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2024-05-07

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共10篇)

篇1: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所实际,制定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在掌握理论和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以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工作的要求。重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

二、努力钻研运管业务,坚持不懈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三、学习和掌握科学的领导、管理、决策等相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决策水平和科学管理工作能力。

四、带头参加局里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班子学习要有计划、有安排、有重点、有落实。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全年集中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0天。

五、认真做好领导班子学习记录,个人建立读书笔记,结合本职工作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每个班子成员每年至少亲自撰写一篇理论联系实际的调研文章。

篇2: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学校领导班子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能力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提高班子成员驾驭全局的领导水平,以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特制订如下学校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不断改进和创新理论学习方式。领导班子在理论学习中除了自学,还一直坚持中心组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录、有笔记、有考勤,坚持党支部书记负责制,推行重点发言人制度等。

二、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习效果

在理论学习中,领导班子要把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把理论武装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等,在真学、真懂上下功夫,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努力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

领导班子要重视制度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大力推行依法治校。通过加强管理,着眼于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职工,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既符合法规的要求,又能更好地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领导班子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制度。不断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保证校长依法行政,书记和校长自觉按党性原则和组织原则,相互支持,团结共事,每隔一段时间就学校下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

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支部书记、校长作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分别与领导班子每位成员签订了责任书。领导班子每位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部门和负责的工作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把履行责任制情况作为述职述廉的主要内容。每年在年终考核述职述廉中,学校都邀请教师、离退休老同志、校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委员会成员到会,一起测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六、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每次开民主生活会前,分别召开干部、教师代表参加的多个座谈会,听取意见。每次开会,书记、校长都能和班子其他成员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从团结愿望出发,班子成员开展相互间的批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七、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工作

篇3: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命工作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受体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命工作的责任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失误的标准。由于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失误的标准, 导致工作中无法把握和衡量哪些行为算用人失误。例如, 选用了才能平庸的人, 该人到岗后工作不称职, 这样的行为算不算用人失误;干部选任后, 在多长期限内出现重大问题算是用人失误。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 在责任制度中都应该予以明确规定, 能够有效落实工作责任。

第二, 难以界定责任人和责任大小。对于用人失误现象, 相关责任人的证据难以掌握。例如, 在推荐、考察、酝酿各个环节, 不填写推荐表, 修改考察报告, 这些行为都无据可查, 从而导致不能认定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由于选拔任命工作涉及环节较多, 涉及的责任主体也多, 一旦出现用人失误现象, 很难确定各个责任人的责任。另外, 各个责任主体应承当领导责任、直接责任还是连带责任, 这些都难以度量。

第三, 没有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责任追究的主体不明确将使责任制度形同虚设。例如, 干部选拔工作由同级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负责, 会出现下属监督领导的嫌疑, 因此监督工作将无法展开。如果由上级组织部门负责工作, 虽然加大了监督力度, 但是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 同样会出现用人失误现象。

第四, 难以追究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在干部选拔任命工作中, 领导干部可以采用很多隐蔽的办法干预人事任免。例如, 有的领导干部在推荐中故意引导, 故意向考察组渗透个人意图, 从而起到干预的作用。经过领导干部的干预, 再加上干部选任程序较多, 导致难以追究领导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命工作责任制度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命工作责任制度是避免用人失误、严明选拔任用工作纪律的重要保证,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 提高用人质量。

(一) 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命工作责任体系。

该责任体系应包括三部分:一是建立独立的干部选任监督机构, 即建立一个独立行使监督权, 有效监督责任制贯彻执行的机构。独立的干部选任监督机构能够避免工作受到其他组织或部门的干预, 能够保证选拔任命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与规范执行。二是明确规定用人失误的标准, 主要包括四方面: (1) 凡是违反干部选拔任命工作程序和纪律, 以及通过提交虚假材料以非法途径任命的行为, 都要认定为用人失误; (2) 被使用者在任用前就存在问题, 而选拔时应该发现却没发现, 任用后出现重大问题, 这种行为应视作用人失误; (3) 被使用者任职一年内因主观原因出现重大问题的, 应视为用人失误; (4) 被使用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连续两年没有任何工作业绩的, 应视为用人失误。三是明确规定领导干部选拔任命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相关责任, 主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1) 推荐环节。不同的推荐形式其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都不同, 例如:领导干部向党组织推荐人员, 责任主体就是推荐者本人, 具体责任包括填写推荐表、递交带有署名的推荐材料;民主推荐干部的责任主体应是被推荐者所在单位的党委, 具体责任包括制定推荐方案、严格执行推荐程序等; (2) 考察环节。对于干部考察工作, 组织部门应负领导责任, 并对考察结果负责; (3) 任用环节。此环节的责任主体是党委或党组, 对干部任免情况负责。

