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2024-04-27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共17篇)

篇1: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寓教于读,以读促悟,善待“插嘴”!

《爱发脾气的孩子》一课,讲了一个小男孩很爱发脾气,在爸爸的教育下改掉坏毛病的事。

本课我采用了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的方法,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在读中找出质难点,质疑而问,比如学生提出:爸爸为什么让他往木桩上钉钉子?钉钉子和发脾气有什么关系?男孩子为什么改掉了爱发脾气的坏毛病?此时,我没有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读文,在读中解疑。孩子们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读和我的适时点拨,明白了发脾气好比在别人身上钉钉子,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好比拔掉钉子后留下的洞。

樊博文同学插嘴问“木桩上的洞填不平也没有关系呀,为什么这个男孩会非常难受呢?”我先一楞:这正是我马上要提的问题,还有周济翔等几个平时最爱插嘴的学生也在附和着,我顺势引导,说:“这正是我要问的问题,你能回答吗?”他摇了摇头,认真地和同学们一齐思考,忽然陈果插嘴叫道:“爸爸让他发一次脾气就在木桩上钉一颗钉子,他每钉一颗钉子就代表自己又发了一次脾气,虽然他向同伴道歉,可道歉有用吗?他的朋友不是照样越来越少吗?”赵治斌也说到:“他的朋友少是因为他伤害了朋友。如果他伤害到我,我也不会再理他的,他当然难受啦!”同学们经他一提醒,便纷纷举手,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当时我想:正是这两位同学的“插嘴”带动了其余学生的思维,这个问题的答案才得以从学生口中说出,不然从我口中宣布答案后,学生一定又是一副似懂非懂、没有兴趣的表情,那样教学效果可是大打折扣哦。

课后我认真反思,觉得教师应善待这种“插嘴”。因为插嘴的学生,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了,我认为有时多几个这样的插嘴,课堂气氛将会因之而活跃起来。“鲇鱼效应” 能打破沉闷,增强活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便会提高。这几个会“插嘴”的同学不正是那几条“鲇鱼”吗?保护这种“插嘴”,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的这种“插嘴”一味受到批评或指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会使他们以后连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了。因此,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严禁学生上课“插嘴”,而是友善地默认了这种“插嘴”。我趁热打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以后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发脾气时应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发脾气不好,会带给别人伤害;有的说:尽最大努力控制自己„班里的气氛非常热烈,学生情绪高涨。他们更深刻地体会了课文内容,悟出课文揭示的道理,从而激发情感,受到教育。

整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寓教于读,以读促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学会反思性教学方法。因为有了反思,才能有效结合教研,开拓研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研究实践;有了反思,就能促进教师与课改、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能达到“教学相长”。

2012年4月11日

篇2: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教师教态大方自然,教学设计非常清晰,在课堂上教师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的跟孩子们沟通交流;在本课中理解词语“大发雷霆”中同学们的体会不错,有的说脾气暴躁,有的说火冒三丈,还有的说怒发冲冠等,说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的词语很多;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小男孩对爸爸说不再需要锤子和钉子的时候,能联系实际,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二、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中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在突破难点时,应该直接让学生体会钉钉子与发脾气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明白发脾气给朋友造成的伤害好像在木桩上钉钉子留下的洞。在第三环节的过渡语上自己有些慌乱,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师的用意。2在课堂中学生的朗读不多,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朗读。3最后一个自然段隐含的深意,师应该多花时间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进行的节奏有些快了。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思: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好课?在课堂中如何驾驭学生的情感,做到课堂游刃有余学生学有所得。

篇3: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每个生命的开始, 都在不断地捕捉信息。这是动物生存本能。而学习思考是不断地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所以我说:“人之初, 学时乐”。我想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都有问“这是什么”、“这叫什么”、“这念什么”、“为什么”……的阶段, 在此过程中, 他们是都多么的不厌其烦啊!你能说我们的孩子不爱学习?!!!

但是, 为什么随着孩子的成长“问号”越来越少呢?是他们成熟了、在思考?还是被打击了、冷漠了?我们不该反思我们的行为吗?教育中我们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1:超前式知识教育

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这种现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过早地给孩子背上学习的包袱。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知识教育, 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知识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 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 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

事实上, 未到接受知识教育的时候, 强迫孩子接受教育, 违背了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些父母则总是埋怨孩子不聪明, 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误区2:粗暴式家庭教育

一些家长对孩子不满意, 不是打就是骂, 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忽略孩子的基础水平和认知水平, 甚至有与他人孩子能力相攀比, 忽略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问题, 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学习、逃避学习的现象。请家长记住, 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家长与孩子应该平等相处, 意见不一致时家长应该给孩子讲道理, 以理服人。

误区3:盲目式素质教育

在许多家长看来, 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 所以不惜精力、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他们在选班的时候, 往往又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 甚至不注意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 至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 失去学习时乐, 变为学习时累。

二、好奇心和表现欲促使孩子更愿学习。

(一) 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

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 凡事都爱寻根追底、特别好奇要动手试一试。正式有他小时候对很多事物“愚蠢的好奇心”, 而且“笨的”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 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 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 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谁会想到他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成功, 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好奇心的保护与引导, 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 长大后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 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有多少科研成果的诞生不是在人类好奇心驱使下啊!这样的例子不是多地去了吗。所以, 也可说:好奇心就是开启神秘未来的原动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别因我们成人而毁掉啊!

