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

2024-04-26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通用6篇)

篇1: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成绩: 99.0分

1中国古代社会能够产生最好的统治者是因为中国社会的()。1.0 分 A、官本位思想的极端发展 B、科举制度的合理运用 C、大家族社会结构的影响 D、集权制度发展完善 我的答案:C 2社会达尔文主义冲上的原则是()。1.0 分 A、五秒规则 B、丛林法则 C、高德温法则 D、阳光16法则 我的答案:B 3中文的语音特点是()。1.0 分 A、多为单音节,闭音节 B、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 C、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 D、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 我的答案:C 4马克斯主义被()所接纳利用,成为拯救中华文化的方法之一。1.0 分 A、国粹派 B、理想西化派 C、现实西化派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B 5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 A、制造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军事工业 我的答案:D 6西方文化中倾向将象形文字符号化是因为符号化后()。1.0 分 A、视觉上更为美观 B、交流上便于沟通 C、政治上统治需要 D、书写上节约时间 我的答案:D 7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1.0 分 A、地球与太阳 B、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我的答案:B 8()主要强调某些汉字如果发音很相似,那么他们的含义也很相似。1.0 分 A、音韵学 B、音切学 C、音转学 D、音义学

我的答案:C 9中国的文化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逐渐脱离是在()之后。1.0 分 A、明朝建立 B、清朝建立 C、闭关锁国政策确立 D、鸦片战争 我的答案:D 10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1.0 分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资源

我的答案:B 11世界各地的文化从大体上看都是()。1.0 分 A、不断循环的 B、横向发展的 C、纵向发展的 D、相互融合的 我的答案:A 12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1.0 分 A、3000-5000 B、5000-7000 C、7000-9000 D、9000-10000 我的答案:C 13中文的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我的答案:C 14关于中西方文化核心区域的地理环境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中国东方和南方较为开放 B、西方的北部开放而南方屏障较大 C、中国整体地理环境较为封闭 D、西方北部屏障较多而南方较为开放 我的答案:C 15与英语相比,汉语的记忆书写速度特点是()。1.0 分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更快 D、更慢

我的答案:A 16儒家大同社会的思想中主张选贤与能,其中贤指的是()。1.0 分 A、才华横溢的人 B、有一技之长的人 C、品德高尚的人 D、民主选举出来的人 我的答案:C 17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是因为有了()。1.0 分 A、伦理 B、智慧 C、力量 D、合作

我的答案:A 18中国产生了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太强的()。1.0 分 A、自由自治意识 B、人生哲学思考 C、平等民主心态 D、官本位思想 我的答案:C 19不属于中国儒家价值系统的是()。1.0 分 A、智 B、恭 C、廉 D、德

我的答案:D 20辜正坤教授认为,从逻辑判断的角度来说,避免鸦片战争悲剧的途径是()。1.0 分 A、增强武化程度 B、提倡技术之上 C、降低道德文化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 21中式的民主强调()。1.0 分 A、以礼为本 B、以德为本 C、以民为本 D、以法为本 我的答案:C 22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1.0 分 A、事物的外表 B、蕴含的意义 C、接触的频率 D、他人的喜好 我的答案:C 23日本“和魂汉才”中居于核心的是()。1.0 分 A、民族血统 B、地域特征 C、民族精神 D、国家领土 我的答案:C 24彭加勒认为基本原理来自()。1.0 分 A、先验 B、经验 C、社会约定 D、实际实践 我的答案:C 25针对于西方来说,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选取的区域是()的产生区域。1.0 分 A、古希腊罗马文化 B、日耳曼文化 C、希伯来文化 D、基督教文化 我的答案:A 26中国哲学是倡导()。1.0 分 A、气一元论 B、精神论 C、原子论 D、客观论

我的答案:A 27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1.0 分 A、机械记忆能力强 B、理解记忆能力强 C、理性思维能力强 D、感性思维能力强 我的答案:A 28 宋朝欧阳修以来,“小学”的内容不包括()。1.0 分 A、文字 B、音韵 C、训诂 D、礼教

我的答案:D 29现代社会的君主或统治者是以()为主。1.0 分 A、法治 B、德治 C、礼治 D、武治

我的答案:D 30认为选举出来的精英与传统的统治者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两样的人是()。1.0 分 A、阿多诺 B、布迪厄 C、帕累托 D、马尔库塞 我的答案:C 31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1.0 分 A、笛卡尔 B、霍布斯 C、洛克 D、斯宾诺莎 我的答案:C 32属于Saussure所指概念的是()。1.0 分 A、音响形象 B、对应 C、概念 D、符合