(二)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完善干部选任工作责任体系。

完善的制度能够确保干部选拔任命工作的贯彻落实, 因此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推行纪检部门和干部选任监督机构介入制度。纪检部门和监督机构要定期审核干部选拔任命工作程序, 通过走访、查阅工作记录等形式开展监督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 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建立健全干部选任工作全程记实制度。针对干部选任的推荐环节、考察环节和决策环节, 要认真保存各环节的相关书面材料, 做好工作笔录和会议记录, 将这些材料长期存档, 便于查找依据以追究用人失误责任; (3) 建立干部选任工作举报受理和实名反馈制度。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举报信箱, 公布举报电话, 建立登记、立案、调查等制度, 追究违反用人规定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另外, 将举报处理情况反馈给实名举报者, 并将举报记录归档保存。

(三)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贯彻落实干部选任工作责任制度。

对于用人失误现象, 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过相适、依法办事原则, 根据用人失误问题的性质和程度进行酌情处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各级党委要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使干部选任工作保持正确的方向。党的领导具有权威性、正确性, 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干部选任工作的贯彻执行, 确保干部选任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 (2) 严格落实干部选任工作的责任追究制。深入研究和探讨责任追究制问题, 通过把握准确的责任追究依据、明确责任主体、选择恰当的追究时机和责任追究方式, 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3) 针对不同的用人失误类型要采用恰当的追究方式。用人失误主要有四种类型:滥用职权型、无过错责任型、非组织活动型。其中, 对于滥用职权型, 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于无过错责任型, 要根据其影响程度确定是否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于从事非组织活动型, 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酌情处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命责任制度是防止用人失察失误的重要人事制度, 各级政府部门都要严格执行, 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干部选任工作责任体系。针对干部选拔任命工作中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整治用人不正之风。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命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科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是提高用人质量的前提, 对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深化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命的责任制度是防止用人失误和严肃处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重要保障制度。目前, 在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命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违规违纪行为, 为此必须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命的责任制度建设, 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出贡献。本文将具体介绍当前我国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存在的问题和实施原则, 并据此提出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制度的具体措施, 以期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命,责任制度

参考文献

①苏克俭.认真落实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水平[J].组织人事学研究, 2010 (10) .

②李金铁.限权:拉长监督的链条——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现实解读[J].湖南地税, 2010 (06) .

③刘彦伟.发挥干部监督机构作用确保监督制度贯彻落实[J].新长征:党建版, 2010 (12) .

④刘明.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 2010 (05) .

篇4:制度、领导与人才

高端人才是如何炼成的,到处都有大把的故事,古代也不例外。不过,相对于“高端”而言,“低端”似乎更需要重视。从人才成长和培养的角度看,没有坚实的地基,就盖不起摩天大楼。高端人才是大楼顶上的霓虹灯,引人注目;低端人才是大楼下面的柱础,默默负重。普通百姓把眼光放在高端十分正常,而专业人士则更应重视柱础和结构。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凡是高端人才呈现辉煌的时候,其基础建设也会格外扎实。就像获得诺贝尔奖多的国度,必定有出色的大学教育一样。所以,研究人才开发问题,有必要先观测基础性制度,再观测制度的运作,从上升通道和选拔机制角度辨析,自然而然就能看到高端人才的成长之道。从这个思路出发,或许能够对历史经验看得更清楚一些。

制度建设不是除旧布新

随着朝代的更替,制度也在不断更新。从战国开始,中国古代先后实行过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有军功制和养士制、察举制和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对于改朝换代之间的制度变化,人们往往会简化其演变过程,把制度更新看作新制度取代了旧制度,并由此形成一种下意识的思维习惯,只要发现一种制度出现了较大弊端,就会想到“破旧立新”,试图用一种新型制度取代旧有制度。这种思路原则上并无错误,却省略了从旧制度到新制度之间的艰难过渡。历史告诉我们,从旧制度到新制度,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制度演变中,旧制度不是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是被新制度所吸收改造;新制度也不是同旧制度“做最彻底的决裂”,而是承继了旧制度的大部分遗产。更常见的,是旧制度中不断渗入新因素,“借壳上市”,在保留旧形式中完成制度转化。