(二) 表现欲是学习的催化剂。

表现欲是人们有意识向他人展示自己才能、学识、成就的欲望。实践证明, 积极的表现欲是一种促人奋进的内在动力。谁拥有它, 谁就会争得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 接近成功的彼岸。

孩子在日常学习中, 不管看到了什么新的事物, 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人知道, 以获得别人的评析、赞赏, 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表现欲”是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发展。表现欲是儿童的一种情感因素, 儿童越是高兴, 表现欲就越是强烈。

儿童的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 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东西, 探索新问题, 获得新知识。为了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要正确对待并注意保护孩子的表现欲, 让孩子在不断的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表现欲与性格特点有关。性格外向的儿童胆子大, 表现外显;性格内向的儿童胆子小, 表现内隐。我认为都有表现的倾向, 这受寻求赏识的内因作用。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他们的表现欲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外向型的儿童, 不可任其表现欲无限度膨胀, 以致热衷于自我表现, 滋生虚荣心;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评价, 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天真无邪, 不会害羞, 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表现得非常热烈。而到了初中, 变得害羞起来, 含蓄起来, 连课前的师生问好也越来越小声。课堂上的提问更是没有一点气氛, 以躲开老师的视线不被叫到为幸, 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喜欢表现。我要问:我们是否正确开发引导了?记着别让我们的孩子, 在你的面前不想、不能、不会言语了。你就不好引导了。

三、孩子的玩 (游戏) 就是学习

哪个孩子不爱玩!别认为玩耍就多么的可怕。玩耍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和情商的释放发育。

我记得, 小时候很愿意去学校, 找我的玩伴。我们的玩具很多, 不贵, 甚至就不花钱, 但很好玩。如有一种拆冰棍棍儿, 画一个圈, 将棍儿撒入圈中出圈换人, 如不出圈、就在圈内捡, 一次只能捡一根而且不需碰其他棍, 别的 (棍儿) 动了换人。这种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们的预测能力、耐心、观察力和判断力等。还如投沙包不仅能锻炼臂力, 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策略、社交能力等。踢玻璃球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1、2、3石头人”可锻炼孩子的反应力。

不同的玩有不同意义, 如旋转游戏, 孙瑞雪:儿童都有喜欢旋转的时期。蒙特梭利曾经说过:“运动除了增强体质外, 他对心理发展本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的研究也同样证明, 旋转对大脑的发育很重要, 它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 对写作、阅读也有帮助。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在复习课中采用“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时, 同学们为了有利的防御和能难住对手, 会更细的读书、更努力的背书, 更主动的学习;

因此, 我要说:“孩子玩吧!玩吧!不是错, 再大的孩子都有玩的需要”!玩耍是培养孩子对生活经验学习、理解、运用的生存过程, 也是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爱玩才能爱学、会玩才会学习, 玩中有学、学中有乐!真正会玩的孩子是不会去学坏。

参考文献

[1]《孩子教育指南》王宇

[2]《朱永新经典教育集锦》

篇4:为什么青春期孩子总爱发脾气?

A发脾气其实是情绪发泄的一种,然而情绪人人都有的,只是表现方式不一样罢了。如之前讲过,青春期本身就是情绪波动较大阶段,这是有一部分生理原因的,父母应该多些理解和接纳。另外,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這些情绪的显现都有一定的“信号”作用,就是心理或生理有哪些不舒服了。父母们要去弄明白这个原因,而不要在意发脾气本身的行为。

其实孩子发脾气有很多原因,以下就总结几点:

一、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迁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给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二、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三、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对某一件事孩子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家长切记自己不要经常发脾气。有一次在商场的玩具部,有个妈妈突然抬高声音说:“上个星期刚买过,又要买。”不买就是不买,给孩子讲清道理就行了。可她的方法有点走样,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着孩子向外走,孩子则闹着往里拽。妈妈脾气大发,啪啪打了孩子两下,孩子哇地哭了起来。于是,这个妈妈不由分说拖着哭着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这么一个好发脾气的妈妈,不想让孩子发脾气都难。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篇5: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2、这篇课文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真正懂得钉子可以拔出来、洞却补不上的内在含意。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以致用。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收益。

1、根据音节写字,再组词。

平(平地)

píng坪(草坪)

苹(苹果)

评(批评)

2、填空。

一(盒)钉子一(段)时间一(个)木桩

一(个)孩子一(把)锤子一(件)事情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批评—(表扬)错误—(正确)深—(浅)

难受—(舒服)新—(旧)前—(后)

4、猜一猜。

一个老师不说话,肚子里面学问大。

有啥字儿不认识,你就快去问问它。

打一学习用具(字典)

一精彩教学实录节选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孩子,他很爱发脾气,所以人们都叫他是爱发脾气的孩子。(板书课文题目)

2、读课文题目,质疑。

(二)精读课文

1、自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或还有什么不懂?

