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2024-04-25

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共13篇)

篇1: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读 后 感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内容简短平实,却成为了风靡全球、畅销不衰的励志经典,在于它倡导了一种伟大的精神:信用、敬业,这也是现代社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细细品来,对我们今天取得成功有着很大借鉴意义。

首先,“人无信则不立”。上级命令的结果是下级的坚决服从,背后却是上级的绝对信任,他们的信任来自于对他品质的肯定也是对他能力的间接认可,是他平素的品行为他“赢”得了这次机会,罗文凭这坚强的意志,历尽艰险,不负众望地完成了任务,这正是他的所立之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的,那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些什么了,的确,不守诚信能很难为他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生活中诚信能为我们赢得友谊甚至爱情,工作中诚信给我们带来合作甚至事业上的发展机遇,诚信守用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也是人际交往的根本。在现代商业社会里,经济关系复杂,合作竞争无时无刻不在,信用就是一种资源,一笔无形的财富,就能为企业空手套来一大笔定单,轻松实现资金高效化、利益最大化,也能赢的老百姓购物认同感,他们花钱买的不光是商品,买的是信誉是放心,有时候还是承诺,终身免费服务等。这都是所谓的“品牌效应”,“靠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成为很多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另一大主题,信用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

其次,“一勤天下无难事”。罗文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完成这项使命困难重重,但却没有挑三拣四,甚至没有问怎么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仅仅是职责所在吗,这更是他忠于职守,敬业爱岗精神的体现,态度已经决定了一切,这是他成功的最大砝码。

在今天这样一个悠闲、富足的社会里,像罗文这种人越来越难找了。我们越来越养尊处优、自私自利,只斤斤于计较眼前的利益,遇见上级分配的任务就互相推诿,或者找各种理由拒绝,甚至于蒙混过关,不容得自己吃半点亏。我们总是停留在对企业抱怨上,待遇不好,工作环境太差,得不到领导重视,管理落后等,首先应扪心自问我们对工作的态度,我们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呢。我们都是企业的发展环节中的一个元素,我们每个员工的态度和努力关系着整个企业机体的良性运转,要积极树立我们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我们的责任心,敬业爱岗,也许我们没有机会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都关系着企业的荣誉,甚至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一个人的微小工作失误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应。具体到我们年轻人,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理解接受能力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内外环境的不均衡,曾经的豪言壮语显现得苍白无力,一味嗟叹和彷徨,我们是否考虑也象罗文那样敬业,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积累经验,为自己赢得一个又一个为加西亚送信的机会,逐步完善自己呢,一个人的经历往往成就一个人的能力,今天的认真与执著就是我们明天腾飞的支点。看完这本书,我体会到,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更要忠于我们的上级,忠于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做一个真真正正可以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篇2: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杨苹。故事简单得像一张白纸,却在近百年时间内,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无数次学习讨论的热潮。为什么?这本书所揭示出的敬业、忠诚、勤奋的精神,正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致加西亚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共勉:“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对事业的忠诚这正是敬业的表现。

要提倡这种敬业精神。敬业,就是全心全意地对待工作,读后感《《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杨苹》。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事业将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都应该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敬业,离不开对自己工作的认真思考和奉献。我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全力付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要提倡勤奋精神。勤,做事尽力,不偷懒;奋,振作,鼓劲。勤奋不是三分钟热情,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为了磨练我们的人性,为了美丽我们的人生,必须地勤奋地工作。

篇3: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 表达了巴金对孩子关心、热爱的感情, 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这是巴金在87岁高龄给家乡孩子的回信, 此时的他已经是名扬四海的大作家。从他的信中让人感受不到一个功成名就的人的得意与沾沾自喜, 也感受不到专横跋扈的嚣张与凌厉。他留给人们的则是翩翩君子般的谦逊与和善, 是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是老而弥坚的锲而不舍。读他的信, 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他以深邃的思想之光, 点亮了自己的人生, 也为每个读者照亮了灵魂和前进的路。

【精彩片段实录】

教学“我思索, 我追求, 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片断实录

生:老师, 我明白“我思索……而不在于享受”这句话的意思 (欲言又止) 。

师 (鼓励) :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生:嗯, 我理解, 可是……

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生:嗯 (其他同学均有同感) 。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 (出示:我思索, 我追求, 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和原文一样吗?

生 (齐答) :少了“终于”!

师:那“终于”能省略吗?

生 (不假思索地) :不能。

师 (追问) :为什么?

生 (陷入沉思, 片刻后回答) :没有“终于”二字就感受不到他的思索过程了。

生:这个深刻道理是巴金爷爷走过了87年的风风雨雨后悟到的人生哲理。

生:巴金爷爷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历程告诉孩子们, 要奉献而不要享受。

师:巴金爷爷有过苦闷和彷徨, 有过思索和追求, 才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你能念好这句话吗?

生:能 (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

师: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吗?

生 (立即举手) :就是告诉我们要奉献而不要享受呗!

师:说得对!作为小学生, 我们为别人奉献什么呢?

生陷入迷茫。

师:其实, 下文就阐述了这句话的含义, 文中是怎么解释的呢?

生迅速寻找答案。

生 (片刻后小手如林)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时间, 更多的精力, 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师:巴金爷爷说的“奉献”指奉献什么?

生:奉献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时间, 更多的精力。

师:一个词连续出现了四次, 注意到了吗?

生:更多的。

师:你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吗?

师:是的, 奉献就意味着为别人奉献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精力, 更多的时间。

师:巴金爷爷奉献了什么呢?你知道吗?

