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2024-04-21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精选12篇)

篇1: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很容易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有些父母就一直在抱怨自己家的孩子,脾气太大了。只要没有按照宝宝的心意办事,他们就会又哭又闹,大发脾气,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很头疼,为什么宝宝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家长们应该要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宝宝发脾气的原因,以及家长如何引导的一些方法吧!

1、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

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孩子经常发脾气怎么办?

2、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

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3、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4、因为不能延迟满足而发脾气

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以上是我们关于宝宝总是发脾气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出了以上孩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的,家长们在当中也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更加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引导,相信宝宝就会慢慢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的。

★ 父母莫为面子误孩子一生

★ 托班数学教案:豆孩子要回家

★ 以回家为题的散文

★ 以回家的路为话题的作文

★ 高中以回家为话题的作文

★ 家长为孩子准备颁奖词

★ 给孩子办护照授权委托书

★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学舞蹈?

★ 父母祝愿孩子的话

★ 父母祝福孩子六一儿童节祝福

篇2: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有时父母正在忙于别的事时,宝宝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会借故哭闹。这时如果有可能的话,父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宝宝玩一会儿。

原因之二:为了达到目的

如果得不到某种玩具、食物或外出游玩的机会等,就会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宝宝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前有过成功的先例,所以宝宝若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坚决制止,绝不姑息。若已形成了习惯,要纠正也不算晚,方法是对宝宝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坚持到底,对宝宝的哭闹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忽视”的办法,即任其哭闹。宝宝有了几次“失败”的经历后,这种习惯会慢慢消失的。

原因之三:受父母影响

如果父母的脾气本来就不好,宝宝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此外,父母教育态度不一,一个管教,一个袒护,这会使觉得宝宝有了“靠山”,也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就只能要求父母首先从自身做起了。

原因之四:逃避责任

宝宝犯了错,怕受到父母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其注意力。对这种情况要区别对待:若是宝宝无意中犯的.错,父母就不必责怪他,告诉他下次注意即可,若是有意犯的错误,则还是要进行批评,让他认识到哭闹并不能逃避责任。

原因五:感到恐惧或受到伤害

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大部分愤怒来源于恐惧。当一个人感觉受到威胁,无论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是价值观受到威胁,都会本能地感到恐惧,继而转化为脾气,宣泄出来。

篇3:浅谈孩子责任心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大多数家庭教育明显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许多家庭在孩子的家庭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幼儿时期就开始讲解小学的知识, 小学想让孩子提前学习初中的知识, 到了初中让孩子学习高中知识, 什么都要孩子提前学习。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一味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 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 而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特别是高中的孩子, 更是以学习为主, 家长什么家务也不让孩子做。我曾经与一名“优等生”家长谈话, 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同时, 提出孩子不爱做值日, 集体荣誉淡泊。家长不以为然地表达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 值日他们在家都不让孩子干, 天天光会做值日, 有什么出息。这样, 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 反而适得其反, 孩子缺乏责任心, 这种有失偏颇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论还可能因没法达到预期的结果而产生不良的影响。

2. 过度的溺爱。

现在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 六个人围绕一个孩子再转。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对孩子百般溺爱, 衣食住行, 大大小小事务, 一概包揽。使孩子觉得一切得来很容易, 而缺乏感恩教育。不知道感谢别人的给予与帮助, 认为地球只围绕他转, 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有时爸爸管孩子, 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 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 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 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 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 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 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 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家庭的溺爱直接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膨胀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 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 难以健康成长。

3. 矛盾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中冲满了矛盾, 家长教育孩子要“孔融让梨”。另一方面有把什么好的都给孩子。让孩子到学校听老师的话, 但一听孩子说老师不好, 不问缘由的和孩子一起说老师的不对。让孩子好好学习, 实现他们未实现的理想, 自已却从未为理想努力。家长教育孩子要勇敢, 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但孩子只要一摔倒或遇到挫折, 家长立刻又会找个理由, 规避责任。这使得孩子具有了两面人格, 无所适从, 使得孩子缺乏责任感。

二、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建议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这要求我们转变家庭教育理念, 特别是培养孩子责任心。

1.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言行一致。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 一大家子围绕一个孩子转, 这就要求年轻的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保持一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要使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取得真正实效, 一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做到正确意见大家都支持, 错误做法大家都制止, 并给孩子讲清道理。同时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 这样全家人紧密配合才能形成一股统一的教育力量, 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使孩子始终得到正确行为和思想的引导, 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二是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 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实际情况来开展教育。