2、指名分段读第2~4自然段。

(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2)爸爸发现木桩上的钉子有什么变化?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再议一议。

(3)齐读第4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读第5自然段,问:男孩儿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质疑问难。

2、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业

1、读一读课文或讲一讲这个故事。

2、写一写: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你会怎么做?

二儿歌

乌龟怪脾气

乌龟怪脾气,见谁都不理。太阳红艳艳,乌龟忙爬山。

蜗牛说:“山路陡。”乌龟不理蜗牛。青蛙说:“山路滑。”乌龟不理青蛙。

乌龟爬到半山腰,四脚一滑喊:“不好!”山路好像大滑梯,一滑滑到山谷底。

篇6:《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设计

语文第1自然段讲男孩儿爱发脾气,朋友越来越少。第2至4自然段介绍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毛病的经过。后来男孩儿的爸爸要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一颗钉子,不生气了,再把钉子拔出来,男孩儿答应了。刚开始,木桩上钉很多钉子,过了一段时间,钉子少了,后来几个星期才有一个新钉子。最后,男孩儿把钉子、锤子交还给爸爸。他不再乱发脾气了。第5自然段讲男孩儿改掉毛病的原因:他体会到发一次脾气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就像一个无法填平的洞。

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地描绘男孩儿把钉子、锤子交还爸爸时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画面上男孩儿身后的木桩上一个个无法填平的洞说明了发一次脾气带给别人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揭示了要学会自控的做人的道理。

课文有4道练习题。第1题朗读课文,说说男孩儿道了歉,为什么朋友还是越来越少了。目的是理解主要内容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时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第2题是读准多音字的练习。星号题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说一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着眼于思想上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脾、遇、稍、歉、批、钉、锤、桩、段、初、控、制、填、震”14个字,会写“院、顺、经、钉、错、解、难、受”8个字及以下词语:院子、不顺心、已经、钉子、难受。认识“角字旁”。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的道理。

(三)能正确填写多音字的读音。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略)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4个生字,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些生字,教学时,可根据这些字音、形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稍、锤、桩、初、制、震”要读翘舌音,其中“震”是前鼻韵母,“桩”是后鼻韵母,要分辨清楚。

“填”可引导学生与“真”比较。

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左右比例,正确书写。

“受”字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与“爱”字区分。

(三)朗读指导

本课生字较多,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做示范,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感悟读法。课文中“冲”“钉”均为多音字,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正确读音。

第1自然段“我不是已经道歉了吗?”要读出满不在乎、不耐烦的语气。

第2自然段“下次你再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一颗钉子。”教师要示范,首先读准“钉”(dìng)“钉”(dīng)子的音,再读“再”“就”“钉”“钉子”这些词语,读出强调的语气。

第4自然段,“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要读得慢些、强调些,让学生感受到男孩儿改毛病的过程是比较长的。

第5自然段“不需要”“可以控制自己”“不再”要读得有力、语气坚定,表示男孩儿彻底改掉了坏毛病。

第6自然段“很大的震动”“非常难受”“又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要读得稍重些、慢些,表达男孩儿难过、内疚、震动的内心感受。

(四)理解感悟

本课第2至第5自然段介绍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的经过是故事的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读书、思考:1.爸爸交给男孩儿钉子、锤子的用意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爸爸的发现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男孩儿说的话含义深刻,小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启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插图观察、想象,围绕“发脾气和钉钉子有什么关系?你对男孩儿说的话有什么感受、想法?”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实践活动

1.联系实际议一议:平时你有没有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的时候,读了这篇课文以后,应该怎么做?

2.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本课建议用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注意读通、读顺。

3.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4.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

(二)理解感悟,细读课文

1.读第1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内容,交流解决。

2.指名分别读2至4自然段。

(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2)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议一议。

(3)齐读第4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读第5自然段,思考讨论:男孩儿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

(三)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练习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四)认读生字,指导写字

篇7: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脾、遇、稍等8个“会认字”,会写6个字,认识“角字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正确填写多音字的读音。

3、运用多种方法在具体环境中理解词语。

4、通过读书体会“小男孩是个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重点:

1、认识脾、遇、稍等8个“会认字”,会写6个字,认识“角字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正确填写多音字的读音。教学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在具体环境中理解词语。

2、通过读书体会“小男孩是个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准备:PPT

字卡 词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午好,听说文昌宫二年二班的同学非常聪明,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一节课。老师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王,你们可以叫我王老师,我是一个喜欢孩子的老师,你能像老师这样介绍你自己吗?找(2——3人)

2、这节课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爱发脾气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学习(脾)

