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

2024-05-11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通用10篇)

篇1: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

劳动保护是国家和生产经营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法律上、技术上、教育上、管理上和组织制度上所采取的一整套综合性的保护措施。劳动保护工作的好坏,不仅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劳动者生命健康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公会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会的责任。新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理顺和调整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就工会如何加强劳动保护,维护职工职业健康安全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

要做好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是关键。工会小组要设立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努力构筑维护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安全网”。对一些新建工地也及时设立劳动保护检查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员有变化,机构不松懈,长流水不断线。同时要明确基层工会主要领导是基层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群专结合、依法监督,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对劳动保护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并将考核情况直接与职工、班组,项目部的经济效益相挂钩。

二、加大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的力度

要把劳动保护工作的重点切实转移到预防上来,以多种形式加强安全生产检查。一是以安全巡查为主要手段强化现场管理。由工会牵头,组织职工代表、有关安全技术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查找隐患,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通报或公示,并责令整改。二是要将检查工作的重心下移,变事后参与查处为事前监督,并不断完善群众性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制度。对劳动保护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并将考核情况直接与职工、班组,项目部的经济效益相挂钩。

三、抓好劳动保护培训工作

开展劳动保护培训工作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生命健康自我保护能力。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施工人员,采取各种形式对施工班组长、项目经理、特种作业人员、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小组成员以及新进场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劳动保护知识培训。培训的学习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业务技能,劳动保护及法制知识等。培训时应根据不同的工种,有计划地邀请公司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采取授课、看录像、谈体会等多种教学形式。

四、重视劳动保护知识的宣传

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因和场合往往是不尽相同的,而思想上的隐患却是造成大多数事故的主要成因。加大劳动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劳动保护知识,从而提高提高劳动者生命健康自我保护意识。针对不同时期的内容,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努力搞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张贴宣传画、书写标语、悬挂横幅、播放录像等方式宣传安全和劳动保护知识。相关部门也可以利用简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建筑行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基础产业,与其它行业相比有他自身的特殊性。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劳动保护工作事关职工的安全健康,事关企业的安全稳定和效益,工会应积极做出改变,与时俱进,理顺思路,健全机制,把维护职工生产、生活、安全健康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篇2: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

会做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必须首先自上而下地做好工会组织网络建设。组织不健全,再好的体制和机制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目前,大多数企业工会组织存在组织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经费节、上访、婚丧嫁娶就想到工会,这样使工会真正的作用难于发挥。笔者认为,各级党组织应对群众组织高度重视,应从组织、人员、待遇、经费、阵地做到“五落实”,形成自下而上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得到发挥,对工会工作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队伍,增强工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络健全后,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加入其中,才能使一个组织充满活力。就目前我们所接触的各类企业,90年代前,较重视工会工作,每个单位工会入会率都在90%以上;这些年,随着人员变化、,职工或员工入会的人数递减,致使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是工会会员。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力,提升工会组织的活力。

续实施工会“会员制”制度。建议对各单位自下而上进行一次统计和入会登记,培育职工群众牢固树立“工会会员意识”,也使自己真切感受是一名“工会会员”,这样才不会使工会“名存实亡”真抓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建立一支自身过硬的队伍,是有力的组织保证。自身建设软弱、网络作用发挥不力,何言带动和组织职工、何言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是工人阶级领分说明了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工人组织好,最大限度地把组织作用发挥好。笔者认为,应从工会组织人员的选配上下功夫,并且健全理机制,真正使工会成为职工的代言人、知心人、贴心人。这就要求基层工会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工会的要求,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维权,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成功的法宝,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始终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将此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责无旁贷地把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基本职责和党对工会组织的要求决定的合法权益,是工会工作的立足点和根本所在。因此,工会工作者要充分依靠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行使工会的维护的基本职能。

须摆正维护职工利益与服务企业大局的关系。工会组织服从于企业大局是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而企业要发展先进生产力,离不开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持的工作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工会要审时度势,着眼大局,以企业建设和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凝聚到工会组织中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这样工会组织在党政领导心目中才能有位置,维护职工的利益才能理直气壮。

搞好源头参与,积极参与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和落实。采取多种形式督促、推动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

营造维权氛围,增强职工自我维权意识。当前,尤其要对职工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搭建一个咨询的平台,努力形成公正、平等的和谐环境和职工自我的维权意识。

形成合力,推动维权工作深入发展。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履行维护职能的基础,要从职工代表大会入手,对重大决策的实施,企务公开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并把实施扶贫帮困送温暖机推动维权工作的深入发展。