生肃然起敬。

师出示:巴金没有领取过国家的工资, 他一直靠稿费生活。

101岁的文学老人巴金两次托人以“上海作家李尧棠”的名义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共捐款6万元。

他不赞成设“巴金文学奖”, 曾把获奖的500万元奖金, 全部捐赠给上海作协基金会。

师 (动情地) :巴金爷爷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 一座巍然屹立的民族丰碑……我们又怎能一言道尽呢?

师:作为小学生, 我们又能奉献什么呢?请联系身边的事来说说。

生一时发言很踊跃, 孩子们热情地畅谈心中对“奉献”的理解。

师:对, 只有为别人、为社会奉献我们的爱, 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生:老师, 我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我只是路边一棵无人关注的小草, 没有能力为别人做些什么, 只能努力做好自己, 这样的生命算不算开花结果了呢?

生一阵躁动, 有的小声议论。

师:即使只是一棵小草, 也用那一片碧绿点亮了一方原野, 不是吗?

生点点头。

师:努力做好自己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这样的生命当然也是开花结果了!只是开放的方式和别人不太一样!

生若有所悟。

师:看得出, 同学们对这句话有了各自的理解,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从同学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大家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教学分析】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品的精神预约, 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是读者经过思维, 自我扬弃后的精神重建。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阅读的情境和氛围, 指导学生与作品、与作者进行交流, 彼此以心换心、以情激情。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看似语言朴实、浅显易懂, 实则内涵丰富、语重心长。因此,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剥茧”式的阅读, 使学生经历感性思维到理性思考再到精神洗礼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文中第三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如何处理, 一直是本课的难点, 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师又要作适当的引领, 不要让学生的思想跑得太远。既要让学生感悟到重点句的意思, 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又要上出语文课的特色。经过反复琢磨, 我选择了学生读悟在先, 教师再引导抓重点词句品读、拓展, 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用“美读”形式把它展现出来, 把内在的意识转化为外部的行为表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意义、熏陶感染的过程, 也是自我建构阅读方法的过程。

篇4:致加西亚的信

如果让我们这些成年人去送一封不知道收信人具体地址的信,我们会怎样?

这就是《致加西亚的信》要传递给我们的一种做人和做事情的态度。

在美国正在与西班牙交战期间,有一封急信需要送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但是人们除了知道加西亚现在可能在古巴的东部以外,没有人知道任何其它的信息。

“到哪里能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美国总统麦金莱问。

站在一边的上校瓦格纳回答:“我有一个人,他叫罗文,是一位年青的中尉。”

中尉罗文拿上这封信就出发了,他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也没有提出任何困难的问题,一种荣誉感和责任心激荡在他的心头,同时他也在想着最好的策略:一、怎样才能最快地到达古巴东部;二、怎样在东部的热带密林中找到加西亚;三、怎样在路途中打听加西亚的信息;四、怎样躲过西班牙人的封锁和检查,安全地把信送到加西亚的手中⋯⋯经历了漫长而且惊险的旅程以后,苦难、失败甚至死亡都远去了,罗文最终成功地把信送到了加西亚将军手中。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要送这样一封信,一定会有人问:

加西亚是谁?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让张三或者李四去呢?

我上哪去查有关加西亚的信息?

什么信息都没有,这怎么能送到?

送信只是一件具体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还有许许多多其它的事情,比如做饭、学习、工作等,都需要认真、用心的态度,需要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被困难吓倒,用责任和自信去完成任务,这不仅对他人,对我们自己也非常有益。

作者哈伯德认为:

篇5: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给加西亚送信》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认为,世界上最能够在工作中获得回报和成功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珍贵品质:主动——即使别人不告诉我,我也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就如同文章所提到的罗文一样,他只知道要把信送到加西亚将军的手里,并没有过多的问为什么选中他,他该怎么去送信,他能不能完成任务。记得书中写到,罗文向总统行礼之后说:“总统先生,信比我生命还重要!”罗文所承诺的就是,无论多么艰难都坚定不移的去完成任务。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要完成一件事情,往往却要问很多,对任务往往也吃怀疑和畏惧的态度。其实想想自己,大多数时候属于后面那种人。

从小到大,自己总觉得:自己干事情很有韧性,即使难度再大的事情,也能坚持做下去。但现实往往令人很失望,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并没有收获多少。通过和罗文相比,我终于恍然大悟,自己所谓的韧性,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种消极的承受和忍耐,是一种迫不得已,无奈的去完成任务。自己面对所要做的事情,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认可,内心深处充满了不满,怀疑和畏惧,但因为这些事情是必须做的,才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尽管自己不断对自己说:“我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自己也确实认真地去干事,但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一个人不能消除内心深处的消极和惰性,就注定他永远不能“把信送到加西亚手里”。可悲的是,如果自己有了这种惰性若还不能察觉到,还会不断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已经全力以赴了,然后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老是不能把事情做好,是不是自己不行,是不是周围的环境不适合自己,是不是老天爷对自己不公。不断地怀疑,不断地加深内心的惰性,不断地拼命去做,却不断地接受打击。

回想自己的经历,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这么样一个人。自己一直渴望成功,表面上看是非常主动,但内心深处呢,消极和怀疑一直在侵蚀着自己,自己却丝毫没有察觉。()当自己面对要送给加西亚的信时,心里往往问的是“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别人不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很急吗?”“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自己缺乏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的信念。

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想想自己,大多数时候都不是这样。剖析自己内心深处的惰性,发现一直在骗自己很勤奋,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要重新树立自己的信念,因为我渴望成功,渴望主动,渴望成为送信给加西亚的人。《给加西亚的信》给了我方向:我下定决心,做一个高标准的选择。可能事情会难倒我们,可能我们在过程中会深陷困境。有时候,我发现自己不知所措,走到了死胡同,我不得不向别人求救,有时候处境都令人绝望,难以想象的地步。但是,只要我还能够往前迈出一步,我就不会放弃,绝不会屈服。逃避不是我的选择。我会在完成任务中,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完美。即使跌倒,我也不认输,我也会再爬起来,抖落尘土,继续努力,直到成功!