我的答案:C 33中国政治的实施路径采用的是()。1.0 分 A、民主 B、法主 C、道主 D、德主

我的答案:D 34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1.0 分 A、互根律 B、互抗律 C、互助律 D、互证律

我的答案:C 35认为一切知识当以数学为范型,肯定理性为正确知识的来源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是()。1.0 分 A、笛卡尔 B、霍布斯 C、洛克 D、斯宾诺莎 我的答案:A 36一个民族的思维结构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的控制。1.0 分 A、语言文字结构 B、文化结构 C、文学传统 D、习俗传统 我的答案:A 37William Jones在1786年提出()是同源的。1.0 分 A、日耳曼语、拉丁语、希腊语 B、梵语、拉丁语、日耳曼语 C、梵语、希腊语、日耳曼语 D、梵语、拉丁语、希腊语 我的答案:D 38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1.0 分 A、理性主义 B、唯物思想 C、专制心态 D、共和意识 我的答案:C 39中国当代提倡年轻化的重要原因是把()代替了政治传统。1.0 分 A、军事传统 B、经济传统 C、文化传统 D、思想传统 我的答案:A 40西方哲学基本出发点是()。1.0 分 A、人 B、物 C、理 D、情

我的答案:B 41下列表现近古音的语音著作是()。1.0 分 A、《佩文韵府》 B、《中州音韵》 C、《中原音韵》 D、《新刊韵略》 我的答案:C 42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三权分立也不能完全维护社会正义 B、认为民主制度的假设前提是多数派总是对的 C、少数派在民主中无法保障自己的自由 D、民主制度有利于遏制中央集权 我的答案:D 43事物的发展更倾向于向()个方向发展。1.0 分 A、2 B、3 C、4 D、5 我的答案:D 44辜正坤教授认为,西方人无法彻底理解气功理论的重要原因在于()。1.0 分 A、翻译的误区 B、文化的差异 C、体质的差异 D、环境的影响 我的答案:A 45西方哲学倡导()。1.0 分 A、气一元论 B、精神论 C、原子论 D、客观论

我的答案:C 46关于辜正坤教授对于社会和法律的见解正确的是()。1.0 分 A、社会越安定法律的作用越小 B、法律特别发达的社会意味着社会中的暴力行为很多 C、古罗马的法律之所以完善是因为奴隶反抗强烈 D、社会混乱程度与法律衰弱程度成正比 我的答案:A 47一般来说,关于西方人和中国人对哲学看法的异同,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二者都首先强调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思 B、二者都首先强调对人与世界的交流 C、西方首先强调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其次才是对人生的看法 D、中国首相强调对人生的看法,其次强调人对客观事物的影响 我的答案:C 48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我的答案:D 49西方文化中排名首位的因素是()。1.0 分 A、理智 B、利益 C、勇敢 D、博爱

我的答案:C 50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我的答案:C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相较于西方,中国注重讨论精神与物质的主次关系。()1.0 分 我的答案: ×

2法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朝向组织化、有序化和规则化。1.0 分 我的答案: ×

3相较于西方学者,中国学者缺少的是理性的逻辑梳理能力。()1.0 分 我的答案: √

4相较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除了理论外还强调实践。()1.0 分 我的答案: √

5古代西方对于遗产主要采用均分制。()1.0 分 我的答案: ×

6印欧语系的语言侧重于逻辑思维,所以造成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人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过程。()1.0 分 我的答案: ×

7西方的二元对立思想导致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是由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1.0 分 我的答案: √

8在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考虑该文化影响到的全部区域的地理环境。()1.0 分 我的答案: ×

9西方印欧语系的特点会着重培养人的线性思维()。1.0 分 我的答案: ×

10中国人适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应当大力弘扬强调,完全不必学习西方人的理念。()1.0 分 我的答案: ×

11相较于中国,西方更强调代购,关注对立的青年和老年。()1.0 分 我的答案: × 12哲学研究中,笛卡尔和洛克属于理性主义的代表,坚持经验是不可靠的。1.0 分 我的答案: × 13 《易经》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展示其中道理的方式。()1.0 分

我的答案: √

1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1.0 分 我的答案: ×

15明朝的文化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而言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气候温暖适宜农业发展。()1.0 分 我的答案: ×

16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1.0 分 我的答案: ×

17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不多,主要集中于太极的相关内容。()1.0 分 我的答案: ×

18理想西化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最为彻底,契合的方面远少于现实西化派。()1.0 分 我的答案: ×