以察举制到科举制的变化为例。汉代实行察举,即地方长官和中央部门首长向朝廷推荐孝廉、秀才等官员人选。推荐时不考试,因为是否孝顺廉正无法以考试方式来衡量,才能与考试的关联其实也不大。所以,当时的推荐主要靠口碑,看舆论反映。但是,既然依赖舆论,难免有人会沽名钓誉,加上汉末战乱动荡,口碑流于清谈,不足以察人实际。于是从曹魏开始,就给察举附加考试。对于推荐到中央的人才,加考儒家经典和政务对策。刚开始附加考试时,那些推荐上来的孝廉,有不少拒绝参加。但发展到南北朝,察举附加考试逐渐成为常规。到了隋唐,干脆就从制度上废除察举,改行科举,实现了制度转换。即便如此,察举形成的推荐惯例,依然不能一下子彻底清空。唐代的科举,还带有浓厚的推荐痕迹。在唐朝科举中要考中进士,仅仅靠卷面成绩远远不够,名人推荐对是否录取有重大影响。所以,唐代科举的应试者,考试前夕不是忙着做功课,而是忙着找关系。白居易找顾况推荐,留下了“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典故。杜牧的及第,也是由于其《阿房宫赋》受到太学博士吴武陵的欣赏而在考前向主考崔郾力荐。直到宋代禁绝“行卷”(即以文章寻求名人荐举),推荐才从科举中彻底绝迹。由此可见,从汉代到宋代,推荐的作用由强到弱,考试的作用由弱到强,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制度转变才最终完成。这种转化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就可以说清楚的。

考试进入选官制度的过程如此曲折,其他制度演化何尝不是如此,不过是演化过程的长短不同而已。历史给当今的启示,就是不可能强制割断制度的传承。那种换个制度就能彻底改观的良好愿望,不过是一种“左派幼稚病”。发现了制度的弊端,便忙于设计出一个能够“根除弊端”的新制度,在改革的旗号下强力推行,热衷于除旧布新,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旧弊未除,新弊又来,在制度建设上翻烧饼。更糟糕的是每况愈下,看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则沦落为更加原始的抗争。虽然外表上“人生豪迈”,但只好唱一曲“从头再来”。一旦陷入频繁的“以新换旧”制度更替迷途,人才的发现、选拔和培育,不是明里受挫就是埋下暗伤,此类教训,历史和现实均历历在目,不可不记取。

没有完美的制度

在人才选拔上,任何制度都不完美。战国实行的军功制,杀敌多者奖赏重且提拔快,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积极性。七雄中间,实行军功制的彻底程度,恰好同作战的勇猛程度成正比,秦国的军队由此而成为虎狼之师。但是,以功选官,功与能不一定相称,韩非就指出这一问题。他说,杀人靠的是勇力,治国靠的是智力,用能杀人的去当官,能力和岗位不配套。由此很容易联想到,水浒梁山上如果按照杀人数量排座次,黑旋风李逵应该当老大。所以,军功制(包括一切功绩政绩之类选拔依据)在激励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智能考察上具有明显缺陷。秦在统一后迅速出现问题,与其官吏队伍以军功为主并奉行军事化管理方式不无关系。各种制度,都会长于此而短于彼,不要指望能发现一种“最完善”而没有弊端的制度。汉代的察举孝廉,其优势在于德行,其劣势在于实务。最好的情况下,孝廉可以品德高尚为人端正,却也可能固执迂腐不通时变。而与察举并行的辟除(长官直接聘任),其优势在于具体事务上可为长官分忧,其劣势在于知有上司而不知有皇帝。辟除的吏职可以干练利落刀下见菜,却往往揣摩上意随风使舵。推行科举制度的朝代里,每朝都有科举利弊的争论,也都试过各种改革,却总会兴一利而生一弊。北宋王安石变法时要改造科举制,不再考诗赋而改为考策论,苏轼反对。苏轼也承认诗赋对政务无用,但他认为“然自祖宗以来,莫之废者,以为设法取士,不过如此也”;贸然变革,按照王安石的方案考策论,由于评卷缺乏规矩准绳,很有可能带来更大弊端。在这里,苏轼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尺度:制度有弊端并非变革理由,不要先看新制度之利,而要先看新制度之弊,一旦新制度之弊问题更大,则趁早搁置。

既然任何制度都会有弊,难道就无法遏制弊端?从历史看,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有二:一是确立制度的底线,二是多种制度互补。