篇6: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我对这本书挺陌生的,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跟《没有任何借口》那个本书的性质差不多,我原来有看过《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讲得都是绝对服从的命令,而《给加西亚的信》这本书说的都是一种精神,说得崇高而伟大。这些都一些比较顽固,而没有灵性的东西,不过不管怎么样还是有值我们学习的地方。偶尔刺激一下自己懒惰的灵魂也无不可,人确实是需要时时来自我鼓励的,才会有进步的。来回顾一下我的读后感吧

用二个多星期的时间细细读完《给加西亚的信》,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罗文中尉成功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这是那个时代的楷模,可他优良的敬业品质和勇往直前、一切责任到底的精神却是永恒的,他给我们的启迪是巨大的。我愿用这种敬业精神激励自己,成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给加西亚的信》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要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不要漫不经心,要积极主动、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更要勇于负责。每个人都有目标,谁都渴望成功,成功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通向成功的路是艰辛的、曲折的。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战胜懒惰、侥幸的心理,坚定信念,用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和生活,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

罗文中尉在接到送信的任务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送信!送信!他没有理会那些不利因素,靠着无畏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出发了,路上,穿过了敌人的一道道封锁,死里逃生,历尽了种种艰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没有退缩,没有放弃。

上星期我们公司组织去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登山,我们几个女生都没有去过攀登梧桐山,一听说是“第一高峰”就觉得有些害怕和恐惧,再加上是道听途说梧桐山有多难爬的缘故,根本就没有了信心,都给自己判了死型。

也许是都看了《给加西亚的信》的原因,被罗文中慰的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了,我们都成功的爬上去了。我们不怕艰辛、不怕劳累、不顾汗水,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了山顶的最高峰,走向了属于自己的胜利。

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一种坚定的态度,一种敬业的精神,一件事情就等于做好了一半,剩下的事情也会变得更加简单起来。诚信、敬业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事实证明,历史的车轮之所以始终向前,正义之所以能够战胜非正义,就是因为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人类优秀品质的光辉再现,使得一些平凡的人成为至关重要的英雄。罗文,便是其中的一个!

他的诚信,他的忠于职守,孕育了他无所畏惧、坚定地迈向目标,同时又充满了智慧的素质。有了这种素质,平凡的罗文便可以在他的战争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而成为英雄;有了这种素质,平凡的我们可不可以在我们的“战争”上出色地完成使命,而变得不平凡呢?

篇7: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600字

“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的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是作者给我们的忠告与启示。

这本书并非仅仅适用于管理,实际上其中的核心理念贯穿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充分的体现了书籍的生活的影响。一个人可以从书籍中获得难以想象的财富,随着持之以恒的发展,这份财富也会积淀。当书籍完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人生也会因此大放光彩。坚持不懈,也正是《致加西亚的信》中一个很朴素却很实用的理念。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浮躁渐渐在人性中占据上风,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加西亚精神。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在不同的文章里甚至是老师的讲课里都会出现。那么什么样的态度是加西亚精神所提倡的呢?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的责任传承在现代依然有用。唯有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有所承担。一个人如果不能对自己负责,整日懒散又怎么能让他对社会有所贡献呢?这样的人不配而且也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所以说负责对于一个人是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培养责任感,从内心深处萌发出的对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则是加西亚精神想要告诉我们的。

做你该做的事情,做你可以做的事情,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这是非常简单而又实用的劝告。一个思想不健全的人不值得同情。如果一个人不能完成其分内的工作,又怎么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呢?想起来杜鲁门总统的一句名言:责任到此不能再推。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完成的事情,比如学业、劳动和交流等,如果不能付诸于行动则不能使我们的生活有着本质的改善。《致加西亚的信》从某个意义上引导着我们向健康和谐的生活前进。

虽然这本书很短,仅仅是一个小册子,但在它出版后便风靡全世界——那还是在上个世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然而真正需要它的人却远远不止购买者,每一代人都需要加西亚精神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而现在我遇到了它,可以说是我的荣幸。

篇8:《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

1.通过预习课文, 这封书信写于哪一年? (1861年) 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此前的1860年的中国, 曾经发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重大历史事件? (交流发言) 那就让我们揭开那段尘封的、久远的、屈辱的历史。 (播放3分钟电影短片“火烧圆明园”, 再现英法联军暴行;然后在悲愤的背景音乐中通过图片展示浩劫前后的圆明园)

2.了解了这段历史, 你此时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

二.听听大师正义的声音———读出内容

1.作为一个中国人, 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学生, 同学们的拳拳爱国心让人感动。但是请看一个法国人, 在自己的强盗统治的国度里, 却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 代表世界的正义, 人类的良知, 勇敢地和被侮辱、被损害的中国人民在一起。他就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法国大文豪———雨果。 (出示雨果的头像及资料, 介绍雨果的中国情结)

2.课文初知: (1) 这是雨果先生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他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呢, 课文是怎么交代写信缘由的?

明确:巴特勒上尉写信给雨果先生, 征求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意见, 并且想知道他对远征的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雨果为此回信。

(2) 浏览课文, 就你对这封信内容的了解, 你觉得该用怎样的感情和语气来朗读? (师生讨论交流)

明确:对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倾情讴歌, 对英法强盗暴行的强烈愤慨。

3.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感受大师正义的情怀。

4.内容探究: (1) 哪些语段表明对圆明园的珍视和赞美?

(2) 文中哪些语段表明先生对火烧圆明园暴行的愤怒谴责?