19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1.0 分

我的答案: ×

20与索绪尔的观点不同,辜正坤老师认为,在一切社会机制中,语言是最不适宜于创制的。1.0 分

我的答案: ×

21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隶农、隶工等称呼证明中国古代是有奴隶的。()1.0 分 我的答案: ×

22Saussure提出语言符号具有确定性。()1.0 分 我的答案: ×

23汉语最终会按照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最终演化为符号文字。()1.0 分 我的答案: ×

24不同于印欧语系,传统的中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系统。()1.0 分 我的答案: √

25科举制度可以看作是一种实现民主的方式。()1.0 分 我的答案: √

26西方的土地较为贫瘠,不适于农业耕种,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0 分 我的答案: √

27全盘西化派产生于戊戌变法时期,强调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抵抗侵略。1.0 分 我的答案: ×

28中国历史上确定存在的是奴隶现象,而非奴隶社会。()1.0 分 我的答案: √

29中国哲学与道德伦理同源。()1.0 分 我的答案: √

30中国式的思维主要强调直观性的东西。()0.0 分 我的答案: ×正确答案: √

31中原文化强调礼治为主,法治为辅;西方文化强调法治为主,礼治为辅。()1.0 分 我的答案: ×

32艺术强调个性的创造和表达,不受社会规范的制约。()1.0 分 我的答案: ×

33牟宗三先生认为,儒家的学说是性理之学,道家的学说是玄理之学,佛家的学说是空理之学。()1.0 分 我的答案: √

34相较于西方人,中国人说征服自然中的自然强调的是内在的自然。()1.0 分 我的答案: √

35中文可以通过组合现有的单字来表达新的事物,避免创造过多的新字和发音。()1.0 分 我的答案: √

36中国古代不强调自由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自由比较普遍,所以不会特别强调这个方面。()1.0 分

我的答案: √

37西方的科学搜到语言语法严谨性的影响,更倾向于逻辑性的科学。()1.0 分 我的答案: √

38黑格尔认为,中国的文字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0 分 我的答案: ×

39辜正坤老师认为,长城在历史上是中国闭关锁国的重要符号象征。()1.0 分 我的答案: ×

40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一种真理,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方法。()1.0 分 我的答案: × 41 辜正坤教授认为,超过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的技术发展通常会阻碍德行的发展。()1.0 分

我的答案: √

42地形因素不仅仅会对民族文化造成影响,也会对民族共同心理造成影响。()1.0 分 我的答案: √

43儒家的大同社会主张锄强扶弱。()1.0 分 我的答案: ×

44中国哲学是和气功紧密相连的。()1.0 分 我的答案: √

45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1.0 分

我的答案: ×

46佛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众生自己创造的。()1.0 分 我的答案: √

47快乐源于自身的修养,与承载的形式与价值无关。()1.0 分 我的答案: √

48中国古代因为皇帝的集权导致缺乏权力监督机制。()1.0 分 我的答案: ×

49白话文更适用于传输科学技术类的内容,并不适用于文学艺术。()1.0 分 我的答案: √

50在朔日,地球处于月亮和太阳之间,地球的引力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可能影响到人的自身状况。()1.0 分 我的答案: ×

篇2: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饮食与中国相同之处很多,但差异同样明显存在。从待客方式、菜肴的烹饪方法及见面时的问候语着手,可以分析出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应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因此,日本的饮食与中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日本人和中国人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虽说现在许多人钟情于西餐,但传统的“日本料理”吃起来还必须使用筷予。其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I,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不亦乐乎”与中国人不分上下,往往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约,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

然而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又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双方的待客方式及观念大相径庭

中国人待客,喜欢“宁剩勿少”,好像桌上饭菜剩得越多,越能显示出主人的盛情与美意。即使饭后桌上一大堆残羹剩饭,主人也还会再三表示歉意:“没有什么可吃的,真过意不去。”而日本人待客,“料理”(菜肴)的数量会恰到好处,既让客人吃饱,又不剩饭剩菜,否则会认为太浪费了。“料理”所用的材料讲究“新、奇、鲜”,并非全是“鱼肉荤腥”,而是荤素搭配,哪怕是自家长的一把不起眼的青菜,主人也会很自豪地向客人宣称“这是自家产的啊”;“ 这个菜很好吃呀”,以此表明待客之盛情。并且,日本人使用的餐具也有一番讲究,往往根据菜的种类选用不同的器皿,而且会在菜上放些花草增加自然感。此为差异之一