2.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 学会对自己负责。让孩子心中有他人, 学会对家庭负责。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洗碗, 打扫卫生等。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学会感恩父母。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 而不是去逃避或推卸责任。总之, 责任感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上逐渐培养出来的, 只要抓住培养的时机, 定能将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充满责任感的人。

3. 和谐的家庭环境。

篇4:孩子脾气大,找准原因再想法

案例一:桦桦的妈妈这几天正闹心。原因是她的儿子4岁9个月,性子急,爱发脾气。比如: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就对着那个东西发脾气,责怪那个物体;干一些比较精细的动作,干几下如果还干不好就烦就闹了;有时达不到他的要求他也又哭又闹。虽然快五岁了,但去幼儿园还是不停地哭叫,不吃也不睡,即使睡在妈妈身边,桦桦也会总是从睡梦中惊醒,紧张地哭闹“我不去幼儿园……”一提到幼儿园,他就四处找东西摔打。

案例二:小峰是一个四岁的男孩,半年前因父母工作调动换了一家幼儿园。为了帮助小峰尽快适应新环境,老师开始对他很关心,但是随着新的小朋友的陆续入园,老师的关注度逐渐减少。一个月前,老师发现,小峰越来越爱发脾气了,动不动就打小朋友,还抢夺别人的玩具。这个身体瘦弱、个子不高的好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小霸王?老师向家长反映后,小峰的父母也多次劝说教育,但收效甚微。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孩子爱发脾气归结为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当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如完全归结在这方面,则有失片面。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尤其两三岁以后,脾气似乎越变越大:想要的玩具,你不买,他发脾气;他想出去玩,你不让,他发脾气……面对像“小暴龙”一样的孩子,许多家长费尽心思也想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情绪反应,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发脾气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孩子从出生不久,一旦挨饿、生病,他会满脸涨红地大哭,他们最初的这种情绪反应多和生理需要有关。但随着年龄增长,情绪也进一步发展。尤其两三岁进入第一个叛逆期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增强,不满足的情况时常发生。然而,受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限,一旦不遂己愿,他们很难通过语言与大人沟通,表达不满情绪,往往只能“大动肝火”。到了七八岁,孩子又进入另一个阶段,开始强调独立性,很高调地向世界宣布——我长大了。但是在家长眼里,孩子依然是一个各方面都需要细心照顾的“小豆豆”,因此冲突不可避免。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积极和消极情绪,孩子也不例外。偶尔发发脾气,是极其自然的情绪表达方式,因此家长要允许孩子发脾气。

既然说孩子发脾气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莫非家长就可以不管不问?也不是。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情绪调节、控制能力,如果家长不及时引导,让他一味用“发脾气”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不仅有损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以后的人际交往、家庭和社会关系。因此如果孩子过多地、没理由地发脾气,我们也需要合理的来引导。

一是合理“冷处理”,暗示孩子发脾气达不到目的。如果孩子发脾气想要求什么,一定要“冷处理”。一定要等他不哭之后(等他改变了行为方式之后),再满足他。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哭不是办法,哭不能迫使父母就范,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在不哭不闹和恰当表达意愿的情况下,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改变哭的习惯。如果孩子发脾气是属于那种无理取闹,假如父母给正在哭闹的孩子一些许诺、求他不要闹了,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对的,哭闹的做法很有效,很可能反而延长了孩子哭闹的时间,甚至以后会更多地采用发脾气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的父母担心孩子乱踢乱打会伤着自己,其实你只需把那些可能惹事的东西搬开就可以了。要让孩子感到父母很不喜欢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冷处理”就是告诉孩子父母不会因为他耍脾气而让步,他不停止发脾气就不会有人理睬。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发脾气,会让父母感到很难为情,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父母常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过激的动作(如打孩子),也可能会做出一些违心的承诺。无论如何父母不能乱了方寸,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尽快把孩子带离人多的地方,再心平气和地进行处理。

二是尊重孩子意愿并注意适当鼓励。如有这样一个事例:早上起床,6岁的明明正准备穿衣服,妈妈过来不问缘由,匆匆帮他穿好,他坚持要解开,重新自己来穿。可妈妈怕耽误上学时间而不肯,明明竟发起了脾气。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孩子有了独立的愿望,特别是在行为上要求独立时,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做事,也常用“不”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性。如果被家长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他们不仅会产生愤怒情绪而发脾气,还会挫伤刚刚萌发的积极性。为尽量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一方面,家长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行为,不要给孩子提出过多规定、要求,以维护孩子逐渐发展着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因为能力所限、做不好事而发脾气了,家长要多鼓励、引导,必要时为其做示范,然后让他独自再做一次,并及时予以肯定和奖励。