活动,创新工会工作发展的新路子

为群众组织,在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创新。如何做到工会工作思路、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的创新?笔者认为离不开活动这个有效的载应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在商场开展“诚实守信”比服务活动,在市场开展“巾帼示范岗”,对重点的部位开展“责任岗”等活动,这样。

施长效的救助帮扶送温暖活动,尤其对效益不佳的企业、弱势群体等建立一种救助扶持体系,做到扶智扶贫。

扬劳模精神,开展“学习劳模、争当劳模”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可推进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建设。

立基层“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完善工会工作机制,使基层工会有活动的阵地,能开展一些积极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建成职工可以信赖的“职工之家”。

篇3: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

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并且森林资源的总体质量不高、人均面积低, 林地流失严重, 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认识不足, 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森林管护人员工资低、环境艰苦等等。这些问题一直长期困扰着我们。因此, 如何使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而解决这些难题的第一步是科学地保护好森林资源, 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致力于践行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 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反面:

1.1 加强依法治林, 抓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积极在国家各项工作中贯彻相关的法律措施, 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在于依法治林。“在国家各项工作中。加强对林警执法人员和森林管护人员的巡山排查, 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 在工作和实践中运用科学发展观思想, 宣传教育林区群众不得进山挖取药材、开荒、砍柴或烧炭, 对破坏林地及林木的不法分子进行依法打击;严格林地征占用管理与审批制度, 切实做好森林防火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不断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减灾能力, 确保森林资源与国土安全。”[1]

因此, 在林业保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法, 切实落实各项法律措施。要想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必须提高林业行政执法能力,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深化林业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 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 行为规范, 监管有效, 保障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保护森林资源是国家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职能。各级政府应该在森林资源监管、滥砍滥伐森林、乱捕野生动物, 乱采野生稀有植物等违法犯罪活动方面加强执法力度, 坚决打击犯罪。

1.2 从自身小事做起, 提高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加强对林地及附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各类教育讲座等形式使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深入人心, 并逐步形成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普及林业生态的法律知识和生态知识, 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意识。

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所在, 必须从自身小事做起。比如在生活中, 少使用以木材为原料的物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节约用纸, 不使用面巾纸, 手帕纸等纸制品, 不买过分包装的商品, 少写信多打电话, 正反两面使用纸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小事, 看似不起眼, 但是积少成多, 如果中国13亿人民都这样做的话, 那将会节省大量的木材, 继而我们的森林就会得到持久地发展。

2 森林资源的管理

森林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 是林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森林数量的多少及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状况十分重要指标。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出发点, 更是落脚点。“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日趋健全完善, 初步建立了以行政管理为主体、监督检查和资源监测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组织体系, 以林权管理为核心, 林地管理、采伐管理为重点, 资源监测为手段, 行政执法为保障的森林资源管理业务体系。”[2]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加强林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林业其他事务的基础和物质载体,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与否, 对林业发展至关重要。林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职工的办公条件, 林业的科技服务体系, 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的配备等等。切实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并使之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善提高职工的办公条件, 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和改善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手段和水平, 进行林业资源科技示范点建设, 建设种苗和良种基地, 争取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并逐步实现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化、种子加工的机械化、林业树种种源的基地化。

2.2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加大对林业资源的科学技术投入力度, 培养一支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林业管理人员队伍对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全面地贯彻实施《国家林业科技“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 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林业发展实际的科技体制, 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 切实做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科技支撑工作。“加快培育和引进优质、速生、抗逆性强的林木新品种, 优先解决生态建设、天然林保育、防沙尘、森林灾害防治、商品林培育、木材高效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更好地为林业建设服务。”[3]

加强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要加强人才规划及林业教育资源的管理, 积极引导和支持林业技术人员进通过自学考试和函授、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获取新知识, 并继续为林业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同时, 还要强化行业培训, 继续推进林业行业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保证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2.3 实现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森林资源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三种效益, 但是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高于经济效益价值。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着密切联系, 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反过来又可以创造生态效益。而实际生活中, 二者往往呈现出不一致的情况。因此, 必须使二者得到有机的结合。要做到统筹兼顾, 既要考虑到我国的总体大环境, 又要照顾到当地群众的生活, 事实证明, 二者是可以兼得的。

例如在林区可以实施一套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收的措施, 经济林和生态林并行, 并且依靠科技进步, 积极发展中药材, 野生花卉, 食用菌, 经济植物, 山珍野菜, 果饮原料等产业建设。加快林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实施不同的发展方案。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例如高山峡谷地貌的森林资源自然分布较好, 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几年来很是受欢迎, 原始森林、道教佛教名寺、石林、雪山、湖泊、河流、民族风情等自然与独特的人文景观等等。都是潜在的旅游资源。应加快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发展当地的经济, 这样当地的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反而会更加促进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 结束语

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巨大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程的实施, 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活质量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意义重大, 所以我们林业部门必须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紧迫性, 确保对森林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管理, 为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康主草.加快林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迭部林区森林资源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林业, 2010 (2) .[1]康主草.加快林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迭部林区森林资源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林业, 2010 (2) .