明确:雨果先生在信中以鲜明的爱憎盛赞圆明园的美, 痛斥侵略者的暴行。第3自然段倾情讴歌, 第5到9段是愤怒谴责。

三.感受大师悲愤的情怀———读出情感

1.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强烈的情感中, 最能引起你的共鸣的是哪种情感?

2.又是哪些句子特别能体现这种情感?

3.重点赏读:作者严厉斥责英法联军的野蛮强盗行径, 义正词严, 辛辣讽刺, 在书信中不吝笔墨仗义直言, 用大量的篇幅抗议。找出读起来最痛快淋漓的语句。先饱含感情地读, 再体会。 (教师示范读, 学生激情朗读, 可男女生合作读, 或个别读)

A: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 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只是更彻底, 更漂亮。

作者是否在赞美, 该怎么理解这些词语?

明确:雨果先生切齿痛恨这些破坏人类文明的野蛮行径, 运用反语, 表现愤慨, 旨在说明破坏得更残酷, 更丑恶, 更野蛮!

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一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 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 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明确:作者再次运用反语, 达到了非凡的效果。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 干出了历史罕见的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而且以极其生动的描写挖苦英法两个强盗狼狈为奸, 恬不知耻, 得意洋洋的丑态, 表现作者极端鄙视与愤怒的情感。

C: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明确:“文明”其实正是野蛮, 就是对人类文明的毁灭;“野蛮”, 正是人类文明之所在。

4.与以上强烈的愤慨对比鲜明的, 是这位文学大师以诗化的语言盛赞圆明园这个东方艺术的奇迹, 赏读相应文段, 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和评价心中的万园之园的。 (投影展示圆明园的美轮美奂的图片, 激发学生的情感)

你喜欢哪些语句, 为什么?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呢?

示范:我喜欢作者丰富的想象, 在大师的笔下, 圆明园尽显神秘的梦幻之美。尽管他从未到过圆明园, 但他的语言足以颠覆我们肤浅的想象。如“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请你用大理石, 用玉石, 用青铜, 用瓷器建造一个梦———总而言之, 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其外貌是神庙, 是宫殿, 那就是这座名园”。

5.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极力盛赞圆明园无与伦比的美?

四.与大师对话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 尽显先生人格魅力!雨果身为法国人, 却毫无狭隘的民族情绪, 他敢于直言的风范使他不愧成为世界人民的作家。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中国少年, 你的内心是否激情澎湃?请你给这位文学大师写一封简短书信, 谈谈你最想说的心里话, 可述感想、可论责任、可评价先生胸怀、也可展今日中华之雄姿。注意运用书信的正确格式。

五.记住一段历史, 铭记一份责任

篇9:致加西亚的信

上校迅速答道:“在华盛顿有个名叫罗文的年轻中尉,他一定能给您把信送到!”

“派他去!”总统斩钉截铁地下了命令。

当时,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一触即发。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相关情报。因为他意识到,美国军队只有和古巴的起义军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胜利。这就必须了解:在古巴岛上西班牙的兵力有多少,他们的战斗力和士气如何,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的脾性如何。另外,古巴一年四季的路况,西班牙军队、起义军及整个国家的医疗状况,双方的装备以及在美军动员集结期间古巴起义军要想困住敌人需要些什么援助,还有其他许多重要情报,都是总统渴望知道的。

总统的命令就三个字,就如同上校的回答一样,干脆利落,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一个小时后,时值中午,瓦格纳上校通知我下午一点钟到海陆军俱乐部与他共进午餐。在饭桌上,这位出了名的幽默上校突然问我:“下一班去牙买加的船什么时候开呀?”

我以为他又要开玩笑,于是决定顺水推舟。迟疑一下之后,我回答道:“一艘名为阿迪罗达克的英国轮船明天中午从纽约出发。”

“你能乘上这艘船吗?”上校打断我的话。

我到这时候仍旧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是想调节一下气氛,于是顺口回答:“是的!”

“好,那你就准备出发吧!”上校说。

“年轻人!”他严肃地说,“总统选派你去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去和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去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信。他在古巴东部的某个地方,你必须把情报如期安全地送达。这封信中有总统的重要指示,事关我们想了解的一系列问题。任何有可能暴露你身份的东西都不能带,要知道,美国历史上已经有太多这样的悲剧,我们不能再冒险了。大陆军的内森·黑尔和美墨战争中的利奇中尉都是因为身上带着情报而被捕的,他们不仅牺牲了生命,而且后者身上携带的机密情报还被敌人破译了。这次,你绝不能出差错,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瓦格纳上校不是在开玩笑。

“到了牙买加,有古巴军方联络处的人安排你出发。后面所有的事情就靠你自己了,我这里没有其他具体的指示了。”上校接着说,“下午就去做准备,军需官哈姆菲里斯将送你到金斯敦上岸。之后,如果美国对西班牙宣战的话,你带回的情报将是我们整个战略部署的依据,否则我们将无所适从。这项使命就全权由你负责,你重任在肩,必须把信交给加西亚。火车午夜出发,祝你好运!”

我和上校握手道别。

临别时,上校还一再叮咛道:“一定要把信送到加西亚手中!”