三是适当转移注意力,消除自我中心。如下面一个事例:最近,4岁半的游游特别容易发脾气,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玩人家的东西,别人不给,她就抢夺,而自己的东西却不肯借给别的小朋友玩,别人强行拿走的话,她就会大吵大叫,表现得很霸道。婴幼儿时期心理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显著的“自我中心”现象。家长不妨尝试这些方法:向孩子倾诉情感。明确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很高兴,你那样做,我会很生气等,并讲清楚为何会产生这种情绪。这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欢乐或痛苦,还能学到表达情感的词汇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孩子换位思考。比如遇到一个孩子摔倒时,让他回忆自己摔倒时痛苦的感受,从而换位体会他人的情绪。但是,如果孩子依然情绪激动,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宣泄方式,比如让孩子捶打枕头、撕纸、大吼等;或者放点音乐,进行户外运动,既是一种释放,也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篇5: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心理健康

一、父母过分溺爱孩子造成的。

心疼孩子,对父母来说,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记得有一个小故事说,让一对父母看幼儿园孩子,哪个最好看,这对父母看了又看,一致认为自己的孩子最漂亮,可见天下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态度了。爱孩子没有错,但是一味溺爱孩子,任其为所欲为,有求必应,孩子就逐渐学会了利用父母的弱点,来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对父母的教育来说,这是一种放纵失教的情形,会助长孩子们的暴躁性格。如一个小孩想有某某东西,但是父母并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孩子就大声哭闹,闹的大人心烦,于是就说,“好了好了。别哭了,烦死了,给你买。”虽然暂时制止了孩子的哭闹,但是在孩子心里留下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次还可以用这个招数。

二、孩子经常遭受挫折造成的。

挫折感也是孩子发脾气的主因之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都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愿望,他们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但却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这个时候,孩子会对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因此要发泄。这个时候孩子发脾气最容易指向一个人――自己的父母,因为最亲的人,是最能接受自己的人。这也就是我们为何常常发现孩子怎么无缘无故朝自己发火了的真正原因了。

三、父母潜移默化的榜样示范。

很多父母、或者老师遇事很容易大发雷霆,若父母或老师容易发怒,身边的孩子会模仿他们,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这好比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一样,孩子在大人潜移默化的“坏脾气”影响下,逐渐也养成了相似的性格。所以说,很多许多父母在儿女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有可爱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孩子在大人身上,既学到了好的一面,也同时拥有了不好的一面。

四、孩子身体劳累疲倦。

导致身体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等,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初中、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睡眠不够,长期下来体力不足以支持过久,身体疲累,令人容易发怒。

五、生理健康问题。

身体不适、生病了都会影响孩子情绪控制能力。一些孩子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亦容易失去自制能力。还有在生病期间,孩子受到的待遇特殊,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取消了,但在他头脑中并没有取消,他极端不适应,于是也会发脾气。

六、饮食状况不合理。

据科学研究证明,一些食物的过量摄入也会引起性格的改变,出现脾气暴躁的情况。如经常喝糖分高的饮料、经常食用巧克力等。

七、先天气质、血型的影响。

如胆汁质的孩子就容易发脾气。

篇6:孩子经常脾气不好可能另有原因

 核心提示:常常丢三落四,扣错扣子,爱“告状”、爱打架、爱发

脾气,如果你的孩子频繁这样,请不要一味责骂。他有可能患有感统失调。

常常丢三落四,扣错扣子,爱“告状”、爱打架、爱发脾气

如果你的孩子频繁这样,请不要一味责骂

开学三个月了,小学老师吴芳已经能够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哪些孩子是有“问题”的。和去年相比,今年有“问题”的孩子好像又增加了三个。

“小雨妈妈,我想跟你谈一谈,小雨可能患有感统失调。”

如此专业的四字名词,虽然有点陌生,但是这个年轻的母亲却隐隐感觉到心中猜测已久的事似乎应验了。

她一直觉得,自己已经7岁的儿子和别的小孩有点不一样:他从不主动和小伙伴玩,受了委屈也不主动说,某一时间段内会执着对同一事物感兴趣。

那段时间小雨迷上了一个叫植物大战僵尸的小游戏,小雨妈妈开玩笑地问道,“要是能成为里面的角色,你想当哪个啊?”小雨几乎没有多想,“我要当坚果墙,保护大家。”看着被“僵尸”们啃噬至挂泪的坚果墙,她想劝儿子两句,可是始终没有开口。