[2]魏传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措施[J].农技服务, 2010 (27) .[2]魏传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措施[J].农技服务, 2010 (27) .

篇4: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关键词】 新形势工会工作

1. 坚持四个原则、摆重位置是基层工会工作的落脚点

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是政治路线、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的领导,集中体现在党要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政治方向上。通过各级党委把关定向,引导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把执行政策的坚定性和服务职工群众的实效性结合起来,真正把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各级党组织要真正将党对工会工作的绝对领导权摆上各级党组织工作重要议程,纳入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同时部署、同时考核、同时落实。

要坚持“四个原则”即:“原则问题把关,具体工作放手,加强不包办,支持不干预”,从制度上为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研究新时期油田高科技会战这一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工作的要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和完善领导工会工作的制度和机制。

要建立健全党委定期研究工会工作的制度,市、县(市、区)党委每届都要召开一次工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会工作;县以上党委常委会每年都要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和完善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和完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工会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参加涉及职工利益改革调整的领导机构,努力形成有利于工会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固本强基,在组织上“加强”。 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选好配强各级工会干部队伍。各级党委要坚持和发展“党建带工建、工建助党建”,为做好工会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要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切实做好在新的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工作,及时抓好企事业改组改制中工会组织的整顿和重建工作,加强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基层工会的建设,扩大工会的覆盖面。

2. 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是基层工会工作的生命线

2.1工会工作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能够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本质特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基层工会组织应首先从进一步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入手,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同时以落实民主管理职权为重点,不断拓展民主管理的范围、深化民主管理的层次,切实体现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作用。

大队在召开职代会前,大队工会都要组织职工代表专门就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任务及权利、民主管理、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维权等方面进行专题讲课,使广大职工代表对自身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实践证明,广大职工在会上,都能够畅所欲言,正确反映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职代会提案,该大队工会都能认真对待,积极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职工代表;因目前政策、条件所限而未能解决的提案,也能及时向提案人作出解释。这一方法受到了职工群众的好评,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大队的民主建设。

2.2工会工作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能够调动职工的参与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增强企业的活力,就必须使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职工感到自己不仅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劳动,而且在为自己劳动,使职工认识到企业经营的好坏是与每个职工利益直接挂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经济、办好企业已经不再是国家和企业的事情,而首先是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关系到自身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重大问题。为此基层工会组织应当把企业的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作为落脚点,始终把握“树立大局意识、服务中心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单位生产经营目标积极开展工作,才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素质和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人才储备的薄厚则成为了现代社会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的获得无外乎两种途径,一个是从外部引进,一个是内部培养。作为基层的工会组织,更应该重视广大职工这一巨大的人才基地,面向职工不拘一格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企业助我成才,我为企业奉献”的良性循环。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发扬主人翁精神为目的,工会针对生产上的重点、技术上的难点、管理上的弱点,积极开展各项人才培训活动,大队工会结合“五小工程”活动,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把练兵开展到小队、到班组、到员工。鼓励员工紧密结合大队 生产实际,立足本职,以争当“岗位能手”为主线,开展“重安全、降成本、学技术、当能手”的岗位练兵活动,并在岗位练兵活动中引入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同时把劳动竞赛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调动基层活力,促进油田发展的有效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钻研业务、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大队工会协同相关部门组织的岗位技能鉴定暨“岗位状元大赛”活动,在广大员工中掀起了“学技术、比贡献、争一流、创效益”的热潮。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在工作中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也是基层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它不仅仅促进了基层生产经营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更拉近了基层工会组织与广大员工的距离,让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员工的贴心人。

基层工会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自我逐步完善的过程,是油田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把广大员工引导到为油田建功立业上来,推动油田不断发展,为实现创建百年油田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大胆实践,开阔思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篇5: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滇滩镇山寨村大学生村官 杜加济

(2011年9月8日)

我是2009年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现任滇滩镇山寨村主任助理。在腾冲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举办了《腾冲县2011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作为此次培训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通过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专题的培训和老村干部交流及村官发言,让我感受颇多。基层干部的工作就是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作为新时期下的大学生村官,如何开展好农村工作,将是我们面临的考验,经过两年的村官生活,下面就如何做好农村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一是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开展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

