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朱永新教育名言

2024-05-20

教育家朱永新教育名言(精选6篇)

篇1:教育家朱永新教育名言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红石崖小学教师业务培训学习材料

朱永新教育名言

朱永新,男,1958 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为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协常委,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朱永新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20 年来,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 200 余篇,出版了多本论著。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等,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等 30 余种,并主持《新世纪教育文库》的编选与出版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朱永新原苏州大学副校长,现任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政协中国常委。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 —— 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 —— 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等。

1.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2.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你的阅读史。3.每个小学生必须读完100本书,才允许毕业。4.教育是一种感动。

5.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6.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创业者,而是培养守业者,就业者。7.教育资源只要你用心,就会有。

8.要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10次以上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演讲的经历。9.只要行动,就有收获。10.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11.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

12.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

13.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14.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15.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16.科研应该真正打动教师的心灵!

17.写日记是道德的长跑。写日记实际上是超我与本我的对话,是超我对本我的监督。

18.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19.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20.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21.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22.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

23.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

24.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

25.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太重视。

26.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27.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

28.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29.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30.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31.只有不断的追求卓越,挑战自我,才能作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

32.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33.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给人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

34.年轻不是坏事,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复,每一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伟大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要进行细致的积累,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花在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上。

35.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36.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37.把考试作为人生的目标,把考进理想大学作为目标的终结而不是真正的起点,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

38.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39.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

40.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41.教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使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

42.学生在学校生涯的“失败体验”,已经彻底摧毁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被“分数”打倒的同时,他们也在心理上打倒了自己。

43.于是,学校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

44.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45.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追求成功。

46.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47.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

48.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49..智育要追求高质量,其中包括理想的考试成绩,但智育的成果绝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等等。

50.我认为,我们的智育,也应该走出分数的误区,把追求的重点从高分转移到创造力上来。

52.对于学生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

53.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中学生能够把中外名著的书名.作者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

54.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

55.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

56.面对互联网,教师应该是“引导者”。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如何引导学生辨别.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要首先熟悉并运用互联网技术。

57.教育,我的至爱!58.只要行动,就有收获!59.特色就是卓越,体罚近乎无能。

60.大家一起来珍惜自己的话语权,尊重别人的话语权,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让无声的你我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61.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62.建筑人格长城。

63.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在孩子与老师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4.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抵制诱惑的能力成正比。65.学会给予比学会摄取更加困难。66.享受教育:教并快乐着,学并成长着!

67.应该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学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做什么?”

68.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69.没有最佳,只有最特,最特就是最佳。

70.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72.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

73.第一线的老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74.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所谓“教育思想的领导”,按我的理解,主要就是引导.支持.鼓励.组织全校教师搞教育科研。

75.近年来,有些地方进行所谓学生“智商”的“教育科学研究”,通过“测评”.“计算”.“统计”.“分析”等等方式“研究”出学生的“智商”,然后将这个“科研”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甚至家长。这样的“科研”不仅是典型的“伪科学”,而且是极为有害的“反教育”,因为它向教育者“科学”地宣布:某某学生智商低。

76.道德的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是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心灵沟通中进行的。

77.其实,在知识方面,教师也许会比学生丰富一些,但从道德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在道德方面更应该是平等的,甚至有些学生的品行可能会超过教师。

78.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赞赏中,他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挥,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79.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

80.我理想的网络是教育家的摇篮。在这儿,智慧在研讨中充盈,理想在争论中升华。关注教育,关爱你周围的每位师生,捧一颗真心来交流,带满腔热情再努力。

82.真正的教育家应当首先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关注是他们生命的一种自然延伸与提升,其中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形态,充满着本色的活力与生机。

83.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生命体验,使之不被种种时尚话语所污染.扭曲.过滤,构成自己的独立位置.独立话语系统,并一次与其他话语系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构教师的使命之一是学会欣赏。

84.我们的教育错把起点当终点。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18岁的某一天,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那只是人生的真正开始。成互补与相互提升。

85.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86.中国教育塑造了一条巨龙,但点睛之笔没点上,那就是创新.个性。87.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是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88.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一致,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89.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90.所谓“教给方法”仍然不能是空洞而孤立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

91.体现民主.平等.公平原则的智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感。

92.相当一部分“差生”的行为习惯不好,其实是因为学习成绩欠佳造成的。欲转变“后进生”,除了加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进行科学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外,还应帮助“差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并以此竖立起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

93.世界上最可以变化的是人自己,人可以变得很伟大,也可以变得很渺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永不放弃,就会不断进步和成长。这是成功者的最基本的信念。相反,失败者却主动出让命运的决定权,不相信人的可变性,从而也丧失了变化.进步与发展的可能性。

94.新教育实验,让我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看到了花开的过程。95.让孩子们说起来,我们现在在培养一批失语症的孩子,实验学校要建立学生论坛让学生学会“说话”

96.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让孩子讲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孩子的一个方式。老师就讲20分钟。

97.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人们先听,再说。

98.外语教育:不强调语法结构,重在语言表达.沟通。交际的功能是第一位。

99.每个老师都参与软件开发,这是丢本求本,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省下来读些教育专著。

100.改变中国教育的形态,推进学习社区教育功能两件事:大力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与能力,让每一个孩子知识信息时代的特征。学会在这样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篇2:教育家朱永新教育名言

1.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2.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你的阅读史。3.每个小学生必须读完100本书,才允许毕业。4.教育是一种感动。

5.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6.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创业者,而是培养守业者,就业者。7.教育资源只要你用心,就会有。

8.要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10次以上在大庭广众之众之下大声演讲的经历。

9.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10.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11.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

12.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

13.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14.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15.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16.科研应该真正打动教师的心灵!