小雨还喜欢和年长的陌生人交流,可是一开口常常只会反复念叨着同一句话,让人不知所云。但记忆力倒是很好,譬如从鹭江地铁到机场南,要转3次线,坐16站地铁,他能准确无误地报出每一个站名。同时能背出来的还有两位数以内的乘法口诀,可是却连四乘四等于多

少都算不出来。

班上有着这些特点的孩子不止小雨一个。有着近20年小学工作经验的吴芳,把他们都归纳为感统失调。

患有这种症状的孩子大多没有智力问题,可是一些近乎被忽略的症状将像个定时炸弹一般左右着他们本应快乐的人生。

几乎过目不忘

长着单眼皮、薄嘴唇的小雨看上去健康可爱,套上一件小西服还有点像韩国的一位人气偶像。

今年刚刚7岁,从番禺到东山口的地铁坐过一次就能把站名倒背如流。妈妈带着去唱歌,听过一次的《最炫民族风》回家就能基本完整地唱出来。两位数以内的乘法口诀从来没有人教他,看了几次就能倒背如流。弹过一次的钢琴曲子,下次再弹几乎不用看琴谱。只有和他相处一段时间,才能隐隐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

他超强的记忆力似乎是机械记忆,熟读乘法口诀表的他说不出四乘四的答案。

他说话说不到重点,常常一句话颠三倒四重复多遍。

他“刻板”地执行每一个命令,说好晚上弹琴,下午绝对不弹。他从不主动说起自己的伤心事。有一次他挂着彩回家,妈妈问了很久都不肯说。直到走进一间密闭的小房子里,劝说安慰了30分钟后,他才告诉妈妈,被同学打的,只是他没有还手,也没有告诉老师。吴芳说,像小雨这样的孩子她带的两个班里有四五个,似乎比上一个年级增加了三个。由于有了经验,她对这些孩子不仅不会轻易责

备,还会格外关心。

不让孩子玩土玩沙或可致感统失调

小雨是戚元丽的病人。就在上周,她第一次见到了小雨。

她让小雨画一个小人,可是小雨却在纸上写出了一串数字。并且不断地为戚元丽出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每当这位短发的女医生答对时,小雨都会高兴地举起拇指,“答对了。”

戚元丽的初次判断是,小雨可能有感统失调症状,但明确的结果还要再测试才能得知。

和至今不明病因的自闭症不同,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专家已经有了结论。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即“感统”理论。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造成这种症状的先天性原因包括胎位不正、剖腹产等。后天的原因则更多,父母不够关心,不让孩子玩土、玩沙、在地上爬行或是过早使用学步车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患上感统失调。

“不让孩子玩土、玩沙?”这其中的一些造成原因,让记者都大吃一惊。

不易察觉的“病症”

只是和造成的原因一样,孩子们患病后的症状也常常容易被忽略。

也许只是经常丢三落四,也许只是常常扣错扣子,甚至不过是字

迹总是潦草点。这些孩子一般没有智力问题。

虽然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毛病,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较难改变。

戚元丽就有过一个很极端的个案。

一个30来岁的男人,有固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也恋爱结婚,像正常人一样活了小半辈子。直到孩子出生,妻子发现了丈夫一个奇怪的特点:孩子一定要给自己父母带,否则就发脾气,甚至以离婚要挟。

“这其实也是感统失调的一个表现,他在这个问题上就是转不过弯,只是他的父母当时忽略了。这样的人始终难以快乐。”

“治疗”家长

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成长。从2006年开始,戚元丽遇到了越来越多前来求助的父母。

一个7岁的小女孩,从来没有要好的小伙伴。她常常向老师告状,觉得身边的同学都在欺负她,如果老师不处理,她就认定老师偏心,小小的日记本里,记满了对“生活”的不满。

“她只记得别人推她,却真的把自己做过的事忘了”,戚元丽说。有这种症状的孩子往往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游戏中不能轮换,不遵守规则,不能合作,所以人际交往困难。

治疗之后,女孩的日记本里有了大相径庭的内容:“今天小梅给我带了一本漫画书,我真喜欢她。”

还有一个男孩,他专心致志看着你的眼睛,耳朵一动不动,可是你对他说的话,他却一句也没有听到。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感统失调的一大特点。