我一边忙着为行程做准备,一边想着我目前的处境:显然,我的责任重大而且复杂。虽然现在战争还没有爆发,我启程时,甚至到了牙买加也还不会爆发,但是,只要稍有闪失,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宣战反倒使得我的任务简单化,尽管危险并没有减少。

正所谓受命于危难之际,荣誉和生命系于一发。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人们通常会寻求具体的行动指示。我知道,军人的生命属于他的祖国,但他的荣誉却掌握在自己手中。生命可以牺牲,荣誉却不能丧失,更不能遭到蔑视。这一次,我却无法按照任何人的指令行事。我只知道我得一个人负责把信送到加西亚的手中,并从他那里带回宝贵的情报,我责无旁贷。

我不知道秘书是否把我和瓦格纳上校的谈话记录在案。但现在军情急迫,十万火急,我已无暇顾及这些。

(节选自《致加西亚的信》,有改动)

《致加西亚的信》是美国作家埃尔伯特·哈伯德受到战争时期年轻中尉罗文送递给加西亚将军的一封信这一事件的启发所著。书中中尉罗文的精神不光对当代士兵或职员有着标榜作用,也在引导当下的青少年,做一个能够把信成功交给加西亚的人。

篇10:《致加西亚的信》给我们的启示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需要尽快联系到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他藏身在古巴东部的一个地方,瓦格纳上校推荐罗文去完成这个任务,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中间就是罗文拿到信,如何经过一波三折最终把信交给了加西亚。

对于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书的封面上一句“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第六位”可能会吸引不少人的眼球,许多人也许推崇本书所提倡的“敬业、忠诚、勤奋”,赞扬罗文在接到信后,连一句“加西亚将军在哪里”都没问就去完成任务这一强大的执行力。但同样有很多人称之为老板发给员工的“洗脑书”而对之不屑一顾,是老板们希望员工们绝对服从。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实在的书,书的上篇每一篇哲理短文以及下篇这个简单的送信故事,其中所阐述的道理其实大多数人未必不懂,关键在于人的价值观。当每个人对事物以及生命的轻与重的追求不同时,那么他对于书中的观念认同与否是不同的。有些人愿意安于现状,满足于现在的平庸,有些人想要不平凡的人生。书中的每一个道理归结讲就是责任与上进,是让你自己更快乐,更有意义地去对待工作,让你去追求更有价值更丰盛的人生。

下面我从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角度谈谈《致加西亚的信》给予我们的启示。1对初入职场者

1.1主动性

从员工角度,我们确实需要罗文强大的执行力,上级给予的任务,在了解要做什么之后,没有过多疑问,就去全力完成。对于中间碰到的问题,先尝试自己解决。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主动性”,在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时,能否自觉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这是我们很多人所缺乏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不知道需要主动去争取什么。我们总喜欢抱怨很多东西,对于工作、薪水、专业,抱怨学校抱怨老师没有尽到责任等待。而我们常常因为抱怨而忘记了自己主动去追求你所希望的事物。书中有一句话我很赞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这些客观条件并没有你想象中的好,但是事在人为,利用并且收获总归比抱怨好,一味地除毛求疵只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当你对自己当前所做的事的意义以及对自己所追求的不同时,那你对工作的主动性以及责任心便会不同。我想罗文在送信的这个过程中必然受益匪浅,对其本身的处事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我们工作学习亦是如此。我们在做一些平凡微小的事情的时候也会有很多收获,而在于你善不善于观察,善不善于主动利用现有资源学习,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正如之前在学生会的工作,办一次外场舞会,其实每个人能接到的任务真多是微不足道的,可能是前期联系加班,又或许是舞会当天跟进主持甚至只是布置场地或者是打追光等待,同样微小的事,那些在这个过程中能在完成本职工作时能有心去学习其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

了解前前后后几个月的工作,培养自己全局观以及组织能力的才可能是以后能委以重任的。

前段时间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钱塘风情”做足浴的时候,同样是三位做脚底按摩的员工,其中两位一味地做着他们分内的事,或许这样的工作会使这些二十来岁的青年们感到麻木,而另外一位员工会跟我们聊天。当我们谈论一些时政,谈论近期的电视剧或是周边的娱乐场所的时候,他都可以很快融入我们,并且始终面带微笑,给人感觉很舒服。同样的工作,不同的心态和态度所带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正如书上所言,“人生的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日出日落,朝朝暮暮,他们或使你思想开阔,或使你更加狭隘,或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加高尚,或者变得更加低俗”。

因此我们需要“活在当下”,当我们越是专注我们当下的工作,主动地去学习由此工作拓展开来的东西,那我们学到的就会越多,取得的成就会越大。

1.2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前段时间有同学鼓励我考研的时候说:“当你把所有的光全部聚在一个点上的时候,这个点必然会被融化。”我欣赏罗文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的专注,说敬业也好,绝对服从也好,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确实需要一种从一而终的精神。与其追求全面的肤浅不如追求片面的深刻。以前也和大多数信息学院的同学一样,因为讨厌编程,讨厌专业课上无聊的理论,试着放弃编程,也总是觉得物流是一个极度没有前途的专业。直到一位专业课的老师说,人生中总会碰到许许多多自己讨厌的事情,但是因为这样就逃避而不去面对只会一事无成。的确,正如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所说,当你无法改变现在的选择,找到你真正喜欢的之前,必须首先学好当前的专业。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心理舒适区”,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觉得的安全舒适的区域,当触碰了这个舒适区的时候人就会觉得不舒服。譬如有些人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害怕与人交流,总是不想触碰这个舒适界限,于是久而久之就一直不去与别人交流。而拓展心理舒适区最好的办法就是试着面对,去触碰这个舒适区,尝试着去面对自己不敢面对的事情。全新全意、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当下的任务,不拖拉,不逃避,面对这个任务所带来的种种困难。

1.3即时反馈

另一个细节,罗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其执行力,自己直面困难让上级放心,接下来执行过程中的即时反馈也是我们在工作中的可取之处。对于执行过程中的完成情况,即时向上级汇报,让领导了解进程。这为途中总统联系当地的一些人员适时提供帮助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余世维在其讲座“有效沟通”中强调了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有效沟通的必要性。管理者在同一时间需要把握的事务很多,我们需要主动反馈信息,以便让上级了解你所工作的进程,从而即时调整工作,以应对突发状况。学会试着以上级的角度考虑事情,就会更有利于我们寻求片面的深刻,从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对管理者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虽然麦金来总统的笔墨并不多,但不可否认他及上校都是知人善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决策者。他在用人的时候的度把握的很好。