什么是爱发脾气呢?(就是爱生气)我们看看课文围绕爱发脾气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添字。②、用序号标出自然段。③、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带拼音读会认字。

(2)圈一圈,认一认,把文中的会认字所带的词读一读。(3)小组合作读会认字。

三、品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质疑:课文的哪一部分讲了这个男孩爱发脾气啊?(第一自然段)学习遇 稍

批 区别:稍——梢

2、请你读一读,找一找,哪句话能说明他可真是个爱发脾气的孩子。(生读第一自然段)

(1)、你找到了吗?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有个男孩儿……大发雷霆)(2)你能告诉大家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他可真是个爱发脾气的男孩吗? 生答:稍有,大发雷霆等

师:对,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这可真是个爱发脾气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你的声音,让大家听出来他的爱发脾气呢?(生有感情的朗读)

5、同学们,你们说,这样爱乱发脾气的孩子,他的朋友会多吗? 可是这个男孩面对自己的这个缺点,面对爸爸的批评,他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满不在乎)你能为大家读读这个句子吗?(预设:爸爸……不是已经道歉了吗?)

什么叫“满不在乎”?(预设:完去不放在心上)

那你能学学这个男孩,用一点也不在乎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谁来试试? 5、这么爱发脾气的孩子,却对自己的缺点满不在乎,他以为,虽然做错了事情,只要道歉就可以了,可是,这样真的就可以了吗?(预设:不可以)教师小结:对于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爱发脾气,聪明的爸爸采用了独特的方式,帮助儿子改正这一错误做法(读第二自然段)

6、爸爸用了什么办法呢?(生答:发脾气就在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把钉子拔出来)。学习钉

桩。学习多音字(钉)

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读音。男孩儿在木桩上钉()了一颗钉()子。

7、男孩到底有没有理解爸爸的用意呢?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智力大冲关。第一关:我会读。第二关:词语花篮我会读。

第三关:课文内容我会填。(自己先读一读、填一填)

小男孩爱(),爸爸批评他,他却()。爸爸针对他的坏脾气想了个办法,就是下次再()时,往木桩上(),想()时再拔出来,小男孩不()爸爸的用意,还是点了点头。

第四关我是阅读小能手。(轻声读一读)

一次,我和小明在教室玩,看见前面有一把小铁锤和几根钉子。于是取了过来,就像在木桩上一样,学着在桌子上钉钉子。老师批评了我们,我们向老师道歉。之后,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你们已经是少先队员了,要爱护公物,遇到稍有不文明的行为,要学会制止。

五、生字指导书写

1、读字。(引导学生从结构、笔顺、笔画既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字。(每个字怎么写?注意什么?)

3、范写。学生书空

4、描红。

5、仿写。重点指导院和解。

六、小结课文

小男孩有没有理解爸爸的用意呢?小男孩改掉了爱发脾气的坏习惯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七、板书设计:

19、爱发脾气的孩子

篇8: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我了解该情况后, 知道孩子的症状主要是因为老师处理不当所导致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惩罚并让她代同学受过。这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是很大的, 这超过了一个小学生所能承受的限度, 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责和挫败感, 进而导致了恐怖和焦虑, 这种情绪如果无法排解, 就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愤怒, 最终导致莫名地发火、摔东西, 以排遣焦虑。

于是我们约了见面的时间。她母亲领她来, 她显得怯怯的, 问她时话也答得很小声。为了打消她的顾虑, 我叫她母亲暂时避开, 让我俩单独谈, 并尽量用温和的语言与其交流。我告诉她在这里可以完全放松, 她什么话都可以说, 甚至可以发脾气、摔东西。说着, 我递给她一个毛绒玩具, 说她不高兴的话就可以摔它。听后她笑了, 情绪也明显轻松多了。她问我:“老师, 你真的可以允许我这样吗?你怎么不像我们老师那么凶?”我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 也都有他处事的方式, 你考试没考好, 老师批评你是为了激励你, 但是他让你也代别人受罚, 这不一定有道理, 是不是这一点让你觉得自己很失败, 你因此很恼怒, 所以总想发脾气?”“老师, 你说得太对了!我觉得我自己很笨, 怎么就考不好, 我很讨厌自己。我也很想努力回到从前, 可是现在一想到学习, 脑子里面就会出现老师打我的情景, 心里就开始烦乱, 不知道该怎么办, 手里如果有什么东西就会去摔……”“老师知道了, 老师会帮助你, 你不用怕。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你会成为你所希望的那样的。现在请你慢慢的闭上眼睛, 深深地吸一口气……”我看娇娇已经对我建立了信任, 就开始对她做了一些催眠令其放松, 在进入潜意识状态之后让她回想以前学习好的时候的情形, 让她描述那时候的心情、和周围同学的关系, 让她认识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而且这种美好是可以持续下去的, 她还是以前那个自信、开朗、乐观的女孩, 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她, 她在学校里过得很开心。经过这样的催眠暗示之后, 她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对自己负面评价明显减少。我又继续告诉她:“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那样处理问题, 老师只是偶尔那样做, 或许碰巧他当时心情不好, 你没有必要为他的一时冲动而背上永远的包袱。这只是你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会很快过去, 不会影响你的成长轨迹, 你的人生照样还会按着原来的道路前进, 你依然是那个优秀的女孩。”