除了要对孩子进行沙盘、羊角球、小滑车等康复训练,更重要的是“治疗”家长。

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能一味地打骂,因为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等,这些非智力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学习不良。久而久之就会自信心不足。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增加孩子的上进心。为此,戚元丽所在的科室还开办了专门针对父母的康复训练班。

戚元丽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这样一对父母,儿子患有多动症,当然也兼有感统失调的症状。这个男孩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差,常常一件小事就暴跳如雷。伴有启动困难的症状,就是从事某项活动一旦被终止时就很难重新再投入。半小时的作业常常要做三四个小时,如果要求严格点,譬如把字写得再端正点,甚至要长达七八个小时。这种治疗必须有药物的辅助,戚元丽说。

篇7:19《爱发脾气的孩子》

2012——2013 学年下期二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

19、爱发脾气的孩子编写人:王学彦 复备人: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会认字”,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认识“角”字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乱发脾气。

【预习自学】

1、看了课题之后,你想到了什么?

2、分小组读课文,互相正字音。

3、自由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合作讨论】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为什么把那个男孩子叫做“爱发脾气的孩子”。

3、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后来又不发脾气

【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巩固识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收集到词语花篮中。

【当堂达标】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1)小明具有爱劳动的优点。()

(2)老师表扬我们认真听讲。()()

2.比一比,再组词。

钉()错()

叮()惜()

难()

推()

【教学反思】

篇8:中班阅读活动:发脾气大叫的妈妈

《发脾气大叫的妈妈》是德国绘本名家尤塔·鲍尔的作品, 讲述的是一个小企鹅的非凡经历。小企鹅被妈妈发脾气的吼叫声吓得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各个身体部位掉到不同的地方, 最后企鹅妈妈把各个部位找回来缝起来, 他们一起快快乐乐回家了。这个绘本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因为孩子们都有妈妈对自己大发脾气的经历, 都体验过和小企鹅一样的担心、害怕、委屈。

在中班阶段, 幼儿阅读时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由于经验积累不多, 对事物的理解有限, 所以在阅读中表现出目的性不强、连续性不够等特点。绘本《发脾气大叫的妈妈》画面简单易懂, 夸张有趣, 寓意深刻。小企鹅每个部位落到的地方都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含义, 需要教师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解读, 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多层次发展。其次, 作者将故事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用诙谐幽默的图文表现出来, 需要教师把握好整个活动的情感基调, 让其打动幼儿。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以情境贯穿整个教学, 活动围绕企鹅妈妈寻找小企鹅展开, 通过教具的巧妙运用和教师丰富的语言, 创设生动形象、过渡自然的情境, 在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专注性的同时, 为幼儿的阅读和自我展示提供充足的机会和空间, 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 能够找寻关键信息, 记忆画面先后顺序。

2.体会故事主人公之间的情感, 愿意体谅妈妈。

3.能用“××掉到××地方”的句子清楚、完整地描述画面, 并连贯讲述。

活动准备

故事PPT, 可拼贴的企鹅身体各部位图片, 拼贴小企鹅时衬底的背景图, 幼儿人手一本图书。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 导入主题

师:今天的大海上传来了一阵哭声, 谁在哭泣呢? (企鹅妈妈)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环节解析:阅读活动是伴随特有情感体验的活动, 为了让幼儿在诙谐的图文中体验到故事主人公之间的情感, 我对作品进行再处理, 将企鹅妈妈寻找小企鹅的那一页放到活动的导入环节, 再加入哭声等音效制作成PPT, 音效与图片的结合, 带幼儿迅速进入情景:企鹅妈妈在哭泣, 从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二、理解画面, 了解故事

1. 观察人物表情。

师:发生了什么事?企鹅妈妈在干什么?它是什么样子? (企鹅妈妈很生气)

2. 了解情节发展。

(1) 师:小企鹅的表情怎么样?害怕成什么样子了?

(2) 师:小企鹅吓得全身都散开了, 它的身体散成了几个部分? (6 部分:头、嘴、翅膀、身体、尾巴和脚)

(环节解析:绘本中小企鹅被妈妈的吼叫声吓得全身都散开了, 是最难以被孩子理解的部分,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 我带着幼儿集体阅读, 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和听取同伴的见解来找到企鹅妈妈哭泣的原因, 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找寻信息, 描述画面

师:企鹅妈妈哭了, 她后悔极了, 多想找回自己的孩子啊, 你们能帮帮她吗?