2.1了解直系下属。

若没有瓦格纳上校这位伯乐慧眼识英才,总统也不会选中罗文。作为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其下属,至少要了解其直系下属。特长、爱好、性格,哪怕是从星座、血型、家乡等各个角度。我们从沟通这个角度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时候,显然,因为管理层缺乏对这些普通员工的了解,不知道他们内心在想什么而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倘若管理层及时了解他们心理问题并进行解决的话情况未必会那么严重。充分了解有利于管理者合理利用人才,因材施教培养人才以及在关键时刻留住人才,我想某些时候管理者的个人魅力也会决定员工的去留。但是了解不等于与员工混得很熟,可能熟到没有上下级之分。管理层固然需要与下级保持一定距离。

2.2用人不疑。

选好合适的人选之后,给予其足够的信任。“信任”对于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人总是希望得到上级的认可,这样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交予的任务。决策者表现出对下属的不信任的时候往往会造成其不满,甚至缺乏自信。上校的一句“那么久准备出发吧”,以及总统的言语“年轻人,我选派你去完成一项圣神的使命——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充分表现出他们对罗文的绝对信任。

但很多时候,决策者并不能完全放心,总是希望事情掌握在自己可控范围之内,这就需要决策者做好两手准备。信任不等于把所有事情完全授予下属。我们可以看出,麦金来总统对于此次送信的任务实则已做好周详的计划,从前期的物质、人员安排以及途中罗文遇到困难时即时帮助,中间也出现当地的很多相关人员接到总统的命令给予其帮助等等。做好信任与控制的松弛有度。我认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需要做的除了带领组织文化、协调控制各个部门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下级无法完成的事情给予帮助,尽可能地为下属完成任务获取资源。所以在选人、育人、用人这三个方面,麦金来总统也是决策者的典范。

篇11:《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多年之前就看过《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不过当时以一个少年的心来读的,读完是满心的佩服,还踌躇满志的想道:长大了我也一定要工作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等等之类.......前几天单位又发了这本书,再次看起,发现现在的心情跟原来不一样了,思考的也更远了:信送到了是结果,关键是怎么送,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送这个过程,一个人的工作生活过程就是送信的过程。当然,成人了,想的也更实在了。

既然读了,还是要说下自己的感受,一来可以完成“作业”(写这篇读后感),二来还是可以乘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表达,以怀念下读书时的之类感想罢了。

说实话,现在读《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有点汗颜的感觉中,觉得跟书中的送信人“罗文”比起来,我平时做的差的也太远了点。当然,现在说起来就是佩服“罗文”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一种优秀的职业品质,又是一种职业能力,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员工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何一项工作,而不是为没有完成工作去寻找借口,它体现的是一种对工作负责的敬业精神,一种服从的诚实心态,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让我们知道学会了,“敬业比能力更重要,积极的心态就是竞争力,工作是用生命去执行的,工作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永远要忠诚自己的公司和单位,主动改进,创新自己的工作”。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东西,认认真真的秉承这些理念,践行这些理念,当作“立身之本”不仅对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对于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最宝贵的峥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单位领导赠送给我们的《致加西亚的信》一书来的很太及时。

每次翻开书细细揣摩字字句句,时时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心中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我做到了多少?又有多少差距?来环保所工作后我觉得是勤奋的,努力的,可工作的效果如何?是不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实际上的答案是没有,在许多的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没有从自身找根源,环保所的工作,“点多面广,事务繁杂”,有很多说不上口的“琐碎小事”,平心而论在很多事情上自己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致加西亚的信》中“罗文”的思想当作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要求自己,使自己在责任心上,工作态度上,执行能力上,都能紧跟单位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以无愧于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更无愧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今后要努力做到:

一、学会感恩,接受工作的全部。感恩单位,感恩领导,感恩同事,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工作而言应该时时感谢组织给予的工作机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带着一种从容,坦然,喜悦感恩的心态工作,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享受它带来的益处,和快乐,就算是屈辱和责骂那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坦然地接受工作的一切。

二、牢记职责,拒绝借口,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义无返顾地承担起岗位所需的一切责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踏踏实实的做事,不找借口,拒绝拖延,尤其是组织分配的工作应该不折不扣完全彻底地去落实,因为这是自己的职责,自己理应做好的工作。

三、怀抱忠诚,用心工作,我认为“忠诚”比“能力”更为重要,忠诚不仅仅是对单位,对领导,对同事,更是对自己的一份忠诚,工作对于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己理想的抱负,体现自我价值的栽体,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当作生命的组成部分,用心工作,工作是用生命去做的事,工作就是付出能力,时刻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而不是把它当成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中带着一颗忠诚的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带上全部的热情自发主动的去工作,四、主动改进,主动创新,今年按照环保所的业务工作及领导的要求,在工作中推行规范化作息、客观高效率的完成好业务工作,如果在环评质量上不能保证,在服务上出了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个环保所的全局工作,要想做到事事出色,就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主动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勤奋扎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想方设法去完成每一件“难事”。

篇12:《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初一一班朱奕琳

读完《致加西亚的信》,心中余下的是感动,而更多的确实敬佩,我尊敬像罗文那般敬业的人,在现代人数繁多的世间,又能够找出多少如他一样对于上级忠诚的人?