二、烹调方法有很大差异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属美昧型菜肴;日本料理注重“新、奇、鲜”,为营养型菜肴。中国菜分为多种菜系,并有“烧、炒、爆、煮、炸、蒸”等二十多种烹制方法,这是日本料理所望尘莫及的。

同本人喜爱清淡的口味,生食或把食物放入水中煮食为多,所以日本料理被称为“煮文化”。这种做法也许与日本水源充足、木材丰富有关。除此之外,日本料理的烹制方法还有烧、烤.炸等有限的几种。

三、佳肴还需美酒配

中国的酒与茶同样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中国人请客吃饭,除了准备丰盛的饭菜外,更是大设佳酿良液,劝酒畅饮,甚至逼酒,不醉不归,以示诚心。酒还另有妙用,烦劳一天,适量饮酒,便可化解疲劳,疏通筋脉。中国酒类之多冠盖四海,大致可分为白酒、黄酒、啤酒、果酒、料酒等,具体品种无以数计。单就名酒而言就不下300种。

日本酒类也不少,清酒闻名遐迩,从味道说,有甜辣两种;从等级说,有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种,大概都在15度上下。最有名的清酒有“大关”、“菊正宗”和“富久娘”等。日本人很喜欢喝酒,尤其在晚上,每天下班后,大都要喝一杯后再回家,直接回家的人也要在家喝一杯,而且往往与中国人一样边吃边喝;而不似西方人的有时不吃也喝,干喝不吃。许多日本公司的职员,每周要有三四天在外面喝到深夜,方才如倦鸟归巢;因此也才有了没有酒也便没有日本的现代化之说。但是,日本人不胜酒,喝的并不多,他们喜欢饮酒放歌,有时表现出日本人的豪放性格,有时流露出凄凄痛楚的浓厚民族色彩。酒的作用更表现在交易场上,饮酒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真正目的却在谈生意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吃的

篇3:高职英语期末成绩比较与反思

因此本文通过对两个学期英语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 以用于指导该门课程教学的有关研究工作。通过我们的分析, 力求为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提供更多的信息, 以便更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增强外语教学的针对性, 进一步深化外语教学改革。

一、成绩比较及分析

(一) 成绩整体比较及分析。

两次试卷试题来源主要是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一, 二册和课外的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练习。现将表1和表2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从两次考试的平均分可以看出第二学期考试成绩有明显提高。从两次考试的成绩分布可以看出来第二学期考试中, 中等及中等偏下学生成绩提高较大。这是由于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 不同文化差异对比增强兴趣。充分研究教材, 认真备课, 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传授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 提高英语学习热情。传授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 提高英语学习热情。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 如把英语课堂教学定位为板块教学。通过该定位使师生双方充分了解每堂课的目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使师生双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板块教学模式如下:提升兴趣板块;背景知识板块;语言学习板块;师生互动板块;检查测评板块;教学反馈板块;才使整体成绩才有显著提高。

(二) 成绩单项比较及分析。

从考试单项成绩的平均分可以看出:所有单项成绩均有所提高。其中听力及阅读成绩提高幅度较大, 其他项提高幅度不明显。

1. 听力能力的提高是由于我们更加意识到听力理解是一种由多项能力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 它和说、朗读、阅读、写作、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 在训练听力、提高听能上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 注重听力训练的策略。如:了解文化背景, 熟悉日常交际;坚持听说训练, 培养语音技能;训练阅读写作, 促进语感形成;倾听较长语篇, 强化记忆能力;精听泛听并举, 提高听力能力。

2.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由于我们针对学生语言基础薄弱, 对全文的把握能力差, ?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等常见的问题采取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即从读前活动、读中活动以及读后活动三个阶段来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读前活动——激活学生的图式, 扫除阅读障碍,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我们通过启发式提问、讨论等方法, 激活他们的图式或帮助他们在大脑中构建起相关事件的图式。内容图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语言图式的不足, 帮助学习者预测、选择信息、消除歧义、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读中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强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提倡同伴合作。?在阅读课程的教学中, 更多地注重对文章主要信息和情节的把握, 利用已知信息对文章进行理解、推论和预测, 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具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训练, 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提高阅读速度, 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在读中阶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 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堂任务, 指导学生运用交互阅读方法, 积极主动地阅读, 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布置任务后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小组成员互助合作、互相启发, 形成智力互补, 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小组成员的合作讨论可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也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培养合作精神和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 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读后阶段——开展阅读思考活动, 促进理解及表达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的末尾, 我们通过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测。

