少。(5分)

所以带校验位的代码为25787,其中7为校验位。计算加权和:2*1+5*2+7*3+8*4=65

1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校验码:65/9=7„„2

2分

模减余数:9-2=7 2分

3、按步骤将应用题图1的DFD转换为模块结构图。(6分)

f1

f2

f3

f4

f7

f9

f6

f8

f5

f10

f11

图1 首先分析此数据流程图是变换型的。(1)设计顶层模块

1分

(2)设计第一层模块。

2分(3)设计中下层模块

3分

4、某商店销售系统数据库涉及到三个实体集,“职工”实体的属性有编号、姓名、职务、工资,“商店”的属性有商店名,商店地址,商品的属性有商品编号,商品名称,价格,数量,商店和商品之间存在“销售”关系,一个商店可销售多种商品,一种商品也可在多个商店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销售。商店和职工之间存在“聘用”关系,每个商店职工人数在20-100之间,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商店工作,商店聘用职工有聘期和月薪。(共10分)

(1)画出E-R图,并在图上注明相关属性。(2)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并注明主码和外码。职工(编号、姓名、职务、工资),商店(商店名,商店地址),商品(商品编号,商品名称,价格,数量),五、问答题(共16分)

结合你所学的VFP和信息系统课程,谈谈具体怎样做好一个完整的系统。

按照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将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划分为五阶段,然后选用一种开发工具进行具体开发。

第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XXXXXX学校XXXXX学 期终考试试卷(A)

考试课程:管理信息系统

考试时间:110分钟 适用范围: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大题;共小题;满分 100

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建立数据字典一般的两种形式是(手工建立)和(利用计算机辅助建立)。

2、结构化语言是介于(自然)语言和

(形式)语言之间的一种半形式语言。它是在(自然)语言基础上加了一些限定,使用有限的词汇和有限的语句来描述加工逻辑,它的结构可分为外层和内层。

3、软件维护的内容有(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完善)性维护。

4、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是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耦合性:指模块之间的关联程度,它表现了模块的外部特征,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块之间的耦合程度越低,说明模块的独立性越好。

2、功能内聚:指模块内包括并仅包括为完成某一功能必需的所有成分。这是内聚程度最好的方式。

3、信息隐藏原则: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模块内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4、模块的控制范围:包括本身及其下属模块(直接调用或间接调用的模块)。

5、系统转换:新系统代替老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三种方式。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找出下面错误的说法(A)。A、每个数据流必须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B、每个加工必须有名字,通常是动词短语。C、每个数据存储必须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D、每个数据源点或终点必须有名字。

2、偶然内聚指(A)。

A、一个模块内的各处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指模块内执行几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通过参数确定该模块完成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哪一个功能。

C、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D、指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都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操作。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判定覆盖包含了语句覆盖,但它可能会使一些条件得不到测试; B、条件覆盖它的检错能力较判定覆盖强,但有时达不到判定覆盖的要求;

C、凡满足条件组合覆盖标准的测试用例,也必然满足其他条件所有覆盖种类的覆盖标准;

D、路径覆盖可能使测试用例达不到条件组合覆盖的要求。

4、表示磁盘的系统流程图的符号是(A)。

A.、B、C、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改正性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的25% B、预防性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的21% C、适应性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的21% D、完善性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的50%

6、数据字典是定义(A)系统描述工具中的数据的工具。A、数据流程图 B、系统流程图

C、程序流程图 D、软件结构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7、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是保证软件逻辑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与上述问题相关性较弱的内容是(C)

A、数据守恒

B、均匀分解

C、文件操作

D、图形层数

8、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B)阶段的任务。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四、问答题(共31分)

1、可行性研究通常要考虑哪些方面?(8分)、要点:(1)经济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

(3)社会可行性

(4)组织机构及操作方式上的可行性

2、什么是软件测试?测试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答:软件测试是对软件计划、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进行差错和纠错的活动。(3分)

原则有(1)测试队伍与开发队伍要分别建立。(1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设计测试用例时,要给出测试的预期结果。(1分)

(3)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包括对有效的和期望的输入条件的测试,也应对无效的和非期望的输入条件的测试。(1分)(4)在程序修改后,要进行回归测试。(1分)