17.写日记是道德的长跑。写日记实际上是超我与本我的对话,是超我对本我的监督。18.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19.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20.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21.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22.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

23.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

24.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

25.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太重视。

26.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27.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

28.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29.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30.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31.只有不断的追求卓越,挑战自我,才能作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

32.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33.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给人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

34.年轻不是坏事,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复,每一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伟大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要进行细致的积累,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花在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上。

35.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36.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37.把考试作为人生的目标,把考进理想大学作为目标的终结而不是真正的起点,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

38.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39.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40.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41.教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使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

42.学生在学校生涯的“失败体验”,已经彻底摧毁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被“分数”打倒的同时,他们也在心理上打倒了自己。

43.于是,学校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

44.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45.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追求成功。

46.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47.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

48.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49..智育要追求高质量,其中包括理想的考试成绩,但智育的成果绝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等等。

50.我认为,我们的智育,也应该走出分数的误区,把追求的重点从高分转移到创造力上来。

52.对于学生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

53.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中学生能够把中外名著的书名.作者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

54.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

55.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

56.面对互联网,教师应该是“引导者”。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如何引导学生辨别.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要首先熟悉并运用互联网技术。

57.教育,我的至爱!58.只要行动,就有收获!59.特色就是卓越,体罚近乎无能。60.大家一起来珍惜自己的话语权,尊重别人的话语权,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让无声的你我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61.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62.建筑人格长城。

63.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在孩子与老师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4.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抵制诱惑的能力成正比。65.学会给予比学会摄取更加困难。66.享受教育:教并快乐着,学并成长着!

67.应该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学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做什么?”

68.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69.没有最佳,只有最特,最特就是最佳。

70.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72.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

73.第一线的老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74.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所谓“教育思想的领导”,按我的理解,主要就是引导.支持.鼓励.组织全校教师搞教育科研。75.近年来,有些地方进行所谓学生“智商”的“教育科学研究”,通过“测评”.“计算”.“统计”.“分析”等等方式“研究”出学生的“智商”,然后将这个“科研”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甚至家长。这样的“科研”不仅是典型的“伪科学”,而且是极为有害的“反教育”,因为它向教育者“科学”地宣布:某某学生智商低。

76.道德的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是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心灵沟通中进行的。

77.其实,在知识方面,教师也许会比学生丰富一些,但从道德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在道德方面更应该是平等的,甚至有些学生的品行可能会超过教师。

78.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赞赏中,他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挥,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79.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

80.我理想的网络是教育家的摇篮。在这儿,智慧在研讨中充盈,理想在争论中升华。关注教育,关爱你周围的每位师生,捧一颗真心来交流,带满腔热情再努力。

82.真正的教育家应当首先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关注是他们生命的一种自然延伸与提升,其中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形态,充满着本色的活力与生机。83.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生命体验,使之不被种种时尚话语所污染.扭曲.过滤,构成自己的独立位置.独立话语系统,并一次与其他话语系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构教师的使命之一是学会欣赏。

84.我们的教育错把起点当终点。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18岁的某一天,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那只是人生的真正开始。成互补与相互提升。

85.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86.中国教育塑造了一条巨龙,但点睛之笔没点上,那就是创新.个性。87.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是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匆匆名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88.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一致,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89.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90.所谓“教给方法”仍然不能是空洞而孤立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

91.体现民主.平等.公平原则的智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感。

92.相当一部分“差生”的行为习惯不好,其实是因为学习成绩欠佳造成的。欲转变“后进生”,除了加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进行科学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外,还应帮助“差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并以此竖立起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

93.世界上最可以变化的是人自己,人可以变得很伟大,也可以变得很渺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永不放弃,就会不断进步和成长。这是成功者的最基本的信念。相反,失败者却主动出让命运的决定权,不相信人的可变性,从而也丧失了变化.进步与发展的可能性。

94.新教育实验,让我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看到了花开的过程。95.让孩子们说起来,我们现在在培养一批失语症的孩子,实验学校要建立学生论坛让学生学会“说话”

96.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让孩子讲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孩子的一个方式。老师就讲20分钟。

97.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人们先听,再说。98.外语教育:不强调语法结构,重在语言表达.沟通。交际的功能是第一位。

99.每个老师都参与软件开发,这是丢本求末,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省下来读些教育专著。

篇3:朱永新:让教育回归幸福

朱永新曾任苏州大学教科室主任、教务处处长、苏州市副市长, 现任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自2002年起, 倡导并推行“新教育实验”, 在全国有很大影响。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一次梦想的远征》《回到教育原点》《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新教育》《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 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等三十余种, 并主持《新世纪教育文库》的编选与出版工作。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

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2005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 2006年被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等主办的评选活动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 2007年被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第七届“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 2008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2009年被评为“回响中国———2009年度教育风云人物”。

《朱永新教育文集》 (十卷本) , 是近年来受到读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欢迎的教育家文集。他写的《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 从德、智、体、美、劳及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十个方面阐述他理想中的教育。

篇4:朱永新 “政治舞台”唱教育

站在不同角度,一百个人眼里会有一百个朱永新。

可能因为他有一连串名头响亮的本、兼职务。他曾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进江苏省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或因为他学术太过精进,立言立论影响遍及海内外。正值盛年,已著作等身,20年间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多本;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并多次获奖;其《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本)首次被日、韩等国购买版权在海外出版发行,刚刚出版的16卷《朱永新教育作品》又被世界著名的教育出版机构麦克劳希尔引进英文版权……

