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普通话

2024-04-30

讲普通话(精选12篇)

篇1:讲普通话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演讲稿

二(1)班

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写作业不认真,讲话南腔北调,以致于别人都听不出什么来;课上总是跟同桌嘀嘀咕咕,课下却喜欢打打闹闹…… 亲爱的老师们,这一切地一切相信你也曾经亲眼目睹过吧!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是支持,还是反对?聪明的你一定会选择“反对”吧!如果你也参与过这些事情,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其实这只会让你的道德和文化素养渐渐在降低,别人也会因此而不欣赏你、看重你,反而对你多了一份异常的眼光。

其实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需要我们用一颗真心去对待它,认真一些,坚持一下就可以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坚强的毅力。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坚持一个小时,以后再慢慢地坚持到两个小时,三个小时……那么我们就能天天坚持下去,然后成为一种习惯,一直伴随到老。这样的话,我们的品德将会是高尚的,别人也会羡慕我们,并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从大处讲,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我们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从小处说,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需要。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因南腔北调所闹的笑话,那些因语言障碍所造成的麻烦还少吗?说个笑话轻松一下:一个方言土音很重的旅游者,在市区迷了路,见一个斯文的女同志走过来,便迎上去客气地问:“兔子,亲吻一下……”(文外注释:河南口音)话还没说完,女同志已经气得满脸通红。而这位旅游者其实是说:“同志,请问一下……” 从这个小故事里可以看出不同的地方语言势必会成为彼此交流的障碍,有时候的误解会让一件普通的事情酿成大错。

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经历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漫漫长河,倾注了多少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个珍贵的历史遗产。一个个方块字交织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汉语言,这是何等的骄傲啊!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因而必须要有一个完整规范的民族语言,普通话作为多年来实行的民族共同语,已经以他本身的运用性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它必将成为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纽带。

当我们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时,那些音符,那些节奏,似乎在与我们的血脉一起跳动。此时,我们的心中时常会涌起一种无比亲近的感情,那是对母亲的感情!那是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而一些打字时为省事冒出来的同音字、错别字却开始扑面而来,不规范的使用祖国语言,给普通话的正确推广起了很大的反作用。所以,要想规范使用祖国语言,就要求我们从生活点滴注意起,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祖国的语言才会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俗话说:字是人的第二外表;字是知识的外衣。汉字是人类文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汉字的一笔一画,一点一顿间,蕴涵了无尽的美。作为中国人,我们理所应当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那么怎样写好字呢?我认为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姿。在同学们一入学时,老师就教给了同学们坐姿握姿歌,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正确的坐姿是:头正,肩平,臂开,足安。眼离本子一尺高,手离笔尖一寸长,胸离桌子一拳头。正确的握姿是: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抵住笔杆底。余下两指紧相依,指离笔尖一寸余。五指配合齐用力,不松不紧最适宜。

正确的双姿就是我们写字首先要遵守的规则和养成的良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持之以恒的训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巩固,做到“姿势不对不动笔”。把写字姿势的要求内化为自身写字的一种需要,并能在写字过程中不断自我提醒、自我纠正。这样才能在写字时做到全神贯注,力达笔端。

“字无百日功”,要写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一堂写字课,每一次的作业,我们都能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从字的笔画、偏旁再到字的结构,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练习,做到“提笔即练字”,那么人人都能写出一手好字。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写一手漂漂亮亮的字吧。

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维系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支柱。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现在普通话和汉字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它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门同胞以及外国人争相学习的热门语言和文字。作为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我们,每天都在抑扬顿挫的语音中享受汉字的魅力,每天都在横平竖直的书法中得到艺术的浸染。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写好汉字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提高大家的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更可以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因此,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责任,为此我想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荣。

2、坚持使用普通话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能达到准确流利,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3、在社会生活中尽量坚持使用普通话,成为说普通话的楷模。

4、学习各种语言文字规范,确保我们的作业、试卷、班级板报等注音、用字和标点符号规范无误。

5、以校园为基点,在自己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同时,小手牵大手,走出校园、走出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各种语言文字活动。

6、开展“规范社会用字,树立城市形象”啄木鸟行动,对校园内外公示性用字进行地毯式检查,帮助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整改,使全社会都能强化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意识。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让我们齐心协力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在校园中营造一片浓浓的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而努力吧!