听后, 她脸上有了笑容, 第一次的谈话治疗基本打开了她与人交往的屏障, 她开始接纳别人并愿意与人沟通, 也渐渐打消了她对自身的负面评价。之后又进行了两次治疗, 主要是针对她对人感觉恐怖和考试焦虑做了系统脱敏和放松治疗, 之后她基本恢复了正常状态。

篇9: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坏脾气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解一些有效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2.知道好情绪有利于健康。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爱发脾气的菲菲》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故事音频。

2.优美的音乐、布娃娃等。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爱发脾气的菲菲》,帮助幼儿理解坏脾气的不良影响。

2.引导幼儿分组体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学会合理宣泄。

说一说、唱一唱、听一听、做一做等。

3.音乐游戏:“碰一碰”。

在和好朋友一起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的情绪,知道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

活动延伸:

1.我的情绪小档案:用多种方法记录自己一周内的心情,如脸谱、线条、颜色等,并分享自己产生这些情绪的情境及解决办法。

2.请幼儿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可以到区域“好心情加油站”中,用了解到的方法宣泄情绪。

3.请爸爸妈妈在家里也能够在孩子发脾气时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教学反思:

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脾气不好,经常因一点小事无缘无故大发雷霆,虽然事后他也后悔,也会道歉,可他的朋友还是越来越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他知道发脾气给人造成的伤害是没办法弥补的,他改掉了这个坏毛病,遇事能有自控能力,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篇10: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

有时父母正在忙于别的事时,宝宝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会借故哭闹。这时如果有可能的话,父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宝宝玩一会儿。

原因之二:为了达到目的

如果得不到某种玩具、食物或外出游玩的机会等,就会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宝宝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前有过成功的先例,所以宝宝若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坚决制止,绝不姑息。若已形成了习惯,要纠正也不算晚,方法是对宝宝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坚持到底,对宝宝的哭闹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忽视”的办法,即任其哭闹。宝宝有了几次“失败”的经历后,这种习惯会慢慢消失的。

原因之三:受父母影响

如果父母的脾气本来就不好,宝宝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此外,父母教育态度不一,一个管教,一个袒护,这会使觉得宝宝有了“靠山”,也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就只能要求父母首先从自身做起了。

原因之四:逃避责任

宝宝犯了错,怕受到父母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其注意力。对这种情况要区别对待:若是宝宝无意中犯的.错,父母就不必责怪他,告诉他下次注意即可,若是有意犯的错误,则还是要进行批评,让他认识到哭闹并不能逃避责任。

原因五:感到恐惧或受到伤害

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大部分愤怒来源于恐惧。当一个人感觉受到威胁,无论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是价值观受到威胁,都会本能地感到恐惧,继而转化为脾气,宣泄出来。

篇11: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设计

1、认识14个“会认字”,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认识“角”字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乱发脾气。

二、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设疑

1、出示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

2、提问:看了课题之后,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分小组读课文,互相正字音。

4、自由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然后拼读两次。

2、自主识记生字,并想想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指导学习偏旁“角”。

4、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

顺:左边是川字,右边是页字,这个字再田字格中左右两边大小要均等。

经:左边是绞丝旁,右边的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点,下面是工字。

钉:这个字要写得左高右低,金字旁第五笔竖提不能凸到第三笔横的上方。

解:左边是角字旁,右边上面是刀,下面是牛字。

受:上中下结构,上面是爪字头,中间是秃宝盖,下面是又字。

5、学生书写。

6、评议学生的作业。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把那个男孩子叫做“爱发脾气的孩子”。

2、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后来又不发脾气?

3、指名分别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小组讨论:小男孩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它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的时候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4、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什么变化?

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再议一议。

5、朗读第四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6、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男孩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

7、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拓展延伸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收集到词语花篮中。

板书设计:

乱发脾气——失去朋友

爱发脾气的孩子 钉上钉子——无法填平

篇12: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关键词:反思,师德修养,热爱学生

不觉中已经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了, 回首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 感慨颇多。

毕业后, 我被分到宝鸡县干了两年, 参加教学竞赛, 在县上也获得了名次, 受到了表彰, 回来后上了一节全乡公开课, 可以说春风得意, 俨然一位老教师。向市区调动时, 一次去金陵中学试讲, 坐在办公室备课时, 信心十足, 没有一点紧张。上课前, 我站在教室门口, 面带微笑地看着校长等听课的三人从面前走过, 没有一丝不安。然而, 铃响了, 就在我一只脚刚踏进教室的时候, 我的汗一下子涌了出来。现在想来, 讲的是什么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只记得我的挥汗如雨, 只记得不停地去扶那已经挂不住的眼镜, 可以说狼狈至极。虽然现在已经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 我却始终不知道那时为什么会这样。刚进入陕西省宝鸡市石油中学时, 我在初中代课, 一直当班主任。那时的我年轻气盛, 只知道老师的权威, 很少想到学生的情况, 做过一些伤害了学生情感的事, 每每令人懊悔。