1. 粗读:寻找关键信息。

(1) 师:小企鹅的各个部位会到哪里去了呢?有人给了企鹅妈妈一本图册, 这本图册里, 每一页都有小企鹅的一个部位。请你从前往后看, 找到小企鹅的部位并记住它们出现的顺序。 (幼儿人手一本图册, 寻找关键信息)

(2) 师:你找到了小企鹅身体的哪个部位?画册里, 从前往后, 先出现了什么, 后出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可拼贴的企鹅身体部位图片, 并在背景图上拼贴完整)

2. 细读:描述画面。

(1) 师: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图册, 看看“小企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掉到哪里了”。 (引导幼儿自由阅读, 用句子描述画面:××掉到了××地方)

(2)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吧。 (带幼儿集体阅读关键画面)

(3) 师:我们把找到的信息连起来, 完整地告诉企鹅妈妈吧。 (引导幼儿用之前的句子将画面连起来完整讲述)

(环节解析:在这一环节中, 继续设置情景:请幼儿帮助企鹅妈妈找回小企鹅的身体部位。教师将绘本中小企鹅身体部位所在的那几页提取出来, 制作成画册供幼儿自主阅读。通过“请幼儿找小企鹅身体部位——描述企鹅身体部位掉落的地方——将找到的信息告诉企鹅妈妈”步步深入的情景设置, 让幼儿“有目的地阅读——大胆、正确地描述——连贯、大声地描述”, 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步提升)

四、联系实际、体验情感

1. 体验故事情感。

(1) 师:企鹅妈妈在你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小企鹅身体的几个部位, 并把它们缝起来了, 现在还差什么呢? (脚)

(2) 师:脚跑到了哪里啊? (沙漠) 为什么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 (害怕、伤心)

2. 联系自身经历。

(1) 师:你希望企鹅妈妈找到小企鹅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说出原因)

(2) 师:企鹅妈妈找到小企鹅的脚了吗?企鹅妈妈对小企鹅说了什么?

(3) 师:听了妈妈的话小企鹅会怎么说? (引导幼儿猜测小企鹅是否接受妈妈的道歉)

(4) 师:你的妈妈对你发过脾气吗?是因为什么事?

总结:有时候你的妈妈会批评你, 对你发脾气, 那不是她不爱你, 只是妈妈想你变得更好, 太着急用了不恰当的方式。我相信妈妈们会用更好的方式来爱你们。

篇9:孩子脾气大找准原因再想法

情况一

桦桦的妈妈这几天正闹心。原因是她4岁9个月的儿子性子急,爱发脾气。比如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就对着那个东西发脾气,责怪那个物体;做一些比较精细的动作,做几下如果还做不好,就烦就恼了;有时达不到他的要求他也又哭又闹。虽然快五岁了,但去幼儿园还是不停地哭叫,不吃也不睡,即使睡在妈妈身边,桦桦也会总是从睡梦中惊醒,紧张地哭闹“我不去幼儿园……”一提到幼儿园,他就四处找东西摔打。

情况二

小峰是一个四岁的男孩,半年前因父母工作调动换了一家幼儿园。为了帮助小峰尽快适应新环境,老师对他很关心,处处照顾、关注他。但是随着新的小朋友的陆续入园,老师的关注度逐渐减少。一个月前,老师发现,小峰越来越爱发脾气了,动不动就打小朋友,还抢夺别人的玩具。这个身体瘦弱、个子不高的好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小霸王?老师向家长反映后,小峰的父母也多次劝说教育,但收效甚微。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孩子爱发脾气归结为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这方面的问题当然存在;但如果完全归结为这个原因,也不免有失偏颇。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尤其两三岁以后,脾气似乎越来越见长。想要的玩具,你不买,他发脾气;他想出去玩,你不让,他发脾气……面对像“小暴龙”一样的孩子,许多家长费尽心思也想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情绪反应,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发脾气就会成为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刚出生的孩子一旦挨饿、生病,他会满脸涨红地大哭,他们最初的这种情绪反应多和生理需要有关。但随着年龄增长,情绪也进一步发展。尤其从两三岁开始进入第一个叛逆期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增强,不满足的情况时常发生。然而,受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限,一旦不遂己愿,他们很难通过语言与大人沟通,表达不满情绪,往往只能“大动肝火”。到了七八岁,孩子又进入另一个阶段,开始强调独立性,很高调地向世界宣布——我长大了。但是在家长眼里,孩子依然是个各方面都需要细心照顾的“小宝宝”,因此冲突不可避免。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孩子也不例外。偶尔发发脾气,是极其自然的情绪表达方式,因此家长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有些情况下允许孩子发脾气。