更因了他身体力行,常年为中国教育改革鼓与呼。在政协、人大的舞台上,他的建言献策每年都成一道风景,曾有一年一口气提交提案达12个之多;他创办有自己的网站,每天与数十万网友及他的追随者作心的交流;他发起“新教育实验”,将这一民间教育改革运动自苏南一隅渐次推向全国广袤大地,并坚持至今……

于此,他留给外界的印象就有了五花八门的版本。人们对他的新称谓——诸如所谓“教育疯子”、“理想主义者”、“行者”、“观察者”等等,也伴随着他的各种行动滋生并一路走来。

多年亦官亦学,朱永新如何穿梭其间长袖善舞?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他又如何能把“官员的平民情结、学者的实践精神、教育的理想追求”融为一身?

从苏北到姑苏

青葱岁月逐梦行

人说朱永新是教育之子,盖因他出身教育家庭,在大学讲台主授教育学,当市长分管教育,建言献策大讲教育,奔走呼号还是教育……

1958年,朱永新出生在江苏大丰县南阳镇一个教师家庭。六七岁时,当小学校长的父亲每早都会把他从梦中拖起,不等他揉醒朦胧的眼睛,就塞给他一枝毛笔,让他去临写柳公权的楷书。于是,背地里,朱永新曾经把父亲比作“周扒皮”。但是多年以后,读大学的他却以《父亲的礼物》为题,写了一篇文章,由衷地感激父亲当年的严苛给自己以后的发展带来的精神和意志资源。

中学时代是多梦时节。一路走过的朱永新先后做过诗人梦、作家梦,各科学业轻松完成之外,最热衷的就是读读写写,尽管那时能看到的书不多,他却逮着一本翻烂一本,甚至“抄书”——曾用他练就的柳体小楷抄了一本普希金的长诗,精心制作成一本自己独享的“藏书”,时而习之,不自觉间,缪斯女神已悄然眷顾了他的心灵……

1975年,弱冠之年的朱永新高中毕业。在无大学可读的当时,高中毕业即意味着当学生已到了顶,接下来该谋份职业养家糊口了。而此时,已经担任南阳镇文教助理的父亲本可轻易为儿子安排一份代课教师的职业,可他拒绝这样做。

朱永新理解父亲,可也不能成天在家闲着,于是,大约前后一年多,他在苏北那个小镇上到处转悠,几乎是见活就做:在建筑工地上一身汗一身泥地给泥瓦匠打下手;在乡镇小厂里,把通红的铁水小心翼翼地灌进刚做好的砂模;或者肩挑背驮,踏着忽闪忽闪的跳板,装卸沉重的货物……在尝试过大队会计、翻砂工、泥瓦匠小工、搬运工、营业员、秘书等等临时性工作之后,他终于进了当地的供销社担任棉花检验员。他很快熟悉了业务并成为操作能手,还代表厂里去参加操作比赛而屡屡获奖,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好青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朱永新感叹地说:“有了高中毕业后那两年吃的苦垫底,后来什么样的苦对我都是小菜一碟。”

1977年恢复高考,给了朱永新那代青年改变命运的历史机遇。朱永新顿若离弦之箭,跃马冲刺久违的考场,一举考上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当一叶扁舟将不满20岁的他从苏北载入姑苏城,他决不会想到自己人生的一段重要旅途,将会从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开始并持续至今。

像是为了把失去的日子补回来,他的大学时光完全可以用“苦行僧”三字概括。从清晨5时“闻鸡起舞”开始,除了学习就是读书。他的阅读量大得惊人,几乎每周都要读几本书——手里那高高的一摞书常常吓坏图书管理员。这种阅读习惯即使到了现在,仍是“一日不读书,如同一日不吃饭”。

超负荷的学习让他有了一次不寻常的机遇。大三时,学校由于急需教育心理学教师,决定通过公平竞争,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派5人到上海师大教育心理学研究生班深造,全校呼啦啦有几百人报名。眼见不一定轮得上自己,朱永新情急之中抱上厚厚几大本教育学心理学读书笔记找到系党支部书记。

“这些笔记都是你做的?”“是的,这都是我平时自学的。”“不简单呐。首先,你有勇气到我这里来,另外,你的这个勇气还是有根基的……”

为他的好学精神打动,学校经过筛选推荐他参加了考试。1980年9月,朱永新带着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激情和理想来到上海。更有幸的是,他成为了心理学泰斗、著名教授燕国材的弟子。

燕国材教授把“创新”作为治学的灵魂,这很对朱永新的胃口,因为,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理解为“永远创新”。燕教授给朱永新他们开设“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三门课。“中国心理学史”这门课的讲授是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去邻家”这句诗词开始的。这一下子激起了一个本就爱诗的年轻学子的强烈冲动——研究中国心理学史,破译中国人心灵的密码!燕教授后来语重心长地鼓励朱永新:“我们再也不能让外国人来写中国心理学史了。中国心理学源远流长,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需要有志青年去开掘,去发扬。”于是,朱永新的第一篇习作《朱熹心理思想研究》被燕教授带到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上,向潘菽、高觉敷教授等学界权威大力推荐,很快收录在二老主编的《中国心理学史》文集中。第二篇习作《二程心理思想研究》再次被燕教授推荐到权威核心期刊《心理学报》上发表。接下来,《达尔文与心理学》《王夫子心理思想研究》《列宁教育思想初探》……一篇篇珠玑锦绣的文章连篇出炉,朱永新开始引起学界关注。