(5)对发现错误较多的程序段,应进行深入的测试。(1分

3、结合你学过的VFP课程,谈谈怎样做好一个系统。(15分)按照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将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划分为五阶段,然后选用一种开发工具进行具体开发。

五、应用题(10分)

某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处理“检查订货单”的处理逻辑是:如果金额超过2000元又未过期,则发批准单和提货单。如果金额超过2000元,但已过期,则不发批准单和提货单。如果金额低于2000元,则不论是否过期,都发批准单和提货单,而且对于低于2000元已过期的金额还需发出通知单。请用判定表的详细步骤描述上述问题的加工逻辑。(10分)

(1)提取问题中的条件

(2)标示出每个条件的取值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计算所有条件的组合数(4)提取目标动作(5)绘制判定表(6)合并判定表

精心收集

篇6:信息管理系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管理活动中的高、中、基3个层次的管理分别对应的3种层次类型的决策过程是、和结构化决策。

2.通常管理可分为五大职能,即、、指挥、控制和协调。

3.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计算机网络、______ 和______。

4.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有5个要素,即输入、输出、______、______和控制。

5.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______。

6.ERP的含义是______,它是在______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7.“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______ 方法的基本思想。

8.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

信息处理器、、。

9.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______、预测、控制和

功能的信息系统。

10.信息一词的英文单词是______。

11.对当前系统的调查通常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1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在______、______ 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13.现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______ 分析和______ 分析两大部分。

14.可行性研究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______ 和 ______。

15.人们经常用耦合和______ 的概念衡量模块之间的独立性。

16.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______ 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17.常见的系统切换方法主要有3种,即______、______

和______。

18.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上接______,下联______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9.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和非法耦合等三种模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20.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____________。

21.系统分解的三原则是指______、功能聚合性原则、______。

22.常见的系统切换方法主要有3种,即______、平行切换和分段切换。

23.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采用的是______ 的方法。

24.系统测试的任务就是为了______

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二、单项选择题

1.系统由输入、输出、处理、反馈、控制5要素组成,其中反馈是指()A、给出处理所需的内容和条件 B、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果 将输出的一部分信息返回到输入,以供对系统进行控制用 D、根据条件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加工和转换

2.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

A、战术级管理______ B、战略级管理

C、控制层管理______ D、作业层管理

3.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A、中层管理______ B、高层管理 C、基层管理______ D、目标管理

4.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模式,其含义是:()。

A、文件/服务器模式

B、客户/服务器模式

C、分时/共享模式

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5.C IO就是()

A、系统分析员______B、系统设计员 C、信息中心主任 D、信息主管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共享的基础

B、数据库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信息的战略储备和供给

C、现代化的管理组织协调则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一颗奔腾的芯

D、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依靠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因而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

7.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

A、管理/职能结构______

B、网络结构

C、组织机构______ D、功能结构

8.下列最准确概括结构化方法核心思想的是()A、由分解到抽象

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9.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10.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11.下列最差的耦合方式是()。A、过程耦合 B、数据耦合 C、控制耦合 D、非法耦合

12.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D)。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设计说明书

C、可行性报告

D、系统测试方案

1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英文缩写是()。

A、SA

B、OOP

C、OOD

D、OOA 14.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一种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较为成熟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具有该方法所具有的特征是()A、充分理解用户需求 B、自顶向下进行开发 C、完整的文档资料 D、动态地定义系统功能

15.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

A、总体规划阶段______

B、系统分析阶段

C、系统设计阶段______

D、系统实施阶段

16.信息系统设计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而进行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应是()。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系统分析报告

C、系统调查报告______D、系统规划报告

17.数据字典描述的信息有()

A、数据流条目______

B、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

C、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数据项条目______

D、数据流条目、数据项条目

18.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DFD图

B、系统流程图

C、系统分析说明书

D、详细调查报告

19.比较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B2C(或称B to C)是指()。

A、消费者之间的直接电子商务

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

C、企业与直接个人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D、以上都不对

20.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有(B)。

A、一般测试法、特别测试法______ B、黑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

C、单测试法、复杂测试法______

D、辑测试法、物理测试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正确用T表示,不正确用F表示)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工具,它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