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三是是要发展经济,领民致富,这是工作目标和方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既要懂传统型生产模式,又要懂得将最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农村科学和民主管理水平体制创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有效工作。我们普遍面临事多、责重、权小、利微的机制矛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导致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体制因素。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将干部的职权和职责统一起来,定人、定岗、定责;第二、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政务;第三、要确实做到从“德、能、绩、效、廉”五个方面考核和推荐干部。第四、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第五、要加强信访、接访

制度建设,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并及时给予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

三、拓展工作思路,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

1、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取得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再存要作好“工作日志”,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一旦发生矛盾,干部也容易协调处理,解决问题才会游刃有余。

2、寻求新的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一是要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经

济,致富奔小康上来。二是要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农村矛盾尤其是干群矛盾,往往是群众的要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而造成的。因此,对于群众的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认真对待。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凡属应该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做好重点人的转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则落实责任制,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限期解决,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三是重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如:计划生育工作难做、社会治安难维护等诸多社会矛盾,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四是在依法治村上下功夫。定期举办法制学习班,学习常用的法律法规,普遍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在群众中的威望,发挥他们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山林田土纠纷等民事纠纷的调解作用,把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要加强科学文化的普及。农村各类矛盾的产生,往往是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素质。开办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多样地向农民进行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二要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民文

化生活。建立图书馆,业余文艺宣传队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多了,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了,社会问题和矛盾自然就少了。第六、是要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创建文明村、文明户、评选“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小康示范户”等活动,并将其经常化、制度化。使农民的荣辱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正确的导向,形成了遵纪守法光荣、劳动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篇6: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农村, 时期

基层干部的工作就是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应把握如下三个要点:

一、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首先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说,乡镇干部的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的,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再次是要发展经济,领民致富,这是乡镇干部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乡镇干部,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既要懂传统型生产模式,又要懂得将最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农村科学和民主管理水平。

体制创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有效工作。乡镇部门普遍面临事多、责重、权小、利微的机制矛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导致乡镇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体制因素。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将干部的职权和职责统一起来,定人、定岗、定责;第二、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政务;第三、要严格考核与奖惩制度,确实做到从“德、能、绩、效、廉”五个方面严格考核和推荐干部,对考核不合格,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批评或处分;第四、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第五、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切实履行好人大的监督职能,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高效行政;第六、要加强信访、接访制度建设,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并及时给予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

三、拓展工作思路,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

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乡、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取得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每个干部下村组要作好“工作日志”,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一旦发生矛盾,干部也容易协调处理,解决问题才会游刃有余。二是寻求新的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上来。其次,要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农村矛盾尤其是干群矛盾,往往是群众的要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而造成的。因此,对于群众的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认真对待。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凡属应该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做好重点人的转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矛盾和

问题,则落实责任制,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限期解决,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第三,重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如:计划生育工作难做、社会治安难维护等诸多社会矛盾,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第四,在依法治村上下功夫。定期举办法制学习班,学习常用的法律法规,普遍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在群众中的威望,发挥他们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山林田土纠纷等民事纠纷的调解作用,把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五,要加强科学文化的普及。农村各类矛盾的产生,往往是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素质。开办农民夜校、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农业技术广播、企业农民工学校,形式多样地向农民进行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二要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建立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院)、图书馆,业余文艺宣传队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多了,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了,社会问题和矛盾自然就少了。第六、是要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创建文明村、文明户、评选“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小康示范户”等活动,并将其经常化、制度化。使农民的荣辱

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正确的导向,形成了遵纪守法光荣、劳动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篇7: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税务稽查工作

税务稽查工作是税收征管体系的最后一道“关口”,担负着打击偷漏税的重任,对于维护税法的尊严,创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环境,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各种意识形态、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逐步呈现“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发展态势。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各种“新型”偷税手段“日新月异”式的出现且具有高科技性、超强隐蔽性等特征,给税务稽查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面对相对复杂的治税环境,在新时期如何做好税务稽查工作,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结合工作实践,笔者粗浅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实践证明,只有一流的稽查干部队伍才能保证稽查案件的查处质量和稽查工作效率。通过强化政治思想道德培训,在稽查队伍中深入贯彻“执法为民、聚财为国”的指导思想,使稽查人员牢固树立“依法行政,公平、公正、规范执法,廉洁自律,令行禁止”的职业道德意识;坚持德才兼备、有为有位的用人原则。大力推行岗位准入竞争制、末位换岗调离制、业务能级评定制,稽查质效量化考核制等制度,着力培养工作责任意识;经常开展业务标兵(岗位能手)评选活动、优秀案例分析评比活动,鼓励税务稽查干部勇于在“争先进位”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工作积极性;根据稽查队伍的现状,采用“立足岗位、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升稽查人员的综合办案能力。在抓好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鼓励稽查人员开展自学,对取得专业职称和相关专业从业资格证书人员给予重奖,以此激励稽查人员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打击偷税本领,全面提升税务稽查业务素质。