所谓确立制度底线,就是汉文帝对张释之要求的“卑之毋甚高论”。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悲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想太高。宋神宗要学唐太宗,王安石的回答是唐太宗算什么,实现尧舜三代的理想也不是难事。历史上凡是成功的制度变革,几乎全是低调的。所谓低调,就是立足于控制制度之害。例如科举制度,固然要选拔优秀人才,然而,制度设计的着眼点不在如何选出最优者,而是如何阻止恶劣者。从唐代的诗赋取士到明清的八股时文,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把不懂音韵格律对仗用典的无知之徒挡在门外。所以,科举每每出现优秀才子名落孙山的遗憾,却能把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请出候选队伍,这才是制度的真正立意。直至今天,这一思路还具有实际价值。高校评教授,如果評上的十名教授有三位不错,五位稍弱,二位虽差却还是学术中人,这种评审就是可取的。如果评上十名教授有两位特别优秀,五位在不错与稍弱之间,二位根本不是学者材料的也混上来了,这种评审就需要警惕。尤其是要防止在“破格提拔卓越人才”的旗号下让投机者钻了空子。假定把人才分布从优到劣排队,最卓越的人才总是极少数。着眼于选拔最优秀者的制度,会使稍弱和完全不称职混淆;而着眼于阻挡不称职者的制度,会在稍弱与不称职之间划出界线。前一制度听起来很美,却会给投机者留下可施展的空间;后者听起来平淡无奇,却能保证底线不被打破。

所谓多种制度互补,就是以不同制度的组合形成互相制约。用制度来制约制度,同寻找完美的制度相比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是单一制度选人,总会有多种制度配套。例如,战国实行军功制,存在智能考察的不足,就有以了解智能见长的养士制配套。汉代的辟除,无法形成对朝廷责任关系,就有皇帝直接聘用的征召相随。察举的孝廉不一定擅长处理政务,就有辟除和“童子试”(考文书处理技能)作为补充。即便是科举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明清,也还采取“三途并用”或者号称“仕途有八”。哪怕是非主流的边缘性制度,同样在制度组合中有其一席之地。例如,历代为了稳定上中层官员,就用门荫制度来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包括买官卖官,也要建立起相应制度,称为捐纳。门荫和捐纳显然不大尊重德行和技能,根本谈不上人才选拔,往往为今日的人们所不齿,但考察其制度原委,依然不无启示。假如没有门荫和捐纳制度,只会把“官二代”的提拔和官职买卖由明面变为暗箱,所以,历代都以明确的制度对此进行规范。门荫制度的执行,可以使高中级官员的子弟有个官身,但是,由门荫进来的人选,要升到高层则会受到严格限制。像汉代的苏武,就是出身于荫子,如果不是承担出使匈奴的重任则升迁无望。历代所谓卖官,多以制度限制在用钱财换取功名(如监生)或者爵位方面,很少买卖实职。用现在话说,就是交钱换取学籍或者荣誉称号,特殊情况下才是捐纳官衔。由于从唐代以后就做到官与职分离,有了官衔并非担任实职;即便能够担任实职,排队等待,则不同出身分为正途与杂途,杂途出身任职有严格限制。以清代为例,正班任用知县,“以五进士、五举人、一捐输为正班”,以保证正途的绝对优势。另外,捐纳往往还有相应的身份条件要求。有了这样的制度约束,就可以把官二代特权和富豪做官的弊端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假定高调“零容忍”,在制度上彻底禁止官二代的特权和富豪的捐纳路径,那么,失去规范制度的随意操作,实际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是官二代遍地开花,富豪黑钱横行。总体而言,历史上针对制度的兴利除弊,其要点有二:单一制度的设计,要先考虑排除最差而不是选出最好;多种制度的互补,则要先考虑限弊而不是兴利。制度的作用,不过是给选出最好和兴利提供基础性保障而已。

领导比制度重要

在人治和法治的争论中,往往由于语义的多样性而导致无法对话。如果限定词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直气壮地说:人治比法治重要。从历史看,不同的人会建立起不同的制度,而同一个制度在不同人的操作下效果会大相径庭,古人所谓“有治人而无治法”的本意即在于此。汉武帝和汉元帝,唐德宗和唐懿宗,明成祖和明武宗,可以把同样的制度操作出截然相反的效果。甚至同一个皇帝,勤政和倦政的不同举措,也可以把同一制度弄得七颠八倒,唐玄宗的前期和后期差别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在人才的管理中,是领导支配制度,而不是制度支配领导。

