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味道杂文随笔

2024-04-27

风的味道杂文随笔(精选5篇)

篇1:风的味道杂文随笔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工作的大楼紧挨着一所中学,休息的时候我总喜欢看着学校的操场。操场上的同学们不知疲倦的奔跑,玩着自创的游戏也乐此不疲。男生推着装篮球的车子就可以玩一个下午,女生则喜欢靠在球场的围栏边发呆。

一阵风吹来,带着喧闹的嘈杂的叫喊,风中的味道让我回想起我的中学时代,那时每当放学,我总喜欢迎着这样的风,深吸一口气,胸中就盈满了回家的喜悦。

那些风有味道吗?或许有,又或许没有,只是我已自然地将风的味道与我的记忆相连。望着厨房的窗台感受到的烟火气,下火车时扑面而来的家乡的空气,傍晚独自散步时晚风的气息,我执拗的将它们的味道记住,仿佛也将美好的时光一并留存,等待下一次轻风拂面的时候把记忆带回心里。

又到一年毕业季,看着小我一届的学妹拍摄毕业照,去年我拍照时的情景又清晰的浮现在眼里。那个时候的我虽有不舍,却还没有深刻的意识到我将失去什么。但是一年过去了,下班的时候我迎着同样的风,心里却再也无法涌出那样纯粹的喜悦。

离开学校意味着离开宁静的避风港,离开学术的殿堂,投入到忙碌的生活琐事中。你会发现可能一周你都读不完一本书,每天急匆匆的过去,剩下的只有茫茫然的惆怅。你的理想去哪了?我每天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很喜欢许巍歌里唱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但如果失去幻想和展望的能力,我们终将失去远方。而将自己的思维与眼界困守在一个地方,我们失去的将是鲜活的灵魂与思想。

我不想在二十年后成为今天我所不愿成为的人,为了让我思想的泉水绝不干涸,我要永无止境的,拼尽全力的,向前奔跑。

篇2:风的味道杂文随笔

看,春风中,小草在悄悄地换衣服,小花在努力地绽放,柳树更是憋足了劲,一天一个样,她那婀娜的身姿可要借助这轻风翩翩起舞。广场上,微风把孩子们的希望——各种各样的风筝送上了天空,广播里的“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也随着这风儿飘向远方。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看着好朋友的蝴蝶风筝飞上了天,急得直喊:“爸爸,快——快,帮帮忙。”旁边那个高个子男的边放线边说:“别急,借着风力,你的蜈蚣风筝也能飞得很远。”春风听到父子的对话,走路的脚步有些飘飘然了,果然把小男孩的蜈蚣风筝送的最高。大了点的风,吸引了无数的孩子老人出来,春风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富有希望。

夏天到了,太阳豪情满怀,把他的威热洒向每一个角落,风儿成了人们欢迎的对象。城市单元楼里,妈妈在说:“关掉空调吧,起风了,吹吹自然风要比开空调强许多。”乡下平房里,吃中午饭的人们,也把饭桌搬出屋来,挪到敞开的大门口。风儿一吹,那热乎乎的饭瞬间凉了许多,浑身黏糊糊的汗也无影无踪了。特别是收麦时节,风儿更成了大家的宝贝,风儿刚刚降临,大伙就跑起来:“起风了,起风了,赶快扬场。”所有的人立即放下手里的伙计,男的操起木掀,女的拿起扫帚,随着风儿,一粒粒麦子颗粒归仓,一片片麦溢随风远去。大家笑容满面:“好风,好风,人省力不少。”要是风捣蛋了,变了方向,或是忽然开了小差,男的就说:“真笨,掠个场都不会。”“你说谁呢?看看你扬的场像什么,麦子溢子都不分。”女人伶牙俐齿的一定会反驳。风定然在一边偷偷地笑,原来,夏天的风送给人们凉爽的同时,还给人们带来生活的调味品。