3. 词汇, 完型, 翻译及写作能力未见有明显提高, 可见我们对这几方面能力培养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还不够科学, 效果不够理想, 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依然有待改进。

二、教学反思

篇4:中西司法考试制度比较与借鉴分析

【关 键 词】司法考试制度 报考条件 考试模式 职业资格

世界各国由于法律体系、法学教育、文化传统、政治模式、法官遴选制度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司法考试制度。统一司法考试在我国虽已确立,但仍然存在诸多需完善之处。因此,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并对其进行介绍、比较与借鉴对完善我国司法考试制度至关重要。

一、司法考试报考条件比较与借鉴分析

(一)西方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条件

德国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条件十分严格。考试分为两次,有资格参与第一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首先必须要接受至少三年半的正规大学法学教育,完成法学高等教育的各项必修和选修课程,再经过三次实习。通过第一次司法考试后,至少需要两年见习期,在这期间还必须接受综合性训练,训练合格之后才能参加第二次考试;在韩国,从2004年起,只有获得TOELF考试530分以上的韩国公民,才有资格报考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从2006年起,只有具备大学法学学分35分以上的韩国公民,才有資格报考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一般而言,大学法学学分满35分意味着必须取得法学学士的资格;2007年,根据韩国国会通过的《法学专门大学院法》的规定,任何考生,不论本科学历为何,只有在完成法学研究生教育后,才能投考国家司法考试。这一法案的出台将司法考试提升至“研究生教育”阶段。今后任何人不论本科学历为何,都必须在完成法学研究生教育后,才能投考司法考试;在英美国家,其法律职业是以律师为基础,检察官和法官均是从律师中挑选,所以英美国家的司法考试也就是律师资格考试。在报考资格上,这两个国家都要求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人才能参加考试。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律师资格考试是由各州分别进行,对报考者的资格要求有着不同规定,但尽管各州对报考人员的要求有所差异,必须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其他任何教育、任何专业训练都不予承认。一般而言,只有自法学院毕业,取得法律博士学位后才能参加律师考试。

(二)中国司法考试报考条件及对西方借鉴分析

2008年之前,我国具有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高等院校其它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可以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根据2008年颁布的司法部75号公告规定,普通高等学校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凭借学校证明和有效身份证报考参加2008年度司法考试。从以上几个国家关于司法考试的报考资格规定看,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虽对考生报名要求都是严格的,都要求有法学教育背景。而中国则需要本科以上的学历不要求有法学教育经历。我国规定的这一门槛明显过低,一方面不利于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选拔,另一方面使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脱节。虽然未经过法律专业学习的考生也会通过记忆等途径通过考试,但毕竟在法学理论基础上不及法律专业的学生。因此,我国统一的司法考试应当适当提高门槛,将能够参加考试者的背景限制在法律专业本科生以上,避免”一考定终身”所带来的人才进入风险。

二、司法考试考试模式比较与借鉴分析

(一)西方国家司法考试考试模式

德国司法考试采取统一的一元两次考试模式,对法官、检察官、律师的资格考试不做区分,对所有司法工作人员的选任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第一次国家司法考试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测考生是否达到作为预备法律工作者的资格。考试采用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进行,通过书面考试之后,才能申请口头考试。只有书面考试和口头考试都合格了,才能取得第一次国家司法考试合格证书。通过第一次司法考试后,至少需要两年见习期,在这期间还必须接受综合性训练,训练合格之后才能参加第二次考试。第二次司法考试主要检验考生是否具备法律工作者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法国实行律师、法官、检察官分开选拔的三元遴选模式。申请律师职业资格的人员也要经过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是律师资格入学考试,该考试包括为笔试和口试,口试的目的是检验申请人的综合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次考试的形式是学院的结业考试,第一次考试通过者需要在“律师职业培训中心”进行法学理论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方能进行结业考试即第二次考试。同样,申请法官职业资格和检察官职业资格的考生也要经过两次考试,第一次入学考试合格者在法官学院和检察官学院接受培训后,第二次考试以学院结业考试的形式进行;英美法系国家实行法律职业一元化模式,一般法官和检察官都从律师中挑选,因此只有律师职业资格考试而没有法官、检察官考试。英国的律师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考试为基础法学阶段考试,在大学取得法学学位可以免除该次考试,第二阶段考试为职业适合性阶段考试,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