书的名字中包含的人物是加西亚,一名将军,但在我看来,罗文才是真正让读者应该学习的人。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对于工作的态度,日日消极,懒散,无上进心,这种情绪慢慢的在工作者身体中蔓延,甚至吞噬掉他们的本知。而罗文,却和那些无用者天壤之别。当美国总统把交给罗文的那一刻起,罗文就为了那一份小小的信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甚至生命。对于上级交给罗文的这个任务,他没有产生任何疑问,即便他不知道加西亚在哪里他依旧没有问总统,这种服从的本性,在那一刻暴露不已。

在罗文身上我看到的不只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性格。他拥有热忱,是这个致命性的因素,才让罗文在徒步穿越危机四伏的敌占区时不放弃,依旧坚持不懈地追求。说到底,热忱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而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是取决于人的热枕。那些具有真正的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畅通无阻,即便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们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无论前途看起来是多么的黯淡,他们总是相信能把心中的理想变成一种现实。热忱是工作的灵魂,是生活的本身。工作者如果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如果仅仅是为了生存才不得不从事某种工作,那么我想,这种人注定难以成功。

《致加西亚的信》上面是这么说的:“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如果他付给你薪水,让你得以温饱,为他工作——称赞他、感激他、支持他的立场,和他所代表的机构站在一起”。我比较喜欢这段话,称赞与感激正是对于工作的热忱,而支持,便是服从,我想正是这些,才真正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篇13: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何大草的小说《刀子和刀子》中杜撰了一个“泡桐树中学”, 描绘了一段耐人寻味的高中生活。这样的故事不必详提, 要提的是中学的校训———像泡桐树一样茁壮成长。看到这样的校训, 家长非得破口大骂不可, 要知道泡桐树成年后逐渐纵裂, 长不成良木。所以这句校训绝对是骂人的话, 这与家长对孩子的期许是绝对相悖的。

而今的“得分”教学就是在教唆学生去做一个最符合社会规范的螺丝钉的过程, 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的核心。教育被这样无辜地嵌入一个激烈争斗的社会机制中。在巨大的物质和欲望面前, 年轻人都变成了充满嫉妒、仇恨和绝望的个体, 生命在孩子们看来变得不值得思考, 每个人的青春变成一张盗版的光碟, 在厄运面前不堪一击。

如何前行?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无比珍贵, 教育应该给孩子以信许, 而不应任由他们在荒野里流浪, 颓恨着度过一生。

本文就以高一语文 (苏教版必修一) 中张洁的《我的四季》, 敷演出现实的困境和几句经验。其实世界上可说的事情并不多, 但生命本身所焕发出来的东西———“四季”, 是可以有更多的诠释的。

二、不起眼的角落, 体认真实的生命

《我的四季》首段是起笔, 也是全文的主旨句:“生命如四季。”我认为对这句话的理解, 是引领我们全文阅读的步伐和方向。自然里有春夏秋冬, 而文章安排也是按季节更替, 那么是否人生的度过也如四季更替顺序呢?

回眸过往和即将来临的日子, 四个景色分明的季节, 我们是否可以把每一个季节单列开去, 并将之领会成个人这一辈子里特定的某一个时段呢。

或许今天是春天, 万物萌新, 或许从明天开始的一整年、一辈子都处在夏天里, 有突如其来的暴雨和惊雷, 是惊喜也是折毁。有时人生就是这样无法预感地发生着, 譬如春天意味着人生里播种理想的时候, 夏天意味着人生里拼尽力气在奋斗的时候, 秋天意味着生命收获的时节, 那么冬天就是反思人生的时候。

由此我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的四季指向, 告诉他们其实生活并非一定要或者根本不会按照自然更迭的秩序变化着。这样的顺序从来都是不定的, 正如人生的无知无常, 它从来不会按规律出牌, 历程有时也意味着温情和敬意, 有时却无情和冷酷。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时遭遇挫折, 有时收获果实, 有时做一些事情去安慰别人, 或者伤害自己, 可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这个我们正在经历并将继续进行下去的人生。

三、用希望去体验世界

自然力的春天, 是用来播种希望, 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最好的期许了, 然而我们在春天里又收获了什么呢?

文章的第二至四节展示了这样的画面。在“紧扶锈钝的犁耕作”的场景里, 有“细瘦的身躯”、“驽钝的工具”、“深埋的磕绊”、“成倍的消耗”。这里没有春的气息, 有的只是苦厄惨烈的场面迎面而来, 那样切实实地堆在了我的眼前———“处境”是艰难的, 孤立无援。

如此不堪里, “而我懂得了, 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紧实地扣住这句并请学生谈谈看法, 各人的心灵都获益良多, 如众多的生命一起蹚过同一条水流, 但在各人的身体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水痕。

学生谈及的词语颇为动人———“一致”。述说这样的道理给我听:生命与责任是一致的, 我们常常在拥有一个生命的同时也就拥有了无法推卸的责任, 履行了生命的同时也就是在履行义务和责任。有一学生说她去超市买咖啡, 可是店家搞活动偏要连带赠杯一起卖, 捆绑式的买卖让她很不情愿, 于是忍着没有买下两件套, 后来她明白了, 人收获了一种欢喜的东西的同时有时也不得不付出一些不太喜欢的东西的代价, 也许这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也许是政治理论在生活里的生动演绎, 但这更是鲜活的生命哲理。我们的生活不正是由这样无数的矛盾组成的吗?