篇2:讲普通话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语言文字中心“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文件精神在学校、社区大力推广普通话,促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形成学校、社区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风气,特制订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姜金波周满霞

副组长:各班的班主任、语文教师

组员:3——6年级各中队的推普员:

C43蔡紫薇C44 王洁 C45 李安琪、杨茜 C46 张惠娴 C47卢止琪 C48 张曼路C49 谭博 C50 周鑫 C51翁雨婷C52 付巧婷 C53谭佳惠 C54 孙强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大队活动安排:

1、举行推广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主题升旗仪式。

2、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问答”。

3、走向社区开展一次“啄木鸟”找规范字活动,检查社会用规范字的情况。活动时间:11月16日下午第二节课。

活动组织:周满霞、朱勇志、陈 锐

参加人员:3——6年级各中队的推普员。

4、举行“语言文字知识问答”抢答赛竞赛,以及硬笔书法竞赛活动。活动时间:11月20日下午下午第二节课。

活动组织:姜金波、周满霞、朱勇志

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要求:3——6年级每班推选3人参加竞赛活动。

二)中队活动:

1、举办“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主题中队活动,并作好队会记录。

2、举办一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中题黑板报。

3、在班级中进行“啄木鸟”找错别字行动。

4、发动学生写“推广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广播稿。

5、3——6年级组织学生举办“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手抄报。择优装饰班级文化角。每班上交3份到大队部存档。

6、评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优秀队员,记入班级“小明星展示台”。

7、推选代表参加学校少先大队部的活动。

活动讲评:

大中队活动结果将和学生行为习惯一起,直接纳入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洛王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2006年11月15日

8、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篇3:学讲课堂, “讲”之有道

一、运用现代化手段, 自学备“讲”

对于英语学科来说, 自学是个难题。英语是第二语言, 语音是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没有老师在课堂上教读, 怎么学会呢?而随着现代化手段突飞猛进地发展, 这已不再是困难。各种软件及互联网为学生的提前自学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比如, 利用一起作业这一互联网站, 老师们提前在网上选择相应的教材、内容, 将其中的跟读等图、文、声并存的任务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们, 学生们在家登录网站, 就可以开始愉快的预习之旅。在预习过程中, 他们有声朗读作业的声音会记录保存在网站上, 老师们可以随时登陆, 听一听学生们在家中朗读的情况。再比如, 利用“少儿趣配音”这一手机软件, 鼓励学生模仿语音, 为喜欢的故事或预习的内容配音。学生们预习英语更方便了, 老师们对预习的监管也更直观了, 高质量的预习为学生们在课堂上“讲出来”铺就平坦的道路。

二、借助思维导图, “有话可讲”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 有时在课堂上虽然学会了, 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那么思维导图的作用就得到了发挥。 我在教雪人这一绘本故事时将思维导图的构建和课堂融合在一起。首先,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时根据自己对生词的掌握和故事的感知绘制初步的思维导图, 并留白。这一阶段, 学生搜集了相关词语, 理清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脉络, 当然, 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错误;第二, 在课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故事, 边学边纠正、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一阶段, 可以加入体现故事情节的关键词语, 加入理解词语后联想到的其他词汇, 从而构成完善的体现自己思路的思维导图。这张在课堂上边学习边生成的思维导图, 记载了学生由不会到会, 由初识到熟悉, 甚至由错误到正确的学习过程, 它成为接下来复述故事的有力工具, 使孩子们可以有话可讲、有条不紊地讲。

三、加强组内合作, 人人都讲

小组是学讲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 各个小组成为课堂上的重要元素。组建小组的意义在于互助与合作。在学讲计划初始阶段, 我们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形式主要停留在群体式活动和讨论式活动, 但在这两种活动中我们发现, 总有学生在小组中若有若无, 特别是需要“讲”的时候, 有的成员只讲几个字, 甚至有的小组总是推选某一名学生代言。假如所有活动都如此进行, 那么讲的机会将始终光顾少部分学生。因此, 我们的课堂需增加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 寻求真正意义上的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指群体针对同一目标行动, 个体之间相互依赖, 每个参与合作的个体都是不可缺少的。 如, 在讲出生词时, 请组内三位同学负责将组内共同找的生词一一说出来, 而其余一位同学则负责到黑板前边听伙伴说边找出相应词卡贴在黑板上。这个小活动中包含了找、读、 听、认等任务, 组员分工不尽相同, 避免了任务单一或讲的机会失调。

四、开展组际交互, 争相开“讲”