二要坚持依法办案,强化案件质量,增加威慑力。税务稽查作为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存在一定的执法风险,可能遇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干预,在一定程序上都会影响到执法的公正与公平,制约税务稽查打击偷漏税职能的发挥。依法办案,全面提升案件查处质量应是新时期做好税务稽查工作的根本途径。首先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的程序开展各项税务稽查工作并严格按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要求实行“四分离”,确保“四个环节”相互监督制约;其次从“四个环节”齐入手,合力提升案件查处质量。以征管信息系统为信托依、充分利用纳税评估成果、鼓励群众举报、畅通情报来源渠道,从案件源头上找准切入点。坚持依法、高效、快捷、规范取证,客观、公正、详实记录各项违法事实,保证证据充分、互为因果、符合逻辑且有章可寻;坚持严格审理,确保定性准确、处理恰当,要充分听取纳税人的陈述意见,注重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融洽税企关系,有效避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高效快捷送达各种涉税文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案件执行到位。另外要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对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件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曝光;坚持依法移送,绝不以罚代刑,达到查处一户、打击一片、规范一个行业的震慑作用。

三要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打击合力、强化“双刃剑”职能。在稽查工作中建立与公安、审计、工商、房管等相关部门联席协作制度,定期互换情报信息,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注重协作,形成打击偷税合力,维护税收秩序,有效促进地域经济稳健、快速发展;协调与基层税务分局的关系,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建议征管部门改进,发挥“以查促管”作用。对检查中发现为税不廉行为,及时向系统内纪检监察部门反映,充分发挥“以查促廉”,达到净化税收环境、维护部门形象、保护同志的作用。

四要强化纳税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严格执法就是最好服务”的指导思想,将为纳税人服务融入稽查执法的各个环节当中,做到执法与服务有机结合。通过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将各种不利和谐的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和谐的积极因素,增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营造和谐的征纳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篇8: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

扶贫帮困是工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好企业困难职工的帮扶解困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 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各级工会组织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努力做好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 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中做出工会组织应有的贡献。

一、提高认识, 增强做好工会帮扶工作责任感

当前,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困难职工群众也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 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在推动发展的同时,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必须切实肩负起帮扶困难职工的重任。做好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 是维护企业稳定的具体体现。保持持久的稳定与和谐, 是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稳定, 企业的生产经营才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企业经济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才能得到有效维护。认真做好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 使困难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不断改善, 就能达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帮扶一家、稳定一片的目的, 从而有力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

二、领导支持, 为工会帮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 帮助困难职工的工作, 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困难职工是企业的弱势群体, 公司领导深刻认识到了做好企业工会帮扶工作、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对促进企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为此, 公司工会专门成立了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制订了《邯钢公司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管理办法》。一是做好日常帮扶, 有针对性做好帮扶工作, 及时掌握困难职工的思想动态。二是做好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工作, 以送温暖、关心、帮扶为内容, 有重点地做好帮扶。每当有职工生病住院时, 领导带头去医院看望慰问病人, 关心他们的病情及困难, 每年春节, 公司领导还会组织二级单位工会领导、工会干事统一去医院慰问因伤、因病住院的职工, 关心他们生活情况、病情恢复情况等等, 让职工真正体会到工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 工作中也会发挥主人翁精神, 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三、健全机制, 是扎实做好工会帮扶工作的前提

工会帮扶中心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了把工会帮扶中心工作做细、做深、做实, 工会帮扶中心从基层抓起, 对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 建立规范、完备的困难职工书面档案和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电子档案, 并实行微机动态管理, 对每户困难职工的收入情况、家庭住址、生活状况、贫困原因、疾患情况、子女就学等情况摸准、摸透, 为做好工会帮扶中心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确保各项帮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帮扶资金的作用, 协助党政解决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 维护好职工的经济权益。