这以后,朱永新一面回到母校苏州大学任教,一面继续上海的攻读生涯,从上海师大、同济到复旦,由研究生、博士生一直到博士后。

1987年,本该参加评定讲师的他,凭着近百万字的著作和学术成果,又一次“破格”,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副教授。1991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研修回来后,1993年他成为最年轻的教授并被校党委任命为教务处长,又成了全国高校中最年轻的教务处长。而就在当上“处长”的当年,由他独立撰写的《中华教育思想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长达75万字的专著创立了以教育思想为主线的研究方法,成功地总结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教育科学成就与教育思想。此书在国内外引起震动,被媒体评论为“一部由个人撰写的内容涉及面最广、时间跨度最大的著作”,中国权威的《教育评论》杂志则称其“填补了我国教育思想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从1978年考入苏州大学到留校任教,不到10年的时间,朱永新跨越了从一个收棉花的临时工到江苏省最年轻的教授这样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苏州大学见证了朱永新的青葱岁月,更是他事业起飞的基地。

从“蓝衫”到“紫袍”

当官就为民做主

1997年12月,时年39岁的朱永新作为党外人士,走马上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这一脱掉“蓝衫”(他并未完全脱掉)换“紫袍”的角色转换,无疑对他是一次全新挑战。

好在他是个“全能型”选手,且已在教务处长这种行政管理的岗位上好好练了一把,还做得成效卓著,被评为江苏省和全国的优秀教务处,而且推出了学分制、激励性主辅修制、必读书目制等创新教改举措——但一个堂堂市政府面对的可不是相对封闭的大学校园,那可是几百万苏州市民的“父母官”呐!朱永新当然能掂出个中的分量。

一上任,他分管的工作就面广量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医疗改革、妇女儿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城市管理……这么说吧,这座城市的生产生活,除了生产他不管,但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与他分管的工作有关。更具挑战意味的是,一坐上副市长的位置就赶上创建国家卫生城,该着由他担任“总指挥”,而当时的情形是,苏州的“创建”工作虽已历时八年,在前任们的辛劳下已经打下不错的基础,但问题仍然很多,谁也没把握能创建成功。更要命的是,当上总指挥的他,距离国家验收考核只不过短短四个月时间了。

在学术上享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朱永新,在副市长任上同样也豁出去了。数月间,他几乎走遍了苏州市的大街小巷,天天“现场办公”,面对着那些居民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垃圾、“白色污染”、违章建筑,抓重点,攻难点,极力遏制住了“回潮”的势头,“一百多天走的路,超过了我在苏州20年所走的路,走破了两双皮鞋……”朱永新现在说来一脸轻松,可熟悉的人都知道,那段时间他人整个儿瘦了一大圈!

1998年5月,苏州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出手不凡的朱副市长为苏州人民交了一份出色答卷之后,来不及为自己庆功,便又立马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制定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扩大创建成果的工作思路和一揽子措施。连续几年下来,苏州所辖的6个县级市也都全面建成国家卫生城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群,受到国家爱委会的通报表扬。

长达十年的市长生涯中,朱永新在其所分管的领域建树颇多,每个部门都留下了他辛勤劳作的坚实印记。他率先提出“教育与文化立市”,为这座有着数千年人文历史积淀的古城在新的历史时期跨越发展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为苏州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此外,还有诸如市图书馆新馆、市中心血站新大楼、市卫生监督所、苏州图书馆新馆、市体育中心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标志性建筑,都默默记载下他曾经的呕心沥血。

然而,成绩最大的无疑还是教育。在这位热衷教育的主管副市长的主导下,苏州在扶贫助学、改造薄弱学校、培养名师名校长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富有影响的努力,倡导并主抓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后来被媒体广为称道的“6大计划”的推行和实施,让苏州的教育跃上更高层面,苏州市成了中国最早实现义务教育全部免费的地区,成为社会各界及舆论的关注焦点。这也正是朱永新作为学者和官员双重身份所带给他的特殊资源优势的体现。作为学者,他对中国当代教育方方面面的相关研究,早使他进入了卓有建树的精英行列;而作为官员,他能够坦荡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调动起自己的学术积累,为自己深爱的城市和深爱的教育事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让自己的教育理想借助于部分行政力量,得以部分变为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幸甚,朱永新幸甚。

从地方到中央

勤为人民鼓与呼

2003年,朱永新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2008年,朱永新转任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底,朱永新被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后来又兼任秘书长。

也就从那时开始,朱永新的“政治舞台”从江南水乡搬到了首都北京,成了“京官”。

作为中国特色的民主党派人士,虽然此“京官”非彼“京官”,朱永新却从不把自己当“花瓶”,他珍惜这难得的高层平台,他知道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工作再繁忙,也时刻不敢忘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其背后的责任与期待,要求自己积极履行职责,认真把民间的声音反映上去,更希望将声音转化为政府的意志和行为。

他的工作性质和专业,决定了仍主要关注着教育。每年“两会”,这个“提案猛人”超量的提案议案中,教育问题总是占有绝大多数。而为了这些提案议案,朱永新花在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所进行海量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的精力和心血,实在大得惊人!曾经有一年,为调研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他一口气去了陕西、山西、山东、湖南、天津等地,到过的学校不下100所,东西部教育状况的严重反差让他触目惊心,同在蓝天下,孩子们受教育条件的巨大差距,成为他心中一块沉重的痛。于是,《在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的建议》《关于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的建议》等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提案议案,就在那一年重磅出笼,并最终影响到决策层,很多问题以后都陆续得到解决。朱永新说:“其实很多问题,如教育乱收费问题,农村教育问题,西部教育问题,老师工资问题等等,其实都跟教育经费投入有很大关系,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如何把民间的声音及时带到两会,是朱永新经常思考的问题。身处这样一个网络社会,朱永新认为通过网络来征集大家的建议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于是,从2004年开始,他将在两会上要提的提案议案,贴到人民网强国论坛、还有他自己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上,就自己一年来参政议政的情况和提案情况,与网友进行广泛而直接的在线交流。