(二)中国司法考试考试模式及对西方借鉴分析

中国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从2002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采用一次性闭卷考试形式对考生法律专业知识和基本法律职业能力进行考察,这种统一司法考试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的设置并不科学,很难考核考生的全面素质。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司法考试模式来看,大多都进行了分次或分阶段考试。因我国的社会条件还不成熟,现阶段不能实现分阶段或多次数考试的设置,但是在考试内容上我们可以尽量弥补单一考试的不足。目前我国题型设置中,四分之三的题型是选择题,选择题很难体现出灵活性。在题型上,客观题过多尽管能够提高判卷效率,但在测评考生运用法律的能力方面以及考生综合素质方面(主要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意志品质、仪容仪表等)也存在明显缺陷。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的司法考试仍应选择一次考试的模式,不过在内容上尽量设置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观题,只要言之成理,分析严密,能运用到法律的相关知识,就应该获得分数。使司法考试的成绩不再反映的考生对法条的记忆能力,而是对考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全面反映。

三、司法职业资格的取得比较与借鉴分析

(一)西方国家司法职业资格的取得

德国取得法律工作人员职业资格的标准非常严苛,法官、检察官、律师的标准相同,根据德国法官法规定,德国考生在通过第一次司法考试的笔试和口试中相继合格之后,至少需要两年的见习期,在这期间必须接受综合性训练,训练合格之后才能参加第二次考试。通过第二次司法考试,才能取得法官资格。如果要成为一名检察官、律师或公证人员,首先必须取得法官资格;法国法官资格考试和律师资格考试相互独立,法国律师职业资格的取得需要接受律师学院的培训,法国绝大部分法官也由国立法官学院培养。首先能进入学院学习的学生必须先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律师学院需要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其次必须通过律师职业培训中心和法官学院的入学考试才可以获得培训机会。律师学院主要是学习法律文书起草、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培训结束后,参加学院组织的结业考试并通过后由律师职业培训中心的管理委员会向合格者颁发律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最后考试合格者还要经过为期两年左右的实习,实习结束以后申请人才最终获得律师执业证。法官学院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对入学考试合格者了解社会现实和审判工作的专业训练。培训期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5个月,其中前3个月,学员要到公司、国家机关等各种机构中进行了解,然后在法官学院接受8个月有关如何从事审判工作的专业训练。在接下来的14个月中,学员被安排到法院进行实习。第一阶段学习结束后,学员要参加考试,根据考试成绩,他们被分配到不同的法院和岗位,开始为期6个月的第二阶段的专业实习,这一阶段的实习本质上是法官岗前培训阶段;英美国家的法官、检察官都来自于工作比较出色的律师,因此在司法考试通过之后首先都从事律师工作。英国的律师分为出庭律师和事务律师,出庭律师的考试与培训主要有四大律师学院承担。到律师学院来参加培训的人,首先需要获得英国高校法学学士学位,学员们在完成了培训课程和参加过规定数量的模拟法庭辩论后,再到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以上,然后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得出庭律师资格。事务律师的培训和考试工作主要由事务律师协会负责,培训的课程为法律实践课程,申请事务律师资格并不要求必须具有法律专业的文凭。美国没有全国性的律师资格考试,律师资格的授予和管理由各个州的律师资格考试委员会负责。美国的律师资格考试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实务处理能力,考试合格后每个州的律师协会要对本州考试合格者的精神状况和道德品质进行审查,由州最高法院颁发在本州通行的律师执业证书。美国和英国对各级法院法官的要求非常高,一般而言需要有较长的律师执业经历。

(二)中国司法职业资格的取得及对西方借鉴分析

中国考生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后即能取得司法考试资格证,具有从事律师的资格,但要成为职业律师还必需取得执业证书。我国律师取得执业资格需要实习一年,但是我国实习期基本上形同虚设,大部分考试合格者仅仅将资格证挂在某律师事务所一年,而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法律活动即可获得执业证书。我国目前《法官法》规定“初任法官采用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标准,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并且具备法官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除了通过司法考试这一要求以外,还要求“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总的来看在中国要成为法官在通过司法考试之后没有其他研修阶段。我们认为,律师在实习期满后应当进行一次考试,考试通过的才允许获得律师执业证书。至于法官的任职,在任职之前应当有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培训期。

参考文献:

[1]丁相顺.司法考试制度模式比较与中国司法考试的制度创新[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04).

[2]周菁.两大法系司法考试制度之比较与借鉴[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3).

[3]杨蓉,杨坤明.中西司法考试制度之比较[J].警官文苑, 2006(02).