制度要靠人来制定,而主持制定的领导人的意图和导向,对制度的定位格外重要。当制度确定以后,即便制度导向明确,在实施中如果领导人的意图同制度原意相反,用不了多大气力就可以把制度的运行方向完全扭转。古代王朝选拔公卿乃至宰相采用什么方式,取决于皇帝的意图。帝制时代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治理国家需要充分发挥宰相的作用,而宰相权力过大则皇帝又不太放心。当皇帝把提防宰相放在首位时,就会用制度和程序多方限制甚至剥夺宰相权力;而当皇帝希望宰相在治理国家中发挥更大作用时,则会放手让宰相处理政务。在帝制时代,大部分皇帝对宰相采取“不敢大用又不得不用”的态度,以限制宰相权力为主。为了约束宰相权力,汉魏时期的个人宰相制(丞相或相国),到唐宋演变为集体宰相制,明代朱元璋干脆取消丞相,此后形成的内阁直到军机处,在性质上不过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已。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制度,现实中的宰相在不同皇帝手里截然两样。唐代建立的集体宰相制度,一开始还是六名三省长官为相,后来干脆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使其人数和任期更为不确定。但就是这个制度,不同皇帝會有不同用法。武则天时期,宰相之多竟然到政事堂座位不够的地步,而且任职之短又如走马灯似地更替。到了唐玄宗手里,为了更好地发挥宰相作用,宰相人数一般少到两人,相对稳定,还让其中一人实际上承担首相职能。所以,武周时期基本上没有名相(这并非是武则天不懂治道,而是女皇主政的情势造成),而开元年间的宰相个个可圈可点,从姚崇、宋璟,到韩休、张九龄,都极为出色;即便是品行不太好的张说,在玄宗的信任下作用也发挥得十分突出。不过,到了天宝年间玄宗倦政以后,同样是向宰相放权,却重用的是老奸巨滑“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流氓起家小人得志的杨国忠,制度未变,国家却由治到乱。明代朱元璋极不放心宰相,大小政务都亲自处理,后来的皇帝没有朱元璋那么旺盛的精力,才设置了内阁帮忙。内阁根本没有宰相的名分,但后来的内阁首辅却有了宰相之实。连丞相制度都被彻底废除的朝代,在严格遵循祖制的旗号下,却出了严嵩、张居正这样的权相,可见古代人与制度的关系。

也许人们会说,古代是人治社会,今天我们要建立法治社会,所以在今天制度建设比人的因素更重要。今天的制度体系,固然与古代有天壤之别,然而制度的制定和运转,却并不因为古今差别而改变其隐含的逻辑。我们今天当然要超越古人,但超越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攀登,而不是揪住自己的头发就能上天。制度固然重要,领导人期望什么样的制度更加重要。即便有了好的制度,领导人操作中把制度驾驭向什么方向更为关键。在人才开发中,领导之力向何处发动,无非是制度制定和制度运作两个方面。无论是制度制定还是实施,领导人的意图(不仅仅是表达出来的意图,更重要的是下意识的意图),实际上决定着制度的命运。

篇5: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为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现结合我委实际,制定以下学习制度:

一、学习内容

1、政治理论学习。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中心内容,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为基本理论教材,紧密结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基本政治理论,通过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

2、业务学习。包括业务知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和区情知识学习。

3、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各种工作所需的辅助知识学习,通过函授和干部培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能力。

二、学习形式

1、集中学习。每周二下午进行集中学习,采用讲课(讲座)、个人自学、专题研讨,考察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60学时。

2、个人自学。班子全体成员要积极开展读书自学活动,根据自身实际拟定自学计划,确保每周工作以外不少于3小时的自学时间,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3、讲座交流。每年安排1-2次,根据时事形式和工作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并组织座谈交流。

4、考察调研。每年安排1-2次,参观考察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

三、学习组织

1、领导班子学习小组主要由党委委员组成,可根据学习需要适当吸收有关人员参加。

2、党委书记任学习小组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审定学习计划,确定探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中学习活动,督察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

3、综合办公室负责做好学习的各项服务工作。

四、学习计划

1、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委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和阶段性学习安排,突出重点内容。

2、由综合办公室草拟学习计划,党委书记审定实施。

五、学习管理

领导班子学习小组的学习作为全委干部、党员和职工学习的表率,必须严格考核和档案管理。

1、有集中学习或讲座交流,考察调研等,必须按时参加。请假应事先得到组长同意,有特殊情况要事后补假,并自觉补缺学习

2、综合办公室负责做好学习考勤、会议记录和学习档案等管理工作。

3、党委会定期研究、讲评小组学习开展情况和学习制度执行情况,每学年底组织学习交流,采取自评、互评、点评方式,开展学习成果考评。

4、学习成果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择交流一年学习心得体会、个人自学情况介绍、调研报告、学习笔记、研究论文等方式进行交流汇报。