2.所谓信息加工就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

3.原型化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探索型、实验型和演化型三种类型。()

4.信息加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时间延迟,这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滞后性。()

5.总体规划阶段必须要对当前系统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调查。()

6.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工具,它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7.逻辑模型是指仅在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

8.块内联系小,块间联系大是结构化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

9.模块结构图是在业务流程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10.MIS是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C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11.系统测试就是对程序设计工作的检验,是为了证明程序不存在错误。()

12.系统测试过程一般应按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测的顺序进行。()

13.总体规划阶段必须要对当前系统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调查。()

14.最安全可靠的系统切换方式是直接切换。()

15.数据流必须通过加工。()

16.MIS开发的核心问题是采用何种语言、数据库编写程序代码。()

17.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为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个层次。()

18.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19.程序员在进行编程时不必遵从一些规则和共同的规定。()

20.模块结构图是在业务流程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四、简答题

1.简述系统设计的任务

2.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3.简要说明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及主要目的。

4.简述现行系统初步调查的主要目的。

5.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

6.简述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7.什么是“耦合小、内聚大”原则,请简要说明。

8.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五、应用题

1.请根据以下考试报名管理过程,绘制数据流图。

考试机构首先对收到的考生报名表后进行审核,形成报名表文件,然后根据报名表文件打印报名汇总表,交上级机关。

2.请某企业简化后的会计核算过程如下,请据此绘制数据流图。

(1)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单据和已存在的会计科目文件,填写记账凭证,并生成记账凭证文件;(2)对记账凭证文件进行分类、汇总生成总账文件;(3)根据总账文件打印会计报表。

3.已知某系统的一级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请指出其二级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的错误,并改正。

4.已知某系统的一级数据流图(如图3所示),请指出其二级数据流图(如图4所示)的错误,并改正。

答案

一、填空题

1.非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决策

2.计划

组织

3.数据库

现代化的管理

4.处理

反馈

5.系统的生命周期

6.企业资源计划

MRPⅡ

7.结构化分析

8.信息用户

信息管理者

9.数据处理

辅助决策

10.Information

11.初步调查

详细调查

12.管理科学

数学

13.业务流程

数据流程 14.管理可行性

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15.内聚 16.业务流程

17.直接切换

平行切换

分段切换

18.总体规划

系统设计

19.数据耦合

20.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21.可控制性原则

接口标准化原则

22.直接切换

23.自顶向下

24.寻找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B 5.D 6.D 7.A 8.D 9.C 10.C 11.D 12.C 13.B 14.D 15.A

16.B 17.C 18.C 19.B 20.B

三、判断题(正确用T表示,不正确用F表示)1.F 2.T 3.T 4.T 5.F 6.F 7 T 8.F 9.F 10.F 11.F 12.T 13.F 14.F 15.T 16.F 17.T 18.T 19.F 20.F

______

四、简答题

1.答: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2.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使用,以企业战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执行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3.答:总体规划是管理信息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由于MIS开发项目往往是投资巨大、时限较长,对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冲击较大的工程,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并把它置于战略高度。

归纳起来,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三点:(1)保证信息共享;(2)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3)使系统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4.答:主要目的是(1)理解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加深对业务系统的理解;(2)分析现行系统的优缺点,从而逐渐理解新系统开发的目标;(3)对现行系统作出延用分析,判断有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5.

答:在研究和描述系统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所面对的系统通常都是庞大而又复杂的,一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一下子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就需要按一定的原则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对总系统而言要小的多,便于人们的分析和理解,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

6.答: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输入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测试;进行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

7.答:在系统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将系统分解成为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耦合和内聚这两个概念就是度量模块独立性、衡量模块划分质量的重要概念。

耦合表示模块之间的联系程度,有数据耦合、控制耦合、非法耦合等方式。数据耦合是一种较好的耦合方式。

内聚是用来表示模块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联系程度的概念,有巧合内聚、逻辑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等方式,其中巧合内聚的性能最好。

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模块间尽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有适当的共用性,即满足“耦合小,内聚大”的原则。

8.答:管理层次通俗一点讲,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下属人数太多时,划分层次就成为必须;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

五、应用题(1.