还记得一次班上搞活动, 学生们让我背对全班同学坐着, 从他们准备的盒子里任意抽出一张写有班上同学名字的纸条, 不准说名字, 我描述这位同学的特征, 由同学们猜。我记得抽到了一位姓党的同学, 这是个较为淘气的男孩。我随口说道:“他胖胖的, 是一个经常给我惹麻烦的人。”立刻有人说出了他的名字。我得意地回头一看, 那张表情复杂的脸, 那双闪过一丝痛苦的眼睛, 永久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虽然当时似乎已忘记, 十多年后, 那双眼睛却时时闪现, 提醒着我学生也有尊严, 他们需要爱护。我严重地伤害了学生, 这种懊悔恐怕会伴随我终生, 它会时刻警醒着我。

“5·12”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当时情景还宛如昨日。本校的教学楼是一座11层的高大建筑, 共有初高中学生3000多人, 巍巍秦岭就在市区南面。地震之时, 教学楼大幅摇摆, 有数个教室、办公室中的灯管、电扇掉落, 形势危急, 但广大师生相互帮助, 撤出教学楼, 无一人伤亡。老师们组织好学生陆续回家, 直忙到夜幕降临。对于家远的住宿生, 学校精心安排, 每日都有老师值班, 保证学生的安全。后来复课时, 也经历了数次余震, 在摇摆中, 师生安然处之, 稳定后继续上课的情景已经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2009年的金秋, 我又迎来了一批高一新生。国庆刚过, 喜悦还未消散, “甲流”已不期而至, 短短数天, 学校已发现20余例, 本校成了宝鸡第一所因“甲流”被迫停课的学校。停课期间, 全体教师正常上下班, 每日两次电话联系自己分管的几十名学生, 随时了解学生的体温情况。现在虽早已复课, 每日三次检查体温的工作还将持续下去, 可能还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又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件难忘之事。

“身教胜于言教”, 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真正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 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 用高尚的德行来感化学生, 用大方的仪表来影响学生。

作为教师,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问、知识、技能、本领, 更要用良好的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 去感召学生, 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因此, 必须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则把“爱孩子”看成重要的师德品质, 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 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少的对学生的爱, 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 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功能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用爱去启迪学生的智慧, 用爱去塑造学生的心灵, 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合乎教师美德的完整的教师之爱。热爱学生也是师德的关键, 一位教师是否爱学生, 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没有这个基础, 师生就缺少共同语言, 感情就不能融洽, 教育就难以奏效。教师对学生之爱, 胜过父母之爱、友人之爱。对学生的爱, 一方面应表现在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另一方面, 还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不轻视“差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 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 丹心一片, 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师应像是一支通体透亮的红烛, 燃烧自己, 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篇13:爱发脾气的孩子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年月日 第周 星期第节 学习内容:19,爱发脾气的孩子课型第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谈一谈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之后,心中会想写什么。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拼读识字书写中学习生字。

2,在朗读中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明白发脾气的坏处。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媒体:PPT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是温顺懂礼貌的孩子,另一个是爱发脾气的孩子。

2、让学生说一说,看了这段录像,你喜欢哪个孩子,再谈谈自己发脾气时什么样的?

3、板书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

4,自由谈谈自己爱发脾气吗,发脾气时是涩会那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用课件的形式来让学生填空,这样能减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压力)

2、学生汇报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再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2、自主拼读生字。

3、同桌交流认读情况。

4、出示带生字的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强调多音字“钉dìng”、“dīng”(教师可以小结:动作读dìng事物读 dīng)

巧记生字:

院:局部完成顺:第三页经:绞丝旁,久没撇,工下藏。钉:碰到钉子打出手 错:昔日得金,来路不明。解:一头牛,长得怪,头顶刀,角在外。

难:双集各去一半。

受:帽上有爪,帽下对半藏。

形近字:脾 和 啤稍和悄 批和枇

识记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分析字形特点。

3、自由总结识字方法,并识记。

篇14:孩子总是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老做不好一件事,心里着急,就容易发脾气。你可以教他怎么做。比如,积木老是滑下来,可以教他怎样取得平衡;投球老投不准,接球又接不住,可以教他投掷,接应时,手的放和收的技能等等。

孩子提出的要求,能满足的就尽量满足。比如夏天他想吃冰淇淋,你就让他吃一个:但冬天冷,他想吃就不能给。成人认为是无理的要求,但孩子却认为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没有无理和合理的区分。你要教他区分。

篇15:教学反思: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1、本节课我能够很好地利用学生们喜欢的游戏《请你跟我学》,学老师的动作、表情,语言力度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快乐的因素。