虽说小组是学生们课堂学习的根据地, 每个小组都有了强烈的凝聚力, 但教室内的各组绝非孤立存在, 教师必须促进组际交互才能真正打开学讲课堂新格局, 避免学生们只学不思, 只讲不悟, 让质疑永远躲在求知的暗影里, 将学生们带上更炫丽的“讲出来”的舞台。组际交互可以通过竞争、质疑、 补充来实现。比如, 在深入学习一篇文章时, 我先布置各小组内根据文章内容提出各种问题并找出答案, 然后开展组际大挑战, 各组可以向任意一组发出挑战。提问组的组员们每提出一个问题, 迎战组的组员们快速回答, 互相补充或更正, 提问组适当评价或质疑。在这个组际挑战活动中, 大家的“讲” 是自由的, 无需推选、无需点名。这看似简单的活动, 恰恰解放了学生的脑和口, 看着他们问得如此高明、听得如此仔细、 答得如此积极、争得如此热烈、悟得如此自然, 整个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当沉静的思考、理性的质疑、智慧的批判、美好的合作相遇在课堂, 真是妙不可言。

五、坚持不懈, 训练有素地“讲”

对于课堂来说, “讲”是一种表现形式, 而对于学生本身来说, “讲”是一种需求, 更是一种素质, 一种能力。这种素质的提高, 离不开平时坚持不懈的训练。为了使学生“讲”得镇定自若, “讲”得有小老师范儿, 给每位学生一次完全“变身” 教师的机会, 每周拿出20分钟时间, 请两名学生上岗当小老师给大家上课。讲课内容自己选定, 教科书、课外教材、小故事、语法知识均可。短短20分钟的放手, 却“放”出一次次惊喜。由于每位小老师有一周的备课时间, 这一周中他们铆足了劲儿准备。真没想到, 他们自己制作精美的教学图片、卡片, 自己制作PPT, 自己寻找录音, 自己设计教学环节和各种有趣的游戏!每个小老师的10分钟都带来不一样的精彩。甚至在某次测验中, 讲到定冠词的用法时, 大家还不约而同地提到:这是小孟老师讲过的!可见, 只要大家愿意讲, 有内容可讲, 讲得有效, 一定会让短暂的课堂成为记忆中的永恒。

篇4:沟通无极限,请讲普通话

(编 者)

有一北方人在广州的公园里打听“缆车”在哪儿,按回答寻去,找到的是“男厕”;

上政治经济课,广东籍教师反复讲“西游记”,同学们摸不着头脑,后见板书,方知说的是“私有制”;

胶东人读音分不清“油”和“肉”,辽宁人分不清“人”和“银”,湖南人分不清“灰”和“飞”……

相信每个人都能举出因方言差异而造成的笑话、误会等事例。是啊,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使用约80种语言,仅其中的汉语,就分成北方、吴、赣、湘、粤、闽、客家等多种大方言,每种大方言下又分为若干次方言,次方言下又有无数种土语。各种方言土语之间,难以听懂甚至无法沟通的现象常有发生。

百岁语言文字学大师周有光说:“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

幸而,我们有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从先秦的雅言、汉代的通语到明清的官话,从民国的国语到现在的普通话,民族共同语一脉相承。

普通话是美的语言,平升曲降的声调和切分整齐的音节使汉语天然地带有音乐性。从形式上看,语音美和节奏美体现着普通话的可感形象性,是汉语一般形式美的升华;从内容上看,其社会功利性在于它所包含的社会生活,体现着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换言之,普通话的形式美与其实用价值、文化价值相结合,凝成普通话的审美价值。

所以“说普通话,听普通话,让标准语显示我的魅力,用普通话撒播你的温馨”,这样一句推广普通话的口号,成了响彻我心中的华丽乐章,而其中的主旋律,便是尽我的一份心在孩子们中传播普通话,让普通话在祖国的下一代中生根发芽,遍地开花!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从家乡舟山群岛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为伴,可是,一口吴侬软语却成了我最大的困扰——我听不懂杭州话!所以在一开始,与同事聊天时,我唯唯诺诺在一旁;与家长交流时,我茫然不知如何应答;领导交代任务时,我含糊不清似懂非懂……语言,仅仅是因为语言,就使人与人之间的障碍那样地难以逾越,小小的空间变得那样山高水远!

幸而,我们有普通话!