信息管理系统》试题及答案(多选题)信息系统对产品质量有那些影响?(利用信息产品软件··、缩短运行周期、该进设计、有助于建立··)(多选题)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推理子系统、知识库子系统)(多选题)企业信息系统硬件的逻辑配置方案有(单机、工作站方案、多用户系统、计算机网络)(多选题)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体现枉(信息系统可能成为组织累赘、信息系统对组织变革提供支持、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提供支持)。(多选题)系统的评价指标包括(直接经济效益指标、管理指标、系统性能指标、间接经济效益指标)(多选题)关系规范化理论中强调的函数依赖关系主要有(完全依赖、传递依赖、部分依赖)(多选题)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有(建立系统物理模型、项目管理与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程序设计测试与调试)(多选题)信息所具有的特征是(不完全性、目的性、等级性、扩散性、传输性)(多选题)下述工作中,哪些属于企业的辅助行为?(购买原材料、训练员工)(多选题)企业信息系统硬件的逻辑配置方案有(单机、工作方案、多用户系统、计算机网络)。(多选题)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四个阶段是(系统实施、系统分析、系统评价、系统设计)。(多选题)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小组的开发人员有(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程序设计人员)。(多选题)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哪些?(CSF法、原型法、BSP法、CASE法)(多选题)下面哪些属于开发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分析、可行性研究与战略规划、系统实现与测试)(多选题)确定系统的逻辑优先顺序的主要标准有哪些?(需求、对企业的影响、成功的可能性、潜在利益分析)(多选题)作为信息系统评价指标的有(可能性、准时性、正确性、经济性)。(多选题)信息系统对产品质量有哪些影响?(有助于建立··、缩短运行周期、利用信息产品··、改进设计··)(多选题)信息系统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附属性、整体性)。(多选题)信息系统内部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有(数据的质量问题、软件的质量问题)。(多选题)数据流程图的四种基本符号包括(处理逻辑、数据流、外部顶、数据储存)。(多选题)按照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职能将企业(系统)划分为子系统的数量多少与(产品复杂程序、工艺特点、产品品种的多少)有关。(多选题)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控制功能、数据处理功能、预测和决策功能、计划功能)。(单选题)系统调试策略有(回湖法)(单选题)在按照人员代码检索时,将查询结果输出,等待用户确认的输入校验方法是(视觉校验)25(单选题)构造信息世界模型的数据库设计阶段是(概念结构设计)(单选题)MIS的逻辑模型中主要组成部分是(DFD)(单选题)在模块聚合的分类中,聚合度最低的是(偶然聚合)(单选题)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无部分函数依赖的最低层范式是(2NF)(单选题)最适合于规模为大中型且不复杂的系统转换方式是(并行转换)(单选题)程序框图绘制完成的阶段是(系统设计)

31(单选题)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完成阶段是(系统分析)

32(单选题)OO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

33(单选题)系统的评价指标中包括(直接经济效益)

34(单选题)系统维护的类型有(适应性维护)

35(单选题)系统转换的方式中,最适合于规模较大且复杂的系统的是(分段转换)

36(单选题)完成系统逻辑模型建立的阶段是(系统分析)

37(单选题)数据流的定义是(数据字典的内容)。

38(单选题)下述人员中,(系统分析师)是信息系统项目的关键。

39(单选题)在人类社会,以下那一种不属于信息的表现形式:(服饰)。

40(单选题)以下哪一个不是被列入社会发展的三大科学支柱之一:(生物)。

41(单选题)MIS平台模式中,(C/S)模式在对应用环境的适用性,数据处理特点,应用程序设计及对硬件发展的适应性等四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该模式是今后MIS平台选型的主要方向。

42(单选题)(IPO图)能够充分地说明低层模块内部的处理细节和各模块之间数据传递的关系。

43(单选题)关系模型中,主码也被称为(主键)。

44(单选题)描述异步传输模式的是(ATM型)

45(单选题)业务流程图的主要构成元素有(外部实体)

46(单选题)构成决策树的元素有(方案分歧)

47(单选题)决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决定性决策向定量与···)

48(单选题)人机对话子系统与模型库子系统的交互作用,可实现(控制对模型的操作和使用)

49(单选题)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应当存放在(周转文件中)

50(单选题)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指的是分析数据的(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单位··)