当瓜果在大地飘香之时,天高云淡的日子里,风披着金色的风衣就来了。小草看见了,爱美的她就忙着脱去绿油油的外套,也想换上金色的风衣;树叶看见了,也思量着自己该不该换件衣服,焦急中风儿就带走了他的鲜活滋润,树叶变得干涩黄亮,却别有一番韵味。那是任何丹青高手都调不出的颜色;苹果看见了,忙请主人脱去厚厚的套袋,也急地脸色发红;……农人们高兴了,劳作了一年,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大家趁着秋风还没有发威,加班加点地摘苹果、掰玉米、割豆子……把汗水毫不吝啬地挥洒在田间地头。疯玩了一个暑假的孩子们,趁着秋风乍起,也回到了校园,寂静的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足球场上、篮球架下、羽毛球馆,到处是活跃的身影,琅琅的读书声随着风儿飘进爸爸妈妈的耳里,大人们工作劳动时,心里想起自家孩子读书的身影,浑身即刻有了用不完的力量。原来,秋天的风带来收获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力量。

当树木落光了最后一片叶子之时,冬天到了,也许,这时的人们大都会讨厌风吧。因为他确实有点坏,吹在脸上生疼生疼的。其实不然,冬日的风犹如一位西北的汉子,豪迈而又粗犷。他来了,没有扭捏,没有做作,风风火火地来了,吹得树木晃动着臂膊,吹得小草缩起了头,吹得人们钻到了屋里。他不管,丝毫没有减轻自己的脚步,依然咚咚咚的,到处炫耀他的威力。梅花不干了,脱去棉袍,露出她灿烂的笑容,雪花也来了,带着别样的柔和,悄无声息地来了。风儿看到怒放的梅花,柔美的雪花,内心里涌起异样的感觉,不自然的收起了自己放肆的威风。看来,再厉害的汉子,内心永远有一处最温柔的地方,注定都有一位柔美的女子来收服,这凛冽的北风一见这飘逸的雪花,怎么变得小心翼翼,甚至藏起来踪迹。我喜欢这风,坦坦荡荡,充满阳刚之气,又不少一份柔情侠骨。

啊,风,我爱恋的风。你是我在春寒料峭里放飞希望,你是我在严寒酷暑中有了力量,你是我在不断前行中坦荡豪迈。“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你用自己的力量,催生着万物,不管风一样的女子,还是风一样的汉子,都是人群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只有在风中,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感到生活的魅力。

篇3:《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一九二○年到日本,先是为了考官费,后来是功课忙,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后来读了郁达夫、陶晶孙的短篇,忽动写小说之念,一口气写了五篇,陆续寄给上海创造社办的刊物,结果是有的批上“不用”两个字,有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一篇篇地全退回来了。这件事打消了我写小说的念头。此后十二、三年中一直从事翻译,一以练笔,二以糊口。一九三○年加入了“左联”,“左联”机关刊物要我写文章,也只写了一些《欧洲文艺动态》、《高尔基新作简介》之类的东西,在“一二·八”抗战时期写过一、两篇类似报告文学的速写。一九三二年到明星影片公司,五十年代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说我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其实,这些所谓“剧本”,都是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提出一个故事,在编辑会议上讨论,然后写成梗概,再由这部影片的导演和我商量,替他出点点子,增改一些情节,然后由我给他们写出一个类似电影文学剧本的草稿。因此,那些影片里面虽然有我的想法、设计,乃至台词等等在内,但实质上说,这些都不能算是我的“创作”。我专心地写杂文、随笔,是在一九三三年,搞影评运动的时候开始的,但写的数量也不多。