这种交流常常让朱永新感动。他发现许多网友其忧国忧民之心并不在他之下,虽然他们不似他有高层的平台和表达的机会。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参与政治的程度,每个公民如果都能够有这样的爱国热情,都能够关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包括关注国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这无疑是一个国家的福音。于是朱永新的“网聊”更加频繁。与网友的互动也让他收获颇丰,一方面他可以更清醒地反观自己,提升了建言献策的水平;另一方面了解到更多的社情民意,使自己眼界更加开阔。曾有一个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提案,就是源于网友的建议。他说,以前自己对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没有多少了解和认识,看到网友建议,才知道全国还有那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遭受了很多不公正。“我有义务为他们呼吁,而且我也刚刚知道,包括在我们苏州,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我一定要呼吁,要尽可能地促成这件事情。”

还有一份《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中小学教育评估的建议》的提案,同样也来自网友的呼声。

朱永新说,在教育在线的教育论坛区,大家把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贴在上面,然后发帖进行讨论。那年,他发现关于教育评估问题大家谈论的较多,不少老师都有牢骚,他们发帖说到:“现在的这种评估是在做‘台帐式’的表面文章,它所起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的”,还有的说,“说到评估,大多是政府职能部门闲得没事干而想出来的道道,什么绿化、师德、文明、治安、卫生,他们来都是看看材料、听听汇报,吃顿大家都很不愿意吃的饭,走了。深入了解多少,评估到什么程度?93%的学校都是文明学校了,我们再去评,多没劲,但还必须去搞。否则,其他的多项政府考评之类的都要有问题……”老师们的牢骚抱怨引起了朱永新的关注,于是,也就有了这份关于中小学教育评估的提案。

带着人民的呼声,每年的两会上,他渐成风云人物。记者追着他,电视镜头少不了他,大会发言不断冒出高论,提案议案中少不了真知灼见……在中国最高的政治舞台上,朱永新把自己“京官”的角色扮演得如此多姿多彩。

从理想到行动

“新教育”星火燎原

2000年1月的一个子夜。沉湎在书斋中的朱永新正在用心阅读一本新书。

蓦然间,他读到一段这样的文字:1950年元旦,约瑟夫·熊比特在弥留之际,对前去探望他的彼德·德鲁克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仿若电光火石,此时的朱永新心灵被极大地震撼了。正值不惑之年的他,开始怀疑自己以前对教育的关注,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教育现状?

“中国的教育缺什么?缺钱、缺物、缺机制、缺服务意识,但最缺的是人文精神。”这是朱永新对于中国当下基础教育的判断。他信奉法国经济学家阿兰·佩雷的观点,相信国民的“精神气质”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其重要程度常常会超过物质条件。

痛感人文精神远离教育实际的惨淡现实,朱永新把他的思考,写入了即将要出版的新著《我的教育理想》的“引言”中: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就在朱永新开始思考如何从曲高和寡的理论构建,转而面向与教育实践休戚相关的操作层面,转而面向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之际,他的那本《我的教育理想》恰逢其时的出版,给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持久的“理想旋风”,许许多多不甘平庸的一线教师们争相购买传阅,一时洛阳纸贵,满城争说朱永新。

怀揣着美好理想并急于把理想变为行动的朱永新,与一群急于改变教育现状却一时找不到突围方向的教师们,在同一时刻心灵契合了!于此,“新教育实验”应运而生,成了他义无反顾的最佳选择。

1999年,朱永新应湖塘桥小学邀请到该校讲座。在这所当时是两所平房的农村小学里,朱永新全面指导、收徒帮带,迈出了走入田野研究的第一步。这里,也从此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井冈山。

2002年9月,新教育首家实验基地在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挂牌。当年身为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朱永新原本可以调动各种资源,开拓新教育实验,但耐人寻味的是,他却别辟蹊径——选择了借助民间力量做课题的方式进行。如此,“新教育实验”被定位为公益性实验活动,凡实验学校及个人均不缴纳实验费用。课题组为申请者开列的条件,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凡接受本实验项目的教育理念,愿为实现“新教育理想“而行动的学校和个人,都可自动参加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场实验让教育回归它的本来面目:让人活得更有尊严,并走向崇高。为此,朱永新赋予“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追求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相信教师和学生无限的潜能,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具体实验行动主要有“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

半年不到,他八到昆山,九下吴江,三到苏州工业园区;他奔无锡、南通、扬州、常州;他远赴浙江温州、湖南桃源、山东青岛、四川成都、吉林、贵州……他把“新教育”的种子越播越广。一批接着一批学校申请加盟,一个接着一个教师启动项目。朱永新每到一地,总是一番激情演说,不收分文“讲课费”,甚至连铜牌,也是他自己掏钱做的。

就在“玉峰”开始了新教育实验在中国的破冰之旅不久, 朱永新开始“触网”,与几位学生一起筹建并创办了教育在线网站。当年的6月18日,“教育在线”在互联网上悄然开放。而教育部原副部长韦珏此前则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敢办论坛的教育官员只有朱永新了。