对生活能有这样深切的洞察力让人惊叹, 如同与学生一起携手完成了生命的探寻。

此外, 有学生还梳理出另一条生命的道理———倔强的精神。课文里这样写道:“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 因为在这世界上, 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有他自己耕种的土地。”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 他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即自己的人生负责, 在人生行进的过程中不要指望别人来为你做什么, 生命的质量是要由自己来决定和完成的。

蔡康永先生在《有一天啊, 宝宝》里告诉了宝宝, 也是在告诉读者:“有些人的生命是没有风景的, 是因为他只是在别人造好的, 最方便的水管里流过来, 流过去。你不要去理会那些水管, 你要真的流经一个又一个风景, 你才会是一条河。”

我们在这样的文字中读出了生命的真谛、体悟成长的快乐:拥有希望, 不放弃。我们领略到一个人必须自力更生, 真正从苦难里走出来的人才是坚强的人。

四、生命力在心间

人只有在拥有信念, 有所向往的时候,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奋斗。于是在充满苦难的夏天, “我”遭遇了人生的苦难。教到这里, 自然要提问学生作者到底遭遇了哪些人生的苦难。学生学会去正视那些苦难背后的痛苦, 才能用客观的良好的心态去更好地面对以后的人生。

第一次, “雨滴啊, 那是怎样焦灼地盼望, 望眼欲穿, 望眼欲穿啊, 可一阵风过去, 吹到了另一块地上了。我恨, 我妄想, 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阅读时看到这样的文字, 心里琢磨着作者是如何经历这番痛彻的过程, 一字一句饱含着自不量力的可笑, 更渗透着深深的可悲———渴望得到的得不到。

第二次, “我”没有充分准备地上路, 即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依然不可避免地得到惨痛的结局, 而且知道“真正痛心的是并非不能”———可以得到的要放弃。

第三次, “我”最后眼睁睁地看到初长成的谷穗被无情地打击, 剩下的是永远不曾尝到的成熟的滋味———唯一拥有的遭厄运。

这是怎样的接二连三的人生坎坷。陷于诡谲的生活悲剧中, 人要如何自处, 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 也是学生迄今未多深想的态度。这里作者给予了明确而真实的经验, 我也只是带领学生去理解并汲取这样的好句子:“重新开始吧”, “强者会留下, 继续走完自己的路”。于是在课堂上学生和我一起体会这些句子背后的不平凡的力量:每个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 那些惨痛的教训, 那些与机会擦肩而过的瞬间, 或者与美好感情相遇无缘的时分, 都是人生应然的片段, 重要的是人要提起勇气, 振作精神, 重新开始。用尽万钧的力气告诉自己:“重新开始吧!”因为生命唯有重新开始, 坚强面对。

作者告诉我们一切生命的法则皆能在自然中找到, 所谓狂风、暴雨、冰雹, 这一切的困难和厄运都有过去的一日, 风雨有时, 彩虹有时, 有时我们需要的只是安心地等待日子的过去。也许那些不被人待见的困苦, 换个角度来看都是无比珍贵的经验, 这些经验只能在痛苦里获得, 而人的一生里, 任何的经验都是有用的, 于是“我把它们捧在手里, 紧贴着心窝, 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了。

生命力不在别处, 在我们微笑的时候, 在我们落泪的时候, 更存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即便没有雨露, 没有泉水, 我们还拥有自己的生命, 度过了这些苦难也就度过了人生。

五、自我的救赎

在收获人生的秋天, 继续走向生命的冬日, “我”没有迎来丰硕的收获, 也没有迎来该获得的褒扬, 得到的只是“干瘪的谷粒”和毋需“哀叹和寂寞”的自我解慰。那些“干瘪的稻穗”其实根本就算不得收获, “寂寞的屋子里, 仍然会有刻薄的人敷演出利剑将我一条条的切割。”在困惑和难过里, “我”是如何获得自我的救赎, 或者说“我”所认为的幸福的、值得的人生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值得学生去讨论。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发言, 值得思考, 也确实引起了广远的探讨。饱满、充实的生活, 有血有肉、有起有落的人生或许更加值得一过。有时过程和感受要比结果来得更加重要, 即便有时我们感怀付出远多于我们的收获, 但我们至少可以骄傲地谈起过往, 微笑着含着泪光说起“我经历了人生”, 这便是一种获得, 一种值得。“真正的尺度”就在于“认真地活过, 无愧地付出过”。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留笔:“悲欣交集”, 以此作为人生完美之境, 这样的结语让学生与我都受益良多。

六、结语:阅读使人善良的信念

作家毕飞宇在谈及阅读的意义时说, 阅读使人善良, 善良并不意味着要学会婆婆妈妈, 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眼眶必须拥有丰盛的内分泌。善良也许意味着我们更愿意并且能够面对生活的真相, 不论这个真相存在于历史、现在或未来。善良的人首先必须是自立的人, 目光不会被自己的泪水所淹没, 不容易被瞒过去, 更不容易被骗过去。

一个人要在心地里下功夫, 这便是身心的修养, 也是学问的最终目的。《论语》里讲:“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说的便是人是不会在一顿饭的短时间里就违背做人的境界, 忘却生命的信念。有创造有作为需要“仁”这个信念, 有颠沛有倒霉的时候也需要这“仁”的修养而安然处之。得意了, 要依仗一个信念去成功;失败了, 也要依靠这个信念去安稳。

“乐坛好孩子”王筝唱起青春的“雅歌”———《我把我唱给你听》, 那里有关乎青春的美好期待和无法按捺的情怀。她唱道:……趁现在年少如花∕花儿静静地开放∕装点你的岁月我的枝桠∕谁能够代替你呢∕趁年轻尽情地爱吧∕最最亲爱的人啊∕路途遥远我们在一起吧∕我把我唱给你听∕把你纯真无邪的笑容给我吧∕我们应该有快乐的∕幸福的晴朗的时光∕我把我唱给你听∕用我炙热的感情感动你好吗∕岁月是值得怀念的留念的……

上一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硫酸盐方法研究下一篇:二星级物业公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