面对求知若渴的孩子,我用标准的普通话和他们交流,给他们讲故事,听着他们用稚嫩清脆的嗓音说着普通话,和我聊他们内心的小世界,我感觉我与孩子分外亲密,普通话为我这个异地的老师和杭州的孩子们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所以,我坚持用我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我要用我的普通话作帆,扬帆起航,驶出一片属于我的天空!

渐渐地,我发现在我身边,讲普通话的氛围愈来愈浓,眼波流转间,常能看到大家会心的微笑。是啊,21世纪是高科技异常发展的时代,会说流畅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样的人在学业、择业和事业的竞争中必然处于优势地位。你能想象,一个连国家通用语言都不会说的人能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游刃有余?当然不会!

在中学时,我们曾学过都德写的《最后一课》,在国土沦陷,人民就要做亡国奴的时候,小弗郎士的老师冒着生命危险,给大家上了最后一课,他用异乎寻常的激动语调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在这里,我也要说:让我们讲好普通话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声音!它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篇5:请讲普通话

回民小 魏汶锦

只有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我们才能当好文明人。

作为一名学生,我更加认识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社会中是多么的重要,一大部分人都非常重视,学校更为重视,处处可见醒目的标语: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

不但如此,我们回民小学还开展了许多有关语言文字的活动、比赛。如:办手抄报、钢笔书法比赛等活动。而且把“朗诵课”也加入到我们课表里,成了必修课,学校开展这么多,就是为了提高我们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积极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写好规范字是小学生因做到的一点。写的字最起码让别人要看得懂,其次才强调美观、漂亮,写字要写好并不困难,只要掌握了写字的几个要点,字自然地就会写好。先要注意字的大小相等,高矮一致,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第二,字的一笔一画都要写到位,不能潦草,只有这样才能写好字,字不仅要写端正,更要按规范写,我们回民小学很重视。我们要写规范字,要一笔一画的写,写的错落有到,方正圆润,这

就是我们的目标。

篇6:教哥哥讲普通话

两年前的一天,我回奶奶家过年,碰巧王逸飞也在那里,我便于他攀谈起来。可他说了半天,我一句也没有听懂。不但如此,还闹出了笑话呢!

比如: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后,他在被窝里问我,今天有没有“也坡”?我说:哪有“也坡”。他又说:有也坡我带你去放风筝。我想了半天,难道也破就是风?等他起床后,发现太阳红彤彤的,说,也破这么大,你咋说没有呢?原来,也破就是太阳啊!

从那以后,我和爸爸决定叫哥哥讲普通话。

教他将普通话的.第一天,我们先教他怎样正确发音。哥哥不认真学,我们变发动奶奶,哥哥平时最听奶奶的话,见奶奶来,他就认真学了。我们一连教了三四天,才让他的发音基本正确。第二步,我们要改正一些土话。哥哥总说:“误达”怎么怎么怎么,“误达”怎么怎么怎么,还喜欢把“聊天”说成“谝”。我记得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大伯”(地方话把“伯”发音bei),这(ze)普通话讲起来怎么误么难常呢?(读时,用陕西话口音)

为了让他改正这些地方话,我和老爸可谓是费尽脑汁,还是妈妈聪明,把哥哥常说的土话翻译成普通话。比方说,把“扎势”翻译成“摆架子”;把“暮囊”翻译成“不利索”等。把那些土话翻译成普通话的意思都抄在一张纸上,让哥哥随身带着。

渐渐的,哥哥把原来正宗的地方话改成了流利的普通话。

现在,我和哥哥又可以开开心心地玩、痛痛快快地对话了。

篇7:讲普通话宣传标语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有关讲普通话宣传标语,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1、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2、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3、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请说普通话。

4、请讲普通话,不分你我他;讲好普通话,共爱一个家。

5、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

6、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7、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8、推广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9、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10、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11、沟通你我他,全靠普通话。

12、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13、普通话——13亿颗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14、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5、请讲普通话,讲清普通话。

16、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7、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18、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19、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20、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1、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

22、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23、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4、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5、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26、讲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7、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

28、心相印,语相同,和谐校园乐融融。

29、让普通话不普通,让平凡人不平凡。

3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31、推广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3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3、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34、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或说普通话迎四方学子;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35、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36、文明语深入你我心,普通话融汇南北情。

3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38、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9、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0、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4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42、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43、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44、说地地道道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45、普通话——人类沟通的桥梁;普通话——人类智慧的结晶。