随着一拨热衷于新教育实验的最优秀教师的加盟,教育在线成为一所虚拟的师范大学。网站没用一分钱“公款”,其费用投入主要也是来自朱永新的稿费和讲课费。谁都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后,教育在线会成为当下中国广大一线教师们热烈追捧的精神家园。

教育在线开通不久,朱永新就在论坛上发出了名曰“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公司宗旨: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

参保对象:不限。但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因为教育的成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

保期:十年。

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如果坚持下去而不能成功,本公司愿意退保并赔偿。

江苏盐城的数学教师张向阳成为最早的投保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在教育在线上写出数十万字的教育随笔。

一个个经典的故事自此开始在网站上流传,有成千上万的教师活跃于其中。十年间,一批批教师通过这里成长为中国基础教育界的优秀骨干教师,由此,该网站也被誉为“中国教师的精神家园”、“中国最大的网络师范学院”;而“新教育实验”之火,也借助这个网站越烧越旺。

有人说,中国教育积弊重重,不是大家视而不见,而是找不到出力气的方式,缺乏一个组织或一个灵魂人物的引领。朱永新的振臂一呼,正是适逢其时。如果“玉峰学校”算是新教育实验播下的第一粒种子,那么现在,这第一点星火已成燎原之势,已波及全国,在25个省市自治区中,共有35个实验区、1411多所学校、130多万师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实验。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这是朱永新在其著作《我的教育理想》中说过的。理想总是呼唤着崇高,但崇高的事业需要理想支撑,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所以朱永新又说,我是具有理想的现实者。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朱永新以执著与赤诚游走其间,当理想缺失,他著书立说,当头棒喝;面对中国教育积弊深重,他奋起举起“实验”大旗,集合起一大群有志于改变现状的教师们,坚持不懈开始行动。他深知,他以及他们无法改变全部现实,但他自豪于“我们惟一改变的是自己”。

篇5:朱永新教育小语

1.攀登,是为了看更美丽的风景。后来,攀登者成了最美丽的风景。

2.人生要学会储蓄。你若耕耘,就储存了一次丰收;你若努力,就储存了一个希望;你若微笑,就储存了一份快乐。你能支取什么,取决于你储蓄了什么。没有储存友谊,就无法支取帮助;没有储存学识,就无法支取能力;没有储存汗水,就无法支取成功。想要取之不尽的幸福,要储蓄感恩和付出。

篇6:朱永新教育观点摘录

·P3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必须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P4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化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从而创造没好的人生,最终形成美好的社会。

•P5 学生没有特长,教师没有个性,学校没有特色,这是教育极大的悲哀。

•P8 教育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成败的关键在于专业素养。

•P9 教育现在要做的,就是给教师和学生一种开阔的视野,让他们对人的内心的复杂性有更为深切的体验,不但要了解生命的伟大和宇宙的博大,而且要感受生命的丰富与人性的丰厚。

•P1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自己的特点,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事业。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P12 爱是教育的底色。教育是充满智慧和灵性的爱。

•P14 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

•P17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只有平等的心灵沟通,才会产生真正的教育。

•P18 缺少诗意和美感的涌动,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功利性行为会严重遏制孩子的创造欲望,阻碍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让孩子迈着轻松的脚步,怀着纯洁的童心步入美的殿堂,因为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抽拉弹唱的技能,而是培养人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

•P19 体育既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手段,又能培养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并求得两者间的内在统一。

•P21 我们的教育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更造成了大批失败者,把许多纯真烂 漫、各有所好的学生,变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

•P22 理想的教育,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让每一个学生扬起生命的风帆,让每一个老师享受成长的幸福,让每一个父母品尝成功的喜悦。

•P23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民族的福祉:让每个人接受从生到老的全程教育,让每个人体验到地球村的绝景佳色,让每个人生活在宁静与和平的永恒时空。

•P26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忘记过去的教育会失去教育的真正意义。

•P27 教育,则是人生中的绿洲——给孤寂的人以温暖,给贫病的人以滋养,为疲惫沉重的心,指出一条通往家园的路。

•P28 教育是一种唤醒。

•P29 教育就是成长。当教师体会到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幸福,与学校一起成长的快乐时,才会从琐屑的教学生活中发现教育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P30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挖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各种潜能、兴趣、特长,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鼓励而不代替,呵护而不包办,帮助学生把可能性变为现实。

•P34 教学生如何做人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分数只是对好教育额外的奖赏。

•P35 素质教育缺的不是理论,缺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P37 我们只有自己拥有教育理想,才可能把理想的种子播到学生的心中。只有我们的孩子心怀理想,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P53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P57 阅读,会让教师善于思考,远离浮躁,从而让教师更有教育的智慧,教育也因此变得从容而美丽。•P59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有心的教师懂得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

•P60 一个教师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

•P62 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早就名气。

•P63 让师生共写,才能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P67 自我教育与团队影响,是教育的两个重要途径。

•P72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有三种境界:一是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为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发掘知识内在的魅力;三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产生共鸣。

•P73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求我们下最平凡的苦功夫,做最不平凡的大事情;就是师生汇聚在伟大事物的周围,穿越在伟大事件之中;就是将生命倾注、融合在一间教室里,编织诗意的生活,最终让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走向卓越。

•P75 教室是河道,课程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才会涌现教育精彩。卓越课程,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幸福完整的可能。

•P80 读书改变人生;课堂属于学生。

•P85 行动,就有收货;坚持,才有奇迹。

•P88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P91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P92 阅读就是让我们更迅速也更从容地从有限走向无限。