虽然说孩子发脾气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莫非家长就可以不管不问?也不是。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情绪调节、控制能力,如果家长不及时引导,让他一味用“发脾气”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不仅有损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以后的人际交往、家庭和社会关系。因此,如果孩子过多地、没理由地发脾气,家长也需要合理引导。

一是合理“冷处理”,暗示孩子发脾气达不到目的:如果孩子发脾气想要求什么,一定要“冷处理”。一定要等他不哭不闹之后(等他改变了行为方式之后)再满足他。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哭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哭闹不能迫使父母就范;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在不哭不闹和恰当表达意愿的情况下,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改变哭闹的习惯。如果孩子发脾气是属于那种无理取闹,假如父母给正在哭闹的孩子一些许诺,求他不要闹了,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对的,哭闹的做法很有效,很可能反而延长了孩子哭闹的时间,甚至以后会更多地采用发脾气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哭闹时乱踢乱打会伤着自己,其实你只需把那些可能惹事的东西搬开就可以了。要非常明确地表示并让孩子感到父母很不喜欢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冷处理”就是告诉孩子,父母不会因为他耍脾气而让步,他不停止发脾气就不会有人理睬。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会让父母感到很难为情,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父母常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过激的动作(如打孩子),也可能会做出一些违心的承诺,这是不应当的。无论如何,父母不能乱了方寸,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尽快把孩子带离人多的地方,再心平气和地进行处理。

二是尊重孩子意愿并注意适当鼓励: 早上起床,6岁的明明正准备穿衣服,妈妈过来不问缘由,匆匆帮他穿好;明明坚持要解开,重新自己来穿。可妈妈怕耽误上学时间而不肯,明明竟发起了脾气。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孩子有了独立的愿望,特别是在行为上要求独立时,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做事,也常用“不”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性。如果被家长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他们不仅会产生愤怒情绪而发脾气,还会挫伤刚刚萌发的积极性。为尽量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一方面,家长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行为,不要给孩子提出过多规定、要求,以维护孩子逐渐发展着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因为能力所限、做不好事而发脾气,家长要多鼓励、引导,必要时为其做示范,然后让他独自再做一次,并及时予以肯定和奖励。当然,在时间上不许可孩子慢慢学习时,也要讲明道理,并鼓励他下次努力。

三是适当转移注意力,消除自我中心:最近,4岁半的游游特别容易发脾气,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玩人家的东西,别人不给,她就抢夺;而自己的东西却不肯借给别的小朋友玩,别人强行拿走的话,她又会大吵大叫,表现得很霸道。婴幼儿时期心理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显著的“自我中心”现象,这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阶段。此时,家长不妨尝试向孩子倾诉情感。明确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很高兴;你那样做,我会很生气等,并讲清楚为何会产生这种情绪。这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欢乐或痛苦,还能学到表达情感的词汇和表达情感的方法。也可以教孩子换位思考。比如遇到一个孩子摔倒时,让他回忆自己摔倒时痛苦的感受,从而换位体会他人的情绪。但是,如果孩子依然情绪激动,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宣泄方式,比如让孩子捶打枕头、撕纸、大吼等;或者放点音乐,进行户外运动,这既是一种释放,也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篇10: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设计

1、认识14个“会认字”,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认识“角”字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乱发脾气。

二、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设疑

1、出示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

2、提问:看了课题之后,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分小组读课文,互相正字音。

4、自由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然后拼读两次。

2、自主识记生字,并想想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指导学习偏旁“角”。

4、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

顺:左边是川字,右边是页字,这个字再田字格中左右两边大小要均等。

经:左边是绞丝旁,右边的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点,下面是工字。

钉:这个字要写得左高右低,金字旁第五笔竖提不能凸到第三笔横的上方。

解:左边是角字旁,右边上面是刀,下面是牛字。

受:上中下结构,上面是爪字头,中间是秃宝盖,下面是又字。

5、学生书写。

6、评议学生的作业。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把那个男孩子叫做“爱发脾气的孩子”。

2、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后来又不发脾气?

3、指名分别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小组讨论:小男孩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它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的时候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4、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什么变化?

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再议一议。

5、朗读第四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6、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男孩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

7、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拓展延伸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收集到词语花篮中。

板书设计:

乱发脾气——失去朋友

爱发脾气的孩子 钉上钉子——无法填平

篇11: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是温顺懂礼貌的孩子,另一个是爱发脾气的孩子。

2、让学生说一说,看了这段录像,你喜欢哪个孩子,再谈谈自己发脾气时什么样的?