篇8:浪潮王柏华:让数据都讲普通话

今天,只有数据本身是科学的,分析、选择、清洗数据的过程则更接近艺术,而评价各路占卜先生水平高低则是看他们对数据的解读和演绎。

看来,大数据一直在改变历史进程。浪潮集团执行总裁、首席技术官王柏华认为,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数据在不经意间已然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据来源多种多样

当前,数据已经成为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大数据时代,数据来源多种多样,王柏华认为,主要分为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传感数据。即为ERP、电子商务、POS机等交易工具带来的交易数据,微信、微博、即时通信等社交媒体带来的交互数据,以及GPS、RFID、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备带来的传感数据。他用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这些杂乱的数据就像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所说的各种方言,亟需提供大数据梳理服务,让未来的数据都讲普通话。另外,他认为,从数据价值归属来看,大数据可归纳为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只有将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两者整合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将这些数据概括为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两大类型,但在实际应用中,组织数据与互联网数据尚未有效整合,在数据处理中,杂乱的数据、海量的数据,沉睡的数据严重地影响了数据的有效利用。如何整合这些数据资产,使其为政府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

面对这些挑战,人们急需综合的大数据平台对各种数据进行有效处理。据王柏华介绍,为了进一步整合组织数据与互联网数据,浪潮推出专门针对互联网开放数据的浪潮Dro Data(卓数)数据服务平台。Dro Data互联网数据服务,可通过采集互联网公开网页,建立原始网页镜像,并对网页内容进行分词、分类、存储等处理,建立了丰富的数据资源目录和海量的可用数据,并将互联网数据分为19个大类,进行分类整理。目前,浪潮已在哈尔滨、济南、长治、绵阳、云南等地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数据采集中心,截止到9月底,已采集超过7.5PB的互联网数据,并可对外提供各类数据服务。

大数据平台 更好地服务客户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以提高竞争力。在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电信,零售,物流等数据驱动型行业,客户分群,客户行为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广告投放,业务优化,风险管理等企业核心业务越来越依赖于对数据的有效分析与挖掘,为此,大数据处理平台功不可没。

在“Inspur World 2014”上,浪潮发布了以云中心、云服务、云安全、云伙伴为四大方向的浪潮集团云海战略,并指出信息化建设正在从以应用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变。当前,数据不仅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还渗透到每一个个体的社会生活之中,形成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共存的局面。在大数据时代下,浪潮集团全新发布了将组织数据与互联网数据整合的大数据战略,并将通过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服务和大数据应用三大方向共同推进浪潮大数据战略的落地。“传统数据的整合是正在进行的必由之路,而大数据的到来使这种摇摇晃晃的步伐变得坚定起来。”王柏华表示,“从数据价值归属来看,大数据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只有将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两者整合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据王柏华介绍,针对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两大类型,浪潮还推出了云海IOP平台和云海卓数平台。云海IOP是开放式大数据处理平台,能够对组织内部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提供创新应用开发平台;云海卓数平台采集海量互联网数据,并淬炼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基于这两大平台,浪潮提供三类大数据服务,即组织内部数据服务整合、互联网数据及组织数据融合、组织数据的对外开放,合作伙伴可以基于这些服务开发创新应用,共同构成了浪潮大数据产业链,打造大数据产业生态圈。

现在,浪潮的大数据平台和服务已经通过服务客户应用于各种领域,在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整合中,为社会提供更多价值。比如,对大数据的处理,也是公安云性能提升的重点。以山东警务云为例,浪潮在帮助济南公安局在搭建云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构建了大数据平台,以开展行为轨迹分析、社会关系分析、生物特征识别、音视频识别、银行电信诈骗行为分析、舆情分析等多种大数据研判手段的应用,为指挥决策、各警种情报分析、研判提供支持,做到围绕治安焦点能够快速精确定位、及时全面掌握信息、科学指挥调度警力和社会安保力量迅速解决问题。

警务云通过整合公安内外部信息资源,全面提升数据共享和信息联动运转效率,通过跨区域、跨部门、全警种联动、多信息轨迹即时跟踪和信息共享,为公安机关在警务民生、多侦联动、情报分析、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平台。“警务云”平台通过内置实战要素和技战法的警务千度,集成1.5亿人像库,以及旅店业、网吧、铁路、民航、交通卡扣等数据,使单项信息拓展至28类321项,是传统搜索引擎信息量的10倍,搜索效率提升了100倍,在目前授权9700名民警使用的情况下,日均查询量高达12万次,带动后台4亿次搜索、百亿次运算。