5、学习小组定期通报交流学习情况。一是每年组织一次通报交流会,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二是每年年底向上级党委汇报学习情况。

篇6:学校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1、各行政人员平时要主动关心国家大事,认真看书读报,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依法治校。

2、每星期一上午晨会时间为学校行政会议时间。要求全体行政人员准时到会,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3、会议主持人要事先拟定出会议的内容,(含学习内容和研讨内容),对学校重大问题应认真讨论,行政人员充分发表意见,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

篇7:领导班子集中学习制度

一、学习目的:

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领导能力。

二、学习内容: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等各方面知识。

三、学习时间:

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每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自学时间不少于80学时。

四、学习方法:

以自学为主,辅之以座谈、调研等,注意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开展讨论,提出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和措施,力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五、学习要求:

1.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需要,定期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明确具体要求。

2.每次集中学习要主题明确,精心准备,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3.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均需按时集中学习,并建立考勤制度。

4.学习讨论应名符其实,认真记录,积极发言,不得以研究工作代替学习。

篇8: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关键词:领导干部,离任交接,经济责任,主要内容,建议

离任交接是指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工作结束,接任者在这一岗位工作开始时,前者向后者对其主要工作进行交接的过程。目前,领导干部离任交接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比如交接方式不规范,交接内容不全面,交接事项不具体,交接时效性不强,交接事项缺乏约束力以及根本还未建立离任交接制度或者建立了但执行走过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实际工作中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和后果。

一是领导干部离任,不能及时暴露遗留潜亏,后期发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接任领导上任一段时间后,上一任遗留的潜亏问题才逐渐暴露出来。如有的领导离任时存在大量招待费、宣传费、修理费赊账等费用;有的领导干部离任时遗留大量不规范业务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来弥补损失;有的领导在任时为绩效指标好看, 弄虚作假,造成其任期内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结果不真实,但年薪、绩效奖励已经兑现完毕,其上级单位无法追究责任。 由于无法追究责任,使得领导干部在任时易产生短期行为,寅吃卯粮,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新官不理旧账、难理旧账”,长此以往积重难返,不利于持续发展。对于接任者来说,由于没有有效实行离任交接制度,面对旧账进退两难。一种情况, 对前任遗留的一些时间长、情况复杂、涉及各方面利益的经济事项,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对此往往采取回避、消极态度, “新官不理旧账”使得相关权益人的权益无法得到解决,无形中形成了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负担。另一种情况,“理”则加重自己任期内的经济负担, 不仅增加自己的支付水平,而且难以保证自己任期内的收支平衡或者造成费用超支,这又使得接任者难理旧账。长此以往,易造成企业积重难返。

为此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制度,并有效执行,在实践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制度的必要性

1. 有助于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合规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行离任交接制度,对前任是一种权力约束,在交接前要全面梳理单位的有关经济事项,及时处理未了的债权债务事项。对后任是一种责任承接,通过交接,前任未了的经济事项正式移交给接任者,在有上级单位鉴证的情况下,接任者原本认为不关我的事,变成了以后应该解决的事。有效执行离任交接制度,无论是对前任领导还是后任领导,都有助于增强其依法合规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新官不理旧账、难理旧账” 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 有助于有效界定前后任双方经济责任。推行离任交接制度,明确规定领导干部离任时,必须对账面上没有反映的收支和任期内未了的经济事项,向接任者进行书面移交,并做出说明。在得到接任者和有关上级监交部门、人员的认可后,接任者对移交事项继续办理,如果交接过程中发现造成损失的,还要被追究责任,这就从制度上清楚有效地界定了前任、后任双方的经济责任,防止交接过程产生“糊涂账”。

3. 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区别不同情况按照其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进行界定。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制度是划分前任和后任责任的最有效方法,是从制度上界定前后任经济责任的有效机制。将离任交接制度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有助于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工作业绩,拒绝干部“带病”上岗,也为新官不理“旧账” 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化。

4. 有助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实行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制度, 实际是从机制上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有助于规范领导干部行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对促使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和“反四风”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制度的主要内容

1.应明确交接主体。领导干部(正职或副职)在办理调任、晋升、降职、免职、 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均应书面办理离任事项交接手续。

2.应细化交接内容。离任交接内容应涵盖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事项,离任交接的主要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工作目标任务交接。年度 / 月度工作目标、预算及执行情况、重大决策执行情况、重大事故及善后处理情况、尚未完成的重要工作、未履行的承诺事项等。