一九三五年,一连串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的事件,迫使我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是名符其实地足,不出户,也不能和外面通消息,于是,只能看些旧书、笔记……作为消遣。日子久了,忽然又发生了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东西的念头。我在这个时期内写了两个多幕剧和初步整理了《包身工》的材料。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一个时局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我重新和文艺界接触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文艺运动,而是救亡运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用各种化名在许多报刊上写鼓吹团结抗战的文章。这些都只能说是政论,或者时评,数目虽然相当多,但没有一篇是自己觉得满意的。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我奉命办《救亡日报》,从此当了十二年的新闻记者。这段时期也写过几个剧本,但多半是在办报和统战工作的业余时间搞的“自留地”。在这十二年内,按写的东西的种类来排,最多的是社论、每周时事述评,这一类文章占了我毕生写作的最大部分;其次是偶有所感而写的杂文、散文、随笔;再其次才是话剧(这一段时间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期,我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除因病有几次由廖沫沙同志代笔外),有时还得写一些新闻报道和补白。最近粗粗估计了一下,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概写过四、五百万字。就形式说,除诗之外,什么东西都写,但说实话,什么也没有写好。文章写多了,常常自己也觉得腻,但回头看一看,自己觉得可安慰的一是在吃大锅饭和不拿稿费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偷懒;二是写下来的东西里也有一些在当时或事后还可以使敌人受到一点伤害。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写这些文字根本就没有保留的意思,印在报上或杂志上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很快地忘掉了。在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几位好心的朋友曾给我编印了五本杂文、随笔集子,这就是:《此时此地集》、《长途》、《边鼓集》、《劫余随笔》、《蜗楼随笔》。解放以后,我担任了行政工作,写作的时间就少了。但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要戒掉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新民晚报》在上海复刊的时候,我还应赵超构同志之约,化名给他每天写几百字的短文,大约持续了半年以上。此后,就是写应景文章和在文艺界集会上讲话的文稿。尽管这样,我在这一时期写的杂文也引起过两次不小的波澜。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写的《废名论存疑》,另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写的《从点戏谈起》,这些事现在想来都很滑稽,但是,就拿《从点戏谈起》这篇不满一千字的文章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讽刺某某人,批评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人授意写的。从这件事看,我以为某些神经衰弱的人拿起镜子来照一照自己,可能都会有一点阿Q的影子吧。

这次应三联书店之约,重新编印了一部我的杂文随笔选。这本书是我所写的杂文随笔之类的文章的选集,包括前面说过的五本小册子和解放后出版的《杂文与政论》的大部分作品。从时间上说,这里收集的是抗战前后直到现在的文章。时过境迁,有些文章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还有不少是过年过节应报刊编者要求而写的应景文章,这些东西都删去了。大凡我自己还有一点印象的文章,都收进去了。这样编集,内容必然很杂,除了战争时期的随笔、杂感之外,数量较多的是我自己写的剧本的序文、后记和有关戏剧运动的文章。由于整个集子大体上是按照几本小册子的出版顺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编排的,所以体例上显得不很统一,特别显眼的是《长途》、《走险记》、《广州在轰炸中》这些介于新闻报道和速写之间的文章,很难排在适当的地位。其中也有一些“遵命文学”,《论<十五贯>的改编》就是周恩来同志看了《十五贯》之后指定要我在两天之内赶写出来供座谈会讨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当然在行家看来是浅陋的。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明显的误植和为了欺蒙审查官而有意用的曲笔之外,我都没有改动。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在颠沛中也获得了一些长进,但墨写的字是刀也砍不掉的。我以为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样做也另有一层意思,就是留下这些记录,让现在的读者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些人在蒋管区的遭遇。

从抗战开始,我一天不写东西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例外,那就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之间的十五年,我完全搁了笔,理由就不必在这里细说了。

由于我年来视力衰退,此书的收集、编排、校勘等工作,得到了范用、魏绍昌、常君实、黄会林等同志的帮助,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老战友廖沫沙同志,带病给我写了那篇认真的但也使我感到惭愧的序言。

篇4:一个写字带风的男孩杂文随笔

花园里只有一朵花,独自花落,独自花开,即使开得再灿烂也无人将其摘下,此后,便又是下一个轮回的等待。

原来,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零下三十度,我倒满一杯热茶,看着它慢慢的一点一点结成冰,然后融化。

在最冷的地方喝最冷的茶,写下最冷的字。

别误会,我只是伴郎

咳,好像跑题啦~这里是简书交友来着

先来个自我介绍吧,music!对,就放那首>男儿当自强~

泛舟渡书海,我笔写我心!

笔名“书海留踪”

简书个人专题“书评 ? 散文 ? 文学”编辑

“静阅心语”公众号作者、编辑

当当旗下专栏作者、编辑

个人公众号:书山墨海

一个写字带风的95后佛系青年,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爱散文,爱读书,爱写字,爱篮球。