由于基层单位比较分散, 我们坚持工会帮扶工作由公司工会和基层分工会配合联动, 做到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必访、特困职工必访等, 及时把工会的温暖、关怀送到职工的身边。如邯钢职工刘某, 2009年以来先后患上了喉癌、骨癌、肾癌三种癌症, 做手术需要高额的医疗费用,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公司工会了解情况后, 多次登门看望慰问, 并送去了救助金, 让他能够及时入院治疗。手术后得终生服药, 每年公司都会去慰问关心他, 送去温暖和关怀。目前, 这些工作在公司已形成了制度, 对遇到职工生病或因意外住院、困难职工和单亲困难女工子女就学等, 公司和工会的各级领导必定上门慰问、救助, 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四、服务基层, 是积极开展工会帮扶工作的保证

为更好地实行人性化管理, 进一步关爱职工, 凝聚人心, 公司工会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 点滴中见真情, 树立以职工为本, 以困难职工为重的理念, 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帮扶工作。

1. 思想帮扶。

解决困难职工思想压力是解困的关键。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 经常深入基层一线, 实行走动式管理;工会干部要坚持每个星期走基层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 倾听基层单位职工反映情况, 在职工遇到困难时, 引导和教育困难员工贫困不气馁、不失志, 对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关怀, 并且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2. 物质和资金帮扶。

一是深入开展慰问活动, 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工会对职工的家庭情况也了如指掌, 有喜事基层工会上门祝贺, 职工有困难领导到家帮忙。职工生病住院时, 工会都去看望慰问, 送去慰问金, 职工过生日时, 工会为职工送去生日祝福卡片及生日礼物;职工本人及亲属去世时, 各级工会也会送去慰问金;职工子女考上大学而上不起学时, 公司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伸出援助之手, 让困难职工子女不耽误学业, 圆大学梦, 充分体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总之, 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开展“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等活动, 进一步做好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 实现帮扶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为职工排忧解难。从困难职工群众迫切需要帮助的方面入手, 要围绕党政所急、职工所盼、企业所需、工会所能做好的工作, 真正把工会帮扶中心办成职工欢迎的温暖之家, 为促进企业生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篇9: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关键字:群众工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群众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32-01

我们党历来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党的重要工作的组成部分,把服务人民当做政治大事来抓。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历来的工作作风和光荣传统,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同样,脱离群众也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各级干部在思想上群众观念只能强化而不能淡化,群众利益只能维护而不能损害,群众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意识

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评价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视人民群众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从而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视为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是靠着无数党的优秀领导干部模范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使我们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有了今天的局面。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秉持党的群众观,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当中”。

二、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

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处在群众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强弱,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对做好群众工作影响很大。当前,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群众方面被动应付,部分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不强,严重阻碍了党群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新形势下党对群众的组织引导不应弱化,而要大力加强。

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经济,开展群众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工作、推动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因此,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强配强班子,选准致富带头人,引导群众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上来。帮助群众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经济发展了,群众富足了,心态平衡了,矛盾自然就少了;财政实力雄厚了,公益事业上去了,群众怨气就少了,矛盾自然就缓解了,群众同党的凝聚力就增强了。

三、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建立矛盾化解机制

1.建立健全民意沟通机制。 建立领导干部基层调研和基层联系点制度,有效地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使上情下达,互通有无。

2.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机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通过安排领导干部到信访维稳岗位或重点项目一线挂职锻炼等方法,动员和鼓励党员干部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排忧解难,理顺情绪,打开工作局面,为干部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组织群众能力的条件,着力解决群众诉求难、办事难的问题。

(二)是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将群众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体系,重点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解决被征地拆迁群众、社区低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存问题。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

3.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是落实弱势群体、低收入家庭的困难补助基金。

(三)建立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1.开展探索解决当前一些群众工作的新思路,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2.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完善社区党建、居委会办公、社区警务、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社区服务体系,广泛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的活动。机关党委和干部深人农村开展“一帮一”和“一带一”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联系点清理发展思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四、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创新社会管理,基础在群众,力量也在群众。当前我们的目标既要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化政务公开,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同时,也要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在群众工作中,协调和平衡好各种社会利益、社会情绪、社会矛盾,促进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篇10: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镇安县东川镇中心小学周琴

前言:我校毕业社会调查报告正在进行中,在社会范围内以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了教育调查研究。通过此次教育调查研究,对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把握当前学校教师的工作情况及其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观念、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及班主任观念所待改进的措施,做出了实际调查和亲身体验,并提出具体办法。同时,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客观依据。

我镇共有107名班主任,为全面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情况,2009年12-2010年1月份,对我镇7所中小学的班主任工作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被调查的学校有1所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4所村小。共听取了5所学校领导对学校班主任工作情况的全面介绍,共组织了68名班主任参加班主任基本情况座谈,对107名班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基本上了解了我镇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情况,为更好地开展研训活动奠定了基础。