大数据的应用打破了公安工作传统的发展路径,为济南市公安局警务运作、公安执法、队伍管理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通过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控制,利用对大数据的监控进行挖掘,实现人像、指纹比对、卡口监控等数据融合处理,为领导指挥决策、社会舆情分析提供信息研判的依据,进一步提升了警务工作能力。

开放与隐私的权衡

王柏华认为,大数据要想释放出大价值,必须共融共通,走开放之路,让不同领域的数据真正流动起来、融合起来。当然,这个开放市场不仅仅是政府、企业之间开放,企业对个人也要开放。

据王柏华介绍,现在大量的关于国民经济或者说民生的数据其实还在封闭状态,在工商部门、银行、保险、公安、医院、社保,包括电信运营商机构的手里。如何让这些数据流动起来,能让大家更方便,其实应该由政府带头实现等级制数据的开放共享。在不违反保密或者是国防的情况下,如果不开放大数据,那么大数据研究和创业都是无米之炊。

纵观国内目前情况,王柏华表示,政府数据开放进程还显得不够快,这其中与基础薄弱有关。谈到基础,他认为,政府无论是开放数据还是应用大数据,其基础是数据整合,而目前政府的数据整合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尤其是政府跨部门之间的数据整合显得动力不足。

如今,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越来越多,海量数据再通过多维度的信息重组使得企业都在谋求各平台间的内容、用户、广告投放的全面打通,以期通过用户关系链的融合,网络媒体的社会化重构,为广告用户带来更好的精准社会化营销效果。社交媒体对于大数据的解构不可避免地带来隐私问题,当用户在使用电子邮件、社交网络的时候,大概也会知道自己的信息将被记录下来,当用户发表的言论或者分享的照片、视频等,都决定着互联网运营商将向你推荐什么样的资源和广告;当用户拿着智能手机满世界跑的时候,手机厂商们早已通过定位系统把你的全部信息收罗在自己的数据库里,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地图和交通信息等。

以前,这些记录几乎不会对普通人造成影响,因为它的数量如此巨大,除非刻意寻找,人们不会注意其中的某些信息。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状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大数据技术就好比互联网应用中的“夏洛克·福尔摩斯”,隐私问题又该如何权衡?王柏华认为,开放公共数据,并善用这些数据的话并不会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数据只有真正开放了,才能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

大数据人才 求贤若渴

“世界的本质是数据”,《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此话掷地有声。然而置身于大数据的浩瀚海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的技术水平目前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欲地处理一切数据的地步。

篇9:讲普通话,从我做起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一个完整规范的民族语言,中国也不例外。普通话作为我国多年来实行的各民族共同语,已经以本身的运用性证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试想:有两个人在交谈,各自使用了对方听不懂的方言,会怎么样呢?是面面相觑?还是怒目相视?如果我们人人都说普通话,人人都使用文明的用语,那又会怎么样呢?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纵观全球,世界各国都掀起了汉语热,汉语潮。这种现象说明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像央视的<汉语桥>等节目在国外有着非常高的收视率。汉语走向世界,中国走向世界,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普通话将会成为世界流行语之一。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还有什么理由说不好普通话?

那我们小学生怎样做才能说好普通话呢? 首先,要弄清字词的正确读音,如有些字必须分清前鼻音后鼻音,还有鼻音和边音的发音,这样我们普通话的发音才标准。搞不清楚的地方,我们可以请教老师。

二、多跟着“新闻联播”等节目练习说普通话。多说是练好普通话的最好方法,但是要跟着标准的普通话说,这样可以随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可以坚持每天都看央视的新闻联播,主持人说的都是标准的普通话,我们可以跟他们好好学习,不仅能听还能学他们的口型。

三、创造良好的说普通话的氛围。想说好普通话,光自己说往往效果不好,应该带动同学们和家里人都说普通话,这样创造良好的氛围能更有效的说好普通话。平时无论在家中,在学校,还是在其他场合我们与他人谈话时应尽量使用普通话,这样养成说普通话的好习惯就能说好普通话了。

四、说好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

最后我代表五三班向大家倡议:让我们说好普通话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声音!它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讲普通话,从我做起!

篇10:讲普通话,从我做起!