梦想有一天回归自然的安宁,在百年榕树下,青山绿水间,静坐、读书、品茶,写字、遛狗、看花。

哦弥陀佛,老衲这厢有礼了

嗯,以上就是官方介绍啦>

许多朋友读了我的散文都斜着眼说我是文青范,而事实上,这是不存在的。

为啥?因为我最喜欢的动物是二哈~对,就是那货,它还有一个雅称:拆家小能手

当然,它的二弟“阿拉斯加”和三弟“萨摩耶”我也是喜欢的,毕竟拆迁队是一个整体,可不能散了~

谁还不会上树似的古人云,二哈跟主人,迟早都要疯一个,这货有多二?看我忧伤的眼神就知道了~

比如它突发奇想,追着自己的小尾巴转圈圈啦~

比如散步的时候突然躺在路中间怎么拉也不肯走啦~

再比如在湖边走着走着一脚踩空扑通掉水里了,然后为了掩饰尴尬索性在水中游那么几下再上来,最后故作潇洒的抖你一身水........唉,不说了,大家自备碗筷~

你可能不信,是沙发先动的手

我还喜欢篮球,有多喜欢?在读书时期,饭可以一日不吃,篮球却不可一日不打。

直到后来,在一个优美的科比式后仰跳投后,在球场上躺了许久。

检查结果是前交叉韧带断裂,几年内是不能在阳光下奔跑,在篮球场上挥汗了。

没有告诉任何人,在手术后的第一个夜,聆听着隔壁病床的哭泣与哀号声,一个人无声的咬着牙把汗水流干了。

我想我是很要强的那种人,一个人能解决的事绝不会需要任何人,或许,这就是我依然还是一个人的原因吧。

这个性格可要归功于我妈了,她比我还要好强,小时候她骑自行车带我,我脚卡车轮里了,我妈感觉蹬不动,就站起来蹬(??.??)

篮球,我不爱你了

咳~似乎又跑题啦(??.??)不关我事,是笔的问题~

二狗子被关在了老家,又告别了篮球,我的时间与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读书与写作上~

从最初的尝试、急切、忐忑慢慢转为平静,对于夸奖与批评也渐渐淡然。

不论结局,无论成败,我知道我没有他们说的那样好,也明白自己没有他们说的那样差。

在文字这条道路上,我认识了许多的文友,甚至,比过去二十年的朋友还要多。

我们以书为朋,以文会友,既能华山论剑,剑拔弩张,亦可称兄道弟,举杯痛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去其糟糠,取其精华,便能释放最好的自己。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自己,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善意,也多一份美好。

我期待写作这条路上,有你的陪伴,我是书海,一个>爱二哈>爱篮球>爱写作>爱交友的九五后青年。

我写字真的带风喔

无论结局,我们感谢相遇!

篇5:童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记忆瞬间就打开了,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村上的孩子们都出来找“野味”。所谓的野味就是一些可以吃的草啊,像这种毛菇扭就是非常受当时的我们的青睐。这种草一般生长在干涸的小沟边和小河边,也有在茂密的野草堆里的。毛菇扭的成熟期很短,一开春的三月底到四月初,等再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出白白的絮了,就不好吃了。

我们那时还会找一些茅草根吃,甜甜的。还有一种有点红的草,味道是酸甜,据说吃多了会流鼻血。

晚上回家把白天采的毛菇扭剥开一棵放嘴里嚼了嚼,感觉一点味道没有。再剥开一棵,尝了一下,也没有味道。女儿好奇,凑过来也剥了一棵放嘴里,“呸,”女儿叫起来:“妈妈,这一点都不好吃啊!”

是啊,是不好吃。

可是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那时的毛菇扭就是好吃啊。

我还记得那时和妹妹还有村上的几个小伙伴在一条干涸的小沟里采毛菇扭,一边哼着歌一边采开心地采着,时不时地剥几棵往嘴里塞,觉得世界最美味也就是它了。妹妹突然叫了起来“啊,蛇。”我们一看可不是嘛,一条小蛇在那里游动,我们几个撒腿就往上跑,一个个心有余悸地,我们几个都是女孩子都怕蛇怕得要命。看到蛇没有追过来,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大笑起来,后来就盘腿坐下来数谁采的毛菇扭最多,已经把蛇带给我们的惊吓抛到九霄云外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风的味道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是家的味道杂文随笔04-20

我喜欢风的味道作文04-18

随笔杂文范文05-17

杂文随笔范文05-18

花见杂文随笔04-09

春思杂文随笔04-10

父亲杂文随笔04-10

修行杂文随笔04-11

视角杂文随笔04-12

娘亲杂文随笔04-13

上一篇:爬山运动日记500字作文下一篇: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参观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