一、调查目的1、发现和总结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在新的历史时期,班主任如何科学地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如何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为科学、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深入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推广成功经验,推动班主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和实施者。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为此,全面了解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情况,将为学校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为研训部门有实效地开展班主任活动提供依据

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的喜、怒、衷、乐,了解班主任的所思、所需,研训工作只有在调研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活动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被班主任认可和接受。

二、调查内容

为全面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座谈及学校领导介绍,主要从四个方面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情况。

1、理论掌握

①、了解班主任对涉及本职工作方面的行政法规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如对《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等政策、法规的了解及掌握。

②、了解班主任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如对《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 工作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③、了解班主任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对班主任工作性质、内容、任务、原则、方法、职责等方面的了解;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工作艺术、工作特点等方面的了解。

2、自身素养

①了解班主任培训方面的基本情况。如岗前培训、应急培训、长期培训等。②自学情况。如各类报刊的阅读、各类班主任工作方面材料的使用、专业书籍的阅读等;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科学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等情况。

③了解班主任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奉献意识等内容。

3、科学研究

①了解班主任参与科研课题的基本情况。

②了解班主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教育的情况。

三、调查方法

㈠、基本方法

1、情况介绍

共听取了5所学校领导对班主任工作情况的介绍。通过领导介绍,主要了解各校班主任的自然状况、工作特点、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内容。

2、座谈会

共组织了68名班主任参加的班主任基本情况座谈会。通过班主任座谈,主要了解了班主任对其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认识、对工作方法的运用及工作中的困惑、烦恼、忧虑、无奈等方面的问题。

3、问卷调查

共组织了107名班主任参加的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了班主任的理论掌握、自身素养、感悟践行、科学研究等四方面内容。

㈡、实施过程

班主任座谈采取主题随意的形式,即只要是围绕班主任工作方面的问题均可以谈,不限时间,不限话题,不限发言形式,只要把问题说清即可。座谈的时间以班

主任把问题说尽为宜。参加座谈的人员由学校随意安排(主要是没有课的班主任),也可随时撤换。

班主任问卷调查采取不属名形式,由学校随意安排50%以上的班主任参加答题,答题方式自便,答题时间自便,在一周之内由进修学校统一收取,送到市德育部。

四、结果与分析

㈠、班主任的自然状况

1、年龄情况

30岁以下:27.87%

2、学历情况

本科8.85%

3、培训情况

省级0.74%市级3.91%县级19.40%(参加工作以来参加过同班主任工作相关的培训均可)

4、荣获县以上各类荣誉及参与市级以上各类科研课题情况

荣获县以上各类荣誉24.84%

1、班主任自然布局欠合理。

我镇30~40岁的班主任仅占班主任总数的35.5%,而40岁以上的班主任却占40.38%,可见,班主任队伍趋于老化,其结构有待于调整。

2、低层次学历所占比重偏大。在现任班主任中,低层次学历占44.36%(即不足专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仅占8.58%,多分布在初中。

3、参加班主任基础知识培训的机会欠缺。

100%的班主任没参加过市以上系统的班主任基础知识培训,20%多的班主任仅参加过应急培训和短期培训,由于受培训的制约,导致班主任工作同学科教学相比处于滞后状态。

4、肯定班主任工作成绩的渠道过窄。

从1995年至今,班主任从未获得过市级以上优秀班主任称号,所组织的班会在职称评定中未能享受同级优质课待遇。参与市级以上各类课题0%专科40.83%中专44.36%40岁以上:36.63%㈡、对班主任自然状况的分析

㈢、对班主任工作情况分析

1、无私奉献是班主任的基本品质

班主任对学生奉献了钱物和爱心。在调研过程中,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绝大多数班主任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和亲情,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仅对学生奉献了钱物,而且奉献了全部的爱。在建昌魏家岭中小学,许多班主任为穷困学生解决书费,为学生买午饭;在龙港区莲湾镇初中,有一名班主任为学生垫付了1000.00多元生

活费;初中的许多班主任为防止学生辍学,多次家访,而家访的打车费均由班主任个人承担;东川中学、东川小学、高河小学等学校为帮助贫困学生上学,班主任多次捐款„„

班主任承载着高负荷的工作量。在座谈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班主任每天早来晚走,工作时间远远大于八小时,是各行各业中最忙碌的群体。但班主任并未因工作的艰辛而懈怠,并未因班主任费低廉而不负责任。