9月15日至9月21日,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20xx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在上课时,要说普通话;在与一个陌生的外地人交流时,我们要说普通话;在课堂上朗读一篇课文时,更要用普通话。那么为什么要讲普通话呢?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各个不同地区的语言或多或少有些差距。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而我们一旦出门,便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不能与人交流,更不能与人沟通。普通话是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走在一起,各自操着方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该会出现什么样的尴尬场面?一位长沙的导游带领来自四川、贵州、山东、广东等7个地方的游客下游览长沙。在轰隆隆的.火车停下后,导游用普通话让7位游客做一下自我介绍,结果每个人说出来的话都让其他人瞪大了眼睛,一头雾水。原来,因为大家都讲方言,而各地方言相差极大,他们相互听对方的讲话犹如猜谜语,猜了半天还不知道到底说什么。早已笑作一团的导游在“平息”了大家的猜测之后,字正腔圆地说:“大家别猜谜语了,我们都讲普通话!”如果我们都讲一种在我国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那么,就不会因语言不通而急得满头大汗。

而这种共同语言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所以说,推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对我们学生而言,讲普通话有利于我们克服狭隘的地方意识,改掉说粗话的毛病,形成良好的文明举止,还有利于我们同其他同学及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继续升学、谋生求职打下良好基础。所以,进入校园,一定要说普通话。现在有不少的同学已养成了进入校园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但有个别的同学还没有养成这方面的习惯。有学生说:“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准,不好听,所以不敢说,”有的说:“以前在很小的时候,我习惯讲方言了,觉得讲普通话不习惯,挺滑稽的。”在这里我想对这些同学说,一个良好的习惯是慢慢培养的,是在与过去的不良习惯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如果你一直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那怎么可能改掉自己的缺点呢?说得准不准,不要紧;好听不好听,也没关系,只是看你有没有说,只要有意识去说,慢慢地,用普通话交流就会成为你的一种习惯。某一天,你会突然发觉自己的普通话是越来越准,越来越好听了。只要开始尝试,就会有成功的可能。

篇11:讲普通话演讲稿

这个小故事讲出了一个上行下效的道理。上行下效,事事如此,推广普通话也是如此。

从道理上讲,在说普通话这个问题上,学生不应该攀比教职员工,他们年龄大了,几十年的习惯难改,口齿不灵,反应迟钝。但实际上呢?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在瞅着教职员工,也可能有的教职员工在瞅着学校领导:你说我才说,你不说我也不说。大家试,如果上头的人在用普通话同你说话,你怎么好意思、又怎么敢用方言土语作出回答呢?

现在,绝大多数教职工和学校领导都在时时处处普通话,对同学们起到了极好的影响。我们学校每年两次举行教职员工普通话比赛晚会,就是向大家汇报这方面的成绩。但是,不用讳言,也有少部分同志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普通话。

同学们!方言土语这套旧衣裳,是祖祖辈辈穿了几千年的啊!要想一下子换上普通话这件新装,真是谈何容易!难就难在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势力!这样看,推普工作的任务就艰巨多了。要脱去方言土语的旧装,换上普通话的新装,而且要迅速,那就从自身做起,坚决地、一下子甩掉旧的,一下换上新的,否则很难达到目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从自身做起,要认真说,不但在课堂上说,在办公室说,还要在家里说,在公众场合说,到社会上说,这样才能真正创造一个人人说,时时说,处处说的推普环境,才算真正给学生做出了表率。

篇12:讲普通话

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小学生的学习受语言和语言环境的制约,在听话、说话、读书、写字、寫作、生活、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困难、制约学生学习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分析,熟知普通话与小学生学习的关系,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刚入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学校里的具体困难

少数民族的孩子自降生到入学前,绝大多数接触的是少数民族语言(母语),一进学校则要面对另一种语言——普通话,这将要有多大的勇气呀。笔者在2009年9月刚开学时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幼儿班的学生,大概有六、七岁了,孩子看着挺机灵,上课时间却在学校里东游西逛的,学校里的老师就试图用傈僳话和他交流(有懂傈僳话的老师),孩子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还告诉我们他来到学校里什么都听不懂,他们村就他一个男孩在学校里,老师们不和他说他听得懂的话,觉得其他人都有事做,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在学校里没意思,看来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想回家又不知道怎么走,跟谁说好。从孩子茫然的目光中,看到的是机灵背后的无奈。可想而知孩子来到学校是什么样的感觉呀!如果他从小讲的是普通话,听的是普通话,会有这种事发生吗?这是学校造就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与“人之初,性本善”一样,孩子们生来个个都是那么聪明,那么天真可爱。可是,在学习上,语言环境使他们比讲汉话的孩子落后了至少五、六年。