篇5:中西新闻比较期末论文

张伟1205031047 不管是被标榜为“第四权力”的西方新闻媒体,还是被称作“耳目喉舌”的中国新闻系统,在政治视野下,二者并无本质之差别,不过是表现形式稍有差异而已。新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被称作社会舆论的“看门狗”,但是在政治视野下,所谓的“舆论”的狗其实是政治的私家犬,只给政治看门。只是这狗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的意识形态下种类、秉性、性格大有差异,或哈巴狗,或恶犬,或忠犬,或狼犬,或势利狗。但不管是什么狗,吃主人的饭,住主人的窝,那么无一例外就要听主人的话,帮主人做事。主人的话是一定要听,至于对与错,让它见鬼去吧,偶尔主人错得实在离谱的话,也会吠叫几声以示抵触,但也只是躲在背后或一边吠叫一边执行任务了。但我们不论概而论之,我们应该将中西新闻放在历史长河中全面细致的做一番探讨,不管是政治方面,或是经济方面的影响,我们都应该分而论之,纵而论之,最后横而论之,得到一个立体的中西新闻媒体异同的框架。而不能一贯的将西方媒体看作是第四权力那样的自由存在,而将中国媒体粗暴概括为党的“耳目喉舌”。中国作为世界上存在不多的社会主义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又有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又存在很多的不同而又所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二者互相交叉融合而分道扬镳,二者之间相互联系而由迥然各异,相互借鉴而又十分对立。抛开各种形态以及各种感情因素,不厚西方新闻也不薄中国媒体,也不用“各打五十大板”的折中的昏官办案似的奇巧,在这里,力图对政治视野下的中西新闻媒体作一个全面客观的剖析与探讨。先谈中国。

新闻业是一门现代化的产业,从现代新闻业最开始从西方引进到发展至今的新闻媒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进程的先前推进,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这期间产生了几次剧烈的革命,产生了文化的几次转型,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社会运动也层出不穷,不同的政府轮番执政,不同的政治领袖交替上台,使得政府对新闻制度的管理在不同时期存在巨大甚至截然相反的差异。

根据我国新闻事业(主要是指报业)历史发展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报纸的社会特征尤其是经济特征,把它重新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1815—1894年(我国新闻事业萌芽、诞生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业萌芽之期,此时执政的乃是清政府,正值国家内家内忧外患的局面。许多开明的士大夫以及新兴知识分子大力借鉴西方的办报经验和办报理念,活跃于社会各界。各种报刊对清政府的腐败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批评,清政府不得不用封建的那老一套的方式粗暴对新闻媒体进行严格的管制,而未意识到报纸发挥的舆论监督的巨大威力。同时,这一时期,清政府也大力支持某些符合自己统治利益的官方新闻机构。简而言之,在这一阶段,政府对新闻媒体既有扶持,也有打压。1906~1911年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调整和规范新闻活动的法律,试图通过新闻立法来强化对报纸的约束;报界则极力争取新闻报道和批评的自由。1906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近代第一部新闻出版法《大清印刷物专律》,通过实行报纸注册登记制度、制定“讪谤”条款并赋予行政长官可封闭印刷所的权力等措施,在言论和出版自由等方面限制报业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1:报界于政治的相对独立性。2:新闻法制的初步尝试。3:报界突出对新闻自由的重视4:浓重的半封建半殖民主义色彩。

第二阶段是1895 ---1927(政论、政党报占统治地位的时期)---1949。第二阶段分为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以1927年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合作的开始为界限。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政府对待新闻媒体,既有“软”的一面,也有“硬”的一面。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和成长,封建思想的精华和糟粕在社会舆论的论辩场中遭到扬弃,民主共和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也是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的思想广泛传播,为中国后来的社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相互制衡的政治势力,造就了北洋政府新闻政策的复杂性、阶段性、矛盾性。这种政策环境给报纸生存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空间,客观上有开启民智、传播民主的效果。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成为中国报刊言论的主流,不论哪派势力、在什么样的立场,均言必称民主、言必称国家公益。这种激辩氛围大大加快了近代先进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二个时期便是蒋介石政权统治时期,蒋介石带领北伐军北伐成功之后,暂时使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局面。蒋介石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使自己的政权赢得公众的支持和合法性,当然免不了对报纸的言论自由做出严格的限制和规范。很多报人和报刊都收到了打压和冲击,新闻界和政治界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当年蒋介石去当年警告史量才,叫他不要乱来,小心他手中的百万雄兵,而史量才反唇相讥,说“你有百万雄兵,我也有百万的读者”,由此可见当时媒体与政府的对立冲突。第三个阶段是1949年以后(大众报纸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的时期),这一时期是继1917年报纸商业化、企业化发展中断后的继续。第二阶段的划分还可以更详细更进一层,即以1949年为界,前后为两个不同政党报纸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新的政治体质和新的社会制度促使新闻媒体政策的转型。由于新中国走苏联的发展模式,毫无疑问的中国新闻媒体政策大量的沿用的苏联模式,也就是著名的“耳目喉舌”论。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新闻媒体的束缚,在新闻的报道、选材、素材、类型、管理模式方面统一了风格,也就是自上而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使得新闻媒体放不开手脚,限制了新闻思想,阻碍了新闻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新闻媒体深入的走入群众,使新闻报道将广大的人民群众主题推到了一个高度,了解群众,认识群众,书写群众,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优秀作品。总的来说,这个时期好到了极点也坏到了极点。好的是对最广大群众的最普遍关注,坏的是片面的形式的对群众做了过分的关注,使得其他领域几乎荒废。