2、努力进取是班主任的总体特征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班主任为如何转变学生的不良言行而忧虑;为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而苦思;为如何获得家长、社会对其工作的认可而尽心竭力。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没为各类问题所困绕,而是在困境中努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工作经验;努力从各类报刊杂志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3、寓教于情是班主任工作的主体风格

在新的历史时期,绝大多数班主任为探索成功的育人之路,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工作,注重了工作的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多样性;注重了工作的拓展性和前瞻性。

4、尊重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突出特点

绝大多数学校的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运用民主理念规范班级管理,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宽容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东川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因为痢疾而导致大便失禁,学生纷纷猜测另一名学生是“污染源”的制造者,并报告了老师,班主任通过巧妙的方式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让真正的“污染源”制造者到办公室为自己取点东西,并找个合理借口马上随同学生一起出了班级,及时处理了学生的排泄物。这种看似简单的做法却包含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自尊的保护、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在不断更新,把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当成了已任。

5、关注每个学生是班主任的基本理念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一些班主任把新的教育理念运用于日常管理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市班主任的总体状况,为使班主任能尽快地走出困境,更好地履行其职责,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更新育人观念,完善育人做法

①、在对价值取向的认识上,应强调其发展主体的内在价值,扬弃其规范约束的外在价值。传统的班主任工作在教育学生时尽可能地告诉学生“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对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不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予处罚,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使学生被动地服从已有的规定,维持社会秩序。这种社会本位的教育方式,使得德育工作不是去调动和唤醒学生的身心潜能,不是给人的个性发展、精神解放以指导,而是致力于把本质上多样化的个性严格限制在用规范和戒律为它铺好的轨道中,学生的主体性在班主任工作中成了必须加以防范的对象。

②、在对育人过程的认识上,应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把德育教育的过程等同于知识的认知过程。由于缺乏实践中介,德育规范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德育信念,导致“知而不信”,德育信念又不足以外化、支持、指导德育行为,导致“言而不行”。育人过程不同于知识的认知过程,知识的认知过程靠认识,是把握物性的过程,而育人的过程靠的是理解,是把握人性的过程,它必须通过人与人交往中的理解、移性、关怀而实现。

③、在对德育教育 的方法上,应强调学生的自律,而淡化他律。传统的德育教育把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教育者当作能动的主体,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占主导地位的是教育者提出的外在要求,似乎这些既定的道德规范才是在受教育者品德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这些规范而言,受教育者只能简单地接受,做出与之相符合的反映,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和被塑造的客体。德育本质上倡导的是人的自律,它产生于人肯定、发展、完善自己的需要。德育一旦变成了一种强制约束力量,那不是它的本质。因此,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失落了德育的人文性,而变成了不道德的教育。

④、在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应强调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反对其“专门化”。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着为教育而教育的现象,这就是德育教育 的学科化、知识化、工作化。我们并不完全否定这一专门化的意义和有效性,但是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根基-----生活。德育教育在根本上就是使人过道德的生活,人在道德生活中的所有行为、影响都是德育教育的因素。德育教育必须立足于生活,为了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德育生活的主体,而不是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只有德育认知、缺乏德育情感;只有德育知识,缺乏德育信仰;只有德育说教,缺乏德育行为的“德育知识人”。

2、开展系统的班主任培训工作,提升班主任对其工作的理性认识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班主任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通过理论讲座、活动参与、活动设计等形式提升班主任自身的理论素养,实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完美统一。在班主任培训工作中,鉴于班主任素质的差异,可通过建立班主任带头人队伍、骨干班主任队伍、合格班主任队伍、未来班主任队伍等梯队使其培训层次化、科学化。

3、定期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为班主任提供展示成功经验的平台

为提升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应定期组织班主任参加各种类型的经验交流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通过参与各类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提

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应定期组织班主任到外地参观、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人的先进做法,使其已有的工作经验得到升华。应定期聘请专家、学者、优秀班主任到我市讲学,不断拓宽班主任的眼界,促使实践经验和理论认知的有机结合。

4、完善鼓励机制,为班主任提供一个奋发进取的工作环境

我市共有一万余名班主任,承担着我市中小学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由于班主任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所以工作异常艰辛和繁重。为了及时肯定班主任的工作成绩,肯定班主任对工作的无私奉献,应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适当增加班主任津贴,为班主任提供一个愉悦、宽松、进取的工作环境,使班主任能在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工作、奋进,为开创我市班主任工作新局面而努力。

5、加强领导,建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

班主任队伍建设应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应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专题研究班主任队伍建设问题,表彰培训班主任的先进单位,各级领导要把班主任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学校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切实抓好。

结语

上一篇:建设军工文化 助力民族复兴下一篇:油烟净化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