入学当天,讲汉话的孩子能和老师们讲话,能听懂老师们的讲解,课堂上他们是最活跃的,他们把听到的记了下来,把想到的说了出来,老师让回答问题时,总是他们把手举得高高的,做作业时就得心应手了,无论哪门功课都很好学。他们一个劲地高兴,觉得学校里那么多老师都像父母一样,一个个都和他们说话,在学校里吃饭、睡觉和玩都有了保障,还有那么多老师关心他们,有了那么多朋友。他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最多就是想爸爸妈妈,想家里的亲人。可是每个星期六都可以回家的,他们就像回归大自然的鸟儿般的乐呀。

少数民族的孩子情况则大不一样了,他们满怀希望地来到学校,见到老师,听自己的父母亲给他们讲老师就像爸爸妈妈一样,有什么事情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助你的。可是,一进课堂他们就傻了,老师讲的话听不懂呀,除了老师教读音时跟着读,让写字时和旁边同学一样看着描,连数数都不一样了,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生活上当他(她)有了问题时却无法和老师正常交流,无法把自己的困难说出来,请别人帮说也不知道请谁好,他们认识的绝大多数和自己一样,也无法和老师正常交流,请汉族的同学吧,要让汉族同学听懂自己的话比让老师听懂还难,真有了问题只能自己扛着,导致他们感觉到学校里不好,连吃饭、睡觉、上厕所等这些简单的事都那么麻烦,那么难弄清楚,自己处在孤立无助的环境里,这种感觉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对父母的话产生了怀疑,对老师失去了信任。他们到学校仍然只能用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才能知道一些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虽然能学到一些知识,但很不容易。

二、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同班的优劣

社会的进步使人类越来越依赖于已有的资源,坐享其成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哲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必须兼顾全体,多数同学不懂时,老师只能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汉族同学第一遍没听到,老师讲第二遍时听得到,第二遍听不到,第三遍还有机会听到,因为总有人听不懂,老师们就只能用重复的方法,让自己的课堂产生力量。所以在低年级时仅凭听得懂汉语这一优势,汉族学生们不费吹灰之力,学习成绩就可以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一两年下来,他们习惯了等,像“兔”似的“睡着”等,不等不行呀,老师没上呢,听老师一讲他们就什么都会了,一直都这样,总是有优越感,一成不变地过一两年后,养成了惰性,很难逆转。再加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不愁吃穿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更不需要付出什么,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生活阅历少。到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时,往往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凭空的想象又不切合实际,无论写什么都好像没做过、没经历过,觉得很空洞,作文写什么成了他们最大的困惑。

少数民族的同学则在班级中默默地充当“龟”这一角色。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他们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在学校里吃力地学着听话、说话,学习同学的优点,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方面,每一点收获他们都付出了十倍于汉族学生的劳动,六年的小学生涯养成了他们勤奋学习的品质。听初中的老师说:到中学后汉族同学没有少数民族同学有潜力,实则是学习习惯的缘故,这不又耽误了本是无辜的有潜力的部分汉族学生了吗?

少数民族的同学从小生活在大山的环抱中,大山的回声,小河的流淌声,林中的风声……赋予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巍峨的群山,陡峭的山崖,弯弯曲曲的小路……造就他们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整天随父母一起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耳旁的虫鸣鸟叫,给了他们多少想像的翅膀呀。到三年级写作文的时候,他们急于表达自己和大自然的亲近,倾诉劳动的快乐,美好的向往。但是语言成了他们的羁绊,有的不屈不挠,有志者事竟成,有的则从此一蹶不振,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

三、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具体措施

见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的经验,对多民族地区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从源头治理,动员家长教学前儿童讲普通话

讲普通话是改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难的首要基础。首先,家长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会孩子讲普通话,不管家里家外,尽量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给他们一个处处用普通话的环境,孩子的母语是家长通过长时间的教育才教会的,无论什么民族的语言,都要付出五六年的时间,家长要站在为孩子负责的角度,教自己的孩子讲普通话,上一辈已经把自己的前途牺牲了,自己不能再牺牲下一代了。不仅一个家庭,整个村民小组,整个行政村甚至整个……都应该行动起来,给孩子们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扫除语言障碍。

2、大力推广校园普通话

上一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小学读书节开幕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