第四个阶段是1979年以后至今。以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不久之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新闻媒体又走上了另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政府放宽了对媒体的限制和束缚,虽然管理仍然严格但已允许民间非官方的新闻集团的存在。这一时期呈现的特征是:在政治让步,经济挂帅这以改革开放主旋律政策下,中国新闻媒体融合了政治和经济这两大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今天的新闻媒体格局。在这一时期,新闻媒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各种类型的新闻媒体千姿百态,竞相出现,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局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化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新闻媒体又呈现了另一个堪忧的趋势,那就是迎合于商业做出了许多违背职业规范道德的事情,在商业的裙摆下拜倒了。以上便是中国四个时期大致的发展历程。下面简介一下西方的新闻。

新闻新闻的发展并不是至始至终都是自由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西方新闻也和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一样,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起伏。

西方的现代新闻的起步从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开始。近代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可分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三个部分。

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

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㈡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其原因是:各政党自身的政治目的需要以及报刊对政党不得已的经济依赖。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㈢工业革命和廉价报刊

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革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原因在于: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新的广大读者群。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结论

一:两者都受制于政治,为政治服务。但中国新闻媒体权力较小,形式较严肃;西方新闻媒体对政府有一定的监督权,但仍然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者,政治性的根本问题仍然不能触及。

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方和国家,两者并不是始终对立,而是时而吸收借鉴,时而相互对立。三:在经济化商业化背景下,两者都和商业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但西方媒体更为严重,中国在政府的管制下相对良好。

四:从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绝对的新闻自由。西方新闻媒体所谓的新闻自由仍然是建立在几个商业大亨的手里,为上流阶层代言者,中国新闻媒体在政治的束缚下新闻自由便更加无从谈起了。

篇6:文化生活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75分)

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开设了那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这说明

A.经济与文化日益交融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3、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

书的文化活动进行文化传播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6、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7.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

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8、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10.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11、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比较小,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12、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艺术无国界。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

1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①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被外来文化所同化④剔除外来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16、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对“八零后”而言,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勿忘国耻,居安思危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8.“互联网有点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网络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近年来,我国社区不同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异彩纷呈,有文明社

区、绿化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特色社区、无毒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等。据此回答19~20题。

19.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②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

④是一个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

A.③④B.①②C.①④

D.②③

20.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实践活动

①使青年学生思想觉悟感情得到熏陶提高②使青年学生道德意识境界得到增强升华③能够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现在的年轻人早就抛弃了老泪纵横的日剧和无比冗长的韩剧,或思维缜密或天马行空的美剧才是最佳选择,要说现在最流行的美剧,除了《英雄》第二季之外,受关注最长最具悬念的美剧非《越狱》莫属。回答22~23题

22.一些青少年对外国影视的兴趣日渐深厚,并逐渐形成了一股追捧外国当代文化的热潮。这反映出

①我们青少年精神颓废、空虚②人们的文化生活面临多种选择

③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阻碍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④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23.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

C.提高眼力,拒绝污染D.奏响主旋律,反对多样化

24、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自身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5.作为文化大家的余秋雨,首先不忘对年少者的耳提面命。他说“好书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这表明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B.多读书才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C.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26.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材料一:第16届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征集于2008 年9 月启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湖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粤剧花旦”被正式采用。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材料二:亚运会是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运动交流和进步、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广州亚运会是对志愿者服务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次绝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亚运志愿者以“一起来,更精彩”为口号,为前来竞赛、观看比赛和旅游的中外人士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一流服务,集中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5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面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你认为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如何做文化交流的使者?(10分)

28.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

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4

分)

上一篇:写湖心公园的作文下一篇:导税服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