(2)财务事项交接。一是资金方面, 重点交接有无白条抵库情况、账外资金情况、长期未达账事项情况等。二是费用方面,重点交接有无赊账、欠账等应付未付、应列支未列支费用等。三是或有负债方面,重点交接有无正在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公司债权、债务案件;执法机构尚未正式下达的涉及处罚的行政决定;尚未履行完的各种购建、租赁协议等情况。 四是实物资产方面,重点交接固定资产、 低值易耗品有无盘盈、盘亏资产情况、在建工程建设情况、公司资产有无长期被个人占用等情况。在上述经济事项中对未结清的各种债务、承诺等,离任者应作出解释和说明。在未查清款项内容真实性前,接任者暂不得用公款支付。对未结清的各种债权,离任者也应作出解释和说明,并配合原单位做好清收工作。

(3)公章、印鉴、重要资料交接。重点交接公章、印鉴实际数 量与登记数量是否相符,防止交接过程中滥用公章、印鉴。

(4)其他重要资料交接。重点交接离任者手中是否有重要文件、合同、协议、 资料等,防止出现丢失现象。

(5)干部队伍情况交接。重点交接干部队伍各职级人员情况,防止出现突击提拔等情况;人员考核的各种指标数据的真实性情况等。

对正在办理、尚未完结的工作,离任者应详细说明情况,明确工作程序及重点,有责任继续给予工作支持,以保证后续工作开展的连续性。

3.应严格交接程序。离任领导自接到离任交接工作通知书后,要停止一切经济、账务、人事等工作。离任交接手续应在接到离任通知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填写 《离任工作事项移交书》,实事求是地反映各类情况。离任交接应由上级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并现场监交,双方在交接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登记和材料的留存。交接双方分别对交接内容确认后,在《离任工作事项移交书》上签字。《离任工作事项移交书》由离任领导、接任领导、上级单位人力资源部、审计部门各执一份。上级单位人力资源部对交接资料建档立卷,实行档案化管理。如果在办理交接或事后审查中发现离任领导干部违规违纪问题,按相关规定对离任领导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管理责任进行追究。

4.应明确交接责任。交接时,双方必须认真细致,将交接事项一次性全部交接清楚,做到无遗漏、无隐瞒。对离任者因交接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导致交接后出现遗漏、隐瞒的各类事项和问题应由离任者负责;接任者在交接工作过程中要认真核对所接事项,对不清楚、不明白或有争议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单位人力资源部提出建议和要求,由离任者作出解释和说明。对接任者因接收工作不认真、不负责或明知有问题而不报告的, 由此产生的后果由接任者负责。

三、对实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制度的几点建议

1.必须要建立离任交接制度,把离任交接制度作为一项硬性规定。对没有推行离任交接制度的企事业单位,应尽快建立离任交接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交接有机结合,把离任交接制度作为领导干部离任前必须履行的义务,并作为一项硬性规定,从而有效进行责任界定,保证对前任工作客观公正的评价, 使得接任者清楚家底,保证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要严格执行离任交接制度,避免交接的形式主义。建立了离任交接制度,就必须严格执行,否则离任交接又成了“摆设”和“花瓶”,对领导干部没有约束力。 离任交接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实际工作中执行离任交接制度一定要避免流于形式。

篇9:领导班子学习制度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贯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建设。在国有企业中,领导班子是企业运行中的核心,而有序的运行需要制度导航,即用制度来规范保证班子成员有序高效的工作,提高领导班子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水平。因此,制度建设对于保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增强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基层工作的实际和思考,认为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应突出“三个注重”。

一、注重制度的顶层设计

制度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规范运行。围绕领导班子“把方向、管全局、抓中心、议大事”的要求,在加强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突出重点、完善体系。一是做好广泛的调研工作,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和企业实际,认真梳理班子内部管理制度,按照“梳理淘汰一批、调整优化一批,配套充实一批”的要求,确定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二是以党委工作条例为依据,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制定和完善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实施细则》、《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等制度,制度要涵盖了领导班子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等。制度要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确保了企业工作规范、有序、高效。三是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定期要结合企业工作,认真回顾工作完成情况和尤其是制度执行情况,对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及时总结,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根据党委的工作分工,把领导班子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列入班子成员的考核,以切实保证制度执行的“刚性化”。

二、注重制度落地施行

抓好班子建设,不仅要有制度,关键要严格执行制度。因此党组织必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领导班子内部各项制度执行到位,不断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制度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