3、板书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再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2、自主拼读生字。

3、同桌交流认读情况。

4、出示带生字的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强调多音字“钉dìng”、“dīng”

5、通读全文。

四、识记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分析字形特点。

3、自由总结识字方法,并识记。

4、书写指导。

5、听写带生字的词语。

院子 顺心 已经 钉子 难受 理解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读不懂的内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指名分别读第2至4自然段。

(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2)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了什么变化?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议一议。

(3)齐读第4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要读得慢些,强调些,让学生感受到男孩儿改毛病的过程是比较长的。

3、指名读第5、6自然段,感悟做人的道理。

(1)思考:男孩儿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男孩儿不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自己与别人谈谈发脾气带来的害处。

(3)请大家把心里想的话告诉小男孩。

(4)师:“大家谈得很好,同学们充分认识了发脾气带来的害处,希望同学们记住以后别再发脾气。现在请大家认真的齐读一遍第5、6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练习朗读全文。

篇12:《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设计

语文第1自然段讲男孩儿爱发脾气,朋友越来越少。第2至4自然段介绍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毛病的经过。后来男孩儿的爸爸要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一颗钉子,不生气了,再把钉子拔出来,男孩儿答应了。刚开始,木桩上钉很多钉子,过了一段时间,钉子少了,后来几个星期才有一个新钉子。最后,男孩儿把钉子、锤子交还给爸爸。他不再乱发脾气了。第5自然段讲男孩儿改掉毛病的原因:他体会到发一次脾气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就像一个无法填平的洞。

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地描绘男孩儿把钉子、锤子交还爸爸时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画面上男孩儿身后的木桩上一个个无法填平的洞说明了发一次脾气带给别人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揭示了要学会自控的做人的道理。

课文有4道练习题。第1题朗读课文,说说男孩儿道了歉,为什么朋友还是越来越少了。目的是理解主要内容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时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第2题是读准多音字的练习。星号题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说一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着眼于思想上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脾、遇、稍、歉、批、钉、锤、桩、段、初、控、制、填、震”14个字,会写“院、顺、经、钉、错、解、难、受”8个字及以下词语:院子、不顺心、已经、钉子、难受。认识“角字旁”。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的道理。

(三)能正确填写多音字的读音。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略)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4个生字,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些生字,教学时,可根据这些字音、形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稍、锤、桩、初、制、震”要读翘舌音,其中“震”是前鼻韵母,“桩”是后鼻韵母,要分辨清楚。

“填”可引导学生与“真”比较。

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左右比例,正确书写。

“受”字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与“爱”字区分。

(三)朗读指导

本课生字较多,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做示范,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感悟读法。课文中“冲”“钉”均为多音字,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正确读音。

第1自然段“我不是已经道歉了吗?”要读出满不在乎、不耐烦的语气。

第2自然段“下次你再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一颗钉子。”教师要示范,首先读准“钉”(dìng)“钉”(dīng)子的音,再读“再”“就”“钉”“钉子”这些词语,读出强调的语气。

第4自然段,“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要读得慢些、强调些,让学生感受到男孩儿改毛病的过程是比较长的。

第5自然段“不需要”“可以控制自己”“不再”要读得有力、语气坚定,表示男孩儿彻底改掉了坏毛病。

第6自然段“很大的震动”“非常难受”“又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要读得稍重些、慢些,表达男孩儿难过、内疚、震动的内心感受。

(四)理解感悟

本课第2至第5自然段介绍男孩儿改掉爱发脾气的经过是故事的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读书、思考:1.爸爸交给男孩儿钉子、锤子的用意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爸爸的发现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男孩儿说的话含义深刻,小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启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插图观察、想象,围绕“发脾气和钉钉子有什么关系?你对男孩儿说的话有什么感受、想法?”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实践活动

1.联系实际议一议:平时你有没有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的时候,读了这篇课文以后,应该怎么做?

2.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本课建议用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注意读通、读顺。

3.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4.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

(二)理解感悟,细读课文

1.读第1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内容,交流解决。

2.指名分别读2至4自然段。

(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2)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议一议。

(3)齐读第4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读第5自然段,思考讨论:男孩儿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

(三)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练习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四)认读生字,指导写字

上一篇:绿绿的小凉亭初中作文下一篇:全无敌的大班长读后感