2、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3、歌曲处理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体现了集体合作的精神。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对有些表现不好的同学鼓励的还不够及时

篇16: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反思

一、亲历知识的产生———激发学习需求

课始, 吴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队进行拍球比赛, 每队选3人, 在5秒钟之内拍球。老师拿秒表帮助计时, 并在黑板上记录成绩。当甲队以拍球总数25下的成绩超过总数只有19下的乙队时, 吴老师在甲队的欢呼声中提出自己加入乙队, 并在5秒钟之内拍球9下, 这时, 乙队的总数由于加入了吴老师所拍的9下而变为28下。吴老师重新宣布:“比总数, 乙队胜利!”这时, 学生产生了矛盾冲突, 认为甲队只有3人比赛, 而乙队却有4人, 这是不公平的。吴老师抓住时机, 告诉学生:“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比如说, 三 (1) 班和三 (2) 班人数并不相等, 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比较出这两个班某一项成绩的高低吗?你有没有更好的一招?”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此刻太需要一个能在总数无法比较高低的情况下, 又能公正地反映两队实力的“数”了, 果不其然, 这时有学生提出“要把总数平均分, 有几人就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这样“平均数”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就在学生的活动和思考中油然生成。

数学老师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惑:自感上得认认真真, 扎扎实实的一节课, 乐观地认为学生都学会了, 可批改作业时却大失所望。我上“平均数”这节课时, 按照“出示例题———分析条件问题———引导列式计算———总结规律:总数÷份数=平均数”这个模式来教学, 规律总结出来以后, 马上机械地在一个平台上反复进行训练。训练题目不仅是书上有什么就做什么, 还增补习题进行训练, 我一直认为这样的教学很扎实。可练习中只要是稍有变式的练习, 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 学生的错误率就很高, 我当时没往深处想, 只是归结为“学生读题不认真, 计算粗心”。观摩了吴老师的这节“平均数”的教学, 使我猛然醒悟:练习中要求算“平均数”就盲目算, 可“平均数”到底有些什么作用?学生是否理解“平均数”的真正含义?这些数学知识的本质问题都被忽略了。对照吴老师的课, 我不禁汗颜无地。

反复琢磨吴老师这节课中“拍球活动”这个环节, 我也反复推敲:数学教学的“根基”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公式、定律, 能解决固定模式练习题吗?这恐怕是不可饶恕的误解。吴老师自己也曾反思:“如果我们重视的只是学生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这一知识点, 急于把规律抛给学生, 把教学的‘桩’打在了数量关系式上, 天真地以为孩子只要掌握了这个数量关系式, 就能解决求平均数的所有问题了。可是我们忽视了孩子对平均数理解, 忽视了八九岁的孩子对平均数的认识和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平均数?这才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因此, 我们以成人的心理认知去设计的所谓精彩教学, 其实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无意义的。讲了半天, 练了半天, 学生会做题, 会考试, 能拿高分, 但是孩子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什么是平均数, 只是充当了做题的工具。”我们从吴老师“平均数”的教学过程应该感悟到:数学教学要扎实有效, 要让学生学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就要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对知识的强烈需求, 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水到渠成地理解每一个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 自己“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再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这才是数学教学的要基。

二、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知识的价值

平时我们上“平均数”, 在知识规律出来以后就反复做书本上的习题, 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 把目标定位在会利用公式计算所给数据的平均数, 关注的是书本上的知识, 是学生会不会做题, 会不会解答考试题。吴老师在“平均数”的教学中, 给我们呈现了完全不同的练习过程:

1.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 (浦东机场) 日均起降航班达379架次”吗?

2.“上海磁悬浮列车周一至周五的日均客流量为4000余人次。”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每天不多不少, 是整4000吗?

3. (课件出示) “五一”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日均门票数统计图 (图略) 。

师:看到这幅统计图, 你知道了什么?

4. (课件出示) 2002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表 (表略) 。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这三个算式哪个对?

5. (屏幕出示画面, 教师配以画外音)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 穿过一片土地, 平均水深110厘米, 你们看, 小明来了!他说:“我不会游泳, 但是我的身高是135厘米, 如果我在这条河里玩耍, 我有没有可能会遇到危险?”

吴老师设计的这几道练习题着眼于经历、体验、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 关注的是学习过程, 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思考, 学会解题的策略, 同时也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道练习题都注重结合生活实际, 让孩子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学生学得有味道, 不枯燥。比如“小刚家的用水问题”、“小明会不会有危险”等, 都是孩子们熟悉而感兴趣的问题, 孩子们用平均数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 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同时, 吴老师设计的这些练习题都具有延展性。例如:如果你是自然博物馆馆长, 看到这个信息, 你有什么想法?严重缺水地区和小明家日平均用水量的比较 (见数学课本插图略。) 这些情节的设计使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 更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吗?如果你问孩子们这个问题, 你会得到什么答案呢?在吴老师的课堂上, 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这源于吴老师的教学艺术。