一要按照学习制度的要求,创新思路。企业领导班子要努力加强学习,坚持把学习与广泛研讨结合起来,将科学理论与企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将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与深化企业改革、实现转型升级、实施企业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读书会、报告会、务虚会、研讨会、论证会和外出交流学习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二是按照决策制度要求,规范运作。企业要坚决执行董事会、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议、职代会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做到重大决策问题必上董事会、干部问题必上党委会、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必上职代会,重要事项党政主要领导会前必须沟通一致。并增加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三是按照职责分工制度,协作共进。在班子里,大家努力既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又共同维护班子集体权威。班子成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台。根据“交叉任职、一岗双则”的要求,党政班子在职责上分,目标上合;在工作上分,思想上合;在渠道上分,力量上合,体现了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按照民主生活会制度,增强能力。班子成员敞开思想,坦诚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表现批评,共同寻找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的意见。对于民主生活会之前的征询到的员工意见建议,党委认真梳理分析,及时分解任务,落实整改责任,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员工,增强班子领导力和公信力。

三、注重制度创新完善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要结合转型发展的实际,认真总结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有效经验,针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制度创新,加大探索实践力度。

一是积极探索提高议事决策质量机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领导班子健康有序运行的灵魂。企业党组织要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一制度的同时,着力探索提高“三重一大”等问题的议事决策质量,着重抓好四个环节:通过仔细考察、论证,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决策草案;通过征询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员意见,完善决策方案;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要求,由领导班子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决不搞“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

二是积极探索班子成员下基层机制。企业党组织要以“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为总体要求、创新建立下基层制度。班子成员要深入一线了解掌握情况,帮助解决战略决策、生产经营,特别是员工反映突出的重大问题。规定班子成员了解的问题要定期向党委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议汇报。形成重大决策两级讨论、重大问题上下通气、敏感问题合力解决的工作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努力提高干部选任中推荐、测评、考察、表决、任用的客观真实性和准确性,不断改进健全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激励约束,严格考核奖惩,形成有功必奖、有过必罚的工作机制,营造“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和差额票决的选拔任用干部制度。

篇10:市政公司领导班子学习考核制度

市政公司领导班子学习考核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政公司领导班子的学习及考核制度,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引领公司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为了提高公司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公司的政治理论学习中起好带头作用,做出表率。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不断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把理论学习同解决自身在党性党风修养和拒腐防变能力。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两个务必”,切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公司党支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切入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公司各项建设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党支部的学习,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国际国内形势相结合,坚持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要结合公司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成员进行专题讨论,发挥理论学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推动公司工作向前发展。

二、组织领导

公司领导班子学习组成员由领导班子成员组成。根据学习内容和需要,可吸收其他相关人员列席。党支部书记任

学习组组长,支部副书记任副组长。班子学习由组长主持,如组长因故不能出席,由副组长主持。组长、负责领导班子学习的具体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料等。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加学习组的学习。

三、学习内容

学习主要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上级的重大决策、现代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理论及重要时事内容展开。紧密联系国内国际的形势和全党、全国的工作的大局,密切结合公司深化改造、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实际、深入研究公司发展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涉及公司建设的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支部学习的全过程,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寻求新方法,为党支部和领导班子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习计划,根据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支部实际,由支部牵头,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目的、学习专题、阅读书目提出具体要求,班子每一位成员都要根据学习计划,制定个人自学计划,并报支部书记审定。

四、学习方式与时间安排

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时间一般选定在每周星期三的下午。如有重要的内容需要学习传达,可以随时安排。党支部集中学习时间全年不得少于12次。学习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学习时间必须保证,一般情况下不得改动、挤占、挪用;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学习,另找时间平安排。班子成员必须准时参加学习,确因特殊情况下不能参加学习的,事前必须向组长请假。每半年由组长负责通报一次学习考勤情况。根据公布的考勤记录,班子成员全年有两次以上无故缺席的,须自觉向党支部写出书面说明。

五、检查考核

学习实行量化考核,要加强档案管理,及时建档任务,并指定专人管理、装订、保管学习档案。学习档案每年年底汇总一次,内容包括上级党组织下达的学习有关文件、学习计划、原始学习记录、学习心得、调研报告、理论文章,以及有关经验做法和上级部门的有关书面评价。学习档案超期保存。

年底前班子成员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自评。自查的内容包括:完成学习计划、写读书笔记、个人学习总结、撰写心得体会的情况。组长负责定期对成员学习笔记本、心得体会文章、个人学习小结进行检查。

肥东县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

上一篇:房屋出租通告下一篇:初一下英语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