•P97 读书需要带着疑问的眼睛、批评的态度——要把书本上所写的,放到现在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重新审视。

•P101 没有阅读的教育,没有阅读的学习,只是训练,不是教育。

•P103 学校教育相当于母乳。把人类最根本的知识,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整合为适宜孩子接受的形式和内容,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孩子精神的成长依赖于阅读适合身心发展所需的优秀作品。

•P111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P112 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只爱读教科书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暴露自身缺陷和漏洞。

•P114 如果再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历程中,一个孩子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P115 一个人进学校不一定就在接受教育,只有他真正读书了,那才意味着他真正接受教育了。

•P116 阅读是学习的基石,是教育的根。

•P119 图书馆就是师生精神的食堂。

•P121 在书籍匮乏的年代,开卷有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择卷”更重要。阅读选择是人生选择的重要部分。

•P123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因此,有字书和无字书,两种阅 读不可偏废。

•P129 如果没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学生,不过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P130 我们应该清楚,“读”是为了“做”,“做”是在实践“读”,“做”也是另一种“读”。

•P135 教师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而非匠人。匠人只教书,不育人;贵人不但教书,而且育人。

•P139 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P140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P142 没有教师,学生的学习无从谈起;没有学生,教师的存在失去意义。

教育中遭遇的所有问题,既是学生的生命难题,也是教师面临的生命难题。

•P143 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P146 教师有三种境界:一是作为职业,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的谋生之所,他们或许兢兢业业却难有创造。二是作为事业,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他们渴望来自他人的肯定。三是作为志业,视为人生的最大理想,他们更希望与学生一起成长。

•P147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永远会做梦的人。

•P148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需要平静的思考,但更需要激情的燃烧。

•P151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教书,而是学习,和学生一起学习。

•P157 教师爱学生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相信每个孩子。

•P158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P159 许多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

•P160 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P161 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两翼: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基础,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

•P162 衡量一个教师的成就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千万不要“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日的故事”。

•P164 真正的教师,应该让自己和学生在跨越重重困难以及怀疑之后,仍然能够建立起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存在的根本新任乃至于信念。

•P165 教师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导师。

•P166 在教师的心灵词典里,没有“放弃”一词。

•P167 学生不想提出问题或者无法提出问题时,说明真正的学习还没有开始。

•P168 好课的标准,不是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

•P170 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教室的主人,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班级里的幸福。

•P171 一个教师做好几件事情容易,认真对待几个重要的日子容易,但是要认真对待每个日子并不容易。•P173 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做一个让自己心安、对得起自己良心的老师,做一个让学校为你而荣耀的老师,做一个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P176 校长的深度决定着学校的高度。一所学校的成就绝对不可能超过校长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P177 学校是一条长河,校长室河道的桥梁,是过去与未来的联结者。

•P178 校长应该首先关注学校的使命和愿景,而不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校长应该具有谦逊的个性与坚强的意志,推功揽过,敢于承担责任。

•P179 校长教育智慧的多少,决定了学校在制度中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大小。

•P180 学校是船,教师是帆,校长是风。

•P181 一个卓越的校长能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科研、教学成就激发教师,把教师的潜能挖掘出来。

•P182 校长也是教师,是特殊的教师,其特殊性在于他是教师的教师。

•P183 乐意在教师脚下铺开红地毯的校长,才是高明的领导。乐于让教师站在自己肩上成长的校长,就是智慧的巨人。

•P184 校长不但要善于读书,还要善于读“脑”。校长只有善于读周围教师的“脑”,才能碰撞出教育智慧的火花。

•P187 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学校制度规范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平等参与的过程,应该是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遵守的“契约”,而不能吧校长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P203 让孩子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追问、思考、探索、游戏,不断帮助孩 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P204 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专注与挚爱,允许他们“偏科”。

•P206 想象力天然地根植于儿童的内心。

•P207 兴趣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P208 防止孩子形成坏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帮助他养成好的习惯。

•P211 学习的意义是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而不是简单装进我们的脑袋里。

•P216 让孩子情绪高涨、带着情感学习,是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手段。

•P247 家庭与学校应该成为教育的共同体,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P249 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

•P261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皮肉之苦永远解决不了心灵的问题。

•P334 与谁为伍,你就会成为谁。

《我的教育理想》

封面题记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P4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P6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P9 在我们的德育中,教师应该由意识地用英雄去改造学生,用学生家乡、学校中亲切感人的榜样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以一种崇敬的心理去对待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将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

•P11 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政府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

他们希望教师成为中间人(学校和社会之间)、引导者、商讨者、唤起者,成为自己的朋友;而不希望教师成为间隔者、强令者、教训着、监督者,成为自己的“先生”。

鼓励和表扬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赞赏的过程中,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挥,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更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P13 在我看来,“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教师要在学生求善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和强化,使学生的求善倾向不断地定型化,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质。

让学生进行“道德长跑”是培养学生良好德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地生活,让学生能够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我。

•P14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第二章 我心中的理想智育

•P18 必须明确,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 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P20 充满民主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

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等)和教师的“教”(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

•P22 我认为体现民主、平等、公平原则的智育,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感从何而来?从教师的“因材施教”而来。

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因材施教”对学习上的“后进生”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

•P23 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总是有机地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P23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还应“加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负担”。

在“大一统”的教育体制下,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无疑扼杀了不少学生生命的冲动、创造的激情和个性的张扬,使学生变成千人一面的“雷同体”,成为没有个性的“克隆儿”。