51(单选题)决策支持系统是由(模型驱动)

5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是“数据”形式的是(图表)

53(单选题)信息的特点是(等级性)

54(单选题)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1NF)

55(单选题)系统程序设计时变量初始值的设置用到的控制结构是(顺序结构)

56(单选题)登记学生档案的界面设计方案是(填表式)

57(单选题)在DFD中,标号为P3的处理逻辑所处的数据流程图是(第三层)

58(单选题)在模块聚合的分类中,聚合度最高的是(功能聚合)

59(单选题)完成系统逻辑模型建立的阶段是(系统分析)

60(单选题)消息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消除不确定程度来确定)

6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定义企业过程的是(支持资源)

62(单选题)完成程序流程图绘制工作的阶段是(系统设计)

63(单选题)所谓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指的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64(单选题)专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计算机、推理机、用户接口知识库)

65(单选题)系统调试策略有(演绎法)66(单选题)表格分配图的主要构成元素中有(业务处理)

67(单选题)系统程序设计时对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操作的实现用到的控制结构是(选择结构)

68(单选题)企业中信息化委员会的工作通常由(CTO)负责。

69(单选题)下面哪个层次不属于企业的管理层次?(部门管理层)

70(单选题)管理信息按管理层次从上到下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71(单选题)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级(战略级、策略级、作业级)

72(单选题)MIS按管理功能分包括(供应管理)

73(单选题)OO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面向对象系统分析,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面向对象的系统实施)

74(单选题)通常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在结构化程度上(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低于基层的)

75(单选题)用来描述MIS的业务调查结果的工具是(表格分配图)

76(单选题)DSS与MIS相比,其面向的人员是(中高层人员)

77(判断题)用户使用权限检查是指用户在使用系统资源时,事先检查是否规定了用户有访问数据资源的权力。不对

78(判断题)结构化开发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整个开发过程工程化。对

79(判断题)客户关系的退化期只出现稳定期发展之后。不对

80(判断题)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对

81(判断题)数据是已经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信息。不对

82(判断题)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对

83(判断题)知识主管的核心工作任务就是规划及实施知识管理,将企业的知识转变成企业的效益。对 84(判断题)CKO是一个全新的职位,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明确的知识管理程序,促进知识创新。从目前看,CIO更多偏重于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组合管理,而CKO更多的是对知识、人员、技术与经营的组合管理。对

85(判断题)社会对企业信息管理者群体的认识,并不是看每个企业信息管理者的工作如何,而是看该群体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如何。对

86(判断题)中层信息管理者培训的重点,应该是领导艺术和信息管理技能的提高。对

87(判断题)由直接上级进行考评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促进上级关心下级的工作,建立融洽的员工关系;由于下级是被管理对象,因此最了解上级的管理能力,能够发现上级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对

88(判断题)CKO管理的对象是信息,主要解决的是信息管理与学习问题。不对

89(判断题)工作成果的考评,指的是通过考察一定时期内企业信息管理者在担任某一职务的过程中所完成的实际工作,来评估其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程度。对

90(判断题)数字签名,是只有信息的发送者才能产生,而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是对发送者发送信息的真实性的一个有效证明。对

91(判断题)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是系统研制工作的继续,其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日常运行的管理、运行情况的记录以及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对

92(判断题)“自上而下”方法具有整体性好,条理清楚,开发不造成系统浪费的优点。不对

93(判断题)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但又不完全确定的情况,属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不对

94(判断题)决策制定的差别可按管理层次分类。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职能不同,所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的信息系统类型也不同。对

95(判断题)某企业有一个职工考勤二级子系统,因负责职工考勤的是车间中的统计员,按企业组织机构来看,统计员属于生产系统,所以职工考勤二级子系统应属于信息系统的生产子系统。不对

96(判断题)为了识别信息,系统分析员向决策者询问有关具体工作的内容、过程,这种方法属于决策者识别。不对

3.错误1:考勤表和作业票的来源与一级不符。错误2:“总账管理”不应出现在二级流图中。

错误3:计件工资计算和计时工资计算两个加工的编号相同。错误4:工资文件的编号与一级不符。

上一篇:展览业务详细操作流程介绍下一篇:观看《千顷澄碧的时代》心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