1. 吴老师巧妙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平均数”这节课中, 从导入、讲解引导到练习、归纳小结的每一个环节, 吴老师都设计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 特别是拍球活动, 吴老师还亲自参与其中, 真正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她把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情趣多而意味深的游戏, 顺着游戏的开展不断激起学生思维的矛盾冲突, 在活动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以情导知, 以知促情。

2. 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吴老师的课上, 我们看不到她对孩子的否定, 更没有批评。在解决“估计北京自然博物馆5天平均每天售门票大约多少张”这个问题时, 有几位同学估计得离谱了, 平均数超过了最高售票数, 吴老师没有及时做出评价, 而是等到结果出来后她才说:“估计3000张那位同学在哪儿呢?没关系, 过来, 过来。估计5000张的是谁?4900张的那位在哪里…… (请4名估计不够准确的同学上前) 我们一起讨论问题嘛, 学习就允许我们出问题, 你们不想跟同学们交流交流吗?他们估计的那个数跟我们验证的结果差不多呀!请他们把经验介绍给咱们, 好吗?”不急于纠正, 不急于总结, 她总是以热情的鼓励和巧妙的疏导, 与孩子们同喜同忧, 她总是能够发自内心地欣赏每一个孩子, 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她不但关注成功的孩子, 更关注出现问题的孩子, 给他们的是真诚的期待和重新跃起的机会,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扬起自信的风帆, 积极进取。

“吴正宪的数学课, 就是一个个美丽的‘陷阱’, 是一首首美丽的诗, 学生听了不由自主‘深陷’其中;教师听了也不禁流连忘返。”[1]的确, 吴正宪老师的这节“平均数”数学课,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庆幸, 自己也是一名数学教师;我庆幸, 在我们这支队伍中有吴老师这样的榜样。我真想听到孩子们说:“上数学课真的很好!”“我们爱学数学!”

参考文献

篇17:爱说话孩子的教育反思

儿童在游戏中,只要他能够说话,是很想说话的。游戏和说话是儿童这时生活的要素,因此,处在人的这一发展阶段上的儿童,视每一个事物是有生命、感情和言语能力的,并相信每一个事物都在听他说话。这正是由于儿童开始把他的内在本质向外表现,所以在他看来,他周围的其他一切东西也能进行与他相同的活动,不管它是一块石头或一块木头,不管是一棵植物、一朵花或一个动物,都是如此。 这样,对于这一阶段上的儿童来说,正如他的生活本身得到发展、他同父母和家庭的生活得到发展以及他同一种对于他和对于这些与他共同生活的人来说崇高的、看不见的力量处在一起的生活得到发展一样,特别是他在――像他感觉到的那样――包含着同他相同生活的自然中以及同自然一起的生活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父母和家庭的其他成员在这时必须把儿童在自然中和同自然一起的生活,同自然中明确的、无声的事物一起的生活作为儿童整个生活的关键来加以培育。而这一点,特别应当通过游戏,通过儿童游戏的培育来实现,而这种游戏在最初仅仅是自然的生活。

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这一时期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它是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是内在本质出于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向外表现,“游戏”一词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游戏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同时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所以游戏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同周围世界的和平相处。一切善的根源在于它、来自它、产生于它。一个能干地、自发地、平心静气地、坚忍不拔地、直到身体疲劳为止坚持游戏的儿童,也必然成为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不就是这一时期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吗?

上面已经说过,这一时期的游戏并非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它有高度的严肃性和深刻的意义。培养它、哺育它吧,母亲!保护它、关心它吧,父亲!用一个真正懂得人类本性的人的平静而敏锐的眼光来看,在这一时期儿童自发选择的游戏中显示出他未来的内心生活。这一年龄阶段的各种游戏是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平静的还是充满风浪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是功绩卓著的还是无所作为的,是迟钝而优柔寡断的还是敏锐而富有创造的,是麻木不仁、畏首畏尾的还是富有远见的,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是和睦待人的还是生性好斗的,是惹是生非的还是给人安宁的。他将来对父亲和母亲、家庭和兄弟姊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因为儿童的生活在他自身中和与他自己,在家庭成员中和与家庭成员,在自然和上帝中和与自然和上帝,这时还完全是统一不分的;因而,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几乎不知道哪一种东西对他更为亲切――是花朵呢,还是他自己对花朵的欢乐,还是当他把花朵带给母亲、带给他的父母时给予他们的欢乐,还是把花朵赐给人类的亲爱的造物主使他模糊地预感到的那种欢乐。谁能分析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如此丰富地感受到的那种欢乐呢。假如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遭到损害,假如存在于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最大的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或至少防止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片面性。

[爱说话孩子的教育反思]

★ 上课说话检讨书

★ 上课说话检讨书范文

★ 上课说话检讨书150

★ 上课说话保证书

★ 检讨书上课说话200

★ 上课说话检讨书800字

★ 上课集体说话检讨书

★ 上课全班说话检讨书300

★ 上课说话检讨书1500字

上一篇:妇女代表大会学习情况下一篇:解黎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