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P27 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给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最后要使学生养成自己主动阅读的习惯。

•P29 只有当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时,他们才能把知识化为修养、注入信念、铸进人格,同时也才能真正逐渐形成改造生活和社会的能力。•P30 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亚于田野对于农民,车间对于工人,战场对于士兵的意义。

•P31 一堂好课,不在于它有条不紊,不在于它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

第三章 我心中的理想体育

•P36 我心中的理想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

•P23 学校的体育教学,无论其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还是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都应体现多样化、多维性及针对性,让学生在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展现特长与个性,从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

第六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P94 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智能的坟墓。

•P98 一所学校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特色教育往往是转变学校形象的一个突破口。

•P100 一个没有出息的校长总是在埋怨教师,一个出色的校长总是发现每一个教师的优点、特长,能把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到极致。

•P101 一所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师。

•P105 理想的学校,就是让学生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学校,就是让学生永远怀念的学校。

第七章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P109 校长应该保护教师的自信心,甚至保护带有骄傲性的自信心。

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

•P110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我过去一直讲三要素: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

•P113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

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

•P114 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P115 “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P117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作为一个教育家,作为一个理想教师,他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七章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

•P127 第一是特色,第二是特色,第三还是特色。特色才是你与众不同之处,才是你超越其他校长之处,才是你鹤立鸡群之处。

•P128 唯有充满思想气息的校园,才能培养出富有思想的一代新人。

•P129 校长不但要善于读书,还要善于读“脑”。一个善于读周围教师的“脑”的校长,才是真正高明的校长。

•P131 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

校长应该怎样组织教育科研呢?

第一,校长要善于组织教师读名著、学理论。

第二,校长要努力邀请名家到学校谈经验、作指导。第三,校长可联系高校来建基地、做实验。

第四,校长应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科研咨询会。第五,校长要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P133 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一个角色都演到位。

•P134 校园首先应该是孩子们心中的花园和乐园。

•P135 校长是学校的总设计师,校长室学校环境的设计者和管理者。

第九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

•P136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

•P138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

•P143 学生要善于从有趣的事情中积极寻找有意义的内容,从而逐渐培养良好的志趣。

•P146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的学校效率,这是众多“聪明”的学生成功的诀窍之一。

《新教育》

第四章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

•P61 新教育实验有四个追求,或者说四大改变:一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四是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这四个 改变的目标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P67 有了阅读的教师,他也有底气,有灵气,不再为分数、为考试而活着。

第五章 新教育的十大行动

•P79 人是需要被激励的。我们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需要被激发,状态时需要被激发的。

•P81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要让孩子思考,让孩子说话,让孩子讨论,让孩子辩论,让孩子真正地“说起来”。

•P82 理想的课堂应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应该由以知识为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

•P83 什么是学生一生最有用的东西?无疑就是伴随他们的良好习惯,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感恩的习惯,健康的习惯,等等。

•P86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呵护每一个孩子。关注教室里的一个孩子,关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孩子成为教室的主人,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实现。

•P88 教师应该具有“我就是课程”的胸怀和气魄,从一次次小的改进与创造开始,把自己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开发。

第六章 新教育的儿童课程

•P92 如果没有共度共写共同生活,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学生,就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P93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和神奇。

第七章 新教育与教师成长 •P105 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如果没哟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

•P107 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

第八章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P116 理想课堂的六个“度 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整合度。五是练习度。六是延伸度。

•P124 预习甚至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可以体现于预习的水平上。

•P132 对一个教师而言,其生命最宝贵的时光大都投注于学校教育中,而其中心就是课堂教学。在教室里,在讲台上,在学生中间,在知识面前,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一个真诚的探索者,一个智慧的求知者,虽然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他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并不是全能全知,但是,他确实应该有把握把学生带向一个至少他领略过的理想境地。

•P133 课堂教学在实现人与知识深刻共鸣的同事,也实现着人与人之间、自我之间的深刻共鸣!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

第九章 新教育的完美教师

•P135 生活与同一间教室中的人们,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志同道合者。

•P136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堂与岁月,追求有德行,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目标,一天天地 成长着。

•P138 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没有生命绽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师。

•P139 跟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形象、学校历史一样,教师文化是完美教室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的集中整合与体现。

•P147 完美教师的根本是为了生命的绽放,是为了让人性充满道德的光辉。

•P151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种子在岁月的过程,这就是课程。所以课程的终点,就是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都不仅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而且通过不断地成长,能以开放结实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

•P157 一间小小的教室,一个大大的梦想。

第十章 新教育的卓越课程

•P158 如果把教室座位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场的话,那么,课程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决定着学生生命的卓越。

•P159 课程是教学的“蓝图,教学是按照这个蓝图施工的过程;课程是教学的“乐谱,教学是按照这个乐谱演奏的过程;课程是比赛前的方案,教学是根据这个方案比赛的过程。

如果把课程视为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包括起点、目的地组成的道路的话,那么,所谓卓越课程,就是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人的可能性,最好地完成了课程的目的。

•P167 一个好的课程,这个认知过程或生命旅程应该有着每部分特征明显的三阶段:浪漫、精确、综合。

第十二章 新教育的九大定律

•P205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心与心面对,心与心交融,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P209 课堂属于学生,但“学生不是一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课堂必须有学生高度的参与,而且要做到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一时半会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课堂教学决不能是教师的表演(更不能是他的“独角戏”),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

课堂属于每一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

•P215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上一篇:防汛防台风检查的通知5则范文下一篇:中考数学复习指导: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